昨天在百度知道上题问,幼儿园教师碰到的问题了两个好心人,这才知道其实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心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苏东坡突围...”习题详情
13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3.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苏东坡突围余秋雨⑴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⑵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⑶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冤屈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长地叹息。⑷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日常生活,在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⑸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一旦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但他的内心实在仍有无畏的一面,或者说灾难使他更无畏了。他给李常的信中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壈于时,遇事有可遵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⑹这么真诚的勇敢,这么洒脱的情怀,出自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东坡笔下,是完全可以相信的,但是,让他在何处做这篇人生道义的大文章呢?没有地方,没有机会,没有观看者也没有裁决者,只有一个把是非曲直忠奸善恶染成一色的大酱缸。于是,苏东坡刚刚写了上面这几句,支颐一想,又立即加一句:此信看后烧毁。⑺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⑻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⑼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瘿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例如从小为考科举学写政论、策论,后来更是津津乐道于考论历史是非、直言陈谏曲直,做了官以为自己真的很懂得这一套了,洋洋自得地炫耀,其实我又何尝懂呢?直到一下子面临死亡才知道,我是在炫耀无知。三十多年来最大的弊病就在这里。现在终于明白了,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参见李端叔书)⑽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⑾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⑿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⒀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的光线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选自余秋雨散文《苏东坡突围》有删节)【小题1】文章第⑸段中划线句子:“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苏东坡害怕的是什么,不怕的是什么,行为具体表现是什么?(4 分)【小题2】原文中多处引用苏东坡书信与作品,对于这样的安排,作者是如何考虑的?(6 分)【小题3】苏东坡突围,他突破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分析。(6 分)【小题4】苏东坡为什么能够突围成功,请就文章内容概括分析。(8 分)怕麻烦,怕死不出一个道理;不怕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害怕表现在:混迹渔樵,家信不让别人看,白天睡觉,晚上出去,不多喝酒。不怕表现在:书信中的无畏精神,真诚的勇敢,洒脱的情怀。&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苏东坡突围余秋雨⑴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因此,此类题目要注意抓住中心句、总结句,这是是很有效的方法,同时要联系上下文的信息。另外,本题的像“所以”“还因为”等重要的语言标志,必须抓住。试题分析:引用一般作用就是增加可信度,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其他要根据文本具体分析。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3】试题分析:要求在整体把握的指导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要着眼于对整个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概括。梳理句主要材料,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苏东坡突围余秋雨⑴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苏东坡突围...”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苏东坡突围余秋雨⑴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⑵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⑶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冤屈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长地叹息。⑷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日常生活,在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⑸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一旦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但他的内心实在仍有无畏的一面,或者说灾难使他更无畏了。他给李常的信中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壈于时,遇事有可遵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⑹这么真诚的勇敢,这么洒脱的情怀,出自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东坡笔下,是完全可以相信的,但是,让他在何处做这篇人生道义的大文章呢?没有地方,没有机会,没有观看者也没有裁决者,只有一个把是非曲直忠奸善恶染成一色的大酱缸。于是,苏东坡刚刚写了上面这几句,支颐一想,又立即加一句:此信看后烧毁。⑺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⑻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⑼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瘿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例如从小为考科举学写政论、策论,后来更是津津乐道于考论历史是非、直言陈谏曲直,做了官以为自己真的很懂得这一套了,洋洋自得地炫耀,其实我又何尝懂呢?直到一下子面临死亡才知道,我是在炫耀无知。三十多年来最大的弊病就在这里。现在终于明白了,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参见李端叔书)⑽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⑾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⑿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⒀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的光线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选自余秋雨散文《苏东坡突围》有删节)【小题1】文章第⑸段中划线句子:“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苏东坡害怕的是什么,不怕的是什么,行为具体表现是什么?(4 分)【小题2】原文中多处引用苏东坡书信与作品,对于这样的安排,作者是如何考虑的?(6 分)【小题3】苏东坡突围,他突破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分析。(6 分)【小题4】苏东坡为什么能够突围成功,请就文章内容概括分析。(8 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苏东坡突围余秋雨⑴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⑵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⑶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冤屈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长地叹息。⑷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日常生活,在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⑸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一旦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但他的内心实在仍有无畏的一面,或者说灾难使他更无畏了。他给李常的信中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壈于时,遇事有可遵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⑹这么真诚的勇敢,这么洒脱的情怀,出自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东坡笔下,是完全可以相信的,但是,让他在何处做这篇人生道义的大文章呢?没有地方,没有机会,没有观看者也没有裁决者,只有一个把是非曲直忠奸善恶染成一色的大酱缸。于是,苏东坡刚刚写了上面这几句,支颐一想,又立即加一句:此信看后烧毁。⑺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⑻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⑼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瘿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例如从小为考科举学写政论、策论,后来更是津津乐道于考论历史是非、直言陈谏曲直,做了官以为自己真的很懂得这一套了,洋洋自得地炫耀,其实我又何尝懂呢?直到一下子面临死亡才知道,我是在炫耀无知。三十多年来最大的弊病就在这里。现在终于明白了,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参见李端叔书)⑽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⑾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⑿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⒀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的光线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选自余秋雨散文《苏东坡突围》有删节)【小题1】文章第⑸段中划线句子:“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苏东坡害怕的是什么,不怕的是什么,行为具体表现是什么?(4 分)【小题2】原文中多处引用苏东坡书信与作品,对于这样的安排,作者是如何考虑的?(6 分)【小题3】苏东坡突围,他突破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分析。(6 分)【小题4】苏东坡为什么能够突围成功,请就文章内容概括分析。(8 分)”相似的习题。阅读《知识分子》,完成题。(共14分)知识分子吴念真①我定义的知识分子,是在一群人里面知识比大家多一点点,而且会把多的那一部分奉献给大家,那才叫知识分子。我们村庄里有一个人,他到底念过多少书我们都不知道,可是他知道很多东西。他知道矿工的许多事情,他常常坐在矿坑边看书,他看的书是《文艺春秋》,还是日文的。 ②他会做一些让村里人感到奇怪的事情,比如在日文杂志上看到盘尼西林,就会跟人家讲这个消炎很管用。小孩子在夏天被蚊子咬,伤口烂了,晚上哇哇哭。他就去买了盘尼西林,跟大家说要交钱,又说这个不能直接用,要试验。大家不相信,就围着看他怎样实验。他往针头加一点儿水,然后注射,看皮肤有没有肿胀。最先打针的是他儿子,他儿子很疼,就大哭。大家都说会死,他说书上说不会死。那天晚上他儿子没事了,第二天所有小朋友都把裤子脱下来让他打针。③他会帮全村人写信,经常有很多女人在村口拿着信纸等他。大家都对他很恭敬。他帮人家写信,先要端端正正地坐下来,头发亮亮的,拿出一支很旧的派克笔,然后问人家要写什么。村里的妈妈说话很粗鲁的,就说,你跟我那个在台北的死小孩讲,他自己在台北逍遥没关系,全家都快饿死了。他弟弟妹妹的学校要注册了,如果钱再不寄回来,全家上吊,我真的死给他看……他就开始写,写完后还会念给人家听,说你看我这样写对不对。他会写,比如说,吾儿,最近家中有一点困难,如果有一点余钱就寄回来,弟妹也要念书要注册,都是父母无能才造成今天这样的。然后祝平安,讲身体要保重。然后问妈妈,这样写对不对。妈妈说,对。他通常扮演这种角色。④有一天他看到我,就把我叫过来。他说,有一天我会老,会死掉,就没有人帮邻居写信了,你要接替伯伯帮大家写信。然后掏出一样东西,用报纸包得好好的。我打开看,是《尺牍》,古代的应用文。⑤村子里的人知道我被他训练着写信,看到我就说,你出师了没?其实才一两个礼拜而已。渐渐地,就有很多人找我写信,有人高兴地跟伯伯说,你的徒弟现在可以写信了,写得很好。他就说,这样啊,他很认真,我就可以轻松一点儿了。⑥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大事,影响了我一辈子。我们那边是矿区,很多人的女儿十五六岁就去工厂做工,我姑妈就有这样一个女儿。有一次她带了个男人回来,说要结婚。姑妈就劝她,说你再忍耐几年,让弟弟妹妹都念完书,你再结婚好不好。她说好,就哭着回去继续工作。两三年以后,她又带了一个男人回来。这个男人是一个公家单位的秘书,他认为姑妈的女儿很单纯,想跟她结婚,来请求姑妈把女儿嫁给他。⑦那天,村里的男人们陪他在外面喝酒,女人们在厨房忙。姑妈跟女儿说,那个人很好,但是妈妈也求你,弟弟还小,再等两年。后来那男人就走了。过了五六天,他寄来一封信,我还记得是公家用的黄色信封,上面的毛笔字非常漂亮。打开后是很长的国画宣纸,行书。我真的看不懂,信里说,他来我们这里,被我们招待得很好,很感谢。后面我看到几个字,非常清楚,叫“虎毒亦不食子”。我就跟姑妈说,老虎再凶也不会吃自己的小孩。我姑妈听了就开始撞墙,开始哭。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可是她必须要拜托女儿帮忙家里,结果一个男的竟然写信来指责她。最后所有女人都来抱着她劝,说我根本看不懂,是乱看的,骂我。 ⑧后来教我写信的伯伯回来了,他看了信后,对大家说:“那个男人信里说,他受到招待很感谢,这里的人都很诚恳,每个人都把他的对象当做自己的女儿疼爱。不管怎样,他都默默等待。”然后就说,信里没有“虎毒亦不食子”的话。于是大家都骂我,姑妈也骂我,说差点被我害死。可是我真的看见啊,我就哭着回家。 ⑨有一天,我不晓得他是蓄意等我还是怎样,他把我叫到一棵树下,坐下来说,你没有看错,但是要知道,话可以这样讲,也可以那样讲。他的意思是,姑妈的女儿会不会嫁给这个男的,谁也不知道;那个男的会不会等,谁也不知道,反正都不知道,就慢慢等嘛。就这样解释好了啊,你干嘛要去讲那个“虎毒亦不食子”,让你姑妈去撞墙,万一死了怎么办啊? ⑩我那时候不觉得怎么样,长大了才知道,那就是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不但知道如何奉献,还知道如何传承,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把苦难转化。除了他之外,我所受的教育,包括老师、教授,从来没有跟我讲过这样的道理。(有删改)【小题1】根据文章①—⑤段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3分)知识分子所做的事情村里人对他的态度用学到的知识为村里的小孩治病①帮助村里人写信②③很高兴【小题2】结合第③段的内容,说说伯伯那样帮助“村里的妈妈”写信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4分)【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那件“大事”为什么会影响作者“一辈子”?(7分)(不超过150个字)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无锡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阅读《知识分子》,完成题。(共14分)知识分子吴念真①我定义的知识分子,是在一群人里面知识比大家多一点点,而且会把多的那一部分奉献给大家,那才叫知识分子。我们村庄里有一个人,他到底念过多少书我们都不知道,可是他知道很多东西。他知道矿工的许多事情,他常常坐在矿坑边看书,他看的书是《文艺春秋》,还是日文的。 ②他会做一些让村里人感到奇怪的事情,比如在日文杂志上看到盘尼西林,就会跟人家讲这个消炎很管用。小孩子在夏天被蚊子咬,伤口烂了,晚上哇哇哭。他就去买了盘尼西林,跟大家说要交钱,又说这个不能直接用,要试验。大家不相信,就围着看他怎样实验。他往针头加一点儿水,然后注射,看皮肤有没有肿胀。最先打针的是他儿子,他儿子很疼,就大哭。大家都说会死,他说书上说不会死。那天晚上他儿子没事了,第二天所有小朋友都把裤子脱下来让他打针。③他会帮全村人写信,经常有很多女人在村口拿着信纸等他。大家都对他很恭敬。他帮人家写信,先要端端正正地坐下来,头发亮亮的,拿出一支很旧的派克笔,然后问人家要写什么。村里的妈妈说话很粗鲁的,就说,你跟我那个在台北的死小孩讲,他自己在台北逍遥没关系,全家都快饿死了。他弟弟妹妹的学校要注册了,如果钱再不寄回来,全家上吊,我真的死给他看……他就开始写,写完后还会念给人家听,说你看我这样写对不对。他会写,比如说,吾儿,最近家中有一点困难,如果有一点余钱就寄回来,弟妹也要念书要注册,都是父母无能才造成今天这样的。然后祝平安,讲身体要保重。然后问妈妈,这样写对不对。妈妈说,对。他通常扮演这种角色。④有一天他看到我,就把我叫过来。他说,有一天我会老,会死掉,就没有人帮邻居写信了,你要接替伯伯帮大家写信。然后掏出一样东西,用报纸包得好好的。我打开看,是《尺牍》,古代的应用文。⑤村子里的人知道我被他训练着写信,看到我就说,你出师了没?其实才一两个礼拜而已。渐渐地,就有很多人找我写信,有人高兴地跟伯伯说,你的徒弟现在可以写信了,写得很好。他就说,这样啊,他很认真,我就可以轻松一点儿了。⑥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大事,影响了我一辈子。我们那边是矿区,很多人的女儿十五六岁就去工厂做工,我姑妈就有这样一个女儿。有一次她带了个男人回来,说要结婚。姑妈就劝她,说你再忍耐几年,让弟弟妹妹都念完书,你再结婚好不好。她说好,就哭着回去继续工作。两三年以后,她又带了一个男人回来。这个男人是一个公家单位的秘书,他认为姑妈的女儿很单纯,想跟她结婚,来请求姑妈把女儿嫁给他。⑦那天,村里的男人们陪他在外面喝酒,女人们在厨房忙。姑妈跟女儿说,那个人很好,但是妈妈也求你,弟弟还小,再等两年。后来那男人就走了。过了五六天,他寄来一封信,我还记得是公家用的黄色信封,上面的毛笔字非常漂亮。打开后是很长的国画宣纸,行书。我真的看不懂,信里说,他来我们这里,被我们招待得很好,很感谢。后面我看到几个字,非常清楚,叫“虎毒亦不食子”。我就跟姑妈说,老虎再凶也不会吃自己的小孩。我姑妈听了就开始撞墙,开始哭。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可是她必须要拜托女儿帮忙家里,结果一个男的竟然写信来指责她。最后所有女人都来抱着她劝,说我根本看不懂,是乱看的,骂我。 ⑧后来教我写信的伯伯回来了,他看了信后,对大家说:“那个男人信里说,他受到招待很感谢,这里的人都很诚恳,每个人都把他的对象当做自己的女儿疼爱。不管怎样,他都默默等待。”然后就说,信里没有“虎毒亦不食子”的话。于是大家都骂我,姑妈也骂我,说差点被我害死。可是我真的看见啊,我就哭着回家。 ⑨有一天,我不晓得他是蓄意等我还是怎样,他把我叫到一棵树下,坐下来说,你没有看错,但是要知道,话可以这样讲,也可以那样讲。他的意思是,姑妈的女儿会不会嫁给这个男的,谁也不知道;那个男的会不会等,谁也不知道,反正都不知道,就慢慢等嘛。就这样解释好了啊,你干嘛要去讲那个“虎毒亦不食子”,让你姑妈去撞墙,万一死了怎么办啊? ⑩我那时候不觉得怎么样,长大了才知道,那就是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不但知道如何奉献,还知道如何传承,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把苦难转化。除了他之外,我所受的教育,包括老师、教授,从来没有跟我讲过这样的道理。(有删改)【小题1】根据文章①—⑤段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3分)知识分子所做的事情村里人对他的态度用学到的知识为村里的小孩治病①帮助村里人写信②③很高兴【小题2】结合第③段的内容,说说伯伯那样帮助“村里的妈妈”写信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4分)【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那件“大事”为什么会影响作者“一辈子”?(7分)(不超过150个字)阅读《知识分子》,完成题。(共14分)知识分子吴念真①我定义的知识分子,是在一群人里面知识比大家多一点点,而且会把多的那一部分奉献给大家,那才叫知识分子。我们村庄里有一个人,他到底念过多少书我们都不知道,可是他知道很多东西。他知道矿工的许多事情,他常常坐在矿坑边看书,他看的书是《文艺春秋》,还是日文的。 ②他会做一些让村里人感到奇怪的事情,比如在日文杂志上看到盘尼西林,就会跟人家讲这个消炎很管用。小孩子在夏天被蚊子咬,伤口烂了,晚上哇哇哭。他就去买了盘尼西林,跟大家说要交钱,又说这个不能直接用,要试验。大家不相信,就围着看他怎样实验。他往针头加一点儿水,然后注射,看皮肤有没有肿胀。最先打针的是他儿子,他儿子很疼,就大哭。大家都说会死,他说书上说不会死。那天晚上他儿子没事了,第二天所有小朋友都把裤子脱下来让他打针。③他会帮全村人写信,经常有很多女人在村口拿着信纸等他。大家都对他很恭敬。他帮人家写信,先要端端正正地坐下来,头发亮亮的,拿出一支很旧的派克笔,然后问人家要写什么。村里的妈妈说话很粗鲁的,就说,你跟我那个在台北的死小孩讲,他自己在台北逍遥没关系,全家都快饿死了。他弟弟妹妹的学校要注册了,如果钱再不寄回来,全家上吊,我真的死给他看……他就开始写,写完后还会念给人家听,说你看我这样写对不对。他会写,比如说,吾儿,最近家中有一点困难,如果有一点余钱就寄回来,弟妹也要念书要注册,都是父母无能才造成今天这样的。然后祝平安,讲身体要保重。然后问妈妈,这样写对不对。妈妈说,对。他通常扮演这种角色。④有一天他看到我,就把我叫过来。他说,有一天我会老,会死掉,就没有人帮邻居写信了,你要接替伯伯帮大家写信。然后掏出一样东西,用报纸包得好好的。我打开看,是《尺牍》,古代的应用文。⑤村子里的人知道我被他训练着写信,看到我就说,你出师了没?其实才一两个礼拜而已。渐渐地,就有很多人找我写信,有人高兴地跟伯伯说,你的徒弟现在可以写信了,写得很好。他就说,这样啊,他很认真,我就可以轻松一点儿了。⑥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大事,影响了我一辈子。我们那边是矿区,很多人的女儿十五六岁就去工厂做工,我姑妈就有这样一个女儿。有一次她带了个男人回来,说要结婚。姑妈就劝她,说你再忍耐几年,让弟弟妹妹都念完书,你再结婚好不好。她说好,就哭着回去继续工作。两三年以后,她又带了一个男人回来。这个男人是一个公家单位的秘书,他认为姑妈的女儿很单纯,想跟她结婚,来请求姑妈把女儿嫁给他。⑦那天,村里的男人们陪他在外面喝酒,女人们在厨房忙。姑妈跟女儿说,那个人很好,但是妈妈也求你,弟弟还小,再等两年。后来那男人就走了。过了五六天,他寄来一封信,我还记得是公家用的黄色信封,上面的毛笔字非常漂亮。打开后是很长的国画宣纸,行书。我真的看不懂,信里说,他来我们这里,被我们招待得很好,很感谢。后面我看到几个字,非常清楚,叫“虎毒亦不食子”。我就跟姑妈说,老虎再凶也不会吃自己的小孩。我姑妈听了就开始撞墙,开始哭。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可是她必须要拜托女儿帮忙家里,结果一个男的竟然写信来指责她。最后所有女人都来抱着她劝,说我根本看不懂,是乱看的,骂我。 ⑧后来教我写信的伯伯回来了,他看了信后,对大家说:“那个男人信里说,他受到招待很感谢,这里的人都很诚恳,每个人都把他的对象当做自己的女儿疼爱。不管怎样,他都默默等待。”然后就说,信里没有“虎毒亦不食子”的话。于是大家都骂我,姑妈也骂我,说差点被我害死。可是我真的看见啊,我就哭着回家。 ⑨有一天,我不晓得他是蓄意等我还是怎样,他把我叫到一棵树下,坐下来说,你没有看错,但是要知道,话可以这样讲,也可以那样讲。他的意思是,姑妈的女儿会不会嫁给这个男的,谁也不知道;那个男的会不会等,谁也不知道,反正都不知道,就慢慢等嘛。就这样解释好了啊,你干嘛要去讲那个“虎毒亦不食子”,让你姑妈去撞墙,万一死了怎么办啊? ⑩我那时候不觉得怎么样,长大了才知道,那就是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不但知道如何奉献,还知道如何传承,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把苦难转化。除了他之外,我所受的教育,包括老师、教授,从来没有跟我讲过这样的道理。(有删改)【小题1】根据文章①—⑤段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3分)知识分子所做的事情村里人对他的态度用学到的知识为村里的小孩治病①帮助村里人写信②③很高兴【小题2】结合第③段的内容,说说伯伯那样帮助“村里的妈妈”写信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4分)【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那件“大事”为什么会影响作者“一辈子”?(7分)(不超过150个字)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answer_1_1484033.gif解析/parse_1_1484033.gif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装修碰到的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