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人员可否能构成渎职罪的构成要件主体

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其对策_中华会计网校论坛
今日新帖:2187 在线学员:10116
论坛等级: ★学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
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 社会 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理论界对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缺乏深度,满足于理论上推理;二是提出的对策缺乏系统性、可行性,特别是对会计 管理 体制没有提出大刀阔斧的改正。本文从产生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深入的分析, 并对我国会计造假的成因、治假的对策作以下粗浅的探索。关键词 :会计造价
对策&&0 引言会计造假对我国并不十分完善的 证券 市场机制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为什么要造假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1 会计造假的原因1.1 根本原因——两权分离 会计造假的原因众说纷纭,大多以独特的视角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探究。如果透过表象来思考这一问题,人们不难发现,“两权分离”才是会计造假产生的根本原因。“两权分离”是指资本所有权(表现为投资者拥有的投入资产权)和资本运作权(表现为 管理 者经营、运作投资者投入资产权)的分离。也就是说,所有者拥有的资产不是自己 管理 运作,而是委托他人完成 管理 运作任务。两权分离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更是 社会 进步的必然。在两权分离的过程中,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运作权应该是一个统一体,无论是资本的所有者还是资本的运作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实现最大化的盈余。但是,在实现这个最大化盈余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对盈余的分配比例问题,资本所有者总是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盈余,而资本运作者却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余扩大生产经营,甚至还要考虑自身的回报(表现为薪水、福利等)。这样必然会出现资本所有者与资本运作者的矛盾,矛盾的最终结果是:资本运作者虚列成本,虚计收入,虚报盈余,会计造假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1.2 会计造假的直接原因——利益驱动 1.2.1 政治 利益 仔细地分析一下会计造假的公司不难看出,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它们大多是一些在全国或地方比较有些名气的大公司。大 企业 ,甚至是地方的支柱产业,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 企业 的领导人也都是一些头面人物,有着较深的 政治 背景。但是,市场在变化,竞争格局在变化,这些 企业 没有跟上变化了的形势, 管理 模式依旧,产品式样如故,从而使过去的优势逐渐消失。为了保住昔日殊荣,维护 企业 领导形象,甚至有个别 企业 领导为了捞取 政治 资本,不惜一切代价,账上添彩,表中生花,虚报产值,虚报收入,虚报利润。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为维护地方或部门形象,有意识地引导 企业 会计造假,行政干预银行贷款给 企业 ,以解决 企业 虚报利润应上交税收的资金。 1.2.2 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驱动会计造假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为了筹措资金。《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上市前三年应连续盈利等。为此,有些并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为了能上市,大肆包装财务数据,甚至聘请一些会计“高手”来玩弄数字游戏,以实现“最近三年内净资产平均收益率在10%以上,计算期内任何一年都必须高于6%”的配股资格线。有些上市公司竞争意识不强,经营不景气,面对“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应暂停上市的政策,不是依靠强化 管理 、增强竞争能力解决危机,而是在单、证、账、表上做文章,以此来保住其上市的“牌位”。二是为了偷逃税款。据财政部公布的数字显示,1998年有八成以上 企业 的会计信息失真,1999年有九成以上 企业 的会计要素失实,剔除客观失真因素,占有较大比重的是为了偷逃税款。  1.3 会计造假的间接原因——监督不力 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应该说已经相当完善,但是与飞速发展的经济仍有许多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将从某种意义上削弱审计应有的功能,使审计的监督处于疲于奔命、力不从心的状态。 1.3.1 监督力量不足 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国家(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 社会 )审计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近年来 企业 数量急剧增加,而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却基本保持不变,造成现有的审计力量无法应对迅速增长的审计业务量。国家审计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等原因,迫使其不得不把“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 金融 机构和 企业 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职责转向主要审计政府宏观 管理 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因而国家审计对 企业 的监督慢慢开始弱化。民间审计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注册会计师已经成为审计监督的主力军,但其承担的审计任务愈来愈重,可以说已不堪重负。 1.3.2 监督力度不够 国家审计的重点已经位移, 企业 的审计监督只能依靠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来进行。但内部审计无论在隶属关系上还是在利益关系上,都始终未能解决其真正的独立性问题,因而这种审计监督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现象,不仅如此,有些内部审计机构反而对会计造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 企业 会计造假出谋划策,成了会计造假的帮凶。监督不力,在客观上助长了会计造假行为的猖孤,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 2 防范会计造假的措施加大会计造假的风险,使之与造假收益对称,是杜绝会计造假行为的良策。风险一词在韦氏词典中被定义为“面临损失或伤害的一种灾难、一种危险”,或者说风险是其实际结果对其预期收益的背离,背离程度愈大,风险也就愈大。因此,风险可用收益的方差和标准差来度量,方差和标准差的值越大,风险也越大,但在研究会计造假收益与风险对称关系中,我们还必须引入变异系数,也称标准差系数,它是风险与期望收益的比值,其大于1时,表明会计造假者付出的代价大于其得到的利益,这样才能使其不敢造假。而我国目前会计造假标准差系数虽比改革开放初期有所上升,但仍小于1,为此,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2.1 改革现行会计 管理 体制,建立国家审计 管理 会计制度。根据《会计法》,国家财政部门主管中央和地方会计工作,但限于人力,各级财政部门很难控制好本地区的会计信息质量。为此,必须改革现行的会计 管理 体制,在各级国家审计机关建立会计检察处(科),其职责:一是检查、评估会计信息质量;二是对违反会计法规,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由会计检察部门代表国家作为公诉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否则以渎职罪论处。笔者认为,由国家审计 管理 会计工作主要有三个理由:①国家审计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独立性,这是 社会 审计、内部审计所无法比拟的;②国家审计机关拥有一支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审计队伍,有能力胜任会计信息检查工作,而财政部门虽也拥有一批会计专家,但查错防弊的人员数量、实际经验与国家审计相比还是存在相当差距的;③在国家审计建立会计检察制度,有利于降低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成本,避免多头监督的重复劳动,提高政府工作绩效。2.2 明确会计责任,单位负责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卸责任,分散风险。《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不是单位负责人自己直接从事会计工作,而必须是通过有关制度委托、授权、督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章办事。单位负责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卸责任,即使确实没有授意、指使、强迫会计人员造假,也应承担用人不当、 管理 不严之责,接受有关部门处理。2.3 理论界与实务界紧密配合,建立会计信息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会计信息质量 管理 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定性上很难把握会计信息的失真程度,因而很难给违规者以恰当的处罚。故:①依据简明、公正、效率原则,建立若干考核指标;②依据会计信息虚假程度,如虚假利润与实际利润的比率扣分,不论扣分多少均应接受有关部门组织的会计 教育 和相应的经济处罚,在这方面,交警部门对驾驶人员违章处罚的方法值得借鉴。如会计人员拒不接受 教育 和处罚,应吊销其会计资格证书,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一律无效。2.4 严惩不能诚信履职的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被誉为“不吃皇粮的经济警察”,理应依据法规和职业道德,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作出独立、客观、公正的判断。但在注册会计师队伍中少数人见利忘义,与被审计单位“合谋”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因此必须坚持“乱世用重典”原则,对不能诚信履职的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严厉惩罚。通过加大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风险来防范虚假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发布。会计造假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将来不可避免的还会出现,人们无需大惊小怪,惟有夯实法治建设基础,加大经济监督力度,完善经济监督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楼主其他文章
最美女会计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会计员
回帖:4374
经验:17581
鲜花:<span id='flower7
金币:<span id='medal06
这个贴子太长了,没时间看啊~~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9305
经验:19297
鲜花:<span id='flower6
金币:<span id='medal97
分析得很详尽
优秀是一种习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自己……贵在坚持……
正保培训项目
我的新动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德勤咨询培训:内部控制制度培训.ppt 14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xe600;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走进内部控制 --基本概念阐述经营回报与风险什么是风险?风险是某一事件或行为对企业经济利益可能的威胁商业风险和管理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风险习惯上分为以下五类:风险如何最小化?内部控制如何降低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控对于新疆德隆的意义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内部控制的定义内控系统的整体架构控制环境是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环境是推动企业的引擎,也是其他要素的基础风险评估企业必须了解它所面临的风险,并加以控制。即设立可辨识、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风险评估就是分析和辨识为实现企业目标所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活动企业必须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订立控制风险的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通常可以按业务分别进行制定。资讯与沟通贯穿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过程中的是资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企业内的人员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营运时必须的资讯,并交换这些资讯信息系统:内部、外部沟通:使员工知悉其在业务经营、财务报告及法律遵循方面的责任监督整个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必须被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随情况的改变而作出动态的反应应建立检查和报告体制内部控制的类型管理层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内部控制的主体:管理层(承担的职责是计划、组织、领导其组织的活动,即对组织的内部控制负责)内部审计对管理层组织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以协助管理层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第二部分投资与融资控制 内容提纲投资业务与融资业务内控制度的基本思想并购业务的流程及审批控制对外转让下属子公司股权的流程及审批控制项目融资业务的流程及审批控制资产抵押、质押及担保业务的控制基本内控思想投资业务与融资业务的内控制度均是基于投资业务与融资业务流程而形成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可以说,投资业务与融资业务的内控制度是科学的投资业务与融资业务操作流程的制度化体现。投资与融资业务的特点决定了投资与融资业务内控制度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层面、跨部门的内部控制与监督强调风险的事前防范注重计划执行的事后监控集体智慧的结晶部门分工由于投资与融资业务的内控制度强调多层面跨部门的职责分工,所以投资与融资业务的内控制度下的职位分工是以部门为基础制定的,合理的部门的职责分工构成了投资与融资业务内控制度的基础。投资与融资内控制度所涉及的主要部门包括:总经理公司决策委员会各位公司副总经理公司财务总监投资管理部/经营管理部/财务部/资金计划部/法律事务部/人力资源部等业务部门机要秘书各司其职的框架设计决策中心:以公司总经理为核心的公司决策委员会负责总部授权范围内重大投资与融资决策,并报总部备案超过总部授权范围的投资与融资决策,应上报总部审批信息枢纽:公司副总经理和公司财务总监依照内控流程,收集汇总主管各业务部门所提供的对具体某一投资项目或融资计划的部门意见对部门意见进行初步审核,并视实际情况需要,指示各部门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相关的部门意见将汇集后的部门意见提交公司决策委员会讨论。各司其职的框架设计(续)专业团队:包括投资管理部/经营管理部/财务部/资金计划部/法律事务部/人力资源部等业务部门根据部门的专业分工,依照内控流程设计,组织对待评价的投资或融资项目进行财务尽职调查、法律尽职调查、技术尽职调查、人力资源调查依照内控流程设计,根据专业调查的结果,向主管副总理或财务总监提供本部门专业意见关键文件的起草、修改和复核:法律事务部重要文件原件的保管、存档:机要秘书如何程序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在投资决策方面,程序远比效率重要完善的投资与融决策程序虽然有时会使公司由于效率问题丧失几个“好”的投资或融资的机会,但它却从制度上保证了投资与融资决策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整体降低公司投资与融资决策的风险。特别是对象德隆这样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的大公司,公司的经营风险已不再决定于是否能多几个或少几个“好”项目,而在于公司是否能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控制公司投资与融资决策风险的内控制度。高素质的工作团队,加上严谨的投资与融资决策内控制度,获得好的项目将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如何程序与效率之间的矛盾(续)我们应当向程序要效率,而不是牺牲程序来获得效率:尽可能早地将各专业职能部门介入具体项目投资决策的前期调研工作尽可能缩短各专业部门的信息收集、整理、汇总及归纳分析的反应时间,将投资与融资决策的流程“工业化”并购业务的流程及审批控制基本业务流程并购项目的立项关键控制点:公司的投资管理部负责集中管理集团公司本部及控股子公司的并购业务,换言之,本部及控股子公司的并购业务必须通过投资管理部牵头组织进行投资管理部编写项目立项建议书,阐明立项依据,交主管副总审核后,上报公司总经理公司总经理根据公司整体投资发展战略,决定是否同意立项;公司总经理同意立项后,将签发正式立项文件,通知各相关职能部门,并由投资管理部依内控流程,继续推动项目工作的开展未经立项批准的投资项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农业银行并购贷款业务特点与利率说明 -宜人贷问答
农业银行并购贷款业务特点与利率说明
问题分类:
请输入验证码
  2006年央行最后一次加息,让房贷(5年期以上)基准利率定格在6.84%(优惠利率5.814%)水平;今年央行已连续5次加息,房赁利率拉高至7.83%(优惠利率6.6555%),年底前不排除再度加息的可能。以贷款20万元10年期为例,从2008年起,贷款人每月将比5次加息前多还102.5元,每年多支付利息近1250元。这意味着“供楼族”的房贷压力将在明年元旦集中体现。在此之前是筹钱提前还贷,还是用闲钱投资生利以弥补利息成本上涨,成为“供楼族”必须考虑的问题。
  提前还贷,五种还贷方式可供选择
  目前银行的还贷方式主要有:一次性还清;月供不变,压缩期限;减少月供,保持还款期限;月供、期限双减;增加月供,缩短期限。五种方式各具特点,贷款人是否要提前还贷,需综合考虑。
  以市民张先生“贷款额35万元、按揭贷款期限15年”为例加以分析。眼下,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法,应付利息总额为.62元。至今他已贷款4个月,故按揭贷款本金剩下.92元, 应付利息还剩下.94元。
  一次性还清:全部还清贷款,这意味着借款人需要将全部的本金和利息结算清楚。这种方式对于购房者最为划算,可节省利息近17万元,但对还贷人的经济要求最高。
  月供不变,压缩期限:如果先还款10万元,选择保持月供水平不变,即每月还2917.69元,而贷款期限就相应缩短为9年,今后应付出的总利息将为70212.33元,其按揭贷款的利息总额为76955.01元,利息减少了98229.61元。
  减少月供,保持还款期限:如果先还款10万元,选择15年贷款期限不变,则目前剩余14年8个月,由此每月还款金额为2072.16元,其月供水平相应减少为845.53元。这样今后的总利息支出为.36元,其按揭贷款的利息总额为.04元,利息减少了48813.58元。
  月供、期限双减:如果提前还款10万元,再将其余贷款的还款期限缩短为10年,提前5年还清剩余贷款,那么月供为2697,48元,相应减少220.21元。这样今后的利息支出为78625.25元,其按揭贷款的利息总额为85367.93元,利息减少了89816.69元。
  增加月供,挤压期限:如果提前还款10万元,将其余贷款还款期限缩短为8年,提前7年还清剩余贷款,则月供会相应增加到3197.97元。这样今后的利息支出为61933.27元,其按揭贷款的利息总额为68675.95元,利息减少了.67元。
  对于提前还贷方式的选择,很难说哪种方式最划算,要因人而异。在贷款前几年中,因本金的数量大、利息较高,建议贷款前几年时间内多还点款,这样总贷款数额会下降,利息负担也会相应减少;如果贷款人预期未来收入会大幅增加,可选择增力口啁供,挤压期限的方式;若贷款人有不错的投资,可得到较多的投资回报的话,则不妨好好利用贷款,以更多的投资收入弥补增加的利息成本;如果目前房贷以公积金贷款为主,暂时不必急于提前还款,因现阶段公积金贷款利率明显低过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办理提前还款手续需预约
  如果想提前还贷,需要提前向贷款银行提交申请,等银行回复后,才可前往银行办理提前还款手续。
  据了解,目前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提前还贷都需要预约。其中,中国银行需要提前15个工作日预约,并且要贷款一年以上才可以提前还贷;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都需要提前1个月进行预约;建行也需要提前预约,但未明确需要提前多少日。在进行预约后,银行会通知贷款人按照规定时间到银行填表办理提前还贷手续,需要携带身份证、借款合同、收押房产证文件、代扣还款委托书等资料。如果是部分提前还贷,可以与银行约定后续贷款偿还方式。
  需要提醒贷款者的是,提前还贷勿忘注销抵押和退保。贷款人提前还贷后,银行出具证明,借款人拿着银行开具的贷款结清证明,到房产管理部门的抵押科办理撤销抵押登记手续。此外,提前偿还全部贷款后,原个人住房贷款的房屋保险合同此时也提前终止,借款人可携带保险单正本和提前还清贷款证到保险公司退还未到期的保险费。如果购房人未一次性付清所有贷款,是不能要求退保的。
  准备贷款者需关注固定利率房贷,锁定息率风险
  准备贷款买房的市民可考虑尝试银行的“固定利率”房贷。浮动的贷款利率每年都可能有变化,而固定利率房贷可将3年或5年内的利率固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上,这也是当前人民币处于升息通道中较为理想的贷款策略。
  以一笔金额30万元、期限20年的贷款为例。先看浮动利率,按照当前的7.38%(5年期以上)的利率水平,在银行给予优惠15%的前提下,月还款额是2196.81元;如果把贷款方式改成固定利率贷款,最多可在6年内(3年期固定利率,并购买下一个3年期固定利率贷款的期权),按照相对应的6.18%利率标准计算下来,在前6年内,贷款人每个月还款额为2180.56元,贷款过程可省下利息为1170元。这样,对于有提前还款打算的客户来讲.实际上享受了一个特殊优惠利率。而且这些只是按照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计算的。浮动的贷款利率每年都可能有变化,如果利率再提高的话,固定利率产品就更凸现其优势。(于俊雪)
回答者:周***楠 |
利:国内金融市场效率太低,开放引入国外竞争者,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弊:国内金融市场不稳定,国家货币政策实施难度加大,过快开放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
贸易协定》的要求, 我国承诺将开放资
本市场, 允许外国公司享有国民待遇,
在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中介组织, 取消
跨国界服务限制, 逐步开放资本项目,
走向自由化。为了履行加入WTO 的承
诺, 中国政府将在2006 年底取消外资
投资金融业的股权、地区和数量上的
限制, 迎来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
局面。目前, 外资银行、券商、保险公
司、投资银行等金融企业大多数都已
经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今后QFII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 是指
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 在一定
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
金, 并转换为当地货币, 通过严格监管
的专门帐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 其资
本利得、股息等经批准后可转为外汇
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 , 将会以更
快的速度、更大的规模进入我国金融
业。本文采用哈佛大学的梅森和贝恩
等人构造的“市场结构”- “企业行为”-
“市场绩效”分析框架( 简称为分析范
式) , 研究金融领域全面开放后对我国
金融业的产业组织的影响。
一、对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影响
1.进入壁垒。限制外部企业进入的
壁垒主要包括政策性壁垒和经济性壁
垒。金融业全面开放后, 政策性壁垒将
逐步取消, 经济性壁垒主要体现为绝
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
对特殊资源占有所形成的壁垒。跨国
金融企业进入后可以利用价格优势,
提高绝对成本壁垒, 国内金融企业即
使与之经营相同的产品也不具有任何
价格优势。跨国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多
种途径降低产品成本, 对其他投资者
造成绝对成本壁垒。比如, 跨国金融企
业具有庞大的营销网络和资本实力,
能够快速调整策略和不同市场的产
品, 加速资金的周转, 降低服务价格。
另外, 跨国金融集团对我国企业进行
垄断性并购, 大量挖走人才, 将对我国
金融企业形成绝对成本壁垒。金融业
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增加服务量后边
际成本比制造业增加产量后边际成本
下降的更快, 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
应。国内金融企业规模小, 规模经济效
应不显著。跨国金融企业资本实力雄
厚, 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 将提高
我国金融业的规模经济壁垒。
2. 市场集中度。2005 年9 月25
日, 以恒生银行新增5000 万美元额度
为标志, 跨国金融企业继续扩容, 富通
银行、美林国际、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
等相继获得新增或新批的额度。根据
国家国内贸易局金融企业信息中心的
资料计算, 2001 年我国最大的50 家金
融企业集团的服务额为680.1 亿元, 仅
占全国社会产品金融总额29152.5 亿
元的2.33% , 金融市场的集中度
CR50=2.33, 而美国同期金融产业的市
场集中度指标是我国的9.16 倍。随着
跨国金融企业的进入, 我国金融业的
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3.纵向一体化。跨国金融企业的
纵向一体化, 一方面表现在批零业务
的一体化, 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与我国
金融业组成战略联盟, 甚至入股兼并
我国金融业。在品牌经营方面, 除采取
降价、网络等手法外, 还通过跨文化营
销与热心公益树立社会形象, 从而实
施纵向一体化策略。
二、对我国金融企业行为的影响
QFII进入金融领域后, 由于其规
模优势和价格优势提高了整个金融市
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 增强了市场竞
争程度, 这必将影响到企业的行为。
1.价格行为。金融业是高度竞争
的行业, 价格是其主要的竞争手段。跨
国金融企业为了提高在中国市场上的
占有率往往采取各种灵活的定价策
略, 国内金融企业纷纷因此而加入价
格战的行列。价格竞争中采用最多的
是根据不同投资者需求差异性的特点
制定价格歧视策略, 如会员制就是将
投资者分成会员顾客和普通顾客等两
类, 对价格敏感并且经常光顾的客户
实行会员顾客优惠价。还有搭配服务、
优惠折扣、返还式降价等方式都是不
同类型的价格歧视策略。
2.促销策略。跨国金融企业在促
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通常采取各
种广告、主题活动等形式促销。以贡献
度把客户分为三类: 最有价值客户及
最具增长性客户及负值顾客。以个人
金融业务为例, 目前操作中主要以资
产多少划分, 15 万人民币以下为大众
零售客户, 15~50 万的为个人理财客
户, 50~100 万的为私人银行客户。据
中国农业银行内部研究机构的测算,
客户每笔存款只有超过1500 元银行
才有可能赢利, 但我国商业银行却存
在大量低客额储蓄账户, 目前仅工商
银行100 元以下的账户占总账户的
5.16%, 其平均存款只有13 元。
三、对金融市场绩效的影响
金融业全面开放后, 面对市场结
构的变化, 企业采取了更加灵活的价
格策略和促销策略, 必将影响到金融
业的市场绩效。我们将从资源配置效
果、技术进步和利润水平等方面综合
评价QFII 进入金融领域后对金融业
市场绩效的影响。
1.资源配置效果。跨国金融企业
进入后, 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
激烈, 企业之间采取各种降价促销策
略, 投资者就可以在货币收入不变的
情况下, 购买到更多的产品组合, 从而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目前, 跨国金融企
业投资银行、保险、金融经营的品种
多、服务的批量大、服务价格较低, 国
内金融企业采取低价跟进策略, 会使
市场上总体价格水平下降, 优化金融
业的资源配置,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2.技术水平。大型跨国金融集团
在日常经营中已实现了网络化和智能
化管理, 公司总部及时制定决策, 通过
网络系统及时协调金融商和顾客的关
系。国内金融企业将在技术水平方面
向跨国公司模仿、学习, 甚至进一步创
新, 使中国金融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
提高。3.利润水平。跨国金融企业为了站稳脚
跟, 扩大市场占有率采取的低价促销策略,
必将影响到国内金融企业的服务额和利润
水平, 一批规模小、管理差的金融企业在竞
争中将被淘汰甚至倒闭破产。
中国金融领域全面开放, 将给国内企业
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提高我国金融业的
市场绩效, 增强我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加强国内金融企业的并购与重组, 按照专
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的要求, 培育一批跨地
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大型金融企业集团; 加
强金融企业的内部管理, 降低管理费用, 提
高企业竞争力; 以信息技术带动金融企业的
发展, 在全面普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上, 改
造传统的业务流程, 提高服务效率, 进一步
提升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 如前所述,
我国目前的金融从业机构在公司治理、管理
能力、运营理念、投资技巧乃至资金实力等
方面与这些国际上领先的境外金融机构投
资者都有明显差距, 所面临的挑战也将是十
分严峻的。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高自己的生
存竞争能力, 是我们的金融从业机构必须思
考和解决的问题。
优化金融行业结构, 促进保险业、证券
业和其他金融业的发展。首先, 培育适合整
个金融业成长的土壤。要研究金融各业存在
的共性和特性问题, 制定金融各业改革和发
展的模式和路径, 以利于保险业、证券业和
其他金融业的成长和壮大。其次, 协调好间
接金融和直接金融的关系, 重视证券市场的
改革发展, 充分认识证券市场所独有的重要
作用, 彻底改变和扭转“重银行、轻股市”的
做法, 尽可能避免政策因素引致证券市场频
繁的大起大落, 以免影响了金融业的稳定发
过去几十年, 发达国家金融业者的投资
观念发生了深刻转变, 可待续发展的新金融
投资理论等学术研究已经深入开展, 并取得
相当成果; 国外金融企业亦已行动起来, 自
觉地实践新型的企业发展战略, 将企业竞争
力和改善环境联结在一起。反观国内, 虽然
已有金融企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 但国内金
融业整体对环境风险、环境价值的认识还不
足, 公共部门对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业的
认知和关注程度也还很不够。借鉴国外的研
究成果, 尽快缩短与国际同行的差距, 改变
传统的贷款方针, 在信贷投资安排上尽可能
体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 引导经济发展走上
“绿色”之路, 这是国内金融业应有的思路和
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回答者:g***6 |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字数:3189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突出问题,不仅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而且是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在隐患。本文在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简单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信贷风险的成因,并提出解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防范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就是不断攀升的信贷风险,它不仅与我国经济金融体制密切相关,而且还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最大的隐患。近几年,我国政府不断地从多方面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试图把这个国民经济要害部门的致命风险有效的化解,以避免使我国的金融、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遭受与1997年东南亚各个国家同样的打击。但是无论是银行内部的改革还是外部的改革都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成效,这无疑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信贷风险不仅存在与国有商业银行里面,在股份制银行,同样存在着较高的信贷风险,所不同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由经济转轨所承担的政策性因素和所有者缺位造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由因缺乏避
  险工具造成的市场风险和短借长贷造成的流动性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历史原因
  首先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演变和社会经济信贷化。始于1978年的经济改革对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显著影响是国民财富由“集财于民”转向“分财于民”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越来越小。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流程的演变,财政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随着国民收入流程的演变,财政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无力继续向国有企业注资,企业资金来源只能依靠银行间接融资支撑,高负债率开始生成。结果是直接导致银行资产损失,恶化信贷资产质量。
  其次是企业的改革和经济体制的转轨。一是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企业转轨变制不规范,造成资金分流及负债主体难以落实,导致大量贷款债务“悬空”,国有商业银行难以找到实际的债务承担主体,由此,导致信贷风险的提高;二是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当前信贷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正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来说,政策性的信贷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风险。
  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外因
  首先,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和信用缺失。一是企业和银行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事实也表明:超过70-90%的问题贷款是由企业经营原因导致的;二是企业在注册资金上造假,在会计报表数据上造假,骗取银行贷款,并以各种形式拖欠、逃废银行贷款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了信贷风险的产生。
  其次,是政府的指令性贷款和政策的制约。一是政策性贷款在商业银行贷款中仍占有相当的比例。如为了支持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必须对企业等技术开发、进步提供贷款支持,且贷款利率很低;为支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央政府要求中国农业银行对贫困地区提供扶贫贷款等等。这些政策性贷款由于受政府命令的影响,一般在项目评估和审批上把关不严,缺乏足够的经济约束力,借款人对贷款的管理和使用上都缺乏足够的严肃性;二是经过多年的改革,地方各级政府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已经成为经济资源的一个重要分配者,对所在地区的商业银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往往受制于地方政府,削弱了银行的经营自主权。
  再次,是法律机制不健全。一是法律体系不健全,导致金融市场极不完善和规范,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二是法律机制的不健全,还表现在各经济主体缺乏对信贷资产的保护意识,使商业银行难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同时也使各经济主体行为缺乏长期发展动机,资金无法做到增值,相应产生了信用观念淡薄,借钱可以不还,长期赖着;约束机制软化,商业银行无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也是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因
  首先,是信息不均衡。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基于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经济学基本假定,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非均衡性、契约的不完全性以及委托——代理关系中矛盾冲突的客观性,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债权被侵蚀,从而产生一部分不良资产的现象是一种常态,关键是这种常态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否则就有产生金融危机的可能。在金融投资活动中,均衡信息是相对的,信息非均衡是普遍的,由于存在信息搜寻成本和监督成本的问题,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银行都不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充分了解,即掌握企业经营状况的完全信息,因而各国都存在由于信息非均衡和不对称产生的技术性不良贷款。
  其次,是内部信用评级操作相对落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制定了客户信用等级评估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偏重于对受评对象过去而不是未来偿债能力的评估;二是缺乏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预测和应用。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方法基本上没有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因而难以反映评级对象将来的真实偿债能力;三是缺乏对具体行业的分析。外国银行普遍重视行业分析,企业所在的行业以及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虽然有的商业银行将评级对象细分为工业企业和流通企业等,但总的来说,由于银行所掌握的行业各项数据不全面,评级方法特点不突出,不能体现每一个行业的特点,难以准确揭示特定企业面临的特定风险,影响信用评级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再次,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尚未实现系统化。这主要反映在:一些银行在贷款前对贷款申请人不进行信用分析,缺乏深入细致的前期审查工作;一些商业银行风险意识淡薄,在贷款政策中没有风险管理的思想;贷款利率不能反映出风险的差异;贷款风险监控方法单一。
  最后是风险量化管理落后。风险量化管理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在市场风险方面,尽管在预测系统事件方面还存在缺陷,但是在市场风险管理还是反映了人类所掌握的20世纪的最近技术和知识。商业银行已经普遍接受了缺口管理、久期甚至还有要求权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市场风险管理中;在信用风险方面,我国目前在风险量化管理方面还非常薄弱,大致还停留在资产负债指标管理以及头寸匹配管理的水平上,而对于在险价值VAR、信贷矩阵Credit metrics等概念还并不熟悉。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分析
  1.积极改善宏观经济环境
  首先是要规范政府行为和定位其职能。界定政府的行为边界,即清晰定义哪些是政府应该做的,哪些是政府应该回避的。同时要继续完善政府投融资体系,使政府对基础性公益产业的投资与政策性贷款区分开来,由专门的金融机构负责,不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业务混同,从而改变产业政策调整成本集中于金融机构的状况,减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发生。要借助政府行政司法力量,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以国家强制力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其次是要推进产权制度的改革。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也是商业银行信用活动秩序规范化的基础。要改善不断恶化的银企信用关系,必须在企业与银行之间建立金融资源的交易关系——借贷制,这就需要企业产权改革与金融产权改革的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套。
  2.改善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
  首先是要发挥新闻媒体等大众舆论的监督作用。对逃废债企业或长时间逾期不还贷的企业,在整个金融系统及时进行行业内部通报,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进行披露。同时,对该企业的经营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不守信的机会成本进行公布,有助于迅速重塑诚信理念。其次是要强化公司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建设。一是要从《公司法》、《合同法》、《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方面重新具体规定,使逃废债务人须承担的责任得以明确和延续;二是要加强对中介结构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的规范管理,提高其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执业水平。对违规情节恶劣的要加大惩戒力度;三是要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从而使企业提供的或经中介机构鉴定的财务会计报表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四是要加强“三个代表”理论学习和强化经历人职业道德建设。对企业高级经管人员和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应更加重视。
  3.加强银行自身内部控制管理
  首先是要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模式。一是要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这是银行信贷风险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其确定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二是要完善“贷款审批制”;三是要实施“信贷执行官负责制”;四是要强化风险审计检查,这是构建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强化风险监督功能的重要举措。风险检查和审计部门负责检查各种违反信贷政策和程序的行为,负责评定各下属行质量等级,为分级授权提供依据。
  其次是要严格信贷管理。一是要切实转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和内控制约机制,要把经营思维真正从计划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来;二是要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是要求信贷人员必须是既熟悉市场,又熟悉政策,既精通个人业务又了解企业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要加强同业沟通,共同防范信贷风险;四是建立信贷资产风险的补偿和保全体系。包括建立呆账准备金和呆账核销制度,防止呆账的积累、建立信贷风险转移机制、建立风险分散机制等。
  再次是信贷工作实行“一分离、五管理”。“一分离”就是要严格坚持审贷分离,除存单质押贷款外,其他所有贷款一律要实行审贷分离,全面实现后台审查批准和前后营销投放的专业化和独立化,真正达到横向制衡的要求,切实防范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五管理”,一时严格转授权管理,就是严格按授权度和授信度办理业务,超权限的业务必须报批,权限内业务必须报备,上级行直接授权的业务必须备案,确保所有信贷业务在授权后展开,所在信贷品种在授权后营销。同时,还要对授权进行严格管理,做到不能转授权的坚决不能转授,能转授权的严格按条件转授权。二是严格准入条件管理。根据行业分析,对客户的准入条件按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规模的相关因素进行规定。具体操作上分类指导,即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敢于说不,又要对基本符合的多方面审视,慎之又慎。三是严格程序管理。制定严格的信贷业务基本操作规程,对每一笔贷款都要严格按照评级、授信、授权、贷前调查、评估、审查、决策、贷后管理、风险预警等规定的操作程序办理,绝不能出现逆程序和隔程序的现象。四是严格信贷风险保障管理。以第一还款来源作为贷款放与不放的依据,保障信贷资产内在安全;以落实还款第二来源,确保担保的有效性、合法性,尤其是以抵押贷款要保证抵押物权属明晰、符合担保法要求;加强信贷风险预警、防范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建立风险快速处理机制。五是严格责任管理。每一笔贷款都要严格划分主责任人、经办负责人和审批责任人的责任,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制定详细的主人追究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公众举报的形式跟踪监测各负责人的信贷行为,加强对主负责人、审批主责任人和经管主责任人的责任管理,严格责任追究。
我知道,你是李晨阳小朋友吧!都会问问题了!哈,长这么大了呀,个子长高了不少吧!哈哈,认为好多话要采纳呀!
回答者:g***4 |
一、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统筹兼顾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合理保持货币总量。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引导作用,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中小金融机构继续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资金来源。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提高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参加)二、引导、推动重点领域与行业转型和调整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原则,增强资金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消费、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绿色环保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保证重点在建续建工程和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积极支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对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要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对合理向境外转移产能的企业,要通过内保外贷、外汇及人民币贷款、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积极支持增强跨境投资经营能力;对实施产能整合的企业,要通过探索发行优先股、定向开展并购贷款、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对属于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要通过保全资产和不良贷款转让、贷款损失核销等方式支持压产退市。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资,防止盲目投资加剧产能过剩。(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银监会、[2] 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集中的区域延伸服务网点。根据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特点,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理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所募集资金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盘活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适度放开小额外保内贷业务,扩大小微企业境内融资来源。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加强对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力争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鼓励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小微企业信息整合,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管,对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清理规范。鼓励地方人民政府出资设立或参股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及通过奖励、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引导融资性担保公司健康发展,帮助小微企业增信融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完善服务定价管理机制,严格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不得以贷转存、不得存贷挂钩、不得以贷收费、不得浮利分费、不得借贷搭售、不得一浮到顶、不得转嫁成本,公开收费项目、服务质价、效用功能、优惠政策等规定,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化“三农”金融服务,统筹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协同作用,发挥直接融资优势,推动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设立服务网点,创新服务方式,努力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农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产品批发商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力争全年“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林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大中型农机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支持农业银行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县域“三农金融事业部”试点省份范围。支持经中央批准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林业局、法制办、银监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完善银行卡消费服务功能,优化刷卡消费环境,扩大城乡居民用卡范围。积极满足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大宗耐用消费品、新型消费品以及教育、旅游等服务消费领域的合理信贷需求。逐步扩大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城市范围,培育和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强个人信用管理。根据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消费特点,提高金融服务的匹配度和适应性,促进消费升级。(人民银行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银监会等参加)六、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重点,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外汇管理简政放权,完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制度。逐步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改进外债管理方式,完善全口径外债管理制度。加强银行间外汇市场净额清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为用汇主体提供融资支持。(人民银行牵头,外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参加)七、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优化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安排,完善发行、定价、并购重组等方面的各项制度。适当放宽创业板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规范非上市公众公司管理。稳步扩大公司(企业)债、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促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规范发展各类机构投资者,探索发展并购投资基金,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品创新,促进创新型、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加快完善期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期货市场品种创新,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的定价、分散风险、套期保值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证监会牵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等参加)八、进一步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推广菜篮子工程保险、渔业保险、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农房保险等新型险种。建立完善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鼓励为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走出去”提供投资、运营、劳动用工等方面的一揽子保险服务。深入推进科技保险工作。试点推广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推动发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拓宽保险覆盖面和保险资金运用范围,进一步发挥保险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保监会牵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林业局、银监会、外汇局等参加)九、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允许发展成熟、经营稳健的村镇银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内,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探索优化银行业分类监管机制,对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营地域和业务范围上实行差异化准入管理,建立相应的考核和评估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银监会牵头,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等参加)十、严密防范金融风险深入排查各类金融风险隐患,适时开展压力测试,动态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触点,及时锁定、防控和化解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继续按照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防范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等风险。认真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名单制管理,严格防控房地产融资风险。按照理财与信贷业务分离、产品与项目逐一对应、单独建账管理、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加强行为监管,严格风险管控。密切关注并积极化解“两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时暴露的金融风险。防范跨市场、跨行业经营带来的交叉金融风险,防止民间融资、非法集资、国际资本流动等风险向金融系统传染渗透。支持银行开展不良贷款转让,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及时主动消化吸收风险。稳妥有序处置风险,加强疏导,防止因处置不当等引发新的风险。加快信用立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社会诚信文化,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环境。(人民银行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法制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参加)解读涉农保险迎来新机遇6月19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会议研究的政策措施之一是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7月初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金十条”)第八条指出,进一步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并再次重申有关内容,如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推广菜篮子工程保险、渔业保险、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农房保险等新型险种;试点推广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推动发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等等。为此,从今天起,本报推出“金十条”保险新政系列解读3篇。随着一系列农业保险政策落地,在农业保险的带动下,农房保险、农机保险、渔业保险等涉农险种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开展农作物制种、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推广菜篮子工程保险、渔业保险等新型险种。由此,涉农保险迎来了新机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表示:“农业保险从2007年试点以来,中央财政补贴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保险标的从2007年的5种发展到现在的19种。在发展农业保险的同时,国家正在积极鼓励涉农险种的发展和产品创新,同时也是督促政府将与农民生产息息相关的涉农险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内。”事实上,农房保险、渔业保险和农机保险在部分地区已进行试点,但未在全国铺开,比如种业保险目前还在研究当中。《中国保险报》从中国保监会获悉,月,全国涉农保险共计实现保费收入5.31亿元,支付赔款2.3亿元。其中,农房保险保费收入4.28亿元,支付赔款1.45亿元;农机具保险保费收入0.65亿元,支付赔款0.6亿元;渔船保险保费收入0.38亿元,支付赔款0.23亿元。庹国柱表示,涉农保险其实是农业保险的自然延伸。随着国内农业发展和生产结构的调整,需要保险业提供相应的创新产品,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要。这将有助于发挥保险业在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方面的积极功能,有助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1] 没有政策支持 渔业保险难做大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金融机构要根据渔业生产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研究完善渔业保险支持政策,积极开展海水养殖保险。据了解,目前在全国开展渔业保险仅有少数机构,包括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上海安信保险、中航安盟等,而主要承保机构是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主要开展的渔业保险有渔船财产保险、渔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水产养殖保险。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给《中国保险报》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渔业互助保险共承保渔民人(其中海洋作业渔民人、内陆作业渔民人),渔船69722艘,为渔民群众提供风险保障2040.59亿元,占据了全国渔业保险95%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共处理理赔案件14213起,其中渔民理赔案件8118起(死亡836人,其中海洋作业渔民761人、内陆作业渔民75人),渔船理赔案件6095起,支付赔款3.8亿元。不少地方都在尝试渔业保险试点。2008年5月,农业部在各地开展渔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财政支持下,利用专项资金在全国7个沿海省部分重点渔区开展渔业互助保险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试点工作,补贴险种为“渔船全损互助保险”和“渔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险”,补贴比例为20%,每年补贴资金为1000万元。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试点实施以来,2012年,全国入保渔民和入保渔船数较2007年分别增长85%和83%,带动各级地方财政落实补贴资金近2亿元,渔民入保经济压力有所减轻,保险覆盖面和保障能力大幅提高。不过,到目前为止,渔业保险仍未被纳入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一位业内专家表示,渔业属于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且渔业的事故原因以及死鱼价值都比其他农业险种更加难以认定,理赔难度较大,所以大多保险公司都不愿意做。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如果没有政府财政补贴支持,渔业保险很难做大规模。
回答者:m***6 |
金融危机预警
01论我国汽车金融现状与对策
02我国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相关分析与建议
03现行股票发行政策弊端和对策
04某省FDI区位分布非均衡发展实证分析
05某省农业风险实证研究
06某省农业FDI现状和建议
07建立健全某省农业保险对策
08现阶段我国人投资理财弊端和对策
09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过程存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
10国农村资金供求现状、原因和对策
11第代独生子女理财规划现状、原因和对策
12引进外资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影响和对策
13创业板市场定位及其交易制度构建
14商业银行人理财产品差异化营销
15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现状、问题、对策
16我国发展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行性、风险和对策
17国新股IPO询价制度实施效实证分析、问题和完善对策
18我国商业银行间业务存问题、建议
19我国利率市场化难点分析、对策建议
20我国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意义和症结
21上市公司增发股份行对股价实证研究
22我国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23国有商业银行良资产成因和处理路径分析
24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税收研究
25美股市相关性分析
26当前人理财业务现状和建议
27返券促销经济学分析
28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
29我国外汇保证金交易分析
30某省兰花产业发展研究
31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32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必要性-从企业债券功能角度分析
33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和外资银行服务质量和金融创新方面较量
34试析我国网上证券交易
35对国股市宏观调控状况研究
36对国创业板市场建设探讨
37某省房地产市场研究
38农村信用社间业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39农村信贷资产证券化初步探讨
40米德冲突下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
41认沽权证及其对我国推出金融衍生品指导意义
42玩具市场分析及奥迪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43我国证券市场IPO热发行-从行金融角度分析07年我国IPO热发行现象
44浅谈同学历水平教育投资成本与收益
45论我国人理财-与外汇相关理财研究
46国通货膨胀货币性分析
47通货膨胀成因及应对措施
48关于农村居民开展人理财研究
49我国化妆品品牌营销管理
50论国信用卡市场创新
51风险导向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研究
52国汇率制度改革:选择有管理浮动
53对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探讨
54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
55我国开发环境责任保险初步探究
56解读UCP600及应对之策
57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市场体系影响
58农村小额信贷持续发展研究
59信用卡风险控制与管理
60国资信评级业发展现状
61探索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62关于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研究
63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分析
64管理会计测定纳税人营业额应用
65建立监事会领导下公司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66论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
67论新会计准则下投资收益
68信息技术对会计控制影响及对策
69基于市净率公司估值问题研究
71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72国零售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业绩相关性分析
73国企业对外投资研究
74从银行业务拓展看银行营销
75人所得税改革与公平研究
76关于财务管理发展规律与创新探讨
77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研究
78金融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会计特征研究
79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80我国商业银行良资产证券化
81论和谐会计构建
82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问题与对策
83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
84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分析
85浅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86浅谈何加强我国证券监管
87浅谈我国企业并购出现融资问题
88浅析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存问题与对策
89取消农业税我国农村受影响及对策研究
90取消农业税对农民收入影响实证分析
91施工企业成本控制
92试论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93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探讨
94所得税会计准则运用对企业影响
95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研究
96我国流动性过剩原因和分析建议
97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与防范措施
98浅谈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
99浅谈我国会计监督现状及其对策
100浅析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101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及其报告
102我国小企业融资环境优化与对策研究
103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104星巴克营销战略风险问题研究
105国钢铁上市公司重组问题研究与分析
106国企业现金并购融资风险
107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分析
108国企业境外上市状况利弊分析和策略建议
109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
110何利用现金流量信息进行财务分析
111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112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分析
113国上市公司融资行分析
企业自创商誉确认
115浅论企业持续经营四因素模型构建
116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分析
117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和治理对策
118对我国国有企业MBO财务问题思考
119从盈余管理角度谈识别企业真实利润
120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研究
121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稳定性与信号传递研究
122探讨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基于杜邦分析法研究与改进
123小型企业价值评估流程和方法研究
124国国有企业MBO定价问题研究
125作业成本法我国企业应用研究
126何避免国有企业实施MBO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127财务失败和财务预警问题探讨--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分析
128关于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探讨
129关于我国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和对策问题探讨
130论我国银行保理业务开办及发展对策
131融资租赁我区现状,问题及对策
132商业银行现金管理研究
133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法律框架思考
134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
01鞍通公司互联网采购
02保险法律体系历史演进比较研究
03承运人航海过失免责探讨
04初论无罪推定原则
05当前资产评估期待解决问题
06电脑硬件销售网站研究
07电信业网络安全问题和对策
08对合同法第286条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09对现行公务员激励机制思考
10构建和谐社会法理思考
11构建有国特色商会组织
12关于家庭暴力法律思考
13海上保险保险利益
14合理利用财务杠杆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15基于ASP网上商站建设
16江门市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17具体行政行越权与滥用权力
18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关系
19浅议企业绩效管理
20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核算对内部审计影响及对策
21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22欧盟对华反倾销及我国对策
23论消费行终解释权
24论我国妇女合法权益法律保护
25论我国反倾销法律完善
26论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27论共同海损构成条件及存问题
28利用外资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29强化农村信用社内控建设积极防化金融风险
30网络安全
31网上购物满意程度调查报告
32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及其内部控制
33受贿罪若干问题探究
34试论我国刑事赔偿错误逮捕
35试论我国国家审计领导体制
36试论人民调解创新与发展
37试论企业改制原有债务承担
38试论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
39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对策研究
40入世过渡期国有商业银行现状分析及对策
41何实现公安行政执法公正
42认定渎职罪相关问题探析
43我国票据质押法律问题探讨及建议
44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安全问题浅析
45洗钱犯罪研究
46小论电子商务对旅游企业经营影响
47刑事诉讼证人出庭现状及对策
48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假设研究
49国崛起经济意义
50安徽省马鞍山市学生调查报告
51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52电子商务时代安全保护伞
53电子商务人隐私保护问题研究
54电子政务网站开发实践报告论文
55对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立法完善
56对建设银行实施绩效审计方法应用研究
57高校教师考评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58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研究
59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与技巧
60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投标策略
61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62关于B2B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调查报告
63关于电子商务对我国小企业影响及对策实践报告
64关于建行平阳支行现金备付率实践报告
65关于农村宽带市场调查报告
66关于水工建筑物砼外观质量控制措施实践报告
67关于提高邳州农行人金融业务服务水平实践报告
68关于我国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69关于县级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构建调查报告
70关于语文教学与学习方法报告
71关于少直供电所财务会计实践报告
72合同解除及我国司法实践运用
73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河池市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74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分析
75加强过程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
76加强投资管理提高企业效益重要前提
77江苏新河农用化工有限公司流动资金管理调查报告
78客户关系管理价值分析
79劳动力派遣法律研究
80论城市生活环境改造政府服务
81论房价泡沫问题
82论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83论和谐社会下服务型政府构建
84论检察院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85论上诉加刑原则
86论税收管理公平与效率
87论现代法律文化与民族婚姻冲突
88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与构建
89浅淡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
90浅谈电子商务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研究
91浅谈公务员录用制度
92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部位风险及对策
93浅谈信用社信贷管理存风险问题及对策
94浅析高校校办产业发展产权关系及其存问题
95浅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
96浅析小型企业成功融资
97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探讨
98何确保社会主义国社会公平
99商品房预售制度存问题与对策
100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舞弊调查报告
101我国优势畜禽业应逐步转向有机养殖发展
102试论房地产业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103试论农村信用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信贷投入策略
10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问题及对策
105税务筹划企业理财应用探讨
106谈施工企业索赔应注意问题
107探索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网站商业运作途径
108网络购物当前发展状况
109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必要性分析
110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及前景
111我国商业银行间业务拓展问题浅析
112无形资产评估若干问题探讨
113小论电子商务对市场销售影响
114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实例
115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16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17珠海港区农村治安问题调查报告 (上东北财经毕业论文)
118谢丽仙论我国夫妻财产制
01论我国汽车金融现状与对策
02我国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相关分析与建议
03现行股票发行政策弊端和对策
04某省FDI区位分布非均衡发展实证分析
05某省农业风险实证研究
06某省农业FDI现状和建议
07建立健全某省农业保险对策
08现阶段我国人投资理财弊端和对策
09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过程存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
10国农村资金供求现状、原因和对策
11第代独生子女理财规划现状、原因和对策
12引进外资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影响和对策
13创业板市场定位及其交易制度构建
14商业银行人理财产品差异化营销
15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现状、问题、对策
16我国发展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行性、风险和对策
17国新股IPO询价制度实施效实证分析、问题和完善对策
18我国商业银行间业务存问题、建议
19我国利率市场化难点分析、对策建议
20我国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意义和症结
21上市公司增发股份行对股价实证研究
22我国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23国有商业银行良资产成因和处理路径分析
24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税收研究
25美股市相关性分析
26当前人理财业务现状和建议
27返券促销经济学分析
28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
29我国外汇保证金交易分析
30某省兰花产业发展研究
31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32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必要性-从企业债券功能角度分析
33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和外资银行服务质量和金融创新方面较量
34试析我国网上证券交易
35对国股市宏观调控状况研究
36对国创业板市场建设探讨
37某省房地产市场研究
38农村信用社间业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39农村信贷资产证券化初步探讨
40米德冲突下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
41认沽权证及其对我国推出金融衍生品指导意义
42玩具市场分析及奥迪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43我国证券市场IPO热发行-从行金融角度分析07年我国IPO热发行现象
44浅谈同学历水平教育投资成本与收益
45论我国人理财-与外汇相关理财研究
46国通货膨胀货币性分析
47通货膨胀成因及应对措施
48关于农村居民开展人理财研究
49我国化妆品品牌营销管理
50论国信用卡市场创新
51风险导向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研究
52国汇率制度改革:选择有管理浮动
53对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探讨
54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
55我国开发环境责任保险初步探究
56解读UCP600及应对之策
57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市场体系影响
58农村小额信贷持续发展研究
59信用卡风险控制与管理
60国资信评级业发展现状
61探索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62关于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研究
63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分析
64管理会计测定纳税人营业额应用
65建立监事会领导下公司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66论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
67论新会计准则下投资收益
68信息技术对会计控制影响及对策
69基于市净率公司估值问题研究
71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72国零售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业绩相关性分析
73国企业对外投资研究
74从银行业务拓展看银行营销
75人所得税改革与公平研究
76关于财务管理发展规律与创新探讨
77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研究
78金融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会计特征研究
79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80我国商业银行良资产证券化
81论和谐会计构建
82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问题与对策
83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
84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分析
85浅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86浅谈何加强我国证券监管
87浅谈我国企业并购出现融资问题
88浅析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存问题与对策
89取消农业税我国农村受影响及对策研究
90取消农业税对农民收入影响实证分析
91施工企业成本控制
92试论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93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探讨
94所得税会计准则运用对企业影响
95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研究
96我国流动性过剩原因和分析建议
97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与防范措施
98浅谈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
99浅谈我国会计监督现状及其对策
100浅析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101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及其报告
102我国小企业融资环境优化与对策研究
103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104星巴克营销战略风险问题研究
105国钢铁上市公司重组问题研究与分析
106国企业现金并购融资风险
107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分析
108国企业境外上市状况利弊分析和策略建议
109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
110何利用现金流量信息进行财务分析
111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112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分析
113国上市公司融资行分析
企业自创商誉确认
115浅论企业持续经营四因素模型构建
116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分析
117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和治理对策
118对我国国有企业MBO财务问题思考
119从盈余管理角度谈识别企业真实利润
120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研究
121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稳定性与信号传递研究
122探讨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基于杜邦分析法研究与改进
123小型企业价值评估流程和方法研究
124国国有企业MBO定价问题研究
125作业成本法我国企业应用研究
126何避免国有企业实施MBO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127财务失败和财务预警问题探讨--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分析
128关于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探讨
129关于我国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和对策问题探讨
130论我国银行保理业务开办及发展对策
131融资租赁我区现状,问题及对策
132商业银行现金管理研究
133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法律框架思考
134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
05当前资产评估期待解决问题
14合理利用财务杠杆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16某市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20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核算对内部审计影响及对策
21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32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及其内部控制
37试论企业改制原有债务承担
39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对策研究
40入世过渡期国有商业银行现状分析及对策
48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假设研究
56对建设银行实施绩效审计方法应用研究
58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研究
59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与技巧
60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投标策略
61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64关于建行某支行现金备付率实践报告
66关于水工建筑物砼外观质量控制措施实践报告
67关于提高某市农行人金融业务服务水平实践报告
71关于少直供电所财务会计实践报告
76加强投资管理提高企业效益重要前提
77江苏新河农用化工有限公司流动资金管理调查报告
86论税收管理公平与效率
88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与构建
92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部位风险及对策
93浅谈信用社信贷管理存风险问题及对策
94浅析高校校办产业发展产权关系及其存问题
96浅析小型企业成功融资
97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探讨
100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舞弊调查报告
103试论农村信用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信贷投入策略
10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问题及对策
105税务筹划企业理财应用探讨
106谈施工企业索赔应注意问题
111我国商业银行间业务拓展问题浅析
112无形资产评估若干问题探讨
114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实例
115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16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回答者:g***7 |
您目前处于未登录状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渎职罪主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