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是身体的关于记忆的名人名言是哪个名人说的

教你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记忆品质_学习啦
教你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记忆品质
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 本文已影响
一般根据什么来判断人的记忆品质及记忆的优劣的标准呢?综合起来一个人的记忆力水平,可以从记忆品质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备用性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
记忆的敏捷性体现记忆速度的快慢,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记住的事物的数量。人们记忆的速度有相当大的差异。有人做过这方面的实验:让受试者背诵一首唐 诗,有的人重复5次就记住了,而有的却需要重复26次才能记住。有的学者让受试者识记一系列图形,有的人只需看33次就能记住,有的却需要看75次才能记住。这就说明了人的记忆在速度方面即敏捷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记忆是否敏捷取决于皮层中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条件反射形成得快,记忆就敏捷;条件反射形成得慢,记忆就迟钝。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记忆具有敏捷性,因为这样就可以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更多的。要增强记忆力首先就是记忆的敏捷性。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一是平时要加强锻炼,通过锻炼使自己的记忆敏捷起来;二是在记忆时要集中注意力;三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以此来获得新的。也就说在旧有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去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这样记忆就会逐渐敏捷起来。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住的事物所保持的时间的长短。仅有敏捷性还不能称之为良好的记忆。像前面讲的,记得快也忘得快,那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所以,良好的记忆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标准就是持久性。记忆的持久性,顾名思义,就是指记忆的事物能在头脑中保持长久的时间。它是记忆巩固程度的体现。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记忆的持久性取决于条件反射的牢固性。条件反射建立得越巩固,记忆就越持久;条件反射建立得越松散,记忆就越短暂。人们的记忆在持久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别。有的人记忆十分长久,可以维持多年;而有的人却十分健忘,记不了多久就忘掉了。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记忆长久,但是仅仅持久仍然是不够的,如果不善于灵活运用也是枉然。既有持久性又有运用的灵活性,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记忆不长久,一般是功夫不深,复习记忆密度不够有关。要经常地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复习,使条件反射不断强化而得到巩固,这样就可以使记忆获得持久性。
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原来记忆内容的性质的保持。一个人的记忆,如果既有敏捷性,又具有持久性,但是不具备正确性,记得又快又牢固,可就是记错了。显然这样的记忆也毫无用处。完全可以说,&正确性&是良好记忆的最重要的特点。如果记忆总是不正确,那它只能对我们的知识和积累经验帮倒忙。正像开汽车时弄反了方向,开得越快,距离目的地越远。所以,记忆的正确性是保持人们获得正确知识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记忆总是非常正确,回答问题,处理事情总是那么信心十足,准确而全面,从不丢三落四或添枝加叶。而有的人的记忆不是错误百出,就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总是&大概&、&或许&、&差不多&等。这说明人们的记忆在正确性方面也是大不相同的。记忆的不正确,不准确与识记以及遗忘的选择性有很大关系。对同一件事情,人们识记的角度和识记后遗忘的角度都不完全相同。例如:几个人都看了某本书,看后即问他们记住了什么内容,他们的回答不可能是一样的。从生理上说,记忆的正确与否与条件反射有关。如果条件反射形成得准确、牢固,记忆的正确性就好,反之,如果条件反射形成得不正确、不准确、不牢固,记忆的正确性就差。因此,要想使自己的记忆具有最大限度的正确性,就要从条件反射建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上去努力。一般来说,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最初印象往往都是最深刻的。这和在白纸上画画看得最清楚是一个道理。心理学的研究证实,最初印象往往对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很大影响。要保证记忆的正确性,首先要进行认真、正确的识记。其次,必须勤于自我监督。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随时分清自己记忆中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精确记忆和模糊记忆的内容。对于正确和精确记住的事物,要不断通过强化条件反射去巩固它;对错误记忆和模糊记忆的内容,要通过修正条件反射之后再去加强它。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记忆的正确性。
记忆的备用性是指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记忆备用性,指的是能够迅速地从已识记的知识储备中提取当时所需用的信息的性能。记忆的备用性是决定记忆效能的主要因素,是判断记忆品质的最重要的标准。记忆的备用性也是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系统性和广阔性的体现。人们进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储备知识,并使之备而有用,备而能用。记忆如果没有备用性,它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正像一个仓库,尽管里面储满了货物,如果取货非常困难,那就起不到仓库应有的作用。人们的记忆好比是储存知识的&智慧仓库&,如果管理得当,进货、发货就会迅速、顺利。也就是说,当需要使用某种知识时能够很快提取应用,这样都有实际意义。就像进考场那样,记忆备用性好的,能够迅速、正确地从自己记忆的仓库中提取相应的知识,顺利答完试题。而备用性不好的常常会发懵或答非所问,影响成绩。现实中有些人,知道的事情并不少甚至可以称得上&渊博&。可是当需要回忆某些事物时,需要的总是想不起来。这就说明他们的记忆缺乏备用性,而另一些人,掌握的知识尽管少一些,但使用时总是得心应手,并在回忆时随时能够再现需要的东西。这就说明他们的记忆具有较好的备用性。备用性是良好记忆的品质中最重要的一种品质。记忆的备用性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锻炼的结果。要想使自己的记忆具有良好的备用性,首先要使记忆具有正确性,系统性和持久性;还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锻炼自己回忆的技巧,并多运用已经记忆的知识,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这样记忆也就具有较好的备用性了。特别要强调的是,从识记一开始就不要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因为记忆的备用性是在识记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记那些有意义的事物,并在识记当时就立刻建立起识记和同需要使用这些知识场合之间的联系。另外还要强调积累知识的系统性,因为记忆和系统性对形成记忆的备用性也是很重要的。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切事情和知识在他头脑里放得像在橱柜的抽屉里一样,只要他打开某个,就能准确地取出所需要的材料。&苏联军事家苏沃洛夫也曾说过:&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是这个仓库有许多隔断,因而应该尽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条。&
记忆的四种品质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为了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就必须建立丰富、系统、精确而巩固的条件反射,具备所有优秀的记忆品质。忽视记忆品质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所以检验一个人的记忆力的好坏,不能单看某一方面品质,而必须用四个方面的品质去全面的衡量。
提高记忆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坚持进行,目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奇特,夸张,有趣的生动画面,来达到强烈刺激大脑神经从而达到一次性深刻记忆的目的,和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截然不同。
传统的记忆法方法是通过不断的重复内容刺激脑神经达到记忆的目的,比较费时,还容易遗忘。图像记忆虽说也需要复习,但是只需要少数几次的复习记忆即可达到永远牢记的目的。
这也充分运用了人脑的记忆优势,因为人脑具有非常大的图像记忆空间,比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记忆空间大100万倍。这也用到了左的分工理论了。
只要坚持去训练,养成图像记忆的习惯,那么记忆也就不再是你发愁的问题。
【收藏此页】【中】【我要纠错】【】
更多关于“”的文章
学习啦推荐学习啦广泛收集筛选编辑,将最精华的学习资料奉献给大家!
测试你的大脑思维类型是“左脑型”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
学习啦热榜
  进入大学后,开夜车、赶作业、写论文、准备考试,这些事情似乎变得稀松平常。有...
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哲理  人生路上,你是不是常被一些莫名奇妙的问题困扰?生活的迷茫、职场的紧张有时候...[查看详细]
  最近老是失眠,明明很困了,在床上辗转反侧却怎么也睡不着。这种经常性失眠要怎...
7点21分是最佳起床时间33643
  右脑记忆力是左脑的100万倍,国际著名右脑开发专家七田真博士开发的快速唤醒右...
多米尼克·奥布莱恩《如何通过考试》4588
思维导图丛书《大脑使用说明书》下载1899
新概念英语电子书下载第1册945
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免费下载666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爱的奇迹
淮师附小温馨提醒您:正在进入页面,请稍等……
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老班 日期: 上午 10:00:00
&&&&&&&& 小学阶段是背诵、积累语言的最佳时期,千万不要荒废好时光。背诵能够积累写作素材,背诵能够增强理解能力,背诵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我们一起多背诵一些名篇佳作,多积累知识吧!你知道哪些爱背诵的名人,和家长一起查一查,和老师介绍一下,再谈谈你以后的打算。
上一篇:下一篇: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李感兮(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6:07:21
钱钟书先生从幼年起,不仅背诵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就连《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以及《七侠五义》、《说唐》等古代小说,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畅通顺地背出来。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 我以后要向他们学习,不光要会读,还要会背诵,把所有的知识都装在我的小脑袋里,记在心里。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陈楚涵(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6:16:53
清朝的章太炎,他所读的书百分之九十五都能被掉。李书不信,考他四书五经,果然,地―一作了正确回答,甚至于哪一句在哪一部书中的第几页第几段都答得一点不差。
巴金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10岁的时候就可以将《古文观止》里的200多篇文章背诵下来。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回忆说,上小学的时候,每天都要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的时候,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  
女作家冰心,4岁的时候母亲就教她认字。刚过两个月,冰心就能十分流畅地背诵几十首诗歌了。
著名作家和学者钱钟书,对于自己读过的书非常感兴趣,也能够背诵出来。 
背诵可真重要,今后,我要向他们学习。课文一定要背熟,课外读到的故事要记住,好文章要背诵;还要多背诵唐诗宋词、名人名言。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俞泽强(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6:29:53
以前,我讨厌读书,背诵,一到写话,就无话可说。直到最近看到几篇介绍名人背诵的书。书中写到:鲁迅先生幼年时,背诵非常出色,能背诵《纲鉴》,后来他经常是整本书地背诵,无怪乎他写起文章来纵横驰聘,挥洒自如。还有苏步青读小学时,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能背诵入流。大量的文学,史学家的成长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背诵能锻炼人得记忆能力,夯实语文基础,增加语文积累,从而有效提高个人的写作水平。我以后要做到天天坚持背诵,认真背诵,喜欢背诵,爱上背诵。直到自己的写作水平能够挥洒自如,更上一层楼。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程麟峰(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6:37:55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毛主席的读书的故事: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列宁的读书故事:
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我以后要向苏东坡、毛主席,还有列宁一样认真读书,做一个爱读书的好孩子。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张铭昊(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7:27:36
宋庆龄曾说过“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一件事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要想取得成绩就要付了劳动,只有付出劳动才能有成就。我们只有从劳动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才能得到知识,才能积累知识,才能有取得成就。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李文豪(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7:38:41
每次见到看图写话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也不知道如何下笔。今天看到了一些名人是如何利用背诵的知识用在自己的文章里的。巴金是我国的文学家,他就很会背诵,记得有一次有别人问他是如何背诵的。
巴金说:“我背得较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这是200多篇散文的选集;从周代到明代,有传、有记、有赋、有论、有祭文。里面有一部分我背得出却讲不清楚,有一部分我不但懂而且喜欢,像《桃花源记》《祭十二郎文》《赤壁赋》《报刘一丈书》等等。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但是当时也只能说是似懂非懂。可是我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脑子里面了。虽然我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的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写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的思路连下来的。……我得感谢我那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读得多,即使记不住,也有好处。”所以我以后要多看书,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再遇到写话的就可以轻松的应对了。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张墨晗(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7:53:49
从古到今,都有许多爱背诵的名人。唐代的韩愈从小就喜欢读书背书,白居易达到了苦读苦记的程度。现代的有鲁迅先生,他幼年读书时,背诵非常出色,能背诵《纲鉴》,矛盾背诵《红楼梦》,巴金十岁时就能背《古文观止》,还有现代作家苏步青读小学时,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看了他们的故事,我觉得背诵能锻炼人的记忆力,增加语文知识,还能提高我的写作,我以后要向这些名人学习,必须多读、多讲、多背诵,做一个爱看书、爱背诵、爱思考的人!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庞B博(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8:01:24
我和妈妈从网上看到,我们国家开国领导人毛主席()就是一个爱读书、爱背诵的人。他不仅是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还是一位诗人。毛主席从小就爱读书,一本好书有时阅读都不少于十遍,他在读《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研读,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呤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毛主席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不动笔墨不看书,几十年来,他每读一本书都要作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书中重要的地方还用笔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毛主席读书兴趣很广泛,比如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书藉。 从毛主席身上让我学到了很多,我决定以后一定也要做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好孩子,用知识武装头脑,长大了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王雨斐(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8:03:15
汉代杰出的女诗人蔡文姬,博学多才,少年时代的“背功”极好。青年时期遭战祸,被匈奴人掳去,后曹操把她赎回。曹操问她:“夫人家中原先藏有许多古书,还能记得内容吗?”文姬答道:“亡父赐书四千多卷,因流离失散,一无所存,如今只有四百多篇记得。”曹操很高兴,要派人协助蔡文姬记录整理,文姬说:“不必了,我自己边背边整理吧。”她便凭着“背功”,陆续将四百多篇古籍整理出来了。
青少年时期记忆力强,是“背书”的好时光。数学家苏步青,已是高龄的人,但仍能一字不差地背出很多古诗文。他说,那都是小学中学读书时背过的。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往往要引用一些古典诗词、名人名言或现代文中的材料,这些材料如果背过,而且背得很熟,便可以随口说出,随手写出,无须翻查。例如电影《柳暗花明》、《一江春水向东流》等,都摘引古诗词句作片名,如果你读过这些诗词而且烂熟于心,就能将原诗词说出,并且对片名及影片主题也能有较深刻的理解。这些都是背书的好处。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了解到了背诵的好处,我也要多背诵,长大当个有学问的人。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陈昊文(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8:04:30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伦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在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读熟了【诗经】305篇,甚至倒背如流,从这些名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看了这个故事,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从书中吸取营养,积累知识,我以后一定认真读好每一本书,坚持就是胜利!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程紫涵(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8:16:20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看见毛主席那么认真的读书,我才明白,只有多读书,才能学到更多的知道.以后,我一定要向他学习.多读书,多背诵!还要讲究读书的方法.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程紫涵(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8:19:33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看见毛主席那么认真的读书,我才明白,只有多读书,才能学到更多的知道.以后,我一定要向他学习.多读书,多背诵!还要讲究读书的方法.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谢若兮(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8:31:54
从古至今,许多名人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但喜欢读书,而且背书功夫也不同于一般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国学大师章太炎是清朝末年的著名革命家和学者,他才学渊博,海内外闻名,深受鲁迅、钱玄同等人的尊敬和崇拜。早年,章太炎在台湾做记者。一次与同学李书聊天,他自信地说:“在我所读的书中,95%的内容可以背诵出来。”李书不信,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于是把自己读过的经书全搬了出来,想考倒他。不料,章太炎如数家珍,连哪一句出自哪本书的哪一页都丝毫不差,让李书佩服得五体投地。
巴金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10岁的时候就可以将《古文观止》里的200多篇文章背诵下来。几十年过去了,他在晚年的时候说,他之所以后来成为作家,写出了那么多的小说和散文,全靠当年那200多篇背诵的文章垫底。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回忆说,上小学的时候,每天都要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的时候,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上了中学以后,他写了一篇十分漂亮的作文。老师非常惊讶,说道:“看来你的底子不错。那我举出一篇古文让你来背可以吗?”苏步青说:“可以。整部《左传》我都能背下来。”老师说:“那好,我起个头,你就接着背诵。”老师找到一段,起了个头,苏步青就很有信心地背诵起来,果然一字不差。
通过查找,我知道了背诵的重要性:背诵不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记忆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审美水平,丰富和提升自身修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我们的头脑里记住了大量的词语、精彩句段或者美文,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新的观点,读起文章来,也就会有了自己的理解;写起文章来,自然也有了内容可写。为此,我一定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刻苦努力,多读、多写、多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蒋沈瀚(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8:36:35
古人读书非常的刻苦。像匡衡、宋濂,都是因为家里穷,宋濂因为买不起书读,就去借,为了能多读书,就把借来的书给手抄一遍,方便其他时间阅读;匡衡因为白天要做工,到了晚上天黑之后,买不起蜡烛,就悄悄在墙上凿了个洞,借着邻居家透过来的光读书。这也就是后来的凿壁借光的故事。很多很多名人都爱读书,爱背诵,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像他们学习,好好读书,多背书,可以积累知识,提高我们的写作文的能力,今后,我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多背书诵。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黄天怡(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8:40:07
唐代韩愈自幼读书为文,日记数千百言,现代的许多名人也都在青少年时代通过大量的背诵,打下雄厚的文字根基。苏步青读小学,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能背诵如流。张恨水14岁前就能背诵《三字经》、《论语》、《孟子》、《左传》、《大学》、《中庸》、《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千家诗》、《古文观止》。鲁迅先生幼年读书时,背诵非常出色,能背诵《纲鉴》,后来他经常是整本书地背诵.我要像他们一样努力坚持背诵一些好的文章、古诗,丰富自己的知识与语言,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古通今的小才女。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曹h(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8:41:19
谢冰莹4岁识字,两个月后居然背出随园全部女弟子诗。
  熊十力10岁,听父亲讲授《三字经》,一天就背熟了。他能背诵很多书。后来他著书立说,案上仅文房四宝,而没有一本参考书。张寿康4岁时,字虽不识,却能背诵《千家诗》多篇,至80年后仍记忆犹新。我还知道爱背诵的名人有苏步青,洪业庭,刘半农,钟敬文等,了解了这些名人爱背诵的事迹后,我要以名人为榜样,多背诵名篇佳作,为将来写好作文打基础。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叶天宇(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9:32:58
今天,我和妈妈上网查了爱背诵的名人,有鲁迅先生能背诵《纲鉴》、巴金能背诵《古文观止》、茅盾能背诵《红楼梦》、张恨水14岁前就能背诵《三字经》、《论语》、《孟子》、《左传》、《大学》、《中庸》、《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千家诗》、《古文观止》。还有好多名人他们从小就爱背书,所以他们长大后都成为了大作家,出口成章。我以后也要多看书,多背书,多积累好的词语,增加语文积累,提高我的写作水平。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胡嘉祥(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9:35:28
我知道冰心奶奶四岁时能十分流利的背诵几十首诗歌。 巴金十岁就可以背诵《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 》 。 茅盾能背《红楼梦》。 苏步青上小学时每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可以倒背如流。 妈妈说:“背诵不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记忆力,而且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审美水平,丰富和提高自身修养,好处有很多很多的。” 以后,我要多读书,读好书,多背诵。向他们学习,爱读书、爱背书的好习惯。这样我才可以更上一层楼。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常金颗(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9:35:57
我查到了关于朱光潜爷爷的资料,他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中说:“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所以熟读成诵对我们从小学习就非常重要。我准备把我所看到的我认为所有优美的句子都背诵下来,把它们用在看图写话和日记中,这样就变成我自己的了。我还要把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完完整整地背诵下来。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刘迟(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9:36:43
背诵是学习中文的重要手段,国学大师钱穆九岁能背《三国演义》,文学家茅盾能背《红楼梦》全篇,还有许多学问大家,背诵功夫都十分了得,我作为一个小学生,一定要在背诵方面多下功夫,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掌握多一些国文经典,将来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陈法政(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9:42:33
今天,妈妈从网上帮我查资料,找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名人的读书的故事,叫《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京大学讲课,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每天认真研究“国学”,有时,他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辣椒、酱油等作料,放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有一次,他看书看得太入迷了,竟然把馒头伸进了砚台里,蘸着墨汁啃起馒头来,自己都没觉察。一位朋友来访,看见黄侃成了“花脸猫”,便捧腹大笑,黄侃竟然都不知道朋友为什么笑他!
听了这个故事,我觉得黄侃学习很认真、很专心,我要向他学习,认真读书、专心读书、多读书,听老师和妈妈的话,把书里面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背下来,并且把它们运用到我的《看图写话》和日记里。我要做一个爱动脑筋、爱思考问题、爱学习的好孩子!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方奕欣(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9:45:48
我和爸爸妈妈找了许多名人读书背书的故事,其中一个是巴金背书的故事。巴金10岁时就可以将《古文观止》里的200多篇文章背诵下来。巴金说,他之所以后来成为作家,写出那么多的小说、散文,全靠当年背诵的那200多篇文章垫底。我以后要向巴金一样多背点书,多积累一些知识和好的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我以后要成为一个背书高手。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吴越新(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9:46:58
西汉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叫匡衡,他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太穷了,连蜡烛都买不起,一到晚上就没办法看书了,他特别苦恼。有一天晚上,他无意中发现墙壁上透出一点光亮,他起床一看,发现是自己家的墙壁裂了一条缝,邻居家的灯火从墙壁裂缝透过来。匡衡看了以后,想出一个办法,他将墙壁裂缝凿了一个小洞,立刻,灯光就通过小洞射了过来,他就在这昏暗的灯光下认真的看起了书。以后,匡衡就每天都借着邻居家的灯光刻苦读书。由于匡衡从小就勤奋好学,长大以后就成为了大学问家。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我觉得匡衡在条件很艰苦的情况下都能够勤奋刻苦的读书,相比较而言,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如果不好好读书学习,将来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
这学期开始,我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都读一点书,有时候是一个小故事,有时候是几段话,有时候是听妈妈讲故事,慢慢的已经成了习惯,我想这个习惯我会一直保持,因为,读书可以让我学到很多知识,让我认识世界,学会做人。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沈一鸣(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09:54:29
我听爸爸说了很多爱学习尤其更爱背诵的名人,比如有我国著名的作家巴金,他10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古文观止》里面的200多篇文章,后来他自己说只所以能成为作家,全是那200多篇文章垫底;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上小学的时候每天都要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女作家冰心4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几十首诗歌了。听了这些名人爱读书的事迹以后,我决定以后好好读书,多读些课外书籍,提高我的写话能力。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王紫璇(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7 下午 10:13:08
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 背诵对一个人的成长史有好处的,有不少名人从小就重视背诵,为我们做出榜样。 巴金是我国著名作家,他10岁的时候就可以将《古文观止》里的200多篇文章背诵下来,几十年过去了,他在晚年的时候说,他之所以后来成为作家,全靠当年200多篇背诵的文章垫底。 女作家冰心,4岁母亲就教认字,她虽年龄小,可是学的十分认真,刚过2个月,冰心就能十分流畅地背诵几十首诗歌了。 还有著名作家钱钟书,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清朝末年的著名革命家和学者等等。 背诵不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记忆力,能够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陈梓恒(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8 上午 09:28:35
张寿康四岁时,字虽不识,却能背诵《千家诗》多篇,至八十年后,仍记忆犹新。   钟敬文小学时代就诵读《唐人万首绝句》,出行时也必备此书,睡眠前放置枕边,有空暇就读。   恽逸群所读私塾乃复式教育,在塾师与高班学生讲课时就专心旁听,因此他能将未读过的《幼学琼林》和《周易》一字不错的全部背出来。 
大量的文学、史学家的成长也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背诵能锻炼人的记忆能力,夯实语文基础,增加语文积累,从而有效提高个人的写作水平,所以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坚持背诵,认真背诵。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刘鹏宇(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8 上午 10:22:15
晚上妈妈给我读了很多名人爱读书的故事,鲁迅先生就是一位爱读书的大文学家。 他非常讲究读书方法。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 我们不但要爱读书,还要把这些好书背下来,这样就能深深印在脑子里,不会忘记,以后需要用到这些知识时,张嘴就能说出来。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闫冉(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9 下午 07:29:59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老舍先生说过:“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开口成章’。这位语言大师一语道破了背书对写作的重要作用。我国古今许多文人、学者学习语文都经历了熟读、熟记乃至苦读苦记的历程,记忆力也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张恨水14岁前就能背诵《三字经》、《论语》、《孟子》、《左传》、《大学》、《中庸》、《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千家诗》、《古文观止》。 洪业庭训时,就能背诵一千四百多首杜甫诗和三百多首杜甫文,致使后来在美国写《杜甫传》巨著,全凭记忆所储存,不用去查找杜甫的诗文了。熊十力十岁,父亲讲授《三字经》一天就背熟了,他能背诵很多书,后来他著书立说,案上仅文房四宝,而没有一本参考书。刘半农十一岁能背《长恨歌》、《琵琶行》。张寿康四岁时,字虽不识,却能背诵《千家诗》多篇,至八十年后,仍记忆犹新。
我打算以后一定要以这些名人作榜样,多读、多记,积累更多的词汇,增长更多的知识,争取作到“出口成章”。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岳欣冉(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9 下午 08:13:21
老舍先生说过:“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开口成章’。这位语言大师一语道破了背书对写作的重要作用。我国古今许多文人、学者学习语文都经历了熟读、熟记乃至苦读苦记的历程,记忆力也得到了惊人的发展。  
唐代韩愈自幼读书为文,日记数千百言,他自叙“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如此“兀兀以穷年”。白居易达到了苦读苦记的程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读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汉代扬雄:“能读千赋,则能为之”。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元代程端礼提出:“每大段(文章)内必分作细段,每细段必看读百遍,背读百遍,又通背读二三十遍。”颜真卿在《颜氏家训》中自叙:“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现代的许多名人也都在青少年时代通过大量的背诵,打下雄厚的文字根基。
鲁迅先生幼年读书时,背诵非常出色,能背诵《纲鉴》,后来他经常是整本书地背诵,无怪乎他写起文章来纵横驰骋,挥洒自如了。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岳欣冉(游客) 日期:<span id="t_7-4-29 下午 08:17:45
老舍先生说过:“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开口成章’。这位语言大师一语道破了背书对写作的重要作用。我国古今许多文人、学者学习语文都经历了熟读、熟记乃至苦读苦记的历程,记忆力也得到了惊人的发展。  
唐代韩愈自幼读书为文,日记数千百言,他自叙“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如此“兀兀以穷年”。白居易达到了苦读苦记的程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读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汉代扬雄:“能读千赋,则能为之”。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元代程端礼提出:“每大段(文章)内必分作细段,每细段必看读百遍,背读百遍,又通背读二三十遍。”颜真卿在《颜氏家训》中自叙:“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现代的许多名人也都在青少年时代通过大量的背诵,打下雄厚的文字根基。
鲁迅先生幼年读书时,背诵非常出色,能背诵《纲鉴》,后来他经常是整本书地背诵,无怪乎他写起文章来纵横驰骋,挥洒自如了。
看了这么多的名人的背书历程,我知道背诵对写作的重要性。我以后一定要向这些名人学习,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满。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张铭宇(游客) 日期:<span id="t_7-4-30 下午 12:16:15
读书重要,背诵更重要! 妈妈说了很多爱学习的更爱背诵的名人的故事。
比如说蔡文姬,她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女文学家。她除了天赋,勤奋和家庭熏陶之外,还有就是会背诵大量的文学作品。蔡文姬的父亲被害,其全部文稿都散失在兵荒马乱中。幸得蔡文姬从小跟随父亲读书作文,并能背诵父亲所写的400多篇文章。她凭着记忆把父亲的400多篇文章全部写了出来!我们今天能读到那些好文章,就是全靠了蔡文姬的“背功”!我从心里真的很佩服她啊!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了解了背诵的好处,以后我要多看书,多背诵,多积累好的词语,提高我的写作水平。妈妈还说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我听了妈妈的话觉得更有道理了,我要努力多读书,多背诵,以后长大做个有用的人!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武家兴(游客) 日期:<span id="t_7-4-30 下午 01:47:01
今天我和妈妈上网查找了关于名人背诵的故事,我知道著名教育家朱光潜,还有梁实秋都认为多背诵有好处。他们小时候就背过许多古文,背多了就明白其中的含义了。我今后也要多背书,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以后写作文就会很容易!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戚凌申(游客) 日期:<span id="t_7-5-1 上午 09:23:33
最近,我在读金波爷爷的“我喜欢你”系列散文,金波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他的文章很生动、优美,我非常喜欢看。
在他的《和树谈心》作品集中,有一篇文章叫《背课文》,说的是他小时候背课文的情景,他还记得上学的第一篇文章只有三个字“天亮了”,大家都觉得背书很轻松,谁都不把背课文放在眼里,后来要求背的课文越来越多、越来越长,当他遇到很难背的课文时,就有点马虎了,他的妈妈就会鼓励他,他因此背诵了许多名篇。
一位老师曾经说过:“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我也要象金波爷爷那样,多背好的文章,理解其中的意味,学会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孙玮婕(游客) 日期:<span id="t_7-5-1 下午 12:40:31
韩愈寒窗苦读二十年
我国唐代散文家、诗人和哲学家韩愈从小就很有志气,酷爱读书。因为家里贫穷,上不起学,他在嫂嫂的辅导下发奋自学。那时,他年龄虽小,读书的热情却很高,而且有股子“恒”劲儿。每天嫂嫂给他规定了任务,如果完不成,他就不去吃饭睡觉。以后,随着年龄和兴趣的增长,韩愈读书更加积极和自觉了。他一天到晚埋头在书桌上,孜孜不倦的苦读和思索,就连走在路上或坐在饭桌旁,也不忘背诵诗文,思考问题。韩愈是个好读书且球甚解的人,他每读一篇文章,都要认真的动一番脑筋,下功夫去做笔记,有的文章还要写出读后感,常常是读完了一本书,他的笔记和读后感也写了一大摞。
韩愈的生活十分艰苦,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没有退缩,仍然夜以继日,年复一年刻苦读书。刻苦读书使他具备了相当扎实的学问基础,到了十八九岁,他已成了一个通贯古今、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 我要向韩语学习,学习他的刻苦读书,读书以后要做笔记和读后感。我很佩服他。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荣誉(游客) 日期:<span id="t_7-5-1 下午 03:23:41
古往今来,大凡文学建树很高的大家,无不是熟读成诵的高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它们的超人的“背功”促使他们成名成家。巴金十几岁时就能背诵几部书,《古文观止》能倒背如流。他曾深有感触地说:“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篇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茅盾能由别人抽考背诵《红楼梦》的任一章节。苏步青读小学,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能熟练背诵;刚进中学,老师不信他能写出《读〈曹刿论战〉》一文,顺口举出一篇《子产不毁乡校》让他背,他一口气背完,说:“整部《左传》,我都可以背出来。”明末学者顾炎武,能将长达十四万七千字的《十三经》尽皆背诵。东汉女诗人蔡文姬,幼年随父读书四千余卷,其中四百多卷能一字不漏地背诵默写。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语文水平,必须扎扎实实地练好背诵这个“硬功夫”,才能真正解决头脑中“腹中空”、“根底浅”的弊端。有些同学对作文深感头痛,多多背诵就是医治此病的良药。巴金说过:“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摸到文字的调子。”
背诵为识记能力,它对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词语的积累、语感的形成,以及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背诵的过程能把语言材料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促进了由了解到吸收的转化。背诵的过程又是对作品的特色、风格、文采、韵味等的感受过程,背的多了就自然而然地领悟到一些写作的技能和诀窍,在思考问题时就容易产生联想,作文时就能意到笔随,左右逢源,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正如清代林则徐所说:“只有常读始能记,常记始能用,故口诵目览手抄,则下笔汩汩然来,自有琼浆也。”
我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头脑灵活,记忆力极强,一定要练好“背功”,多背诵那些千锤百炼、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要像白居易那样苦读苦背至“口舌成疮”;像欧阳修那样“昼夜废寝食,唯读书是务”;像韩愈那样“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养成勤背多背的好习惯,将终身受益。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阮韩(游客) 日期:<span id="t_7-5-1 下午 04:02:28
爱背诵的名人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老舍先生说过:“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开口成章’”。我和妈妈认真读了许多名人爱读书和背诵的故事。 比如唐代韩愈自幼读书为文,日记数千百言。白居易达到了苦读苦记的程度,“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颜真卿在《颜氏家训》中自叙:“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鲁迅先生幼年读书时,背诵非常出色,经常是整本书地背诵。 茅盾能随便指定一回背诵《红楼梦》。巴金说,我背得较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这是200多篇散文的选集,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读得多,即使记不住,也有好处。 苏步青读小学,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能背诵如流。钟敬文小学时代就诵读《唐人万首绝句》,出行时也必备此书,睡眠前放置枕边,有空暇就读。
大量的文学、史学家的成长也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背诵能锻炼人的记忆能力,夯实语文基础,增加积累,提高写作水平。我以后要多学习名人和古人,多读书,多背诵,训练自己的记忆能力,将来长大了当大学问家。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赵家鑫(游客) 日期:<span id="t_7-5-1 下午 08:58:32
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读书杂谈》 上就写过这样的话“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而在《鲁迅全集》一书中,他也写到“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先生还在《致颜黎民》一书中写道“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因此,我爱大家在读书学习的时候,无认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课外书,我们都要学习,只要是对我们成长有帮助的好书,我们都可以去阅读。我们读书时就象是我们每天的食物一样,我们也需要吸取各种各样的有益的精神食粮。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郑心倚 日期:<span id="t_7-5-1 下午 10:35:00
储老师好。曾任过日本总理大臣的田中角荣,早年由于家贫,高小后就失去了系统学习的机会,半工半读中,他一页页地背诵《简明英和词典》、日文辞典《广辞林》,锻炼出他非凡的记忆力。著名作家和学者钱钟书,读中学时,就背诵了《天演论》等英文原版著作,还啃下了《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等。考入清华后,他的第一个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终成“博闻强志、深思慎取”的一代学术泰斗。所以背诵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记忆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审美水平,丰富和提升自身修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多好处。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多读多背。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李晨希(游客) 日期:<span id="t_7-5-4 上午 10:03:51
毛泽东爱看书的故事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Re:口语训练―――爱背诵的名人
作者:王梓豪(游客) 日期:<span id="t_7-5-5 下午 07:51:07
巴金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10岁的时候就可以将《古文观止》里的200多篇文章背诵下来。几十年过去了,他在晚年的时候说,他之所以后来成为作家,写出了那么多的小说和散文,全靠当年那200多篇背诵的文章垫底。 我以后要象名人巴金一样,多读书,多背诵,积累更多的知识。
::::发表评论:
淮师附小温馨提醒您:正在进入页面,请稍等……
淮师附小温馨提醒您:正在进入页面,请稍等……
淮师附小温馨提醒您:正在进入页面,请稍等……
淮师附小温馨提醒您:正在进入页面,请稍等……
淮师附小温馨提醒您:正在进入页面,请稍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记忆 名人名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