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有克鲁格曼规模经济的《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及贸

克鲁格曼的主要理论
克鲁格曼在上世纪末提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他以垄断竞争模型来分析规模经济及产业内部的贸易行为,深入阐述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克鲁格曼认为,在导致国际分工的各种力量中,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技术革新可能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外溢效应,因此它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需要重新估价。国际贸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生产过程,在此过程中,一国相对便宜的商品被转化为较昂贵的商品。因此,对外贸易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完全可以由分散化的市场机制去最有效地完成。
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他的理论思想富于原创性,常常先于他人注意到重要的经济问题,然后建立起令人赞叹的模型,为其他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他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贸易理论家之一。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是以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支撑的,但是当代国际贸易的实践并不能充分地支持这一论断。克鲁格曼在上世纪末提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他以垄断竞争模型来分析规模经济及产业内部的贸易行为,深入阐述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另外,克鲁格曼将最初的产业集聚归于一种随机性的“初始资源分配”,初始的优势因历史演化的“路径依赖”而被放大,从而产生“锁定”效应,所以产业的地理聚合具有“历史惯性或依赖性”。克鲁格曼将贸易理论和区位理论整合,通过简略的数理模型论证了产业集聚的根源。
经济地理学与国际贸易
在经济地理学领域,关键性的问题涉及到个人和企业在不同地理景观中的迁移流动,城市集聚如何兴起,以及这些城市本身如何在空间层面得到组织(城市经济学)。人们很久以来就认识到,规模经济对于经济活动的区位而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者们已经开始把规模经济融入区位和贸易的一般均衡模型之中,由此对早期研究者的言语分析赋予了精确性,并且开阔了新视野。在随后的研究中(如今被称为“新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者们利用这些新工具,与那些对此领域有兴趣的经济学家共同付出努力。有若干位研究者参与了这些开发工作,但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贡献是由保罗·克鲁格曼作出的。
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和地理学领域发表了大量重要文章和专题论文,从而作出许多初始性贡献。克鲁格曼的第一篇论文是有关贸易理论的(《递增收益、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1979),随后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的另外一篇富有影响的论文《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贸易模式》(1980)扩展了他的初始性分析。克鲁格曼1991年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期刊》(JPE)上的《递增收益与经济地理学》一文被看作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起点。
事实上,新经济地理学所播撒的种子,可以在他1979年的那篇论文中得到发现,该文的最后一部分指出,迁移的模式可以在新贸易理论的同一框架内予以分析。虽然该文对贸易文献产生了直接影响,但是有关迁移与集聚的论述花费了十几年时间,才对地理学文献产生了一点影响。
运输成本与贸易:本国市场的效应
贸易增长背后的重要力量一直是运输成本的减少。然而在很长一段时期里,这样的成本在大多数贸易模型中都是明显缺失的。在另一项基础性贡献中(即1980年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贸易模式》一文),通过引入运输成本,克鲁格曼扩展了他1979年开发的模型。
为了分析上的简便,这些成本被假定为与运输到另外一个国家的商品数量呈特定的比例关系(有时这些成本被称为“冰山成本”,意思是一部分商品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就被融化掉了)。这使得他能够把分析的精确性与本国市场效应协同一致。
本国市场效应的直觉是简单的,伴随着递增收益和运输成本,存在着把某一商品的生产集中靠近其最大市场的激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对于贸易模式来说,偏好是起作用的,这是由林德尔早先所提出的一个观点(《贸易与转型》,1961年)。那些倾向于出口商品的国家,通常拥有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
新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克鲁格曼1979年和1980年的那两篇论文,展示了建立在规模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之假定基础之上的模型,这些模型可以解释在数据中可观察到的重要贸易模式。这些新要素与传统的要素比例机制相互作用的方式,仍然是可以进行分析的。产业之间贸易和差异化产品(建立在规模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基础之上)中的产业内贸易的整合模型(建立在技术差距和赫克歇尔-俄林要素比例差异的基础之上),是由兰卡斯特(《完全垄断竞争下的产业内贸易》,1980)、迪克西特和诺曼(《国际贸易理论:一种双重一般均衡方法》,剑桥大学出版社1980)和克鲁格曼(《产业内的专业化分工与来自贸易的收益》,JPE1981年)所提供的。
新贸易理论与旧贸易理论的融合尤其重要,因为它导向有关贸易模式的跨国差异的可检验预测。它形成了有关双边贸易流动的广泛经验性研究的基础,由此使得研究者们得以评估新贸易理论的相关性。
克鲁格曼的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认为,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最重要变化是贸易重要性的稳步上升,尤其是在处理市场控制能力、超额回报率以及创新和技术变革等问题时,我们都不能不慎重地考虑贸易政策。克鲁格曼尤其强调的是,必须关注贸易特征的变化。在导致国际分工的各种力量中,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许多产业中,竞争优势好像既不是由一国潜在的贸易特征决定的,也不是由大规模生产的静态优势决定的,而是由企业研发活动所产生的知识和经验决定的。技术革新可能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外溢效应,因此它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需要重新估价。
国际贸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生产过程,在此过程中,一国相对便宜的商品被转化为较昂贵的商品。因此,对外贸易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完全可以由分散化的市场机制去最有效地完成。人们对市场效率的信念部分地反映了国际经济的现实状况,然而极端的自由贸易观点同样是有缺陷的。
对于贸易政策基础的重新思考,提出了两种认为积极的贸易政策可以比自由贸易更能使一国受益的方法,其一是通过政府政策使国家获得较大份额的“租”;其二是通过这些政策使得国家获得更多的外部正效应。在经济学中,“租”是指“某种要素所得到的高于该要素用于其他用途所获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某个产业所获得的高于其他部门相同熟练程度的工人所能获得的工资。
新的贸易分析还认为,一国各产业之间为争夺有限的资本、劳动等资源而竞争,同时也与外国企业争夺市场,这意味着对国内某一部门的扶持或保护,将以牺牲其他部门的利益为代价。同时新的观点提出了战略性部门存在的可能。这是由于当今规模经济、经验优势以及创新在解释贸易模式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租”越来越不可能因为竞争而消失。在有些产业,资本或劳动有时会获得比在其他产业部门高得多的收益。克鲁格曼特别提到,确认战略部门的标准之一,是看这一部门是否有大量的“租”存在,即该部门的资本或劳动的回报率是否特别高。
如果在某些部门中有重要的“租”存在,则贸易政策可以通过让该国在产生“租”的产业部门获得更大份额来增加国民收入。主要的贸易部门就是那些“租”不会轻易因竞争而消失的部门。比如说,如果存在大规模生产的优势、比较陡峭的学习曲线,即使该产业中现有企业能获得高额利润,支付高工资,或二者兼而有之,新进入的企业也难保证有利可图。
克鲁格曼的其他理论贡献
克鲁格曼在其他研究领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贸易理论中,他还分析了所谓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即通过引入某些贸易障碍来影响其贸易条件的激励方式。
克鲁格曼还在国际货币经济学的分析方面作出了贡献,他在1979年发表的论文《国际收支危机的一个模型》中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设立了货币危机研究的新标准。在此他假定,某一政府试图维持固定汇率,而不论某些基础性的不平衡(比如说,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该国长期存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使得这样一种“盯住的汇率”在长时期中无法保持。通过大量买入和卖出货币,该国政府在短期内可以维持固定的汇率。
克鲁格曼分析认为,该国政府的货币储备未来将耗竭,这种预期会引发理性投资者对于该国货币的投机性攻击。克鲁格曼的简略模型捕获了货币危机的根本性机制,这种研究方式激发了该领域后来的大量研究工作。
保罗·克鲁格曼是当今国际经济学领域特别是国际贸易政策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系列著述不仅在经济学界,而且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领域,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2000年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梁晶工作室共同策划出版了由海闻教授主编的《国际经济学译丛》一套5册。该丛书主要涉及了有关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汇率波动与汇率政策、地理与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和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克鲁格曼对“流行国际主义”的批判等内容。
克鲁格曼指出,许多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往往怀疑经济理论的实际作用,然而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源于学术界的理论文献和思想的影响。理论在日常的政策制定中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虽然政府的决策经常受到各种利益集团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但是经济理论对政策形成的实际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这也部分地解释了多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备受关注的原因所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8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5积分
1人评价14页
0人评价128页
0人评价128页
0人评价209页
0人评价8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
下载:5积分作者:徐建辉
发布时间: 3:13:58
科学时报:中国地理学家并不陌生的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
在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必须承认存在一个多区域的经济体系。于是,上帝让克鲁格曼来了
10月13日,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以表彰他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研究等方面所作的贡献时,中国地理学家并没有感到意外,克鲁格曼以他独到的重视宏观经济地理问题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把地理学注重地域系统的思想注入经济学的主流领域。
以新经济地理学
为基础的新贸易理论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政策模拟中心主任,理论地理学家、区域管理学家王铮研究员对此评论说,保罗&克鲁格曼获奖,是经济学的一个革命,它意味着经济学理论突破了对单一经济体研究的框架。
&克鲁格曼获奖早在我意料之中。1998年就曾经传闻克鲁格曼要获诺贝尔奖,这就是说那个时候他的工作就赢得了学术界的承认。2005年底我在与研究生座谈时就谈到,5年内,克鲁格曼一定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今年初,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作First is Region, Space is Second讲演时,我就预测2010年前,克鲁格曼很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因为世界多极化,必须承认存在一个多区域的经济体系。于是上帝让克鲁格曼来了。&王铮说。
对于获奖者,有媒体评论说:&克鲁格曼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同时也是美国《纽约时报》最敢直言和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他还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感染力的演讲者。&
1974年,克鲁格曼获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之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并取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克鲁格曼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任教。2000年至今,克鲁格曼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教授。克鲁格曼是一位高产作家,他先后出版过20多部专著,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兜售繁荣》、《流行的国际主义》、《地理与贸易》等。此外,他还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了200多篇文章,并在《纽约时报》、《财富》和《石板》等杂志担任专栏作家。
克鲁格曼在学术上的成就主要是发展了&新贸易理论&。1979年7月,克鲁格曼在国家经济研究局召开的研讨会上首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克鲁格曼又发表了3篇著名的文章,奠定了他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权威地位。这3篇文章分别是1979年发表在《国际经济学杂志》上的《报酬递增、垄断性竞争和国际贸易》,1980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的《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贸易方式》,以及1981年发表在《政治经济杂志》上的《产业间分工和贸易福利》。
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是以他的新经济地理学为基础的。对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他曾经有过预见性的分析。日,他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指出,从进口与出口规模的简单比较就可以发现,美国人花费的比他们挣的要多57%。他认为美国人主要是通过向日本、中国和中东石油国家借债的方式来完成消费的。克鲁格曼肯定地认为,这样的消费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或早或晚,美国的贸易赤字将不得不下降,住房繁荣将会终结,美国的消费者和美国政府将不得不回归到经济的基本面。他还指出,由于太多的经济参与者有着不切实际的预期,美国未来将面临的调整不大可能是&软着落&,而是一种&崩盘式&的调整。眼前的金融危机被他不幸言中。
&克鲁格曼的贡献在于说明了地理因素在经济增长和贸易发生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对克鲁格曼提出的两个nature的理论,王铮在《理论经济地理学》中译为&两个自然&。王铮解释说,这里所指不是要素,要素是经济过程中投入的,比如资本、劳动力等;而nature不是,它是带有一定先天性的地理特征,所以也可以叫两个特性或者两个天性,对经济学来说是&先天&的外生力量。
王铮介绍说,克鲁格曼所说的第一个nature是气候、地貌和自然资源这类东西。在经济规模发展后,贸易要求变得强烈,&第二自然&就起作用了。克鲁格曼认为,芝加哥在19世纪之所以成为美国心脏带中心城市与&第一自然&无关,并指出这种现象是因为在芝加哥的位置上缺乏稀有的自然资源的缘故。他写道,正如Cronon所述,芝加哥由于缺乏&第一自然&,反而造成了它具有了自我加强优势的&第二自然&:人口和生产中心出现在芝加哥,而它因此扮演了一个交通枢纽的角色,从而导致了所有的道路均通向芝加哥。自然地理条件导致了第一层次的比较优势,经济地理条件导致了第二层次的比较优势。这就是克鲁格曼的新贡献。他也阐明了怎样去改造自己的比较优势,&要想富,先修路&,就是实践中的克鲁格曼主义。
中国地理学家与新经济地理学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地理学家就注意到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兴起。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吴传钧曾指导他的博士生完成了对克鲁格曼的专著《现代经济地理学》的翻译。吴传钧评价说,该书的重点是从宏观角度阐述地理学的一般原理。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地理学界把学习苏联的经济地理学摆在首要地位,注重经济地理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在经济区划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和地域生产综合体建设的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实现了自我开拓。但是,当时我们缺少与西方地理学界的交流,在技术上和方法上比西方落后了。1978年以来,我国恢复了与西方的交流,中国地理学与国际地理学互相学习,开始逐步趋于一致。这时我们发现,西方经济地理学在思想模式与技术方法上都与战后迅速发展的现代经济学接轨,应用了现代经济学的许多概念,并且把它地理化,同时引用了现代的数学工具,使得知识发现更规范、更迅速,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2001年,王铮等人所著《理论经济地理学》问世。谈到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经济学领域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时,作者指出,由于罗默和克鲁格曼的努力,这种思潮终于突破了传统,认识到经济增长中地理因素的重要性,尤其是地理因素中人的行为的重要性。作者认为,新经济地理学成为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地理学领域的映射,把经济学区域化、网络化,承认区域的地理特色而不是立足于均质空间,强调区域节点形成区域网络。
&新经济地理学以全新的姿态提出了对旧有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区域科学、区域经济学的整合。&作为这个新时期的代表,王铮认为杨吾扬和陆大道的区位论著作代表着当时中国经济地理学重新与国际地理学接轨。&不过这时经济学的革命刚刚开始,地理学家还没有认识到经济学革命给作为边缘学科的经济地理学带来了什么。&
近年来,王铮、杨开忠等热衷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学者的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多个渠道的资助,前者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两区域资源溢出模型,后者则倡导两区域三部门模型,都是新经济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世界是多区域的,这是个前提
王铮强调,国际贸易与经济地理并非如某些人所说的是完全不相关的,而是一直互相联系。从斯密开始,就提出了绝对比较优势理论,后来李嘉图又发展了相对比较优势论。所谓比较优势,就是说一个地方生产某种产品比生产另外一种产品在存在贸易的条件下更容易在经济上获利。这里的一个地方为什么会比其他地方更为有利呢?因为它有自己的地理条件,地理条件导致了两个地方或者区域形成共同市场,实现产业分工。贸易从一开始就与地理联系在一起。
克鲁格曼理论最深刻的一点是,他承认这个世界是多区域的。传统经济学都是面对一个经济体的,没有空间差异,是零维空间的经济学。克鲁格曼认为由于地理差异,通过&两个自然&,形成比较优势,导致产业的区域分工,出现了多个经济体,存在多个经济区域&&国家;同时也意味着这个世界需要贸易,需要经济一体化。
王铮解释说,在正统经济学中,比如凯恩斯主义,认为刺激消费就能促进经济增长。可是在一个多区域的世界里,这个问题被复杂化了。如在中国大力提倡使用计算机、刺激计算机消费,可是在专业化分工条件下,中国刺激了计算机消费,拉动了美国的CPU生产、韩国的内存条生产、中国台湾的主板生产,中国大陆受到刺激的就是计算机机箱生产。当然美国人卖了CPU,可以买中国大陆的玩具;韩国人卖了内存条,可以买中国大陆的服装。大家都增长了。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这个过程伴随国际贸易,如果国际贸易不公平,偏离市场的平衡点太多,就会发生经济危机。换一个角度看,从供应学派经济学看,供应决定着增长。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的生产需要另外一个国家的资源供应,如果资源供应的价格不合理,经济系统也会明显偏离平衡点,引起经济危机。所以克鲁格曼的理论有助于阐明经济危机的发生。
&我是地理学家,我知道想把零维的经济理论推广到二维的空间经济理论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在王铮题为First is Region, Space is Second的演讲中,或多或少有点批评克鲁格曼的意味。报告结束后,参加会议的&区域科学之父&艾萨德对他说,应该说资源是第二位需要关注的,国际贸易中的资源贸易问题,可能带来很多冲突。
这次是次贷上出了问题。但根本问题是国际市场贸易中的不公平造成的。如果只是一个经济体,市场的力量就把矛盾调节了。现在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了。克鲁格曼让人们看到了这个多区域的世界。因此国际贸易需要一个新秩序,需要维持公平。在多区域经济世界中,在国际贸易中,资源供应的有限性会导致经济危机在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之间震荡,出现危机&跷跷板&。面对危机,大家只能同舟共济,谁都想先逃跑,系统就会崩溃。例如股市,股民有卖有买,行为服从正态分布。现在危机有一点苗头,个个恐慌性抛售,出现点分布,股市就要崩盘,股民自己制造了危机。
在回答当前我国应该如何应对时,王铮笑言自己不是诸葛亮,掐指一算就给去江东招亲的赵子龙三个锦囊妙计。但有一点是清楚的,现在不能逼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强烈升值将使得美元的购买力下降,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承受供应不足的压力,就会引发1980年左右的北方国家的经济衰退;人民币当然也不可贬值,北方国家会大量发行货币通过廉价购买把我们的资源收空。
&有人曾建议通过中国有限的通胀来帮助挽救世界的经济危机,我们正在研究这个政策。&总之,王铮认为,面对一个多区域的世界经济,不能简单用单一区域的理论来处理所有问题了。具体该怎么办,他和他的研究团队正在试着通过经济模拟来作出预测。
《科学时报》 ( A2 国内,原题《对中国地理学家来说&&保罗&克鲁格曼并不陌生》)
发E-mail给:&
读后感言:
一周新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规模经济贸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