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师给的,小胡会不会危险那啥

胡维波老师,从小在北仑港海边长大。在她的印象里,剪纸就是春节时奶奶剪出的那一个个贴窗上的红双喜,是童年家乡村子里家家户户表达喜悦的方式。印象里,在新碶,每个自然村都有会那么一些剪花样的女红巧手。说到“新碶剪纸”,它以传统题材为主,运用传统的谐音、寓意、象征等方法,寄托人们对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莲花、金鱼、鲤鱼等图案寓意“连年有余”“年年有余”;松柏、仙鹤、仙桃等寓意“松鹤延寿”;万字结、如意寓意“吉祥如意”。

很幸运,胡老师童年的记忆很快变为成年后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北仑区文化部门开始有意识开展剪纸“抢救”与普及工作,学校也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开始培养学生的剪纸兴趣。1988年,高塘小学决定选择“剪纸”作为学生的课余兴趣教学活动。1998年,学校正式开设剪纸课,把它列入学生的课程表。

1998年,胡维波老师已经在高塘小学任教了两年的语文。1999年,北仑区有个教师文艺作品展览,顾维波老师上交的剪贴画成绩不错,当时的校长就对她说:“你的手这么巧,就去当剪纸老师吧!”语文老师去教剪纸?没教过?因为学校剪纸的严老师退休了,胡维波老师只好硬着头皮走上了剪纸教室的讲台。

胡老师还清楚地记得,第一堂课,她把其他剪纸教师给的剪纸样品贴在黑板上,有点“虚张声势”地问已经学过一段时间剪纸的学生:“这个怎么剪?”好在很快,有几名学生说“会”。接下来,胡维波老师就和不会的学生一起当起了“学生”。胡老师说,最初的剪纸技巧真的是从学生那里学来的:剪去黑色部分还是白色部分?如何把线条刻得流畅?刚开始时,胡老师琢磨的仅仅只是刻纸技巧。同时,为了不露怯,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胡老师开始到处学艺,向其他剪纸教师学教法,跟当地的传承人学传统技法,走出去看各种剪纸展览见识他人创作手法,参加全国非遗高端研修班系统学习,去“中韩日非遗论坛”博采各家之长。

剪纸从用刀片刻转为徒手剪

一直以来,高塘小学的剪纸其实都是用刀片刻的。2010年暑假,胡老师去上海世博会表演剪纸一周回来后,下定决心从此改变用刀刻剪纸,转而用剪刀剪。

记得那天,游人如织的滕头案例馆里,如果恰逢精美的剪纸作品完成展示之时,经过的人都会啧啧称奇。如果长时间埋头苦刻时,经过的中外游客基本上无人驻足,偶尔飘到耳边的评价都是“原来是刻纸呀,我也会!”“小学美术课就有刻纸,没啥稀奇的!”“我们北方人,农村里的大妈拿起剪刀就剪,都不需要打样稿!”

表演第一天,胡维波老师就听到了很多这样的评价。胡老师思考觉得大家说得不无道理。刻纸的动作几乎是静态的,埋头刻纸不利于现场互动交流,严重影响剪纸的表演性。于是,表演第二天,胡维波老师就改用剪刀剪,虽然,动作稍显笨拙,但从此慢慢开启了用剪刀剪的时代。

世博会表演剪纸回来,胡老师开始请教同行们外出表演剪纸的常见题材,双喜、花草、鸟兽虫鱼、抓髻娃娃……除了上课带着学生边上课边联系徒手剪,胡老师还在等车、排队、女儿写作业时想着练着剪纸。就这样,多年来,一把剪刀、一沓纸是胡老师随身包包内的“标配”物件。

胡维波:《一生清白》全国廉政剪纸大赛优秀奖、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展示——浙江省民俗风情剪纸艺术大展

翩翩起舞的蝴蝶,富贵的牡丹花,全身长满刺儿的鱼儿,莲花童子……天上飞地上长水中游的都是胡老师的剪纸题材。因为爱上了,胡维波老师不觉得自己在剪纸上花了太多时间。现在,胡老师已经是高塘小学的专任剪纸教师。因为想专心专意做好剪纸教学和研究,前些年,胡老师忍痛舍弃了一直兼任的语文教学任务。

胡维波参加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现场兼职表演获金奖

作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碶民间剪纸”代表性的传承人,胡维波老师有一个深刻的感悟:很幸运,我是一名教师。这个感悟来自于一次“串门”。

这次”串门“发生在2015年12月的杭州。在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群众文艺现场,“新碶民间剪纸”作为民间工艺美术类金奖节目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展示。胡维波老师作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碶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了这次展演。

冬日里的杭州西湖文化广场北风凛冽,虽然“沐浴”着这个冬天几乎罕至的明媚阳光,胡老师的十指还是完全冻僵。红艳艳的巨大猴年剪纸团花,约有一米见方,花样精细而繁复。胡老师在气温零度的室外,把冻僵的手指搓了又搓,整整剪了6个小时。想到参观的群众很热情,胡老师觉得冻也值了。

在这次活动中,来自全省各地的民间艺人中,拥有教师身份的胡维波老师显得颇为独特。记得,当时坐在胡老师旁边的是棕编传承人。听说胡老师是教师后,很羡慕。这些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重视,请他去上课、培训的学校和机构不少,但他最秘密的制作手法并不愿传人,他说:“我要靠手艺养家糊口。”想到这,身为一名教师的胡老师,感到很幸运。她说,很幸运,我是一名教师。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学剪纸,能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

胡维波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剪纸喜迎十九大

胡维波为宁波市高端研修班培训立体剪纸

胡老师一直爱剪呀剪,更爱带着学生们一起剪呀剪。在这过程中,胡老师带着学生们慢慢蜕变。2010年,胡维波老师成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碶民间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胡老师的剪纸作品《新农村大棚》获浙江省文化礼堂展演奖金奖;她辅导的学生作品获得国际、全国金奖100余项。

胡维波老师的剪纸课受到媒体关注

回顾十几年的剪纸生涯,胡老师说,说到底,还是要感谢学校有剪纸这门课。2002年,乘着新课程改革之潮,利用已经积累的坚实资源和实施基础,高塘小学开发了剪纸教学校本课程,编写了低、中、高三册《剪纸校本教材》。胡老师在自己的获奖论文《赋民俗以新的内涵促学校剪纸文化形成》中这样评价这门省精品课程,“我们从传承优秀民俗文化和人文思想教育两个维度开设学生剪纸活动课程,开展剪纸主题文化活动,并在学科中渗透剪纸教育,以营造人文精神和剪纸教育活动相整合的学校特色文化。”

在多年的实践中,高塘小学的剪纸教学从单纯的摹剪摹刻开始转向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作方法,比如单线改双线、借鉴临摹、填充想象等,并以单色剪纸向套色剪纸发展,形成剪纸艺术的多元化。

如今胡老师的课堂并不完全按教材上课,而是在探索新的剪纸模式。比如将传统剪纸与日常生活的结合。胡老师抓住北仑区“巧手做花灯”民间灯彩制作大赛的契机,着重研究剪纸灯笼的创作。每节课积累一个简单的素材,一个月学习一个主题,一个学期将四个主题综合创做成一盏剪纸立体灯笼。九月份花主题“百花齐放”创作,十月份喜主题“花田喜事”展示(花与喜的结合);十一月份蝶主题“蝶恋花舞”创作(蝴蝶与花的结合);十二月份“巧手花灯”综合展示(花、喜、蝶与灯笼的巧妙结合)。经过四个月的连续主题教学,一月份组队参赛,胡老师的《丰收乐》和5个学生的剪纸灯笼均获奖,并在“金猴迎春吉灯高照”我们的节日——元宵晚会展览上,学校因此获得北仑区民间彩灯制作大赛优秀组织奖。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让传统的好东西继承下来,薪火最好越烧越旺。”多年来,胡维波老师不仅在学校里教剪纸,还要编写低中高三册校本剪纸教材、廉政德育剪纸教材、主要参与编写供全宁波大市七年级学生使用的剪纸教材《制作与探究》供剪纸老师们共享使用。

北仑区“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非遗课堂进课堂

每个寒暑假,胡老师还在社区儿童假日学校、企事业单位、老年大学讲授剪纸课。人家都说当老师真好,有寒暑假可以休息。不过,胡老师基本没有太多自己的时间,不是参加各种传统节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就是带着学生在各级教育成果展示中作现场剪纸表演与观摩。

胡维波在读者公园参加”阿拉的节日——端午”节现场民间技艺展示与市民互动

说到与剪纸相关的记忆,胡老师说应邀参加第五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作为“甬上风情·宁波新生代艺术家作品展”的一部分在省文化馆展览馆展出等,是她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面对忙碌,胡老师觉得很值得。她希望能让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孩子们认识剪纸,爱上剪纸。她认为让剪纸艺术绽放在更多人的指尖,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北仑教育、高塘小学)

十分期待!2018年,北仑将又有一波新学校投用或新建!

北仑中学这位老师: 以培养“女婿”“儿媳”的标准培养学生

岷山学校有位顾老师,当了很多年班主任,善于发现孩子们的“美时美刻”!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最近,很多学校都准备放假了,家长们也开始准备直面孩子的成绩单了。对很多学生来说,期末考试是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检阅,多少还是会有些紧张的情绪。不仅是考生,家长们也会觉得紧张。当期末成绩揭晓的时候,又少不了“几家欢喜几家愁”。

  当孩子的成绩不太理想时,很多家长会因此而苦恼,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呢?

  其实,家长们在见到孩子成绩单时应该反思,除了寻找孩子的问题,家长自己又应该做些什么呢?身为家长,又应该有哪些成长呢?

  学习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今天向您介绍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胡敏对于英语学习的看法。胡敏说,在他从事英语教学的三十多年里,无数孩子用他们的成功故事证明了:家长在孩子英语学习路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是孩子英语学习的发现者、培养者、参与者,更是激励孩子勇敢前行的陪伴者和引导者。

  各位家长,您在陪伴孩子学习的道路上遇到过什么困难吗?如果有的话,不妨一起来看一下胡敏老师的建议吧。

 “发现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父母要主动挖掘孩子的兴趣和潜能

  2013年1月,一则标题为“熟练掌握4门外语12岁少年想环游世界”的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这位少年10岁时就获得了新概念英语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同时通过了PETS-4(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四级)考试,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还熟练掌握了法语、意大利语、日语这3门外语。

  杨宇烨在语言上的天赋可以归结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对语言有兴趣。第二,心中有理想。第三,坚持不懈地练习。

  杨宇烨上幼儿园小班时,一次和父亲逛街,第一次无意间听到了街边反复播放的英语。英语碟片发出的独特声音,仿佛有一种磁力,深深地吸引了他。细心的杨爸爸发现了儿子对英语的兴趣后,当即买下碟片,每天坚持和孩子一起听英语碟片。3岁时,杨宇烨便掌握了碟片中的所有英语。为了保持儿子学英语的兴趣,杨爸爸又不失时机的买了更多的英语碟片。小学低年级时,为小宇烨买了《彩绘法语》《彩绘意大利语》《彩绘德语》《彩绘韩语》《彩绘英语》等少儿彩绘书,着重培养他的阅读兴趣。

  对于几岁的小孩子,他们不会像大人那样急功近利,学英语不是为了考高分,评职称,而是源于内心最纯真的、最原始的动机: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一旦孩子对英语产生兴趣,不用父母“威逼利诱”,就会像玩游戏一样沉迷其中。

  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英语天才,天才的语言潜能不是汪洋大海,而是沙漠中的地下暗流,父母们要做一个“发现者”,把握正确的时机唤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渴望,英语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培养者”:科学的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去年在河北参加优加青少英语组织的一次家长交流会,面对几百名来为孩子找英语学习方法的家长,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让孩子学英语?”家长们的回答大同小异:为了提高考试成绩,为了以后出国读书、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了解世界……

  我继续追问:“你愿意陪着孩子一起学英语吗?”我发现,很多家长的脸上露出了犹豫的表情。

  一位妈妈说:“最后一次上英语课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单词早都忘光了!”另一位爸爸调侃道:“我从小学的是‘哑巴英语’,发音不标准,一开口就被孩子取笑。”更有家长干脆表态:“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啊!”正当大家表达着各种没办法陪伴孩子一起学习的理由时,一位妈妈举起了手:“胡老师,我愿意!”

  说实话,对于之前家长们的种种反应我有所预料。可是,当这位妈妈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声地说出“我愿意”这三个字时,我顿时对她的故事产生了好奇。

  这位妈妈说,她女儿对英语的兴趣始于4岁,有一天全家人一起看电视,屏幕上播放出一首英文儿歌。平时活泼好动的女儿突然安静了,盯着屏幕一动不动。歌曲播完了,女儿还要听,听不到就哇哇大哭。父母没办法,只好用手机在网上找到这首歌,女儿就像着了魔似的,单曲循环了无数遍,跟着一起唱,唱着唱着就学会了……这件事之后,她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英语。

  这位妈妈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那里的英语教育培训机构非常少,书店里很难买到英语原版书籍,街上也很难碰到外国人,为了给孩子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她先从英语动画片和儿童节目入手,激发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大多数家长不同,她并没有“把孩子扔给动画片”就完事,而是跟孩子约定把英语动画片或儿童节目作为一种奖励,每天只能看上一集。如果孩子觉得不够,她会将视频转换成音频,让孩子继续听。平时和孩子玩游戏时也会鼓励孩子模仿动画片场景用英语表达。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后,这位妈妈又开始让孩子英文阅读。她给女儿挑选的启蒙读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原版绘本,另一类是分级读物和桥梁书。绘本往往以故事为中心,图画精美,用词简单。阅读绘本巩固孩子阅读英语的兴趣,分级读物和桥梁书则是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难度,让孩子获得更多语言学习的成就感。

  从兴趣引入,配合科学的方法,加上不懈地坚持……在缺乏语言环境的小城市,这位妈妈为孩子营造出了一种浸泡式的英语学习氛围。这位妈妈的故事也让我更加坚定在青少年中推行“学以致用,高能高分”的英语教育理念。英语是一门语言,更是交流的工具,英语能力并不只是会听、会读、会说、会写,它还包括综合英语语言能力、英语思维能力、英语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英语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有从英语核心素养作为突破口,孩子的英语学习才能真正回归到语言学习的本质。

  如今,这位妈妈的女儿已经上了小学三年级,英语水平远远超过同龄人,可以娴熟地和外国人聊莎士比亚戏剧,读原版英文书,写英文诗歌。谁说英语好是大城市孩子的专利?找到科学的方法,小城市的孩子同样可以逆袭!

 “参与者”:家长适度参与,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王国维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英语学习想获得成功,同样需要经历这三重境界。

  当家长带领着孩子一路跌跌撞撞闯入英语世界时,初识英语的新鲜、好奇很快就会被冲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重复的练习,记单词、背语法、读课文……枯燥的训练可能会削减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对学习目标产生动摇。如何让孩子继续保持对英语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家长的适度参与尤为重要。

  2014年12月,上海市格致中学一名叫李书言的学生成功拿到了在美国有“南哈佛”之称的埃默里大学的提前录取通知书。从准备标准化考试到提交申请材料,她只花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便一战告捷。李书言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的留学梦想,与她出色的英语能力是分不开的。

  李书言的英语功底很大程度得益于中学时期的妈妈的影响。初中时,李书言一度学习成绩不太稳定,精力涣散。为此,当高中英语老师的妈妈特地将家里办公的地方挪到了女儿的房间,每天晚上,女儿在一张桌子前做作业,妈妈则在另一张桌子前备课。妈妈创造的学习氛围感动了李书言,她专心投入到学习中,成绩很快冲了上去。为了提高她的英语成绩,李书言妈妈经常让她复述英语故事。每听完外国经典作品中一段精彩内容、一个故事,李书言都会自己回忆其中的精彩句子、动人细节,复述给妈妈听。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李书言妈妈深谙英语学习的关键:从大量的输入开始,多接触、多模仿、多练习,最终实现学习从量变到质变。在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她适度参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想办法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内在驱动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英语能力的飞跃。

 “陪伴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要起好带头作用

  小学四年级,拿下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小学组全国冠军;12岁时,出版一本英文科幻小说《时空穿越者》;托福裸考108分;拍摄英语新闻纪录片……这是14岁的上海男孩张洲晨一份漂亮的英语学习成绩单。作为一名英语小达人,张洲晨的英语学习也离不开父母的一路陪伴。

  张洲晨对英文阅读的兴趣源于5岁时看的电影《冰河世纪3:恐龙的黎明》。电影中危险的庞然大物——恐龙,并没有让小洲晨感到恐怖,反而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后来他又渐渐迷恋上了BBC纪录片《恐龙星球》,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原声版电影。当电影中的台词能够大段背下来之后,饶有兴趣地开始创作关于恐龙的英文故事,并从此爱上了英语。

  从张洲晨开始英文写作起,他的父母都会认真保存他的每一份“作品”。父母还经常带他去国外一些风貌独特的地质公园游玩,在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旅行中,一家三口会进行“家庭写作大赛”,写的最长最好的“作品”作为家庭游记的末尾压轴文章。在父母的激励和诱导下,每次旅行下来,张洲晨的游记都会汇成厚厚一本书,旅游俨然变成了“副产品”,英语水平也由此突飞猛进。当张洲晨的英语水平达到“托福裸考过关”之后,父母又开始鼓励他做英语新闻小视频。

  写旅行游记、做新闻视频……父母一些看似无心之举,却成为张洲晨英语学习的突破点,陪伴着他不显山露水地完成英语学习的“闯关”、进阶。真正聪明的父母,是善于放养孩子,平时“遁形”,关键时候给出点晴之笔的那些人,他们是孩子的第一导师。

 “引导者”:做孩子成功路上的陪跑者,而不是看客

  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一个智慧的家长要善于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引导者。

  新航道有这样一位家长,2013年她的女儿到加拿大读8年级,后来又转到美国读10年级,留学3年时间这个女孩子学会了四种语言,所有的成绩几乎全都是A,到美国以后又学了西班牙语和AP美国历史,还有AP英语文学等最具挑战的课程。

  女儿如此优秀,作为妈妈也不能落后,这位妈妈一方面抓住一切机会学英语,用英语,保持跟女儿学习和生活上的无障碍;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女儿学校里所有志愿者活动,每一场都没有落下。为了让转学到美国的女儿能够继续练习法语,她自己买了几本幼儿少儿读本,还有音频资料进行学习模仿,背了几千个法语单词,现在她已经基本能用法文和女儿进行简单的交流。

  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学习?这位妈妈的回答十分精彩,她说:在陪伴孩子向前奔跑的过程中,我不想简单粗暴地做一个高高在上的驱使者、鞭策者,也不想只做一个督导和喝彩的看客,我要求自己是一个陪跑者,能陪跑多久就陪跑多久,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在陪跑的过程中,我更能够深度理解、体会孩子的苦与乐,体谅孩子的不容易,会更加珍惜她点点滴滴的进步。

  多么朴素而简单的道理。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希望孩子喜欢读书,你先拿起书开始阅读;希望孩子喜欢运动,你带着他去爬山、打球,自己保持健身的习惯;希望将来孩子懂得如何爱人,家庭美满,你先好好地关爱自己所爱的人……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永葆学习的热情,始终在追求自己梦想的路上努力前行,他们便是孩子最崇拜和信任的榜样。 

  英语学习之路漫漫,成功只属于那些勤奋努力,用执着和坚持一次次突破自我的人。作为孩子学习之路的见证人,家长们更要扮演好发现者、培养者、参与者、陪伴者、引导者这五重角色,用爱和智慧搭建起孩子成长坚实的阶梯,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力量!

}

原标题:40岁的中年人,纠结最多的,原来是这件事!

打仗不能玩儿楞的,学习不能使蛮劲儿!做题讲方法,学习讲策略!好题型,以一当十;好方法以一当百。泛学不如精修,识广不如深耕。有笑有料有效欢迎来到奇智物理!

我是胡志强,学生们都叫我大胡老师,07年开始进入教培行业,在北京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到今年也当了10年的花匠。有些小小经验,知道学生学习的不易,家长教育孩子的难处,每天写篇小文儿,与各位分享一下学习的技巧,教育孩子的方法,如对您有所帮助,我将不胜荣幸!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但不是付出了就一定有收获!

如何补课才有效,写给纠结中的40岁的中年人

如果孩子成绩不好,你肯定愁的慌,这时候就会补课,想方法,但是,久病烂投医,换了很多招式,最后收效甚微,越补心里越没底了,不补还不行。

从大班开始上,然后大班没效果,就考试找一对一,结果发现一对一也不行,然后就找个好点的一对一,兴许终于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也有不行,就是忙乎了半天,钱花了不老少,最后都打水漂了。

求学者之路真的不易,补课更是不容易。

今天我就大胆聊一聊,补课那些事,比如机构是怎么运作招生的。怎样才能选到好老师,怎样才能让钱不白花。

我个人精力时间都有限,没有时间跟大家一一聊,很多家长说,您的教室开在海淀就好了,开在望京就好了,开在宣武门就好了······其实理解大家的心情,但分身是不可能了。我只算是茫茫老师中的一个,北京有太多的优秀老师,只不过,很多的时候要经历很多困难和挫折,以及时间和经历的浪费后才遇见有缘的好老师。

所以今天我写的东西希望看见的家长和同学们,多一份判断,少走弯路,找到优秀的老师学习。

首先从形式上来说:大班课、小班课、一对一,依次收费变高。刚开始或者是第一次补课一般都选大班课。

一方面是出于对补课本身的考虑,别人补,咱也得补;另一方面就是发现成绩不太理想,那首先想到的是报个班课补补。

因为差,所以补。但是报大班课的家长和同学往往很少思考补什么,就听某某机构的招生说明上写着:预习班、同步班、提高班。至于是不是咱孩子需要的都是后知后觉。上过了大班,才发现,有时候不太行。补了半天,不是孩子需要的,往往是讲的孩子会,或者听不懂,要么就是孩子需要的没讲。最明显的就是,你发现报班儿的孩子都会发到手里一本讲义,但是翻开里面都是空的。实际情况就是,几乎每次课都完不成教学任务,老师讲不完,学生也不主动问,最后都空着。

为什么还报班儿?一是因为,价格便宜,无效也不心疼;二是因为没想过别的方案,别人报咱也报,为了补课而补课;三是因为心里也不知道该咋弄,报个班儿试试。

所以你发现,一般人的补课流程都是这样的,低年级的时候报个班儿,发现不管用,就找一对一,一对一不行就找个好点儿的一对一,最会就是求家长朋友推荐介绍。刚开始是奔着班去,慢慢的就会开始学会找人,刚开始在乎的是距离和价格,最后距离不是问题,价格高也可以考虑,因为你的认知都在效果上,有用才是硬道理,别的都不是事儿。

所以,大家都是花钱买教训。

大班课真的没用吗?其实也不是,咱一会儿说。

再说一对一,一般很少人开始就报一对一,毕竟费用高,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吹来的。但是发现大班真不行,所以就报一对一。相信大家都是这个逻辑,所以,大小机构都跟接力棒一样。你看北京的大机构,某某和某某,你们都知道,越是高年级,班课就越少,为哈,报的少呗!随着家长补课经验增多,对机构的套路都熟悉了,学习怎样补课的学费也教了,家长也学聪明了呗。接下来就是一对一的机构接力了,大部分都觉得这回应该可以了。但是你发现,这回花钱是多了,但是效果还真不一定好。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您一开始追求的就是形式上的差别,大班不行,就上一对一。一对一在某种程度上一定比大班课好,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昙花一现,刚开始还成,到后来就很难再提高了。更严重的就是从开始就一直没见好过。

很多家长说起补课,都是血泪史。我就经历过好多。

14年的一位家长,某一天突然打电话来直接跟我约时间上课,据说是别的家长介绍的。正常情况下就是先咨询一下,沟通一下双方的情况,这位家长直接约课,直接定时间,最后敲定了,周日下午的7点上第一次课,家长和孩子一块来的,提前了10分钟,我7点准时下课,家长就说老师您给讲吧。我就有点发蒙,没见过这种路数的,母子俩人都是面无表情。

时间已经是进入4月份了,初三5月份一模这么个时间。两个小时上完课,9点下课,直接妈妈带孩子走了,十点左右打电话来说,明天再上一节,还是定七点。

第二天孩子自己先来的,八点多,妈妈到了,做旁边听到9点,然后就走了。

我这个纳闷呀,不过第二天孩子相比与第一天有点儿笑容了,第一天的感觉有点抑郁。

第三天周二又约了7点了,结果孩子早到了,6点半上的课,妈妈八点到了,八点四十左右下课了,结果,结果,跟洪水决堤一样,就考试跟我聊起来了,这一聊就快到10点了。

跟前两天大变样,我才知道,原来补课经历太丰富了,孩子本来是个开朗的大男孩,爱打篮球,初二开始补一对一,之前都是班课,没效果,就开始在北京最大的一对一机构补课。刚开是妈妈的心态就是,大班没有针对性,一对一应该有针对性,结果初二一年成绩不见起色,机构做妈妈的工作,把机构里的老师换个遍儿。

钱花了心疼可以再赚,但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过去就没了,太多的时候是不光花了钱,更重要的是错过了好时光。妈妈说,孩子上初三就不在状态,补课补疲惫了,孩子开始也是有信心的,但是时间一长,自己就没自行了,也不知道怎么办了,也不爱说话了。到了下学期,就没见笑过。

第一天上完课,路上孩子特高兴,说胡老师讲的方法真好,原来是之前补课就是讲题,刷题,上课带着做,下课留一大堆。结果那天我给他上课,因为是初三综合阶段,我就给他讲压轴题的解法,而且重点在于方法,跟他之前的观念不太一样,之前做了好多题,但是遇到新题还是不太会,时好时坏,但是听了方法后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多题都是一样的。结果就又约了第二天的课。

其实妈妈的心态就是,简单直接,之前到哪里补课,都被洗一回脑,说怎么怎么好,吹了一堆,结果效果不好,那么这次就崩废话了,是骡子是马直接溜溜吧。结果第二天回家孩子有笑容了,说对中考有自信了,第三天上课,就一股脑的把补课经历都说了一遍。

这样的家长很多,真的很不容易。其实这个孩子理解力都够用,也爱学习,但是就是没啥方法,老师讲啥听啥,自己也不总结,不抵触也不逆反,听话型的孩子,之前做题太多,但没有总结,他自己也没有这个意识。所以讲题都明白,做题都不会,就是没有通呗。

所以,一对一和大班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不是上了一对一,就能提分,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老师补了半天,但不是孩子需要的,或者根本没有找对问题,咋补都没用。所以大家在意识上不要追求形式。

小班课,大部分就是人少而已,实质和大班课的质量差不过,不要关注形式,之前听过同学讲,西单附近某名校老师开小班,很多家长攒班,因为是名校,在区里前三名的学校,结果呢,孩子的感受是真实的。上课就是做题,然后讲题,学期内做小篇子,期末做套题,而且还特别凶。

大家不要迷信名校,不要迷信形式,啥是关键?

人!这个一会儿重点说。

我呢,不开大班课,一对一加小组,为啥?

一对一,我没有有那么多时间,我们的数学化学老师也是,但是有的学生刚来,或者某个地方跟不上,就必须要一对一单讲,因为上课就是解决问题,不是解决上课的问题,而是解决孩子的问题;另外很多时候讲的内容都一样,那就没有必要上一对一,一对一费用高,而且占用太多时间,所以,我就开小组课,这样费用就可以省好多。

那么我为啥不开大班呢?第一,精力和时间有限,照顾不了那么多人,孩子补课不是我讲,他听就能出成绩的,把孩子收过来,不提成绩,我上火。第二,大班的每个人会参差不起,上起来很痛苦,作为老师来讲,就是一节课讲的不爽,简单了不是,难了不是,总不能面面聚到。

还有为啥叫小组,不是小班,我说了,机构里的小班和大班几乎没什么区别。我追求的不是名字而是实质的差别,小组课,不是上课就完事了,课后需要大量的时间跟进,每个学生吸收程度不同,课后跟进的时间多少也不同。

我做的比喻就像手术:上课就是手术,讲大事儿,知识进度、解题方法。手术后还要调理,补充营养,需要人照顾才行,做好吃的,补营养拼,按摩啥的。上课也是一样,上完课也需要调理的,形式好多。

形式之一:晚自习。周末上课,平时我们几个老师都会盯晚自习,这是我们的规矩,能来的尽量来,盯着孩子写作业,答疑,帮助复习周末的授课内容,还有学校里布置的任务。有的尽量来,有的必须来,是强制的。

形式之二:电话、微信。比如物理化学的概念,都是需要背的,但有几个自觉背的呢,能自觉背的也就不需要补课了,但有的孩子远,来不了,那就电话跟,现在多数用微信,发语音背。这叫落实,没有落实等于零,这也是大多数孩子补课没有实际效果的原因。

所以,就非常的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要放在落实上,有一种孩子是最省心的,就是自觉型的。讲啥会啥,讲完肯定复习,不会的肯定问,所以,教这样的孩子只管把好东西拿出来就是了。

所以,小组课费用会比一对一低好多,但是比班课要高一些,目的就是要限制下人数。收的就要负责,所以我写东西,录视频,做节目,希望把经验告诉大家,不一定非要来我这里,你学会如何找好老师,该怎么给孩子补课,您就有判断力了,就能少走点儿弯路。

其次从内容上来讲,说两点:一是为什么要补课?而是补课补什么?

首先为什么要补课?99%的原因都是因为成绩不理想,1%是想再高高,或者为了补课而补课,有的时候大人给孩子报班就是为了孩子寒暑假别闲在家里打游戏,大人上班没人管,所以报个班找点儿事儿干。

成绩不好才要不,补课就是为了提升改善成绩,但是,生病吃药得对症下药。补课也是,孩子不同,原因不同,根儿上的原因是知识没学好,做过的题不会,但是为什么没学好,一方面是对所学内容不感冒,不理解,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学习习惯和学习观念有问题。

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复习,没有复习意识,听课,写作业,补课,就是不复习。这个习惯不改,咋补都白搭。

不问、不思考,很多同学遇到问题绕道走,怕难,做过的题含含糊糊大概齐,都是加引号的理解了、明白了。很多同学补课,就听老师讲,然后说明白了,但是自己做还是不会,然后家长、老师、自己都纳闷。说白了,不会,就是没学会,结果说明一切。

不背不记,物理化学好多概念公式,都是需要记的,但是你不记,光听,不背,光靠做题,当然成绩不好了,很多时候,补课就是学校课堂的延续,没有对孩子学习行为有实质上的改善。所以很多人花时间不少,但收效甚微。成绩和学习时间不成正比。

所以,一定要改善观念,修正习惯,建立好习惯才是长久的,这才是补课的内容。

所以,我在接触一个孩子之初,一定要评估出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好的一定改掉,没有的好习惯也一定要有计划的建立起来。你发现,一旦习惯好了,成绩不好都难。我常跟家长说,我是自私的,塑造习惯是我的重要事情,知识方法是第二位了,只有习惯改了,我才能越教越轻松。

所以,你会在我的教室里看到别概念的,背不下来不让走的,没算出来的,一定要算出来在离开。这是奇智的规矩,我不是要马上看到你的成绩,而是要看到你的成长和观念的而改善,这一步很难,但是必须要这么做。

方法习惯改善了,最起码观念上得改变,行为上做不到,大人可以帮助约束,比如别东西,有的虽然不愿意背,不会自觉背,但是他自己会非常知道背的重要行,所以等到强制他背的时候他不会逆反的。就是一种游戏上的对抗,最后还是会背下来的。

综上所述,大班、一对一,小班、小组、都是形式而已,主要的问题在于能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

如果一个孩子成绩不理想是因为,在学校里学不到,任课老师水平有限,那么在校外找个好老师,所谓的好老师就是观念好,方法好,孩子只要一学,就会学到很实际的东西。一个这样的孩子,一百个这样的孩子都没有问题,因为大家都是爱学的,都是来学老师的东西的,老师也用不着管纪律、抓落实。

只要老师OK,有功夫,这样的班级,再大也是可以的,所以关键在于人!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老师。很多学生是不挑老师的,因为自己就没有判断力,啥老师都行,教啥都行,班课一对一都无所谓。但是自觉性好的学生不一样,他有判断力,老师讲的怎么样孩子一听就知道。

对于没有自觉性的孩子,习惯不好,一对一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忙不追求形式,不是一个老师给一个孩子上课就是一对一,得有落实,无论您在哪里,只有课上没有课下的补课是没什么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孩子不是需要老师给他讲什么,而是老师能不能把没有的东西弄到他的脑袋里。这个就得靠本事,靠经验,靠策略,光讲是没有用的。

所以不要受某某校长,主任的忽悠,信自己的感觉,信孩子的感觉,信老师对孩子的态度。

说点儿内幕,一般您去大机构补课,安排老师,很多时候都是告诉您安排适合孩子的老师,什么是适合孩子的老师呢?就是课时费低的,还有时间的老师! 公司是要计算成本的,只要您没挑,就是合适的老师。所以,一般没经验的家长得换好几拨老师才能换到好老师,好老师费用高,成本高,不到万不得已不用。特别挑剔的会优先照顾,普通老师顶不住了,就换了好点的老师。

老师论性格、经验、能力、态度,真的差好多。所以老师也是人,碰见了是福分,好老师不少,就是看你能不能遇见。

好老师也是修炼出来的,他的性格、脾气秉性,兴趣爱好、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一个老师的教学有影响。

好老师和年龄没有太大的关系,什么都是,工作20年,不代表什么,就代表一个人老了,有的人工作两年硕果累累,有的人工作40年也是平淡无奇。

找老师就找有正念的,很多家长把孩子往补习机构一丢就不管了,等到没考好的时候才开始研究,才开始找问题。

综上,如果孩子自觉性高,上什么都无所谓,就找一个高手老师,跟着学东西就可以了,好老师方法高招儿自然不少,学就是了。大班小班都一样,也不用一对一,费用还高。但是如果孩子自觉性很差,需要人盯着,那大班就不太适合了,需要找课上课下能盯紧点的老师,其实不好碰,作为老师这样劳心劳力的,但是您得找,没有落实一切等于零。

不要光注重形式,要在乎本质上有没有收获。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一样的计划。比如我讲过分层次分阶段的策略。我为啥要这么干,就是考虑到孩子的不同,对于理科,理科思维逻辑性是最大的区别,有的人好,就是有天赋;有的人就很糟糕,学起来就是不灵光。比如电路图有的人一看就会,有的就是不行,跟看天书一样。

所以,我说说我的安排,大家借鉴。

1、小组课是分组的。A组讲的难、快、多。学期内一般会达到中考、高考的难度。就像学校里的实验班一样,特别是会提早接触大量的中高考计算性质的难题。B组就重点在于基础知识和中等题,对于难题计算题孩子多数都不灵光,那就采取分阶段的方式,有限的时间做有限的事,学期内就攻基础,等到寒暑假再攻难题。这样时间上会多花费一些,但是效果好,这就是我说有的人考80分,可能必考95分考的还要好。就是这样,追求的重点不一样。

2、分层次,针对不同人的情况,学习对应的难度,对于难题吃不消的,勇敢的舍弃。有的同学计算能力不强,但是自己没有分辨,什么题目都做,我不建议,比如作业,就应该有所取舍,重点招呼中等偏下的题目,难题放一放,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弄难道题,但是你计算又不好,那就容易故此识别,要知道学期内每天都会学习新知识,你的重点应该在于基础,砸好基础,下一阶段,比如假期可以攻克难题,那时候没有考试压力。

3、必须要落实,我的要求就高一点,概念公式一定要记住,背下来。不行就狠一点,下课了别走,晚自习盯着背,不来就电话微信背,总之,一定要记到脑袋里,有的同学记忆力差,那就抄几遍,道理很简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他记不住,做题可定有问题。

很多同学就说老师,我理解了,明白了。这都不靠谱,只有记住了才是你的。有些同学不愿意背,但是你强制几次,他尝到甜头,比如做题准确度高,他就愿意背了,即使背的慢也会去背。

能背下来概念的同学,即使成绩不高,但也不会差到那里去。稍微有点自觉,成绩就会很不错。

如需帮助,可以加大胡老师微信:BraveEdu,讲义资料都在QQ空间里需要可加:,觉得有收获可以写留言回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胡会不会危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