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科学课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的科学素养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使学生真正"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2年第26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使学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论文网 /9/view-5993686.htm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观察的结果。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转的。所以,良好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   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唯恐孩子听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或者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在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订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四、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最后获得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   五、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   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引领学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探究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家庭线路的设计;天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探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导线、铁钉、小磁铁、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丝、螺母、食品包装盒等,都可以用来做精彩的科学实验。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对于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的意义,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实验小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早期的科学教育会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结构同一般公众相比,有其独特的群体特点,例如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具有学科化倾向、学生间差异明显等。因此,面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如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尤其重要。
  科学课程
  小学阶段的课程也有涉及科学技术的,但是只有科学课是专门的、集中的、定位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
  学生从日常的生活积累和经验中所得到的科学知识,对于自身科学素养的提升是有益的,但这种认知又具有明显的不足。一是以零散的方式储存于自己的经验体系中,比较凌乱;二是往往就事论事,迁移性弱,比较肤浅;三是主观性强,缺少理性分析甚至形成某些错误认识,比较片面。
  因此,以课程形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极为重要。如果学生长期得不到正确引导,错误便会在他们的意识中不断重复进而强化。此外,虽然小学科学课的内容几乎全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如果没有科学教师的点拨,他们能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这些不经意的科学吗?所以,小学的科学课程,从量和质两个方面保证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通过课程系统地、分层次地学习,才能保证学生对科学认知的逻辑性、全面性和科学性,保证自己所确认的内容是正确的。如果自己所确信的内容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科学的,还如何期望用这种认知去建构更为广阔的科学?所以,科学课程必须成为小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关键。
  但是,科学课程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的,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如果单靠科学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完全不够的,我们应该放宽视野,懂得处处留心皆科学,事事都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
  科学阅读
  在小学阶段,阅读通常是语文教师所提倡的活动,通过学生阅读,实现学生的语言积累、文学积淀、知识拓展。一种较高水平的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强调平日的养成,通过一种日臻内化的模式逐渐提高。有效的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这个过程包括了学生的回忆、想象,更包括了学生的思考,以及自身精神对文本内涵的感受与体悟。
  就科学阅读来说,把握其内涵是首先要做的事情。科学阅读是指向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阅读行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回顾科学素养的几个关键要素,从而明确学生的科学阅读应该从哪里开始。
  人类除条件反射外的一切行为都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尤以知识性认知为主。科学阅读也要从科学知识入手。首先要阅读与科学知识直接关联的内容,这些关于科学知识的阅读内容,不是那些专业的物理知识或化学知识,也不是关于如何迈开双脚走路的知识,而是最基本的科学知识,这个“最基本”应当结合并满足阅读者的生活状态。然而,这个“最基本”的标准是什么很难界定,因为我们无法从无限的知识中选择一些出来,然后画上一条线,对人们说“由于你不知道这些知识,所以认定你为不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人”。另外,科学知识是无限的,更是在不断发展的,彼时所需的科学素养,此时并不一定适用。由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尽相同,我们每个人所处的“此时”也不尽相同,那么很难为所有人划定一个共同标准。
  科学技术活动
  这里说的科学技术活动,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科技制作、创造发明、科技论文、实验报告等活动。这类活动不同于科学课程中的科学实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验证、探究,而是一种脱离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非教学活动。
  科学素养不仅包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还包括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必要的操作方法与技能也都是必需的。从教材、教师那里,学生已经能够获得较为完善、准确的内容,但如果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实践操作,将所学所得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加以利用,他们就可以获得更为真切的感受。
  其实,科学技术活动就是给学生一个平台,激发他们的科学精神。它需要调动学生本人的整体科学素养,让学生提取自己关于科学的一切认知,寻找或实践操作技术和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一个综合系统的提升机会。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学生通常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参与性,因为他们经常能在其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甚至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传统的科学技术活动有许多,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都有不小的促进作用,如科技文化节、科技创新节、科技论文比赛等。
  如今,小学又兴起了另一种形式――科学技术类的校本课程,一些学校甚至还成立了科学技术社团,虽然它们与科学课一样都有教师的课堂教学,但是差别极大。这种科技类校本或选修课程,大多以活动或项目形式出现,这种方式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因为在项目活动中,学生能够将动力与兴趣相结合,从而更容易开展创新性活动。
  生活实践
  如果以上关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主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话,那么还应当注意一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如果一个人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却打心底就排斥、不认同科学,那么他依然算不上是一个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人。
  科学素养理应包括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赞同与认可。在生活中,他能够自觉地运用科学思维进行思考;在实践中,他将生活本身当作一门关于科学的学问,将在科学课程、科技活动中学到的知识与思想带到生活中来。比如做事要严谨认真、推测要有根有据等。如此,科学素养才能真正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来源:搜狐教育)
『关于我们』
一本杂志和她倡导的教育服务理念
联系电话 (027)
投稿交流邮箱
邮发代号 38―20 38―385
提供教育咨询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教育专著出版服务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研究课题论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科学素养,应该从小培养。
如何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怎样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中探索出一整套有效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最优发展的策略。
2、通过开展科技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科学思想和创新精神,从而使他们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科学教育的功能,扎扎实实地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使全体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使学生正确的把握科学价值观和良好的科学态度观,学会做人,激发学生对科学追求的认知,推动学生去科学追求和探索。
2、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实现科技教育内容、形式与科技德育的和谐统一,让科技教育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技实践体验机会,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通过研究,探索出建设学校科技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普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探索操作策略和方法。探索出一条有效提高科学素养的途径。
3、灵活运用科学探究中的过程环节,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探究性活动中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4、培养科学意识,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1、经验总结法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2、文献资料法
  搜集、提炼历史上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精华,收集国内外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不断充实我们的“培养科学素养”的理论,改进我们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
3、行动研究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在实践中验证,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素养培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