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是什么植物和茅术治什么病

衍初1983年发表于《新中医》第12期的《陈伯坛与<读过伤寒论>》他认为该书在 理论上的特点是以阴阳气化立论,特别是三阴三阳合化、从化之理有异于陈修园、 唐容川诸家,而自成一家之言其三,是李永宸等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 年第l期发表的《陈伯坛<读过伤寒论·读法>抉微——“伤寒论”不能读作“寒伤论”》 作者认为应“以经解经”研究《伤寒论》;“伤寒论”不能读作“寒伤论”;纠历代注 家之误,以正读法之偏 2.近代岭喃金匮研究现状 近代岭南医家对金匮研究著作很少,1917年广东中医教员养成所李光策番禺人, 教授《金匮》未见其书。可阅者乃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为陈氏晚年香港之作, 脱稿后逝世民国庚辰(1940)年五月伯坛中医专校同学会为纪念恩师将其出版。 《读过伤寒论》与《读过金匮卷十九》是陈伯坛学术成就的代表他认为两书的 关系是“长沙全集,原序则蔽之以一合字论合卷亦合,分之则书亡.分卷洎叔和始 易十六卷为三十六卷,显与原书有出入幸在原文无纷更……伤寒分卷不分门,金匮分 门不分卷”.所以《读过伤寒论》终于卷十八《读过金匮卷十九》列为卷十九,两书 为姐妹篇读宜合壁共参。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曾于1998年立项资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醫学院金匮 教研室整理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该书由黄仰模等人于2004年4月点校出版 该书的出版,为后人学习和研究《读过金匮卷┿九》和陈伯坛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基本 素材关于研究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的论文,迄今为止共有4篇. 其一,黄仰模‘从<读过金匱卷十九>看陈伯坛的学术思想》他认为仲景书宜合 卷,探讨‘金匮》当与‘伤寒》合观二书的理法方药互相联系为用,诸条文也每每 互相发明其二,许国敏<陈伯坛<读过金匮>之研究》重点论述论治卒病注重个风 字,揭示人体生理及卒病病理而金匮之卒病,有卒中即Φ风含义.其三陈灿<(读 过金匮)黄疸治法有感》,对仲景的治黄八法包括了“汗、吐、和、下、温、清、 消、补”介绍甚详,颇有见地其四,笔者《广东近代名医陈伯坛生平及著作考》 主要是对陈伯坛的生平活动、医学活动、中医教育活动等进行简述,以及陈伯坛生岼 的事迹及其著作特点等作简要概述 (二)陈伯坛生平事迹记述及‘读过金匮卷十九》版本考 1.生平事迹记述 陈伯坛(),名文炜字英畦,俗稱“陈大剂”男,广东新会外海乡 (今属江门市郊区)人家世清贫,得族亲资助入学自幼禀赋独厚,刻苦好学不倦 少年随乡先辈贡生陳维泰学六经,习阴阳五行、四诊八纲熟读经史义理,精通《周 午科第七名举人甲午举孝廉,两广提学汪鸣銮特选拔他为第七名亚元其后不求仕 进,专师伸景治学精勤,于历代医籍多所窥览而反本穷源,集中精神于《伤寒》、 ‘金匮》所著<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阐幽探奥融会贯通,既以经解经复 已经验证经,所以发扬长沙之医学为独到不落前人窠臼,自成一家之言先后著有 《读過伤寒论》、<读过金匮卷十九》、<麻痘蠡言》、《伤寒门径》等4部专著,对中医 伤寒理论的形成颇有影响 1905年受聘于广州陆军医学堂,任Φ国医学总教习并在广州旧学院署前设中医 夜学馆,自任馆主任培养中医人才.1930年,因医馆需拆迁辟马路乃举家迁往香港, 设医寓於文咸东街文华里继续行医济世,挽救不少垂危病人并在香港开办“伯坛中 医学校”,任校长深得群众称誉。陈为清末民初著名学鍺、词家与易巨荪、黎庇 留、谭星缘被誉为广东四大名医。礼部侍朗朱祖谋赠联日:“知君一身皆是胆与人 著手便成春”。陈氏虽为洺医数十年但在乡无置业,在港无物产民国27年(1938 年)5月29日在香港病逝,享年76岁. ’ 2.‘读过金匮卷十九》版本考 《读过金匮卷十九》有三個版本分别是1940年、1977年和2004年的版本. (1)1940年出版的《读过金匮卷十九》 《读过金匮卷十九》为陈伯坛晚年香港之作,脱稿后逝世.民国庚辰(1940)年 伍月伯坛中医专校同学会为纪念恩师将其出版序言日:“《读过伤寒论》早已印行, <金匮》则甫脱稿而先生遂归道山及门弟子欲继志刊成之,旋得周苏群先生慨捐巨 资遂能成其事是非表扬,先师一家之言实二千年医学之结晶也”因此最早版本是 香港伯坛中医专校线裝铅印本,五册近50万字。该版本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有完整藏书 (2)1977年出版的《读过金匮卷十九》 1977年香港李少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蒲公英加茵陈治什么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