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贵于能改进前贵在坚持的前面一句是。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Z2期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2【正文快照】:
今天我和搭档都要去听课,不好调课,只有按“惯例”:让班干按照老师的吩咐上《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强调要充分运用自己具有的学习能力,独立阅读思考,并拿出自己的课前搜集到的材料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小教师自信地点了点头。课后,我问起小老师情况怎样时,她说“:课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文韬;;[J];课外生活(小学版);2008年09期
张雨桐;;[J];文学少年(小学);2011年05期
宋心偕;刘桂芹;;[J];红蜻蜓;2006年11期
姚特麒;任建洪;;[J];课外生活(小学版);2005年Z1期
祁梦瑶;;[J];青少年日记;2004年02期
肖定丽;;[J];红蜻蜓;2006年Z2期
邓卓然;;[J];金色少年;2006年11期
朱华贤;小樱桃;;[J];课外生活(小学版);2003年12期
童明;;[J];课外生活(小学版);2005年09期
赵书恒;;[J];青少年日记;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田永胜;[N];光明日报;2001年
新华社记者
李俊义;[N];中国教育报;2001年
刘浪;[N];重庆日报;2001年
陆小娅;[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刘运东;[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赵徽;[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马毅杰;[N];山西日报;2002年
李清秀;[N];重庆日报;2002年
本报记者 杨咏梅;[N];中国教育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名言名句补充完整不贵于()而贵于能() 记人之(),忘人之();记人之().忘人之()
仙剑李逍遥637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记人之长,忘人之短;谈人之善,容人之过,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记人之长 忘人之短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列 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法院日前审理了一起因一句脏话引起的赔偿案,大家都为这一家人为老不尊,为幼不敬的行为所不齿。B.我每次向他借书,他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冒着严寒酷暑,跑进小书房寻找。C.为了规范药品研制和注册秩序,改进药品注册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对药品批准文号进行清理。D.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下列 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法院日前审理了一起因一句脏话引起的赔偿案,大家都为这一家人为老不尊,为幼不敬的行为所不齿。B.我每次向他借书,他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冒着严寒酷暑,跑进小书房寻找。C.为了规范药品研制和注册秩序,改进药品注册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对药品批准文号进行清理。D.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下列 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法院日前审理了一起因一句脏话引起的赔偿案,大家都为这一家人为老不尊,为幼不敬的行为所不齿。B.我每次向他借书,他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冒着严寒酷暑,跑进小书房寻找。C.为了规范药品研制和注册秩序,改进药品注册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对药品批准文号进行清理。D.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科目:最佳答案 . C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热门推荐:
  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心学集大成者。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被誉为“真三不朽”者,他的心学对明后期哲学与文艺影响巨大,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而且传播中外。
  《传习录》是王守仁的讲学语录,为儒家重要著作之一。《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堪称“心学”第一书。
  “明代理学的根本精神在阳明,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而集中体现王阳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传习录》。”要想了解王阳明,首先必读《传习录》,以领悟其思想精华。
  1.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解读】 心作为客观存在的主体,本来无善恶可言,是本来空灵清净之物。善恶是与人的意念同时出现的,人只要有意念心就动,人只要心动,只要一有意欲,就必然相伴而出现善或恶。当善恶已经存在的时候,分清善恶就非常重要,如果能分清孰善孰恶,这就是良知;如果不分孰善孰恶,就是没有良知。如果我们有良知,就会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会只为善,去掉恶行。
  2.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解读】 可贵之处不在于没有过错,而在于能够在犯错之后虚心接受并改过。人都会犯错,但一定要善于改过。从孔子到王阳明,都强调改过,孔子盛赞颜回“不贰过”,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这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对于自己的错误,要严格对待,及时反思改正。对于别人的错误,只要能及时改正,我们也要懂得宽容。
  3.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解读】 这句话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 第二层是说,人要成为圣人,必须反求诸己,向本心里致良知,寻求万事万物之理。第三个层次是说,人心中的“圣人”J经常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4.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解读】 有位朋友经常因为生气而指责别人。王阳明告诫他说:“学习应该反身自省。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反躬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5.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解读】 虚灵原指宇宙世界最初的一种朦胧,混沌与原始的状态。从人的角度来说,虚灵指人的返璞与归真,体现出一个人人的真,善,美,它多以一种境界,风格而存在。在王阳明这里,虚灵大概与良知意思相通。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心达到“纯是天理”、“虚灵不昧”或者说“致良知”状态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达到非常寂然、专一、虚静的时刻,那么万事万物的道理就会自动显现。所以说,心外没有理,心外没有物。一切外求者,都是在缘木求鱼。
  6.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解读】我们自己以为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未能付诸行动。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知是行的开端,行则为知的完成,二者互为始末。一件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后,才能体悟其中顺、逆的切实情境。
  7.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解读】 心里有致良知、止于至善的信念,就如同心上的疼痛一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反省自我,存善念、行善事,这样一来自然就心无旁骛了。
  8. 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解读】 有位朋友问王阳明:“读书而硬记不住,该怎么办呢?”王阳明回答说:“只要理解了,为什么非要记住?要知道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本体光明。若仅求记住,就不能理解;若只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王阳明说,读书的目的在于发明我们的本心,就是“致良知”,而不在于记住一个词,一句话。不在于如何去记住书本,而在于如何用书本上的道理启发自我。
  9.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解读】 王阳明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心是根本,心就像果实的蒂,蒂要是坏了,结出的果子肯定不成熟而坠落。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养心”、发明本心。一个人内心恶念盖过了善念,就要做起坏事来;一个人内心不安稳、不安定,也无法做成事情。王阳明这里用种树作比喻,告诉我们,我门的内心是我们修德、做事的基础。
  10.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解读】 当自己的善念萌发的时候,要善于及时发现,并将其放大,最终成为善行;当自己的恶念萌发的时候,更要及时察觉,尽早将其遏止。阳明先生说这就是圣人修身之道。
  11.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解读】内心要谦虚不自满,胸怀要宽宏大度、能够容人。 。《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谦虚,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自强不息的态度。而宽大的胸怀,不仅是一个人成熟、大气的表现,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绝妙法门。
  12. 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学。
  【解读】 无论圣人还是愚夫,良知人人皆有。所不同的是,圣人能够保全它而不让它遭受任何蒙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良知自然常存,这也是修习。人人皆可学之。
  13.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
  【解读】人心是天渊。心的本体无所不容,本来就是一个天。只是被私欲蒙蔽,天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心中的理没有止境。本来就是一个渊。只是被私欲窒塞,渊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如今,一念不忘致良知,把蒙蔽和窒塞统统荡涤干净,心的本体就能恢复,心就又是天渊了。人的心,性与天原为一体,天所包含的一切也同时是心所包含的一切。天的属性就是人心中的本质的内容。所以,心只有一个,天只有一个,知的本体――天也就只有一个。
  14.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解读】 认识实践的起点,实践是认识的成果。圣人的学问的只是一个功夫,认识和知识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 。
  15. 精神道德言动,大率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
  【解读】 精神、道德、言语、行动,大多以收敛为主,向外发散开来是不得已而为之,天、低、人、物都是这样。
  16. 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解读】 悔悟是去病的良药,但能让人有错改过才是它的效用之所在,如果仅仅将悔恨留滞在心里,则又会因为用药而添病。
  17. 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解读】 现在的人即是在吃饭的时候,没有其他事情摆在眼前,他们的心仍然忧虑不止,只因为自己的心忙碌惯了,所以收都收不住。
  18.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解读】 同朋友相交,一定要相互谦让,这样就会获得好处,而相互攀比,互争高低则只会受损。
  19.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解读】 一个‘傲’字,是人生最大的毛病。身为子女的傲慢,必然不孝顺;身为父母的傲慢,必然不慈爱;身为朋友的傲慢,必然不守信。“傲”与谦虚相反,与人交往不屑与人为伍,学习上蔑视他人,似乎自已远远超乎于知识之上。所以,阳明先生告诫人们:“谦为众善之基,傲为罪恶之魁。”
  20. 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解读】 有个学生问王阳明,安静的时候我感觉很不错,思想清晰,可一遇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为什么呢?王阳明说:“这是你只知道静养,却没有下克己的功夫。这样一来,碰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人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站得稳,才能静亦定,动亦定。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 “那静时的功夫, 表面看是收敛, 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本文参考书目为《传习录(白金版)》,转载请注明。
往期文章&点击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大道知行】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知名IT评论人,曾就职于多家知名IT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创建人
未来在这里发声。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立足终端领域,静观科技变化。深入思考,简单陈述。
智能硬件领域第一自媒体。格言·警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我的图书馆
格言·警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原典】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论语述而》  【注译】对于不仁义不道义的权贵豪富之人,在我看来,也只不过是天边的浮云般飘渺,短暂,轻浮。  【解读】在7月30日的《中纪委反腐三人谈:严防公款送月饼风又回潮》栏目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在谈到传统文化当中关于勤俭节约廉政文化的内容时,引用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指出古人不是说不谈利,不谈财富,但是要取之有道,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劳动。细细品味孔子的这句话,能让我们感到其中有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人格的尊严,还有一种处世的达观。在当如今,多少党员干部为了富贵,阿谀奉承,奴颜婢膝,投机钻营,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巧取豪夺,丧尽了天良,丧尽了人格,不但贻误了党的事业,还毁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最后落得个锒铛入狱的可悲下场。因此,党员干部应以孔子这句话为警醒,学习孔子主张的君子应当有一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在贫穷困乏中仍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坚守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做到利不可诱、义不可屈、节不可夺。(王柯武)
发表评论:
馆藏&2116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雨贵如油下一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