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如何学习

老人有些困倦,将双脚伸进了炉堂取暖。
哪知气温骤降,海浪一波波往上冲刷着车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的班上曾经有位文科型学霸,虽然当时我是教初中的,但是他的历史地理语文英语政治,这些学科都是满分或接近满分,当然了他的数学物理化学成绩不是不好,也很优秀,只不过文科类型的科目学得太好,成绩太优秀了。
  她现在在北大读大三,她说她在初中时就很喜欢翻看课本,课外辅导书也有,但是每科只有一本,她说:“课本掌握了,翻烂课本,哪里考试,你都胸有成竹。”他专门把以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修改补充了一下,把她的学习方法发了过来:
  读书技巧
  (1)阅读“说明”,明确目的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历史,是以兴趣和记忆为主。初中阶段开始初步系统得学习,高中阶段开始深入学习。
  当我们打开初中历史教科书,在彩图后面,目录之前的说明:本书编写,找眼于提高学生素质,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教育。
  本书的编写,还注意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扩宽知识面以及减轻学生减负等问题。”
  这段话很重要,说明了学习历史的目的性,就会学习得深刻了。
  (2)阅读目录,了解概况
  每册历史教科书第一课前面都有个目录。目录有三个特点:一是高度的浓缩性。目录,通俗地讲就是各课的标题录,它是对课本内容全面准确的概括提炼;二是完整的系统性,即指目录中多个内容形成一个体系;三是严密的逻辑性。
  经常阅读目录有利于我们掌握教科书的结构,明确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培养我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正确方法和科学分析历史的能力,从而做到融会贯通、纵横对照,更多得巩固历史知识。
  (3)阅读提示 抓住中心
  初中历史教科书是以课为单位,每课正文之前都有个提示,用花边框其阿里,它字数虽然不多,大约百字左右,但它的作用课不小,好比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具有说明历史特征;揭示社会发展阶段和历史时期;指出本课重点;沟通新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等作用。我们在学习的前面都要认真的反复阅读提示,这对消化理解课本时大有好处的。
  (4)阅读正文 抓准基本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文字分为大小字两种。
  正文为大字部分,符文为小字部分。正文是对我们学习的基本要求,是老师必须讲授的内容,必须要掌握基础部分的学习。
  虽然正文部分只有1000字左右,占课本总文字的四分之一,但是它文字简明、扼要,作为课文内容的骨架,融于课文内容之中,课文的其它内容都紧紧围绕着它,服务于它。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正文中的基础历史知识。
  如果有家长朋友还有教育方法、学习技巧方面的疑惑的话,不妨去我的朋友圈看看相应的文章,我经常会写一些我的教育心得和发现。或直接来与我交流,已经出现在孩子身上的具体细节和情况。
  请加微信:我专注于记忆力提升、中小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希望能在教育问题上对诸位家长有所帮助。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我是老师,也是教育专家,我致力于记忆力提升、中小学学习方法...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 乔默, 江溶编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and this application utilizes JavaScript to build content and provide links to additional information. You should either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settings or use a browser that supports JavaScript in order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is application.
Item Details
书目相关信息
闭架借书处(K101室)
闭架借书处(K101室)
昌平储存馆
昌平储存馆
保存本阅览室(209室)
K109/9(GG)
图书馆公告怎样学习历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怎样学习历史
上传于||文档简介
&&历​史​学​习​经​验​,​适​用​于​初​高​中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历史毋需背,有经验的人来教你学习方法!轻松又愉快学好历史~_高中历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9,531贴子:
历史毋需背,有经验的人来教你学习方法!轻松又愉快学好历史~收藏
楼主自我介绍下,自高中毕业已逾数年,大学期间一直给学生做家教补习文综,开过五人小班,对文综尤其是历史比较有心得。楼主高中三年文综没有记过笔记,语文课基本以睡觉为主,但历史地理政治以及语文成绩最终在全省高考排名中都高于省文科状元。在这里,给大家一些楼主的心得,虽然基础不同,恐怕大家效仿我的学习方式是不太可能,但是楼主学习的思路可以提供给各位,捷径不敢说,但至少能让大家少走很多弯路。因为楼主最近比较忙,而很多东西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所以一点点慢慢写可能会比较慢,请见谅。
3D双端东方魔幻网游「大青云」勾魂公测,穿越逆转,封神故事,全新演绎!
闲言少叙,现在说正事。要想学好历史,首先得知道历史是个什么概念。历史这个东西说到底就是一个相对真实的对于人类从前文明的记录。学历史用来做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为什么要叫资治通鉴呢?字面意思就是帮助治理国家的一本镜子一样的书。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历史没必要当做一个专业来学习,但是学好历史以后,你在应付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大事小情,几乎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答案。所以历史其实就是一本真人版的人生与社会的方法论。很多同学可能觉得我这么说有点夸张。那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看过甄嬛传吧。里面的各种宫斗精彩吧,其实都是真的。我说的这个真的不是说故事是真实的,而是真实的历史就是这种性质的,而且比甄嬛传里更加复杂更加残酷。如果不信,你们以后上了大学可以看看《资治通鉴》这书,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基本上就是各种弄臣权术边境危机后宫干政朝内敌对势力互相之间勾心斗角拼人力拼才干拼智慧。而且不要忘记,资治通鉴讲的,都是真事儿。铺垫好了,我们来说说学习的方法。就如贴吧里另外一个历史很好的同学说的那样,语文是历史的祖爷爷。语文学的很好的话,历史一定不会太差。为什么?因为历史最重要的就四个字,理解总结。但是理解总结这四个字太扑朔迷离了,就如同沧海里面梁思禽留给西城后人的武功心法就一个谐字一样,人人都知道应该这样做,可是很多同学做的,不敢恭维,都是越总结越乱套。而且越来越觉得麻烦,总结来总结去好像只是把历史课本抄写的办法换了一个,根本没有实际的用途。这是因为,你没有理解历史。
理解历史才是学好历史的王道,才是根本。一棵树枝繁叶,但是想要永远让它一直结果子,最不能动摇的就是树干。历史的树干,就是理解。之前说过历史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记载传承。所以历史的发展是和人类的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的文明分什么呢?科技——也就是生产力经济——也就是生产力的物质体现政治——生产力物质体现以后的社会结构变化精神——以上三者对处在当时社会中的人们的思想的影响,包括各种文学体现。这四种东西互相作用相辅相成,逐渐推动历史的发展。历史之所以不需要背诵就是因为这四个概念的存在以及它们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以寻的,抓住了它们的规律,就是抓住了历史的规律,你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后,只要稍微辅佐看看课本,每次考试的试题弄懂,知道命题思路,就知道怎么答题,高分自然而然就来了。
我们说了科技、经济、政治、精神这四样以后,再看看它们是如何工作的。科技最初是解决人温饱的,解决了温饱有了剩余,就有了贸易。这很容易理解,贸易出现了就有了经济。经济发展自然带来穷人和富人之间等级的分化以及社会资源配置问题,于是就出现了政治。掌握较多社会资源的人成为居高位者,较少的就是平民。但是由于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平等使得一直是少数人持有多社会资源,所以多数人只能听命于少数人。所以管理和被管理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由于这种不平等而导致的矛盾。少数的管理者必须努力治理一个国家,在享有被管理者的劳动成果的同事,安抚他们,使其不至于因为物资和温饱问题激化矛盾威胁到自己的统治。管理者用从被管理者手中收取的税收建立国家机器以维持治安,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这就是政治的最基本形态。于是,反应当时社会形态的各类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思想作品一一出现。但凡歌功颂德的,有利于管理者地位稳固的,都会成为必读书目,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儒家思想。历史是发展的,历史发展所对应的就是不同阶段以上四个概念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资源的分配,也就是政治。于是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和统治稳定,社会管理者要通过改革和缓解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平衡社会资源分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论中国还是外国从前还是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政府的改革,如果没有,那么一定是个短命的政府。早晚会被推翻。中国现在的改革开放和历史上的罗斯福新政或者唐代的租庸调法变成两税法在成因性质上差距不大。非说有什么变化,不过是社会发展的阶段不一样制度不一样,所以根据那些微微调整一下就好了。
轻插,蹭经验!楼楼莫怪!加油!
加油楼主 等更新
我答题时老答不到点上,所以经常丢分,咋办
实际上这四个要素对应到不管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是一样的。现在的高中教材自2008年改版以后,是这四项分开学的。也就是政治制度从头学到尾,科学发展从头学到尾,经济发展再来一遍。这个编教材的办法怎么说呢,有利有弊。利在于好背。弊在于不好理解。但凡把东西串联起来,记忆都会更方便些,互相比较不容易混淆。但是问题随之而来,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来说,从先秦到明清,那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不是群策群力以及社会发展的结果,一帮高中孩子就指着老师上课讲一下课后看看书背背题就能拿高分?那是不可能的。最有意思的是当问到某某制度的建立有什么意义的时候,还总要学生回答有利于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发展云云之类的问题,可是学生如果没有学到那里,是连那个时代经济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哪怕学过了,要把两个连在一起也不是十分容易的。但是课本既然已经这样,考试又得考,所以就要由我们自己来弥补课本上的不足。把考试的内容按照时间的顺序捋一遍。这一遍的目的不是背,而是要搞清楚原因。每一个制度背后的原因绝不是书上列出来的那三言两语几行字,而是整个当时社会情况的巨大变化的结果,是统治者不得不做出的改变。清楚了它们的成因,自然也就能够记住它们的结果。这个就是要自己总结它们变化的规律了。你清楚了这个规律,可以这样说,基本上书里百分之七十的知识自己就在你的脑子里了,根本不需要背。唯一得记住的或许就是一些时间点。类似于鸦片战争的时间,工业革命的时间,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也要按规律分好前后,这样是为了防止一旦考试记不住了,你还可以通过他们前后时间的时间推出自己记不住的那个。大家别看我这个规律说的轻巧,其实做到是很难的。毕竟都是十几岁的学生,一直以上学为主,对历史的理解能力有限。另外大家可以观察一下,那些历史学的好的同学,问起学习方法的时候,几乎人人都会和你讲,历史不需要背,你需要的是理解。而理解的,就是我上边告诉你们的东西。文科和理科不一样。理科要想拿高分,必须多做题。文科却不是这样,世界文明史到现在少说有3000年甚至更久,随便从哪本书里截出来几段就能出道题,光靠背是没用的,你得知道出题人想要考什么。所以下面,我会和大家说说答题时候的一些技巧。这些技巧怎么说呢,有了他们,我教过的学生文综可以从90多分提到150以上。而且不要忘记,那些学生都是艺术生,基础要比多数在教室里好好念书的同学差得多。
更新啊!楼主,
大家也许注意到我并没有讲如何总结规律的事。方法我之前说了,要看书,按照时间的顺序看一遍,并且想想它们发生的原因。其实历史是可以推出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像孟德斯鸠卢梭洛克那样的智者从从前的社会形态可以推测到人类后来的社会形态。我们不需要推测以后,但是在学习从前的时候,这些规律是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历史的。在这里,我要推荐大家一些书。高一高二的同学还有空闲时间抓紧看一看是很有帮助的。1.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著钱穆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大师级的历史学家, 这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史所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政府措施,它只有薄薄的一本小册子,但是几乎可以当做工具书来使用,对很多教材上解释的不够充分的地方也有更详细的说明。而且由于是古代史,和课本几乎没有冲突的地方,看了它不但有助于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你若看通了这本书,中国古代史的任督二脉基本就通了。2.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这本书是我强烈推荐了一本书。它的好处就在于,作者不但将了历史本身,还讲了历史的成因。这本书的思路基本上就是理解历史所需要的全部思路。看了它,不论是近现代史还是古代史,不论是世界史还是中国史,所有问题的思考方法你都能在里面找到答案。3.中国人史纲 柏杨著这本书是一部很妙趣横生的书。柏杨先生以一种嬉笑怒骂的姿态把整个中国古代史叙述了一遍。重点是他所描述的历史成因以及过程都非常详细,还带有自己的观点,可以说,看了这套书中国古代史那本必修书,就是小CASE了。里面的知识玩一样就可以拿下。4.欧洲史 加亚尔和德尚合著这本书非常系统地论述了欧洲文明的一个发展,尤其近代史部分非常清晰,深入浅出。看了这本书之后,历史课本里世界近现代史的部分你不用背就知道个差不多。而且通过看书得来的知识的好处是,很不容易忘记。看一遍课外书之后再到历史书上找与之相对应的地方,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忘记的问题。看完了以上四部书,你会发现一件好事,就是我们高中历史书里的知识,全部都是常识。楼主之所以不怎么学历史成绩也很好,其实不是不学,恰恰是我学的比历史书上的东西都多得多。尤其是我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诗词歌赋经史子集还有外国小说都很喜欢,历史书上的那点东西对于我来说真的就是九牛一毛的小事情。所以在大家都背我心中的常识的时候,我开始总结答题的办法。而且由于我是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直观感受要比老师更接近学生的思路,所以我的办法也更快捷更容易被大家理解。实际上老师还真就没在课堂上提过那些。
自客,自由中高端人才任务平台
要想考试拿高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每次考试的时候的错题弄清楚。我说的这个清楚不是你知道答案是什么就完了。而是要搞清楚为什么你会做错。当时你选哪个错误的答案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是知识点不知道还是说你对题干理解的有问题。然后在以后答题的时候要回避你错误的思考方式和对题干的理解。这才是真正的举一反三。其实这个办法对不仅仅对历史考试有效,对地理考试的效果尤为显著,因为地理关于气候洋流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变化的考点非常有限,换汤不换药,考来考去就那么点东西,总结个两三次考试就齐全了。这个办法的便捷之处在于直接过滤掉你会的知识,把学习的时间让给有问题的地方。非常高效实际。
因为楼主比较忙,这个帖子不可能一次全写完,希望大家不要着急,楼主一定会尽快更新的。再者大家不要着急看后面的,前边我讲过的思路其实就够很多同学想一阵子的了。
楼主真心好。等待更新。
楼主可以介绍下做选择题的技巧么,选择题分值大还爱错。真心是不知所措。
我也要买那四本书看
坐等楼主更新呀!
坐等楼主继续更新,
支持干货贴。
不背肯定又不行
楼主的意思是完全脱离课本么
楼主好棒的样子
大题怎么分析
顶楼主啊……我是宁夏的高三学生。希望你更下去!加油啊!!
大家久等了。在接着上文说之前,我给大家举个个所谓的“理解”的例子。中国古代史1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政治制度2经济政策3科技与生产力(农业,水利,医学,天文,地理,blahblah)4封建思想5民族关系这5条中,前面4个都是我上文提到过的,考试不但考它们的内容,还考它们的成因和意义。如我上文所述,不管什么朝代什么地方的历史,考查的都是这些知识,只是换个说法而已。到了中国近现代就是1.清王朝内部改革与资本主义革命2.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程度3.对西方高新技术的学习4.当时的各种思想5.国际关系这样一来,大家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来,历史考察的东西,就是这些了。理解了这些客观要素之间互相作用的规律,你就自然而然就了解考试的内容了。之后我们再来说说具体运用时的一些技巧。这里面有几个规律1成因和意义互相对应所谓的成因和意义互相对应,就是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它的原因和它的结果一定是相对应的。以新航路开辟为例:欧洲当时经济发展,对金银货币的需求。可以对应欧洲经济生活发生变化,市场扩大到世界范围,促进海外扩张和资本原始积累。同时资本的原始积累海外扩张也对应西班牙和葡萄牙较早开始海外冒险和殖民活动。这个规律其实很好理解,一件历史事件的发生是有其原因决定的。历史事件是为了它出现的原因服务,故以它的结果就是原因的反应。所以大家在寻找所有历史事件的成因和结果时,都可以遵循这个原理来理解。2天时地利人和造就历史这一点是说,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偶发事件。它们都是由发生时的客观原因组成的。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它不可能是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也不会晚于汉朝建立。同时,这个政权的所有政策,都是紧紧地和当时的社会形势联系在一起的。郡县制是为了废除从前的分封制商鞅变法决定了秦国会有比其他六国更强的实力严刑峻法是为了更好地稳定政权,因为毕竟秦始皇开创了一个新的制度统一度量衡和文字是由于从前六国的文字货币之类的都不一样而焚书坑儒直接对应了之前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的言论自由所以,大家若是想要了解每一个时间点当时政府的行为,不论中外,都要和当时这个时间这个国家的国情联系起来。而实际上,反过来,你只要知道这个国家发生了什么,你就会知道当时这个国家具体的国情。你知道它的国情,你也就知道它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而这件事将会有怎样的影响。这样一来,又和我上一条规律联系起来了。3好的制度决定好的社会这一点意味着,几乎所有的改革或者革命,都是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不信大家可以看看明治维新,资产阶级革命,商鞅变法,管仲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等等一切,都是为了当时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变法以后的这个国家,不是国立增强就是经济发展。
楼主有新浪的微博咩~
接着上边的说。好的制度决定好的社会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同一个社会时期,有优势的国家其社会制度必然会优于那些没有优势的国家。这里说的优势,在古代主要指人口,生产力。在近代史里就是综合国力,资本制度发展水平海外殖民地这些。这句话换一个个说法,也叫做“顺时者昌,逆势者亡”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这算是一句互文吧。时代的洪流和当时的社会国家形势对一个国家的制度都至关重要。这个道理从英国的崛起和中国古代史里面中原中央集权国家对周围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英国的崛起就是因为率先进入了资本主义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这个制度顺应了英国和世界的情势,同时又大大促进英国的国力发展。这反过来也应对了我上一条总结的规律,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产物,它不会出现在中世纪也不可能在现代,它也不会出现在中国或者非洲,因为只有在当时的英国,其天时地利人和才是最为合适的。而在古代中国,这个规律就更加明显。所有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都必须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一套适宜中原社会状态的社会制度,他们或者沿袭使用汉制,或者胡汉分制,但是如果没有国家机器,也就是政府高层机构的深入汉化,很难长久地统治中原地区。这一点,几乎就是中国少数民族历史的写照。五胡十六国时期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几乎没有一个长久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虽然会打仗,但是国家政策却完全不适应中原的社会状态。反过来看,不论是辽国还是后来的满清,能够长久于立于中原之地的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汉制的理解和运用。4制度发展&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科技生产力提高&思想艺术这一条不但是总结历史的一个重要规律,同时也是答题的重要技巧。我表示的,是它在历史上的重要程度。也是这个学科目前考察的重要级别。可以这么说,因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所以几乎所有的的关于意义和影响的题,都会有加深类似于专制中央集权制,加深了民族融合,加深了贸易,促进了国际关系促进了海外扩张等等等等这些东西,换汤不换药的说法。这些所谓的主旋律,做题时利用率很高,当问到某某对某某的作用时,某某体现了什么,某某意味着什么,这一类所有分析题时,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所有向前发展的选项几乎都是正确答案。所以在大家做选择题选不出来答案时,不妨试试这个方法,当然,仅限于不知道答案的时候,因为它不是一个百分之百准确。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答题的问题。选择题:选择题的技巧,主要有以下三个1.材料问什么答什么2. 发展是主旋律3.当两个答案犹疑不决时,选择你最初觉得对的那个第一条在于审题。现在的历史题目,有一些是给一小段材料,然后根据这一小段材料出2-3小题,或者是单独的题目里会有一句到两句话做题干。这些材料多半是援引自一些历史论著或者古代文献。题目通常会问根据这段材料,反应了ABCD四个选项。这个时候,请记住,看楼下。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高中历史学习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中学时代》2013年20期
高中历史学习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摘要】:正确树立"学生主体观"的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观念,备课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就能明显提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51【正文快照】: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年早期,其年龄特点、情感价值观特点等决定了他们在历史学习中的特点,所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一、认识高中生1.高中生的年龄特点。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中学期间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青年体质增强的时期,学校在保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秀芳;;[J];教学与管理;2008年31期
翁聪良;;[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张道权;;[J];教育导刊;2008年06期
游春艳;;[J];黑龙江史志;2008年14期
姜楠;;[J];才智;2008年18期
许慧娟;;[J];成功(教育);2011年05期
刘青;;[J];现代教育;2013年04期
史晓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年10期
张新伟;;[J];中学时代;2013年23期
汤鲤庭;;[J];高考(综合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邢红阁;;[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年
宁世明;;[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徐小明;;[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李秀凤;;[A];2013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冯艳玲;;[A];中国名校卷(广东卷)[C];2013年
姬智明;;[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艾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杜婧超;;[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年
赵颜颜;;[A];2013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胡阳新;;[A];2013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晴隆县民族中学
赵红艳 李捡;[N];贵州民族报;2013年
崔逾瑜 通讯员
李建彬;[N];湖北日报;2010年
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
李毅;[N];学知报;2010年
本报见习记者 张婷婷;[N];三峡日报;2009年
苍溪县五龙中学 徐恒;[N];广元日报;2010年
四川省广元师范学校 何丽;[N];广元日报;2010年
江西省永丰中学
邓晓慧;[N];学知报;2011年
四川省自贡市第十四中学
王波;[N];学知报;2011年
湖北襄阳南漳二中
廖均;[N];学知报;2011年
安徽省阜南县第二中学
吴邦荣;[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邵明山;[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王欣;[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江友仙;[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杨远方;[D];宁波大学;2008年
朱琳;[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许泷杰;[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赵鹏;[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陈朝晖;[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李振霞;[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马珊;[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