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百分比资料如何进行转换和方差分析 数据转换

关注今日:25 | 主题:482476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下载丁香园 App
即送15丁当
【求助】流式结果亚群百分比能否直接用来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5年零362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用流式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变化,有人说属于分类变量只能用卡方。但最近有人告诉我流式结果细胞亚群百分比如果服从正态分布,可以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如果不服从(据说流式资料一般都不服从)可以先转换再检验。不知是不是这样的呢?是的话用SPSS如何转换呢?谢谢各位,希望指点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自己顶一个,求指点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没人回帖,那就由我来顶一下,向各位说一下最近几天为这个问题找到的答案吧。我拿着这个问题去问老板,发现他自己原来也没想过这个问题,都是直接拿百分比来做t检验进行比较。并且我找到一篇实验室以前发的文章,也是用流式来比较亚群百分比变化,根据material and method和给出的图来看,应该就是直接用百分比来做t检验。另外,在丁香园上查到说流式结果百分比一般都不服从正态分布,我用自己的数据试了一下(5个样本),几乎百分百符合正态分布。希望能有高人继续指点。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范文十篇】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范文一: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对于学习方差分析是很重要的,不少研究生考试都会有这样的题目。而目前的教材中关于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都比较晦涩难懂。这里以本人的个人理解对此进行阐述。
这里通过举例来说明,三组人群,每组20人,服用三种降压药,比较用药后的血压值。
首先,这三组60人之间的血压值肯定各有不同,这种不同用专业术语称之为变异(variation),而方差则是体现变异的常用指标。如果你仔细看一下方差分析的英文analysis of variance,实际上就是对变异的分析,所以,有的统计教材也称之为变异数分析。
三组的所有人群之间存在变异(统计教材上称之为总变异(SS)),我们就需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存在变异?当然,我们可以想到很多原因。至少有两类:第一是个体之间的差异(统计教材上称之为组内变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比如肥胖程度等肯定会有所影响。第二是药物的影响(统计教材上称之为组间变异),比如三种药物中,可能A药效果好,从而服用A药的人血压比较低。
总的来讲,变异可以分为这两部分。但是我们如何确定到底哪部分影响更大呢?这就需要把总的变异进行分解也就是分解上上面所说的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如果是完全随机设计,那组内变异也就是误差,它包含了个体的差异以及由于抽样所造成的变异(抽样误差总是存在的),这一种设计由于误差比较多,所以结果比较粗糙。所以人们想到了控制个体间的差异,这就是随机区组设计,即选择样本时有意识将各组人的体形等因素相同,这样就减少误差了。
对于完全随机设计而言,有了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我们就可以比较一下,如果组间变异远远大于组内变异,那我们就可以认为总变异主要是由组间变异引起的(本例中就是主要是药物的不同降压效果造成的)。如果二者差别不大,那就不能说主要是由药物的疗效造成的,换句话说,药物的疗效可能对血压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数据存在这样一个规律,数据越多,变异越大,这个很容易理解,1000个人之间的差异肯定要比10个人之间的差异多。所以就有一个问题,组间只有3组,而每个组内有20个人,很明显,20个人的差异要大于3个人的差异,为了抵消人数的影响,所以我们就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用变异除以自由度(例数-1),这样比较的就是平均的变异了。所以统计教材上又出现了组间均方(MS)和组内均方这两个概念,以这两个概念代表变异。
组间均方/组内均方就是通常所说的F值,实际上代表了这样一个含义:如果组间变异远远大于组内变异,那么组间
均方除以组内均方的值肯定很大,反之,这一值就会很小。但是,到底大到什么程度才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呢,那就得根据F分布了(你仔细看一下F分布的图形就会有所领悟)。由于我们所有的计算都是在一种假定(统计教材上称之为无效假设,即首先假定组间无差异)的基础上算出来的,从F分布图形来看,过大的值出现的概率是很小的,所以F值越大,表明你的结果在假定的条件下出现的概率越小(这句话需要仔细体会一下),或者说,在假定的条件下,不大可能出现太大的F值,而一旦出现,我们可能要怀疑,是不是假定的条件不对?如果这种概率小于0.05,我们更加怀疑了,这时候我们就有95%的把握认为,假定的条件是不对的。据此我们就得出了结论,推翻初始的假定,而认为假定的对立面是正确的。
以上就是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我不是在给出标准答案,只求大家能看懂,所以写的比较罗嗦。
范文二:第一节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1、方差分析的意义
前述的t检验和u检验适用于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对于k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如果仍用t检验或u检验,
需比较检验水准
次,如四个样本均数需比较次。假设每次比较所确定的
=0.05,则每次检验拒绝H0不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1-0.05=0.95;那么6次检验都不犯第一
类错误的概率为(1-0.05)6=0.7351,而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0.2649,因而t检验和u检验不适用于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比较多个样本均数,可有效地控制第一类错误。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由英国统计学家R.A.Fisher首先提出,以F命名其统计量,故方差分析又称F检验。 2、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下面通过表5.1资料介绍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例如,有4组进食高脂饮食的家兔,接受不同处理后,测定其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浓度(表5.1),试比较四组家兔的血清ACE浓度。
表5.1对照组及各实验组家兔血清ACE浓度(u/ml)
由表5.1可见,26只家兔的血清ACE浓度各不相同,称为总变异;四组家兔的血清ACE浓度均数也各不相同,称为组间变异;即使同一组内部的家兔血清ACE浓度相互间也不相同,称为组内变异。该例的总变异包括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两部分,或者说可把总变异分解为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组内变异是由于家兔间的个体差异所致。组间变异可能由两种原因所致,一是抽样误差;二是由于各组家兔所接受的处理不同。正如第四章所述,在抽样研究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导致组间变异的第一种原因肯定存在;第二种原因是否存在,需通过假设检验作出推断。假设检验的方法很多,由于该例为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应选用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的检验假设H0为各样本来自均数相等的总体,H1为各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若不拒绝H0时,可认为各样本均数间的差异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而不是由于处理因素的作用所致。理论上,此时的组间变异与组内变异应相等,两者的比值即统计量F为1;由于存在抽样误差,两者往往不恰好相等,但相差不会太大,统计量F应接近于1。若拒绝H0,接受H1时,可认为各样本均数间的差异,不仅是由抽样误差所致,还有处理因素的作用。此时的组间变异远大于组内变异,两者的比值即统计量F明显大于1。在实际应用中,当统计量F值远大于1且大于某界值时,拒绝H0,接受H1,即意味着各样本均数间的差异,不仅是由抽样误差所致,还有处理因素的作用。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研究目的和设计类型,将总变异中的离均差平方和SS及其自由度分别分解成相应的若干部分,然后求各相应部分的变异;再用各部分的变异与组内(或误差)变异进行比较,得出统计量F值;最后根据F值的大小确定P值,作出统计推断。
例如,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是将总变异中的离均差平方和SS及其自由度分别分解成组间和组内两部分,SS组间/组间和SS组内/组内分别为组间变异(MS组间)和组内变异(MS组内),两者之比即为统计量F(MS组间/MS组内)。
又如,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是将总变异中的离均差平方和SS及其自由度分别分解成处理间、区组间和误差3部分,然后分别求得以上各部分的变异(MS处理、MS
区组和MS误差),进而得出统计量F值(MS处理/MS误差、MS区组/MS误差)。 3、方差分析的计算方法
下面以完全随机设计资料为例,说明各部分变异的计算方法。将N个受试对象随机分为k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处理。归纳整理数据的格式、符号见下表:
处理组(i) 2 3
1)总离均差平方和(sum of squares,SS)及自由度(freedom,ν)
总变异的离均差平方和为各变量值与总均数()差值的平方和,离均差平方和和自由度分别为:
=N-1(5.3)
2)组间离均差平方和、自由度和均方 组间离均差平方和为各组样本均数(
)与总均数()差值的平方和
3)组内离均差平方和、自由度和均方
组内离均差平方和为各处理组内部观察值与其均数(
)差值的平方和之和,
。数理统计证明,总离均差平方和等于各部分离均差平方
和之和,因此,
4)三种变异的关系:
= N-1= (k-1)+(N-k) =
可见,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时,总的离均差平方和(SS总)可分解
为组间离均差平方和(SS组间)与组内离均差平方和(SS组内)两部分;相应的总自由度(
)也分解为组间自由度(
)和组内自由度(
)两部分。
5)方差分析的统计量:
4、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与用途
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为①各样本须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②各样本来自正态分布总体;③各总体方差相等,即方差齐。
方差分析的用途①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②分析两个或多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③回归方程的线性假设检验;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偏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⑤两样本的方差齐性检验等。
范文三:第七章 方差分析基础 方差分析基础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n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均数的比较,还可分析两个或 多个研究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回归方程的线性假设检验 等。
n 基本思想:
把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 —— 总变异按设计和需要分解 成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再作分析。2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n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首先将总变异(SS )分解为组间变异(SS )也叫处理总 组间
变异和组内变异(SS )也叫误差变异,然后比较两者的平组间
均变异MS 和MS ,比较时采用两者的比值F值,即: 组间 组内
MS 组间F =MS 组内
例1 为研究钙离子对体重的影响作用,某研究者将36只肥胖模型大白鼠随机等分为三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高脂正常剂量钙(0.5%)、高脂中剂量钙(1.0%)和高脂高剂量钙(1.5%)三种不同的饲料,喂养9周,测其喂养前后体重的差值。问三个组不同喂养方式下大白鼠体重的改 变是否不同?
332.96 253.21 232.55
297.76 235.87 217.71
312.57 269.30 261.15
295.47 258.90 220.72
284.25 254.39 219.46
X ij307.97 200.87 247.27
292.12 227.79 280.75
244.61 237.05 196.01
261.46 216.85 208.24
286.46 238.03 198.41
322.49 238.19 240.35
282.42 243.49 219.56 i12 12 12 36(N)
X i293.37 239.49 224.78 252.55(
S .51 540.31 1364.52(
图1 例1大白鼠体重差值变异分解示意图6
总变异:反映全部个体之间总的变异情况。
SS 总= ? ? ( X ij - X ) 2
n总 = N - 1
组内变异:反映各组内个体间的差异,体现为每组的
误差变异。
SS = ??( X 2
组内 i ij - X i ) = ?
i ( n i - 1 ) S i 2
MS = SS 组内
组内 n 组内 n 组内= n 2 = N - k
8 原始数据与该组均数的差异,因此可以认为是随机误 差,又称
组间变异:反映各组间均数的差异,即各组间均数与总
除随机误差外,有可能存在处理
i n i ( X i - X )
MS = SS 组间 组间 n n
组间 组间= n 1 = k - 1
9 的均数的差异,该变异因素的作用
n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 m 2 = L = m k
H 1 : 至少有两个总体均数不相等。
在本例中,若三组饲料的处理效应相同,则组间变异应与组 内变异一样,只反映随机误差的作用大小。
MS 组间F =MS 组内 如果三个总体均数相等,F 的数值不会太大。相反,如果的数值过大,“三个总体均数
相等”这个假设就值得怀疑了。
总离均差平方和分解为组间离均差平方和 组内离均差平方和。
SS 总 = SS 组间 + SS 组内
相应的总自由度分解为组间自由度和组内 自由度。 n 总 =n 组间 + n 组内
结合本例,将计算结果整理成如下的方差分析表。
表2 例1资料的方差分析表
组间(处理组间)
组内(误差)SS 91.67 16466.65 df 35 2 33 ..001 MS F P
小结(Summary)
1.方差分析常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独立样本均数的比较,当用于两个均数的比较时,同一资料所得结果
t = F 。与t检验等价,且有如下关系:
2.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把全部数据的总的离均差2 SS n总 平方和(
)分解成若干部分,其总自由度(
)也作相 总
应的分解。
范文四:方差分析基本思想:
1.方差,又称均方差,是描述观察值变异度的指标。是离均差平方和自由度的比值。
2.在观察值中,每个处理因素间存在组间变异,离均差平方和为SS组间=
,i??组间变异包含了随机误差和处理因素作用。组间变异自由度为 ?
而每个处理组内各个观察值间存在组内变异,离均差平方和为SS组内=
2i组内变异只包含随机误差。组内变异自由度为 3.由x?x?组内?N?k22
ii?xi?x?x?xi??( X( (X?)?得 ??
即总变异=组间变异+组内变异。总变异自由度为?
4.组间均方MS组间=SS组间/v组间,组内均方MS组内=SS组内/v组内 v?v组间?v组内
MS组内~F(v组间,v组内)F表示处理作用?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
5.方差分析统计量F服从自由度为(v组间,v组内)的F分布。F值接近1,可以认为均值的差异只源于随机误差,无效假设H0成立。F值大于1平且F>Fa?k?1,n?k?,P>?水准拒绝H0,表示随机误差之外的处理作用造成了均值的差异。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试验指标的变化可以用指标值的方差反映,导致试验指标值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可控因素,二是不可控 因素或未加控制因素。方差分析就是将试验指标值的方差分解成条件变差与随机误差,然后,将各因素形成的条件 变差与随机误差进行比较,评价由某种因素所引起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方差分析结果
不拒绝H0,表示拒绝总体均数相等的证据不足;
————>分析终止。
拒绝H0,接受H1, 表示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哪两两均数之间相等?哪两两均数之间不等?
————>需要进一步作多重比较
对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统计学的任务是查明因果关系是否存在,若存在,判定强弱,并找出揭示这种关系的模 型,用于预测、控制、优化。对于相关关系(又叫相依关系),统计学的任务是找出刻画这种关系强弱的指标,并 用于判定这种关系存在性及强弱。前者就是回归分析,后者就是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联系:研究在专业上有一定联系的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直线关系以及如何求得直线回归方程等问题,需进行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从研究的目的来说,若仅仅为了了解两变量之间呈直线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宜选用线性相关分析;若仅仅为了建立由自变量推算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宜选用直线回归分析。
从资料所具备的条件来说,作相关分析时要求两变量都是随机变量(如:人的身长与体重、血硒与发硒);作回归分析时要求因变量是随机变量,自变量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一般变量(即可以事先指定变量的取值,如:用药的剂量)。
在统计学教科书中习惯把相关与回归分开论述,其实在应用时,当两变量都是随机变量时,常需同时给出这两种方法分析的结果;另外,若用计算器实现统计分析,可用对相关系数的检验取代对回归系数的检验,这样到了化繁为简的目的。 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都是研究变量间关系的统计学课题,它们的差别主要是:
1、在回归分析中,y被称为因变量,处在被解释的特殊地位,而在相关分析中,x与y处于平等的地位,即研究x与y的密切程度和研究y与x的密切程度是一致的;
2、相关分析中,x与y都是随机变量,而在回归分析中,y是随机变量,x可以是随机变量,也可以是非随机的,通常在回归模型中,总是假定x是非随机的;
3、相关分析的研究主要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而回归分析不仅可以揭示x对y的影响大小,还可以由回归方程进行数量上的预测和控制。
方差分析一旦确定各组均值间存在差异显著,多重比较检测可以求出均值相等的组;
其目的是推断两组或多组资料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检验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即完全随机设计或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
范文六: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
方差分析是一种以分析数据变异为基础,以F值为统计量的计量资料的假设检验的方法。 各组样本均数个不相等,这种差异可能由两种原因引起:
1. 随机误差。包括抽样误差、测量误差等,即各样本来自于总体,但由于随机误差使得样本均数不相等。
2. 处理因素。即不同的处理引起的不同的作用或者效果,导致各处理组的均数不同。 总变异:所有观察值?ij与总均数?的离均差平方和表示,记为SS总。
SS总=??(?
ijij-2,?总?N-1; ?)
组间变异:各组均数与?i有总均数?的离均差平方和表示,记为SS组间
SS组间=(??ni
ii2,?组间?K-1; -?)
组内变异:各组内每个测量值?ij与该组的均数的离均差平方和,记为SS组内
SS组内=??(?
ijij-2,?组内?N-k; ?i)
SS总=SS组间+SS组内
各自的均方(meansquare,MS,即方差)反应平均变异的大小
MS组间=SS组间
?组间,MS组内=SS组内?组内
组间均方除以组内均方即得方差分析的统计量F。F=MS组间 MS组内
原假设H0为各组的总体均数相等。理论上MS组间= MS组内,F=1.
1. 各观察值相互独立,且每一水平下的观察值均服从正态分布。
2. 个总体方差相等,即具有方差齐性。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范文七: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趋一体化,跨文化管理亦日益成为中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探究导致东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的文化原因,有利于人们深入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特征,从而更好地迎接世界性的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world economy globalization,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has also become Chinese theoretical circles and enterprises must face an important issue. Therefore, research led to the East-West cultural differences caus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features, so as to better meet the world's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challenge.
关键词:中西方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差异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difference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其中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诸如“按等级观念行事”及“和为贵”的思想使中国企业管理者不善于对下级授权,中国企业拥有较大权力的人往往具有某种特权,下属对上级有强烈的依附心理。“仁义治天下”“、克己复礼”,中国企业管理者十分注重感情投资与道德教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强调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等等。中国管理文化萌芽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其优点就在于强调和谐、稳定与团体意识,这对于避免组织内部的矛盾冲突,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的作用。然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管理更多地体现为人治而非法治,所以在具体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因人而异,导致企业工作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则,标准化程度较低。
而西方传统文化对其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崇尚的是“自由、平等、
博爱”,使得西方的管理文化风格更多体现为:在管理和授权方面他们相信对问题最了解的人对问题最有发言权。但其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说决策上的个人主义,因为西方的管理者一般都具有较深厚的管理经验,所以他们在决策中往往以个人为主,注重个人的主观判断。尽管在决策时可以节约时间,但是其受个人管理能力、知识、经历的限制较大,如果监督机制不完备或不得力,容易产生个人专断。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传统文化的长期性意味着管理文化是逐渐演变而来的。中西方不同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中西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差异。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
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
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1.中国: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儒家“民本论”和“任而能信”的思想;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和“个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的选才方法等。
2.强调“士气”的重要性。如《孙子兵法》中“合军聚众,务在激气;复徙合军,务在治兵利气;临境近敌,务在厉气;战日有期,务在断气;今日将战,务在延气”的五种激励士气的方法对于现代组织管理有很大的裨益。
3.讲究激励的艺术。如法家提出的“法”“势”“术”三者并重、儒家提出的“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的思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重视管理手段的艺术化、柔性化。
西方:西方把管理的核心放在对“物”的管理上,同时把人也视为物化的管理对象,所以在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上重视采用标准化的机械管理方式。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提出: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规范的管理方法代替
以往的经验管理、规范操作方法、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用文件的形式固定加以推广。法约尔的等级链、韦伯的职务等级原则都体现了其核心。
(三)在管理目标上
中国:强调协调各种组织、群体间的关系,强调整体协同,并且这种协同不仅是在人与人之间,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最终建立“大同”世界。如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儒家的“和谐”思想。
西方:西方管理文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以追求利润和提高自身效率为目标,以追求自我价值为动力。如行为科学论流派把激励组织成员当做管理的一种手段。
(四)在对管理本质的认识上
中国:道家的管理本质是一种遵守自然之道,运用自然之道来达到管理目的的行为;儒家是以天道观为基础,管理本质是一种以道德为引导,借助相应礼节来加以规范的行为;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兼爱交利是他们的管理思想,墨家认为管理本质是博爱,是为人谋利的行为;孙武认识管理本质就是通过计策、决策等实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以取得上下齐心、国家太平,并保证在战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法家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以“法”治民,同时强调“法”本身是发展变化的,从而要求管理者也要随时随地调整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做到“法与时移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西方:科学管理理论流派认为管理本质就是按照科学方法来指导工作,即强调控制;古典组织理论流派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这个理论后来发展成为管理过程学派;行为科学理论流派认为管理的本质还是物本管理;管理过程学派中,法约尔认为管理是“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詹姆斯·穆尼认为管理本质是激励,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本质是协调,威廉纽曼认为管理的本质是领导和控制;社会系统学派认为管理的本质是“决策和协调”;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管理的本质是用系统的观点来有效组织和协调各种要素,使得组织能够更好地运转;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把所做的事情当成一个目标来进行,并对完成目标的成员给予激励来更好地促进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中西方思想的差异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产生和发展路径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首先,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对掌握知识的人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西方是新的思潮,但却是二千年文化沉淀留给中国管理者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式管理的优势[5]。其次,比较的目的就是为了取他人之所长。通过中西方管理思想的人本主义研究,我们看到中国管理思想的人本主义在两个方面需要发展:第一,重视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试问,以人为本的管理如果压抑了个人的创造性,又谈何以人为本;第二,注重科学,发展中国本土的管理理论。中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已无容置疑,但是对管理理论等软科学的研究却仍然欠缺西方管理理论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一路走来,如果中国的管理理论仍然停留在学习阶段,这对于新的管理思想新的管理模式的产生是极为不利的。
[1]刘云柏《中国儒家管理思想》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苏东水:《东方管理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郭咸刚《西方管理思想史》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肖利国《浅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
2005年16期,p37-38
范文八: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1.方差分析的概念
方差分析(ANOVA)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其目的是推断两组或多组资料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检验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即完全随机设计或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和两因素方差分析即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2.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下面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如某克山病区测得11例克山病患者和13名健康人的血磷值(mmol/L)如下,
患者:0.84 1.05 1.20 1.20 1.39 1.53 1.67 1.80 1.87 2.07 2.11
健康人:0.54 0.64 0.64 0.75 0.76 0.81 1.16 1.20 1.34 1.35 1.48 1.56 1.87
问该地克山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血磷值是否不同?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24个患者与健康人的血磷值各不相同,如果用离均差平方和(SS)描述其围绕总均数的变异情况,则总变异有以下两个
(1)组内变异,即由于随机误差的原因使得各组内部的血磷值各不相等;
(2)组间变异,即由于克山病的影响使得患者与健康人组的血磷值均数大小不等。
而且:SS总=SS组间+SS组内 v总=v组间+v组内
如果用均方(即自由度v去除离均差平方和的商)代替离均差平方和以消除各组样本数不同的影响,则方差分析就是用组内均方去除组间均方的商(即F值)与1相比较,若F值接近1,则说明各组均数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若F值远大于1,则说明各组均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际应用中检验假设成立条件下F值大于特定值的概率可通过查阅F界值表(方差分析用)获得。
3.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应用方差分析对资料进行统计推断之前应注意其使用条件,包括:
(1)可比性,若资料中各组均数本身不具可比性则不适用方差分析。
(2)正态性,即偏态分布资料不适用方差分析。对偏态分布的资料应考虑用对数变换、平方根变换、倒数变换、平方根反正弦变换等变量变换方法变为正态或接近正态后再进行方差分析。
(3)方差齐性,即若组间方差不齐则不适用方差分析。多个方差的齐性检验可用Bartlett法,它用卡方值作为检验统计量,结果判断需查阅卡方界值表。
范文九:在国际越来越接轨的今天,不同地域的人肯定会有差别,女士选择对象的面又广了,那么郁金香国际婚恋网向女士们介绍下中国男人和西方男人的思想差别,想选择跨国婚姻的女士可以参考下。
1、中国男人大多数都太过大男子主义,这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男的在外边工作,女的在家看孩子照顾家务,“男主外女主内”;而西方男人讲究男女平等,这也跟西方国家一直遵循的众生平等有关,他们任何事情都会先想着征求女性的意见。
2、中国男人的家庭责任感不强。结婚后太多生活压力下,男人在外边打拼挣钱,往往会很少时间来陪妻儿,可是这确实女性在婚姻生活中所期待的,可是中国的男人却不重视这一点,好多人在工作和妻儿之间选择工作,却忽略了人心的冷暖;西方男人却特别注重家庭,他们觉得感情是婚姻的必需品,没有感情的婚姻是没有必要维持下去,所以他们有时间就会陪妻儿,并且约会都会带着妻儿,在西方女性有足够的安全感。
3、中国的男人不太能接受离过婚的女人,更不能接受别人的孩子,他们会觉得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去给别人养孩子,心里会很不爽;而西方男人并不介意女人的过去,只要喜欢,就会接受,也会善待妻子和她的孩子。
4、中国男人在性生活方面只在乎自己的享受;而西方男人在性生活方面强调双方都能享受。
现在的中国每个人的生活步调都太快,忽略了人情冷暖,导致离婚率增加。郁金香国际婚恋网觉得中国人的不注重家庭和感情也是影响中国女士选择跨国婚姻,珍惜眼前人!郁金香国际婚恋网专注于国内女士寻找异国情缘,从你的幸福出发,为国内单身、离异女士带来新希望。相信自己,也相信我们,给自己一段幸福的跨国婚姻。
范文十:浅析苏霍姆林斯基的“差生”教育思想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我们在欣喜于教育迅猛前进的同时,不难尴尬的发现,当今真正的教育理论构建的还比较薄弱,浮躁的心理、急功近利的思想时常烙印在各种概念化的教育名词上,口号式的大旗也常常在人的眼前晃摇。过滤掉五颜六色的泡沫,当我们用平静的心境俯身走进真正的教育理论时,才会理解什么叫做思想,什么是大师。
谈到教育理论,我们不能不提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思想的发展史上,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一生扎根在一所农村中学工作,有功不居,有官不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边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撰写了40多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科研论文和1200多篇儿童读物。他的光辉人生,被世人称为“教育的百科全书”。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苏联而且对许多国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时至今日,对我国当前的教育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教育科学出版社”修订出版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本“教育学与心理学合编”,对教师们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是大有裨益的。读罢此书,有诸多感悟,在此就苏霍姆林斯基对“差生”教育与大家共同商榷。
首先摘录书中的几个事例:
巴甫里克,在学习上是一个被称作“思维迟钝的孩子”,同班同学已经能够把字母拼成音节并大声朗诵出来,他却连把一个字母与另一个字母区别开来还要费很大的力气。对他必须是教了一遍又一遍,比在别的孩子身上多两三倍。一道习题,甚至最简单的一个从属关系,他都要考虑半天。——按我们的叫法,巴甫里克是“后进生”。他升入五年级时,女教师甚至把这个孩子犯过的各种语法错误的一览表和一张需要经常复习的算术规则的清单,交给五年级的老师。但在五年级,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增加了一些要动手的课,给巴甫里克带来了乐趣,其中的植物课他最有兴趣。教师发现:“他的智慧就在手指尖上。”他不但能够巧妙地给果树嫁接,还提出不通过嫁接就直接培育树苗的想法,并自己建造了一个温室,培育出树苗,总结出从树的哪部分取下的枝条能活,哪部分取下的枝条不能活的经验,,,,这次实验以后,巴甫里克学习上恐惧的心理消失了,他回答问题不用回忆书本上哪个地方写什么,而是一边回答一边思考,从他的见闻和体会观察中总结出自己的结论。几年过去后,他培育出了一些抗寒的果树品种,后来考上了农学院,成为农艺师。(78条,《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
米哈伊尔,被称为“是一个没法改正的、无可救药的而且是狡猾的、善于应变的懒汉和游手好闲者”,他最大的障碍就是不会写作文。在他看来,作文是一种“高不可攀的顶峰”,他的老师彼特罗芙娜费尽了心血仍不见成效。结果在离8年级结业还有3个月的时间,他退学了。不少教师都向彼特罗芙娜“祝贺”。后来有一天,她的电视机出了故障,就打电话给电视机维修部,请派一位手艺高的师傅来修。结果这位高手艺师傅就是米哈伊尔。他熟练地
修好了电视机,并说“保用三年”。这位老师回忆说:“当他在修理电视机的时候,我惊奇地看着他,心里想:这完全不是当时在我的课堂上的那个人啊。他那眼睛,他对我的态度,和那时候不一样了。一个思想折磨着我: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93条,《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
阿辽沙,对植物怎样吸收营养、怎样呼吸弄不懂,生物老师经常提问他和刺激他:“难道你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弄不明白吗?你究竟能干点什么?”他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并产生了逆反心理。有一次,生物老师在路旁栽上自己培育的栗树苗。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再过几天,幼芽就要长出来了,我们全班都到长着栗树的林阴道去观察。到时要是阿辽沙还说不出别人都明白的东西,那时候事情就毫无希望了。”当全班同学来到林阴道时,教师惊呆了:栗树上的幼芽全被剥掉了。在学生垂头丧气的时候,阿辽沙的目光里露出幸灾乐祸的火花(86条,《致未来的教师》)
此的事例在书中有很多,这样的学生我们原先称之为“差生”,后来又叫“后进生”,现在则叫“学困生”,对于这些学生的教育“转化”,《给教师的建议》中至少有14条做了深刻的阐述,试分析如下:
一、“差生”是什么样的学生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差生”是“后进生”或“学习有困难的”或“头脑迟钝”的学生。他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P17]但是,真正被认定的“差生”是很少的。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他认为,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如书中的费佳。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巴甫里克、米哈伊尔就属于这类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书中的彼嘉、彼特里克。
二、怎样教育这些孩子
1、找出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说:“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P318)他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家庭因素的影响,“不健康的、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关系”“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惊人的贫乏性,是儿童智力落后的原因之一” (P501),“家庭情感生活的贫乏总是跟智力生活的局限交织在一起的”(P502)。二是教师教育方法的粗暴,如上面提到的阿辽沙。三是,学生的“思维尚未觉醒”,如费佳。
2、“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
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P50-51)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注意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提示各种概念、结论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应该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教师,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3、分别对待。“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千万不要光让他听别的学生流利回答,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要做得耐心、机智)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P31)“不要对学习落后的儿童进行不适当的教学”,否则,“儿童会把学习上的每一次失败当成一种痛苦的屈辱”。(P503)提问题时也应注意技巧,不要“总是有意无意地给最差的学生提些比较容易的问题”。(P155)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下番工夫。“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又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技术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P325)
4、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教育像费佳这样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特地为他们编了有200道应用题的习题集,其中不少题是从民间搜集的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他们做这类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只要求他们感兴趣,愿意动脑筋。如三个牧羊人涂炭灰的故事,这些习题使费佳他们倍感兴趣,他们从这本妙趣横生的习题中找到了兴趣和自尊。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孩子们“环球旅行”,带领孩子们到自然界去旅行——上思维课,既生动有趣,又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这就是说要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小制作评比、根据当地实际参观茶园茶厂、做“潮河的明天更美好”等社会调查、参观五征工业园等等,可激发形式的学习兴趣。
5、 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享受到成功的自豪感与自尊感,从而树立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对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我们崇高的使命就在于,,,,给予他一种自尊感。”(P320)“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做出最后的、绝对的结论:某某学生什么都做不来,他的命运就这么注定了。”(P330)一点点成功“会给他带来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感和自信心”。他认为,那些经常给“差生”的作业判“两分”的教师是不人道的。那样只会给学生带来这样的心理负担:“我得的是两分,我什么都不行,我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人”。他说就会耍滑头,说谎话,把“记分册”看成一条鞭子。苏霍姆林斯基从来不给学生判两分,他经常告诉差生:“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就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有给你打分数,你再努点力,就一定能得到好分数。要是你有哪一道题不懂,明天上课前到学校里来,咱们一起想一想。”他的体会是,“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朵。他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
残致死的。” 费佳、巴甫里克、米哈伊尔都有其各自的“闪光点”,但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却是不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有耐心,否则必然会像彼特罗芙娜一样而自责。我们所搞的“校园群星”评选活动,就是突出学生的闪光点,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成功,树立自信。
6、教师的教育思想至关重要。优等生在多数教师的眼里,往往受偏爱,而“学困生”则往往受冷落或歧视,这种教育观念阻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们学习《给教师的建议》主要是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来引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说明洋思人是苏霍姆林斯基转化“差生”理论的忠实践行者,优生可以给你带来欢乐,“差生”也会给你带来惊喜,苦辣酸甜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是财富,我们将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树立教师的正确的教育思想,认真组织学习好“双百”建议,使困难生的教育工作开展的更加深入。
最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她是一种发在内心的热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和能力。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则说的更为直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德之一就是对孩子深深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这种爱是世上最崇高、最无私、最理智的爱。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馈并唤起相应的情感,这样,教师和学生思想感情和谐一致,才能完成教学的各项任务。
关爱学生,特别把爱洒向“差生”的心田,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爱的温暖,它需要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言行中,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这种爱的前提是首先要理解、信任与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一个教师只有理解、信任并尊重自己学生,才会被学生尊重、信任与爱戴。对差生关爱时,教师特别注意要平等地对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差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应给予公正、合理、恰当的评价,这种评价就能展示出教师的职业素养。而这种公正原则所体现出的爱,正是来源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并且教师自身的公正、无私、善良和正直,有利于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反之,教师的偏私与不公,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优秀品质的培养,更不利于受教育者平等观念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释方差百分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