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郓城山西汾阳属于哪个市市

山东是郓城山西是运城
7月19日北京晚报《女童体内取出三根缝衣针》文中地名我没弄明白,先说“一个5岁的山东女孩,身体被狠心人扎入了三根缝衣针”,后又说“小女孩来自山东运城”。两处都说女孩来自山东,但山东省内没有“运城”。运城是山西省的地级市,山东则有个和“运城”同音的“郓城”,属菏泽市。运城和郓城分属山西和山东,两省中间隔着太行山,地名别随意搬动。笔者揣测该报道可能是把山东省的“郓城”误为山西省的“运城”了。刘曰建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没有相关新闻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48210条
评论126951条
评论92125条
评论90772条
评论82938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郓城简介_郓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51,349贴子:
郓城简介收藏
  清属曹州府。   1914年属济宁道。1925年属曹濮道,1928年直属于省,1929年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8年属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9年建立郓城抗日县政府,1940年建立郓南县,1941年建立郓北试验区(县级),上述三县区属鲁西二专署(后改晋鲁豫边区十七专署),1942年撤郓北试验区和郓南县(其地入郓鄄巨菏办事处,后改临泽县)。   1944年析郓城、巨野、菏泽三县各一部置郓巨县,隶属同郓城县,1946年郓城县改郓北县,析原郓城、郓巨、南旺三县各一部另置郓城县,隶属不变。   1949年郓北县并入郓城县,属平原省菏泽专区。1952年撤平原省,随菏泽专区归山东省。1958年撤销菏泽专区,改属济宁专区。   1959年复置菏泽专区,郓城又还属。   1967年属菏泽地区。   2000年属菏泽市。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郓城自然资源丰富。黄河流经郓城28公里,年均引水量2.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32亿立方米。光热充足,雨热同季,土层深厚,物产丰富。地方名产较多,小尾寒羊被誉为“中华国宝”、“世界明珠”,鲁西黄牛驰名中外,郓半夏明代曾作为贡品。郓城农业基础好,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生产基地县和平原绿化先进县,农业增加值和粮食、棉花、油料、肉类总产量五项指标曾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郓城煤炭资源丰富,巨野煤田是华东地区最后一块储量最大、煤质最优的煤田,是中国规划的十三个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之一,总储量55.7亿吨,设计7对矿井,在郓城境内煤炭储量28.15亿吨,占巨野煤田总储量的50%以上,设计4对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825万吨。赵楼、郭屯、彭庄、郓城四对矿井全面开工建设,彭庄矿井已正式投产运营,赵楼矿井年内试生产,郭屯矿井320万千瓦坑口电厂和郓城煤矿2×100万千瓦天然焦发电示范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已报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核准,煤电化开发潜力巨大。编辑本段名优特产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性成熟早、繁育率高、产肉性能好、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裘肉兼用等优点。郓城是小尾寒羊的中心产区,是全国小尾寒羊生产基地。   小尾寒羊属裘肉兼用型,2—3个月的羔皮为最好,皮质薄、绒毛多、皮组织致密坚韧,毛股清晰,并具有波浪形或螺旋形花弯,经过熟制后花形基本不变,形似云朵,洁白如玉,非常美观,加工的裘衣,具有轻、柔、暖等特点,深受群众喜爱。鲁西黄牛  鲁西黄牛是我国五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产于鲁西南,郓城县是鲁西黄牛的中心产区和山东省鲁西黄牛繁育基地县。数量多、质量好。   鲁西黄牛体躯高大,肌肉发达,被毛黄色,体质结实,结构匀称,体躯宽深,背腰平直。公牛体重700-900kg,母牛500-650kg。   鲁西黄牛肉用性能好,生长快、成熟早、产肉率高,肉质鲜美,大理石状花纹明显。屠宰率58%,净肉率49.06%,眼肌面积103.6厘米,解放前,曾有“山东膘牛”的美誉,出口日本、欧洲、南洋地区,现在仍然畅销国、内外市场。青山羊  青山羊是我国著名的羔皮品种,产于鲁西南地区,郓城县是青山羊集中产区和商业部定名的猾子皮、板皮生产基地县。   青山羊被毛由黑白毛混生而成青色,公羊体重25-40公斤,母羊20-30公斤。40-60日龄性成熟,4-5月龄初次配种,常年发情,年产二胎,产羔率年均227.5%。屠宰率42.5%,净肉率46.4%。   青山羊以猾子皮和板皮质量好而驰名中外,青滑皮具有青色的波浪型花纹,人工不能染制,非常美观,国际市场声誉很高,供不应求。郓半夏  郓半夏,又名麻疙瘩、老鹳眼、芋头、天落星、无心菜,为天南星科植物的干燥块茎。半夏入药始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有“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   半夏、性辛温、有毒。其功效主要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湿水饮,胸膈胀满,呕吐,咳喘等症。半夏是郓城传统地道药材之一。以资源丰富,色白、质实、个大而闻名,历史悠久。明朝弘治年间,户部尚书佀钟(郓城人),曾将郓城产半夏带进宫廷,受到赏识,自那时起,郓城产半夏名闻全国,号称“郓半夏”。
宅男diao丝,射杀女神?这游戏你玩过没
刁东古筝  刁东古筝 据《山东风物大全》载,“古筝”始于秦代,渊源于瑟。山东省主要分布在菏泽郓城一带。   汉魏时期曹植在此做官时有“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如神”的诗句,可为当时筝艺兴盛的写照。郓城镇刁庄古筝厂生产的古筝,制作精细,用料考究,古雅大方,音色优美,深受海内外古筝行家的青睐,全国著名的古筝演奏家赵玉斋、高自成、赵登山、张艳、韩延贵等所用的古筝都是刁庄古筝厂制作的。唐筝多为12弦,元、明、清时期为14、15弦,几经改革研制,现刁庄古筝品种已发展到16、18、21、23、26弦。产品畅销日本、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郓城肠衣  郓城肠衣是把羊、猪、牛等动物的小肠,经过人工清刮、盐制作香肠、火腿的外包皮,也可做医学上外科手术的缝合线,并能做乐器的弦。   郓城肠衣厂生产的肠衣质量上乘,色泽鲜艳,皮质透明,品质圆润、坚韧,富有弹性,并且规格齐全,卫生可靠。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被评为菏泽市优质产品。柳编制品  柳编制品 是郓城县的传统手工工艺。柳编制品和种类繁多,为出口工艺品。   现在,郓城县出口柳编制品80余种,远销德国、美国、日本、丹麦、加拿大、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编辑本段资源优势郓城煤矿简介  郓城县煤炭地质储量丰富,是华东地区最后一块整装煤田--巨野煤田的主要组成部分,煤田总面积624.6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28.15亿吨,我县辖区现有四个煤矿,从南到北分别到赵楼煤矿、郭屯煤矿、彭庄煤矿、郓城煤矿。总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840万吨,主要煤种和煤质为肥煤、三分之一焦煤和气煤。   赵楼煤矿 1、赵楼煤矿煤田面积144.89平方公里。矿井地质储量10.76亿吨,可利用储量5.73亿吨,可采储量2.54亿吨,主采煤层平均厚度6.19米,煤种以三分之一焦煤、气肥煤、气煤为主,局部为天然焦,煤质属低~中灰、低硫、低磷、高油、高挥发分、高发热量的炼焦配煤及炼油材料。   2、矿井由兖煤菏泽能化有限公司投资,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300万吨,设备最大生产能力为年产600万吨,服务年限60.5年,同期建成洗煤厂及铁路专用线。   3、电力项目,建设赵楼低热值煤炭综合利用发电厂,装机总容量2×30万千瓦。截至到目前,井底车场所有巷道已全部贯通,形成运输条件;副井井筒设备及日用消防泵房设备正在安装。   郭屯煤矿和彭庄煤矿 1、彭庄煤矿煤田面积103平方公里。矿井地质储量1.47亿吨,可利用储量0.74亿吨。本井田各煤层以气煤为主,煤质为低~中灰、低硫、特低磷、中高~特高发热量。经洗选加工后,均可用作炼焦配煤、动力燃料、气化、液化等工业用煤。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60万吨,设备最大生产能力为年产90万吨,服务年限52年,总投资6.5亿元。目前已正式投产。   2、郭屯煤矿煤田面积222.1平方公里。矿井地质储量7.83亿吨,可利用储量2.74亿吨,本井田各煤层煤种主要以三分之一焦煤、气肥煤、气煤为主,局部为天然焦。煤质为低~中灰、低硫、特低磷、中高~特高发热量,经洗选加工后,均可用作炼焦配煤、动力燃料、气化、液化等工业用煤,是理想的发电用煤。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240万吨,设备最大生产能力为年产500万吨,服务年限65年,总投资18亿元。   3、郭屯坑口电厂规划装机容量为320万千瓦,分两期建设,一期2×60万千瓦,二期2×100万千瓦,计划总投资110亿元。到四月底,主井掘砌到800米,副井和风井已安全掘砌到底。   郓城煤矿 1、郓城煤矿煤田面积172.6平方公里。矿井地质储量10.76亿吨,可利用储量2.96亿吨,本井田各煤层煤种主要以三分之一焦煤、气肥煤、气煤为主,局部为天然焦。煤质为低~中灰、低硫、特低磷、中高~特高发热量,经洗选加工后,均可用作炼焦配煤、动力燃料、气化、液化等工业用煤。
  2、郓城煤矿由山东省监狱管理局投资,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240万吨,设备最大生产能力为年产500万吨,服务年限112年,总投资15亿元。   3、郓城坑口电厂天然焦发电示范工程,装机规模2×100万千瓦,计划总投资104亿元。   4、洗煤厂和焦化厂总投资7亿元,同步建成投产。水资源丰富  黄河流经郓城28公里,年均引水量2.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32亿立方米。郓城县农业资源丰富  名优稀特品种较多,鲁西黄牛驰名中外,小尾寒羊被誉为“世界明珠”、“中华国宝”,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生产基地县和平原绿化先进县,1994年农业增加值和粮食、棉花、油料、肉类总产量面指标均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2006年,全县植棉62万亩,总产100万担;桑园面积2万余亩,鲜茧产量60万斤;片林面积达到69万亩,木材蓄积量260万立方米;肉蛋奶总产16.14万吨;大牲畜存栏14.08万头,猪40.65万头,羊159.46万只,禽1215万只,林下规模养示范场150个,其中鸭450万只,鹅50万只,年产鸭羽、鹅羽737.5吨。劳动力资源丰富  全县劳动力4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近16万人。劳动力素质较高,拥有完善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编辑本段地理水文  郓城地处黄河中下游,全县属黄河冲积平原,耕地面积157万亩,95%为优质耕地。整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43米,过去有“自西向东渐倾斜,东走十里低三尺”之说。境内主要河流除黄河外,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条,地下水量约1.28亿立方米。全年无霜期约200天左右,平均年日照约2497小时,常年平均气温13.5摄食度,具有显著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   黄河自鄄城县流入郓城西北边境,经李集、黄集流入梁山县,流经郓城28公里,,奔腾的黄河水哺育了郓城人民,黄河的泛滥又是郓城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建国前黄河多次决口,自1855年(清咸丰五年)河南兰封铜瓦厢决口至清末的57年间,黄河就有38年发生决溢,平均三年二决,民国时期,堤防失修,河决仍频,郓城人民深受其害。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治黄措施,根除了决口之患,并建立苏阁引黄闸,黄河已由害河变为利河。编辑本段自然概貌气候  全县属暖温带半湿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雨雪稀少。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479.7小时,全年各月以6月份日照时数最多,为261.9小时,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为168.3小时。光照年平均总辐射量为122.744卡/厘米2。年平均气温为13.5℃,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1.8℃,7月份最高,平均为27.4℃。全县地面温度年平均为15.6℃,年平均气压为1011.0毫巴。全年以北风为主,南风次之,历年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平均年降水量为694.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1.4天,7月最多,1月最少。全年降雪初日最早在11月8日,最晚在1月15日,年平均降雪日数为7.1天,最大积雪深度150毫米。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蒸发量年平均为1860.4毫米,6月份最大,为330.0毫米,1月份仅50.2毫米。地貌  郓城县大地构造属中朝陆台山东台背斜的西南边缘凹陷带,处于“鲁西断块”中的“鲁西南块陷”上,地表全为新生界覆盖,没有基岩出露。地貌由于受地下岩层构造和地上黄河等内外营力作用的控制和影响,整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没有山丘,全境属黄河冲积平原。西南与东北高差9米,地面坡降在1/00,海拔在38.5—47.5米之间,地貌类型主要有缓平坡地带、浅平洼地带、河槽地带、河滩高地地带四种。编辑本段经济概况概况  近年来,郓城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民营,全力抓招商,关键抓投入,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板块经济,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小产品、大产业,小规模、大群体,小资本、大聚集,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路子,形成了优势产业、骨干企业、专业市场三位一体、互为依托、配套推进的发展格局,棉纺织、木材加工、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和搪瓷、钢球、酒类包装三个特色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机械加工产业是继棉纺织、木材加工、畜产品加工和搪瓷、钢球、酒类包装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之后的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机械加工业  全县机械加工企业达到17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家,丁里长镇以华鑫重工为龙头,建成中小型挖掘机生产基地;玉皇庙镇以恒基工程机械为龙头,发展机械加工企业20多家;郓城镇的曲轴、汽车配件生产企业达到8家;黄集乡仅钢球制造企业就达42家;杨庄集镇、随官屯镇的挂车制造,黄堆集乡、程屯镇的农用机械加工都形成了较强的集群发展优势。县工业园区成为我县机械加工业的主要集聚区,园区内共有机械加工企业18家,占园区企业的12%;今年1-10月份新上亿元以上机械加工项目4个,总投资8.6亿元,占全县新上大项目投资总额的43%。机械加工企业向机械加工重点行业集聚,形成了工程机械、农用机械、铸造锻造加工、钢球加工、挂车、模具为主的六大机械加工产业集群。酒类包装产业  郓城是全国酒类包装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酒类包装企业365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形成了以华峰玻璃、正达玻璃、烟郓盖业等规模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主要产品有酒瓶、瓶盖、胶帽、标签、铝箔等1000多个品种,其中瓶盖、胶帽的产量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产品畅销山东、河南、安徽、山西、北京、天津等地,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钢球产业  郓城是全国重要的钢球生产基地,钢球产量占全国低碳钢球总产量的1/3以上,并拥有庞大的钢球营销队伍,钢球销售业务占到全国的70%以上。截止到目前,全县年产钢球5万多吨,共有120多家钢球生产企业,永昌钢球、亚星钢球、宏达钢球等一批大型钢球生产骨干企业迅速崛起。生产的各种规格低碳钢球、不锈钢球广泛应用于各类型机械制造及医疗机械、电子设备、精密仪器等高精尖仪器制造领域。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成功出口乌拉圭、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搪瓷产业  郓城县是全国日用搪瓷产品生产基地,有20多家搪瓷生产企业,形成了以瑞丰搪瓷制品有限公司、大众搪瓷制品有限公司、新兴搪瓷制品有限公司为主的日用搪瓷制品工业区。主要以生产日用搪瓷制品为主,分烧锅、储存碗、面盆、口杯、洗手碗、汤盘(盆)、饭碟等几大类,500个规格品种,近万个花色,产品畅销中南美、南亚、中东、西非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类日用搪瓷年产量10万吨,年产值10亿多元,上缴税金3000多万元,产量和产值均占到全国日用搪瓷总量的60%左右。畜产品加工业  全县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肉类屠宰、冷藏加工企业发展到近2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肉类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羊肉出口量约占山东省的90%。中粮富仕达食品公司、神舟食品集团公司、金绿洲食品公司、六和集团郓城食品有限公司、三羊食品公司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增收和畜牧业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1/3以上,农民从畜牧业获得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以上。木材加工业  郓城县木材加工生产集群入选"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杨木制品加工基地、江北科技木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杨木产品集散地之一。目前,全县木材加工企业达到6100余家,板材生产线630条,从业人员7.2万人,年加工能力达到350万立方米。形成了8个专业乡镇、100个专业村,并在鄄巨路两侧形成长达15公里的集群产业带。产品主要有板皮、胶合板、细木工板、建筑模板、高档家具等10大类30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20多个省区市,并出口到日、韩、美、港、台、以色列、俄罗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棉纺织业  郓城是山东省重要的棉纺织基地之一,产业集群整体优势突出,初步形成了纺织、印染、服装加工一条龙的生产体系,涌现出华灵集团、圣达集团、云龙家纺、华亿达纺织、亚世纺织等一批骨干企业。截止到目前,全县棉纺织企业发展到365家,生产规模达到260多万纱锭,织机1万多台,从业人员6万余人。
编辑本段产业结构内外贸易、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9年,我县积极围绕拓市场、促消费、扩内需,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消费品市场呈现购销两旺、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9.98亿元,增长20.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8.81亿元,增长11.0%。在全部消费品零售额中,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37.32亿元,所占比重为54.3%。   对外贸易形势好转。2009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74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出口总额7004万美元,同比增长14.2%;进口总额456万美元,增长141.1%。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1450万美元。   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我县通过完善规划、加快景区建设、扩大宣传、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有力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完成了2个景点建设,举办了1项文化主题活动。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69.8万人次,增长36%。全年旅游社会总收入30100万元,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投资结构优化。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05亿元,比上年增长25.77%。其中:县城镇投资26.76亿元,增长36.11%,农村投资18.29亿元,增长12.55%。从产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0.39亿元,增长11.43%;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4.51亿元,增长30.1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0.15亿元,增长12.15%。工业、交通运输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结构不断优化。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1家,比上年末增加22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14.7亿元,比上年增长31.8%。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2.5亿元,增长23.8%。全县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6.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7%,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5.04亿元,增长23.69%;实现利税总额24.08亿元,增长14.76%,实现利润11.9亿元,增长23.97%。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公路建设进度加快,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20.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1.1公里。2009年全县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2913万吨,比上年增长8.34%,货运周转量820404万吨公里,增长10.11%;客运量15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8%,客运周转量57689万人公里,增长11.47%。   建筑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0558万元,期末从业人员10886人,全年房屋施工面积512926平方米。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稳步发展。2009年,我县继续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通过扎实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推动了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对促进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比价)完成47.94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农业产值28.6亿元,减少3%;林业产值0.95亿元,增长1.0%;牧业产值16.21亿元,增长10.3%;渔业产值1.00亿元,增长2.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9亿元,增长21.9%,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3%。   农作物播种面积相对稳定,但是粮食播种面积增加较多。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9.9万亩,比上年增长0.9%。粮食播种面积236.1万亩,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33.84万亩,比上年增长4.2%,秋粮播种面积102.26万亩,比上年增加94.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3.79万亩,比上年减少52.09%。其中,油料面积10.13万亩,减少64.1%;棉花面积36.58万亩,减少36.7%;蔬菜面积36.05万亩,增长23.5%;瓜类面积6.2万亩,减少14.8%。   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粮食总产848693吨,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夏粮总产496323吨,增长4.3%;秋粮总产352370吨,增长37.2%。棉花总产30089吨,比上年减少34.8%;油料总产29528吨,减少62.5%;蔬菜总产1080932吨,增长20.3%;水果总产68838吨,增长4%。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2009年全县人工造林面积1776公顷。其中:经济林236公顷,防护林914公顷。本年新增木材蓄积量1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8%。   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1.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8.3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5.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7.4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22.9%和12.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3.3:54.1:22.6,与上年25.3:52.2:22.5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提高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1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1798元,比上年增加127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2%。编辑本段产业优势  郓城产业优势突出。棉纺织、木材加工、畜产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和搪瓷、钢球、酒类包装三个特色产业形成明显的规模优势,全县棉纺织业发展到260万纱锭,织机1.2万台;木材加工业户6100家,年加工能力350万立方米,入选“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畜产品加工企业192家,年肉类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羊肉出口量约占山东省的90%;搪瓷年生产能力5万吨,入选“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特别奖”,被授予“中国日用搪瓷产品生产基地”;钢球年生产能力5万吨,占全国低碳钢球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酒类包装企业发展到360多家,年销售收入5亿元,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酒类包装生产基地。编辑本段投资环境  郓城投资环境优越。郓城靠近中原腹地,是中国东部与中西部的结合部,区位优越,郓城会盟交通便利,“京九”铁路纵贯全境,设有2个客货站。欧亚大陆桥与京九铁路在此交汇,形成海铁联运,成为郓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大通道。境内南有日东高速,东有济菏高速,西有德商高速,与220国道、省道聊商路、济董路纵横成网,交通十分便利。以郓城为中心500公里半径范围内覆盖近3亿人口,市场潜力巨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邮电通讯现代化与国内同步。县工业园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3.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和4平方公里新区实现了较高标准的“七通一平”,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的地方”之一。县城建成区20.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万人。投资2亿元的水浒文化城开始接待旅客,投资1亿多元的水浒水上景区正在建设,投资3亿多元的宋江河风景带即将开工兴建;七星大酒店、水浒大厦、圣达大酒店等星级酒店陆续竣工投入使用,人居环境优美。   郓城投资政策优惠。在用地、证照办理、税收奖励、出口奖励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成本。电力供应充足,投资20亿元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8.3亿元装机12.5万千瓦的县工业园区自备热电厂第一台2.5万千瓦机组已发电运行。全县劳动力4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近16万人,劳动力成本较低。服务环境优良,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规定,建立了审批、收费服务大厅,推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对大项目建设,实行“一把手”工程,特事特办,一事一议。对重点企业实行扎口管理,挂牌保护,切实维护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郓城经济开发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区内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实现了“八通一平”。为企业投入生产提供了充分保障。工业区管委会对进入企业实行全过程服务:“一站式”办理项目审批、“全方位”协助企业开工建设、“全天候”服务企业产后运营。郓城工业区现对外招商,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水浒故里考察投资!!编辑本段人口民族  全县21个乡镇,1031个村民委员会,10个社区居委会,乡村户数25.7万户,加城镇共28.89万户,109.47万人。汉族占绝大多数,回、满、壮等23个少数民族不超过1500人。全县土地总面积164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66人。
编辑本段医疗卫生机构设置  卫生局机关设有办公室、人事科、医政科、社会卫生临督科、计划财务科、爱卫会办公室(副科)。1998年全系统有45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其中县直有:县人民医院(正科)、县中医院(正科)、县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正科)、县防疫站(副科)、县妇幼保健院(副科)、县直公费医疗门诊部、县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县卫生职丁中等专业学校、县药检所、县结防所、县公费医疗管理办公室、县红十字会办公室等12处,乡镇卫生院33处(武安、杨庄集、侯集、郭屯、玉皇庙、程屯、黄安为十心卫生院)。1998年12月,根据县委的意见,县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与县防疫站“一套班子、两个机构、两块牌子、合属办公”。1999年11月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确定县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县防疫站、县妇幼保健院、县公费门诊部、县药检所、县地办室、县红会办、县公费医疗管理办公室,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县医院、县中医院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2000年10月县公费医疗管理办公室职能划归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管理,人、财、物全部移交。2001年4月底,随着乡镇的合并,33处乡镇卫生院随乡镇建制合并为21处。日县编委确定将县药检所改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随着日全县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谱施,县直公费医疗门部于2001年撤销。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卫生部门共有32处医疗卫生事业位,其中县直11处,乡镇21处,在职干部职工4348人(在职3764人,离退休584人)在职人员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430人其中正高技术职称20人,副高技术职称124人,中级技术职称596人,初级技术职称1996人。各类医疗机构开放病床1489张。全县有行政村卫生室(所)421个,从业乡村医生1558人,基本上形成以县级医疔卫生机构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行政村为甚础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编辑本段教育科技  我县现有定点小学166处,教学点255处,小学在校生107825人;初中39处,在校生44231人;幼儿园、学前班513处,在园班幼儿21300人;普通高中8处,在校生21786人;职业教育中心、聋哑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各一处,在校生2563人;民办学校24处,在校生19290人。全县现有教职工11366人,其中专任教师10873人。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2002年9月我县作为菏泽市唯一省级课改试验区,在全市率先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涌现出一大批管理规范的学校,全县各级各类规范化学校达到40余处,其中一中是省级重点中学;实验幼儿园是省级规范化幼儿园。2003年高考本科上线首次突破千人大关,2005年、2006年本科上线均达1400多人,一中本科录取率连续获全市第一。2002年至2006年底,累计筹集危房改造资金7638.95万元,消除危房12.87万平方米。全县中学全部建起微机室,小学微机装备率达80%以上,80%以上的学校实验室、仪器室配备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先后有286人被评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优质课执教人,2人被评为“齐鲁名师”候选人,4人被授予省特级教师称号,1000余名教师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教师学历达标率高中、初中、小学分别提高到73.1%、86.6%、99.7%。县教育局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校舍危房改造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和市一系列荣誉称号,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质服务机关”。编辑本段基础设施专业服务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一城两区双轴三带一外环"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区人口达到15万人,郓州宾馆、七星华誉大酒店、花园大酒店、水浒大酒店、圣达大酒店建成营业,服务接待水平明显提高。电网交织  邮电通讯现代化与国内同步。全县程控自动电话达到20万门,固定电话装机用户17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万户,宽带用户1.2万户。郓城县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示范县,17个乡镇、170个行政村建成文化信息共享网络。全县通有线电视行政村达到160个。   电力供应充足。境内共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17座,并全部实现了无人化值守。整个电网形成了以5条与省相连的110千伏线路为中心、35千伏线路为骨架、10千伏线路相配套的供电网络。交通便利  郓城县基础设施完善,京九铁路纵贯全境45.5公里,设有3个客货站,欧亚大陆桥在这里与京九铁路交汇。   济菏高速、日东高速穿境而过,德商高速正在建设。220国道、省道聊商路、济董路交汇于县城,县城距济宁机场30公里;县境内公路纵横成网,全县地方公路通车里程达2300 公里。编辑本段文物古迹文物简介  全县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馆藏文物1400多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300余件。境内有肖堌堆商代古文化遗址、苏庄汉墓群、五代唐塔、金代名相史惟良墓等。特别是一些与《水浒传》有关的遗迹、遗址较多,宋江故里的宋坑、宋井、宋林、智取生辰纲的黄泥岗等古迹犹存。肖堌堆古文化遗址  肖堌堆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李集乡大杨集村东约300米处,遗址西距黄河1500米,其主要文化内涵表现为大汶口、龙山、乐石。商、周、汉文化的遗存,是古代人类聚居之地。肖堌堆高8米,曾有明、清建筑,如三皇庙、阎罗殿等,现存遗址面积3200平方米,遗址土呈灰黑色,暴露的石器、陶器残片,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说明至少在距今六千年以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郓城境内便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是郓城历史悠久的实物例证。万人堌堆义军公墓  万人堌堆义军公墓(俗称万人堌堆),位于武安镇飞集村西南500米处,系明天启二年徐鸿儒起义军部分将士聚葬处,义军约七千人,聚尸一处。现存公墓封土直径约16米,高4米。万人堌堆义军公墓,是郓城人民反抗明王朝封建统治的见证,是统治者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罪证,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农民运动和对广大人民进行教育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黄泥岗遗址  黄泥岗遗址,位于郓城县城东三十五里黄堆集村。黄堆集古称黄泥岗,是北宋末年梁山农民起义英雄晁盖、吴用、白胜、阮氏兄弟“智取生辰纲”的地方。曾出土草泥砖、支纹瓦等文物,经考鉴定属汉代文物,此证明汉代即有人在此居住。   唐塔公园郓城唐塔公园郓城县东邻梁山、嘉祥,南接巨野、牡丹区,西连鄄城,北临黄河。郓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筑城名郓。郓城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义军领袖宋江、晁盖、吴用都是郓城人,与水浒故事有关的遗址遗迹较多,有智取生辰纲的黄泥岗,宋江杀惜的乌龙院,梦得天书的九天玄女庙,宋江故里的宋宅、宋坑、宋井等。此外,唐塔是山东郓城的魂魄,该塔建于五代唐时期,又称观音塔。围绕该塔为背景而建立的公园美不胜收,既陶冶情操,又让更多人了解郓城的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渊源流长,是闻名全国的“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天下武术第一村  天下武术第一村该景区包括郓城宋江武术院、中华武志馆、国际武术交流中心、仿宋一条街等设施,介绍全国各武术流派的产生和发展现状,集武术文化博览和表演观摩、修学旅游接待和武术交流功能为一体。雷泽湖水库  雷泽湖水库占地面积3374亩,设计总库容1290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15万吨,建成后将彻底解决菏泽市、区地下水资源不足,供水矛盾的问题。同时,水库将成为菏泽市的旅游休闲景区。宋金河  宋金河,位于山东省郓城县东侧,距县城2公里。据郓城县志记载:宋金河自武安镇李垓村东鄄郓河东岸始,向北经郓城之东入梁山东平湖,河长22公里,平均宽度200米,积水面积8000亩,平均库容1亿立方米,一般水深2.5—3.0米,水源为黄河水和天然水。
  1964年修浚八里河后,使唐店至八里河有一段成为一座中型水库,1976年正式命名为坝头水库(现称宋金河水库)。水库北起唐店闸,南至边庄沟,全长9.8公里,底宽100米,河底高程4.0米,年平均积水面积8000亩,每年引蓄水量1738.2万方,流域面积133平方公里。1990年,10万民工深挖治理,动土4000万立方米,使水库更为宽阔。   美丽的宋金河曾给郓城人民带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河内生长着多种植物及野生动物;清澈的河水曾是沿河两岸居民灌溉农田的“源头”,发展畜牧业的天然养殖场,人们游泳的水上乐园。宋江故里游  郓城是《水浒》英雄的故乡,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依据宋江武术学院名著《水浒》的旅游资源丰富,如宋江故里宋家村,晃盖故里东溪村,吴用老家车市,智取生辰纲之地黄泥岗等都分布在郓城。   宋江,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郓城水堡宋家村人。其少有帅才,勇猛强悍,仗义疏财,扶弱抑强。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联合36人率众起义,活动于山东、河北一带,经历十郡,官军数万莫敢抗拒,曾在梁山泊设营扎寨。一生深明大义,知人善任,一身正气,深受士卒及百姓拥戴,为后人所敬仰。   1985年,宋江武校于郓城建成,现名为宋江武术院。目前该院有42个文武结合班洪金宝在郓城拍摄电影《武术少年行》,学员5000余人,先后参加国家级庆典演出58次,备受国内外各界赞誉,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奖牌900多枚,是郓城一颗耀眼的明珠。观音寺塔  观音寺塔在鲁西南平原上,矗立着一座古城——郓城。鲁成公四年(公元前500年)筑城为郓,始得郓城之名。在这座古城中部,屹立着一座古塔,以其无数动人的传说成为古郓城的象征。   郓城荒塔,又称观音寺塔,传说托塔李天王与哪吒父子之情日深,天王遂将制伏哪吒的佛赐宝塔断为三截,弃下天门,霎时狂风四起,直刮得天昏地暗,塔底降郓城,塔身落于巨野,顶端飘往金乡。故此三县之塔如出一辙。   观音寺塔为八棱四门楼阁式砖塔,现存四层,由精美的砖雕斗拱组成塔檐。东、西、南、北四面各设一券顶坤门,其余四面为砖雕景窗。塔心室和佛龛顶部,由层层砖斗拱环砌成拱顶,斗拱制作精良,层层内收,结构严谨,错落有致,有鬼斧神工之妙,连塔内回廊顶部,也由砖斗拱精砌而成。编辑本段风景名胜水浒文化城  水浒文化城是由宋江武校投资1.27亿元建设的一处集宋江武校的的武术交流、水浒文化街的风情展示和狗娃艺术团精彩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已于2007年五一开始接待游客,景点内容包括"英雄之门"、"状元宿舍"、"宋江武馆"、"朱贵酒店"、"忠义祠"、"古筝坊"、"天王祠"、"鲁锦作坊"、"水浒纸牌印刷"、"水浒文化博物馆"、"戏楼"等二十多个景点,集中展示了水浒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一水浒英雄故里的遗风。景区内精美的古代建筑,精彩的传统武术和硬气功表演以及众多的参与性项目,都使游客流连忘返,是水浒旅游线的门户景区。唐塔  唐塔,又名观音浮屠,原观音寺塔,该塔为八棱四门楼阁式砖塔,原高七级,现为四级,据考为五代时建。塔周碧水环绕,岸边绿林垂荫,夏日晨昏,上千只云燕翔集,绕塔飞鸣,朝晖夕阳,绿树燕影与巍巍古塔在碧水中交相辉映,宛如一幅古朴的风景画。燕叫声声,婉转入耳,陡增清新怡然之情,使人留连忘返,其为古代郓城十景之一。佀公祠堂  佀公祠堂系明朝成化年间进士户部尚书佀钟祠堂,位于城南佀楼村。祠堂为四合院式建筑,为明代创建,后经多次添建重修,始成规模,现存山门、大殿、东西配房及耳房。大门为清代建筑,大殿为主体建筑,明代始建。殿内原有紫檩屏风,为孔府所赠,高4米,长10米,镶有金饰,其上绢本书画为名人笔迹。编辑本段郓城文化  郓城历史悠久,是千年古县,早在春秋时期筑城名郓。郓城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素有“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水浒好汉宋江、晁盖、吴用都是郓城人,与水浒故事有关的遗址遗迹较多,有智取生辰纲的黄泥岗,宋江杀惜的乌龙院,梦得天书的九天玄女庙,宋江故里的宋宅、宋坑、宋井等。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闻名全国的“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宋江武术院列全国十大名武馆(校)榜首,其组建的“狗娃艺术团”以独特的魅力享誉海内外。
郓城舞龙  舞龙又称“龙舞”,还称“耍龙灯”,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也是民间杂耍的项目之一,在郓城颇为兴盛。传统节日及重大庆典期间,作为民间艺术节目演出,多与其他民间杂耍相配合。郓城舞龙花样很多,其套路有:“游龙戏水”、“二龙戏珠”、“九节翻肚”、“巨龙叩首”等等。龙灯一般分为九节,龙头系用纸浆糊成,龙腹、龙尾皆用竹篾编扎成骨架,外罩用布画成龙身。每节龙内燃火绳,俗称“黄烟”。舞龙队约20余人组成。成分两班轮换,一班为十人,九节龙九人,另加舞龙珠一人。舞龙时奏民族锣鼓乐《闹长沙》、《紧校场》等,回龙时则奏舒展明快的《回龙曲》。县宋江武术院舞龙队,配有大型龙灯两条,队员40余人。每逢节假日便配合武术队演出,活跃了城镇人民文化生活。斗鸡  郓城斗鸡,俗名咬鸡,古称唆鸡。它外型美观,一般重6公斤左右,羽毛多为红、黄、黑、白、花五色色。斗鸡大而不笨,动作灵活,生性好斗,扑、翻、腾、打皆能,是一种珍贵的观赏型鸡钟。郓城斗鸡因产于郓城县而得名。斗鸡表演,也是郓城民间一种独具特色的娱乐活动,其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公元前800年,春秋战国时期《列传》《春秋左氏传》中就有斗鸡的记载。斗鸡的出击方法有嘴啄、翅扑和爪击。斗鸡刚勇好胜,不肯轻易认输。它们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是人们喜爱斗鸡的重要原因。郓城斗鸡迅速发展,斗鸡活动空前兴盛。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两次专程来菏泽,分别拍摄了《斗鸡》和《鲁西斗鸡》两部记录影片,并发行海内外。1990年,作为斗鸡之乡的郓城,曾派出斗鸡参加了北京龙潭庙会斗鸡邀请赛,以十战七胜的成绩夺魁。浓郁的水浒文化  郓城人自古以尚武、豪爽侠义而出名,历为武林志士云集之地,俗话说,梁山一百零八将,七十二名出郓城,作为《水浒传》中的核心人物宋江和晁盖都是郓城人。宋江是今郓城县水堡乡人,元人杂剧〈坐楼〉词中,就有“家住水堡在郓城,姓宋名江字公明”的话,如今宋江故里的宋坑、宋井、宋林等古迹犹存。晁盖家住郓城县晁庄,在晁氏家谱中,北宋末年有“晁盍”其人,因晁盖造了皇帝的反,在续家谱时,把“盖”字的草头去掉,写成“盍”(“盖”字的繁体字为“盖”),这叫做砍头入谱。《水浒传》中,在黄泥岗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引人入胜,黄泥岗就是现在郓城的黄堆集,至今村东还有一个大土岗,上有明朝石碑一座。姓氏文化  据有关资料和族谱记载,公元前508 年(春秋周敬王十二年),濮州陈甫迁郓境内建村陈,其后裔散居四处建村,原陈庄遂名老陈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郓城境内定居最早的姓氏。汉朝丞相张良生前看中了郓城的风水,死后葬于郓城西北境,其后裔用其字“子房”建村守墓,成为郓城境内较早的张姓。据侯咽集镇孟胡同《 孟氏族谱》 载:唐朝末年,其始祖孟达从梁山迁居郓境内的姜庄,后姜姓外徙,孟姓人丁兴旺,改村名为孟胡同。可见,姜、孟亦为郓地较早的姓氏。公元961 年(宋建隆二年),疏通了五丈河(即今宋金河),水运复兴,郓境从河南、江苏、安徽、河北、山东东部等地迁入晁、吴、殷、芦、祝、丁、梁、刘、孙、杨、徐、戴、燕、魏、边、张、施等20 余姓。明朝为开垦荒地,自1368 年(明洪武元年)至1424 年(明永乐二十二年),大批山西、河南、安徽等地人迁入郓城。以及从江苏、河北、河南、安徽、江西、四川、浙江等地陆续迁入邢、陈、史、郑、吕、罗、杨等50 余姓。清朝顺治和康熙年间,皇帝鼓励开荒,外县、外省人继续向郓境迁移。又有多种姓氏陆续迁入郓城。1860年从山西迁来谭氏,居于郓城县南25公里(先南赵楼乡谭庄村)1990 年人口普查,郓城县姓氏共有266个,姓李、刘、王者最多。民俗民风  由于鲁西南是当时山西外迁的主要迁入地之一,而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web/Java报表工具,会用Excel就会开发报表超级易用,且支持中国式报表.
  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编辑本段戏曲之乡  郓城县享有“书山戏海,筝琴之乡”之称,山东戏曲界有句俗话“无郓不成戏”。涌现出了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的传人黄遵宪、李艳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梆子传人刘桂松(出生于郓城,后因工作到巨野),著名的山东梆子艺术表演家任心才、王爱霞。原山东省柳子剧院院长现山东省吕剧院院长段雨强,青年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武兰香、陈凤英,豫剧十大名旦章兰等一批当代戏曲界名人。   郓城是山东枣梆的发源地、全国四大古老剧种之一柳子戏的发祥地,也是鲁西南流行最广的剧种山东梆子、两夹弦的发祥地。 目前历史最长的山东梆子剧团,郓城山东梆子剧团也是在这里。   枣梆在郓城又称“本地”,“(人山西)”读如“找”(zhǎo),郓城是枣梆的发源地,清光绪初年,山西遭受旱灾,山西省有个“十万班”在郓城、流动演出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返回山西。因郓城已有了清唱“泽洲调”的基础,看了“十万班”的舞台演出,更加热爱这个剧种了,一些地方便聘请山西职业艺人授艺,渐渐能够登台演出。最早被聘为教师的艺人是潘朝绪(外号“大闺女”,枣梆艺人尊称他为“潘师爷”),先后在郓城的刘口、樊庄、郭屯、于庙、张集、方庙(原属郓城,后划归梁山县)等处正式收徒传艺,教出了一些能够登台演出的徒弟,主要有珍珠帘、史文秀、樊武扎、庞石贵、侯福勤等,在郓城组成了第一个枣梆职业戏班,取名“义盛班”,把围鼓清唱搬上了舞台演出。   柳子戏在郓城又名弦子戏,是中国戏曲古老声腔之一。我国戏曲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的“东柳”就是山东柳子戏。郓城县是当今柳子戏的发祥地。目前国家非物质文化柳子戏传人黄遵宪和李艳珍均为郓城人,1954年郓城县工农剧社(郓城柳子剧团)参加了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其出演剧目《黄桑店》等获演出奖,主要演员也分获演员奖。同年,郓城县工农剧社调菏泽为地区柳子剧团。1959年又上调省,成为山东省柳子剧团。   山东梆子在郓城又称“梆子戏”“舍命梆子”“大戏”具有很强山东的地域特征,唱腔优美,激昂高亢,其不同其他兄弟梆子剧的突出的特点是花腔多、甩腔多,且甩腔最后多落在“啊”音上。郓城是山东梆子发祥地之一,目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之一刘桂松为郓城人,解放前郓城拥有福盛班,王沙窝班,八班等山东梆子科班,现在的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更是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山东梆子基础的、具有光荣传统的山东梆子剧团,著名山东梆子鼓师李心刚、著名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任心才曾先后任剧团团长,培养了大量的山东梆子戏曲表演人才,在冀鲁豫皖一带具有较大的影响。   九十年代,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于1995年参加了省第五届艺术节戏曲汇演获9项奖;1996年排演的现代戏《龙门渡口》(马家振编剧)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并在全省地方戏邀请赛上获12项奖,同时摄制成电视艺术片。”   同时郓城还是两夹弦在鲁西南一带的发祥地和根据地,深受当地群众的喜欢
楼主很强大,我来支持下
太强大了…
真是闻所未闻哪
这是在郓城吧的第二篇帖子
明明复制的百度百科,连编辑本段也没删掉
这么详细好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郓城县属于哪个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