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本质是痛苦的,所谓的快乐学习都是假的,正确吗

  先来个餐前甜点,考各位一个问题:  人的鼻孔为什么朝下而不是朝上?
楼主发言:130次 发图:0张 | 更多
  小女蓓蓓9又1/3岁,三年级。我应许蓓蓓一个快乐童年,与学业相关的两个方面:一是控制学习时间,留给孩子较多的可自主支配的闲瑕时间;二是帮助孩子改进学习方法,实现快乐学习。蓓蓓满了9岁以后,自控力有一定的成长,但是,“好玩、有趣”仍然是学习的最高取向。我认为,教育应顺应孩子的天性,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以培养兴趣为首务。培养兴趣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培养学习“天赋”的过程。------我给“天赋”两个字打上引号,因为它不是真正的天赋。大器天成,真正的天赋是培养不出来的。我指的是一种类似于天赋的学习能力。  `  我试图在这里记录我对于“培养天赋”的思考和探索。嘿嘿,我喜欢发牢骚------但凡我有牢骚,一定有深度思考。
  近期的关注焦点是数学。  `  呵呵,蓓爸觉得:假如蓓蓓的数学能够搞上去的话,这孩子简直太完美了,完美得有些不真实。经过两年来的犹豫徘徊,我于近期下定决心,帮助蓓蓓走上快乐数学之路。  `  数学需要静下来、沉下去。蓓蓓“静下来”没有问题,难在“沉下去”。我找不到更精确的语言表达我的意思。蓓蓓很喜欢智力活动,猜谜下棋,包括算24。一本《马小跳玩数学》,她当作故事看,看了好多遍。奥数中那种移火柴棒,逻辑推理题,“甲乙有一人说谎”之类,是蓓蓓至爱。计算不过关,倒是对那种简便算法题兴趣盎然。总结一下:喜欢那种“灵机一动”带来的快感,而视需要“沉下来”的深度思考为畏途。  `  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我相信我能解决这个问题。
  数学是万物运行的最高抽象。这是蓓爸对数学本质的总结。  杨振宁曾说:“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数学的某些概念原来竟规定了统治物理世界的那些基本结构。”“非阿贝尔规范场在概念上等同于纤维丛,纤维丛这一漂亮的理论是在与物理学界无关的情况下由数学家发展起来的,这对我来说是十分令人惊叹的事。”  如果从蓓爸的角度去理解数学的本质,那在杨教授看来“不可思议”的巧合,完全是理所当然的必然。  `  提示数学这一本质,可以解释数学为什么难学:因为数学是一门孤独的学问。  数学完全没有感情可言。  又可以解释,为什么女孩子的数学会比男生更困难:因为女生更难以忍受孤独。
  以蓓蓓的性格和兴趣特点,以后搞数学专业的机率几乎为0。  我上面说:“下定决心帮助蓓蓓走上快乐数学之路。”但我无意培养一个数学尖子。能够顺利完成中学学业就行。  `  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文科完全无法满足我对孩子学业的期待;  数学呢,学好学校的功课就可以了。  `  这就是我的数学家教定位。
  我是在清明节期间,下决心抓数学的。决策依据有三:  (1)再不抓就晚了,小脑袋瓜子要锈坏了。  (2)钢琴、英语、阅读都已经走上良性轨道,蓓蓓目前几乎没有学习压力。  (3)现在作业少,每天不超过半小时,有时候十多分钟做完;等以后作业多起来更难办。  `  蓓蓓的计算一直不过关,成了数学训练的障碍。因此我们先解决计算问题。经过一个月的训练,每天15到30分钟,基本达到我的要求。具体说来是:  (1)两位数加减法很熟练。  (2)比较快地心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尤其是十几乘一位数。  (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快说出商和余数。  `  我从本周开始正式辅导蓓蓓的数学。采用的教材是《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A版。  边辅导、边思考、边探索。
  目前操作:  学习时间,每天晚上20至30分钟。  不许看例题,通过独立思考完成习题。实在没思路时,我予以点拨。  每天只限时间,不限多少题。只要动了脑筋,哪怕一道题都没做出来,也算是完成学习任务。
  《不学英语》  `  为了配合我的数学目标,从上周起,已经取消英语学习任务。提前实现“不学英语”的目标。  `  (1)蓓蓓的中文阅读从来不视为学习任务。取消英语学习任务的大意也是如此。蓓蓓看英语电影电视片等已经完全娱乐化,没有必要再规定为任务。  (2)以前有一项任务是听电影音频。听音频毕竟没有看视频那么有趣,取消任务后,估计是不会听了。是否重复看,也全凭好恶。我的评估是,不重复同样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3)作为学习任务,我对学习状态是有要求的。要求专心,边学习边玩游戏是不允许的。东倒西歪也是不允许的。取消任务后,等于放开了。  `  ====暂时答应蓓蓓“期限为今年内”。
  @旷漠饿
16:57:00  先来个餐前甜点,考各位一个问题:   人的鼻孔为什么朝下而不是朝上?  —————————————————  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海多陆地少,为游泳不呛水,进化选择了鼻孔向下。  
  @淡山浅水 9楼
08:35:00  @旷漠饿
16:57:00  先来个餐前甜点,考各位一个问题:  人的鼻孔为什么朝下而不是朝上?  —————————————————  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海多陆地少,为游泳不呛水,进化选择了鼻孔向下。  -----------------------------  标准答案:鼻孔向上的话,下雨的时候,雨水就灌鼻孔里去了。
  @旷漠饿 4楼
22:21:00  数学是万物运行的最高抽象。  提示数学这一本质,可以解释数学为什么难学:因为数学是一门孤独的学问。  -----------------------------  解释一下:  人是社会动物,从天性上需要和他人交往。自然科学研究物和物的关系,因此自然科学是孤独的。应用科技又稍微好一点,它研究人和物的关系,学生(或科学家)仍能从研究中观察到自己的情绪,孤独感没有那么强烈。而数学,由于其抽象性,最为孤独。任何抽象的学问都是孤独的,数学尤甚。学习数学时,人不但和社会相分离,甚至和自己相分离。数学尖子学习的时候,他的整个身体都是静止的。那是一种真正的“忘我”状态。  `  蓓爸据此提出一个假设:  数学尖子一般是场独立性,而且性格偏内向。
  &缺席事故&  按学校的安排,今天本来要去参加一个“小小科学家”的比赛,要在早上8点多在校集合,然后统一去赛场。但是,蓓蓓直到中午12点多才想起有这么回事。已经晚了,坏事了。于是急哭了。  `  蓓妈要蓓蓓不要哭,并批评教育。我对蓓妈说:“你别理她,让她哭,让她自己消化。”  `  蓓蓓长期毛里毛躁。蓓妈有一个毛病,总是帮孩子把事情考虑周全。去上学,有没有带红领巾呀、有没有带校卡呀,蓓妈都要操心。我反复多次告诫蓓妈,这样是不行的,蓓妈就象强迫症一样改不了。分析蓓妈的心态,不希望孩子出任何差错,希望孩子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永远不受损害。我的观点是,允许孩子犯错,不要怕老师批评,让孩子自己去承受犯错误的代价,她才能自己成长。  `  今天算是上小学近三年以来最大的一起事故。我认为是好事!不摔跤学不会走路。不犯错误不能成长。坚决反对蓓妈对孩子的事务大包大揽,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蓓蓓9岁多了,不是小小孩了,她哭就让她去哭,不要去安慰,也没必要去批评。她已经哭了,知错了后悔了,批评不是多余的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自己去消化。
  蓓蓓毕竟是个快乐女孩,情绪调节速度快。哭了一下子,又在欢歌笑语了。  `  我继续谈上面的数学话题。
  @旷漠饿 3楼
18:09:00  近期的关注焦点是数学。  `  呵呵,蓓爸觉得:假如蓓蓓的数学能够搞上去的话,这孩子简直太完美了,完美得有些不真实。  -----------------------------  仔细分析性格和认知风格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合理制订蓓蓓的数学目标。不要试图培养数学尖子~~我之所以会产生“不真实”的感觉,说明那一目标是不现实的。  `  降低目标,具体说来,对付高考,是不必费很大力气的。
  &数学目标&  这几天的思考结论,其实没什么新东西,只是为以前的想法找到理论依据。最重要的结论就是===蓓蓓不太可能成为数学尖子。蓓蓓的性格偏于外向,认知方式偏向于场依存性,让她以后潜心于数学是不现实的。以后从事理工科的机率也是微乎其微的。这完全符合我以前的看法,只不过现在有了清楚的理性认识。  `  清楚的目标,对于教学方法的探索非常重要。如果目标定位不科学,就会走弯路。  `  解释一下。  =============  蓓蓓对于数学,有那么点“一点即通”的味道。比如上周学习的盈亏问题、和差倍问题,都是在不看例题的情况下,自行找到解题方案。而且她对于新知识的兴趣,隐约有乃父当年之风。譬如,今天星期天蓓蓓没有规定的学习任务,吃晚饭时我提到酒的浓度,蓓蓓就对“浓度”产生强烈兴趣;在蓓蓓的反复要求下,我边吃边讲边考,我问“一斤30度的酒和2斤50度的酒混合后是多少度?”蓓蓓竟然放下碗筷去一边算。这说明她对数学有一种内在的兴趣。给我的感觉,假如她愿意每天花上一小时,六年级可以拿回华杯赛一等奖。这些想法会经常干扰我的教学。这次明确目标定位,可以避免这些杂念的干扰。  `  我现在的辅导方式,着眼于培养“悟性”,培养“探索发现”的能力,以期蓓蓓上中学后可以相对轻松地完成学业。在这一目标下,花的时间不用太多,不必在意进度和难度。这和蓓蓓的性格是吻合的,快乐学习状态是可以期待的。
  好厉害的妈妈,佩服!  
00:08:00  好厉害的妈妈,佩服!  -----------------------------  我是蓓爸。
  《好吃不过番石榴》  广东有一种水果叫番石榴,我在外地没见过。话说我是水果大王,到了水果当饭吃的程度,但我以前从来不吃番石榴。闻起来臭,吃起来涩,天底下怎么有这么难吃的水果?  `  大约一个月前,在朋友家里,肚子饿了,桌上果盘放着番石榴,我吃了一个~~真香啊!肚子饿了吃什么都香!回家后,想起番石榴的美味,就买回来吃~~~一发不可收拾,估计每天两斤以上。真好吃啊!给蓓妈吃,不吃。给蓓蓓吃,不吃。她们两位还故意捏住鼻子。。。  `  今天我突然想起,我每天吃这么多番石榴,对身体不会有什么危害吧?赶快上网一查:  ========番石榴是一等一的减肥水果,也可以预防高血压,肥胖症,还可以排毒促进消化。。。。  这一看,我恍然大悟。为什么我以前不喜欢它,现在突然很喜欢它,原来我的身体需要它啊!  `  味蕾比大脑更知道身体需要什么。
  @旷漠饿 18楼
22:34:00  味蕾比大脑更知道身体需要什么。  -----------------------------  这是蓓爸的特异功能?  蓓妈就没有这功能。  `  蓓妈是肉食动物。不吃蔬菜不吃水果。她吃肉不长肉,瘦得很。今天,验血报告出来了,胆固醇高得离谱。慌张了,所以我们家今天的晚餐吃斋。
  不知道这个类比是否妥当?:  ======如果孩子需要,她一定会喜欢!
  @旷漠饿 3楼
18:09:00  近期的关注焦点是数学。  `  呵呵,蓓爸觉得:假如蓓蓓的数学能够搞上去的话,这孩子简直太完美了,完美得有些不真实。  -----------------------------  @旷漠饿 14楼
13:53  仔细分析性格和认知风格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合理制订蓓蓓的数学目标。不要试图培养数学尖子~~我之所以会产生“不真实”的感觉,说明那一目标是不现实的。  `  降低目标,具体说来,对付高考,是不必费很大力气的。  ------------------------------  看看,学习一下!
  &数学三问题&  `  `  过去这些天,我谈数学时一直在务虚。这是蓓爸的思考习惯,我必须清楚地知道我在做什么。目标是什么,原则是什么,这些虚的东西想清楚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  三个问题:  ==============  (1)学习动机  蓓蓓对于钢琴、英语,都有强烈的想要学好的内部动机。对于数学,目前属于外部动机。是因为蓓爸说“数学很重要”,所以才“完成学习任务”。  蓓爸的原则:决不强迫学习。这段时间,蓓蓓的配合度还是挺高的,不是因为“蓓蓓对数学的兴趣比去年更浓厚了”,而是因为“蓓蓓比去年更懂事了”。  这当然不是我满意的学习状态。  `  (2)学习时间  15分钟一眨眼就过去了,感觉才刚刚热身就结束了。半小时比较合适。但蓓蓓的自主时间就少了。上上周我删除了英语学习任务,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  但是,删除英语任务只是心理影响(蓓蓓看英语电影的时间实际并没有减少),户外时间硬生生少了半小时,这是不争的事实。  `  (3)进度和难度  在网上看到别人学奥数,进度和难度都远远超过蓓蓓。这些天思考的结论是,我们不能跟别人比进度比难度。着眼于弥补课堂教学的死板和不足之处,培养学习能力,以求中学阶段较为轻松地完成学业。
  《重新安排学习时间》  `  `  启动数学以来,蓓蓓每天花在钢琴、数学、英语、家庭作业上的总时间已经长达2.5小时,中文阅读还没算进来。我的整体感觉是,时间太长了。  必须把学时间砍去半小时。  `  在启动数学之前,整体感觉还是比较从容的。可以悠闲,可以发呆。  今天起作如下调整:  (1)坚持周日不安排任何学习任务。但星期六照常安排各项任务。  (2)周一至周五,钢琴、数学、英语、中文阅读,四个学习项目,每周禁止一天。换言之,每个项目一周只安排五天。
  《两个数学,两个蓓蓓》  `  我很少查看蓓蓓的作业。偶而看一下,总是难免失望。上周一,蓓蓓做作业时,我俯身看了一下~~~“一个边长10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平方分米,等于(0.1)平方米。”嗨,小数还没学过,你就用上了!我提醒说:“你这题做错了吧?”蓓蓓检查一遍,一脸茫然:“没错呀!”我又说:“你画一下图看看?!”蓓蓓画了一个正方形,端视半晌,才如梦初醒一般:“哦,原来是这样!”  于是我拿起蓓蓓的作业本翻了一下,真是惨不忍睹:叉、叉、叉。  假如以前遇到这种情形,不是蓓蓓而是另一个小孩,我会断言这孩子不是学数学的料子。以后我不会这么草率下结论了。  `  我辅导蓓蓓奥数时,这孩子思路清晰,一点即通。目前采用的教材《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我基本上没有直接讲解过,也不许看例题,靠蓓蓓自己琢磨。我确信她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低于平均水平。  `  怎么理解这种现象?  我苦思良久,终于解开了其中的玄机。  `  学校LI老师教的数学,完全是另一门学科。那门学科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需要反复讲解、练习、改错,才能掌握。蓓蓓学那门课其实是学的不错的,因为作业虽然做错了,经过课堂讲解,重复作业,考试仍能高分。但它不是数学。它对以后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毫无帮助。  `  至此,我完全理解了一个我以前深感怪异的现象。  `  ==========  在教育强区强校,作业负担很重,每天两小时作业那是家常便饭。但我发现,他们并没有比教材学到更多的东西---他们中的优等生并不比蓓蓓更优秀。这是为什么?同样的学习内容,需要做那么多作业吗?  今天完全想明白了,他们教的和LI老师教的是同一门功课。就是上文“那门功课”。  `  那门功课和真正的数学,完全是两门不同的学科。  `  梦想思考题:有百分之多少的小学生,在学“那门功课”?
  有的家长说:小学数学那么简单,学校的教学进度太慢了,我家小孩半天时间学完一册书。  有的家长说:现在小学教材就这么难,我家孩子接受不了啊!  `  小孩智力发育有先后,这很正常。但智力的差距不足以解释不同学习状态的巨大差距。  `  我来解释:  蓓蓓可以花半天时间学完一册数学。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蓓蓓也可以花很多时间听老师讲课,做很多作业,然后把作业做错。  `  各位,理解我的意思了吗?
  我这个帖子写到这里,要开始点题了。  我最初拟的标题是:《八十年代学霸谈学习》,考虑到太过煽情,才改成现标题。  `  我想写这个题目有两三年了,但一直没有找到足够的动力落笔。因为辅导小女学习的关系,近年一直在探索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符合学科本质的学习方法。久思偶有所得,系统的论述却非易事。现在中小学的知识结构和二三十年前已大不相同,我写出来的东西还有没有价值,心里也没底。另一方面,我能不能坚持写下去?也一直在迟疑。  `  天涯不允许自己删帖。既然开了头,我迟早会写完它。  `  既然自称学霸,先要证明一下我有这个资格。当年小升初,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重点中学,随后六年,考试成绩年级第一的位置无人能撼。至于高考,外国的大学没机会,中国的大学随我挑。至于我关于学习的论述值不值得重视,悉凭尊意!
  《序》  `  我的一生颠沛流离,心灵深处枝蔓丛生。直到11.5年前,遇到蓓蓓她妈,飘泊的灵魂总算找到一时的栖所。9又1/3年前,蓓蓓出生了。干涸的枯井渗出一股凛冽的甘泉,万千激越化作如水柔情。在产房,就在我从护士手里接过蓓蓓、在我第一眼见到她那一霎那,我许下一个诺言:我要给这个宝贝一个快乐的人生。我当然知道,我的许诺已超出我的臂力可及的范围。她的人生属于她,我将看不到她走向何方。但有一个东西我可以应许她,那就是一个快乐的童年。我相信,快乐童年可以底定她人生的基色。到目前为止,我做到了。  `  快乐童年的第一要务,就是确保孩子免受应试教育的毒害。高考是不可能回避的,但我没必要把孩子的童年赔给激烈得近乎变态的残酷竞争。我很早和蓓妈定下教育的基调:“蓓蓓以后高考,中山大学这个层次就足够了;腾出时间和精力,和小朋友一起玩,发展兴趣爱好,培养社会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9年多以来,我正是这么做的。  `  我非常反感应试教育,但我对“素质教育”这个词也没有什么好感。“素质教育”这个词给我的观感,人被当作客体~~不过是“堪称高素质的各式东东的载体”。而我推崇的教育理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平等的主体,学习是孩子认识世界和发现自己的过程,也就是心灵成长、个性发展的过程。我崇尚平等的教育~~~我指的是,父母要把孩子当作家庭里平等的一员,它是引领孩子通向自由和个性的起步点。  `  自由====对这个词无感的家长,请直接忽视本帖。  `  `  学习无疑是童年最重要的内容。快乐童年,与学业相关的两个方面:一是控制学习时间,留给孩子较多的可自主支配的闲瑕时间;二是帮助孩子改进学习方法,实现快乐学习。  `  这个帖试图探讨的就是学习方法。
  我关注的是小学教育。人常说,小学靠家长,初中靠学校,高中靠自己。这话有道理。初中以后,就把孩子交给学校吧。
  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在12岁时基本发育成熟,已经接近成年人。  可以这么说,到了12岁的年龄,孩子从硬件上已经可以象成年人一样思考。  `  或者说:到了这个年龄,童年就结束了,不再是一味好玩了。  孩子会在心目中构建自己的理想人格,并用这种理想人格来对照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  `  初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大概就在12岁到15岁之间吧!孩子的自我意识充分成长。“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该作出怎样的努力去实现我的目标?”在类似这样的思考中,孩子完成自我塑造,并成长为一个大人。  `  女孩子会试图展现优雅的气质,男孩子会用男子汉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什么样的女人最有魅力?什么样的男人值得钦佩?”不同的审美情趣造就不同的人。  `  “我是一个优秀的人。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我是一个无能的人。”孩子的社会心理定位大致也会在这一阶段成型。他的显意识也许没有这么明确的认知,但是他的心态注定将陪伴一生。  自我定位低的人,将来也可能取得成功,获得令人艳羡的地位或财富,那就叫小人得志。  自我定位高的人,也许一生潦倒,那就叫怀才不遇。
  童年的心性,大抵是一种情绪动物。觉得好玩有趣,就乐此不疲,较少从功利角度思考问题。这也是童真的可爱之处。  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小学阶段、至少在中低年级不适合进行需要严格自我约束的高强度训练。  `  小学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培养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我在后续的论述中称之为“培养天赋”。
  每门学科的学习效率,都有学生某种潜质有关。这种潜质通常被称为天赋。  有天赋的学生,学习既轻松又高效,令勤能补拙的先飞笨鸟望尘莫及。  `  我要论述的是,这种学习潜质是可以培养的。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这种潜质。  我给“培养天赋”打上引号,因为它不是真正的天赋,它是后天培养的类似于天赋的学习能力。  `  知识的积累,其实可以一口吃成胖子。而“天赋”的培养,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学习了,楼主是真正值得学习值得敬佩的家长。  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家长最能起作用的时间是孩子小学阶段,可惜那时我的心思不在这块,为孩子的成长付出的心思太少。  到了中学,家长能给予的帮助,多为技的层面了。而且,我们所贮存的“技”,很快就会用完。再往后便啥也做不了了,只能做做后勤保障、心理疏导了。
  “培养天赋”的思考背景  `  `  对于时下中小学生的高负学习状态,我是很不以为然的。把宝贵的童年和青春卖给一纸文凭,值得吗?  但是要心甘情愿接受蓓蓓的学习比别人差,我也不乐意。即便高考目标只定在中大这层次,也意味着你要超越98%的竞争者。  `  凭什么?  时,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孩子没压力,我没压力。我现在不跟你比成绩,  我同时认识到,蓓蓓不可能置身事外。我固然反对文凭至上,但是,没有文凭却是寸步难行。拿我自己来说吧,我既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又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一方面,我少年时代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忽视了社会能力的发展,以至半生蹉跎,实乃人生恨事。另一方面,有时候又想,要不是顶着名牌大学的光环,我这个人实在只配到大街上去要饭。在应然和实然的折冲之下,我很早确定了这么一个方向:“蓓蓓不和牛娃们拼成绩。以后上大学,中山大学这个层次就够了。腾出时间和精力,和小朋友一起玩,发展兴趣爱好,培养社会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后来有人批评我“过于自信”。意思是,中山大学也不是那么容易考的。对于这种批评意见,我最初完全没有在意。在蓓爸的概念中,只要智商正常、学习态度马马虎虎过得去,中大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后来,批评的人一多,促使我往深处思考。毕竟985的招生名额是有限的,大概2%吧,我凭什么坚信蓓蓓可以轻易摔掉98%的竞争者?  `
  “培养天赋”的思考背景  `  `  对于时下中小学生的高负学习状态,我是很不以为然的。把宝贵的童年和青春卖给一纸文凭,值得吗?  但是要心甘情愿接受蓓蓓的学习比别人差,我也不乐意。即便高考目标只定在中大这层次,也意味着你要超越98%的竞争者。  `  凭什么?
  在展开论述之前,我先把最可能引起争议的东西摆出来。  `  蓓爸家教三禁令:不许吃零食,不许看电视,不许玩电游。  以后慢慢解释。
  先说不许吃零食吧。  `  我们不给蓓蓓吃零食。过年回老家,她大姑说“这我做不到,我觉得好吃的东西不给小孩吃很残酷”。她小姑说“不吃零食少了一件大乐趣”。  我们做到了。出发点是为了孩子的身高。  `  蓓蓓还是婴儿时,我就想,女孩子要长到168才好,这样去到北方也不算矮。当时我的姐妹都说:“不可能,遗传决定了。”  蓓爸的身高170,蓓妈157。按通常的遗传公式,女儿能有163我就该满意了,突破165的可能性很小。  但我的知识告诉我,168,我能做到。  `  蓓蓓9周岁的晨起身高是145。暂时是她们班上女生中最高的。在同样的遗传条件下,我暂时没有发现超过蓓蓓的。我预测她的成年身高,刚好168。蓓蓓自己说,167也能接受。  `  从蓓蓓四、五岁开始,我就不断听到别人问我:“你们两口子都不算高哈,为什么蓓蓓长这么高?”  我介绍,方法很简单:营养、运动、充足的睡眠。  说起来简单,但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很多家长做不到。不是真做不到,是不用心,不当回事。  有的家长给孩子滥用化妆品。你不知道啊,有些劣质化妆品含有激素,会性早熟,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高。  还有的家长动不动给孩子打针吃药,会破坏孩子的内分泌,会影响身高。  生病了能不打针吃药吗?那就别生病呀!怎样才能不生病?还是营养、运动、充足的睡眠。  `  `  此处我要讲的是营养。  吃零食会导致营养不良。口味吃杂了,就不爱吃饭。蓓蓓不吃零食,从小只吃肉、蛋、奶、蔬菜、水果、米饭、面条,全是有营养的东西。蓓蓓从小吃饭就很乖,从一岁多能拿得起勺子以后就没喂过饭。  我见过小孩4岁还喂饭的。喂饭的小孩多数营养不良。要大人喂,说明他不想吃。所有被强迫做的事效率肯定不高,吃饭也是这样。就算吃进去也会消化不良。  蓓蓓也有不想吃饭的时候,我们的态度是不想吃就不吃了。宁愿这一顿没吃饱,决不强迫吃饭-----强迫吃饭可能导致厌食症。  `  蓓蓓牺牲了吃零食的快乐,但她获得足够的回报。身体好,个子高,这给蓓蓓带来无比的自豪。我有次和蓓蓓聊天,我问到“如果你以后有了小孩,你会怎样带小孩?”蓓蓓说:“我和你们一样,不许吃零食,不许看电视。”这说明,蓓蓓完全理解、赞同我们这一家教措施。
  我也经常用身高的例子来驳斥天赋决定论。  `  智商和情商都可以遗传。于是有的家长就把所有责任推给遗传。  这时,我会说:  遗传因素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身高吧?蓓蓓的实践,说明后天的努力可以起到多大作用。
  @淡山浅水
08:35:00  @旷漠饿
16:57:00  先来个餐前甜点,考各位一个问题:  人的鼻孔为什么朝下而不是朝上?  —————————————————  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海多陆地少,为游泳不呛水,进化选择了鼻孔向下。  -----------------------------  @旷漠饿 10楼
15:26:00  标准答案:鼻孔向上的话,下雨的时候,雨水就灌鼻孔里去了。  -----------------------------  说相声呢!
  @旷漠饿 38楼
00:49:00  我也经常用身高的例子来驳斥天赋决定论。  `  智商和情商都可以遗传。于是有的家长就把所有责任推给遗传。  这时,我会说:  遗传因素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身高吧?蓓蓓的实践,说明后天的努力可以起到多大作用。  -----------------------------  你说起多大作用后天努力,你不会哄闺女说不吃零食不看电视能长高,哄到你自己也绕进去了吧  零食是童年的一部分,不可缺少,极其重要,电视也是  你这种极端态度和上纲上线的做法,真是莫名其妙,可见你多半是一个自以为是之人,比较浅陋照我看
  我在另一个论坛记录我的家教已有三年多,最引起争议的就是零食电视电游三禁令。禁零食,跟我争的还比较少,争的最多的就是电视。包括对我的教育思想非常欣赏的某些朋友,也很难接受我的这一措施。  `  正因为这样,在这个帖里,我尽早把这一争议抛出来。  `  有的家长认为“零食和电视是童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不想反驳他们。这代表他们对零食和电视的心态。价值取向无对错。三十年前,社会心态还普遍认为,抽烟喝酒是男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至今日仍有少部分人持有这种态度:不抽烟喝酒,活着有什么意思?  `  `  电视,我主要指的是电视连续剧。学习能新闻、体育之类,我是不禁的。  原因:电视会潜在地深远地损害孩子的力。
  @旷漠饿
00:49:00  @显亲扬名哎 40楼
09:57:00  你这种极端态度和上纲上线的做法,真是莫名其妙  -----------------------------  这次同意小2的看法  没有负面的人性是不人性而且不存在的  按楼主的逻辑  再进一步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那干脆直接上终南山得了
  @旷漠饿 41楼
12:54:00  电视,我主要指的是电视连续剧。学习能新闻、体育之类,我是不禁的。  原因:电视会潜在地深远地损害孩子的力。   -----------------------------  修正笔误:  电视,我主要指的是电视连续剧。新闻、体育之类,我是不禁的。  原因:电视会潜在地深远地损害孩子的学习能力。   `  PS:天涯就这一点很不好,自己不能修改发言。
  @秋水江湖 42楼
13:53:00  按楼主的逻辑  再进一步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  恰恰相反,我教育理念的核心正是尊重孩子的感受。实际上,蓓蓓在成长过程中享受比她的同龄人多得多的自主权。  `  我的个性就是喜欢很讲分歧,再求共识。任何家长反对蓓爸这一家教措施,我很理解,这至少说明你尊重孩子的感受。希望这一分歧不会影响我们就其它问题继续交流。
  我的个性就是喜欢先讲分歧,再求共识。  `  很麻烦,很久没来天涯发帖了,要养成检查笔误后再ENTER的习惯啊!  上面34楼是发错了的,哪位版主看到帮我删除啊!
  @旷漠饿
00:49:00  我也经常用身高的例子来驳斥天赋决定论。  `  智商和情商都可以遗传。于是有的家长就把所有责任推给遗传。  这时,我会说:  遗传因素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身高吧?蓓蓓的实践,说明后天的努力可以起到多大作用。  -----------------------------  @显亲扬名哎 40楼
09:57:00  你说起多大作用后天努力,你不会哄闺女说不吃零食不看电视能长高,哄到你自己也绕进去了吧  零食是童年的一部分,不可缺少,极其重要,电视也是  你这种极端态度和上纲上线的做法,真是莫名其妙,可见你多半是一个自以为是之人,比较浅陋照我看  -----------------------------  我的看法是三岁之前,至少两岁之前,应该完全禁止零食 电视。
上幼儿园开始,就要开禁,但是需要控制。
小学至少一年级前,不看成人连续剧。
电脑游戏五岁之前,禁止!五岁之后,开禁 。
  这个是确保将孩子各方面的口味定下来。 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了重口,就很难适应那种原生态的清淡的营养的有益的东东。不管是食物还是游戏 电视 等都是如此!  但是小孩子进入社会生活后,就必须有一些略带刺激性的感官上享受的东东。否则不成了住古墓里的小龙女了?  孩子也需要这些东西和大家交流。  花无缺太完美,反而让大家觉得有距离感,小鱼儿坏坏,反而让大家觉得很亲切。
一个孩子太高大上,毫无恶习,也会让同学仰望之,排斥之。
  我们家看动画片这一点做得不好,零食做得不错。、  因为儿子小的时候,我妈带他,就容易很放纵,尤其是我妈带回家后,更是如此。
晚上会跟着我妈看连续剧。 白天,电视就是我儿子霸占,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导致很沉迷那些机战内的动画片。  当然,我自己因为有时沉迷上网,也会放纵孩子看电视。  不过,我们很早就规定周一 到周五不许看电视 玩电脑。 周末,除去写作业 出去玩的时间,每周看电视的时间就有限了。
  有一句话叫:“人无癖不可与之交!”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有时都需要小小的放纵一下!
  《全面接管蓓蓓的数学教学》  `  今天又见蓓蓓背数学公式,真的受不了。一念之下,下定了决心:全面接管蓓蓓的数学教学。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抛开所有顾虑,提前教学。  唯有架空学校数学课,才能让蓓蓓免受LI老师的毒害。  `  我不知道其他老师是怎么教数学的。蓓蓓的数学老师是我无法忍受的。一个词组概括之:死记硬背。过去两年多,我在另一贴子里多次批评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现在已经没有激情重新描述细节了。但我可以举一个例子说明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  早段时间,老师教两位数乘法。有一天,蓓蓓对我说:“我终于搞清楚两位数乘法怎么列竖式了。”我奇怪地问:“很难吗?”蓓蓓说:“很难记的呀!”  今天家教第一课。我记起上述情节,决定从乘法教起。  我出了一道题:657*83=,  蓓蓓说:三位数乘法,没学过呀!  我说:没学过才要学呀,学过了还用学吗?  于是蓓蓓开始列竖式。不到一分钟,列出来了。  我再出一题:736*618=,蓓蓓毫不迟疑地列出竖式。  接着,我又出了两道多位数乘法,根本难不到蓓蓓。  `  我问蓓蓓:难吗?  蓓蓓说:这不难呀?  我问:那你上次说。老师教两位数乘法时,你记不住?  蓓蓓说:如果LI老师教,她会这样教:(死记列式步骤)。。。。。。我要反复记反复记才记得住。  `  你知道我的意思吗?根本不必教、孩子自已就会的东西,经过LI老师一教,孩子反而不会了。  所以,我把LI老师的数学课叫做“让学生变傻的训练”。
  吃零食,看电视。无聊的人才会上瘾。  孩子充实了,零食随便摆,视而不见。家里零食老是会坏掉。偶尔也吃吃,不多。外面看别人吃东西也不馋。  我家孩子以前是吃零食的,婆婆带的那一段,疯狂吃零食,后来我禁,越禁越厉害。特别是看别人吃零食的时候,两眼放光啊绝对是,禁的越狠就越渴望。  后改变策略,效果大大滴好。零食放在她伸手可及的地方,然后想办法充实她的生活内容,开发玩乐的兴趣。  电视也一样。看是看的,不迷。平时根本想不起看,周末偶尔自己找一些电影看。她总有做不完的事。
  还有,小屁孩子一同学的父母个子都不高(应该算矮的了),她同学目前个子挺高,她同学哥哥初三个子有175了,,,,他家没有禁止零食,,,,这作何解释啊?  我家娃娃和同龄孩子比,吃零食绝对算少的,也没见长多高啊,,,,睡眠运动身体胃口各方面都好,一点也不挑食~~从小打针吃药是少之又少。。。  不知道长高的因素是什么,但肯定不是这么简单的
  《数学家教两部分》  `  蓓蓓的数学家教,从现在起,有两部分内容。一是提前教学校教材,二是初级奥数。  一周五次,每次半小时。  `  奥数我们采用《小学奥数举一反三》。这套奥数教材属入门级,相对比较简单,没什么偏题怪题,比较符合我教奥数的初衷。  但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和教材编写者不同。我们不看例题。我认为,看了例题,然后照葫芦画瓢,这种积累题型的学习方法,培养的是解题能力,对于数学思维起不到训练效果。  `  所以我不让蓓蓓看例题。让蓓蓓自己通过画图、实物等方法探索解题方法。  去年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了第二册。蓓蓓的数学学习能力,去年还比较弱,我讲解的比较多。今年我就尽量不讲解。只有在蓓蓓毫无思路时,我才讲解。但我讲解也不是直接讲,而是另外出一道题,等于帮孩子的思考搭一座桥,起提醒之效。  `  学校教材,主要是知识性,不讲恐怕比较困难。但是仍可以借鉴奥数的学习方法。比如今天教多位数乘法,就完全没有讲解---所谓“教”,就是出题让蓓蓓去思考。而教的方法技巧,全在出题水平。
  在论坛内看了几篇长帖,都有相当篇幅谈到英语学习。蓓爸不揣冒昧,也谈一下我对英语学习的看法。  `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要从大量的语音信息输入开始。至少要有500个小时以上的语音输入。看原版动画或电影是最好的方式。蓓蓓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蓓蓓是上小学(6岁半)才接触英语。我事后评估,启蒙迟了一点。而且我们走了一些弯路。我们最初给孩子看的是有中文字幕的动画片,看了大半年,才发现收效甚微,原来孩子的心思全在国文字幕上去了。直到上了二年级,我摒弃所有中文字幕,蓓蓓的英语学习才算真正上了轨道。
  点评一下蓓蓓看过的那些英语动画片  (1)洪恩HELLO TEDDY  这是上小学那段时间的启蒙教材。配合点读笔。算是认真学过的。  点评:当时我虽然知道学校英语的教学方式不好,但对什么才是好的还没有思考。如果换作今天,我不会选这种中英对照的教材。撇开这一考虑,这套教材很不错,蓓蓓很喜欢,学习是在轻松愉快中完成的。  (2)洪恩三只小猪  这是刚上小学时开始看的。看了一半,在网上看到批评意见,放弃了。  点评:中英混合的三明治英语,很不好的学习方式。  (3)洪恩GOGO  蓓蓓怎么看完的我都不知道,我当时心思在她的钢琴上,没关注英语。只是后来我让蓓蓓看这一套碟时,她说早看过了。  (4)迪斯尼神奇英语  这是一年级上学期中期我开始重视英语后挑选的第一部教学片。当时我有很强的知识情结,坐在边上陪她看,电视讲一句我就翻译一句。蓓蓓对我的翻译非常反感,所以看了不到10集就放弃了。后来到二年级时我再叫她看时,她已经毫无兴趣:场景过于简单。  点评:这是一部很好的入门教材。只要孩子喜欢,就让孩子看,不要管她看不看的懂。场景和声音一一对应,孩子看着看着就懂了。呵呵,千万不要象我一样当翻译。  (4)KIDS ABC  这是台湾出的一部教学片。蓓蓓很喜欢。我当时叫她看第二遍,不同意。有配套书,我叫她学,她不学,说这种学习很烦。  点评:这是一部很好的入门教材。  (5)迪斯尼动漫英语课堂  这是2012年初,鉴于蓓蓓完全没有学习兴趣,决定用动画片进行语音输入,精心挑选的一套教程。当时仍有很强的知识情结,认为孩子听不懂就是无效输入,而这套动画是中英双字幕,语速又慢,就被我选中了。蓓蓓很喜欢看。  点评:有中文字幕,孩子专心看字幕去了,没心思听了。基本上是浪费时间。  -----------------------(分水岭,上文我说的走弯路到此为止)  (6)PEPPA PIG  蓓蓓看过的片子里最喜欢的一部。  最初我也曾试图坐在旁边给点解释,蓓蓓很反感,从此蓓蓓看动画片我不再插话。  (7)蓝色小考拉  (8)MUFFY  (9)BIG MUZZY  (10)LITTLE BEAR  (11)美语烘焙屋  点评:很好的一套美语入门教材。  (12)卡由  (13)朵拉探险记  (14)洪恩小乌龟学美语  (15)芭比公主系列  -----------------------
  看懂芭比系列才是三个月以前的事。至此,感觉蓓蓓的语感进入一个新的层次。一些不太难的美剧,都能看懂个大概了。我买了两套碟,〈成长的烦恼〉和〈吉尔莫女孩〉,蓓蓓都很喜欢。蓓蓓还会在周末看原声电影,象音乐之声这个层次的,基本上能看懂。
  蓓蓓的英语学习会走上这条道路,是源于我对于快乐学习的理解。  `  蓓爸认为:  英语学习过程是漫长的。现在通行的教学方式,强调精读,重复再重复,英语学习过程纯粹只是技能的训练过程,这是童年的悲哀。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正在承受这种不合理的命运安排。  以蓓爸对快乐学习的理解,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是心灵成长的过程。通过有意义的阅读和影视欣赏,让孩子通过英语学习,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提升文化素养,才是有效的学习。  `  那么,要不要系统地学习教材呢?  蓓爸认为:肯定要。  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尚要有语文课。何况外语?  `  但是不急于早学。孩子越大,对语法的理解能力越强,学起来更轻松。  可以等到初中以后才学。  小学干什么?看电影,培养语感。这就是我说的“培养天赋”。  `  我原本是打算让蓓蓓上初中以后才系统学习进阶教材的。不过有可能改变。为什么呢?早段时间,我让蓓蓓看了一下〈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DVD,蓓蓓觉得“很简单呀”。什么过去完成进行式,只要我稍微讲一下,她就理解了。当然,她只能听和阅读,自己不会说,更不会写。我等她愿意开口读的时候,就可以让她学习新概念了。
  @旷漠饿 8楼
23:09:00  《不学英语》  `  为了配合我的数学目标,从上周起,已经取消英语学习任务。提前实现“不学英语”的目标。  -----------------------------  以前,我安排蓓蓓每天中看40分钟英语影视,号称学习英语。从5月上旬起,取消了这一任务。从此,影视节目的选择,是否重复看,完全根据蓓蓓自己的喜好。(而之前,我多少要考虑所谓“有效输入”的问题)意味着真正进入我预期的快乐学习状态。  `  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中午一回家,蓓蓓就习惯地说“我开始学英语了”。今天中午,我回答她说:“你纯粹是娱乐,不要再说是学英语好不好?”蓓蓓说:“但是我确实是学英语呀,因为我越来越看的懂多一些了!”
  蓓爸上学那时,小学就是玩呀!中学的校风很好,学习气氛浓厚,我们那一届高考升学率为53/54=98%。但我们的中学生活,和现在的中学生比起来,那简直是天堂了!  `  (1)我们寄宿,学校规定每天的睡觉时间,初中超过9小时,高中超过8.5小时。同学们没那么自觉,睡觉时间讲小话,躲在被窝里看小说。老师会来查寝室,抓到不守纪律的要写检讨,罚值日扫地。除非是期中期末大考前夕,没有哪一个同学会好学到利用睡觉时间来学习的程度。  `  (2)下午放学后一小时文体时间,然后是晚饭。晚饭后晚自习前又是一小时自由活动时间。除非是期中期末大考前夕,很少有同学好学到利用这两小时来学习的程度。初三如此,高三也是如此。高三第二学期,我们的文体活动时间完全照旧!  `  (3)周末从星期六中午开始、到星期天晚自习前,自由活动。直到高二,很少有人会在星期六晚上学习。出去看电影啦,在寝室或教室打牌下棋,安静一点的就在看小说。高三了,学校要求星期天上午要回教室自习,实际上不去也不会挨批评。直到高三第二学期,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会在星期六晚上在教室自习。  `  (4)即便是高三的寒假,我们也没有补过课。我父亲抓我的学习算是抓得紧的了,我也从来没有在过年那几天学习过。假期的晚上是没有学习过的,都是看电视或者看小说或出去玩~~我说的是高三的寒假!
  再看看现在的中学生!我的好朋友靓仔的儿子,明年高考。小靓仔睡眠长期不足7小时!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挺过来的!我去他们家,小靓仔除了在学习,还是在学习。这现象让我百思难解!难道蓓蓓以后也要这样吗?  `  我想啊想啊想,隆重推出我的教育思想:培养天赋!  `  蓓蓓学钢琴已经三年多了。钢琴要长期学习呀,上初中不能停呀!很多琴童家长说:上了初中哪还有时间练琴呀?!我哇,如果上初中连学琴的时间都没有了,那这少年时代也太悲摧了吧?!你能接受吗?我不能接受。  `  不只是学琴呢!要到处去玩呀,要谈恋爱呀,要参加社会实践呀!怎么办?怎么办?我想啊想啊想,“培养天赋”的理论就这么出台了。
  继续上面英语的话题。  `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孩子从小参加英语培训班。背课文,记句型,完型填空。如果孩子喜欢这一套,当然是皆大欢喜。但蓓蓓不喜欢呀!她认为这种学习很枯燥很枯燥。唉,这么小的孩子,强迫她枯燥学习?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啊,犯罪感啊!怎么办?怎么办?  前面介绍的就是“培养天赋”理论在英语这门学科的实践。  `  如果现在参加英语考试,或者参加比赛,蓓蓓那是没办法跟人家去比。但是,蓓蓓的英语语感,我敢说已经超过部分初中生。等蓓蓓年龄大一些,学习意识成长了,想要学好英语了,一日千里,后来居上-----这就是蓓爸的如意算盘。
  再简单说一下语文。  `  先立论: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就是培养语文学习天赋。
  《批评语文应试学习体系》  `  蓓爸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有助于孩子心灵的成长,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所以我特别反感为学习而学习。  所以我才说,学校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套错误的体系。  `  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字词句的学习上面。蓓蓓的语文作业,写生字、组词、造句,同义词反义词。这是典型的为学习而学习。  还有呢,现在语文课本是一套意识形态的灌输体系,根本不能贴近孩子的精神世界。  总之你别把语文课当回事就对了。  `  要是我来教,字词句砍掉80%。我会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阅读能力上。课文的学习,侧重于文化内涵,让语文的学习同时成为理解社会、人格和心灵成长的过程。  `  那字词句要不要学呢?  要!花一点点时间就可以了。
  转贴一篇别人的文章  `  叶开:《一个人如何对抗中国大陆的语文》  `  叶开:现在的语文教材,更多的是道德教化,是无趣的崇高理想,缺乏的恰恰是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缺乏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  华商报:阅读现在语文课本的内容,人们很容易发现很多内容,比如一棵树、一朵花都在寻找某些道德价值的喻体,可能编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孩子们传递一些价值观,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传递方式能否达到人们所希望的目的?  `  叶开:任何事情,一旦改换为简单粗暴的道德说教,都可能会包含恶意。这种道德说教有一个基本盲点,坚信自己才代表着整个世界的真理,别人必须遵守,必须无条件服从。物理学大师波尔说过:“认为世界上只存在一种真理,而自己才是这种真理的唯一代言人,这是万恶之源。”我们学习近现代史,会发现很多国家如前苏联、纳粹时期的德国等都是虚假道德、抽象爱国主义的说教大国,这种说教全都要求人民为一个异想天开的抽象理想而不惜牺牲生命。要求别人牺牲,而自己躲在一边享乐,这种做法无疑是极邪恶。虚假的道德传输,只能生产出更加虚假的道德容器。如今社会上充斥着动辄发送恶意语言的愤青,正是这种虚假道德教化的直接生产出来的废品。  `  叶开:语文教材有毒,这是我一再大声疾呼的,给孩子“排毒”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让他们吃好东西,自然的无毒的食材。在语文这个大而无当的概念范围下,我谨慎地推荐阅读尽可能多的经典作品,好作品,让孩子充实,学会思考,抵消语文教材的毒性。虽不能根治,但要好得多。  `  叶开:在当下的教育体系和教育体制下,一个孩子是不可能脱离具体教育环境来异想天开谈问题的,除非像每年成千上万的家庭那样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寻找一种更加人性、更加有效的教育环境。但阅读好作品,从语文这个科目来说,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孩子不仅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也能轻松应付考试。“对抗语文”是无奈之举,我的这本《对抗语文》文集里的所有文章,都是有针对性地批判语文教育的毒害,并且提出通过阅读来“排毒”。但无论如何,一名在这个教育环境学习的学生,都不可能彻底免受语文之害的,只能尽量减轻。我推荐书目里更多是外国文学作品,这是因为中国原创作品中适合小学生的太少。到了中学阶段,我可能会推荐更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  叶开:根据我的实践经验,不喜欢语文不等于她无法应付语文考试——虽然这种应付很无奈——实际上,到了小学五年级,她的语文考试成绩常常出现“丑闻”,即我开玩笑地说“语文考试分数超过九十分就是丑闻”。应试技能是一种极浅薄的低级能力,一名学生如果“肚子里有货”,只需稍微妥协一下、适应一下考试的陈规陋习,考出不错的分数并不困难。我女儿现在刚刚升入初中,她的英文基本是班上最好的,她的语文测试成绩也名列前茅。一个智商正常的学生应付考试并不困难,但不能应付真正的学习,不能应付有效的阅读。我打过一个比方:一个孩子学会了一百种炒鸡蛋的方法,但手里一个鸡蛋都没有。另一个孩子只懂一种炒鸡蛋的方法,但手里有一百枚鸡蛋。你认为谁能炒出一盘鸡蛋来呢?脑子里装了一百本名著的学生,跟学会了一百种考试方法、但除了教材里的课文就没有读过任何经典作品的同学相比,自然可以轻松从容应对考试。  `  华商报:在你的书中也看到,对于孩子们写的作文的虚情假意你觉得也很无奈和气愤,感觉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前一段时间,有一本书叫《民国模范作文》,很多人很喜欢民国的孩子作文中的真情实感的表达,感觉带来了一种清新的感觉,你在书中也提到了我们应该向老的民国课本中以母语教育 为基础像孩子们传达新的教育思想,如今看着空洞虚假的作文仅仅是语文课本出现了问题吗?  `  叶开:你这个问题很尖锐,“空洞虚假的作文”,自然不仅仅是“语文课本”出了问题,语文教材只是教育思想的体现,而教育思想是政治制度的结果。比如一个人生病,我们看到了打喷嚏、发烧、脸色差、舌苔厚等征兆,这是发作到表面的现象,但实际的问题还是这个人的身体出现了大问题。“真情实感”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一种长期的虚假训练下,要把这种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反而很困难。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开始每周都要被迫写作文,被迫反复表达虚情假意。语文教师布置作业大多是麻木机械的,他们很少设身处地为孩子考虑,爱布置那些“假大空”题目,让孩子去撒谎,去造假。  `  华商报:你在你的专栏中写到过,:“在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语文教材的编选,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形成了一条严格运行的废品生产的流水线——学生们寒窗苦读10年,毕业之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伤痛。”其实不止你一个人看到了这些,很多家长也看到这个弊端,但是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向你教育乔乔一样给予一样教育补充,面对这些情况,在肯本还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做哪些努力改善?  `  叶开:我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想,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会首先审视自己:我是谁?我孩子是谁?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有什么样的定位,就会怎样要求孩子。  `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下,总有一种很可笑的“客观”错觉,他们以为这个社会知识体系能表达出一种脱离一切的绝对真理来。但我们学到的,不过是在这种虚构出来的所谓“绝对真理”面前膝盖一软就磕头当奴才而已。物理学大师玻尔说过:“认为世界上只存在一种真理,而自己是这种真理的唯一代言人,这是万恶之源。”我们在“绝对真理”的统治下,所受到的伤害还少吗?  `  我想,每个人终其一生都需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是套话,而是社会现实。父母也一样需要不断学习,教师更需要不断学习并更新自己的知识,对不懂的东西不能装懂,要不耻下问,问老师、朋友、学生、孩子,谁懂就问谁。我自己常常向女儿请教不懂的问题。我们的父母和教师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权威感,在孩子面前似乎永远正确,类乎全知全能的上帝。这不仅荒唐可笑,而且深刻地伤害着我们的孩子。  `  叶开:我想,每位父亲母亲,包括当了父亲母亲的各位中小学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学有所长,离开学校后能找到自己喜爱的职业,自食其力。  我不像有些父母那样,总疑心自己的孩子是超人,是天才,生怕一个新的爱恩斯坦在自己的手里毁了,于是拚命地给孩子加压,给他们报名参加各种辅导班提高班天才班奥数班,一个星期的每一天都在奔忙,付出了超过自己能力的付出,以为这样就能在一片杂草里种出参天大树。我更愿意孩子有一个正常的学习生活环境,能在有效的学习和训练中,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学会乐于思考的能力。天才不是我们这些庸常之辈能培养的,也不是我们的这套陈规陋习众多、专门打压学生个性的教育体系能培养的。比如一棵大树的种子,落在了草地里,发芽、生根,在风雨中生长。你不必去特别给它搭棚遮阳,天天浇水灌溉,只要给它留下尽量宽广的空间,它自然会按照天赋的本性,逐渐长成。天才更多是长成的,不是什么人培养出来的。  `  我国的教育模式是精英教育,急需转为人道主义的、人性化的公民教育。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每个人都是天生而有差异的个体存在,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有人悟性高有人悟性低,不必追求每个人都像天才那样发疯学习。在一个正常社会里,人不应该有高低贵贱的明显区分,而只是工作性质不同的区分。  `  单纯从语文入手,无法根本地解决语文问题。  语文问题,是教育思想的体现,教育思想是政治体制的结果。
  蓓蓓是个地地道道的书迷。她读大量的书,主要是故事书。  所以呢,她的“语文学习”我们从不操心。  `  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不得不完成。除此之外,我们不给孩子增加一分钱的学担。  作业也是偷工减料。比如要求家长听写,我们从来不听,都是蓓蓓自己抄一遍。
  @旷漠饿
19:01:00  继续上面英语的话题。   `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孩子从小参加英语培训班。背课文,记句型,完型填空。如果孩子喜欢这一套,当然是皆大欢喜。但蓓蓓不喜欢呀!她认为这种学习很枯燥很枯燥。唉,这么小的孩子,强迫她枯燥学习?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啊,犯罪感啊!怎么办?怎么办?   前面介绍的就是“培养天赋”理论在英语这门学科的实践。   `   如果现在参加英语考试,或者参加比赛,蓓  —————————————————  英语的做法很赞同。快乐学习是我近期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我已经比较晚了,我们家孩子已经高一,每次逼她主动学习都很痛苦。期待楼主多写些,尤其是数学。  
  &星期六必须在上午完成学习任务&  `  `  小朋友喜欢把生日派对调整到周末举办。蓓蓓朋友多,周末隔三岔五要去参加朋友的生日会。昨天星期五韵T生日,下午一放学就去了韵T家,十点多才回家,脱离监护5个小时。今天星期六慧慧生日,下午两点多去慧慧家,八点多才被叫回,脱离监护6个多小时。  就算不去参加生日会,一到周六下午,不断有她的朋友打电话按门铃或在楼下喊,约她出去玩。蓓蓓是个真正的玩货,只要她一出门,不玩到精疲力尽很难回家。  `  以前没计划。星期六早上,睡个懒觉,起床后她们母女俩就出外享受一顿丰盛的早餐。吃完早餐逛逛街,回来就快中午了。中午一过,就有朋友来找她玩,往往这时候琴没练、作业没做。这孩子玩起来无止境,往往到了星期天的下午,作业还没做完。  `  `  我不满这种状态久矣。从今天开始,要求蓓蓓星期六上午必须完成全天学习任务,具体包括练琴、数学、和家庭作业。早餐就不出去吃了,要享口福请蓓妈安排在星期天早上。  `  今天第一次执行。先练琴,然后学数学,然后做作业。周末作业稍多,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做完。蓓蓓完成所有任务才吃午饭。  这样一来,从星期六中午到星期天全天没有任何学习任务,可以无牵无挂地玩个痛快。
  《新要求:平日放学回家后必须先完成学习任务》  `  `  孩子慢慢长大了,是时候提出一些要求了,帮助她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提出以下要求,从下周开始严格执行:  `  放学回家后,先练琴、完成作业及数学学习任务,然后才许玩。
  《日常学习任务》  `  `  总结蓓蓓的日常学习任务:  (1)家庭作业,一般每天20来分钟。  (2)练琴,一周五次,星期五和星期天不用练琴。星期一上完钢琴课后要求练20分钟,其余四天每天练40分钟。  (3)数学,一周五次,每次半小时。星期一和星期天不用学数学。  `  中文阅读和英语电影不计入学习任务。
  全面接管数学教学。我于上周星期四和星期六给蓓蓓上了两次课,教小数加减法和乘法。我的教学方法就是“不教”。  我出题如下:  1.1+0.5=  1.2+0.7=  1.3+2.8=  1.31+2.8=  1.1+0.01=  25.3+41.83=  `  1.3-0.8=  1-0.1=  1.1-1.01=  1-0.01=  `  1×0.1=  2×0.1=  3×0.1=  10×0.1=  12×0.1=  20×0.1=  100×0.1=  55×0.1=  1.1×2=  1.4×3=  `  1÷0.1=  1÷0.2=  1÷0.5=  2÷0.1=  2÷0.2=  5.5÷0.1=  5.5÷0.5=  5.1÷1.1=  `  0.1×0.1=  0.5×0.2=  0.6×0.5=  0.8×0.5=  0.8×0.1=  0.72×0.1=  1.2×0.1=  `  1.1×10=  2.3×10=  2.3×20=  `  13×12=  13×1.2=  1.3×1.2=  1.3×0.12=  0.13×0.12=  `  3.4×4=  3.4×4.1=  3.4×5.6=  3.4×5.63=  `  572×21=  572×2.1=  57.2×2.1=  5.72×2.1=  5.72×0.21=  0.572×0.21=  `  0.7×0.6=  0.7×0.06=  0.07×0.06=  0.07×0.006=  0.007×0.006=  0.007×0.0006=  0.6=  0.00006=  `  2.27×3.4=  6.62×3.16=  3.42×3.42=  3.42×2.5=  3.63×2.51=  `  以上题目共耗时1小时(30分钟×2)。  全部做对。没有不会做的。  星期六晚上,同是三年级的可可来我们家玩,蓓蓓不在家,我用这套题目测试了一下可可。可可也没学过,同样会做~~因时间关系没做完。  `  证明一个道理:小学数学有很多内容不用教。
  如果是学校LI老师来教,以上内容要教两个星期,做无数习题,而且,蓓蓓还学不会。
  这方法是不是好,还可以探讨。至少比学校老师的教法要好。  接下来四年级的数学,我打算用这种方法:  我买本四年级的作业回来,没有课本,我也不教,直接让蓓蓓做作业。  `  多年以前看过的一个美国教学视频,叫做探索式教学。教三角形面积。老师象一个只是比学生更聪明的学生,“探索”各种解题方法~~~~~实际是在不断试错。我边看边着急,难道就没有一个同学提前预习一下功课?只要有一个同学说出计算公式,这个探索过程不就破产了吗?我以为老师要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才把正确的解题思路告诉学生,结果下课时,老师的结束语是:这节课我们没有找到方法,下节课继续。  我深受启发。
  今天数学30分钟:《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A版,第30章(第30周)面积计算。第1至4节。  `  不看例题,不讲解。  我坐在旁边,全程陪同。  今天的题目是掌握面积的基本概念,没有挑战性。有两题做错,都是基本概念不清楚。  如果做错了,我就指出做错了,但不指出错在哪里。再错,同样处理。直到做对,要求她仔细想想之前为什么错了,等真正想明白了,下一题。
  不是第30章,  是第37章:面积计算。
  天涯学童版块的好帖真是太多了
  《自学能力》  `  目前蓓蓓每晚的数学学习,由我全程陪同。前天我回家很晚,蓓蓓的数学就撂空了。  考虑一个问题:自学能力。  `  这是下一步要改进的地方。但不急,目前仍以培养兴趣为主。
  昨天日数学30分钟:《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A版,第30章面积计算,第5节。  `  可能是不在状态,第一遍三题全错。经我指出(只指出说错了,但不说错在哪里),重做仍有一题错。再改,做对了。  `  题目本身没什么意思,不详述了。面积的基本概念。
  @旷漠饿 38楼
00:49:00  我也经常用身高的例子来驳斥天赋决定论。  `  智商和情商都可以遗传。于是有的家长就把所有责任推给遗传。  这时,我会说:  遗传因素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身高吧?蓓蓓的实践,说明后天的努力可以起到多大作用。  ------------  顶下我军的战友旷兄。
  今天数学50分钟:《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A版,第23章盈亏问题,第2、3节。  `  本章第1节前段时间已经做过,在没有讲解的情况下独立探索找到解题方法。隔这么多天才做第2节,目的是让蓓蓓忘掉上次的解题套路。  `  第2节。  第1题简单,无障碍完成。  第2题,开始犯难,花了5分钟。  第3题:没有独立完成。  `  第3题: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个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必须坐9个人。这个班共有多少同学去划船?   蓓蓓苦思。她喃喃有词:“少2条船,就要多3人。”就这句话反复念叨。  10分钟过去了,我见她毫无思路,估计再久她也想不出来,这时我没忍住,我提醒她说:“每条船坐6个人,刚好坐完。现在撤掉2条船,那这2条船上的人需要坐到其他船上去。”  说到这里,蓓蓓恍然大悟:“嗨,我怎么没想到呢?”  `  `  第2节。  第1、2题无障碍,很快完成。  第3题。苦思20分钟。  `  第3题:幼儿园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余10个,如果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8个缺2个,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个小朋友,这筐苹果共有多少个?   苦思。5分钟过去了,预设的30分钟学习时间已经到时,我见蓓蓓毫无动静,正准备叫停,蓓蓓突然惊呼:有思路了!“大班撤掉3个小朋友,这时余了25个苹果。”  我说:“你这个思路是对的。”  蓓蓓再度陷入苦思。  我有点纳闷:第一步思路应该是最难的,第二步不难呀!  蓓蓓苦思,纹丝不动。  我在阳台上看风景。这时,一只巨大的风筝(?)从远处升起。我想叫蓓蓓过来看,又不想打断她的思考,后来玩心占了上风,叫蓓蓓过来看风筝。蓓蓓说:“哦~~~我还是先做完这道题!”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破天荒!  我发出由衷的赞叹:“题目能不能做出来,不是什么问题。你能这样认真地动脑筋思考,真的很了不起。早几天每次你都很快把题目做出来,我并没有觉得怎么开心,但是今天看到你这么认真地思考、动脑筋,我真的很开心。”  `  总耗时20分钟后,蓓蓓在书上写下答案。我说“错了”。再过两分钟,写下正确答案。按惯例,我要求她讲述解题思路。思路很清晰。  `  我想说的是,今天是开始辅导数学两个月以来,最满意的一次。  总时间50分钟,超时了,蓓蓓没有半点不满。  我没有吝惜我的表扬。  我不表扬她做出了题目,我表扬她遇到困难不放弃,坚持思考。  蓓蓓受到她爸的表扬,也显得很兴奋。
  @旷漠饿 78楼
00:37:00  第2节。  第1、2题无障碍,很快完成。  第3题。苦思20分钟。  -----------------------------  第3节。
  盈亏问题是有点难,楼主可以讲一下讲解的过程,版里有好多问数学的教法的,详细讲解更能有助于其他家长学习。  理念通常都是大道理,执行才是最难的,特别是执行过程中的细节决定理念的成败。
  今天上午,数学40分钟。《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A版。  `  (1)第23章盈亏问题,第4、5节。  基本上无障碍完成。  但第4节第3题是个错题,耽误不少时间。我试图让蓓蓓理解这道题为什么是错题,蓓蓓理解有点困难,我放弃了。  `  (2)第25章和倍问题,第1、2节。  第1节1、2题无障碍。  `  第1节第3题:甲桶有油25千克,乙桶有油17千克,乙桶倒进多少千克的有到甲桶,甲桶的油是乙桶的5倍?  遇到困难。但她把答案找出来了:10公斤。我问她解题思路,她说是凑出来的。  凑,也是我鼓励的解题方法之一。  于是我提醒说:“我们正在学的这一章叫和倍问题,这道题你看可不可以变成一个和倍问题?”  这一提醒,蓓蓓很快会做了。  `  第2节无障碍完成。
  《时间管理的转型》  `  为配合数学任务,从6月初开始改进时间管理,效果不错。既完成学习任务,又让孩子的压力 不至于过分加大。  星期五放学早,回家后只安排30分钟数学学习,不需练琴,也不用做作业。还算比较放松。  星期六上午,数学、钢琴、作业总共要花2个多小时。即便是睡懒觉,仍然可以在午饭前完成。  然后星期六下午晚上、星期天全天,没有任何学习任务。算是一个轻松惬的周末。  `  昨天和今天的数学都超时了。提醒自己:下不为例。  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兴趣,要严格控制时间。不求进度,不要超时。
  @大约在三四五月间 80楼
20:48:00  盈亏问题是有点难,楼主可以讲一下讲解的过程,版里有好多问数学的教法的,详细讲解更能有助于其他家长学习。  理念通常都是大道理,执行才是最难的,特别是执行过程中的细节决定理念的成败。  -----------------------------  我前面讲过,我的方法是尽量不讲解。  我们采用的陕教版《举一反三》,题目都比较浅,  但其编排不见得合理。  `  比如盈亏问题,上个月我给蓓蓓出题的顺序是:  (1)第一道:第5节第2题:杨老师将一叠练习本分给一组同学。如果每人分7本,还多7本;如果每人分8本,正好分完。这一小组有几个学生?这叠练习本有多少本?   (2)第二道:第4节第2题:妈妈买来一些苹果分给全家人吃,如果每人分6个,则多出12个,如果每人分7个,还多出6个,共有几个苹果?  (3)第三道,第5节第1题:小虎在敌人窗外听到里面在分子弹,每人背45发还多260发,每人背50发还多200发,有多少敌人?多少发子弹?  。。。。。。  按这种递进顺序,无需讲解。蓓蓓几乎不加思索地完成。  `  过去的填鸭讲解方法,  第一道:每人分7本,我手里还剩了7本。如果每人分8本,那我要给每个学生多发一本,我手里剩下的7本刚好发完,那有几个学生呢?  第二道:给每人分6个苹果后,妈妈手里还拿着12个苹果。再给每人发一个,就只剩下6个了。有几个人?  第三道:每人已经背好45发子弹,还剩了260发子弹在桌子上。现在每人再从桌子上拿5发子弹,桌子上只剩200发,少了60发。有多少个人?  `  这种讲解,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毫无帮助。  PS:看了一下《举一反三》教材上的思路导航,不通俗,让人越看越糊涂。
  好帖,大部分内容都做文档保存了。mark。
  楼主可否介绍一下孩子是如何学习钢琴的?谢谢
  第二道:给每人分6个苹果后,妈妈手里还拿着12个苹果。再给每人发一个,就只剩下6个了。有几个人?  第三道:每人已经背好45发子弹,还剩了260发子弹在桌子上。现在每人再从桌子上拿5发子弹,桌子上只剩200发,少了60发。有多少个人?  `  这种讲解,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毫无帮助。  PS:看了一下《举一反三》教材上的思路导航,不通俗,让人越看越糊涂  -----------------------------  看到这里不太明白。难道不是这个思路解这样的题吗?想了解一下蓓蓓是用什么思路解这样的题?
  我的孩子马上也要上三年级了,男孩,不过他在他们班里算是年纪比较小的一个了,9月份上三年级的时候,刚满8岁。  二年级下学期我让他开始自己做举一反三,不过为了不打击他的兴趣,我降低难道,让他先做一年级的举一反三,基本也是我不讲解,让他自己做。  通过做一年级的举一反三,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孩子虽然在学校的学习目前没有什么困难,但他在学习上资质平平。因为一年级的举一反三里也有盈亏题,我不讲解,他就不会,要讲好几遍,他才能模模乎乎的懂一点。  我在反思:是我的讲解有问题,还是年纪不到,孩子负责逻辑思维的那部分大脑还没到开始迅猛发育的时候?
  《陪钢琴课》  `  `  今天下午陪了蓓蓓一堂钢琴课。  `  很久没有陪课了。有时候陪蓓蓓练琴,想督导一点什么,却无从着手。所以今天去陪课,看老师是怎么要求的,会指出蓓蓓有哪些不足,练琴时要注意些什么。但是陪完课以后,发现没什么收获。张老师说话的声音太小了,我尖着耳朵还是听不到他说什么。他和前一任苏老师的风格真不同,苏老师上课,坐在蓓蓓旁边打拍子,整个身体都在打拍子,浑身洋溢着激情。相比之下,张老师显得比较冷。  `  上完课回到家,蓓蓓开始练琴。每个星期一上完课后只须练20分钟。我没去陪练。反正陪也没有用。
  @chu_yu 85楼
14:12:00  楼主可否介绍一下孩子是如何学习钢琴的?谢谢  -----------------------------  你家小孩也在学钢琴吗?多交流!  蓓蓓是从2011年10月份、5岁9个月开始学琴。具体情况我也想有所介绍。不过实在不是三言两语说的清楚。  `  我有个帖子,《宝贝,一切为了你快乐》,写了三年多,详细记述蓓蓓学琴经历,其中也大量谈到蓓蓓的童年生活。  对于孩子学琴,我有过大量思考。有一个帖比较系统地记述了这种思考:《手型、高抬指、大密度手指练习和进度赶超》。  如果感兴趣可以搜索一下。
  PS:看了一下《举一反三》教材上的思路导航,不通俗,让人越看越糊涂  -----------------------------  @夏天的豆豆2006 86楼
18:16:00  看到这里不太明白。难道不是这个思路解这样的题吗?想了解一下蓓蓓是用什么思路解这样的题?  -----------------------------  那本书上不是这样讲的哟!书上讲的很是晦涩难懂。
  改错:  蓓蓓是从2010年10月份、5岁9个月开始学琴。
  @夏天的豆豆2006 87楼
18:32:00  (1)不过为了不打击他的兴趣,我降低难道,让他先做一年级的举一反三,基本也是我不讲解,让他自己做。  (2)因为一年级的举一反三里也有盈亏题,我不讲解,他就不会,要讲好几遍,他才能模模乎乎的懂一点。  (3)我在反思:是我的讲解有问题,还是年纪不到,孩子负责逻辑思维的那部分大脑还没到开始迅猛发育的时候?  -----------------------------  我把你的问题分成这三部分,谈谈浅陋之见。  `  (1)降低难度是非常正确的。  借用心理学上舒适区、恐慌区、学习区的概念,把数学题分成三种难度:第一类是一看就会做的,这种题做再多也没用。第二类是孩子怎么想都想不出的,这一类也不利于学习。那些初看不会做、经过努力思考能够想出来的题目就是学习区。  题目的难度要控制在学习区范围内:孩子想一想能够想出来。  因为小孩子的意志力不可能很强大,初学阶段孩子思考的时间不宜太长。  `  (2)如果这道题的难度超出孩子目前的能力,应该分解难度。  可以把一个E级难题分解成两个或三个D级知识点或技巧。如果D级题还做不出,进一步分解为C级知识点或技巧。  老师的水平就体现在可以敏锐地发现学习的知识短板,找到知识点D。  如果一道题要反复讲解,学生才能懂,说明这道题尚不适合学生,必须立即停止。这种满堂灌的讲解不但无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反而阻碍学生智力的正常发育。  `  (3)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成长不是线性的,会在10到11岁那段时间有一个飞跃。年龄不到,拔苗助长的训练是徒劳无益的。就好比,想要在孩子9个月的时候训练他走路,违背成长规律,对孩子骨骼的发育只会适得其反。
  当初我开这个帖,是想以学业为主线,全面记录孩子的成长。只是开笔不久,就遭删帖,我意识到蓓蓓的个性不受这个板块的欢迎。于是对于记录学习以外的内容意兴阑珊。但是浏览别人的帖子,感觉离开全面发展谈学习,实有隔靴搔痒之感。举例说:  `  (1)某爸爸宣称从不让孩子做家务,爸爸辛辛苦苦把西瓜搬回家供儿子享用,一个也不用儿子帮忙搬一下。这爸爸一心只希望儿子学习好,学习好就万事好。让我怎么说呢?这孩子学习能好吗?别怪我说话不中听,这种孩子的学习成绩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什么?高中功课变难,什么学生成绩好?那些爱学习、勤奋认真的学生成绩好。哪些学生爱学习、勤奋认真?那些热爱生活、心怀梦想、有责任意识的孩子爱学习!让孩子做家务哪里是培养什么技能(那位爸爸说做家务很简单一学就会所以不要做),做家务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啊!要让孩子知道,一衣一饭都是劳动所来,他才懂得学习的意义啊!连这么简单的道理也不懂,还大言炎炎自夸天资,令人叹惋!  `  (2)有位妈妈强调,什么事都可以依着孩子乱来,十岁了可以帮孩子擦屁股,擦屁股光荣。只有学习不可以乱来。还反复教唆别人家长找学习上的理由揍小孩一顿。令人哑然失笑。这孩子学习能好吗?可以说,我不需要了解这孩子的学习状况,我就可以断定她的学习好不了。因为这样的孩子不可能爱学习。到了青春期,她会从骨子里厌恶学习。  `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成绩好,殊不知,多少功夫在诗外!
  又比如陪读,这是个合理的现象吗?
  如果孩子到了高中,还需要父母深度介入孩子的学习,你说这孩子的学业优秀到哪里去,打死我也不信。  `  高中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有梦想、有抱负,自觉努力的孩子。  怎样培养有梦想、有抱负的孩子?  `  这决不是就学习谈学习可以谈的清楚的。
  慢慢转一些我以前写的旧帖过来。
  PS:看了一下《举一反三》教材上的思路导航,不通俗,让人越看越糊涂  -----------------------------  @夏天的豆豆2006
18:16:00  看到这里不太明白。难道不是这个思路解这样的题吗?想了解一下蓓蓓是用什么思路解这样的题?  -----------------------------  @旷漠饿 90楼
21:36:00  那本书上不是这样讲的哟!书上讲的很是晦涩难懂。  -----------------------------  豆豆,有些书上的例题讲的是比较绕的,我一般直接让孩子做,她自己往往能很快做出,做不出来的我再帮忙理清一下思路。不要迷信例题,那不一定适合你孩子。
  @旷漠饿 12楼
13:26  &缺席事故&  按学校的安排,今天本来要去参加一个“小小科学家”的比赛,要在早上8点多在校集合,然后统一去赛场。但是,蓓蓓直到中午12点多才想起有这么回事。已经晚了,坏事了。于是急哭了。  `  蓓妈要蓓蓓不要哭,并批评教育。我对蓓妈说:“你别理她,让她哭,让她自己消化。”  `  蓓蓓长期毛里毛躁。蓓妈有一个毛病,总是帮孩子把事情考虑周全。去上学,有没有带红领巾呀、有没有带校卡呀,蓓妈........  ------------------------------  我也是这样,事无巨细为孩子考虑周到,以致孩子自理性非常之差,还毛毛躁躁,这样很不好,该放开的一定要放开
  发表于
资料 个人博客 短消息
  《我对男女平等的看法》  `  `  我认真地思考“男女平等”这个概念是在蓓蓓出生后。这之前的心态是,女人是天生的第二性,男人如果没有一点大男子主义也就不象个男人。我看大江南北的男人都差不多,习俗有分别,文化无二致。“怕老婆”那只是一个哄女人的姿态,真正要贯彻意志时是容不得女人胡来的。  `  蓓蓓一出生,我突然之间对男权社会无法忍受,“不做第二性”这个念头变得非常强烈。我不能容忍我的女儿变成任何别人的附庸,当然也就不能变成男人的附庸。一些经典著作对爱情的阐述变得让我无法接受。比如《简爱》,如果要我再看一篇,我宁愿看新华字典。象宫啊步步惊心啊穿越剧,之所以让我非常反感,就是它的核心思想:女人其实是把讨男人欢心作为毕身的事业。  `  我无意对别的女人的人生观指手画脚。但我无法忍受我的女儿变成这样。  `  首先从审美的角度。“女人味”,一个女人当然是要有女人味的,但我反对把这个角度扩大化。女人应该和男人一样,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女人或男人。女人应该学习怎样讨好男人,她的爱情婚姻才会幸福,同样男人应该学习怎样讨好女人,这两者在程度上是完全同等的。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女性的审美更多侧重于自然属性,肤质五官三围,外表气质风度。我相信,将来男女越来越平等,社会的女性审美标准会发生变化,人们会更加欣赏那些聪明有内涵的女人。  `  在家庭分工上,夫妻都去工作赚钱然后分担家务,或者男人养家糊口女人操持家务,本来这两者我都是能接受的。但现实的状况是,不工作的家庭妇女在家里是没有地位的。男人普遍无视女人在育儿持家方面付出的巨大劳动,总是抱持一种“是我在养活你和这个家”的掌柜心态,男人理所当然成为家庭的主宰。一个例子足以说明这种区别:男人可以出轨,女人不可以。  男人出轨,女人甩盆子砸碗,但是最终她会原谅老公。女人出轨,被老公发现了,不用解释,扫地出门。社会的文化氛围就是这样的,背后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经济上的依附。这就是我强调女孩子必须要有赚钱能力的原因。  `  蓓蓓妈妈说:“家务都不会做,以后哪个男人喜欢?”于是教蓓蓓洗碗,做家务。被我坚决挡下了。人家同龄的男孩子都不学做家务,凭什么我女儿要学?洗碗不是什么技术活,以后确有必要的时候再学不迟。(注:此帖稍后,蓓蓓开始学做各种家务,不是为了以后做别人的好老婆,而是培养她的责任感。)  `  有一个教育思想估计会和她妈发生一点冲突。我决不会允许我的女儿背上“贞操”的精神枷锁。我上次已经把我的思想轮廓跟她讲了一下:如果是男孩子,教育的方向是克制,就是说,你要比其他男人更认真更负责地对待两性问题;女孩子嘛,教育的方向是尊重自己的心灵,就是说,和自己真心喜爱的男人SC,不要为金钱动心,不要被花言巧语蒙蔽。蓓蓓妈妈其实认同我的思想,只是觉得这个社会无法接受。而我坚信,20年后,中国的社会文化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要平等,首先要有平等的经济地位。要能够轻松地养活自己。做不到这一点,那个“平等”只不过乌托邦。
  第一页尾楼,聊一下性教育。  女孩子成长的生理知识,不是蓓爸所长。我谈的是心理成长。  `  这学期开学不久某天,卫生间突然传来蓓蓓的惊呼:“我发育啦!”蓓妈忙去查看究竟,出来说她“虚张声势”。但蓓蓓此后兴奋了很长时间:“你不要碰到我这里哟,一碰就痛哦!”“啊呀,刚才不小心碰到了,好痛呀!”  我很高兴,因为蓓蓓很高兴。  `  话说从头。我老早就对蓓妈说:“要给孩子讲讲性知识了。”蓓妈总是说:“迟点再讲。”老拖着不是回事呀,爸爸披挂上阵,亲自讲。等机会,等蓓蓓问的时候。  蓓蓓:“我什么时候可以戴这个胸罩呀?”  我:。。。。。。  总之,这是好事情。  过去的女孩子,胸部一突出,害羞,把胸缩起来。我希望蓓蓓到时候抬头挺胸,引以为荣。  `  蓓蓓戴上妈妈的胸罩,穿上妈妈的裙子,在客厅招摇过市,引我和她妈忍俊不禁。我开玩笑说:“你敢这样下楼去走一圈吗?”蓓蓓连说不敢。  蓓蓓问我:“雨房是不是越大越好?”  我说:。。。。。。  蓓蓓:那为什么别人都说越大越好?  我说:以前小孩生下来只吃奶,大呢就奶多,所以人们的审美观就是越大越好。现在有很多东西可以喂,奶不够也没关系。所以大点小点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匀称,匀称就是美。接下来几年,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要保证身体发育好,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多运动,保障营养,保障睡眠。只要做到这几点,你以后的身材就会非常棒!  `  `  下一个关口就是初朝。  有的女人把月事当作上帝给女人制造的麻烦。女人一来月事,就心情郁闷烦躁,还有痛经,可能与这种心态有关。我希望蓓蓓以后把月事当作上帝赐给女人的礼物,感到自豪,做女人就是好。这与第一次高峰情绪体验密切相关。我希望,初朝来时,孩子再次发出欢呼:“我长大了!”而不是惊惶恐惧、不知所措。要适时讲讲相关知识,让孩子对身体的变化充满期待。  蓓妈认同我的观点。她说:“不急,到时候我会讲。”  根据统计数据,现在广州女孩平均初朝年龄12岁多。暂时可以不急。但我认为不宜过分延迟,要让孩子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等孩子满了11岁,我们可以对孩子说:“你想要什么礼物?我们打算在你来初潮那一天送给你。”  `  也许各位不理解蓓爸的心思。让我讲给你听。  我们不是经常讨论男女平等吗?蓓爸不喜欢空喊口号。既然我追求男女平等,我就在我能做到的范围内去实践它。让女孩子认同自己的性别,这是平等第一步。  多年前,我和蓓妈聊天:下辈子愿意做男人还是做女人?蓓妈说愿意做男人~~做女人多麻烦呀!、、当时我没觉得不妥,现在回忆起来,这不就是性别自卑感吗 ?这种自卑感,不正是两性不平等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环吗?  `  从蓓蓓做起~~我是女人,我自豪!为雨房自豪,为月事自豪!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