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怎么样写幼儿园教学论文论文

浅谈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的论文
浅谈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的论文
&&&&&&&&&&&&&&&
&&&&&&东园学校&&&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拟成人活动、反映他熟悉的四周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爱好,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而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在角色游戏中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予以指导教育这便是最重要的任务。下面我就谈谈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我们都承认“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老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我认为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经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假如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很多内容。久而久之,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熟悉社会的一种手段.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刻了。
然而,角色游戏仅仅作为幼儿的随意游戏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角色游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尊重幼儿五个”自由”的同时,老师应该把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和计划时时刻刻装在脑子里,并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意识、情感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特点来有目的的教育。这里我把全面发展的目标分五个方面。
通过角色游戏让幼儿对社会有所了解.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拟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拟来熟悉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这是角色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如:一次在角色游戏中一个朋友说:“我是专门听电话的,”
我马上接下去问:“专门听电话的人有二种:一种是‘公用电话’里专门听电话的人,她们听好电话帮人传呼;还有一种人专门听电话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你是属于哪一种人呢?”
“我是专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
“你真的样样问题都能帮助别人解决吗?” “是的。”
于是我再说:“现在社会上有一个地方,只要你有困难打电话去,它就会帮助你,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旁边一个孩子叫起来:“是110热线服务台!”
“对,110热线服务台就是专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任何人有困难都不用害怕,只要拨通电话就行了。”
这样一段对话我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当今社会上的新机构以及新机构成立的宗旨。
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这里所指的积极的情感包括两个方面:对人的积极情感、对社会的积极情感.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受憎分明,是我们角色游戏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所以这么说是角色游戏本身性质所决定,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模拟成人活动、反映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游戏嘛。比如:有一次娃娃家有好几个小朋友要做外公,于是我就出了一个问题:“妈妈的爸爸只有一个,怎么办呢?”
解决的方法有好多种,一个孩子说:“那我也做老人.我不住在娃娃家,我和其他老人住到一起去。”
我马上抓住话题:“那是什么地方啦?”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回答不出。于是我就告诉他们:“许多老年人住在一起的地方叫养老院。”
孩子们还真的办起了“养老院”,并且玩出了许多情节:为孤老找老伴;为老人养宠物;带领老人去看木偶戏;还从生活上关心老人:为老人烧他们咬得动的东西吃,为老人发明洗脚机等等。幼儿在游戏中完完全全投入到“爱老人”的情感之中,这样的教育比上课谈话要生动得多、深刻得多。还有一次,我们有个小朋友一改以往搭地铁用凹型积木,用凸型积木造铁轨,还自豪地说:瞧我多聪明。用这种外形的铁造铁轨可不会再出事故啦;”
于是我问他:“你是聪明,你是什么人呀?” “我是中国人呀!”
他很认真地回答我。“那过去的地铁是谁造的呢?” “外国人。”
“哦,原来外国人造的东西也未必都是好的,我们中国人有时也能造出很棒的东西来。”
经过这番对话,无形之中激发了幼儿心中自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了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积极情感。
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期是培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传授正确道德行为的要害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很轻易接受正确的、美好的、规范的刺激,这对他们养成习惯至关重要。那么通过角色游戏可否完成这些目标呢;回答是肯定的,比如: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做汽车上的售票员,我对他说:“我是你的老朋友,可我今天没带钱,你就让我上车不买票吧!”
他听了我的话停住了一下,但经不住我再三催促终于同意了。可这事真的就对吗,我让小朋友来评判。结果意见变为二种:一种认为既然是老朋友当然可以不买票;而另一种则认为不行。一个小朋友激动地说:“乘车是有一条规则的,那就是‘上车要买票,月票请出示’,这条规则人人都要遵守。“
经她这么一说大家恍然大悟。第二天,当我们扛着摄像机要拍昨天那段情节时,我们的“售票员”说什么也不同意了,他
一本正经地说:“我已经懂得这个道理了,干嘛要再做呢?”
可见游戏中传授给幼儿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在孩子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在小猪运西瓜活动游戏活动中幼儿过独木桥时,能够自觉的遵守纪律遵守规则,一
一过桥,不挤不抢的好习惯。
通过角色游戏提高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在学前教育期我们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一些小小的问题鼓励他们解决、处理,使他们从小就看见问题不足为怪、看见问题不害怕、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这对将来踏上社会会是个很有效的预备。如:一次在角色游戏中,娃娃家的妈妈要把许多筷子放在一个筷笼中,她用万能插塑搭了一个筷笼,可是筷笼太高,筷子放进去一看,呀,很难再取出来。她就去换四块矮一点的插塑,这下筷子放进去取出来也方便了。只是筷笼底部有一个大大的洞,筷子只要放进去就噼噼啪啪掉下来。“这可怎么办呢?”
她愣了好一会儿,终于有办法了。她去找来一张纸放在洞口,这下筷子放进去再也不落下来了。她看看自己的杰作,摇头晃脑地笑了。她这就是在游戏中摸索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角色游戏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我们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由此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对孩子来说学得安闲;对老师来说也教得自然。事实上,在游戏中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有许多许多。诸如:四大发明、交通规则、交通工具、人体的发育成长、世界闻名的建筑物、中国文化历史等等。这些知识的传播在游戏中是幼儿最渴望获得的,若你能雪中送炭,效果会比一次一次说教来得好得多。
以上是在角色游线指导过程中把五个方面要求深深印在脑子里,让幼儿充分自由地游戏,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懂得一些道理、体会一些情感。也正是这样不断地给予,幼儿才会更爱角色游戏。那么心目中有了这五条目标,老师如何来完成这些目标呢?这便需要老师会正确指导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指导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引导。
幼儿在游戏中有明显的年龄特点
比如:中班上期幼儿角色意识并不明确,更换角色相当频繁;对社会化的反映极少极少,多的只是四周生活中的领事;他们游戏的目的性不强或者说根本没有,很多时候还存在着小班的特点,需要老师不断地捕捉角色语言。角色动作、角色情感。而大班幼儿则不同,他们在各方面的水平都有明显提高,自主性、目的性增强。这里就需要老师根据年龄不同来“对症下药”。
总之,角色游戏是以孩子们为主体的意愿游戏。老师只有把目标记在心里,并把握幼儿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加以引导,这样的游戏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不过,幼儿的游戏中除了有规律性的东西还有一些很随机的东西需要老师善于捕捉、帮助完善、扶植萌芽,使之发扬光大。上面讲到的许多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他真正的投入,却经常是无意识的,一个小主意、一个小想法往往是一闪而过的.而作为有心人的老师就要很善于捕捉,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抓住幼儿无意识的、稍纵即逝的一个想法把握完善,最后变成幼儿自己的一个主题,这里需要老师具有灵活性以及正确儿童观点,会站在幼儿立场看问题,更需要老师丰富的知识,会从孩子中获得灵感,并将之化为孩子们轻易接受的东西,让他们象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涉取.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最喜欢的游戏。经过几年带领我才真正体会“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不会指导游戏的老师“
不是个好老师”这句话的含义,也真正发现角色游戏的魅力所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论文发表期刊
职称论文范文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服务号:dolunwen
教学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a href=""
教学论文范文热门文章
步步高论文发表网,10年专业级职称论文发表机构,最受欢迎的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169; 版权所有
备案号:津ICP备号-1.
【合作】站长QQ:145177  摘 要:幼儿发展评价要求教师要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幼儿在某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要注重评价的过程,不能一味地追求评价的结果;另外对于评价的结果要加以正确的利用,根据真实的评价结果制订出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同时也要积极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发展评价中来,让家长这个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对孩子的发展负起责任来。最后在评价中要注意对儿童的动态评价,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发展评价;教学质量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发展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也能够帮助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更好更有效的教育,对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对幼儿的发展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尊重每一个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大把抓、一刀切,要针对每一个儿童的发展进行培养,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另外我们也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重视儿童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对于评价的结果不要过于简单化,要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正视幼儿发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的发展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强调和鉴定的功能,不要一味地追求评价的结果,并根据这个结果将幼儿分成若干个等级等等,这样极大地伤害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对每一个儿童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对幼儿发展评价有个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发展评价对于儿童发展的促进功能。通过我们的发展评价,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建立起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另外,评价的内容也不要过于单一和片面,这些都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容易造成幼儿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或者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长处而过于自傲或者是自卑。在很多幼儿园的幼儿发展评价中,其评价内容主要是针对儿童的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对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却不是很重视。儿童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都是儿童综合素质的体现,我们要充分重视这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独立和自信以及主动求索、乐于助人等,这些都是儿童非智力因素良好发展的表现,我们要充分重视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这些优秀的非智力因素,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避免单一和片面的发展评价对儿童优良综合素质的扼杀。   在评价过程中要避免传统模式将幼儿置身于一个预先设定的共同标准或者是常规模式下,要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更不能沿袭传统模式中教师人为地将幼儿特质纳入事先预测和控制的框架之中。传统评价把幼儿置身于一个预先确定的共同标准或常模下,将幼儿的特质强行纳入成人预测和控制的框架之中的做法,应废除根据某个既定的目标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将学生分成优、良、中、差几个等级的做法,要重视儿童个性发展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注重发扬儿童的个性和潜在的创造性,要通过我们的评价,全面而综合地反映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要一味地采用定量评价和教师评价,要鼓励学生自我定性、自我评价。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自我。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中,教师过分地强调定量评价,只重视对幼儿科学性的体现,忽略了很多评价内容,如儿童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参与兴趣、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是否有良好的个性和品质、责任心的大小等等,这些都是不能用定量的评价来反映的。与此同时,定量的评价无法做到对幼儿发展的全面性评价,也无法对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教师确切了解儿童并且不断的完善教学措施和教学策略帮助甚微,也不可能实现发展评价的真正价值。另外,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重视幼儿的自评,提高儿童在这个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自我评价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评价过程的重要性,不要一味地重视评价的结果,因为结果只能反映出很小的一个方面,其全面性和客观性是比较低的,评价的过程才能真正地反映出儿童在个体发展中的个性,也才能帮助教师制订出更好更完善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对于评价的结果要正确的使用,不能让评价的结果成为形式主义,例如有些幼儿园把幼儿发展评价与教师的工作质量挂钩。掺杂了个人利益的儿童发展评价就很难做到客观和真实,很多教师为了凸显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对评价的结果弄虚作假,掩盖了幼儿真实的发展情况。这些教师根据自己制订的幼儿发展评价来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这样的幼儿发展评价不但违背了评价要真实和客观的原则,而且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改革毫无帮助。   当代的幼儿教育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都对幼教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诸多压力下,我们要正确使用幼儿发展评价,还这些评价以真实性和客观性,让幼儿发展评价切实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改革指明方向,我们也要根据客观而真实的发展评价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积极改进,树立正确的幼儿发展评价观,在教育教学中切实满足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对于幼教工作提出的要求。   二、尊重幼儿发展评价的发展趋势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发展评价的功能,不能只注重对于其鉴别和选拔功能的利用,更要按照其发展的趋势,对其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加以利用,全面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我们还要严格遵守幼儿发展评价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为目标和价值取向的原则,充分、客观、全面地了解幼儿的真实发展水平,了解其发展的需要,掌握每一个幼儿的长处和缺点,并以此作为教育合力选择教育目标和教育策略的依据,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的发展。   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不但要真实地反映幼儿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还要如实地反映出幼儿在个人兴趣、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做到全面而真实,也要整体地反映出幼儿发展的综合情况,不要一味地重视对幼儿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反映,这与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是格格不入的,也与《纲要》中提出的“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是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是相违背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幼儿在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避免单一和片面的发展评价的产生,在发展评价中既要反映出幼儿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又要反映出幼儿在个人兴趣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正确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优势和个性特点,制订出良好的教学策略,因此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发展全面而正确,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进行幼儿发展评价的时候,我们要充分重视每一个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重视儿童由于身体素质、认知能力、情绪情感、社会能力、生活能力和生活习惯等因素而产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幼儿,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避免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中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模式,多采用个体化评价标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评价的过程中尽量少用横向比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尽量多采用纵向式评价,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   另外,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使用,互补互助。传统的幼儿发展评价多采用一些诸如测验或者是问卷等可以量化的评价方式,这些虽然对于幼儿的知识和技能有着很好地反映,但是无法做到全面地反映幼儿的综合发展情况,而且这种方式也有欠客观和完全。知识掌握得好、技能使用得好并不代表着幼儿发展的状况就一定很好。因此,在进行幼儿发展评价的时候,我们也要加入定性评价,让两者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幼儿发展的情况。对这两种方法的正确使用,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对优质资料的积累,将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真实地记录下来,例如可以采用录音、拍照、摄影等方法,为定性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这样不但可以准确而全面地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也能够对幼儿的综合发展情况有一个比较客观而真实的掌握,方便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改革。
  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把幼儿当成是教师完全支配的对象,也要让其成为评价过程的参与者,鼓励其对自己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在幼儿园中,大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估和反省能力,教师应该对幼儿的这种能力加以培养,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能够正确客观的对幼儿进行评价,也能够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为幼儿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对幼儿的发展评价中,教师要注重评价的过程,不能只一味地追求评价的结果,要根据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将评价的过程融入生活之中。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有效地利用其评价的结果,体现评价的真正价值。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发展的评价信息进行分析,掌握本班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对自己的教学大方向做一个基本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对评价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每一个幼儿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个体教育策略,同时教师也应该将评价结果真实而及时地反映给学生的家长,让学生的家长正确认识孩子们的发展情况,更好地配合我们的教学工作。   三、引导家长用心对待幼儿发展评价   幼儿最早的学习场所是家庭,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每个家庭的父母都对孩子的初期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幼儿接受学前教育之前所形成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都是来自于他们的父母,因此父母也要担负起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对于幼儿的发展评价,家长有着独一无二的话语权,因为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和行为相对于在幼儿园要放松很多,也真实很多,家长能够观察到大量、真实、自然的行为,对于幼儿的发展评价也最接近真实,因此家长要在幼儿的发展评价过程中主动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客观而真实的评价,帮助教师做出最为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家长还要给予孩子适量的家务工作,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简单的家务劳动中体会合作和分享的乐趣,加强与孩子的交流。   另外家长要抓住孩子们“好表现、喜表扬”的特点及时教育孩子,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孩子、启发孩子、赏识孩子。家长通过细心的观察,搜集信息,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了解孩子多方面的发展情况,正确对待自己的孩子,认真对待对孩子的发展评价。家长对于幼儿的发展评价也要掌握一定的方式和方法。   四、关注幼儿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传统的幼儿发展评价的模式只注重幼儿静态知识获得的结果和结论,对于幼儿是如何获得知识的积累关心甚少。而现代的幼儿发展评价讲求的是评价者对于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思考、假设、选择、推理等动态过程,关注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能力的提高,学习迁移能力的展现以及在解决问题中所展现出来的学习兴趣、课堂注意力和为了解决问题所付出的努力程度。这些都是现代幼儿发展评价所要关注的内容。在幼儿阶段,了解孩子如何获得答案或解决问题要比判断孩子的行为结果是否正确要重要得多,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些都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当代幼儿发展评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幼儿发展评价中,教师要尽职尽责,真实而准确地对幼儿的发展做出最正确的评价,帮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信心来,也要通过我们的评价,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出孩子的发展状况,掌握孩子个体发展之间的差异,对孩子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幼儿的发展评价中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并将科学的评价观落实到幼儿发展评价的具体实践中去,有效地保证幼儿发展评价工作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5).   [2]刘霞.试析当前幼儿发展评价改革的基本走向[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Z1).   [3]沈小婷.从幼儿发展角度反思当前的评价实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6).   [4]牛银平.家长参与幼儿发展评价的问题调查与对策思考[J].早期教育:教师,2008(9).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机关托儿所)
【相关论文推荐】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班主任论文
您当前位置:>>
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
  浅谈幼儿园常规管理    摘要: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幼儿园班级常规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主要是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保障各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管理就是指挥和协调,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小到每个单位及每个单位的具体科室,都离不开管理。管理工作存在于一切人类社会和人们的共同活动中。幼儿园作为教育系统的基层单位,其管理工作是通过幼儿园中的最小单位--班级来实现的,所以说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管理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也就是&火车&的车头。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多年的班主任实践工作中,我对班级常规建立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也在班级常规的建立上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关键词:班级常规&& 含义&& 必要性&& 要素&& 措施&& 一贯性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实施常规教育时存在着以下问题,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的常规教育。    一是自由型常规教育。教师强调让幼儿自由地发展,认为常规教育是对幼儿主体性的限制。所以,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活&起来,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结果滋长了幼儿自由散漫的习性。    二是管制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将&常规教育&和&如何管理幼儿&等同看待。常规教育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以督促、提醒和提要求为主,对违反常规的幼儿进行惩罚,其结果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使幼儿成为了&木头人&,甚至使有些幼儿从心理上抵触教师,不喜欢幼儿园。    三是教条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把教育的规则&教条化&,认为常规教育是不可改变的。他们在实践中死板地看待问题,坚持已有的规定。如吃饭一定要都吃完才能走,不考虑幼儿的身体和食欲等问题。这种方式势必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是说教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并且这类教育方式以限制性的常规居多,如&不许大声说话&&不能乱丢玩具&等,却没有引导幼儿去理解行为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忽视了幼儿通过体验习得常规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二)班级基本的常规有哪些    从幼儿园常规涉及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及学习常规。    生活常规包括盥洗、就餐、睡眠等方面,只有这样,班集体的生活才能融洽和谐。    学习常规是保证幼儿顺利、有效完成启蒙阶段知识学习任务的要求,包括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等。    活动常规涉及室内、室外活动的场地、活动的玩具材料等。    (三)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    (一)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二)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    (三)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四、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    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在和孩子讨论规则前,我们首先让幼儿理解,班级的常规是为了让大家在幼儿园了过得愉快而制定的。然后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学习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的规则。共同讨论出来的规则,可以让幼儿更加明确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如在讨论幼儿盥洗的规则时,小朋友通过讨论后认为: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玩水,要节约用水;洗手时不可以吵闹;要认真洗手,搓肥皂等。通过讨论后,很多幼儿都能自觉地遵守,而对于调皮的幼儿,也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由于是讨论制定的,所以如果有幼儿不遵守,那么就有其他的幼儿进行提醒、监督,及时让该幼儿进行改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三)用音乐让幼儿规范幼儿的活动。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我们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地整理材料,等音乐换到欢快时,幼儿的材料就要整理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在进餐时我们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区,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餐。活动结束后,播放一些柔和的摇篮区,让幼儿得座位上休息等。相信这样的方式是现在已经普及的方式了。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所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二)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们班的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根据幼儿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日的食谱,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在故事中还少不了进餐的必要要求。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安静地愉快地进餐,而且还让幼儿自觉地改正了一些进餐的不良习惯,大大提高了我班的进餐质量。    (三)将评比小红花落实、具体化,提高幼儿的自觉意识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小红花。以前在评比小红花时,我总是笼统地要求要各方面表现好,上课发言积极,坐得神气,睡觉乖,吃饭香等等,由于各方面要求太高,但每星期真正能做到的只有少数几个,所以在评选小红花时都快成批斗会了,因为小朋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某个小朋友拿到了小红花,小朋友总能找出他某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因为对于小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好,他们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可总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所以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能太多。现在,我们一改以前的做法,从以前的要求面面俱到到现在的每星期只定一条规则,每星期公布一条要求,告诉幼儿这星期小红花要找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朋友,只要你在这个星期符合以上的一条就可以得到小红花,然后我将具体要求贴在家长园地上,让家长也一起来督促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发现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增强了,班级常规也越来越好了,当有个别小朋友不遵守规则时,旁边的小朋友就会提醒他,所以获得小红花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    (四)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常规在家庭中能得以强化。    有一句话,从我接触幼儿教育以来,是一直记着的:&学校家庭,5加2&.    它的意思是说,在幼儿园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在家的两天要是松懈,效果将会大大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很多幼儿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成了另一副样子。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外,还发放一些先进的家教资料,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加重得到强化。为了强化幼儿的意识,我们还在班级中设置了&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只要是小朋友在家里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让爸爸妈妈写下来,并拿到幼儿园,老师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进行朗读,并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中贴上一朵大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效果还是不错的。    (五)设立&小小监督员&,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    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可他们只是躲避老师的一双眼睛,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去监督小朋友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不放任幼儿违规行为,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意识,真所谓&一举多得&.    (六)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    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如教师看到一幼儿在结构区将花片乱扔在地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不要乱扔花片,把花片捡起来!&如果教师采取另一种方式,比较温和但是坚决的方式,对他说:&&&,这个篮子是花片的家,我们把地上的花片送回家。&如果幼儿同意的话,教师还可以和他一起收拾。    (七)用环境隐含常规要求。    幼儿园的墙面、空间蕴含着教育价值。可以运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将常规体现在环境中。如:在楼梯、喝水处、洗手处等贴上小脚印;洗手处还可以贴上洗手的顺序图;班级内用图案标明各个活动区域。对于小年龄的幼儿,用标记告诉他们做早操的位置等。每个幼儿的用品上贴上标记,便于幼儿辨认、取放。    (八)运用榜样示范的方式。    1.同伴间的榜样。    老师只要表扬某个小朋友,别的孩子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因此,教师应做到嘴勤,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教师要求幼儿说话要轻声,可自己常常为了省事扯着喉咙打&长途电话&,进行遥控指挥,由于长此在教室大声的指挥声中,幼儿也学会了大声说话,大声指挥别人。如果教师每次能轻轻地走到需要指导的幼儿边轻轻的说,孩子们有事也会走到你跟前轻轻告诉你的,而不会坐在位子上大声告诉你。要求幼儿睡觉安静,教师就要做到动作轻,不能老远就喊:&快睡觉,别说话了&,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要求幼儿洗手时节约用水,教师和家长就不能开着水龙头打肥皂;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要认真听完幼儿讲话。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行为幼儿树立榜样,使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运用讲故事、情景表演、游戏等形式给幼儿以榜样示范。    ①故事讲述。如通过讲述《大公鸡与漏嘴巴》的故事,可以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②情景表演。以表演形式把故事陈述出来,榜样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展示。如通过让幼儿观看木偶戏《森林动物园》,来使幼儿受到文明礼貌以及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教育。    (九)用儿歌、歌曲进行渗透教育。    儿歌短小精悍,而且琅琅上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的要领。洗手的方法,每次洗手时我都要念儿歌:&乖宝宝,来洗手,先把袖子卷卷好,再把小手搓一搓,搓手心,搓手背,一二三,甩三下,最后擦干手指头。&这样,使幼儿通过儿歌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洗手的要领,并且还知道了洗手时不应该玩水。歌表演《我是好宝宝》的儿歌:&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得好,小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说话先举手,做个好宝宝。&孩子们在儿歌的氛围中慢慢掌握了上课的要求,都争先恐后地要做老师的好宝宝。&音乐指令法&以音乐为信号,提醒孩子怎样的音乐该做什么,让教室的氛围变得更亲切,这是在音乐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比如搬椅子的音乐、走到中间的音乐等)    (十)常规建立的坚持性。    确定了的规则必须坚决执行,教师尽量避免以临时的指令代替规则,尤其避免与规则相悖的指令代替规则。如玩好了玩具要放回原处的规则,一位幼儿没把玩具收好,教师就让他走了,这时教师要和其他幼儿说清楚是因为这位幼儿身体不好,家长急着带他去看病。在规则的执行过程中,让幼儿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从而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避免幼儿总是用规则去要求别人,而很少要求自己。    (十一)大幼儿学习商讨班级常规,自主遵守,逐渐形成自主管理模式。    步入中大班后,孩子们的个性更加鲜明了,他们有明确的行为意识,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提倡自主的管理模式。    案例1:如在玩拼插区时,孩子总是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筐筐的玩具被倒出来,收拾时又乱放。对此,有的老师总是喜欢一遍遍地说:&要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筐子放到旁边&,&把雪花片放到玩具篓里&,可孩子们听了就忘了,总是记不住。最后,老师认真反思:为什么总是我告诉孩子们怎样做,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自己来建立常规呢?于是,利用一次餐后谈话,让幼儿自主讨论如何在拼插区既能快乐玩耍,又有一定的秩序。幼儿自发地几个人围在一起开始了讨论,然后各组抽出一名幼儿向全班介绍他们组所定的常规,最后再由各组之间的幼儿相互提问修正,一套由幼儿自己建立的活动区常规成立了。在以后的活动区活动中,幼儿不仅自己自觉地遵守常规,而且还互相监督,使常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许多常规都由幼儿参与制定,如喝水时注意什么、户外活动时怎么做、入厕后为什么洗手等,真正地让幼儿在一个有限制但又相对自由的、有序的环境中快乐发展。    案例2:教师要求幼儿每四人一组进行分组活动,结果有两组幼儿遇到了问题,其中有一组有五个人,而另一组只有三个人。五人那组的幼儿谁也不愿到另一组去,于是,三人组中的一个幼儿告诉教师说:&老师,我们这组只有三个小朋友,他们都不愿意过来。&这位教师了解了情况后,只对这两组幼儿亲切地说了一句话:&这个问题你们自己解决吧,老师相信你们能解决。&最后,这两组幼儿在经过商量之后,决定还是一组五人和一组三人进行小组活动。在没有教师的干预和帮助下,问题同样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五、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    (一)密切合作    班级常规工作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两教师配合密切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教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老师们要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幼儿的常规制定,应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常规,并且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千万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二)严格要求    严格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对教师严格要求,二是指对幼儿严格要求。首先,良好的班风是促进班级良好常规形成的重要因素。一个班级,班主任应组织配班教师共同学习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严格遵守。在班级常规中,班主任要把职责、任务等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老师头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对幼儿严格管理是需要班组老师共同进行的。要做到规则对每个幼儿都是一视同仁,不能出现不公或偏颇。    (三)保持一贯性    只有做到规则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像我们蒙氏班,根据各班活动室面积大小、五大区域的划分,在各区工作卡袋上便规定进入各区工作的人数,这便是一种对幼儿的选择行为加以约束的规则。每个区都贴上红、黄、蓝三种卡,每个卡袋里插一个卡,当幼儿看到工作卡袋里没有卡袋可插时,幼儿就知道应另选一个工作区。除此之外,在幼儿取工作地毯、幼儿插卡、幼儿打餐的地方都贴有可爱的脚印,这样既可以提醒幼儿该在什么地方进行这些活动,又能暗示幼儿要排队进行这些工作。在一日活动中,每一位老师对幼儿的要求应是一致的。    总之,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它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 &活& &异&&新&,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与教师密切地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我们不能把常规当成一种强加在儿童身上的外部要求,总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儿童遵守,而需要把常规本身看成是儿童主体意识的觉醒,把常规意识看成是儿童主体品质之一。只有将常规视为儿童主体的一种品质,把它当成是儿童内在的并在儿童积极的自我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东西,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出儿童的常规意识。
本文地址:本文标题:
较旧一篇:较新一篇:
你还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