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平台怎么做

教育部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绿色评价”体系改变中小学教育指挥棒
记者&&张&&烁
日08:29&&&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考高分就是“好学生”、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的时代,有望成为历史。
  6月18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希望切实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我国中小学教育进入“绿色GDP”时代。
  新指挥棒:由单一评价变综合评价,改分数独大为全面发展
  为了高分,中国学生不仅学习压力沉重,更是付出了高分低能、体质下滑、缺乏创新精神等惨重代价。什么是“绿色评价”?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引入了“效益”的概念:“学习不能不计成本”。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郑富芝说。
  如今,基础教育教学体系是以高考为龙头,层层相连、环环相扣,在升学率指挥棒下,素质教育步履维艰。“现在,我们要打造以学生发展为龙头的教育体系。”郑富芝说,“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益。由单一评价变为综合评价。”
  翻开《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可以看到,珍爱生命、自尊自信、爱国情感、独立思考、批判质疑、师生关系、睡眠时间、学习状态……都纳入其中。即使是“学业发展水平”一项,也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关注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新型“指挥棒”,把“分数独大”的龙头,换成了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绿色评价”的变化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将评价建立在大量数据的科学分析基础上,改变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现状;二是注重考察学生进步和学校努力,不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三是注重促进学校质量内控机制,不再过于依赖外部评价。
  如今,在试行“绿色评价”的上海,成果正在凸显。据介绍,一些原先不引人注目的学校,学业质量比较好,学生负担比较轻;而一些热门学校则被发现潜在不足,如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不理想等,还有改进和提高的空间。“绿色指标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长、社会对学校‘好差’的主观评价标准,又帮助每一所学校寻找持续发展的方向,从而不断推进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说。
  如何落实:运用现代评价方法,细化标准,协同推进相关改革
  评价重点的转移、评价内容的丰富,对《意见》的具体实施提出了新要求。“要摒弃传统单一的‘知识本位’评价方式,建立全面综合的‘能力本位’的评价新理念。对于学生学业发展方面的评价,不仅要涉及所学科目的知识和内容,更要重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说。
  “正确的评价可以变‘揭短’为‘扬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信而有尊严地成长。”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说。
  专家认为,一是要强调现代评价方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辅之以必要的现场观察、个别访谈等,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二是强调采取科学抽样的办法,避免统考统测加重学校和学生负担。
  《意见》初步建立了综合评价的指标框架,但还需按照中小学教育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一步研究细化。在评价标准中,有些在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政策中有明确的量化要求,如体质健康、作业时间等,但有的只是原则性要求,还缺乏具体标准,如学生品德发展等。而对一些抽象指标,如理想信念、求知欲等,还需开发有效的测量工具。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和有关高校已经做好准备,为《意见》的落实提供专业支持与技术指导。”辛涛表示,教育部下一步将建立评价资源平台,组织专业机构制定评价操作指南,开发科学的评价工具,促进评价资源共享。
  此外,还需要协同推进相关改革。一是深化课程改革,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二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使评价和升学的要求相一致,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
  “目前推出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郑富芝说,“教育质量评价是世界性难题。但为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 人民日报 》( 日 12 版)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
&&&推荐新闻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软件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软件
发布日期:
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软件&&本信息的网址是:/tradeinfo/chanpin_detail_2339617.html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软件、当前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十分重要和紧迫。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同时,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方式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将评价建立在大量数据支撑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做法;二是强调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改变过去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三是强调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改变过于依赖外部评价而忽视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做法。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软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学校建立学生电子化成长记录册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软件。它采用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全新评价标准构建师生输入、自评、互评的便利平台,管理和记录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软件能实现学生日常表现的记录与汇总,管理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网上评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账户,可随时上传、管理和查阅自己的作品、成果及成长资料,了解自身发展状况;教师和家长可即时互动,跟踪学生成长过程并进行在线动态分析,以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软件特点:
◆&&& 灵活多样的模板定制功能,可满足不同地域的综合素质评价需求。
◆&&& 完全符合国家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 全面详细的过程性学习成长记录。
◆&&& 拓展性强,系统可根据需求为其他系统提供标准数据接口。
◆&&& 支持家长、学生、教师等多种角色的应用与互动。
◆&&& 采用B/S架构,支持多种部署方式,既可以进行单独集中式部署,也可与下属教育机构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软件进行联网分布式部署。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软件功能: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管理:系统提供对中小学各学段评价结果的查询、审核、统计和归档等功能。
★学生异动评价数据审批:系统提供对转学、借读、休学、复学、降级、转入等异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的审批和查询功能。
★评价表格管理:用户可以进行表格模板管理、读写权限管理、其它高级属性设置等操作。
★评价数据录入:支持任课老师录入,班主任录入,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录入等在线录入或批量导入功能。
★评价内容查询和维护:用户在授权的情况下可以查阅任一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评价资料,并随时调用或添补学生的成长档案袋资料。
★评价汇总自动生成报表:系统为了有效管理和监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评价状况,可自动为管理者生成多种实用的报表,如:评价明细表、评价等第汇总表、学生素质学期评价表等。
★电子成长档案导出:系统能够为每位学生生成完整的电子成长手册,同时电子档案可以单独拷贝,方便刻录光盘。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信息是由该公司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仅列示上述信息,不担保该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也不承担浏览者的任何商业风险,交易请自行核实对方身份资料。因此,[]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交易的任何损害。[]保留全部或部分删除上述展示信息的权利;我们欢迎您的举报与投诉,共同建立诚信网上环境。
联系人林先生(先生)&&
会员 [当前离线]
电话6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1079号花园城数码大厦A座404网址
联系对方请说明是在【中国贸易网】看到的信息;如果您也想和该公司一样拥有好的排名,宣传产品,请当前位置: &
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回顾
2013年,我省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省级监测,并实施以改进区域教育质量管理,推动学校教育评价改革为重点的国家实验项目,全面整合了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和省教研室教育评价方面的工作。在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教研系统与教育评价战线的同志的协作努力下,特别是宁波、温州、嘉兴、台州、衢州、丽水、上城、西湖、江干、萧山、平阳、南湖、德清、东阳等14个省级试点项目的创造性实践,我省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成绩斐然。主要进展表现在:一、实施两次全省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形成综合评价工作制度2013年,&教育部确定浙江省为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省。同年8月,我省制定并下发《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把学生学习状况、综合素质和成长环境等作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构建了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中心合作,联合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项目研究,2013年、2014年进行了两次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一)研制指标体系,重识教育质量依据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国家课程标准等,我们构建了包含“学生学习状况”、“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成长环境”3个方面12项指标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学生学习状况包括学生学业水平、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负担;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学生品德行为、体质健康、心理健康、艺术素养;学生成长环境包括师生关系、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学方式、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社会环境。2014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综合评价指数。从学生学习状况、综合素质和成长环境三个维度,分学生发展情况指数和影响学生发展的过程因素指数两方面,来测量描述我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状况,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质量形成的过程与成本,关注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其中,反映学生发展情况的主要有品德行为、学业达标、高层次能力、艺术兴趣、体育兴趣、学习压力、睡眠、作业、补课、学习自信心、内部动力、外部动力、学习策略、自尊、亲社会行为、主观幸福感等16个指数;反映影响学生发展的过程因素主要有学业均衡、教师教学、校长领导力、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家长参与度、学生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家长满意度、学校归属感等11个指数。(二)组建工作系统,实施质量监测自日召开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会议,成立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以来,浙江建立起了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教育督导部门组织,质量监测中心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并在全省11个市106个县(市、区)(含开发区)建立起工作网络,省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研制了《实施办法》、《操作手册》和《应急预案》等工作制度,形成包括规划、两轮抽样、、实务培训、组织实施、巡视监督、工具制发及回收等环节的基本完整的工作系统,组织了两次近400人参加的工作培训。依托这一工作系统,全省两次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2013年,按测评年级学生总数的5%进行抽样,842所小学的25112名四年级学生、504所初中的29967名九年级学生以及相关学校的校长、教师参加测评与调查。2014年,按测评年级学生总数的7%左右进行抽样,1141所小学的34021名五年级学生、621所初中的36832名九年级学生以及相关学校的校长、教师、家长参加了测评与调查。2014年综合评价监测达到县(市、区)级的样本代表性,新增了面向参加测试的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共69748位家长填答了问卷。也是依托这一工作系统,中心协助教育厅督导处完成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试测工作,做好2015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首次监测(数学、体育与健康)。杭州市滨江区等11个样本县(市、区)的6600名学生参与此次监测。(三)延伸监测机制,彰显地方特色从国家与省的层面看,教育质量监测是一项整体评估,把握规律,宏观指导的工作。但从市县层面看,教育质量监测则是基于实证促进工作的具体抓手。因此,部分地区积极构建自己的评价工作体系,并自主组织专题监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台州市2014年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局长担任副组长,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参与项目。在项目《以教育质量专题监测推动教育教学改进的制度与技术》的推动下,探索市与县工作的定位和分工,建立并优化县级监测工作响应机制,形成市县两级工作互动。市级开发监测工具、确定样本抽样、制订操作规程;县级承担组织实施、数据统计、负责归因分析。两年来,相继组织实施了四年级阅读能力水平监测、八年级英语学业水平(含英语会话能力)与科学素养(含实验)监测、中小学生体质抽测、高二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抽测等。温州通过项目《中小学教育质量“四维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操作体系和评价管理体系,构建本市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四维评价体系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幸福等4个维度18项指标。两年来,他们连续开展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四维评价监测,体现教育质量评价多学段与综合性。他们加强县(市、区)评价专业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建立评价改革试点学校,努力提升评价队伍的专业化素养。杭州市上城区是全省最早探索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县区,他们尝试管办评分离的第三方评价模式,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指导,力图构建绿色、增值的区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基于个性发展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嘉兴市南湖区借鉴“绿色评价”思想,试图构建基于学生学习力发展的“绿色评价”指标(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研发相应的评价量具,在区域层面改变教育评价的导向,体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成本、关注深层次的学习质量的改革方向。二、完善教育质量监测反馈,发挥引导舆论,推动教学改进的积极作用开展教育质量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把握各地基础教育发展状况,引导地方政府、学校、社会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全面掌握学生素质的真实状况,探索人才培养的规律,改进教育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所以,反馈环节是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关键。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下,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织了2014年春的第一次省级监测反馈与2015年春的第二次省级监测反馈。(一)第一次反馈:引导社会舆论,正确理解质量日,浙江省2013年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结果反馈会在杭州召开。刘希平厅长、韩平副厅长和全省各市教育局的分管领导、教育评价工作负责人以及相关学科教研员200多人参加会议。4月15日,省教育厅召开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结果新闻通气会,新华社浙江分社、中国教育报浙江记者站、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31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教育厅副巡视员吴永良主持会议,教育厅副厅长韩平、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坚和厅督导、基教、教研室的负责人出席会议。4月16日,有13家媒体作了报道。从报道看,各大媒体的关注点主要在学生学业负担和亲子关系等问题,“关注教育质量形成的过程与成本”的导向得到媒体的认同。(二)第二次反馈:指导教学改进,发挥综合效应在第一次反馈的经验的基础上,2015年春的第二次反馈作了三点加强。一是扩大反馈会议的参与面,让反馈会议同时也成为基于评价的教学改进专题培训。全省各市、县(市、区)教育局的分管领导、教育评价工作负责人以及相关学科教研员1100人多参加了-29日的第二次省级监测反馈会议。二是研读挖掘反馈资料,形成三种不同功能的反馈报告,发挥教育质量监测的综合效应。2015年6月开始,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研究人员认真研读包括基础数据报告、综合评估报告、影响因素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和5个学科报告,撰写了面向新闻媒体的社会公示报告,面向市、县政府和教育局的行政反馈报告,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导向报告(14万字),并在不同会议上宣讲与传达。三是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反馈中的学科参与,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研究评价结果与评价工具,积极指导学科教学改革。(三)研究学习数据处理与应用的技术教育质量监测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研究人员的技术能力,三年来,中心组织与承办了五次研讨会与研修班。2014年12月承办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举办的首届全国数据驱动教学改进会议,加强与其他省份及实验区的交流,更好地挖掘综合评价改革项目的内在价值,发挥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及其系列反馈报告的改进功能。此外还举办过基于测评实证的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推广性培训(2014年11月,60人)、小学教研员考试评价高级研修班(2014年3月,350人)、教育综合评价管理人员培训(2014年3月,60人)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培训会议(2015年11月,30人),推动考试命题改进,建设监测专业技术队伍。特别是理论性、实用性兼俱的2015年11月的实务研修,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了教育质量监测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各过程的具体技术。了解了沪、苏的教育质量监测的进展,交流了我省各地在推动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一些经验与策略,亮点纷呈。在浙江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强调建立一种科学的反馈与改进机制,让监测成为科学全面了解教育教学情况的手段。这种基于实证改进教育教学,开展教学研究的方法将是今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思路。(四)加强与改进教学评价反馈的基层探索全省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积极推动各地教学评价反馈的改进。温州、嘉兴、台州、丽水等市,上城、江干、南湖等区分别召开市、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反馈与改进会议。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价结果的科学运用,促使教育工作者更为理性、全面地看待复杂的教学现象,为有效地诊断和改进教学,规范教学行为,提高专业水平提供依据。&&&&&温州市整合省、市各类质量监测结果,注重数据挖掘的系统性,从横向和纵向上加强对各类数据的整合,尽可能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同时改进评价数据的反馈机制,开展基于本县域特色的分析反馈会议,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进建议。从2015年开始,温州市教育局开展以县域为单位的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分析会反馈会议,共进行了13场。上城区改革区域质量管理,建立“综合监测——综合诊断—综合改进”的3C模式,对全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素质、品德行为、学业水平以及成长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实施科学诊断,为区校教育决策和教育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和导向,引导学校在区域基础上校本化实施。江干区非常重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的使用。在区级层面、学校层面、学科层面对测评结果进行质量分析,形成一系列的分析报告,为学校改善教学策略提供现实依据和技术支持。其中包括促进学校自我诊断及改进,跟进性调研,即根据学业水平抽测和学生学习状态及成长环境调查结果所呈现的典型现象,通过主题调研的方式,对异常数据进行跟进验证,并与学校协同进行归因分析,寻求调节和改进工作的有效策略。三、以规范义务教育统考统测为抓手,开展区域教育质量管理的调研由于各地普遍存在以文化课统考成绩来评价学校的情况,导致正常教学秩序频被干扰,教学活动功利倾向严重。为扭转这一不良倾向,省教育厅于年初下发《统测工作的通知》(浙教基号),要求各地控制区域性的文化课统考。在此后的两年中,省教研室以规范义务教育统考统测为抓手,开展区域教育质量管理机制调研,在了解各地教育质量管理的经验与问题的同时,总结推广不依靠统考统测来提高质量的实践典型。(一)基于网络的区域性统考的问卷调查2014年月,调研组设计调查问卷,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全省共有名教师参加调查,有效作答(其中初中教师名,小学教师名,学校领导占,学校中层干部占,一线老师占)。由于样本较大,作答结论无记名且无利害性,本次网络调查结论真实性较好,与我们其他调研方式得到的结论可相互佐证。调查的主要结论有:(1)70%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区域性考试的结果作为评价学校的主要依据。有的采用等级分档,但不少地方直接采用统一测验的排名。(2)老师们与学校管理层对以成绩排名来评价学校的做法都不认可(不认可倾向相当于认可倾向的3-4倍)。但不同立场,决定了对学校评价制度的不同考虑。(3)区域性统考对于提高初中生的考试成绩有一定帮助。但学校管理层对这一帮助作用存在高估的倾向。(4)虽然不少教师认同统考对提高学生成绩的帮助作用,但认同统考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帮助的教师明显较少。从两者的较大分歧看,目前考试测验的质量普遍不高,不能真实评价学生的学科能力与素质。(5)区域性统考对正常的教学秩序的消极影响较大(认为有消极影响的小学教师相当于持对立观点的3.4-4倍,初中也有2倍),统考严重影响了日常教学的难度与进度。是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因素之一。(6)不少学校在加强校内统考。小学每学期组织两次及以上的统考还有15%,至少30%的初中每月组织主要学科的统考。初中统考过于频繁,大范围公开统考成绩等做法对教学的消极影响亟待重视。(7)对于区域性统考,小学反对声音大,初中基本能接受。但大家都期待“改进”。提高命题质量,改进结果的分析与反馈,减少考试频次等三方面呼声最高。鉴于此调查结论,调研组认为,我们要从改进区域性的学校评价制度,正视考试测验的信度问题,重视统考对教学秩序的干扰与影响,研究改进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方法这四个方向入手。对于区域性统考问题,我们应有堵有疏。“堵”要堵在频次,堵在结果的高利害运用上。“疏”要疏在命题技术与命题质量、过程性评价的工具研发与实施、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方法、以校为本的基于评价实证的教学改进、评价策划与教学改革引导等方面。(二)区域教育质量管理的经验与问题的调研从年月至年月,调研组采用座谈、问卷调查、资料查阅与实地走访等形式了解各地在区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改进区域教育质量管理方面的制度与措施。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台州市路桥区和临海市、嘉兴市南湖区、杭州市上城区、萧山区、西湖区、江干区、东阳市,温州市、平阳县,德清县等地。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欣喜地发现各地对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视和探索。具体经验可以概括为:尊重课程性质,促进有意义学习;重视综合素质,规范课程实施;尝试等级评价,淡化高端竟争;激活学校智慧,反制统考统测;关注全面发展,引导轻负高质;关切后进群体,促进均衡发展。特别是嘉兴市南湖区、东阳市等地不依靠统考统测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典型经验值得总结与推广。南湖区从年开始小学学业评价改革,根据不同学科的课程性质实行多元的测评;以体艺技能学科的视导式评价作为课程管理的手段;推广体现儿童特点的情境化的综合任务评价;构建促进学生学习力发展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系统。他们的“课程立意,学生立场”的评价实践,从规范课程实施入手,强调以尊重课程性质的评价,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并循序渐进地研究突破评价技术,改造纸笔测验,形成与“学为中心”教学改革相配套的区域评价机制,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良性实施。杭州市上城区开展“基于学生发展的区域质量提升实验”,较早建立了指标全面、标准明确、注重发展、突出个性、重视体验的《上城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他们着重实施发展性测评,为教师综合分析学情、“读懂学生”、改进教育教学提供思路与证据。他们还考试以学习功能,努力将学生考试变成一种学习活动,并积极以学校为综合评价改革主体,鼓励学校的校本化实践。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区域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一些机制性问题,集中反映为“四个过度”——过度关注考试分数、过度依赖纸笔测验、过度采用横向比较、过度聚焦尖子学生。具体现象如:以统考统测抓质量的思维定势相当顽固;以某一综合指数概括评价教育质量的做法较为普遍;功利性太强,过程性评价较为忽视;评价结果运用有待改进,强势公布考试成绩与排名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三)区域性的学校评价制度的改革区域性的学校评价制度,是教育质量管理的重点。在大部分地区都仍然以中考、高考的升学率以及区域性统考作为主要评价依据的今天,我们也发现部分地区正在积极调整,通过构建基于多元评价理念的学校综合评价体系,弱化相对评价,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例如东阳市创建了“体系导航、做评合一”的学校评价管理体系,依托《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这两大评价体系,坚守省厅“减负六严格”和“减负六制度”,重点督查体艺课程、综合实践课和少先队活动课等是否被挤占,通过保证非文化课学习时间挤压过度的文化课学业负担。东阳从年至今,设立“体艺项目参与率和考评率”,把“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改善学生近视率、肥胖率及身体素质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状况,增强学生艺术欣赏和表现能力”等纳入评价。东阳将“德育完成率”纳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十大指标”,对《东阳德育常规八条》,“三级德育”和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和落实情况,爱国、诚信、友善、责任、孝敬等公德教育情况等进行考核评价。区域性的学校评价的改革,有效推动了综合评价改革向纵深推进。杭州市萧山区调整对所辖中小学的评价制度,将原先一套完整但有些琐碎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成基础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三方面,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与实施策略。基础性评价主要是对学校工作的一些基本要求;发展性评价主要围绕德育实践类、体艺科技类、综合实践常态化、校本研修、教学改革推进等方面的工作,鼓励学校有选择地重点推进。这样的多元评价思路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体现评价的扬长作用。四、以小学低段考试评价改革为突破,促使评价成为促进学习的工具&&&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评价主要用作为一种管理的手段,但评价的本质是诊断与改进,是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工具。这是深化课程改革中评价领域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但也是改革破局的难点。2014年2月省教育厅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中明确要求,“严禁在小学低年级举办任何形式的校外和校内统一考试,严禁按成绩给学生排名。”小学低年级不准采用统一的纸笔考试,那其学业评价应该何去何从?小学低段学业评价改革成为评价改革的一个突破口。2014年6月,我们敏感发现各地星星点点的一些经验,主动就小学低段评价改革开展调研。先赴嘉兴南湖国际实验学校观摩该校一年级的游园考试,再在杭州召开部分小学评价改革座谈会,继而在金华召开金华市小学评价改革座谈会。金华市已在总结武义壶山小学、东苑小学、宾虹小学的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全面执行。浙江教育报为此作了《取消统测之后,期末考试大变脸》的专版报道。同年10月省教研室在金华召开小学低段评价改革的现场会,进一步在全省推广这一做法。在2015年10月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这方面的基层实践又有新的发展。小学评价改革的突破与发展有三方面的特征。(一)真实性评价:体现儿童特点的多维学习目标的实践任务评价小学低段评价改革的最早萌芽出现在2008年的杭城的一些知名小学。在省厅取消低段纸笔统考的背景下,这一探索不约而同地迅速萌生开来。尽管各地的提法并不相同,但这些探索的一些特征是共同的:1.将活动与智慧相结合的“游园式考试”。嘉兴南湖国际实验学校2014年为孩子们设计“游园式考试”的活动项目有:果园寻宝、超市大赢家、海底拾贝、我行我秀、小鬼当家、打水怪等。游园项目设计不仅要抽查本学期各学科的学习情况,而且还结合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寄宿制学校的特点考查学生的生活独立和自理能力、同学间交往和合作等能力等。2.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模块游考”。金华市东苑小学的乐学小达人“模块游考”,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生活等学科。根据每个学科的知识领域和学科特点分别设计考核模块。比如,语文游考的内容包含听、说、读、写、用四个模块。根据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设计模块活动,每个活动都是本学期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测。3.运用流行元素构建的“实践活动”。杭州采荷三小把期末考的形式变成阶段性“作业”。比如《舌尖上的浙江》,让学生们带着任务实地走访超市,了解浙江美食,询问邻居最喜爱的浙江美食,编写综合小报,既可以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口语交际的能力,又能够测试出数据收集和整理和推理能力。其他还有《汉字听写大赛》和《采三好声音》等实践活动。4.融入课程建设的“期末微型课程”杭州天长小学三年前开始实施低段期末“经典两周”微型课程活动:一年级小朋友游园结束就能拿到“免试证”,不用参加期末考了。二年级小朋友则迎来“故事妈妈”做考官的阅读闯关练习,走出校园来到超市挑战性地完成“小鬼当家”任务。他们以轻松愉悦的看一看、动一动、听一听等体验活动代替原有的学科复习,用“游园活动”星级评价等方法代替原有的期末语文、数学考试,以“免考制度”体现发展性评价的思想。与以往的纸笔测验比较,这些评价活动的实质是一种实践任务评价。在体现儿童特点的情境任务中,通过观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学生的学习评价(包括生活技能的学习)。它是对纸笔测验的局限性的揭示,是关于多维学习目标的真实性评价。它意在避免将多维学习目标的评价转化为纸笔测验而可能导致的失真。尽管它产生的评价结论不能满足家长或其它人的比较心理。但小学阶段的评价没有形成精确比较的必要。真实的描述比统计化的数字更重要,帮助孩子改进比横向的比较更重要。改革所引导的是教学观念的改变。(二)过程性评价:从关注形式变化到学习的内涵拓展实践任务评价只是一次评价性的学习活动,它未必能替代原有的学业评价。实施实践任务评价还须同时建立过程性的评价体系,融目标、过程、评价于一体。1.关注学生能力发展,构建递进式的“学习加油站”。学军小学根据一二年级学生,四个学期学生能力发展的递增,构建循序渐进的“学习加油站”评价体系,利用多元激励卡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各学科都制定了作业免做标准与项目奖励标准,形成《杭州市学军小学多元发展性激励卡操作方案》。老师还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需要努力的学习习惯等,设置获取激励卡的不同标准与规定。2.融目标、过程、评价于一体的“学习护照”。金华市宾虹小学采用过程性的“学习护照”与期末的活动任务考核相结合。学期初,每位学生都会拿到一本“学习护照”,上面详细记载着本学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相当于一本“学期目标书”。学期中,学生们按照“护照”提示闯关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护照”让期末不再繁忙,让学业评价更为扎实,更加切合儿童身心发展。它只是一种载体,学习过程的管理才是目的。3.在每一个孩子心里留下烙印的“成长记录”。金华东苑小学的学生成长记录册包括“成长的足迹”(“一日常规”养成评价表)、“成长的快乐”(荣誉奖励、健康档案)、终结性评价的“游考卡”和“成长的心声”等。一项项趣味性的考核内容充分反映了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一件件作品成为孩子们不断前进的动力,一张张记录给予孩子时时的激励,一张张喜报带给孩子们浓浓的人文关怀。精彩的成长记录册为孩子们提供了发现自我、展示自我、肯定自我的空间,满足孩子们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需求,浓缩他们幸福、骄傲的童年生活。这些做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整体素养的提升,重建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学业评价体系。以解除家长对学校不再组织期末考试表示忧虑。学校实施的各种评价改革,背后必然要有扎实的日常评价作支撑。譬如像语文的拼音、识字、朗读、说话、书写等等,有些内容既难以进行纸笔测验,也无法完全纳入“快乐考试”。这就需要过程性评价来“保驾”,以一些基于课程标准的具有达标意义的、可以重复挑战的测查来保证学生的基础性学习水平。(三)从低段评价改革走向小学学业评价体系的重构小学的六年是渐进的。只是改革小学低段的评价内容与形式,肯定是不够的。小学中高段也同样需要与低段相衔接的评价改革。首先,中高段也要建立基于学科关键能力的分项等级评价,防止综合总分的思维方式;其次,扩大过程性评价在整个学业评价中的权重,纸笔测验的比重须渐渐增加。学军小学就在低段评价改革的基础上,稳步向三到六年级推进,特别是在探索期中期末考试“免考”的进程中,各学科按照学科课程标准,制定了符合学军小学特点的考试“免考标准”,使得“免考”逐步走向规范。(四)从学校探索向区域推进发展1.以点带面推行的“乐考、乐评、乐学”从2011年开始,武义壶山小学就着手取消一年级书面期末考试,“以游园代替考试”,并逐步让家长参与到考试评价过程中来。改革初期,游园考试虽然深受学生喜爱,但家长们还是疑虑重重。为了取得家长支持,壶山小学在宣讲沟通的同时,让家长参与游园考试的场景布置、拍照、评委等工作中来。活动结束后,再举行家长论坛及时听取家长的反馈。这一做法有利于取得家长的认同。武义县教育局在总结壶山小学经验的同时,逐步将期末的快乐考试向本县的其他小学推广。随后,金华市迅速推广“乐考、乐评、乐学”的评价方式。目前市区有三分之一的学校取消了期末纸笔考试,让快乐的评价融合到学生的学习过程,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2.倡导“学以致用”的学业项目“现场表现性测评”平阳县在鳌江小学实施的小学低段“我爱学习”的“项目学评”的基础上,围绕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通过设计“测评学习项目”,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力为价值取向的学习活动和学业质量测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活动。开发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非纸笔测评项目,如语文的“识字、课内外朗读、看图说话(口语交际),查字典”等板块;英语“口语、听力、朗读”;科学学科突出“实验操作”现场测评等。“现场表现性测评”突出“乐学善学”,回归评价的学习功能。特别是采用“小评价师”负责“同伴互评”,“零距离”彰显了“同伴语言”的优势。“小评价师”作为学习同伴,保证了测评时“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基于儿童立场培养学生的自主、主动、有策略的学习,极大地促进学生乐学情感的培育和善学品质的形成。3.体现课程性质的实践化的区域性学业评价上城区2007年起改革学科考试,小学英语增加口语交际,小学科学增加实验操作。小学科学的期末考试变化最大,学生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的纸笔测试,更要在考场完成一个实验操作。该实验选自教材,是学生必须做的实验之一。为了促进实验教学,上城区教育局构建《小学科学》探究材料配送服务新体系,并开展以科学探究材料(资源)箱开发设计与应用为主题的研究,探讨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箱,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完善资源箱,使之成为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科学素养提升的有效载体。同时进行改革的还有小学英语学科,除了纸笔测试,每个学生需要完成一对一的口语交际测试,形式有单词(句子或短文)认读、自由对话、问题回答、话题交流等。实验和口语交际的成绩不仅占据了学科30%的比重,更写入了上城区素质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成为学生学科关键技能的体现。4.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学习常规评价德清县探索建立对学生学习常规落实和达成的评价,制订并实施《德清县中小学生学习常规》,研制完成了德清县中小学生学习常规达成度测量工具,初步构建了中小学生学习常规考核评价机制。五、以中考研究与管理为载体,推广体现课程性质的实践性评价2010年,省教育厅在《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通知》中,进一步健全了初中学业考试试卷质量评估制度,要求将试卷质量的评估与教学导向向社会公示。(一)编写考试说明,规范试卷编制标准按照教育厅对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难度等要求,省教研室组织学科专家参照学科课程标准编写学科考试说明,对考试的内容要求、能力要求作了明确的鉴定。针对教育厅严格控制试卷难度的要求,各学科对试卷题型题量、考试内容分布、能力考核分布等都作了详尽说明,并提供了样卷。(二)组织命题技术培训,促进命题水平提升从2012年开始,省教研室在每年3月组织为期5天的全省初中学科考试评价高级研修班。四年间,共有600余位市、县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参加研修。为期一周的研修采用“在真实任务中学习”的思路,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独立命题与集体磨题相结合,组际交流与专家点评相结合的形式,在学员小组完整经历试卷命制的全过程中,切实提高参与者的命题实战能力,生成与发展学科命题技术。而且,命题研修基本做到年年有主题,每期有变化。从试卷、试题编制的基本技术,到专项主题研究,如探究型试题的编制、评分标准的客观公平、尝试题型的创新等。任务先行、案例分析、学做结合、互助互学、专家指导、策略生成为特点的参与式研修,大大提高了命题研修的实效性。几年来,我省初中考试命题研究与指导系统逐步成熟。全省各地试卷总体质量提高明显,在把握教学导向、学习目标的有效测量等方面,各市试卷亮点纷呈。嘉兴市、温州市、绍兴市、舟山市的试卷质量进步显著。(三)改进试卷质量评价,完善评价结果反馈我省的中考试卷质量评价工作起自2000年。为进一步提高这一权威考试的试卷质量,我们于2013年对该项工作作了四点改进。一是修订完善试卷质量评价标准。具体包括导向性、科学性、适标性、有效性、难易度等个维度。其中新增的“试卷难度基本稳定,波动范围控制在±以内的要求很有针对性。二是组建试卷质量评价专家库。到年,专家库中已有名专家。人员包括高校专家、中学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和资深教研员。每年从中确定评审专家时,都会综合考虑工作性质、地域分布、年龄分布和职称分布。三是完善试卷质量评价程序。采用通讯评审加会议评审的评审方式。通讯评审的学科专家“背靠背”审读本学科的份试卷,根据评价指标独立进行分项等级评价,完成《试卷质量评价表》。各学科组中的名专家分成三组,各对份试卷进行重点评析,完成亮点试题与问题试题的评析,并撰写份试卷的综合评语。会议评审的个学科组一般由名专家组成。在整合通讯评审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并分工完成本学科试卷的综合评价报告以及对本学科份试卷的分析报告。四是完善试卷评价结果的反馈方式。试卷质量评价结果的反馈方式已形成规范,具体包括四方面:一是意在指导基层命题研究的公开的评价报告集,内有总报告、各学科评价报告、亮点试题和问题试题的评析;二是各学科试卷中反映的教学导向;三是针对各市试卷质量的内部反馈;四是意在引导社会舆论与理解的向社会公示的评价报告。这几年,考试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引起各地的重视。随着阅卷技术的进步,阅卷过程可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各地在运用考试的经典参数评价试卷试题外,还积极尝试利用学生的答题信息,进行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教学状态的分析和诊断。温州市各科的试卷分析在学生答题分析,给一线教师的教学诊断提供了有效帮助。(四)尝试实践性考试,推进考试方式的多样化省《》中指出“升学考试可采取闭卷、开卷、开闭卷结合和机考等不同考试形式。”年的毕业升学考试,嘉兴市、金华市的数学考试采取开卷考,社会思品学科的考试除温州市外,其他市都采用开卷考;温州继续开展英语听说能力的人机对话评价。为配合课程改革,考试评价必须更好地体现各门课程的性质。英语听说能力的人机对话测试与科学实验技能考查成为两个切入点。年开始,省教研室就这两项实践性考试展开调研,并通过试点与现场会,指导面上的推进。衢州市承担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就是关于科学实验素质考查的常态化实施的研究。对于这一改革方向,响应最快的是嘉兴市。嘉兴从年开始,增加英语学科建立人机对话系统,进行英语听说等能力测试。并将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的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也折算成一定分数计入总分。六、研制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配合推进中考改革与高考改革&&&&&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除了与高校招生与高中招生相接轨的,高中与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建设外,学校层面按照综合素质评价思想而开展的评价改革也至为重要。(一)完整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由于涉及高校招生改革,国家对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有较为明确的顶层设计。我省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浙教办基〔2013〕5号)的基础上,颁发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完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浙教基〔2015〕45号),以制度形式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地位与作用予以确认,明确了评价和程序和方法,规定了评价的内容和维度,要求从学生的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五维度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且确保了评价过程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了配套政策和网络系统的支持。(二)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设计&为建立和健全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为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为重要参考的多元招生录取机制,我省制定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完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4〕138号)。文件就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评价形式和内容,完善招生录取制度三方面作出了规定。并就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作了明确说明。文件要求各地根据新出台的《浙江省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制定评价实施方案,严格程序,强化监督,保证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宁波市承担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就是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研究。目前宁波已拟制好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方案。至此,我省的综合素质评价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以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论与高中和高校的招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们人才观的重大转变和进步,相信以此为契机,我省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会更坚实地迈向深入。(三)区域推进以校为本的学生评价改革除了上述的综合素质评价的顶层设计与建章立制外,我们发现不少区域与学校积极按照综合素质评价思想开展以校为本的学生评价改革。杭州市上城区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之初就非常重视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建设,他们于2013年出台了《上城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以培养身心健康、品质优良、学业上乘、技能激励、个性突出的学生为目标,促进全面而个性的成长为核心,设计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制定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学校实施细则和指导意见。上城学校在此方案的引领下,积极探索以校为本的评价实践,运用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如时代小学鼓励特长生发展的“时代百家”、勇进中学的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杭州六中新型学习方式下的学生评价等探索东阳市在2003年构建的多元智能五项测评的基础上,推进学校综合评价改革。东阳外国语小学的“全息课程”突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包括健全人格培养、自主行为力培养、理解力培养三方面,每一方面都有操作性很强的评价维度与要点。通过贯穿所有课程内容和学生成长过程的质性评价,强调实践经历和实验探究过程,重视阅读在人格养育中的作用。吴宁一中通过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以及校本课程的形式实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强调体验与实践,开展重在自评和互评的教育性的过程性评价。《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先后对此作了报道。杭州市西湖区的学校评价创新也令人眼睛一亮。育才外国语学校借“校园吉尼斯活动”开展个性化评价实践,让孩子秀出精彩、赢得自信。育才智慧校园的建设,还使学校的班级评价连上“云端”,实现及时高效的评价信息化、智能化、趣味化。袁浦中学基于“五行”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则较好地解决了评价结果发布时的“激情消退”,采取“晋级式”的评价方式,“立体式”的发布形式,给这所农村中学的面貌改观带来奇效。其实,全省上还有很多像杭州学军小学、崇文实验学校、嘉兴实验小学等老牌名校坚持多元评价十余年,虽没有不停变化的新名词,却做得扎实,做得持久。学校积极探索学业评价改革的新路。既防止了传统评价片面强调知识技能的弊病,又避免了矫枉过正的忽视知识技能,不仅考虑了如何在评价中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内容,同时也考虑了学生主体性在评价中的体现。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
评论列表(0)
技术支持:、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 &&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学院路35号浙江教育综合大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