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h牙齿神经痛痛

GABA能神经功能有了新发现
美国耶鲁大学S‘A.Tomiko等最近以电生理实验表明,GABA通过荷包牡丹碱(bicuculhne,BC)一阻滞性受体,直接作用分离出的大鼠促黑激素(MSH)细胞,结果cl一电导增加,膜电位朝cl一平衡电位的方向发展,引起静息部位去极化或使高K十诱发的去极化难以进行。作者发现GABA首先刺激MSH释放,尔后抑制之,同时抑制K+诱发的MSH分泌。作者提供的药理学证据提示,上述分泌和电生理活动所涉及的受体相同。GABA能神经直接作用MSH细胞,改变其释放量,并受GABA产生的电生理特性的变化而影响其功能,这是GABA能神经功能的新发现。 多采用大鼠为实验对象,先分离垂体后叶中间部细胞,体外短期培养,并置于柱形器皿内,持续灌流并测定MSH释放量。 对分离出的四批细胞所傲的五次实验中,GABA(10一‘M)能刺激垂体细胞短暂分泌,其分泌率峰值可上升到加入GABA前5分钟MSH基础分泌率的300土44%。刺激效应后,将GABA作用1(l...&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在研究素食大氛(D .4lA)内障眼工作裹〔,一3,,我们敬现在愉眼镜下,素食大鼠眼球卜的血管颜色比辙食大鼠(D.2,9)眼球上的血管浚淡。疽使我们镶疑素食大鼠可能黄叔。因此,我俐延行比较素食大鼠和撇食大鼠血液中血杠蛋白含量和杠血球数目。利川补数杠_血球数目的琦撰舍,我俐也数了疽雨核大鼠的白血球数目。癸现素食大鼠碴有蟀性贫血现象徒,汀幼们更初步地比较了疽雨核大鼠的畏骨和畏骨骨髓的粗袱鬃情况。宵麟方法 育敏月j的人以是吃1. 41A髓铜料闭的、22一26代的素食大鼠和吃D.299鱿铜料,5,的撒食大鼠。侮究育欲都使用性别相同、年断相近的雨粗大鼠;素食大鼠焉膏输粗,撒食大鼠篇封照粗。有待育麟粗的素食大鼠平均年姗和货照粗的推食大鼠的平均年邮相差较多,一机内大鼠的年断簌圃有待亦很大。遣是因焉挑摆盲输材料峙,受到赏峙大鼠数卜l的限制。各货照粗大鼠的平均艘重均较高。 测定血杠蛋白所用的血是在乙醚麻醉下,徒大鼠的颐勤版取出的。用草酸钟作抗凝例...&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在研究有关药物与钾代谢关系的动物实验中,有时需用低钾饲料。由于全合成低钾饲料价格昂贵,而且某些成分不易购得,一般实验室常无法制备。我们参照大鼠营养要求及有关饲料的组成,以碎米和鸡蛋为主要成分,制成了简易低钾饲料,适用于一般实验室。实验表明,用此饲料喂养大鼠,20天内即可形成缺钾症;而用此饲料添加适量钾盐喂养,则动物健康情况和增重皆良好,表明本饲料其它营养成分符合要求。兹介绍如下。 一、配方 低钾碎米8349,全鸡蛋1669,豆油309,维生素ASO00O单位,维生素D5000单位,维生素E50 mg,维生素B,50mg,维生素B:15mg,维生素B62mg,泛酸钙ZOmg,硫酸镁3.09,硫酸锰(MnSO4·召HZO)0.19,硫酸锌3omg,碘化钠Zmg,硫酸铜(CuSO4·5f12o)15mg,磷酸氢钙209,氯化钻(CoC12·6H:O)Zomg,拘椽酸铁(FeC6HSO:·6正1:O)1.09,氯化钠5.8只。 二、配制...&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谷硫磷(Gusathion)是一种二硫代磷酸醋,有很广泛的杀虫作用。本文作者研究长期经口给予谷硫磷对大鼠和狗的毒性。 在大鼠的喂饲实验中,用含50~100PPm谷硫磷的饲料(大约相当于5~10毫克/公斤/日),对大鼠的生长、食量、肾功能、造血以及生存均无不良影响。但少数雌性大鼠有痉挛性发作,血浆和红细胞胆碱醋酶位降低,脑胆碱醋酶值在实验结束时也有下降。含20 PPm谷硫磷的饲料,仅在实验初期使大鼠血浆和红细胞胆碱醋酶值下降,随后即恢复到正常,脑胆碱醋酶和其它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含2.5和5 PPm谷硫磷的饲料,对大鼠所测的各种指标均无影响,以胆碱酝酶抑制程度作为指标,作者认为,2.5和5 PPm为“无毒害作用”浓度。 在用狗的研究中,当谷硫磷在祠料中的浓度从50...&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前人曾报道,给予狗、兔、大鼠各种有机磷杀虫剂时,血象、血浆电解质以及血糖水平呈重要变化。用马拉硫磷喂饲小鸡,使血钠增高,白血球计数增加。作者用马拉硫磷腹腔注射体重150~200克雌性大鼠观察血糖、血钾、血钠及胜器糖元含量的变化。 所用马拉硫磷纯度为97.72%,动物在实验前禁食12小时,按50毫克/100克体重腹腔注射溶于丙二醇的马拉硫磷,对照组则注射丙二醇,间隔不同时间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给药后30分钟内血糖水平比对照组有相当大的增高,在2小时增高最大,6小时仍有增高;血钠也逐渐增高,在6小时达最高,但血钾均未见显著变化。肝、肾、心、脾、脑组织内糖元水平一般在给药后6~24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在12...&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前文曾报告,电针可使大鼠全脑内源性鸦片样物质(oLS)活性明显升高,升高的幅度与针效密切相关‘”。但脑内oLS分布极广,各脑区的OLS作用也不尽相同‘2,。为此,我们测定了大鼠不同脑区oLS在电针后的变化,为阐明OLS在针刺镇痛中的主要作用部位打下基础。OLS活性的影响: 8只大鼠不予电针,其“端脑”、“间脑”、“脑干”的oLS活性(受体结合抑制率)分别为38.0士5.66,38.4士6,21,33.8士4.72。13只大鼠电针30分钟后,各脑区OLS的活性如表1所示。表1电针对不同脑区OLs活性的影响 方法 用150~20。克大白鼠,雌雄皆有。实验时将大鼠关入特制的固定笼内,以辐射热一甩尾法测痛(“,,用改良的57一6型电针仪的疏密波(2一25赫)刺激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刺激强度由1伏开始,每10分钟增加1伏,直至3伏。总计电针30分钟。每10分钟停电测痛一次,共测三次,取三次测痛的痛阂变化百分数的平均值,作为电...&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阿片肽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opioid peptides,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它几乎作用于所有的,对不同亚类的细胞作用不尽相同,它们的释放受的影响,而应激影响免疫反应,提示阿片肽可能是应激引起的介质。目前普遍认为免疫系统失常是银屑病的重要发病环节,情绪应激可引发和加重银屑病。最近一些研究资料表明,阿片肽与银屑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阿片肽简介
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它们的释放受的影响,提示阿片肽可能是应激引起的的介质。
阿片肽生物特性
一般情况:阿片肽是一类原先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现,并加以广泛研究的,共分三大类:、、,它们的作用常被纳络酮(拮抗剂)逆转或抑制。和中枢神经系统一样,外周阿片受体主要有μ、δ、κ受体,其中以μ受体作用最突出。δ受体其次。在外周阿片受体分布于心、肾、、胃肠组织等,在皮肤真皮浅层游离的有μ受体的广泛分布。阿片肽受体是7次跨膜、。可能参与了阿片肽信息传递过程。最近的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细胞不但膜上有阿片样受体,还能释放阿片肽。可能也产生阿片肽。外周炎性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为β-内啡肽,其次为脑啡肽,而含量较少。药物学技术已证明,在某种程度上免疫细胞上的阿片样结合位点具有可饱和性和高亲和力[1]。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因阿片肽浓度的不同及机体免疫状态的差别,阿片肽可能增强或抑制,亦即功能,但其具体机理尚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研究。
plotnikoff等1976年首先研究发现可能调节与神经网络相关的情绪、烦恼、等,而且它的作用在引起的免疫系统改变中也起同样作用。1979年,wybran等首先证实met-脑啡肽样和样受体存在于血上,hazun等证实人受体母细胞株上有β-。这两个发现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阿片肽、应激和免疫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
endogeneous opioid peptide
存在于体内的具有阿片样作用的多肽物质,1970年代初期才发现。1974年,英国人从猪脑组织中分离得到两种5肽,用生物学分析法证明这两种小分子肽具有和相似的生物效应,这种效应可以被纳络酮逆转,于是命名为,意思是脑内的吗啡肽,又称,简称EOP。
阿片肽分类
已知的EOP,大致分为三类:①。包括甲啡肽和亮啡肽。②。研究证明,β促脂素(β-LPH)的第61~91位是一个独立的多肽,具有比甲啡肽强得多的阿片样,这个31个氨基酸的多肽就是β-内啡肽(β-EP)。③和新啡肽。分别为13肽和15肽,它们氨基端的头5个氨基酸和亮啡肽完全一致。强啡肽是目前已知的活力最强的EOP,它的生物活性比亮啡肽大700倍。
阿片肽分布
在体内分布很广,以神经系统为主,肾上腺髓质、胃肠道及胰腺等也有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以、和的含量最高,尤其是纹状体的、下丘脑的视前区,那里有很多生成脑啡肽的,这些神经细胞周围的中亦含很高浓度的脑啡肽。浓度稍低的是中央导水管旁灰质和,那里也有分泌细胞。、的广泛区域脑啡肽的含量较低,那里主要存在着含脑啡肽的神经纤维。脊髓胶质、交感、胃肠道粘膜下的神经细胞以及也可以合成脑啡肽。脑啡肽的生成与很多相似,先合成一个大分子的前体分子,经蛋白酶的作用逐步成熟,生成有的脑啡肽。脑啡肽的生成特点是一分子的前体中常含有几分子的甲啡肽和亮啡肽。
的分布没有那样广。主要分布在、中叶以及的细胞。弓状核发出的可以伸展到下丘脑的其他部分、、前连合附近等。内啡肽和脑啡肽来自不同的前体。内啡肽是和()一起生成的。它们由相同的细胞生成,来自同一前体分子。包含内啡肽、(MSH)和ACTH的结构,所以命名为 pro-opio-melano-cortin,简称POMC,意思是内啡肽、促黑素(MSH)和ACTH的共同前身物。
类在垂体后叶和中的浓度最高,它们的生物合成方式尚无详细研究。
阿片肽受体 的作用是通过和靶上的结合后产生的。阿片受体有多种亚型。最初有人提出有三种,后来有人提出至少有五种:μ-,δ-,κ-,ε-,σ-。阿片受体,包括外源的阿片生物碱和内源性阿片肽,可以与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阿片受体结合;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对μ-受体很起作用,小剂量纳络酮就可以逆转μ-受体和阿片的作用,对δ-和κ-受体相对起作用,要在很高浓度时纳络酮才能抑制κ-和δ-受体和配基的结合。
测定药理作用的经典方法有两种:法 (GPI)及附睾法(MVD)。GPI法测定的主要是μ-受体,它对特别敏感。MVD中的优势受体是δ-受体,它对吗啡相对不敏感,对,尤其是亮啡肽敏感。两法对β-的敏感性相似,所以有人认为 β-内啡肽的特异受体可能是μ-受体和δ-受体的复合。此外,有人还发现在中含有对β-内啡肽有特殊亲和力的受体,称ε-受体。κ-受体对敏感,后者是κ-受体强有力的。σ-受体还未发现和何种有关。
及中的阿片肽 主要有两种:
β- 内啡肽 用特异和灵敏度高的法,可以检测到血浆中存在β-内啡肽,而且β-内啡肽的水平与它的相关肽、β-LPH、N-POMC的水平是平行的,同样存在着性变化;、ACTH的释放激素(CRH)可以使β-EP和ACTH等同步地升高;或其他可以抑制β-EP的分泌。在那些血浆ACTH浓度明显升高的疾病,如、纳尔逊氏综合征,β-EP水平也相应地升高。如果切除,血浆中的β-EP就无法测得,证明血中β-EP是来自垂体。中亦存在β-EP的,但在垂体全切除后或垂体功能低下者,脑脊液中的β-EP水平仍和垂体功能正常者相似,说明脑脊液中的β-EP主要来自的而不是垂体。
 应用灵敏的放免测定法,人血浆中甲啡肽的免疫活性物质可检测到。甲啡肽水平与 β-EP水平是不平行的,它不具备β-EP水平的变化特点。血液中的甲啡肽来源于肾上腺髓质、胃肠道、交感及其他外周的植物。患者血中甲啡肽的水平较高,这种升高的临床意义不大清楚。
用放免法亦可测定脑脊液中的甲啡肽水平。在针灸止痛或电治疗成瘾患者时,发现患者脑脊液中的甲啡肽浓度升高。中的来自中枢神经系统。
阿片肽生物作用
很多是以各种生理或药理实验为依据。
EOP与的关系 在人或的中注入β-EP可止痛。如果电刺激大脑中EOP及EOP受体密集的部位,如中央导水管旁灰质,也可出现止痛的效果。这种止痛效应可以部分地被所逆转。一般说来,纳络酮并不能改变,说明对感觉并无张力性的影响。但对痛觉特别高的人或用也可出现止痛效果的人,纳络酮有可能降低痛阈。这些结果说明,刺激引起的止痛是经过内源性阿片肽起作用的。在针刺产生止痛效果时,中β-EP的浓度相应上升,纳络酮可以妨碍这种止痛效果的出现。
EOP对心血管的作用  主要是致降低和。作用部位主要在,使的张力增加,的张力下降。在外周,通过对及对来自和肾上腺髓质的作用的调控来发挥作用。EOP在正常情况下,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调节并不起重要作用,然而在状态下,对血压的调节可能有重要作用。在休克状态下,由于应激反应,β-EP和同时升高,甲啡肽水平也升高。这些EOP可能是产生休克的因素之一。临床研究证明了对心源性和内毒素性休克有疗效。
EOP具有抑制呼吸的作用  作用部位也在脑干。可能和、有关。
EOP对的影响  主要通过对调节激素分泌的控制来影响的分泌,进而影响、甲状腺、性腺等腺体的功能。
①给人注射EOP,可使血清()水平明显上升,这种上升很容易被纳络酮逆转。β-EP的可能作用位置是在中央隆起的的前受体β-EP和这一受体的结合抑制了多巴胺的释放,使PRL的分泌增加。
②EOP对(GH)的影响和对PRL的影响相似。阿片肽可以使人或血清GH水平上升,这种上升很易被逆转。但纳络酮并不能改变睡眠时出现的GH分泌峰,也不能影响血GH对胰岛素的反应。由于PRL和GH对 EOP的反应易被纳络酮逆转,因而认为这些反应与μ-受体有关。EOP引起GH升高的具体作用位置不太清楚,可能与不同,估计作用于下丘脑。EOP对和生长素释放激素的调控可能有不同机制。
③外源性阿片生物碱可使人的促甲状腺素 ()水平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不大。纳络酮可使正常人的TSH水平稍有下降,但在原发性者,并不能使升高的TSH水平下降。阿片对TSH分泌的影响可能通过的,但情况很复杂,和PRL的调节不同,详情有待进一步研究。
④EOP可使促性腺激素,尤其是(LH)明显下降。其作用位置也在下丘脑,干扰了下丘脑的()的脉冲式分泌。由于纳络酮在小剂量(25g/kg体重)时就可使正常人血LH水平上升,所以认为和μ-受体有关。
⑤人工合成的长效类似物 DAMME,可以抑制以及相关肽β-EP、β-LPH的释放,而纳络酮只有在大剂量的情况下(250g/kg体重)才能使血中ACTH及的浓度明显上升。因此,EOP抑制 ACTH的释放可能是通过对相对不敏感的δ-受体。对ACTH存在一种张力性抑制,这种抑制存在于一天24小时的任何时候,但EOP和ACTH分泌昼夜节律无关。
⑥研究证明,垂体后叶有浓度很高的存在,而且和 (ADH)存在于同一个中。于是,人们推测,强啡肽和ADH同时释放,然后强啡肽反过来作用于同一种神经末梢,来抑制ADH的进一步释放。这种作用不易被纳络酮逆转,有关的受体为κ-受体。EOP对的释放也可有抑制作用,可能受和催产素一起释放的甲啡肽的调节。
EOP与多种神经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的关系  包括以下情况:①因的不足引起的帕金森氏病和因多巴胺过多引起的亨廷顿氏舞蹈病可能和 EOP有关。给予阿片肽,可使前者加重,后者减轻,其原因是阿片肽抑制了多巴胺的释放。在亨廷顿氏病患者的苍白球和,甲啡肽的浓度比正常人减少一半以上。②坏死性脑脊髓病(利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昏迷等和急性很象,给予纳络酮可以使症状获得部分改善。③、中毒引起的昏迷可能与EOP也有关。④某种形式的精神分裂症可能与EOP释放过多有关。但很多结果自相矛盾,究竟EOP和精神分裂症是什么关系,在诊断和治疗上是否有潜在的意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医学知识_疾病库
无功能垂体腺瘤
【 疾病名称 】
无功能垂体腺瘤
【 英文名称 】
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
【 别  名 】
clinically inactive pituitary adenoma;endocrineinactive adenoma;functionless pituitary adenoma;nonsecretory pituitary adenoma;非分泌性垂体腺瘤;临床临床无活性垂体腺瘤;无机能垂体腺瘤;无内分泌活性腺瘤;nonfunctioning hypophyseal adenoma
【 类  别 】
【 概  述 】
概述:绝大多数垂体腺瘤具有较高的分泌功能,使血中激素水平升高,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但也有一些垂体腺瘤并不使血中激素水平升高,也无激素过多症状,称为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简称无功能垂体腺瘤(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亦称临床无活性垂体腺瘤(clinically inactive pituitary adenoma,CIPA)、无内分泌活性腺瘤(endocrineinactive adenoma)或非分泌性垂体腺瘤(nonsecretory pituitary adenoma)。无功能腺瘤占所有垂体腺瘤的25%~30%。&&& 无功能垂体腺瘤(functionless pituitary adenomas)指垂体分泌无特定功能的激素,而不引起临床症状异常的腺瘤。它也可源于各种垂体细胞,因此,诊断比较困难,一旦发觉,肿瘤往往已较大,或者已压迫周围正常组织引起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或者已压迫下丘脑。垂体柄解除了下丘脑对腺垂体抑制作用,使催乳素增高,产生高催乳素血症。也有在发现时已有腺垂体激素缺乏,或已破坏了视上核、室旁核分泌抗利尿激素的能力,引起尿崩症。
【 流行病学 】
流行病学:无功能瘤占垂体瘤的25%,多发生于40~50岁。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在老年人群中以无功能腺瘤最常见(60.7%),其次为GH瘤(13.1%)以及PRL大腺瘤(8.1%)。因此,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多在就诊时已出现视觉损害及腺垂体功能减退。分泌激素的垂体瘤除肿瘤本身引起一系列局部浸润、压迫症状外,还可有相应激素分泌过多的各种临床综合征。
【 病因 】
病因:实际上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它们中的大多数具有分裂功能(多为促性腺激素),只是其分泌功能较低,不引起血激素水平的升高,这类肿瘤称为沉寂性腺瘤(silent ade)。有些无功能腺瘤可能确实没有分泌功能,其细胞来源不清,称为裸细胞瘤或无特征细胞腺瘤(null cell ade)。
【 发病机制 】
发病机制:垂体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曾出现过两种学说,即垂体细胞自身缺陷学说和下丘脑调控失常学说。现基本统一起来,认为垂体瘤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起始阶段和促进阶段。在起始阶段垂体细胞自身缺陷是起病的主要原因,在促进阶段下丘脑调控失常等因素发挥主要作用。即某一垂体细胞发生突变,导致癌基因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然后在内外因素的促进下单克隆的突变细胞不断增殖,逐渐发展为垂体瘤。&&& 1.垂体瘤细胞自身内在缺陷& 现在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弄清大多数有功能的及无功能腺瘤是单克隆源性的,源于某一单个突变细胞的无限制增殖。发生变异的原因为癌基因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已查明的主要癌基因有gsp、gip、ras、hst及PTTG等,抑癌基因有MEN-1、p53、Nm23及CDKN2A等。其中gsp基因在40%的GH瘤、10%的无功能腺瘤、6% 瘤中发现。gsp基因及gip2基因的激活使内源性P酶活性受到抑制,于是Gs蛋白及Gi2蛋白的α-亚基持续活化,后两者可分别看成是gsp癌基因和gip2癌基因的产物。这两种癌基因产物可直接引起核转录因子如AP-1、CREB和Pit-l的活化,使激素分泌增多并启动肿瘤生长。此外,癌基因的激活会导致胞内cAMP水平增加,cAMP可刺激cyclin(细胞周期蛋白)DL和3产生cdk2和cdk4,后两者可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cAMP水平增加还可以诱导ras癌基因激活,ras癌基因与cmyc基因协同作用阻止pRb与F 2F结合,因为后两者结合将会使细胞循环周期受阻,阻止两者的结合则加快细胞由G1期进入到S期。&&& 抑癌基因如MEN-1失活的原因为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13位点(11q13)等位基因的缺失。多种腺垂体肿瘤的发病机制均涉及到抑癌基因P16/CDKN 2A的失活,该基因的CpG岛发生频繁甲基化是导致失活的原因。因此,将来有可能发展一种治疗方法使抑癌基因的CpG岛去甲基化,恢复其抑癌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 2.旁分泌与自分泌功能紊乱& 下丘脑的促垂体激素和垂体内的旁分泌或自分泌激素可能在垂体瘤形成的促进阶段起一定作用。GHRH有促进GH分泌和GH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分泌GHRH的异位肿瘤可引起垂体GH瘤。植入GHRH基因的动物可导致GH细胞增生,进而诱发垂体瘤。以上均表明GHRH增多可以诱导垂体瘤的形成。某些生长因子如FTH相关肽(PTHrP)、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α和β(TGF-α和TGF-β)、IL、F-1等在不同垂体瘤中都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它们可能以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方式促进垂体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神经生长因子(NGF)的缺乏对于PRL瘤的发生和发展起一定促进作用,在正常腺垂体的发育阶段,NGF具有促进细胞分化和增殖的作用。在PRL瘤的治疗过程中,对受体激动剂不敏感患者在给予外源性NGF后,由于NGF促进肿瘤细胞进一步分化成为表达D2受体蛋白更多的类似正常细胞的细胞,这样就可以改善药物抵抗的程度。&&& 3.下丘脑调节功能紊乱& 下丘脑抑制因子的作用减弱对肿瘤的发生可能也有促进作用。肾上腺性Cushing综合征患者在作肾上腺切除术后,对下丘脑CRH分泌的负反馈抑制减弱,CRH分泌增多,患者很快就发生腺瘤。慢性原发性症患者也常发生垂体瘤。这些都足以说明缺乏正常的靶腺激素负反馈机制及随后的下丘脑调节功能紊乱对的发生可以起促发作用。
【 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无生物活性激素分泌功能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临床表现:①肿瘤向鞍外扩展压迫邻近组织结构的表现,这类症状最为多见,往往为病人就医的主要原因;②因肿瘤周围的正常垂体组织受压和破坏引起不同程度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的表现。有生物活性激素分泌功能的垂体瘤尚有1种或几种垂体激素分泌亢进的临床表现。&&& 1.压迫症状&&& (1):见于1/3~2/3的病人,初期不甚剧烈,以胀痛为主,可有间歇性加重。部位多在两颞部、额部、眼球后或鼻根部。引起的主要原因是鞍膈与周围硬脑膜因肿瘤向上生长而受到牵拉所致。当肿瘤穿破鞍膈后,疼痛可减轻或消失。如鞍膈孔较大,肿瘤生长受到的阻力较小,可不明显。&&& 肿瘤压迫邻近的痛觉敏感组织如硬脑膜、大血管壁等,可引起剧烈,呈弥漫性,常伴有呕吐。肿瘤侵入下丘脑、第三脑室,阻塞室间孔可引起,使加剧。&&& (2)视神经通路受压:向鞍上扩展,压迫视交叉等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视野缺损伴或不伴视力减退。这是由于肿瘤生长方向不同和(或)视交叉与脑垂体解剖关系变异所致。垂体肿瘤可引起以下5种类型视野缺损及视力减退(见图1):①双颞侧偏盲。为最常见的视野缺损类型,约占80%。因垂体肿瘤压迫视交叉的前缘,损害了来自视网膜鼻侧下方、继而鼻侧上方的神经纤维所致。开始为外上象限的一个楔形区域的视野发生障碍,继而视野缺损逐渐扩大到整个外上象限,以后再扩展到外下象限,形成双颞侧偏盲。在早期先出现对红色的视觉丧失,用红色视标作检查易早期发现视野缺损的存在。患者视力一般不受影响;②双颞侧中心视野暗点(暗点型视野缺损)。此类型视野缺损占10%~15%,由于垂体肿瘤压迫视交叉后部,损害了黄斑神经纤维。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同时检查周边和中心视野,以免漏诊。此类型视野缺损也不影响视力;③同向性偏盲。较少见(约5%),因肿瘤向后上方扩展或由于患者为前置型视交叉(约占15%)导致一侧视束受到压迫所致。患者视力正常。此型和前一类型视野缺损还可见于下丘脑肿瘤如、下丘脑神经蚀质瘤及生殖细胞瘤;④单眼失明。此种情况见于垂体肿瘤向前上方扩展或者患者为后置型视交叉变异者(约占5%),扩展的肿瘤压迫一侧视神经引起该侧中心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对侧视野、视力均正常;⑤一侧视力下降对侧颞侧上部视野缺损。此型和前一型均很少见,其原因是向上扩展的肿瘤压迫一侧视神经近端与视交叉结合的部位。在该部位有来自对侧的鼻侧下部视网膜神经纤维,这些神经纤维在此处形成一个襻(解剖学称为Wilbrand膝)后进入视交叉内。&&& 因视神经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视神经逐渐萎缩,导致视力减退。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的出现时间及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少数病人发生阻塞性脑积水及系由于,视网膜静脉回流障碍所致。&&& (3)其他症状:当肿瘤向蝶鞍两侧扩展压迫海绵窦时可引起所谓海绵窦综合征(第Ⅲ、Ⅳ、Ⅴ及Ⅵ对脑神经损害)。损害位于其内的眼球运动神经时,可出现复视。一般单侧眼球运动神经较为少见,如发生则提示有浸润性肿瘤侵犯海绵窦可能。第Ⅵ对脑神经因受颈内动脉的保护,受损的机会较第Ⅲ对及第Ⅳ对脑神经为少。三叉神经眼支和上颌支支配区域皮肤感觉丧失也是由于海绵窦受侵犯所致。部分病人尚可因嗅神经受损出现嗅觉丧失。巨大的腺瘤可侵犯下丘脑。肿瘤压迫下丘脑而未侵入其内,可无显著的下丘脑功能紊乱表现。若侵入其内,则可出现症、嗜睡、体温调节紊乱等一系列症状。如肿瘤压迫第三脑室,阻塞室间孔,则引起脑积水和,加剧。肿瘤可偶尔扩展至额叶、颞叶引起癫痫样抽搐、偏瘫、锥体束征及精神症状等。当肿瘤侵蚀鞍底及蝶窦时,可造成脑脊液鼻漏。部分垂体瘤患者在作腰穿检查时发现增高、蛋白质增多而细胞数不增多,脑脊液含糖量增加。&&& 2.激素分泌异常征群&&& (1)垂体激素分泌减少:垂体瘤病人的垂体激素分泌减少的表现一般较轻,进展较慢,直到腺体有3/4被毁坏后,临床上才出现明显的状。即使肿瘤体积较大,激素缺乏的症状也很少能达到垂体切除术后的严重程度。故一般情况下,垂体瘤较少出现垂体激素分泌减少的症状,尤其是功能性腺瘤。但是,有时垂体激素分泌减少也可成为本病的突出表现,在儿童期尤为明显,表现为身材矮小和性发育不全。有时肿瘤还可影响到下丘脑及神经垂体,的合成和排泌障碍引起症。&&& 在出现的垂体瘤患者中,性腺功能减退约见于3/4的病人。不如性腺功能减退常见,但亚临床型(仅有的实验室依据而无临床症状)仍较为多见。如不出现严重的应激状态,肾上腺皮质功能通常可以维持正常,但由于垂体储备不足,在应激时可出现急性(肾上腺危象)。出现的垂体瘤病人面容苍白,皮肤色素较浅,可能与黑色素细胞刺激素的分泌减少有关。男性病人稍,其脂肪分布类似女性体型。腋毛、阴毛稀少,毛发稀疏、细柔,男性病人的阴毛呈女性分布。体重可减轻,有时体重不减甚或增加,此与下丘脑功能紊乱有关。女性病人有或月经稀少,性欲减退;男性除性欲减退、性功能障碍外,尚可出现生殖器萎缩,睾丸较软、较小。患者智力一般不受影响。在发生应激(如感染、手术)时,病人抵抗力甚低,易于发生危象甚至。&&& 有时可因出血、梗死而发生垂体急性出血征群(),其发生率为5%~10%。起病急骤,表现为额部或一侧眶后剧痛,可放射至面部,并迅速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内双目失明,常伴眼球外肌,尤以第Ⅲ对脑神经受累最为多见,也可累及第Ⅳ、Ⅵ对脑神经。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模糊、定向力障碍、颈项强直甚至。有的病人出现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的表现。大多数病人的脑脊液清亮,部分可为血性。CT示蝶鞍扩大。易发生瘤内出血,特别是瘤体较大者。诱发因素多为外伤、放射治疗等,亦可无明显诱因。出现急性视力障碍者,应在糖皮质激素保护下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对曾经发生过的病人是否可进行放射治疗,意见尚未统一。&&& (2)垂体激素分泌增多:由于不同的功能腺瘤分泌的垂体激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 并发症 】
并发症:&&& 1.症& ①大量低比重尿,尿量超过3L/d;②因鞍区肿瘤过大或向外扩展者,常有蝶鞍周围神经组织受压表现,如视力减退、视野缺失;③有渴觉障碍者,可出现、、高渗状态、发热、抽搐等,甚至脑血管意外。&&& (1)实验室检查:&&& ①:为50~200mOsm/kgH2O,明显低于渗透压,渗透压可高于300mmol/L(正常参考值为280~295mmol/L)。&&& ②抗利尿激抗利尿激素值:降低(正常基础值为1~1.5pg/ml),尤其是禁水和滴注高渗盐水时仍不能升高,提示垂体储备能力降低。&&& ③禁水试验:是最常用的有助于诊断垂体性症的功能试验。方法:试验前测体重、血压、尿量、、。以后每小时排尿,测尿量、、、体重、血压等,至尿量无变化、及持续两次不再上升为止。抽血测定渗透压,并皮下注射(水剂)5U,每小时再收集尿量,测、1~2次。一般需禁水8~12h以上。如血压有下降、体重减轻3kg以上时,应终止试验。正常人或精神性烦渴者,禁水后尿量减少,、升高,故血压、体重常无明显变化,渗透压也不会超过300mmol/L,注射后尿量不会继续减少,、不再继续增加。垂体性症禁水后尿量减少不明显,、无明显升高,尤其是完全性垂体性症,可出现体重和血压明显下降,渗透压升高(大于300mmol/L),注射后尿量明显减少,、成倍增高。部分性垂体性症变化不如完全性垂体性症显著,有时与精神性烦渴不易鉴别。肾性症患者禁水和肌注,均不能使尿量减少及尿液浓缩。&&& ④颅部及鞍区CT、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该区域器质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断。&&& (2)治疗:部分性垂体性症可给予(双氢)25~50mg,口服,3次/d。同时忌饮咖啡等。()0.25~0.5g,口服,3次/d。0.1g,口服,3次/d,可有白细胞降低、、嗜睡、、皮疹等不良反应。完全性垂体性症应补充,常用有油剂(长效停)(5U/ml),从0.1ml开始,深部肌注,一般用0.3~0.5ml,以维持5天左右为宜。不良反应有、血压升高、等。粉剂(50U/ml)5~10U,鼻吸,每4~6小时1次,可引起而影响疗效。1--8-右旋加压加压素增加抗利尿活性,减少不良反应。从0.1mg/d开始,根据尿量逐渐增加剂量,调整至尿量在2000ml/d左右的剂量为维持量,一般为0.1~0.2mg,口服,2~3次/d,或4mg/ml,肌注,2~3次/d,警惕过量引起水中毒,如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因肿瘤引起者,宜手术或放射治疗。肾性症也可试用,剂量同前。&&& 2.&&& 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有的同时具有多种激素缺乏的表现,有的只有1种或2种激素的缺乏,因此诊断方面和治疗方面需注意以下问题:&&& (1)诊断方面:&&& ①的识别: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逐渐出现,一般先出现、促性腺激素、不足的症状,然后,最后,有时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的出现可早于。可有如下临床表现,在诊断时应予注意:&&& A.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主:如、视力减退,体征有视野缺损、视盘苍白、、眼外肌、嗅觉缺乏等。&&& B.以性腺表现为主:女性病人表现为月经不调或、性欲减退或消失、乳腺及生殖器萎缩;男性表现为阴茎短小、睾丸不发育或萎缩、无精或少精、性欲减退、、第二性征退化如体毛稀少、声音变得柔和、肌肉不发达等。&&& C.以消瘦、食欲不振为主:可伴有虚弱、头昏乏力、贫血、心悸、恶心、偶有呕吐,机体抵抗力差。&&& D.以为主:可为、低血钠、水中毒、低温性或感染、镇静剂、麻醉剂诱发,可为以上多因素共同引起,也可以某一因素为主。&&& E.以精神症状为主:于甲状腺激素缺乏,也可因危象抢救时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引起过度兴奋所致,有的病人被误诊为。&&& F.不明原因:要考虑到有不足,因为有升血糖的作用。F-I的测定值比GH更有意义。&&& G.以其他表现为主:水肿、肤色变浅、贫血、、畏寒、低体温、嗜睡、抽搐、胆汁淤积等。&&& H.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I.由感染诱发的腺垂体功能减退危象常使临床医师只注意感染,而忽略腺垂体功能减退本身,因严重感染也可出现高热、血压降低、,因此容易漏诊或误诊。关键应注意其病史和体征上的特点,对于感染本身不太重,而出现不好解释的休克或,尤其应该重视有无本症的存在。&&& ②查找病因注意事项:&&& A.女性以多见,为继发于产后大出血或产后感染,因此对生育期妇女,除详细询问一般病史外,特别要收集月经史及分娩史,询问起病与分娩的关系,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以发现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凡遇有产后大出血的病人应进行追踪随访。若有产后无乳、疲乏、月经不调或、体衰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应疑及本病。&&& B.男性垂体瘤为最常见病因,其次是垂体手术、放射性损伤引起,注意询问相应病史。&&& C.外伤性腺垂体功能减退临床上较少见,较易漏诊和误诊。对脑外伤病人特别是有脑脊液鼻漏者,要警惕垂体损伤所致的全身症状。&&& D.其他较少见的病因有鞍旁肿瘤、空泡蝶鞍,浸润性或感染性疾病如白血病、、肉芽肿、、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等浸润下丘脑或垂体引起,血管病变、动脉硬化等也可引起垂体缺血坏死产生功能减退,均各有其特殊病史,也有不明原因的特发性。&&& (2)治疗方面:&&& ①应告知患者及家属,确诊后要坚持终身用药,激素替代治疗前禁用镇静安眠药。&&& ②病因治疗:如肿瘤引起的腺垂体功能减退则应采取手术或放疗等措施。注意在围术期不能停用激素替代治疗,应加大激素用量,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疗法:是治疗腺垂体功能减退的首要措施,应先于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替代。以为首选,剂量应视病情轻重个体化,或龙次之。如有感染、手术等应激状态或病情较重时,应加大剂量至原2~3倍或100~200mg/d,静滴避免危象发生。激素替代需长期使用。因糖皮质激素有拮抗的作用,补充足够的糖皮质激素后症可能会更明显。&&& ④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低体温的病人应用该药有为重要,但应在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之后使用或两种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加重肾上腺皮质负担而诱发危象。若单用甲状腺激素,可加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甚至诱发垂体危象。一般用(片)或钠(L-T4),应从小剂量开始,初始剂量钠(L-T4)12.5~25&g/d,每2周增加25&g,直至每天用量为100~150&g且使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剂量较大时分3次服用。年龄较大或有、心肌缺血的患者在替代过程中剂量增加时应更缓慢,并注意心率。当遇有严寒或病情加重时,可适当增加甲状腺激素用量,同时也要相应调整糖皮质激素用量,以免加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⑤性腺激素替代疗法:育龄女性患者应建立人工月经周期,使第二性征和性功能恢复,防止。轻症病人如能再次妊娠可使垂体功能有所恢复,但由于它的功能已有衰退,流产可能性较大。&&& ⑥除非同时合并男性性腺功能低下,一般雄激素不宜在儿童过早应用,以防骨骺过早愈合影响生长。因有肝功能损害的副作用,不宜作为长程替代。&&& ⑦可疑危象病例严禁使用、、等中枢抑制药及麻醉剂,尽量限制及其他降糖药的使用。垂体危象的抢救要及时,一旦临床诊断后就要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然后适量甲状腺激素,同时要特别注意纠正,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其他诱因或并发症。危象患者的预后与抢救是否及时、治疗是否正确有关。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100~200mg静滴,每天2次。如存在严重感染、休克、血钠明显降低者,每天剂量可增加至300~500mg。如为低体温型者,在用甲状腺激素的同时也要用适量,以免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但剂量应减少至每天200mg左右即可,否则可能会抑制甲状腺功能,使加重。同时给予保温,可用热水浴(24~35℃),缓慢加温,升温不宜太快,每小时升温速度不宜超过0.5℃,升温过快可造成循环衰竭。当体温已达35℃时,可停止加温,擦干保暖。&&& ⑧用GH替代治疗时每年生长不到5cm应停药。成人垂体功能低下伴GH缺乏一直未引起重视,近年国外研究多认为此类患者亦有必要行GH替代治疗,可进一步增强体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由于hGH价格昂贵,目前在国内广泛使用尚有一定困难。
【 实验室检查 】
实验室检查:腺垂体主要合成、分泌6种垂体激素,分别作用于不同的靶腺或靶器官、组织,并受相应的下丘脑激素双重调节或促分泌调节及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因此完整地判断腺垂体的功能状态,必须同时了解靶腺激素水平及下丘脑激素水平。但由于后者多为小分子量的多肽物质,抗原性差因而对检测技术的要求较高,且在血循环中含量均很少(主要原因),故临床上一般不直接检测循环血液中的下丘脑激素水平。&&& 1.ACTACTH测定& 由腺垂体的细胞(corticotroph)合成。其前体为POMC。POMC在腺垂体内裂解为β-LPH、(1~39)、连接肽以及1个氨基末端多肽。在人类胚胎期和女性妊娠末期(1~39)可进一步在神经垂体中间部裂解为(1~13),即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和(18~39),后者又称为样多肽;β-LPH也进一步裂解为LPH和β-内啡肽。它们均以等摩尔比例排泌入血循环。&&& 主要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和网状带,促进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生成,也可有较小程度促进盐皮质激素生成。垂体疾病和肾上腺皮质疾病均可引起ACTACTH水平变化。以前因技术条件限制不能检测水平时主要依靠皮质皮质皮质醇水平的变化以及动态试验(如大剂量抑制试验)间接反映的变化。随着激素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已可用标记单克隆抗体检测中的不同组分。正常人中浓度较低(& 24h产量在6种腺垂体激素中最少,仅25~50&g/24h)。在其不同组分中(1~18)最具生物学活性,其他组分有(1~39)、氨基末端多肽、样多肽等(后两者无生物学活性)。POMC(又称为大分子物质)在血循环中含量极少。一般正常人ACTACTH浓度高峰在上午6:00~10:00,呈明显昼夜节律性,正常参考值为2.64~13.2pmol/L(12~60pg/ml)。各检测单位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有差异。&&& 分泌紊乱在排除肾上腺疾病的基础上多由下丘脑-垂体疾病引起,仅少数见于异位综合征。如检测发现明显增高,但临床无增多增多症表现,应考虑存在组分不均一性问题,有条件可作组分分析加以证实。&&& 增高主要见于瘤(Cushing病)、异位综合征、、下丘脑性、原发性症及不敏感综合征。下丘脑性引起升高的原因可能与CRH受体的敏感性下降有关。亚临床型瘤的水平可轻度升高或正常,但抑制试验有异常。此外,妊娠时呈生理性分泌增多,在妊娠期间及产后12周内一般不宜进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动态功能检查。应激时由于CRH和AVP(具有较弱的促分泌作用,常和CRH协同作用)增多,导致水平升高。降低主要见于腺垂体功能不全、非垂体瘤、垂体柄离断综合征、肾上腺性Cushing综合征以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后两者是由于靶腺激素负反馈增强所致。&&& 的半衰期短,仅为3~9min。因此在抽取标本时最好用冷注射器,标本放置于含EDTA的试管中快速在4℃下分离,并立即冷藏留待检测。另外为排除应激影响,标本最好是从已留置2h以上的静脉导管中取得,并同时留取标本检测皮质皮质皮质醇水平。&&& 2.血清GH测定& GH由腺垂体的GH细胞(somatotroph)生成,24h产量&g。循环血中GH包括22kD(76%)、20kD(16%)及酸性GH(8%)等主要组分。主要起生物学作用的是22kD组分,其单体占总数的55%,二聚体占27%,低聚体(包括三、四、五聚体)占18%。45%的22kD组分与其结合蛋白结合,20kD组分结合的占25%。据推测血循环中不同组分的GH均是按等摩尔数比例由腺垂体分泌的,除妊娠中晚期外,其他各种生理及病理因素均不影响它们在血循环中的比例。必须注意的是,尽管二聚体及低聚体的生物学活性低,但占免疫活性的10%~30%。GH广泛作用于肝脏、骨骺生长板、脂肪及肌肉组织等部位并通过F-1介导其促进骨骼生长及代谢调节的作用。&&& CH基础分泌量受多种生理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些因素主要有进食情况、睡眠、运动、应激及生长发育阶段。CH脉冲式分泌较为独特,其脉冲幅度较大,且分泌峰值的间隔并不固定,在脉冲式分泌的间歇期GH几乎测不到(一般<3&g/L),而其分泌峰值最高可达40&g/L以上。因此随机检测血清GH水平没有多大价值,尤其是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及青少年。腺垂体GH储备功能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怀疑为GH缺乏,可作GH兴奋试验;如怀疑为GH分泌过多,则选择GH抑制试验。血清F-1水平检测也有助于全面反映腺垂体GH储备功能状态,并可作为症的筛查诊断方法。&&& 3.血清PRL测定& PRL由腺垂体PRL细胞(lactoroph)合成和分泌。人类PRL与GH及hPL(胎盘膜生长)一起被认为来源于共同的“祖先”基因,三者氨基酸序列具有同源性,常称为-家族。血循环中以PRL单体形式(23kD)为主,部分以二聚体和多聚体形式存在,后两者的生物活性较低。单体形式尚可被裂解成8kD和16kD两部分。因此,在PRL放免测定时应注意其组分不均一性。PRL生理作用广泛,在人类及大多数哺乳动物PRL主要作用于乳腺,与雌、孕激素等协同作用促进乳腺发育,使妊娠妇女具备泌乳能力,在产后发挥启动并维持泌乳。正常非妊娠、哺乳女性及正常男性的基础PRL分泌一般小于20&g/L。由于PRL分泌的脉冲频率较固定且幅度不大,因此与GH不同,检测随机血清PRL水平有诊断价值。病人进食与否及抽取标本的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小,一般不予考虑,但要考虑尽量排除脉冲和应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如果常规抽血标本测得血清PRL水平轻微升高,为排除应激及脉冲影响,最好放置静脉导管让病人休息2h后再抽血重新检测,宜多次留取标本,每次间隔约20min以上,共6次左右取其平均值。如为上述生理因素影响所致,则重新检测结果会<20&g/L。&&& 可引起高PRL血症的疾病很多,最常见的疾病为PRL瘤。分析结果时首先要排除生理性及药物性PRL升高。如PRL水平在20&g/L以下可排除高PRL血症,如大于200&g/L时结合临床及垂体影像学检查一般可肯定为PRL瘤。生理性PRL增加不会超过60&g/L。大于60&g/L就要考虑为药物性或病理性高PRL血症,必须进一步检查以明确高PRL血症的病因。&&& 4.血清测定& 和LH、均属糖蛋白激素,由两个糖蛋白亚基-α和β亚基以非共价键形式结合而成。三者α-亚基相同而β-亚基不同,后者具有各自的生物学活性。α-亚基和各自的β-亚基分别由不同的基因产生。分泌的腺垂体细胞为细胞(thyrotroph)。腺垂体每天产生50~200&g的,其半衰期为53.4min。以往用RIA检测技术仅能区分的正常上限和高水平的,由于血清正常下限值水平很低,RIA难以检测到。现在高灵敏度检测技术IRMAs(immuno radiometric assay,又称为双抗体免疫放射法)可以区分下降和正常下限。血清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3~5mU/L(IRMAs)。IRMAs的最低检出值为0.04mU/L,其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提高,称为高敏(sensitive ,s),一般可取代兴奋试验用于诊断。免疫化学发光法(immuno-chemi-luminometric assay,ICMA)检测的灵敏度可达0.01mU/L,不但敏感性进一步提高,且方法简便,快速可靠,无需担心放射污染。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ime-resolved immune of luorometric assay,TRA)克服了酶标记物不稳定,化学发光标记仅能1次发光及荧光标记受干扰因素多等缺点,将非特异性信号降到了可忽略的程度,其分析检测限和功能检测限分别为0.001mU/L和0.016 mU/L。ICMA和TRA较IRMAs的灵敏度又提高了很多倍,故又称为超敏(ultra sensitive ,u)。&&& 血清升高主要见于瘤、原发性症,少见的有不敏感综合征及异位综合征。血清下降常见于Craves病及其他甲状腺性(如自主性高功能甲状腺结节或腺瘤、、等)、继发性症,少见的有卵巢甲状腺肿和医源性。除继发性外,这些疾病引起下降的原因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负反馈作用增强,抑制了腺垂体的分泌。有些下丘脑-垂体疾病引起的垂体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其血清水平可在正常范围的低限,但甲状腺激素水平已有减低,此时应作兴奋试验以明确诊断。&&& 5.血清LH和测定& LH和由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gonadotroph)产生和分泌,两者均为糖蛋白激素。其分泌主要受下丘脑激素GnRH的促分泌调节以及性腺激素、inhibin和follistatin的负反馈抑制调节。LH作用于睾丸间质细胞和卵巢滤泡,调节性腺类固醇激素的产生。在女性排卵前LH大量分泌有助于促进排卵和滤泡的黄体化。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作用于性腺的滋养细胞,促进精子生成和卵巢滤泡的发育。另外,也可调控睾丸间质细胞上的LH受体数目。&&& 的测定最早使用生物法,即观察未成熟小鼠子宫重量变化,以小鼠子宫单位来表示尿液中的活性,由于其结果不准确,现已淘汰。目前应用标记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或尿中和LH含量。正常男性和女性在青春期两者浓度并不恒定,在青春期以前两性的和LH水平差别不大,女性在性成熟后伴随规律的月经周期,两者浓度呈显著周期性变化,男性在性成熟后和LH水平变化不大,一般相对稳定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 对于男性以及性成熟前的女性,检测血清LH和水平有诊断意义。由于LH和呈脉冲式分泌,故抽血标本时最好每间隔20min抽取1次,共3次,取其混合血清标本测定LH和水平。同时结合临床表现、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男性患者必要时还可作精液分析。对于性成熟后的女性如果月经正常且未服避孕药物,单次检测血清LH及水平通常对诊断帮助不大。如果月经正常并且黄体期血清水平也正常,则不必检测LH及水平就可判断腺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功能正常。儿童真性患者LH和升高,常见于、间脑错构瘤、脑外伤等疾病。假性者LH和下降。青春期延迟常有LH、及性腺激素水平的降低。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引起的性幼稚症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而性腺激素降低,继发于下丘脑-垂体疾病的性幼稚症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降低,性腺激素也降低。&&& 继发性应测定血清/LH同时,、和水平也必须检测,必要时需作雌、孕激素序贯试验和LHRH兴奋试验协助鉴别诊断。&&& 6.腺垂体功能的动态试验&&& (1)联合兴奋试验:&&& ①原理:腺垂体激素的产生和排泌受到下丘脑激素的双重或促分泌调节,维持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正常。当下丘脑-垂体本身疾病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时,可通过给予外源性下丘脑促垂体激素来兴奋腺垂体细胞,观察其反应程度来判断腺垂体的储备功能状态。此外,在一定程度上尚可鉴别下丘脑性或是垂体本身原因引起的腺垂体功能减退。这种联合兴奋试验常用于垂体外科手术治疗和放疗后腺垂体功能状态的评估,以决定是否需要替代治疗。&&& ②方法:相继静脉注射(GnRH、、CRH和GHRH)每种激素均溶于5ml生理盐水中,依次在20~30s内推完。其剂量分别为:GnRH 100&g, 200&g,CRH以及GHRH均为每公斤体重1&g。分别在前30、0、15、30、60、90以及120min抽血检测、、、LH、及GH水平。此前应检测靶腺激素的基础水平,如上午8:00,T3、T4水平,或水平以及F-1水平。&&& ③临床意义:兴奋的结果是正常人注射后30min血清出现高峰值,可达10~30mU/L。如静注后无明显升高,称为无反应;若血清峰值在60min或以后出现称为延迟反应。前者常见于及继发于垂体疾病的症,后者见于继发于下丘脑疾病的症。&&& GnRH兴奋试验的结果:青春期前正常人LH分泌的兴奋反应程度很小,而的分泌则可增加1/2~2倍。正常男性成人LH可增加4~10倍,仅增加1/2~2倍。正常女性成人LH在卵泡期增加3~4倍,排卵前期增加3~5倍,黄体期增加8~10倍;可增加1/2~2倍,与月经周期无关。如垂体的LH/储备功能减退,则兴奋反应程度达不到以上的正常倍数。因长期GnRH缺乏可引起垂体对GnRH的敏感性下降(垂体惰性),故单剂GnRH兴奋试验常不能鉴别下丘脑性或垂体性性腺功能减退,必须作静脉滴注GnRH兴奋试验(250&g静脉滴注8h),其正常反应为:滴注后30~45min LH上升(第1次上升反应),60~90min下降,在2~4h内LH出现第2次上升,可维持4h。结果判断:垂体本身疾病引起LH/储备功能完全缺乏者无反应;LH/储备功能部分缺陷者则第1次上升反应存在,第2次上升反应消失;下丘脑病变者无第1次上升反应,可见有第2次上升反应(称为延迟反应);有些因长期下丘脑病变而致垂体严重惰性病例,对GnRH静滴8h也不出现延迟反应。如不进行延长GnRH兴奋试验则会误诊为垂体疾病引起的LH/储备功能减退。延长GnRH兴奋试验方法为:每天肌注GnRH 400&g共5天,或每天静滴GnRH 250&g(8h滴完)连续3天。如给药后出现LH分泌反应,则提示下丘脑病变。建议在单独进行垂体LH/储备功能检查时,最好进行延长GnRH兴奋试验结果较为可靠。&&& CRH兴奋的结果:正常人ACTACTH峰值比基值增加2~4倍,峰值一般出现于注药后10~15min,可达4.4~22pmol/L(20~100pg/ml),于注药后30~60min可升至550~690nmol/L(20~25&g/dl)。如无和的兴奋性反应或反应很弱,提示垂体储备功能不足,见于病变在垂体的。另外大部分异位综合征和肾上腺肿瘤所致的Cushing综合征患者由于增多的负反馈抑制分泌的作用增强也可见无反应或兴奋反应较弱。如反应呈持续性升高,正常峰值消失,见于病变在下丘脑的。患者对于CRH刺激可有显著增强的分泌反应。垂体瘤患者可出现过度反应也可为正常反应。因此,CRH兴奋试验对Cushing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价值有限,Cushing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有赖于检测技术的提高和细致的垂体或肾上腺的影像学检查。如单独进行CRH兴奋试验主要用来鉴别继发性症的病因是垂体性或是下丘脑性。&&& GRH兴奋的结果:正常人注射GHRH后GH分泌的峰值大于7&g/L。如试验结果峰值<5&g/L,则需排除垂体惰性后方可诊断为垂体本身病变导致的GH缺乏。方法为每晚7~8时皮下注射GHRH(1&g/kg),连续7天,第8天晚深睡时(即入睡后半小时)抽血测GH。如其值大于7&g/L,称为延迟反应,提示病变在下丘脑,否则考虑为垂体疾患引起的GH缺乏。&&& 联合兴奋试验用于评估垂体手术或放射治疗后垂体内分泌功能恢复或破坏的程度。各种下丘脑激素兴奋试验也可单独作用,用于鉴别下丘脑性或垂体性某一靶腺功能减退。注意单独作CRH兴奋试验时应在下午4时以后进行,试验前至少4h不能进食。注药后,有些病人可有轻度面部发红,肠鸣音亢进及血压轻度下降,一般不会有其他严重副反应发生。&&& (2)分泌的动态试验:&&& ①GH兴奋试验:除前述的GHRH兴奋试验外,尚有耐量试验、兴奋试验及兴奋试验。这些试验可判断病人是否存在GH缺乏,但不能像GHRH兴奋试验一样能够鉴别下丘脑病变或垂体病变。三者均分别通过应激和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促进GH的合成和释放。其中耐量试验尚可判断的储备功能。&&& a.耐量试验:必须事先告知患者有哪些反应并取得其配合。试验在隔夜禁食(不禁水),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放置含抗凝的静脉导管1h后开始试验,静脉注射(0.15U/kg)前30、0min以及注射后30、45、60、90、120min分别抽血测血糖、(或)和GH。在整个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脉搏及血压变化。一般注射后30~45min之间出现症状。如未出现症状或血糖水平未下降到2.2mmol/L或以下,则表示剂量不够,应再次试验,剂量可增加到0.3U/kg。如试验成功,正常人皮质皮质皮质醇水平应上升到580nmol/L以上,血清GH水平应上升到10&g/L以上。达不到以上标准者即为或GH分泌不足。注意在作此试验前必须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及上午8:00皮质皮质皮质醇水平检测排除以下4种情况:上午8:0水平低于140nmol/L(5&g/dL)者;有癫痫病史者;精神状态改变者;患者。如因以上禁忌证不能做此试验而又怀疑有缺乏者,可作CRH兴奋试验,无条件作CRH兴奋试验也可选择试验。&&& b.兴奋试验:口服0.5g,于前30、0、60、90、120min抽血测GH。正常峰值在90min出现。&& &c.兴奋试验:于半小时内静脉滴注(0.5g/kg,最多不超过30g),在前30、0、30、60、90、120min分别抽血测GH。正常峰值在60min出现。以上两种试验在正常儿童GH峰值一般超过7&g/L,低于3&g/L则提示GH缺乏,介于3~7&g/L之间表示有垂体GH储备功能减退。&&& ②GH抑制试验(耐量试耐量试验):GH的分泌可以受到急性高血糖状态的抑制,而在垂体GH瘤患者由于GH瘤细胞分泌功能具有自主性,不受急性高血糖状态抑制。因此可用于诊断症或。其方法如下:前1天晚餐后即开始禁食(不禁水),当天禁早餐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试验。事先放置含抗凝的静脉导管1h后开始试验。在口服75g(可溶于冰橙或柠檬水中)前30、0以及口服后30、60、90和120min分别抽血测血糖和血清GH水平。正常人在服后1~2h内GH被抑制到2~3&g/L以下。应用IRMA检测GH值正常者可被抑制到1&g/L以下,如用超敏检测技术(如化学发光法)检测正常人可被抑制到0.71&g/L(女性)或0.06&g/L(男性)以下。GH瘤患者则不被抑制(偶可被轻度抑制)或反而增加。&& &③兴奋试验& 因GH腺瘤细胞膜上有异常的受体,故注射后GH即显著升高。静注 500&g(溶于5ml生理盐水中),30s内推完于-30、0、30、60、120min分别抽血测GH。正常人结果无GH的兴奋反应,GH瘤患者至少增加50%,峰值可超过10&g/L。&&& (3)诊断瘤的动态试验:大多数生理情况下PRL的分泌受到下丘脑的张力性抑制,因此PRL分泌紊乱仅见于PRL分泌增多。在下丘脑垂体疾患中高血症最常见,其鉴别诊断很重要。PRL瘤是最常见的高血症的病因,以往多用PRL的动态试验来协助诊断。其原理为:PRL瘤分泌功能具有自主性,不受下丘脑等因素的调节,进行兴奋试验或抑制试验时PRL分泌无变化或变化较小,而非PRL瘤者则有明显变化。PRL兴奋试验主要有兴奋试验、兴奋试验、甲氯普氯普胺()兴奋试验等。PRL抑制试验有抑制试验、抑制试验等。&&& (4)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评价的动态试验:主要有GnRH兴奋试验、试验、孕激素试验和试验。&&& 7.神经垂体又称神经垂体,是由神经胶质细胞分化而成的细胞以及下丘脑的无髓鞘神经末梢形成的垂体束构成,不含有腺体细胞。其功能是贮存并释放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肽能神经元分泌的AVP和。&&& (1)AVP测定:AVP能增强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阻止自由水的排泄,维持血渗透压恒定。临床上如果AVP合成减少或排泌障碍,则会产生症,病人出现、多尿、口干等症状。AVP的放免测定结果不是很准确,其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5~1.5ng/L。中枢性症患者AVP水平下降,分泌不适当综合征患者AVP水平增加。&&& (2)AVP动态试验:AVP分泌的兴奋试验有禁水试验、高渗盐水滴注试验、简易盐水滴注试验、AVP分泌的抑制试验和水负荷试验等。
【 其他辅助检查 】
其他辅助检查:&&& 1.头颅X线正侧位片& 当怀疑有无功能瘤时,无功能瘤往往已较大,头颅X线正侧位片也有意义。有人研究统计:20%病人有蝶鞍完全破坏,40%有较广泛的骨质改变,35%有蝶鞍扩大,仅5%的病人只见双鞍底、局部突出等轻微病变。在CT发明之前,除大腺瘤外,常规X线摄片微腺瘤往往不易明确诊断。X线分层片有一定诊断作用。&&& 2.CT及MRI& 诊断垂体肿瘤灵敏度较高,CT横向或冠状切面上,可以清楚显示鞍内及鞍上的病变情况。肿瘤在增强CT下可见均匀密度加深,若不见均匀密度加深,则有肿瘤内坏死、出血、囊性变等。有时也能见到钙化点。MRI显示垂体肿瘤更加清晰,而且能清楚显示肿瘤的三维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当怀疑下丘脑-垂体疾病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是MRI检查,次为高分辨率多薄层(1.5mm)冠状位重建CT扫描检查。与CT相比,MRI检查能清楚显示垂体及其周围软组织结构,可以区分视交叉和蝶鞍膈膜,清楚显示脑血管及垂体肿瘤是否侵犯海绵窦和蝶窦、垂体柄是否受压等情况,MRI比CT检查更容易发现小的病损。MRI检查惟一不足是它不能像CT一样能显示鞍底骨质破坏征象以及软组织钙化影。&&& 常规5mm分层的CT扫描仅能发现较大的蝶鞍区占位病变。高分辨率多薄层(1.5mm)冠状位重建CT在增强扫描检查时可发现较小的病损。如果患者平卧时可以将头抬起90度,则可直接做多薄层冠状位CT扫描。冠状位CT检查显示正常人垂体高度从3mm到9mm不等,平均为6~7mm。其上缘凸出度在年轻女性(18~36岁)比年长女性(37~70岁)要大。大多数正常女性的腺垂体密度不均匀,呈斑点状,低密度点多于高密度点。18%的正常女性尚可有空泡蝶鞍或部分性空泡蝶鞍存在。&&& MRI常用(钆-二亚乙基)作增强显影检查。正常垂体组织在约30min后可出现增强显影,腺瘤出现增强显影的时间不但很慢,而且较持久。MRI检查显示正常人腺垂体(占75%)与大质密度相近,其密度可以不均匀。神经垂体则为高密度影,这是由于分泌AVP神经元内的脂质所致。中枢性症患者神经垂体可不呈高密度影。正常人视交叉80%位于垂体窝的正上方且MRI显示较为清楚。下丘脑漏斗部位于视交叉后面。海绵窦位于垂体两侧并与腺垂体密度相近。其内有第Ⅲ、Ⅳ和Ⅵ对脑神经及第Ⅴ对脑神经的第1支和第2支,它们的密度均低于腺垂体。海绵窦内的类圆形信号缺失区即是位于其内的颈内动脉。&&& 下丘脑及腺垂体内出血征象在MRI检查时可因长久和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显示不同特点。1周以内的急性出血灶由于含有脱血红蛋血红蛋白在T1加权像其密度和腺垂体一致,在T2加权像呈现低密度影。由于从周边往中心逐渐形成高铁,1~4周内的亚急性出血灶在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均为高密度影。4周以上的慢性出血灶在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均为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影,其周围有1圈由含铁血黄素形成的低密度环影。&&& 垂体微腺瘤在T1加权像表现为1圆形低密度影,而在T2加权像则为高密度影,垂体柄一般偏离肿瘤侧。大腺瘤常和正常腺组织的密度相近,其内多含有出血灶或囊肿,用作增强显影可被清楚显示。除垂体瘤外,MRI也可以很好地识别非垂体鞍内肿块如、颈内动脉瘤等&&& 3.视野及视力检查& 早期病人要仔细检查视野及视力的改变,前后对照检查发现的可能性更大。最好用Goldmann视野计,最近已发明了计算机化的视野计,测定视野比较精确可信,大约有70%的病人有视野缩小。眼底检查可见视盘苍白,萎缩及。&&& 4.下丘脑-垂体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最早有头颅X线平片、蝶鞍薄分层摄片、脑动脉造影以及气脑造影等检查。其中后两种检查属有创性检查。这些方法不但诊断价值有限,而且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危险。随着CT和MRI检查的广泛开展,已经被淘汰。仅有时在准备垂体外科手术前需要作脑血管造影以慎重排除手术禁忌证如颈内动脉瘤的存在,因为颈内动脉瘤被误诊为垂体瘤而作手术切除,其后果非常严重。
【 诊断 】
诊断:的诊断要点为:&&& 1.存在垂体瘤的影像学证据。&&& 2.有、视野缺损等垂体占位的表现。&&& 3.无垂体激素过多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证据(PRL除外)。&&& 4.有腺垂体功能减退的表现。&&& 5.由于大多数无功能腺瘤患者有血PRL水平的升高,故PRL测定具有重要意义。多数患者血促性腺激素水平降低或在正常范围,但少数患者可有血促性腺激素和(或)其亚单位的升高。性激素的水平一般下降。血、GH及水平一般正常或轻度降低,其储备功能及靶腺激素水平也多降低,但显著降低者不多见。偶尔,无功能腺瘤作为亚临床GH瘤或瘤,则24h尿或血F-1水平可轻度升高。对下丘脑激素的反应具有一定的特点,这在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利用下丘脑激素的诊断试验有:&&& (1)试验:正常促性腺激素细胞并无受体,故给正常人注射并不引起血LH和水平的升高。大多数无功能腺瘤起源于促性腺激素细胞,约1/3的瘤性促性腺激素细胞含有受体,它们对有反应。约40%的无功能腺瘤病人于注射后血促性腺激素和(或)其亚单位水平升高。&&& (2)GnRH试验:多起源于促性腺激素细胞,这些瘤性促性腺激素细胞含有GnRH受体,故对内源性GnRH、GnRH激动剂性类似物及GnRH拮抗剂都有反应。正常情况下,GnRH对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刺激作用依赖于其特征性脉冲分泌,如连续给予GnRH或长效GnRH类似物则出现失敏现象,促性腺激素分泌反而减少。无功能腺瘤不存在这种失敏现象,这是其特征之一。据Klibanski等(1989)报道,持续给予无功能腺瘤患者长效GnRH类似物DTrp6-Pro9-NEt-LHRH后,血LH、及α亚单位水平都升高。&&& 6.由于缺乏特异的血清激素标志,故确诊常很困难,有时需依赖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查。
【 鉴别诊断 】
鉴别诊断:需与其他及多种蝶鞍部病变相鉴别,由于无功能腺瘤常伴有血PRL水平的升高,故易与PRL瘤混淆。无功能腺瘤患者的血PRL水平多为轻至中度升高,一般低于6.825nmol/L(150ng/ml),而PRL瘤的血PRL水平一般超过9.1nmol/L(200ng/ml)。部分无功能腺瘤血促性腺激素或其亚单位水平升高,亦有助于鉴别。沉寂性细胞瘤与PRL瘤极为相似,其鉴别有赖于病理检查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查。
【 治疗 】
治疗:同其他一样,无功能腺瘤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和内科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治疗为首选,手术效果不佳或术后复发者可加用放射治疗,肿瘤压迫症状不著者可试用内科治疗,如内科治疗效果不佳仍应采取手术治疗。&&& 1.外科治疗& 是否采用外科治疗常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及临床表现。对于压迫症状较明显且瘤体较大者一般推荐外科治疗,成功的手术可有效地解除因肿瘤占位效应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而且手术标本可做免疫细胞化学等检查,这对明确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无症状的微腺瘤则并不推荐手术治疗。一般认为,对于存在视野缺损及神经症状者应尽早手术,以防止视交叉和脑神经出现不可逆性损害。目前,多采取经蝶术式,此种术式约可使90%的病例视野缺损获得改善,约60%的病例视力可完全恢复。经蝶手术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垂体功能减退。据Arafah报道,术后GH缺乏、、及性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85%、35%、46%和65%。显然,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术前,说明经蝶手术在恢复腺垂体功能方面是有效的。不过,经蝶手术在改善GH 缺乏方面并无很好的效果,原因可能是GH细胞一经损伤就很难恢复。&&& 2.放射治疗& 手术切除不完全或术后复发者可作术后放射治疗。有研究表明,术后采用放射治疗者其复发率并不较术后不予放射治疗者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病例选择上的不同。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术后放射治疗对于提高无功能腺瘤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Katznelson等提出,经蝶手术后的第1年内应每6个月随访1次,以后的5年里应每年随访1次,再以后每2年随访1次,每次随访应做MRI及视野检查,如有肿瘤生长的证据应立即开始放射治疗(或考虑再次经蝶手术)。常规放射治疗的总剂量约为45Gy,每天剂量1.8Gy。放射治疗主要的副作用为垂体功能减退。据Snyder等(1986)报道,放射治疗4~5年后继发性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62%、39%和62%。因此,放射治疗后应定期测定垂体激素及靶腺激素的水平。&&& 3.内科治疗& 的内科治疗近年取得不少进展,但仍然不能令人满意。目前用以治疗的药物主要有类似物和增强剂,GnRH激动剂及GnRH拮抗剂也曾试用于临床,但因效果不佳而未能广泛应用。&&& (1):研究表明,很多含有受体,这是长效类似物治疗的基础。Katznelson等(1992年)用治疗6例α亚单位腺瘤(100&g/次,皮下注射,2次/d),结果3例血清α亚单位水下降,平均下降50%,且其中2例瘤体有缩小。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病人瘤体虽有缩小但血清α亚单位水平并无显著下降,提示具有独立的抗增生效应,这一效应不依赖于它对激素分泌的影响。的疗效与肿瘤的受体密度有关,受体密度越高则疗效越好。应该承认,对大多数来说,并不能使其缩小,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无效,因为如不用治疗这些肿瘤将进一步增大。对于极少数起源于GH细胞的无功能腺瘤(即所谓亚临床GH细胞瘤)来说,则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Liuzzi等总结了文献中92例用治疗的报道,其中大多数肿瘤体积无变化,只有10例(11%)显示瘤体缩小。极少数病人在治疗后肿瘤反而增大,目前认为,这主要是肿瘤的自然病程决定的,受体-G蛋白-效应器偶联异常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受体-G蛋白-效应器耦联异常使得不仅不降低瘤细胞内Ca2 浓度,反而使其升高,从而促进瘤细胞的增生。常用的剂量为150~600&g/d,但也有用至1200&g/d的,其疗程从数月到1年。&&& Bruin等(1992年)用1200&g/d的治疗4例无功能腺瘤,结果发现,虽然这些病人的瘤体都没有缩小但却有3例的视野缺损得到改善,而这3例中有1例并不能检出受体。这提示,对视网膜、视神经可能具有直接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可调节脑血管舒张功能,因而能使病人的视野缺损得到改善。&&& (2)激动药:有少数无功能腺瘤起源于PRL细胞,从理论上说,激动药对这类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起源于促性腺激素细胞的无功能腺瘤来说,激动药也具有治疗作用,因为这类肿瘤中相当一部分也含有受体。激动药中目前应用较广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早期报道称,大剂量治疗可使绝大多数无功能腺瘤缩小,平均缩小34%。然而,以后的研究未能证实对无功能腺瘤有如此好的效果。Liuzzi等(1996年)对治疗无功能腺瘤的文献作了研究,发现大多数病人肿瘤体积并无变化,只有约20%的病人瘤体有缩小。应该指出的是,即使对于那些治疗后肿瘤大小无变化的病人来说实际上也发挥了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因为假如没有使用这些病人的肿瘤将进一步增大。的疗效与受体的数目有关,受体越多则疗效越好。的疗效还与疗程有关,但与剂量关系不大。大剂量(20mg/d甚至更高)并不能提高瘤体缩小的机会,但疗程长者(超过1年)瘤体缩小的比率则增加。也可降低血促性腺激素及其亚单位的水平,这一作用也表现出时间依赖性。还能降低无功能腺瘤患者血PRL水平,同PRL瘤相比对无功能腺瘤的这一作用具有一定的特点:PRL瘤患者血PRL水平下降的同时伴随着瘤体的显著缩小,而无功能腺瘤患者少有瘤体的缩小。的给药方法和不良反应同PRL瘤,如病人可以耐受,可较长时间给药。不过,如治疗1年仍然无效则不必继续用药。&&& 既然无功能腺瘤也存在受体,何以在缩小瘤体方面不像PRL瘤那样有效呢?原因可能是无功能腺瘤中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很少(常少于5%),而研究表明,分泌功能强的瘤细胞其受体较多,因此无功能腺瘤中绝大多数瘤细胞对是不敏感的,虽然能使少数具有一定分泌功能的瘤细胞萎缩,但这并不能使整个肿瘤的体积明显缩小。其次,据Lania等(1995)研究,无功能腺瘤和PRL瘤在受体-G蛋白-效应器耦联方面是不同的,这种耦联异常也使得对无功能腺瘤的抑肿瘤生长作用较弱。&&& 治疗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视觉功能。由于在肿瘤无明显缩小的病人仍然有改善视野、视力的作用,故有人认为可能对视觉功能具有不依赖于其垂体效应的作用。&&& (3)GnRH激动药:由于绝大多数无功能腺瘤起源于促性腺激素细胞,而促性腺激素细胞对GnRH的反应存在所谓失敏现象,即长期连续给予GnRH反可抑制促性腺激素细胞,故从理论上说,长效GnRH激动药对无功能腺瘤可能具有治疗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有若干学者将一些长效GnRH激动药用于无功能腺瘤的治疗中。总体上说,长效GnRH激动药只对少数患者有效,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在使用长效GnRH激动药后血促性腺激素水平持续升高(原因可能是瘤性促性腺激素细胞某种因内在异常而不表现出失敏现象),加之长效GnRH激动药价格昂贵,故目前并不推荐使用。&&& (4)GnRH拮抗药:短期使用GnRH拮抗药可降低无功能腺瘤患者的血促性腺激素和亚单位水平,但长期应用效果不佳。McGrath等(1993年)用GnRH拮抗药Nal GluGnRH治疗5例无功能腺瘤,他们每12小时给患者皮下注射5mg,共12个月,结果用各种精密的技术都未能证明肿瘤有缩小。故目前不主张用GnRH拮抗药治疗无功能腺瘤。&&& 此外,对于无功能腺瘤伴有的腺垂体功能减退也应给予有效的治疗,少数病人合并症,亦需给予必要的治疗。
【 预后 】
预后:垂体无功能瘤较易发生出血梗死和。
【 预防 】
预防:在一些体积特别大的垂体无功能瘤,手术前有时需要做血管造影检查,以判明肿瘤与血管之间的关系,避免在手术中损伤血管,发生意外。
【 操作 】&&&&
相关研究进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瘫神经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