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一字之差,其内涵有何区别

刘佳义:管理与治理,一字之差,区别很大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微博
24小时排行榜
博客劲爆点
政协委员刘佳义答记者问 摄影 刘会成 马也
  央视网消息(记者郑根岭、寇德印、沈玮、苏龙)3月7日上午,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刘佳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管理与治理,一字之差,但区别很大,社会治理更加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让群众自我管理,形成一种社会的自治。
  中央电视台、央视网记者提问: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管理国家到治理国家,一字之差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刘佳义认为,由管理到治理,更加突出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管理是垂直的,从上而下,由政府管群众。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都是单位人,现在都是社会人 。
  刘佳义解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强调,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要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等权利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利有保障。管理是强调政府的管理,现在更强调互动,中央的提法很明确,群众自己管理自己和政府的管理相结合,更多依靠人民、相信人民、为了人民 ,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政治体制改革。
相关专题:
编辑:张兰 
复制链接】【
转发邮件】【】
搜索更多 刘佳义周晓菲: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其内涵有何区别- Micro Reading
周晓菲: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其内涵有何区别
09:00:00 来源:光明日报
[提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原标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实现现代化
  记者: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时期,那么新时期我国国家治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目标是什么?
  高小平:转型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都包含了治理的要求,而且要使“五位一体”的全面格局和自成体系的各个方面有机统一,成为一个具有系统性和协同性的整体。治理体系具体内容包括思想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作风体系。《决定》中提出的解放思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属于思想体系建设。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有关机构改革的举措,就属于组织体系建设的内容。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转变政府职能,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就属于制度体系建设。同时,改进党和政府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属于作风体系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建设,重点是要围绕释放市场活力、增强社会动力来进行各个领域的改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布局合理,公共权力结构优化,民主发展,法治健全。要把服务型政党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重点,实现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目标。
  记者:您觉得应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或者说,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方法或战略路径是什么?
  高小平: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路径毫无疑问是改革,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拿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刀”。由于我们现在的改革属于“刺激—反应”式改革,就是揭露了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这也容易导致两个问题:一是改革的“碎片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提出的60个领域的改革,就是全面改革。二是如何进行“自我革命”,改革的内生动力来自哪里。解决政府改革动力不足的问题,需要从法制和制度来“硬约束”。《决定》提到的“法治中国”就是为了给改革注入新的动力。同时,《决定》提出“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我觉得有必要将改革纳入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把是不是改革创新作为政绩的重要考核内容纳入进去,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自觉行动起来,同时还要建立不改革、在改革问题上“不作为”的问责机制。有了这样的机制,改革才会更有来头、更有劲头,才能让更多的人尝到改革的甜头。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解放思想。要从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会入手,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吸引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从而广泛凝聚共识,增强改革的信心,形成改革合力。(本报记者 周晓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欢迎交换,要求百度权重≥1,快照正常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吉林教育》2015年18期
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
【摘要】:正当前,教育治理的课题成为教育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而提出的历史命题。这是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教育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一字之差,其内涵有何不同?笔者在此聊做粗浅分析。一、教育目标更坚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目标不尽相同,而每个时期的目标都是清晰明朗的。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521【正文快照】:
当前,教育治理的课题成为教育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而提出的历史命题。这是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教育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一字之差,其内涵有何不同?笔者在此聊做粗浅分析。一、教育目标更坚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目标不尽相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尉小珑;[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邹庆林;[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张宏军;[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年01期
康翠萍;[J];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02期
郭月芝;[J];教学与管理;2001年22期
翁亦诗;[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5期
徐锋;[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甘诺,张春亮;[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2期
李秀玲;[J];中国冶金教育;2002年05期
孟卫青;[J];教育导刊;2002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法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张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陈如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张伟;;[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杨孝其;;[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刘增安;;[A];高等职业教育的春天——2006年“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文集[C];2006年
贾志毅;;[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曾福清;;[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顾国梁;;[A];研究与交流——北京高校后勤学生公寓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3年
彭德文;;[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吕诺;[N];东方城乡报;2007年
严晶晶;[N];中国教育报;2011年
;[N];中华读书报;2002年
张小卫;[N];广元日报;2007年
通讯员 冯占先 魏海军;[N];临汾日报;2008年
张斌 记者 吕游;[N];黑河日报;2009年
田华;[N];天津教育报;2011年
李益众;[N];中国教育报;2013年
昆明市呈贡区委组织部;[N];云南日报;2013年
陈传荣;[N];组织人事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保华;[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孙玉丽;[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杨明宏;[D];西南大学;2011年
陈如平;[D];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万志;[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吴景松;[D];苏州大学;2004年
何伟强;[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李菲;[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罗建河;[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楚旋;[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幸娟;[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汤岭球;[D];湖南大学;2010年
何志伟;[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林有楠;[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周晓菲: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其内涵有何区别
周晓菲: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其内涵有何区别
原标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的设立,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5年来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各领域改革目标的科学提炼,为我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其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是我党首次提出,也是三中全会的一大亮点,体现了党的政治智慧和勇气。为了深入理解这一目标的内涵及其实践意义,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高小平研究员。
记者:此次《决定》中多次提到“治理”的概念,如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等,从“管理”到“治理”,仅一字之差,其内涵有何区别?这种概念的跨越,说明了什么问题?
高小平:“治理”是一个古老的词语,中国历代都讲治理,并且积累了大量国家治理的智慧和经验,但这个概念在近二三十年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相比,现代政治学和行政学等研究将“治理”拓展为一个内容丰富、包容性很强的概念,重点是强调多元主体管理,民主、参与式、互动式管理,而不是单一主体管理。我认为,《决定》中指出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国家治理”,是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维体系、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治理”要体现四个统一: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统一,法治与德治的统一,管理和服务的统一,常规管理与非常规管理(应急管理)的统一。
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的跨越,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一个“关键词”的变化,是治国理政总模式包括权力配置和行为方式的一种深刻的转变。这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从“管理”到“治理”的跨越,说明我国将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采取具有革命性的变革,把中国带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记者:您如何理解《决定》中首次提到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者之间又存在何种关系?
高小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位明确,内涵丰富。“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要是指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在经济治理体系中,就是要按照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逻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配置经济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政治治理体系中,就是要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逻辑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挥法治在配置政治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就是要按照党和政府领导、培育、规范社会组织,社会组织配置社会资源的逻辑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发挥社会组织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要把治理体系的体制和机制转化为一种能力,发挥其功能,提高公共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具有本质属性,是治理结构的转型,是体制性“硬件”的更换。只有实现了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才能培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同时,治理能力又反作用于治理体系,执政者、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强不强,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对治理结果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理与管理一字之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