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医院中药药剂学科是偏向于找中药药剂学学的还是药学的

医院药学和临床药学的区别/有什么区别
医院药学、临床药学,有何区别
医院药学包含的范围比较广,凡是在医院范围内从事的药学工作都可以纳入到医院药学的范畴,比如药剂、药事管理、药物分析、药理、药物信息等,包括临床药学在内都是医院药学的范畴。而临床药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药物防病治疗的合理性的有效性的药学学科。它主要内容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发挥最高疗效的理论与方法。它侧重于药物和人的关系,直接涉及到药物本身,用药对象和级药方式,因此也直接涉及到医疗质量。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全站分类导航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药剂科介绍
&&百年药剂科,药剂科成立于建院之肇的1915年,作为北大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已经与医院风雨同舟一百年,药剂科的成长历程伴随着医院的发展,更浸透着时代的痕迹。
& 科室业务范畴包括全院药品的供应保障与调剂安全管理;制剂的生产和质量检验;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理研究;现有在职人员153人,全科设置了8个行政组,由药剂科核心组统一领导科室工作。现任核心组成员包括主任(兼任科党支部书记)崔一民、副主任孙培红、副主任周颖、副主任刘立新、科秘李荣、科秘向倩、分工会主席赵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近年来药剂科在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及硬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国家一流的医院药学临床、教学、科学研究基地。
& 依托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药剂科实现了以药品物流管理为基础、以临床药学为中心、以药学科研为方向,完成由单纯的药品供应保障向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的科室转型。临床药学工作已在抗菌药物、抗凝药物、免疫调节药物、小儿用药、妇产科用药、肿瘤药物、内分泌7个专业和通科配备有临床药师(其中6个是卫生部临床药师培养基地批准专业),每个专业配备1-3名临床药师,已建成合理用药全面质控、慢病管理个体化服务、临床药学实践和临床药理研究紧密结合的临床药学服务体系。目前,全科共21名专职临床药师(11人获得卫生部临床药师师资和学员培训证书),床位数与临床药师配比已超过100:1,临床药师队伍建设始终处于全国领先水平。90年代科室即开展了全国首批临床药理工作,受到国内外申办厂家及CFDA的好评和认同,目前已成为国内具有示范作用的I期临床试验基地。同时作为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和临床药学系的主要教学实践基地之一,开展了大量对外交流以及学术活动,为我国药学事业的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科室特色及优势
&临床药学工作
& 我院早在80年代已认识临床药学的重要性,在全国率先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ADR)工作,其中ADR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获得北京市不良反应中心的嘉奖,成为北京市十家药物警戒站之一。2001年我院临床药师首次在全国报道关木通导致肾损害的病例,减少了患者使用关木通的用药风险。
& 我院是国内最早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工作的单位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药剂科就建立了治疗药物监测室。多年来,监测品种和测定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开展的监测品种有环孢素、甲氨蝶呤、地高辛、茶碱、丙戊酸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万古霉素、雷帕霉素、普乐可复、维生素 B12、维生素D、叶酸、皮质醇、胰岛素等18个品种,每年监测的样品量约12000人次左右,已成为临床用药的常规监测指标,随着临床药师队伍的壮大和临床实践的深入,治疗药物监测和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紧密结合,逐步通过延伸服务的方式将药学监护扩展到全院更多的临床科室,提高了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2007年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的要求,在全国率先将药事管理委员会更名为“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下设药品品种管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药品质量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临床合理使用6个小组,将药事管理的中心转变为合理用药的管理。与此同时,临床药学的学科发展得到了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在科领导的带领下,临床药师在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已建成合理用药全面质控、慢病管理个体化服务、临床药学实践和临床药理研究紧密结合的临床药学服务体系。
& 1)过去良好的抗菌药物管理基础上,近几年临床药师负责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成果显著,在药费总额增长30.4%的前提下,抗菌药占药费比例从%下降至2014年的8.2%,仅抗菌药物一项全年节省药费5800万元。2014年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7.8%,使用强度40.8,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33.3%,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全国名列前茅。
& 2)对重点药品进行合理用药的动态监控,每月进行用药金额前50位的药品排序,并根据说明书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用法用量限制,分析科室和个人异常用药情况,再经专家委员会评估,完成重点问题分析报告后书面反馈给临床并进行沟通谈话,然后再持续追踪改进情况,促进药物合理使用。北京市2014年医保数据显示:全院辅助用药合理用药水平在同级同类医院中名列前茅,门诊平均药占比为64%,低于北京市同级同类医疗机构的标化值(68%)。
& 3)开展慢病管理工作,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营养师、心理医师等共同组成医疗团队,全国率先建立肾内科一体化和妇产科更年期门诊,并参与哮喘和COPD、抗凝门诊的专科药学服务,部分项目已实现收费,已为5000名以上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专科药物咨询。临床药师已参加上千次的全院各级别的专家会诊,充分发挥药学专业特长,成为医疗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同时住院患者全程化的药学服务、个体化的用药教育和高水平的临床科研成果应用已为提高患者依从性、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减少用药风险发挥作用,初见成效。
& 4)为尽快缩短与国际临床药学先进水平的差距,月药剂科集中派遣8名临床药师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匹兹堡大学药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学习临床药师管理、教学和工作模式,将美国临床药学先进模式和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药物基因学理论紧密结合,实现抗凝药物和抗菌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的个体化监护,全国领先。
& 临床药学在我院得到蓬勃发展,在全国树立了典范,临床药师已改变了药师传统的工作模式,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合理用药工作,对药物使用进行常规监控,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和经济。近年临床药学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上级部门肯定,多次获得卫生部抗菌药物监测网和合理用药监测网优秀成员单位奖,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中多次发言和获奖。2011年,我院参与的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项目“医院临床药师制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得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日获国家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全院药品的采购、供应和管理
& 药品采购供应是药剂科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用药的重要环节。
& 调剂部门也是药剂科最早、最基础的部门。从1915年建院时设立的几个药房,目前已经发展到有新门诊、急诊、高干特需、妇儿门诊、男科、传染、发热肠道和一部、二部、三部住院药房等多个调剂组,平均日处方量达到七千多张,2012年销售金额突破了10亿元,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6年率先在北京三甲医院中启动了“药品数量实库存管理”,从药品的金额收支平衡转化为每种药品账目与实物的一一对应,药品使用记录采用电子量化表格、可进行数据追踪,有效推进了医院的信息化进程。
& 2011年药房自动化服务全面启动,在二部住院药房引进的2台单剂量口服摆药机,为各个病房的每位患者送去单次服药的单独包装药品,减轻手工劳动强度,保障用药安全;2012年随着医院新门诊楼的落成启用,中西药合并后的新门诊药房开始使用2台自动整盒发药机,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内部流程,大幅降低了发药差错率,为患者的用药安全做了最坚实的保障;二部住院病房同年引入2台智能药柜,现正在进行数据信息对接工作,确立智能药柜工作模式,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药品配送流程。目前药品物流现代化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在全国率先与商务部政府采购网建立了双向电子化无缝对接, 药库信息化采用采购自动上传和电子发票、电子货位、电子标签、拣选提示、条码技术确认等技术,快速准确,大幅提升了管理水平。
随着药房现代化建设的不断革新,病房智能药柜、单剂量口服摆药机和门诊整盒发药机的使用逐步实现了药品在医院的电子化追踪闭环管理.伴随药学精细化、延伸服务的推进,延伸到病房的药品配送服务已经覆盖全院。同时节约了人力资源和提高了用药信息化程度,为临床药学的发展提供人员基础和信息保障。
& 制剂的生产监督管理和质量检验
& 长期以来,几乎每家医院都有自己配制的医院制剂,其不仅疗效好,而且价格一般都比较低廉,深受患者欢迎。药剂科制剂部门通过长期的发展,从无序到有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它不仅弥补市场药品不足,在保证人民健康、开发新药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也提高了医院经济收入,特色制剂还为医院带来品牌效应。但是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进行及制药工业的飞速发展,国家药品监管的力度加大,对医院制剂的生产条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使医院制剂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 目前药剂科的制剂部门为采取共建形式进行自制制剂的供应,(即我院的处方、配制方法,北京世纪坛医院提供制剂室和主要生产人员,我院出两名人员配合工作,双方分别进行质控检验保证质量。)目前按北京市药监局要求正在进行制剂再注册工作,已完成非法定制剂申报,共17个品种;正在进行法定制剂申报,拟申报20个品种。中药制剂品种二十六个暂时停止申报和生产(委托),年产值一百五十万元左右。主要服务于皮科、耳科、内科、外科的临床治疗诊断工作。
药剂科科室历史
一、民国时期()
1915年2月,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的附设诊察所正式开诊,这标志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建立,药剂科也随之建立。早在1919年,药剂科就有了最早的资料,在之后的资料中显示当时药剂科的业务包括药品材料的出纳、鉴定、调剂等,并且已经建立了实习生制度。1929年,诊察所扩充为附属医院,药局随同医院从后孙公园胡同迁至背阴胡同,时称“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局”。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北平大学等众多高校迁至西安,组成西北临时联合大学,医学院改称临大医学院,不少医务人员随迁,附属医院从此分为两地,在京的附属医院由于经费来源断绝,医师们枵腹从医。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8年,药剂科迁往西安门大街新址(当时为美国救济总署,即今天的第一住院部)。 “药局”成为历史名词,取以“药房”代之。而药房的框架和职称在当时就已基本建立建全,沿袭至今。并在1948年前就已成立“药房委员会”即现在的“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
二、新中国前期(年)
1952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自此北大医院也成为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当时的结核病院和精神病院也隶属北大医院,各设药房。在之后的几年间,药剂科增加人员编制提高人员素质,做到服务于患者。针对患者提出的建议,药剂科积极改良药品剂型,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药品销售供不应求。即使在 “三年困难时期”,医院的发展速度并未因此而减慢。
三、“文化大革命”前期(年)
1966年药剂科也被卷入到运动中。当时医院内挤满了来京“串联”的外地红卫兵。总体来说,在十年文革的特殊时期,药剂科的工作受干扰的程度不深,工作一直在运转。尤其前几年的运动高潮过后,工作基本恢复正常。
四、“文化大革命”后期至改革开放初(年)
在整个七十年代,国内政局的变化风起云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然而,北大医院药剂科的工作是稳定且出色的,学科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时的药剂科,已经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和流程改造,由科室总结并执行的规章制度,如药房调剂的“三查五对”原则,由科里提出后,被卫生系统和新闻媒体推广到全市实施。在当时,药房的工作还面临着一个主要的难题,就是解决“三条龙”问题,即患者“挂号、收费、取药”排队过长的问题,药剂科当时的解决方法也获得了上级部门的好评。
七十年代药剂科的中草药制剂发展非常迅速,能生产中药丸、散、膏等产品二十多种,其中安宫丸、虎骨膏等多种药品均获得患者认可。但随着制剂老师的相继退休,制剂工艺也就相继失传。
五、改革开放期间(1979年-2000年)
1980年6月,医院当时的新门诊大楼落成。药剂科的科办公室、门诊中西药房、急诊药房、妇儿药房皆搬入新楼,中西药库及普通制剂室也搬入门诊院内。自此,药剂科在医院的分布格局基本延续至今。从七十年代始,药剂科已经开始收集整理医药资料,编辑《药讯》,为医务人员提供用药咨询。进入八十年代,科里进一步完善“情报资料室”,并开始尝试用微机储存和检索药学资料。
药剂科早在80年代已认识临床药学的重要性,90年代初开始起步,在全国率先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ADR)工作,为临床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和培养人才。
1990年,药剂科建立了实验室。其主要工作内容有: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评价、普通制剂和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等,这标志着药学科研成为药剂科重要的业务之一,为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1999年医院被批准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药剂科开始建设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临床试验逐步规范。而在后来十年中,一系列的科研型实验室陆续建立,使药剂科的科研实力大大增强。
六、新世纪发展期(年)
随着医院药学从以药品供应为中心向以服务患者为中心、开展合理用药管理的转型,临床药学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2007年药剂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全国率先将药事管理委员会更名为“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下设药品品种管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药品质量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临床合理用药6个小组,将药事管理的中心转变为合理用药的管理。2012年,药剂科专职临床药师团队(8人获得卫生部临床药师师资和学员培训证书)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辅助用药控制、慢病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建立了医院药学的新模式(物流管理、调剂供应和药物咨询三位一体、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服务体系建设),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管理日渐常态化。
卫生部临床药师岗位培养于2005年正式启动,我院药剂科在2006年成为第二批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2012年成为首批临床药师师资培训基地(全国仅十一家)。除此之外,药剂科还是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药学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培养点,北京市住院医师三年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中国药科大学临床药学本科生的实习基地,为全国培养了大量临床药学人才。
在临床药理研究方面,继1999年医院被批准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药剂科开始建设规范的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2004年又建立了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伦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心档案库、改建I期临床试验病房,不断吸收引进先进的研究理念和技术,逐步发展为国内知名的新药临床研究中心之一。
在药房供应管理方面,2006年率先在北京三甲医院中实行了“药品数量实库存管理”,有效推进了医院信息化进程。随着2012年医院新门诊楼的落成启用,药品物流现代化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在全国率先与商务部政府采购网建立了双向电子化无缝对接。
从2011年起药房自动化服务全面启动,随着病房智能药柜、单剂量口服摆药机和门诊整盒发药机的使用逐步实现了药品在医院的电子化追踪闭环管理。
2012年优质护理工程启动,配合护理部开展药师送药到病房工作,现已做到全覆盖各病房送药。&&
教学与人才培养
药剂科医院药学教育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院后到2004年):药学教育模式以中专生、大专生及本科生的实习带教。
第二阶段(2005年-2010年): 临床药学教育成为医院药学教育的主流,此阶段具体发展历程如下:2005年成为北京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系理学硕士培养点;2006年成为北京市住院医师(药剂专业)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2008年成为北京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系博士培养点。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 日,卫生部发布《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年)》【卫人发〔2011〕15号】中,把临床药师列入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从此临床药师的培养和药学教育的改革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此阶段药剂科具体发展历程为:2011年成为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点,研究生数量被扩大了一倍;2012年1月药剂科被卫生部批准,增加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专业和招生名额(拥有抗菌药物、内分泌、肾内科、抗凝治疗和小儿用药五个培训专业),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临床药师培养基地;2012年7月成为卫生部临床药师带教师资培训基地(全国仅11家)。2014年9月成为卫计委首批通科药师培养试点基地。
目前药剂科药学教育实行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继续教育、研究生和临床药师培养四条教育轨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
我院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成为北京大学临床药学硕士和博士培养点的教学基地。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截止2015年,已培养博士生毕业研究生2名,在读4名;硕士毕业研究生17名,在读20名。2008年作为主要参加单位申报的“面向医院需求,突出临床用药特色,为医药事业培养高层次临床药学人才”教学课题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成果奖。
2、本科生专题实习:
接收北京大学药学院本科生半年的专题实习,同时是中国药科大学临床药学本科生实习基地。每年将有3-5名左右学生到我院进行培训和毕业课题设计
3、大专生教育:
北京卫校大专生的实习基地,每年都会接收两至三批药学专业中专生、大专生及本科生的实习,实习的时间从一个月到半年不定。
4、北京市住院医师(药剂专业)规范化培养:我院药剂科作为北京市住院医师三年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有各医院药师来进行为期3年的进修培训,为全国培养了大量药学人才。
5、卫生部临床药师学员和师资培养基地:
我院于2006年成为卫生部住院药师培训基地内分泌、肾内、抗菌药物3个培训专业;2011年获批两个新的培训专业:小儿用药、抗凝药物,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培训基地之一。2012年,我院再次通过审批成为临床药师带教师资培训基地(全国共有十一家)。2014年9月成为首批通科药师培训试点基地,截止2015年,已为全国培养11批48名临床药学带教师资和8批65名临床药学学员。他们已在当地医院的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中发挥了开拓和示范作用。
6.全科继续教育:职工的继续教育也是药剂科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今,每年科里都会组织员工继续教育和培训,如讲座、学习等等,并鼓励员工进行业务深造。通过这些活动,使员工的药学知识得以更新,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二、对口支援
在年间,我科申请并获得批准的的国家级教育项目《县级医院药师服务技能提升培训班》在山西省武乡县、安徽省临泉县、江西省赣州市和山西省临汾市组织了4期培训,培训近800人次。并与武乡县人民医院、临泉市人民医院、密云县医院等县级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合作关系,外派本院4名临床药师赴武乡县,了解县级医院药师工作现状,并实地进行辅导。
接收4名县级医院药师来我院药剂科进行短期学习,同时,接收来自临泉县人民医院、武乡县人民医院和密云县医院的3名药师进行为期半年的县级通科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探索了县级医院临床药师培养新模式。
我科在接下来的三年内,计划开展对卫计委公布的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一批500家县级公立医院的院长、药剂科骨干的培训,为全国推行县级医院改革,强化县级医院药事管理能力的全面建设打下基础。
三、人才培养
为了保持科室发展后劲,培养年轻药师,科室核心组非常重视年轻临床药师的成长和人才培养,更重视深化医改前提下优秀调剂药师的转型和临床药师体系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有系统化、年轻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特点。
首先,在1年半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我科已经成功地将多名住院药房年轻的、优秀的调剂药师培养为临床药师,他们在抗菌药物的合理干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临床主任的肯定和认可。这是医改大环境下未来医院药学服务人才“技术员-调剂药师—咨询药师—临床药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其次,我科的人才队伍在几代人精心培养下,梯队建设在年龄、专业、理念方面已形成一定优势,是临床药学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干部队伍培养方面,近几年我科已相继派出核心组成员参加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药事管理研究生课程,也作为医疗管理职能处室之一参加医院中层干部管理培训班。
为尽快与国际接轨,作为北京大学药学院最重要的临床药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训基地,我科计划3年内每年派出1-4名临床药学学科骨干前往发达国家进行短期访问和干部培训,培训内容为临床药学的发展方向和现代化的管理。同时派出1-2名临床药师前往国外医院进行长期临床药学实践训练,实践内容为专科临床药师培养。&
药剂科科研工作与科室工作和时代发展相适应,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先后开展了中草药制剂开发、化学药品制剂开发、抗菌药物体内外评价、人体生物等效性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工作,近年来在崔一民主任的领导下,逐步形成了以解决临床用药问题为导向和新药I期临床试验两大主线。建设了规范的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和药物基因组学技术平台,在临床合理用药、个体化药物治疗和新药研发等方面,不断进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我院科研工作做出了贡献。
一、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介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的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成立于1999年,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改善研究条件,加强研究能力,使研究水平得以快速提高,目前已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水平的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开展了近100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涵盖了国际多中心、进口注册等跨国制药企业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国内首次用于人体的创新药I期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以及特殊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等。良好的方案设计能力、规范的试验操作、完善的管理体系,使我们的试验质量获各国内外制药企业和国家权威机构的好评,与众多国际知名制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代表中国参与了中日韩三国临床实验数据互认项目。现阶段,我们也在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除了进行临床试验,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还参与了两项国家863课题和两项科技部“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近五年发表与药物临床试验相关SCI论文10余篇,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极大程度地推动了新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
二、药物基因组学实验室介绍
药物基因组学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开展药物个体化治疗和新药研发的学科。我院药物基因组学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目前已承担4项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首都特色基金1项,参与两项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发表SCI论文7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获得中国药学会、北京市药学会、中国临床药理学会等优秀论文奖十余篇。项目“新药临床试验药物基因组学技术平台建立”,2012年获中国药学会科技奖获得二等奖,2013年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本实验室建立于成熟的I期临床试验平台上在国内率先建立药物基因组学技术平台,平台组成包括:完善的实验室硬件条件、成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析技术、志愿者DNA标本库、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
在标本库和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完成了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开展根据基因特征有针对性地分组试验人群的新药临床试验,为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在新药临床试验中的规范化应用提供了范例。第二,完成了影响代谢酶、转运蛋白功能的基因型在大样本中国人中的分布特征分析,进一步完善了基因库数据,为中国人药物代谢分布个体差异的阐明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第三,在新药临床试验中开展药物基因组学评估,在国内外首次阐明利培酮、托莫西汀、瑞格列奈等药物的中国人个体差异原因,为推进对药物体内代谢的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还为临床用药剂量的个体化制定、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的修订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管理与文化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竞争,并经历着重大的历史转型,医院的转型要求药剂科要有新的发展,为此,现任科领导班子提出新世纪的药剂科要以药品管理为基础、以临床药学为中心、以药学科研为方向,制订出药品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等相关的管理制度。
一、制度管理
药剂科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并不断完善持续改进,均有完善的各项登记制度。
岗位责任制是保证科室良好运转的一项基础制度设计。它把全科的各项工作按照内容、性质和特点层层细分到各个岗位上,并且确定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利益,形成岗位利益与员工利益紧密相关的管理体制。药剂科的岗位责任制具体分为业务技术指标八条、管理指标五十七条(包括行政管理、文明服务、劳动纪律、业务管理),条条与奖惩挂钩,作为院级考核指标和科室奖惩的依据。
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也是药剂科制度管理的重要内容。这种监督检查是双向的,有科主任自上而下的检查,也有群众自下而上的监督评议,并在反腐败的问题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这些举措增强了科室的民主氛围,促进了上下级的沟通联系,保障了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药品实库存管理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医院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需要,药剂科采取了药品实库存管理模式。通过该模式,有效地将医院药品管理提升到一新的高度。
药品的实库存管理,是通过计算机使所有药品数据都明细化、所有药品都实行数量与金额相结合的管理方法。目前,药剂科的病房药房、门诊药房、中西药库以及制剂室均已实行实库存管理,盘赢盘亏按月做报表,并由专人负责,做到流程清晰,帐目透明。由于每天都可以进行盘点,通过计算机系统可以很方便地查询每一个药的库存是多少,少一粒、多一粒或错发一粒药马上会在日报表中体现,而且能定位到是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解决了多年的药品难管理问题。此外,药品数据得到了详细收集,对相关科室和各药房乃至整个药剂科都可以进行科学的考核,可以根据考核对药品管理工作的不足进行改进,并逐渐完善。
实库存管理的内容还有:各调剂组全面实行网上领药;分类定位存放管理有序;每月盘点,有财务及审计人员参加;建立了药品动态监测制度,每季度对出库前十位、后十位的药品排序,对抗菌药物进行前二十位排序,对血液制品全面统计;对短缺药品进行登记上报,通报断货原因。
通过实库存管理,增强了药房的自我监督功能,为药剂科与财务处的药品收支数据核对提供了方便。此外,实库存管理的实施,使工作流程更加简捷,有利于各部门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管理,药房的发药差错率也会大幅度的降低,更增强了工作人员责任心。
此外,加强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药品效期管理也是药剂科的重要工作。
三、人员管理及培训
人员管理的重点是全科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培养“大药剂科”的全局观念,规范服务标准。为了这一目标,药剂科组织多次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及人文学习,努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实施科学的人员管理,科领导和各业务组组长的素质至关重要。为此,早在2007年11月,药剂科的新领导班子就召开了第一次全科班组长的培训会议。会议内容包括:①医院药学未来发展方向(中国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袁锁中副主任委员主讲);②对医院药学新模式的讨论;③各组组长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新规划。在2008年3月,又召开了第二次全科班组长培训会议,会议内容包括:①药剂科团队建设和服务理念的转变;②急诊药房对新员工标准工作流程的训练;③药剂科门诊退药制度、麻醉药制度、账目管理等制度的修改和制订。此外,从2008年到2010年。药剂科陆续选派孙培红、刘立新和周颖同志参加清华继续管理学院开办的MBA培训班,通过这些举措以提升科干部和业务骨干的素质,提高科室管理的水平。
建立“轮岗”制度,也是近年药剂科人员管理的新举措之一。长期以来,药剂科各部门分散在医院各个地点,人员相对固定,以至于产生了员工在一个科室工作十余年却素不相识的奇怪现象。让员工有计划地在部分岗位范围内轮换担任不同的工作,打破了部门间的隔阂和界限,增加了同事和各组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在一些如药品采购的岗位实施“轮岗”制度,可以一定程度地预防商业贿赂,有利于完善的监督检查系统的建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 京卫网审字(2001)27号& 文保网安备案号:&& 京公网安备:号& 京公网安备: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 邮编:100034 联系电话: URL: .cn  E-mail: &&&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药剂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