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精准安科生物 精准医疗科技的精准治疗跟传统的医疗有什么区别

中国酝酿精准医疗计划 显著区别美国版本(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陆宇  实习记者 杨冰柯 北京报道  中国式的精准医疗计划正在酝酿,并有望进入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  4月21日,“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举办,来自国家卫计委、北京市卫计委、北京市医管局、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主管领导及院士,以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出席了此次论坛。  从论坛参与者的所在单位及身份可以观察到中国精准医学的政策风向,在开幕式发言时,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透露:“国家正在研究制定重大科技专项,以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  国家卫计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的表述则更加明确,“目前,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正在准备精准医学计划工作,待到完善后会上报国务院,并有望把其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的重大专项。”  对于精准医学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不过,这并不影响其成为2015年世界各国医学界的最热关键词,而中国启动精准医学计划主要缘于两个重要事件。  第一个是那个众所周知的奥巴马发言。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宣布“精确医学计划”,计划2016财年投入2.15亿美元,以个性化治疗引领医学新时代。  第二个是中国领导层的重视。消息传到中国后,据多位人士透露,美国的举动得到了中国高层领导的关注,并做了重要批示。  随即,精准医疗一词在中国主管部门、医学界、科技界甚至普通医务工作者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各种形式的论坛、会议密集召开,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科技部举办了首届“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一个19人的专家委员会在这次会议上火速成立,并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国家卫计委也于近期公布了首批肿瘤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名单。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拉开帷幕。  参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的精准医学不应与美国雷同,并已初具规模和基础,但同时也在学科交叉、数据共享和监管层面存在瓶颈。  中美版本之别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看来,精准医学起始于11年前。  2004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一篇精准医学的标志性论文,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癌症患者的治疗过程: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找到患者基因突变的靶标,再辅以有针对性的化疗药物治疗小细胞肺癌,即所谓的“精确打击”,以代替肿瘤治疗中的放疗、化疗、手术等地毯式轰炸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率,还能降低患者痛苦程度和经济负担。  普遍的观点认为,欧美国家的精准医疗大多围绕最难治愈的肿瘤、白血病基因测序和治疗开展,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刊文指出,50年抗癌之战收获不大,胰腺癌五年生存率只有4%,而抗癌药物支出每年增长15%。  事实上,美国版“精准医学”中的关键词为基因测序、肿瘤、个性化,奥巴马曾这样解释,“把按基因匹配癌症疗法变得像输血匹配血型那样标准化,把找出正确的用药剂量变得像测量体温那样简单,总之,每次都给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疗法。”  但从“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中国科学家眼中的精准医疗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  在“会议指南”材料的第一页上体现了“清华系”的定义:“精准医学是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质,以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医学范畴。”  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强调的基因组、蛋白质组学等大多存在于分子层面,并以癌症等重大疾病为主要攻克对象;相比之下,“清华系”的定义更加宽泛,现代科技中不局限于分子层面,且加入了其他科技以及传统医学,并把有效与安全、经济,个体和社会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我们现在虽然还不清楚美国要怎么做,但中国要有自信,不能盲目地跟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长庚医院CSO程京强调。实际上,所有参会的发言人都认为,我国应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精准医学。  这个“国情”包括发病病种的巨大差异。程京举例,美国很少发生结核病、美国没有滥用抗生素、美国也不是肝病高发区,但中国却是上述三个病种的发病大国,如拥有1.2亿的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即使在肿瘤领域,中美之间也存在癌种差异,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在发言中提到,我国的癌症发病具有中国特色,西方国家的高发癌症是胃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但我国除了肺癌以外,主要癌种为消化道、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石肠癌等。  “其中,有四种肿瘤的死亡率位于世界第一位,肺癌占世界的32%、胃癌47%,肝癌和食管癌超过50%。”詹启敏补充。  而在两位一线的院长看来,在中国的精准医学中,外科手术应占有重要地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表示,精准外科是一种基于高度确定性的外科实践,它以病灶清除、脏器保护和损伤控制三个要素的精确平衡,实现外科治疗的安全、高效和微创的多目标优化,最后达到病患康复最大化的目标。  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郑树森提到,该院于2008年推出的肝脏移植“杭州标准”受到国际认可,与之相关的手术应纳入精准医学范畴。  中国式精准医疗已初具规模  自从美国宣布精准医学计划以来,中国突然加大了对精准医学的支持力度,在短短两个月内接连发生里程碑式举措。  科技部召开“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组建19人专家委员会,并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国家卫计委首次公布“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名单”,20家左右医疗机构入选,其速度超过医学界和资本界的预期。  两个重要举措虽然在美国之后,但与会专家认为,近年来中国在精准医学领域并非从零开始,而是早已有所斩获,具有一定基础。  以高发病的诊断为例,程京说,结核病菌快速诊断、结核耐药、乙肝耐药检测、宫颈癌诊断、不明原因发热、腹泻以及细菌耐性诊断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曹雪涛认为,中国在应对传染病方面令国际刮目相看,“以H7N9为例,从病原体的鉴别和诊断、测序能力,一直到临床救治水平中国表现优异,WHO(世界卫生组织)主席专门表扬了中国有效应对H7N9。”  针对癌症早期诊断,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薛平在“实时三维细胞分辨的光学CT影像”的发言中将CT技术比喻为“光学活检”,“相当于把显微镜直接放到人体内,目前最高分辨率的CT达到微米,这恰好是细胞的尺寸,并且可呈现出三维立体的影像。清华大学的这个技术在国际上引起了重视。”  在外科手术领域,中国的肝脏移植位列世界第二位,据悉,浙江大学附属系医院累计完成肝移植1706例。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郑树森称,肝移植过程中的胆道重建、血管重建等技术是中国式精准医疗的典范。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虽然没有邀请基因测序类企业,但中国的基因测序产业在近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已经形成了华大基因、达安基因、博奥生物、贝瑞和康、安诺优达、普世华康等一大批基因测序公司,这些公司在无创产前、癌症基因测序、肿瘤早期诊断、胚胎植入前筛查、罕见病筛查甚至微生物测序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此外,“与精准医疗密切相关的生物大数据、再生医学、免疫治疗、移动医疗等产业也陆续成型,为中国的精准医疗奠定了基础。” 中科院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杨胜利在“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医学”的发言中表示。  发展瓶颈犹存  两个支持精准医学的项目正在落地。  董家鸿透露,正在筹建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将成为面向全校和校外的开放性研究平台,重点建设四大中心,即重大疾病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包括肝胆胰、神经疾病、心血管、肿瘤中心;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临床转化平台;以及健康科技孵化器。  另一个落地项目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在苏州投资3亿元,占地72亩,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研究所,预计2015年底可以建成,研究所瞄准系统医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将来为精准医学做探索。”  不过,中国特色的精准医学也将面临中国式的瓶颈。  “精准医学是医学与生物大数据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清华大学理工科学与医学、生命科学合作研究与交叉优势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表示。  数据的共享也是发言人屡次提及的困难。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院士说:“数据共享、生物样本共享是精准医学发展的瓶颈。”  而最为令业界担心的瓶颈是监管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新型治疗、诊断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中,我国的法律法规没有跟上,法律法规应该是动力而不能成为瓶颈。”詹启敏强调。  作者:陆宇 杨冰柯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精准医疗为何如此火爆?将会为肿瘤治疗哪些方面带来影响?
自从奥巴马启动精准医疗计划,精准医疗这个词就站到了风口,备受瞩目。不管是新闻联播还是各地媒体都纷纷报道,卫计委表示我国正在实施精准医疗计划,医院都争抢着创办精准医疗的招牌,肿瘤专家们也把精准医疗挂在嘴上,基因检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精准医疗真的会成为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场革命吗?这场革命会在哪些方面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何种变革及影响?
按时间排序
人体的健康与DNA和人所处的环境都是紧密相关的,生活上的压力、是否保持运动、病原体的侵入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健康。精准医疗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出健康与这些因素的组合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影响,来帮助人们掌握疾病信息,管理自身的健康。精准医学其实已有漫长的历史,人类两百年前发明的听诊器,就可以说是精准医疗的开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因组学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创新,人类得以了解自身、开发药物,用精准医疗来管理健康。每个人的基因都各不相同,任何两个人的差异都达到了400万个,当我们进行基因组测序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就是找到这400万个不同的基因,研究它们如何影响人们的健康,从而为疾病的控制和健康管理提供信息。大概15年前,人们开始进行人类DNA的测序,由于技术进步非常快,基因组测序也变得越来越便宜,从开始的30亿美元到现在的不到2000美金,使得关于基因的诠释更加具有挑战,甚至比基因组测序更加耗钱,成了基因组测序的瓶颈所在。现在测序的成本越来越低,让精准医学成为了可能。那么精准医疗具体能从哪些方面来改变人类的健康管理方式呢?通过基因组测序来改变癌症的管理基因组中某些位点的变异可能会导致癌症,事实上多个变异都会导致癌症,通过基因组测序我们就可以找到导致癌症发生的驱动基因在哪里,同时发现它影响癌症的通路是怎么样的。比如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一个结肠癌病人的EGFR区域出现了额外的拷贝,CDK6区域也出现了增值,通过药物的治疗来控制EGFR的过度表达,可以让术后的病人不再复发。而如果没有基因组学,这样的获益是不太可能实现的,说明这种技术已经革命化地改变了癌症管理技术。相信在未来,当一个人得癌症的时候,都肯定要好好把基因组测序一下。揭开某些神秘疾病的面纱有0.4%的新生儿存在健康方面的严重缺陷,其中有一些是没有办法诊断的,现在人们使用基因组学测序来寻找孩子潜在的风险。比如我们所做的实验中的一名患儿,在两岁的时候才发现得了重病,但是却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后来采用基因组测序发现这名患儿有一个基因的变异,导致了免疫方面的缺陷。于是在给这个患儿进行脐血的移植后,完全恢复了健康。通过基因组测序,我们或许可以轻松地找出这些疾病本质的问题出现在哪里,从而为治疗提供至关重要的信息。产前诊断以及健康人潜在风险的预测将基因组学应用在疾病的筛查与预测中,与家族史、医学测试等其他结果和技术相互配合时,便会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健康管理武器,对个体化的精准医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人体的血液、组织液中的许多成分包括抗体甚至微生物等,都记录着人体健康状态的宝贵信息,借助传统的技术手段能够获取的部分比较有限,基本上局限在反映当前健康状况的生物化学测试结果上,而基因组测序能够做到很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帮助人类预测未来可能的健康问题。比如产前检查就可以在婴儿出生之前把母亲的一些液体进行检测,来预测婴儿将来的健康状况。基因组测序可以预测某个人肥胖风险是多少,结合家族史和疾病史,可以判断出怎样的生活方式比较适合。再比如,有心脏病、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通过基因测序,也可以大概了解今后患病的风险,及时与医生沟通来获得预防疾病发生的建议。还有在癌症风险的预测上,基因组测序能够找到一些基因的突变,从而指导药物的使用,甚至为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指导思路。基因组测序发挥的作用是前所未有的,这也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希望未来这样的生物化学测试,能够成为每个人可以获得的常规测试。可穿戴设备的出现是个体化精准医疗的一大进步全新的一些高科技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比如可穿戴的一些装备如今已经非常普及,很多人都会选择一些智能手表、手环等电子产品,来帮助我们监测心率、皮肤温度等等生理体征。利用这些设备,我们可以实时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尤其是一些病人,医生甚至可以远程实时掌握病人的信息,及时对可能出现的状况采取应对措施。比如现在出现的胰岛素贴片可以实时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自动皮下输注少量胰岛素来保持患者血糖的平稳。每个人的生理病理状况都是不同的,通过这些设备,我们可以制定针对每一个人实际情况的控制方法和治疗手段,真正实现个体化的医疗。总结来讲,将来精准医疗会带给我们新一轮的革命,从产前诊断、分析,疾病预测和治疗,日常生理状况监测,药物研发等各个方面,为人类的医疗健康做出贡献。精准医疗将是一个潜力巨大、不可阻挡的趋势,彻底改变人类健康管理的方式。注:本文根据首届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嘉宾演讲内容整理,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Michael Snyder教授学习资料:精准医疗全系列报告精准医疗全系列报告精准医疗全系列报告
1.精准医疗的定义目前所谓的精准医疗,目前比较倾向于使用4Right进行定义,就是 “right time,right people,right dose,right pill”;当然现在也有套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句话来定义精准医疗的。上面的定义,分成两个层次,第1个层次,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可能得了表征相同的疾病,但是根据病人的体制,患病原因不同,可能需要使用不同剂量,不同方剂的药物来治疗。第2个层次就是,不同的药物,可能会对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疗效。比如砒霜可以用来治疗某种白血病等等。精准医疗的最终目标,就是尝试定义出一套标准理论,为每一位病患提供完全定制的医疗服务,说到底就是更好地理解疾病,治疗疾病。2.目前主要的困难精准医疗这个概念火也是最近5年才火起来,但是做了这么多,也说了这么多,可目前精准医疗除了筛药以外很难说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我认为主要困难点在于:未完全解码遗传信息
精准医疗的核心问题,还是对生命本身的解读。说到底是对genome的decode过程。2003年拿到人类基因组序列以后,科学家们一直想通过,转录,翻译,翻译后;分子,细胞,组织,个体表型;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尝试解释各种观察到的现象。惊喜的是,每一年我们都能够对生命有了更详细的认知;遗憾的是,这些认知还远远不够,离能够上临床,治病救人还差得很远。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人类基因组是一部天书,我们只是把它们抄下来却还不知道他们的含义”。借用李川昀老师的1个例子来解释。
比如我们的看到一段序列:“awomanwithouthermanisnothing”
我们可以有多种断句方式。“a woman,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
或者是“a woman: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
我们真正能看到的序列信息,就是“ awomanwithouthermanisnothing”,但是我们在解码的过程中,需要考量这些标点的问题,这些标点,有可能是特殊蛋白的结合位置,有可能是特殊的甲基化,乙酰化修饰,还有可能是空间位置的特殊构象。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这个decode的过程,所以,距离我们能够完整认知人类遗传信息,还差得很远。人群差异巨大我们每个人的DNA序列信息,99.9%都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对于不同个体来说,还是有0.1%左右的序列信息不同。人类基因组序列单倍型是3Gb左右,再对应0.1%不同,则会产生3千万个不同的DNA位点,一般这种位点称为SNP位点。这些SNP位点可能造成不同的蛋白发生氨基酸的改变从而治病;或者是改变了某些酶的活性,虽然不致病,但是可能导致某些药物对该病患完全无效。
另一方面,人们生存的环境不同,有高纬度,有低纬度,有沿海,有内陆,有高山,有平原。这些不同的生存环境,饮食习惯通过经年累月的影响,使得即使DNA序列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也会有不同的表观修饰水平,而且这些表观修饰水平的不同可能会对基因的表达调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药物代谢等等。
也就是说,精准医疗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个人服务,但人群的复杂性导致了分析的困难。很多复杂疾病病因不明
对于很多疾病,我们还不了解其致病机理,怎么能谈完整治疗,亦或是个性化治疗呢?不谈癌症这种众病之王。就谈谈我们常见的,口腔溃疡。截止到我写这个答案的时候,我们还不能完整解释口腔溃疡的致病原因,致病机理。
对于很多人来说,口腔溃疡吃维生素管用,可是对有些人来说就不管用;还有些人吃不吃药1周自己就能愈合,可是有些人的口腔溃疡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反反复复可以几个月甚至几年。到最后西医无奈,只能拜托中医熬点汤药。
一个口腔溃疡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以帕金森,阿斯海默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代谢紊乱为代表的癌症;以多基因共同作用导致的高血压等等。所以,细胞水平的研究,任重而道远。元数据记录混乱与不完全,Deep Learning的应用还有困难
现在,随便说个什么概念,就会加上大数据,加上深度学习,加上互联网思维。可是就我们拿到的真实数据表明,很可能这些理论上可行的办法,在生物,医学领域还得再等等。一般我们都期待拿到病患不患病,或者是临近患病的数据,因为研究这类数据有可能分析出早期该疾病筛查的重点。
可是,对于医院提供的数据,记录不完整有很多缺失项,记录标准不统一,有些地方记录非常随意,这些元数据的记录问题导致了在使用Deep Learning进行训练分类的时候,能够使用的数据量非常少。比如,对于1种人群发病率为万分之一的癌症来说,能拿到的数据假如是500个病患样本,你肯定搞不到500万个正常人的数据。而一般这种情况为了保证患病与不患病的比例,都会模拟或者重复使用不患病样本。这种结果,分析出来可能也不是那么solid,对吧?3.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前途是光明的。我认为,未来几年的精准医疗的风口在于下面几个方面。废药重筛
对于很多在3期临床失败的药物,并不一定是药物本身的问题,而可能是对特定病人有疗效,而对另一些病人没有疗效甚至是很强的毒副作用。因此,对于这类药物的重新挖据是1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基本上挖出一款特效药的市场价值就会在亿元以上。在筛药的同时还需要尽量给出适用人群与筛选方法。比如,有些抗癌药物对p53突变的人群无效等等。继续解读遗传信息
这个是慢慢来的事情,着急不得。我们对lncRNA功能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可变剪辑,基因组的3D构象这些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不过,我有信息在未来的5年内会有重大突破。继续研究复杂疾病机理
慢慢做呗。建立个性化遗传信息库,并共享数据,完善数据收集体系
我认为,这一点是很多公司可以参与进来的。收集每个人的遗传信息,并建立国家主持的遗传信息库,公布10万,甚至百万,千万级别的数据。另一方面,可以尝试统一国内医疗系统的数据采集体系,比如定义标准的数据结构。这些工作,都是金矿。因为,一旦机理层面有了重大突破在结合临床的时候,都需要这些数据进行参考与挖据。如果有哪个公司能够搞定这件事,一方面可以推动科学与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可以赚很多money!最后,我开通了一个知乎专栏,主要介绍生物信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欢迎大家关注!
以前的治疗大多是对症下药,但是有的药物并不是对患有相同病症的人都起作用,大部分药物 都不仅仅作用于一类细胞,所谓精准治疗,如果能专一的作用于病变细胞,既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精准医疗主要内涵在于根据病人各种组学(遗传组学,表观遗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等)研究结果,划分为不同亚类,分别使用特定的针对性疗法,而非传统疗法,所有病人一视同仁。主要优势在于节约病人开支,提升治疗效果和病人生活质量,副作用少。劣势在于依赖高度准确的分子分析设备,例如基因测序仪器。目前分子检测消费很高。产生的庞大数据如何储存,归属权等亦是棘手问题。发展局限性主要在于药物研发以及临床实验难以进行。由于精准治疗针对的病人数量有限,临床实验需要花费大量经费寻找合适的病人。药物开发之过高成本极端影响研发速度,只有大型药企有能力负担高昂的R&D费用,小型药企几乎不会涉足该领域,造成药物研发速度极低。奥巴马总统对精准治疗的关注和扶持,应当会开启医疗的新纪元。望我国抓住机会。表观遗传学我国研究处在领先地位,是一个不小的优势。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2013年强调: “Precision Medicine...does not literally mean the creation of drugs or medical devices that are unique to a patient, but rather the ability to classify individuals into subpopulations that differ in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a particular disease, in the biology and/or prognosis of those diseases they may develop, or in their response to a specific treatment.”1. 精准医疗不是个性化医疗2. 精准医疗不是新事情3. 靶向药典型的符合精准医疗概念4. 精准医疗就是患者再细分而美国制药业早就被逼着在做这个事情5. 精准医疗是普及诊断(Diagnosis)为主, 但是硬件技术和成本国内根本不成熟, 二代测序上游不在自己手上, 下游的成本和水平都不行, 推广起来遥遥无期6. 精准医疗的治疗部分还是主要靠药物, 很多药品过去几十年就不是不能研发而是细分人群太少药厂不愿意继续, 参考很多罕见病, 所以精准医疗极难走到个性化用药, 甚至万分之一人口的细分型都没有利益也就没有药物, 这会是精准医疗可见发展期内的最大瓶颈。7. 精准医疗在国内的利益大概就是继干细胞被坑了之后又一个赶英超美的政策兴奋剂以及为极其混乱的基因市场提供一个不破产的释放产能的机会
根据个体对于药效的不同反应来决定用药,同症异治有没有感觉和中医的理论有些相似、感冒分成风寒、风热的。。。求解答~
精准医疗现在或许还缺乏一种精准的小型的低价的穿戴设备。精准医疗也需要在现有药物研发的基础之上进行。对于资本市场,讲个故事,画个饼而已,真正能发展下来的寥寥无几
!反对以上所有说“炒概念”“没有用”和“越来越贵”的答案!我就想问你们这些人里有多少做过精准医疗项目?麻烦下结论之前先去做了解好吗?利益相关:精准医疗一线从业者。我也不废话,直接上例子,科普需要我尽量不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acmmf皮质激素三联之类术语。肾移植术后,需要用抗排异药物他克莫司了(为什么不用环孢素那是另一种考虑,篇幅小不细说),以往用药全都是标准剂量(当然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比如体弱年老比如有肾病史比如患乙肝调整),给你1400一盒慢慢吃,快吃死了或者一吃就要死了就换药或者降剂量,因为这东西不但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抗排异保证移植体存活,还影响肝功肾功血脂血压……一堆指标。简而言之就是是药三分毒,我这么说比较好理解是吧?现在精准医学可以如何呢?我们可以在用药之前检测相关位点是否突变,是突变纯合还是杂合。具体位点专利相关不说了。反正费用比一盒Tac的一半还低。然后就可以预判患者使用该药的ADR以及应答如何。如果你是患者,你觉得是1400慢慢吃好还是四五百做个预判好?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为错误用药带来的并发症以及处理并发症的天价医药费(懂的人一点就透,华法林,别嘌醇)。效果当然没有包治百病那么神,但比起以前经验用药或者单纯按照指南用药,已经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还有说“只有口号只有概念”的,你要是只去过县城医院那当我没说,行业刚刚起步,确实还覆盖不到三甲以下,就我了解而言,顶多推广到某些市立医院,而且人员条件所限还是只做某些科室的少数药物,相信我,你一辈子也不想接触到这些药物(氟尿嘧啶、紫杉醇、环磷酰胺……化疗特供哦亲)。
同学群里常常也在讨论“精准...”:总的看法,在对生命体尚未有精准认识之前,一切精准都只是相对而言。“精准”之谜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可谓在医疗界火了一把。因为他在2015年国情咨文演讲中谈到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宣布了让人有些惊喜,又有些迷茫的项目——“精准医疗计划”。相比前些年医学界的热门话题‘转化医学’,这个‘精准医疗’可谓更吸引人的眼球。。。大概‘转化医学’源于基础研究的转化应用,离老百姓距离还有点远吧。而‘精准医疗’。。。多么诱人的概念,它可是直接关系到芸芸众生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能引起更多的关注自然是不足为奇。日前朋友圈里就转来一篇热贴:某院士关于精准医疗的演讲。院士认为,精准医疗体系的建立,其基础依赖于两个方面:“1)。。。所谓精准,就是精准到分子水平,我们能精确地知道疾病、健康、生命活动的分子基础,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学等一系列组学。2)要有对相应大数据的把握、获取、分析、解释等各个工作。依赖于生物信息大数据的发展,牵扯到建立大数据的一套办法。”院士的分析很到位。按照美国人的定义,精准医疗的核心理念不外乎两点:1) “精准医疗的目的就是为患者提供最有利的治疗,因为我们已经从基因的层面掌握了精确的病因。确切而言,如果两个患者的病因不完全相同,就不能使用同一种药物。这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也能避免出现副作用。”2)“之所以能够了解疾病主因的精确缺陷,这主要得益于基因技术和蛋白质生物化学技术。这些技术能让我们识别疾病,然后根据疾病主因的精确缺陷将其划分为若干子集,并开发药物来抑制之前确定的精确缺陷。”这就是上面院士所说的基础。想法当然非常好,难怪如此的诱人。。。。然而问题的关键也正在此,要真正建立好这个基础体系,谈何容易。。。!!朋友圈大多为博士级别的医学专业人士,遇到这大家都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自然各有其看法,观点各异,就此展开了一番海阔天空的畅谈。。。实录如下:A(专业人士):
‘所谓精准,就是到了分子水平。’……遗憾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所谓‘分子’的认识,离精准好像还差得远呢!B(临床医生):
请教A大侠,我不明白精准医疗和早期保健有关联吗?A:
那应该得叫‘精准预防’或‘精准养生’吧…或许将来还有精准饮食,精准睡眠,精准健身,精准美容什么的呢…
其实,原因就一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所谓‘基因多态性‘呗(即每个人的基因有差异)。D(美籍华人,科技公司) 旅居海外,见多识广,侃侃而谈:我对奥巴马’精准医疗’的理解是:由于基因测序的易行性,每个病人的遗传信息很容易被保存并被所有的医生共享。随着生命科学的进展,人类对于疾病的理解和治疗越来越精确(什么基因可能会得什么病,同一个疾病在不同基因的人身上,对同样治疗的疗效会不一样等)。再加上奥巴马现在强迫所有的医生必须将病人的疾病和治疗情况输入终端电脑(拒绝加入的医生现在每年要交一笔罚款),供所有医生分享。他的希望是以后每一个病人,不管去那个医生那儿去看病,医生打开电脑,这个病人的所有资料都在眼前。有这些遗传信息,既往病史,检测结果等作为辅助,治疗就非常个性化,从而更经济有效。单纯从治疗疗效的角度说,这样做当然很好。但也有不少ethnic 方面的担忧。比方说,保险公司知道你这个人的基因决定了你将来得一个大病的几率很高,是否会拒绝给你投保或是收取高于其它人的保费等?另外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明白自己以后很可能会等什么病,知道了是否都希望提前治疗?要是这种病没有治疗的方法呢?等等。。。F(美籍华人,专业人士): 基础数据和基因表达过程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蛋白质的功能为终点,基因水平-基因调控-蛋白修饰等都决定蛋白最终的功能水平。基因水平只能决定少部分疾病的发生,或者说易感性。个性化治疗需时间和钱。A
长期在基因研究领域工作,谈论起来自然也滔滔不绝: 我们先撇开其他的社会,伦理方面的问题不谈。 最大的问题不在技术,技术可以很先进很精准,而且会越来越精准。就像近两年如火如荼的二代三代测序技术之类的。。。这些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在数据,基因的数据,或者说生命的基础数据。这个是所有,所有一切问题的基础。而这个基础离所谓精准还相差很远。现在所谓的‘大数据’只是人海战术,这个只要钱够多,平台够大就可以办到,力气活而已。但问题是每一个人体内那亿万数量级的核苷酸序列,你到底搞清楚了多少。按现有资料,真正的功能基因占比不到2%,还有90+%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 那些可能是垃圾吧。。。那么。证据何在?铁证才能如山!还有,就像刚才F同学说的基因表达过程中的各种状况。。。就算这2%你搞得差不多了,还有那更错综复杂的表观遗传学呢。。。。。。等等,等等。。。。。。H(公司老总)上线了: 哈哈,大家讨论得真热闹哦。。。医疗能‘精准’当然是好事,不过看来各位医界大佬还任重道远噢!一语中的! 不过此刻,我更想说的一句话是:这恐怕还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事儿。年轻的医学生们,才是医学事业未来的希望,任重而道远啊!!!
凡是只有口号没有实效的都是忽悠人的噱头
感觉中医老祖宗早就这么做了。每个病人都不会下相同的药。“精准”在东西方,有文化上的差异。东方医学的“精准”早在实施。
精准医学不止肿瘤和测序实际上是医疗模式的改变现在的医疗是:症状,体征,检查,诊断,治疗,然后观察,治疗不理想,重新检查诊断治疗。精准医学就是,症状体征检查,基因检查,治疗,治疗效果会更好比如心衰治疗药物洋地黄治疗窗狭窄,通过基因测序,可以个体给药,总之用处很大
我可以说是因为有利益所以才火爆吗
真的那么火吗 我就在做PPM的课题…PM难点重点不在于基因测序 在于疾病本身的基础研究进展,发现更多可靠的biomarker,还有就是病人sub group的分类.真正的对症下药…
中国人把精准医疗等同于个性化,等同于测基因,都是走入歧途,走火入魔。
作为一名药学工作者,我表示这项技术确实可以指导患者用药,尤其是治疗窗极窄的药物,如华法林、别嘌醇等,减少不正确的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而且现在医保也把这项列入报销范围,势必会大大推进精准医疗在国内实施。至于受益方,自然是大家,科技是不断进步的,个人化和人性化治疗是大趋势。
图片来源:图片来源:
奥教授只是在国会提出了一个概念,具体什么是精准医疗不同人有不同人的看法。你的说法的到大多数专家赞同,你的说法就靠谱!死扣概念并没什么用!基于靶向用药的基因检测是不是?基因检测有芯片,有pcr,有3730,有二代测序,算不算!单纯概念之争很low.爪机打字太不舒服,再补充!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海精准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