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楼兰终不还全诗的上句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的上句是什么?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答案带解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农耕文化的发达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
试题分析:楼兰室古西域国名,遗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罗布泊西,处汉代通西域南道上。从其地理位置判断,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故选A。
考点: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考点分析:
考点1: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古代商业发展:
①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产生
②周朝: 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③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④隋唐: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对外贸易发达;城市里坊市分开⑤宋朝:对外贸易发达;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打破市坊界限,店铺随处可设,农村中出现草市;打破日中为市限制,出现晓市、夜市
⑥明清: 涌现出许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 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
②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③ 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
④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相关试题推荐
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反映的思想是
A.重浓抑商&&&&&&&& B.农商并重 &&&&&&&& C.重商主义 &&&&&&&& D.自由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侍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国处于今日恶劣的环境之中,不得不忍负重之苦心,来处理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四&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4分)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3分)
(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一,指出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依据材料四,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他提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政策?(4分)
阅读下述材料,请回答(12分)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
材料二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临时政府;1928年井冈山会师。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俄两国革命的“路”有何相同?(6分)
(2)简要指出造成两国革命道路之“异”的不同国情。(6分)
日,《环球时报》发表了“中华民族复兴,促进世界繁荣”专刊,对民族复兴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中国中央电视台也推出系列专题《复兴之路》,指出中国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小心翼翼地迈好每一个脚步,细致入微地倾听外界的每一个声音。中国以一系列和谐共赢的实际举动,逐渐打消了各方的猜疑与忧虑,中国的和平外交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中国正积极地融入国际秩序,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正是想尽我们的力量去理解和叙述我们这个伟大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据此回答:(14分)
(1)近代中国和资本主义列强签订了哪些重要不平等条约?(4分)
(2)根据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7分)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正积极地融入国际秩序,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请用史实说明。(3分)
阅读下述材料,请回答(10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954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3分)
(2)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3分)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4分)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上句是什么_百度知道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上一句
  不破终不还的上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上一句,前一句是什么,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衡阳雁去无留意&句子的翻译是什么?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句话的完整意思: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原文】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短,
  一座城池遥望着玉门关。
  身经百战,黄沙穿破了金甲,
  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回家。
  【注释】
  青海:青海湖
  穿 : 磨穿
  楼兰:汉西域国家。元封三年归汉,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这里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
  【作者】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本站热门推荐
网络还发布
热门排行榜
 |  | |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上一句是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