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三年发展规划内涵发展之路 作者是谁

深化教育科研
促进内涵发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深化教育科研
促进内涵发展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抓实主题教研
走数学基地内涵发展之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抓实主题教研
走数学基地内涵发展之路
上传于||文档简介
&&以​教​学​研​究​来​自​教​师​困​惑​、​学​生​疑​难​等​问​题​为​主​题​,​从​教​师​个​人​到​年​级​组​再​到​教​研​组​多​层​次​、​全​方​位​抓​实​“​主​题​教​学​研​究​”​。​在​扎​实​开​展​学​科​基​地​工​作​的​过​程​中​,​我​校​学​科​校​本​教​研​得​到​了​深​化​,​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发​展​了​学​生​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校​的​教​学​质​量​。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的位置是:
教科研也要内涵发展录入:xzs&&点击次数:1596&&录入日期:日&
教科研也要内涵发展
教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区域教科研的高效展开,需要转变方式、构建一支具有高效执行力的教科研队伍。同时,也需要区域教育主政者适时“出手”,促进教科研的落地。本期,周刊特别关注教育“科研学”,以期通过解读教科研队伍建设,探讨如何通过教科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为实践者提供借鉴。
教科研的有效着力点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课改进入了“再出发”的新阶段。县级教科研机构应主动出击、有效作为。
有效定位。教科研机构的定位要体现科学性、操作性和导向性。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科研方式方法,还要促成教师成长方式的改变,注重三级课程的落实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特色机制、研训网络的构建。
有效突破。教科研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转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教科研的重点之一,在这方面,教科研机构主抓培训。针对教研员的高端培训订单化,有步骤、有计划地将教研员送往各高校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对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实行小班化培训。同时,为确保培训成员能够充分消化培训内容,围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培训,并将培训内容分解为相应的能力指标。
教科研能力的提升,最终需要教师自觉进行研究。为激发教师的教科研热情,相关部门可以建立阶梯形人才库,鼓励教师比学赶帮。此外,也应注重教学评价改革,从评教师“教”与评学生“学”两方面建构教育评价标准,将学生的自评、互评,师长评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
有效跟进。为推进教科研落地,其一,教研员蹲点联系“三定化”。“一定”蹲点学校、“二定”培养对象、“三定”责任目标。其二,问题解决指导类型化。开展课例研究指导难点问题;举办示范研讨指导盲点问题;实施专家引领指导理论问题;建立学科中心组指导操作问题;探索教学支持服务解决资源问题。其三,发展分层化。育人分层,着力于学科教学中育人因素的渗透,使育人工作在目标上可操作、可检测;活动分层,主题班队和综合实践活动制度化、课程化;保障分层指,学校、家庭、社会在育人工作中三方联动、三位一体;起点分层,对不同阶段的课改校给予不同力度的支持。
有效研究。作为教研的重要形式,校本教研是推进课改的“根”,我们重点抓课例研究整合化和校本研修系统化两方面,提高课例研究质量。同时,我们坚持以实际行动回答国家课程计划如何全面落实、校本教研活动如何有效开展、制度管理如何有力跟进等问题。(作者单位系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教科研机构职能应重新定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科研机构在秉承其固有的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的同时,应不断拓展其职能作用。尤其对于县区教科研机构来说,脱离教学实践进行教科研,不仅有难度,而且也不能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积极转变职能,围绕一个中心――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两个重点――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区域推进课程改革。贯穿三条主线――优化教学管理向常规要效益、深化教学研究向课堂要质量、强化教师培训以服务求发展。强化四项措施――教学抓常规、研究抓学习、培训抓服务、装备抓应用。提升五种能力――提升研训人员的研究能力、培训能力、指导能力、评价能力和服务能力。
探索教研管理新模式。教科研机构应采取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创新符合区域实际、富有工作实效的管理模式,做到常规工作规范化、创新工作常态化、学科工作精细化、管理工作人文化。
一是构建县区、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完善学校为主、学片为辅、区级引领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密切各层级教研人员的合作与研究。
二是实行跟进式教学指导、教学示范与助教制度。制定教师跟进指导计划,定期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常规教学进行跟进指导。特别是针对薄弱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应采取城乡联谊、结对帮扶、联片教研、巡讲团等帮扶措施,以优质校带动薄弱校,多举措激活区域教科研。
建设新型教科研队伍。要建设一支学习型、实践型、创新型教科研队伍,必须把好教研员的入口关。可以公开招聘教研员,将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教师从基层学校选拔到教科研队伍中来。对于在岗教研员,按照相关要求,教研员每学期要蹲点包校。对于在岗工作满5年的教研员,应安排到基层学校从事教学实践。
作为区域教育的研究、引导部门,教科研机构要注重对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发挥其在理论修养、研究本领、服务意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提升研究能力。
构筑“草根”教科研文化。在实践中,教科研机构应立足区域实际,积极探索特色教科研文化,发挥其带动作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树立榜样。构建贴近教育教学实质的教科研文化。有价值的研究一定是来自教学一线,教研员要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才能发现最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总之,教科研机构应成为区域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心、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中心、教学质量检测的评估中心、课题研究的指导管理中心、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中心,要在转变观念中改革创新,在强化服务中真抓实干,在提升内涵中破解教育教学的难题。(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教研也应多样化
传统教科研一般由学校的教研组开展,方式不外乎公开课、听评课等。这种“坐井观天”式的教科研是浅层次的“就课论课”,忽略了“研”,即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等深度研究。
如何打破事务性教科研的困局?可尝试组建教研共同体。教研共同体应是由有研究意识、热爱教学研究的教研员、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倡导成立的,跨地区、跨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组织。这种教科研方式打破了传统教科研时,教师之间拒绝合作或虚假合作的现象,以及教科研范围狭窄、缺乏专业引领、随意性强、专业化低等问题。
在教科研模式上,教研共同体可以建立“学科网站”,开展网上论坛、QQ在线研讨等教科研方式,为广大教师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这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科研方式,可以加强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力度,增强教科研活动的互动性。
在组织形式上,教研共同体可以是强强联手,也可以是强弱结对。学校间可以通过就近组合、区间组合进行教科研,不仅可以促进校本教研走向校际合作的内涵发展之路,也有利于解决区域资源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
在活动内容上,除常规教科研外,教研共同体还可以在内部开展交流心得、制作多媒体课件、讨论教学热点等主题活动,丰富教科研内容、拓宽教科研途径。既消除了教师认为“教研是专家的事”的误解,也激发了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表达欲望,强化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
这种建立在自觉发展、专业研究、合作共赢基础上的教研共同体,是探索实施课程改革的一项教科研新途径。教研共同体既可以满足教师多样化的教科研需求,又可以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给校本教研注射了“强心针”,又整合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了区域教科研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三中学)
构建特色科研共同体
任 红 赵德远
区域教科研活动中,经常出现各课题组研究内容相近、教师被动教研、权威束缚个体表达等问题。在进行教科研时,可以践行以下方法。
课题归类形成科研共同体。将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题分为一类,方便各课题组间彼此互相借鉴、共同解决疑难,增强研究能力。
分层管理形成的科研共同体。根据学段不同对教师进行分组,同一层面的教师可以组成一个共同体,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由于同一学段的教师能力存在差异,还可对教师进行深入分层。第一层由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组成,即市教科所聘任的兼职科研员和科研骨干。第二层由热爱教科研的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第三层面由普通年青教师组成。在市、县两级教研员的带领下,3个层次的教师共同研究。
分片负责形成的区域科研共同体。分片负责是各县区科研室负责本县区省、市级课题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即课题主持人、指导者、执行者由不同层级的人员担任,各学科分头开展研究,研究中期时总结、反思工作。
为了降低科研共同体的研究成本,便于课题组对各个科研共同体进行培训,可以采用博客、QQ等及时交流工具。一方面,将各个课题研究博客相互链接,开展管理、研究、指导、培训等工作。申请专用QQ群,不同层级教科研人员都参与其中,并任命一位论证专家为共同体课题研究指导者,全程为教师答疑解惑。此外,也可利用这一平台,将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随笔、作业设计、案例反思等,传送给共同体成员,方便共同体成员进行交流与学习,或让市县科研人员、教研员就这一专题进行深度研训。
教科研部门也可利用这一平台,调查参与情况――作为参与主体实验教师在共同体内交流、培训和研讨的情况;调查协调情况――作为协调主体的校长或科研骨干在信息、资源和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协调情况;调查监督情况――在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调查监督主体的行为是否恰当。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区域教育,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都要从竞争走向合作。打破界限,构建区域科研共同体,促进校际间教师的交流和学习,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群体合作力,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地彰显。&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
小课题,大抓手
许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提起课题,都会发怵,从申请立项到课题论证,再到研究过程中的定性分析、定量研究,这个过程复杂且不易于操作。但在我看来,教师可尝试小课题研究克服这些问题。小课题研究倡导教、研一体化,全员参与,注重效能研究。但是,在践行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4个原则:
一曰“小”。教师应专注于班级管理或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由小事入手、从细节出发,形成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曰“实”。问题即课题,教师不必局限于上级教科研部门的课题指南,而应从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由实际入手、从问题出发。一个小课题研究结束后,教师不要把研究成果束之高阁,而是要将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
三曰“易”。进行小课题研究,不受专业技术、职称的限制,不苛求研究过程的标准程序,只要教师有意愿、有需求,学校教研组研讨后即可推荐上级教科室予以立项。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若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可随时请求教研组或教科处的指导与帮助。过程报告也应该更灵活,可以教学反思的形式呈现。课题验收可以是上示范课、开主题班会或校内主题报告等便于操作的形式。
四曰“新”。由于小课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以无须经历漫长的启动过程。任何时候,教师都可以在教研组的推荐下,向教科处申请立项小课题。教师要学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将小课题研究融入教育教学中,与教共进、常研常新。
小课题研究以校为本,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师生生活实践为土壤,以教师需求为动力,虽小却有实效,虽平凡却实用,是激发教科研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方法。(作者单位系河北省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室)
教师要会“教”会“研”
李雪峰 王振兴
教育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教科研成果屡见报端,教育教学能力却平平;有的教师教学成绩优秀,却无任何教科研成果。当然,这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关,但也与教育行政部门片面重视教科研成果,把教科研成果作为考核学校或教师的指标的行为有关。
那些教学成绩优秀,但没有教科研成果的教师,往往是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知道如何施教,却无法参透经验背后深层次的内涵。这是因为他们疏于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导致的。正因如此,他们缺乏教科研意识,对教育教学成果不能及时总结、梳理与提升,久而久之,丧失了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
鉴于此,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在这4方面努力,克服“研”与“教”分家的现象:
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科研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导向作用。在考核制度中,加大教科研的实效性,促使教师要从“教”中走出来,走到“研”中去。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可从培养教师写作开始,常写教育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多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二是要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选题,直面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教科研的课题宜小不宜大,题目要新颖、不俗套,不重复别人的研究内容。
三是结合实际,“量体裁衣,量力而行”。一切教科研活动的归旨都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效果,若教科研脱离实际,片面追求教科研课题的宏大,不仅不能很好地达成教科研目的,也会使教师的专业成长陷入徘徊不前的困局。
四是要建设一支由专家学者、一线校长和教师,以及教育行政工作人员组成的梯度教科研队伍。这样的教科研队伍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学术水平,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教育行政部门更多更好地了解科研、支持科研、主动利用科研成果为决策服务。
概而言之,只“教”不“研”,一潭死水;只“研”不“教”,无源之水;既教且研,源头活水。(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枣庄市芹沃小学)
开拓教科研发展新路径
中国教师报:您认为,当前的教科研队伍,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着哪些角色和任务?教科研在区域教育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和价值?
赵勇鸿(河北省雄县教育局局长):教科研队伍的角色和任务很特殊,他们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帮助教师的培训者;既是教师发展的引领者,又是教师发展的合作者;既是教师业务考核的管理者,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者。而他们的具体工作对促进区域教育科学发展有重要作用。
服务科学决策。为了找到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我们在进行多项教科研的基础上,深入教学一线,最终确立了“幼儿抓启蒙、小学抓养成、初中抓接轨、高中抓提高”的总思路。如今,教科研已经成为促进我县教育决策科学化的基础。
引领课堂教学改革。以研带训、以训促研,以“真、小、实”课题研究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倡导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同时,我们把教科研的重心下移,真正把教科研的研究方向与重点转到引领课堂教学改革上。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之一,而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不仅能有效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还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幸福感。
中国教师报:您所在的区域是如何根据实际,建设一支有科学精神、研究作风、实战经验的教科研队伍的?
陆圣华(江苏省启东市教育局局长):拯救教师职业尊严应从研究开始。在学校里,最可怕的就是众多不研究、缺乏智慧的教师在辛勤地工作,因为这样的教师会辛辛苦苦地把本来聪明的学生教得不会学习。“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必然是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寓研于教、以研带教、以研促教。为此,我们提出了“扎根于草根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草根教科研主张。
草根课题研究的实施即开展“五个一”工程,即“一个微小课题”、“一点核心问题”、“一年研究时间”、“一套过程资料”、“一篇成果收获”。力求降低科研门槛,鼓励全员参与,使每所学校都有研究。鼓励启东教育人从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转化,从“被科研”到“自发科研”最后上升到“自觉科研”的理想境界。
草根课题研究有3个维度:草根人、草根问题和草根精神。其中,草根精神是魂,即直面教学、立足课堂,做实在的研究、做能做的研究、做应该做的研究。这是教育的本真,也是教科研的本真。
草根教科研的终极目标是让教师心中装着学生,怀揣教育的理想,让科研成为学校文化的有机部分,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为。
中国教师报:作为一方教育的“掌门人”,该如何利用教科研,促进本区域教育教学发展?
李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教育局局长):区域教育的发展,源自每个课堂的改变,而课堂的改变,源自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推进区域教育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以课堂为阵地,提高教师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
去年,我们组织各类校长、教师进行培训15期,共计1.7万名教师参加培训,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3%。此外,我们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课堂教学达标等活动,开展“名师”培养工程,构建名师引领机制。在市级教科研机构的领导下,各校还进行了以集体备课、教学反思、问题研究为重点的校本教研活动。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增强对教师的引领,我们加强了教科研队伍建设和教科研工作力度。一是充实、优化教科研队伍,加强对全市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指导。按照专兼职相结合的要求,把最优秀的教师选拔到教研队伍中来。市教研室除在全市遴选8名专职教研员外,还要在全市各学校聘请60名一线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各旗县市也在利用多种途径加强教科研队伍的建设。二是切实加强课题研究,市、县、校和每个专任教师都要有教科研课题,各市、县都要设立阶梯式教科研项目经费。三是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学工作和课改的指导,每位教研员每年深入学校听课不少于100节,引导教师在课堂中发现问题,通过教科研解决问题。以课堂为支点,推动区域教育。
构建教科研机构发展新模式
教科研队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政策研究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通过引领、指导区域内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进而促进区域教育教学的发展。
定位明确是关键
我国教科研机构分为省、市、县三级,各级教科研机构的角色和任务有所不同。省级教科研部门分为3种情况:
教科研一体。许多教科研机构既是省级教科院,又是省级教研室,既从事学科教学研究,又从事宏观层面的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热点难点问题研究。这种类型的教科研部门在全国约占55%,如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贵州省教育科学院、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
教研和科研分开。在一些地区,教研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是分开的,既有教科院,也有教研室。教科院主要从事宏观层面的教育研究,教研室则从事微观层面的学科教学研究,直接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这种类型的教科研在全国大约占20%,如上海市、天津市、宁夏等地区的教科研机构。
教科研机构设在省师范大学或省教育学院里。既从事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也适当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这种类型在全国约占25%。
由于教研和科研的定位不同,所以省级教研机构与科研机构的具体职能也不同。教研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学前至高中阶段教育的实际问题和教学研究,以及教科研活动的组织实施;指导省域内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承担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业务的研究、指导;参与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参与有关教育教学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科研机构的主要任务则是承担各级各类教育的宏观研究,服务各地教育重大战略需求,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大教育决策提供信息资源和智力支持。
不同于省级教科研机构的主要职责,市级、县级教科研机构的主要任务更加微观、具体。通常情况下,市级教育局下设教研室,主要从事市域内教研工作,承担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研究、学科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指导本市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基础教育教学业务的研究、指导。此外,也会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等工作。
县级教育局下设教研室,主要从事县域内学前至初中阶段的学科教研工作,与省、市教研机构对接相关教研工作,以及组织教师培训等。
除上述职责外,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教研机构,尤其是市、县级教研机构,还要承担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事务性工作,如控辍保学、文化户籍调查、学校安全、会议准备等工作。
队伍建设是保障
教科研机构在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师素养、促进教育发展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我国不少市、县两级教研机构存在教科研人员编制少或在编不在岗问题突出,教研室工作职能泛化、教研人员专业性不强、教科研经费短缺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市、县两级教研机构的建设:
一是明确市、县两级教研机构编制,按学科配足配齐各学段学科教研人员。
对于县级教研机构而言,为维持工作正常开展一般需要编制27个。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至少各配1名专职研究人员,小学阶段需配齐10名学科教研员,初中阶段需配齐14名学科教研人员。
市级教研机构应配齐各学科教研员,同时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至少需各配1名研究人员,建议人员编制标准为30-60人。
二是明确市、县两级教研机构工作职能,解决市、县两级教研机构工作职能泛化、专业性不强的问题。
在教学研究方面,市、县级教科研机构都要承担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实践研究、业务指导和专业服务工作,以及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管理服务工作。不同的是,市级教科研机构还要承担高中阶段教育实践研究的工作。
在指导工作方面,市级教科研机构重点指导区域内初级中学、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教育教学实践。县级教科研机构则负责指导区域内幼儿园、小学、初中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教育教学实践。
在工作服务方面,两者都要承担组织区域内教育科研成果和中小学教学成果评审工作。
三是建立市、县两级教研机构人员专项培训制度。设立教研人员专项培训经费,定期开展教科研人员专项培训。
四是建立省级课题立项倾斜制度,保障每一个县级教研机构都有一项省级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县级教研人员的专业成长。
五是建立省、市、县教研机构重大课题联合公关机制,开展重大课题专项研究,在研究中培养锻炼各级教研队伍。
六是开展市、县两级教研机构建设专项评估。由省政府督导室负责评估方案的制定和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从机构建设、职能发挥两个维度出发,制定评估方案,开展市、县两级教研机构建设评价。
为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教科研机构转变教科研方式,从经验型转到数据、论证研究,用科学、现代的研究手段,走向学术团队,走向研究共同体;由统一要求向个性化转变,为学校、教师提供个性化服务;由单一的教材教法研究向教育教学整体优化转变;不断加强教研队伍的建设和创新教研方式。(作者系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 &中国教师报
录入【校长室】&&
上一篇:下一篇:
&&暂无评论
用&&&&户:&不填为匿名
内&&&&容:&300字以内
验&证&码:
联系我们 |
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标识
版权所有&&东营市第二中学&推荐分辨率:以上&推荐浏览器:谷歌&火狐&IE9
学校地址:东营市黄河路199号&电话:(办公室)&(教务处)&E-mail:
网站备案:鲁ICP备号[转载]教科研也要内涵发展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课改进入了“再出发”的新阶段。县级教科研机构应主动出击、有效作为。
&&有效定位。教科研机构的定位要体现科学性、操作性和导向性。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科研方式方法,还要促成教师成长方式的改变,注重三级课程的落实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特色机制、研训网络的构建。
&&有效突破。教科研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转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教科研的重点之一,在这方面,教科研机构主抓培训。针对教研员的高端培训订单化,有步骤、有计划地将教研员送往各高校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对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实行小班化培训。同时,为确保培训成员能够充分消化培训内容,围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培训,并将培训内容分解为相应的能力指标。
&&教科研能力的提升,最终需要教师自觉进行研究。为激发教师的教科研热情,相关部门可以建立阶梯形人才库,鼓励教师比学赶帮。此外,也应注重教学评价改革,从评教师“教”与评学生“学”两方面建构教育评价标准,将学生的自评、互评,师长评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
&&有效跟进。为推进教科研落地,其一,教研员蹲点联系“三定化”。“一定”蹲点学校、“二定”培养对象、“三定”责任目标。其二,问题解决指导类型化。开展课例研究指导难点问题;举办示范研讨指导盲点问题;实施专家引领指导理论问题;建立学科中心组指导操作问题;探索教学支持服务解决资源问题。其三,发展分层化。育人分层,着力于学科教学中育人因素的渗透,使育人工作在目标上可操作、可检测;活动分层,主题班队和综合实践活动制度化、课程化;保障分层指,学校、家庭、社会在育人工作中三方联动、三位一体;起点分层,对不同阶段的课改校给予不同力度的支持。
&&有效研究。作为教研的重要形式,校本教研是推进课改的“根”,我们重点抓课例研究整合化和校本研修系统化两方面,提高课例研究质量。同时,我们坚持以实际行动回答国家课程计划如何全面落实、校本教研活动如何有效开展、制度管理如何有力跟进等问题。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科研机构在秉承其固有的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的同时,应不断拓展其职能作用。尤其对于县区教科研机构来说,脱离教学实践进行教科研,不仅有难度,而且也不能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积极转变职能,围绕一个中心——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两个重点——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区域推进课程改革。贯穿三条主线——优化教学管理向常规要效益、深化教学研究向课堂要质量、强化教师培训以服务求发展。强化四项措施——教学抓常规、研究抓学习、培训抓服务、装备抓应用。提升五种能力——提升研训人员的研究能力、培训能力、指导能力、评价能力和服务能力。
&&探索教研管理新模式。教科研机构应采取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创新符合区域实际、富有工作实效的管理模式,做到常规工作规范化、创新工作常态化、学科工作精细化、管理工作人文化。
&&一是构建县区、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完善学校为主、学片为辅、区级引领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密切各层级教研人员的合作与研究。
&&二是实行跟进式教学指导、教学示范与助教制度。制定教师跟进指导计划,定期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常规教学进行跟进指导。特别是针对薄弱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应采取城乡联谊、结对帮扶、联片教研、巡讲团等帮扶措施,以优质校带动薄弱校,多举措激活区域教科研。
&&建设新型教科研队伍。要建设一支学习型、实践型、创新型教科研队伍,必须把好教研员的入口关。可以公开招聘教研员,将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教师从基层学校选拔到教科研队伍中来。对于在岗教研员,按照相关要求,教研员每学期要蹲点包校。对于在岗工作满5年的教研员,应安排到基层学校从事教学实践。
&&作为区域教育的研究、引导部门,教科研机构要注重对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发挥其在理论修养、研究本领、服务意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提升研究能力。
&&构筑“草根”教科研文化。在实践中,教科研机构应立足区域实际,积极探索特色教科研文化,发挥其带动作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树立榜样。构建贴近教育教学实质的教科研文化。有价值的研究一定是来自教学一线,教研员要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才能发现最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总之,教科研机构应成为区域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心、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中心、教学质量检测的评估中心、课题研究的指导管理中心、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中心,要在转变观念中改革创新,在强化服务中真抓实干,在提升内涵中破解教育教学的难题。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传统教科研一般由学校的教研组开展,方式不外乎公开课、听评课等。这种“坐井观天”式的教科研是浅层次的“就课论课”,忽略了“研”,即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等深度研究。
&&如何打破事务性教科研的困局?可尝试组建教研共同体。教研共同体应是由有研究意识、热爱教学研究的教研员、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倡导成立的,跨地区、跨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组织。这种教科研方式打破了传统教科研时,教师之间拒绝合作或虚假合作的现象,以及教科研范围狭窄、缺乏专业引领、随意性强、专业化低等问题。
&&在教科研模式上,教研共同体可以建立“学科网站”,开展网上论坛、QQ在线研讨等教科研方式,为广大教师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这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科研方式,可以加强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力度,增强教科研活动的互动性。
&&在组织形式上,教研共同体可以是强强联手,也可以是强弱结对。学校间可以通过就近组合、区间组合进行教科研,不仅可以促进校本教研走向校际合作的内涵发展之路,也有利于解决区域资源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
&&在活动内容上,除常规教科研外,教研共同体还可以在内部开展交流心得、制作多媒体课件、讨论教学热点等主题活动,丰富教科研内容、拓宽教科研途径。既消除了教师认为“教研是专家的事”的误解,也激发了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表达欲望,强化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
&&这种建立在自觉发展、专业研究、合作共赢基础上的教研共同体,是探索实施课程改革的一项教科研新途径。教研共同体既可以满足教师多样化的教科研需求,又可以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给校本教研注射了“强心针”,又整合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了区域教科研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三中学)
许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提起课题,都会发怵,从申请立项到课题论证,再到研究过程中的定性分析、定量研究,这个过程复杂且不易于操作。但在我看来,教师可尝试小课题研究克服这些问题。小课题研究倡导教、研一体化,全员参与,注重效能研究。但是,在践行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4个原则:
&&一曰“小”。教师应专注于班级管理或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由小事入手、从细节出发,形成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曰“实”。问题即课题,教师不必局限于上级教科研部门的课题指南,而应从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由实际入手、从问题出发。一个小课题研究结束后,教师不要把研究成果束之高阁,而是要将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
&&三曰“易”。进行小课题研究,不受专业技术、职称的限制,不苛求研究过程的标准程序,只要教师有意愿、有需求,学校教研组研讨后即可推荐上级教科室予以立项。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若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可随时请求教研组或教科处的指导与帮助。过程报告也应该更灵活,可以教学反思的形式呈现。课题验收可以是上示范课、开主题班会或校内主题报告等便于操作的形式。
&&四曰“新”。由于小课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以无须经历漫长的启动过程。任何时候,教师都可以在教研组的推荐下,向教科处申请立项小课题。教师要学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将小课题研究融入教育教学中,与教共进、常研常新。
&&小课题研究以校为本,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师生生活实践为土壤,以教师需求为动力,虽小却有实效,虽平凡却实用,是激发教科研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方法。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室)
&区域教科研活动中,经常出现各课题组研究内容相近、教师被动教研、权威束缚个体表达等问题。在进行教科研时,可以践行以下方法。
&&课题归类形成科研共同体。将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题分为一类,方便各课题组间彼此互相借鉴、共同解决疑难,增强研究能力。
&&分层管理形成的科研共同体。根据学段不同对教师进行分组,同一层面的教师可以组成一个共同体,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由于同一学段的教师能力存在差异,还可对教师进行深入分层。第一层由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组成,即市教科所聘任的兼职科研员和科研骨干。第二层由热爱教科研的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第三层面由普通年青教师组成。在市、县两级教研员的带领下,3个层次的教师共同研究。
&&分片负责形成的区域科研共同体。分片负责是各县区科研室负责本县区省、市级课题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即课题主持人、指导者、执行者由不同层级的人员担任,各学科分头开展研究,研究中期时总结、反思工作。
&&为了降低科研共同体的研究成本,便于课题组对各个科研共同体进行培训,可以采用博客、QQ等及时交流工具。一方面,将各个课题研究博客相互链接,开展管理、研究、指导、培训等工作。申请专用QQ群,不同层级教科研人员都参与其中,并任命一位论证专家为共同体课题研究指导者,全程为教师答疑解惑。此外,也可利用这一平台,将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随笔、作业设计、案例反思等,传送给共同体成员,方便共同体成员进行交流与学习,或让市县科研人员、教研员就这一专题进行深度研训。
&&教科研部门也可利用这一平台,调查参与情况——作为参与主体实验教师在共同体内交流、培训和研讨的情况;调查协调情况——作为协调主体的校长或科研骨干在信息、资源和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协调情况;调查监督情况——在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调查监督主体的行为是否恰当。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区域教育,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都要从竞争走向合作。打破界限,构建区域科研共同体,促进校际间教师的交流和学习,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群体合作力,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地彰显。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
&教育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教科研成果屡见报端,教育教学能力却平平;有的教师教学成绩优秀,却无任何教科研成果。当然,这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关,但也与教育行政部门片面重
视教科研成果,把教科研成果作为考核学校或教师的指标的行为有关。
&&那些教学成绩优秀,但没有教科研成果的教师,往往是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知道如何施教,却无法参透经验背后深层次的内涵。这是因为他们疏于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导致的。正因如此,他们缺乏教科研意识,对教育教学成果不能及时总结、梳理与提升,久而久之,丧失了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
&&鉴于此,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在这4方面努力,克服“研”与“教”分家的现象:
&&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科研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导向作用。在考核制度中,加大教科研的实效性,促使教师要从“教”中走出来,走到“研”中去。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可从培养教师写作开始,常写教育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多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二是要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选题,直面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教科研的课题宜小不宜大,题目要新颖、不俗套,不重复别人的研究内容。
&&三是结合实际,“量体裁衣,量力而行”。一切教科研活动的归旨都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效果,若教科研脱离实际,片面追求教科研课题的宏大,不仅不能很好地达成教科研目的,也会使教师的专业成长陷入徘徊不前的困局。
&&四是要建设一支由专家学者、一线校长和教师,以及教育行政工作人员组成的梯度教科研队伍。这样的教科研队伍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学术水平,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教育行政部门更多更好地了解科研、支持科研、主动利用科研成果为决策服务。
&&概而言之,只“教”不“研”,一潭死水;只“研”不“教”,无源之水;既教且研,源头活水。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枣庄市芹沃小学)
&中国教师报:您认为,当前的教科研队伍,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着哪些角色和任务?教科研在区域教育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和价值?
&&赵勇鸿(河北省雄县教育局局长):教科研队伍的角色和任务很特殊,他们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帮助教师的培训者;既是教师发展的引领者,又是教师发展的合作者;既是教师业务考核的管理者,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者。而他们的具体工作对促进区域教育科学发展有重要作用。
&&服务科学决策。为了找到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我们在进行多项教科研的基础上,深入教学一线,最终确立了“幼儿抓启蒙、小学抓养成、初中抓接轨、高中抓提高”的总思路。如今,教科研已经成为促进我县教育决策科学化的基础。
&&引领课堂教学改革。以研带训、以训促研,以“真、小、实”课题研究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倡导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同时,我们把教科研的重心下移,真正把教科研的研究方向与重点转到引领课堂教学改革上。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之一,而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不仅能有效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还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幸福感。
&&中国教师报:您所在的区域是如何根据实际,建设一支有科学精神、研究作风、实战经验的教科研队伍的?
&&陆圣华(江苏省启东市教育局局长):拯救教师职业尊严应从研究开始。在学校里,最可怕的就是众多不研究、缺乏智慧的教师在辛勤地工作,因为这样的教师会辛辛苦苦地把本来聪明的学生教得不会学习。“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必然是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寓研于教、以研带教、以研促教。为此,我们提出了“扎根于草根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草根教科研主张。
&&草根课题研究的实施即开展“五个一”工程,即“一个微小课题”、“一点核心问题”、“一年研究时间”、“一套过程资料”、“一篇成果收获”。力求降低科研门槛,鼓励全员参与,使每所学校都有研究。鼓励启东教育人从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转化,从“被科研”到“自发科研”最后上升到“自觉科研”的理想境界。
&&草根课题研究有3个维度:草根人、草根问题和草根精神。其中,草根精神是魂,即直面教学、立足课堂,做实在的研究、做能做的研究、做应该做的研究。这是教育的本真,也是教科研的本真。
&&草根教科研的终极目标是让教师心中装着学生,怀揣教育的理想,让科研成为学校文化的有机部分,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为。
&&中国教师报:作为一方教育的“掌门人”,该如何利用教科研,促进本区域教育教学发展?
&&李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教育局局长):区域教育的发展,源自每个课堂的改变,而课堂的改变,源自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推进区域教育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以课堂为阵地,提高教师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
&&去年,我们组织各类校长、教师进行培训15期,共计1.7万名教师参加培训,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3%。此外,我们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课堂教学达标等活动,开展“名师”培养工程,构建名师引领机制。在市级教科研机构的领导下,各校还进行了以集体备课、教学反思、问题研究为重点的校本教研活动。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增强对教师的引领,我们加强了教科研队伍建设和教科研工作力度。一是充实、优化教科研队伍,加强对全市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指导。按照专兼职相结合的要求,把最优秀的教师选拔到教研队伍中来。市教研室除在全市遴选8名专职教研员外,还要在全市各学校聘请60名一线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各旗县市也在利用多种途径加强教科研队伍的建设。二是切实加强课题研究,市、县、校和每个专任教师都要有教科研课题,各市、县都要设立阶梯式教科研项目经费。三是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学工作和课改的指导,每位教研员每年深入学校听课不少于100节,引导教师在课堂中发现问题,通过教科研解决问题。以课堂为支点,推动区域教育。
教科研队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政策研究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通过引领、指导区域内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进而促进区域教育教学的发展。
&&定位明确是关键
&&我国教科研机构分为省、市、县三级,各级教科研机构的角色和任务有所不同。省级教科研部门分为3种情况:
&&教科研一体。许多教科研机构既是省级教科院,又是省级教研室,既从事学科教学研究,又从事宏观层面的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热点难点问题研究。这种类型的教科研部门在全国约占55%,如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贵州省教育科学院、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
&&教研和科研分开。在一些地区,教研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是分开的,既有教科院,也有教研室。教科院主要从事宏观层面的教育研究,教研室则从事微观层面的学科教学研究,直接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这种类型的教科研在全国大约占20%,如上海市、天津市、宁夏等地区的教科研机构。
&&教科研机构设在省师范大学或省教育学院里。既从事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也适当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这种类型在全国约占25%。
&&由于教研和科研的定位不同,所以省级教研机构与科研机构的具体职能也不同。教研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学前至高中阶段教育的实际问题和教学研究,以及教科研活动的组织实施;指导省域内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承担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业务的研究、指导;参与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参与有关教育教学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科研机构的主要任务则是承担各级各类教育的宏观研究,服务各地教育重大战略需求,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大教育决策提供信息资源和智力支持。
&&不同于省级教科研机构的主要职责,市级、县级教科研机构的主要任务更加微观、具体。通常情况下,市级教育局下设教研室,主要从事市域内教研工作,承担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研究、学科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指导本市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基础教育教学业务的研究、指导。此外,也会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等工作。
&&县级教育局下设教研室,主要从事县域内学前至初中阶段的学科教研工作,与省、市教研机构对接相关教研工作,以及组织教师培训等。
&&除上述职责外,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教研机构,尤其是市、县级教研机构,还要承担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事务性工作,如控辍保学、文化户籍调查、学校安全、会议准备等工作。
&&队伍建设是保障
&&教科研机构在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师素养、促进教育发展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我国不少市、县两级教研机构存在教科研人员编制少或在编不在岗问题突出,教研室工作职能泛化、教研人员专业性不强、教科研经费短缺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市、县两级教研机构的建设:
&&一是明确市、县两级教研机构编制,按学科配足配齐各学段学科教研人员。
&&对于县级教研机构而言,为维持工作正常开展一般需要编制27个。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至少各配1名专职研究人员,小学阶段需配齐10名学科教研员,初中阶段需配齐14名学科教研人员。
&&市级教研机构应配齐各学科教研员,同时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至少需各配1名研究人员,建议人员编制标准为30-60人。
&&二是明确市、县两级教研机构工作职能,解决市、县两级教研机构工作职能泛化、专业性不强的问题。
&&在教学研究方面,市、县级教科研机构都要承担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实践研究、业务指导和专业服务工作,以及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管理服务工作。不同的是,市级教科研机构还要承担高中阶段教育实践研究的工作。
&&在指导工作方面,市级教科研机构重点指导区域内初级中学、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教育教学实践。县级教科研机构则负责指导区域内幼儿园、小学、初中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教育教学实践。
&&在工作服务方面,两者都要承担组织区域内教育科研成果和中小学教学成果评审工作。
&&三是建立市、县两级教研机构人员专项培训制度。设立教研人员专项培训经费,定期开展教科研人员专项培训。
&&四是建立省级课题立项倾斜制度,保障每一个县级教研机构都有一项省级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县级教研人员的专业成长。
&&五是建立省、市、县教研机构重大课题联合公关机制,开展重大课题专项研究,在研究中培养锻炼各级教研队伍。
&&六是开展市、县两级教研机构建设专项评估。由省政府督导室负责评估方案的制定和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从机构建设、职能发挥两个维度出发,制定评估方案,开展市、县两级教研机构建设评价。
&&为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教科研机构转变教科研方式,从经验型转到数据、论证研究,用科学、现代的研究手段,走向学术团队,走向研究共同体;由统一要求向个性化转变,为学校、教师提供个性化服务;由单一的教材教法研究向教育教学整体优化转变;不断加强教研队伍的建设和创新教研方式。
&&(作者系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