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同红中代表哪个辽宁省523名人大代表

近期热文推荐
伊藤恋爱日记,超幸福的中国情侣照
樱花图片,唯美的日本樱花图片大全
近期火爆头像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太阳最红
(560)(49)(83)(63)(203)(131)(15)(16)最新文章文章作者: 太阳最红时间:
5:51:00分类:
| 访问脚印(最新55个)暂无访问记录昌乐县名人
昌乐县名人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昌 乐 县 概 况
昌乐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潍坊市的近郊县,古为齐国首城,今为宝石之都,辖4个镇、5个街道和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1处水库管理区,面积1101平方公里,人口60万,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县。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金融生态县、中国魅力名县、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和山东最佳投资城市。 昌乐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周初,姜子牙封于齐,建都昌乐营丘,昌乐是齐文化的发源地。境内存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址200多处。新近发现了崇山石祖林、东夷骨刻文、寿阳山岩书等文化遗迹。据专家考证,骨刻文比河南安阳甲骨文还早1000多年。昌乐名人辈出,历史上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前秦丞相王猛、唐宋著名画家韩熙载等名人;现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党政军商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 昌乐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交汇点,距济南机场、青岛机场和青岛海港各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横贯东西,省道大沂路、胶王路纵贯南北,是进出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昌乐还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区”叠加之地,发展条件极为优越。 昌乐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境内有大小古火山一百多座,有寿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岩远古火山口群、仙月湖风景区等旅游区;有各类大中小水库104座,水力资源丰富;已探明和开发的矿产资源有蓝宝石、油页岩、木鱼石、地热等近30种,其中蓝宝石有矿面积450平方公里,储量数十亿克拉,是世界四大宝石产地之一,年加工交易额300多亿元,被评为“中国珠宝产业基地”;昌乐西瓜年产4.4亿公斤,以早大甜和无公害享誉全国,被确定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 昌乐产业发达,优势突出。科学确立了“一二三四”产业提升工程,重点培植珠宝首饰一个千亿级产业,煤化工、食品加工及食品化工两个300-500亿元的产业,装备制造、造纸包装以及以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主的新兴产业三个200-300亿元的产业,乐器、塑胶、农机制造、拉链织带四个过100亿元的产业。目前,珠宝首饰、煤化工、食品加工及食品化工等10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到了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企业规模快速膨胀,目前有12家企业进入全市百强企业行列,有三年家企业成功上市,有三个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镇域经济形成特色,培植起了红河、鄌郚、乔官、营丘四个镇域发展组团,形成了一镇一业、一镇几业的发展格局。现代农业形成规模,走上了规模化种植、工厂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合作化经营的路子,全县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4家、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48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2个。 昌乐投资环境优异,发展最具活力。坚持“投资者发财,昌乐县发展,老百姓受益,干部出业绩,共建共享成果”的理念,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着力打造投资政策洼地。建立了“一线工作、星级服务、限时办结”工作机制,成立了“一厅五中心”,着力减少工作程序、压缩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便利、降低成本。全面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对所有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全部落实县级领导包靠责任制,并实行挂牌公示制,开通了经济“110”和县长热线电话,努力为投资者创造一流的创业环境。 昌乐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潍坊市的近郊县,古为齐国首城,今为宝石之都,辖4个镇、5个街道和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1处水库管理区,面积1101平方公里,人口60万,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县。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金融生态县、中国魅力名县、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和山东最佳投资城市。 昌乐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周初,姜子牙封于齐,建都昌乐营丘,昌乐是齐文化的发源地。境内存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址200多处。新近发现了崇山石祖林、东夷骨刻文、寿阳山岩书等文化遗迹。据专家考证,骨刻文比河南安阳甲骨文还早1000多年。昌乐名人辈出,历史上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前秦丞相王猛、唐宋著名画家韩熙载等名人;现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党政军商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 昌乐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交汇点,距济南机场、青岛机场和青岛海港各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横贯东西,省道大沂路、胶王路纵贯南北,是进出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昌乐还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区”叠加之地,发展条件极为优越。 昌乐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境内有大小古火山一百多座,有寿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岩远古火山口群、仙月湖风景区等旅游区;有各类大中小水库104座,水力资源丰富;已探明和开发的矿产资源有蓝宝石、油页岩、木鱼石、地热等近30种,其中蓝宝石有矿面积450平方公里,储量数十亿克拉,是世界四大宝石产地之一,年加工交易额300多亿元,被评为“中国珠宝产业基地”;昌乐西瓜年产4.4亿公斤,以早大甜和无公害享誉全国,被确定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 昌乐产业发达,优势突出。科学确立了“一二三四”产业提升工程,重点培植珠宝首饰一个千亿级产业,煤化工、食品加工及食品化工两个300-500亿元的产业,装备制造、造纸包装以及以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主的新兴产业三个200-300亿元的产业,乐器、塑胶、农机制造、拉链织带四个过100亿元的产业。目前,珠宝首饰、煤化工、食品加工及食品化工等10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到了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企业规模快速膨胀,目前有12家企业进入全市百强企业行列,有三年家企业成功上市,有三个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镇域经济形成特色,培植起了红河、鄌郚、乔官、营丘四个镇域发展组团,形成了一镇一业、一镇几业的发展格局。现代农业形成规模,走上了规模化种植、工厂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合作化经营的路子,全县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4家、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48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2个。 昌乐投资环境优异,发展最具活力。坚持“投资者发财,昌乐县发展,老百姓受益,干部出业绩,共建共享成果”的理念,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着力打造投资政策洼地。建立了“一线工作、星级服务、限时办结”工作机制,成立了“一厅五中心”,着力减少工作程序、压缩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便利、降低成本。全面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对所有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全部落实县级领导包靠责任制,并实行挂牌公示制,开通了经济“110”和县长热线电话,努力为投资者创造一流的创业环境。北岩远古火山口群 位于乔官镇郝家沟西北山坡,是山东省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特征最典型的火山口颈地质遗迹,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2002年12月,被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列为第一批省级地质公园。据专家测定,该火山口群为1800万年前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形成的一处自然景观。该处存有大量的尖晶石原生矿(即蓝宝石原生矿),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收藏价值。下一步,将远古火山口群旅游区打造成以游客休闲体验、学生地质科普教育、专业应急救援人员培训为主要功能的山东省火山地震地质科普教育体验中心。篇二:《昌乐文化》实施方案 《昌乐文化》实施方案 昌乐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二部栾善升
一、指导: 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是昌乐外国语人不懈的追求。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谐的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力求使教育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一个学校的和谐发展包括诸多方面的和谐,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和谐,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而和谐的文化现象。 二、目标与要求:昌乐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对昌乐文化建设的基本构想就是在以下三方面达到和谐共振: 1、 历史的厚重 2、 彰现个性发展 3、 以校园文化熏陶外国语人 三. 具体内容和措施: (一)物质文化建设。 本着“追求高品位,主题鲜明化,上下齐心力,和谐大发展”的建设理念,让师生的教育行为与校园文化展现和谐之美。 1、 知识墙:让学生在学校度过一段七彩斑斓的幸福时光,让学生在双语学校愉快的读书,读让自己愉快的书。 2、 主题雕塑:昌乐外国语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与蓬勃发展的今天完美的结合。 3、 绿化:我们追求以绿为主色调,花开四季的效果。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表明我们追求的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花草树木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暗含着:孩子就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我们将充分尊重这种差异,让孩子尽可能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4、 班级文化建设:为每一个教室都制作了一个橱窗,将自行设计的昌乐文化张贴其中;各班还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统一的要求设计栏目主题,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彰现班级的特色,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5、 文化墙:“让每一面墙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本着“高品位、知识化”的原则,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在内容上,把代表中国灿烂古代文化的唐诗、宋词、名言等和代表现带文化发展的科技知识、天文、地理知识等相结合。形式上力求在学生必经的地方,进行全面铺展,点面结合。让每一面墙所说的话,和它的外在形式和谐统一。 (二)、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育人氛围。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我们实施了教师“青蓝结对”工程,让不同阶段的老师在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发展的突破口,学校为他们搭建平台,创设教育环境,让新教师快速入格,让青年教师迅速形成教育风格,让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大胆接受新的教育思想。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昌乐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昌乐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昌乐文化才能培养和谐发展的师生,才能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这是我们昌乐外国语人持之以恒的追求,也是我们继承传统、展望将来的强劲推动力。
附:昌乐文化的有关资料 昌乐古代历史名人 1、徐干(170~217),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伟长,北海郡(今山东昌乐附近)人。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徐干亦染疾而亡。徐干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5卷,已佚。明代杨德周辑、清代陈朝辅增《徐伟长集》6卷,收入《汇刻建安七子集》中。《中论》2卷,《四部丛刊》有影印明嘉靖乙丑青州刊本。 2、王镇恶(373~418),东晋名将。北海剧(今山东昌乐西)人。前秦丞相王猛之孙,五月初五出生,家人以为不祥,王猛却说:“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祖父王猛亲自为其取名曰“镇恶”,既有避讳的意思,又有警示为人处事的作用。 王镇恶的祖父是前秦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王猛。王镇恶的父亲王休,曾为河东太守。王镇恶出生于公元373年6月11日,阴历是宁康元年(373年)五月初五。按习俗,五月初五是不吉利的日子,家人便想把他送给别人家养活,以免对本族有害。可王猛见了王镇恶后很惊奇,说:“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宋书·王镇恶列传》)!所以给他起名叫“镇恶”。 王镇恶十三岁时苻秦败亡,他流落到河南西部,曾在渑池人李方家寄食。后来镇恶随叔父王曜投奔东晋,住在荆州,喜读兵书,论军国大事,虽不擅长骑马射箭等武功,而“意略纵横,果决能断”。为东晋录尚书事、 中军将军刘裕所赏识。 东晋义熙八年(412年) ,任振武将军,领兵奇袭江陵(今属湖北),击灭了为刘裕所忌的北府兵重要将领刘毅。十二年,刘裕北攻后秦,王镇恶为龙骧将军,奉命领前锋,和冠军将军檀道济率步军自淮水一带出发,长驱直入,迳抵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次年,又主动向刘裕献策,领水军自黄河入渭水,乘蒙冲小舰溯流西上,与晋军主力夹击长安。至渭桥(长安北),弃船登岸。他激励部下,此地离家万里,舟楫衣粮俱无,唯有死战方可求生立功;并身先士卒,率众奋勇冲杀,一举攻克长安,灭亡后秦。因功进号征虏将军。 3、王昕,字元景,北海剧(今山东昌乐西)人,生年不详,卒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十年。少笃学读书。汝南王悦辟为骑兵参军。迁常侍,武帝严惮之。体素肥,遭丧后,遂终身赢瘠。杨揞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后为人所谗,文宣帝舆朝臣酣饮,昕称病不至。帝遣骑执之,见其方摇膝吟咏,遂斩于御前,投尸漳水。昕著有文集二十卷,传于世。 4、李成(919~967)中国五代及北宋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今山东昌乐),故又称李成为“李营丘”。他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后醉死陈州(今河南淮阳)客舍。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并加以发展,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米芾形容李成的画“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这种“石如云动”的形象成为以后画家用李成笔法作画的重要风格标记。他和范宽与另一位山水画家关仝一起被称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学他画法的较多。画迹在北宋时已经很少,米芾甚至提出了“无李论”之说。作品成功地表现了烟霭霏雾和风雨明晦的气候变化中自然山水之灵秀,具有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特点。今有《读碑窠石图》(图中人物为王晓所画)、《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传世。李成对北宋的山水画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师承者众多,有许道宁、李宗成、翟院深、郭熙、王诜、燕文贵等。 5、韩熙载(902~970),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官吏,青州(今昌乐)人。后唐同光进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南唐李升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即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交泰元年(958年)货币贬值,提议铸铁钱,提高币值。一枚新大钱,当十枚旧钱;一枚新小钱,当二枚旧钱。仿“开元通宝”规格,徐铉为书篆文。新钱铸成,广为流通。韩熙载拜户部侍郎,充铸钱使。后升任兵部尚书,勤政殿学士承旨。 韩熙载博学,善文,史称“制诰典雅,有元和之风。”,工书法,与徐铉齐名。性格放荡蓄有爱妓王屋山。卒后追封为右仆射同平章事,谥“文靖”。有《定居集》、《拟议集》(已佚)、《格言》50余篇。 6、赵池(生卒年不详),明后期官员,昌乐人。1568年(隆庆二年)举进士,为行人,继为御 史。万历初,司礼太监冯保之侄仗势不避道,被他拿下枷示。后出为汝南知府,以病乞休。 7、阎循琦(),字景韩,号玮庭,清乾隆时期大臣,昌乐县河头乡黎家村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随父宦居各地,读书能见其大,为文亮拔至深。1738年(乾隆三年)举人,1742年(乾隆七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3年后授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迁京畿道监察御史,后历任吏部掌印给事中兼吏部文选司掌印郎中、内阁侍学士、刑部右侍郎;工部尚书等职。任间勤于国事,敢于谏疏,务实恤民,有政绩。曾改造京西门头沟煤窑,倡开渠凿洞排水,淤去煤畅,官不费而民不扰。督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筹划详明,皇帝称其“才可用”。上奏救灾银封实施办法,切中时弊,深得皇帝赞赏。诰授资政大夫。1775年(乾隆四十年),于京城病殁,赠太子太保,谥“恭定公”。 8、阎循观(),字怀庭,山东昌乐人。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乾隆七年(1742),阎循观年仅十八岁就考中举人,后讲学于麓台书院。阎循观在麓台书院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为麓台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阎循观因病去世,年仅45岁。他去世后,韩梦周继续在麓台书院从事教学工作。后人把阎循观与韩梦周,并称“山左二巨儒”。昌乐有关传说 1. 昌乐焦姑与焦姑墓的传说 2.
在昌乐县乔官镇常家庄村西北半公里处,有两处紧挨着占地几十平方的大墓,说起这 两座墓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据现存的清同治三十一年三月而立的重修孝女祠残碑记载,北宋未年,在此处有个叫秦家庄的村子,村内有位熟读诗书,满腹经纶的老秀才焦之成,膝下一子焦钦,娶妻周氏。老秀才除耕种着几亩田地外,还兼职做教书先生。别看老秀才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书先生,却满脑子忠君报国思想。当他听说金人南侵,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掳北去后,便闭门谢客,并不管是在家村外,从不谈论金人之事。南宋宋高宗建炎五年六月,儿媳周氏生下一女淑贤,这多少让老人脸上添了点笑容。几年后,他听说抗金英雄岳飞被害身亡后,随着复国梦的破灭,不久便含恨而亡。老秀才死后不几年,本来年轻力壮的儿子焦钦也暴病身亡。一个殷实的耕读之家,几年功夫便家破人亡,只剩下周氏和女儿淑贤相依为命,母女俩靠织席糊口艰难度日。几年后,姑娘淑贤出落成一位端庄秀美的美少女,邻村一商家子弟贪恋焦女淑贤的美貌和贤慧,欲娶她为妾。当时家族中的几位长辈贪图人家的钱财,几次上门威胁利诱逼焦女出嫁。为了奉养母亲,断绝族人的念头,焦女便“断发污面,誓不从嫁”。
这年春夏之交,母亲周氏忽患重病,几天汤水不进,急得焦女欲哭无泪。一日周氏突发奇想,想吃新麦子面饽饽。当时焦家在村北有块叫焦团坡的地,地里的麦子刚刚开花,离成熟还得二十多天。焦女看着躺在炕上气息奄奄的母亲,愁得不吃不喝,天天跑到麦地里悲哭,也许是她的悲声和孝心感动了天地,不到三天时间,当别处的麦子刚刚谢花时,焦家的几亩麦子却籽粒饱满一片金黄了(时至今日,此地块的麦子总比别处的早熟十天至半个月)。周氏吃上新麦子饽饽后,病竟奇迹般的好了。又过了数年,风烛残年的周氏,在女儿的精心照料下无疾而终。母亲死后,焦女变卖了全部家产,在众乡邻的帮助下安葬了母亲。母亲过世后,焦女便靠给人家织布度日。三年孝满,在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终身未嫁的焦女悄悄来到母亲坟前,大哭一场后,无牵无挂地自缢于坟前一棵古柏上。乡亲们念起焦女的孝心,自发为她在其母的坟旁修了座孝女墓,并建了一座孝女祠,以此教诲子孙后代,要以焦女为榜样,对父母长辈要感恩尽孝。 2.
昌乐县钟山的传说-- 昌乐县南端的高崖水库东侧,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钟山。此山虽无挺拔险峻的雄姿,也无妩媚秀丽的娇态,却有一个神奇悲惨的历史传说。 明朝嘉靖年间,皇帝大兴土木,广建寺庙,地方官绅也纷纷效尤,加大赋税,搜刮民财,掀起一股大办寺院之风。仅十年功夫,就把这座小山装扮一新。山顶庙宇殿堂与日争辉;四周围墙固若金汤;殿内香烟缭绕;木鱼声、诵经声不绝于耳;僧侣三十有余,真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山寺。 佛门的本份是积德行善,普赦众生,而这些佛门弟子却都是些游手好闲的乌合之众,他们“挂着羊头卖狗肉”,尽干些鸡鸣狗盗、打家劫舍的勾当,搅得四乡鸡犬不宁,闻“僧”丧胆。 一日,两个和尚奉主持之命,来到牛家庄化缘(征收生铁),在庄西头碰见两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小的不过四岁。一和尚问:“小施主,你家住在哪儿?带我们去你家吧。”姐妹俩看了看两个“秃脑袋”,拔腿就跑。两和尚在后面紧追不舍,一直追到一个简陋的农舍前。这时,一位约三十岁的妇人迎了出来,躬身施礼道:“二位师傅,不知道为何紧追两个孩子啊?”一个和尚色迷迷的上下打量了妇人一遍,摇头晃脑的说:“寺院要铸两口大钟,急需生铁,我们奉命前来征收,有碎铜烂铁尽管拿来,若没有,就揭锅。”妇人一听,慌忙跪倒在地,泣不成声地说:“我丈夫去年暴病而亡,撇下我们母女三人,靠吃树叶、野菜度日,家中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仅有一口铁锅,可是我们的命根子啊!请老师傅以慈悲为怀,看在佛祖的面上,可怜可怜我们吧。”另一个和尚说:“实在不捐铁锅也行,到时候就拿你的两个小孩充铁铸钟。”说完,扬长而去。 寺内,所征生铁堆成一垛,铁锅、鏊子应有尽有。主持亲自督阵,先让铁匠们把征来的铁锅、鏊子之类砸成碎块,接着点火炼铁,一个时辰过后,两口钟相继铸成。可奇怪的是每口钟都缺少两只耳朵,主持看着这残缺不全的钟,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厉声吼道:“徒儿们,你们谁说过闲话,从实招来。”众位和尚面面相觑,不敢做声,沉默了许久后,两个和尚战战兢兢地站了出来,一个和尚答道:“师傅息怒。……”他就把在牛家庄化缘时遇到的事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主持听罢,双手合掌,口中念念有词,吩咐道:“命你二人速去牛家庄,把两个小姑娘捉来,不得有误!”于是两个和尚立刻赶到寡妇家。茅屋锁着,两个女孩正在柴门外嬉戏。两个和尚跑过去冷不防的用棉布塞住孩子的嘴,麻利地装入早已准备好的口袋,扎紧袋口,扛起小姐妹直奔寺院。 出外挖野菜的寡妇回到家,发现亲骨肉不在,知道已被和尚抓走,顿觉天旋地转,发疯似地哭喊着奔向寺院。不料,山门紧关,任凭她撕心裂肺地哭、叫,这些丧尽天良的和尚却充耳不闻。哭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可怜的寡妇已经彻底绝望了,便一头撞死在寺门上。 残缺的大钟砸碎后重又被填进铁炉内,待生铁熔化后,长老吩咐把两个孩子投进了滚滚铁水中…… 顷刻两口血肉之钟铸成了,轻轻撞击,两口钟同时发出“冤枉啊,冤枉……”的声音,这声音哀中带怨,柔中有刚,如泣如诉,令人心碎。这悲壮的声音,传到了山川,传遍了五岳,一直传到了九霄云外。 两个孩子的悲惨遭遇震怒了玉皇大帝。次日早朝,玉帝降下圣旨,命霹雳将军下凡,严惩这些佛门败类,替苦命的百姓伸冤。霹雳将军辞过玉帝,退下朝来。 隆庆二年(1568年) 4月27日,晴空万里,骄阳似火。近在咫尺隔河相对的韩家庄,人们正在忙碌地打麦子。末时光景,一团灰白色云朵仿佛一只大伞,由南向北径直飘到这座小山上,直打转转。一刹那间,云朵开了锅似的上下翻腾向四周扩张,直到罩住整座山时,突然停止,片刻,云中一火球刺眼地闪了一下,紧跟着一个震天动地的霹雳,二个、三个……顿时,闪电连成一串,雷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让人们不寒而栗。整座小山被火光包围,这火光,红中带黑,黑中透亮,大雨象绝堤的洪峰倾泻而下,迅猛异常。半个时辰过后,云块渐渐拔起、升高,飘然而去,火辣辣的太阳重又炙烤着这座小山。 奇怪的现象发生后,住在周围的人们纷纷云集小山。“哎呀,好大的雨啊!”昔日的庙宇楼台已荡然无存,小山被冲刷的干干净净,犬牙交错的山石露出狰狞的面目。山下瓦砾成堆,几十具被雷火烧焦的尸体,随着污泥浊水汇入汶河,流入大海。一对姐妹钟,一口被冲到牛沐寺,另一口不知去向。 从此,人们把这座小山命名为钟山,这神奇的故事一致流传至今。有诗为证:“和尚秃驴丧天良,活人当铁炼钟忙。玉皇大帝生了气,霹雳将军斩孽障,钟山头顶挂淤柴,没碍韩庄打麦场。”篇三:南 乐 名 人 南 乐 名 人
仓颉——今河南南乐人,汉字的创造者,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一行——一行,是我国古代有数的天文学家,也是密宗教理的组织者。他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圆寂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十月,年仅四十五岁。一行原籍魏州昌乐县(依《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之说,当今河南省南乐县境,《宋高僧传》作钜鹿),本姓张,名遂,是唐初功臣张公谨的后裔。天资聪敏,过目不忘。二十岁左右,已博览经史,精于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李瑞英——河南南乐县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民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国广电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影电视总局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兼);中央电视台业务指导执行主席、新闻中心播音部副主任、主持人大赛评委会主席;《新闻联播》播音员、元首出访随团记者。 铁瑛(1916~ 2009),原名任鸿让,南乐县元村镇百尺村人,曾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兼省军区第一政委,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上海市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兼干部部部长,华东军区军法处副处长,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舟嵊要塞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浙江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是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党的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郭献瑞(1913~ ),名珍,字献瑞,南乐县夏庄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南乐县委书记、广平县县长、冀南行署工商局局长。建国后,历任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华北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商业部部长,中共中央华北局财贸办公室主任,北京市副市长,郭献瑞擅长书法,行书道劲隽秀,为世人称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宁省452名人大代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