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历史电疗发展历史

懂物理的来帮我,体控电疗仪对人有副作用吗?_百度知道物理治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物理治疗学概述及常用治疗技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物理治疗学概述及常用治疗技术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电疗法结合透皮给药技术的应用进展
作者:齐彦春,刘砂沙&&&&作者单位:300193 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资料,对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中频电疗药物透入的作用机制、主要特点、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其优势在于透皮给药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药物浓度稳定,穿透力强,特别适合于婴幼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给药的病人;避免口服给药等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目前,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报道不如西药丰富,许多国外先进技术在中药尤其在复方领域未得到应用。因此,将电疗技术与中药透皮技术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会使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应用发展前景更为广阔,作为第三条途径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电疗法;透皮给药技术;临床应用
  电疗法结合透皮给药技术,是运用电离子化的药物分子通过皮肤生物膜的传递作用,经电极定位导入皮肤,进入组织或体液循环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药物经皮导入技术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但该技术的系统化研究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又将局部麻醉药、血管紧张素和类固醇化合物,先后通过离子导入技术进行局部皮肤或组织疾病的治疗。同时在中国也开创了中药通过离子导入技术治疗全身性疾病的先河,成为集中药、穴位及电流物理作用的一种独特疗法,不仅实现了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双结合,而且为中西医临床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是一种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很有潜力的方法,综述如下。
  1 电疗法应用
  各种电流或电磁场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方法称电疗法,包括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及高频电疗法。
  1.1 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黏膜或伤口导入体内进行治疗的方法。
  1.1.1 生理作用
  根据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原理,应用直流电将在溶液中能够解离子的药物或在溶液中能成为带电胶粒的药物,经过完整无缺皮肤、黏膜或伤口导入体内,主要堆积在表皮内形成&离子堆&,通过渗透作用直接进入淋巴和血液,带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1]。并可引起电极下局部皮肤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量增加,可增加局部循环量达141%,并可持续30min[2]。
  1.1.2 治疗作用
  除直流电作用外,取决所用药物的药理特性,例如各种抗生素、胰蛋白酶导入可治疗伤口、炎症、溃疡、瘘管;钙、溴、咖啡因可调整大脑皮层功能障碍;碘、透明质酸酶导入可消除炎症、瘢痕和粘连。
  1.1.3 使用注意事项
  (1)某些抗生素的水溶液不稳定,因pH变化而失效,如青霉素G、四环素;易致过敏反应的抗生素使用前要做过敏试验。(2)透明质酸酶能增加组织细胞的通透性,表皮的细菌及真菌易于进入皮肤深层,所以治疗前必须用酒精清洁皮肤。(3)做药物导入治疗时电流强度依据病变的部位、症状以及病人的难受情况而定,在临床上直流电药物导入通电时间以不超过20min为宜。(4)眼科治疗时电流强度多为0.5~2.0mA[3];流行性腮腺炎治疗每次输出电流0.05~0.1mA/cm2[4];先天性肌性斜颈透明质酸酶直流电离子导入电流强度为1~2mA[5]。
  1.1.4 适应证
  神经炎、神经损伤、慢性溃疡、瘢痕粘连、角膜混浊。
  1.1.5 禁忌证
  急性湿疹,对直流电过敏,心衰,出血倾向。
  1.2 中频电疗法
  应用电流脉冲频率为Hz的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中频电疗法。
  1.2.1 作用特点
  (1)双相无电解作用,对皮肤刺激小,患者易于耐受,可接受较长疗程治疗。(2)降低组织电阻,增加作用深度。(3)对机体组织有兴奋作用,但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4)电流的频率、波形、幅度不恒定,患者不易产生适应性。(5)中频电流对皮肤感觉神经刺激是一种舒适的振动感,这种刺激不会引起痛纤维的兴奋,因此可以使用较大的电流强度来引起深部肌肉强烈地收缩,但不致引起电极下的烧灼刺痛感,患者可耐受较大电流强度[6]。
  1.2.2 生理治疗作用
  1.2.2.1 镇痛
  中频电疗作用的局部,皮肤阈明显增高,临床上有很好的镇痛作用。
  1.2.2.2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特别是50~10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有明显的局部刺进血液循环的额作用。
  1.2.2.3 消炎
  中频电作用后使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水肿减轻,炎症产物的吸收加速,免疫防疫功能提高,对一些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效果较好。
  1.2.2.4 兴奋骨骼肌
  电流进入深度大,特别对深部病变效果好。
  1.2.2.5 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由于中频电刺激能扩大细胞与组织的间隙,使粘连的结缔组织纤维、肌纤维、神经纤维等活动后分离。
  1.2.3 使用注意事项
  (1)治疗前应告知电流强度的感觉,消除紧张心理。(2)评估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破损、感觉情况、体内有无金属异物。
  1.2.4 适应证
  各种软组织损伤、颈腰间盘脱出、肩周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坐骨神经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先天性肌肉萎缩等。
  1.2.5 禁忌证
  出血倾向、肿瘤、活动性肺结核、急性化脓性疾病、植入心脏起搏器者、孕妇的腰腹部禁用。
  2 透皮给药技术
  透皮给药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穿透角质层,扩散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的一种给药方法。皮肤具有特殊的屏障功能,能有效限制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及外源复合物的渗透,同时皮肤又是很多药物的给药途径。如何建立有效的经皮给药途径,一直是经皮给药技术的研究目标[7]。
  2.1 透皮给药特点
  (1)经皮给药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2)一次给药可以长时间使药物以恒速进入体内,减少给药次数,延长给药间隔。(3)可按需要的速率将药物输入体内,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等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4)使用方便,可以随时中断给药,去掉给药系统后,血药浓度下降迅速,特别适合于婴幼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给药的病人。
  2.2 透皮给药的吸收途径
  2.2.1 表皮途径
  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为主要吸收途径。
  2.2.2 经皮肤附属器吸收
  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吸收。
  2.2.3 皮肤渗透性的差异
  皮肤的渗透性是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影响因素,皮肤的渗透性存在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用药部位和皮肤状态等都可能引起皮肤渗透性的变化。
  2.3 透皮给药作用机理
  在电场作用下,药物离子主要经过皮肤、汗腺管口和毛孔进入皮内(汗腺导管内径15~80&,蛋白质1~100m&等大分子物质的离子均能经过汗孔导入体内)[8]。引起皮肤两侧电泳、电渗、电解等一系列物理作用,使局部组织结构变的疏松,细胞膜通透性增高,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附属器(主要是汗腺)途径及细胞内、细胞间途径及进入到组织中[9]。有学者通过实验证实也可通过皮肤所有细胞间隙进入机体。药物离子堆积在表皮内形成&离子堆&,通过渗透作用逐渐进入淋巴和血液。一般情况下,导入体内的药量是很少的,但是就局部表浅组织来说,比其他用药方法的浓度高,并可引起电极下局部皮肤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量增加,由于直流电导入在皮肤内形成&离子堆&不像其他用药方法很快经血液循环排泄,所以导入的药物在体内贮存时间长,疗效持久。从而充分体现中药与电场的双重作用。
  3 电疗透皮给药技术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其操作方法简单方便,效果明显可靠。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主要用于治疗骨质增生病、椎间盘突出、脑卒中后偏瘫、肩手综合征。王氏、宣氏等[10,11]运用白芥子外敷和电针配合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分别是96.91%和93.8%。刘氏等[12]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软组织创伤的动物实验研究说明中药离子导入可改善创伤局部血液流变状态,增加毛细血管渗透压,减少组织渗出,促进纤维组织增生,加速组织修复。马颖[13]用中频药物导入加超声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提高椎旁组织的功能,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离子透入可使风寒湿邪得除,气血流畅,瘀血得化,疼痛消失,利于关节功能恢复[14]。
  4 发展前景
  (1)目前临床大多采用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难以确保有效成分的保留与导入,应尽量减少中药复方的药味数,一般不宜超过4~6味,使有效成分尽量简单[15]。(2)应在辨证论治前提下,参考中药有效成分及药动和药效学,根据临床需要选择中药,重视不同炮制提取法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以确保中药易于被导入而发挥应有的治疗作用[14]。(3)不溶解的药物不能导入皮肤,如乳状的氢化可的松不能导入皮肤,只有溶解的作静脉注射用的才能导入。(4)不同部位导入的数量也有差别,以躯干导入最多,上肢次之,下肢,特别是小腿最少。(5)人体皮肤的角质层很紧密,药液不易穿透[15],且皮肤表面的油脂、皮屑等附着物也会阻碍电流的通过,使皮肤的导电性进一步下降。任平等[1]认为,今后可加强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法应用于浅表组织损伤这些方面的研究[16],扩展中药离子导入法的应用,以便更好地保护患者的浅表静脉,减轻患者痛苦,发挥更好疗效。药物经皮给药技术发展迅速,是近几年外治法研究的热点。目前,中药经皮给药系统报道不如西药丰富,许多国外先进技术在中药,尤其复方领域未得到应用。因此,将电疗技术与中药透皮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会使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的应用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参考文献】
&  1 任平,孔繁荣.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法的临床应用进展.当代护士,.
  2 缪鸿石.电疗与光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王燕,李志英.药物直流电离子导入在眼科的应用进展.西部医学.):105-106.
  4 苏琼华,李文秀.超短波加二花液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4例.郑州大学学报,):.
  5 江沁,刘鹏等.透明质酸酶直流电离子导入结合牵伸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及物理康复杂志,):262-263.
  6 迟戈,马艳彬.中频电疗法的临床应用.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6-27.
  7 徐东航,梁文机.经皮离子导入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368-371.
  8 迟戈,马艳彬.直流电疗法的临床应用.中国医疗器械信息,)42-43.
  9 徐晓东.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6-28.
  10 王清华,刘冬生,王建军,等.白芥子外敷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2例临床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23.
  11 宣益民,赵媛.电针配合中药离子透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347-348.
  12 刘静,蒋明.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软组织创伤的动物实验研究.浙江临床医学,):165.
  13 马颖.电脑中频药物导入加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外医疗,8.
  14 张航曼.电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2-23.
  15 李向钰,王彩霞,冯家云.中药离子导入加磁疗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肿胀临床研究.河北医学,):.
  16 史祥平,王晓翠,俞玲.海带湿敷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46.
  (本文编辑:新 竹)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电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