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该怎么选如何选择文理科科

文科和理科哪个更有用?文科是否没有一点技术含量?
如题。事情是这样的,很早我的父亲也看不起文科,说文科的大多数工作谁都能做,没有技术含量,只有理科才有用,过了十年到现在才稍微有这种观念上的改观。现在也就是最近,我的一个好朋友,她也抱有同样的想法,她对我说,文科类的大多数工作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就是有也是技术最低级的,是个人都能做,做的好坏无非就是人机灵不机灵,你看你们做人力资源的(我是做Hr的)还有做销售的,有啥技术啊,就人优点颜色,活套,机灵就行了呗。然后我就很无语,以人事为例从招聘,绩效,薪酬制度等方面解释,得到的回复是:招聘不就是各大网站找找简历,通知下介绍下福利待遇,人愿意来就来,不愿意来就不来,会说话就行,没啥技术(会说话被其定义为生活基本常识不算技术);绩效不就是发个表,填填,员工有多少产出都是明摆的,也不用人事要啥技术;薪酬和制度都是老板拍板,人事顶多从网上找找资料,根据老板意思和公司情况随着时间慢慢改,不傻的谁都能做啊。总之,基本上除了老师,财会等职业,基本大多数文科职业都被她数落个遍,被之称为简单,没技术,谁都能做,且认为大家(至少一半的人也是这么想的)。我口才不好,所以,请问:文科是否真如她所说那样大家跟她想法一样,如果不是,怎么合理的解释给她?
137 个回答
是这样的实体公司里面的职位大概分三种1,supporting function: 行政,人事,财务是三大样,其中除了财务外,另外两个确实没啥技术含量,就算是财务里面,如果不是到一定位置,对专业技能需求也不大,也不需要CPA,会算算账就能做了,这些人在公司的收入和地位都比较低,出路也一般般这些部门属于不论什么行业,不管什么公司,基本都有的,所以跳槽就可以某种程度上不忌讳行业,去哪里都可以2,business unit: 也就是所谓的商业部门,我们比较熟知的就是销售,市场啥的,其它各种高大上的什么战略部等等,其实都是销售市场职能的发展或者变化——注意,大公司往往会有好几个BU,因为他们产品多,复杂,单独一个BU搞不定,所以很可能会根据不同产品和地区,分好几个BU挂靠在BU下或者对BU进行支持的,也算是supporting function,但不是每个行业都有,一般就是所谓的销售支持,市场运营,商务数据,包括什么数据分析,市场调查等等都属于这种商业支持的部门或者职能,往往统称为Operation,运营,也就是非直接赚钱的一切打杂的活都他们做,虽然不是直接赚钱,但是很重要,离了他们公司就玩不转了,越大的公司,运营岗越重要,小公司可能BU里面的人就直接兼了这类工作3,然后就是technical 相关的function,也就是你朋友和你父亲推崇的之类岗位了,但问题是,technical相关职位,除非是R&D的铁竿硬杠杠的岗,大部分都很苦逼,R&D部门又能有多少人,大部分都是做技术支持工作,什么售前,售后,可能工作十年二十年,月薪也超不过一万五其它非实体的服务型公司,类似咨询,猎头,四大什么的,公司架构跟传统的实业公司很不一样,但职能基本都是从最传统的公司衍生分化独立出来的,因此这些暂略,不作深入探讨这三类职能,门槛有高有低,其中纯粹的supporting function确实门槛很低,但也没low到是个人就能做的程度,就算你做个前台,也得气质出众声音动听待人有礼吧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几类职能的要求和工作内容,跟国内教育的文理科分科的培养方向很大程度上是完全脱节的,所谓文科理科培养的技能素质跟商业职能需求对不上号,更何况中国大学的大部分文科理科专业根本不培养技能和素质,它们只负责让你安安心心混文凭罢了这种现实的脱节和自以为是的良好感(你以为文理科是培养你技能素质的,其实并没有),导致很多人在谈工作时候,容易想当然,比如你朋友说的那句:文科类的大多数工作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是个人都能做,做的好坏无非就是人机灵不机灵,做销人有点颜色,活套,机灵就行了呗国内的大学生,没实习没经验就妄谈教育,学科和商业社会,他们有一点好,就是吹牛逼吹的很欢畅,可是谈来谈去的东西,都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销售市场就一点技术含量没有?就专门为了文科生设立的?那文科生简直太幸福了我也为你那位朋友拙急啊,真的事实上,类似化工,医学,能源等行业中的BU岗位,不论是销售,市场,还是运营,在录用人时候,优先选择的是:相关专业理工科背景+做人做事机灵活套,最好还能英文流利暂且不谈技术背景,就说待人接物有分寸,会混社会这点你学文科,文科老师教育你怎么待人接物有分寸了?你学理科,理科老师就把你往书呆子方面培养,让你变成一个彻底不懂待人接物的笨蛋了?合着文科生智商就低?理科生情商就弱?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认知?国内的大学教育,总体来说就是一团乱糟糟的可能老师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东西,国内大学的学术研究能力到底如何我不懂,也不关心,但起码在满足社会大生产和商业需求上,完全对不上口这时候拿明显落后不合理的教育分科制,硬套不同工种不同行业的分类,贬这个褒那个,继而得出XX学科好,XX学科差的说法,其实是很无知的一般这样的人,也做不了技术大牛,更做不到管理层事实上,三大职能中,虽然入行门槛有高低,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任何一个职能和职位都是无可替代的,一个首席科学家很难找,一个市场经理很重要,一个能把公司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条的人事经理同样很重要而如果只是junior level,任何人的替代性都很高,人事专员,技术专员,销售专员,开掉了找别人干都一样,反正中国人多,缺谁都无所谓,跟学文科理科毛关系都没有就算扯到文理科本身上来说:钱钟书搞不了导弹,但是钱学森也写不出围城。这些学科的泰山北斗对所谓学科或者行业倒没啥偏见,倒是学科里最末流的杂碎,自己学科建树丝毫没有,只能靠贬低其它来找点存在感了,这种言论连辩驳的必要都没有所以说,年轻人一定要多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不要老是见着风就是雨,识得呣识得噶?我已经不是学生了,今天我只是作为一位长者,跟你们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人生经验,大家还是要尽快明白,闷声发大财才是正途,不要老是逞口头之快,不然 I am angry我跟你们讲!
感谢大家给我点赞。看↑签名,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吧。哈哈。开个玩笑,下面步入正题。抛开应试教育这一点,我见过毕业以后,很多理科生写的文章,比文科生写的知识面广、内涵深的比比皆是,知乎上就有很多。但也有很多文科生,确实在写文字、组织语言上强过理科生的,考上公务员的人里边就有很多。政史地的辩论题答惯了,写申论信手拈来。但,这只是很微小的差距,换言之是优势或者劣势,它们掩盖不住你后期的努力。想弥补起来很容易,理科生多读点书,文科生多学习一门技能。我始终认为,单纯的把学生分成文科生和理科生是应试教育的败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应试教育的转化、改变,这种区分应该被彻底取消掉,这样才是社会的进步。如果你认为文科生,仅仅是学到的政史地的一些什么诸如,年代啊,位置啊,意义啊等等死记硬背的知识,那就错了!这些知识如今可以从不止一个网站以几秒钟的时间查到。我也不信你能一直记住。文科生应该学习的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把问题阐述得体的能力。而理科生将来有几个人能从事和物理、生物、化学有关的工作?极少一部分人。所以,理科对你们而言,也不仅仅是做对一两道题、记住一两个公式的问题,要知道应试教育只是一款游戏,一款获得进入大学资格游戏,你应该beyond the game,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培养的是一种理科思维。举个例子吧,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才干对于国家而言,正如文臣和武将。比如我们要攻打日本,理科生的负责解决的问题是打日本应该用什么军事设备,投入多少资金、兵力,然后运用什么战略取得胜利,这其中还包括导弹精度,射程和天气测算等一些列问题。而文科生负责的是,我们为什么要打日本,打日本会对国际形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寻找合作伙伴一起打日本,或者干脆让日本不战而降。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打日本能否赢得民众支持、能否有更多理由支持战胜日本以后合法占领更多的资源等等等问题。如果你只想就此像别人解释的时候,只要说上边这个例子就可以了。但是这篇文章想要告诉你的是,最好别这么说!文、理生是单纯为了应试教育而划分的,它的最终目的是高考分数---决定你上大学的那几个数字。至于你以后的专业,如果不喜欢可以重修。但你始终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文科生还是一个理科生,就是一个最大的错误。人应当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人,而不仅仅局限于哪一类人。如果时代非逼得你必须选择,那也只是你在这一段时间的一种经历……没准你以后还可能学挖掘机呢。我就能从此一辈子叫你蓝翔毕业生?我不能,你自己更不能这么定位。除非你想开一辈子挖掘机,我见过说自己做了一辈子司机的,但没见过说自己一辈子是文or理科生的。不要给自己过早的下定义,他只是你人生发展的一部分,这段时期的文科生or理科生的经历,能转化为方法、思路,从而成为你人生发展的一部分,这才是最宝贵的。这远比课本上的知识重要。
无须理念执着,只要亲身证明。
并不是文科没有技术含量,而是国内这种提纲简介式的文科教科书,根本没写什么实用技术。很多人嫌外国教科书啰嗦,可是人家啰嗦的教科书讲真东西啊。反观中国的教科书,各种阉割、各种偷懒。牛逼学校还好点,破学校真就是单纯混学历呢,老师假装教,学生假装学,一圈下来,了解个实体企业的基本结构,还得来知乎,你说这叫什么事?为什么理科比文科更有技术含量呢?其实理科教科书也脱离实际,也是各种阉割,但是由于理科的特性,阉割到一定程度就没办法再阉了。打个比方各位可能就明白了,如果按照文科教科书那个路数来,那咱们看到的数学书就会是这个样子的:微积分基本定理一、概念:微分基本定理,又名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是牛顿和莱布尼茨blablabla二、历史:伟大的牛顿爵士和莱布尼茨分别独立blablabla三、微分基本的伟大意义:1、肯定了连续函数的原函数是存在的2、揭示了积分学中的定积分与原函数的联系3、给定积分提供了一个有效而简便的计算方法,大大简化了定积分的计算手续。然后你就去背吧,考试也就是教科书上的原话,根本不告诉这个东西用在哪里,也不教你怎么用。就这种教科书,你说你能学到什么东西?理科你至少见得着公式的面,直到怎么算啊。
法学生呵呵一笑
财会没被鄙视?我都被逼的学起了编程!什么叫管理,管理就是用最小的成本整合最多的资源。成本上,谁比得过这群程序员?
不邀自来,同为HR学生。
以前我和你以及你朋友们的想法差不多,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虽然很崇拜奶爸,但对于他的观点还是不敢苟同。
与其说人力资源部门是支持系统,我更认同HR应该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管理的本身就是协调人财物,从而让企业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我们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效益是通过别人的效益提高才能体现出来,所以会被别人认为是支持部门,这也是我们国家当前众多企业的思维。但很不幸,我们的HR从业者自己把自己的行业给毁了。
作为一个大四学生,在和身边众多同学找工作等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题主所面临的现实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现实情况更困难。
HR毕业生首先找工作真的不难,这也是我后面要说的为什么被我们自己玩坏了。我的同学只要是想找到工作,都可以找到的,世界五百强也是有人去的,至于中国五百强,多的是。这也就反映了当前来看,HR并没有奶爸说的那样门槛低的不行。从我同学们的面试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个专业是有相当大的门槛,而且门槛不是那么容易在短期里通过看书、查资料刷题就可以提升的。从管理学来说,管理多为艺术,很难说看了什么就掌握了相关内容,而是长期的培养得到相关的敏感度。所以题主朋友们认为HR太低技术的最大原因不在于我们从事的业务看起来SOeasy,而是我们做的工作不可量化也不可见,导致了大家都以为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人就可以做HR了。
其次,我要说现实中残酷的原因,也就是我前面说的为什么被我们自己玩坏了。HR开设的核心课程,例如题主说的招聘、录用、培训、开发等非常受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但大家都差不多把HR定位为招聘专员、人事专员这种性质,也就导致了我们的专业能力很有限,这也就为什么别人说我们的工作谁都能干。的确,在一家体系成熟的企业,我们的工作实习生都可以在短期学会并做的不差。我们自己把自己定位在了一个固定的岗位上了,也就是把自己的职业锚定在那儿。这能怪别人的误解吗?四年的大学课程,大家都在干嘛?背书。对,你没看错,大家都在背KPI是什么?360考核法有哪些好处?对于核心的六大模块都在拼命记笔记,背定义。然后其他课程睡觉,玩手机。
而我认为作为HR最大的工作是知人善任!这个功能在中国几千年来都一直被最高层领导把控,作为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最大的工作应该是熟悉企业内外部情况,熟悉企业业务,熟悉企业财务,熟悉企业人员情况。最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可是我们培养的学生,未来的HR从业者做不到这些。薪酬模块的功能被财务部门分割,绩效的功能被行政部门分割,培训模块在中国几乎没有,有的也是被外包出去,录用模块被各业务部门分割,那还有什么?只剩下招聘工作和人事了!
如果你认认真真的组织了招聘活动,并认认真真筛选简历,执行严格高效的面试,你还会被别人认为谁都可以去干吗?被鄙视,是因为我们自己发布招聘信息不考虑信心发布渠道,不考虑各个渠道的成本和收益,校园招聘活动对象选取不精准。筛选简历一看脸,二看毕业院校和专业,不看应聘者的素质能力。说白了就是图省事。员工培训就直接外包,不管谁缺钙还是缺锌,都统一服用三精。薪酬涉及在企业里基本不被人力资源部门掌握,但不代表你不可以去争取权利。不看企业定位,模糊使用参考国内同行的标准答复应聘者,不合理利用会计知识,设计合理的薪酬方案,替企业省增值税,替员工省个人所得税。绩效考核就是简单的百度一下,然后发放调查问卷,再内部打分,然后扔在一边。绩效反馈就直接没有。
把人力资源管理各大有机组成生生的拆散了来干,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才怪呢!
作为一个HR学生,我深感自己时间不够,知识面不广,了解的工作内容和岗位特性不够。理想的HR应该要认真做好几大模块的工作,虽然精力有限,但如果你不想显得自己鸡肋就必须要努力做到,要真正发挥催化剂的巨大功效,而不是仅仅作为支持部门!
不怪世人对你我的偏见,实在是我们没有做到该做的工作业绩,没发挥应有的作用。希望与君共勉!
“你看看,你们连文科生都不如!”
高中一个在理科班的同学,如是和我谈起他们老师的口头禅。
作为一个数理化常年雄踞全市第一,各种竞赛各种奖的高中,文科生作为少数派,作为不能适应竞赛制度被淘汰,或者出于奇怪兴趣的少数群体,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
然而整个学校的倾向,已经影响到了这个学校的语文水平与兴趣,竞争上成为短板,素养上也使人担忧。
这不是整个学校的风气,是全国的风气,讲究实用,追求速成,是一股不可抗的潮流。
作为理科超强型高中的文科生,显然是有自卑感的,不过终有一事改变了这种状况。
高中有人迹罕至的小花园,逛着逛着,便在其中发现了不得了的东西。
钱穆,刘半农,刘天华,吕淑湘,吕思勉……这些我曾经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人,他们的雕像就在其中,后来才发现,以上各位,都是民国国学与史学大师,都是校友,然而本校人都对此都知之甚少,更不提其他人了。所以上大学以后发现有知道钱穆的,我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如果还是理科生,印象分加100。
这些人可以说,是为整个学校学术与学风奠基的一批人,是灵魂所在,是信仰所在。
我这才知道,同样是校友,瞿秋白,张太雷的雕像对着校门口,是因为他们是tg早期高级领导人,两院院士被刻在墙上,其他科学家被贴在墙上。
然而只有国学大师是藏在花园里的。
可惜现在不比民国,花园大概是毁了。所以有时也不必怀疑与痛苦,很多东西本身就是可以颠倒的,包括价值观。竟然有些相信理念论了,当你发现很多东西都是颠倒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歪到了唯心主义的路上。然而谁又敢说自己是正的?路是自己走的,大环境就在那里可是无论选了什么路,都不能把外界的偏见成为自毁的理由。以上
当然我知道背得辛苦和有没有技术含量是两回事。可是你以为我们的政治 经济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不用理解吗!!!!!!!!!!!!!!!!!!!!!!!!!!!!!!!!!!!!!!!!!!!!!!!!!!!!!!!!!!!!!!!!!!!!!!!!!!!!!!!!!!!!!!!!!!!!!!!!!!!!!!!!!!!!!!!!!!!!!!!!!!!!!!!!!!!!!!!!!!!!!!!!!!!!!!!!!!!!而且这么我们很有技术含量好吗。背诵就不需要技术含量了吗 这个回答你可以看作是我的泄愤 因为刚刚在知乎看到一个人说因为他觉得文科死记硬背才去学理科的 实名想最狠狠地撕逼了。但这个回答也有有用的地方 如果你不看下去你将会失去。谁说聪明的学理科不聪明的学文科 这跟智商有关系吗 我觉得学文科的智商高达也有啊好吗=/=。而且我一直是感性理性思维最好地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就是高中文科生 本来想学理科 却因为一个意外跟学习无关 进了文科重点班 其实我也可以进理科重点班的=_=。我理科比文科多个七八分。学文科谁说是没有技术含量的=___________=。尼玛哲学你去让理科生来学啊。实名反对【不是这个问题】的有个回答说文科太简单才去学理科的人流露出的对文科的鄙夷之情 不要说你没有 老子看出来了 。你去看看政治的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图片出自多年前的新浪博客(图片出自多年前的新浪博客 侵删。)这是最最最最最最最简单的思维导图。你他妈去买基本高中哲学书还有文化生活 如果一点都没有学文综 完全没有学 没有学任何文综 一点都没有学 你凭什么鄙视文科生?说学文科的没有技术含量?教科书是各种简单化 为了让学生理解啊。有的文科生也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自己max倍的努力 教材简单化但是还是有用的。教材简单化不代表没有用。教材只是讲得比较容易懂 不代表没有用好吗。如果你内心深处的原因是没有耐心背诵那么多 所以选了理科 你凭什么看不起文科生=/=?老子历史地理都背得要死了。如果完全没有背诵 一点都没有 什么都没有背诵 哪里都没背诵 还来这么多优越感 请点折叠或者没有帮助。高中学地理要背很多东西 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不一样了。而很多理科生什么也不知道 完全不知道 一点也不知道 就好意思数落文科生了?你有本事把全球在知乎上有的人心里有点名气(比如卢森堡)和其他更有名的国家的主要气候说出来 说出形成的原因 说出工业中心 政治中心 经济中心 文化中心 说出世界上有点名气的河流 山脉 说出每个地方的地形。说出每个国家的特色 工业 进出口 经济 文化主要人口 人口居住地。你有本事说出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它为什么被称为白色沙漠 它为什么比北极地区冷 你能说出开罗2点时北京时间多少吗。这些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吗?我承认像卢森堡这样小众的经济我都没有记 可是考试可能会考。我记了美国 印度 中国 日本 韩国 朝鲜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罗斯 巴西 南非 澳大利亚 新西兰 的经济。我记了世界上只有四个国家的首都(美国的首都华盛顿 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 澳大利亚的首都 堪培拉 巴西的巴西利亚)只具有行政中心的职能而没有其他以它为中心的职能。记了几亿遍了 几乎没有夸张。不要说历史了=_=。我没有炫耀的意思 我历史这次全班第一 但是才76(还有很大进步的空间啊 我最高才83啊考差了81再差了就像现在这样 寂寞如雪-/-我还是太差了考得。)记的东西太多了 你去翻翻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这是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不知道完整吗好吗 请君过目。
4月18日更新。
本答案下任道正大哥的评论简直要敲碎笔者的三观,如此坚信自身的主观臆断,真是为物理学的未来感到担忧啊。(玩笑)下面附上任道正大哥的回答:
概括一下任道正大哥的答案,大意如下:文科没有统一标准且马太效应极强,文科出名的大家要么是有钱有闲,要么是拜了好的导师,依靠导师的力量出名,进入高端圈子。而理科有统一标准。结论:文科的成果都是一家之言,全靠“高端圈子”里的人相互吹捧,不像理科,都是实打实的成果。
这样的结论,恐怕和部分理工科同学的想法是一样的。对此,笔者想回应两个问题:第一,文科的学术研究是否是一家之言,是否具有严谨性?第二,为什么文科的学者难以在30岁前出重大成果?笔者将二合一地回答这两个问题。
在正式回答前,依旧申明。笔者所说的文科指的是文史哲,既不是社科,也不是艺术,三者有差别,笔者不懂另外两部分,不敢妄言。同时,笔者针对的只是部分理工科学生,而非全部。
那么,文科的研究是否具有严谨性?部分理工科学生大概觉得是没有的,他们觉得文科的学术研究是一家之言,而理工科有严谨的标准,文科因此变成了二等学科,变成了没有技术含量的学科。
以历史研究为例,如果要在30岁前做出重大成果,学者需要在如下的领域至少达到学界平均水准:目录,年代,职官,历史地理,版本,碑刻,校勘,简牍,金石。这里列举的还不算全,此其一。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列举的每一个学科,在实际运用中都是不能出错的,一旦出错研究成果就报废,而且每一个学科都是有严谨的标准可以依据的,以职官为例,唐宋时期的职官制度在《通典》《文献通考》《新唐书职官志》《旧唐书职官志》《宋史职官志》《唐会要》《宋会要辑稿》以及各种丛书类书中都有详细记载。如果引用错误,论文会被直接毙掉。而这可能已经是上述学科中“最简单”的一门。因为职官方面的记载相对还算集中,碑刻、简牍、金石都接触更多的实物材料才能精通,版本、校勘、史地不仅材料散乱在各处,而且需要更多实践经验(侧重在版本和校勘),目录学的内容则浩如烟海,此处不展开,不知道这些学科基本内容的可以自行百度。
因此,史学研究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穷尽史料。因为即便穷尽了史料,我们依旧不知道是否会有一本尚未被发现的古书,里面记载着未知的内容,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且记载内容与已知情况相反且可信的话,无论是何种地位的名家,他们的成果都会变为废纸。
我不知道这样的标准是否能被称之为严谨,但说文科没有任何统一标准,所做出的成果统统都是一家之言的各位,你们的脸,真的不疼吗?
好吧,我原谅这部分理工科同学的无知,无知就多看书,请不要炫耀自己的无知了,这样真的很尴尬。
除此之外,文科领域要做出重大成果,至少还需要以下预备条件:一门本国语言,一门主流外语(一般是英语),一门研究发达地区的语言(一般为日语),一门或两门西欧主流国家的语言,一门或两门自己所研究的时代的异民族语言,古汉语。以上各类语言的要求,都是精通。此其二。
换句话说,不算古汉语,精通至少五门语言。这样才能看得懂各类文献,综合各类研究成果。30岁之前办到?嗯,或许可以吧。
另外,学了上述学科以及精通了五门语言后。恭喜,你已经达到了“出重大成果”的预备工作的准入线。勉强可以算是完成了预备工作,接下来可以正式开始研究了,此其三。
没有错,以上所有,都只是准备工作,为的是引用的材料可以尽量不出错,为的是能够看到更广泛的文献和研究成果,为的是更加的严谨。然后,才能开始谈学术。而绝大部分学者,为了严谨二字奋斗了终生。
这就是真相了,文科的同学确实很难在30岁前做出重大成果,不是因为没有统一标准,而恰恰是相反的原因,统一的标准太高,30岁前达不到,仅此而已。
最后,送个那些傲慢的看客两个字:廉耻。
任道正大哥以及那部分理工科学生,信口雌黄前请睁眼看看这两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乎的第一个回答,我想以一名人文学科本科生的身份,回应部分(仅仅是部分)理工科学生对文科的傲慢与偏见。在正式回答前,先声明一下,我对文科的定义,是人文学科,即文史哲,社科不了解,所以不作回应。在我的生活中,确实见过很多对文科抱有偏见的理科生(实际上我所见到的大部分理工科学生,都对文科抱有或多或少的偏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偏见呢?好不好找工作,或是薪酬上的差异,不过是表面现象,实际上,纯粹的理科(主要指数理化,还有传说中的生物学)未必比文科更好找工作,但可能数学系最不成材的学生,在潜意识中,都看不起文科,这是一种绝对化的优越感,并非薪酬高低等等外部条件所能掩盖。他们看不起文科的理由也非常简单,因为理科比较“硬”,为什么硬?或许是因为大部分理工科到最后都要用数学模型来表现,而这个学习、归纳、探索的过程,需要一种计算、逻辑、与思维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名曰“智商”,理工科学生们认为文科生是不具备的,而文科的东西却很好理解,简单地说,就是“我懂的你不懂,你不懂的我很容易能懂”,工科学士看文科博士的论文,都能懂一部分,文科博士看工科学士的论文,却完全不懂。好嘛,满满的优越感。对此,我想提出三个问题:1、部分理工科学生是如何印证“文科很简单”这一假设(他们自己或许不觉得是假设)的?2、文科真的如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吗?3、文科在思维层面上的难度是如何体现的?(部分理工科学生们不要急,只是暂时假设它有难度。)现在来回答问题1,没错,大部分的印象来源于高中。在高中阶段,聪明的学理,不聪明的学文,特别在重点中学,这一现象尤为明显,为什么?因为文科的东西只要背背就行了,毫无难度可言,而理科却很难。对这一点,我完全承认,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理科生居然就此认为文科很简单?(这里再补充一句,觉得文科考大学容易的,应该不是江苏的,什么理科混不下去改文科分分钟当状元的想法,在江苏就是笑话。)我曾经不止一次听某些理工科学生说过,自己的文史哲总分排名前百分之十(没错,就是那十项全能的千分考),言下之意,无非是“咱们理科生随便学学文科也很牛逼”,这当然很对,但是大家想过没有,高中的时候诸位学的是数“学”,而文科学的可是历史,不是历史“学”,换而言之,历史课本里全是史实,政治课本里全是观点,这些东西如果用数学概念类比相当于什么呢?没错,就是数字。它很重要,是基础,但是并不高深,大家幼儿园学会数字,初中或高中学会历史学当中的“数字”,得出的结论居然是文科简单?合着您会数1到9就算是数学家了?早在几十年前,布洛赫就在《为历史学辩护》一书中悲哀地指出,历史恐怕只剩下娱乐价值了。这句话用来形容咱们的现状真是再合适不过,没错,不管专不专业,只要有初中文化水平,谁都能讲两句历史,这恐怕也是支持“文科简单”这一论断的证据。但是,我想请那部分理工科学生想一想,大家的上上辈,可能是文盲,他们在去菜场的时候,经常嘴里蹦着数字和别人讨价还价,那么按照诸位的逻辑,我是不是能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非常简单的学科?让理科生觉得文科很简单的“证据”并不止这两条,还有一条是诸位文科生在学校里的做派,似乎比理工科学生要闲得多,这算是直接的证据,我当然也不否认。但,我想问的是,是否文科生很闲就代表着文科很简单?那部分理工科学生似乎也没调查过很闲的文科生成绩如何?或者说,他们连文科的评价机制都不知道,连区分“怎样的人文学科学生算是优秀”都不懂,照理说,应该是大家很闲,又学得很好,那才算是某学科很简单(或者人人都很聪明),如果很闲又学的不好,那只能证明没用心学,比如我自己,就是很闲又学的不好的人。在这里,让我们换一换思路,如果哪些很闲的人属于数学系有会如何?我想大部分人会觉得:XX学校的数学系不好,或者是XX学校学风不好,大概不会有谁觉得数学很简单吧?好了,现在可以总结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那部分理工科学生根本就没有“验证”过,这些高智商的社会精英们,凭着自己的主观印象,判决文科是天生比理工科低贱的学科。这是纯粹的傲慢与偏见,我相信其中不少人甚至不会看到这里,他们在“傲慢”二字第一次出现与本文中的时候,就带着对笔者本人恩赐般的鄙夷以及对文科淡淡的不屑点了右上角的叉叉。对此,我只想告诉那部分理工科学生,如果你们真的分不清数字和数学的关系,那么你们的理性、实证精神、傲人的高智商、社会精英般的风度与谈吐,甚至伴随你们的学位、学历,及已经与你们的生命融为一体的高等教育经历,这些,通通都会成为下等的笑话,你们甚至不配被评价为“无知”,野蛮和愚昧才是与你们身份相配的形容词。接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文科真的简单吗?据说,美国的顶名校(普林斯顿、哈佛、耶鲁、斯坦福,大致是这个等级吧)历史学教授团队都是学校中规模最大的教学团队之一,而历史学博士,也是美国平均就读年限最长的学位,达7年。(这些我本人没有考证过,也是从知乎上看来的,至于原作者已经忘了,非常对不起)美国的顶尖名校都重视历史学或是其它人文学科,世界排名对比之类的就不说了,我想米国的事情应该对那部分理工科学生有点说服力吧。再者,中国有20多岁的数学天才,物理天才,30多岁正高职称的教师或研究人员也不少,但在人文领域,强如陈寅恪先生,也是年近40才开始教书,出成果,这恐怕也能体现学科的难度,当然,那部分理工科学生肯定觉得之所以如此,不过是因为文科需要看很多文献,而这些文献又没什么思维的深度,仅仅是花时间而已。没关系,第二个问题就说到这里,重点在第三个问题。现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文科的难度如何体现?还是以历史学为例,中国历史其实特别难于研究,记得有一位史家说过,历史学就是解构,对这个观点,我部分赞同,但问题在于,当初历史结构形成的时候,参与者太多,变量太多,不确定因素太多,或许一个朝代,可能就有15亿人口被纳入讨论范畴,一个制度,就有几万官员可能对其产生影响,历史学家们只能采用逆推导的方法。如果题目实在太大,只好想办法缩小研究范围,以保证质量。在逆推导过程中,历史学家还要遇到很多问题,甚至是其它人文学科不会遇到的问题,因为历史研究必须做到客观,但史家们运用的材料,却是主观处理过的,同时,历史又不会重复发生,也不能进行实验,这就对研究产生了极大的限制,历史学家们需要一面辨别史料的真伪,保证史料的客观性,一面克服自己头脑中的主观性,避免落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圈子中,如果落了进去,那么历史学家也会变成构建者,而非解构者。或许到这里,部分理工科学生们尚未发现“智商”的影子,别急,这只是第一道关口。闯过第一关后,历史学家们要开始构筑关于真相或某一理论的“证据链”,这个时候就会发现,有些案子是没法破的。以隋唐的历史发展过程举例,隋朝的时候,因为隋文帝的励精图治,加上大索貌阅和输籍法的实施,让国家变得非常富强,有800多万户,而经过隋末唐初的战乱,唐初户口只剩下300万户左右(具体不准确,即兴回答,没查两唐书),直至天宝年间,社会生产力才回复到约等于隋朝的水平。好,诡异的地方来了,贞观到天宝年间,唐代的实力不如隋朝,但这却是唐代实力的上升期,隋三征高丽而亡,唐太宗却当上了天可汗,唐军到达了葱岭和巴尔喀什湖,不觉得很奇怪吗?以隋朝的强大,强行扩张要灭亡,唐代却安稳无事。当然,有的同学会说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那么来些更加诡异的,武则天代唐自立,不仅改朝换代,而且换了个女人当皇帝,还是在唐代的上升期,居然没有战乱?更加奇怪的是,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版图上可是保持了超过150年的割据情况,这样一个国家居然国号改掉,还换了个女人当皇帝的时候没发生大规模战乱?理工科的同学们,这是否足够神奇?这确实很神奇,而且你要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它太大,时间跨度太长,变量太多,又找不到切入点,无法入手,很可能在唐帝国版图的某个角落,发生了一个奇妙的化学反应,促成了这一切,但是,历史已经过去了,我们无法再找到并重复那个化学反应。这个时候历史学家们需要的是什么?没错,大量的专业训练,极强的阅读和寻找资料的能力,极强的分析的能力,甚至还需要很强的天赋。这个天赋或是分析能力,能算是智商的一部分吧?也没人规定智商一定就是通过数理测验评定的。如果哪位理工科学生不服,可以试着解决一下上述问题,我相信这个问题不会是一个平时读读历史的业余爱好者能轻易回答的,他甚至说不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不过,上述问题不需要解决了,陈寅恪先生已经给出了答案:关中本位政策。全部的史料来自资治通鉴等常见的史书,各位如果不懂,可以联想一下某永远是小学生的民工漫男主角或者是那个名叫夏洛克的男人,在毫不起眼的地方,发现证据,将毫无关联的证据,串成链条,让真相浮出书面,当然,这个串成链条的过程,不会像破案那么的理所当然,历史学有非常严谨的法则,陈先生不仅找出了证据,而且让证据合乎这个法则,而且还使理论稳稳地站住,我真的无法形容,第一次看《隋唐政治史述论稿》时候的感觉,那种头皮发麻、极度兴奋,破云见日的感觉,就像学武的看见了当世最高深的武功秘籍一般,完全无法形容。(《国史大纲》和《中国转向内在》也能带来类似感觉,但不如陈先生的强烈。)就算我写到这里,恐怕还有一些理工科学生会对上述表达不屑一顾,觉得这几本书大家看看都懂,所谓的历史学的法则也是无中生有的。我想说的是E=mc2看上去也不是很难,但只能是爱因斯坦想到,关中本位政策也是一样。有的东西看起来很简单,但就是想不到,这能否算是智商超群的体现?至于文科生的文章理科生能看懂,以此来鄙视文科,那就更没道理了。首先,文化教育的普及,让文字没有了神秘感,这是部分理工科学生们能看懂的先决的条件,其次,他们的“看懂“只是自以为懂,未必真懂或是全懂,最后,就算全懂了,那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也不难,中学生都懂,为什么不鄙视牛顿?我觉得历史学的探索至少不比探索苹果为何掉到头上简单很多吧?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很尊重理工科。但希望也能得到对方的一点尊重,如果做不到,那起码可以大方地承认自己的傲慢和偏见,至少那样做,还算是个男人的样子。文笔不好,大家勉强看看。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着既然写了就得写爽快的理由,想再补充一点东西。首先感谢那位赞我的同学,知乎第一个赞,非常感谢,另外那位评论我的同学,对您表达同样的感谢。部分理工科的同学之所以对文科抱有偏见,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文科生的论文问题。前些日子曾曝出北大历史学博士于艳茹抄袭事件,对于这个事件,我看到很多一些评论,其中很大部分是说中国的文科无用,应该取消。赞同这种理论的人,恐怕不少。为什么他们赞同这些理论呢,很简单,文科生们写的文章已经非常简单了,随便什么人都能看懂,而这群文科生,连毫无含金量的文章都写不出,还要抄袭,既无水平又无骨气,根本配不上“学术”这两个字。平心而论,这个批评有点道理,因为无论如何抄袭都是绝对错误的,但我想要问问那部分的理工科学生,当你们这样想的时候,可曾扪心自问过,文科生们为什么要抄袭?没错,因为不这样做,他们没有办法毕业。对于这个问题,包伟民先生已经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包伟民先生当年离开浙大的原因,一是因为校方强行要求文科老师出“助研经费”,二是因为理工科的出身的老师和领导掌握了话语权,强行制定不适合文科学生的规范。好了,接下来我们可以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文科导师出助研经费是否合理?答案当然是不合理的,因为理工科导师的经费比人文学科多得多,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经费,出点钱当然没什么,文科老师三万五万的科研经费,又没有理工科老师们那种收入丰厚的兼职,却也要出助研经费,岂不荒谬?不过,在很多人眼里,文科是出不了什么成果的,对这个论断我当然是不同意的,但我很想问问那些有如是想法的同学们,你们理工科如此庞大,有数千倍于文科的经费,但又做出了什么成绩呢?诺贝尔奖?菲尔兹奖?伊朗都得了菲尔兹奖了,难道我泱泱中华,科研经费不及伊朗?还是那些理工科学生觉得,拿着CSC的钱和国家的巨额经费鄙视文科生特有优越感?哦,差点忘了,诸位出国都是自费的,方便留在美国嘛,要不然怎么才能站在人类文明的前端,俯视毫无“骨气”的文科生呢?第二,文科发论文才能毕业的制度是否合理?答案依旧是不合理的,众所周知,理工科的发展是靠项目——实验——论文这一链条推动的,三者之间非常契合。但是文科的思维与理科不同,在评价标准方面自然也不同,例如美国,就以专著这一更为适合文科的成果展现方式来评价文科生。再以历史学为例,因为历史的进程相当复杂,每一个历史现象都和周围产生着联系,例如隋代开进士科一事,既有政治上的影响,又有经济上的影响,还有社会方面的影响,对个人有影响,对某一政治集团有影响,这无数的影响不仅自身交织在一起,而且他们产生的后续反应也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层层叠叠,无穷无尽。化工专业的同志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您加入的每一种物质都能和周围任何物质产生未知反应,而且这样的反应用穷无尽,永不中断,您会不会发疯?这就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她是一个如此复杂,庞大,不可实验,不可控制,而又不可无视一切已知或未知变量的过程,你甚至不知道名为历史学的试管里加入了多少种物质,有多少种未知的反应,却不能放弃这个学科。因为她那样迷人!好了,回归本题,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用项目,实验和论文来推动历史学的发展,因为您不可能将一个试管里的东西强行分割成几个项目或实验,也不可能用一篇篇的论文将这些复杂的反应分别说清,文科需要的是更系统的思考,因为它更隐晦,更复杂,更客观,而理工科相比文科,可以实验,可以观察,可以用数学模型验证,所以它更简单,更直观,更适合缺乏思维天赋的人,诸位可以反驳我这句话,但请不要用您周围哪些文科学的不甚好,或是成绩比您差,却读了名校的文科生来反驳,那不过是高考的技术,和学术无关,谢谢。进一步分析我们上面的问题,文科既然适合用专著来评定优劣,自然专著也没什么级别之分,但如今包伟民面临的,却是他的学生不在所谓的“一级期刊”上发表文章就没法毕业,至于一级期刊,包先生也说的很清楚,在浙大的评定系统中,就是《历史研究》等九种,下面以历史研究为例分析一下发表一级期刊的难度。《历史研究》这本期刊是国内历史学方面级别最高的学术期刊,现在是双月刊,一年六期,因为名叫《历史研究》所以包含中国史和世界史,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留个每个方向的机会很少,加之发表者多是学界响当当的人物,留给博士生的机会只能进一步压缩,一期15篇文章,若有一篇博士生的文章就算很不错了,那样的话一年就算它十篇好了,九种期刊一年90篇,国内,执行类似浙大标准的高校超过10所,不少高校对一级期刊的规定更为严格,只有5到6种。然而,即便按照我的乐观估计法,这90篇文章也满足不了十所高校博士的毕业需求,无奈,只有延期。延期当然没什么不对,但对文科的博士们来说,并非延期了就能发表一级期刊,不过好在,也有解决办法,发不了一级期刊,可以发CSSCI嘛,不过有的学校需要两篇,发不了两篇CSSCI,可以发北核嘛,那得发三篇了,这么一来,对成果量的要求就上去了,然后,就开始出问题。正如前面所述的,历史学问题如此复杂,一个问题尚且搞不清楚,怎么能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搞清楚几个问题呢?万般无奈之下,一些心智不坚定者开始抄袭。当然,不过毕业多难,也不是抄袭的借口,更何况很多人还是能毕业的,所以我上面说的并不是为抄袭者辩护,只是文科和理科从思维方面有本质差别,部分钻研理工科的同志,不分具体情况,将理工科标准强加到文科头上(期刊分类本身就是理工科标准。),好比您养了只宠物狗,喜欢吃肉,您强行喂它吃青菜,这狗吃不到肉,便咬了隔壁老王的鸡,那老王气死了,拎着狗过来和您理论,结果您就打死那狗,说它不是条好狗。那末,狗为什么要被打死呢,因为您觉得它应该吃青菜,它却不吃,而去咬邻居的鸡,所以它是条坏狗,是条道德沦丧的狗,是条该死的狗,是条没有狗格的狗,尽管它根本不能消化青菜,吃了青菜会死。呵,好高贵的审判,好理性的思维,好平等的态度,好客观的认识,那部分理工科学生们,看待文科,恐怕不比一条狗好多少,因为文科无用,就算个人能挣钱也没法对社会做贡献,就好比养在家里的狗,文科生你们不是要毕业吗?行啊,标准得我定,因为我是主人嘛,给狗吃什么狗就得吃,哪怕是毒药,吃死了是你自己没本事,再去偷老王家的鸡,做小偷自然是道德败坏了。文科生们,以为这样就完了吗?远远没有啊,咱们的主人还要坐下来,和咱谈谈理性,讲讲民主,说说客观,最后炫耀一下自己在智商和道德上的优势。完了,骄傲地告诉你:你这个loser,还是好好地做条吃青菜的狗吧。好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此流氓的逻辑,配合着大部分赞同的民主态度,没准人家还告诉您大部分人都这样想,您只能选择服从。是,咱文科生是没智商,也没文化,不晓得“恬不知耻”四个字怎么写,敬爱的理工科同学们,教一下咱呗。(此处并非为讽刺浙大,当年毕竟有时代因素的影响,但现在还这样看待文科,就只能算个人的问题了。)当然,上面说到的历史学,只不过是近代史学,中国还有发展了3000年的传统史学,传统史学讲究述而不论,换句话说,在梁任公等人的眼中,如今的史学也只是三流的学问,根本入不了传统史家的法眼,对传统史学而言,小学方面的功底不过是基础,在对史料的增删核对之间,已经体现了史家的史识。当然,这些内容那部分理工科同学并不想看,我也就不多言了,只是这世上懂得牛顿为何伟大的人很多,但真正懂得司马光为何伟大的,却很少,很多读了理工科却自以为懂的人,不过懂了些古汉语的皮毛。很多人觉得历史就是上层价值观的体现,对此我不想反驳,但历史家不是小说家,即便有价值观的影响,他们也是期望将最真实的历史留给后代,这是群永远在为理性而战斗的人,却被冠上了没有理性的标签,很明显的道理,我也不再说什么讽刺的话了。哦,对了,这世上最懂司马光的人有几个,其中一个叫田浩,他对中国传统史学述而不论的思想看得颇为透彻,是个研究生阶段半路出家,学习中国史的佛罗里达人。我想请教诸位理工科同学,各位到美国学习都是人类尖端的科学技术,但美国为什么是强国?学历史有什么用啊?最后,我想向诸位明事理的理工科同学道歉,上面的话,不太中听,但不是针对你们,对不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是对张威同学的回应。首先您说提高文科博士毕业标准,那是当然理所当然的,相信赞同的人不少,没过Pulish or Perish应该也是事实(抱歉笔者没有美国留学的经理,涉及美国培养方式的东西都是道听途说,因此不敢断言。),但那是针对教授,而不是博士,博士和教授是不同的群体。据笔者所知,美国历史学博士的学习时间虽长,但硬性条件就是有至少两门外语和毕业论文通过答辩。简而言之,重要的是毕业论文和这篇论文背后体现的学术能力。国内的情况上面已经说过了,是要求在不同级别的刊物发表论文,而根据文章的水平判断学生的学术能力高低,这应该是常识,在这里却演变成了根据期刊的级别判断学生学术水平的高低,而且985学校有30余所,所谓的一级期刊(甚至是CSSCI)只有那么几种(或二十多种),然后大部分内容还轮不到博士生发表,我不明白这到底是要求严格还是荒谬?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理科怎么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