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残和尚煨芋断句

返本归真第五篇 德充符(下)——南怀瑾《庄子諵譁》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无趾一听老子骂他的话,就说老师,算了吧!那个孔子爱做这种事,活该。“天刑之”,上天给他的刑罚,他那个痛苦刑罚没有受满,给他去周游列国,爱讲四书就讲四书,五经就五经,让他去讲吧!他要去受罪,坐在那里觉得在弘法传道,把自己害苦了。“安可解”,刑期没有满,帮不了他。这就是禅,所以庄子全篇是禅,像孔子刑期没有满,他活该受刑,这一类的话。下面是郭象的注解:今仲尼非不冥也,顾自然之理,行则影从:言则向随。夫顺物则名迹斯立,而顺物者非为名也,非为名则至矣,而终不免乎名。则孰能解之哉?故名者影向也。影向者形声之桎梏也。明斯理,则名迹可遗,名迹可遗,则尚彼可绝,尚彼可绝,则性命可全矣。“今仲尼非不冥也”,郭象说孔子并不是冥顽不灵,孔子也得了道,并不是不懂。“顾自然之理”,孔子的救世之心,同老子的出世法之道,并没有两样,都是合于自然。“行则影从”,一个人走路,有太阳照,影子就出来;“言则向随”,一讲话就有声音出来,这两句都是高深的哲学,也是科学。“夫顺物则名迹斯立,而顺物者非为名也,非为名则至矣,而终不免乎名”。“顺物”是为了救世救民,并不是为了求名。郭象说孔子不是为了求名,是为了一种仁慈。不为名反而留万古之大名,这不是他原来所希求的;也就是释迦牟尼一样,每个圣人、教主都一样,开始只是一番救世之心,后来他的教化变成宗教,那是后世的人,假借他的招牌。“则孰能解之哉?故名者影向也。影向者形声之桎梏也。”所以人世的虚名,都是影响,千万不要被自己的虚名所影响;名气高了就是现在所谓知名度,你会被知名度骗死了。你名气再大,如果不讲你就是那个人,谁也不理你。其实那个名同你自己,有什么关系嘛!亳不相干。所以,“故名者影向也。影向者形声之桎梏也。”你被自己的虚名所捆绑,结果是你自己在受罪,这叫做死要面子活受罪。何苦呢!“明斯理,则名迹可遗,名迹可遗,则尚彼可绝,尚彼可绝,则性命可全矣。”懂了这个道理,就可以把这个虚名丢掉不要了。虚名不要,自己有安身立命之道,也不被外界的虚名所困,就是解脱了桎梏。所以庄子借无趾的话,讲孔了“天刑之安可解”,上天要给他受罪,他的罪还没有受够。老师啊!(叫老子)我们不要使他得到解脱,让他去受罪吧。这几段都是残疾人的故事,最后来一个更大的故事。 鲁哀公被迷住了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鲁哀公是鲁国的诸侯,孔子是鲁国人,鲁哀公就问孔子说:“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卫国有个人,是有名的坏蛋,名字叫做哀骀它。哀骀它是外号,就是可悲的意思,反正难看得要命。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人为妻,宁为夫子妾者,数十而未止也。但是男人一旦跟他认识,就舍不得离开,每人都爱他。女的一看到他,嘿,就回家跟父母吵,如果把我嫁人,我情愿给这个人当小老婆。他说这样的女人,有几十个,后来登记的越来越多;不但男人受他的骗,女人也受他骗。女人不但要嫁给他做太太,还愿意做第二、第三、第四的姨太太,还排队登记。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但是这个人这么厉害,他却从来没有做过宣传,既没有上电视,也没有登过广告,也没有自己弄个传单,挨家挨户叫人家投他一票,从没有这种事。他只不过对人都很好,人家对他也很好。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君人之位”是领袖人物,像当皇帝的人,可“以济人之死”;一个犯罪的人,要处死了,皇帝下个命令赦免,这个人就活了,这就是可以济人之死。这个人并没有这个权力啊!“无聚禄以望人之腹”,穷人肚子饿了,都想找有钱的人做朋友,想弄两个钱过生活,“无聚禄”,而他又没有钱,没有办法使人吃得饱,生活安乐。“又以恶骇天下”,他的面貌形态,又难看极了,大家看到他都觉得可怕。“和而不唱”,真奇怪了,你说他那么难看吗!一见到他的时候,就舍不得离开他,他也没有做宣传啊!他的智慧学问有多高呢?同我们差不多嘛!都是天地之间的学问,“知不出乎四域”,我们有的学问,他也有,他所知道的,我们也知道,他的知名度仅限于四境之内。“且而雌雄合乎前”,雌雄就是男女,不论男女老幼,都愿意跟随他,都听他的。“是必有异乎人者也”,我想这个人啊,一定有特别的地方,超越一般常人。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鲁哀公说他想办法把哀骀它请来了,“果以恶骇天下”,这个人到了鲁国见面,果然丑,丑陋得不得了,真难看啊!“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可是呢,那么难看的人,才住了一个月,“而寡有意乎其为人也”,就使我觉得他非常可爱,他做人好像没有什么缺点,样样都可以,都不错。“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住了一年,连我都迷信了他。国无宰,而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泛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我心里头都没有主宰了,我要请他当鲁国的国王,愿意让位给他,把整个鲁国让给他;所以我就跟他商量。“闷然而后应”,当我告诉他,我退位,请他当鲁国的诸侯时,他闷声不响,也没有高兴,好像傻里傻气,停了半天,就是嗯,这么一声,也没有讲可以或者不可以。“泛而若辞”,后来他讲了一句话,不可以,我没有资格当……“寡人丑乎”,连我请他当国王,他都不要,我觉得很丢脸,心中也很惭愧。“卒授之国”,最后,我勉强把国家政权交给了他。“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他不到几天,就偷偷地溜掉了,离开了我,根本不要当国王。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他离开我之后,我心里就像掉了一块东西一样,非常不安,心里难过极了。自从他走后,我没有快乐过一天;虽然当诸侯,富有国家,但是我不快乐。“是何人者也?”你看,这个人是什么样子的人?世界上,哪里有这样子的人啊!鲁哀公问孔子这是个什么人,大概孔子你也没有见过。如果孔子见了他,大概也要拜门了。这就是禅宗了,这就是个话头。世界上有人做到这个样子的吗?有!当然没有到那个程度,人人都要跟着他。可是有人会这样,虽是很丑,但是很可爱;社会上不大看得到,修道人里就有。我经常讲,当年在大陆到处求道,年轻到处乱跑,看到过有道的人,那么可爱,也不洗澡不洗脸,虽然脏但就是不觉得他脏,反而样样都好;就是因为道德的充沛,确实有这样的人。我先点出来这个题目,再看孔子的答复,就很有道理了。 吸引人的是什么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眗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孔子说:我曾经到过楚国,看到小猪吃老母猪的奶。当时这个老母猪已经死了,这些小猪不知道老母猪已经死去,仍来吃奶。“少焉眗若”,小猪吃了半天的奶,然后围着老母猪一转,看到这个老母猪与平常不同,眼睛也不张开,死了的样子,“皆弃之而走”,小猪哇……统统都跑掉了。“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小猪为什么跑掉?因为看到妈妈的样子变了,是死的样子,不像原来那个妈妈,而跟自己不一样,不同类,觉得不对劲,就统统跑了。孔子讲了这个故事。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猪也好人也好,他们爱自己的父母,并不是爱父母的形骸,所爱的是什么?“爱使其形者也”,是使之成为形骸的,也就是形体后面的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如果跑掉了,就变成了死人,变成死猪;与活着的不再同类,当然就会害怕了。就像我们普通人,你的父母再可爱,你的情人再可爱,当他们死了,就不可爱了。所以你所爱的,不是外形,而是外形里头的那个才德。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屦,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他说古代的礼貌,因打仗而死的军人,送葬的时候,不用军人的服装,因为军人是勇敢的象征,拿现在讲,战败觉得丟人,勋章都不给他戴上。古今中外的文化,是尊重英雄,尊重勇士,战败而死的人出葬,连表扬令都不能拿出来,只能普普通通把他埋葬了。“刖者之屦,无为爱之”,一个断了脚的残废人,或者五个脚趾头切掉的人,脚都没有了,还要鞋子干什么?“无为爱之”,所以不会爱鞋子了。“皆无其本矣”,因为无本,没有了主体,所以勋章鞋子都没有意义了。这是古代的文化。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古代进宫的女子,不准穿耳洞,指甲也不准修剪;所以古代的女性,指甲都留得很长。传说麻姑的指甲很长,背上痒了,都可以用指甲抓。有时候,指甲要用开水泡,慢慢慢慢,把它卷起来变成一个球一样,才能睡觉。“不翦爪,不穿耳”,是要形全的意思。“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他说,古人夫妇之道,已经结过婚,“止于外”就是休妻到外面了,这种情况就不能够再结婚,因为不完美了。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为什么古代有这样的文化风格呢?就是说,一切求完全美好。不但求内心的美好,外形也要全好。如果内在的道德不美的话,外形再美,也是丑陋;如果内在的道德充沛了,外形虽然丑陋,也是世界上最美的。这是孔子答复鲁哀公的话,认为哀骀它这个人,是全德之人,道德真正修养到了家的,也就是至真至善至美。这个全德的名称,是庄子在这一篇提出来的。所以这一篇叫做《德充符》,一个人的修养,是道德的充实,精神的升华,这才是真正的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孔子说哀骀它这个人,用不着讲话,而是无言之教,人们自然就受他的影响;在佛家来讲,这个人已经得到不可思议三昧,凡是接触到他的人,坐在他所放射的功德范围之内,心就定了,清净了,就得救了,所以他是“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他用不着有什么特别的表现,自然会使人感到可以信任,可以亲近。“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所以他能使人情愿把国家交给他,人家还怕他不愿意接受呢。他说这一个人“是必才全”,一定是才能、学问统统具备的全才。才能是天生的,譬如说一个人有绘画的天才,做人做不做得好,也是天才喔!有些人再教也教不好;有天才的人,一点就透,闻一而知十。才是才,学是学,孔子说,他这个人一定才能俱全,道德也全。但是才与德虽然都全,“而德不形者也”,他的道德内涵始终不外露,所以更美。有才有德,如果给人家看出来,这个才德虽然是好,还差一层。有才又有德,你还看不出来,方向在哪里也都摸不出来,那就更高了。哀公曰:何谓才全。鲁哀公听孔子这么说,就问了,怎么样才叫做“才全”呢?注意啊,才就包括了智慧、学问。 再说修养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孔子这几句话都是相对的,“死生”相对:“存亡”就是得失,成功与失败;“穷达”,“穷”就倒霉,没有钱当然属于倒霉啦!“达”就是通达,样样得意;“贫富”,有财富与贫穷;“贤与不肖”,好人与坏人;“毁誉”骂你的,恭维你的;“饥渴寒暑”等等一切,这些外界的影响都属于世事之变;这些变化的现象,也都是人生境界会遭遇到的!这些就叫做人世。在人生的道路上这些现象的变化,会随时现前。那么,这些遭遇到的人世变化,有没有主宰?是上帝给你安排的吗?还是菩萨给你安排的?还是阎王给你安排的?都不是,而是无主宰。那么你说自然而来吗?也不是“命之行也”,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一股力量,而使自己遭遇到的。你们研究过佛学的就知道,这个“命”,就是佛学所讲的业;善有善业,恶有恶业。“行”就是佛学所讲的,色受想行识五阴的那个“行”;“行”也就是动,这股力量永远在运行转动。这股力量并无主宰,也非自然,而是一切唯心的,唯自己心所造的。所以生命是自己造的,这股力量永远在转动,在生命存在的途程上,使你自然遭遇种种的变化。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他说这些现象,白天过了是夜里,夜里过了又是白天,所以“日夜相代乎前”,日夜交替变化摆在我们前而,“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但是我们找不到生命力量及宇宙万有变化开始的起点。白天跟夜里哪里来的呀?上帝造的吗?没有,不是上帝造的。上帝是什么人造的呢?他说“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你的智慧没办法参透这个最初的动能是怎么来的!如果你参透了这个本源呢,就叫做得道了。这一篇庄子所讲的故事,一般人根据后面的一篇所谓寓言,认为这些都是假托的;是不是假托呢?等讲到寓言的时候再来讨论。现在我们姑且把它当成一个假托。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我们一般人,被时间空间所限制,自己心里永远得不到解脱,得不到自在,始终被外在的环境障碍住了,因此达不到“滑和”的境界,也就达不到一个祥和、安适的境界。勉强用佛学的名词来解释,就是达不到身体的自在和心灵的解脱;因此说,“不可入于灵府”。“灵府”在《庄子》这里才出现,一般人把它解释作心。不过,不是我们心脏的心,而是讲心的体,所谓包罗万象,都是唯心所造,庄子把它称做灵府。后来道家以及道教,就用了这个名称,把所谓天人的境界,得道的境界,叫做灵府。以后又加上宗教的色彩,在道教里,把灵府描写成天堂,再有各种各样的述说。实际上,庄子借孔子口中所讲的灵府,就是心灵的意思;所谓“不可入于灵府”,就是不能升华到心灵最高解脱的境界。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这个“兑”字就是“悦”。假使一个人的修养,到达了随时随地都在和平愉悦的境界,心中没有烦恼,没有悲忧痛苦,“和豫通”,流通和豫之气,与天地相通,入于灵府的境界。“而不失于兑”,一天到晚,都是愉悦的,那就是道家修神仙长生不老的名言:“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要学神仙,没有别的方法,只生欢喜不生愁。能够随时随地保持心境在愉悦的状态,没有忧愁烦恼在心中往来,自然可以到达神仙的境界。《德充符》是讲道德的充实,现在由孔子的口中讲到才德,真正有道德的人,才德学三样具备。道德行为都修到充实,他的才能也是天才了,就是古人所谓的仙才。中国文化思想,认为人可以修成人仙,肉体生命永远存在,长生不老,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至于这个仙才,在中国文化里也有一句话:“此身无有神仙骨,纵遇金仙莫浪求。”如果不是神仙的材料,纵使遇到金仙也不可以乱求。“浪”就是乱的意思。当然你求也无妨,不过不会成功的。 李泌的故事说到仙才,从唐明皇时代开始,到他的儿子肃宗,然后代宗,一直到德宗,在这四代,有一位仙才宰相名叫李泌,不过普通历史书上不大说的。李泌与郭子仪齐名,一文一武,都了不起。李泌是有名的神仙宰相,这个人学道也学禅。你们研究禅的人,在《指月录》懒残禅师这一段,可以找到他的一点资料。历史上形容李泌,不但有仙才,也有仙骨。传记上记载他,骨节珊然,他走起路来很轻灵,“珊然”,那个骨头柔软得呀!不像是人的骨头,有一股特别的味道,也就是普通人所讲的仙风道骨。李泌就具备了仙才的特质,他与懒残禅师有一段故事,这位禅师是所谓的再来人,李泌晓得他是有道的人,夜里向他下跪求法。这个懒残禅师很懒,鼻涕流出来挂到胸口,自己也懒得擦,又专门吃庙子上的剩菜剩饭,所以大家叫他懒残禅师。李泌在庙子里读书的时候,就看到这一个和尚,夜里听见他念经,犹如天籁之音。冬天,那个懒残禅师把牛粪抓来烧火,在上面烤芋头。这个李泌就跪在懒残前面,懒残禅师不理,等芋头烤好了,连鼻涕连芋头,自己吃得很有味,然后吃了一半,连鼻涕带芋头就给了李泌;这个李泌像得了什么宝贝一样,就吃下去了。所以求道很容易,肯不肯吃人家的鼻涕,是个问题;有这个精神,那才可以求道啊!李泌吃完了,懒残就告诉他,你好好地记住,将来领取十年太平宰相。所以我们读历史,替李泌很可惜,应该吃一整个芋头才对,那样总有几十年太平宰相吧!结果只做了十年。不过他始终不肯真当宰相,一直以普通人的身份,帮助唐肃宗,配合郭子仪,把安禄山之乱平定下来。当时内部的计划战略,许多都是他出的主意。到了代宗的时候,皇帝留他共睡一床,两个人无所不谈,但是他始终不肯做官,宰相也不肯做,只想修道;他已经到达辟谷了,同张良一样。最后大家逼他吃东西,他的道就掉了。所以只能吃芋头,不能乱吃的。这是历史上一则故事。不过这种故事,在正史上多半不提。我们这个历史很有趣的,因为都是一般儒家的人物所写,有关于奇特一点的事情,都去掉不记。所以读中国的历史,光看正面不容易全部了解,要看反面才行。因此我常叫人家看历朝名臣的奏议等等,看反对的意见,才可以了解当时真实的情形。 才德双全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再讲庄子所提出来的全德与全才。一个能够成道的人,能够升华的人,或者要在这个世界做一番大事业的人,必须要具备两个东西,就是全才与全德。全才已经很难了,再加上全德就更难;有才无德也不行,有德无才也不可以。有德无才可以修道,但不能入世;有才无德入世很危险,不但危险了自己,也危险了世界,所以要才德两全才能入世。上面借用孔子的话,所以说一个人“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无郤”不是退却的意思,而是昼夜心里没有杂念。拿佛家的话说,没有烦恼。所以,前面我们讲到佛学的道理,说到一个人的修养,所谓大阿罗汉境界,“身轻如叶,昼夜常明”,就是没有睡眠了。心中也没有烦恼,也没有梦,到这个境界,“而与物为春”,同万物相往来,是神仙的境界,身心永远是春天,永远年轻,永远愉悦的。“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这个接是接天地之灵气,换句话说,是天人相交;宇宙的生命,互相交接在一起。“而生时于心者也”,随时生生不已,心境永远是春天一样,永远常春。元朝开始以前,成吉思汗曾为长春真人丘处机,修造一座长春宫,道理就是这个地方来的。事事长春,没有衰落,没有烦恼,“是之谓才全。”换句话说,这样才全的人,才能达到道德的充实。 何谓德不形?鲁哀公又问怎样叫“德不形”呢?一个人内在道德的充沛,外形上看不出来,这个非常重要。有道德之上,如果外貌也摆出一个道德的形态,那就是有限的道德了。可以叫他有限公司。道德真充沛的人,外表很平凡,就像文学里讲的,“学问深时意气平”。一个人学问成就深沉了,他的意气也没有了。这句话看起来很平常,实际上很重要的。我们晓得古今中外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争论与心理上的战斗,比什么都厉害。普通人活着都在争,是贪心所起的争,是争利害。知识分子的争,比普通人所争更可怕,是所谓思想之争,更超过于利害之争。所以真做到学问深时意气平,就是无诤,那就是圣人境界了,叫做得道的人。平常看这么一句话,“学问深时意气平”,好像很容易,做起来是非常困难,因为意气很难平和。知识分子能否够得上这个标准,全看他的意气能不能平。至于庄子现在所讲的“德不形”,是有道德而不形之于外,那比意气平的境界还要高。哀公问,怎么样才叫做德不形呢?有个道理。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科学上、物理上,常用“水平”这两个字;水平这一句话,首先出现在《庄子》。“平者,水停之盛也”,他说这个水真正平了,就不流了,所以叫做水平。水有一点点倾斜就会流动。“其可以为法也”,所以打坐修道达到此心定下来,不一定盘腿,而是这个心像止水一样,不流动了。什么叫做定?什么叫做道的境界?古人形容只有四个字,“止水澄波”。像水一样停止不流,像秋天的寒潭一样平静。在台湾这里,我没有出去走过,没有看见,像我们江浙一带,水绿山青,古人的诗,“为爱名山入剡中”,就是形容这一带的山水。这种一清到底的水,就叫做澄波。有时候看到水不流,是碧绿的青颜色,但不是死水喔!死水的绿看不到底,那是有毒的。活的水发青绿色,同树一样,那非常好看。看了这一种水,心境自然会清凉了。所以说,水平不流,如止水澄波,人能做到,“日夜无郤”,日夜都是在这种境界上,就是道德的修养。庄子很明显地告诉你方法,此心如水,不流了,杂念妄想都没有了;喜怒哀乐的水不流了,但又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了喜怒哀乐,但是它止水澄波,不流。佛经上告诉我们静坐的方法,开始像一杯水一样,这一杯水是浑浊的,慢慢自己感觉到了,不静坐还好,一静坐以后,思想杂念反而特别多。有人问佛,佛说这是当然,一杯水摆在那里,看不到泥渣,等到慢慢澄清的时候,就看到灰尘泥渣;慢慢澄清久了,灰尘泥渣都澄到底了,然后倒掉这些泥渣,水完全变清了。那是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讲的,庄子的时间当然比他后一点,但那时中印文化还没有交流。庄子讲出这个方法,“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要人们效法水平,止水澄波,心境慢慢地修养,道德就充实了。他这个说法,与释迦牟尼所说却是相同的。“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内在的心境,永远保持这个境界,而不受外界的影响。外面的境界不管如何,骂你也好,恭维你也好,乃至看到得意失意也好,此心水平不流。如果说,打坐时或者做得到,做事的时候就做不到了,那不算数。要能够入世,要能够做事,喜怒哀乐都有,而自己那个心境的修养,等于一杯清水摆在那里,没有动过。所以有这种修养,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从外形上是没有办法了解的。玄奘法师有八个字说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道德的修养,到达这个“成和”的境界,就是《中庸》所讲的“中和”的状态;换句话说,这才真正成就了和平,心境的平和。修不是修道的修,而是这条修长的路,这个希望和前途;这个才叫做内德修养。所以,内在有这种道德的修养,“物不能离”,不管外界万物如何扰乱你,你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凝定、祥和的境界。孔子讲到这里,回答了鲁哀公有关哀骀它的问题,告诉他,哀骀它是有道之士,说明了什么叫才全!什么叫德全!换句话说,在《庄子》的文章里,孔子在对鲁哀公说法。 用师则王
用徒则亡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闵子”,他是不是二十四孝里那个闵子骞?不知道,我们姑且把他当成是他了。有一天,鲁哀公遇到孔子的学生闵子骞,就对他说:“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中国古代的皇帝或最高领袖,都是面南而坐;其次坐西面东,那是师道的位子。在国民革命推翻清王朝以前,谁的房子都不敢向正南,只有衙门、神庙,才可以向南。这一种几千年的民族文化,是根据《易经》所讲,南北极磁场的道理而来。等于埃及修金字塔一样。鲁哀公是个职业皇帝,他说,我当国王的时候“执民之纪而忧其死”,想有一个好的政治制度,就怕老百姓得不到好的生活,忧国、忧民、忧天下,我做国王是这个心思。“吾自以为至通矣”,我自以为自己是个好国王。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吾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我现在听了你老师孔子这一番话,才晓得还不止这样,而是要懂得人生的价值。“闻至人之言”,得道的人为至人;庄子创造的这个名称至人、真人,影响了道家与道教。所以成了道的神仙,称为真人等;像吕纯阳真人、丘长春真人等。至人也就是真人,得道的人。不过,我们看到这个名称,可以想到,我们这些都不是真人,而是假人。鲁哀公说他听了至人的话,自己南面而王,忧心天下,只是一个空洞的理想,“恐吾无其实”。虽然也有忧国忧民等心思,但也只是“轻用吾身,而亡吾国”。最怕不爱惜自己真正的生命,而对社会国家没有贡献。如果这样下去,对国家并不好。鲁哀公因孔子一番话而懂得深一层的道理,知道得道的人不在于外形。这一段故事鲁哀公自己做了结论,就是得道的人,不在于外形的威德庄严;所谓真正的庄严,是在于内心的充实。鲁哀公的结论,“吾与孔丘,非君臣也”,他与孔子,不是国王与臣下,而是“德友而已矣”。可以说是道友,道德的朋友。鲁哀公毕竟还是鲁哀公,庄子这一段话,也记得很真实。不过,研究孔子很难,只读四书五经,没有办法了解孔子。有几本书,我们需要看的,一本是《孔子家语》,那是在四书五经以外,所捜罗孔子的资料;还有一本是清代以来的著作《孔子集语》,记述孔子的这些话。看了这两本书以后,研究孔子才会有所了解。庄子记录的这些东西,是不是孔子当时真有过的事呢?考据上很难了,但是,对于了解孔子,是有所帮助的。其次我们看到,庄子提到孔子时,很多地方是难堪的、挖苦的、幽默的。但是你仔细看完了,他很多地方是绝对捧孔子,这里也在捧孔子。另有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提到鲁哀公的话,说他与孔氏“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所以说,鲁哀公是个小诸侯,不能成其大者,是有原因的。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名言:“用师则王,用友则霸,用徒则亡。”这是中国历史的天经地义。用徒弟的下场不好,这是所谓唱京戏“末将听令”一类的臣下,大家都是唯命是从。鲁哀公到底有没有大帝王的器度呢?最后说是跟孔子德友而已,他没有说我师是孔子啊!所以历史上用师则王,譬如汤用伊尹,周文王、武王用姜太公,这都是用师;汉高祖用张良,刘备用诸葛亮,这些是用友,朋友同僚之类,够不上以师道用之。总之,秦汉以后,没有用师道的,都是用友而已。刚才提到唐玄宗以下子孙四代对李泌,仍是用友而已,并不是用师,这是我们顺便提到的。现在庄子另外再提出来两个人,这一篇的每个故事都讲得很妙,每一个都是不像人样的人。 内在与外在闉跂支离无脤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瓮大癭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闉跂,支离”,都是外号。闉跂这个人非常矮,个子很小,长得不像人样,两个脚踮起来走,脚跟不落地的,用足趾头走路。支离这个人身体奇怪,胸口不像胸口,腰干不像腰干,反正也是个怪样子,而且嘴巴无唇。但是卫灵公见到这个人非常喜欢,再看普通正常的人,觉得没有一个可爱的。“卫灵公说之”,“说”就是悦。“而视全人”,看一般长得正常的全人,“其脰肩肩”,反而不像人了,就是这么一个面孔,一个脖子这么长,好难看!还是那个人好。“瓮大瘿”,也是外号,他的脖子甲状腺很肿,好像一个水缸,肚子也很大,像一个有病的人。他去见齐桓公,齐桓公很高兴,认为他这个人才漂亮,很喜欢他。“而视全人”,而看一般正常的人,“其脰肩肩”,好难看,怎么人有个肩膀,有个脖子!越看越难看。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庄子是正面讲,一个人,有道德不一定在外形!外形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德有所长”,道德有所长的时候,欣赏他的道德学问“而形有所忘”,忘记了他外形好不好看。“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可是一般人,都像佛学所说的名词“颠倒”;人的思想观念,往往很颠倒的。人们认为是真理,是正确的,不一定是真理;我们认为是错误的,不一定是错误,也许是正面的。世界上的真理在哪里啊?很难讲。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三家都在找这个真理,到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佛家认为,一般人的观念都在颠倒;所以一般人,“不忘其所忘”,应该忘掉的事没有忘掉;“而忘其所不忘”,不应该忘掉的事情呢,偏偏忘掉,“此谓诚忘”。一般人都认为自己是意志清明,实际上庄子说,这是大糊涂。不要忘记了郭象对《庄子》的注解,这一页里的小字,注解得非常好。我们晓得,尤其研究佛学的人都知道,鸠摩罗什的弟子---僧肇,所著的一本《肇论》,其中好几篇文章,都影响了中国哲学思想;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离不开《肇论》。僧肇这个出家和尚,年纪三十一岁就死了〈公元三八四---四一四年),他太聪明,文章也太好了。我们都认为,《肇论》的文章学《庄子》,文字之美啊,是很难超越的。实际上呢,僧肇的文章真正是学郭象,不是学庄子的。至于郭象嘛,倒是学庄子。历史上几个才气纵横的人,苏东坡,乃至清朝的金圣叹,都是学庄子与郭象的文章。郭象的文章,不但文字美,哲学思想也高。下面引用郭象的注解:<p style="text-indent:妙宜道觉(wxmydj)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大道至简
返本归真?最上乘经论读诵
高山流水-知音共赏-卿若共鸣-关注分享↑↑↓↓↓"阅读原文"三个版本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大道至简
返本归真?最上乘经论读诵
高山流水-知音共赏-卿若共鸣-关注分享↑↑↓↓↓"阅读原文"三个版本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大道至简
返本归真?最上乘经论读诵
高山流水-知音共赏-卿若共鸣-关注分享↑↑↓↓↓"阅读原文"三个版本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大道至简
返本归真?最上乘经论读诵
高山流水-知音共赏-卿若共鸣-关注分享↑↑↓↓↓"阅读原文"三个版本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大道至简
返本归真?最上乘经论读诵
高山流水-知音共赏-卿若共鸣-关注分享↑↑↓↓↓"阅读原文"三个版本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大道至简
返本归真?最上乘经论读诵
高山流水-知音共赏-卿若共鸣-关注分享↑↑↓↓↓"阅读原文"三个版本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大道至简
返本归真?最上乘经论读诵
高山流水-知音共赏-卿若共鸣-关注分享↑↑↓↓↓"阅读原文"三个版本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大道至简
返本归真?最上乘经论读诵
高山流水-知音共赏-卿若共鸣-关注分享↑↑↓↓↓"阅读原文"三个版本最上乘 究竟义~[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迈向究竟解脱wxmydj上乘 精品:佛 道 儒 易 [ 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 ]。
优酷,土豆,奇艺,腾讯视频,搜索用户“妙宜道觉” 观看大字版高清经典读诵、讲解,迈向究竟解脱之路!
服务号:mydjwx热门文章最新文章wxmydj上乘 精品:佛 道 儒 易 [ 妙净非意测-宜法皆仁施-道极超凡圣-觉本破迷执 ]。
优酷,土豆,奇艺,腾讯视频,搜索用户“妙宜道觉” 观看大字版高清经典读诵、讲解,迈向究竟解脱之路!
服务号:mydjw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泽谣懒残文言文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