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支支付宝转钱能退回来吗就可以提干吗

热门推荐:
  我为何要从名校“校长”当回普通教师?
  文|周智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校长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二十多年前,一群师范生以此作为毕业誓言。拼命工作,然后提干,成为“长”字号人物――这就是我们的人生规划。我铆足了劲儿,不知疲倦地工作,仅仅7年时间,便从一线教师升为教研组长、教导副主任、主任。4年后,我又被推选为一所县级示范小学的工会主席,享受“副校级”待遇。就在人们猜测我会向“一把手”宝座发起冲击之时,我却毅然选择了放弃――辞掉县城“名校”教导主任兼工会主席职务,应聘到另一所小学做普通教师。
  突然之间,我就从“将军”变成了“士兵”,很多人不解,说“水往低处流”是不成熟的表现。他们哪里知道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轻松呢?转眼间又是9年过去,我庆幸:正是这次义无反顾的转身,让我找到了教育的幸福归途。这幸福,与行政级别无关。
  感谢那次转身,让我拾起了沉睡多年的“作家梦”
  我当主任的那几年,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接踵而至――“文明单位”“卫生单位”“绿色学校”“体育示范校”“礼仪示范学校”“法治教育示范校”“家长教育示范校”“电教示范校”,等等。每次迎检,都需要上万字的计划、总结、简报,这些都出自我的笔下。因为按照管理干部分工,总务主任是硬件(设施设备)责任人,教导主任是软件(文件档案)责任人,所以一年到头我有写不完的公文。这些费时费力的文章,尽是些不得已而为之的大话、套话,被装订成整整齐齐的“卷宗”,供领导和来宾欣赏。检查一过,便被送进档案室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连我自己也不想多看一眼!除了迎检,上级(甚至政府部门)领导的演讲稿、欢迎辞、新年祝辞等,也层层指派下来让我写……虽然博得了“笔杆子”的美名,可我心中的隐忧却在加剧:我一手炮制的“遵命文章”越多,离真正的文学创作就越远!要知道,我曾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学青年”,拥有硬实的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毕业证书!
  直到我重新做了普通教师后,思想上没有了羁绊,写作也变得率性和自由。我在各大网站开博、发帖,在报刊上发表豆腐块文章,被《教师博览》聘为签约作者。沉睡多年的作家梦被唤醒,好不惬意!
  感谢那次转身,让我从博而不精的“杂家”,逐步成长为数学教育的“专家”
  教导主任的事务又多又杂,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专业性可言。我极力想保住自己的专业岗位――数学教学,然而上级不同意,理由是:“教导主任的职责不是教好一两个班,而是负责全校几十个班的教学质量!”无奈,我只好利用“职务之便”,千方百计“蹭课”――只要有老师请假,我就去顶岗代课。几年下来,语文、科学、品德、劳动、美术、书法、体育等都教过,同事开玩笑说我是无所不能的“杂家”。而我不愿做“杂家”,一心想做“专家”。
  这一梦想在抛掉教导主任和工会主席两顶“官帽”之后得以实现。过了6年,我“复出”教数学之后的第一批学生毕业,成绩不俗。2010年,我被教育部选派至香港交流工作一年;2011年,我一举斩获重庆市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被西南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聘为“教材审读专家(兼职)”。
  感谢那次转身,让我可以拒绝不喜欢的“科研课题”
  因为教导主任的特殊身份,我同时担任着学校多个科研课题的“主研人员”,以示“领导重视”。拟定科研规划、安排人员、召开会议、编辑资料等工作,都有我的份儿。可扪心自问,又有几样是自己擅长的呢?
  摘掉“主任”帽子后,我只需专注于一两项自己喜欢的课题。近几年,我的“故事数学”研究做得风生水起。“故事数学”不像别的课题那样高深莫测,就是将数学知识融入娓娓动听的故事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抽象的数学王国,在愉悦中接纳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有了故事,数学不再是一副冰冷、刻板的面孔,学生非常喜欢。
  我还要感谢那次转身,它让我告别了种种应酬,从酒桌回到书桌;它让我告别了无休止的加班事务,专心地思考数学教学;它让我告别了文山会海,腾出时间结交天下文友……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校长传媒以“学校卓越发展及全球管理智慧”为宗旨,以“学校成...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我是2014年10月提干退休教师到现在也没有兑现新工资是怎么回事_百度知道14年招的无编制教师待遇咋样?以后能转转编制能提干吗?_陕西科技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9,113贴子:
14年招的无编制教师待遇咋样?以后能转转编制能提干吗?收藏
14年招的硕士以上无编制教师,待遇怎么样?以后能转编制吗?公告上说合同期不可以转编制,那合同以后呢?能转编制吗?无编制的能提干吗?科大无编制的教师多吗?工作中会不会被歧视?
TOEFL 考试,90% 的考生均进入了第一或第二志愿的大学。
吧里估计没几个知道,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但求此女子从桥上走过。
现在老师不都是合同制,还有编制?
听听楼下怎么说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教师、干部身份、公务员、编制等
教师、干部身份、公务员、编制等
标&&题:您的文章“教师、干部身份、公务员、...”已被标精时&&间: 05:33:57馆友“王汝胜”:&&&& &&&&您好!您的文章“”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社会/财经”下“社会杂坛”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360doc个人图书馆来源:
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事业编制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
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
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
&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1.我已经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如果要应聘老师是否还要考编制?
答:拿到教师资格证,只不过是具备了上岗资格,可以聘用为教师。而真正进入学校,还要经过考试录用,考试录用是经过市人事部门组织的,录用后即进入正式“编制”,成为编制内的教师,即“在编人员”。
2.考的编制之后是不是只能在所考地有用?具体是以什么为单位?县还是地级市?
答:考的编制只能在当地有用,因为各地、各校编制不一样,各地、各校编制使用情况也不一样,有的缺编,有的满编,有的超编。如果是全市统一考编制、分配工作,那就是以全市为单位,全市统分。如果您参加的是县人事部门组织考试和分配,那就是县——一组织考试、分配的级别为准。
3.如果考的编制只能在当地使用,那这岂不是相当的不合理,好不容易考了个编制到了外地却不能用也太郁闷了!
答:您明白了“编制”是怎么回事,您就知道这没有什么不合理,而是合理的,就不要郁闷了。您虽然在当地靠了“编制”,人家外地是满编还是超编?即使缺编,您在当地考的,人家外地不承认的,这在全国都一样。
4.应聘老师的流程是什么?a.取得教师资格证b.考编制c.到学校应聘 吗?
答:a、b流程对。既然考的编制,就是人事部门根据编制缺额情况,组织编制内人员录用的考试,您考上了,被录用了,人事部门就根据计划分配你到某校应聘了,而不是你自己持考试合格证之类的东西再找学校。至于应聘的手续,一般是持人事部门的考试录用手续到教育局(文教局、教委等,各地名称不一样)办理。
5.考编制的大约时间是什么?每年可以考几次?大体都靠些什么内容?
答:考编制和考资格不一样。一般说资格考试是定期的,“编制”考试,是人事部门根据本地教育系统缺编情结合各校工作需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议批准后,即可组织“编制”考试,录用相关人员(干部、工人),因此是不定期的。
编制内教师考试考什么内容,大体和资格考试差不多,一般要加入一些心理、时事政治方面的内容。这个事先都要发考试大纲,由组织考试的人事部门印发,一般在报名的同时给您。
建议您及早做应试准备,不要仓促上阵,临阵磨枪。
干部身份:干部身份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管理的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现在大部分的单位都在弱化这一概念。但在一些情况下还有用。比如报考公务员,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招聘、录取。如果没有干部身份就会有一系列的麻烦,甚至可能无法到该单位工作。还有一些职称的认定、评定,工龄的审核等也和此有关。
&在中国社会体系中,公民分三种身份:农民、工人、干部。农民归农业部管理,工人归劳动局管理,而干部归人事局管理。大学生属于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属于国家干部身份。很多农村来的朋友家里都希望孩子通过念大学而改变祖辈农民的身份,而很多人却从毕业后就莫名其妙的丢了自己的干部身份。当然也有很多是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干部身份。认为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没有的话我至少是四年大学毕业学士学位。其实你错了。如果你没有留住你的干部身份,可以说你的大学就是白念,而你只是个有学士学位的工人,根本没有改变你自己(就很多农村朋友来讲)。
&干部身份靠什么来?靠三方协议,靠派遣证。派遣证就是你大学生干部身份的证明,假如某天你被提干时,这个就是你可以被提干的证明,因为你是干部身份。否则你就不能被提,因为你是工人。
报到证(派遣证):
派遣证一式两份,一份是派遣证,另一部分是报到证。派遣证在你毕业后将放入你的档案,由国家直接打到你的单位(档案属国家机密,不允许个人持有。如果你的用人单位拥有档案保存资格那么你的档案就放在单位,如果没有,那单位会掏钱将你的档案放在人才市场类的档案保存处。如果你没工作,那你的档案就直接打回原籍)。而报到证则交由你手自行保管。在这里必须要重点说的是,很多人在毕业后没多久就把报到证丢了,而当若干年后单位希望将你提干要求出示报到证时,很多就没有了,而只能再跑回某地去重新开证明,这时的证明可就没那么好开了,所以还是劝君保管好。
大学生持报到证到单位上岗后,必须要经过一年的见习期(国家规定。相当于中专、大专的实习期)。见习期满后,本人必须记得要签“毕业生见习期考核鉴定表”,这是你转正的鉴定表(从此你就拿正常工资了),说明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人才了(见习期需要在同一单位完成,也就是你的三方、派遣证以及你的转正证明表,这三个上面盖的要是同一单位的章,否则视为无效)。紧接着要记得填写“国家统一分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认定表”,也就是初级职称评定表(这些事要你自己留心,没有人会提醒你去做的,表要到人事部网站下载)。具体可评定的职称可以到人事部网站上查询(职称最好和自己学的专业有联系,否则到中高级评定时比较难)。现在我国职称评定这块要通过考试(除艺术、工艺美术、体育教练员及广播电视播音4个系列外,申报其他初级系列都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采用闭卷笔答方式,实行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申报人员参加北京市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即可取得《北京市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以考试来决定你是否能评上职称。当然有些职称评定也不排除某些单位内部的人为原因。在你初级职称评完四年后,也就是你工作的第六年,你可以申请评定中级职称。再五年后,也就是工作第十二年,评定高级职称(具体可上网查)。这样你一辈子的职称就基本评定完了,所以有些幸运的人10年就可以当上“高级工程师”。在我国,无论各行各业都会有职称评定,而且相信任何单位都希望有那些有职称的人来工作,而且,就算你工作的单位没有职称评定一说,那想你如果是高级工程师,你拿的钱也绝对比别人多。而什么人能评定职称呢?有干部身份的人。所以从此看出,就算你不当官,你只挣钱,那干部身份对你来说还是有用的。
说到这里,基本上一般的情况都讲完了。但有些人会问了,我不是本地生,我户口不能留这,没公司给我签三方,你说的都是屁话。呵呵,那你就错了。为什么不变通的想想呢?例如:你在北京上学,但毕业后没有公司解决你的户口,怎么办?好办!在家里找公司签三方。因为你不能留京,所以你的户口会打回原籍,而档案与户口不能脱离,所以你的档案也要打回原籍,而如果你想保住干部身份(但想在A地工作),那你就托人也好,请客也好在家找个单位把你的三方签了。然后其他和上边一样,只是一年后记得回家去办转正与职称评定。如果嫌麻烦,没关系,你就回家就业,别担心回不来A地,因为如果你有职称,那么你就可以以后来A地找工作,而你也会属于人才流动,这时只要你提出单位也会适当解决你的户口问题,否则凭你打工者的身份要求单位解决你户口,梦吧你! 三方协议的签署是没有限制的,与任何公司或单位签都可以,不一定要国企或事业单位,否则每年那么多大学生就业,还不80%都要丢了干部身份,国家还不成白痴了。但要保证一点,就算是三个人的小公司也能签,但不要在一年内倒闭,否则你就没有人给你签转正了,切记切记。
&又有人说了,我想考研,我明年要考,我就不签三方了,随便找个活干干,挣点钱完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记住,不论任何时候,别放弃你的身份!
想要不失去干部身份,也不用听某些人才服务机构的劝说。关键是注意干部身份的载体,毕业时候是“报到证”,报到证和档案转到合适的接收单位(有人事接受能力的单位或单位合作的人才服务中心)满一年后,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以后干部身份的转移就等同于人事关系的转移,干部身份的载体就是人事关系、凭该单位开出的人事关系转移介绍信转到下个单位。
&对于你的具体情况来说,外资企业都有其对应的人才服务机构。你和该单位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后,到学校或所在地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开具《报到证》,再把《报到证》和档案交至企业对应的人才服务机构,就完成了人事关系的建立和转移。这与和谁签订合同没有直接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单位现在出于规避人力成本的考虑,不直接接受人事,劳动关系,而是通过人才派遣、租赁的办法。则你本人需注意你签订合同的人才服务机构,须有办理这一合同的资质。防止自身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如果你工作的单位管理不正规,不接受人事关系,你也可以自己找(最好是让学校推荐)有资质的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你的人事档案关系
&有什么具体问题,可以咨询你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或所在省市的毕业生就业中心。
&如果你要考研,那么你属于在职考研一类,我们分类说一下。
&假如你考上了:
&你6月大学毕业,7月到单位报到。第二年7月,你转正,初级职称评定。研究生9月入学。当你研究生入学时,哥们已经是有身份的人了,3年研究生读完,哥们出来直接拿正常工资了(进私企),没有见习期一说了(研究生毕业也有3个月的见习期)。如果你进国企或事业单位,那么研究生3年算工龄(我不知道私企是不是,但国企或事业单位绝对是),你出来就可以评中级职称了,哥们又赚了一大笔。所以你说你该不该保你的干部身份?
&假如你没考上:
&没考上更简单,直接继续工作,回头等着评中级,没差什么。
很多人总是怕麻烦,其实一切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做了,那么也许我的话会改变你的一生,如果你没做,那么就当给我捧场,也谢谢你,我们又少了一个竞争对手。不过要记住一句话,别因小失大,谨记!
户口是和工作走的。迁回家也是在县级劳动就业中心放置档案,不是农业户。大学生工作的第一年很关键,涉及到自己的干部身份确认,故请看看以下内容:
(一)为什么毕业前要签《就业协议书》呢?
很多毕业生朋友,都认为《就业协议书》签订,就是为了学校方便统计就业率的。但其实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学校办理该毕业生报到、接转行政、档案转出、户口关系的依据。
&(二)如果说到就业协议,那么必需提到的就是《报到证》与国家干部身份。
&就业协议作为国家统计大学生就业率的一个根据,同时也是学校报到证发放的一个证明。只有毕业生签署了就业协议,拿回学校,学校才会在该毕业生毕业后将报到证发给你,而你拿着报到证到你工作的单位报道,就此开始计算工龄,而你也就拥有了干部身份。
&(三)《报到证《报到证》分上下两联(内容相同),上联(蓝色)由校就业指导中心寄发给毕业生,下联(白色)则放入学生档案内(人事档案属国家机密,不允许个人持有。如果你的用人单位拥有档案管理资格那么你的档案就放在单位;如果没有,那你的档案放在人才市场类的档案保存处。若你没签就业协议书,那你的档案就直接打回原籍)。而《报到证》则交由你手自行保管。在这里必须要重点说的是,很多人在毕业后没多久就把《报到证》丢了,而当若干年后单位希望将你提干要求出示《报到证》时,很多就没有了,而只能再跑回某地去重新开证明,这时的证明可就没那么好开了,所以还是劝毕业生保管好《报到证》。
&(四)国家干部身份:
&在中国社会体系中,公民分三中身份:农民、工人、干部。农民归农业部管理,工人归劳动局管理,而干部归人事局管理。大学生属于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属于国家干部身份。而很多人却从毕业后就莫名其妙的丢了自己的干部身份。当然也有很多是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干部身份。认为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没有的话我至少是四年大学毕业学士学位。其实你错了。如果你没有留住你的干部身份,可以说你的大学就是白念,而你只是个有学士学位的工人,根本没有改变你自己的身份。
&国家干部身份靠什么来?靠就业协议,靠《报到证》。《报到证》就是你大学生干部身份的证明,假如某天你被提干时,这个就是你可以被提干的证明,因为你是干部身份。否则你就不能被提,因为你是工人。
&也许很多人说:我不会被提干,那我要干部身份干嘛,我就想挣钱。
&(五)职称评定
&毕业生持《报到证》到单位上岗后,必须要经过一年的见习期(国家规定)。见习期满后,本人必须记得要签《毕业生见习期考核鉴定表》,这是你转正的鉴定表(从此你就拿正常工资了),说明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人才了(见习期需要在同一单位完成,也就是你的就业协议、报到证以及你的转正证明表,这三个上面盖的要是同一单位的章,否则视为无效)。紧接着要记得填写《国家统一分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认定表》,也就是初级职称评定表(这些事要你自己留心,没有人会提醒你去做的,表要到人事部网站下载)。具体可评定的职称可以到人事部网站上查询(职称最好和自己学的专业有联系,否则到中高级评定时比较难)。现在我国职称评定这块要通过考试(除艺术、工艺美术、体育教练员及广播电视播音4个系列外,申报其他初级系列都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采用闭卷笔答方式,实行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申报人员参加杭州市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即可取得《杭州市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以考试来决定你是否能评上职称。当然有些职称评定也不排除某些单位内部的人为原因。在你初级职称评完四年后,也就是你工作的第五年,你可以申请评定中级职称。再五年后,也就是工作第十年,评定高级职称(具体可上网查)。这样你一辈子的职称就基本评定完了,所以有些幸运的人10年就可以当上“高级工程师”。在我国,无论各行各业都会有职称评定,而且相信任何单位都希望有那些有职称的人来工作,而且,就算你工作的单位没有职称评定一说,那想你如果是高级工程师,你拿的钱也绝对比别人多。而什么人能评定职称呢?有干部身份的人。所以从此看出,就算你不当官,你只挣钱,那干部身份对你来说还是有用的。
&《就业协议》的签署是没有限制的,与任何公司或单位签都可以,不一定要国企或事业单位,否则每年那么多大学生就业,还不80%都要丢了干部身份。但要保证一点,就算是三个人的小公司也能签,但不要在一年内倒闭,否则你就没有人给你签转正了,切记切记。
&又有人说了,我想考研,我明年要考,我就不签三方了(其它情况也一样),随便找个活干干,挣点钱完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确定,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编制调配人员,财政部门据此拨款。编制通常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都是行政编制。
&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体分为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非编制人员就是本单位自行外聘的人员,就象企业聘用一样,由单位自行规定其待遇,付给其工资,与地方财政没有关系)。所以,非编制人员的待遇不一定比编制人员差。
&事业单位改革后,定编不定人,编制属于单位,不属于个人。 
&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最大的区别:行政编制也就是国家公务员是有级别的,如你第一年是科员,可能是最低一级的,你几年以后当了科长,就是股级。再几年以后当了局长,就是局级。也就是说,你如果是行政编制,那你就是“走”级别的。而事业编制,名义上是国家干部,实际上还是工人身份,“走“的是职称,比如你几年以后是初级工,几年以后是中级工,几年以后是高级工。学校老师是最典型的事业编制。而且最重要的是事业编制的人员不能当领导干部。
&1、工资待遇差别,有编制工资高,无编制工资低;
&2、福利待遇差别,有编制的有三险一金,没有编制的除了工资什么都没有;
&3、稳定性差别,无编制的教师随时面临被炒鱿鱼;
&4、有编制教师可以做任课老师、班主任、行政人员。。。无编制教师最多可以当任课老师,其他没有机会。
职务的名称。通常指技术职务的名称。 孙犁 《秀露集·关于编辑和投稿》:“编辑是一种工作职称,目前' 张编辑 ’、' 李编辑 ’的称呼,不太妥当。” 郑秉谦 《灯》三:“现在她总该会名副其实得到工程师职称了吧?”
职称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4个级别。 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播音、卫生技术、农业技术、档案、文物博物、图书资料、群众文化、技校教师、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工程技术、计划生育、党校教师系列(专业)设5个级别。
&高校教师、新闻、科学研究、出版、教练员、翻译、艺术系列、律师、公证系列(专业)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4个级别。
&中小学教师设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4个级别。
&1.助理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
(3)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4)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
(5)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
2.中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4)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高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干部职称的种类和级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27级。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一)国家级正职:一级;
&(二)国家级副职:四级至二级;
(三)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
(四)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
(五)厅局级正职:十三级至八级;
&(六)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
  (七)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
  (八)县处级副职:二十级至十四级;
  (九)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十)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下面是公务员中的非领导职务:
  (一)巡视员:十三级至八级;
  (二)副巡视员:十五级至十级;
  (三)调研员:十八级至十二级;
  (四)副调研员:二十级至十四级;
  (五)主任科员: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六)副主任科员: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七)科员:二十六级至十八级;
  (八)办事员:二十七级至十九级。
破格申报条件
  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员,可以不受学历、资历的限制破格申报高、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一)破格申报高级职务者必须具有下列条件中的二条:
  1、获得部、省级表彰的学科带头人;地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国家、省级表彰的乡镇企业家或优秀厂长、经理。
  2、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省、部二等奖以上;地市一等奖以上(含发明奖、成果奖、自然科学奖、星火奖)项目的主要完成者;获得国家级金、银产品奖或省、部级名牌产品奖或优秀工程奖的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创国家级、省级新产品奖的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
  3、直接主持完成大型项目或全面负责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或对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明显经济效益者;企业连续二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省确定的山区县1000万元以上)、或利税在400万元以上(省确定的山区县200万元以上)的主要负责人。
  4、在技术发明、创新、改造、专利、推广、应用中,取得的经济效益连续二年(申报高级职务的前二年)占本企业利税总额(400万元以上,贫困山区200万元以上)20%以上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5、对本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创立了有价值的经验,并在省内同行业中推广的主要贡献者;担任中级职务期间,成绩显著,并获得省级以上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或者在地市以上报刊或会议上发表过两篇以上被同行专家认定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或正式出版过有价值的著作或译著。
  (二)破格申报中级职务者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
  1、获国家科技进步、星火计划四等奖或省、部级科技进步、星火计划三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或获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或获省部优质产品或优质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2、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三篇以上或专著。
  3、直接主持中型项目或中型骨干企业的专业技术工作,且连续二年以上取得了明显效益者。
  4、担任助理级期间,成绩显著且获地(市)级优秀企业家或先进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的。
&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完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可以提出辞职。
第三条 辞职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人才的分布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二)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
(三)鼓励和支持人才到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及其他国家最需要的地区、行业和部门工作。
第四条 辞职必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向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第五条 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从收到辞职申请起,除本规定第六条、条七条规定的情况外,应在三个月内,予以办理辞职手续并发给辞职证明书。
第六条 与所在单位订有聘用合同的人员,其辞职按聘用合同的规定办理。聘用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可按本规定的第五条或第七条办理。
第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其辞职必须经过批准。
(一)国家和省、市(地区)重点科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辞职后对工作可能造成损失的;
(二)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
(三)从事特殊行业、特殊工种的;
(四)从事国家机密工作,或曾从事国家机密工作,在规定的保密期内的;
(五)经司法或行政机关决定或批准,正在接受审查、尚未结案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情况。
第八条 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与辞职申请人之间发生争议时,可向当地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流动争议促裁机构申请调解或促裁。
第九条 辞职人员的人事档案,有关单位应按国家关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规定,进行移交、接转和管理。
第十条 辞职人员被全民所有制单位重新录用,辞职前和录用后的工龄合并计算。
第十一条 辞职人员在未另外获得住房前,在一定期限内允许继续居住原单位住房。具体居住时间和住房收费标准,按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辞职人员凡经单位出资培训的,如个人与单位订有合同,培训费问题可按合同规定办理;如个人与单位没有签订合同,单位可以适当收取培训费,收取标准按培训后回单位报务的年限,以每年递减培训费20%的比例计算。
第十三条 辞职应按规定程序办理手续,不得擅自离职,对擅自离职人员,要进行批评教育,并分别不同情况妥善处理。符合本规定第五条、第七条可以辞职或经批准允许辞职的,要补办辞职手续。其余的要动员返回。对拒不返回和拒不补办手续的,按自动离职处理,以后被其他单位录用,工龄从重新录用之日起计算。
第十四条 辞职人员不得私自带走属单位的科研成果、内部资料和设备器材等,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或责令赔偿经济损失。
第十五条 有关单位应支持人才合理流动,对有决刁难、打击申请辞职人员者,应给予严肃处理。
第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并报人事部备案。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一、名词·干部】
  【释义】
  (1)[cadre]
  (2)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
  (3)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
  【概述】
   干部,是一个外事词,它被许多国家采用,其涵义是指在国家机关和公共团体中起骨干作用的人员。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党章中,首次使用了“干部”一词。从此以后,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都称为干部。党的十二大党章明确指出:“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是对我国干部本质特征所作出的科学概括,也是区别于任何剥削阶段官吏的根本标志。
   干部是一个管理者,是一个组织或团队中的领头人,带领大家去完成目标的人。
  【示例】
  1.党派社团工作机构的本部或总部。 孙中山 《革命原起》:“遂开乾亨行于 香港 为干部,设农学会于 羊城 为机关。” 邹鲁 《中国同盟会》:“散会前,众议会员盟书于干部未成立前,暂托总理保管。”
  2.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亦泛指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士兵、勤杂人员除外)。 孙中山 《古应芬纪录之大元帅东征日记跋》:“然皆以转战经年,未得苟息,其干部死亡过半,不耐於作战,理有固然。”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干部与群众的正确关系是,没有干部也不行,但是,事情是广大群众做的,干部起一种领导作用,不要夸大干部的这种作用。” 赵树理 《三里湾》十七:“这一家男女都在外边当干部,通年不回家,只有一个六十多岁的妈妈留在家里。”
人民网教育频道北京3月6日电(记者 李婧)今天人民网教育频道和大地杂志社联合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做客人民网。朱清时在访谈中表示,要实现教育公平,就要实现教师资源合理分配。为了鼓励优秀教师服务农村贫困地区,必须把中小学教师逐步变成国家公务员,实行教师城乡轮换制度,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素质。
我记得,上世纪60年代左右教师就是干部即公务员身份,填写的是干部履历表。凡是考进师范大学的学生都开始享受干部待遇,即有公费医疗,免费读书即伙食书本住宿等全免,还有助学金,工作由国家统一分配。教师的管理和档案由人事部门负责,学校领导干部由组织部门管理。跟机关干部是一样的。
什么时候,偷偷地把教师的干部身份给取消了的呢?
  朱清时表示,要做到教育公平老师资源一定要合理分配,让教师成为国家公务员,实现工资不低于普通行政管理干部。“这是我思考了很多年的问题了,我以前也在青海工作过15年,他们不愿到西部贫困地方去献身,现在必须有个国家机制,让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有义务到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地方去工作,必须把中小学教师逐步变成国家公务员,像我读书的时候,中小学教师都是国家干部,他们得到国家的工资,而且工资不低于普通行政管理干部。”朱清时还建议城乡教师进行轮换。“还有中小学老师还要升级,就像我们升教授一样,一级级升上去。他得到这些,就必须要付出,做义务,就是他在城市工作了五年,一定要到农村边远地区去工作五年。他的家还可以安置在任何地方。这样做的话,就使得优秀教师觉得还有责任,必须服务的义务,就是要到农村去工作,五年一轮换,五年一轮换,做到这样,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就可以平衡。”朱清时认为,农村教师待遇低,养老金、住房得不到保障,很难留住人才。“农村很多教师还有更多的东西没有得到,比如他的养老金现在没有保证,特别是一些代课老师。还有退休养老金这些没有保证。另外就是买房,他的房子从哪儿来,我们的房子都是各个地方的福利房,政府学校筹来建的,分配给老师,农村就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他们在农村工作一辈子以后,房子也没有,退休养老金也没有保证,生活就是几百块钱一个月,积蓄也很困难。这种状况就使他们不得不在年轻时候,尤其条件好的老师,都要想办法跳出去,到城市去,到条件好的地方去,这种合理状况不改变的话,要把好的老师留在农村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刚才说的,农村教师一定要享受公务员待遇,要跟城市一样,大家都有义务到农村去。”
为什么至今还是不承认教师是公务员编制和身份呢?
3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做客人民网,他表示,要实现教育公平,就要实现教师资源合理分配。为了鼓励优秀教师服务农村贫困地区,必须把中小学教师逐步变成国家公务员,实行教师城乡轮换制度,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素质。(3月7日人民网)
  其实,朱院士并不是只为提高教师待遇才提出“把教师逐步变成国家公务员”的,准确地讲,这是为了实现教师资源合理分配和教育资源的平衡。也就是说,实行教师城乡轮换制度,其前提是教师“变身”国家公务员,因为就目前情况看,只有国家公务员可以进行宽泛地调动与调配。按照朱清时的设想,在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或者说享受公务员待遇的同时,赋予教师尽义务的责任——到农村去工作。
《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此外还规定: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如果教师的这些法定利益与待遇都不折不扣地执行的话,又何必需要一个“国家公务员”身份呢?因此,朱院士的建议实际是教师权益无法得到全部落实、教育资源无法实现合理分配的体现,“教师公务员”其实是一种职业身份的迷茫。
  维护教师的法定权益,是法治社会的责任,并且这种责任不因“身份”而有所区别。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公务员待遇似乎已成为“最优待遇”的代名词,这一点从每年火爆的公务员招考就可以看出来,这也正是朱院士建议教师转换成公务员身份的原因之一。由于教师法定权益的落实出现偏差,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偏远地区的学校待遇差,不吸引人才;大城市的重点学校待遇好,人才争得“头破血流”,结果是好的愈好,差的更差,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国家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教师“苛求”或者说“渴望”国家公务员身份,首先是为了寻求“身份保护”,进而保障合法权益的实现。因此,唯有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才能保证“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的实现,进一步讲,任何职业都需要法律法规一视同仁的“呵护”,都需要公平公正的法治待遇。
《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这是一件值得教师们高兴的大好事!但是,有一个根本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教师的身份如何认定?按教师资格?按教学年限?还是按编制?若按编制,一大批在过去曾在企业办的学校教学的老师没有事业单位编制,尤其是那些学校垮了失业了的老教师,他们教了二三十年学,有职称有教师资格证书,却一直不能享受教师待遇,还有一大批代课教师,从教多年也一直解决不了事业单位编制,这些人怎么办?他们算不算教师?
教师的公务员身份之争,大约源于其背后的身份未定。在封建社会,古有'尊师’传统,及至'五四’之后,教师仍可以以'救国者’自居,然而到了'文化大革命’,臭老九的帽子满天飞,幸好后来有了改革开放,教师的地位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而有所改观,但我们还是可以隐隐看到,教师在'尊师’和'臭老九’的至高和至低的身份之间挣扎着。若要说明教师的'身份未定论’,则不可不看到在社会中存在的对教师认识的碰撞和困惑。
但'一江春水毕竟东流去',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三十年了,对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已经甚于任何时代。以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都知道’令可得罪天下人,不可得罪读书人。'那么,在我们这个崇尚’人人当家作主'和’知识就是力量'的国度里,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回避教师身份和地位的问题。
当然,只要回避,总会有借口,而且借口会很完美。比如林子大了,总有那么点教师中的败类,但这却可以成为掩盖教师群体整体的失声和贫困的事实。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试想一下,如果社会对教师重视了,如果教师待遇好了,教师还会去挣外快吗?教师队伍还留不住优秀人才(留不住优秀人才,当然会让一些品质不合格的人混到教师队伍)?
说实在,教师的力量太弱小了,所以面对职责会集体失声。因此,某些富有和不好的炒作都会成为教师整体的外在符号,继续毁坏这个脆弱的群体。其实对于大多数教师,待遇与付出是不成正比的。比如我,是读了23年书,博士毕业后到了一所大学教书,基本工资756元,一个月到手的工资1936元。也许有人说'比民工强多了。'确实,我们好象是多些,不过这也只是’原子弹和茶叶蛋'的斗争,也许这种对比就是一种讽刺,一种心酸。教师的付出其实很多的,教书不仅仅是体力付出,还是脑力的付出。教好一个学生,培养一个人才,是一件很劳心的事情。
记得去年年三十,我还念念不忘我带的研究生能否学成毕业,成个人才。同样,我带了一个毕业班的课,有的同学告诉我'老师,你太高估我们了。'为此,我不得不想办法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可以作很多事,都可以成为优秀者。等等细节,其实都是很劳心的事情,远比简单的教书要辛苦很多,因为’传道、授业、解惑'中,关键的是培养出一个智力、道德和能力上都合格的人才。若我们仅仅为了这1936元,其实我们没必要在课后,甚至在大年三十还记得自己的学生和他们的将来。我们这么做,不是为了这点钱,也不是看在社会怎么对待我们,而是为了一份良心、一分职责和对社会和国家的爱。
教师的身份未定由来已久,我们国家提出尊师重教的政策也由来已久,但愿在国家经济允许、社会认可和领导求真的情况下,此次能远见、稳妥和公平的落实国家尊师重教的政策,改变目前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郑杰给教师百条新建议49:教师的身份
教师经历的专业训练,是要让教师符合教师工作的身份。每个人都要努力学会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这是一个身份的社会,社会阶层或等级便是按一定的身份排列。社会秩序决定于身份认同。因而在从事某一职业时,个人的癖好和真实本性不得不退避于角色符号之后。教师是一种身份。
而任何一种身份都不是独立限定的,是建立在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需要之上,对教师而言,身份被限定于学校中,与他的上司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教师的下属地位,而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另一作为教师身份的本质属性。教师身份的最终确定取决于对学生身份的认识。
首先,学生可被认为是一种资源,具有经济和学术价值。对以赢利为目的的学校而言,学生具有经济价值,因而是民办学校最重要的资源,民办学校之间或民办与公办学校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将学生作为资源的竞争,这类学校前期的资本投入,是为追逐利润。以实验或科研为目的的学校,学生被视为学术资源,他们的研究成果必须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因而我反对一切变了质的“实验学校”,挂“实验学校”牌子不搞实验的尚可。
另一些学校也将学生视为资源,比如重点中学,他们知道学校的几乎所有荣誉都靠着一流的学生。生源质量对重点中学而言比数量更为重要,当学生们最终进入高一级名牌学校时,学校获得最大收益,这些收益一开始仅仅是名声,而随着政府加大投入,以及其他隐性收入的跟进,高质量的生源最终会成为经济贡献。这还不包括教师评聘职称和个人专业发展的机会,以及获取隐性收入的机会。
对一般学校而言,生源数量首先具有经济价值,因为政府不会为空无一人的学校拨人头费。所以教育资源过剩后学校将学生视为主要资源,不惜一切代价招到学生、留住学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生源数量获得保证后,同一学校内依学生程度编班,同样具有经济学意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有意造成的班级比较优势,会激发消费者新的需求,从而使原本并不具有经济价值的学生转化为资源。更不必说,利用学校与学生、家长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学校权力,使一部分家长背后的资源转化为学校资源或教师私人资源。
在一个功利世界里,人有沦为工具,如果人的主体精神不觉悟的话。在工具化的人看来,对象也只能是工具。人的工具化过程中一切都发生的那样自然。学校本身成为一个工具,政府政绩的工具、校长业绩的工具、经济统计学意义上的工具;如果有素质教育工程的话,那么学校可以是这一工程的成果;如果有教育产业的话,那么学校将是产业收益的生产部门;如果有教育振兴的话,那么学校将成为振兴教育的证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学校的对象,工具化不可避免。
而学生的工具化是普遍的。如果我们并不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和主体地位、内在需求和个性心理特征,那么,学生会成为学校升学率的工具、评选示范校的工具、素质教育的工具、教师评聘职称和先进称号的工具。当学校的办学目的、教师的教育目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无法达成一致时,三者将互为工具。这倒切合了功利时代的本义,但却违背了教育的本义。
将学生视为资源或工具,决定了教师身份,这一身份使教师更似一个谋生的职业,付出标准化的劳动以换来薪水的报偿,决定做与不做已不在于自己内在的要求,而是外部的限定;工作与生活彻底地剥离,将严重影响教师的生命质量,即使随着职业化程度的增强,薪水的进一步提高,都无以化解教师的焦虑和空洞感。也许专业化的倾向正伤害教师职业的古老的欢乐;也许,教师的信仰、个人化追求以及个性、悠闲、灵性、独特的生命体验都在渐渐消退。教师作为人的精神导师和灵魂工程师的功能的退减,使教师不仅不再被社会敬重,连学生都不再尊重崇敬他们。教师身份的变异使学校成为一个机械化的“怪物”。
可是,如果学生作为人,一个个需要贯注精神理想的人,那么,教师,该如何寻找到自己的新身份?
教师职业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样化,而每一个角色之间存在着社会期待上的差异,导致一些教师深陷于职业痛苦之中,所以教师一向不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工作,而从教师跳槽跨入其他行业的,往往很快就脱颖而出,显出了自己的才干。教师难当在于角色转化与冲突,不说别的,光是学校员工与教师这两个角色,在要求上也未必是一致的,作为员工,就得要服从领导和服从与制度,作为教师则应有创见和探索精神,因此,最好的员工未必是最好的教师,而最好的教师则很可能太有创建和探索精神了却不被领导赏识。
目前教育界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课程改革,校长承担着推进改革之责,理应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可是学校的课程改革的阻力真是不小,校长要真正成为学校的课程领导者确实不容易,可是课改最大的阻力来自哪里?政府?社会?校长?家长?学生?教师?
我们本能地认为阻力来自于教师,我们从上而下地认为,改革要获得成功,关键在教师,所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新课改十分注重在课程决策、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的个性化理解与主体建构,强调多元参与、亲历体验和有效交往,使课程事件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自主发展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合法拥有者和解读者,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情境创设、学习资源的准备、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的组织引导上,学习本质上成为自主建构过程。教师将一改传统只在课程实施领域有发言权的做法,而广泛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决策、计划、开发和评价的全领域中,从而使课程更真切地反映实践的声音。可是,我们的教师真能做到这些?有多少教师完成了新课程角色的变化?
为了帮助教师完成课程角色转化,往往校长自己亲自在抓课改,每学期不知道组织了多少场专家报告会,开过多少堂研究课示范课,可说实话收效甚微,回到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却还是依赖于传统教学。显然,光听几场报告开几堂课就能促进教师转化,那把课改也看的太简单了些。
我认为导致目前教师在课改中力不从心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是法律赋予教师职业的基本权利得不到理想的维护;另一方面,根据权责相称的原则,新课程给教师提出一些新的职责,却没有对等地赋予其充分的权利。要使教师走出困境,并通过自主自觉的专业发展来实现教师角色转变,从而最终确保课改的预期实效,就必须将教师权利问题摆在桌面上好好讨论讨论。也就是说,教师权利是课改成功的重要条件,我们得加深理解教师权利的实质,并在要求他履行各种教改责任前,先设定一些与其责任和义务相匹配的特定权利。这就又回到本文开头所提出的疑问了:教师是国家公务员呢,还是雇员?或者是专业人员?或者哪个角色的因素占多些?
教师首先是一个专业人员,教师就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教育教学活动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所以有教师资格证制度和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也就有了专业发展一说。从法律角度说,“专业人员”并不是严格的法律术语,只是对其职业特性的描述而已。而我们在谈论教师权利问题时,我们所称的“权利”是个法律概念。
从法律角度看,教师就是学校的雇员,因为按法律,教师由你校长聘任的,并且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劳动合同保证了你与教师之间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这就形成民法意义上的雇佣关系。学校和教师间全部权利义务的安排完全由合同约定来完成,双方在合同中对教师的聘任、解聘,教学任务的布置、监督和评价,教师的薪酬、奖励和惩戒,教师的晋升和降级,以及其他方面涉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都在合同中被尽量全面而明确地约定了。这样看来,教师应该是雇员。
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都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聘任制,聘任制就是指学校和教师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以签订聘任合同的方式确认教师受聘的职务以及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制度,表明学校和教师是雇佣关系,可是这一关系至今没有被广泛接受,人们往往认为教师一旦仅仅是个雇员,就太贬低教师了,毕竟教师是个崇高的职业!
所以有人认为教师应该是公务员,我国法律也明确了教师的收入应不低于公务员。在日本、法国、德国,公立学校的教师由政府任用,教师与一般公务员的身份基本上无异。你教师作为公务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完成国家交给的教育教学任务,这一职务行为具有浓厚的公法色彩。为什么这些国家将教师的法律地位定位于公务员?我想主要是因为公务员的社会地位较高,职业也比较稳定。可是,我国关于国家公务员所有法律文件均未将教师列入公务员系统。没有列入公务员或许是件好事,因为公务员通常是按照上级领导或机关的指令,在自己职责范围内从事工作的,按照行政立法的本意,公务员的一举一动都要有法律依据,即依法律明确规定和法启程序从事其职务行为,但是教师的工作特性又要求教师有相当程度的自由空间,要是教师真是公务员,也许就只能“死教书”了。
所以,教师的尴尬之处就是,他不是专业人员,也不是雇员,又不是公务员,可他又全是。在英、美国家,教师兼有公务员和雇员两重身份,公立教师一般由地方政府任用,教师与地方政府当局签订合同,教师在按照合同履行教学职责的同时,享有某些公务员的特权并履行相应的义务.当教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既可以选择根据契约关系向法院诉讼,也可以选择适用公务员的权利救济途径。
有学者认为,我国教师的法律地位基本上也是这样一种双重身份。因为教师兼具公务员和雇员的双重身份,所以在合同中文本中都要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管理权,以及教师被解聘的条件和程序,但是,合同文本还应着重约定教师的教学自由、学术自由的范围和限制条件,明确学校管理权行使的条件和程序,这是我们要讨论的关键问题,即,我们常常忽略了教师的教学自由,而恰恰教学自由是教师的核心权利,这一权利关乎课改成败。
我的观点是,为确保教师更好地完成课程角色,并使课改获得可见的成功,教师的教学自由就应依法扩大,在法律中这叫“增权”,具体来说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对传统教学境遇下教师基本权利的强调与维护,其次是基于新课程应当赋予教师哪些新的权利。前者是教师专业活动的根本保障,也是考虑新的权利赋予的基础;而真正意义上新增的权利会使教师获得在课程中的解放,提升教育的品质与境界,反过来更好地促动教师自主化专业成长和权利的共享。
在具体做法上,首先是确保《教师法》所规定的教学自由,因为教师劳动是高智力的,需要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及创造力,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有“临时处置权”,因此,法律应赋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较大自主权,让教师有权力决定课程的基本进度,决定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基本内容的设定、教材的选择、考核的标准和方式等,所以教师其实历来被认为是“自由职业者”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国《教师法》所罗列的教师六条主要权利中,第一项就规定教师的教学自由权了,这一条款表明“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而紧接着第二项就是是学术自由权,《教师法》中的这一条款规定:“教师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什么是学术自由?其内涵是,学者应持中立的立场和独立的地位,应保障教师学术方面的言论自由和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自由,有了学术自由才有真正的教学自由。第三项权利是教师对学生的督导权,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权,《教师法》规定:“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这一权利实际上包括三项权利:一是指导权,二是评价权,三是惩戒权。当然,惩戒不能超过学生身体所能承受的一般限度.更不能给学生的身体和健康造成伤害。
当我们明确了教师各项教学自主权后,我们一是要反思,反思我们做校长的是否会有意无意地侵犯到了教师的权利,二是要拓展,拓展教师的教学自由。目前看来,以校长为首的学校行政力量至少在以下三方面侵犯到教师的教师自由:
一是以抓课堂教学为名,干预教师的教学进度、方法、内容,往往过份强调统一进度、集中备课,并强制性地推行某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是以抓教与学两方面的质量为名,干预教师自主评价学生的权利,我们往往规定教师的评分标准和方式,推行“背靠背”命题,要求“跨年级阅卷”等等,剥夺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一部分权利;
三是行政权干涉学术权,甚至替代学术权,校长或校长代表的行政力量强力推行某项教改实验,并扮演评判者的角色,不仅导致了较严重的教育“学术腐败”现象,更使得教师的学术言论自由受到抑制。
说到底,课改的成功现在取决于能不能拓展教师的“课程权”?我觉得新课改要赋予教师新的课程权利,一要赋予教师课程决策权,让教师参与课程决策以提高新课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二要让教师拥有参与课程设计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他们最了解学生对不同课程的反映和各课程要素作用的机制与效果。
可是,课程权或者其他所有的“权利与自由”的拓展都取决于两个因素:
1、教师的现实能力能否担当此权利与自由,一个理性和道德自律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担当。那么,我们是先赋权还是先让他们具备能力?
2、权利与自由一向与行政权力或其他权力处在博弈之中,他们构成了此消彼涨的关系中,也就是说,教师赋权就意味着行政权力的退出,意味着教师越来越不是一个员工和雇员。那么,是先赋权再撤除行政权,还是行政权先撤出再赋权?
也许,我本文所讲述的问题是个“假问题”,那是以为在学校办学自主权都没有依法落实的情况下,却讨论教师课程权,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但是,对这一问题的探究至少可以给困境中的教师一个交代,今天的教师为什么难当,而总有一天,当教师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教育必须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权利”时代,而目标也是十分明确的。而真正的困境在于,无论教育官员、校长还是教师,我们谁都无法超越历史!
发表评论:
馆藏&8056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扶贫象征回来提干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