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弓澄清器瞄具加放大镜片窥孔需要加澄清器吗

查看: 17045|回复: 281
(19日更新4)对于复合新手的若干建议
本帖最后由 thomashawaii 于
11:30 编辑
关于复合弓的三言两语
作者:Thomashawaii
各位弓友大家好,转眼在论坛也过百小时,每每在论坛看到新手发文,总会回想自己第一次在美国的一家射箭馆开弓射箭的情景,到现在在北京几乎天天会多多少少射一些,其中经历了很多新手常遇到的问题。借着这个论坛给各位新射手总结下自己的经历和教训,对一些问题提些建议,当然这些建议是基于个人体会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谅解。
1.关于器材的若干问题
磅数是本坛的一个核心,磅数代表着男性的尊严和NB,在本坛有新手拉不开50磅复合弓要出二手时,有人嘲笑,有人不屑,甚至有人说多练练多坚持就能拉开。但是我想说的是,对于新手,开始追求你的极限磅数这是你毁掉对射箭这项运动的兴趣的最快捷径。一个大前提是,一个男人有没有男子气,是不是真汉子,勇气、毅力、真诚、守信、气度、正直等等这些品质远远排在拉弓磅数前面,一个依靠拉弓磅数炫耀自己真汉子的人反而容易体现出力量崇拜下的自卑,所以磅数的选择是基于客观身体条件、射箭目的,而不是自尊心面子等等主观因素。从技术层面讲,如果你的极限磅数是35磅,这没什么,35磅的弓射出去的箭一样快如闪电,因为低磅数的弓使用的高挠(nao二声)度箭较高磅数的低挠度箭轻,虽然能量低但一样可以达到满意的速度,经实测70磅29寸拉距的Spyder配500格令xx75箭箭速约为85米/秒,45磅28寸狂热one配340格令箭速为78米/秒,而仅10磅拉力的反曲弓配330格令箭也达到了35米/秒的速度。但是,即使你的极限磅数“只是”35磅这个在本坛上没人承认的磅数,作为新手你的起始磅数仍然应该选择更低。首先,初涉射箭的新手一般对于瞄准,呼吸,推弓等动作要领毫无基础,使用自己的极限拉力容易出现耸肩(推弓手侧肩头耸起),挺胯(使用腰力平衡用力),高开(开弓时有个抬弓指向高处的动作便于用力),翻肘(拉开后推弓手前臂伸直外翻顶住弓把)等动作。耸肩很容易会造成肩部损伤,射箭后肩头疼痛就是典型的反应,而高开对于新手极易出现走火射飞意外,翻肘是典型的弓弦打臂的原因。使用极限拉力更难固定靠点,造成进步的瓶颈。这些问题很快会演变成身体的永久损伤或者心理对器材的恐惧。那些鼓励或是怂恿拉不开弓的新手继续坚持,“一个月后就能拉开”这种言论往严重里讲叫站着说话不腰疼看戏不怕台高,很有可能会导致他人身体受损。作为初学者,75%极限力量作为起始磅数是个较好的选择,这个磅数下会比较容易学习基本要领,纠正错误动作,学习发力,并能保证一定的练习量,由于射箭用到的肌肉群恰恰是平时不易练习到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而且辅以相应的力量练习,你的拉力自然会有提升,如果需要到那时再进行磅数提升。自然,这会带来低磅数复合弓的选择问题,下文会提到。题外话,一般美国猎弓工匠对于复合转美猎的人的磅数建议是复合的磅数减10到15磅,拉距减2英寸左右(参见Schafersilvertip),这是对美猎使用者而不是收藏者的建议,反观咱们二手区美猎60磅,65磅的,拉距28,29确实是一堆一堆的出。总之,作为新手如果你拉得很勉强要做的是降磅数而不是硬挺,否则伤害的是你自己或身边的人反正不会是论坛上人。
拉距的测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方法有用臂展除2.5的,用箭量喉咙到手指距离的,用弓拉实测的等等,不知道为什么本坛偏好长拉距,我想除了对刘备比较崇拜外,应该是觉得长拉距会带来高射速吧。对于新手,拉距可短不可长。短了可以调整推弓手位置和靠点,熟悉后可以放长。长了很容易正好刚拉过峰值点,刚刚拉进省力区,一个不当心手软了弓弦回缩一下子进了峰值区很容易控制不住,造成误放等意外,同时太长的拉距也容易后仰翻肘。所以,如果你根据臂展算出拉距是27,一开始减半寸到一寸然后以后根据需要增加会比较好一些。
1.3新手套装
复合弓是个器材很重要的运动,但也是个人力起决定性因素的运动。新手套装一般是入门级的弓加三点瞄,毛刷箭台,4-6寸的减震以及钳式腕撒,一位弓商曾告诉我:“我们这毛刷台都是直接扔垃圾箱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亲眼见过有人使用这样的新手套装(G5Radical 、毛刷台、3针秒、6寸减震,射手18岁)做到室内18米60箭不出黄,也许你经常听到本坛有人声称能做到18米不出黄,但这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练习,但也说明即使这样的入门的配件能达到的精度也已超过了很多人的射准需求与能力。
1.3.1 裸弓
在美国裸弓的价位一般分为299,399,599 和899美元以上几档,其中299和399都为入门级,例如常见的刀锋、狂热、针刺等等。根据hunter’sfriend宣称,在美国销售最好的是399美元一档,更贵的弓意味着更好振动控制,更安静,更高的极限箭速(IBO/ATA箭速),更好的外形,更好的细节处理等等,但是对于新手来说除掉外形这个比较主观的因素,其他的优点几乎是无法察觉的,而现代弓在18米处几乎无法察觉其精度的区别。而我认为室内18米是中国绝大部分复合弓射手最常用距离,在这个距离上对于新手,裸弓之间差别极小,远小于不同练习量和练习方法带来的差别。当然对于裸弓的选择网上资源很多,价格很透明,大部分人都是依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来选择不同价位的弓,我这里也不用多介绍,但是我想强调入门级弓的四个优点。第一,重量轻,3.5磅或是5.7磅的弓重很快就不会成为你的注意点,但在开始你的肌肉还没做好准备,一个较轻的弓会让你更多的享受射箭的快乐,而不是抬几次手就酸的继续不下去了。第二是价格便宜,对于缺乏维护习惯的新手比较好伺候,即使磕碰也不心疼。第三,入门弓拉距一般可以免开弓器调节,这使得自我不断探索自己最佳实际拉距成为可能,高端弓一般拉距由拉距模块决定,任何更改都必须更换模块,这个过程非常麻烦。第四,最大的优点,入门弓使低磅数成为可能,PSE的fever , Bowtech的infinity edge,G5的 radical,都可以降到极低的磅数,这些都是入门级的弓。有人会说这是女士弓青少年弓,我想说的是短轴距、粉色紫色可选并不意味着这些弓在18米的感觉上有什么区别,会让你得出女士弓弱于“男士弓”这样的结论,更何况这些弓都有黑色或传统迷彩的中性色版本。但是要注意的是,有些弓的最低磅数是在特定拉距下达到,例如沸腾60#的最低磅数在28拉距下为36.5磅,19.5寸拉距下为20磅。甚至对于经济条件充足可以购置顶级弓的新手,我也建议先入入门级弓,毕竟拉距可调,低磅数是高端弓所不具备的,而且上来就大量的远距离练习这既无必要也不太实际。总之,入门级裸弓是新手非常合适也是非常合理的选择,无需带有高端弓用起来一定比入门弓好这样的偏见。
毛刷台有两个优点,第一简单便宜,第二弓侧放也可使用,这两个优点使毛刷台在狩猎中被大量使用,在射准中接触式的毛刷台不如很多其他类型的箭台,但是对于新手来说,这个差别在一开始是无法察觉的,随着一段时间的练习,更换毛刷台使用跌落式甚至钢片式是很多人的选择,而且在更换后有了明显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却是更为复杂的箭台调节问题,例如常见的打羽问题,钢片台弹性问题。这些问题是和你的复合弓练习深入同步的,是螺旋上升的,过早使用高级箭台一定程度上会转移你的练习注意力,你会纠结于是否是箭台不够好,调节不到位,而忽视自己的动作一致性等练习,更何况毛刷台确实也没有精度差到那种没法用的地步,特别是我看到有人用这个不出黄更坚定了我的这个观点。因此,新手套装的毛刷台有它的特点,它没有那么高大上,但实际的能力超出了很多新手的掌握,不要纠结于这样一个简陋的箭台,练好自己的动作才是重中之重。
1.3.3 瞄具
新手套装的瞄具一般是三针瞄或五针瞄,有人一开始也会更换为单针瞄。和更贵更好的瞄相比这类入门级的瞄具一般使用塑料材料,调节不太方便需要松紧螺丝,做工上不够精致比如开模粗糙,螺丝松开进行调节好但上紧后发现有偏差,针不齐等等。因此,这类瞄具初期的调节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最常用的距离的那根针,新手可以采用18米射十字线的方法来调瞄,即在靶面划条十字线,先射竖线,调整瞄针的左右,以三箭为单位,箭偏左针向左调,箭偏右向右调直至箭散布在线上,然后射横线同理调整针的高度。这种调瞄方法首先要保证靠位一致,但随着射箭次数增加,姿势的改变,还需要之后根据需要不断调瞄。而且,这个十字线的交叉点高度要放在自己的最舒适高度上,对于三联靶这种上下有一定距离的靶子,你还必须根据高度差对实际瞄点作调整。应该说,新手三点瞄或五点瞄提供了18米内足够的瞄准精度,但依据需要你也可以做以下的升级或配件增加。一,瞄灯,瞄灯可以帮助在环境光线很弱或是靶面相对很亮的情况下照亮瞄针,最好选择可以调节亮度的种类,过亮的瞄灯容易使瞄针光纤头出现光晕影响瞄准。二,初级单点瞄,这里的单点瞄指的是纵向单针,和横置瞄针的三点瞄类不同,这种单点瞄的上下是由瞄框整体上下移动完成,好处是视野里不会出现很多瞄针点引起混淆,缺点是改变距离则必须重新调整上下,不过10米和18米的瞄针高度差极其微小,我的只有2毫米左右,很多时候这个差距都可以被“手感”替代而无需调节。还有一点是个人喜好原因,我自己习惯瞄准时由下至上接近目标点,瞄框里出现水平针有些阻挡视线。三,气泡水平仪,这个小东西在初期可以帮助动作,保证持弓手垂直持弓,但要保证安装时在瞄框中保持中置。以上为推荐新手升级配件,以下我个人觉得需要一定练习后再升级比较好。一,长射准瞄具。这类瞄具一般比较昂贵,但调节精细,瞄准线长,对于长距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于新手来说,9寸的长度瞄臂会使得持弓手的晃动被放大,不够稳定的持弓手在长瞄具上使瞄针晃动更剧烈,更难找到发射的时机。其次,这类瞄具还要加上瞄头,瞄座加上瞄头使整个重量大增,甚至需要额外的平衡杆来平衡重量,这使得本来就不稳定的持弓手雪上加霜。二是光学镜片,光学镜片起到放大目标的作用,同时晃动也被放大。高倍数的放大镜片还需要装在窥孔中澄清镜与之配合,否则极其模糊(大家可以手持老花镜看远处物体一试),很多新手甚至无法在高倍数镜头中找到自己的靶心。总之,掌握高级瞄具需要一定的基础,新手完全可以依靠初级瞄具获得足够的练习精度。
1.3.4 撒放
撒放一般分为握撒或是腕撒,根据Lancaster archery的分类,握撒有手持式(handheld),铰链式(hinge)或是背加力(back tension,但不是背部肌肉加力),握撒灵敏,可靠,精确,但需要相当的训练才能掌握好,一般新手都是从腕撒开始。腕撒可以分为硬杆连接或是软带连接,也可以分为钳式或是钩式。这些种类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基于个人的特点。硬杆和软带个人感觉在发射时些微有些区别,有时发射时移动食指会带动手部,软带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影响小些,软带也比较好调节长度,硬杆基本长度是固定的,但硬杆在靠位一致性上又比软带的好一些。钳式理论上精度不如钩式,但拉弓时不容易脱手安全一些。有一点我想专门讨论一下,是关于腕带。首先腕带有魔术胶和卡孔两种,魔术胶必须每次粘到相同的位置,否则很难保证靠位一致,卡孔相对简单每次卡到相同的孔即可。其次由于手腕皮肤很难保持相同的摩擦程度,例如空气湿度,出汗,甚至不同的疲劳程度导致手型变化,使得腕带在手腕上位置滑动,因此务必尽量每次保持腕带处在相同的位置,从而保证扣扳机时手指的触碰位置和动作一致而且轻柔。我的个人体会,这个扣扳机的动作可以造成18米处2-4cm的散布差异。最后一点,有的射手手型偏小,可以使用youth青年用撒放,过大的腕带使得腕带滑动影响变得更大,从而导致散布扩大。
入门级的窥孔一般是拉线式的,一条硅胶皮管一头连接窥孔一头连接到Y弦,主要缺点是皮管随温度等变化会改变弹力干扰弦,其他缺点包括回弹容易打Y弦起毛,寿命不高容易断,窥孔不容易做大等等,拉线式的最大好处是每次开弓都能把窥孔拉正。其他类型的窥孔或多或少都会在弦拧转的时候带来窥孔旋转不正的问题,需要经常拧一拧转正。贵一些的窥孔一般材料是铝合金的,可以通过更换内芯调整窥孔大小,也可以加装澄清镜,带遮光罩等等。窥孔直径的选择是依据瞄具框的直径来的,在瞄准时瞄针一般应出现在窥孔视野中的固定位置,单针瞄把瞄针放在视野中央即可(或者瞄框中置),多针瞄由于针上下排列本身不一定在瞄框的中央,需要瞄框作为辅助将整个瞄框放在视野正中央。窥孔过大,视野里瞄框圈看起来过小不好保持一致定位,窥孔过小看不见瞄框只见瞄针,容易混淆,而且视野里光线太暗观靶困难。 其他关于窥孔的问题例如三线的窥孔比较磨弦,双线的比较容易转,拉线的容易滑动等等的发生都比较有个体性,跟安装有很大关系,很难做出一概而论的结论。
1.5 减震杆与平衡杆
减震杆、平衡杆(以及配重杆)这个话题十分复杂,我自己也处在认识很模糊的阶段,这里只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从各种途径得来的信息。减震杆(我认为减震杆(Stabilizer)翻译成稳定杆可能更贴切)一般认为有三个作用,一是吸收发射后弓身的震动,二是降低噪音,三是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我自己尝试过拆除减震杆或更换各类减震,自己的感受是前两个作用已不是很明显或者说对我个人不重要,毕竟上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的复合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震动和噪音都控制得很好了。下面主要讨论的是第三个作用。Steve Elllision在ControllingBow Behaviour with Stabilisers一文中提道,弓的运动包括位移、旋转和振动三种,位移发生于侧向、前后、垂直三个方向,旋转围绕以弓身为中心的空间三轴发生,振动发生于弓片与减震杆一端。弓的运动发生的时间分为发射前,发射中与发射后三个时间段。减震杆稳定作用的原理大家可以想象以下情景:你手持一根绳子平举,绳子下面吊着一个主要重量在边缘的轮子,绳子拴在轮子的轴上。当绳子变长时使重心下移,或者当轮子边缘变重时,你拴在轴上手的抖动传到下面的轮子上振动的幅度会变小,同理减震杆的配重起到把弓体重心下移的作用,减震杆的长度起到把重量外扩到边缘的作用,这两者稳定了整个系统,当然减震杆顶端的减震球也会起到吸收振动的作用。Ellisio详细地分析了发射各个阶段减震杆起到的作用,结论是减震杆会对发射各阶段各类型的运动产生不同的稳定作用,但选择何种重量,长度是十分具有个体性并且和射手的身体特性紧密相关的。一般认为:一,较长的减震杆效果更好,二,较重的减震杆在发射前稳定性越好,但减震杆并不是在各阶段都是越重越好。当持弓手推弓,拉弓手拉弦保持瞄准时,以推弓手为支点形成了一个力矩的平衡,弓的磅数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省力比向后拉的力量也是给定的,过重的平衡杆导致持弓手需要施加一定的力量辅助拉力来保持弓身的垂直,当扳机释放后拉力消失,持弓手的力量难以瞬间消失,存余的力量上的不一致会干扰弓身自然转动的一致性,从而使发射中被弦推动的箭的受力不一致,特别是高省力比轮,弓片回弹时进入拉力曲线急剧攀升段,此时的干扰会导致箭受力方向发生较大的差异。复合弓单侧加装平衡杆的作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减震杆的选择,一方面和减震杆一样降低弓身重心起稳定作用,另一方面平衡瞄具和轮组的重量,最后平衡加有配重的平衡杆的重量。那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呢,这似乎并不像选箭一样有固定的法则,Larry Wise给出的减震杆与平衡杆的选择方法就是试错法,每增加一盎司的配重进行若干组的试射直至找到最优的重量和角度组合。对于猎弓,虽然原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对体积长度的限制,必须在稳定作用和长度重量间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平衡。综上,当你开始认真选择平衡杆和减震杆时,恭喜你,你已经开始在射准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你的控制和能力已经可以体会到这些附件的差别对散布的影响。因此我个人认为平衡杆和减震杆的选择和使用是射手脱离新手行列进入下一阶段的标志之一。
1.6 箭速、轮组与能量
弓的基本原理是将人力作功的能量通过弓片的变形储存为势能然后再传递给箭成为箭的动能。动能一定的情况下,箭的重量越小速度越快。人力的做功是通过施加在一定距离上的拉力完成,这个距离对于复合弓来说是由拉距和弓档高度(弓弦拉开状态下,主弦到弓把的距离)之差来决定。因此,想提高箭速只有如下几种办法:1,减轻箭重。2,提高弓片能量转换的效率。3,增加拉距。4,降低弓档高度。5,增加拉弓行程上的力量。但是箭的重量是不能无限轻下去的,IBA规定每磅最低箭重为5格令,过轻的箭就和空放一样会对弓产生悲剧性伤害。</在讨论400英尺每秒的弓能否实现时提到过一个故事。2003年厂商HCA发明了号称可任意空放的弓,结果在当年弓箭贸易协会展会上当着大群围观竞争厂商和不明真相群众的面展示空放时把弓拉崩了,弓弦轮组飞了一地,只剩个弓把还尴尬地抓在机械臂里重复着拉弓动作。也许安全耐受更低箭重的弓会被发明出来,但今天,5格令的限制仍然在限制着行业,更何况更轻的箭为了承受巨大的推力必然需要使用更好的材料和工艺,而这些代表着成本。弓片的效率今天也到了85%-90%的程度,每一分进步变得十分困难。拉距更是由射手的先天条件决定,而弓档高度也总有个下限,弓档太低了弦回弹就容易打手,可以想象高磅复合弓打手是多么酸爽,要是弓档做到只有两寸高,回弹的弦怕不是打手而是变成切手。那么最后的选择只有拉弓行程上的力量,而这回到了轮组的选择。轮组分为单轮(singlecams),混合轮(Hybridcams),对偶轮(Binarycams ),或者双轮(twincams)等等,区别在于弦是连接轮组到对面轮组上还是对面的弓片上,上下轮组是否对称等等。发明不同形式的轮组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夹在搭箭点上的箭尾在释放的过程中路径保持水平,可以想见有些形式的轮组在释放的过程中如果上下轮卷动放弦的长度不一致就会使得刚才提到的搭箭点路径水平很难达到,从而带来上下轮组同步性调节的问题。应该说除了单轮之外,其它常见形式的轮组如果调整到位的话都可以达到很完美的同步状态,而单轮本身无需调节同步性但也可以做到满意的搭箭点运动轨迹。而轮组的形状对大部分人来说会最直接地影响拉感。普通复合弓上的主弦套在轮组的外圈上,副弦套在内圈上来拉动弓片,通过内圈外圈半径比的变化带来拉力在不同拉开距离上的变化,这种主弦拉力和拉开长度的对应关系构成了拉力曲线。因此不同形状的轮组由于内外圈半径变化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拉力曲线。有的弓的曲线在开始会迅速攀爬至最大拉力,有的进入省力区会十分靠后而且下坠较慢。而每个人的肌肉力量,手臂长度都存在差异,能使用的最大力量的位置在每个人身上都会不尽相同,有的人的最大拉力可能在身体正前方,有的人的最大拉力在身体中线靠后,因此有人觉得十分柔顺的弓也可能在另一个人那里会觉得拉感极差。但是,正如之前所提到的,箭的能量来自拉力全程做的功,全程低拉力的弓是无法积累很高的能量的,对于复合弓来说,省力比的存在使得最后几寸拉距的能量积累远低于同磅数的反曲弓,而最低箭重的要求又会使箭速在增加最大磅数的同时被增加的箭重吃掉,因此对于复合弓来说,我个人认为拉力曲线的形状而不是极限磅数和拉距对箭速起着最大的影响。当然,高磅、大拉距、低箭重、低弓档、坚硬无比的拉力曲线多个维度上的极限结合必然会创造出例如Omen这样的箭速的怪兽,但毫无疑问这样的弓的拉感一定不会让大多人感到舒适,而Omen这样的产品的指标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今天这种复合弓结构下,成为市场上不可逾越的悬崖。
待续,下回讨论关于器材的若干思考和射箭的 安全
很好,学习了。。。
支持原创,虽然不支持观点!
弓商不爱看这样帖子
支持用心撰写的原创帖!
楼主确实很用心啊,总结的很好,比我巴拉巴拉的东拉西扯半天厉害的不是一点半点
可惜的是,这些道理玩弓的大多数都知道,拿来忽悠别人也是一套一套的,轮到自己了就不一定这么想了。。。。。。
很实用的帖子,弓商不爱看,到对新人确实有用。。。换到美猎,射准板块一样实用
很多弓商一上来就忽悠新人最顶配(土豪多没办法。。。),说低配如何如何差,其实新人有几个能把低配的真正潜力发挥出来的?
支持原创,
今天就是在纠结选弓选配件的问题上,感谢楼主解决了我的大问题。
讲的很中道,好文章!!
写得太好了,非常赞同你的观点
这样的好帖子,应该加精的
毛刷台飘过。。。。。。。。
新手看时间
写的不错,楼主加油!
亡命天涯 发表于
很实用的帖子,弓商不爱看,到对新人确实有用。。。换到美猎,射准板块一样实用
很多弓商一上来就忽悠新人 ...
所以俺都說新手弓配三針瞄加個毛刷或大餅台就夠了!
倒是撒放買個好一點的,這個用順手的關係。
楼主威武,小女子拜服~~
wyattjan 发表于
所以俺都說新手弓配三針瞄加個毛刷或大餅台就夠了!
倒是撒放買個好一點的,這個用順手的關係。
撒放,护手这种东西确实该买好点的,直接贴身的物件。。。我玩射准从一开始就买SK1的护手,免得后面从弦护指,普通护指,再到高级护指还得重新习惯
支持,很实用。
说的很中肯~& & 要是弓商有你这种觉悟,弓友就有福了~& &
这个观点我觉得还可以,什么事都需要循序渐进,
进来学习!
写的不错,顶一下。
这个文章写的太中肯了,顶顶
关注你了。。。你写的很好。。。。待续。。。
亡命天涯 发表于
撒放,护手这种东西确实该买好点的,直接贴身的物件。。。我玩射准从一开始就买SK1的护手,免得后面从弦护 ...
可是這樣跟新手說,他們才不信。
都不想想2~30米都打不到A4 大小的東西了再好有用阿?
wyattjan 发表于
可是這樣跟新手說,他們才不信。
都不想想2~30米都打不到A4 大小的東西了再好有用阿?
人傻,钱多,速来
亡命天涯 发表于
人傻,钱多,速来
唉…&&這叫自卑,怕拿廉價弓,低檔配件丟臉,可是新手弓真的很好用說,如果有辦法發揮他的功能,就算拿去射糜鹿都夠了!
本帖最后由 thomashawaii 于
23:17 编辑
多谢阅读,今日继续更新
严肃学习中 (自带板凳瓜子汽水坐等下一次更新)
Powered by复合弓的窥孔调整时应注意的事项_射艺联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2贴子:
复合弓的窥孔调整时应注意的事项
窥孔是复合弓上的一个瞄准器具,也就是装在弓弦上的那个后视窗口,是复合弓三点一线瞄准方式的一个比不可少的配件,生产窥孔的厂家很多,但是窥孔的样式确实单一的都是那种圆孔状的,窥孔的材质有很多种,普通的都是硬塑料材质的,有一些进口的质量比较好的是铝合金材质的,铝合金材质的价格自然是要比硬塑料材质的要贵很多,尤其是进口的加吸塑包装的,价格就更贵了,窥孔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拉线窥孔,一种是“后视窗”我们所使用的最多的就是这种拉线窥孔,拉线窥孔主要是搭配五针瞄来使用的,我们现在所接触的狩猎复合弓上面安装的都是拉线窥孔,就是窥孔和副弦链接着一个黑色的皮筋的那种就是拉线窥孔,后视窗那种的就是单一的一个圆形的那种窥孔,中间没有任何东西的链接,所以这两种窥孔我们们容易就能区分的出来哪种是拉线窥孔,哪种是后视窗型的窥孔了。拉线窥孔和后视窗型的窥孔,安装方法和瞄准的方法都是一样的,不过两者搭配的瞄准器不一样,在使用五针瞄的时候,五针瞄的外围轮廓小,用小型的拉线窥孔就可以看得到,而如果是复合弓上安装的是精准瞄的话精准瞄的外围镜片轮廓大,使用拉线窥孔是看不完整的,所以使用的是大点的后视窗型的窥孔,窥孔不仅在复合弓上会用到,在现代的竞技射准反曲弓上也一样会用到这个东西,只不过在竞技射准反曲弓上用的都是后视窗型的,因为竞技射准反曲弓上没有另外一根副弦能让它磅皮筋,当然这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关于瞄准器和窥孔的搭配问题暂时就先和大家讲到这里,大家只需要知道怎么去区分这两种窥孔就可以了,知道什么弓上装什么窥孔这些问题就可以了,在现在所有的弓箭产品中只有复合弓和竞技射准反曲弓需要安装窥孔,其余的弓箭产品是不用安装窥孔的,关于窥孔的其他知识我们暂时不讲了。接下来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调整窥孔是不是就必须要跟着调整瞄具。 窥孔的安装位置是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安装的,我们在购买复合弓的时候射艺联盟的技术人员都会根据我们的需求帮我们把复合弓根据我们自身的条件去调试好,这样一是方便我们不会调试的新手可以免去调试这个难关,而是可以让弓友们拿上就可以使用,不用在去调整瞄准的位置和窥孔的位置了,只需要根据目标的距离去调试瞄针就可以了,窥孔和瞄准器和目标这是我们瞄准的三点一线瞄准方法,这种瞄准方法是现在最普遍的,大家也都非常的熟悉的,但是当射艺联盟的技术人员帮我们调试的时候,只是根据我们的身高和臂展等大致的数据来进行调试的,而每个人的射箭姿势和瞄准习惯不一样,也会让窥孔和自己的实际使用情况有误差,会造成我们使用的时候不方便,所以我们还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去调试。 调试窥孔的位置很简单,如果你觉得窥孔靠下了只需要把窥孔的固定绳给松了,任何向上调一点就可以了,向下调的方法也是一样的,只到调试到和自己瞄准的那只眼睛的位置正好为止,所以大家买回去以后就先看看窥孔的位置合适不合适,不过最主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提醒大家的,窥孔的位置和瞄准器的位置是有一定的定律的,所以大家如果是要调窥孔的位置的话,就必须也要调整瞄准器的位置,不论你的复合弓上使用的精准瞄准器,还是五针瞄准器都是需要去做相应的调整的。具体的调整方法大家可以去翻阅我们射艺联盟的技术文章,我们都做过详细的解说。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合弓绑窥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