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以虚构故事和塑造人物形象为政府形象构成的主要内容容的文学体裁。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因此高考题在考查人物形象时,主要在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方面设题。

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其他人物和媒介物的烘托。其中包括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描写等。

(2)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则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的刻画,借助于对其他人物或媒介物如人所处的环境、场面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这种手法比较含蓄、委婉,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

(1)肖像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肖像描写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及对语气的描写。语言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代表性的语言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3)动作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的手法。动作描写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灵世界,有助于揭示人物心理及性格特征。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的具体刻画。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及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

(5)细节描写——对生活中那些细致又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做的特写型描写。它是叙事类文章最小的描写单位,它把事物细微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逼真地呈现出来。细节描写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可随意取代。小说中运用恰当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细腻地展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征及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6)场面描写——在特定的时间及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而构成的人物活动的“动态”描写上,同时也表现在作为人物活动背景的特定环境的渲染上,通过环境及人物活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气氛,以刻画人物性格。

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小说往往以情节取胜。情节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史,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小说的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这是小说的基本构成环节。

分析鉴赏某个情节的作用时,应主要从该情节对人物形象、主题、其他情节、构思等方面的作用入手。

(1)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来看,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因此,一定的情节能够表现一定的人物形象。

(2)从对其他情节、构思上来看,在开头的故事情节可以起到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做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中间可能有过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在结尾有可能交代故事的结局、照应上文、构思精巧(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等作用。

(3)从对文章的主旨方面来看,情节是围绕文章的主旨,为深化主题服务的。

3.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

小说中的情节安排指的是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及变换,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此外还有呼应、抑扬、突转、悬念、伏笔等叙述技巧,丰富的技巧运用可以使小说内容更丰满,更有层次性,也能更好地吸引读者。

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者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末时间等。

突转: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与人物的命运由此改变,即“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等。

悬念:使读者产生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为情节的高潮做铺垫,最终结局的出现或事件真相的揭示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伏笔:前文为后文埋伏线索,或上文对下文的暗示。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铺垫: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或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以用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题,在文学作品中也是人物性格描写的一个延伸。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自然场景。自然环境描写主要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色的描写。

(1)社会环境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的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做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1.线索:线索是小说中贯串作品始终的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可以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事件,也可以是作品中所灌注的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是具体的时间、空间,线索常见的有单线及双线两种形式,也有多线并行或者复合结构的。

2.主题: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贯串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它是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描绘故事情节、塑造艺术形象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和观照,主题是否深刻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及内涵的深浅。主题一般通过情节和形象展现出来。

小说的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小说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的总称,有些在前面已有论述,这里从简。总体来看,表达技巧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其中抒情部分主要指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由境生、融情于景等。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抑扬、联想、渲染、悬念、反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怀、用典、以小见大、以动衬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分析表现手法,主要看它们的运用对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材料及结构安排:材料方面主要指先后、主次、详略、繁简的安排,结构方面主要指抑扬、过渡、衔接、铺垫、伏笔、前后照应、开门见山、逐层深入、卒章显志等。

4.语言技巧:看语言是否简练、生动、准确、形象;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含蓄);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些也是散文语言所具有的,要特别注意小说语言的独特之处。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性散文。记叙性散文叙事较完整,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做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的《藤野先生》。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性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性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性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性散文。它与抒情性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性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性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性散文。

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所谓“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例如,《窗》就是通过描述一系列与窗相关的事物来阐述哲理,《荷塘月色》就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说不尽的狗》就是寄寓一种生活、艺术和思想中蕴含的情趣。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主张“大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请注意,这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科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故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韩少华《散文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论》)

尽管散文的细节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物、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用作散文的题材。

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如张洁的《挖荠菜》和杨朔的《荔枝蜜》;有的以某一思想来统率全篇,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如秦牧的《土地》。

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描写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和议论为主;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

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词语、方言俚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

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即所谓散文笔调。散文笔调,首先是语言凝练、优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优美的语言是散文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来看,散文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描,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有的散文作家有意识地化常语为奇语,以更好地表现散文的“诗情”和“画意”。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实的语言,写出极美的文章来,即所谓“家常风”。如魏巍的《我的老师》。

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

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乐美。

散文的诗意与它是一种长于抒情的文体是分不开的,其诗意的浓度同作者感情的深度总是成正比的。为什么散文长于抒情呢?因为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写到什么,其目的都是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灵的歌声”。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层次较少,结构不很复杂,但又具有选材精要、言简意赅、立意深邃的特点。郁达夫“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现代散文序跋选》)

1.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具体而言:

(1)象征。其作用是使主旨含而不露,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引人联想和回味。

(2)衬托(对比)。其作用是使要表达的对象特征更加突出、鲜明,帮助表达作者感情或文章主旨。

(3)抑扬。其作用是造成读者的心理反差,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更突出事物特征和某种感情。

(4)托物言志。其作用是将作者的情感和理念巧妙融入事物中,使文章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引用。或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和神秘色彩;或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或引用名言,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2.常用的写作技巧及其作用

我们对散文的写作技巧做一下细致的分析,以便复习备考时能举一反三:

(1)叙述是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等进行的述说和交代。主要用于介绍时间中事物的发展和空间中事物的状态。

①叙述的人称。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形式。第一人称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用“你”的形式与叙述对象对话,把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第三人称使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反映的生活面更广阔。

②叙述的方法。顺叙: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感。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插叙:可以造成叙述时空的一种纵深感。补叙:可以对情节的发展起到直接推动作用,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2)描写,是把某一对象的状貌、情态,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给读者。它是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可以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人物描写的对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肖像、动作、语言描写。主要体现在记人散文中,它们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展现人物的身份经历、文化修养、习惯爱好,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心理描写。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的内在依据。有时也可以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所处环境及遭遇等来进行折射。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可以用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题,在文学作品中也是人物性格描写的一个延伸。

细节描写。散文中的细节描写指对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做的特写式描写。细节描写可以把人或事物最细微、最本质的特点鲜明逼真地呈现出来。

环境描写。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通过场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思想性格。

白描和工笔。白描指使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工笔指用细腻入微、工整细密的笔触,对人物和环境进行精雕细琢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等做正面、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烘托。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做直接的刻画,而是借助于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主观描写所描写的人物和事物往往是作者情感世界的一种观照和折射,渗透着作者主观上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情绪。客观描写,是客观、具体地描写事物的本来形态状貌,不带有作者情感色彩的笔法。

(3)抒情,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①直接抒情。即不借助于媒介而直接抒发感情。常用于抒发强烈、直露的情感。

②间接抒情。寓情于事。通过对具体人物和生活事件的叙述来抒发情感。这种对往事的回忆,对经历、体验的叙说,往往会引起感情的波澜,因事而动情,在叙述的字里行间蕴含深沉的感情。寓情于景。以眼前的景物为媒介,或者通过对某种象征性事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以情染景,情景交融。

(1)篇首:散文开头常见的模式一是欲扬先抑,二是由此及彼,三是对比、映衬。其作用一是总领全文,二是引出下文(话题),三是为下文做铺垫、蓄势或做对比。有时,还具有增添情趣、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2)篇中: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文章关节处具有引发议论、揭示主旨的作用。

(3)结尾:照应文题,呼应开头,点明主旨而深化中心(即“卒章显志”),升华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形象构成的主要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