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出处》王开林中何须出处的内涵?

如果说成年人阅读经典是给思想补漏,青

少年阅读经典就是给精神筑底。

阅读经典,必须狠下一番苦工夫。孔子的

学问如何?在春秋末期,绝对首屈一指,他钻研

《周易》,韦编三绝(由于反复披览和翻阅,编联

竹简的牛皮绳子都断过好几回)。董仲舒的学

问如何?在西汉中期,绝对首屈一指,下帷授徒

之余,他钻研儒家学说,三年不窥园。司马光的

学问如何?在北宋中晚期,绝对屈指可数,他综

览宋朝之前的历史,编纂《资治通鉴》,隐居洛

阳独乐园,长达十九年。王夫之的学问如何?在

清朝初期,绝对屈指可数,他遍治群典,著作等

身,隐居衡阳石船山下,长达三十二年。

阅读中国古代经典,主要有两个障碍:一

是文字障碍,比较艰涩;二是思想障碍,比较艰

深。读者若学力明显不足,理解力跟不上趟,就

仿佛驴友钻进了深山老林,手机信号太弱,极

可能“暂时无法接通”。因此“远交近攻”是唯一

可行的战略,先读双重障碍较小的经典,这才

是上策。比如说,你读《金刚经》有难度,就先读

《六祖坛经》,其法理相近;你读《庄子》有阻力,

就先读陶渊明的诗文,其意趣可亲。一般来说,

兴趣总得有一个培养的过程,远足也要做好那

些必要的准备,中等水平的读者从中国古典长

篇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

游记》、《红楼梦》)入手会比较轻松,比较愉快。

入门之后,再借助注释,阅读唐诗、宋词、元曲

和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就能领会其中的美妙之

处。倘若行有余力,你继续上溯,还可阅读《资

治通鉴》、《三国志》、《后汉书》、《汉书》、《史

记》。最高潮部分,也是最高端部分,当然是阅

读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那些经典多半是道

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农家、医家、

纵横家、经济家、风水家的元典,极为广袤和浩

瀚,风貌不同,景色各异,令人目不暇接。就算

你乘坐高铁去,驾驶快艇去,也不愁没有驰骋

的空间和回旋的余地。某些准备不足的读者可

能会望而却步,视这片原野为“无人区”,称这

片海域为“百慕大”。然而读者准备充分,置身

其中,则受益无穷,乐不思返。越是紧贴源头的

感情,就越是毕现性灵的感情。越是毗邻始端

的思想,就越是直指人心的思想。

阅读经典,是讲求方法的。以前,私塾里的

先生要求学生将四书五经背诵得滚瓜烂熟,似

乎很笨拙,却非常管用。咬字要准,断句要对,

丝毫不得马虎。因此许多人从小下足了记诵工

夫,读过的经典终生难忘。现在仍有人主张让

中小学生背诵一些古代经典诗文,只不过青少

年儿童的功课压力山大,普遍加码确实不太适

宜,如果某些孩子对此怀有强烈的兴趣,则肯

定不会吃亏,背诵下来的经典迟早会转换成精

神养分,“腹有诗书气自华”,其显著效果我们

以我近年来的观察和比较,阅读中国古代

经典,比死记硬背更高明的方法至少有四种:

一是陶渊明的不求甚解,二是苏东坡的由此及

彼,三是鲁迅的从字缝里读出字来,四是胡适

不求甚解并非偷懒,更不是卖萌,而是避

免对中国古代经典的某些模糊语意作过度解

析,不受注释的束缚,不认死理,不削减必要的

灵活性。《诗经》中的《关雎》,明显是一首情诗,

然而《毛诗序》将它与“后妃之德”连线,唐代学

者孔颖达说这首诗是文王用来教化民众的,宋

代学者朱熹干脆以武断的方式坐实诗中的“君

子”是文王,“淑女”是文王的妃子太姒,弄得大

家都没了想象的余地。难怪古人早就强调“诗

无达诂”,以《关雎》这首经典诗作为例,古今学

者对它的诠释各不相同,但都算不上标准答

案,对领略这首诗的韵味、情味和趣味帮助不

大。你若寻求甚解,只会急死烦死苦恼死,你若

不求甚解,则游刃有余,想象力可飞、可奔、可

苏东坡参加殿试时,作 《刑赏忠厚之至

论》,其中有一句“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

之’三”。连文坛领袖欧阳修都不知道这个典故

出自何书。后来,欧阳修当面询问得意门生,苏

东坡的回答却是“何须出处”,令欧阳修闻言一

怔。于是,苏东坡告诉恩师欧阳修:“事在《三国

志?孔融传》注解中。”欧阳修回家查

书,并没有找到那句话的来龙去脉,仍

是一头雾水。过了几天,欧阳修再次询

问弟子,东坡回答:“曹操将袁熙的正

妻赐给儿子曹丕。孔融说:‘以往,周武

王灭商后,也曾将妲己赐给弟弟周公

旦为妻。’曹操问道:‘哪本书上有这个

说法?’孔融笑道:‘以今天发生的事情

去推理,我猜想当时的历史应该是这

样的吧。’尧帝和皋陶的一问一答,我

也猜想应该是这样的。”欧阳修闻言大

惊,回头感叹道:“此人可谓善读书,善

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苏东坡

把死书读活了,用的就是由此及彼的

推理法,这种“化骨绵掌”,他用来得心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借狂人之口道出

“从字缝里读出字来”,那就是“吃人”。狂人以

这种方法翻阅“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产生

不少幻觉,也弄出不少骇人听闻的新解,因此

不被社会所容。这似乎说明了狂人的读书方法

出了问题,脑袋有了毛病。事实上,这种读法是

某些怪才、鬼才的拿手好戏。金圣叹评点“六才

子书”,用的是这种方法。李宗吾著《厚黑学》,

荣升为“厚黑教父”,更是得益于“从字缝里读

出字来”,他揭看儒家思想的底牌,认为“仁近

于厚,义近于黑”,道前人之所未道。你可以不

赞同李宗吾的观点,但他别具只眼的读书方法

胡适强调“做人要于疑处不疑,做学问要

于不疑处有疑”,做学问的初步必定是读书。对

某些经典名言质疑,能够试得出思考的刀刃是

否锋利。金岳霖曾笑评经典民谚“钱财如粪土,

仁义值千金”的逻辑错得离谱,如果前提成立,

推理的结果就是“仁义价值一大堆粪土”,这无

疑是自相矛盾的。即使是一句顶一万句的圣人

哲言,也并非天衣无缝,照样会有经不起推敲

的地方。在《论语》中,孔子告诫弟子“毋友不如

己者”,钱穆在《论语新解》中将它翻译为“莫和

不如己的人交往”。你定神默思,这话似乎相当

在理。交往那些强过自己的朋友,益处无穷,多

一位良友就多一条金光大道。问题是,倘若你

谨遵圣人的教导,眼前就只有华山路一条。试

想,那些比你更强的人若采取同样的尺度,你

就不配做他的朋友。真要是大家将“毋友不如

己者”奉为交友法则,比自己弱的人你不肯交,

那么比自己强的人你攀不上,跟自己能力相当

的人却少之又少,岂不是白天打灯笼也找不到

有时,我想,将中国古代经典中的一些格

言警句抽绎出来,编成一本书,加上注解,让那

些没有更多时间阅读的人“尝片脔而识鼎味”,

也许是个好主意。他们阅读《论语》,如果弄明

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他们阅读《孟子》,如果弄明白

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

们阅读《庄子》,如果弄明白了“举世誉之而不

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鹪鹩巢于深林,不

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依此类推,他们

的精神境界将会大大提升。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

讲到了点子上。怀疑者的鹰眼和探索者的虎气

必不可少,否则,阅读中国古代经典就比瞎子

摸象的效果还要差上一截。须知,大量典籍形

成一个巨型矿场,在其中,有些人挖到了金子,

有些人刨到了玉石,有些人却空手而归,垂头

丧气,这是能力问题、方法问题,绝对不是运气

(郑国摘自《湖南教育》2014 年 11 期,

  • 一、语文 完成了语文作业 还有写作 看完了一本小说《星月花冠1》开始阅读星愿大陆 二丶数学 数学作业完成 又复习了...

  • 出处: 外研社Unipus 为提升学生综合阅读能力,助力参赛选手科学备赛,大赛组委会特邀多位英语语言文学领域资深专...

}

高级java工程师、移动支付领域项目经理;擅长产品研发、项目管理;获得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证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作家王开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