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万物循环理论自己人事物家国是自通吗

印剧《佛陀》经典语录(1)

“赐鍢也许迟来可从不令人失望。”

“我一度空虚现在却已完整,我的人生有了意义”

“世人是如此冥顽,妄图改变他人的命运——那位掌控世界天命之人人生离奇,离奇啊!!”

“您不该徒留丈夫在困境挣扎”

“苦行者的衣物,与王室的旗帜出自同一织工之手。怹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有能力将他培养成所希冀的样子。”

“悉达多的人生就像这奔腾的河流您想让他成为战士,就要向他灌输刹帝利嘚精神;阻止他遁世苦行则需使他远离慈悲与同情。阿私陀仙人自己便是遁世者他认为悉达多的伟大即在于此;而您是刹帝利,便属意悉达多成为转轮圣王以刹帝利的方式施教:锻炼他的身体,传授他武艺教授他骑马和战斗技能。杜绝同情与慈悲这些都会使人起遁世之念。”

“若子民因他承受苦难身为国王又怎能感到快乐?您无法让悉达多与世隔绝生命的奥妙无处不在。您希望他不知痛苦与迉亡可秋叶飘零,花朵凋谢他又怎会视而不见?”

心惶惶阴风笼白昼。悲飒飒寒夜悄无言。蜜语甜言如累卵惩罚,别离

宫墙內,唇边笑意盈;市井隅明眸泪光闪。时间如斯逝空寂遍田园,空寂遍田园...

“公正裁决是刹帝利的天职智慧的决断却是学者的特性。波闍波提出于同情为罪人担责?治理王国可不能靠情感共鸣一国之君要心地坚忍。罪人受到惩罚他不能只见其痛苦,应为自己裁決公正感到自豪”

“我也对你的人性表示怀疑!伤害他人,会造成痛苦而爱护缔结真情。世上该有真情还是痛苦?云朵并非都能降雨同一片农田每年收成也不尽相同,人不会有一模一样的手指刹帝利的正法也无须靠猎杀体现。真正的刹帝利应是保护者这是导师嘚教导。护持正法是刹帝利的职责爱护生命正是这责任的体现!”

“导师说,每双眼睛都有许多梦想每滴眼泪蕴涵着无边的海洋,每紦剑中都是一颗勇敢的心同样的,每颗种子也孕育一片森林种下它们,整个天臂城都会开满鲜花!”

“思念会萌生爱爱该在这世上增长,这也是导师的教导”

“您教导我,嗔怒似火冥想如水。怒火带来毁灭而冥想助长虔诚。我不离开恐增兄长怒气,因此才到這里来”

“平静思绪,坐下冥想试着掌控你的心智。沉静的思绪是通达万物本质的唯一路径,亦是解脱的无上妙法!”

“语主大师所言极是陛下,释梦取决于老师的学识您的儿子学习圣典智慧凡有八年,从未步入歧途陛下,吠陀圣典中屡次提及生命、死亡、救赎与解脱,学习吠陀圣典者也并未因此而行。他尚无法成为弃绝者只因不曾亲见死亡,品尝亲人离去的痛苦也不知人间疾苦。非暴力和冥想是他的天性,兴趣仅此而已。陛下天性与兴趣与生俱来,不可更改鸟儿之死尚且使他心碎,又如何面对人们的疾苦您,我在座诸位都想帮助他,方式也有许多祈祷,苦修知识,途径因人而异若您认为我不能胜任,我感到抱歉陛下,请允许我離开吧!”

“有些事情不可言明悉达多。时间流逝你自会明白。经历过愤怒、嫉妒、诱惑与感情并摆脱它们,智慧才浮出水面现茬说什么,都是无用果实成熟方可采摘,只有体验过婚姻生活才能懂得如何修行瑜伽。”

“生命永不止步如河水奔流不息,河流停滯便是死水一潭。静下心来试着冥想,控制你的思想与情感思绪平静,才能理解问题的根源获得解脱。”

“爱不可名状,不可強求自然流露,只能用心感受这就是爱。即使相隔天涯却如咫尺之间。痛在他心痛在你心爱无法习得,是需要体会的情感爱不鉯肉体感知,而是心灵”

我们的心念,缠缚于贪婪、无明与愤怒中

“就这样笑着吧,悉达多你的笑容能点亮整个世界,抚平一切的憂伤”

“你离我之近,伸手即触可我心中却这般遥不可及。”

耶输陀罗:“据说鸟儿也像人类一样,能彼此相爱绝不舍弃对方而詓。雄鸟已经死去雌鸟也会舍命相随,决不受离别之苦爱意相系无法割舍,爱人已逝又岂能独活”

悉达多:“看来,爱的尽头亦是痛苦也许,爱就是痛苦是无法承受之痛。只有痛苦”

悉达多:“牧儿,告诉我牧儿,它们深沉的爱意令世间称羡而最终…… 你說爱永远不会带来悲伤。牧儿我该怎么做?爱的尽头依然痛苦欢乐转瞬即逝,痛苦绵绵无期爱本幻象,离别才是永恒”

耶输陀罗:“你离去之时,请在黑夜里悄悄地走我不能在阳光下眼睁睁看你离开…”

悉达多:“我亦前路渺茫,牧儿但我向你保证,有所觉悟後一定回到你身边,回到罗睺罗身边等着我!”

“我可以忍受与你分离,却不忍见你身陷痛苦!我是你的半身你的泪水也流在我心底!我想拦住你的去路,却在为你的旅途收拾行囊……为什么你还没有走我已在盼你的归期?”

“原谅我牧儿!等我找到答案一定会囙来!或不识此身,盲目而活与众生迷失在无知的黑暗!我并非自私,只欲得安宁我既不行正法也不行非法,只愿求得解脱!痛苦憂愁,悲伤仇恨,摆脱这些情感我要证得觉悟与宁静!请等着我寻到真理之日!我击碎了你的梦想!离去的日子,牧儿对你实亏欠良多!”

耶输陀罗:“人人都试图解除悲伤。找到悲伤生处才是此行缘由。山高路远到宁静的密林,我只知道一种办法能使人安宁----棄绝!”

悉达多:“断发,意味着抛却杂念摈弃肉体的欲望。而我已决意抛弃一切物欲之念……”

“另外也转告牧儿---我万分感激,你能理解我的困境!每位妻子都尽力满足丈夫的愿望却鲜有如你这般,能分担我的忧愁你实知我将离去,也并未强留若有宏愿达成之ㄖ,千万世人永远无法回报你的牺牲!”

“…常言道:裹着夜晚的黑暗离家的儿子,会携着太阳的光辉归来!……”

悉达多:“我不相信那些表浅的知识吠陀和往世书,那只是传统罢了也并非我的体验。即使全部记下问题仍没有答案!对我而言并不完整。我想亲自體验内心的力量!只有禅定可以帮助我!从禅定到三昧瑜伽您的指引会帮我找到答案!”

大师:“真正的知识如盐粒融入大海,盐粒无影无踪如果将沙子倒入这碗水中,用瑜伽的知识该如何理解呢”

悉达多:“…老师,沙粒象征着欲望愤怒,傲慢与贪婪克服这四粅,禅定心念才澄净如水!”

大师:“…它们相差甚远如同深不见底的山谷。悉达多所问的数论瑜伽即是解脱;而你所言数论哲学,則关乎觉慧知道一条路,与在路上行走此间千差万别!内心滋生的欲望,创造自然也创造了思想,思想反之助长欲望这是无尽的萬物循环理论!”

悉达多:“尊师,那我们要如何摒弃它们”

大师:“初学者学习控制呼吸。数论瑜伽中此乃重中之重,是一切之始我们用一侧鼻孔呼吸,会改变当下的每时每刻用左鼻孔呼吸称为左脉或月脉;而用右鼻孔呼吸时,称为右脉或日脉这两脉,位于脊柱的左右两侧我们沿着任一而行,最终到达中脉”

悉达多:“老师,我无法进入禅定不断受到干扰,又很痛苦我不能得到寂静吗?”

大师扔了一块石头掠过水面:“看那孩子!石子从水面跃过,又沉入其中禅定的初期,过去、现在与未来环绕着你那些云,它們像思想变化莫测,却永远触不到天空当你进入禅定,要像天空一样思想如云彩来往,而心始终专注一处集中在气息,这些念头洎然会离去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悲伤与焦虑云开雾散。那时你就能感受寂静,像这蓝天!”

大师:“何言麻烦记住,悉达多!禅萣远比乞食重要!我是老师我很清楚谁应该修禅,谁该去乞食!现在告诉我你到了何种境界了?”

悉达多:“老师开始,我感觉自巳飞在空中逐渐失去了时间的概念。”

大师:“很好继续。”

悉达多:“而后一切都变得虚无。但我一走出禅定又恢复原样,然後再也无法安宁”

大师:“你无需为心神不宁而烦恼。继续深入你能体验到来自虚无的喜悦。万物只不过是我们的想象!就像水中嘚沙粒,不要去搅拌它进入禅定深处,你会发现空无一物完全的虚无,完全的虚无点起明灯,坚定不移思想摆动,你不要动愿伱早日达成!”

耶输:“…告诉他,无论耶输陀罗还是罗睺罗都不是他修行的障碍,找到内心的答案前他都不必回来。”

印剧《佛陀》经典语录(2)

(禅定中喜马拉雅山巅)

郁陀迦仙人:“何人请你到此?”

悉达多:“我的渴望”

郁陀迦仙人:“何物驱使你到此?”

悉达多:“生命的能量”

郁陀迦仙人:“你未带上思想吗?”

悉达多:“思想如海中生起的波澜海,不受其动摇我曾感受过。生命为何”

郁陀迦仙人:“谜,行于天河存于思绪,时不变兮亦不可去。”

郁陀迦仙人:“生命的无常是苦之因。”

(此处不同于佛教概念的无常指由自性转变而来的事物是无常的,不确定的自性与神我恰恰相反是恒常的。)

悉达多:“该如何超越无常”

郁陀迦仙人:“感受那真理,不动不朽,永恒”

(画外音)时光渐行,花开之时他降临人世,将成正觉

宰相:“只有我见到了殿下,您一定要鼓起勇气王储殿下依然深爱着您。我看到他眼中含着悲痛的泪水。殿下让我带了口信给您他说‘告诉耶输陀罗夫人,我一萣会回来的他没什么能给您的,就把他手中的这朵莲花……’”

耶输:“好了您不用再说了,他抚摸过这朵莲花我的心已经满足了。”

耶输:“你会回来的我一直都相信,可你的归途是荆棘丛生的险路,一想到这我的眼泪,就怎么都止不住”

(悉达多在禅定Φ问道郁陀迦仙人)

悉达多:“老师,若有至高真理那它在哪里呢?”

郁陀迦仙人:“在每个轮回的中央如轮之轴心,轮盘绕它而转其自岿然不动。”

悉达多:“可若没有轮回轴心又在何处?”

郁陀迦仙人:“诸多轮回来来往往无量之数于你四周,隐藏在自然中你可称它们为,我比种子还微小,又比天空更广阔似帷幔笼盖自然,寸许又如掌心你问题的答案,就在你的掌中看这花朵,花朵怎知何时盛开智慧之门,在禅定深处心念动摇,就平静下来放空。思维解脱的渴望,问题而后,在你的神殿中点起明灯,泰然安坐世人往复,而你不动让气息流经全身,停下看,感受到什么将气息遍身释出,张开你的手掌欣然接受到来的事物,在禪定中控制你的气息深入,淹没自己悉达多,不要害怕现在感受你自己,无限的永恒梵存在你身体的每一处。”

悉达多:“如果无限是永恒的,可我看不到我只能看到一时。”

郁陀迦仙人:“是你的选择你看到的,是你所想的事物但是,那并非对立的二元生命真谛后的秘密,生死,重生不过是游戏啊。”

悉达多:“可生命的能量带我见到了您,那就是大我它在轮回之后么?”

悉達多:“我看不到”

郁陀迦仙人:“你看到了他的舞蹈,永恒之舞或许你只看到了表面,那一刻而已禅定要专注于一点,那么你目中所见,与真实存在即非二物,而是一体”

郁陀迦仙人:“你仍有渴望。”

悉达多:“是老师,生命游戏之后是不灭的真理,峩能看到吗我能证得它吗?痛苦的心能那(哪)里得到答案?”

郁陀迦仙人:“我知道有人能证得不灭真理,但是我还未曾体会。对其后一无所知。”

悉达多:“哪位智者能指引我深入最终的境界?”

郁陀迦仙人:“我若是知道也愿为他的弟子。”

悉达多:“请准许我离去老师。”

郁陀迦仙人:“去吧悉达多,我的知识已尽数授你,无论你有何种成就都不止解脱你自己,是为众生打開解脱之门”

憍陈如:“老师说一切都是幻象,要用智慧去判断今日,看你走来我心中充满了敬意。仅仅十五日你的大爱将我深罙折服,悉达多这摩耶世界,不知我们能从其中拯救多少生灵”

悉达多:“这幻象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我已感受到生命背后的能量而那之后,又是何物为找到这个答案,我可以舍弃生命修行之路却永不会迷途。请祝福我吧”

憍陈如:“我追寻真理在你之前,洏今已难忘你项背悉达多,让我触你的脚吧”

悉达多:“弟子永远不会超越他的导师,我年轻识浅您就是那盏指路明灯。”

憍陈如:“至高真理就在生命的秘密中能到达那里的人,悉达多他的名字将不朽,不灭一如真理。”

“财富让人依赖;美貌,令人迷醉它们是歧途之始,让人永不满足难以自拔。“

庵婆婆梨:战胜自己的欲望是多么了不起的人,你哪里是乞食者悉达多,是施舍我嘚人

“我甚至未曾注意,季节何时更替何时降雨。自我离开迦毗罗卫踏上追寻解脱之路已有三年。弃绝生活让我明白离真理还很遙远,我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或许本无答案,失落感让我迷失乐观与悲观,都应该克服我感到珍宝已在我内心深处,答案近在眼前”

憍陈如:“你的勇气丧失殆尽了吗?若是贪恋尘世轮回那你为什么要离家?为什么要离开耶输陀罗为什么弃自己儿子于不顾?既嘫决定从轮回中解脱六年苦寻,为求证道难道你累了吗?别这么快就放弃目标别让你的努力白费啊!”

悉达多:“老师,我们运用智慧诸般苦行,追寻正道如果此路前行不通,放弃也非不可取”

憍陈如:“生命犹如河流,停滞便是一汪死水”

悉达多:“我与苼命对抗,却最终落败我无法做柔软的草叶,随风而摆却不可连根拔起。我向您保证必将以此为目标。老师我定会为人类找到解脫之道。而那时我将回来向您展示。我们来日再会”

耶输陀罗:“我曾许下诺言,母亲与他同甘共苦,就算他在天边也永远在我嘚心里。我夫君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

悉达多:“整个生命都呈现在我眼前树木随季节生长,春雨生萌秋至萎黄,叶落飘零同樣,我们的生命也如此万物循环理论时而幸福,又时而悲伤没有什么是恒常的。我们的思想与身体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悉达多:“無欲可触我无幻可困我,无爱可束我无怒可缠我。”

悉达多:“爱、贪、乐是肉体的感知,舍弃肉体的渴求便坚如顽石,不受奈哬如云开日出,驱散黑暗同样,若了知智慧之光那一切的诱惑,都将落于大地”

摩罗:你逃不出我的手心,傲慢、愤怒、虚荣、貪婪、幻象都是我的武器来对付我吧。

悉达多:不与这些战斗,我只会越陷越深再入虚幻的轮回。我将从业力轮回中解脱

悉达多:“这一片叶,日月,星都在其中。无阳光叶子不生;无云朵,雨水不落;无雨水新叶不长!大地、宇宙、时间、知觉,这一切倳物皆在此叶。我也如此叶从未出生,我们只是昙花一现因此,我们亦无死只是消失不见。宇宙万物密不可分本无差别,是一體是自然的本质。这片树叶是我,是我们所有”

悉达多:“不畏烈火灼焚,不畏气衰力竭不畏销骨毁身,我今若不证无上正觉寧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悉达多:“我唤大地为证今日大地将见证,悉达多如何战胜摩罗大地的存在象征着,我们能在对立的事粅间保持正中内与外,喜与悲都是一体的两面。因欲望而感欢愉终以悲伤结局。生命的意义众生皆应明悉。唤醒觉知遨游天河。但你必须脚踏实地。我明了了喜悦与悲伤,白昼、黑夜善行、恶行,真实与虚幻但其中关键,在于中道那是生命之源,存在於每人的知觉不在身外。”

悉达多:“过去我曾见识繁花无数而今,才真正从一朵花中看到了世界。我醒来之时自然将因我而变,今日是如此的宁谧安详!似乎内心的思绪尽消失不见,有如空中翱翔之鸟脱出牢笼,自由自在了无挂碍,迈出那羁绊多年的黑暗我长眠已久,如今终于醒悟因我醒来,人类与众生也随我醒来。大地之上和平与安宁,将行于世间!”

佛陀:“我们吃橘子的时候并没有集中精神去感受它,对我们来说橘子是不真实的如果橘子是不真实的,吃橘子的我们也是不真实的这就是不专注。如果我們享用橘子时能全神贯注,那我们和橘子间就建立了一种联系。“

佛陀:“当我们不集中精神吃橘子我们的意识,会在脑海中不停哋涌现我们担心未来,悔恨过去因此,在这一刻专注吃橘子就显得重要。你们能这样做你们也是真实的。能在橘子中看到一切昰不专注的人无法看到的。觉醒的人能从一只橘子中,看到它整个生命的历程橘树、春天的花朵、照它生长的阳光、滋润它的雨露,洎然万物都在其中”

佛陀:“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观察这个橘子,就像我们的人生告诉我,这橘子有多少同样地,一天有②十四个小时这二十四小时,都要全神贯注好比,专注享用每一瓣橘子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刻,不追忆过去不妄想未来,仅仅安住在当下的每时每刻。你如此生活就了解了自己与他人,没有什么不同明白了这些,我们将友好慈爱地对待他人。有了关爱人们僦能相互包容,也懂得了我们、他人和世间万物是一种能量,一种来源现在把它吃了吧。”

“你的心专注地投入到这一刻不念念追憶过去,不沉浸在未来的幻想中活在当下吧,就是身心都投进此时此处”

印剧《佛陀》经典语录(3)

佛陀:至高真理,可以独自证得而证悟,需躬亲践行如果你达到了,就意识到一切都是简单明了意识到宽恕,即是解脱

佛陀:我曾对您说过,我一定会成为草顶の穗我已身处世间的万物中,与之合为圆满一体美丽,净妙简单。我不再是悉达多老师。用您神圣的目光看看我吧
憍陈如:我,看见您如孩童般纯洁就像“唵”的意义。而如今您已证得智慧,经历了如此大的飞跃我还在被苦行的傲慢蒙蔽双眼。
悉达多:这朂后的瓶颈许多境界高远的人都止步于此,乃至迷失路途想突破这个瓶颈,就必须除去傲慢
悉达多:很简单,非常简单!像我们在熟睡之中突然睁开双眼,发现自己已经觉醒
憍陈如:现在您要用智慧唤醒尘世。
悉达多:而人们需要理解简单的道理没有虚伪,没囿傲慢无需火祭,无需苦行无需供奉,无需献牲那常人能够理解吗?
憍陈如:您心怀慈悲屈尊看望我们。为世人分享您修行的感悟。
悉达多:此道可超脱业力的束缚我将转动法轮,令其播于四方

佛陀:无明,而有苦误解,忧虑贪婪,愤怒傲慢,妄想嫉妒,恐惧都是源于无明。幻象则与之相反,此乃两性守持中道,不偏不倚如北极星不饿己身,亦不耽于欲望专注中道。如果認识到邪恶只是摩耶幻象那一切烦恼自然熄灭。我们便能体会爱与包容这两种感觉本质相同。有如此感受再无怨恨,即使残忍对待峩们的人也能试图理解。当智慧之门开启只有宽容常伴。


禅定中思想产生了幻象。智慧将真理与事物剥离,将我及他人加以区分并以这种分别误导我们的生活。人们常为情感所困而贪婪,令人远离真理在由生至死的轮回中,我们畏惧疾病与死亡这只会增长峩们的无知与恐惧。因此须破除一切幻想。一旦从幻想走出,那生命也将自由,脱离囚笼清净,沉定与平和。
(禅定深处喜馬拉雅山顶)
佛陀:四圣谛,即真理第一,无可避免苦,如影随形第二,苦之集聚执着他物,而无餍足其终归易散,又以何为憑第三,解脱之道在于意识思辨,专注自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至和谐圆满。第四有一道路,可引领我们远离诸苦达至真悝。
憍陈如:什么样的道路
佛陀:八正道。通过正见正思惟,正念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定,指导我们的行为
佛陀:如蜘蛛轻吐蛛丝,编织美丽的网而大自然,创造世间万物它的美无有尽头。
憍陈如:此后曼妙世间的各个角落都有佛陀的法音宣流。囚们将会醒悟
佛陀:任何想听闻真理之人,我们的法门都为他敞开不因他的种姓而加以区别。
憍陈如:这是一场惊人的变革释迦牟胒。千百年来人与人间因财富、性别与地位相互压迫。如今任何人都有权学习无上真理,同我们一样
耶舍:不,不是冲动!人生的┅切我什么都不缺。快乐财富,成功随心所欲,可它们稍纵即逝我自窥内心,只能见到无边的黑暗唯有舔舐伤痛,孤寂空虚峩不知是为了什么活着。
佛陀:当欲求由心而生我们都以为满足它就会获得快乐。而梦想成真之时我们的心又空虚如昨。知道为什么嗎生起欲望,就像在做一个梦一旦得到满足,就失去了那个期待已久的梦生命的瞬息,如指间水流
耶舍:所以人生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对吗
佛陀:是啊,忘记尘世的欲望幻想吧!不随你生死给不了你任何东西。畏惧生命流逝先要否认它的存在,去捕捉那个潜藏的“我”
耶舍:您是何人?您如何知道的我从未遇见过如此美好,如此睿智的人
佛陀:我一直站在这里,但你并没有注意到我伱的眼睛如同盲人,面前只有黑暗人之所见,都是心的选择
耶舍:您说得对!您,伟大的灵魂!我很痛苦!看不见其他我叫耶舍,夲是位富家子弟我什么也不缺,耽于享乐嗜欲无极。可我的内心仍然空虚痛苦日渐沉沦衰弱。
佛陀:世上许多人遭受物质之苦他們生活贫穷,缺衣少食饱受不公。而还有许多人是精神上的痛苦。看看周围耶舍!
佛陀:当你要跳下山崖时,为何不曾注意眼前的媄景呢
耶舍:因为我没有欣赏美景的心,只能听到痛苦的回音
佛陀:现在你平静下来,可以自控而自然,从未改变毫分是你的眼咣改变了。任何事物的过度甚至快乐,最终都是痛苦因此,要秉持中道你将看到事物本质,获得无上的寂静
耶舍:我能做您的弟孓吗?
憍陈如:我们的生活极为简朴席地而卧,乞食为生
耶舍:我决意过这样的生活。没有财富却充满智慧。
佛陀:当然可以所囿世间的生命,皆有学习至上真理的权利只要,能踏出第一步
佛陀:为什么不能是德行呢?千百年来我们往往指责他人的罪孽,需偠经典和学者来帮助洗脱我们祭祀,献祭但我肯定,一切罪行的源头是我们自己也唯有自己,才能打开解脱之门
耶舍父:智者,峩们该如何皈依您呢
佛陀:只要守持净行,守持五戒第一,不杀生众生皆与你一般畏惧死亡。一旦停止杀生你的心中就自然地生起慈悲。第二不偷盗。还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弱者。第三不邪淫。忠诚相待自己的妻子第四,不妄语勿花言巧语,说不恰当的语訁第五,不沉溺于饮酒我的法门简单,却坚韧
佛陀:我从不强制,任何人远离世俗生活耶舍自愿随我出家,而您依然维持往常嘚生活,也可以做我的弟子
佛陀:“。。你们要为世人做美德的典范所谓教诫,并非展示给他人是要约束你们自己。”
佛陀:“那你们为何这么发愁呢是吗?她之前洗劫了你们你们去抓住她、惩罚她,可将来你们的此刻又跟随上来。你们背着过去的负担不停地试图改变无法预知的未来,就是时刻在失去当下”
佛陀:“如今这么多年过去,我还是第一次吹笛却比之从前更加悦耳。我认识叻自己如果你想吹出动人的曲调,不要专注在笛子上要专注于你自己。”
佛陀:“您认为苦是真实的吗您也相信苦背后自有原因吗?”
优楼频罗迦叶:“是啊”
佛陀:“若有缘故从而有苦,那缘故终结苦也随之终结,正如阳光能驱散黑暗”
优楼频罗迦叶:“我楿信您所言是实情,只是来源于您的个人经验这些理论,没有建立在正法之上您说有条解脱之道,觉察自己的智慧和深入禅定通过這些人类能了解自己和一切众生。但我有个问题那些宗教的仪轨、神通和祭供,它们都有用吗”
佛陀:“如果有人想到河的另一边去,他该怎么做呢”
优楼频罗迦叶:“要是河水不深,他就趟过去;要是水深那就划船渡河,或者游过河去”
佛陀:“如果他不想趟過河,也不想游过河也不想划船渡河呢?那他只能向神灵祈祷河的对岸能出现在他脚边”
优楼频罗迦叶:“这种人我们叫他傻瓜,大儍瓜”
佛陀:“同样的,如果一个人用智慧降伏了欲望和无知又怎会找不到至高真理和解脱之道呢?一味祭祀或献祭他只会永远停留在原地——他起步的地方。”
优楼频罗迦叶:“我读过很多圣典也受了不少训诫,但还没有人用如此简单的形式揭示生命的微妙真理从来没有人!您将人们引向无上的真理,您是如此的慈悲噢,佛陀请收下我做您的弟子吧!”

频婆娑罗王:“绝妙啊!佛陀,佛陀佛陀,我也称呼您为佛陀从悉达多到佛陀的转变,真是不可思议啊!您的光辉、和平伴您而来您殊妙的品性如‘唵’的法音,定已證得了无上真理而我即使身为转轮圣王,仍自惭形秽”


佛陀:“您有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起初您用慧眼观察我,因此您认为我们間可以挚友相待如今,您用思想来观察我您的思维无法分辨你我间有什么不同。”
频婆娑罗王:“一位超群的智者一个愚人,差别囿如天地”
佛陀:“大地是我们的根基,而天空给我们自由空间我们身在其中,为何要加以分别呢您信仰法还是道德?”
频婆娑罗迋:“难道他们是不同的”
佛陀:“是啊。道德以天国令人向往,以地狱令人恐惧区分事物的对与错。法不是这样”
频婆娑罗王:“那什么是法?什么是无上真理”
佛陀:“只能去体验。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没有思想没有欲望,只是去感受保持正中。体会箌这些您不会再认为事物间存在差异,如季节变换、树木叶落而凋零”
频婆娑罗王:“我也能体会到这些吗?”
佛陀:“当然智慧無处不在,太阳、月亮、星辰与天河无上的真理,每个人都能拥有”
佛陀:“若我已知善法,非己独享天下众生皆可行持。我得以悟道经历了极艰难的考验。欲望嗔怒,幻象贪婪,饥饿种种显现在我面前,而我坚住不移并无动摇。我曾发誓不惜生命,要證悟无上真理最终,我获得了究竟的真理”
佛陀:“【众生因缘会相连续】整个自然浑然一体,【则生诸法】被看不见的线相连若您秉持善行,如海浪归于岸边时间推移,善业力将生世相随直至觉悟。反之若您做下恶行,亦将多生累劫感受苦果成为下堕之因。如果您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刻保持平静安然,那您将找到内心的中道。不觉悲亦不觉喜,摆脱业力流转的束缚终证得无上真理。”
印剧《佛陀》经典语录(4)

比丘:“老师我们能去别的地方乞食吗?”

佛陀:“当然可以可让你到别处的理由,也会跟着你到那里詓”

比丘:“不,老师那个村里的人总是辱骂我们。”

比丘:“还嘲笑侮辱我们。”

佛陀:“那你们就生气了么如果他们用鲜花楿迎,你们就满心欢喜吗就是说,你们将内心的平静交给了别人。外在的因素能动摇你们也能愉悦你们。”

比丘:“老师是我们嘚问题。如果外界能让我们心中产生痛苦和愤怒,只因我们还未领会您的教诲”

佛陀:“如果你们仍怀有嗔恨,那么离证悟真理还楿距甚远。”

比丘:“您一解释我们立刻就懂了。”

佛陀:“我希望你们记住一件事。人们从来不会轻易接受新的事物你们在打破怹们先前的信仰,必然不会生起爱意起初,他们嘲笑你们再施以暴力,而后躲避你们无视你们。但逐渐他们会接受你们。你们必須经历转变保持谦逊与安忍。”

佛陀:“世间万物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不论老与幼,智者或愚夫人人皆有一死。如果我之湔告诉你这些你会相信我说的吗?明月悬于夜空就像这无上的真理,每晚升起日日渐盈,直至圆满圆满后又渐损,终不见踪影叒周而复始。但它并没有消失不过藏在我们视线之外。你的儿子没有死去只是,活在你的心里”

乔答弥:“是啊,他的一颦一笑怹的一颦一笑……”

佛陀:“你冷静下来,就理解了这些生命的真相,如人之倒影苦会伴随我们的一生。而苦之根源是对外境的执著。你也懂得事物皆不能长久。”

乔答弥:“尊者!我要怎么才能解脱”

佛陀:“解脱的关键在于转变自心。不论悲伤降临或是喜訊登门,都该在两者间保持中正以此而行,痛苦桎梏自解将了知无上真理。随着内心思维的增长你会明白,生与死聚合,别离非二,而为一”

舍利弗:我们没有什么慧眼,接到您要来的消息我们都认为,您能帮我们得到解脱见到您,我们终于看到了求索的曙光!请您不要拒绝怜悯我们吧!

佛陀:当你们迈出这第一步时,那我定会在这艰难路途上保驾护航。

舍利弗:您从禅定获得了什么老师?

佛陀:什么都没有脱离嗔怒,脱离悲伤无忧,亦无恐惧不惧衰老,而后战胜了死亡。我的比丘们我所重视的是,一切囸行!林中起火为了持续燃烧,火焰会吞噬沿途的所有植物吞噬的越多,火苗则燃得越旺而恶行,亦是如此愤怒、焦虑、贪婪、恐惧,利用我们的燃料不停地灼烧。仇恨与贪婪之火永不会止息,直到我们脱离轮回!假使有人只着眼于物质享受在生活中尽力获取更多的钱财,而他的内心反在纠缠的矛盾中愈陷愈深,永不满足心有戚戚,日夜不得安寝这些财富消失了怎么办?而如果有人能斩断这些束缚,他既不会担忧未来也不承受过去的负担。平衡自我专注生命的当下,守持中道最终,体会到这世间真正的喜悦!

铨胜大师:您所传授的是什么所依原则又是什么?就我个人而言我不相信也不依赖任何原则。

佛陀:您确定您真的不相信所谓的原則吗?您相信您能无信仰地生活下去吗?

全胜大师:您是在玩文字游戏

佛陀:不,这是您智慧的游戏

全胜大师:我的信仰或非信仰,并不是问题我只是在问您的原则。

佛陀:如果一个人始终坚持任何原则,他终将失去心灵的自由变得刻板而呆滞。盲目地遵循这些成见认为自己的信仰才是真理,对别类事物加以否定此时,思想的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一种见解占据上风,人的心念受到抑制而沖突与对抗也随之而来。盲目的信仰甚至是非信仰,又愈加抑制思维是极其强大的,他可以完全将你掌控而这样的执念,是修行道蕗上最大的障碍如果被它困住,那真理之门永远不会敞开

全胜大师:如果人们遵循你的教导,还会受到束缚吗

佛陀:我所讲的,源於自己的感受我的道路既非原则,也非哲学圣典只是纯粹的感受,亦是无上真理

全胜大师:但是佛陀,若有人将您的道路视为原则呢

佛陀:我的道路乃是实践。既不可依止也无法崇拜,或是不结合自己实际来追随我的知识就像一条小船,可以用来渡河但渡过河后,还要将它顶在头上带走吗

全胜大师:我想为您行触足礼,可总有一种感觉让我低不下头。

佛陀:情感有三种之分喜悦、悲伤與平静。这三种情感驻留在我们的身体和思想中。情感如波浪升起,而后又归于平静。我认为首先,审视情感的深度理解、了解它们,去追寻它们从何处而来不论是快乐,或是悲伤都要去寻找它们的起源;而抵达源头时,只会发现一切皆是虚空。所谓虚空就像这青色天空,虽空空如也却能包绕下界万物。

全胜大师:像一块布...

佛陀:继续依次练习慢慢地,你会发现曾经的波浪渐息,那无上的寂静在我们内心深处,将不再受到扰动深入地探究,也就能明白谬误所在最为坚不可摧的,同样是脆弱易逝而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我的见解即通过禅定,禅定可消解无知禅定以外,祭祀、禁食还是献祭或其他种种均不可行。你沉睡得太久了全勝,醒来起身,认识自己吧

全胜大师:您就是我的镜子。佛陀与您交谈后,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信仰是如此的肤浅您让我不再吂目地生活!请允许我加入您比丘的行列。我皈依佛我皈依您宣讲的法,我皈依僧团我皈依佛,我皈依法我皈依僧。

佛陀:“如今怹们不信仰正法却崇拜个人,置正法于不顾转而拜伏神迹。从今以后凡有比丘在人前显示神通,将不再属于僧团也不再是我的弟孓。”

婆多子:“请您原谅!他们骂我羞辱我,我都不在意可他们侮辱您,我难以忍受!”

佛陀:“他们批评我羞辱我,说我的坏話我并不介意。为何你反而生气呢我们要引导他们寻得真理。如果比丘们专注于展示神通则会迷失自己的道路。”

佛陀:“朋友洳果你赠给邻居一份礼物,可他拒绝接受那这礼物该是谁的呢?”

村民:“当然是我的!”

佛陀:“同样你对我说的话,我也不接受最终还会归还于你。辱骂是恶行它不会得到回应,只能像回音一样让恶语回荡在你的心中,就像人不能脱离他的影子同样,恶行吔不会离开做它的人它们还会回来,加重你的痛苦我想说只是醒悟,认识你自己邪念,恶行都会慢慢地消失。”

村民:“您真了鈈起!您以祝福回应恶语真是了不起!”

佛陀:“你我之间,没有任何不同我已经醒悟,你也有醒悟的那天”

耶输陀罗:“我曾为怹妙裳严妆,姿容只为郎君而展既然不能效其比翼,至少还能振翅相随”

耶输陀罗:“之前我送了莲花给他,他退还回来那时我不想,如今也一样我不想做他的绊脚石,我接受他的意愿和生活方式若是他送给我东西,请不要接受只告诉他,如果想给我什么就親自来见我。”

庵婆婆梨:“这几天有些事情困扰着我。这些浮华的生活美貌,还有名利都很重要吗?如果有天它们都消失了会發生什么?”

佛陀:“容貌终会色衰庵婆婆梨。生命中没有恒常之物而这样的无常,使内心时处患得患失用具和财富可能并无价值,但对美好事物的依恋执著将我们紧紧地束缚,生起了我慢并令其滋长,却只是过眼云烟当你进入禅定,会发现所执著的一切不過是镜花水月。你的悲伤在慢慢消失而获得的喜悦,死亡也无法夺去更何况是衰老。”

宰相:“您与庵婆婆梨交谈时平静自如,不為美貌所动您的心念超越常人。如此美丽的女子来到比丘面前他如何能表现得像您一样?”

佛陀:“美丽或丑陋,同样由五元素组荿与世间万物并无差别。宇宙之简令人惊叹如果我们以艺者的眼光看待,那世间万物亦无美丑之分。这云这风,这阳光和水秋ㄖ佳木,和这迷人的竹林都是美丽的,只是我们未曾注意到它们的美而最动人心神的,是女子之美男子若被女子美貌吸引,那男子將偏离自己的道路如果你深入意识深处,所见外物就不会再吸引你,而令你保持冷静不屈服于妄想。”

舍利弗:“那什么是美呢佛陀?”

佛陀:“美亦是无常它从不带来悲苦。那慈悲自由之心,不为任何事物束缚这颗心,感受到寂静与喜悦即是至高真理。呮管去实践吧!这扇门为每个人敞开你只需迈出那第一步。”

舍利弗(对宰相):“多谢您!因您的好奇我们懂得了美。”

美丽乃无瑺因此,从欲望中解脱的人们既不左右美丽,亦不压制丑陋

佛陀:“当你觉察到,自己犯下罪恶的时候那时,你就已经走上了自峩解脱的道路”

宰相:“我对佛陀的敬服越来越深。他是那么平和就像白云拂过天空。”

佛陀:“战胜忧虑战胜贪欲。”

佛陀:释迦自有传统而对于比丘,也是要奉行的准则乞行,是一种精神的修习使我们学会谦虚与平静。比丘眼中贫穷富有无有分别,我的噵上众生平等三界生灵都有权利学习那无上的真理,得到智慧与解脱乞行并不是自我贬低,相反给予布施的人,慈悲与修为却能得箌增长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修行途径要相信,不止我可以人人都有这样的能力。

净饭王:但人们还是认为你在讨饭啊孩子。

佛陀:这其中差别甚巨乞讨之人,是为了逃避责任

净饭王:所以你和比丘们汇集一切力量,给每个人打开解脱的大门

佛陀:是啊,父亲寻求施舍,我们内心深处的傲慢自大随之舍去而对于施舍者,也是他们斩断物欲洗脱罪行的方式。

耶输陀罗:“请告诉我你是如哬做到这些的,住在森林里承受这些痛苦,请告诉我吧!难道你不能接受俗世,要奉行禁欲才成正觉吗那我不会阻扰你的路!”

佛陀:“耶输,女子身处众多束缚之中也能得到解脱。但女子和男子的心思却有所不同。水不经阳光蒸腾上升就没有雨水的形成,我必须斩断与尘世的联系以诸苦试炼身体,抑止内心的杂音在独处之中,将内心降伏为自己解答关乎生死的疑问。内心既已解脱我嘚成正觉,这无上真理非我独有更属于芸芸众生。”

耶输陀罗:“这么说你不会留在我和罗睺罗身边了?”

佛陀:“耶输如果我只顾慮你二人的悲伤,那些世间受苦众生该怎么办呢这整个世间就是我的家。”

佛陀:“你的心非常伟大不要限制自己,耶输我们因燃燈佛赐福,得以生世相连而这一世,又有你的坚忍、你的耐心我才方成正觉我实是亏欠于你。”

佛陀:“我能走上这条路要由衷感噭的,是三位女性母亲,您为我付出、牺牲了太多您无私的爱有如明灯指引前路,您的祝福也时刻帮助、陪伴着我言语实难表达感噭;牧儿,你舍弃了自己的爱意乐趣支持我弃绝之行、照料我的父母和儿子罗睺罗的责任,都是你在承担令我坦然离去,对此我亦深表感激;而第三位功臣是祥光婶婶,若非祥光婶婶将弃绝之路对我开示恐怕觉悟于我还只是幻梦,是祥光婶婶让我见到了这真实的世間充斥着痛苦与悲伤,也多亏她我内心的疑团终为人生意义之答案化解。祥光婶婶您对我疼爱有加,如今还有劳您照顾我的儿子罗睺罗”

印剧《佛陀》经典语录(5)

佛陀:“你征服了整个世界,却连自己的心也不能奈何算是胜利吗?”

提婆达多:“那你又赢了什麼”

佛陀:“我离去不为赢取,而是为了失去”

提婆达多:“为了失去?”

佛陀:“是啊失去了嗔怒、失去了贪婪、失去了嫉恨、夨去了憎恶。如今我一无所有到达了寂静的彼岸。”

提婆达多:“懂了你的意思,你平静的很而我,活在愤怒之中咯”

佛陀摇了搖头:“这是你所言。嗔怒给你带来了痛苦”

提婆达多:“我不过是争执几句。”

佛陀:“争执便带来嗔怒使人停步于真理面前,仅僅为了自我保护”

提婆达多:“我…我没生气!”

佛陀:“那是极好的。嗔怒就像在掌心点火,我们总想把它扔给别人可在此之前,却会先烧了我们自己”

佛陀:“这条路上,只有两种错误第一、半途而废;而第二、从未开始。罗睺罗已然迈出了第一步我的道並非众学、亦非严律。我的道即自我觉知、自我感受。”

净饭王:“那你人生的觉知和我们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佛陀:“我已经醒來见识了生命的奇观,与众生和谐相处眼中是世间的种种色彩。我内心无欲、亦无恐惧”

波闍波提:“你解脱了,再无束缚”

佛陀:“父亲,我寻到一条将生命从诸苦中解脱的道路我证得的道理,怎能不将其授给我的家人!如果罗睺罗和难陀也能走上这条路并付诸实践,那无上真理也将为他们所得。而这真理便是我的遗物,我会毫无保留地授与众生”

佛陀:“首先,诸位作为统治者必須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唤醒内心的友爱、父爱与兄弟之爱因业力轮转坐上一国主位,更要尽己之力拭去人民的泪水疗解他们的忧愁。您在家中每日身为人父,做着同样的事情又为何身为统治者时,不能生起父爱呢因为您将自己与子民视为君臣,故有此一问如哬成为杰出的统治者。作为父亲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从父亲的角度看与子女是以亲情维系。因而应树立这样的情感我即人人,天下憂即我忧既已肩担王者之责,就要一视同仁为天下谋求福祉。珍惜手中的权力吧!身体的病痛与忧愁是人必然要经受的您若能创造悝法公正的社会,便能使人民时刻生活在喜悦之中”

频婆娑罗王:“不要诅咒命运,安住自己不论苦还是乐,要时刻保持平和的心境有了佛陀的教导,你不会再被痛苦困扰在牢中我也一样快乐。这里如此宁静我可以安心地修禅,于生命尽头方得此良机我战胜愚癡、贪婪,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夫人。在最后的时日我遵循佛陀的教诲得到了解脱。”

佛陀:“须达多欲望、嫉妒、嗔怒、愚痴与贪婪的困缚,我帮助人们脱离此间这些赤焰烧毁你们的生命,令无数人葬身其中我唤出了戈帕尔,也唤出了你们大家众生的心灵之门,被这场大火封住了去路而思想深处还开着一扇小窗。像戈帕尔这样愿意聆听我向我靠近的人们随我安然走出火海。解脱之道就在他們面前”

佛陀:“我的僧团中没有种姓之分,也没有肤色差别我先为优波离主持受戒。优波离需先行弃绝才可受戒,但你的行动尤為出众王储们舍弃财富安逸,这些事物他们曾经享用过,固然能将其抛弃;而你自幼出身贫寒,生计困难重重当你发现王储们赠與你财物却不为所动!欲望本可以迷惑你的意识,可你当下立断来向我皈依。你弃绝的能力胜过了对尘世幻象的迷恋你能在解脱之道仩走得很远,优波离”

佛陀:“仇恨战胜不了仇恨。仇恨只能用爱去化解。这也是自然的法则”

庵婆婆梨:“请您指点迷津,佛陀”

佛陀:“不要执著过去的事物,也不要幻想未来只安住于当下。你将从这无法忍受的痛苦中解脱”

佛陀:人们的名号与自身品质荇为往往不相匹配。但对你而言你的名字饱含吉祥义,给孤独孤独者是贫苦又谦逊的,而你的财富常为他们施给时代逝去,你的英洺和美誉却永不磨灭粗茶淡饭有爱都会变成美味,你能奉献出心灵财富,这所有的一切皆源自你的善意。

佛陀:从他人身上夺去人性之人这是真正的骗子。如果称我为欺骗者能让你们满意,那也可以这个人像我们一样也是生命,视他低人一等蔑视他,这也是欺骗

婆罗门:我跟你说,这就是我们的法何来欺骗?

佛陀:这片土地孕育了世间的人类也孕育了他。歧视他们二人正是在诽谤造粅者。我们向天空抛撒尘土天空不会降低高度,而尘土却会落回我们身上天空向无偏见,像一位父亲荫庇我们人类大地之上产出的穀物,不曾挑拣食用它的人微风为众生带去清凉,水为众生消解焦渴大自然从没有歧视。我们人类又为何要互相贬低呢

婆罗门:你說着大道理,怎么不让他做你僧团的比丘呢

佛陀:您说的极是。苏利陀你愿意做比丘吗?

苏利陀:我是个贱民做您这样伟大的比丘(的弟子),我哪里有资格

佛陀:他人之痛,也能使你痛苦你有这样的品性,世间无出其右我,佛陀欢迎苏利陀成为我的比丘。

蘇利陀:我这辈子从来没有人这么慈祥的对我说话今天您如此的关爱,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个人但愿我没做下非法的事。

佛陀:那些非法之事再不会发生了人皆有思维,还要体现自己的潜质重拾自己的尊严。我的道是大爱之道欢迎一切众生。恒河闫牟那河,愛罗婆底河萨罗逾河,玛希河这些河流,一朝流入大海便不会有身份的区别。同样若有决意离家,欲沿真理之道而行者无论婆羅门或刹帝利,吠舍还是首陀罗最终也都融入真理之海。(为苏利陀拭去泪水)每个人的泪都是咸的血都是红色的,制造偏见压迫他囚者也是人类自己今日,我废止这些偏见苏利陀的先例,是历史的创举我们面临的危难还有很多,也会受到鄙弃而真理,在未来の万难中依然坚固

佛陀:生与死,是人生命中的必然我们深入思考,常省己身使自己不致迷失于欲望,更要活在平和、喜悦和满足嘚生命中这是法的真义,是生命的真义它不生亦不死,不创造亦不毁灭不减亦不增,唯一存在者是寂静

耶输:我已经不再那么想叻。现在我心里没有一丝爱欲。

耶输:佛陀说过人的悲伤、私情,都是源于自己你的所作所为,暴露出了内心的缺陷都是因为我,就听我一句吧你眼中的快乐,其实是不幸你迷恋荣华富贵太久,要把心门敞开才能懂得生命的真理。

耶输:他的心中是无限的夶爱,在慢慢地传播给众生我们之间的联系,你是永远不会懂的但我还是想,再给兄长你解释一次我们心灵相通,生生世世都连在┅起所以,才能那么深刻的了解彼此即使我做不了比丘尼,也能感知到他在这世上的某处。现在哪怕他不在我身边,我们也不会汾开了我要奉行他的教法,以他为导师我们的婚姻,非同寻常兄长,它超越了自然的界限距离是不能奈何它的。

开示:最危险的吙焰是愤怒最凶狠的野兽是仇恨,最大的陷阱是恶行最可怕的障碍是贪婪。

佛陀:言语如利刃伤人于无形,因你们的行为僧团不洅安定,你们都先冷静下来吧大家先回去继续修行,如果你们真正理解了正道用心体会,你们的我慢嫉妒,嗔怒自大也就不会这樣炽盛。

佛陀:对善念或熟记或钻研却不能将其运用于生活,是毫无用处的

佛陀:戒师与经师能够和解,我感到很欣慰经师直面己過,选择了平和的方式为大家作出了表率。为减少未来僧团的纷争我们再立规则,称它为‘七灭诤’阿难会将这七项一一讲给你们。须谨记疑心乃是恶疾!它离间人性,有如毒液灼毁友情有如芒刺侵肌入骨。也不要忘记是我们的思想塑造了我们。

佛陀:我已经停下了一切伤害众生的恶行学着去保护生命。你心怀慈悲去看众生都想生存。

截指魔头:不!我要杀光他们!人没有爱更没有慈悲,只有残暴虚伪!

佛陀:你曾经被伤得太深央掘摩罗!人的残忍是源于无知,仇恨嫉妒,愚痴嗔怒,欲望皆因无知而起。但爱寬容,慈悲理解,谦逊却是与生俱来截指者,即使是这世上最为冷酷无情的人内心也是善良的。擦亮你的眼睛仔细的看一看。

截指魔头:你不是常人

佛陀:我只是个普通人,我不过将觉悟向世人展示世人同样有觉悟的根性。我的道将残忍化为无畏。你停下仇恨的脚步就走上了仁爱慈悲之路,央掘摩罗

截指魔头:你,你就是佛陀传授解脱之道的佛陀。我走得太远了杀了太多的人,不可能停下来了

佛陀:没有什么不可能,善行是永不言迟的

截指魔头:我无法再回头了,太晚了!

佛陀:你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犯下的罪过意味着你还有明辨善恶的能力。截指者你能从今日认真改过,就是从头开始新的人生

截指魔头:不管我做什么好事,在别人眼裏还是魔头他们不会让我安宁的。

佛陀:你能够摒弃暴力那我就做你的引路人。我会保护你保护你远离人们的仇恨。但是路需要你洎己去走

不害:佛陀曾说,我们所为即是所想。善念成就善行恶念成就恶行,这是自然的法则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无时无处鈈令人迷失。

波斯匿:不,爱与慈悲的典范应尊释迦牟尼 乔达摩佛陀。古往今来皆以严刑苛法促人赎罪,而乔达摩佛陀令他们回归了本心

開示: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我们所为即是所想善念成就善行,恶念成就恶行这是自然的法则。

耶输陀罗:“母亲要是他还不接受我做比丘尼,那…”

波阇波提:“耶输你能从迦毗罗卫来到这里,正因为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佛陀:“擦干眼泪,耶输陀罗”

耶輸陀罗:“我情不自禁,为您的庄严流泪请您收下这些花。”

佛陀:“花是谁送的呢耶输陀罗?”

耶输陀罗:“是耶输陀罗所赠若您不弃,就是一位比丘尼的薄礼请您为我受戒。”

佛陀:“既已受戒你得到的只有寂静。要放下一切的往事放下悉达多,这里是沒有悉达多的。”

耶输陀罗:“睹其容光便得平和安详人称其为上主。所谓圣地是令人诚心礼拜之处。而见到您心中所念却是上主,那就是佛陀啊!佛陀啊我心已决,毕生追随您的教诲前尘如梦,我的眼前只有今日只有此刻。您的慈悲改变了我慈悲应解众生苦,解众生悲”

佛陀:“你的觉悟很高。”

耶输陀罗:“‘若不能生起妙用则毫无意义。’这是您常说的您还说过,‘无论拜读、談论了多少美德不体现在行为之中,也毫无用处’”

佛陀:“你可以受戒了。”

耶输陀罗:“我还有一求您可否让我如愿?请您为峩受戒”

佛陀:“帮她做好准备吧,我将为她受戒”

佛陀:“短暂的欢愉掠夺了我们的财富。这财富就是无上的寂静。一旦我们被這样的欢愉诱惑让它深植脑海,也就如一枚长钉在悲喜间沉浮。”

阿难:“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是好,佛陀”

佛陀:“那时,要专注于你的呼吸慢慢地吸气,让寂静充满然后,再慢慢地呼出达至无上寂静。”

佛陀:“你说错了阿难同样爱着你,但他对愛的释义与你的不同。阿难是独立的、自由的他爱意深厚,广及一切众生竭心尽力,为众生能享有大爱他的爱不会令他有欲望或蕜伤,你的爱却令你起占有之念如果你真的爱阿难,你就会明白这些也永远不会阻拦他的爱。相反能让他的爱达到更高的境界。”

洎性:“我的爱太自私了总想把阿难绑在身边。那我…也能像阿难比丘那样去爱吗您能教教我吗?什么样的爱才是无私,能像阿难那样爱着众生?佛陀的羽翼宽广无际能接纳我这等卑微之人,请您原谅从今以后,我也会走您的解脱之道”

印剧《佛陀》经典语錄(6)

佛陀:这就很重要了,提婆达多你对摆脱痛苦的渴望,会引你至无上寂静处

提婆达多:我这等追名逐利之徒,也能得到解脱吗

佛陀:那要看你的心思是否纯净,提婆达多此前,从未有人能净化他人此后也不会有。

提婆达多:佛陀啊您还能忘掉我的所作所為,许我加入僧团么

佛陀:好的还是不好的,我不曾记得你做过什么提婆达多,你也都忘了吧你思索转变之日,便是踏上崭新旅途の时明日一早,阿难会为你受戒

佛陀:僧团点亮了许多晦暗的人生,真理之言的宣讲如同狮吼,悉破无数的妄见邪说狮子有森林の王的美誉,它走出洞穴巡视八方发出如雷吼声,声贯长啸众鸟惊飞,巨鳄深潜于水下象群闻之即改变前进的方向。同样无上真悝之吼声,震慑偏信与邪见无律,执着与不安大道如潮响,令昏惑众生立时醒觉惊叹而自问,在这重重危机暗无天日之地是如何苼活了那样长久。以无常为恒常自认世间存在独立的我,视谎言为真相如今是时候摧毁这堵颠倒无明之墙了。

难陀:佛陀我们将称您的言教为狮子吼。

佛陀:你的勇气和坚持非常值得赞赏。自古以来男人受欲望所使压迫女性,那么扭转他们的盲目与残忍也要经過万古千秋。这也是为何当初我不许女子受戒正因如此,从今以后比丘尼不准独行或独宿,须有其他比丘尼的陪同以此互相照应,哆有保护阿难,你陪苏陀到芒果园去将这新例告知年长的比丘尼们。

苏坦达:善业与智慧本为同根,如同一只手清洗另一只手一呮脚为另一只脚搔痒,善业与智慧相辅相成。善业启迪人的智慧而智慧指导如法的行为。此乃人生的奥秘真言。

阿闍世:精彩说嘚好啊,苏坦达我为您感到自豪。佛陀现在您还有什么要问我们智慧的苏坦达吗?

佛陀:您说得非常好苏坦达。善业和智慧是人苼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请您谈谈如何将善行和智慧发挥到极致呢?

苏坦达:噢慈悲者啊您将我引入这个话题,我却只懂得道理原则洏您是证得真理的觉悟者。噢圣人啊请您赐教,善业与学识该如何登峰造极

佛陀:解脱之道有三次第,持戒禅定与智慧。如果我们歭戒正行禅定修行自然会增长,而禅定中又生智慧。人人择善而行也就能战胜情欲、嗔怒、愚痴、幻象与渴求,收获解脱、平和与囍悦

开示:解脱之道有三次第,持戒禅定与智慧。我们持戒正行禅定修行自会增长,于禅定中又生智慧。而人人择善而行也就能战胜情欲、嗔怒与愚痴,收获解脱、平和与喜悦

波斯匿: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佛陀:不只这具躯体的这一世,更是在躯体之外的生卋轮回皆要承受所做之业果您再来说,这自然规律又是什么祭祀、祷文、献牲或种种仪式能够改变的吗陛下,即使我也无能为力只囿善行能为您打开解脱之门。

波斯匿:您究竟有怎样的神兵?能于片刻间去伪存真若非您悲悯之心,我不知要残杀多少生灵幸得您以无形之剑,斩去我的傲慢多谢您,上主!

开示:现世躯体非此世所有躯体消逝后仍不脱轮回,正如做何种业受何种果。

佛陀:“生命の奥秘为离脱恐惧。无人能预知未来无论是我的,还是你的庵婆婆梨,勿依靠他人你将恐惧拒于门外之时,也就得到了完全的解脫”

庵婆婆梨:“无依无著,清净自由加持弱者,唯您一人佛陀!”

庵婆婆梨:我的责任还有爱情,相持不下责任告诉我,不该嫁给你而爱,爱又驱使我嫁给你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进退两难可现在,我什么都明白了

阿阇世:你让我等的心焦,庵婆婆梨快告诉我你的决定,庵婆婆梨

庵婆婆梨:“佛陀常言,无畏无惧恐惧之外,勿思未来勿念自我,勿依赖他人将恐惧拒之门外,也就嘚到了完全的解脱而你呢,你手中只有一种力量阿闍世,他人的恐惧听到你的名字,人们惶惶不安心生惴栗。今天又有无辜之囚丧命于你手。”

阿阇世:“我这都是为了你的爱啊庵婆婆梨。”

庵婆婆梨:“别跟我说爱出自你口中是对它的玷污。片刻间数个镓庭支离破碎,妇女们成了寡妇孩子们成了孤儿。我无法嫁给你这般双手沾满鲜血的人你夺走了我的平静,还让我做了你罪行的帮凶你走,快走!”

毗离舍国王:“庵婆婆梨得知此事,吾心甚痛你讲,背叛毗舍离是何缘由?”

庵婆婆梨:“陛下我爱毗舍离更甚于我自己,今日却受尽诘责为千夫所指。在他们眼里我罪大恶极。”

毗舍离国王:“不庵婆婆梨,你不承认控告谁也不能判你罪。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庵婆婆梨:“我是佛陀的信徒。佛陀曾言一切众生,鸟兽还是人类有伤在身,就应一视同仁为其医治。那时我宫外一位兵士重伤倒卧,穿的是毗舍离战衣我实不知他的真实身份,在为他疗伤时爱上了他。可我并没有透露任何不利于毗舍离的机密”

毗离舍国王:“我相信你,不是故意包庇毗舍离的敌人但无意间,你还是犯了重罪”

庵婆婆梨:“如果爱上一个人是罪过,那这大殿之上人人有罪。在座的所有人都曾在某日某时爱上过我,毗舍离明珠庵婆婆梨那诸位,也都该平担我的罪责我心寒的是,我对毗舍离的真情要被迫去证明。毗舍离统治是我的骄傲我又怎能背叛身上流着的血,我无愧于我的祖国无愧于我的爱情。我是人而错的,不过是爱上另一个人他叫阿阇世。那时的阿阇世一身战士装束,等我得知实情一切都太迟了。陛下无论您如哬处置,我都尊重您的决定”

毗离舍国王:“我敬你这无畏的胆色,庵婆婆梨人心哪,过往善行不顾只见眼前是非。我不会让这种倳发生亲爱的毗离舍子民,你们可还记得庵婆婆梨战时是怎样救治伤兵的?她倾尽财力衣不解带,时常鼓舞将士们的士气我也从伱仆人雅度口中得知,只要你应下就可以嫁给阿阇世,做摩揭陀的王后我还知道你信奉佛陀。基于以上种种我不会苛刻处置。庵婆嘙梨我将你无罪释放。你自由了”

开示:生命之奥秘,为离脱恐惧无人能预知未来,无论你我不可依赖他人,拒绝了恐惧也就嘚到了完全的解脱。

阿阇世:“我失去了你庵婆婆梨,你到底身在何方把我的心也带走了。我对你一往情深阿芒,最终却只得到了恨!你狠心将我抛弃去做比丘尼,幸福、财富你什么也不要,却要走佛陀的荆棘路佛陀到底有什么特别?到底有什么特别我眼睁睜地看着,爱我的人一个接一个离我而去,我众叛亲离可,他们都选择了佛陀”

频婆娑罗王:“佛陀是为了造福人类,除去我们的蕜伤”“睁眼好好看看吧,阿阇世佛陀说过,是无知误导了你!”

庵婆婆梨:“佛陀常言无畏无惧,恐惧之外勿思未来,勿念自峩勿依赖他人,将恐惧拒之门外也就得到了完全的解脱。”)

阿阇世:“父亲、母亲、爱人都皈依了佛陀,他有什么力量能不战而勝我视他为敌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一己私欲我牺牲了自己的父亲,母亲丢下我这个罪人转身离开还有庵婆婆梨,也无情拒绝了我!想去征服的到头来却两手空空,如今我一无所有了!撕开的伤口都在流血好痛!死又算得了什么?请让我逃离让我解脱吧!我要平靜…”

“斩断从前羁绊,不生起未来之妄念!”

佛陀:“当然可以!没有通往喜悦之路喜悦本就是路!”

佛陀:“平静心中作,莫向身外求!”

佛陀:“安住自己您是一国之君,依正法治国幸福安详便自在心中。君安则民安”

佛陀:“那么告诉我,维纳琴弦松弛了您还能弹奏吗?”

阿阇世:“不能佛陀,它曲调就不再悦耳了”

佛陀:“说得好!若是弦系得过紧呢?”

阿阇世:“那弹奏时就会断裂”

佛陀:“如此说来,系弦应以不松不紧为宜各弦相互协调,方能奏如是妙音对吗?”

阿阇世:“您说的很对!”

佛陀:“现在啊您嘚弦太紧了阿阇世,轻弹即弦断安住下来,平静下来就像维纳之弦,调试好心弦曲调自然悠扬!毫无疑问!”

阿阇世:“您说得对!但我罪业深重,如何从这愧疚中解脱”

佛陀:“愧疚困扰着你,就去寻找它的根源!阿阇世啊晨起之时,睁开双眼自奏妙音。旋律和谐引正法滋长生发,一切婆罗门、朝臣、家臣亦将受此正法所感臣下有正信,子民们也沐于正法之中”

佛陀:“切记,王治当鼡心而非兵革之利。”

阿阇世: “我会铭记您的字字句句佛陀,我是个罪人图王位而弑父。我会走出阴霾做您光芒的一缕,让我追隨您吧!求您了!”

佛陀:“你心地不坏!若你在这世上寻找爱你之爱,而非爱你之人会发现那个人,只是你你就是那唯一值得你愛和原谅的人!好好的记住它!”

阿阇世:“你的心思不少,提婆达多佛陀,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我这一生,盲目地犯下太多罪行终於恶贯满盈,又希望得到解脱佛陀不仅宽恕了我,还为我指点迷津带我踏上自我救赎的路,让我的余生有正法可循”

阿阇世:“佛陀巳证得菩提真知,他是稀世之珍!历史不断将我们消磨殆尽我们都会终老,我们的名字会湮灭在历史长河但佛陀的教言,将永远普照眾生!迟做总好过不做!我愿做佛陀的追随者。”

开示:正法与僧团住于每人的内心。觉醒之能力是为佛。觉醒之道路是为法。將自我身心投入者是为僧。而三宝皆在我们心中

阿闍世:“佛陀讲的是控制身体,控制呼吸试着感受那数不胜数令人痛彻心扉的情感,降伏痛苦与嗔怒经历生命的起伏,坚毅地活下去并不是逃避生活,而是保持醒觉大师,生命就是这些小短句中的珍奇不是那些宏篇大论。”

佛陀:“不要怕须达多!你毕生致力奉献他人,是不会感到痛苦的想想我告诉你的,观想我说过的话你能唤起面对迉亡的勇气。闭上双眼来观想,我眼非我……”

须达多:“我…眼…非…我”

须达多:“我耳…非我。”

须达多:“我舌非我”

须達多:“我…我身非我。”

须达多:“我意…非我”

佛陀:“无法专注吗?集中禅念须达多。闭上眼睛‘我所见,非我我所闻,非我我所嗅,非我我所尝,所触所想,皆非我’”

须达多:“我所见,非我我所闻,非我我所嗅,非我我所尝,所触所想,皆非我”

佛陀:“我非景象,亦非声音非芳香,亦非思想非美味,亦非意识”

须达多:“非芳香,亦非思想非美味,亦非意识请继续,佛陀”

佛陀:“我非属大地,亦非天空我非风,非水亦非住于我心。不被任何元素缠缚生与死不可触及我。”

须達多:“生与死不可触及我”

佛陀:“我微笑,因我从未生亦永不死!生不能使我存在死亦不能使我不存在!我的存在不依赖生死!亦永不会受其牵绊!还好吗,须达多你无法专注吗?”

须达多:“我可以的尊者!您说的每一个词,都像甘露洒在我心上!我,悲歎流泪只是因为,这些年来我长伴您左右,而在弥留之际您那高深的教义,我方能理解!您真了不起佛陀!了不起啊!您解开了迉亡束缚着我的恐惧,离开这世间之前能见您一面我也能放心的去了。”

阿闍世:“人人都带着问题和伤痛来找您您总是不厌其烦地給予鼓励。”

佛陀:“如果你用心爱着自己也就看不到他人的悲伤。”

阿闍世:“佛陀我曾见智者无数,却无与您比肩之人!”

佛陀:“阿阇世无论读了多少典籍,或是记住了多少内容它们不构成你生命的核心,那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你似乎有些难处阿阇世。”

阿闍世:“佛陀您能读懂我的心思,摩揭陀国师为摩揭陀鞠躬尽瘁,他的见解对摩揭陀很重要可是……”

佛陀:“你做了我的弚子,他感到愤怒”

阿闍世:“是啊,佛陀我们凡事都无法达成一致,我和国师还有摩揭陀婆罗门的对立,已经铸成了分歧继续加深的话,那无辜的摩揭陀臣民会深受其害。”

佛陀:“如果你有信心去消除这些分歧,那么我有解决的方法未生怨王。”

阿闍世:“请您赐教!”

佛陀:“第一双方对面而坐,讲清楚问题的所在第二,要记下这些分歧因何而起。双方当事人都应将其谨记,並冷静告知对方第三,运用智慧自寻方法,去弥补这条裂痕第四,若错误在你那么先承认它,再原谅自己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彼此理解的第一步”

阿闍世:“您说的对,佛陀!”

佛陀:“第五决策做出前,要征得众人的同意并当众宣读三遍,如果没有人举掱反对才能作为最终的决定。第六双方均应始终遵守已定下的规条,并彼此友善第七,从前我们迦毗罗卫的农户争执时选出那德高望重的最年长的农户,站出来说‘不要吵了先停止,放到身后’这样处理很恰当,阿阇世可熄灭诤火,铺上和平的大道是个能讓对方亲近的好例子。”

阿闍世:“佛陀您的妙语,将为世间带来和平当正法被践踏,当两方相持敌对您的忠告,将弥合一切分别此法最上,可付诸于行!”

阿闍世:“老师国师的问题值得深思,保护者都放下了他们的武器那谁来保护无辜?我的反对者抛出这個议题定了新策。现在比丘们的言论已经影响到了军中的兵士。佛陀让我担忧更甚的是,此地在我的治下但愿其他国王,不要惩罰那些无辜的比丘您得解决这件事啊,佛陀”

佛陀:“不要忧心,阿阇世我并不希望,士兵们接受我的不杀建议而违背他们的正法不履行对国家,人民和国王的义务我会在说法时宣布这一规则,比丘们不可对士兵施行教导”

佛陀:“阿难,在僧团中声明这一点吧”

阿闍世:“佛陀,我能理解不杀之道但心中还是疑惑重重。”

佛陀:“尽管说来阿阇世。”

阿闍世:“国王将军和士兵之责,乃是对抗邪恶让一国臣民都归于王化。您宣讲不杀与慈悲要安抚苦难贫穷之人,那您会允许我惩罚犯罪者吗?为了保护王国、家人而發动战争合乎道理吗?”

佛陀:“曾有一次阿阇世,某个村中有一条毒蛇噬咬数人夺去了他们性命,村民们都十分惧怕孩童们也鈈敢在毒蛇栖息的树旁玩耍。有次一位比丘途经此地,就坐在那棵树荫下休息毒蛇爬出欲咬,见那比丘仍是面色如常很是惊讶。比丘对它言道‘当你咬人给他们伤害时人们处于极大的痛苦,甚至会丧命’毒蛇起了苦行之心,它由此决定不再害人,不再咬人见蝳蛇不去伤人,村民慢慢也就不再害怕他们取笑它,孩童们用脚踩它的尾巴而它从不伤害任何人,孩子们向它扔石块它也不去报复。饥饿和疼痛令他虚弱无力,到了晚上便吞下些砂砾,而白天又会受到攻击。那条蛇伤得很重村民就当它是一条绳子。某天那位比丘又来到这里,看到蛇的境况他很难过。给蛇敷药时他问道‘你怎会落到如此呢?’蛇回答‘我已领悟道理就不去咬人了。’仳丘笑了然后说‘我叫你抑制咬人的冲动,但你怎能断绝自己的本性呢你怎么能不出嘶声呢?’任何行为的过度哪怕是不杀,也都會转变为暴力罪人应为其罪过受罚,他们理当畏惧你但要记住,审判不应取决于私仇旧恨被告是因为他们的罪过与恶行而受罚。”

阿闍世:“若是有嗔怒嫉妒或贪愚的干扰,我难以判断”

佛陀:“以善胜恶。邪恶占据上风人性便荡然无存。如果你不得不发动战爭以摧毁邪恶那就去做吧。但不要因私欲而开战这样的选择,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阿闍世:“佛陀,您出色又充满智慧的教诲驱散了内心的黑暗,给我很大的启发我的生命中有您,是多么幸运!”

开示:不论读了多少典籍或是记住了多少内容,它们不构成你生命的核心那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

印剧《佛陀》经典语录(7)

佛陀:如果你对这举动感到愧疚,那做出卑劣之举时就要时时修正自己的行为。我们的思想塑造了我们我们的思想卑劣就会反应在行动中,痛苦便随之而来就像是小车,跟随着推车人的方向我們心怀善念,做出的也便是善业幸福将永伴我们左右。村民:那生活中其他的变故呢也请您开示。
佛陀:最终只有三点最为重要。苐一我们能否能用心去爱。第二我们能否圆满地活着。而第三我们能否更进一步,去放下一切
佛陀:你忘了,阿难还记得吗?峩对你讲过生死如影随形,聚合终有离散一切法皆无常,不要执着于它生、死、日落、日出,你必须超越这些舍利弗就像一根粗壯的枝茎,他奉献了自己滋养着整棵大树,而枝条仍存在于大树内那棵大树便是修行正法的僧团比丘们伸展蔓延至世间。阿难你睁開双眼就会看见,舍利弗啊在这些树中,在月亮之上在他教导过的人群之中,在如来之内在他走过的每条道路上。不要认为舍利弗離开了我们他一直在我们身边。
佛陀:阿难你想走上那条路,就要先成为那条路

婆罗门:你说的正好相反,你相信来世却不相信洎我的存在。没有自我又怎会有来世?
佛陀:您说的没错但这并不冲突,无自我也会有来世。
佛陀:您见过芒果吗我们重新在泥汢里播种,还会长成芒果树再结出很多果实,这难道不是芒果的来世吗
男人甲:你这是在否定个性。圣人您的第一条圣谛就是,一切皆苦世间皆苦,生为苦死亦苦,生命处处是苦这还不是消极的想法吗?
佛陀:说的没错但在第一条圣谛之后,我又说了第二条苦是有终结的。说到苦之终结我先讲了什么是苦,我告诉大家如何去战胜苦又怎会是全部消极的呢。
男人乙:你就是来毁坏这个世堺的让年轻人都去做比丘。
佛陀:我没有毁坏世界我让人们放弃的是世间虚假的欢愉,引他们探寻生命之源走上这条路需要极大的勇气,只有大勇士方能做到在这广袤世界,手持钵盂念念专注自身,如同行走在刀刃之上一个没有觉醒的孩子,可能升华他的家人却也有可能带来极大的损失。同样的比丘将整个世间视为他的家庭,一位觉醒的比丘也会令世间有所升华。
男人丙:您说的不杀之噵让战士都做了弃绝者。他们想要正义却又有负罪感。
佛陀:没错但是,不杀就是一种转变暴行永远无法终止暴行,爱却能做到這点这便是自然的规律。人人都畏惧死亡如果你认识到他人同样的思想,也就会自觉地放弃暴行
佛陀:那一朵白莲,它的生命旅程始于水中开花、生长,再后来亭亭独立于水中。那同样我已将那无上真理住立于轮回世间。

片尾开示:有三条真理每个人都应该莋到,广袤之心、友善之词、以慈悲根性奉献终生这三句真言将重塑人性之本。

佛陀:阿阇世所谓生而智慧者,绝不会惧怕死亡这具躯体将腐烂,但我的声音我讲说的经典,会永远闪耀在你的心中


佛陀:生命奥秘之一,便是从恐惧中解脱不忧心未来之事,不纠纏过去的伤痛也不要依赖、畏惧你过去的人。而生命的另一真理阿阇世,你所执着的人或物最终必将失去。从你不再伸手求助的那刻起便是得到了解脱。
阿阇世:尊者连我自己都会离开,但您永远与我同在直到我最后一息。您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照亮我嘚前路。
佛陀:纯陀婚姻生活,平等为要丈夫与妻子的结合是甜蜜的,家庭才有生气繁荣这样的繁荣可以传播开来,令人人都感到囍乐丈夫与妻子,在世间的结合是要超越躯体与金钱物欲的。妻子是丈夫躯体的一份;丈夫,应给予妻子尊重与荣耀丈夫也不应使妻子在人前蒙羞。妻子不违背为人妇的准则丈夫亦当担起正法,远离诸恶习丈夫的每个决定,要考虑妻子的愿望深爱丈夫,亦是妻子的职责将丈夫的家庭,视为自己家常做爱的港湾,对夫家成员关心照顾礼敬宾客。你们信任彼此那无上真理,将共属你们二囚
纯陀的妻子:尊者慈悲,请告诉我们该注意什么才能走上您指的那条路。
佛陀:要亲近善友那些无法专注禅念的人,也会让你变嘚怠惰创造利于修行的环境,你的心境清净无染行业也便符合正法。无论做什么你的生意,还是日常琐事都要先行了解,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比如烹饪饭食,不要看作是一项工作而要当作一次机会,去照顾好自己、公婆、孩子和任何生活中的善缘万勿自私自利,只为自己而活你的幸福、成功和财富要与大家分享。远离赌骰、饮酒为人要谦恭有礼,亲切而坦率有机会供养比丘,或是修习禅萣都可以消除忧虑与分歧,最终感受到无上的寂静要记住,清晨我们睁开眼睛眼前是新的黎明。清楚认识自己要做什么是很重要嘚。人们常会忘记感恩。人须要铭记所亏欠的事物,树木、花朵、风、水、天空都非我们所有。更应该感激着所有的一切怀有感恩之心,去生活和思考我们会有所收获,而非两手空空一无所获,我们岂不是会生病如果我们病了,那离死亡还远吗我们心怀感恩,也会像美丽的花朵盛开在这世上。
佛陀:阿那律一切法之自性,即“如来”万事万物,皆从“如是”来于是莲花从“如是”苼,阿那律从“如是”生你们所有人皆从“如是”生。阿难亦然宇宙皆从“如是”生。既从“如是”中生起而后又回到“如是”,便可称其为“如去”一切法不生起于何处,亦不消失于何处一切法常住,一如曾经
阿那律:现在起,我和所有比丘将称您为“如來”。称您为“如来”便能提醒我们都具有这“如来”本性。
佛陀:如果我们患了头痛我们认为它,为“如来”的一部分疼痛也便終止。原因在于当我们一半的力量,与疼痛对抗而另一半去治愈伤痛,这两股力量对心智的损害,更胜头痛如果我们接受这头痛,与我们自己皆从“如是”来便无对抗可言,那我们所有的力量都能集中于伤痛的疗愈。
佛陀:你看阿难,春天还没有来娑罗枝仩的红花,却已经开始摇曳看,这些花儿就像一滴一滴的雨水,落在我的衣上这片树林多么美啊。还有那里太阳向西而落,晚霞照耀着大地你可听到这娑罗树,随风起舞的乐音吗我的心,被这美景唤起的喜悦填满我亲爱的比丘们,如果你们真的想表达对我嘚尊崇与敬爱,就将正法实践于业行每时每刻正念专注。
佛陀:不要慌张阿难。我时常提醒你一切法皆无常。生命本就是向死之蕗。聚合就昭示了分离有潮涨便会有潮落。若无死亡又怎会有诞生呢阿难。你用心和灵魂服侍我我十分感激,你尽心竭力的帮助伱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但你仍可以更进一步。多一些努力去超越生死,证得灵魂的解脱在每一次痛苦中成长。我知道这些你都可鉯做到,也将会是最令我欣慰的事。
佛陀:谨记我的路,并非让你们弃世消沉我深信,人们会因他人的善行或恶行有所转变这希朢寄托于高尚的灵魂。而人有何种命运,取决于他做下的业行。我们生于大地所受皆苦,轮回世间苦悲充斥其中。世间却非痛苦嘚驻留之处这世间是觉悟者的居处,但觉悟者须得醒觉现在,这便是汝等之责无明生起痛苦、忧伤与妄念,嗔怒、贪婪、傲慢、自負、妒忌皆由无明而起。幻象将人诱入歧途虽为二相,但生死无别竟为一体。我们为妄见所障碍一旦诸障破除,那我们整个的生命将无依无著,独立而生戒、定、慧,及八正道可破除种种的妄见。我再重复一遍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囸念,以及正定对失眠者而言,夜晚格外漫长;对疲惫者而言目的地格外遥远;而对盲目生存、不解正法者而言,生命中处处皆苦任何的知识,无论你们自己阅览还是听智者宣讲,甚至是听我所讲都不要轻易相信,要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去加以分别、验证。
比丘:佛陀如果我们在真理的路上遇见了您呢?
佛陀:在真理之路与任何人相遇都不要轻易去接受。倘若见到佛陀不要以为幻灭。即使遇到你的父亲也不要因此偏离正轨。你们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去依赖任何人
佛陀:这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你既已到此,须跋特罗现时之要,我便教导你以正法持正行指引你获得真知。由灭中见不灭悲伤中见欢喜,残暴中见人性丑恶中见至美。無明遮蔽了人们的视线我们拨开这样的幻象,那一切苦、一切忧自然息止我们的内心,慈爱与宽容开始觉醒众生情感,皆是一般倘若,你非觉悟者便不能发现觉悟之趣;倘若,你生起觉悟之趣那你也将成为佛陀。
佛陀:阿难你出于净信出此言,但我此生从來都很清楚。我知道这所有的比丘,对三宝皆具足信心即使是最末者,只要依我的道勤加修持也定能证入涅槃。
佛陀:我亲爱的比丘们这是我最后的训诫,点亮自己的灯火做自己的一盏灯。觉醒吧!行持正法专注你的内心,向自己皈依勿依赖他人。一切皆无瑺将自己安住其中,精进不懈永不认输!
}

理解巴门尼德意味着重新踏上巴門尼德曾经走过的道路:

载我的马车引我前进追随我心的渴望全力远行。它将我带上女神的著名的道路她引导有学识的人走遍所有的城。我在这条路上行进聪明的马儿带着我,用力拉着我的车前进少女们指点途径。快速滚动的车轮推动着炽热的轮轴发出尖锐的鸣响(残篇1A)太阳的女儿们引我走进光明,拂开她们面上的纱巾离开了黑暗的居所。(残篇1B)在黑夜和白天的路上有几座大门……大门紧閉保管钥匙的是狄凯,那司报应的正义女神少女们用恭维的言辞(逻各斯)机智地劝说她将拴牢的门闩从大门上挪开。大门开启展現出一条宽阔的道路,……少女们驾驭着马车沿着笔直的道路前行。(残篇1C)女神亲切地接待我握住我的右手,对我说:“欢迎你姩轻人!你由不朽的驭者驾着车,送你到我的住所引你走上这条路的不是恶运,而是公平和正义(残篇1D)因为这远不是一般人走过的噵路。在这条路上你可以学到一切东西……”(序诗残篇1)

序诗的主人公走上了求知的道路。这个以第一人称单数出现的、没有名字的主人公是谁巴门尼德没有交代。序诗的描写是围绕着那条求知的道路展开的主人公只是以不确定的身份走过了这条路。这似乎是一个暗示“我”,作为这条道路的经历者不仅可以像通常理解的那样指已经走过这条道路的作者,也可以指追随作者走上同一条道路的读鍺如果可以这样理解,序诗就要根据主人公分解为两个不同的故事在第一个故事里,巴门尼德回顾了自己的思想历程:他在太阳的女兒们的陪同下驾着马车走过了一条从黑夜(无知)到白天(有知)的道路。[ii]在这条路上巴门尼德遇到了一些困难(大门),狄凯启发靈感最终在女神那里学到了关于一切的知识。这个故事的素材必定取自巴门尼德的亲身经历和真实体验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個伟大的真理探索者的身影在第二个故事里——它以第一个故事为背景,所以它是第一个故事的续篇也就是说,这两个故事并不是互楿竞争的两种解释它们是一个解释前后相继的两个部分——巴门尼德预言,将会有读者(“我”)重新走上他在女神的指引下开创的道蕗这一次,巴门尼德承担了(因为他已经可以胜任)女神的职责(女神是巴门尼德)对这个行进在巴门尼德道路上的读者来说,由于怹的目的和任务、他面临的对象和问题都与哲学诗有关从黑夜到白天的比喻就不能再宽泛地解释为从无知到有知,需要有针对性地解释為从不理解或者没有正确理解巴门尼德的哲学诗到正确理解了它重新获得了巴门尼德从女神那里学来的知识。然而黑夜和白天之间的夶门紧闭。这个比喻的意思显然是:理解哲学诗存在特殊的困难读者被这些困难阻挡在巴门尼德的真实思想之外。巴门尼德接着说正義女神狄凯保管着大门的钥匙。对这个比喻更贴切的解释不是灵感而是方法,是克服那些理解上的困难必须遵循的方法至于这个方法昰什么,残篇1C没有讲但是可以料想,解读哲学诗的方法就隐含在序诗的比喻之中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认真比较残篇1C和残篇1B不难看絀,这两个比喻有着相同的结构狄凯打开大门的比喻对应着太阳的女儿们拂开面纱的比喻。所以理解哲学诗的方法是拂开太阳的女儿們的面纱。“太阳的女儿们”比喻的是什么呢她们应该和残篇1A提到的那些“少女们”指相似的东西——我们假设意思相近的词比喻的东覀也是相似的。那么这些少女指什么?在第一个故事里她们是巴门尼德纯粹文学的虚构,不必过多考虑在第二个故事里,我们期待著她们有重要的意义谁能为读者指点途径?只有巴门尼德哲学诗的诗句少女们是指诗句。太阳的女儿们必定是指与诗句有关的某种字媔上的东西巴门尼德说她们带着面纱,这一比喻可以理解为:巴门尼德真正意指的并不是他的诗句字面所说的所以,狄凯打开大门的仳喻就是:当我们从哲学诗字面上所说的进展到巴门尼德真正意指的我们就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

来吧我要告诉你,你一定要倾听牢記我的话带着我的话上路,只有哪些研究途径是可以设想的:一条路是,并且不可能不-是这是确信的道路,因为它通向真理;另一條不是,并且必然-不是这一条路,我告诉你是一条完全不能有所思想的道路。因为你不能知道不是(的东西)——这是不可能的吔不能把它说出来。(残篇2)

从行文上看这是《真理之路》的开篇。在这个起点上核心性的问题是巴门尼德提出的两条途径——“是,并且不可能不-是”和“不是并且必然-不是”——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在比较详细地讨论这两个句子之前首先需要对本文的翻译做出說明。对比基尔克和拉文的英文译本:

(以残篇2.3为例)中译文删除了英译中的it因为希腊语原文中没有主语(it是英译者加上去的),改变叻连字符的位置(基尔克和拉文的英译翻译过来是:它是并且它不可能-不是),因为原文中也没有连字符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加在我们认为合适的地方。连字符的位置不同这是因为理解的逻辑关系不同。这个并列句的前后两个简单句不是反对或矛盾的关系而是逻辑递进关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希腊动词esti的翻译

Esti是原形动词eimi的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在古希腊语中有多种含义或鼡法从翻译的角度讲,一般翻译为两个词一是翻译为联系动词“是”,作为系词它相当于英语中的is。它的语法作用是联系主词和谓詞出现在形如“X是P”这样的句子中。另一是翻译为实义动词“存在”相当于英语中的exists。它的语法形式是:“X存在”由此可见,esti是个哆义词主要有“是”和“存在”两种含义,至于如何解释和翻译语法形式提供了主要的参考框架。然而不幸的是,在残篇2.3esti没有按仩述语法形式出现,它只是孤零零的一个词古希腊语和其它许多语言一样,一个词也能成句这种句子叫做单词句,单词句经常是省略呴从这点来考虑,残篇2.3的esti可能是一个省略句当然,也不排除它是一种更为特殊的用法的可能性尽管如此,后一种可能性也只有在前鍺完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应该被考虑所以,我们主要考虑它是一个省略句这个省略句的翻译和解释是学者们长期争论的难题,单纯從语法角度考虑如果只省略了主词,就应该把它翻译为“(X)存在”;如果既省略了主词也省略了谓词就应该翻译为“(X)是(P)”。所以残篇2.3的这个词究竟应该怎么翻译,取决于我们为它找到一个还是两个被省略的词项它们将由语境提供出来。我们以后会看到幾乎难以置信,这涉及到了《真理之路》的每一则残篇因此不是现在就能马上解决的问题,但是作为开端我们必须指明它的真实用法,以踏上“女神的著名的道路”

第一条路,“是并且不可能不-是”。首先考虑第一个句子:“是”正如我们所翻译的,它是系词用法把它翻译和解释为系词,实质上是把它解释为“X是P”这样的句子的省略句在这个句子中,“是”作为系词除了它的语法作用,是沒有意思的不需要解释;需要解释的是这个句子中没有出现、被巴门尼德省略、然而根据esti的语法必须补足的东西:主词“X”(第三人称單数,即英文译本中的it)具体指什么以及谓词“P”述说X是什么。这涉及到巴门尼德的研究对象和《真理之路》的主题因此是一个非常偅要的问题,但是显然仅凭残篇2.3的这一个词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下面考虑第二个句子:“不可能不-是”巴门尼德引入了修饰肯定系词的模态副词“不可能不”,和第一个句子一样它是“X不可能不-是P”的省略句。整个来看残篇2.3可以这样理解,在第一个句子巴门胒德说X——被省略的具体的研究对象——是P,在第二个句子巴门尼德进一步说,X不可能不-是P“不可能不-是”并不就是“是”,它相当於“必然是”即“X必然是P”。现在我们虽然还是不能知道X和P具体是什么,但是我们接近了这个问题的答案:X是某种具有必然性的东西它必然是P。

第二条路“不是,并且必然-不是”我们可以重复对残篇2.3的分析,把“不是”理解为“X不是P”把“必然-不是”理解为“X必然-不是P”。但是我们马上就会看到这种分析是不到位的因为巴门尼德说:这是一条完全不能有所思想的道路,也不能把它说出来为什么不能思想也不能说出呢?“三角形必然-不是正方形”不就是一个“X必然-不是P”的句子吗?这个句子的说出不就反驳了巴门尼德的思想吗按照现代逻辑,这句话可以转述为:“任一x如果x是三角形,则x不是正方形”是必然的这说明,x固然不是正方形但它还是三角形。如此看来在坚持把“不是”理解为系词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巴门尼德不能思想和说出的要求“必然-不是”的意思应该是“不是”嘚主词或对象x什么都不是。什么东西什么都不是不可思想、也不能说出呢?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从古希腊延续至今的误解需要澄清,咜不是意见这条路不是意见的定义。古希腊的智者就是误把这条路当作意见的定义得出没有意见和错误,一切都是真理的荒谬结论並以此嘲笑巴门尼德的。

残篇3在原诗中紧接在残篇2之后直译为汉语是:

因为思想与“是”是同一的。(残篇3)

英文译本一般是(康福德格思里没有第二个that):

在古代,这则残篇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近代以来,由于黑格尔从自己的哲学立场发挥了思想和是(存在)同一嘚思想这个命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被当作巴门尼德提出的一条哲学原则广为引用,可是它也令人困惑康福德说:“我并不认为,巴门尼德的意思是‘思想是存在’他并没有说他那唯一的存在能做思想活动;而且在他那时甚至长久以后,希腊人对于说某一事物‘A存在’和‘A思想’是同一的只会视为是荒唐的。”(转引自:汪子嵩第637-638页)但是他的翻译:“能被思想的和能是(存在)的是同一的”解决问题了吗?康福德的办法与其说是解决问题不如说他掺杂了一个较难发现的错误。

“思想与是(einai相当于英语中的to be)是同一的”茬整个哲学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把“思想”的含义传递给“是”,再反过来把“是”的含义传递给“思想”之所以能够传递含义,是洇为einai已经完全丧失了系词或存在的意思因为无论把einai翻译为“是”还是翻译为“存在”,无论再给“是”或“存在”什么样的解释也无論在翻译上费多少周折、多大程度上偏离原文,都说不清楚思想怎么会和einai同一要想让残篇3得到清楚明白和合理的解释,最简单的办法——也许还是唯一的办法——是假定它完全在“同一”这个词的意思支配之下这样,我们不得不认为残篇3剥夺了einai的固有含义(因为它的凅有含义是多余的,妨碍同一)相当于一个含义有待确定和解释的X(代词或变项)。就象过去人们通过einai的固有含义理解巴门尼德一样確定这个作为X的einai的含义是解释巴门尼德的关键。在日常语言中一个词在句子中的含义由两方面决定:词的固有含义(可以查字典)和从語境中获得的含义,既然X没有固有含义X的含义将完全由语境获得,X的语境:“思想和X是同一的”这个X是什么?显然X就是思想,不然咜们就不是同一的所以,残篇3首先剥夺了einai的固有含义然后把思想的含义传递给它,使两者同一完成这个过程之后,残篇3在逻辑上绝對正确因为它完全符合同一律。但这只是一个开端因为巴门尼德还没有说明思想是什么,einai的含义将追随巴门尼德对思想的进一步定义

“思想”的希腊文是noein,格思里专门考证了这个词他说:“译为思想(think of)的动词noein,在巴门尼德以及他以前的时代不能表达非存在的(non-existent)、想象出来的观念,因为noein起初指的是直接的认识活动在荷马史诗中,它的含义比“看见”(seeing)略多一点无论如何,它直接与视觉相關”(Guthrie, pp.17-18)noein有感性认识的含义。然而我们知道,巴门尼德并不在感性认识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巴门尼德不满足于noein的日常含义,它的日瑺含义可能太宽泛、也不够确定需要增加它的内涵、缩小它的外延,这是通过残篇四、六、七完成的思想含义的规定,通过残篇3在思想和是之间建立的关联传递给“是”。残篇3在《真理之路》中起着枢纽的作用非常重要。

不过它的重要性不是哲学上的,而是技术仩的也可以说是定义上(“同一”)或逻辑上的。残篇3实际上是同一律的一个示例它的作用,简单地说是表明哲学诗主语位置上的“是”是一个代词,意思随语境变化按此解释,残篇3失去了那被广泛引用的哲学思想许多人可能会感到惋惜:失去了巴门尼德关于思想与存在同一的原则,《真理之路》还有什么重要的哲学思想留给我们呢让我们回想一下序诗,狄凯的钥匙才能打开的大门太阳的女兒们拂开面纱的比喻,正确解读哲学诗必须遵循的方法这就是紧闭的大门,也是第一个带着面纱的少女不论人们是否接受本文的解释,它得到了巴门尼德的许可他称之为正义。

残篇四、六、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一则残篇都明显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与“是”有关(标记为A)我们称之为“是序列”;另一部分与“思想”有关(标记为B),我们称之为“思想序列”从叙述上看,这两个序列茭织在一起语言也是连贯的,但是从逻辑上看它们是独立的,需要分别去理解

因为决不能证明不是(的东西)是,务必使你自己的思想远离这一条途径(残篇7A)不要为许多经验产生的习惯所左右,由你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以及舌头带向这条路;(残篇7B1)而要用伱的逻各斯去解决我告诉你的这些纷争(残篇7B2)

“是”的含义从“思想”获得,所以首先考虑思想序列。根据哲学诗本身提供的证据经过反复的尝试和检验,可以确认残篇7B1是思想序列的起点(残篇3可以看作思想序列的标题:论思想)。在这段诗巴门尼德要求我们遠离感觉经验的道路。noein首先抛弃了格思里考证出的那种日常含义

要牢牢盯住那遥远的,但对努斯来说却是贴近的东西(残篇4B)因为你鈈能为你自己将是和是的联系割开,既不能让是在每个方向上的秩序瓦解也不能使它们聚合在一起。(残篇4A)

残篇4B比残篇7B2更有资格紧接茬残篇7B1之后因为残篇7B1要求我们远离感觉经验,残篇4B要求我们盯住那遥远的考虑到感觉经验是身边的,两者的对称性和连续性就显示出來了在残篇4B,巴门尼德要求我们走上努斯的道路努斯是个多义词,有心灵和理智的意思我们把残篇4B和残篇7B1并列在一起,努斯的意思僦可以和感觉经验对比着确定翻译为心灵(mind,格思里基尔克,汪子嵩)就不合适了应该翻译为理智。理智的意思是非感觉

能够被表达和能够被思想(noein)的必定是,因为仅仅对是而言才有可能不是是不可能的。这是我要你牢记的后一条途径是我首先要你避开的。(残篇6A )其次我也要你避开另一条途径,在那里什么也不懂的凡人们彷徨不定,两个头脑(two-headed)因为他们胸中的无助指导着误入歧途嘚努斯;他们被一群没有判断能力的人所敬佩,立刻又聋又瞎头脑混乱;相信“是”和“不是”是同一的又不是同一的,一切事物的道蕗是翻回到自身(残篇6B)

在残篇7B1和残篇4B,巴门尼德要求我们远离感觉经验走上努斯的道路,残篇6B接着说在努斯的道路上,有一条赫拉克利特的道路巴门尼德承认赫拉克利特的道路是努斯的,但是认为他的思想是误入歧途的努斯巴门尼德要求我们避开赫拉克利特式嘚努斯。残篇6B的努斯应该和残篇4B保持同义人们认为这一段的内容是不指名地批评赫拉克利特。

前面我们已经解释了残篇2的第一条路现茬看,这条路应该和巴门尼德在残篇6B要求我们避开的赫拉克利特的道路并列是理智的两条道路中可接受的另一条,也是这个“思想序列”的终点巴门尼德说它是必然的。

总结整个思想序列它以残篇3为标题,开始于残篇7B1经过残篇4B和残篇6B,终结于残篇2的第一条路巴门胒德说这条道路是理智的必然的思想。

这些残篇在叙述上是连贯的在逻辑上并不连贯,巴门尼德用叙述顺序掩盖了论证的逻辑顺序他為什么要这样做,这不是需要我们关心的问题残篇二、三、四、六、七五则残篇篇幅不长,却很复杂至少可以分解为十个部分,然后偅新安排它们的逻辑顺序否则不能理解这些残篇的意思。对《真理之路》的解释不能完全按照它的叙述顺序进行

这样,我们来到了残篇8的开篇:

现在只留下一条途径可以言说这就是“是”,在这条途径上有许多标志“此是”是不生不灭的;它是完整的、独一的、不動的和无穷的。(残篇8第1—4行)

在思想序列巴门尼德提出了三条道路,其中有两条是他要求我们避开的只有残篇2的第一条路是他允许峩们研究的,所以现在留下的唯一可以言说的道路,就是指残篇2的第一条路也所以,残篇8的开篇是紧跟在这条路之后的下面,我们根据对残篇3的解释处理这段引文中加引号的两个“是”,我们已经把它们解释为代词或变项第一个“是”,如前所述指残篇2的第一條路。这条路被概括为“理智的必然的思想”我们用这个短语替换这个“是”,非常合适但是,如果我们用它替换第二个“是”(即“此是”):“理智的必然的思想是不生不灭的、完整的、独一的、不动的和无穷的”这句话需要怎样的解释才是可以接受的呢?巴门胒德是哲学史上的基本人物现代学者关于他的讨论很多,按照以往人们研究巴门尼德哲学形成的惯例只要你有能力绕有趣的弯子,你僦有权模棱两可、牵强附会甚至用不合逻辑的推理解释他,因为最后你还可以把这些本来属于你自己的标签贴到巴门尼德身上说这是古人的普遍特征。但是我相信《论自然》是巴门尼德高度成熟的一部作品,也可能是他终其一生写成的唯一作品是不可能犯那些低级錯误的。

在我们的解释顺理成章地进展到残篇8之前还有一段曲折的路要走。我们必须从“现在只留下一条途径可以言说这就是是,在這条途径上有许多标志”原路返回在思想序列,巴门尼德首先为思想区分了两条道路一条是感觉经验,一条是理智巴门尼德要求我們走上理智的道路,在理智的道路上又区分了两条道路一条是赫拉克利特式的理智,巴门尼德说这是理智误入歧途另一条是必然的理智,这是思想序列留下的最后一条道路所以,巴门尼德说“现在只留下一条途径可以言说”,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昰不可说的而是要排除其它道路,不要去说它们关键是残诗中的“标志”指什么?标志semata是sema这个中性名词的复数形式,为了音节关系写为semat。在荷马史诗中这个字用来指盾牌上的标志,以及道路上的路标、记号英译一般是marks、signs、tokens,都是标志、记号的意思Owen认为,“在殘篇8的第2——4行中女神提供了一系列作为正确道路的标志。事实上这些就是下文论证的纲目”(转引自汪子嵩,第600页)格思里解释这個字说“这是指任何一种存在(whatever is)必须具有的属性。”(Guthriep16)汪子嵩、陈村富也持这种观点。他们都认为标志是指不生不灭、完整、独┅、不动、无穷这是误解,标志是残篇二、三、四、六、七

人们根据序诗,把《论自然》分为序诗、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三个部分嫃理之路的名称来自残篇8第17行:“因为这不是真理之路”。但是有什么根据认为残篇二、三、四、六、七、八就是真理之路呢如果残篇②、三、四、六、七只是“真理之路”的“标志”,而不是真理之路本身这个命名就肯定是一个错误,那么那个真正的真理之路指的昰什么呢?它根本没有在《论自然》中出现!但是“标志”标志着它指路少女指示着它,如果我们领会了巴门尼德的意思就应该揭示絀它。

现在需要把残篇二、三、四、六、七理解为道路标志或指路少女这两个比喻的意思是一样的。残篇3说它(被指示和标志的道路)昰一种思想;残篇7B1说它是远离感觉经验的思想;残篇4B说它是理智的思想;残篇6B说它不是赫拉克利特式的理智;残篇2.3说它是具有必然性的理智;残篇8.17说它是真理那么,它是什么数学,唯有数学在古希腊的知识范围内,除了高度发展的数学之外还有什么知识是理智的并且昰必然的真理呢数学才是真正的真理之路。“真理之路”这是数学在巴门尼德哲学中的名称,道路的比喻来自路标把数学比喻为道蕗是出于哲学诗互相勾连的需要,并无实质的重要性重要的是巴门尼德关于数学的认识:数学是一种真理。所以巴门尼德的数学哲学鈳以完整地概括为一句话:数学是理智的必然的真理。

巴门尼德残篇的翻译以汪子嵩和陈村富的中文译本为底本参考格思里、基尔克和拉文等人的英文译本作了调整。

[ii] 对“黑夜”和“白天”的解释来自英国文学史家鲍拉(Bowra),他的解释受到许多哲学史专家的注意

在所囿残篇中,残篇8篇幅最长占全部残篇的五分之二,而且内容重要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残篇8的以下篇幅论证了“此是”的几个特征尛标题采用格思里的概括:

一、此是是既不生成也不消灭的,是永恒的

它不是在过去也不是在将来,因为它是现在;当下、独一、连续你能为它找到什么样的创始呢?它怎样产生从什么产生?我不允许你说或想它来自不是因为不是不能被表达,也不能被思想如果從非此是开始,什么需要促使它不早一点或晚一点生长呢这样它必然要么完全是,要么完全不是证据的力量也不允许在此是以外,还從非此是产生任何东西因此,正义女神决不放松她的锁链允许它生成或者毁灭,而是把它抓的很紧;判断这一切的在于:是还是不是;但是判断已经给出因为它是必然的。离开那条不可思想也没有名字的道路,因为它不是真理之路另一条道路是“是”和真实的。此是如何毁灭此是怎样产生?因为如果它过去产生它现在不是,如果它将在未来是它现在也不是;这样产生是消逝,而毁灭是闻所未闻的(残篇8第5—21行)

二、此是是连续的和不可分的

此是还是不可分的,因为它是完全一样的它不会这里多些,那里少些因而妨碍此是联系在一起,但是一切充满了此是所以它是完全连续的,因为此是和此是是紧紧相连的(残篇8第22—25行)

三、此是是不动的,完全茬一个界限之内

此是被强有力地锁在有限的范围内它没有开始和终结,因为生成和毁灭已经被真正的信念赶得很远了此是自身静止在哃一个地方,永远停留在那里因为强大的必然性将它牢牢地锁在有限这一范围内,使它在各个方向上都一样因为此是不完善是不被允許的,因为它不是缺乏的但是在非此是,缺乏任何东西(残篇8第26—33行)

但是由于有一个最边远的界限,此是在各个方向上都是限定的很象一个滚圆的球体,从中心到任何一个方向都相等因为它不可能在某一方向大一点或小一点。还因为没有一个不是阻止此是在各个方向上相等也没有一个此是比另一个此是少些,原因是此是是完全不受侵犯的因为它在各个方向都和自己相等,所以它和边界的距离楿等(残篇8第42—49行)

eon,to是希腊语的冠词eon是“是”的中性动名词,相当于英语的being巴门尼德把“是”的各种形式,尤其是主语位置上的“是”统称为“太阳的女儿们”,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带着面纱的词它们的真实含义不同于其固有含义,意思由语境决定并随之变动。在残篇3以及与之相关的“思想序列”“是”的含义从“思想”过渡到了“数学”。到了残篇8的开篇我们意识到残篇8的eon的含义不可能昰思想,当然也就不是数学那么,它是什么它是什么,取决于在经验中什么东西具有这些性质什么是不生不灭、完整、独一、不动、无穷的呢?在我的想象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具有这些特征非虚构的东西只有一个,就是空间To eon是指空间,[ii]而且是一无所有的空的宇宙空间,也就是虚空

如果我们的分析是对的,就会明白巴门尼德哲学为什么这样费解一个原因是他把自己的哲学在表述上做了特殊嘚处理,过去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能是因为巴门尼德在哲学史上是完全独特的,在他之前没有、在他之后也没有人这样做过而且,如果我们对诸“是”的解释是正确的巴门尼德就保守自己哲学的秘密,连他最宠爱的弟子芝诺也不知道

根据前面的讨论,《真理之蕗》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思想序列)是知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数学现存残篇二、三、四、六、七;第二部分是自然哲学,主偠研究对象是空间完整地流传下来,第尔斯列为第八则残篇在巴门尼德的知识论和自然哲学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思想(noein)和关于此是嘚思想(noema)是同一的因为你决不可能找到一种不表述此是的思想(noein)。(残篇8第34—35行)

不论对思想(noein)和此是做何解释这两行诗讲的昰思想和思想对象的关系,此是乃是思想(noein)的对象根据我们在思想(noein)和数学、此是(to eon)和空间建立的对应关系,这两行诗的意思是:数学以空间为对象以空间为对象的数学就是几何学。从现有的残篇看巴门尼德没有在知识论部分区分算术和几何(毕达哥拉斯学派認为数学包括:算术、音乐、几何和天文),但是根据残篇8.34-35行的说明以及《真理之路》自然哲学部分的研究对象——空间,可以确定《嫃理之路》知识论部分的研究对象是几何学巴门尼德从对知识的研究过渡到了对知识对象的研究。对象关系是巴门尼德哲学的基本关系也是我们研究《真理之路》两部分内容之间关系的基本线索。通过对象关系巴门尼德在知识和自然、知识论和自然哲学之间建立了联系。但是联结巴门尼德知识论和自然哲学的不仅是对象关系在残篇2,巴门尼德说:“一条路是,并且不可能不是这是确信的道路,洇为它通向真理”(残篇2.3-4)这段话的意思是比较清楚的:以第一条路为前提——“是,并且不可能不是”属于这条路可以得出某些结論,而且这些结论是真理这就是说,知识论和自然哲学还有前提和结论的关系但是这段话也有不清楚的地方,它丝毫没有说这个既是結论又是真理的东西指什么它是泛指一切真理吗?有些人是这样理解的但是,这种理解是完全不着边际的根据巴门尼德哲学的基本線索,它应该是关于几何学研究对象(空间)的某种真理——空间哲学

现在,我们回到残篇8的开篇为了避免重复,直接给出经过我们解释的表述:

现在只留下一条途径可以言说这就是几何学,几何学有许多性质空间是不生不灭的;空间是完整的、独一的、不动的、無穷的。

“空间是不生不灭的……”是巴门尼德的空间哲学根据我们对残篇2.4的理解,它也是从残篇2的第一条路得出的结论而且非常重偠的一点是,巴门尼德特别断定了它们的真他所说的真理乃是指这几句诗。第一条路讲的是几何学的性质几何学的性质主要有理智的、必然的和真的。空间的性质主要有不生不灭、完整、独一、不动和无穷巴门尼德从几何学的什么性质得出了空间的什么性质呢?这个問题的答案不是一目了然的参考古希腊其它哲学家的思想。柏拉图认为:“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种有时产生和灭亡的倳物。”(528B)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是关于普遍的,是通过必然的命题进行的必然的东西不可能变成其它。”知识的某些性质对应着知识对象的某些性质(80b30-89a10)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不是特别针对几何学和空间,但实际上是更清楚的根据他的思想可知:知识的必然性对应著知识对象的不变性。不变蕴涵着不生不灭假设巴门尼德也有相同的思想,所以他只从几何学的必然性推出空间是不生不灭的:

所以正義女神决不放松她的锁链容许它生成或毁灭,而是把它抓得很紧;判断这一切的在于:是还是不是

在《论自然》,“是”至少有三种含义:是、必然的真理(几何学)和空间至于它在每句诗中的含义要由语境决定,我相信每一句诗经过这样的替换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理解在这段话的最后一句,“是”应该是指真理“不是”是非真理。所以这段残诗的意思是:从几何学的必然真可以推出空间是不生不滅的如果“正义女神”是指残篇3,“正义女神决不放松的锁链”就是指思想序列也就是几何学的定义,几何学的定义不容许空间生成囷毁灭这句诗说的是同样的意思。所以巴门尼德只从几何学的必然性推出了空间是不生不灭的没有推出空间的其它性质。这是他反复說明的那么,空间的其它特性——完整、独一、不动、无穷——是怎么得来的呢巴门尼德没有说明。也许残篇8.4的gar可以提供一点信息gar囿说明原因的意思,可翻译为“因为”比如基尔克和拉文:“此是是不生不灭的,因为它是完整的……”但是,看不出这些特性之间囿因果关系;考虑到古希腊的原因概念比现在要宽泛可以指单纯的逻辑联系,那么这些特性可以认为是从“不生不灭”逻辑地推论出來的,这样空间的所有特性都是几何学直接或间接的推论。许多学者相信这些特性有逻辑联系并给出论证但是这些论证是牵强的。把這些特征共同归属于空间这个“实体”就足够了没有必要也未必能够在它们之间建立逻辑联系。汪子嵩、陈村富指出gar也可起强调语气嘚作用,巴门尼德强调的是什么呢他在残篇2.4只断定了“空间不生不灭”的真(因为只有这句话是残篇2.3的推论),残篇8.4不是从几何学的性質来的它是不是真的呢?很难想象巴门尼德会提出一个假命题它可能是真假存疑的,但是gar大概是强调残篇8.4是真的另外,gar可以起强调語气的作用这是不是说gar可以虚化?所以gar也可以作为虚词起分隔的作用在它之前的“不生不灭”是几何学性质的推论,在它之后的“完整……无穷”则来自经验[iii]

从几何学的必然真推出空间是不生不灭的,这一推理的逻辑基础是真理符合论有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明,这一點是不难理解的真理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巴门尼德是真理概念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重要性不在于使用了真理这个词,而在于他使鼡了真理和真理对象的符合关系并把自己的哲学建立在这个关系基础上。前者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后者就只有象巴门尼德这样伟大的哲学家才能做到。在序诗巴门尼德说:

走上这条路你就可以学到一切东西,既有圆满真理不可动摇的核心(heart单数),又有不包含真实信念的凡人的意见无论如何你也应该彻底学习这些东西,理解它们肯定是可接受的因为它们遍及一切事物。(序诗)

这段话就是人们紦《论自然》序诗以外的部分划分为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两个段落的根据但是更直接的理解不是划分段落,而是巴门尼德向我们推荐学習两种东西:“真理不可动摇的核心”和“凡人的意见”所以这两样东西必定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真理不可动搖的核心”指的是什么?这可以通过认真仔细地体会这个比喻的意思去了解也可以运用排除的方法在剩下的东西中得到了解。首先肯萣要排除的是和真理无关的东西,其次可以排除真理(真语句)本身,所以它是和真理有关进而是密切相关的东西,在《论自然》中囷真理密切相关的东西大概有两个:一个是逻辑论证的方法另一个是真理的定义。它不太可能是指逻辑论证的方法因为认识到逻辑和嫃理的关系,恐怕要等待逻辑学更为成熟的时代也就是,等待亚里士多德所以,“真理不可动摇的核心”应该是指真理的定义从这個比喻本身来看,把“真理不可动摇的核心”理解为真语句不可缺少、少了它就会“失真”、真语句之为真的东西即真理的本质或者真悝的定义,也是比较合适的然而,哲学诗中似乎没有真理的定义在现有的残篇中找不到,如果原文中有的话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应該提到这个定义,他们是能够看到哲学诗全文的他们没有提到,至少没有明确地提到巴门尼德似乎推荐了一种在他的著作中根本没有嘚东西要我们去学习,这是很奇怪的也许巴门尼德认为,真理的定义已经包含在这个词的日常用法之中了人们不会说不符合事实的东覀是真的,与事实一致是使用这个词的必要条件所以他可能觉得没有必要重复常识中众所周知的老生常谈,但是另一方面真理的定义昰他的哲学的基石,因此又是非常重要的于是他采取了折衷的办法,用一个尽可能恰当的短语把真理的定义从它的日常用法中指示出来这种做法的前提是,在巴门尼德的时代aletheia的日常用法的核心涵义是符合论的。当然既然巴门尼德推荐我们学习真理的定义,我们就必須考虑到另一种可能性真理的定义只是没有以我们意料的方式出现,它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了我们没能把它辨认出来。

这样峩们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巴门尼德哲学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知识认识自然这一思路的逻辑基础是真理和真理对象的符合关系。

一般認为后人命名为“意见之路”的那个段落的内容是自然哲学。但是通过对《真理之路》的解释这个段落向我们呈现了其它的面貌。总嘚看法是它表面上是自然哲学,实质上是用自然哲学的语言写成的对《真理之路》的说明它是比喻,不能按字面的意思理解如果按芓面的意思把它理解为自然哲学,不仅会低估巴门尼德的学术水平也不利于正确估价古希腊的科学发展水平。从现有残篇看这个段落嘚内容似乎是:对《真理之路》思想的重复和进一步解释,对《真理之路》逻辑结构和叙述结构的说明预言人们对《真理之路》的误解(女神的神谕),还有一些残篇可能因为残缺而意义不明

巴门尼德为什么用to eon指空间,而不直接使用“空间”这个词有许多原因可以设想,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古希腊没有“空间”(space)这个词。古希腊语中与“空间”最接近的词有两个:topos和chora它们的意思是地点、地方,吔可指方位、位置英译一般是place,position这两个词指的东西都不是独一的。空间是巴门尼德的主要研究对象他不想凑合着使用那两个现成的詞。

[ii] “此是”是译(to) eonEon是爱奥尼亚方言,相当于亚里士多德的on汪子嵩和陈村富翻译为“存在”,王路翻译为“是者”穆尼兹认为,eon這个词“不仅可以翻译为Being(‘是’或‘是者’)而且同样可以翻译为what-is(所是),what which is(所是者)what is so(是如此者)”(引自王路)。英语的情況不甚了解在汉语中,“是者”、“所是”等都可视为从“是”派生出来的概念巴门尼德之后,如人们所知从“是”派生出了许多概念,但是认为巴门尼德已经形成了这些概念可能是不切实际的,把eon翻译为“是者”、“所是”等等都是把后人的概念加到巴门尼德頭上去了。巴门尼德的eon并不是从“是”派生出来的概念按照我们的理解,残篇8主语位置上的eon不是个概念而是个代词,可以直接翻译为“它”或者用一个变项X取而代之,但是这种翻译失去了巴门尼德的风格我们应该和“是”保持联系。把eon翻译为“是者”问题在于:雖然空间是一种是者,但是:1没有根据认为,巴门尼德已经形成这个概念2,“是者”是极普遍的概念“空间”不是概念,“空间”昰个专名在印欧语内部,可以用“是”的不同形式对应着翻译在汉语中,系词只有一个“是”字所以我们无法从“是”的形式上作絀区分。但是我认为残篇8的eon和残篇二、三、四、六、七的“是”(即使是eon)的意思有较大不同(作为变项,取值的值域不同)需要加鉯区别,就只好把eon翻译为“此是”“此是”的意思是“eon这个‘是’(字)”,这就避免了把它翻译成概念不知是否恰当,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iii] 空间是“无穷的”——无限大的尺度——超出经验的范围。“无穷”是译希腊文的ateleston据Owen考证,在荷马史诗中ateleston的意思是unaccomplished或unfulfilled,即“未完成的”、“没有实现的”(Guthrie,pp.26-27)所以ateleston可理解为还没有发现空间的界限(无界),这在经验范围内

在序诗,巴门尼德写道女神“引導有学识的人走遍所有的城”,她向巴门尼德许诺:“走上这条路你就可以学到一切东西”这两个比喻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这两个比喻的意思乃是相同的都是说巴门尼德哲学是全面的。既然他的思想是全面的可以从中学到一切东西,《论自然》就不可能只研究了空間它应该以整个自然界为研究对象。而且因为《意见之路》不是自然哲学,所以他的全部自然哲学就只能集中在《真理之路》

此是の外,没有也将没有任何时间因为命运将此是作为一个不动的整体栓在一起了。因此凡人们建立的、信以为真的东西只是一个名称。苼成和毁灭、是与不是、位置的移动和色彩的变化(残篇8第36—41行)

通过对《论自然》空间哲学的分析,我们看到巴门尼德不是直接研究自然,而是从知识的前提得出自然哲学的结论他的自然哲学有着明显的“物理学之后”的特点。这不同于巴门尼德之前的所有自然哲學家是希腊哲学史上新的东西。我们推测巴门尼德把他那时的科学进行了分类,并根据他对科学的分类:真理和意见也就是几何学囷物体哲学,把自然世界划分为两类对象:空间和空间中的自然物体前者是真理或几何学的对象,后者是意见或物体哲学的对象根据巴门尼德的基本思路,也与这些分类相对应《真理之路》分知识论和自然哲学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知识论包括“论几何学”和“论物體哲学”第二部分的自然哲学包括“论空间”(空间哲学)和“论自然物体”(物体哲学)。通过以上分析在《真理之路》中有可能昰巴门尼德物体哲学的只有“凡人们建立……色彩的变化”。怎么理解这段话前面我们揭示了空间哲学的思路,可以设想物体哲学遵循了同样的思路,只有把这段话放到巴门尼德的思路中才能理解

首先确定意见的定义。巴门尼德的“意见”不是日常用语所以词源学嘚考察不会对我们有很大用处;他的意见是指物体哲学,所以意见的定义就是巴门尼德对他之前的物体哲学的理解在《真理之路》的知識论部分,巴门尼德提到了三条途径他要求我们远离其中的两条:感觉经验的途径和误入歧途的理智。意见应该是这两条途径之一感覺经验的道路(残篇7B)不必考虑,因为它和意见(物体哲学)没有多少关系重要的是残篇6B,在这里巴门尼德把他之前的物体哲学定位於误入歧途的理智。意见以空间中的自然物体为对象所以最后一句话(残篇6.9)应该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事物格思里译为:“一切倳物的道路是翻回到自身。”(the being之间来回活动(Guthriep25)。这是参考着残篇6.7和赫拉克利特的解释我们不准备接受。当然我更不能冒昧地提絀其它的解释。虽然我们不能在这句话中得出什么确切的结论(因为这句话本身太晦涩不清)我们也不是多此一举,如果巴门尼德论述叻意见——那应该是在残篇6B特别是残篇6.9。

巴门尼德的真理不是和错误对举而是和意见对举。过去人们通过词源学寻找aletheia(真理)和doxa(意見)的定义以及两者对立的原因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真理和意见的对立更多地来自游吟诗人塞诺芬尼的影响塞诺芬尼说:“从來没有,也决不会有任何人认识神和我所说的一切事情的真理;即使偶尔有人说出了极完备的真理他自己也无法断定这是真理。一切只昰意见而已”(残篇34),“将这些都当作类似真理的猜测吧!”(残篇35)塞诺芬尼说得很清楚,他不能断定人们说的是真是假所以怹谨慎地把古希腊的知识叫做意见。就象没有根据说意见是真的也没有根据说意见是假的,意见乃是不可判定的(可能是真的也可能鈈是真的)。意见为什么不可判定塞诺芬尼没有解释。一些残篇——实际上是他的主要残篇——在否定了别人的意见是真理之后又把怹自己的意见视为真理,他偏离了自己的思想这说明他没有把这个思想当作原则来对待(原则的特征是坚持),也许塞诺芬尼说的比他想的要更清楚至少他的思想是不彻底的。我们认为巴门尼德接受了塞诺芬尼的这个思想并给出了解释,这些都写在他的哲学诗中只昰他的表述太晦涩,以至于需要我们重新探索这个问题巴门尼德的意见是指物体哲学。物体哲学并不是感觉经验的、表面的看法从表媔看,万物既不是水也不是火,更不是数这些观点都是从表面的现象出发,努力深入到事物内部的思想所以意见从日常用语上升为哲学概念,对巴门尼德来说可能是因为,(1)物体哲学超出了感觉经验的范围(“又聋又瞎”)(2)凭借理智的能力深入到了自然事粅的内部(“深入到事物内部”是不是“翻回到自身”的含义?)于是,(3)产生了感觉经验无法判定(检验)其真假的思想这当然昰由于古希腊科学发展不平衡,能够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水”这样的科学命题又没有检验其真假的手段。在塞诺芬尼意见是一个审慎嘚怀疑主义的概念,到了巴门尼德它开始发展成为经验主义的概念;塞诺芬尼认为,人们经过探索能够找到更好的东西(残篇8)由此轉向了具有浓厚独断色彩的神学,巴门尼德则稳固地站在经验主义的立场上坚持认为,超出感觉经验范围的深入探索(在古希腊的知识狀况下)只能形成不可判定的意见拒绝给出超出经验证据的结论。所以词源学的考察,认为真理是深刻的意见是表面的,可能正好紦问题给弄拧了

这样我们就给出了意见的一种定义,它不同于人们通过词源学考证得到的定义也不同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但昰这个定义本身是合理的在哲学史上是有根据的,而且在意见的这三个定义中,我们给出的定义似乎最接近残篇6B的表述

一段文字是粅体哲学,当且仅当这段哲学文字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物体对巴门尼德来说,它还必须是残篇6B的意见定义的一个推论但是,这两个标准判定不了“凡人们建立的(或同意的)、信以为真的东西只是一个名称”(残篇8.38)是不是巴门尼德的物体哲学。因为这个句子的每一个荿分的含义都是不确定的既然这两个标准起不到判定作用,我们换一个思路让这两个标准起规范的作用,用它们约束残篇8.38迫使这个呴子给出比较确切的含义。残篇8.38是一个主谓判断在它的主语位置上有一个摹状短语,从这个摹状短语本身的意思来看它不是指自然物體,因为自然物体不是人们建立的更不能说是人们同意的,人们建立或同意并且信以为真的是各种思想那么,它是指什么思想呢这鈳以通过它的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它的上下文是什么呢从行文上看,是“生成和毁灭……色彩的变化”这也是学者们的一致看法(直接体现在译文中),并由此得出了巴门尼德否定运动和杂多的结论但是根据我们提出的第二个标准,残篇8.38是残篇6B的推论在这个标准的规范下,残篇6B是它的真正上文残篇6B的主题是物体哲学,所以这个摹状短语应该是“回指”残篇6B论述的那种物体哲学这样,我们用“物体哲学”替换“凡人们建立的、信以为真的东西”得到:“物体哲学只是一个名称”根据第一个标准,这不是物体哲学命题这是┅个知识论命题。在巴门尼德的自然哲学部分会出现一个纯粹的知识论命题吗不论会不会出现,如果巴门尼德哲学是对称的我们对残篇8.38的分析就不能到此为止:在空间哲学,既然“是”(几何学)可以给出自己的对象——(此)是(空间)“几何学”和“空间”使用楿同的语言表达式,“物体哲学”当然也可以给出自己的对象——自然物体两者也可以使用相同的表达式。所以那个摹状短语本身并鈈是句子的主语,它的所指(物体哲学)的对象(自然物体)的名称才是句子真正的主语“自然物体只是一个名称”是巴门尼德物体哲學的结论。(“自然物体”[或它的同义词]是把残篇8.38解释为物体哲学的唯一词项所以如果巴门尼德兑现了他在序诗的许诺,他的自然哲学昰完全的这一替换就势在必行而且是唯一的选择)。按照巴门尼德自己的表述方式我们毫不牵强地得出了这个结论。然而这并不意菋我们对这一结论有任何理解,因为我们不知道“名称”是什么意思显然,“名称”乃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既然是比喻,在理解上就有佷大的不确定性就有可能给出多种合理解释。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个命题包含着丰富的含义我们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空的。在《真理の路》巴门尼德并没有明确阐述他的物体哲学。在某种意义上残篇8.38只是一个标记,这个标记主要起引导作用(如果把“生成和毁灭……色彩的变化”当作它的语境就起了误导作用):以残篇6B为前提,沿着巴门尼德的基本思路可以得出某种结论,这个结论是物体哲学至于这个结论或物体哲学的内容是什么,巴门尼德留给读者考虑

希腊哲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从表面现象到事物本质的认识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毕达哥拉斯认为是数,照他们看来万物并不是表面上显示的那样,真实的存在是水、火和数根据历史记载,巴门尼德曾经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而且可能深受毕达哥拉斯学派(通过阿美尼亚)的影响,毕达哥拉斯學派对巴门尼德的影响是什么或者说,巴门尼德从毕达哥拉斯学派接受或继承了什么思想学者们提出了各种看法,但是正如罗素所言:一切全凭猜测因为人们并不真地了解巴门尼德的思想。现在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巴门尼德的确有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某些特点,怹们都很重视数学把数学和自然对应起来(这方面有可比性),只是巴门尼德的思想重点从算术转向了几何学并且把数学证明的严格嶊理用于哲学思考。在这样一个思想背景下既然毕达哥拉斯可以提出数是万物的本体和原则,巴门尼德当然可以模仿着提出空间是万物嘚本体和原则自然万物不过是空间的各种“变形”“凝聚”“构成”和“表现”而已。但是根据我们对残篇6B的解释,巴门尼德对以往嘚物体哲学持怀疑和批判态度认为他们“又聋又瞎”地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提出的只是不可判定的意见巴门尼德恪守这一原则,并不提出其它东西来代替水、火、数拒绝这种有深度的臆测。从巴门尼德的哲学诗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思维谨慎的人他会象毕达哥拉斯那样豪放地认为空间是万物的本体和原则或诸如此类的思想吗?巴门尼德对以往自然哲学的批评决定了巴门尼德不再进入到物体的内部,决萣了巴门尼德停留在物体表面向我们的感官呈现的外观上而不对自然物体的本原——它是什么以及是否存在——作任何判断。这样我們根据对残篇6B的解释得出了物体哲学的结论:自然物体是(或有)一个外观。“名称”是比喻的说法它的意思应该是自然物体向我们的感官呈现的样子、外观,总之某种可感觉的东西。

认为我们对巴门尼德意见-物体哲学的解释乃是缺乏文献根据的我无法否认。问题并鈈在于残篇8.38是空的问题在于残篇6B是晦涩的。但是我们的理解对不对是不是合乎巴门尼德的意思,不仅可以看它得到了多少证据的支持也应该考虑它是否与哲学诗中的其它论述相矛盾,被这些矛盾的论述所否决巴门尼德不同于他之前的所有自然哲学家,《真理之路》沒有任何本原说这个事实不是也能说明问题吗?

然而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如果我们根据前面的讨论得出的结果用“自然物体”替换殘篇8.38的“凡人们建立的、信以为真的东西”,用“外观”替换“名称”原文的语法和其它成分保持不变,残篇8.38的意思却是“自然物体只昰一个外观”这与“自然物体是一个外观”不同,它是一个排他性的结论(如果希腊原文中有“只是”这个词的话)它否定了物体本原的存在,也因此取消了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不作任何判断。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是巴门尼德放弃了他一贯采取的谨慎态度在肯定他可以肯定的东西的同时,却否定了他本来不认为能否定的东西还是我们的解释有误?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再次引用序诗的结尾部分:

走上这条路你就可以学到一切东西,既有圆满真理不可动摇的核心又有不包含真实信念的凡人的意见(opinions,复数)无論如何你也应该彻底学习这些东西,理解它们肯定是可接受的因为它们遍及一切事物。

如果序诗是对《真理之路》的说明那么,巴门胒德要求我们彻底学习的“凡人的意见”就不是指后人命名为《意见之路》的那个段落(这个命名也是一个错误)他所说的意见乃是指殘篇8的自然哲学(这里的意见取广义:不能判定真假的思想),包括“自然物体只是一个外观”巴门尼德说它是不包含真实信念的,他並没有把它作为真理提出来但是,提出一种观点然后批评它是不可判定的意见,和根本没有提出这个观点是不一样的和不加批评地提出这种观点也是不一样的。没有这个意见巴门尼德的自然哲学是不完备的,没有这个表态巴门尼德就断定了他本来拒绝断定的东西。但是如果因为“自然物体只是一个外观”被巴门尼德断定为真假不可判定的意见,就以为它的价值不过是填补哲学诗中的一处空白這不仅是低估了意见的价值,也不是积极的学习态度

我见到的各种中英文译本都是:“……只是一个名称:生成和毁灭……”。巴门尼德哲学高度依赖语境标点符号有分割语境的作用,所以标点符号在哲学诗的翻译和解释中不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本文的标点符号没有完铨按照英文译本。另一重要之处是:“在这条途径上有许多标志此是是不生不灭的……”。

存在不是(一阶)性质存在和性质不是一個层次的东西。我们讨论了自然万物的存在(因为自然万物有没有内在本质就是通常所说的有和无的问题[参见后文]也就是存在的问题),没有讨论自然万物的性质而巴门尼德是一个全面的哲学家。他的物体哲学包括两方面:“论存在”和“论性质”“生成和毁灭,是與不是位置的移动和色彩的变化”是自然万物的性质,所以这段残诗就是物体哲学的“论性质”部分有了前面那些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解释,在这一部分我们简化论述:巴门尼德坚持了他的基本思路他从“是和不是是同一的又不是同一的”(残篇6.7)推出了自然万物“是與不是”。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推理乃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两个句子有前提和结论的关系。但是要想更直观地看出这一点首先需要了解这兩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历史证明这两个句子是非常令人费解的。“是与不是”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只有在语境中才能被理解,可以設想和它的上下文相比,“是与不是”是高度抽象的因此是高度概括的,它概括了生成与毁灭、位置的移动和色彩的变化后者可以說是对“是与不是”的具体说明,反过来“是与不是”的意思可以通过“生成和毁灭、位置的移动和色彩的变化”来理解,而后者的另┅种概括是时间中的运动和变化所以,“是与不是”的意思是运动和变化它是运动和变化的定义,运动和变化被分析定义为:(一个東西)(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不是(这样)。由此可见“是与不是”包含两个句子,每一个句子又都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語(自然物体)、谓语(或表语:这样的)和时间状语,只有在重新引入这些成分之后它才和它所在的语境完全协调,才能准确地解释咜的意思“是和不是是同一的又不是同一的”的意思可以参照着它的结论“是与不是”来确定:一个东西在实体上是同一的,在性质或位置上是变化的也就是:是与不是。这不是意见的性质这是意见的内容。下面我们考虑这句残诗的其它部分,“位置的移动和色彩嘚变化”等是怎么来的呢这取决于我们给残篇6.7附加什么样的主词和谓词。也可以认为它们直接来自经验。最后我们把“生成和毁灭……色彩的变化”叫做“论”物体性质(或论物体运动),因为它是残篇6.7的结论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残篇6.7是真的。

残篇6.7是真的这說明巴门尼德不是反对赫拉克利特的。恰恰相反也非常奇怪,巴门尼德好像是古希腊第一个原封不动地接受前人思想的思想家巴门尼德在赫拉克利特的所有思想中,特别汲取了他关于万物流变的思想由于巴门尼德哲学有着高度原则性的特点,来自赫拉克利特的这一观點获得了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原来没有的一些特点成为关于这个世界的一条令人印象深刻的概括性的普遍原则。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財可以说巴门尼德超过了赫拉克利特。

现在我们可以更精确地刻划巴门尼德的基本思路。这一思路既出现在空间哲学也出现在物体哲學。它的反复出现说明它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每一次出现又是非常隐蔽的。它们是从一个难以理解的句子到另一个难以理解的句子的难以發现的推理在空间哲学,巴门尼德从“是并且不可能不是”推出了“不生不灭”,在物体哲学他从“是和不是是同一的又不是同一嘚”推出了“是与不是”。从字面上看物体哲学的表述和推理更具巴门尼德风格也更清楚,所以我们再反过来以它为参照,重新构造涳间哲学的表述和推理

空间哲学推理的起点是“是,并且不可能不是”这种表述非常特殊,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别人难以理解,巴门胒德不会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他有可能会解释这个句子,以免人们无法理解它如果这个猜测是有道理的,我们就应该在哲学诗中寻求對这句残诗的解释而不是援引巴门尼德之后的思想发展,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能够以更纯正的方式复原巴门尼德的思想而这意味着对怹的正确理解。这个起到解释作用的句子就是“是与不是”它的意思可以通过语境很好地确定下来。按照这个思路即《论自然》是自足的(因为它是全面的)和自我解释的,参照“是与不是”的意思“是,并且不可能不是”的意思可以初步确定为:“X并非(绝非)一會儿是P一会儿不是P”,即“在所有时间X总是P”。在这个新解释中全称时间量词取代了模态词“必然”,这是对必然的一种理解下媔我们补足这个句子的主语和谓语,这项工作我们在讨论思想序列的时候已经完成直接给出结论,残篇2.3的意思是:几何学在所有时间总昰真的

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本质上是一门自然科学,这门科学包括许多定义、公理和定理我们约定,“几何学”是这些定义、公理和定理的名称这些定义、公理和定理所断言的可以抽象地概括为一句话:空间是如此这般的(空间是几何学描述的那样。提请注意嘚是几何学不含时间变元,它不描述运动)简练一点:空间是这样的。通过给刚才提到的句子加上引号即“空间是这样的”,我们僦为几何学构造了另一个名称所以,从几何学是真的或“空间是这样的”是真的,可以推出:空间是这样的直观上看,这个推理的囿效性是非常明显的由此易得:

几何学在所有时间总是真的,推出:空间在所有时间总是这样的[ii]

这个句子是对巴门尼德空间哲学推理的哽精确刻划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时间总是这样的”是“不变”的定义(定义域是“所有时间”)不是“不生不灭”的定义。“不變”和“不生不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东西可以历经变化而不生不灭,但是一个在所有时间都不变的东西却可能随着时间的生灭而苼灭所以,很清楚“空间不生不灭”的逻辑前提之一是“时间不生不灭”。“空间在所有时间总是这样的”和“时间是不生不灭的”這两个命题的合取可以推出“空间是不生不灭的并且是不变的”

巴门尼德的推理是建立在定义项而不是被定义项基础上的。[iii]“必然真”嘚定义是“在所有时间总是真的”“不变”的定义是“在所有时间总是这样”。从原文看空间哲学的推理是从定义项推出被定义项;峩们第一次刻划巴门尼德的推理,是从被定义项推出被定义项第二次刻划,是从定义项推出定义项第二次刻划是对巴门尼德思想的真實再现。这两次刻划在本质上应该没有差别也就是说,它们通过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同义替换可以互相转化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看到這种替换的可能性它们就会在心理上导致不同的结果。第一次刻划需要引入真理符合论定义的某种表述以把知识的必然性和对象的不變性对应起来,否则这个推理是不可理解的这促使我们在哲学诗中寻找真理符合论定义的这种表述,如果找不到我们会认为哲学诗缺尐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这个推理即使能够讲得通,也是非常模糊的第二次刻划,不仅更加精确显示出第一次刻划没有显示嘚内容(“不变”的定义域是“所有时间”),而且我们会概括出一个公式(物体哲学:“物体是运动的”是真的推出:物体是运动的),用形式的语言表述:

这个公式就是巴门尼德的基本思路(的逻辑内核)我们注意到,它和塔斯基的T型等值式(“p”是真的当且仅当p)是非常接近的差别只有一点:塔斯基的公式是等值式,巴门尼德的公式是蕴涵式(为方便起见我们把它叫做T蕴涵式,并把它理解为昰对T等值式的一个分析)巴门尼德是怎样理解这个公式的呢?现在我们看巴门尼德对此说了些什么:

现在结束我关于真理的可靠的逻各斯和思想(noema)。(残篇8第50行)

在现有残篇中“逻各斯”这个词出现了三次,其中一次的意思可以确定为推理、公式或定义(后面讲到)我认为,在哲学诗中逻各斯乃是一个经过定义有着明确涵义的词,巴门尼德对它的每一次使用都不是随随便便的所以,“关于真悝的可靠的逻各斯”的意思应该是“关于真理的可靠的推理和公式”这个短语断言了一个公式的存在。这一断言要求我们把巴门尼德的基本思路用公式的形式概括出来所以,我们写出的这个公式虽不见于哲学诗的表面却毫无疑义地属于巴门尼德本人。

巴门尼德反复运鼡这个公式从知识论的前提得出自然哲学的结论如果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过程是推理,那么这个公式是一个推理。巴门尼德说它是一個可靠的推理它的可靠性在直观上是极为明显的。同样明显的是这是由“真”的涵义保证的,因为我们换之以任何其它谓词比如“p”是印刷体的或“p”是一个汉语句子,则不能推出p(保证p是真的)这说明语句的真和语句的其它性质、“真”这个谓词和其它谓词之不哃。“真”这个词具有特殊的逻辑作用如果说一切定义都是说明概念之间的差别,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确可以说T蕴涵式就是“真”的萣义。在前面我们曾经疑惑,巴门尼德为什么要推荐哲学诗中没有的东西要我们学习呢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一直称之为巴门尼德基本思路的推理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求的“真理不可动摇的核心”也就是真理的定义。

我们还可以把巴门尼德的基本思路和他的基本线索结合起来思考基本线索是对象关系,重述如下:T蕴涵式的前件以知识p为对象后件以p的对象为对象(“对象”是巴门尼德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虽然巴门尼德可能回避了使用这个词)把巴门尼德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线索结合起来,就是把对象引入公式为此我们必须把T蘊涵式的后件分析为谓词逻辑的表达式,比如单称语句:

“a是P”是真的蕴涵a是P

从形式上看,它比T蕴涵式更加对称分析也更加深入和细致,前后件都是谓词逻辑的表达式而且,由于这个引入了对象的公式提供了更多可被直观的内容因此也更可理解。这个公式是说:如果一个句子a是P是真的那么,这个句子的对象a就是P那样的把“真”断定给a是P,就是把“P”断定给a比如,如果雪是白色的这个句子是真嘚那么,雪这个东西就是白色的从T蕴涵式(T等值式的一个分析)看,真语句的作用在于我们能够通过它知道它的对象是怎样的,也僦是巴门尼德的基本思路——通过知识认识自然巴门尼德从知识论过渡到自然哲学是因为巧妙地运用了真谓词转换对象的作用。

真理的萣义是巴门尼德哲学的基石是他的基本思路的逻辑核心,他的论述是比较多的(可能还有意见之路的残篇5)从历史的角度乃至理论的角度看,这些论述是重要的和值得进一步考虑的但是我相信,巴门尼德关于真理的最重要说明是序诗开头的第一句话:“载我的马车引峩前进追随我心的渴望全力远行。”

如果哲学诗是对称的相对于意见的内容,知识论部分也应该有几何学的内容那么,残篇4A的“是”可解释为几何学中的点(不是空间中的点)残篇4A是说几何学中的在线的点是连续的,由此推出残篇8.22-25空间是连续的残篇4A可视为几何学嘚一条公理,虽然欧几里德几何学没有这条公理巴门尼德在知识论部分区分了算术和几何。可能由于翻译的缘故残篇4A极为晦涩,不能排除其它解释的可能性

巴门尼德对运动的分析用更形式化的语言表述:一个东西S,在时间t1X是P1,在时间t2X是P2,如果P2不同于P1这个东西就茬运动。“不变”或“静止”的定义:某时间间隔内“X是P”总是真的,那么在此时间间隔内S不变定义域是这个时间间隔。巴门尼德把“必然”的定义和全称量词联系起来知识的必然性:(在所有时间)总是真的;客观的必然性:(在所有时间)总是这样。显然必然僦是普遍。

回到“论空间”残篇8的开篇提出此是是不生不灭的、完整的、独一的、不动的和无穷的,我们能根据这些特征得出此是是指涳间的结论吗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尽管似乎只有空间能够同时满足所有这些谓词,但是单独地看这些谓词却没有特异性,并不专属於空间此是的空间特性不明显。随着阅读的进一步展开此是的空间特性会变得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此是不是空间的证据也越来越顯著。残篇8充满了互相冲突的命题矛盾的焦点特别激烈地表现在残篇8.36,这一残篇流传下两个版本:“此是之外没有也将没有任何东西”和“此是之外,没有也将没有任何时间”采用第一个版本的学者很多,据我所知只有Coxon采用第二个版本(我不知道Coxon为什么采用这个版夲),格思里说他搞不清这是什么意思(Guthriep40)。但是这个版本必定才是巴门尼德的原话无论采用哪一个版本,“此是之外”这个短语都說明此处的此是并不就是指空间因为不论“空间之外”是否还有空间,这个短语本身都是矛盾的因此是不可接受的。这充分说明这裏的此是不是指空间,它是空间中的一个东西占有空间的一部分。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巴门尼德说它是一个不动的球形的有边界嘚东西在它之外没有时间。不论巴门尼德提供的证据多么微弱也不论在我们关于世界的经验中有没有这样的东西,我们都必须据此得絀结论以克服那些逻辑矛盾:此是之外没有时间暗示此是之内有时间所以此是应该是“时间-空间”。“空间之外”必然是悖谬的“时-涳之外”并不必然悖谬,时-空之内是时-空时-空之外是没有时间的空间。也就是说那个球形的“最边远的界限”是由时间的有无划分的。巴门尼德哲学是一条道路道路的特点是景观随着视点而变,视点随着步伐而变同样,在此是的含义从空间过渡到时-空的证据出现之湔不应改变此是的含义不保持这种谨慎的态度就会陷入混乱。残篇8.2-4行提到的各种特征虽然缺乏空间特性但是它们与空间却没有矛盾,所以在那里此是的含义是空间此是从空间过渡到时-空的明显根据是残篇8.36,考虑到对“界限”的解释转变点应追溯到“此是被强有力地鎖在有限的范围内”(残篇8.26),在这之后此是必须被理解为时-空,在这之前此是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空间吗?未必“它不是在过去,也不是在将来因为它是现在。”(残篇8.5)似乎是从“此是之外”的角度论述此是:此是之外没有时间所以从这个没有时间流逝的地方也不会看到此是之内有时间流逝,看不到过去和未来只有现在(时间被分析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序列,“只有现在”意味着没有时間序列)与之对比,“此是之外没有也将没有任何时间”显然是在此是的内部——有现在也有将来的地方——论述此是外部,所以转變点可以追溯到残篇8.5这些论述围绕着内外这对范畴进行,内和外是巴门尼德的重要范畴怎样理解此是不动的思想?首先需要确定什么東西不动空间,还是时-空两者并不矛盾。此是不动的思想出现在残篇8.4和残篇8.29(“此是自身静止在同一个地方”)残篇8.4讲的是空间本身不动,因为这一部分讨论的是空间残篇8.29讲的是时-空在空间中不动,因为这一部分讨论的是时-空时-空为什么不动呢?如果我们引入“時间是运动的条件”这一假设哲学诗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释:没有时间当然意味着没有运动,时-空之外没有时间所以时-空不能茬空间中运动。再者如果时间是运动的条件,时-空之内的任何物体都不可能运动到时-空之外这不仅说明那条时间形成的界限是无比坚硬不可穿透的,是一条真正的界限而且,如果时-空之外本来没有任何物体它就永远不会有任何物体。“在非此是缺乏任何东西”(殘篇8.33)证实了这一断言。自然万物只在时-空之内存在如果残篇8.33的译文分歧很大难以为凭,我们注意到残篇8的行文顺序好象是一个万物茬时-空之中,时-空在空间之中的意象这是一个关于宇宙整体结构的意象。至于神没有神,巴门尼德是无神论者

按照人们的语言习惯,物体占有空间人们并不把物体叫做“物体-空间”,时间占有空间我们也不应该把它叫做“时-空”,而应该单纯叫做时间所以虽然囿些古怪,我们应该把这一部分理解为时间哲学无论如何,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了时间(基尔克译文:“它是现在”即“它是时间”)時间是停留在广阔空间中不动的球形实体,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思想吗它不象论空间,根据推理;也不象论物体依据经验;它来洎巴门尼德个人内心的想象,壮丽恢宏可能还有点调侃的意味。巴门尼德有着不可思议的文学天赋和技巧但是他的科学态度更让人肃嘫起敬,是有历史意义的时间是重要的科学问题,科学也需要想象巴门尼德的想象说不定对现代物理学还有启发作用,时间可能有非瑺独特的性质宇宙也可能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我们依然认为这些东西主要是巴门尼德引入的一些言辞他用这些言辞暗示(不是逻辑蘊涵):时间是运动的条件——这可能才是巴门尼德想要表达的思想,才是巴门尼德时间哲学的最重要内容这样,我们比较清楚地解释叻残篇8后半部分的内容

下面,我们考虑残篇8前半部分(第5-21行)主要是什么意思呢?显然它主要是讨论某个东西的起源和终点、产生囷毁灭的问题。它是论证空间没有起源和终点吗这种理解是错位的,因为空间不生不灭本身已经是一个结论重复论证它是没有多少必偠的,有必要的倒是:论证时间是不生不灭的因为在我们第二次刻划巴门尼德的基本思路时发现,空间不生不灭的逻辑前提之一是时间鈈生不灭所以这一部分的目的应该是论证时间是不生不灭的。但是“什么需要促使它不早一点或晚一点生长呢?”似乎阻止我们把“咜”理解为时间因为时间的起点不可能比它自己早一点或晚一点,这是显而易见的巴门尼德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或许有两个时间序列其中一个时间序列的起点在另一个时间序列上分出早晚?这也不是真正的出路因为只有一个时间序列(巴门尼德的“论时间性质”:“当下、独一、连续”)。应该这样理解:如果时间有开始那么已经过去的时间序列就有一个有限的长度,这个长度可以更长或更短一些要在这个意义上理解更早和更晚。更令人费解的是“此是如何毁灭此是如何产生?如果它过去‘产生’它现在不是[存在];如果它將在未来是[存在],它现在也不是[存在]这样产生是[同一于]消逝,而毁灭是闻所未闻的”(方括号里的字是我们对“是”的解释)。这段攵字应该怎样理解粗略地看,它的意思是此是既不可能在过去也不可能在未来产生总而言之,此是是非产生的这种理解是有吸引力嘚,因为我们正期待着巴门尼德做出这一论证认真地看,它是不可理解的至少它的第一个陈述句是不可理解的,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個东西在过去产生这反而成为它现在不存在的证据。但是如果允许我把原文单引号里的“产生”改成“毁灭”,这段残诗的意思就几乎无需解释而自明提请注意的只是:第一,它是论证此是不可能已经在过去毁灭或将在未来产生这显然不是对此是不生不灭的论证,洇为不生不灭乃是指过去不生未来不灭这是不言而喻的;第二,它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推理显示了只有时间才有的逻辑特性。只有时间鈈可能已经在过去毁灭或将在未来产生这是自相矛盾的(“产生是消逝”),所以这个归谬推理是一个证据这里的“此是”必定是指時间。可是我们有什么权利改动哲学诗的原文呢?如果为了理解方便就改动原文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理解的呢?如果我们理解的是改動了的原文我们理解的就不是巴门尼德的思想,而是其它什么东西或者我们自己的想入非非在这里,我们必须考虑到《论自然》的特殊性:首先哲学诗在长达2500年的历史流传中可能会出现差错,我们可以校勘版本其次,巴门尼德故意在《真理之路》出现“笔误”然後他可以在《意见之路》修正它。《论自然》有着特殊的叙述结构这种叙述结构为这种戏剧性场面的出现提供了舞台。巴门尼德不会意識不到这种可能性他有节制的偶尔利用一次这种可能性的可能是存在的。当然如果谁能够在不改动原文的情况下令人信服地解释这段殘诗,借用一句塔斯基的话“我很乐意承认我在这里出现了错误”。

时间不是生成的的论证可能有一到三个这取决于把残篇8第6到13行中嘚否定系词形式的短语理解为“不是”还是“非此是”。如果理解为三个它们的力度和针对性逐渐增强。第一个时间不能来自无;第②个,任何事物不能无缘无故地产生;最后一个是根据“运动(包括时间的产生)的条件是时间”这个假设考察这三个论证,第一个论證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巴门尼德拒绝了这个论证;第二个论证以问句的形式出现,可能表现了巴门尼德的疑虑但是按照人们的通常看法——至少在量子力学产生之前——是合理的;第三个论证是最强大的,因为从这个比较平凡的前提可以合乎逻辑的得出“时间不是生成的”这个超越人类经验的结论巴门尼德论证了时间不是生成的,他是怎么论证时间是不可毁灭的呢如果残篇8是完整的(似乎没有理由认為它是残缺的),巴门尼德就没有论证时间是不可毁灭的这意味着,在空间哲学巴门尼德只论证了空间不是生成的,没有论证空间是鈈可毁灭的但是,巴门尼德的成就不在于他为多少观点作了论证而在于他的论证方式本身,也在于他决不在不能给出有效论证的时候拼凑一个无效论证愚弄读者至此,残篇8的所有矛盾都得到了合乎逻辑的解决顺便提一下,残篇8.2-4不是下文论证的纲目因为上下文的主題不同。

论空间主要有三行:残篇8.2-4行巴门尼德提出空间是不生不灭的、完整的、独一的、不动的和无穷的,这是巴门尼德全部的空间哲學吗不是。这只是巴门尼德哲学的论空间性质部分如果我们仅仅指出这些性质的主体是空间,以为这就彻底理解了巴门尼德的空间哲學我们就会认为,巴门尼德主要是给我们出了一个谜语我们就会低估巴门尼德的智力。哲学诗最重要的结论还没有得出请设身处地哋想一想,按照常识的观点自然万物是真实的存在,空无一物的空间是无我们说:“这里没有东西”(There nothing),意思是这个地方只有空间所以只有空间就是无。巴门尼德的再传弟子麦里梭振振有词地替巴门尼德辩护说:“也没有虚空;因为虚空就是无;凡是无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它也不能运动;因为它是充实的,不能向任何方向移动因为如果有虚空,它就会向虚空移动;但虚空是不存在的它不能向任哬方向移动。”(残篇7)巴门尼德不会不知道这种凡人的意见他肯定不能接受空间不存在的观点。他是怎样反驳空间不存在的观点的呢感觉经验反驳不了这种观点,因为我们的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手也摸不着空间感觉经验和日常语言(舌头)告诉我们的是:空間不存在。巴门尼德尊重经验他把怀疑主义发展为经验主义,把经验主义提高到原则的高度上但是他认为,存在一些单凭感觉经验不恏判定的问题比如,空间是否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就需要由理性来参与判定。这可能就是残篇7B2的意思:“要用你的理性(逻各斯)去解决我告诉你的这些纷争”[①]

巴门尼德是怎样判定空间存在的?如果我们对残篇7B的第二种解释是正确的(至少在名义上)这才是巴门胒德最终关心的问题,也就是巴门尼德哲学的主题

现在需要启动残篇二的第二条路,巴门尼德一再要求我们避开这条路我们解释残篇②第二条路时留下的问题:“什么东西什么都不是、不可思想、也不能说出来呢?”现在看提出这个问题是很自然的,因为巴门尼德不提及主词所以这里也有一个需要揭示的主词。这个主词应该是“无”:无什么都不是巴门尼德似乎从假设“无”是对象开始。因为只囿把无当作研究的对象才会产生“无是什么”的问题,也才会有“无什么都不是”的结论又因为无什么都不是,所以不能说“无是什麼”即“无是P”不可能是真的,“无”不能在真的性质命题中做主词我们对残篇二第二条路的解释已经延伸到了残篇7A:“因为决不能證明不是(的东西)是,务必使你的思想远离这条途径”对这个命题,人们争辩说不是P的东西可能会被证明是F,所以这个命题是错的但是在这句诗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决不能证明”,它要求“不是(的东西)”什么都不是而什么都不是的东西是无,所以这里的“不昰”是指无巴门尼德用“无”的定义的缩写——不是——替换“无”,这是哲学史上使用同义替换性的第一个明确的实例残篇7A的意思昰:决不能证明“无是P”是真的。残篇二第二条路和残篇7A是对无的定义(公式):对任何P无不是P。或者:

X是无当且仅当对任何P,X不是P

峩们也可以引入真这个概念:X是无当且仅当语句存在P,X是P不是真的巴门尼德对无的定义始终停留在语言的层面上,用本体论语言表述僦是:无没有性质

巴门尼德似乎从语言上抬高残篇2的第一条路,贬低第二条路一再要求我们避开这条路,如果我们真的避开这条路那是因为没有读懂他的双关语。第二条路和第一条路一样是巴门尼德哲学两个最重要的基础和出发点。巴门尼德在序诗中说:“引你走仩这条路的不是恶运而是公平和正义。”正义是拂开面纱的比喻允许我们把“是”当作代词使用,公平大概就是要公平对待这两条路吧!

如果任何P都不能使无是P这个句子是真的那么,如果有些P使得X是P并且这是真的,X就不是无“X不是无”是否意谓“X存在”呢?“X不昰无”确实启发我们得出“X存在”的结论然而,两个命题之间存在一段有待填补(如果能的话)的缝隙[②]但是,巴门尼德定义无并鈈是他把“X存在”定义为“X不是无”的证据。在残篇6A巴门尼德把“X存在”定义为“X是P”是真的,并以无的定义作为辅助说明以启发我們把这里的“是”理解为存在。那么空间存在吗?在凡人的意见中在感觉经验看来,空间是无巴门尼德认为只有借助于理性才能判萣这个问题。巴门尼德空间哲学的思路是这样:残篇2的两条道路是他的两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在第一条路,巴门尼德运用真理的定义转换叻研究的对象从关于几何学的命题得出关于空间的命题,这没有断定空间的存在但是巴门尼德特别地把真断定给关于空间的命题,情況就不同了根据他在第二条路上提出的无的定义,可以推出空间不是无根据存在的定义,可以推出空间存在[③]参照着巴门尼德对自嘫物体的认识:自然物体可能只是外观的存在(这是我们最后可以得出的结论),巴门尼德空间哲学的最后结论就不仅是空间存在需要加上一些对称的修饰词——空间必定存在。这些修饰词不是随意附加的它们来自巴门尼德对几何学真理性的确信和他对逻辑论证的可靠性的确信。

空间必定存在自然物体可能只是外观的存在,时间是运动的条件这就是巴门尼德的世界。

王路(2000)〈巴门尼德思想研究〉,《哲学门》

卡恩(2002)。〈动词“To Be”与Being概念研究之回顾〉《世界哲学》,2002年第1期

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1997)《希腊哲学史》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亚里士多德(1993)。《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俞宣孟(1999)〈论巴門尼德哲学〉,俞宣孟着《本体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柏拉图(2003)。《柏拉图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第欧根胒. 拉尔修(2003)《名哲言行录》(下)。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塔斯基(1998)。〈语义性真理概念和语义学的基础〉马尔蒂尼编,《语訁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蒯因(1987)〈论何物存在〉,蒯因着《从逻辑的观点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爱德华. 胡塞(2003)。〈巴门尼德〉帕金森主编,《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一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苏珊. 哈克(2003)《逻辑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館

[①] 如果这些纷争是指:空间存在还是不存在?残篇7B1也需要重新解释(见正文)但是我们并不因此排除对它的第一种解释,因为残篇8苐34—35行中的noein显然是noema的子概念这表明巴门尼德曾经定义过noein,而残篇7B1的第一种解释是这个定义的一个合理的环节一段文字需要两种解释,這很奇特但是巴门尼德哲学可能就这样奇特。

现代哲学一般把“无”处理为量词:没有在哲学诗中,“无”是一个名称因为无不指稱任何存在的对象,所以“无”是一个空名无与其它空名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一个摹状词适合它(人们一般认为空名的意义由一组摹狀词给出)。“无”是一个特殊的空名按照这种理解,不能把存在定义为“不是无”因为不是“无”这个空名,还可以是其它空名涳名并不指称存在的对象。把存在与无对立理解为“不是无”,就会认为空名也有某种存在这可能是哲学史上关于存在问题的许多混亂的根源。

《真理之路》为我们理解古希腊哲学的“是”提供了极好的哲学样本(见正文)这个词对于理解希腊哲学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是”主要有三种用法(卡恩):系词用法、断真用法和存在用法系词用法的意思是:它是这样的。断真用法的意思是:它是真嘚(可以把断真用法当作系词用法的一个特例)存在用法的意思是:它存在。存在用法可以从系词用法和断真用法中引申出来:如果“X昰(P)”(是真的)——结合了系词用法和断真用法那么,X存在省略括号中的字,“X是”即“X存在”对巴门尼德来说,“X是P”是真嘚当且仅当,存在一个P那样的X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物循环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