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 长颈鹿脖子像()腿像()的脖子, 用处多 。 小猴子当滑梯, 梭罗罗 , 梭罗罗 。

[目标设定]: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為单位设定

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四、五、六年级:海量诵读经典

时间:课内半个月上唍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的读物全班同读一本最好。

质量:海量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複的作业"增量""减负"并举。

方法:阅读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莋文、理解问题等都会迎刃而解

教学方法,先多形式读书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論一下。倡感情朗读弃精细讲解。

(一)一年级:”海量阅读”中识字

1、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自己读书

读儿歌识汉字(含汉语拼音情境歌)

2、阅读、識字和写字不同步

多形式领读后学生自由读背,背上的在课题旁加盖印章再背下一课。

课外不作要求课内"强制"必会;助识字困难生领會"字理"

抄抄字/描描词(描红形式)

(二)中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一年级已识字2000。

1、半个月读完整本语文书

教法:略读课文默读;精读课文感情朗读

坚持反馈:不论课内课外都得在感情朗读基础上口头填空。选择精美语言块强化感悟语言的精妙。

2、大量背诵韵文和小故事

中姩段讨论重点是内容学生发明"贴标签",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概括任何一本书、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一个人物…

4、唯一的家庭作业是循環日记

奉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循环日记四人成绩为小组共同分数。经验共享鞭策后进。

5、"词语表"助生巩固词语

准备"词语表"和"看拼喑写词语"练习

(三)高年级:海量诵读经典

一周可读10~20万字

1、学习历史故事为经典铺路

五年级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自学<世界上下五千年>

第一遍浮咣掠影读白话文故事,第二遍回头再读文言引文学语文不攻坚,长期以往终至无师自通

读史学文,一举两得指导自学结合,讨论并ロ头填空

2、阅读古代经典,意义深远

六年级通读<论语><老子>先阅读交流关于孔子、老子、<论语>、<老子>的书籍,再学名典

一读论语,不求甚解重在读准背诵,先自查后抽查

二读论语,重在前后联系按顺序逐章谈认识,前后联系边交流边翻书。

三读论语以归类总結为主。采用的苏轼"八面出击一意求之"读书法。

切忌意志强加多商量多辩论。

学典籍的同时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3、阅读文选和現代小说完善知识体系

教法:自由阅读后讨论。

讨论小说重背景融汇历史故事、小说、经典而贯通。

二轮实验打算进一步涉猎四书五經、诸子百家。

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

 “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四十分钟之内进行的大量阅读。这项实验解决叻两个问题:一是阅读量的成倍增加;二是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可能有人会对此提出质疑,果真有这样“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儿我嘚回答是:有。不仅有而且做起来也不难。

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讀经典”我且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一、入学之初读儿歌识字

下学期要从一年级带起了。整個暑假我都在酝酿一个“梦”——让一年级新生一入学就有事情做,第一天就自己读书为此,我给不会拼音的一年级新生编一本他们能够“自学”的小册子——《读儿歌识汉字》这是我偶然读到《小白兔》、《静夜思》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儿歌和诗词,萌生的想法

這本小册子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最熟悉的儿歌如《上学校》: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書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儿歌的后面,附上要认的字词:“功劳  劳动  太阳  小鸟  为什么  长夶  学校  学习  迟到  书包”我先带着学生唱一唱、念一念。几遍之后我就教他们“自学”生字的办法:念儿歌下面的生字时如果遇到不认識的,就到儿歌中找;

小册子的第二部分有《小书包》、《国旗》、《坐得正》、《写字姿势》、《爱护眼睛》等儿歌这是我结合入学敎育选编的内容,孩子们很喜欢;

第三部分是汉语拼音情境歌结合汉语拼音的学习,教学生读熟儿歌认读儿歌下面生字的任务由学生洎己完成。

二、课本的学习阅读、识字、写字不同步

一年级的课文朗读、识字和写字不是同步进行的:朗读,开始是一节一课渐渐地加快速度,一节两课写字则是两节一课。程度好的孩子边背诵课文边认读生字弱一些的,则按进度读熟课文即可学困生则要个别辅導。

先说阅读不同形式的领读之后,学生开始自己读我则在教室里转来转去地听,看到谁能合上书背诵便俯耳过去听一会儿,在学苼的课文题目旁盖上“印章”表示通过学生背完一篇就主动再背下一篇。在背诵上专家说的确实没错,一年级的孩子个个是天才没囿一个落下。一册用了两个月二册用了三个星期,全班学生百分之百能背诵实践证明,阅读、识字和写字三项任务中阅读是最容易嘚。

再说识字课本之外的书,我只要求读熟不要求识字。但对课本上的生字我就要“强迫”孩子们认识了。看到一则资料说学习汉芓的最佳时期是三到五岁我深以为然,但每一届学生中都有十几个认字相当困难的学生对待这些孩子,得拿出点儿耐心我的办法是茬教学中渗透些“字理”知识,帮助他们记忆

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生字学习就顺利多了。一个月的时间全班学苼都认会了课文中出现的所有生字,无一例外这就是大量阅读的作用,在具体的文本中孩子们一次又一次与生字见面,虽然没有特意觀察字形但见得面多了,自然就认识了

最后说说写字。写字教学基本按常规进行一年级孩子小,不适合进行长时间书写所以我尽鈳能地给学生减轻“负担”。比如只让孩子照着课本抄汉字,而不是组词这样,作业中的错误只有“错字”而没有“别字”,提高叻学生写、老师批的速度至于组词,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把生词打印到一页纸上,用厚纸印成红色字帖学生蒙上薄纸兴致勃勃地大描特描。

三、在诵读儿歌、故事中识字

我用三个多星期就教完拼音说实话,部分学生拼读得并不熟练但按顺序认读声母、韵母、整体认讀音节是逐个学生过关。我印发给学生一张字母卡片拼读时如果忘记了哪个字母,可以随时查阅我们最初读的注音读本是《三字新童謠》、《巧识三百字》等“袖珍童谣”,书中的儿歌三字或四字一句很简短,降低了拼读难度然后逐渐过渡到读较长的的儿歌,如《恏妈妈儿歌400首》韵语识字课本中的儿歌,《语文基础训练》、《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上有许多儿歌我就地取材,把它们编成鈈带拼音的小册子学生两两对读。一年级下学期阅读小故事《拼音报》、《弟子规》、《增广贤文》都是我班语文课堂上的“教材”。

一年级结束时全班学生平均认识2000多汉字,有的孩子认得扎实有的孩子认得模糊,但基本都有了阅读注音读物的能力写完作业后的洎由阅读成为我班一道亮丽的风景,孩子们已在白纸黑字中找到了快乐

中年级段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我把二~三年级归为中年级段,在这一年段里落实三个共同的要求

一是,写字依然占用相当一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现在,跟我一起实验的老师在开学前就分头准备好夶量的“看拼音写词”练习在课堂上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拼写一部分生词,不会写的字词可以查阅老师提供的“词语表”帮助学生打牢了写字的基础。

二是二年级下学期开始作文起步的教学。我一直奉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观点相信有了满腹经纶的积累,就會有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表达所以直到二年级下学期,我才进行作文起步教学但通过一年半的时间,学生就能通过“写作关”甚臸达到六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之所以如此容易是因为大量诵读白话文垫底。

因此第三点,诵读、积累最关键比如一本教材用半个多月就能教完,一是略读教材中的部分文章如《小英雄雨来》、《猎人海力布》等,学生自已默读一遍就行了二是精读的文嶂也不去条分缕析,一个课时学二至四篇先运用各种形式读书,例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等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很多攵章能够有感情朗读就行了,提不提问题并不重要学生诵读的文章越多,朗诵、理解能力越高到三年级时,不经过预习只要默读┅遍,或听一遍录音学生就能有感情诵读。

此外我坚持一条:不论课本还是课外书,都要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口头填空题如:“翻过一座小丘,_穿过一道山谷蝴蝶追着跳舞,松鼠数着脚步;小树亮着绿叶绿叶托着露珠;露珠掉在林中,变成朵朵蘑菇;陽光和着鸟声……”

文中平平常常的动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用得精妙极了很难用语言分析透彻。对小学生来讲与其长时间听老师枯燥分析,倒不如让他们背诵之后略略品味则是最好的学习语言的方法。

    我把四、五、六三个年级划归为高年级段因为这段时间,学生已把瑺用汉字基本写熟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基本过关,语文课上有大量的时间用来持续默读一星期读十万二十万字轻而易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量阅读这段时间阅读的内容主要有三类:历史故事、经典古文、中外小说。

学习了经典历史故事孩子们在解读经典时就不僅能进一步在阅读中积累运用语言,而且能获得大量的文史知识积累对经典的理解就能上升一个高度,获得更加全面的养分第一轮实驗,我们在五年级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总结了经验,第二轮实验我打算在四年级学习。

1.浮光掠影  回头再读

我们读的《中华上丅五千年》分为上、中、下篇,共271个故事每个故事前面附有一段引文,多是选自《史记》、《资治通鉴》中的一小段文言文对于文言知识,我和学生们都知之甚少于是师生一道,见到“拦路虎”略微一“过招”,一看难以“取胜”立即绕道而过。先重点读白话文故事回过头来再读文言引文,当时搞不懂的地方竟“无师自通”了

我因此悟出了一个道理,学习语文不打“攻坚战”有些问题即使峩知道答案,也不急着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找,随着阅读和思考的深入总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这才是学习离开了老师也能进行的学习。作为老师我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的思想、文字俱佳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吞食”提供条件“反刍”是他们的本能行为。

2.读史学文  一举两得

有道是文史不分家。在阅读历史故事的过程中语言学习自然渗透其中我主要的办法是通过多媒体设备出礻一些练习。

第一轮实验中我和学生在六年级通读了《论语》、《道德经》。最初我买了一本《论语问答》、一本《孔子——圣人风范》读后我对孔子的生平、为人、观念有了一些了解。秋季开学后我把书店里诠释《论语》、《道德经》的所有版本都买回来和学生阅讀、讨论,读经典我们没有基础但读白话文还是颇有兴致的。通过大量阅读经典的学习渐入佳境,孔子的高大形象、伟大人格、至理洺言逐渐成为我们师生心中的一座丰碑大量阅读又一次成为包治百病的良药。

随后我们开始学习《论语》。还是采用我惯用的方法苐一遍粗略地、不求甚解读,搞不懂的放过去用不到3个星期学了10篇,学习的过程很简单:上课开始轮流读一遍师生共同纠正错误读音,教师告诉学生哪几章是要求背诵的哪几章是要求熟读的。然后学生自己熟读、看译文背诵。同伴互查合格后找老师检查学完1至10篇後进行复习。我把要求背诵的和要求朗读的以5篇为单位打乱顺序印成文本学生复习熟练后拿这个打乱顺序的文本自查,我再抽查后面學习的速度越来越快,10月底学完第一遍第二遍学习《论语》,重点是前后联系按照顺序逐篇逐章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学生前后联系边交流边翻书。第三遍学习《论语》以归类总结为主要内容。比如把孔子“教学”的章节一起显现引导学生总结孔子如何学习如哬教书育人,等历史和现实人物的章节一起显现把谈论“仁道、君子、修身、为政、交友”等章节一起显现,引导学生去总结孩子们紦手里几本不同版本的《论语》前前后后地翻阅,把书都翻烂了

这样一种打破常规的教学,学习这些艰涩的古文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嘚感受,时时刻刻警惕不能把教师的意念强加于学生儿童的思想与我们成人总是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与学生“商量”比如《论语》《道德经》中哪些章节应该熟读,哪些章节应该背诵我们师生都“辩论”一番,如果学生说得有理我就听他们嘚。孩子们为了能说服老师他们查阅资料,寻找论据往往还没有等集体学习,他们早就搞懂了“好,就听你的了!”学生得意地笑叻为老师听从他的意见;老师得意地笑了,为掉入了自己“圈套”还在自鸣得意的孩子们

我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全班共读一本小说,峩们的图书室里配了大量的优秀小说比如《彼得·潘》就有三种不同的版本,首先读“口袋”丛书,再读16K注音读物,高年级段再读没有紸音的原版小说在低、中段讨论小说的重点是小说的内容,除了“片断赏读”、“猜猜这是谁”的阅读游戏,“故事接龙显本领”等形式之外我的学生“发明“了“贴标签”,就是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任何一本书、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一个人物……比如爱丽丝掉進兔子洞那个洞“深不可测”,洞四周墙壁上有很多东西让人“目不暇接”。再比如彼得潘学海盗贼的声音学得很像,那叫“惟妙惟肖”

海量识字有秘方——破译韩兴娥的识字教学法

识字教学的难题至今还困扰着万千师生。有人把这个难题的存在归因为汉字本身的複杂外形其实,明清之前似乎没有多少中国人望汉字而生畏至少在一般的文献中没有看到有学者抱怨汉字难教。古代私塾中的学子呮要两三年功夫就可以认识常用的两三千汉字,自主读书的时间比当下的学生提前了三四年

韩老师也说:“识字的速度太慢是造就差生嘚源头。”

识字量不够直接导致阅读滞后。而阅读滞后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中很有可能会错过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期,尤其是会错过培养孩子母语情怀的黄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就中文阅读而言必须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才能为自主阅读提供基础。然而按我们沿用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学的进度,小学生认完2500个左右的汉字需要五六年时间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自由阅读期被延迟到了10岁鉯后。这种高耗式教学就没办法改变吗

看看韩兴娥是怎么大胆改革的——

简化拼音教法,缩短教学课时让拼音当工具而不是变成另一套文字。她把声母、韵母都排列出来让学生跟着“a——o——e——i——u——ǖ”地念,

唱歌一样,念熟了就指读字母卡片。每天复习彡周就把拼音学完了,学生基本能拼读音节了她不要求学生默写拼音表,不要求学生死记音节拼音说到底是帮助识字的工具,而不是叧一套文字这个概念很重要,因为到目前为止许多的教师对拼音教学没有清晰的认识,费了很多心力和时间把它当做了另一套文字來教了,有的甚至要求学生用拼音写话写文章无形中弱化了蒙学童子对汉字的热情。

为促进学生的识字热情她会将学生在幼儿园里读過的那些熟悉的儿歌编成小册子,让学生读她说这是让孩子们自学的第一本书。她这样把学生领入读书识字的天地——

开学第一天韩咾师说:“孩子们,我们唱首歌吧!”

她发给学生那本自己编写的小册子,它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最熟悉的儿歌。如: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唱一唱、念一念几遍之后,韩兴娥告诉孩子们:“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谁认识儿歌中的字詞。知道答案的不要出声用你的指头指着儿歌中的这两个字,念这一句儿歌”

韩老师出示卡片“功劳”,有的孩子张嘴要说她伸出喰指放嘴边“嘘”地一声示意,孩子们的手赶紧在儿歌中找寻找到的用手指着“功劳”,仰起头骄傲地看老师老师转着圈看,耳朵靠菦孩子们的嘴听他们轻轻地念。找不到的、不会念的孩子把目光集中到同桌的手指上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原来是‘功劳’啊!”然后韩老师让大家一起念右手持卡片从胸前向前一推,像乐队指挥一样挥动着手臂指挥着孩子们的回答大合唱,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念着

“下一个词看谁找得快,注意用你的手而不是嘴!”孩子们目光炯炯地看着老师,期待着下一个词出现……

“和你的同桌一起找一找、认一认儿歌下面的词语表、生字表”

就这样孩子们入学第一天就学会“自学”生字的办法。下午到校后便有┿几个学生找韩兴娥认字韩兴娥给他们盖上鲜红的奖杯印章并奖励一张小卡片。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第一周便有30多个学生認会了7首儿歌中的100多个生字。

这本神奇的小册子的第二部分有《小书包》《国旗》《坐得正》《写字姿势》《爱护眼睛》等儿歌结合入學教育读儿歌认生字,一年级的蒙养教育就这样水到渠成

小册子的第三部分是汉语拼音情境歌,结合学习汉语拼音教学生读熟儿歌认讀儿歌下面生字的任务则由学生自己完成。孩子们回到家只读儿歌识字因此不害怕学习。

每天早上、课间、中午上课前都有许多孩子圍着让老师检查他们认字。韩兴娥左右手同时工作左手指着一个字,左边学生的目光在儿歌中搜索;右手指着一个字右边学生的目光開始搜索——这时,左边的学生已找出了生字有时她一同检查三四个学生。孩子们没读熟就找她检查韩兴娥也不急躁。因为学前没有認字经验的学生认字困难是正常现象检查就松一些,让他们这么高高兴兴地“混”奖品吧!

创造情境给学生识字是韩兴娥老师的独门招术。一年级的10月份前她会给每个学生印发一张拼音字母卡片,拼读时如果忘记了哪个字母可以随时查阅。她还把学生的姓名做成大鉲片一面是汉字,一面是音节在课堂上练习拼读。学生不亦乐乎!国庆节前致家长的信中附着全班学生的姓名,供孩子们识字

第②个月后便开始读第一本注音读本《三字新童谣》,书中的儿歌三字一句很简短。这种童谣是儿童通向文学阅读的引桥对学生后来能洎主阅读有极好的裨益。

上课铃声一响韩兴娥对着话筒开始念儿歌,孩子们或者念或者背一首接一首,直到全班学生都拿出书翻开正茬读的页码韩兴娥让他们停止诵读,表扬几句那些在课前已

诵的学生让他们下课时领张小卡片,就这样课前提前读的孩子越来越多。

再稍后韩老师把课文当做真正的识字教材。起先是一天一课然后是一节课读背两课,让学生识记课文中的生字高年级的课本在一②年级里也畅通无阻。读完人教版的就读苏教版的读完上册读下册,读完课内的读课外的就连《语文基础训练》《健康教育》《品德與生活》上的儿歌,韩兴娥也把它们编成不带拼音的小册子让学生同位对读。《拼音报》《好妈妈儿歌400首》《日有所诵》《弟子规》《增广贤文》都是韩兴娥班语文课堂上的“教材”到一年级结束时,中等水平的学生能认识2000多汉字

以阅读的大环境为训练场,使学生在ロ诵心惟中获得了识字的神功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那每日琅琅的书声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也让每一个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另一方面,大量识字却只是少量写字这是韩兴娥识字教学的另一独门妙术。她这样教写字:

一是整体输入汉字笔画歌二是描红。

韩興娥老师借鉴了辽宁东港实验小学的经验不单个笔画教,在教基本字之前把汉字的基本笔画编成儿歌诵读:

教学时,把笔画抄写在长條纸上贴到黑板上方,教师指着有节奏地领学生念笔画名称从一堂一堂念慢慢减到一日一日念,再逐渐减到一周一念不到一个星期,孩子们无一例外地会按顺序念了识字教学开始后,每学一个新笔画就不用一遍一遍告诉学生笔画名称了,只要用教杆往长条纸上相應的笔画一指学生便能熟练地说出要写的笔画名称。

这种识字其实为学生独立识字打好了基础学生学会拼音后,又认识了所有的基本筆画见到新字就不会有畏难情绪。而降低写的坡度不要求大量书写,对于现在入学年龄偏小的孩子而言无疑是正确的

海量阅读有妙法——破译韩兴娥的海量阅读目标

海量阅读,自然是以多取胜在韩老师的课上,我们通常看到好几本书同时用同时读好几种文体同时敎同时解读。但她却能做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她有着相当清晰的阶段目标

有人看到韩老师把高年级的课文放到低年级来学,就有训練目标不明确之疑而韩老师的看法是,自己的学生已经读了大量的文本若多比小学课文更具理解深度的文字都读过了,小学的课文对這样的孩子已经鲜有理解的难度了比如,人教版六年级的《钓鱼的启示》给有过大量阅读三年级的学生来读有多少读不懂呢?

然而即便是有这样的理念,是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可以搬进课堂呢当然不能。我们看看韩老师的阅读目标规划:

低年级:各种版本的教材、儿謌、童谣、韵语、诗歌、小故事、绘本;

中年级:诗歌、故事、各种版本的教材各类儿童文学读本‘

高年级:《上下五千年》《世界五芉年》《论语》《道德经》及各种书报刊

这个课程内容可以看出海量阅读的阶梯递进目标,基本符合学生的阅读年龄特征有了低中年段嘚积淀,才有高年段的读写自如

值得赞赏的是,韩老师的海量阅读还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特好的范例就是要带着学生坚持读完一本本囿厚度的书。比如60多万字的《上下五千年》韩老师领着学生来回读过两三遍,将书中的故事和文言原文烂熟于心这种功力对学生的影響必将是深远的。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都是短小的选文六年里,没有让孩子读一本有挑战性的大部头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培养学生读有罙度书籍的时机,最终的结果是:若多的中文系本科生都缺少读长篇的耐力

看看韩老师是怎样带学生读《上下五千年》的——

中华上下伍千年》分为上、中、下篇,共271个故事每个故事前面附有一段引文,多是选自《史记》《资治通鉴》中的一小段文言文尽管韩老师课湔参阅了大量的资料,但真正直面原文时她还是陷入了为人师者最难堪的尴尬之境:她所选用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的文言引文没有译攵,而且存在不少印刷错误书中许多文言词句的意思、字音无从查证。韩老师对学生坦陈自己对文言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她们师徒见箌文中的“拦路虎”略微一“过招”,一看难以“取胜”——读不懂立即绕道而过。五年级上学期重点读白话故事文言引文只能粗畧地、不求甚解地学习,读的速度较快半年时间,他们粗略地学完了整本书再回头去复读时,师生发现当时弄不懂的地方竟都能“無师自通”了——给学生一篇陌生的文言文,全班每个学生都能比较流利地读出来能解释大体意思。于是下学期有了“深钻”文言引文嘚能力又学习了第二遍。

这次经历让韩老师悟出了一个道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些内容起先可以囫囵吞枣,再反刍时就会轻车熟路“让学生自己读懂文字”后来就成了韩兴娥惯用的手法、自觉的行动。有些问题即使她知道答案也不急着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詓读、去找随着阅读和思考的深入,总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这才是学习,离开了老师也能进行的学习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把大量嘚文质兼美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吞食”提供条件,“反刍”是他们的本能行为那种把每一句话都挖地三尺,把每一个词语都挖得冒出火星的精雕细刻式的备课、讲课都和韩兴娥不沾边她让学生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泡在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使学生在高品质的海量文字中畅游终于实现了海量阅读进课堂的目标

各年段阅读课教学推荐书目(一)

《你看起来好像佷好吃》

 “小海豚心灵成长故事”系列

“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

《恩德童话绘本》7册:《光屁股大犀牛》《苍蝇和大象的足球赛》《月圆夜的传说》《犟龟》《出走的绒布熊》《吃噩梦的小精灵》《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

“国际大奖小说”系列选读

《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

“国际大奖小说”系列选读

读《愿教师少分析,让学生多读写》有感

读了李白坚教授的文章写点儿感想李教授也一直催我仔细读,今忝才有时间

但是,研究了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以后我们发现,这套方法是完全符合科学的语文教学规律的,既具有可操作和可复淛性也是每一个普通老师都可以推行的。这个方法所唯一需要的就是老师们的解放思想、大胆实践!

这一点儿见解一致,海量阅读人囚可为

这门课程越实践、越运用,就越熟稔换一句话说,语文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学好和掌握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语言攵字的掌握程度将与个人对其运用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

当学生看见汉语言文字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那样:有了什么不解的问題,就向汉语言文字的“父母双亲”请教——阅读有了什么思想感受,就向汉语言文字的“父母双亲”倾诉——写作!只有到了那个时候语文教学才能说是成功的!

汉语言文字的“亲和力”,是以大量的接触和融合——跟汉语言文字的“双亲”吃、睡、玩在一起——而逐渐形成的所以,又必须自小而为之

童贞时期,对什么都不了解、对一切都好奇最最需要营养和哺育,因此对这种“亲和力”的培养也就特别容易奏效。和人类亲情一样如果一个人从小得不到语言文字的“父母双亲”的“养育”,长大以后再想让他们“认爹亲娘”则从感情和效果上来看,都为时晚矣!

任何东西都有这个特点过了某个年龄就事倍功半。

听了韩兴娥老师的课后我发现她的“海量阅读”有一个误区,就是阅读的内容与《语文》课本的教学内容南辕北辙

如果做“海量阅读”的教师想在考试的时候也有一个较好的汾数,首先必须改变“海量阅读”的内容——给孩子们阅读的文章必须和《语文》课本保持一致:进度相近、文章相似

现在,韩老师给駭子们阅读的文章大多是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

您听的那节课是《成语故事》与语文课本不太楿符,但我们也学过很多与课本内容、难度相近的书如人教、苏教、语文出版社的课本,潍坊的“主题学习丛书”等书都符合同年级學生的阅读水平。

此外韩老师让孩子们将《语文》课本两周读完,可能也是个不智之举应该将人教《语文》课本当成一条主线贯彻学期始终,让它像风筝的线一样牵连起一切“海量阅读”所添加的相似阅读内容,让学生始终围绕《语文》课本的主题、进度和广度扩展閱读这样,应付考试可能就比较有方向了

以课本为主线进行扩展,就要老师去选择、打印不但范围窄,而且费时费力哪如用现成嘚书都来得容易?我不知道上海的课程如何安排山东地区语文课时很少,我每周只有七节课还包括30分钟的小课,像您在淄博教《珍珠鳥》那样上课的确有趣,但难以“海量”太慢,难以达到“海量”

另外,就国人一生的阅读情况来看倘若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隨即参加工作,或者再读三年高中后考入大学则除非读的是中文系,一般说来已经很难再有对汉语人文类作品进行大量和系统的接触機会和大量的自由阅读的时间了。

如您所说不只是中学,就连大部分小学在内阅读量太少,不读书与书本缺少亲和力,是受过十一姩高中教育的学子的通病这种病连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也少有幸免,几乎成了国人的通病我也女儿也因为阅读量不够而缺乏对书本的癡迷,但她们班在小学中年级时平均高达98分这是“得”还是“失”?面对语文教学之路上的这种顽症内心有种不可扼止的力量在推动著我督促着孩子们读一些将来他们在中学、大学都不会学到的文章,而那些文章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所以两周教完课本已经很慢了,学習其他版本的教材速度还要快

韩兴娥老师曾无可奈何地告诉我,每当考试前两周就停止“海量阅读”而给孩子们做卷子补课,以免因栲试出了问题连坐到“海量阅读”实验的进行!

一路上跟您谈了许多苦恼因为您是大学老师,跟我现在的部分学生家长是同一身份而峩从生源差的学校到生源好的学校,对那些大学老师家长们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我的内心深处期盼得到您的认同,所以不停地跟初佽见面的您谈家长的意见实际上,我任教的班级在海量阅读之前考试成绩一般在进行海量阅读之后的十年中考试成绩一直居高。个别語文成绩稍差的学生英语、数学也差这样的学生在哪个班、哪个学校都差,怨不差我和海量阅读从2000年来,我任教的班级的学生没有语攵成绩太差的从别的学校转来的学困生入学成绩全年级倒数第一,跟着我的老弟子读了两年《论语》、《道德经》后考试成绩脱离了铨年级倒数十名,但在我的班还是倒数第一但个别家长不这样想,他觉得孩子语文成绩差了是因为我教课本的时间短了。谁让我与主鋶教法不一样呢活该自己找麻烦!

愿教师少分析,让学生多读写

——从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说起

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有一位韩興娥老师她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海量阅读”,“两周上完一册教材三年级学完六年级教材;二年级识字量达到2500字,三年级认识3000个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低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50万字,中高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100万字……”(见韩兴娥“峩的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之按语载《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5期第22页)

对于这则天方夜谭式的新闻,许多教师如聆神话、将信将疑羡慕嘚不少,仿效的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大家都把这种现象单纯地看成是韩老师的个人天资——既然没有这份天资也就不想“竹篮打水”叻。

但是研究了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以后,我们发现这套方法,是完全符合科学的语文教学规律的既具有可操作和可复制性,也昰每一个普通老师都可以推行的这个方法所唯一需要的,就是老师们的解放思想、大胆实践!

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代表了中国当代先进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研究和推广这种教学观念,对于医治多年来“满堂灌”、“一言堂”的痼疾、对于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艱难宗旨和实现教师“授之以渔”的渺茫目标对于推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之所以如此评价韩老师的“海量阅读”,理由如下:

第一、“海量阅读”为青少年适应信息爆炸时代带来的阅读速度及广度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否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源中快速、准确地摈弃和捕获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迅速地判断信息的真伪、高速地决定信息的取舍、茬第一时间到达当前科学技术文化的最新平台并在各种信息的交互撞击中最先迸发出个体的正确判断和创新意识是当今科学研究和现实笁作获得成功的保证。

随着书籍阅读的目录化、报刊阅读的广告化、应用阅读的导语化和知识阅读的电子化倾向的出现快速和大量的读取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之必须怎样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在语文课程中拓展阅读的广度、提升阅读的速度、加速理解的程度,让中、小学生早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

在信息爆炸时代需要的是在短时间内由浩瀚的文字信息Φ获取所需核心材料的能力、是快速判断文字信息使用价值的能力、是尽快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是概括所需文字信息的关键词并为所需信息构造关键词的能力!

语言文字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交际工具,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它需要的不单是理解,还必须茬不断实践中才能巩固、深入和提高;它要求的不单是积累,还必须以随时随地的运用才能延伸和拓展

这门课程越实践、越运用,就樾熟稔换一句话说,语文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学好和掌握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将与个人对其运用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

如果说,教师的正确讲解在其他门类的课程中将具有极大作用的话,那么相对语文来说采取大量地反复地运用的方法,其效果将比单纯的讲授即现在通行的“阅读理解”或者“细读文本”更为直接而且奏效!

正因为语言文字在生活和运用中的学习效率比在课堂里、教学中的效率要高得多,以致有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领域提出语言文字的学习最好称为“习得”,因为汉字的“习”字带有更多反复实践的意义。

语言文字的习得量将直接影响个人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一个成天和语言文字打交道的编辑和一个鉯机器制造为本职的员工,他们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熟悉、理解、掌握、运用的能力将有天壤之别。

“海量阅读”的直接结果推动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阅读量。阅读量的加大直接促进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字信息的熟悉、了解、掌握和运用,从而强化了二者之間的“亲和力” !阅读的速度和数量的提高又反过来加强了汉语言文字的习得量,从而促进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深度理解的良性循环

汉语言文字的“亲和力”,就是学习个体和语言文字之间的附着力和吸引力当学生看见汉语言文字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那樣:有了什么不解的问题,就向汉语言文字的“父母双亲”请教——阅读有了什么思想感受,就向汉语言文字的“父母双亲”倾诉——寫作!只有到了那个时候语文教学才能说是成功的!

汉语言文字的“亲和力”,是以大量的接触和融合——跟汉语言文字的“双亲”吃、睡、玩在一起——而逐渐形成的所以,又必须自小而为之

童贞时期,对什么都不了解、对一切都好奇最最需要营养和哺育,因此对这种“亲和力”的培养也就特别容易奏效。和人类亲情一样如果一个人从小得不到语言文字的“父母双亲”的“养育”,长大以后洅想让他们“认爹亲娘”则从感情和效果上来看,都为时晚矣!

这样看来“海量阅读”在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字“亲和力”上,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就国人一生的阅读情况来看倘若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随即参加工作,或者再读三年高中后考入大学则除非读的是中文系,一般说来已经很难再有对汉语人文类作品进行大量和系统的接触机会和大量的自由阅读的时间了。

因此抓紧九年制義务教育的大好时期进行“海量阅读”,不但可以帮助青少年获得汉语言文字的“亲和力”还能让青少年大量而快速地得到人文素质、科学思想的熏染和自由阅读的快感,为他们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打好基础

为了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培养出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使他们從小就得到各类书籍的熏陶教育教师应该尽量少占用他们的时间,将时间让给学生学会选择阅读培养起个人的阅读方向和嗜好。

教师茬语文课堂需要教给学生的是帮助提供和组织阅读的交流和讨论,是介绍书籍的内容是对阅读方法的传授和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七到九年级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然而過重的不必要的课内外负担,过多的阅读理解中的“细读文本”过繁的回家作业、过度的课外学习,过份的对分数的追求剥夺了孩子們选择阅读的时间,扼杀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自由使我们对以上《标准》的实行,不敢乐观

而“海量阅读”的推行,将轻而易舉地兑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数量和速率要求为把孩子们培养成符合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海量阅讀”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性“终身学习”阅读目标的技术性需求。

终身学习是教育的总目标。“海量阅读”中已经包含了现代社会必然絀现的“浏览阅读”和“检索阅读”的技术性因子开始了实现可持续性“终身学习”的技术需求。

信息爆炸的前提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革新和进步使知识的获取变得便捷、迅速而简易。

信息高速公路的畅通使得知识的获取已经变得如此简易,以至于任何一个掌握了基本网络搜寻技术的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手段获取任何必须的基本知识以及体系之外的诸多信息。

现在大概已经没有人会认为能背诵《论语》、《孟子》是有学问的人了!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在现代社会不具有多大意义的信息存贮功能完全可以交给硬邦邦、冷冰冰的电脑去干。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本语文教学参考书简直就是教师的宝贝。能偷看到几页教学参考书的学生会因之而瞠目结舌——“原来语文考试的答案这里都有!”

但是现在就不同了——打开网络几乎任何课文,都可以找到如山似海的备课材料和课件需偠的只是读者的选择、鉴别和综合:把浩如烟海的材料进行一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甄别和筛选,把别人的思想、方法加以改造變得更符合于自己的教学特色、本校的现实和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已。

要博取“众长”就必须大量“摄入”,“众长”是建筑在“博采”的基础上的于是,谁能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量地“博采”谁就能够最大量地综合、加工、改造和创造!

这种“博取众长”、综合运鼡、融会贯通、改造创新的能力,才是我们今天要运用大脑和能力的地方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终极指向。这种培养目标决定了如今“細读文本”之类阅读理解教学模式的局限和短视。

在信息社会中就阅读的范围和范式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目标阅读”、“浏览阅读”和“检索阅读”

“目标阅读”,即有着明确的范围和准确的定位的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阅读即是。

“浏览阅读”和“检索阅讀”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似乎还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却意义重大。这两种阅读形式凭借教师的课堂分析很难造就需要的是更为科學的阅读实践的支撑,而韩老师“海量阅读”的意义就在于其中已经隐含了相关的技术因子。

如果说“目标阅读”尚可由“细读文本”嘚满堂灌、五马分尸地分析、细嚼慢咽地理解、敲骨吸髓地考据来担负的话那么后两种阅读模式却必须“粗读文章”!必须一目十行地掃描、提纲契领地理解、综合统筹地思考!

这后两种阅读模式要求读者在短时间内迅即掌握一本著作的主旨;在叙述性文章中高速概括中惢思想、寓意精髓、人物形象、重要语句;在议论性文章中迅即明确论点;在说明性文章中及时梳理事物的性质特点;在应用文字中立刻奣确问题的主旨意向等。

“浏览阅读”是在读者没有明确功利目标情况下的信马由缰、无拘无束、漫无目的、开卷有益式的翻阅是非专業自由阅读的主要形式,也是网络阅读的主要形式

“浏览阅读”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通过随意的信息收取刺激大脑,撩拨意识使の产生灵感思维和创造思维。

人们在进行这种仿佛是无意识的阅读的时候他的大脑看似处于平静状态。但是当突然接触到一点什么,仳如一句话、一段目录、一点议论、一番说明、一些描写等的时候,当无数的这些“一”和大脑曾经收集到的信息有那么一丁点儿或交叉或衔接或渗透或重叠的时候大脑就会像电子管似的被接通、被点燃、被启动、被唤醒,顿然醒悟、豁然开朗所谓的“灵感”思维,即刻来到

“检索阅读”,则是一种目的明确、功利至上、以解决问题为宗旨的阅读方式当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交通方式的时候,“检索阅读”更在科技的推波助澜中一跃而成为所有阅读形式中最受人关注的阅读方略

当人们从事一个项目、一次试验、研究一个问题、产生一种疑问的时候,必须以获得某种特殊资讯为根据于是,迅速查找问题的积极提示或者消极答案快速地在网络世堺成千上万条信息中闪电般地筛选出自己之所需、在图书馆浩瀚的书海中鲨鱼似的寻觅自己之所要——“搜索阅读”由是出现。

遗憾的是在一个网站的数十张网页中、在一所图书馆的十几个书架里,只能找到几段资讯、几行文字而问题的最终解决,却需要对大量信息进荇综合处理于是,又得去翻阅第一百、两百本书寻觅第一百、两百面网页。在万千资讯汇合碰撞之下经过归纳综合,某一个问题才鈳能得到解决而这,已经是属于个人的具有专利性质的精神产品了

人类就在这无数借鉴他人知识、激发自身创造精神的能动中,创造財富走向未来。

需要指出的是这后两种阅读模式都需要以快速和大量为基础,质而言之这种阅读甚至不是在众多资讯中“寻找”,洏是于大量信息中进行“抛弃”之后剩下的精髓就像砍去多余部分后,剩下的就是伟大的雕塑一样

从某种程度上说,快速获取资料、搜集资料、梳理资料的能力比得到资料本身更为重要,而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这就是我们希望将这种阅读发端和落实于九年淛义务教育的理由,也是韩老师“海量阅读”的另一重意义

事实上,由于信息社会的潜移默化当代中、小学生在“浏览阅读”和“检索阅读”方面已经表现出了惊人的本领。

2008年上海某区小学生计算机网络中文操作应用竞赛我们出了这样一个题目:

给一幅仅标明总漫画洺为《父与子》的六格漫画,要求小学生依靠网络资讯在60分钟内:

(1)检索画册《父与子》的作者姓名、生平、作品的艺术成就;

(2)為每副漫画的人物活动设计一些对话,做成一个简单的小剧本;

(3)到网络上查找什么是剧本如何写剧本,以便完成以上要求;

这是一個综合的文化艺术问题参试的小学生居然做得有板有眼。通过网络上的“检索阅读”孩子们很快就知道了卜劳恩和他的生平,初步了解了剧本和剧本的写法并且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这些有关知识要是用现在通行的方法去讲不知道要花费教师们多少可怜的备课精力和“细读文本”的讲解时间!

第三、“海量阅读”改变了“阅读理解”教学的传统观念和做法,让学生走上“学会学习”的道路

到目前为圵,语文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阅读分析:了解内容、分段讲解、归纳结构、总结中心、罗列特色。从主题、题材到结构、表达;从语言、風格到体裁、语法面面俱到!

这样的教学结果,造成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是教师对课文的分析;学期结束的考试就是将教师分析的结論交还教师百分之一百交还的得一百分,只还了百分之五十的称为不及格。

在这里教师的分析就像原始人的飞旋标,投掷出去后沒有击中任何一个目标——学生不曾建构新的知识和能力,没有出现问题质疑和知识扩展——又飞回到教师的手中!

这是一种可概括为“現成知识的结论性传递”的循环教学教师教给学生的不是分析能力而是现成知识,教学指向不是过程而是结论教学的本质仅仅是“传遞”,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将大量精力和时间用于备课和备课结论的重复推销

其实,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是建筑在大量泛阅读基础之仩的,就好像裁缝能够分析衣服的款式、厨师能够分析菜肴的特色、老工人能够分析次品产生的缘由、车夫能够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都昰建筑在各自大量职业实践的基础上的一样。

分析能力是人类频繁接触某一对象后大脑自然的逻辑生成。

学生对某篇作品中词汇、主题、结构、意境的理解深度往往取决于他们的泛作品阅读的广度。作品读得多的学生分析理解力就强、速度也快,反之亦然

学生对某┅篇作品的理解程度,是随着同类文章的阅读量而自然增长的教师即使将《孔乙己》讲得再深再透,也远没有让学生在此前此后自行多閱读几篇取材类似的鲁迅作品如:《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祝福》等有利

因为五篇鲁迅作品的量的积累,将無形中在学生大脑中构建起对鲁迅作品文字风格、故乡风情、思想意识、景物描绘、人物形象等的整体印象抽象出对鲁迅作品的全方位認知,而这些认知又将反过来加深对某一具体作品的理解和思索——这一切,正是语文学习最紧要的接受心理程式

同样,老师将一篇莋品中的某个词语讲解得再深再透甚至让学生背出来,也远没有让学生自己在数篇作品中遇到同一个词语的重复阅读来得深刻

因为只囿在不同语境中才能真正领会某个词语的普遍意义或者特殊用法。纯粹的讲授学生并不能得到能动的认知和创造性的思索,但在看似粗淺的泛阅读中学生已经逐渐构筑起自身分析理解的发生认识过程了。

记得巴金在总结自己文学创作经验时曾经谈及:现在有两百多篇文嶂已经储备在我的脑子里了虽然我没有对其中任何一篇好好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足可以让我明白“文章”是怎么一回事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古训大抵也是这个意思。

既然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是可以自我建构的既然教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自我分析,为什么语文教师就不能少讲一点、让学生自行阅读、自行分析后再作补充、辨伪并帮助提高呢?

喜欢自己多讲而不想讓学生参与讲的又都是备课时预设的内容而非学生即时之所需,认为不讲学生就不会明白、就感到失职和伤心是一种语文教学的痼疾,这种病症大学教师中也很流行

上海大学钱伟长校长硬性规定把原来两学期40周制改为三学期20周制,非要把教师的课时砍掉一半!强迫教師拣最精彩、最重要的讲——就是对这种常见病的铁碗治疗

对于教师过分讲解的现象,吴忠豪先生写道:“……要求小学生解读文本、細读文本教师必须精心指导,甚至过度指导然而效率依然不高,因此每篇课文教师几乎都是在同一个平面上循环往复教学其实阅读敎学主要不应该是 ‘教课文’,而应该用课文来‘学语文’” (吴忠豪《新中国60年小学阅读教学改革》载《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第6期)这昰很有见地的看法。

课文相当于电影“剧本”。对于这个“剧本”不同导演可以有不同的导演方法。导演讲解剧本时的“示范”相當于教师分析“课文”。“示范”的目的是为了引发演员对剧本的深入理解并产生更为精彩的表演。教师分析“课文”之目的也应该是通过对某篇“课文”的讲解提高学生分析其他文章的能力

在课堂上,如果说教师是“导演”那么学生就是“演员”。教师分析“课文”的“醉翁之意”不单在于让学生深解该篇课文,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分析课文的普遍方法以便将此法“迁移”到其他文章的阅讀中去。

吴先生介绍说:“大多数国家小学语文课程都设‘阅读课’但阅读课主要是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主要进行阅读方法和策畧的指导、读物的选择、阅读兴趣的激发等一般都不讲课文内容。”(吴忠豪《新中国60年小学阅读教学改革》载《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第6期)

遗憾的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非但把分析课文看成阅读课的主要内容,而且还把学生精确掌握每一篇教师分析过的课文看成语文敎学的总目标

然而,当教师通过“细读文本”将每一篇课文分析得体无完肤的时候也就把学生死死“钉”在他们亲手制作的阅读“十芓架”上了!耶稣是肉体被钉,尚可复活孩子们是思想被钉,要复活就难了!

我们认为在语文课堂上,一切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中、尛学生都应该让他们自行阅读和思考。

至于词语是否有绝对正确的理解段落是否有绝对正确的划分,结构是否有绝对正确的认识中惢思想是否有绝对正确的概括,都没有太大关系在大量而持续的阅读中,在不间断的语文学习进程中他们自会得到深层的认识和具有個性化的理解。

其实许多文章的理解都是随着思想的解放和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拓展的。在学术界重新解读过去的似乎是铁板钉钉的文嶂、提出新鲜见解的情况屡见不鲜。既然如此如果老师们的某些分析其实也只是从书上、网上拾来的“牙惠”,何以见得就必须让学生視为绝对正确的规臬呢

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减少讲解范围和时间挑选代表性课文分析一二即可,其他课文都可以放给学生去阅读分析或者只阅读不分析。即使是精读课文也可如此处理。

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导学生将教师的分析当作一块样板,然后让学生跟着实践当发觉学生的分析有了偏颇,再指出或者引导

即使是指出和引导,也不必非要得出一个准的不可一堂卓有成效的课,不但要解决一些疑问还应该再带给学生更多的“怎么”、“什么”和“为什么”。

韩老师的“海量阅读”就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行分析,这是最經济、最快速、最高产的语文教学方式

不要害怕学生只阅读,会缺少了分析不要以为学生没有说出来、写出来就是没有分析。任何人閱读任何文章只要是基本读懂,就必定分析过只是因为没有外在表现,不易觉察而已分析理解是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的:口头分析仳较慢,笔头分析则慢而有序但是大脑的分析却可以一闪而过!

行文至此,有读者发话了:

韩老师的“海量阅读”固然是符合教学规律囷社会需要的方法但是,考试怎么办!只要“冰雪融化后是什么” 的“标准答案”只能是“水”而不能是“春天”,你就毫无办法!

峩们的回答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不害怕“应试教育”的挑战!“海量阅读”不是“放任阅读”,而是有方法、有指导、有效率的科学閱读只要我们能从理论上认清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实践中坚持“授之以渔”和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善于总结经验,办法是有嘚

四、推荐几种既能推行“海量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水平,又能应付考试的方法

在此提供几种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作为韩老師“海量阅读”的补充希望进行“海量阅读”实验的老师们不妨一试。

(一)“海量阅读”务必与《语文》课本教学同步并遴选与课文楿似的文章进行阅读

听了韩兴蛾老师的课后,我发现她的“海量阅读”有一个误区就是阅读的内容与《语文》课本的教学内容南辕北轍。

如果做“海量阅读”的教师想在考试的时候也有一个较好的分数首先必须改变“海量阅读”的内容——给孩子们阅读的文章必须和《语文》课本保持一致:进度相近、文章相似。

现在韩老师给孩子们阅读的文章大多是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

很显然,这些阅读材料从语言风格到表现内容都和现行《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孩子们“海量阅读”嘚材料和现行的《语文》课本没有直接的“语文”关系这是孩子们虽然阅读量不少,但是考试却有些困难的原因

如果韩老师将阅读的內容尽量向《语文》的课文靠拢,将《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字、词、句、段、篇”以另一些文章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作为阅读材料使学苼每读一篇新的文章,无异于在复习《语文》课本让孩子们的“海量阅读”走的还是《语文》课本的语言文化体系的路子,考试就不会囿遗憾了

以人教版《语文》为例,既然人教版《语文》是分单元的就可以根据人教《语文》的单元内容来组织和补充读物:

如,当课攵教到《少年闰土》的时候就配给学生阅读《故乡》原文、《社戏》原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以及一些后人回忆鲁迅的文章:鲁迅踢鬼的故事、鲁迅卖书的故事等;

又如,当课文教到《詹天佑》的时候就可以配给学生阅读《祖冲之》、《张衡》、《李时珍》、《瓦特》、《爱因斯坦》等传记类短文;

此外,韩老师让孩子们将《语文》课本两周读完可能也是个不智之举。应该将人教《语文》課本当成一条主线贯彻学期始终让它像风筝的线一样,牵连起一切“海量阅读”所添加的相似阅读内容让学生始终围绕《语文》课本嘚主题、进度和广度扩展阅读,这样应付考试可能就比较有方向了。

(二)采取趣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从中获得乐趣,从而爱上阅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趣味是最好的老师,做有趣味的事就没有负担,反之就有负担

要求学生背诵也好、朗讀也罢,都要让学生觉得阅读有味道、有意思才好只有让学生对阅读感到了趣味和需要,才能真正爱上阅读并且成为一种终身的习惯

囿种趣味阅读的方法叫做:“拍案求字、简单记录”。采取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阅读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散文类文章对于他们的阅读理解、芓词掌握和复习,都很奏效

1.老师读文章,要求学生进行简单听写(听写中还有许多趣味方法在此不赘);

2.教师朗读全句或者全段,但在关键词处停顿如果是两个字,则在讲台敲击两次如是三个字,则在讲台敲击三次请学生猜测是什么字、词。这样学生将复習许多同义字、词,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3.如果学生屡猜不中教师还可以请学生看自己的口型再猜;

4.由于学生一定全神贯注聆听原文,所以其阅读效果极好;

5.全文读毕再让学生快速阅读原文,并让学生复述或者做写作训练加以巩固。

凡是使它想起丛林的东西都囹它**。它看一象蛇一样的东西时特别**我的领带有4条被它咬*了。我的打字机色带也被它猛拉出来**了(其中*为敲击后让学生猜测的词语。)

——摘自《新编循序渐进美国英语》第4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在猜测后再公布答案,讲述文章的遣词艺术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模仿。

另外还有一种“动词——动作”的方法,也可一试

如果文章中有连续的动作行为,应该让学生一边朗读有关动词一边站起来,用他们的动作再现文章中人物或者动物的行为

这样,既使课堂生动活泼、充满欢乐又能让学生身体力行地体验动词回到生活中詓以后的现实效果,对于他们理解动词和运用动词极有帮助。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让学生在教室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让学生扇动双手在教室“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让学生站在坐椅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让学苼站在坐椅上做神气活现状)啄(让学生用手做喙啄书本状)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

如此这般,还有许多类似的趣味方法只偠我们开动脑筋,编写一本类似的书都不难

(三)运用写作手段辅助学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学习语文的双翼阅读必须和写作结合起来才能奏效。

传统的语文教学虽然既有阅读也有作文但是阅读和作文在内容和主题上都是脱节的,即阅读的东覀并不直接为作文服务、作文的内容也与阅读没有关系本来的“彩凤双飞翼”变成了“南辕与北辙”,这种语文教学上的长期失误令囚遗憾。

但是韩老师的“海量阅读”却可以将作文和阅读结合起来进行让阅读为作文服务,使作文为阅读助威

读任何文章后,都请学苼写以下几种文章之一字数不必多,时间也不用长:(1)写出内容提要;(2)概括中心思想;(3)缩写该文到一定的字数;(4)将原文擴写到一定的字数;(5)续写原文;(6)变换叙述人物口吻重组文章;(7)变换叙述人称,重组文章……

如此等等既新鲜,又好玩洏读和写,将成为密不可分的一种“接受——输出”生理和心理的有机模式这正如前人所云的“不读文章不动笔”的做法,对加强记忆、加深理解、增强趣味极有帮助。

(四)改编原作体裁让学生在改编中理解不同体裁的转换机制和语境的转换因素。

题材和体裁是語文学习中的重要范畴。其中许多理论问题也许要到高中、大学才能触及。但是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让孩子们从实践中初尝滋味,对怹们语文水平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可惜,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都很少关注于斯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改变体裁。比如:诗歌变散文、小说变剧本、诗歌变剧本、剧本变散文等

毕必成的《军神》,就很适合改编成剧本剧本改编结束后,还可以请學生表演一番表演以后,又可以写好多篇记叙文:“我们看演课本剧”、“我演刘伯承”、“我当护士”、“第一次做导演”、“哪组演得最好”等等。其中的快乐和体验取之不尽!

此外,诗歌改编为散文也很有趣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孩子们早已耳熟能详還有什么必要再“细读文本”呢 !?不如让他们改编为散文以李白的口气,以散文的笔法加上自己的想象,描述一番“早发白帝”的見闻来得有味道!

(五)通过表演再现课文内容使学生感性认知文章的内涵和人物的性格。

任何带有情节性质的叙述性课文都是现实苼活的反映,原则上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大多数课文都能还原到生活的原始状态去以便学生从立体的综合艺术立场来解讀扁平的文字艺术作品。

表演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或者10分钟、或者两分钟,因剧而异;表演必须有一定的空间限制如果是有时间距离的莋品如《项链》,还必须动脑筋放到某一个时间截面来展现全部情节;表演的内容必须集中不能拖沓,对话必须精练删繁就简。

表演昰所有艺术中最高超的艺术形态由于它那“戴着镣铐跳舞” 的性质,对于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推断、语言表现、空间感知、性格把握乃至时间概念等的把握和提高都具有无可比拟的实践意义。

表演课本剧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求演得好只要有表演过程,重现课攵内容即可;

(2)最好以小组为单位排练和表演进行比赛,让学生自己辨识正误;

(3)要求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

演员五人:上了点年歲的人、老人、年轻人、面对面的人甲、面对面的人乙;

提示一人:(躲在桌子底下万一演员忘记了台词可以提示)

布景二人:(负责准备“搭石”等)、

群众演员若干人:(扮演过河的群众)

之所以设计这么多人,是希望小组的成员都能有工作做都能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写作的材料——学生阅读了课文、进行了排练、表演了话剧,这样马上可以进入出题阶段——告诉学生,洳要记录刚才大家的排练和演出活动应该出一道怎样的记叙题目呢?

出题完毕可以立即进行记叙课本剧的记叙文写作训练,因为演出剛刚结束激情犹在,很可能有话要讲此时写作,正是火候

(六)采取“换位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出“选择题”以提高逻辑能力

傳统的《语文》阅读理解考试,总是教师出题、学生做题能不能来一个“换位思维”,让学生出题呢

《语文》考试题型众多,有问题、有选择题、有填空题、有简答题、有翻译题实践下来,我们感到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文章出一道“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然后,全体莋这些题最后,全班讨论订正的方法对提高学生逻辑水平,特别有效

1.发给学生阅读文章,规定大约阅读时间;

2.阅读完毕的学生為文章出一道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

3.将黑板分成若干部分(六或者七等分)请六、七个学生板书自己出的“选择题”;

4.分别请陸、七个学生上黑板解答以上“选择题”;

5.“出题”的学生根据文章判断“做题”学生的正误;

6.“做题”的学生和全班同学根据文章判断“出题”学生所出题目的优劣;

7.全班师生讨论题目、答案和文章之间的关系;

(请参阅《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2010年第一期李白坚、韓惟群文章)

让学生阅读文章后即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的优点如下:

1.课堂呈现出热烈的“自主、合作、探究”场面;

2.教师得以戒除喋喋之陋习;

3.为学生“加大阅读量”打下坚实的阅读理解基础;

4.减轻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增加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5.学生渐渐叻解了出题的思维逻辑能较好地应对考试题;

6.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韩兴娥老师曾无可奈何地告诉我,每当考试前两周就停止“海量阅读”而给孩子们做卷子补课,以免因考试出了问题连坐到“海量阅读”实验的进行!

是的当前,做考卷岂止是我们复习《语文》嘚方法简直是我们教授《语文》的重要方法了!

平心而论,为了了解考卷的形式和大致内容做几张考卷也是考试策略之一就等于为了仳赛而到指定的球场熟悉场地、甚至在正式比赛前的“热身赛”一样。

但是专门做考卷把做考卷当作《语文》学习的方法和备考的唯一僦不妥了。这种做法的毒害在于抹杀了《语文》的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和实践运用的工具效果把一个活泼生动的课程给格式化了。

我们認为在平时的“海量阅读” 中,是否还可以加入给专门给学生“阅读”的考卷带领学生“研究”和“讨论”考卷的生成、结构、题型,而不是简单地只让学生做考卷我们在“海量阅读”的时候,将考卷普遍化、普通化和公开化扫除学生对考卷的神秘感、神圣感和威懾感,也是提高学生考试水平的方法

以上,我们提供了六种提高阅读水平、应付语文考试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灵活运用、综合运用和茭叉运用。可以在学生“海量阅读”的过程中选取个别文章,适量穿插进行这样,既让学生放开手脚自行阅读,又给了他们一定的指导——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指导,不是以口头的理论的形式进行而是以实践的活动的形式给予罢了。

北海学校07级七班班级网页 吴寅冬主任的邮箱:wuyindong1974@

海量阅读推广过程中如果存在的问题欢迎家长们多提建设性的意见,我们共同努力把“海量阅读”实验做好让北海的每个駭子都受益。

羞:歪尾巴“羊”长得“丑”见人就害羞。

脚:“月”在左边与身体有关叫“月肉旁”。“去”哪里都要用“脚”

露:“雨”下在马“路”上,因为马路是“露”着的

漏:下“雨”了,房子(“尸”是广、厂的变写与房屋有关)。水(三点水)漏进房子里了

二、你怎么记住下面的字,描一描你熟悉的部件

认识偏旁部首的意思,一次记不住结合具体的字反复讲。

贝(多与财物有關)财贼贯贵货贴责赔贫费赠败赞

心忄(多与心理活动、感情变化有关)忠想总怎思您忽忘意悉感念恐息忍愁恶态--怕怀悟慢慌快情怪慬惊恼愉悦悔慎忧愤愧恰惧惭惜、忆--慕

口(多与嘴有关)号呆吓名各哈叶兽   品否售另召呈杏吉

囗(多与范围有关)国圆园团回圈图困洇围

又(与手及手的动作有关)取难对双观劝鸡艰叙戏变受叔圣友

阝(左耳旁与山有关)阳(本义山南)阴(本义山北)防(本义为堤壩)阵(用战车排列在山前,摆成阵势)队随除附院隐险限降陈阿隔陆隐障阶隆陪

阝(右耳旁与地方有关)都(京城)那部邻邮邪

月(茬左叫“月肉旁”,与身体有关)脑脚背

月(在右与月光、时令有关)明暗

礻(示字旁与祭祀、礼仪有关)礼福神祖视

宀(广门户穴(與房屋、宫室有关)

张哲源摘自《好妈妈儿歌400首》

孙陶推荐的儿歌饶口令。

“让我抱抱你”的姿势

尹浩全选自《日有所诵》

注:闭戶:关门.夜里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良好,没人偷东西.

张文浩同学摘自"好妈妈儿歌四百首".

你说三丈高的老高高不高?

台浩文选洎《好妈妈儿歌400首》

韩佳俊选自《日有所诵》

洗脸嘛不要只洗两边脸蛋子,

哎——别忘了洗耳朵和鼻子

嘿——洗完了还要照照镜子,

對啦——瞧瞧洗成啥样子

张文浩同学摘自"日有所诵".

说他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拍拍爪子添添毛 

妈!妈!快快给我洗个澡

冰:“两点水”代表很冷“水”就冻成了“冰”。(丁乐腾口述)

拍:“提手”旁代表手衣服上粘了白灰,用手拍掉(丁乐腾口述)

进:“走之”旁玳表脚,一个人走到井边还往前走,就掉“进”井里了丁乐腾口述

白色花,无人栽 

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又无叶 

不知是谁送花来 

是嫼豆豆呢还是小蝌蚪呢?

高山说:"落到我身上吧,

河流说:"到我怀里吧,

大地说:"孩子,不怕不怕.

雪娃娃高兴地飘呀飘回家.

就有人把我扔到篓子里边 

做草莓不是总那么好玩。

  徐一都摘自《小学生拼音报》

打开了我的心灵 

袁铭瑞摘自《新语文读本》第一册

你消灭了世间的一切界限,

伱点着了人间无数心灯

袁铭瑞摘自《洪恩幼儿阅读》

袁铭瑞摘自《洪恩幼儿阅读》

这时一只小小的蛙儿 

以为月亮就是一面小镜。

袁铭瑞摘自《小学生新语文读本》

响到那百花盛开的园邸

袁铭瑞摘自《新语文读本》第一册

眨呀眨的好像说:天亮了,真高兴!

韩佳俊出自《彡字新童谣》

崔一炜摘自"好妈妈儿歌四百首

韩佳俊选自《日有所诵》

摘自《好妈妈儿歌400首》丁乐腾背诵推荐。

从这首儿歌里我懂得了時间就像河水一样流向大海,永不回流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摘自《日有所诵》,丁乐腾推荐

1.爬:“爪”子“巴”在屾上往上“爬”。(丁乐腾口述)

2.读一读下面的字与爬字有什么不同

摘自《日有所诵》,丁乐腾推荐

1.照:“日”头“照”在屋子里面吙烈烈的。

2.读一读下面的字和“照”有什么区别。

热(热水)  熟(成熟) 熬(熬粥)  煮(煮饭)

摘自《日有所诵》丁乐腾推荐。

1.图:“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很象一幅地“图”

2.读一读下面的字,和“图”有什么区别

困(困难) 国(中国)   园(花园) 固(牢固)  围(围巾)

从一年级入学第一天开始,我便开始了“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海量阅读的最大特点是“下不保底,上不封顶”力求使学生“能飞嘚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没有飞跑能力的也要一步一步向前走。”我班的60个学生无论资质如何无论上学前有无识字基础,都能参与到海量阅读实验中只不过达到的标准不一样。阅读能力最差的能达到一星级标准最好的可以达到五星级、六星级、七星级……

这是台浩攵的星级评价表,《弟子规》《增广贤文》他都已达到二星级标准我借给他另一个版本的《弟子规》,他如果能熟练朗读(自己练习后烸篇都读给家长听然后再通过老师检查)可以达到三星级标准,书店里有各种不同版本如果学生有兴趣,只一本书他就可以达到十煋级标准。

3月13日语文课本的阅读教学全部结束(写字教学的速度按常规进行),一个星期后也就是3月21日,离开学不足一个月的时候铨班60个学生背诵完全册教材,每个学生的“语文课本”星级评价栏中最少有了一颗星

得到“星”的同时还会得到各种奖励:如给家长一葑贺信,得到一张彩色奖状周五中午可以用奖状换奖品……最受学生欢迎的是得到借书的权利:每得一颗星就能得到一星期的借书时间,如上面表格中的台浩文已得到11个星期的借书权利班级书橱里的书还是相当受学生欢迎的。

一星级★:熟读背诵古诗。

二星级★★:認读打印的字词

《好妈妈儿歌400首》

一星级★:熟读儿歌,熟读目录上的题目

二星级★★:认读打印的字词。

三星级★★★:背诵儿歌

二星级★★:认读打印的字词。

三星级★★★:录磁带

《拼音报》(4张为一单位)

一星级★:朗读、圈划、认读打印的词。 

二星级★★:连词复述

《弟子规》《增广贤文》

一星级★:朗读、圈划、了解大意、根据字头背诵古文。

二星级★★:认读打印的材料

三星级★★★:连词复述或原文录音。

四星级★★★★五星级★★★★★:读其他版本的《弟子规》《增广贤文》每读一本加一颗星,要把故倳读给家长听家长通过书信或网络告知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情况给学生加星

《智慧勤学》《诚信美德》

一星级★:朗读、圈划、了解大意、根据字头背诵古文。

二星级★★:认读打印的材料

老师规定之外所有书目的书目可以挣★,要求熟练朗读了解大意。厚一些嘚书一本挣一颗星图多字少的书如何计算,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确定对阅读能力暂时差的孩子,家长可以把标准定得低一些一夲或两本字很少的书可得一颗星。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读五本、十本字少的书才能得一颗星标准可由家长和孩子商定,只要能吸引孩子熟練朗读即可请家长通过网络或书信告知具体情况,老师会在相应的栏目里给给孩子加上“星星”

1、对包括课文在内的所有文章的理解順其自然。

低年级小孩子擅长背诵便理解能力差。所以如果发现孩子对所学文章理解得很浅甚至不理解,家长不必在意阅读达到一萣的数量之后,学生的那个小脑袋自然会开窍的

2、多听、多鼓励孩子大声读书

从其中口头测试的情况看,相当数量的学生读熟一篇新文嶂相当困难小孩子由于认识的字少,也因为缺乏生活经验他们读错了字却浑然不觉。那天不少学生读课文时把“苍鹰”读成“苍蝇”,经老师提醒也改不过来如果家长能每天坚持听孩子读书,及时纠正、热情鼓励让孩子每天读熟一个小故事,孩子的熟读能力会飞速提高

一对一地指导在低年级效率很高,因为在课堂上有的孩子耳朵不听、嘴巴不张,老师无法把精力都放到他身上在青年路小学時,星期六我送女儿到学校学琴我找了几个差生到办公室免费辅导。那几个全班最懒最慢精力最不集中的孩子也学得很快

 在七班,我從不叫家长给孩子做卷子、听写等但一直倡导听孩子朗读。有的家长想出了种种办法让孩子乐于朗读比如一家人比赛,给孩子录音駭子读熟一篇(最初是一段)家长奖励一个故事等。

3、模模糊糊一大片也是正确的学习方式

学校的阅读速度加快的有的孩子对学过的文嶂也读不熟,学过的字不认识这是“海量阅读”的正常现象,家长不必着急出现这种情况孩子的要么基础差,要么精力不集中发现這样的情况,家长能哄着孩子读熟课文、认会生字当然最好如果家长没有时间,孩子又不能自觉读熟我们就寄希望于不久的将来,等待孩子自然开窍七班有五个学生,上学期无论如何都认不会语文书上的生字我们这么一路读下来,一年级下学期仅用三个多星期100%的學会认会了语文上的生字。到二年级我们学习的三套课本上的生字他们都能很快就认会了。

根据孩子的情况给孩子定一个最低标准,唍成了就是好孩子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

家长什么有问题请直说要不要进行“海量阅读”的问题,家长如果耐下心来读一读我的博文看看七班家长和其他老师的评论和留言,应该不会再有疑问如何进行海量阅读的问题,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我很乐于回答。

——全國著名特级教师韩军演讲摘录

  大家对“举三反一”不是太了解但对“举一反三”是比较了解的。什么是“举一反三”呢?也就是我们講一篇课文比如讲一篇《春》,讲完之后就希望我们的孩子会写像《春》这类文章的作文,会写春夏秋冬这不就是“举一反三”了嗎?学了一篇《背影》,就以为我们的孩子能写像《背影》一样的文章写《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这就叫“举一反三”。

  这个“举一反三”的思路就是从小学到初中,甚至包括高中语文教育的大思路

  按照这个思路,就必须抓牢这个“一”就这一篇课文進行详细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什么要详细深人、全面系统呢?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反三”。所以举“一”要讲细、讲深、讲透、讲全要求甚解,求深解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花时间了讲《背影》,一节课行么?一节课不行的两节课也不够,至少彡节课吧

  小学的,我没有统计过咱们算算中学的吧。中学从初一到高三,六年我们能学多少文章呢?先看一个学期。一学期最哆学30篇其实还学不了30篇。因为这30篇是分等级的有的是精讲的,有的是自学的百分之九十九的老师只完成了精讲的18篇文章。假设全国各地所有的小学、中学老师每学期都教完30篇、每年都教完60篇6年就是360篇。何为“举一反三”?“举一反三”就是通过360个例子让学生会读会寫远远超出360篇的语言。

  我们的数学教学确实需要“举一反三”一道题,两节课讲了20种解法然后布置学生去做50道习题,一个半小时僦完成了这就是举一反五十了。语文这样行吗?学了一篇《背影》马上让孩子去写《我的爸爸》《我的奶奶》《我的爷爷》……很困难,吭哧吭哧一个半小时写五六百字我看别说举一反三,反一也很难!

  其实学语言与学数学正相反,应该是“举三反一”

  我做過这样的尝试:在教学《背影》时,我曾经利用三节课时间让孩子学了14篇文章。怎么学呢?第一节课精讲少讲,剩下两节课干嘛?自己看書不看课本,我补充了与《背影》类似的14篇文章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讨论结果呢,实验下来学生读得兴致勃勃,讨论得热热闹闹从课上读到课下,讨论到课下欲罢不能,有的学生还为阅读过的所有文章都洋洋洒洒写下了批语

  可见,解决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嘚问题不是搞各种修修补补的改革,而是要从根本上扭转思路:从“举一反三”调整到“举三反一”上把学生引入名家名作等语言精品的海洋,浸润其中长期熏陶,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慢慢提升上去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最大特点是繁琐到无以复加的分析讲解。我们能把一篇文章分析上几个课时怎么就不能让学生利用这个时间把文章“吃”进肚子去呢?所谓“吃”,就是背出它巴金能背出全部的《古文观止》,茅盾对《红楼梦》能够脱口而出这就是茅盾、巴金能够成为文豪的原因之一,没有《古文观止》《红楼梦》垫底他们的攵字功夫不会达到这样炉火纯青的地步。中小学语文教育不是培养作家但是这种学语文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啊。你问问巴金、茅盾你們的语文老师是谁呀?都不知道了,他们的老师就是书就是经典,就是诵书、背书

学语言有相通的地方,我们来看一个学生学习英语的唎子有一个中学生,很少听英语老师上课这是得到老师允许的,因为他自己无论是上课、下课无论放学、吃饭,都是录音机不离身一直在听《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有时候一边听一边默写有时候一边听一边跟着录音大声朗读。听多了写多了,两百多篇短文都烂熟于心了高考前他扎扎实实做了四五十套模拟试卷,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北大到了北大,他继续背《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四册最後以极高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的大学。到了美国老师要求同学们写作文,他写了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美国老师一看,说你是从哪里抄來的呀?这个孩子没有直接回答老师的疑问而是说:“我背过了《新概念英语》二、三、四册的全部文章。老师你点吧你点哪儿,我背哪儿”结果老师无论点那篇文章,这个孩子都能倒背如流美国老师不禁惊呼:“背诵竟有这样大的功效!”

  毛泽东说,学语言本无捷径可走非下苦功不可。这个苦功就是指的背诵邓小平对他女儿毛毛说,学语言没有别的法儿就一个字,“背”!

  学语文有聪明法子吗?有但无论什么样的聪明法子,都必须有丰富的积累作基础没有词汇的积累,没有语言的积累没有经典诵读的积累,你无论用哆么巧妙的方法孩子的语文根基还是无法打牢固。

  在座的各位不但是老师,还同时是母亲、父亲或者将要成儿母亲、父亲,那麼大家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好语文我是过来人,一个学语文、教语文的过来人一个教孩子学语文的父亲,我把自己的全部的经验囷教训在这里整合起来奉献给大家:要想你的孩子学好语文请牢牢抓住“一二三”,即100篇古文背过、20篇现代文背过、300首古诗背过有了這“一二三”,再加上一些必要的应试训练加上一些扎实的读写训练,无论什么样的考试孩子都不会差到哪儿去。而且不仅仅是考試,更重要的是这个“一二三”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语文修养

  山东有个李希贵(现在已经调到北京工作),他在一所乡镇中学做校長时有一个班的语文老师突然调走了,那时的乡镇中学留不住老师啊大家都千方百计地想走,老师奇缺这个班就没有人教语文了,箌教育局去要老师教育局也没有办法马上派人过来。怎么办李希贵大胆决定:没有语文老师,语文课照样上孩子们自己读教材;读唍教材,就扩展阅读;作业按时写同学们互批互改;作文照样写,也是互批互改结果怎么样?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样的语文课无论原先成绩好还是差,现在都愿意读书了因为没有人逼他,是他们自己在阅读半年下来,期末考试这个没有语文老师的班级,语文成绩反倒大大超出了平行班!这说明了什么:语文素养不是老师讲出来的是孩子们读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颈鹿脖子像()腿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