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列问题的问题,求大神指教!!!

原标题:超详细!高中学习用这套学习方法,带你提分带你飞!

今天物理君为大家整理的是一个“过来人”为学弟学妹们提供的学习方法,详细得不要不要的。如果你现在没有掌握较为合理的学习方法,不妨就按照这篇文章所述,挑拣一些适用的,希望能有所帮助!方法适用对象是除开语文外的所有学科。高一、高二、高三的同学都能用。加油哦!

大家从老师那里听说过的耳皮子都起茧的一句话是:课堂上要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不然你怎么可能考好?之所以这句话让人产生抵触,是因为它与鸡汤无异,没有告诉你该怎么认真听讲、怎么记笔记。

1、听讲姿势要端正,比如不要托下巴,跷二郎腿,坐太师椅或者斜着身子,这些姿势或多或少都会懈怠你的思维,最后导致走神。

2、笔一定要握在手中!这点非常重要,不仅仅是记笔记的缘故,我们老师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和观察,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笔不握着的时候非常容易走神。

3、集中思维,一心一意。怎么做?眼睛和大脑要跟着老师行动。老师叫你看书,你就看书,叫你思考,你就思考。不要和同学交流,有问题自己先圈出来或者备注下,和同学交流不仅打断自己也打断同学的听讲,还干扰上课秩序。不要做一些没有意义的小事,比如在橡皮上画画,给课本图上写画什么东西。和老师眼神交流能很好的集中思维,你若走神老师其实是看得出来的,负责任的老师就会提醒你。若老师走到台下,就看讲义、板书或者PPT。

4、一定要动脑,玩命的动脑。考虑老师所讲的东西的概念、作用、合理性、是否存在矛盾、潜在的应用、现实生活中的映射等等。不动脑筋以上所述的都会没有意义!

1、我用的是康奈尔笔记法。

学起来很快,用起来也很方便。你可以先用一门简单训练,然后用到各个学科。下图是我物理的笔记,字丑将就看吧。

老师的补充讲解内容、老师独创的东西(你在各种教辅以及课本上没有看到过的)、上课讲的非常经典的例题和模型、老师反复强调的点(哪怕是设直线前要考虑斜率这样的小点)、自己灵光乍现的感悟等等......

再一次强调,笔记记得好,意味着你以后复习的思路更为清晰和完整,也同时意味着效率高,千万要重视!!

3、什么内容完全没必要记?

概念性的东西、课本上有的东西、你已经烂熟于心的内容都没有必要记进笔记本。但是不记进笔记本不代表什么都不做,最起码你要做个简单的标注,比如这个概念在哪本书第几页什么的。

有同学会很刷优越地在课堂上做作业。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如果你的老师特别会扯淡,直接忽视掉TA吧,做作业绝对比听课有效率;如果你的老师很厉害,还是认认真听吧,不然会错过很多东西,会后悔的。

如何判断一个老师是否厉害,很简单,听20分钟,如果这20分钟你感到没有任何惊艳的地方(包括知识、方法、技巧、思想等),这个老师一般来说就很平庸。只要你有听不懂的地方,除开老师刷优越的情况(基本不会遇到的说),你就一定要认真听了。哪怕你特别鄙视TA,毕竟老师懂你不懂的东西,还是虚心求教吧。

如果你和我一样,遇到了一位奇葩的老师……我的高中化学老师,是一位遇到一些较为偏门的问题就会胡说八道的老师,比如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公认的说法是因为有部分硝酸分解成二氧化氮,然后二氧化氮溶于硝酸。而有一次我的同学去问他为啥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他说这不可能,题目肯定是说二氧化氮在瓶子上面形成然后那里呈黄色。而关键是他几个月前教我们的时候就是用公认的说法教的。然后那位同学和他争执了半小时,最后不欢而散。遇到这种会自相矛盾还死不承认的老师,我觉得是高中里面最可悲的一件事。

如果遇到了,怎么办?第一,学会记录他的矛盾,记录到一定数目后,和他坦诚说明这个问题,如果他不是特别固执的人,应该会有所改进。第二,针对他所说的矛盾,向班上该门功课最优秀的同学询问和探讨,看看到底哪种说法才是对的,如果最优秀的大神也不知道,请向该门功课的其他老师询问。

作业方面,我觉得我们老师反复强调的两句话十分正确。第一句:做作业千万别抄。第二句:做完作业千万别校对。为什么?

第一句的正确性我就不必赘述了,如果作业还想着每天抄抄蒙混过关,那是真心做大死,无药可救。真有什么突发情况作业做不完,跟老师说一声一般都能通融一下的。(当然,作业这种东西谁都避免不了抄袭的诱惑,每个人怎么说都会有抄的情况,包括我自己在内。但是那种作业以抄为完成的思想绝对不能有,害人无穷。)

第二句话,我一直在揣摩,直到高二一次考试考完才有所明悟。不校对,意味着你必须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即使有些题目不会做,而这就是你的真实水准。这样做作业的状态,更接近你考试的状态,都会有做不出题目以后的忐忑不安,交上试卷(作业)以后担心错很多这种心态以及考出好成绩(做出好作业)时的兴奋。不校对,还意味着暴露自己的问题,从而让老师知道还有问题存在,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以上两条是做作业的原则。摈弃这两条原则,我不能说你一定考不好,但是绝对会有隐患埋下。

做作业时哪些状态应该尽量避免

1、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做作业的过程中和同学聊聊天、吃吃东西等等。

2、随意地写下答案。这就是老师常说的态度不端正,但是这却不包括纠结了很久然后才随便选一个答案的情况,相反,这种情况对你帮助和提升才是最大的。随意写答案的苦头大家都可能尝过,最经常发生的就是想着A,选了B这种情况,一定要避免,不然真心浪费自己的精力。

3、数学打草稿不规范。大家为了追求速度,往往会随意打草稿,明明心算不过关,还在草稿纸上跳过几行化简。这显然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举动。你的心算能力过硬尚且没问题,如果你连一堆很烦的式子里面化简时4+2都会等于16的话(不要笑,我们班上有一次做解析几何,式子要多烦有多烦,在这一步最起码有5个人进坑。而他们现在都是排名500~700的选手),还是乖乖一行一行来吧。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才对。

4、拖沓。有时候觉得时间充裕,然后作业就慢慢做,你们说这种拖沓的心理能提高效率吗?做作业也好,干其他事情也罢,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保质保量,速度还很快,这才是理想的状态。

虽然不能说这些情况对作业质量一定有影响,但是我相信它们会影响你做作业的速度和效率。而一旦效率低了,就绝对说不上好的学习方法。

完成作业并非简单地涂满整张卷子,而是搞清试卷中每一道题目所透露的思想、模型,以及考查的知识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将做作业分成三个过程。

做作业前,你需要做的,应该是回顾你的笔记本以及课本,查看在笔记本Cues区域的笔记和Summary区域自己所做的总结以及感悟。从而整体回顾一下上课所讲的知识。这个过程不会也不应该太长,最多5分钟。

1、学会使用记号。比如我是用圈圈符号,圈出题号标明这道题有疑问,并在其边上进行简单标注;比如我还会用三个大大的“???”标注在题号前,标明这道题完全没有思路,不懂;再比如我会用五角星标出比较精彩的好题(就是做出来以后感觉很有提升的那种)。使用记号的好处,一是是能很很方便地记录你做作业时的状态和想法,二是方便自己做完作业后进行整理和归纳。

2、展现自己的做题思维。这个什么意思,就是说要有点涂涂画画,比如数学中“以下不正确的是”,“x>0”这些容易看错的地方,要用划出来,反复提醒自己,甚至可以自己在边上写一遍(因为我常常是做之前看到了条件,做着做着就忘乎所以,然后直接忽略了关键性条件);比如英语里面做阅读理解,每一道题的依据基本都能在文章里面找出来,你应该划出关键性句子,并标上题号。这不仅是做题时的依据,如果老师分析起来,你也能快速回忆起来。

3、仔细琢磨出题者的意图。出题者出一道题,有可能就是简单地让你回想知识点,也有可能是让你灵活应用,还有可能就是纯粹地刷优越。你只有分析清楚出题者想让你干啥,你才有十足的把握做对题目。还有,千万不要老是把出题者当成傻子,有时候我常常觉得自己已经猜到出题者想的了,可是转念一想,出题者有这么聪明来这么考吗?然后我摇摇头,转而写上了错误答案。好几次化学考试都是因此考得非常不理想。

虽然作业做完了,大家都歇了一口气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把作业完成了。一般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不懂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或者同学,都是你最好的帮手。找同学的话,最好找一个耐心一点的、语气温和,并且真的精通你问的问题的,而且最好固定下来。因为有些说话冲的同学虽然可能心是好的,但是给你讲问题的时候你并不会感到特别舒服。找老师的话,去的时候最好带上别的作业或者复习资料,因为在你前面可能有很多同学等着问问题,所以这段时间千万不要浪费在和其他同学扯淡上。

Attention!!我这里所说的找同学问,并非指就问个答案,而是问思路,问出题者意图,问题目的模型,问有没有简便方法等等。并且这与校对并不等价!而一般问老师就不会出现只告诉你答案这种情况。

作业做完了,然后就上交了,然后就是打着红叉叉或者红勾勾的作业返回下来,我们接下来又面临着作业订正的问题。

在我看来,全部都是对勾的作业,在这一过程中就是一张废纸。因为它没有提供给你提升和弥补的机会。这也是我为啥反对校对的原因之一——校对会蒙蔽你的视线,以为你已经全都会了,而事实却是,你为自己埋下了许多地雷,保不准什么时候会炸开。

在作业订正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错题的整理。而我最自鸣得意的就是发明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整理错题的方法。

传统的错题整理法——错题本。你需要的做的,往往是剪下或者誊抄错题到自己的错题本,然后重新写一遍解答过程。

这是我高一所作的一部分数学错题本(因为用的是双面胶,所以现在都泛黄了)

? 在我看来,错题本有三个比较大的缺陷:

1、制作一道错题非常麻烦和费时。(只是针对认真做错题来说,如果你只是剪下贴上,写个答案,应该也快)剪下或者誊抄然后写过程,我自己测过用时,快的2分钟,慢的7、8分钟。而一张试卷中基本不会只有一道错题,对于我这种又懒又惜时的人来说,这种错题本就是低效的代名词。

2、机动性不够强。怎么说,就是你已经掌握一道题目之后,它还是会贴在那里,对我而言有些浪费错题本的空间。(当然如果你有集物癖的话,这倒不是缺陷)

3、无法还原做题目时的状态。这是我认为错题本最致命的缺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就是做完错题本之后,再回来看错题,只会用一种欣赏,而不是重新做一遍的态度来看错题,而这就是很多人做了错题本,然后就丢在一旁永远也不去看的原因了。无法还原的表现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答案的无意识趋同。怎么说。就是当你看到答案写在边上的时候,你往往会无意识地用尽各种方法来证明这个答案的正确性。这样一个很不好的地方,就是会让你失去粗心做错的机会。(别笑,这个很关键,以下会有所提到)

既然传统错题本有这些不足,怎么样才能做到高效地理错题呢?

经过我一年半以来的实践和发展,我相信这是一种非常系统和高效的错题整理和蚕食方法——我称为“牛柳错题法”。

上面的是牛柳袋,啊呸,错题袋

你需要准备的东西有文具袋、美工刀(剪刀)、修正带、单面胶(可选)。

这种袋子就完全满足要求了

我制作错题时的感受,就像是吃一盘尖椒牛柳,把我爱吃的牛柳(错题)都挑出来,然后把不要的青椒(做对的题目)全部丢掉。然后一心一意地吃错题,啊不对,是牛柳。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用错题袋制作错题的时候,要把握的原则是:能剪的错题都剪下来;能保持完整的错题都要保持完整;尽量恢复一道题的原本面貌。这些原则的目的是,方便复习,还原当时做错题时的状态。(你面对这样的错题很有可能以相同方式做错。)

牛柳错题法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制作、定期回顾、重新整理。

第一步,剪下错题(美工刀和剪刀都可以,个人使用美工刀,锋利快捷);

第二步,用修正带将自己的痕迹都抹掉,尤其是答案一定要涂得干净,就像这样;

第三步,用红笔在错题反面写上正确答案

第四步,装袋。经过我自己的实践,我发现错题袋分成3层比较合适,刚做好的错题,就放入1中。

在制作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两种很尴尬的情况:

第一种,题目换页了,这个问题相对好解决,用单面胶粘上就行。正如下图所示。

第二种,正反面都是错题,这个问题就相对麻烦。

1、选出价值更大的错题,剪下来;

2、剪的区域大一些,把正反面两道题都包括进去。

我一般采取的方案是1,因为2的效果不算特别理想。

在这一部分我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一错错题,就是错题在重做一遍的时候,又做错了,那么这些错题称为一错错题。二错、三错以此类推。做对错题就是在重做错题时做对了的错题。

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回顾,一般比较合适的时间是周末作业量相对少一点的时候。平时也可以,但是切记,一定要定期,一周一回顾是最有效的!你可以定下每周几回顾哪门功课的错题,甚至可以向老师申请当天作业先不交,优先完成错题的整理。(想我高考前全停课的时候,数学作业满天飞,错题都来不及做。后来和数学老师申请了一下,她还说不做数学作业怎么也考不出的。后来和班主任去协商了一下,最后我还是如愿以偿地不做数学作业,只做自己的错题。最后考了136(150满),还算不错的一个数据)

错题袋中做对错题那一层里面;若是做错,打一个叉叉,放进一错错题里面(当然,如果你是一错错题又做错,就可以放到二错错题栏里面)

平时做错的错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粗心做错,一类是思维上有漏洞做错。

分出一错的目的就是筛选掉那些粗心做错的题目。如果你觉得一错的里面也好像要有粗心做错的题目,对不起,那并不是粗心的问题了,而是你在某个方面存在缺陷,请在这方面好好反省一下。

在回顾错题的过程中,你需要准备一个小本子,大概72K左右的的就行了。用于记录做错一错的原因、一错的知识点或者自己的盲区。

说起来这一部分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错题袋用到一定时间之后,会变得很臃肿,里面会有很多未做错题、做对错题、一错、二错等错题。这个时候重新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般来说,重新整理时,做对错题基本就可以扔掉了,因为它们从牛柳变成了青椒。(我非常享受扔做对错题,一堆堆小小的错题雪花般落进垃圾桶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如果你是一个能做到定期回顾的人,那相信你的未做错题会很少,而一错错题可能就很多。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开始把做对错题层,变成二错错题层。

当然如果你的错题真的是多的放不下了,可以考虑另用一个错题袋来装错题。(比如我有一次被逼无奈用了另一个袋子装物理的未做错题……)

一般来说,一错我习惯留到大考前一周,然后配合着小本子一点点开始蚕食,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为数众多的二错,小本子里应该也会记录下很多有的没的的知识点和易错点。这些二错一般都是非常经典或者很有难度的题目或者是你的思维陷得很深的盲区、误区,这些错题才值得花一些时间转移到错题本中。(这才是错题本真正应该记录的东西)至于小本子里记录的东西,就是考前一段时间应该回顾的。

有同学在担心,这种错题方法没有过程记录,万一我做不出来,只有一个答案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同学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出来了。恭敬地把题目递给TA,让他做一遍,然后再给你讲解一遍。我相信一般的同学都会很乐意的。而所谓的同学资源就是这么利用的啊!你们一个劲的自己制作错题本,把你们的同学丢哪去了?这才是浪费资源啊。往往一些经典的题目,他们可能早就做进错题本了,真有什么不懂的,厚下脸皮蹭上去借一下呗。

因为本人是理科生,牛柳错题法的适用对象基本上都是物化生、数学和英语(而且最适合的是选择题,大题我倒是不怎么记录的,错的也少),文科方面没有怎么研究,有优秀方法的同学可以交流一下。

复习在高中学习乃至所有学习中都占着极度重要的地位,而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掌握很好的复习方法,以致常常事倍功半,不仅知识掌握地不牢固,还打击自己的积极性。究其根本,一个是老师不行,好的老师能帮你在复习过程中建立起非常良好好的知识体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果老师东讲一些西讲一些,扯来扯去没有明确的框架和思路,你的复习压力估计会很大(没有正确的领路人,自己摸索真心很痛苦);另一个就是没有正确复习的意识,连怎么复习才是正确和高效的都不知道,你怎么可能梳理起自己一滩软泥般的知识呢?

其实我在作业篇中所讲到的有关错题整理法的部分,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包括在复习里面,但是因为联系比较紧密,就一并写完了,在这里注明。

我认为,复习有两个原则和目的,第一,补漏洞;第二,构框架。所有的复习行为都应该紧紧围绕着这两点。

补漏洞:顾名思义,就是对之前学习中不清楚或者理解不是深刻的知识点进行二次学习,力图把精髓搞清楚。

比如我高一学物理运动的时候,对于有一条结论:初速度为0的匀速直线运动中,间隔相同时间的位移大小比为1:3:5:7:9和另一个孪生结论一直都没怎么搞清楚,还有那个的原理都不怎么清楚,但是还是能简单地依葫芦画瓢进行应用。高三大一轮复习的时候老师重新讲到这个的时候,我仔细研究了一下,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等差数列,然后突然感觉视野瞬间开阔起来,的证明也瞬间完成。(因为在高三开始的时候,你的知识基本已经到位,你的视野远比你刚开始接触知识的时候开阔,所以你可以站在更高的水平来重新看待这个知识,尝试用其他学科的角度来看带问题,很有可能你就会有新的发现。)

补漏洞中最关键的一环,我认为是发现漏洞。有一句话当时给我了很大启迪,不懂一个问题的人往往是因为没有意识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所以才会表现得很迷茫。如果你发现了自己有所不懂的地方,你离理解该问题基本就只有一步之遥。

很简单,凡是平时老师所讲、笔记本中有疑问符号、作业中有圈圈和“???”标记的东西、一错二错三错、和同学交流时他说出来的应该掌握但是你不怎么熟悉的内容,你都可以认为是潜在漏洞,然后一个一个地去检查消灭。

构框架:也是顾名思义啦,也应该是老生常谈的。我就不细讲,把我的方法提供给大家吧。

我认为最有效的构建框架的办法就是思维导图。我拿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例,我们平时常常看到的资料,是这样的:

这是还没开始练字的时候写的,大家将就看一下

这样的内容,你说你能完全背下来吗?就算能背下来,但是你对环境描写的作用的理解还是一滩烂泥。

但是如果换成下面这种,会怎么样?

你是否感觉就更清楚一些?是不是有种知识一下子立起来了的感觉?

人是一种识图动物,识图的能力进化了上百万年,而识字的能力只进化了几千年。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你应该充分借助你强大的识图能力,帮助你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一个非常关键的点:思维导图一定要自己亲手去画了才有印象!你看了我的图,觉得我写的头头是道,但我敢保证你明天就会忘记我的图。只有自己亲自动手画了,你才能明白思维导图的构建有多繁琐,这样你的印象才会非常深刻。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你需要思考各个点之间的联系,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各个部位应该怎么放置,怎样表现才能更加清晰、一目了然。

构一张思维导图,你可能需要10分钟15分钟甚至20分钟(我上面那张丑图画了十来分钟,画了两遍),尤其是要画得一目了然,对你思路和思维的挑战更大。但是这样一张图的形成,对你知识体系构建的帮助,远远比你自己看半小时一小时的参考书来的大。

此外,你需要一本不算大不算小的本子,做工要好,找一本你愿意在里面写东西的本子。

现在来讲讲这本本的用途——记录你的所有感悟和复习体会。不用按科目来记。想在哪里记就在哪里记,这样能放开你的思维,让你会有自由和随意的感觉,更能发展自己的想法。至于检索问题,你可以在边上贴便签,因为边上贴多了便签之后,不容易放着进课桌里,便签会折起来,影响视觉效果和检索,所以可以考虑往下贴,但是这个便签必须要有顺序,方便检索。

记录的东西可以有很多,所以我就不一一说明了。我就展示几页吧:

这个本子是我高三开始的时候开始记录的,到现在都没有记满,但是每一页的东西都是我自己精心整理和摘抄的。有这样一本本子在,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于拓宽视野,都有很不错的帮助。

对我而言,高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莫过于我的随笔本和这本本子。因为前者记录了我的思想变化,而后者则记录了我高中思维最活跃的一段时光,我发现了未曾发现的规律,归纳理解了更加深刻的知识,建立完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所以,希望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本本子,无憾自己的学习。

声明:本文来源于高考物理,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推荐一个搜集整理资料的工具:taguage,会自动把你平时搜集的资料提取出tag,然后组成一个可用进行头脑风暴的标签云,也能即时查找关于这个标签的所有资料。比如:点击“交易系统”时,就根据你过往搜集的资料找出相关的关键词,呈现出来,帮助你实现有针对…

}

思维是存在的,不可否认。我们常说做事需要逻辑,需要有条有序。作为理工科教师,在教学中或许有所体会。

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老师教授,学生的理解层次不一样,同一个老师讲授,不同的学生理解层次不一样。有人说这不是废话嘛,的确,每个人的认知不同,思维理解能力不同。但是有些人理解事物更快,接受新知识更容易,这便是思维的作用。甚至有些东西,思维不到,理解起来很困难,比如高数的定理和deep learning里面的算法。

思维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就像道一样,道可道,非常道。但是我还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通过我的文字,说一下对逻辑思维的心得。

先从数学与算法说起,有些数学题目或许让你有些很虚的感觉。这些题目,不像是纯粹的数学问题了,比如,把一段木头据成3段,需要几次? 2次就行了(3次的没有用脑子);一辆长60m的列车过一个长3600m的桥洞,以60m/s行驶,通过桥洞需要多长时间? 7s [(桥洞长+列车长)/速度]; 2个人绕圆形跑道跑步的追击问题,怎么才能追上,求跑道长?(这个可以判断链表是否有环,设二个指针,一个以p->next; 循环移动,一个以**p->next->next; **循环移动…)。

还有数列求和的问题,我们或许都曾计算过1+2+3+…100的和,第一次接触时是不是感觉很难?只能傻傻的一个个累加计算,然而聪明的同学,比如高斯却是通过1+99=100,2+98=100,…49+51=100, 一共50*100+50=5050.求解 [不过这问题让计算机解决倒是很简单,循环求和,但是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就很差,采用数列求和可以快n倍。]

说到此,或许你乙有所感觉,数学问题是最看重人的思维深度,问题的求解,就是思维的理解,当你理解了问题,数学题目也会迎刃而解。但是思维却不好描述,比如有些数学很不错的同学,让他给你讲一讲解题过程,他自己懂却讲不清楚。因为思维很抽象,虚无缥缈般,道可道,非常道。

干提高了算法,算法是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很大一部分可以看做对逻辑思维的描述。数学和cs都有算法的知识点。

先看2个变量交换算法,如果a=2,b=3,怎么交换a,b的值?[a=b,b=a明显错误了],如果a=b,那么a 的值就被覆盖了,在b=a,其实是b=b,结果是a=b,b=b.正确的做法是,应该用一个中间变量c,先把a的值储层起来,c=a,a=b,b=c,这样就可以了。
这个问题可以类比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就好理解了,如果二个杯子各装了一杯水,想交换2个杯子中的水,应该怎么办?当然找一个空杯子,作为媒介。

类似的还有排序算法,体育课的时候,老师让大家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1.0 我们可以采用选择排序,选择第一矮的排在第一位,在选择第二矮的排在第二位,依次类推,直到整过队伍有序.

2.0 我们可以采用冒泡排序,比较第一个和第二个高矮,让矮的在前高的在后,在比较第2个和第3个的高矮,矮的在前高的在后,直到比较到第n-1个人和第n个人,这样最高的站在最后了,然后重复比较n-1次,队伍就全部有序了.

3.0 我们可以采用插入排序,先选择第一个人为第1组,剩下的n-1个为第2组,1个人的第一组是有序的.在选择第2组的第一个人插入到第一组的合适位置,在让第一组有序,重复进行直到第2组没有人了,整个队伍就有序了.

*前面的排序算法好想到,但是效率不高(时间复杂度为n*n).看看更快的方法.其效率为nlon2n

4.0 我们可以采用快速排序.首先选择队伍的第一个人作为参考物,让比其高的战在它后边,比其矮的战它前边,这样参考物的位置就确定了,在递归重复的进行,直到队伍有序.

5.0 我们可以采用归并排序,首先队伍一分为2,在一分为4,直到每一队人数为1,那么它是有序的,在合并其中2队让它有序,循环进行直到整个队伍有序,这看起来很麻烦,其实不然,因为分成的小队是有序的,合并起来就简单许多.

6.0 我们可以采用shell排序,前面讲过插入排序,插入排序的增量是1,而shell排序是其变形版本,让增量依次取n/2,n/4,n/8…1直到队伍有序.

一个队伍的排序就有这么多方法(其实还有堆排序,桶排序等等不在一一说明),可以看出思维的理解不同,解决的问题方式也不一样.思维强,想出的办法则更好。别小看了排序的思维,这是无数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提出来的,计算机中运用最广泛的算法。

和小伙伴,建了一个公众号,在摸索中,欢迎关注。搜索公众号:东风冷雪,英文:satan_master ,现在探索中。无所不有,包括生活,学习,娱乐。 三大板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列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