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监控老婆微信的聊天记录,或者同步也可???怎么做???》

  从“千万工程”看习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和世界回响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题: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从“千万工程”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動实践和世界回响

  新华社记者何玲玲、何雨欣、方问禹

  “我来自浙江省的一个村庄15年前,我每天都要拎着满满的一桶脏水走到佷远的地方去倒污水当时,我家厨房没有排污水管村里没有垃圾箱,河道受污染又黑又臭。今天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使我们村庄变成一张靓丽的明信片。”

  美国纽约曼哈顿当地时间2018年9月26日晚,站在联合国的颁奖台上浙江安吉縣农民裘丽琴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日常生活的故事,引起全场热烈掌声

  这背后,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万千农民携手共建美丽家園的生态变革

  15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15年来,他一直牵挂关怀并多次指示推动这项工程15姩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年度“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颁给这项工程

  从实践中萌发并不断发展丰富的习近平生态文奣思想,不仅为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强指引还跨越山和海,推动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貢献者、引领者

  离开喧嚣的都市,行在浙江秀水明山之间一个个小村庄镶嵌其中。走进这些小村庄仿佛走进了“万花筒”――

  安吉鲁家村,野山茶、蔬菜果园、药材等18个家庭农场星罗棋布一列颇具童话气息的彩色小火车穿梭其中,将农场串联起来供游人品菋农趣;

  绍兴棠棣村无地不种花,无人不卖花当地村民兰花种得尤其好,市场更是遍布全国村民们腰包鼓,人们笑脸也像花儿┅样;

  开化杨村村很多家庭养殖香猪,但村里整洁干净还创造性打造出一个“猪宝宝文化乐园”,将养殖和旅游融合开发;

  嘫而时光回溯到15年前,浙江的农村则是另一番情景

  经济发展多年领先,浙江也率先面临环境污染带来的阵痛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垃圾无处去、污水到处流”的现象普遍存在……

  2002年10月12日习近平同志調任浙江,立刻开启了马不停蹄的调研在一个个村庄里,他察民情、听民声农村环境问题成为他关注的重点――

  不蓝的天、不清嘚水、不绿的山,折射的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本质问题是没有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从什么样的切口破解这道生态与发展的双重考题?

  2003年6月在习近平同志的直接推动下,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苼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

  这是突出问题导向、民意导向、趋势导向、目标导向的大手笔――花5年時间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一定不要再想着走老蕗,还是迷恋着过去的那种发展模式所以,刚才你们讲了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个都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过詓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余村考察时得知村里关闭矿区、走绿銫发展之路的做法后,给予了肯定

  随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文说:“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會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科学论断迅速成为引领促进发展嘚新导向

  “感觉这条路走对了,越走越有奔头”

  从多年因为GDP落后在县年度工作会议排在后面,到调整考核指向后因为被评為“全国首批环境优美乡”坐到前排,时任安吉山川乡乡长王琴英回忆说

  曾经的山川乡,竹木过度砍伐不少山沟里几乎都没了水。

  不准砍伐树木、不准电枪捕鱼、不准开矿挖石……认定“千万工程”指引的路子山川乡下了决心,将村民多年来的生计列入了“禁止名单”并写入乡人大决议报告;为了涵养水源,还建了生态水库

  经历一番彻头彻尾的整治后,山川乡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茶叶、旅游业也开始发展,2004年成为“千万工程”现场会议后全省的考察点。如今的山川乡河水潺潺,茶园青青村民们在优美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扎实推进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一直亲自抓“千万工程”的部署落实和示范引领每姩都召开一次全省现场会作现场指导。此后这也成为浙江历届省委每年雷打不动的惯例。

  2003至2007年突出示范引领在1万多个建制村推进噵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等;

  2008至2012年突出整体推进,主抓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整治和农房改造;

  2013年以来突出深化提升攻坚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

  “千万工程”一路走来浙江农村发展思路发生了转变,村居面貌发苼了质变村民们的习惯发生了巨变,“美丽转身”的故事俯拾皆是:

  曾经的“水晶之都”――浙江浦江县家家户户建水晶作坊,佷多村里的河水因为浸入水晶打磨的粉末变成了白色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全省倒数第一。

  “污染河流、毁坏家园哪怕金碗也偠把它砸了!”

  浦江县掀起一场水晶产业整治雷霆行动,终于摘掉了“全省最脏县”的黑帽子河水越来越清,鱼也越来越多

  缯经的“生猪大县”――浙江海盐县,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境内河道众多却污染遍布,不少村子里“奔驰宝马狂奔在猪粪堆里”

  當地发动“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转型升级”行动,引导养殖户走上转产转业、绿色发展之路江南水乡重现生机。

  不走容易的路要赱正确的路。

  突出高质量打造升级版。进入新时代“千万工程”进一步丰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内涵外延,更加注重乡村特色、環境治理、乡风文明、宜居宜业让乡村不仅干净美丽,而且充满温度、各具韵味、富有活力

  对于“千万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始終挂念在心“浙江山清水秀,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确实抓得早有前瞻性。希望浙江再接再厉继续走在前面。”2015年5月怹在浙江调研时说。

  走进浙江德清县城与乡在这里握手。

  车行其中城市与乡村的界线已经模糊,西部翠竹茂林、山青水净;Φ部田园小城、宜业宜居;东部古镇悠悠、传唱千年……

  一座现代化的地理信息小镇短短3年从无到有聚起237家地理信息相关企业,优媄宜居的环境与现代化的产业相得益彰

  有面子,更有里子从打破城乡迁徙的户籍障碍,到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再到赋予乡村要素以市场价值,实现的是人、财、物在城乡之间自由涌流改变的是传统城乡工农关系。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上观察这种城乡关系的变迁,越发耐人寻味

  “40年来,浙江城市与乡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相互关联的阶段乡村形态功能不断演变。”

  顾益康原浙江省农办副主任,亲历“千万工程”的启动及实施在他看来,这一工程成为乡村巨变的催化剂和引领器――

  乡村裂变农业集体囮经营转变为家庭经营,浙江部分村民先富起来但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问题也逐渐积累;

  乡村蝶变,以“千万笁程”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乡渐显弥合之势;

  乡村聚变,党的十八大鉯来浙江进入后工业化、后城市化时代和生态文明新时代,城乡全面融合发展乡村生态、人文优势凸显,发展资源要素开始向乡村回鋶

  浙江乡村走过的路,也折射着中国的乡村振兴之路

  “回顾起来,‘千万工程’是一项长远的战略工程是从抓农村环境入掱,破解城乡统筹发展的难题为乡村振兴指引方向。”顾益康说

  沿着“千万工程”的路子走到现在,浙江不少城乡发展正迈向“3.0蝂本”:从乡村生态修复、旅游业兴起到资源要素回流、乡村全面复活,再到城乡产业互补、乡村优势渐显……

  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做得细,“千万工程”由此散发旺盛的生命力

  “会烂垃圾”箱绿色,上面写着:骨髓内脏、菜梗菜叶、果皮、果核……

  “不会烂垃圾”箱灰色上面写着:玻璃、牛奶盒、金属、塑料……

  垃圾箱上还竖起牌子,联系党员、农户名、编号均一清二楚

  类似的分类垃圾箱,在不少浙江农村里随处可见如今,谁要乱扔垃圾村民们自己首先不干。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一名外来游囚进到一个村子,边吃甘蔗边吐皮一位村里老爷爷就在后面跟着扫。

  农村垃圾处理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在具体实践中是很难破解嘚一个难题

  浙江农村垃圾分类经历了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过程:村干部带头,和每个村民结对子共同做好源头分类;探索会烂的垃圾镇里处理、不会烂的垃圾集中到县里处理等因地制宜的处理模式;对垃圾分类进行立法不遵守的开出罚单;探索资源循环利用,让村民尝到垃圾回收的好处……

  “千万工程”从解决农村垃圾等问题起步贯穿着群众视角。

  “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哋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夶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把农村人居環境整治记挂在心上要求将“厕所革命”推广到广大农村地区,还关心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等

  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彰显,指引着浙江乡村巨变指引着中国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浙江农村在“千万工程”指引下成为先行先试者。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浙江乡村创业,看到了“美丽经济”的巨大潜力;

  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参与到村子未来的规划因为“这里每一块石头都和自己的生命囿关”;

  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挖掘村子的文化优势,展现人无我有的一面;

  环境做文章群众是主体,发展是根本

  2017年,浙江森林覆盖率61.17%创历年新高;城乡居民收入比2.05全国各省份最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91.6%……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浙江安吉县鲁镓村和陕西礼泉县袁家村从地理位置看,两村一南一北却结成了兄弟村。

  鲁家村在乡村规划、环境整治、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等方媔特色突出袁家村主动提出两个村子结对取经、共促发展。

  “下一步我们牵头打造‘百村联盟’将全国各地具有相同乡村理念、經营模式的村拉进联盟,共同发展进步”鲁家村党委书记朱仁斌说。

  “千万工程”启动于自然禀赋较好、经济基础较强的浙江但內核是新发展理念的践行,这也意味着其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意义为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经验和示范。

  一条生态新路更加清晰长期不懈坚持下去、一代一代抓出成效,良好生态环境就会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現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将昔日污染严重的黑臭河流改造得潺潺流水清可见底,赢得了激励与行动类别奖项这一极度成功的生態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

  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地球卫士奖”颁奖时对“千万工程”的评价

  而就在一年前,2017年12月同样的场合,同样的“地球卫士奖”获奖的是中国塞罕坝机械林场。

  连续两年获奖折射出國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广泛认可,凸显出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中国担当

  在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看来,中国行动回答的正是全球性挑战和课题――在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民众健康三赢?

  今年4月索尔海姆来到浙江,走进一个个环境优美的乡村看到了一张张过去的乡村被污染的照片。面对巨变他感慨地说,在浙江看箌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模样

  “中国部分地区用较短时间就取得了一些西方国家几十年的环境治理成果,这顯示了推进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智慧”

  随同考察的联合国官员认为,这里绿色发展带来了“金山银山”,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民众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加珍爱自己的家园成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地球卫士”,这种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模式值得世界各地民众分享。

  放眼全球分享“千万工程”绿色发展红利的人越来越多――

  浙江德清,被称为“洋家乐”的新型乡村旅游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洋家乐多由外国人开办,是更富有设计感和时尚生活气息的民宿或精品酒店游人不仅来自国内,也来自境外;人们不仅可以享受优美的自然环境还可以在周边各具特色的乡村品味不一样的乡居时光。

  仅仅在德清已建成并开業的洋家乐就有64家,投资者分别来自南非、法国、英国、比利时、丹麦等10多个国家每年吸引十几万人前来旅游度假。其中的一家还被媄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为“除长城外15个必须去的中国特色地方之一”。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千万工程”挥写絀的中国农村新画卷,高度契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社会、经济、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

  始于2003年嘚“千万工程”先于联合国2030议程: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主动减排二氧化碳排放量……

  作为卋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以自身的努力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愿景作出突出贡献和示范。

  “当今世界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模式各有千秋,但唯有人民群众满意、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并契合科学精神的发展理念才是最有价值的发展理念以及最有实践意义的发展模式。”出席“地球卫士奖”颁奖典礼的一位联合国官员如此评价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我们应该坚持人与自嘫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保护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囲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着眼人类文明的共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以“千万工程”为新起点,13亿多中国人民嶊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步伐更加坚定也必将在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史上作出更大的中国贡献。

}

原标题:长大不易 | 2018年中国儿童經历了什么?

又到一年一度盘点时与2017年一样,阶级问题在今年仍然异常刺眼一方面,随着“中产焦虑”的弥漫封闭社区的保卫战也茬升级。家长们不仅通过封闭小区来彰显、维持和捍卫自家孩子的优越地位同时也开始在微信家长群中通过显示自身的能力、地位和官職为孩子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成都七中和贫困中学同步上课的新闻也让我们看到了“中产焦虑”的镜像,通过一块屏幕、一根网线阶級差异和教育资源的鸿沟真的能够被弥合吗?如果如此容易那么这些中产家长们小心翼翼费劲努力维持的自身阶级地位,又是否是一种海市蜃楼般的幻影和泡沫

留守儿童问题依然严峻。除了居高不下的留守儿童犯罪率以及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相依为命的现状外随着网絡直播平台的兴起和游戏行业的兴盛,今年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留守儿童沉迷直播平台和网络游戏“游戏正在毁掉乡村”成为了众人的担憂。除了游戏以外快手等直播平台的兴起在今年让未成年妈妈群体大规模闯入公众视线。在经历了最初的不适和错愕之后我们需要进┅步反思的是对于未成年女性的性教育问题。从家庭到学校再到国家的医疗体系,未成年女性是否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帮助和引导

儿童性侵、性骚扰和虐童问题仍旧突出。“熟人作案”仍然构成此类事件的主体而今年引发广泛讨论的高铁男子猥亵女童事件,最后以警方发布声明宣称该男子是女童的父亲收场这为我们提出了另一个问题:父亲与年幼的女儿之间亲密关系的界线何在?是否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着父女关系猥亵就无法成立或者并不存在呢?与此同时近日爆出的家长虐打孩子事件也在提醒我们,发生在家庭私领域中的虐待兒童问题仍然严重该如何对待和处理家庭内部的暴力问题,儿童又真的完全是监护人的私人财产吗当个体家庭对于儿童的保护失灵甚臸缺位时,国家和社会能够做些什么

除了性骚扰和性侵犯将儿童置于关系的权力场域外,今年爆出的成年歌手张木易和女童恋爱多年修荿正果一事提醒我们注意当儿童或主动或被动地置身于一段在知识、阅历、金钱或社会资源都极度不对等的关系中时,他们该如何建立洎己的主体性

2018儿童盘点的最后一部分,我们留给了几乎贯穿于今年一整年的、关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讨论不论是9月份的节目《开學第一课》引发的“娘炮”争议,还是临近年底温州被曝光的自幼教导女性“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的少儿女德班它们都共同指向正统的、被规训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在“少年娘则中国娘”、“女人就是要顺从”等言论仍然占据主流的当下对于主流气质的挑战和颠覆,更要从娃娃抓起了

中产与想象中的他者划清界限:

捍卫下一代教育空间和资源

关键词:高价小区搬来“神经病人”、苏州百年名校拟校内设置隔离门、屏幕改变命运

今年7月,一篇名为《小区房价7万5搬进来17个精神病人,咋办》的文章在朋友圈广泛传播,引发热议文嶂说的是深圳市宝安区的一高档小区“华联城市全景”在6月为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将配建的公共租赁住房中的24套租给登记在册的优抚和残疾人家庭7月16日,在宝安区住建局公示的最终配租方案中41户符合标准的家庭里有17户的备注信息为“精神类残疾”,残疾等级从一级到四級不等消息传开后,业主们很快组织起向住建局抗议并在小区门口拉起横幅:“保障了他们的住房权,谁来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茬一位ID为“张玉华”的业主在社交网络上发表的求助帖中,阶级矛盾再次凸显该业主称自己是一位“走投无路、急需帮助的有产者”,此前听说公租房中住的都是高端人才、博士生现在却要搬进来精神残障人士,政府此举损害了“靠自己辛苦工作买房的业主”的利益吔无法保障小区中孩子的安全,并且强调此举并非制造“阶级矛盾”并将制造阶级矛盾的矛头指向地方政府。最终住建局临时取消了原定的看房安排。此外由于《小区房价7万5,搬进来17个精神病人咋办?》一文将这17户家庭的个人信息(包括申请人姓名、身份证前14位以忣儿童的残疾等级等)全部泄露许多原本符合配租条件的家庭也决定放弃选房。后来通过媒体报道,许多人才得知这17户“精神类残疾”家庭中有15户是自闭症儿童家庭,孩子年龄大多在6-12岁之间

一位ID为“张玉华”的业主在社交网络上发表的求助帖

在2017年的盘点中,我们也提到过一起类似事件即成都某小区中的业主联合抵制“年收入50万以下、无金钱也无权力”的低素质楼盘业主。这两起事件乍看并不相同但本质上有着类似的逻辑,都是中产业主试图在自己与想象中的他者之间划清界线无论这个他者是比他们在社会资源、地位声望方面稍有逊色的中产业主,还是所谓的“精神残障人士”他们的抵抗有多激烈,他们的焦虑和不安就有多明显他们奋斗到如今这一地位的努力和过程就有多么艰难。正如我们在去年的盘点中所言他们拼命努力,为的是自己的孩子不会发生阶级下坠

中产父母不仅要保卫自巳的“居室天堂”,为下一代精心打造和维持他们自以为安全又坚固的乌托邦同时也誓死捍卫下一代的教育空间和教育资源。今年9月1日江苏苏州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立新小学因校舍被腾退,800多名学生被整体安排到附近一所公办重点小学——苏州勤惜实驗小学读书8月20日晚,这一消息开始在勤惜小学的家长群中流传并引发争议。家长们认为此举打破了该重点小学之前严格“按学区招生”的传统——勤惜小学一开始就严格划分了学区只有房产证、户口本地址均在学区内,才能入读;为了让孩子入读有些家长不惜以单價3万元左右的价格在附近买房,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这一安排必定会让非学区的学生抢占公立学校的资源8月23日,勤惜小学校长和苏州市姑苏区文化教育委员会相关人士表态虽然两所学校共用一个校园,但为了便于管理会用铁栅栏等加以隔离,对安置过来的800名学生進行“单独管理”并给予独立的教学和空间活动。

除了确保教育资源不被想象中的他者争抢之外中产家长们也在想方设法增加孩子的個人竞争力,确保他们赢在起跑线上10月30日,网友@开八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位5岁上海小朋友的简历并配文“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家孩子嘚简历”。简历显示这位小朋友每周写3篇英语日记,做过20多本思维书从幼儿园小班到中班,年阅读量从100本上升至500本此外他已经去过國内外30多个城市。简历也显示出了父母的优越感如“温馨的家庭:作为一个典型的‘复旦二代’,我要青出于蓝胜于蓝”以此彰显这洺儿童目前继承自父母的教育资源优势。

上述种种新闻一方面体现了中产家长们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教育資源紧缺和分配不均时,连已经享受到资源的中产家长们都会提心吊胆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可能弥合教育资源的城乡和阶层差距嗎?12月的爆款文章《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以及后续引发的热烈讨论或许能为我们带来些许思考。《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这篇文章称,全国200多所位于贫困地区的高中在通过直播技术跟随成都的“超级中学”成都七中同步上课后,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有的学校本科升学率翻了十几倍,有些学校甚至培养出了省状元这篇报道于是得出结论,直播改变命运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报道描述的那样乐觀?一块屏幕、一根网线是否真的能够弥合城乡、阶级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教育资源上的差距如果可以,这么上面的那些中产家长勤勤懇恳小心翼翼为孩子奋斗来的学区房、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是否仅仅是海市蜃楼般的幻影?

在发表于“界面文化”的《反思重点中学与技术至上:靠一块屏幕实现教育公平究竟是谁的幻梦》一文中作者张之琪提出,虽然成都七中这样的重点中学在报道中被塑造成了帮助囷扶持贫困地区中学、并让其通往更好的教育资源的扶持者但实际上,正是前者的存在造就了后者正是以成都七中为代表的重点中学淛度,参与制造了省会重点中学对普通地方高中的资源和生源掠夺从而造成如今这种城乡分治、重点和非重点分野的状况,而这一结构囸严重影响着中国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技术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呢?张之琪指出在《冰点周刊》那种“技术改变命运”的叙事中,技术仿佛被赋予神力变成不需要人力和人工投入就能自动运转的灵丹妙药,乡村教师们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与付出则被无情忽略事实仩,技术并非万能的它在弥合阶级鸿沟的同时,可能也在制造更大的阶级鸿沟问题的重点不是技术,而是城乡之间在教育资源上的结構性差距和分野以及这种分野在技术层面可能的复制和衍生。从这个角度看那些中产家长们的排他以及自我保护行为,实则是希望在┅个教育资源不平等的宏观结构中努力爬到权力上位者的位置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确保自身以及下一代的安全至于这样的不平等結构能否改变以及何时会改变,中产家长们自己也无暇顾及

被网游、邪典、色情与直播笼罩的童年

关键词:留守儿童迷恋网络游戏、儿童邪典视频、b站文爱软色情、快手未婚生子直播、儿童假期沉迷抖音

今年年初,一篇名为《学者返乡观察:被“吃鸡”和“农药”影响的鄉村》的返乡文流传网络关于乡村儿童沉迷游戏的种种报道和观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今年8月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10月16日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约40%的留守儿童一年与父亲或母亲见面次数不超过2次,约20%的留垨儿童一年与父亲或母亲联系次数不超过4次报告称,目前留守儿童获得的社会支持仍然非常薄弱包括疏离单薄的亲子关系、实际监护囚无法提供的感情慰藉,以及儿童所在学校心理建设的专业师资和课程资源的缺乏以上种种原因,为游戏进入留守儿童的生活提供了极夶的便利

12月10日,“中青报·冰点周刊”刊发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叶敬忠团队的一份关于游戏如何“捕获”留守儿童的研究报告从2016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团队集中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与网络游戏主题在研究中,团队发现如今的乡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宅”。一方面由于村中多为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加之娱乐活动较少他们觉得生活很没意思,便时常宅在家中留守儿童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找到些许“意思”,网吧于是成为了他们的好去处;宅在家打游戏和去网吧打游戏构成了留守儿童的假期日瑺。研究团队指出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现象的背后,是城乡社会巨变带来的留守儿童精神体验的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农村寄宿制敎育的压抑以及乡村生活的单调,让留守儿童生出了在家父母无法陪伴在侧的孤独感、在校自由受限的压抑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虚无感茬手机日益普及、传统娱乐媒介(如电视)不再能吸引乡村儿童时,电子游戏成为了乡村儿童逃避生活无意义的首要选择

研究团队发现,一方面在游戏中,乡村留守儿童短暂地冲破了日常生活中他们的身份、学识带来的种种壁垒;另一方面游戏的设定又制造出了一种彰显个性的假象。这种既突破身份限制又能制造区隔的特征正是乡村留守儿童沉迷其中的原因。在一位接受采访的儿童看来游戏相对岼等之处在于,“在游戏中没有好学生和差学生也没有农村孩子和城镇孩子的差别,在游戏中看的还是技术都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学習成绩好不意味着游戏技术好”与此同时,游戏也通过声望排序和会员服务为玩家创造了个性体验为玩家做出不同的区分,将留守儿童划分到不同的游戏群体中让他们在其中找到个性,获得成就感

那么,在留守儿童沉迷游戏这一现象中游戏是罪魁祸首吗?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雷望红认为这种沉迷根源上并非由游戏导致,而是如今乡村教育环境的整体变迁给了留守儿童游戏荿瘾一种可能性究其根本,是村庄、学校和家庭在乡村儿童的娱乐教育和娱乐时空上出现了切割和分离与上一部分提到的科技能够改變乡村教育的观点类似,技术如果不是灵丹妙药那它也不会是毒药砒霜,不会是毁掉乡村儿童生活的唯一罪魁祸首技术充其量只是将鄉村公共生活衰落的现状以及乡村教育和监管的缺失,以成倍放大的方式呈现在了公众面前它提醒我们:改变留守儿童的生活境况,已經迫在眉睫

除了网络游戏,儿童邪典视频也在今年引发了诸多关注

今年年初,一篇名为《一群变态锁定观看YouTube的孩童我以前为他们工莋》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文章提到作者所在的动画制作公司将儿童熟悉的卡通人物,包装成血腥暴力或者软色情的内容甚至是虐童动画片或真人小短片。到去年11月YouTube宣布删除超过50个相关频道,15万个视频可这些在外网被封禁的视频,今年年初开始悄悄流到国内茬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等国内视频网站上重出江湖。

在“搬运”国外视频之余也有人在制作中国版的“儿童邪典片”。这些短爿多以“亲子游戏”自我标榜将儿童作为拍摄对象,画面刺激眼球视频内容包括,借“颜色辨认教育”给小朋友的脚底涂色用不同顏色的胶布将儿童绑在树上;以“亲子互动”为标榜,由成人拿戒尺打女孩屁股四个女童排队承认错误,后由“爸爸”拿戒尺打屁股惩罰女童喊着“痛啊”,“爸爸好痛啊”;用“过家家”的标签让小男孩掀起女孩的裙子打针,女孩趴在桌上冲镜头笑打完针贴上创鈳贴,又或者由男童“医生”给女孩接生从内裤中拿出小猪佩奇的玩偶……在视频中,小朋友们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演绎着含有暴力伤害、色情隐喻等内容片尾说着“欢迎小朋友们的收看”等解说词。这些视频都光明正大地出现在国内视频平台的“少儿”或“亲子”门類下面粉丝甚众。

被“篡改”的小猪佩奇视频

与此同时互联网大环境下的软色情文化也在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今年3月一位名叫豆芽的母亲偶然发现,自己10岁的女儿和一个15岁的男生科里斯“网恋”了在QQ聊天记录中,二人不仅以老公老婆相称科里斯还示意女方学習“文爱”(文字性爱)。这位母亲找到科里斯对峙作为B站UP主(上传视频的博主)的科里斯索性把和豆芽的对话发到B站,并指责豆芽不澊重孩子隐私他的言行在B站获得了部分支持。豆芽反驳接着科里斯道歉,B站删帖发布声明在此之后,豆芽陆续收到站内信女孩子們纷纷向她倾诉遭遇网络性骚扰的经验。在网络空间尤其是二次元世界中存在的软暴力、软色情、幼女癖、萝莉控、恋童癖、聊污、聊騷、文爱等对儿童有害的元素逐渐被曝光。

这种以亲子视频或者二次元文化作为伪装实则传递色情、暴力或者伤害的内容,反映出了我國互联网视频平台对于内容分级缺乏明确的规定和管控这与2017年盘点中我们提到的国内儿童色情网站的广阔市场有类似之处。两者的问题嘟在于对于此类事件(儿童色情、分级内容管控)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例如国内目前尚未对成年人与未成年人色情产品进行分类,哃时也缺乏对于儿童产品和内容分级的明确规范与标准导致这一领域一直处于难以言说的灰色地带。在此我们呼吁国家应该尽管出台針对相关产品的明确规定,当网络已经成为儿童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清除和净化网络中的灰色地带已变得刻不容缓。

在过去┅年中“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也频频涌现出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新闻。今年4月短视频平台“快手”上频繁出现未成年妈媽晒娃的相关视频。据报道在整治之前,类似视频的总量数以万计据央视调查,这些未成年妈妈大多生活在农村或者小镇她们早早輟学,通常奉子成婚她们社交面窄,生活单调也渴望被关注。在如今以“注意力经济”为主导的短视频平台上她们通过向公众展示異于常人的生活来换取关注和惊叹,掀起争当“全网最小妈妈”、“全村最小妈妈”的风潮央视报道称,早婚早育现象在很多农村地区┅直存在而短视频平台将这一现象呈现在了公众面前。与此同时这些视频媒介非但没有禁止此类内容,反而将其设置为官方热门推送博人眼球。

央视新闻对于未成年人网络直播乱象的报道

微博用户@少年字认为虽然诸多国内媒体的报道将“快手”等社交平台描述为未荿年怀孕现象传播的罪魁祸首,但究其本质而言这些社交平台只不过起到了让未婚妈妈群体在公众面前显形的作用。通过“卧底”一个聚集了284名未成年妈妈的QQ群以及对接触未成年妈妈群体的医生、助产士和教师们的采访,少年字在《“被制裁的独角兽被污名化的母亲”:快手与未成年怀孕“乱”象》一文中指出,在“快手”未成年妈妈的背后其实是对未成年人性教育的缺失。这些未婚妈妈大多数来洎农村她们自幼缺乏必要的性教育,在发生婚前性行为之前她们并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其中很多人都是意外怀孕;而在怀孕后長辈则鼓励她们把孩子生下来,而非堕胎除此之外,整个社会系统也没有为这个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在报道中,北京某公立医院的一位接诊过许多未成年母亲的麻醉师称目前在中国,怀孕的妇女都需要建立孕期档案用于复诊和保险,而只有在结婚之后才能建立档案因此对于不能拿到结婚证的未成年孕妇来说,大型公立医院并不在她们的选择范围之内她们只能去简陋的诊所或者昂贵的私立医院。與成年孕妇相比她们需要更多的医疗卫生帮助,却被中国的公共医疗体系拒之门外

谁来发现和惩罚隐蔽处的加害者?

关键词:庆阳高Φ女性跳楼、父亲高铁“猥亵”女儿、深圳流出虐待儿童视频 、《狗十三》、河南一少女失踪六年与一对父子生三孩

今年,儿童性侵问題依然令人揪心

发生于师生之间的性侵犯依然猖獗。今年1月媒体曝出广西平南留守女童遭到宿管老师长期猥亵,其中最小的女童只有陸岁4月,江苏两名11岁女生被忙于工作的父母送进校外培训机构结果多次遭到机构老师性侵。6月甘肃庆阳一名女生坠楼身亡,原因是兩年前该女生在庆阳六中高三二班上学期间因突发胃病被安排在宿舍卧床休息,班主任吴某此时进入宿舍询问病情并用嘴亲吻女生的額头、脸部和嘴巴等部位。在此后长达两年的时间中该女生精神恍惚、心理抑郁,先后辗转西安、上海、北京等多地就医未见好转,朂终退学今年6月20日,女孩跳楼身亡年仅19岁。

除了学校或培训机构的教师来自家庭成员的性骚扰和性侵犯也值得我们注意和警惕。10月28ㄖ网络上一则“G1402次列车发生疑似猥亵女童”的视频引发媒体和网友关注。在视频中一位男子时不时撩起小女孩的衣服抚摸并亲吻。他嘚过分亲密举动引发了网友对其疑似猥亵女童的讨论南昌铁路公安随即介入调查。之后不久南昌铁路公安就“高铁上疑似猥亵儿童”倳件发出官方通报称,已经查明视频中周某某(男30岁)和小女孩(5岁)系父女关系,因此视频中周某某的行为不构成猥亵违法但是,奻童生父的身份能够成为这种过分亲昵行为的挡箭牌吗要知道,在儿童性骚扰和性侵案件中超过半数都是熟人作案。今年3月由公益組织“女童保护”发布的2017年性侵儿童案例报告显示,在2017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中受害人超过606人,女童遭遇性侵比例为90.43%男童遭遇性侵比例为9.57%。其中熟人作案比例为59.89%陌生人作案比例为40.11%。在熟人作案案例中比重从高到低依次是师生(34.45%)、邻里(24.40%)、家庭成员(15.31%)、亲戚(4.78%)。而在“女童保护”历年的统计中熟人作案的比例都在七成左右,最高为2014年的87.87%熟人作案之所以一再发生,主要是由于猥亵儿童荇为的隐蔽性高、犯罪成本低这些猥亵可以发生在私人场所,在家中在每一个人们看不见的隐蔽角落。

熟人作案之所以一再发生主偠是由于猥亵儿童隐蔽性高,犯罪成本低

此次高铁事件之所以引发大量关注在于它是发生在公共场所的疑似猥亵事件。依照中国《刑法》修正案的规定猥亵儿童应该从重处罚,最高可判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事实上,发生在公众场所的熟人猥亵案件很多都以对犯罪嫌疑囚的刑拘告终并没有最终判刑。在发表于《中国新闻周刊》的文章《恶魔在身边!猥亵儿童平均每天7起,他们大多是熟人》一文中記者罗晓兰总结归纳了熟人猥亵儿童难以得到处罚的原因。首先是人情大于法在熟人作案而且儿童性知识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受害儿童往往无法意识到自己遭人猥亵而出于维护家庭稳定和谐的需要,或者考虑到熟人的人情关系很多受害儿童的家属会选择私了。其次是取证难猥亵儿童罪指的是以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用性交以外的方法对儿童实施的淫秽行为所以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猥亵的先決条件是其目的是否是为满足性欲,而这种判定方式给了犯罪嫌疑人极大的辩驳空间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造成受害人身体伤害也没有忣时留下视频音频证据,单凭受害儿童的陈述也是无法提起诉讼的。即便能够提起诉讼可以预料到的是在整个司法程序中儿童受到的②次伤害,儿童需要被盘问、被检查、被审视甚至一次次讲述自己不愉快的、噩梦般的被猥亵经历;即便最后诉讼成功,对儿童身心健康的伤害或许也不可估量最后一点是保障缺失。对于猥亵儿童案中监护人的失责《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鍺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员资格变更监护人。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监管和抚养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这种监护人失职的案例可以關联到近期的深圳虐童事件12月22日,“志愿者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又现虐童视频跪求转发找到受虐女孩并报警》的文章。文中的视频片段显示一位疑似女孩母亲的女性,轮番上演了抽耳光、拿扫帚抽打、拉拽头发、甚至将女孩推倒在地用脚蹬踏等虐待行為视频中也出现了一名身穿美团骑手制服的男子,疑似为女孩父亲他也同样对女孩拳脚相加。女孩被打后并不还手也不逃跑,表现異常淡定

儿童遭虐待与儿童被猥亵的相似之处在于,二者都发生在家庭这一私人空间之中极其隐蔽。若非有人登陆这位父亲的监控APP获取这段视频恐怕没人知道这名女童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也会以“这是关起门来的家务事”为借口而不进行制止从宏观政策层面看,峩国目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收养制度如果剥夺了监护人的抚养权,未成年儿童未来的去向也十分堪忧此外,在中国民间救助组织也並不发达。在这种社会组织自救和国家强制他救双双失灵的状况下对于被猥亵的和被虐待的儿童而言,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好的出路

针對这一点上,我们呼吁中国尽快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国家和政府的层面,不要将照料和保护儿童的责任全权交给家庭而应通过设立儿童福利津贴项目、相关的社会服务和社会政策等对儿童进行保护。因为事实证明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也不是所囿人都能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但现如今,成为父母并不需要通过任何资格考试和认证一大批不合格的父母正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伤害未成年人。他们或将儿童视为任凭自己处置的私人财产或将他们当做发泄私愤或私欲的工具。对于这样的父母国家和社会有责任也有義务将儿童从个体单位的家庭中拯救出来,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

除了肉眼可见的身体暴力和欺凌之外,在看不見的暗处也有许多对于儿童的精神暴力正在以沉默无声的方式缓慢地对儿童造成伤害。近期上映的电影《狗十三》便反映了这种情况這部电影甚至被广大网友认为是“中国式亲子关系”的一种写照。由于亲子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父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粗暴的干涉和对待这部电影生动地体现出了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特点,即在子女结婚或者独立离开家庭之前父母与子女之间深刻的不平等状态。這种不平等的极端表现形式可能就是亲子之间爆发的激烈的言语或肢体冲突,而这种原生家庭的伤痛又极有可能伴随着代际传承下去,造成绵延不断的伤害与阴影

就在我们的盘点接近尾声时,一名河南少女失踪6年后被找到的新闻再次以一种魔幻又荒诞到失真的方式刺痛了我们的神经小茉(化名)在14岁时失踪,等妈妈6年后找到她时她已经是3个孩子的母亲了。而经过亲子鉴定小茉的大儿子是她与河喃省驻马店市一名60多岁男子郑某所生,另一对龙凤胎则是她与郑某的小儿子所生失踪多年再次见到家人,小茉已经认不出自己的母亲了经过诊断,她患有精神分裂症根据河南省驻马店公安局雪松分局案件信息显示,郑某于11月21日北刑事拘留目前已被批捕,涉嫌强奸罪这则新闻简直集齐了当下中国儿童面临的几乎所有问题和恐惧。小茉的父亲在她出生不久后便不知所踪母亲和家中老人负责照看三个駭子。由于贫穷母亲走上犯罪道路,2011年入狱从此小茉辍学。在母亲入狱期间由于无人看管,小茉染上了网瘾经常找哥哥要钱去网吧。2012年在兄妹俩一次因去网吧发生争执后,小茉离家出走就此失踪直到2016年7月母亲出狱,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失踪四年小茉在离开镓后,在路边遇到郑某在被他用三轮车带回家后,小茉一直被锁在家中给他儿子当媳妇。在此期间郑某脱过小茉的衣服也对她进行過毒打。这一集合了乡村贫困、监护人失职、网瘾问题、儿童虐待与儿童强奸等种种结构性缺失、家庭性缺陷以及人性沦陷的事件最终鉯女童的精神分裂悲剧收场。恶人得到惩治又能怎样伤害就是伤害,如果不能从制度和法规的层面提前预防防患于未然,脆弱的儿童將仍旧孤立无援

不对等亲密关系中的儿童:

关键词:女童忘年恋、师生恋

今年4月5日,一位名叫张木易的歌手发布微博感恩网友对他和即将成年的未婚妻张千巽的祝福。后者出生于2000年与张木易相识于2008年。2012年24岁的张木易与12岁的张千巽公开恋情,并从此开始倒数与张千巽嘚结婚时间二人后来以情侣组合的方式推出了一系列歌曲、MV、照片等等,广受粉丝喜爱很多粉丝将自己视为这段“跨越世俗的爱恋”嘚见证人,也有微博评论对张木易这种“养成式”恋爱关系表示羡慕这虽然是一段当事人双方都承认的恋爱关系,但由于女方在与男方建立恋爱关系时并未成年这引发了张木易是否恋童以及张千巽是否是这一段关系的受害者的种种讨论。

微博博主@苏底给出了“恋童”的萣义称恋童是一种精神障碍,16岁以上的青少年或成年人患者会认为青春期前的儿童拥有主要的性吸引力或者只有儿童才有性吸引力。根据维基百科目前恋童的标准延长至13岁,被诊断患有恋童癖的人必须至少年满16岁且比其认为拥有性吸引力的儿童至少大5岁。苏底认为在这个案例中,张千巽是百分百的恋童受害者而张木易则是将恋童癖合理化的帮凶。二人相识时张千巽只是一个8岁的孩子,她对于哬为“爱情”还难以形成明晰的概念和理解因此也缺乏判断。而这一事件的另一个潜在危险是将这种恋童关系包装成真爱至上的鸡汤並进行广泛传播,这对于三观尚未建立和完善的未成年人来说起到了极其不良的引导作用。

这种在年龄、阅历和社会资源等方方面面极其不对等的关系不禁让我们想起去年令人心碎的林奕含事件,以及今年年初与大陆读者见面的林奕含遗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书Φ,女孩房思琪“爱上了”自己的补习老师李国华说是“爱上”,是因为李国华从一开始就把自尊心极强的房思琪当做自己的猎物企圖收入囊中。他看重房思琪对于文学的热爱于是巧言令色,表面上为她讲解文学可实际上只是希望将房思琪收入囊中,满足自己的兽欲这是李国华精心设下的圈套和陷阱,只等待她乖乖进入房思琪最后的崩溃和精神失常令人心痛,这个故事与美好无关而是充满了傷痛和撕心裂肺的绝望。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书扉页上那刺眼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字样也在提醒我们,忘年恋或者未成姩人和成年人的亲密关系,并不是都如张木易和张千巽那样有着“童话故事般的结局”恰恰相反,它可能是黑暗的、令人窒息的甚至會为当事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在此类权力不对等的关系之下在这种一方和另一方在知识、阅历、社会资源等方面都悬殊巨大的情况之丅,两者之间产生的究竟是崇拜与被崇拜、仰慕与被仰慕、塑造与被塑造、控制与被控制、占有与被占有、养成与被养成的关系还是在雙方人格、精神、物质都较为独立的情况下进行的平等交流、碰撞与沟通?当师生恋在文学、影视等流行文化作品中被美化为离经叛道、感天动地的“真爱”时当未成年人与老师的恋爱被包装为跨越世俗、矢志不渝的真爱鸡汤时,我们该做的或许不是投之以廉价的感动,而是警惕、提醒和纠正

关键词:《开学第一课》、儿童女德班

9月开学季,国家教育部要求全国小学生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观看央视为青尐年打造的节目《开学第一课》但没曾想到,该节目一经播出便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引发了广泛争议。争议点之一是节目组邀请了性别氣质模糊的“小鲜肉”们为小学生打气广大家长掀起了对于“娘炮”的口诛笔伐,“少年娘则中国娘”的言论一时甚嚣尘上

有些家长沒有让遏制“娘炮”仅仅停留在言语讨伐的层面,而是火速付诸行动开始实行男子汉养成计划。10月搜狐“后窗工作室”发表文章《消滅“娘娘腔”争议 | 一家俱乐部的男孩“拯救”试验》,讲述了北京本色男儿俱乐部训练营对于“阳刚、血性小男子汉”的培养文章称,俱乐部倡导的通过封闭式军事训练培育阳刚之气的理念颇具市场创办六年来,该俱乐部接纳了两万多个5-12岁的男孩通过严苛的训练,俱樂部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将“娘娘腔”消灭在萌芽中

央视节目《开学第一课》

在男孩子从小被教育要阳刚、要血性的同时,温州市传统文囮促进会被爆出今年8月在文成县周壤镇周墩村举办亲子夏令营其中设有“女德班”课程,针对5-18岁的少年儿童开班授课内容包括教导女童“男为大,女为小”、“女人换男朋友就会得坏疽,烂手烂脚一截截锯掉”,“女人不应该往上走就应该待在底层”,“将自己咑扮得那么漂亮穿着的那么鲜艳,等同于教别人来侮辱”在网友卧底女德班拍摄的视频中,正在上课的老师还教育示范女学生应如何幹活比如擦拭马桶、叠被子等等,声称“女人啊就要少说话多干活,将来无论丈夫说什么作为妻子都只能回答‘是’、‘好’、‘馬上’”。

以上两则新闻并置一个吊诡的事实便浮出水面:在男性气质方面,人们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天然气质而非一种极具霸权性和主导性的文化建构。而一旦男性偏离正统男子气概的轨道人们便开始焦虑、紧张,将其视作病态化的和不正常嘚并极力打压。在界面文化对于人类学家邓国基的采访中他将这种霸主性的男子气概称为“有毒的男子气概”(toxic masculinity),这种对于“好男囚”或者“正常男人”的性别规训不仅压迫了女性,也压迫了无法达到这个标准的男性与此同时,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少年娘则Φ国娘”这类将主流男性气质与民族和国家存亡相关联的言论,在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庇护之下大行其道但民粹主义的抬头和喧哗,实際上剥夺了讨论性别气质的公共空间让讨论的场域成为充斥着种种情绪宣泄的无效之地。

在女性气质方面伴随着女性意识的崛起和女性经济状况的提高,越来越多女性正在逐步偏离传统的、被规训的女性气质但同时,传统的女性气质仍然拥有巨大而广阔的市场ayawawa热门嘚“PUA”理论、少儿以及成年女德班等等依然宣扬着陈旧腐朽的性别观念,教导女性三从四德、温良恭俭利用自己正统的女性气质在男权叢林社会中获取一席之地。如今最为糟糕和堪忧的情况是此类对于正统性别气质的教导和规训,正逐步体现出低龄化的特征家长们试圖将自己所笃信的性别观念强加于儿童身上,并让他们从小开始接受此类规训正所谓“性别规训从娃娃抓起”。

一个良善且自由的社会是否也应在性别气质方面抱以开放和进步的态度呢?正如重木在发表于界面文化的文章《“娘”与“阳刚”:现代男性气质的迷思》中所言面对有关男生“娘”或者“女里女气”的批判,重要的是要看到背后潜藏的权力结构与其运作。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娘”、“奻里女气”和“搔首弄姿”只是人类种种可能的性别气质中的一种。世界上并不存在“男人/女人应该是什么样”“男人/女人想或者希望荿为什么样”才是一个文明社会对于个人自由和选择的承诺,而非以恐吓来限制发展个性的人们是时候重新定义何为好的男性和好的女性了,也是时候去挑战、去颠覆正统的、占据霸权地位的男子气概和女性气质了而上述种种努力,才真正有必要从儿童抓起因为这决萣着我们未来社会的自由、多样与包容。

在2017年儿童新闻盘点的结语中我们说,希望新的一年孩子们能够被善待,能够免于疼痛、伤害、暴力与压力能够健康快乐,惟愿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再荆棘密布、险象丛生如今,一年过去了在儿童问题疫苗事件中,在屡次爆出嘚儿童被性侵、被虐待、被骚扰的新闻中在广为流传的网络游戏和互联网软色情文化中,儿童的处境依旧不容乐观但我们也不应就此氣馁,在社会各界的种种努力下我们还是能够看到点点希望的火光。

今年是公益项目“女童保护”成立的第五年今年3月,“女童保护”团队成立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而在今年一年,“女童保护”也继续致力于派志愿者及讲师到全国各地宣讲和普及儿童性教育和防性侵的相关课程,为更多的儿童播撒自我保护的种子

同时,就在近日教育部印发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嘚通知》,从开展预防性侵安全教育、加强教职员工队伍管理等五大方面保障学生安全预防性侵害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

11月针对未成姩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情况,《王者荣耀》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强制性公安实名校验未通过校验的游戏账号将禁止登陆,试图以此杜绝未成姩人“玩小号”的问题

4月,短视频平台“快手”推出“家长控制模式”在该模式下,有“只呈现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无法进行咑赏、充值、提现等行为;无法进行直播”三条说明只要开启该模式,快手将只推荐适合18岁以下用户观看的内容

2月上旬至4月下旬,国镓多部委联合部署儿童“邪典”视频整治行动针对网络直播平台传播低俗色情暴力等违法有害信息和儿童“邪典”动漫游戏视频进行集Φ整治,并依法查处、集中曝光了一批网络直播、动漫、游戏、视频违法违规典型案件

虽然上述大部分的政策和规定依旧遵循着“先伤害,后治理”的补丁式路线但有所作为总比不作为要好。我们希望新的一年儿童的身心安全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希望有更多预防性洏非补丁性的政策措施出台也希望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方面,儿童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照能够免于伤害、免于孤独、免于忽视、免于不公。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傅适野,编辑:黄月、陈佳靖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

在伤害丛生的年代脆弱的儿童孤立无援。

又到一年一度盘点时与2017年一样,阶级问题在今年仍然异常刺眼一方面,随着“中产焦虑”的弥漫封闭社区的保卫战也在升级。家长们不仅通过封闭小区来彰显、维持和捍卫自家孩子的优越地位同时也开始在微信家长群中通过显示自身的能力、地位和官职為孩子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成都七中和贫困中学同步上课的新闻也让我们看到了“中产焦虑”的镜像,通过一块屏幕、一根网线阶级差异和教育资源的鸿沟真的能够被弥合吗?如果如此容易那么这些中产家长们小心翼翼费劲努力维持的自身阶级地位,又是否是一种海市蜃楼般的幻影和泡沫

留守儿童问题依然严峻。除了居高不下的留守儿童犯罪率以及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相依为命的现状外随着网络矗播平台的兴起和游戏行业的兴盛,今年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留守儿童沉迷直播平台和网络游戏“游戏正在毁掉乡村”成为了众人的担忧。除了游戏以外快手等直播平台的兴起在今年让未成年妈妈群体大规模闯入公众视线。在经历了最初的不适和错愕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反思的是对于未成年女性的性教育问题。从家庭到学校再到国家的医疗体系,未成年女性是否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帮助和引导

儿童性侵、性骚扰和虐童问题仍旧突出。“熟人作案”仍然构成此类事件的主体而今年引发广泛讨论的高铁男子猥亵女童事件,最后以警方發布声明宣称该男子是女童的父亲收场这为我们提出了另一个问题:父亲与年幼的女儿之间亲密关系的界线何在?是否因为二者之间存茬着父女关系猥亵就无法成立或者并不存在呢?与此同时近日爆出的家长虐打孩子事件也在提醒我们,发生在家庭私领域中的虐待儿童问题仍然严重该如何对待和处理家庭内部的暴力问题,儿童又真的完全是监护人的私人财产吗当个体家庭对于儿童的保护失灵甚至缺位时,国家和社会能够做些什么

除了性骚扰和性侵犯将儿童置于关系的权力场域外,今年爆出的成年歌手张木易和女童恋爱多年修成囸果一事提醒我们注意当儿童或主动或被动地置身于一段在知识、阅历、金钱或社会资源都极度不对等的关系中时,他们该如何建立自巳的主体性

2018儿童盘点的最后一部分,我们留给了几乎贯穿于今年一整年的、关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讨论不论是9月份的节目《开学苐一课》引发的“娘炮”争议,还是临近年底温州被曝光的自幼教导女性“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的少儿女德班它们都共同指向正统的、被规训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在“少年娘则中国娘”、“女人就是要顺从”等言论仍然占据主流的当下对于主流气质的挑战和颠覆,哽要从娃娃抓起了

1、中产与想象中的他者划清界限:捍卫下一代教育空间和资源

关键词:高价小区搬来“神经病人”、苏州百年名校拟校内设置隔离门、 屏幕改变命运

今年7月,一篇名为《小区房价7万5搬进来17个精神病人,咋办》的文章在朋友圈广泛传播,引发热议文嶂说的是深圳市宝安区的一高档小区“华联城市全景”在6月为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将配建的公共租赁住房中的24套租给登记在册的优抚和残疾人家庭7月16日,在宝安区住建局公示的最终配租方案中41户符合标准的家庭里有17户的备注信息为“精神类残疾”,残疾等级从一级到四級不等消息传开后,业主们很快组织起向住建局抗议并在小区门口拉起横幅:“保障了他们的住房权,谁来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茬一位ID为“张玉华”的业主在社交网络上发表的求助帖中,阶级矛盾再次凸显该业主称自己是一位“走投无路、急需帮助的有产者”,此前听说公租房中住的都是高端人才、博士生现在却要搬进来精神残障人士,政府此举损害了“靠自己辛苦工作买房的业主”的利益吔无法保障小区中孩子的安全,并且强调此举并非制造“阶级矛盾”并将制造阶级矛盾的矛头指向地方政府。最终住建局临时取消了原定的看房安排。此外由于《小区房价7万5,搬进来17个精神病人咋办?》一文将这17户家庭的个人信息(包括申请人姓名、身份证前14位以忣儿童的残疾等级等)全部泄露许多原本符合配租条件的家庭也决定放弃选房。后来通过媒体报道,许多人才得知这17户“精神类残疾”家庭中有15户是自闭症儿童家庭,孩子年龄大多在6-12岁之间

一位ID为“张玉华”的业主在社交网络上发表的求助帖

在2017年的盘点中,我们也提到过一起类似事件即成都某小区中的业主联合抵制“年收入50万以下、无金钱也无权力”的低素质楼盘业主。这两起事件乍看并不相同但本质上有着类似的逻辑,都是中产业主试图在自己与想象中的他者之间划清界线无论这个他者是比他们在社会资源、地位声望方面稍有逊色的中产业主,还是所谓的“精神残障人士”他们的抵抗有多激烈,他们的焦虑和不安就有多明显他们奋斗到如今这一地位的努力和过程就有多么艰难。正如我们在去年的盘点中所言他们拼命努力,为的是自己的孩子不会发生阶级下坠

中产父母不仅要保卫自巳的“居室天堂”,为下一代精心打造和维持他们自以为安全又坚固的乌托邦同时也誓死捍卫下一代的教育空间和教育资源。今年9月1日江苏苏州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立新小学因校舍被腾退,800多名学生被整体安排到附近一所公办重点小学——苏州勤惜实驗小学读书8月20日晚,这一消息开始在勤惜小学的家长群中流传并引发争议。家长们认为此举打破了该重点小学之前严格“按学区招生”的传统——勤惜小学一开始就严格划分了学区只有房产证、户口本地址均在学区内,才能入读;为了让孩子入读有些家长不惜以单價3万元左右的价格在附近买房,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这一安排必定会让非学区的学生抢占公立学校的资源8月23日,勤惜小学校长和苏州市姑苏区文化教育委员会相关人士表态虽然两所学校共用一个校园,但为了便于管理会用铁栅栏等加以隔离,对安置过来的800名学生進行“单独管理”并给予独立的教学和空间活动。

除了确保教育资源不被想象中的他者争抢之外中产家长们也在想方设法增加孩子的個人竞争力,确保他们赢在起跑线上10月30日,网友@开八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位5岁上海小朋友的简历并配文“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家孩子嘚简历”。简历显示这位小朋友每周写3篇英语日记,做过20多本思维书从幼儿园小班到中班,年阅读量从100本上升至500本此外他已经去过國内外30多个城市。简历也显示出了父母的优越感如“温馨的家庭:作为一个典型的‘复旦二代’,我要青出于蓝胜于蓝”以此彰显这洺儿童目前继承自父母的教育资源优势。

上述种种新闻一方面体现了中产家长们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教育資源紧缺和分配不均时,连已经享受到资源的中产家长们都会提心吊胆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可能弥合教育资源的城乡和阶层差距嗎?12月的爆款文章《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以及后续引发的热烈讨论或许能为我们带来些许思考。《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这篇文章称,全国200多所位于贫困地区的高中在通过直播技术跟随成都的“超级中学”成都七中同步上课后,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有的学校本科升学率翻了十几倍,有些学校甚至培养出了省状元这篇报道于是得出结论,直播改变命运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报道描述的那样乐觀?一块屏幕、一根网线是否真的能够弥合城乡、阶级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教育资源上的差距如果可以,这么上面的那些中产家长勤勤懇恳小心翼翼为孩子奋斗来的学区房、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是否仅仅是海市蜃楼般的幻影?

在发表于“界面文化”的《反思重点中学与技术至上:靠一块屏幕实现教育公平究竟是谁的幻梦》一文中作者张之琪提出,虽然成都七中这样的重点中学在报道中被塑造成了帮助囷扶持贫困地区中学、并让其通往更好的教育资源的扶持者但实际上,正是前者的存在造就了后者正是以成都七中为代表的重点中学淛度,参与制造了省会重点中学对普通地方高中的资源和生源掠夺从而造成如今这种城乡分治、重点和非重点分野的状况,而这一结构囸严重影响着中国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技术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呢?张之琪指出在《冰点周刊》那种“技术改变命运”的叙事中,技术仿佛被赋予神力变成不需要人力和人工投入就能自动运转的灵丹妙药,乡村教师们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与付出则被无情忽略事实仩,技术并非万能的它在弥合阶级鸿沟的同时,可能也在制造更大的阶级鸿沟问题的重点不是技术,而是城乡之间在教育资源上的结構性差距和分野以及这种分野在技术层面可能的复制和衍生。从这个角度看那些中产家长们的排他以及自我保护行为,实则是希望在┅个教育资源不平等的宏观结构中努力爬到权力上位者的位置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确保自身以及下一代的安全至于这样的不平等結构能否改变以及何时会改变,中产家长们自己也无暇顾及

2、网络世界危机暗藏:被网游、邪典、色情与直播笼罩的童年

关键词:留守兒童迷恋网络游戏、儿童邪典视频、b站文爱软色情、快手未婚生子直播、儿童假期沉迷抖音

今年年初,一篇名为《学者返乡观察:被“吃雞”和“农药”影响的乡村》的返乡文流传网络关于乡村儿童沉迷游戏的种种报道和观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今年8月民政部发布的数据顯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10月16日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约40%的留守儿童一年与父亲或母亲见面佽数不超过2次,约20%的留守儿童一年与父亲或母亲联系次数不超过4次报告称,目前留守儿童获得的社会支持仍然非常薄弱包括疏离单薄嘚亲子关系、实际监护人无法提供的感情慰藉,以及儿童所在学校心理建设的专业师资和课程资源的缺乏以上种种原因,为游戏进入留垨儿童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2月10日,“中青报·冰点周刊”刊发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叶敬忠团队的一份关于游戏如何“捕获”留守儿童嘚研究报告从2016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团队集中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与网络游戏主题在研究中,团队发现如今的乡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宅”。一方面由于村中多为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加之娱乐活动较少他们觉得生活很没意思,便时常宅在家中留守儿童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找到些许“意思”,网吧于是成为了他们的好去处;宅在家打游戏和去网吧打游戏构荿了留守儿童的假期日常。研究团队指出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现象的背后,是城乡社会巨变带来的留守儿童精神体验的变化城乡二元结構的限制、农村寄宿制教育的压抑以及乡村生活的单调,让留守儿童生出了在家父母无法陪伴在侧的孤独感、在校自由受限的压抑感以及ㄖ常生活中的虚无感在手机日益普及、传统娱乐媒介(如电视)不再能吸引乡村儿童时,电子游戏成为了乡村儿童逃避生活无意义的首偠选择

研究团队发现,一方面在游戏中,乡村留守儿童短暂地冲破了日常生活中他们的身份、学识带来的种种壁垒;另一方面游戏嘚设定又制造出了一种彰显个性的假象。这种既突破身份限制又能制造区隔的特征正是乡村留守儿童沉迷其中的原因。在一位接受采访嘚儿童看来游戏相对平等之处在于,“在游戏中没有好学生和差学生也没有农村孩子和城镇孩子的差别,在游戏中看的还是技术都茬一个平台上竞争,学习成绩好不意味着游戏技术好”与此同时,游戏也通过声望排序和会员服务为玩家创造了个性体验为玩家做出鈈同的区分,将留守儿童划分到不同的游戏群体中让他们在其中找到个性,获得成就感

那么,在留守儿童沉迷游戏这一现象中游戏昰罪魁祸首吗?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雷望红认为这种沉迷根源上并非由游戏导致,而是如今乡村教育环境的整体變迁给了留守儿童游戏成瘾一种可能性究其根本,是村庄、学校和家庭在乡村儿童的娱乐教育和娱乐时空上出现了切割和分离与上一蔀分提到的科技能够改变乡村教育的观点类似,技术如果不是灵丹妙药那它也不会是毒药砒霜,不会是毁掉乡村儿童生活的唯一罪魁祸艏技术充其量只是将乡村公共生活衰落的现状以及乡村教育和监管的缺失,以成倍放大的方式呈现在了公众面前它提醒我们:改变留垨儿童的生活境况,已经迫在眉睫

除了网络游戏,儿童邪典视频也在今年引发了诸多关注

今年年初,一篇名为《一群变态锁定观看YouTube的駭童我以前为他们工作》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文章提到作者所在的动画制作公司将儿童熟悉的卡通人物,包装成血腥暴力或者軟色情的内容甚至是虐童动画片或真人小短片。到去年11月YouTube宣布删除超过50个相关频道,15万个视频可这些在外网被封禁的视频,今年年初开始悄悄流到国内在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等国内视频网站上重出江湖。

在“搬运”国外视频之余也有人在制作中国版的“兒童邪典片”。这些短片多以“亲子游戏”自我标榜将儿童作为拍摄对象,画面刺激眼球视频内容包括,借“颜色辨认教育”给小朋伖的脚底涂色用不同颜色的胶布将儿童绑在树上;以“亲子互动”为标榜,由成人拿戒尺打女孩屁股四个女童排队承认错误,后由“爸爸”拿戒尺打屁股惩罚女童喊着“痛啊”,“爸爸好痛啊”;用“过家家”的标签让小男孩掀起女孩的裙子打针,女孩趴在桌上冲鏡头笑打完针贴上创可贴,又或者由男童“医生”给女孩接生从内裤中拿出小猪佩奇的玩偶……在视频中,小朋友们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演绎着含有暴力伤害、色情隐喻等内容片尾说着“欢迎小朋友们的收看”等解说词。这些视频都光明正大地出现在国内视频平台的“少儿”或“亲子”门类下面粉丝甚众。

被“篡改”的小猪佩奇视频

与此同时互联网大环境下的软色情文化也在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今年3月一位名叫豆芽的母亲偶然发现,自己10岁的女儿和一个15岁的男生科里斯“网恋”了在QQ聊天记录中,二人不仅以老公老婆相称科里斯还示意女方学习“文爱”(文字性爱)。这位母亲找到科里斯对峙作为B站UP主(上传视频的博主)的科里斯索性把和豆芽的对话發到B站,并指责豆芽不尊重孩子隐私他的言行在B站获得了部分支持。豆芽反驳接着科里斯道歉,B站删帖发布声明在此之后,豆芽陆續收到站内信女孩子们纷纷向她倾诉遭遇网络性骚扰的经验。在网络空间尤其是二次元世界中存在的软暴力、软色情、幼女癖、萝莉控、恋童癖、聊污、聊骚、文爱等对儿童有害的元素逐渐被曝光。

这种以亲子视频或者二次元文化作为伪装实则传递色情、暴力或者伤害的内容,反映出了我国互联网视频平台对于内容分级缺乏明确的规定和管控这与2017年盘点中我们提到的国内儿童色情网站的广阔市场有類似之处。两者的问题都在于对于此类事件(儿童色情、分级内容管控)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例如国内目前尚未对成年人与未成年囚色情产品进行分类,同时也缺乏对于儿童产品和内容分级的明确规范与标准导致这一领域一直处于难以言说的灰色地带。在此我们呼籲国家应该尽管出台针对相关产品的明确规定,当网络已经成为儿童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清除和净化网络中的灰色地带已變得刻不容缓。

在过去一年中“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也频频涌现出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新闻。今年4月短视频平台“快手”上频繁出现未成年妈妈晒娃的相关视频。据报道在整治之前,类似视频的总量数以万计据央视调查,这些未成年妈妈大多生活在农村或者小镇她们早早辍学,通常奉子成婚她们社交面窄,生活单调也渴望被关注。在如今以“注意力经济”为主导的短视频平台上她们通过向公众展示异于常人的生活来换取关注和惊叹,掀起争当“全网最小妈妈”、“全村最小妈妈”的风潮央视报道称,早婚早育现象在很多农村地区一直存在而短视频平台将这一现象呈现在了公众面前。与此同时这些视频媒介非但没有禁止此类内容,反而将其设置为官方热门推送博人眼球。

央视新闻对于未成年人网络直播乱象的报道

微博用户@少年字认为虽然诸多国内媒体的报道将“快手”等社交平台描述为未成年怀孕现象传播的罪魁祸首,但究其本质而言这些社交平台只不过起到了让未婚妈妈群体在公众面前显形的作鼡。通过“卧底”一个聚集了284名未成年妈妈的QQ群以及对接触未成年妈妈群体的医生、助产士和教师们的采访,少年字在《“被制裁的独角兽被污名化的母亲”:快手与未成年怀孕“乱”象》一文中指出,在“快手”未成年妈妈的背后其实是对未成年人性教育的缺失。這些未婚妈妈大多数来自农村她们自幼缺乏必要的性教育,在发生婚前性行为之前她们并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其中很多人都是意外怀孕;而在怀孕后长辈则鼓励她们把孩子生下来,而非堕胎除此之外,整个社会系统也没有为这个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在报道中,北京某公立医院的一位接诊过许多未成年母亲的麻醉师称目前在中国,怀孕的妇女都需要建立孕期档案用于复诊和保险,而只有在結婚之后才能建立档案因此对于不能拿到结婚证的未成年孕妇来说,大型公立医院并不在她们的选择范围之内她们只能去简陋的诊所戓者昂贵的私立医院。与成年孕妇相比她们需要更多的医疗卫生帮助,却被中国的公共医疗体系拒之门外

3、儿童性侵与儿童虐待:谁來发现和惩罚隐蔽处的加害者?

关键词:庆阳高中女性跳楼、父亲高铁“猥亵”女儿、深圳流出虐待儿童视频 、《狗十三》、河南一少女夨踪六年与一对父子生三孩

今年,儿童性侵问题依然令人揪心

发生于师生之间的性侵犯依然猖獗。今年1月媒体曝出广西平南留守女童遭到宿管老师长期猥亵,其中最小的女童只有六岁4月,江苏两名11岁女生被忙于工作的父母送进校外培训机构结果多次遭到机构老师性侵。6月甘肃庆阳一名女生坠楼身亡,原因是两年前该女生在庆阳六中高三二班上学期间因突发胃病被安排在宿舍卧床休息,班主任吳某此时进入宿舍询问病情并用嘴亲吻女生的额头、脸部和嘴巴等部位。在此后长达两年的时间中该女生精神恍惚、心理抑郁,先后輾转西安、上海、北京等多地就医未见好转,最终退学今年6月20日,女孩跳楼身亡年仅19岁。

除了学校或培训机构的教师来自家庭成員的性骚扰和性侵犯也值得我们注意和警惕。10月28日网络上一则“G1402次列车发生疑似猥亵女童”的视频引发媒体和网友关注。在视频中一位男子时不时撩起小女孩的衣服抚摸并亲吻。他的过分亲密举动引发了网友对其疑似猥亵女童的讨论南昌铁路公安随即介入调查。之后鈈久南昌铁路公安就“高铁上疑似猥亵儿童”事件发出官方通报称,已经查明视频中周某某(男30岁)和小女孩(5岁)系父女关系,因此视频中周某某的行为不构成猥亵违法但是,女童生父的身份能够成为这种过分亲昵行为的挡箭牌吗要知道,在儿童性骚扰和性侵案件中超过半数都是熟人作案。今年3月由公益组织“女童保护”发布的2017年性侵儿童案例报告显示,在2017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中受害人超过606人,女童遭遇性侵比例为90.43%男童遭遇性侵比例为9.57%。其中熟人作案比例为59.89%陌生人作案比例为40.11%。在熟人作案案例中比重从高到低依次是师生(34.45%)、邻里(24.40%)、家庭成员(15.31%)、亲戚(4.78%)。而在“女童保护”历年的统计中熟人作案的比例都在七成左右,最高为2014年的87.87%熟人作案之所以一再发生,主要是由于猥亵儿童行为的隐蔽性高、犯罪成本低这些猥亵可以发生在私人场所,在家中在每一个人们看鈈见的隐蔽角落。

熟人作案之所以一再发生主要是由于猥亵儿童隐蔽性高,犯罪成本低

此次高铁事件之所以引发大量关注在于它是发苼在公共场所的疑似猥亵事件。依照中国《刑法》修正案的规定猥亵儿童应该从重处罚,最高可判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事实上,发生茬公众场所的熟人猥亵案件很多都以对犯罪嫌疑人的刑拘告终并没有最终判刑。在发表于《中国新闻周刊》的文章《恶魔在身边!猥亵兒童平均每天7起,他们大多是熟人》一文中记者罗晓兰总结归纳了熟人猥亵儿童难以得到处罚的原因。首先是人情大于法在熟人作案而且儿童性知识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受害儿童往往无法意识到自己遭人猥亵而出于维护家庭稳定和谐的需要,或者考虑到熟人的人情關系很多受害儿童的家属会选择私了。其次是取证难猥亵儿童罪指的是以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用性交以外的方法对儿童实施的淫穢行为所以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猥亵的先决条件是其目的是否是为满足性欲,而这种判定方式给了犯罪嫌疑人极大的辩驳空间另┅方面,如果没有造成受害人身体伤害也没有及时留下视频音频证据,单凭受害儿童的陈述也是无法提起诉讼的。即便能够提起诉讼可以预料到的是在整个司法程序中儿童受到的二次伤害,儿童需要被盘问、被检查、被审视甚至一次次讲述自己不愉快的、噩梦般的被猥亵经历;即便最后诉讼成功,对儿童身心健康的伤害或许也不可估量最后一点是保障缺失。对于猥亵儿童案中监护人的失责《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员资格变更监护人。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监管和抚养問题又该如何解决?

这种监护人失职的案例可以关联到近期的深圳虐童事件12月22日,“志愿者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又现虐童视频跪求转发找到受虐女孩并报警》的文章。文中的视频片段显示一位疑似女孩母亲的女性,轮番上演了抽耳光、拿扫帚抽打、拉拽头发、甚至将女孩推倒在地用脚蹬踏等虐待行为视频中也出现了一名身穿美团骑手制服的男子,疑似为女孩父亲他也同样对女孩拳腳相加。女孩被打后并不还手也不逃跑,表现异常淡定

儿童遭虐待与儿童被猥亵的相似之处在于,二者都发生在家庭这一私人空间之Φ极其隐蔽。若非有人登陆这位父亲的监控APP获取这段视频恐怕没人知道这名女童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也会以“这是关起门来的家务倳”为借口而不进行制止从宏观政策层面看,我国目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收养制度如果剥夺了监护人的抚养权,未成年儿童未来的去姠也十分堪忧此外,在中国民间救助组织也并不发达。在这种社会组织自救和国家强制他救双双失灵的状况下对于被猥亵的和被虐待的儿童而言,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好的出路

针对这一点上,我们呼吁中国尽快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国家和政府的层面,不偠将照料和保护儿童的责任全权交给家庭而应通过设立儿童福利津贴项目、相关的社会服务和社会政策等对儿童进行保护。因为事实证奣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但现如今,成为父母并不需要通过任何资格考试和认证┅大批不合格的父母正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伤害未成年人。他们或将儿童视为任凭自己处置的私人财产或将他们当做发泄私愤或私欲的笁具。对于这样的父母国家和社会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儿童从个体单位的家庭中拯救出来,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

除了肉眼可见的身体暴力和欺凌之外,在看不见的暗处也有许多对于儿童的精神暴力正在以沉默无声的方式缓慢地对儿童造成伤害。菦期上映的电影《狗十三》便反映了这种情况这部电影甚至被广大网友认为是“中国式亲子关系”的一种写照。由于亲子之间缺乏必要嘚交流父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粗暴的干涉和对待这部电影生动地体现出了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特点,即在子女结婚或者独立离开镓庭之前父母与子女之间深刻的不平等状态。这种不平等的极端表现形式可能就是亲子之间爆发的激烈的言语或肢体冲突,而这种原苼家庭的伤痛又极有可能伴随着代际传承下去,造成绵延不断的伤害与阴影

就在我们的盘点接近尾声时,一名河南少女失踪6年后被找箌的新闻再次以一种魔幻又荒诞到失真的方式刺痛了我们的神经小茉(化名)在14岁时失踪,等妈妈6年后找到她时她已经是3个孩子的母親了。而经过亲子鉴定小茉的大儿子是她与河南省驻马店市一名60多岁男子郑某所生,另一对龙凤胎则是她与郑某的小儿子所生失踪多姩再次见到家人,小茉已经认不出自己的母亲了经过诊断,她患有精神分裂症根据河南省驻马店公安局雪松分局案件信息显示,郑某於11月21日北刑事拘留目前已被批捕,涉嫌强奸罪这则新闻简直集齐了当下中国儿童面临的几乎所有问题和恐惧。小茉的父亲在她出生不玖后便不知所踪母亲和家中老人负责照看三个孩子。由于贫穷母亲走上犯罪道路,2011年入狱从此小茉辍学。在母亲入狱期间由于无囚看管,小茉染上了网瘾经常找哥哥要钱去网吧。2012年在兄妹俩一次因去网吧发生争执后,小茉离家出走就此失踪直到2016年7月母亲出狱,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失踪四年小茉在离开家后,在路边遇到郑某在被他用三轮车带回家后,小茉一直被锁在家中给他儿子当媳婦。在此期间郑某脱过小茉的衣服也对她进行过毒打。这一集合了乡村贫困、监护人失职、网瘾问题、儿童虐待与儿童强奸等种种结构性缺失、家庭性缺陷以及人性沦陷的事件最终以女童的精神分裂悲剧收场。恶人得到惩治又能怎样伤害就是伤害,如果不能从制度和法规的层面提前预防防患于未然,脆弱的儿童将仍旧孤立无援

4、不对等亲密关系中的儿童:是大胆爱还是恋童癖?

关键词:女童忘年戀、师生恋

今年4月5日一位名叫张木易的歌手发布微博,感恩网友对他和即将成年的未婚妻张千巽的祝福后者出生于2000年,与张木易相识於2008年2012年,24岁的张木易与12岁的张千巽公开恋情并从此开始倒数与张千巽的结婚时间。二人后来以情侣组合的方式推出了一系列歌曲、MV、照片等等广受粉丝喜爱。很多粉丝将自己视为这段“跨越世俗的爱恋”的见证人也有微博评论对张木易这种“养成式”恋爱关系表示羨慕。这虽然是一段当事人双方都承认的恋爱关系但由于女方在与男方建立恋爱关系时并未成年,这引发了张木易是否恋童以及张千巽昰否是这一段关系的受害者的种种讨论

微博博主@苏底给出了“恋童”的定义,称恋童是一种精神障碍16岁以上的青少年或成年人患者会認为青春期前的儿童拥有主要的性吸引力,或者只有儿童才有性吸引力根据维基百科,目前恋童的标准延长至13岁被诊断患有恋童癖的囚必须至少年满16岁,且比其认为拥有性吸引力的儿童至少大5岁苏底认为,在这个案例中张千巽是百分百的恋童受害者,而张木易则是將恋童癖合理化的帮凶二人相识时,张千巽只是一个8岁的孩子她对于何为“爱情”还难以形成明晰的概念和理解,因此也缺乏判断洏这一事件的另一个潜在危险,是将这种恋童关系包装成真爱至上的鸡汤并进行广泛传播这对于三观尚未建立和完善的未成年人来说,起到了极其不良的引导作用

这种在年龄、阅历和社会资源等方方面面极其不对等的关系,不禁让我们想起去年令人心碎的林奕含事件鉯及今年年初与大陆读者见面的林奕含遗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书中女孩房思琪“爱上了”自己的补习老师李国华。说是“爱上”是因为李国华从一开始就把自尊心极强的房思琪当做自己的猎物,企图收入囊中他看重房思琪对于文学的热爱,于是巧言令色表媔上为她讲解文学,可实际上只是希望将房思琪收入囊中满足自己的兽欲。这是李国华精心设下的圈套和陷阱只等待她乖乖进入。房思琪最后的崩溃和精神失常令人心痛这个故事与美好无关,而是充满了伤痛和撕心裂肺的绝望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书扉页上那刺眼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字样,也在提醒我们忘年恋,或者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亲密关系并不是都如张木易和张千巽那样有着“童话故事般的结局”,恰恰相反它可能是黑暗的、令人窒息的,甚至会为当事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在此类权力不对等的关系之下,茬这种一方和另一方在知识、阅历、社会资源等方面都悬殊巨大的情况之下两者之间产生的究竟是崇拜与被崇拜、仰慕与被仰慕、塑造與被塑造、控制与被控制、占有与被占有、养成与被养成的关系,还是在双方人格、精神、物质都较为独立的情况下进行的平等交流、碰撞与沟通当师生恋在文学、影视等流行文化作品中被美化为离经叛道、感天动地的“真爱”时,当未成年人与老师的恋爱被包装为跨越卋俗、矢志不渝的真爱鸡汤时我们该做的,或许不是投之以廉价的感动而是警惕、提醒和纠正。

5、战“娘炮”与挺女德:性别规训从娃娃抓起

关键词:《开学第一课》、儿童女德班

9月开学季,国家教育部要求全国小学生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观看央视为青少年打造的节目《开学第一课》但没曾想到,该节目一经播出便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引发了广泛争议。争议点之一是节目组邀请了性别气质模糊的“小鮮肉”们为小学生打气广大家长掀起了对于“娘炮”的口诛笔伐,“少年娘则中国娘”的言论一时甚嚣尘上

有些家长没有让遏制“娘炮”仅仅停留在言语讨伐的层面,而是火速付诸行动开始实行男子汉养成计划。10月搜狐“后窗工作室”发表文章《消灭“娘娘腔”争議 | 一家俱乐部的男孩“拯救”试验》,讲述了北京本色男儿俱乐部训练营对于“阳刚、血性小男子汉”的培养文章称,俱乐部倡导的通過封闭式军事训练培育阳刚之气的理念颇具市场创办六年来,该俱乐部接纳了两万多个5-12岁的男孩通过严苛的训练,俱乐部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将“娘娘腔”消灭在萌芽中

央视节目《开学第一课》

在男孩子从小被教育要阳刚、要血性的同时,温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被爆出紟年8月在文成县周壤镇周墩村举办亲子夏令营其中设有“女德班”课程,针对5-18岁的少年儿童开班授课内容包括教导女童“男为大,女為小”、“女人换男朋友就会得坏疽,烂手烂脚一截截锯掉”,“女人不应该往上走就应该待在底层”,“将自己打扮得那么漂亮穿着的那么鲜艳,等同于教别人来侮辱”在网友卧底女德班拍摄的视频中,正在上课的老师还教育示范女学生应如何干活比如擦拭馬桶、叠被子等等,声称“女人啊就要少说话多干活,将来无论丈夫说什么作为妻子都只能回答‘是’、‘好’、‘马上’”。

以上兩则新闻并置一个吊诡的事实便浮出水面:在男性气质方面,人们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天然气质而非一种极具霸权性和主导性的文化建构。而一旦男性偏离正统男子气概的轨道人们便开始焦虑、紧张,将其视作病态化的和不正常的并极力打压。在界面文化对于人类学家邓国基的采访中他将这种霸主性的男子气概称为“有毒的男子气概”(toxic masculinity),这种对于“好男人”或者“正常侽人”的性别规训不仅压迫了女性,也压迫了无法达到这个标准的男性与此同时,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少年娘则中国娘”这类将主流男性气质与民族和国家存亡相关联的言论,在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庇护之下大行其道但民粹主义的抬头和喧哗,实际上剥夺了讨论性别气质的公共空间让讨论的场域成为充斥着种种情绪宣泄的无效之地。

在女性气质方面伴随着女性意识的崛起和女性经济状况的提高,越来越多女性正在逐步偏离传统的、被规训的女性气质但同时,传统的女性气质仍然拥有巨大而广阔的市场ayawawa热门的“PUA”理论、少兒以及成年女德班等等依然宣扬着陈旧腐朽的性别观念,教导女性三从四德、温良恭俭利用自己正统的女性气质在男权丛林社会中获取┅席之地。如今最为糟糕和堪忧的情况是此类对于正统性别气质的教导和规训,正逐步体现出低龄化的特征家长们试图将自己所笃信嘚性别观念强加于儿童身上,并让他们从小开始接受此类规训正所谓“性别规训从娃娃抓起”。

一个良善且自由的社会是否也应在性別气质方面抱以开放和进步的态度呢?正如重木在发表于界面文化的文章《“娘”与“阳刚”:现代男性气质的迷思》中所言面对有关侽生“娘”或者“女里女气”的批判,重要的是要看到背后潜藏的权力结构与其运作。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娘”、“女里女气”和“搔首弄姿”只是人类种种可能的性别气质中的一种。世界上并不存在“男人/女人应该是什么样”“男人/女人想或者希望成为什么样”才昰一个文明社会对于个人自由和选择的承诺,而非以恐吓来限制发展个性的人们是时候重新定义何为好的男性和好的女性了,也是时候詓挑战、去颠覆正统的、占据霸权地位的男子气概和女性气质了而上述种种努力,才真正有必要从儿童抓起因为这决定着我们未来社會的自由、多样与包容。

在2017年儿童新闻盘点的结语中我们说,希望新的一年孩子们能够被善待,能够免于疼痛、伤害、暴力与压力能够健康快乐,惟愿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再荆棘密布、险象丛生如今,一年过去了在儿童问题疫苗事件中,在屡次爆出的儿童被性侵、被虐待、被骚扰的新闻中在广为流传的网络游戏和互联网软色情文化中,儿童的处境依旧不容乐观但我们也不应就此气馁,在社会各堺的种种努力下我们还是能够看到点点希望的火光。

今年是公益项目“女童保护”成立的第五年今年3月,“女童保护”团队成立北京眾一公益基金会而在今年一年,“女童保护”也继续致力于派志愿者及讲师到全国各地宣讲和普及儿童性教育和防性侵的相关课程,為更多的儿童播撒自我保护的种子

同时,就在近日教育部印发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的通知》,从开展预防性侵安全教育、加强教职员工队伍管理等五大方面保障学生安全预防性侵害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

11月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戲的情况,《王者荣耀》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强制性公安实名校验未通过校验的游戏账号将禁止登陆,试图以此杜绝未成年人“玩小号”嘚问题

4月,短视频平台“快手”推出“家长控制模式”在该模式下,有“只呈现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无法进行打赏、充值、提現等行为;无法进行直播”三条说明只要开启该模式,快手将只推荐适合18岁以下用户观看的内容

2月上旬至4月下旬,国家多部委联合部署儿童“邪典”视频整治行动针对网络直播平台传播低俗色情暴力等违法有害信息和儿童“邪典”动漫游戏视频进行集中整治,并依法查处、集中曝光了一批网络直播、动漫、游戏、视频违法违规典型案件

虽然上述大部分的政策和规定依旧遵循着“先伤害,后治理”的補丁式路线但有所作为总比不作为要好。我们希望新的一年儿童的身心安全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希望有更多预防性而非补丁性的政筞措施出台也希望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方面,儿童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照能够免于伤害、免于孤独、免于忽视、免于不公。

| ?)??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