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我想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赛,现在该怎么准备

视频:初二数学竞赛题,看到已知和待求,你准备求出a的值吗?
&gt趣味学堂聊聊我十年前的竞赛经历【数学竞赛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8,984贴子:
聊聊我十年前的竞赛经历收藏
一、初识奥数 我最早接触奥数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即将读研),我的小学在成都,有一天数学老师说有一个小学奥数竞赛,让我们去参加,我糊里糊涂就参加了,初试后成绩不错,于是接着参加了复试。成绩出来后,没想到,我一下得了三等奖。那次的考题和六年级是一样的,我是五年级唯一的一个奖。那时的我连奥数是什么都不太清楚,平时放学写完作业基本就是种种花、做做木工,对于这个三等奖也没什么太多的感受,唯一的感觉就是复试的题都没做完,太难了。 但老师不这么看,我们班数学老师认为她发现了一个人才。之后的一次家长会后,数学老师把我父母叫住,给了他们一个联系方式,让我去找一个专门教奥数的老师去学奥数。于是,我就去了。到了那里,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班上的好几个同学早就在那儿学了。从此我就每星期去上一次课,老师家离我家很远,我就骑车来回。上课时,老师就在她家客厅摆几条长凳子,前面有小桌子,最前面有块小黑板,我就这样开始了最初的竞赛历程。当时的学费好像是20块一个小时,每次结束老师会留几道题作为作业。 到了六年级,上次的那个奥数竞赛又来了,我接着参加,一下子得了一等奖,其他一起学的同学也有一些得二三等奖的。又过了一段时间,又来了个“华罗庚数学竞赛”,结果居然又得了一等奖。当时的我对于这些奖基本没有概念,只是觉得很高兴,心里却想着,华赛真难,我还是有好几道题没做出来…… 小升初之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老师说起那次华赛的成都市第一名在商业场小学,叫段。我幼小的心灵里居然升起了一个念头——这人真厉害,有机会应当会一会。自然,之后确实是会上了一会。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中高级教师任选,免费试效果,满意再报课,50%的价格,200%的效果.助孩子摆脱成绩差困扰,轻松学习,高效提分.
二、入学 小升初的时候,父母希望我上外国语学校,外国语学校自然很喜欢我的奥赛华赛两个一等奖,但我还是得去面试和笔试,我考试后感到英语和数学都难得变态,心里便对这个学校留下了阴影。 之后我和父母又去了当时成都最好的七中新办的初中——七中育才(又名:三十五中,外号:水井街中学),招生老师看到双一等奖之后,非常高兴,说我可以不用考试就能进来了。对比了前面的外国语学校的态度,我对这里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不用说,最后我就进了七中育才就读初中。这所学校后来在我们的那个时代成为了成都市竞赛的领头羊,当然那是后话了。
三、折戟沉沙 入学之后,很快我就适应了学校。初一开始不久,一天,班主任对我们说,学校的数学提高班开办了,愿意学数学竞赛的都去数学提高班报名。我们一大帮人就都兴高采烈的跑去了。数学提高班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小学得过竞赛奖的,但如果你真的想学,没有奖也没关系,想听就可以去听。学校专门派了一位颇为严厉而又幽默的李老师给我们讲数学竞赛。我们每天都听得兴高采烈的,李老师的最大特点是讲题时的四川普通话,经常惹得我们哈哈大笑。某天上课时,我听到有人叫段的名字,那个小学华赛成都市第一名,我侧过头看了一眼,高高瘦瘦还带点忧郁的气质,心里记住了他,转过头来继续解我的题。 这样的日子过了没多久,初中数学竞赛又要举办了,我们是初一,由于试卷是初三水平,没法和初三的比,学校准备拿初赛试卷给我们测试一下,看看是否有人有进入复赛的水平。测试那天,我们还和平常一样上提高班,卷子发下来之前,李老师说:“这是初试题,我估计你们中间至少有几个能上60分的,待会儿看下有几个人。”(满分似乎是100,我记不清了)我当时想,这里肯定会有我。拿到卷子后,我傻眼了,基本上都不会做,甚至都看不懂,什么圆、二元一次方程、数论……完全懂都不懂!我开始后悔没有听李老师的话,先把初中数学自学完,这怎么可能做得出来…… ……最后,我选了几个大概会做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把答案一填,交了上去,大题一个没做。 几天后,成绩出来了,我是28分,是最低的,不过提高班里一堆人都是28分,大概都是蒙对4道填空选择的结果。段似乎40多分。不过有一个叫陈的女生,考了60分。另外还有和我同班的一个男生也是60分。他们俩去参加了复赛。最终,陈得了复赛三等奖,另一个男生空手而归。事后,他跟我说,他初试的题大部分都是抄陈的,我无语。之后的一天中午,我吃午饭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找到我,说数学提高班要缩小规模变成竞赛班了,说我的成绩不好,很危险,让我努力。再往后的一天,李老师把我们一群28分的人叫到一起,对我们说了类似的话。我一直都以为自己数学很好,压根没想过被裁,当时感觉就像天一下阴了一样。 之后几天,我都一直心情非常不好。
四、到本部上课 后来选拔竞赛班成员后,可能由于班主任老师很看好我,觉得我是班上数学最好的,再加上我坚持说我还想学,最后还是没有把我刷掉。当初的提高班大约有80多个人,到了竞赛班,只剩了40个左右,刷掉一半。 一天班会的时候,班主任带了一个初二的师兄到我们班上,他叫汀,据说他是初二年级数学竞赛最厉害的人,初二时已经得了一等奖,让他给我们讲讲学习和竞赛的经验。当时是冬天,汀个子不高,不胖不瘦,戴着一幅眼镜,站在讲台上费力的讲着,我在台下默默地看着他耳朵上起的冻疮,心里不由自主升起了一个念头——我要打败他。 各位看到这里的时候不知是否有一种感觉,怎么像圣斗士呢?遇到比自己强的对手,然后之后再击败他。呵呵,其实我回忆起也有这种感觉,也许是小时候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的吧!好胜心强,总是凭着一股好胜心去做事。 初一下半学期,我们竞赛班的课改到了七中本部,由那里的一位许老师教,第一面见到许老师,我以为是校园里打扫清洁的清洁工,瘦瘦白白的,穿着特别朴素,留着仙道一样的发型。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这些孩子啊,还不行,比上一届差的远。在七中本部上课让我们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至少让我们见识到了真正的竞赛的样子,初一结束前,我也自学完了初中的数学。
五、杨老师 初二开始后,我们都努力为这一年的初中奥数做准备,我已经不关注段了,那个初一得了60分的女生陈现在成了我们一群中最厉害的。据说她曾经做过几千道题。我们有什么不会的问题都会找她去问。那个抄她卷子进入复赛的男生,已经退出了竞赛班。 有一天学校来了一个杨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奥数课,讲得可真是难,我费尽心机才听懂了一点点。课后,教奥数的李老师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去杨老师那里上课,我才知道,杨老师讲课时似乎觉得我很有天赋(或者很努力听课?),才主动提出收我为徒。第一次到杨老师那里听课时,我又吃了一惊——小学时的场景又出现了——原来陈、段还有其他几个人早已在那里上课,他们看到我来既不表示热烈欢迎也不表示惊讶,反正之后就是同学了。 杨老师是我们时代成都市教初中数学竞赛教的最好的老师,所有学校的尖子都希望到他那里,但他并不是所有人都收,他那里只有十几个学生,他在川大租了一间教室,每周上一次课,每次课150元。 杨老师上课同样嫌我们水平太差,他讲的题我勉强能听懂,但他每次都留一堆既难且多的作业让我们做,我们回家就有的忙了。不过作业做不出来也没关系,他每次上课都会问:“上次做出来5道题的举手”“做出4道题的举手”……一直到“做出1道题的举手”,然后惋惜的看看我们,开始给我们讲解作业题。 我们七中育才的这几个人在杨老师那里一直上课上到初三竞赛结束。曾经有过几次,有一些陌生的学生不知通过什么关系找到杨老师那里上课,但多半听了一节就走了,因为太难,听不懂,但那些学生也许不知道,我们其实也听不懂…… 前几年,杨老师因病去世了,我们几乎所有他教过的学生都给他送了花圈,据说当时花圈排了整整一条街。
六、初二竞赛 我们虽然在杨老师那里上课,但对于奥数竞赛我还是觉得很多题很难。经常一道题想一个小时,有的甚至想五个小时的都有,杨老师布置的作业,没事就拿来做,一天做不出一道很正常。而且杨老师的课有时又听不懂,竞赛又接近了。鉴于这种严峻的态势,家里给我请了一个大学生家教。 我的大学生老师特别负责,找我要了一本《金牌之路(不知现在的小孩还看不看这本书,当时可是人手一本)》,每次回去都把所有要讲的题全都做一遍,再来给我讲。那段时间我感觉提高很快。 数学竞赛如期开始了,初赛我虽然没得满分,但和一年之前比起来,已经感觉难不到我了,复赛还是有些困难,我得了二等奖,陈这次得了一等奖,还有几个同学,得了三等奖,其中三等奖里有一个男生叫龙(学竞赛里除了陈就都是男的了),后来成为了我的高中同学。 竞赛之后,我对这个成绩很满意。学校似乎还不太满意,按他们的观点,我们初二年级至少要出三个一等奖(四川省一年也只有四十多个一等奖……)。之后,我们家就把大学生家教给辞掉了。
七、少年 不得不提一下初中的感情生活,虽然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但是对异性的喜爱(现在感觉那不算爱情)仍然不时闪耀出美丽的火花,给生活增添一丝亮色。 我也算长的还不差,当时也有一些女生对我有好感,但我要着重写的是她,一个比我低一级的小师妹。在初三繁忙学习的日子里,每天课间下楼看看她,是我最大的乐趣。 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初二刚开学的运动会上,她和另一个女生守住操场门不让别人进,以免打扰正在举行的运动。我的一个哥们认识她旁边的那个女生,于是我们就一起聊了起来。两天之后,我就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她。 好了,就此打住,十年前的初中校园恋情能有什么结果?你们可能猜到了,我一直都没和她表白过,更别提牵手接吻之类的了,当然毕业时我表白了,之后高中又有了新的故事,不过那就不是这里涉及的内容了。 八、物理竞赛 初二新多了一门课——物理,物理也有竞赛,我就买了几本物理竞赛书,在数学题做累了之后,继续做做物理竞赛题。另外,在数学竞赛结束,物理竞赛还未到的时候,主要做的是物理题。 学校为了物理竞赛,也办了物理的竞赛班,并且专门把它和数学的时间调整得不冲突。我也参加了。初二的物理竞赛如期来了,物理竞赛和数学竞赛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数学竞赛无论初一还是初三考的都是一样的卷子,而物理是初二初三分开考的。 成绩出乎意料,我居然得了四川省第一名!&&&&
这里不得不插一两句,有时候人会有种错觉,当想起自己以前的那些曾经取得过的最好的成绩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当我回忆起我的往事时,我却发现,那些最为重要的成绩,仿佛都是不经意间飘到我手上的,就像偶然在地上捡到100块钱一样。而那些努力奋斗之后,往往得到的却不尽如人意。 九、初三,九五,飞龙在天 讲到初三,快讲完了。我数学、物理等等竞赛的高峰期也就正是在那个初三的暑假悄然而过。虽然之后的经历仍然值得寻味,但那大部分已和竞赛无关。 初三,我继续听着杨老师的课,继续上着学校的各种竞赛班,现在又多了化学。幸运的是,学校规定,参加数学竞赛的可以在数学课时做奥数题,参加物理竞赛可以在物理课做物理题,我的这两门课基本就不听了。 数学竞赛班又扩招了一次,又缩编了一次,多了几个人,走了几个人,核心还是那么几个,陈、龙、我,还有几个和我们差不多同属第一梯队的人。 我们组成了一个小小的组织,经常在中午聚在一起讨论数学题,学校老师为此还把休息室让给我们。 暑假、寒假,学校的竞赛班依然举办,我们学习之后,跑跑步,踢踢足球,或者一块吹牛,那真是一段值得回忆的日子。 杨老师依然骂我们水平太差,我们也觉得自己还是一如既往地差,并没有注意到杨老师的题的难度悄悄增大了许多。我们每个人,每天回家后至少要学习四个小时的数学,还有些人再加上物理。我每天12点左右睡觉,持续了将近四个月。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爸爸需要在半夜拉电闸以督促我按时睡觉。有人可能要问,你们这么拼命的学,是为了什么?我说,我也不知道。但我们学确实是有好处的,比如数学或者物理的一等奖,就可以保送七中本部的理科实验班,这基本是四川省最好的高中班了,每年全省多少人想尽办法往里希望能够考进去。可我们似乎并不把它放在眼里,很少有人是为了那个目标学习的,我想,可能是都想做出最难的题,在最高级的比赛中折桂吧!这倒真的有点像“奥林匹克竞赛”精神了。
十、国家理科试验班 当然,学习竞赛还有更大的好处,这个好处就是,如果你初中时数学、物理竞赛综合起来(不知道它这个综合怎么算的),能够到达省里的前25名,也就是你是你所在省里初三毕业生中数学物理最好的25个人之一,你就有资格(只是有资格)参加一个叫做“国家理科试验班”的考试,和全国各地的600名考生争夺80个名额。如果你考上了,80人将被分成4个班,你将被分到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里的一个委托培养,高三时免会考、免高考,毕业后无需其他条件直接保送清华北大! 这个“国家理科试验班”为什么这么牛?因为它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直接发文,允许国家理科试验班学生免高考保送清华北大二校。上了国家理科试验班,就已经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上了清华北大。 在我初三的时候,曾经被班主任请到班上来讲经验的汀师兄考上了这个国家理科试验班!汀那一届,育才和他一起考上的还有三个人,并且,这也是四川省全部考上国家理科试验班的人。
十一、竞赛之年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多了,到初三那年数学竞赛前,我一共做了三十多本数学竞赛书,摞在地上有将近一米高,相信陈做的不比我少。物理竞赛由于初二的第一名,学校已经重点培养我,我自然不能辜负他们的期待,几乎做遍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参考书,摞起来和数学的厚度差不多。考虑到我从初一就开始学数学,初三才大规模做物理,这一年里,我可以说花在物理上的时间比数学多。 化学我由于也参加了竞赛班,所以也象征性做了三、四本书。 这一年物理竞赛先举办,正当学校鼓足了劲要让我再拿一个四川省第一名的时候,我却失误了!当年的题是我们学校判卷,拷试后第二天,我们年轻漂亮,班上很多男生都喜欢的物理老师急匆匆地找到我,说,你怎么搞的,前两道选择题就错了!两道选择题就是8分,意味着我即使其他题不错,最高也只能拿到92分,而只有95分以上才可能得到前几名! 结果,我初三的物理竞赛兵败家门,88分,虽然是一等奖,但离我的预期、学校的预期差太大了。与此同时,另外一个数学竞赛只在第二梯队的同学却爆冷得了物理四川省第一名。 接下来是数学竞赛。初赛,当初那些无法逾越的墙,已经变得如平时作业一般,就连数学竞赛第二第三梯队都基本得了满分。复赛,依然简单。这时我才想起杨老师布置的作业的难度,简直比复赛还高两个档次!这么变态的训练,才把我们培养成做复赛题都如砍瓜切菜一般。拷试时,两个小时的拷试,半个小时我就做完了,玩了会儿笔,又在草稿纸上画了会儿画,监考老师不时走过来看看过,我便把卷子盖住不让他看。看着同一考场里其他学校的考生们,看到他们正如我初二参加竞赛时一样凝思苦想的样子,我不禁想,他们,估计都是想努力得个一等奖,争取进七中本部的理科实验班吧! 最后,我还是提前交了卷。 出考场后,等到竞赛班的同学都出来,我们对了对达案,才发现我不小心做错了一道选择题,一等奖还是可以得,但是满分奖得不到了。竞赛第一梯队的其他人大部分都是一道未错,基本可以确定是满分奖。 正如我前面说过的,有时,好成绩总是在你不期望的时候到来,化学竞赛的成绩下来后,化学老师才欣喜地告诉我,我得了成都市第一名,这才稍微冲淡了我物理失利、数学马虎的遗憾。 那次,学校奖励了所有竞赛得了一等奖的同学一百块钱,我拿了三次,一共拿了三百块。 我松了一口气,即使中考发挥失常,我也已经可以保送进入七中本部理科实验班了。
「家有学霸」近万在职名师家教任你挑选,在线1对1辅导数学竞赛,提分!全国数学竞赛一对一在线辅导平台,辅导数学竞赛价格更低,师资更优,效果更好!
十二、继续向前 中考完了,毕业了,我们这所改制学校,当初承诺前30%的人都可以进七中本部读高中,中考的结果是,当前30%的人进高中之后,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在七中的录取线之上,他们可以通过成都市统招进入七中高中。大家皆大欢喜,我们这所改制学校的质量终于得到了证明。 由于竞赛成绩突出,我们学校龙、陈、我、初三物理第一的然、另一个数学第一梯队的朱、还有一个数学竞赛属于第二梯队但得了满分奖的同学,共六人,拥有了参加全国理科试验班的拷试的资格,小学时华赛第一名的段,似乎已经好久没听说过他了。中考之后,我们六人在父母带领下,前往北京,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里参加全国理科试验班的招生拷试。 多年以后,再回想起那次拷试的经历时,我都还清晰的记得,校园里的高大的梧桐树,家长们领着一个个看起来无比聪明的学生,校园里的摸高器,以及那些该死的考题……数学,六道题,做出来三道,但不知道对不对;物理,六道题,做出来四道,也不知道对不对;其他还考过什么?语文?英语?我不记得了。那该死的数学和物理题,终于让我体会到了,在杨老师变态的作业上面更上一层的难度。 我们就像一个个经受重重考验的运动员,走出自己的中学、走出自己的省,来到了和全国所有优秀的、天才的竞赛选手们竞争的竞技场上来了!看着那六百颗聪明的脑袋,我深深地感到,竞赛是没有极限的。走出了本省,还有全国,将来,还有全世界。相信那六百颗脑袋里充满着的,都是和我一样的想法——我的国家理科试验班,我的竞赛梦想。 在那些在北京考国家理科试验班的日子里,我遇到一个重庆的孩子,长的弱不禁风,考完数学对答案时,他告诉我们,他全部做出来了,只有一道题不知道对不对。 我还遇到一个河北的小女孩,我问了她的名字。 终于考完了,结束了,很奇怪,达哥最后在台上的讲话,我一句也没记住,我只记住了那些梧桐树,那些学生,那些稚嫩却聪明的脑袋,以及那些家长,他们都还是孩子。 我没有回成都,拷试后,我、龙、陈三个人代表我们初中学校,和带队老师一起前往浙江舟山参加当年的“我爱数学”夏令营。去年在江西九江举办的同样的比赛,由考上国家理科试验班的汀他们代表学校参加,拿下了一试、二试、总分第一名的大满贯成绩。这次,我们在舟山游山玩水,最后拿下了一试第一名,总分第四名的成绩,比汀他们落后了很多。 随后,我和龙去上海玩了一圈,我们已经成为很熟的哥们。
十三、尘埃落定 回来之后的事就没多少了,我和龙收到了全国理科试验班的录取通知,原先老师们都认为会被录取的陈和其他人一样落榜了。陈后来高中毕业去了香港大学。 我进入了北大附中,离开成都,开始在首都北京的住校生活。当我在北大附中里看到和刚刚过去的夏天里那次拷试时一样的梧桐时,我知道,我和当时,已经不一样了。 再后来,那个说自己数学全部做出来了的重庆孩子成了我的下铺,他喜欢抢别人的文曲星玩俄罗斯方块。 那个河北的小女孩则没有考上,到后来高三那一年的时候,我在全国物理竞赛总决赛上看到了她,她上台领一等奖。我手里拿着三等奖。再后来,我在北大的校园里见到了她,但我一句话也没有和她说。 拷试结束那天在台上做总结发言的北大附中副校长,成了我们的达哥。 再往后,龙成了色狼 而我,成了禽兽
以许巍的一首歌作为结尾《少年》我依然看到那些少年站在九月新学期操场仰望着天空清澈的眼神向着无限的未来——Savolax
羡慕啊……让我们这些起步超晚的孩子情何以堪、、、
额,神一般的经历,不过,那个全国理科实验斑没听说过唉。
额,神一般的经历,不过,那个全国理科实验斑没听说过唉。
强大,膜拜
看来我真是错过了人生很多美好的东西,现在想想,真的很多的不甘,现在我28岁的人了。。。但心里任然怀揣着当初的梦想,有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执着还是没长大。。。希望这次能成功,尽管单价是很大的,呵呵
写得很好啊。。。
尤其最后一句话
LZ,你是来炫耀的吧!是不是考进国家理科实验班很光荣啊?物理拿一个全国三等奖数学连北京市队都没有进,是不是真的很光荣呢?我还是佩服那个河北小女孩,对你不屑一顾。你对段的嫉妒可以用刻骨铭心来形容,对陈落榜的幸灾乐祸也可见端倪。 当时的国家理科实验班开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是培养国际奥赛选手,但除了华东师大二附中其他三个学校的国家队人数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特别是93年到2005年几乎被湖北湖南江苏福建广东冲得七零八落,数学那三个学校还偶尔能露露面,其他四科几乎都见不到踪影。 按理说,你们是全国最好的优秀学生,享受的教育条件也是全国最棒的,但是国际奥赛成绩却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呢?我看最大的弊病就是过早给你们温床,温床是什么?就是只要你们考进国家理科实验班就百分百上清华北大,导致你们三年都失去动力,当时不知道是哪个冒失鬼搞的这种优惠政策,这不是等于无形中培养伤仲永吗?由此可见中国的教育是多么的可悲!
我四年级就接触了奥赛,当时对它很感兴趣,但一次失利后,我对它敬而运之,直到初一才又开始学习奥赛,但之后都学学停停,愧疚啊
校友啊,但物理决赛3等奖还是不行。成都7中出去的不至于吧。。。。。。。。。。。。
看来拿奖还是要做题啊~~~~~
写的很好。。。。。。。。。。顶一个
登录百度帐号包年阅读:220.00元
来源:作者:
选择字号大中小
2017年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初二年级试题解答
(4-5)陆剑鸣;
(6-7)赵建勋;
(7-8)张东波;
(9-10)陈冰;
(10-11)李国峰;
(12-13)项菲;
(14-16)晏玉香;
(16-17)薄云珊;
(18-19)王凯旋;
(19-21)文广;
(22)郑泉水;
(23-24)谢俊峰;单高;
(25-26)陆维;王晓峰;
(27)周士藩;
(28-29)刘小杰;周春霞;
(30-31)栾瑞红;
(31-32)张桂芬;李晓雪;
(11+33-36)
(37-39)周春荔;
(40-41)张宁;
(42)陈良宇;李培华;
(43-44)高国雄;康晓东;
(45-46)邓文忠;
(47-48)杨文红;
(17+52)张刘福;
(17+52)王秉春;
(44+52)吴长顺;
(11+52)洪振铎;
(22+52)含笑;
(42+52)瞿文华;
主办单位:中国数学会普委会;北京数学会;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我初二,参加数学竞赛,需要准备什么?买什么资料书?_百度知道
我初二,参加数学竞赛,需要准备什么?买什么资料书?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这要看你有多少时间了,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找几本练习册做,如果时间紧迫那只能让老师找一些典型题做下开阔思路了。书的话,奥赛急先锋ABC卷和奥数典型题举一反三都是比较不错的,可以看看,其实去书店的相关专区自己看下,适合自己的最好。做题的时候最好找同学一起研究,不会的问老师。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某校学生参加数学竞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