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丨这几个外国人,写了也许是最合适读者的中国通史

中社院历史所推出新版《中国通史》
[摘要]此次中国社科院五卷本《中国通史》叙述上从人物、事件的细节入手,采用了人物传记与重大事件结合的方式。中国通史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汇聚全国史学界顶尖学者,历经八年撰著推出的《中国通史》五卷本由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高端史学的大众化作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作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任总撰稿,此次《中国通史》五卷本的创作队伍阵容十分强大,作者和参与创作者中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学界所有重要的学者,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祖武、王震中、方克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杜维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等。但《中国通史》五卷本同时也是一套大众化的作品,其文字通俗流畅,在流畅叙事的基础上,适当地引用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原文,并对文献的历史背景和含义做了深入的解读,是从大众史学的浅阅读到史学古典原著、学术性作品精读的桥梁。博采历来中国通史之长目前受到读者关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国通史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新中国成立前由学者独著的中国通史,如吕思勉《中国通史》、钱穆《国史大纲》。二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众多学者合力以成的多卷本通史著作,如范文澜、蔡美彪十二卷本《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十二卷本二十二册。三是由国外学者撰写的中国通史,如《剑桥中国史》、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等。此次中国社科院五卷本《中国通史》充分借鉴以上通史著作,并力求有所创新。叙述上从人物、事件的细节入手,采用了人物传记与重大事件结合的方式,如周公摄政、诸葛亮治蜀、炀帝功过、永乐迁都等,着重写出了人物身上体现的时代特点以及对历史的贡献和影响。首创专题综述体回应重大历史关切该书开创了以专题式的综合体叙述中国历史的先例,探索中国历史的大脉络、大趋势、大线索、大走向、大波折。这一百个专题叙述了从中国境内的人类起源到晚清的中国历史,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主线,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充分吸收当代考古和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时代演进纵向贯通,以问题分析横向展开,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并回应了中国人对历史的几个重大关切,包括世界上原生态的文明的农业起源地、三皇五帝是否确有其人、武王克商究竟在哪一年、安禄山崛起的真相等问题。(见习记者朱蓉婷/文 )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zola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社科院五卷本《中国通史》发布 同名纪录片同步上市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月8日下午,华夏出版社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五卷本《中国通史》新书发布会,华夏出版社社长黄金山先生介绍了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卜宪群先生等本书撰稿学者就“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芈月传与秦国崛起”“明代的社会控制”“晚清军事改革为何不成功”等议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并与读者交流互动。
本书作者和受访嘉宾可谓集一时之盛此次本书作者和受访嘉宾可谓盛极一时,包括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祖武、王震中、方克立,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等有重要影响的学者。
五卷本将于2016年2月由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全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用100个专题叙述了从中国境内的人类起源到晚清的中国历史,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为主线,吸纳最新考古和史学科研成果,以时代演进纵向贯通,以问题分析横向展开,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首次以专题综合体构建中国通史体系,科学的史学方法对资料考订诠释,保证了基本历史知识的真实性,是正本清源的中国历史。《中国通史》每一个时段都由本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撰著,是在艰深研究基础上的普及,读者对象为全国青年学生、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读者。
本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5年度基础研究重大成果”和“‘国家2011计划’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研究成果”。它的创作前后历经八年,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多次组织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论证,并广泛听取所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凝聚了全国众多的史学与文博工作者的智慧。同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百集《中国通史》,也将于近日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这部五卷本百集纪录片保留了《中国通史》保留了纪录片政论片中的专家访谈部分,将生动叙事与深入分析结合起来,同时借鉴了现代传媒的表达方式,以文学的叙述铺陈手法及讲故事的技巧赋予历史以肌理和血肉。同时本书从微观视角出发,注重生动逼真的历史细节的刻画,克服了以往专家写作的历史著作科学严谨有余,忽视可读趣味性的缺点,可以使本书适合大众读者的需求,二者相得益彰。
然而,五卷本书本刻画的《中国通史》与纪录片相比还是有较大区别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五卷本《中国通史》是以作者的原稿为基础编成的,内容更加丰富;纪录片解说词每集不到6000字,许多精彩的内容不得不舍弃,本书每集15000字,可以满足读者深入阅读历史的需求。
第二,纪录片的内容是以画面来推动的,学者原文的精深解读不得不转换为比较浅显的文字,轻松有之而厚重不足。但纪录片因其独有的特点,用电视画面的趣味性激发起最广大的年轻受众对历史的关注和真实的探索,挽救长期沉溺于阅读历史观与历史事实错误、不严肃的史学作品中的青少年。
第三,本书保留了学术著作的特点——注重史料的考订诠释,保证了史实的准确与可信。作者不是仅限于在书斋中梳理整理资料,而且走遍全国各地及相关国家和地区对现存的文物古迹从时间维度做了梳理,近千幅1000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许多是首次与大众读者见面,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历史“在场感”。
第四,五卷本《中国通史》并不是简单采用电视片的截图,而是采用了专业文物摄影师专为本书拍摄的文物图片,画面精致,与文字配合紧密,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同时,这部五卷本《中国通史》与以往的著作如建国前的吕思勉《中国通史》、钱穆《国史大纲》,建国后的范文澜、蔡美彪十二卷本《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及国外学者编著的《剑桥中国史》相比之外又有了很大的创新。一是,在卷帙上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比较恰当地处理了重点与全面的关系,对历史问题提炼恰当,在篇目设置上,既在总体上显得均衡协调,又各具时代特色。二是开创了以专题式的综合体叙述中国历史的先例,以普及化的方式表述对历史的解读,从人物、事件的细节入手,采用了人物传记与重大事件结合的方式,如周公摄政、诸葛亮治蜀、炀帝功过、永乐迁都等,着重写出了人物身上体现的时代特点以及对历史的贡献和影响,体现出了新的观点、新的视角、新的评价,既使中国通史表现的历史进程更加多姿多彩,又体现出了专业历史学者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深化了读者对中国历史的理解。三是《中国通史》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充分吸收当代考古学和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道路,表现出中国叙事、自主叙事的突出特色。四是《中国通史》回答了中国人对于历史的重大关切,如世界上原生态的文明诞生地的考察、气候突变与中华文明核心的关系问题等。
五卷本《中国通史》站在21 世纪的历史高度来把握、透视与思考我们民族所走过的历程,同时把中国历史放到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考察,通过与不同国家和民族历史的比较,勾画出中国历史发展的特色。本书能够帮助读者从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中,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创造的辉煌文明中,科学地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道路,是全国史学界顶尖学者八年多来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何可人 PN033]
责任编辑:何可人 PN03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读书官方微信
播放数:11344
播放数:18585
播放数:31720
播放数:164413
48小时点击排行社科院五卷本《中国通史》发布:求真乃历史学的本质
 来源: 
  【关注2016北京图书订货会】
  “明代的皇帝很多十几年都不上朝,但为什么国家还能正常运行?”“看了《芈月传》,很想知道历代后宫的封号到底有哪些?”一个个现场读者的问题抛向了台上的嘉宾,似乎印证着图书出版界、影视界目前的历史热。然而,引领这场历史热潮的,主要是非史学专业的人员,大多数专业史学工作者置身事外,因而一些标明“正说”的讲史著作缺乏史学作品应有的严谨,混淆了历史学与文学、真实与臆想的边界。读者无法分清哪些是从史料中推出的较为可靠的结论,哪些是作者自己的想象和演绎。
读者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翻看展出的新书。新华社记者 李欣摄
  而8日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举办新书发布的,由中国社科院汇聚国内史学界学者撰写,华夏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五卷本《中国通史》则为破解这一问题做出尝试。
  历史并非“大杂烩”
  一些讲史著作以“颠覆历史”“你所不知道的真相”为噱头,其间包含了对正统史学的质疑,挑战的是历史专业的权威和历史研究的基本准则。在此过程中,一些似是而非甚至错误的历史理论得到了广泛传播。这套书的总撰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认为,这些问题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尤其是给那些历史知识不多、分析能力不强的年轻人以误导,使他们认为历史不过是一个大杂烩。
  历史学的本质是“求真”,功能是“致用”,没有对历史现象与历史真相的说明,历史学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在史学通俗作品成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追逐的流行阅读物时,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史学作品,专业史学工作者责无旁贷。在这样的前提下,社科院历史学研究所历经八年编撰,推出了这部以科学性为前提的史学大众化读物。
  大众化的定位在于该书文字通俗流畅,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都可以无障碍阅读。虽然如此,书籍却约请了强大的创作队伍,颇有些“大家小书”的意味。顾问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学界所有重要的学者,这其中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祖武、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等近百名学者,而撰稿者除了卜宪群外,还有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十几名在本领域中颇具影响力的学者。
  一部全新的通史著作
  中国通史,在20世纪已出现了多部。目前受到读者关注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新中国成立前由学者独著的中国通史,如吕思勉《中国通史》、钱穆《国史大纲》;二是新中国成立后由著名学者领衔主编、众多学者合力以成的多卷本通史著作,如范文澜、蔡美彪十二卷本《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十二卷本二十二册《中国通史》;三是由国外学者撰写的中国通史,其中以《剑桥中国史》为代表。
  这些通史著作或因成书时间早、对新历史史料的采用欠缺,或因卷帙浩繁、专业性太强更适合受过专业训练的读者,或因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不同,外国学者观察中国的角度、兴趣和重点不同。
  而社科院的这部通史,充分借鉴了以上通史著作的优点,并力图有所创新。在卷帙上更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开创了专题式的综合体叙述中国历史的先例,从人物、事件等细节入手,采用人物传记与重大事件结合的方式,如周公摄政、诸葛亮治蜀、隋炀帝功过等,体现了新的观点、新的视角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当代考古学和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如关于武王克商究竟在哪一年上,存在着几十种不同的说法,而本书采用了2000年11月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一九九六——二〇〇〇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将武王克商的首选之年定在了公元前1046年。
  据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监制,CCTV-6大型纪录片《百集中国通史》将同步播出。
  (光明日报北京1月8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张 焱) [责任编辑:李国强]
此轮个税改革范围广、亮点多,是1994以来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也被舆论普遍称为顺应了民意的现实诉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历史性的突破?网友又是如何看?一张图告诉你!
未来三年,中国蓝天保卫战的“作战图”出炉。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在哪里?将采取哪些“战术”?
中国加入WTO以来积极履行承诺,逐步扩大市场准入,经贸环境持续改善,对外开放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新阶段。
光明网版权所有想了解,但不知谁写的比较好些    已知的:  柏杨的《中国人史纲》  钱穆的《中国史纲》(是这个名吗?)  吕思勉的《白话中国史》    还有哪些写的比较好呢?  希望大家推荐一、两种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
  钱和吕的似乎更正统些,不过奇怪的是我只看过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只是翻过钱穆的《中国史纲》(竖版繁体字有些不习惯),下过吕思勉中国通史(还没时间看)  应该说都不错吧。都是“大家”写的书,不妨都看一遍。  
  你太好了。      这么几天的功夫,没人回答,我就多想了想,决定先看史记。  可是是个断代史,只到汉,看起来又累。  边看边否定这种努力,还不如直接看通史
  弱弱地问一声:剑桥中国史系列,咋样?
  钱穆的是《国史大纲》见解独到,深刻;没有一定的历史功底不容易看懂。不过我认为柏杨的《中国人史纲》观点比较偏颇,不可过分较真。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通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