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0岁的男生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观是不是很容易受家人影响?

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做事&做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等问题的探讨
本文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做事、做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一些交流,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几点个人的认识同大家共勉,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人人都有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为了自己的需要,每时每刻都同周围的事物打交道,力求认识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改造它们。开始时,接触到的只是个别事物和现象,形成对各种具体事物和现象的看法。随着人们在实践中接触的事物日益增多、眼界日益扩大,就由认识个别事物和现象深入到认识事物一般的或共同的本质,这样就逐渐形成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根本的观点,即世界观。
世界观一般是朴素的、零散的、不系统的,缺乏理论论证和严密的逻辑。
人生观。什么是人生?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这是人生观的根本问题。在人的一生中,人既要与自然打交道,又要与社会打交道。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们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同。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成功带来的满足和幸福,也有失败带来的损失和痛苦。面对人生的种种结果,人们必然会考虑:同样都是人生奋斗,为什么有时成功而满足,有时却失败而痛苦;同样都是人,为什么有的人的一生是幸福的,有的人的一生却是痛苦的。人们的思考经过不断的集中和深入,于是就开始探讨:什么是人生?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在这些人生的一般问题上,人们形成的一系列观点,就构成了人生观。
人生观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独立性和多元性等特点。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社会现实,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是风格迥异的人生观。
古往今来,对于人生的看法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孔子入世有为的人生观。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人来到世间就应该刚健有为,积极入世来施展人生的抱负。孔子特别强调事人、人事的重要性,要从人事活动中去体认天命(自然),积极有为,而不是消极顺命。从这一立场出发,孔子强调“修己安人”,即通过自觉的自我修养,使别人得到安乐。因此,理想的人生就是将主体道德修养和“济世”结合起来,这才符合“礼”和“仁”的要求。孔子的人生观为他之后的儒家所继承,逐渐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世原则和“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模式。
老庄出世无为的人生观。与孔子的人生观不同,老庄哲学认为在人类之初的社会里,人性是非常淳朴的,而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却被自私多欲的思想所支配,使本来淳朴的人性受到损害。为了实现人性的复归,老庄哲学提出“无为无欲”的人生原则,认为寡欲可以防止人做恶,恢复人的善良本性。
叔本华悲观绝世的人生观。叔本华作为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认为生命意志既然表现为人生,则人生也就为意志所支配,而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渊薮,人生却总要追求这无法满足的渊薮,因此,人生的本质即是痛苦。作为世界本质的生命意志是无限的,它在有限的个人身上必然得不到满足。所以,叔本华主张人应当认清意志的内在矛盾及其本质上的虚无性,自觉地否定生命意志,进入人生的解脱境界。
共产主义的人生观。把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认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所做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
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那么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们最基本、最主要的精神支柱。世界观带有根本性,对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重大和关键性的影响。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从而形成对人生的理想、态度、人生道路等问题的基本看法。三者相互浸透、相辅相成,决定着人们的理想信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境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关系着人们价值判断。
不断改造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应当作为人生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曾国藩有两句话,“有才无德小人,有德无才庸人。”缺智的人是次品、缺体的人是废品、缺德的人是危险品。因此,我们应当把不断改造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始终不逾的加强道德修养,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才干,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小事、大事与难事
老子曰:“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们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敬业观念,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培养良好的道德,是从尊敬周围的人开始的,是从做好很小很小的事开始的。这种道德是慢慢建立起来的,而不专门找到大事才干。
这里我给大家讲两个关于渍纸的故事:
第一个,美国有个"福特公司",福特是一个人,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渍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直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相应改变了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这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大家说,这张废纸重要不重要?看见小事的人能看
第二个渍纸的故事,某年当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就是因为没有一张废纸,就使全世界为之惊讶。再看看我们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镜头,当人们散去,满地废纸,到处乱刮!外国人一看当然会这样认为:你们中国此时要同日本比,差得远呢!咱们的道德水准还没上来,还差得远!这两个故事难道不值得我们的深思吗?
不敬业的人决不会把工作做好,也无法在工作中发挥内在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就是说,轻视自己的工作,首先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正如奥里森.马登所说的那样:“只有粗陋地工作,才是可耻的表现,才是真正糟蹋你自己。”
不肯吃苦的人,是不可能成就大事的。屈原不苦写不出《离骚》,孔丘不苦写不出《春秋》,司马迁不苦,写不出《史记》,勾践不苦,就不会有最终的灭吴复越。
八一制片厂厂长王晓棠是个将军,她一生坎珂,文革时受到磨难,在她从艺生涯中,也“三起三落”,她在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作家宾时,当记者问她一生最得意的是什么时?她回答两个字“放弃”。放弃名利、放弃挑剔责难、放弃甚止打击。扎实干好每件事,欢乐过好每一天,引起观众阵阵掌声。生活中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唯有埋头,才能出头”。种子只有埋在地里才能发芽,若想跳出地面,它只能是一粒干瘪的种子。
不论做何事,务必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
三、金钱、名利与人情
我们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肩负着为国把关,为企业服务的重任,许多同志手中都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握有一定的权力,存在谋种腐败的条件,在当前法律和制度等制约机制还不很健全的情况下,如果放松了思想改造,放松了自身要求,就很容易犯错误,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因此,我们每一位同志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法规两道防线,过好金钱关、名利关与人情关。
过好金钱关:南宋诗人陆游诗曰:“利禄驱人万火牛,忘却名利少烦恼”。从古至今,总有那么一些人为利禄所驱使,象火牛一样不顾一切。“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贪财的人就不可能不受外界干扰而秉公办事,执仗明断。贪财---是非怨艾必将伴随其后。私欲膨胀,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发生偏离和扭曲,就会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掉进罪恶的深渊。
一个人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有人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个人的渺小,认为,人生在世就应及时享乐。这种人不明白,没有别人的奋斗,怎么会有他人的享乐?更不明白对人类对社会一无所予的人更渺小、生命更短暂。只有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社会进步的事业中,为这一事业去奋斗、去奉献,他的生命才会在自己的那份贡献中获得延续,他个人的存在才能与社会和历史融会成一个伟大的整体。天津工人白芳礼老人退休后,靠蹬三轮车挣来35万元钱,全部用来资助300名孩子上学,而自己一天三餐两个馒头一碗白水;深圳歌手丛飞义演400多场次,资助178名儿童圆了读书梦,还帮助了许多残疾人,累计捐款达300多万元,身患绝症还念念不忘承诺。他们的事迹对每一个国人都会产生心灵上的强烈震撼。面对他们,我们是否应该多想想自己应该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些什么呢?
过好名利关:名利思想是封建“官本位”等级观念在人们思想、观念、方法中的具体反映。过好名利关、是国家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立身之本。人一旦为名利、地位、私情所累,就不可能勤政、务实、高效地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淡薄名利,立志干事创业。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检验检疫事业谋发展上。要克服享乐主义的影响,决不能把腐朽当神奇,把痈疽当宝贝。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要顶得住歪理,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牢记“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努力做到慎权、慎欲、慎独,不为时尚所感,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浮名所累,注意维护国门卫士的形象。要严于解剖自己,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绝不允许发生有利的事就行使权力、争夺权利,无利的事就放弃职责、互相推诿的情况发生,切实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过好人情关。人情关掺杂着个人的亲情、友情、乡情和私情。人情关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在人际交往中起“润滑”和“催化”作用,另方面也会伤害自己和他人。就我们单位而言,人情风盛行,必使昂扬锐气下挫,歪风邪气上升,严重影响检验检疫事业的健康发展,尽而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作为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心中不仅要装着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更要装着祖国和人民,装着党的事业。更要弘扬正气,鞭挞邪恶,正确处理感情与工作、亲情与公情,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摒弃重关系、讲人情,不讲原则的传统陋习,增强党纪、法制观念,淡化办事中的“人情”因素。
四、政治帐、经济帐与家庭账,
心存高远,算好“政治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座的各位成长到今天,都经过了党多年的培养,经过了自己多年的奋斗。年长的同志身上凝聚了半生的奋斗与心血,年轻的同志才刚刚登上人生的政治舞台,政治前途还无法限量。同志们呀,从公仆到官员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从功臣(人才)到罪犯往往也只有一步之遥。从座上宾到阶下囚,于公于私,代价都是十分惨痛的。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讲,大家都要珍惜今天的所得,珍惜自己的政治前途,把握好今天和未来,决不要因蝇头不利,一时之需,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淡泊名利,算好“经济帐”。常言道,世界上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胡长清感叹:“如果可能从轻处理,一定要奉公守法,天天为别人题字,不收一分钱。”腐败分子事后的忏悔,再真诚也无法改变其命运,但却可以给我们每一位同志以警醒。在座的各位,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工作人员,都有着相对稳定的收入,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当前我们的收入水平,就公职人员来讲,在日照市不是最高的,起码可以说是比较高的,而且随着发展,我们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还会不断改善,我们没有理由不加倍珍惜。如果想入非非,自甘堕落,任其私欲膨胀,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谋取不义之财,最终会失去现有的工作生活条件,去受牢狱之灾,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珍爱幸福,算好家庭账。我们每一位同志,虽然岗位不同,职位不一,但每一位同志在家庭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别人所无法代替的,是主心骨,是顶梁柱。不管是男主人、女主人,还是未成家的年轻人,都是家庭大厦不可缺少的基石。如果因为我们的贪欲断送了自己,不仅自己会身败名裂,还会给给家庭带来灾难,给亲人带来痛苦。
五、攀比心理、侥幸心理与麻木心理
克服攀比心理。正常的、适度的攀比,是人的天性之一,本无可厚非,但盲目攀利比富,造成心态失衡,就会滋生出腐败的动机和行为。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我们决不能盲目与富裕阶层比收入,不能乱了章法、自行调节,靠贪污受贿去寻求所谓的公平。作为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通过我们的工作促进企业发展是职责所在,不能贪图回报,吃着碗里的,要着碗外的,把等价交换、利益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和检验检疫工作实际中去。
克服侥幸心理。大家知道,现实社会中,腐败行为是要受到谴责和制裁的,腐败分子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被查处的概率、法律处罚的程度、经济处罚的大小、精神名誉的损失、“道德法庭”的审判及社会舆论的否定和谴责等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腐败的查处率不高,腐败的成本不高,因而,有些人就心存侥幸,认为搞腐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利益共享,一般不会败露。但是,这样的人忘记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道理。要知道当时没被发现,不代表以后还会被发展,现在没被查处,不代表日后不会被查处。随着我们党反腐败力度的加大,腐败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必将会越来越高,试图逃脱惩治的侥幸心理也会越来越靠不住。大量的案例也表明,腐败行为的败露和被查处,有其客观必然性,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现在未发现,不意味着永远可以高枕无忧;此处天衣无缝,不意味着其他地方没有“狐狸尾巴”。
克服麻木心理。反腐倡廉是一项艰苦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朗朗乾坤,万里无云。面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一时没有得到及时的查处,不能丧失对我党反腐倡廉的信心与决心,不能有消及麻木理心,更不能随波逐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反腐倡廉工作之外,要敢于树正气,讲真话,敢于站出来出腐败行为做斗争。
谈了不少,所谈的问题但愿能够引起大家的深思,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最后,愿我们每一位同志,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筑牢道德和法律两条思想防线,永远保持发扬艰苦奋斗本色,在人生舞台上,不断开拓进取,为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四)
习近平: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日15:42&&&来源:
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2013年1月5日)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3月17日),《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6月28日),《党建研究》2013年第8期
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什么盛行?为什么不断有人沦为腐败分子甚至变节投敌,走向犯罪的深渊?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我常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6月28日),《党建研究》2013年第8期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这么多年来,中央经常讲、反复提“两个务必”,围绕改进作风发了不少文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为什么背离“两个务必”,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那一套还有不小的市场?为什么还有些人对不正之风乐此不疲?我看,从主观上说,主要原因是一些同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好,对坚持“两个务必”既没有端正思想认识,也没有打牢思想基础。从客观上说,主要原因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在有些地方没有落到实处,在一些方面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
――《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优良传统、各个时期的先进典型,是引领我们打开真理之门的钥匙。学习越深,接受教育越多,就越能认识真理,越能坚强党性,越能提高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学习教育上,千万不能有差不多就行了的思想,而是要认认真真学、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通过学习教育真正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
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在内,都有一个不断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活到老学到老,世界观改造永远没有完成时。要通过这次活动,把学习抓好。不要就事论事,就事论事一时可以解决问题,但不能长期解决问题。就事论事是一种功利主义,要么是把这次活动当作一项指标或任务,完成就行了,不从长计议;要么是走过场或是一阵风,敷衍了事,根本不去触及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上的根本性问题。
――《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
通过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对查摆问题大有好处。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首先要发现问题,有问题发现不了、认识不到,就没有办法去解决。学习搞好了,思想认识提高了,衡量尺度就严格了,就敢于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了,这样一来,一些过去没有看清的问题可能就看清了,一些过去认为只是小事一桩的问题就可以看到其严重性并引起重视了。
――《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
心正心灵,则业勤业精。思想上有更深刻、更高尚的理念,工作质量和效果就不一样。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就能够感同身受。把自己摆进去感受,就能更好了解老百姓满不满意、拥不拥护。老百姓强烈反对的,我们就不能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然,如果感同身受都激不起对群众的感情,那就更有问题了。
――《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说到底,是与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牢固联系在一起的。我常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动摇了,防线就崩溃了。我们共产党人必须讲理想信念,要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始终把思想防线筑得牢牢的,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
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8月19日)
――关于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同志学习的批示
(2013年9月22日),《人民日报》2013年9月24日
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有的领导干部为了捞资本、谋升迁,不惜动用人力物力财力,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领导干部任人唯亲、任人唯利,甚至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为自己和小团体谋取私利,甚至到了欲壑难填、蛇欲吞象的地步,其中的动因不就是一个“私”字吗?有人说,现在不要讲“大公无私”了,因为干部的合理合法利益也要承认,应该是“大公有私”。这是一个谬论!干部合理合法的利益当然要承认,也要保障,但这同私心、私利、私欲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讲了,我们党还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吗?还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吗?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党的干部,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
抓作风建设,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对干部的要求。我说过,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古人说:“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很多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作风问题有的看起来不大,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但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月14日)
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既解决认识提高问题,又解决行动自觉问题,使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落地稳、扎根深,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贯彻到治国理政实践中。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月20日),《党建研究》2014年第2期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对共产党人来说,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精神上缺了“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四风”问题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出现动摇所致。“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必须毫不放松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点亮党员、干部心中的明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月20日),《党建研究》2014年第2期
思想上要严起来。“从善如登, 从恶如崩。”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要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防止思想滑坡。党员、干部一定要自我警省、自我约束、自我克制,把满足个人贪欲、一味追求个人享受视为祸害,自觉做到防微杜渐,努力避免摔大跤、栽跟头。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 2014 年1 月20 日) , 《党建研究》2014年第2 期
――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的答问
(2014年2月7日),《人民日报》2014年2月9日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14年3月9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10日
――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19日
――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19日
――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19日
――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19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权娟、秦华)
热点关键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观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