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你厌倦了工作,又没时间发展兴趣,老公厌倦老婆该怎么办办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巨齿鲨》和《大白鲨》没有可比性”
基本介绍:
  看完《侏罗纪世界2》后,想必不少观众会遗憾那头在海里神出鬼没的沧龙明明最让人胆战心惊,可是戏份却少得不够看。别着急,不用苦等到《侏罗纪世界3》上映,这个周五上映的《巨齿鲨》(The Meg)就将再度在银幕上还原史前海底大型生物的威慑力。  《巨齿鲨》海报  由乔·德特杜巴(Jon Turteltaub)执导、杰森·斯坦森(Jason Statham)、李冰冰、雷恩·威尔斯(Rainn Wilson)、鲁比·罗丝(Ruby Rose)、赵文瑄等出演的《巨齿鲨》讲述一项由中国主导的国际科研项目,正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处进行时,遭遇未知生物攻击,科研人员被困海底。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深海潜水专家乔纳斯·泰勒(杰森·斯坦森饰)受命前往营救,再度遭遇数年前曾经在深海给自己留下终身难以磨灭记忆的史前生物巨齿鲨。乔纳斯联手科研项目中的中国女科学家张苏茵(李冰冰饰)成功营救了被困人员,但营救行动却意外造成了巨齿鲨逃离深海。当史前巨兽重返浅海,人类将为自己对大自然的贪婪付出惨重的代价……  影片改编自美国科幻作家斯蒂夫·奥顿(Steve Alten)撰写的同名小说(又译为《深海侏罗纪》)。书中描绘的巨齿鲨“身长70英尺,重达60,000磅,一张血盆大口内密布着几百颗锯齿状的巨型尖牙,每一颗都足有7英寸长。即使猎物远在几英里之外,它们也可捕捉到猎物的气息,识别出猎物心脏的跳动”。虽然《巨齿鲨》仅仅是奥顿的处女作,但由于剧情引人入胜,文字描述极具画面感,还佐以写实的科普知识,小说一经付梓就拿下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的最佳图书,1997年7月正式发行后旋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行销超过20个国家。作者奥顿也乘胜追击,将乔纳森·泰勒与巨齿鲨的故事扩展成系列小说,之后又出版了五部,最新的一部是今年出版的《巨齿鲨:代际》(Meg: Generations)。  导演乔·德特杜巴与演员杰森·斯坦森、蔡书雅、李冰冰、鲁比·罗丝、赵文瑄亮相《巨齿鲨》中国首映礼  就在小说出版后不久,迪士尼就买下了它的影视改编版权。然而,它的银幕之路却是充满崎岖。迪士尼购得版权后,并没有付诸任何实际的拍摄计划,一搁十年。2007年,新线影业重新从原作者奥顿手中买下版权,并计划拍摄完成后于2008年上映。随后,先后传出曾执导《生死时速》的荷兰导演扬·德邦特(Jan de Bont)和对怪兽片很有心得的墨西哥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有望挑大梁。可惜,很快新线就宣布拍摄计划取消,大感失望的奥顿收回版权。《巨齿鲨》从此成了好莱坞有名的“烫手山芋”。到了2015年,奥顿又率先公布《巨齿鲨》的拍摄计划将重启。很快,导演花落擅长恐怖片的艾利·罗斯(Eli Roth)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但之后又爆出,由于创作分歧,罗斯出局。到了2016年3月,乔·德特杜巴正式接下导演一职。没过多久,杰森·斯坦森等一众演员确认就位。终于,在小说出版二十年后,在包括华纳兄弟和引力传媒等中美两国的影视公司牵头下,《巨齿鲨》的拍摄得以顺利展开。  《巨齿鲨》的两位主演杰森·斯坦森和李冰冰都是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演员。至于在影片银幕化的曲折道路中最后一脚定乾坤的导演乔·德特杜巴,名字听上去有点陌生,但一旦说起他的作品,各种类型片的爱好者必知晓其一:如果你喜欢动作冒险片,那一定知道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国家宝藏》系列;如果你喜欢浪漫喜剧,或许看过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的《二见钟情》;如果你喜欢悬疑惊悚片,可能深思过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的《本能反应》的主题;如果你喜欢异想天开的题材,约翰·屈伏塔主演的《不一样的本能》和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扭转乾坤》堪称天马行空。总而言之,德特杜巴是一位擅长各种类型、极少失手的导演。  独自玩耍的小女孩发现海中异常  日前,借着乔·德特杜巴来到上海参与《巨齿鲨》宣传活动的机会,澎湃新闻对其进行了专访。这位现年55岁、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已活跃在好莱坞的导演,不论是外形还是言谈举止,都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得多。几乎回答每一个问题,比如为什么接下片约、跟好莱坞的幕后大腕合作有什么心得,他都在道出自己观点的同时,不忘开几句玩笑。不过,在问及这次参与中美合拍片的拍摄,对于双方有何建议时,德特杜巴在认真思考后,给出了严肃而恳切的回答。  【对话】  澎湃新闻:在你接手前,《巨齿鲨》这个项目已经几经转手。我想,好莱坞导演应该都知道这个项目不容易,那么又是什么吸引了你迎难而上?  德特杜巴:有三个原因让我愿意接下这个片约:第一点是它的制片团队中有洛伦佐·迪·博纳文图拉(编注:Lorenzo di Bonaventura,好莱坞著名制片人,曾经为《变形金刚》系列四部电影及《特种部队》系列两部电影担任制片人,还曾成功为华纳兄弟拿下《哈利·波特》系列的电影版权)。我认识他已经有好多年了,之前却没机会和他一起工作。在我眼里,洛伦佐是一个了不起的制片人,我一直都很尊重他。作为一名导演,我需要制片人能保证拍摄项目的安全性,我知道跟洛伦佐合作不会错。第二点,我很期待这次跟中国团队的合作,我想要去了解中国观众,想看看跟中国的制片人一起工作怎么样,也很想到中国来旅行(笑)。第三点就是我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我过去就研究过鲨鱼和史前生物,但我也清楚相比已知的领域,在这方面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更多,而电影可以弥补未知的拼图。  澎湃新闻:原著小说当初一鸣惊人。跟小说相比,电影的改动大吗?  德特杜巴:哈哈,改动还是不小,如果你是小说的死忠粉的话,很可能会想骂我。但如果你喜欢的是小说的构思的话,那你一定会喜欢这部电影。小说里的很多具体情节做了改动,甚至巨鲨的视觉效果也不一样,应该说整个故事都变了。但你要知道,我们改编的是一部关于巨鲨的小说,又不是《圣经》对吧。而且显而易见,文字是死的,电影是活的,好的小说并不一定能变成好的电影,因为小说更多是关于人的所思所想,电影是关于人的所见所行,两者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庞大的巨齿鲨从科研人员面前游过  澎湃新闻:这次有很多拍摄都是在水中进行的。我之前看到有新闻说鲁比·罗丝甚至差点遇到生命危险,能透露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形吗?  德特杜巴:哈哈哈,这个故事有两种讲法。一种是耸人听闻的讲法,一种是有点无聊的讲法。前一种讲法就是我差点杀了鲁比·罗丝,后一种讲法就是罗丝想淹死也难:当时她穿着靴子在水里跌倒了,觉得自己一时好像站不起来了,但是当时她站的那部分水深仅有一米,只是她不知道而已;另一件她不知道的事是,她身后还有两位救援潜水员。没错,也许她当时已经很累了,也许我让她呆在水里的时间的确点长,但她绝对没有任何危险。我爱鲁比,怎么会让她淹死呢?!  澎湃新闻:虽然你之前执导过不少科幻和冒险题材的影片,但《巨齿鲨》似乎是你的导演生涯里场景最宏大的一部。能谈谈拍摄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吗?  德特杜巴:嗯……每次拍电影都会遇到一些相似的挑战,比如该如何跟演员相处。《巨齿鲨》特别的地方在于巨鲨是影片的主角之一,因此视效就很重要。如何才能逼真地呈现一艘小船在茫茫大海中的画面?首先你当然要找条船,找片大海,然后开拍!当然我们要考虑大海的脾气、天气的好坏等等因素,反正拍摄跟海水有关的剧情,就意味着花钱花时间。但是,当你完成拍摄的时候,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们可没有一头打算把我们当午餐的巨鲨呀,你要把它加进去才行,还要把画面上拍到的那些山移走,以及诸如此类的许多视效的工作要完成。这是没办法的,我想如果斯皮尔伯格现在来拍《大白鲨》,那他一定也不会只用机械鲨鱼了,肯定会加入大量的视效,那就是一部完全不同的电影了。当然,我知道正是因为鲨鱼在《大白鲨》里没有真正露面,所以感觉才那么恐怖,但我也能打包票,不论用什么方式去呈现鲨鱼,斯皮尔伯格都能拍出一部杰作来。  乔纳斯与张苏茵准备与巨齿鲨一决生死  澎湃新闻:说到视效,《巨齿鲨》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德特杜巴:这是我拍过的电影里面最讲究画面呈现的尺寸比例的一部。巨齿鲨是一种体型异常庞大的物种。我意识到能体现它的“大”的办法,就是把它跟其他东西放在同一个画面里对比。就是说,如果在我们的意识里那些看上去很大的东西,出现在它身边显得很小,那我们对巨齿鲨的“大”就有概念了。所以在视觉呈现上,我们遵循的就是同时拍摄很大的东西和很小的东西。然后,我们发现这有时也不管用,因为在大海的深处其实很黑暗,根本体现不出东西的大小。如果你有一条三十米长的巨鲨,怎样才能知道它有三十米长,如果你把一个人放在它边上,它肯定会马上就把那个人吃掉。所以我们在影片的视觉呈现上一次次斗争,最终决定让焦点回归到人身上,还是要让演员成为整部电影最关键的元素。  澎湃新闻:这次担任主演的杰森·斯坦森和李冰冰,你都是第一次合作。能谈谈对他们两位的印象吗?  德特杜巴:的确,在此之前,他们两位我都不认识。我知道他们拍过哪些电影,但作品并不能告诉你,演员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而且一般你只会在他们演过的电影里选个三部来看,不可能一下子看个20部。所以,还是要靠实际的碰面和交谈,才能了解他是谁。先说杰森,他是一个非常喜欢耍宝的人。我觉得他留给一般人的印象可能有点可怕,因为他通常在电影里都是扮演硬汉。他也确实是“男人中的男人”,而不是属于女人的男人。身为男人,你会想跟他一起出去晃悠,跟他一起打发时间。但他不是一个只存在于电影里的假英雄。我们通常只知道他是一个动作英雄,但他其实无所不能。所以,我的工作就是挖掘他在其他方面的潜力,比如激发他的幽默感,表现他谦逊中带着狂妄的性格以及腼腆的一面。  至于冰冰,我是通过一次次的聊天了解她,每次我们两个都笑作一团。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哇!好有女王范!可是相处之后你会发现,原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她很有亲和力,很爱开玩笑,总是那么开朗。但是在拍片的时候,她的精神会非常集中,竭尽全力不出错,当你需要她做什么的时候,她往往已经准备妥当。所以作为导演,我想激发出她风趣的一面,让大家看到她小女孩的一面。  深海潜水专家乔纳斯表情震惊  澎湃新闻:这次《巨齿鲨》的幕后团队阵容相当强大。摄影指导汤姆·斯特恩(Tom Stern)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老搭档、艺术指导格兰特·梅杰(Grant Major)一手打造了《指环王》系列、原声配乐哈利·葛瑞森-威廉斯(Harry Gregson-Williams)曾为《怪物史莱克》系列、《纳尼亚传奇》系列等操刀。跟这三位合作感觉如何?  德特杜巴:我想每一个导演都应该知道,之所以能取得一点成绩,是因为他们获得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特权。当人们跟我说:“你的这部电影画面很不错啊”,我嘴上说:“谢谢”,但心里清楚这是因为我有一位出色的摄影师;人们跟我说:“你的这部电影里的音乐真动人”,我知道那是因为我有一位优秀的配乐家。只有跟比你更有天赋的人搭档,尤其是跟比你更伟大的导演合作过的人一起工作,你才有机会知道他们从那些导演那里学到什么,继而看到他们将毕生所学运用到你的电影里会擦出什么火花。这些人往往有自己的需求和傲气,我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觉得受到尊重。他们不是为你工作的奴隶,而是真正的艺术家。我的目标就是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样,我才能拍出一部好电影,然后外界的人就会觉得我真厉害(笑)。  泰勒和张苏茵神色凝重  澎湃新闻:《巨齿鲨》的原著小说目前总共有六本,在你看来,它有没有潜力被开发成系列电影?  德特杜巴:现在电影产业的游戏规则就是,如果这部《巨齿鲨》没能成功,就别想有机会拍第二部。如果这部电影能成功,那就会没完没了地拍下去,直到观众彻底厌倦。但是,老实说,我不觉得人们会想看一部关于巨鲨的续集电影,如果他们期待续集,那也是因为里面的那些人物。如果鲨鱼的桥段拍得好看——我们也的确做到了,那么这部电影就能获得成功;只有角色塑造得有魅力,这部电影才能继续拍下去。  澎湃新闻:相信一定会有观众拿《巨齿鲨》和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作比较,这会让你觉得有压力吗?  德特杜巴:我觉得为这点烦心有些蠢。如果你拍的是一部恐龙电影,那肯定会被拿来和《侏罗纪公园》作比较。当然有人看了《巨齿鲨》会提到《大白鲨》,而且我肯定他们百分百会说“还是《大白鲨》更好”。毕竟《大白鲨》可是在影史上留名的经典啊。而这两部电影能比较的点,仅仅是因为它们都有鲨鱼,它们根本就不是相同类型的电影。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影史上有很多关于鲨鱼的电影,那么没人会拿《巨齿鲨》跟《大白鲨》来对比。  在巨齿鲨面前,人类显得非常渺小  澎湃新闻:这次的演职员团队中有不少中方的工作人员,对于中国的电影公司来说,这样与好莱坞的深入合作,目前还在起步阶段,但相信未来会成为常态。以你这次亲身参与的经历来看,能分别给双方一些建议吗?  德特杜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想中国人应该先充分了解我们做电影的方式。在我看来,也许对文化的理解,要比对电影本身更重要。美国电影始终处在变化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固定模式,你们也要学会及时做出调整,迅速应对变化。中国人做事好像有许多条条框框和约定俗成,一旦有什么变化,都必须先去问这个人,再去问那个人,一层层问上去,这样几个礼拜就过去了。但实际上,我们只有六分钟做出决定,他们人在那头,一大堆工作人员等在这头,而我又需要在这里拍,但我其实没法拍,因为我需要这里是一堆烂泥,可这里偏偏种着许多美丽的花朵,于是有人告诉我“你不能在这里拍”。碰到这种情况,随机应变的能力就很重要。  而美国人必须了解的是准备工作和各种细节处理的重要性。你不能只是在现场逛一圈,然后就开始说你需要怎么怎么样。事实上,细致的工作对于一部电影有益无害。我看过的那些最好的中国电影往往都在细节上不同凡响,画面上的一切都各就其位。而很多美国电影,我们都是大概意思到了就行了。这是中国电影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英伦漫步12日,如果你厌倦了伦敦,就是厌倦了生活。
相关目的地
如果你厌倦了 伦敦 ,那就厌倦了生活,因为 伦敦 有人生能赋予的一切。这句话出自Samuel Johnson( 英国 18世纪 英国 文坛大师,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英文字典)。行走在 伦敦 市区的街道,置身于十八世纪巴 洛克 建筑当中,时常会有莫名的惊喜和感动。
雾曾经是 伦敦 的招牌形象,弥漫着浓重雾气的石板街道和时隐时现的黝黑的大厦,那是从 英国 黑白电影老片和狄更斯小说得来的印象。如今,雾霾都已不复存在, 伦敦 雾成了一个传说,我们看到的都是蓝天白云之下的 泰晤士 河畔。 伦敦 有非常多的博物馆,美术馆,教堂,皇家植物园,每一个转角都有咖啡馆,是一个可以安静住下来的城市。每个人心里的 伦敦 都不一样,在某人心中那里是英超是温布尔顿网球,在我心里,那是Beatles的家乡,是福尔摩斯和华生住的221B公寓,也是邱园里认识不认识的植物,是博大精深的博物馆美术馆,是路边的咖啡馆,是灿烂的艳阳天,在小朋友的感知里,这里有哈利波特的魔幻电影工厂,可以在对角巷找他喜爱的玩具,还可以在公园的大草坪上肆意挥霍汗水的踢球。
总之,我,第一眼就爱上 伦敦 ,不需要理由。
旅行时间:~~
旅行足迹: 伦敦 、 爱丁堡
旅行的好心情始于出发前一周,离开 上海 潮湿的 黄梅 天,今天,我们出发去 英国 。
特别喜欢在飞机上升的过程中,云朵如悬空一般漂浮在魔都上空,非常的美好。
东航机上WIFI速度很不错,限量名额,平稳之后就可以登陆,很方便,发发图片聊聊天还ok。
飞机餐也要有仪式感,不将就。。。
飞行12个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 伦敦 上空。
终于,飞机缓缓降落在 伦敦 机场,彼时当地时间晚间6点半, 北京 时间凌晨3点半,我好困,困到没有睡意。
清晨,因为时差,很早就醒了,酒店在海德公园旁,来之前一直说要去晨练,结果是每天都路过,竟然没有时间进去。。。
在酒店门口街拍,天气好的让人嫉妒而又心生感激,天空湛蓝,温度适宜。
威斯敏斯特教堂又译为“西敏寺”,本义是西部修道院的意思,因为这座教堂所在的位置在当时 伦敦 的西部。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廊柱高大凝重,雕刻精致优美,彩色玻璃华美绚丽,高耸的尖顶、钟楼显得巍峨挺拔,被认为是 英国 哥特式建筑中的杰作。但经过13-16世纪历代国王的不断改建、扩建,实际上已经成了各种建筑风格的大杂烩。在19世纪的最后一次修整中,设计师大胆拆除了一些非哥特式的构件和艺术作品,使得教堂部分恢复了哥特风格的原貌。
等待排队的过程中,伫立在西敏寺门口,街拍。
这一处,阳光正好,暖暖的,笑颜如花。
教堂历史:
  早在8世纪这里就有一座修道院。1045年 英格兰 国王“忏悔者”爱德华答应教皇去圣地朝圣却没有去,为了“赎罪”,他应教皇要求在此兴建新的教堂献给 圣彼得 ,因此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真正名称应该是“ 圣彼得 教堂”。1066年教堂建成,和修道院一起供天主教本笃会使用。 教堂建成后不久,爱德华就去世了,没有留下王位继承人。他的表弟、 诺曼底 公爵威廉渡海而来,击败贵族推选的国王夺取了 英国 王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诺曼征服”。为了显示自己继承王位的合法性,威廉决定在爱德华兴建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从那以后,几乎所有的 英国 国王都在此加冕。
  1220年至1517年间,历代的 英国 国王不断对教堂进行扩建和重修,竭尽所能地使它看起来更辉煌壮观。但在1540年, 英国 与 罗马 教廷决裂,威斯敏斯特教堂也被关闭。1579年伊丽莎白一世重开教堂,但彻底清除了天主教势力,把管辖权收归王室,由国王直接任命的教长进行管理,并在这里将《圣经》翻译成英语。
在 伦敦 灿烂的艳阳下,漫步在 泰晤士 河畔,走走停停,大本钟在维修,脚手架遮住了它本来的面貌。
本来打算晚上来坐 伦敦 眼,俯瞰 伦敦 夜景,但是, 伦敦 9点太阳才落山,而 伦敦 眼6点半就关门了。自由的帝国主义国度就是这样,商场也是,平时8点关门,周末6点,这是完全的不打算促进消费么。
伦敦 塔桥(Tower Bridge), 伦敦 塔桥是从 英国 伦敦 泰晤士 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 泰晤士 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 伦敦 的象征,有 伦敦 正门之称。
作为一座吊桥, 伦敦 塔桥的设计独具匠心,它的桥身分为上下两层,下面的桥可以打开,桥基上有两座高耸的方形 维多利亚 时代砖石塔。 伦敦 塔桥不但是 伦敦 的大门,还是 伦敦 的眺望台,高约43.455米,因为需要排队,我们只是从塔桥上走过,转过去在 泰晤士 河边晒太阳喝咖啡了。
乘船在 泰晤士 河游荡,河面微波荡漾,不远处是塔桥蓝色的吊索,在阳光下很特别,也很美。
我们在塔桥下船,谁知道,下错站了,错过与地陪的相约地格林威治,不过,塔桥出来有一座城堡,很壮观,顺便可以吃午餐,来 伦敦 后的第一顿午餐,对我们也至关重要滴。
午餐是意面,拉面的混合餐,味道虽然不算惊艳,但也蛮好吃的。餐后我们习惯性漫步,转到 泰晤士 河边,散落着很多咖啡馆,酒吧,还有奇奇怪怪的小店。
找到一个很舒服的位置,吹吹风,看看景,聊聊天,喝一杯咖啡,顺便也看场球。
球赛开始了。。。
晚餐,不将就的披萨,虽然蛮好吃,但是晚间8点半,这个时间段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困到不行。。。
超级大的披萨。
清晨,因为时差的原因,很早起床而且很精神,小小摄影师很负责的,一直帮我们街拍。
慢慢的走过去看 白金汉 宫的换岗仪式, 英国 皇家骑兵队列很帅气。
总担心,他们的帽子会不会掉下来。。。
去往皇家大道的路上,会经过一个小公园,一切都是岁月静好的样子。
远处是, 伦敦 眼。
公园里偶遇的小松鼠,一点都不怕人。
骑着马的警察,怎么都要酷一些。
换岗的卫队过来了,很有仪式感。。。
可惜, 白金汉 宫,女王今天不在家,去 爱丁堡 避暑去了,自然我们的下午茶也没人邀请了。。。
今天的重点是学习,@ 大英 博物馆,一切都准备好了,但是,没想到 大英 里面很多展馆由于是古老建筑都没有空调,在午后 伦敦 炽烈的阳光下,宛如蒸笼一般,太考验体力了。
大英 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位于 英国 伦敦 新 牛津 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753年。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6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这里面大部分是 中国 的瓷器。
大英 博物馆内部的 埃及 展馆 大英 博物馆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753年。汉斯·斯隆(Hans Sloane)爵士是当时的一位著名收藏家,1753年他去世后遗留下来的个人藏品达79,575件,还有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 大英 博物馆目前分为10个分馆:古近东馆、硬币和纪念币馆、 埃及 馆、民族馆、 希腊 和 罗马 馆、 日本 馆、中世纪及近代 欧洲 馆、东方馆、史前及早期 欧洲 、版画和素描馆以及西亚馆。
我看的出了神,感应到了很多大牌的设计师灵感(抄袭)。。。
不得不赞叹的是古代人的审美,历经几千年依然是很时尚很古典。
古 埃及 艺术品是 大英 博物馆最富盛名的收藏,其数量仅次于 埃及 博物馆,拥有大量精品,如著名的罗赛塔石碑、亚尼的死亡之书、拉美西斯二世胸像等,是古 埃及 艺术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希腊 罗马 部的收藏是另一个亮点。来自于 雅典 帕特农神庙的命运三女神雕像群、帕特农神庙建筑遗迹,均为 大英 博物馆最令人神往的艺术珍品。 大英 博物馆的东方文物收藏也十分精彩,主要包括 中国 、 印度 、 日本 、 韩国 、波斯及 南亚 和 东南亚 等地的艺术品。 中国 收藏品中以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和上世纪初由斯坦因带往 英国 的大批 敦煌 文物也是极其重要的珍品。
精致的国际象棋
在 大英 炙热的环境下,大人们也都累趴下了,只是两个小朋友,一个4年级,一个2年级,很认真,全程基本都很专注,基本没有吵闹,还提出了自己思考的问题与老师做了交流,真的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由此看来,是我们成年人,自以为是的低估了小朋友的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给他们大大的表扬。
然而 中国 馆的瓷器, 敦煌 的壁画,并不是很多,蛮失望的,也许 英国 人不太舍得把 中国 的镇馆之宝拿出来吧,担心国人看了心疼不已。
圣保罗 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世界第五大教堂, 英国 第一大教堂,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列。 圣保罗 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 英国 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 雷恩 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纪末完成这 伦敦 最伟大的教堂设计,整整花了35年的心血。 圣保罗 教堂另一个建筑特色,是少数设计、建筑分别仅由一人完成,而非历经多位设计、建筑师的教堂之一,教堂内还有一个 雷恩 的墓碑,上书:If you seek his monument,(如果你在寻觅他的纪念碑,只需要看看周围)。
圣保罗 大教堂是 伦敦 的宗教中心,建筑为华丽的巴 洛克 风格,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17世纪末建成。教堂是文艺复兴风格,覆有巨大穹顶,高约111米,宽约74米,纵深约157米,穹顶直径达34米。这座宏伟建筑设计优幽完美,内部静谧安详,是建筑大师 雷恩 最优秀的作品。塔顶是眺望 伦敦 市区的绝佳地点。1981年举行过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的婚礼大典。
我在这里,默默祷告。。。
去过很多个大教堂,但 圣保罗 大教堂对于我们却很特别,因为我们登顶了,站在顶层的圆形走廊上,俯瞰,中轴线对称的设计非常的神圣。
当时,我们在教堂的一边听着圣乐,右手边的登顶队伍超级长,没想到5分钟过去,队伍只有几个人了,我想这大概是让我们也去排队然后登顶,一切都是主的旨意。
然后,这个圆形走廊有个小边门,狭窄的过道之后有个旋转着的楼梯,我估摸着大概8层楼吧,一直转啊转的,我们终于来到 圣彼得 的最高处。那时,腿已软,这个位置上我都不敢拿出手机拍照,原以为是大惊失色的模样,没想到,照片里的我笑容如此灿烂,很感恩,一切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教堂屋顶平台,有着一览无遗的景致。
午餐,又是一顿粤菜,好吃的来,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缓解疲劳的还魂汤。
很多次,在粤菜馆,偶遇当地人也在吃,大都穿着正式,女士还带着小礼帽,在中餐馆特有的吵吵闹闹之中,他们保持着自己的优雅,慢慢品尝,我一直在想,也许老外永远都无法理解,吃中餐就是要点一堆菜然后大家筷子一起上的那种亲密和舒畅的感觉。
午餐之后,我们出发去格林威治天文台,小时候读书学过关于“本初子午线”(Prime meridian)的种种。它又被称为0度经线,是经过 英国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 Greenwich)的一条经线(亦称子午线)。本初子午线的东西两边分别定为东经和西经。
本初子午线。
大不列颠帝国,说:我们是世界的起点,我们是世界的原点。于是,手指之时,便是0点之时;脚踩之地,便是0度经线。人总是爱探究本源,“从何时始,从何处来”,于是,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零度经线旁总有那么多人脚踩东西半球在拍照,于是,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拿格林威治天文的世界时钟校准自己的手表。
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现已成为 英国 航海部和全国海洋博物馆天文站,是一处热门的观光景点和天文学教育基地。
格林威治后花园,远眺
我却只记得那里的咖啡非常好喝,拉花也非常美丽,可爱的尽职的妹妹做摄影师,拍的美美的。
晚上,我们去哈利波特电影工厂,在 伦敦 郊外。
轰动全球造成一股魔法旋风的哈利波特电影系列,许多市内的场景、道具、特效都是在位于 伦敦 近郊的摄影棚拍摄。长达十年的拍摄时间,留下许多令哈利波特迷印象深刻的场景,包括邓不利多的办公室、对角巷霍格华兹学校大厅等。
水晶魔法城堡
片场入口,刚来的时候有点小兴奋,小朋友在一旁一个个说着名字,激动不已,哈利波特也许是唯一一部成年人和小朋友都超级宠爱着的剧集和小说吧,我还记得当年疯狂读小说的激动心情。
也许,其中一个位置是我的。。。
场景很真实,有种走进电影的感觉。
脑补电影里各种情节。
开往魔法的火车,我去坐了一会。
这里是个哈利波特拍摄的片场,一种情怀而已,互动比较少,除了小朋友还可以拍些绿幕电影,应该说并没有 大阪 的环球影城哈利波特那么立体,只是那一次我是半程以上闭着眼的,太震撼以至于害怕,小心脏受不了那种刺激。
Royal Botanic Gardens,皇家植物园邱园,位于 伦敦 西南的 泰晤士 河南 岸,占地达300英亩,是世界最大的植物收集地和植物学研究中心。邱园里有若干座大型温室,有几处旧时皇家住所,还有大型的花园和湖泊。在长达几百年的苦心经营下,这里视野开阔,自然韵味浓郁,四季风光旖旎,深得英式园林之妙,在2003年成为 伦敦 的第四个世界文化遗产,这座创建于1795年的历史悠久的植物园,代表着19-20世纪之间 英国 庭园造景艺术的巅峰。
对于每一年都要去 苏州 走一走园林的我来说,这个园子和我们的园林,只能说各有千秋,我也许,更爱清晨时分,游人未至时候的拙政园。
我第一次知道邱园,还是在一个花艺群里谈到切尔西花展,我一直想来看看,就这么简单的成行了。
邱园非常大,一天也逛不完。
进门就看见这么美的一棵树,美极了,我希望以后我可以成为一棵树。。。
棕榈室是 伦敦 植物园中的标志性建筑。在19世纪中叶建造这样的大型温室,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自建成后的150多年来,棕榈室一直使用正常,仅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有过两次整修。从外形上看,它还完全保留着当年的模样
这里人不多,而且多为本地人,或者 欧洲 游客。
威尔士 王妃温室,它于1987年由 威尔士 王妃戴安娜剪彩开幕,它的外观设计为阶梯式的层层叠叠的三角形,以便阳光能充分被植物吸收,由于要取代26座较旧的温室,所以采用了能让不同气候区的植物生长在同一个屋子中的技术,通过巧妙的分割,它同时拥有10个不同的微型气候区。
各种花,认识的不认识的,自由开放。
阳光下,愿你逆风生长。
无论哪个角度都很美,天气好到无可挑剔,只是很晒,在邱园的灿烂阳光下,所有的都很美好。
多头小百合。
思考一下?
湖畔, 伦敦 小学生在上植物课,老师和学生在认真的讨论着研究着,这样的上课时光真好。
在艳阳下。。。
温室里的花儿
路边的小野花
树荫下,休息一会。
下午3点半,我们着正装去喝最英式下午茶,丽兹酒店下午茶。
正装的定义是只针对男士的,要求衬衫,西装领带。
和电影里面一样。
装一下始终很重要,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丽兹下午茶,需要提前预定,按照set的,大概有5种茶可以选择,点心也可以添加。
餐具都很精美,东西也不难吃,
然后, 伦敦 还有一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贝克街221B,这是一个明媚的灿烂的午后。
221B旁边有一家小的博物馆,纪念品商店。
对于摩尔摩斯的迷恋,没办法,就是要到此打卡。
走一走逛一会儿,也是好的。
书店里也是好多人
情怀是这个世界上最要珍惜的,也是最矫情的。
一直都觉得福尔摩斯和华生是真的在这个世界上,就好像我相信天真和小哥,就好像我相信有三体的存在。
随便逛逛,街拍
伦敦 ,我很喜欢,是我最喜欢的十个城市之一。
清晨,搭乘捷星廉航,飞抵 苏格兰 首府 爱丁堡 。
廉航的基本定义,上下飞机都是自己走过去的,不会有廊桥和接驳车,因为节约是根本。
爱丁堡 ,海鸥飞翔。
这个午后,天空湛蓝,我们初到 爱丁堡 ,一个很有趣的小镇,熙熙攘攘的人,漫不经心飞来飞去的海鸥,石板路两边的古老城堡。
现在正值 爱丁堡 的夏天,阳光灿烂。经过了一片大草坪,人们在草坪上踢球、晒太阳、BBQ午餐,当地人是特别的爱晒太阳,热爱着阳光。
无论何时,露天酒吧一直都是很多人在喝酒聊天听音乐,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啥太阳,聊天,喝着威士忌,这就是 爱丁堡 的一天。。。
街头艺人穿着 苏格兰 裙唱着歌。
一家小店,出售各种装备。
每一个转角,都是如城堡一样的建筑,很长年月,历经岁月沧桑。。。
爱丁堡 的天空特别的干净,非常美,好像不适合工作,只适合闲逛和度假。
熙熙攘攘的小道,这里的人们非常非常热爱着阳光。。。
小镇不大,走来走去,好像已经很熟悉了。
街边艺术表演。
午餐,吃的牛排,羊排。
傍晚,出门闲逛,先吃了一家名为“西贡”的湘菜馆,然后沿着轨道一直往下,远远的可以看到大西洋。
清凉的微风拂面,好舒服,只是下去容易走回来就需要爬坡,累。
一户人家种的花花草草,要不要那么美呀。
清晨,在女王行宫旁遇见一个小山坡,温暖的阳光鼓励着我们登顶。
站在山顶(小山坡)上,是不是应该高歌一曲?
很秀丽的景色
远远是大西洋,在那里是 爱丁堡 城堡。
一个宁静的小镇。
眺望远方。。。
爱丁堡 城堡是 爱丁堡 甚至于 苏格兰 精神的象征。 爱丁堡 城堡(Edinburgh Castle)因为位于死火山花岗岩顶上,在市中心各角落都可看到。 爱丁堡 城堡在6世纪时成为皇室堡垒,1093年玛格丽特女王逝于此地, 爱丁堡 城堡自此成为重要的皇家住所和国家行政中心,延续至中古世纪一直是 英国 重要的皇室城堡之一,一直到16世纪初荷里路德宫(Palace of Holyroodhouse)落成,取代 爱丁堡 城堡成为皇室的主要住所。
门口站岗的士兵好像有点熟悉。
在城堡里闲逛,无奈人实在太多,暑假果然是 欧洲 人的黄金度假周期。
爱丁堡 城堡是 爱丁堡 甚至于 苏格兰 精神的象征。 爱丁堡 城堡(Edinburgh Castle)因为位于死火山花岗岩顶上,在市中心各角落都可看到。 爱丁堡 城堡在6世纪时成为皇室堡垒,1093年玛格丽特女王逝于此地, 爱丁堡 城堡自此成为重要的皇家住所和国家行政中心,延续至中古世纪一直是 英国 重要的皇室城堡之一,一直到16世纪初荷里路德宫(Palace of Holyroodhouse)落成,取代 爱丁堡 城堡成为皇室的主要住所。
远远看出去的城市。。。
下午,去卡尔顿山,其实也就是个小土坡,沿着这一段缓坡往上走不到半个小时就登顶了。那里离“ 纳尔逊 纪念碑”不远,是一座未完成的仿古 希腊 巴特农神殿的建筑,据说, 爱丁堡 的“北方 雅典 城”的称谓就出自这里。
十几根精美的 石柱 在天幕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高大雄伟。这是為了纪念奋勇抵抗拿破仑法军的 苏格兰 士兵而立的国家纪念堂。
晒晒太阳,走一走。。。
远处山坡上,有个小教堂。
爱丁堡 也有一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那就是 大象咖啡馆,在 爱丁堡 城中心,红色的门面在整排苍灰色石质建筑 中非 常醒目。玻璃橱窗上写着:“大象之家,哈利·波特的诞生地”,这里是罗琳最初写哈利波特的地方。
由于与哈利波特作者罗琳的渊源,这里总是高朋满座,有东张西望神情兴奋的游客,有悠游自在的本地人,还有数量不少在这里看书的学生。店主人对 非洲 大象情有独钟,橱柜上、餐桌上、木地板上、墙壁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大象木刻雕塑、油画及照片
古老的房子,里面木有空调,午后的阳光将这里炙烤着。。。
据传,罗琳喜欢坐在临窗的座位上,那里能看到市中心山坡上的 爱丁堡 古堡,于是又纷纷传言,罗琳书中的霍格伍兹魔法师学校灵感来源于此。慕名而来的游客当然可以对着威严肃穆的古堡来一番遐想。
这一次,我们只去了罗蒙湖和特罗萨克斯国家公园,应该不能算真正的 苏格兰高地 。
平静如水的湖面,如宝石一样的蓝色。
又一个晒太阳的好地方,老外真是超级热爱着阳光,只要有太阳就人多躺着晒。。。
偶遇白天鹅一家出巡,优雅的散步,好美的日子。。。
岁月静好的模样,大抵如此。
小 镇安 安静静的,很美,一切都更加的缓慢。
大片大片的草地,可以狂奔放空自己。。。
席地而坐,不过我们不喜欢晒太阳,只能再绿荫下。
儿时的秋千荡阿荡
浪费着时间,不着急赶路,真好。。。
这里吃午餐,海鲜大餐。
回程的路上偶遇一座城堡,某朝代的某小国的城堡。
一路开过来,都是这样的景色,最美乡间小道。
有个小边门,没锁,打算偷偷走过去,没料想远远的就有一只牧羊犬跑过来了,结果。。。
实在是太嚣张的座驾。
随便走走。。。
迷蒙着双眼,看看凌晨的 爱丁堡 街道,空无一人,只有海鸥仍在飞翔。
早班机,飞回 伦敦 。
在唐人街吃完午餐出来,正好遇到一年一度的彩虹节(同性恋游行)
彩虹节游行在下午1时开始,一直到4时30分,路线将行经 伦敦 最热闹的苏荷区(Soho),从 波特兰 广场开始,到白厅结束。
人山人海,把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各色人群从不同地方蜂拥而来,身着统一服饰,彩虹的颜色是他们的标配,帝国主义国家的民主。
英国 承认同性恋应该已经超过50年,但是每一年依然如斯。。。
在 伦敦 的最后一天,我们在 伦敦 闲逛。。。有个小遗憾,没能去西区看个音乐剧,也好,给我再次来 伦敦 又多了一个借口。
每一天都是这样的蓝天白云, 伦敦 ,真的感动了,对我们格外眷顾。
今日主题是购物,然而三个女人吃午餐,依然不能将就,好吃的很。。。
意面很棒,和我做的差不多。。。
偶尔看到这张照片,很怀念,永远的Beatles,永远的摇滚乐,此行没能去这个街口走一走也是小遗憾。
“我住在诺丁山, 伦敦 我最喜欢的角落,每天这里都有集市,贩卖各种为人熟知的果蔬,醉醺醺的人从纹身店里走出,纳闷地的问自己,为什么刺上了’我爱KEN’这个纹样。前卫的发型师让每个走出理发店的人都看起来都像饼干怪兽。而到了周末,突然就会冒出数以百计的摊贩,一直排到地铁站门口,目之所及尽是购买古董的人……”
这段娓娓道来的话是休·格兰特在电影《诺丁山》开头的独白,寥寥数句话就把诺丁山这处精致又平易近人的地方勾勒出来。没错,这里就是 伦敦 最让人迷醉的地方,既浪漫十足又很接地气。
诺丁山, 伦敦 西郊的小镇。很多年来,这座英伦小城一直默默无闻的鲜活着,直到1999年电影《诺丁山》的出现。
电影诺丁山里面的那家书店,还在。
书店小小的。
人也很多,小书店很温馨。
诺丁山街角的转弯处。
诺丁山街景,周六会有古董集市。
提前四小时赶到机场,依然很着急于 伦敦 退税的各种繁琐,各种排队,各种说不清楚的流程。
几乎是匆忙登机,据说有20%的人退税是失败的,源于 英国 的工作低效率,我们在这个时候还不知道退税的结局如何?(P.S 还好 英国 人效率蛮高也没骗我们,三天之后就退税到我的信用卡上,应该给个赞。)
晚10点, 伦敦 的上空。
好累,好累,感觉腿已断,这个时候需要冰水和热巧克力。。。
也许是因为在 伦敦 吃的太美味了,以至于觉得飞机餐很难吃。
在下降的过程中,看云层,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非常的壮观也非常美好。
回来了,浦东机场,纵横交错,我的魔都,感觉很亲切。
后记: 每一次旅行,总有些小遗憾,总是少了一天。英国 签证: 英国 签证流程比较长,在本人录取指纹并递交资料之后需要15个工作日,因此,需要预留足够的时间来办理。所需资料并不复杂,不过抵资料当天需要录取指纹(大人小孩都需要),保守估计排队时间约3小时,不过有vip 通道 ,还是相对靠谱。(暑假是 英国 旅游高峰期,由于 英国 签证不需要机票和酒店订单,因此建议早一点办理)
机票:提前关注,随时捡漏。
酒店:选择太多,奢简随意。
美食:出发前一直很担心吃不好,结果发现 伦敦 很多粤菜馆,实在是太完美, 伦敦 真的不仅仅是黑暗料理也有很多美食,只是,fish&chips不好吃,fish是淡淡的没有味道。
交通:包车可以偷懒,购物时可以出租或者地铁,总之很方便。( 伦敦 地铁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铁,也因为 伦敦 夏天气候温和,因此不少线路没有空调。)
天气: 英国 的夏天,非常舒服,温度适宜,今年尤甚,我们在的每一天都是艳阳天,16~28,不热,就是太阳非常晒非常晒,做好防晒。
购物: 英国 本土品牌也不能算便宜,特别是新款,商场里都是穆斯林女子,全身裹着黑袍,但是一点都不妨碍她们愉快的买包包,真的是土豪。
不得不吐槽: 英国 人的缓慢超乎了我的想象,效率很低,排队超长,特别是要去机场退税的,提早4小时+吧,不然肯定会很赶很赶。
其它阅读模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公厌倦老婆该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