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饲料出现问题,猪没有病理。卖猪杀开猪肝肾发黑。拉猪人不给养殖户猪款,卖饲料的业务员应该猪蓝耳病怎么治办?

疯狂的云南人特有的几种猪肉吃法!90%的本地人没吃过一半!
大理生皮是云南白民族的一道传统菜肴,逢年过节或者日常小聚,白族人总会以凉拌生皮作为自己的招牌菜和特色菜。
大理一般盛行吃生皮的地区有洱源、鹤庆、大理市周边乡镇等几处,其中洱源的生皮为上品,选材与制作都特别讲究。上好的生皮选取猪后腿肉和里脊、腰脊作为主料,生皮要切得细而不碎,蘸水选取地道的梅子老醋、野花椒、糊辣子、大麻籽还有蒜末、生姜、芫荽(香菜)、冷开水、白糖、盐巴、酱油、如果能有山胡椒那更好,蘸水的配制是非常讲究的,如果蘸水不好,那生皮立马降格了。
最地道的生皮是生的,没有经过任何熟化加工。吃生皮的地区多温泉,猪杀后,一般用松毛烧掉毛,然后用热水洗尽。这样猪皮金黄,肉质细嫩。蘸过汁水的生肉片吃到口里,绝对感觉不出平时生猪肉片具有的腥味,感到的只是从未感受过的鲜嫩可口和满口溢香。
澜沧血拌肉
拉祜族血拌肉是云南拉祜族的美食,原料为公猪的新鲜脊肉、护心血、辣椒、香茅草、生姜、胡椒、橄榄皮、韭菜根、花椒、草果、薄荷、香料、食盐。血拌肉是拉祜年必须的佳肴,质地鲜嫩,极具特色。当一碗血淋淋的血拌肉摆到客人面前,相信客人一定会胆战心惊,其实,血拌肉味道极佳。
墨江二代野猪肉干巴
见过饲养在猪圈里面,棕皮獠牙的野猪,带着大山的野性,却安享着人类给它们的安逸。
墨江逢五逢十的街天,都有一家专门销售二代野猪干巴的卖家,让我们有机会尝到这特别的山的味道。
瓦片火烧肉
临沧永德勐底瓦片火烧肉,将肉切好,腌渍;将腌渍好的肉放在瓦片上烤,火烧肉的味道极其好吃,一般的地方还吃不到哦~
白旺是哈尼族喜庆宴席上的一道重要的菜,是每个成年男子最喜欢吃的佳肴。一旦佳日节庆酒宴上缺少这道菜,就觉得食兴未尽而感到扫兴。
“白旺”是用动物生鲜血加工的凉拌菜。多限于健壮的猪(病猪、母猪忌用)鲜血。其制作万法是:把炒干了的适量食盐放入一个适中的盆里备用。当锋利的尖刀戳进猪脖颈后刚抽出,用放好盐的盆接住喷溅而出的鲜血、并用一把筷子迅速搅拌,不让其凝固。鲜血快流淌一半后,便把盆移升。因为做白旺的血只能用喷溅而出鲜红的那点,其余的不宜用。再用切细炸香炒脆的猪肝片,炒香的花生米面、姜、蒜和切细的薛莱根适量而均匀地撒入血里,血即凝固,再把一个烧得鲜红的火炭吹去灰尘,放进里面,随着一声“哧”的响声,冒出一道清烟,毒气赶去,白旺即成。端上酒席,其色鲜艳,鲜甜爽口,其味无穷。此菜极讲个“鲜”--血要鲜、隔夜不用,莱要鲜、隔餐不食。
血拌肉是澜沧人的一道特色小吃,说是血拌肉,其实肉是事先煮熟的,但是血是生的。有的人看了会觉得害怕,其实血拌肉的味道是很好的,里面有很多作料,如姜、蒜、辣椒和一些野生香料等等。
有的人说血是生的估计不卫生,其实血拌肉的血必须是检疫过的没什么疾病的猪血。再则,拌的过程中有辣椒之类的作料也起杀菌作用,所以其实血拌肉可以放心食用。
猪肉剁生、牛肉剁生、鱼肉剁生、黄鳝剁生、青蛙肉剁生……凡是肉食都可以做剁生,其制作方法和马鹿肉剁生一样,作料也大致相同,因动物不同,其味道也各异。
"剁生"是傣家人的下酒名菜,香甜清脆,酸辣可口。剁生,是彝、傣、白、布朗等少数民族保留至今的古代生食的遗俗露正宗的剁生,是将各种肉食剁碎,加上调料生吃。据说剁生的最初原料是麂肉,后来逐渐发展为牛肉、猪肉、禽肉和鱼肉等。
生吃,听起来很恐惧,可一旦过了心理禁忌关,吃起来极其鲜嫩美味,细腻如泥的生肉入口即化,原汁原味的野性顿时在唇齿间激荡,咽下便仿佛获得了直面危机四伏雨林的勇气。
丽江米灌肠
米灌肠是丽江特有的一种风味食品,米灌肠在纳西语里称作“麻补”。是把大米或糯米蒸熟后,拌在新鲜猪血、蛋清及各种香料里,然后灌到洗净的猪大肠内,封好蒸熟而成。吃的时候,切成片可煎可蒸,也是丽江地区的特有吃法。米灌肠色泽古朴油亮,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是补血,补气之佳品。
傣家凉拌柠檬猪皮
把所有配料放到猪皮里,加入柠檬汁,芫荽,芹菜和小米辣拌匀即可(放入冰箱冷藏一下味道更佳)
德宏火烧乳猪
火烧乳猪是傣族待客的一道上等菜。要选用德宏小耳猪,皮薄、肉质细嫩,最好半年左右的小猪,去内脏,塞入调料后用竹篾缝合,用文火烧烤,烧到焦黄冒油时,边烧边用尖刀将皮刺破,洒上湿稻草灰,再用火烘烤,待散发肉香时即可切片入席。食时要配傣味蘸水碟。
傣家炸猪皮
傣家人制作炸猪皮,工艺十分考究。先将猪皮用沸水浇烫后,刮尽上面的猪毛,剔掉附着的筋肉。再将猪皮用水煮至用竹筷稍用力可穿透时为止,晾干水分之后再刮去上下两层,将中间一层纯皮切成10厘米长、宽1~2厘米的条状宽的条状物晒干。然后再放进60℃左右的油锅内浸泡24小时捞出,滤油后再次晒干。
炸猪皮松软香脆,咀嚼时有响声。除了可直接食用外,傣家人还拿来就着米线、米干等食物当作料吃。
“纳西烤肉”是纳西人的最爱,是丽江茶马古道上流行起来的一道传统的马帮菜,主料为新鲜五花肉经过香料腌制,然后放在自制的烤炉内用当地特有的栗碳文火精心烤制而成。可直接烤熟食用或烤半熟后储藏,想食用时用油炸一炸再放入薄荷炸焦即可。
丽江腊排骨
丽江腊排骨是用猪肉排骨,加大量食盐腌制,有的会加些辅助的酒、白糖、香料等,放到可以滤水的木桶中,经约15天腌制后,盐味已经深入骨髓,骨头与肉的味道融在了一起,水分被大量腌出来,这时,肉的香味还不足;经食盐腌制后,拿出来在背阴通风处晾干,晾的时间在一个月到三个月之间,然后其味道变得“腊味十足”了。上好的腊排骨,应干爽紧实、黄里透红,色泽发亮,表面无霉斑,闻起来有股淡淡的肉香。
琵琶肉藏族待客的佳肴。又叫猪膘肉,是云南滇西北及与四川接壤地区普米族、纳西族、藏族和傈僳族的传统腌腊制品。这一带地区无霜期短,气候寒冷,猎杀后趁隆冬时节气温较低时加以腌制,成品红白相映,香气扑鼻。色香味似宣威火腿。琵琶肉是一种采用藏族传统的腌肉方法制作的肉食。具体方法是猪屠宰后将其内脏和骨头取出,保留完整躯体。待其稍凉后,撒入花椒面、草果面、食盐等佐料及白酒,轻轻搓揉后,将其开口缝合,在缝线部涂敷上水或香油调好的灶灰,并用木塞或玉米芯把猪鼻塞严,以防虫蛀。然后用石板或木板压上晾干,干后形似琵琶,故名“琵琶肉”。
宣威猪肚血旺
猪肚血旺,一道特色美食,杀猪饭一般请的人很多,来晚的人是吃不到的,猪肚营养丰富,血旺清肺,配在一起来个清汤,再来一份蘸水,那味道,不要流口水……
富源酸菜猪脚
富源酸菜猪脚是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的特色美食。富源酸菜猪脚是一道美味的佳肴,营养丰富,适合广大人群,具有很多的食疗作用,酸菜酸爽,加上猪脚,也不会觉得腻。
罗平烟熏肉
烟熏肉是布依人的特色菜。布依人腌肉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其他民族腌肉是把鲜猪肉撒上盐巴后使劲搓揉,然后再让盐水浸泡一定时间,最后拿出来自然晾干。
宣威火腿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是中国三大名腿之一,是国优名特产品,因而,宣威成了著名的云腿之乡。
宣威火腿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早在清雍正五年就远涉重洋,销往海外,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1923年,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公司加工的宣威火腿曾获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词:“饮和食德”,并赠优美奖章。
宣威火腿以当地盛产的乌蒙猪为原料,用当地的方法腌制,因产地而得名,以色泽鲜艳、香嫩可口、食而不腻见长。新中国成立后,宣威火腿继承传统,改进工艺,开发研制生产了精腿、片装、盒装、块装、金钱腿等10多种“宣字牌”系列产品,深受喜爱。
无量山火腿
景东无量山因山高天气凉爽,宜腌制腊肉,故盛产火腿。 无量山火腿原材料选自附近农村家养的不喂饲料或少喂饲料的大肥猪,加之人工手工腌制挤压晾干,因此火腿味香、质真、耐嚼,肥而不腻、味足而不咸。
砣砣肉是彝族著名的特色美食,该产品主要是彝族的民族特产。砣砣肉类似新疆的手扒羊肉,在制作上,一般是用鲜活肥硕的猪、牛、羊,立即宰杀后,大快朵颐。小者如拳、大者如碗,不放椒盐,氽入清水中煮至六成熟后,再放在筛簸之中轻轻撒上一层盐汗水沫,吃时佐以土法腌制的一种干酸菜汤(有克油腥的作用)。将砣砣肉抓在手上,边啃边嚼,由于这种肉做法特别,又不是很肥,吃起来越嚼越香,越吃胃口越开,所以,砣砣肉如今已成为彝族的一道名菜。
河口烧猪肉
河口烧猪肉皮脆肉嫩,色泽金黄,香气诱人,是传统的地方风味佳肴。由于色香味俱全,不仅登大雅之堂,亦可作一般家人佐餐下酒之品。
河口烧猪肉技术来自两广,清中晚期,河口已有烧猪肉面市,经过多年烤制技术、配料的不断改进,河口烤制的烧猪肉,其香味、品质已在两广同类产品之上。
华宁萝卜鲊肉
在玉溪市华宁县,农村的习俗是每到过年了,家家户户宰猪(这可是土猪肉),然后把周边的邻居、亲戚朋友叫来一起吃一餐年饭,很是热闹。热闹过后,主人家就会把还没有用的土猪肉中的三线肉,用来和当地农家自己产的萝卜丝一起,再加上肉汁,食用盐,辣椒粉一起腌制。
澜沧富邦腊肉
富邦腊肉是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富邦乡的特产。富邦乡腊肉色泽鲜红、味美可口、色、香、味俱全,在乡内一年四季均可保存享用,远近闻名。由于富邦乡生态香腊肉产自高海拔地区,有“天然冰箱”保鲜,源料又比较生态,成品腊肉色泽鲜红、味美可口、色、香、味俱全,在乡内一年四季均可保存享用,远近闻名。其品种有腊腿、腊肉、腊肚、腊脚、香肠、小干肠等。
▍图文资料:网络
▍综合编辑:昆明吃喝玩乐整理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一切原著者的付出。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快的时间内删除。
商务合作:汤经理
【电话】 【QQ】
【调戏小编加微信】tangziyi875469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你知道猪副嗜血杆菌病产生后遗症的原因吗?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 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 甚至是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 近年来,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报道很多,但对此病留下的后遗症报道很少。 笔者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过程中, 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病留下的后遗症,因其治疗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和高死淘率令基层兽医及养猪业主望病兴叹,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征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为嗜血杆菌属的副猪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菌(G-),通常有荚膜。 目前知有15 个血清型, 其中 1、5、10、12、13、14 型毒力最强,感染后,患猪多死亡; 2、4、8、15 型为中等毒力,死亡率低,但可以出现败血症,致生长停滞;血清3、6、7、9、11 型,猪感染后无明临床症状。 HP·S 具有明显的地方特性。
1.2 流行特点
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病菌通过飞沫随呼吸或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侵入体内, 在机体抗病力降低的情况下,繁殖、产毒和致病。
本病是一种严格的条件性致病菌,多种应激(运输、天气骤变、更换饲料、创伤等)是发病诱因;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天气变化较大的早春和深秋发生较多; 本病与流感、猪瘟、蓝耳病、链球菌病等许多疾病共同发病;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但以 2~17 周龄猪最易感, 其中以 5~10 周龄最多见。 发病率一般为40%~50%,病死率可达 50%以上。
1.3 临床症状及后遗症
1.3.1 临床症状
20~60 kg 体重的猪发病最多。 初次发病的猪场,接触病原后几天内就发病,出现体温高(患病猪的体温与原发病关系密切,有的高达 41~42 ℃), 有些猪由于发生脑膜炎而表现肌肉震颤、麻痹、惊厥。 食欲减退直至废绝,呼吸困难,有的病猪表现出声低而沉的咳嗽、四肢关节及关节囊下沿肿大、跛行和行走不协调、弓背,皮肤和可视黏膜发绀,颤抖、共济失调,常于发病后 2~3 d 死亡。
该病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或急性败血型链球菌病同时发病, 病程多在 6~10 h 呈急性死亡;多数病猪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 病猪精神沉 郁 、食欲 不振、中度发热(39.6~40 ℃)、呼吸浅表,有的病猪可见咳嗽、喘息、四肢末端及耳尖蓝紫。 部分病猪由于胸腔疼痛,伏卧时双前肢跪地,长时间难于睡下。当病菌经过皮肤的创伤侵入或随血液侵及皮肤时, 引起局部的皮肤发炎或坏死,部分病猪皮肤出现划痕伤,耳壳坏死。
60kg 体重以上的病猪临床表现以跛行、关节囊下沿肿大、弓背和行走不协调、生长速度减慢为主要症状。
1.3.2 后遗症
该病发生急性期未死亡或耐过的病猪呈现多种后遗症状。
典型的症状是被毛粗乱、生长发育停滞,病程长达数月,病猪因死淘而告终。耐过本病的公猪呈现慢性跛行,妊娠母猪流产,哺乳母猪因跛行、疼痛导致母性行为丧失,部分母猪发生顽固性子宫内膜炎;生长肥育猪食欲时好时坏,渐进性减食,对喂料反应迟缓。有的病猪粪便干燥、有的腹泻、有的病猪胃肠道出血导致粪便中带血;部分病猪反应迟钝、共济失调。 时而呆立一隅、时而双耳紧贴颈部、时而一耳朝前一耳朝后。 有的病猪走路摇摆、步态不稳,容易被撞倒地;部分病猪咳嗽声音低而沉、有的病猪明显喘气,有的卧地可见明显的腹式呼吸。
1.4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因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而异。
内脏器官的浆膜面发生纤维蛋白渗出是该病的特征性病变。 病死猪体表常有大面积的淤血和淤斑,病情严重的四肢末端、耳朵和胸背发绀。
急性死亡的病猪,仅见胸腔、腹腔浆膜相连部位可见“蜘蛛网”丝状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肺脏淤血、水肿。
病程稍长的胸腔淡黄色或黄色积液,肺表面浆膜、心外膜形成一层灰白色的纤维素性蛋白绒毛,当病情缓解时可发生心包粘连、肺与胸膜腔粘连。 随病程延长,胸腔积液逐渐变为黄褐色;心、肺、肝、脾、胰、肠系膜、腹膜等浆膜面白色的纤维蛋白绒毛形成一层纤维素性假膜。
当病情恶化时, 胸腔器官浆膜面上的纤维素性假膜被积液溶解,胸腔积液变为酱油色、混有类似“豆腐渣”样残渣,味恶臭;若继发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可见心包膜、肺与胸膜粘连部位形成的脓球。腹腔器官之间发生粘连,浆膜面上黄色的纤维素性假膜变腐。关节周围组织(常在关节囊下部)发炎和水肿,关节囊肿大,关节液增多、浑浊,内含呈黄绿色的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物。
当病情好转时,关节囊下部肿大的部位被机化形成“肉瘤”。 发生纤维素性化脓性脑膜炎时,见蛛网膜腔内积蓄有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物而致脑髓液变为浑浊。 脑软膜充血、淤血和轻度出血。其他眼观病变表现为肺、肝、脾、肾充血与局灶性出血和淋巴结肿胀等。
剖检后遗症的病死猪可见机体消瘦。 脑回扁平,脑膜与头骨的内膜以及脑实质之间粘连; 内脏器官浆膜面与邻近的组织发生粘连;胃黏膜大面积溃疡、十二指肠和小肠充血并盛有带血或酱油色液体,盲肠、结肠和直肠表面充血消肿。
2 形成后遗症的原因
(1) 临床症状多样化, 给诊断和治疗增加了难度。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症状不明显,多数情况下以继发或并发病出现。容易与猪链球菌、慢性猪丹毒、猪支原体浆膜炎-关节炎混淆,导致养殖场业主和兽医误治在所难免;许多兽医只发现原发病,经药物治疗后原发病症状消失,病猪刚有食欲就停止了治疗,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是引起该病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2)阉割伤口感染的误治。
笔者发现,新购仔猪阉割后相继发病,约经 7~10 d 全群发病,许多猪场因误治导致的后遗症随处可见。 剖检可见输卵管、创口周围组织被覆一层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并相邻组织粘连,依病程不同可见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全群几乎以死亡告终,病程长达 1~3 月。
(3)药物选择不当。
盲目用药加剧病情恶化。 大多数猪场在病情不清楚、未经过药敏试验的情况下,使用林可霉素或头孢类药物进行治疗,由于大剂量用药、不断更换药物,导致病猪肝肾功能损害。
不同地域的菌株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不一致。 仅笔者所在地区、甚至一个县市,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一致的情况下,同一种药物在不同养殖场效果不一致,表明发病菌株和抗药程度不一致。
3 防治对策
(1)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最好方法。
副猪嗜血杆菌具有血清型众多和地域性流行的特点, 菌苗的选择应与当地流行的血清型相符。先给母猪接种,通过初乳可使 4 周龄以内的仔猪获得保护力, 仔猪 4周龄时,再接种一次,可获得较高的保护率。种猪每半年预防 1 次。
(2)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 防寒防暑, 尽量减少其他呼吸道病原的入侵,杜绝不同生产期的猪混养于一栏,减少猪的流动和运输,提高猪的抗病力。
(3)早期诊断,正确治疗。
急性发病的猪场,不难根据临床症状作出诊断, 合理的使用药物效果理想且不留后遗症。有报道称本病对磺胺类药物,阿莫西林、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等敏感,但敏感程度与发病的地域性和菌株的耐药性而不同。 因此,当猪群发现疑似本病病猪,在做好药敏试验的基础上,正确选用药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资料来源:强励豪养猪护理中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猪肝”到底能不能吃?好多孕妇都在迷惑!
最近不少孕妈咨询:孕期贫血,家人给买了猪肝补铁,可是听说猪肝内有毒素,孕妇吃不好,是真的吗?
孕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的需要,所以会导致孕妇贫血,这是孕期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孕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会影响到母婴的健康,以及分娩的安全。
出现贫血的现象,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孕妇饮食质量不好
2:孕妇挑食
3:孕吐严重,胃口不好
4:饮食结构不科学
5:孕妈肠胃不好,吸收差
轻度的贫血,孕妇一般没有症状,如果出现症状说明贫血成都比较严重了。所以日常饮食中,孕妈要注意食补。补血的食物有:红枣,带皮花生,黑米粥,过水菠菜,木耳,红肉,黑巧克力,蛋黄,青菜,海带,猪羊牛肝脏等。
那么,有人说肝脏是排毒的,这个不可否认,各种毒素代谢和饲料中的某些有毒物质,以及自身分泌的一些毒素,都可能有一些残留在肝中。
但是猪肝含有的营养也很丰富,100克的猪肝含维生素A约为4972微克,是瘦肉的113倍。铁的含量22.6毫克,是瘦肉的7.5倍,维生素A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就是维护角膜和视网膜的正常机能,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干眼病、夜盲症、反复上呼吸道系统的感染。同时猪肝中的铁是血红素铁,吸收率比植物性食物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高十倍之上,对缺铁性贫血的朋友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那么,猪肝到底能不能吃呢? 如何吃呢?
建议孕妈们买新鲜的猪肝,自家加工,煮完调着吃,用青椒炒着吃都可以。
如何挑选新鲜猪肝:
正常的猪肝呈红褐色或淡棕色,无胆汁、无水泡,表面光洁、润滑、略带血腥味,而变质的猪肝表面呈灰褐色、青绿发黑、无光、指压时易破、无弹性,有酸臭味,如果猪肝呈蓝紫色或黑色、灰白色、表面的散状红点,属于异常猪肝,一定不要选购。
其次,卤好的猪肝营养流失较多,一百克卤猪肝中铁的含量只有2毫克,这是因为猪肝组织结构特殊,血管中蕴含的血液,在卤的过程中会大量流失,导致铁含量下降,因此要选购新鲜的生猪肝。
再者去毒的过程很重要,买回来的猪肝要在自来水下冲洗十分钟以上,然后再浸泡三十分钟左右。实在不放心切片后可以再冲洗几次,在烹饪过程中,切记不可会急炒快炒,这样做猪肝中的病原和虫卵不能被完全杀死,会威胁健康。
猪肝中的胆固醇含量也不低,建议大家每次一定要适量,以免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导致动脉硬化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世间美食并无美恶之分,只要合理科学的食用,就会给身体带来益处。(感觉不错就转发哦!)
以上内容由胎教管家编辑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
接受母婴、教育、女性生活类文章投稿
母婴合作请洽QQ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我国猪肉进口关税有效保护水平估算
摘 要:我国猪肉产业规模庞大,但生猪养殖业和猪肉加工业都具有弱质性,需要设计科学的进口关税政策助力猪肉产业发展。采用关税有效保护率模型计算了进口关税对我国生鲜猪肉产品和猪肉加工制品的有效保护水平,发现生鲜猪肉产品和猪肉加工制品进口关税有效保护率高于名义进口关税税率,猪肉进口关税政策有利于国内猪肉产业发展。我国可以适当降低猪肉产业上游产品进口关税税率,稳定生鲜猪肉进口关税税率,保持甚至提高加工猪肉制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在履行自由贸易的国际义务同时又能提高对生鲜猪肉和加工猪肉制品的实际关税有效保护水平。提升国内猪肉产业自身竞争力就是对产业的最有效保护,应大力推进猪肉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生猪养殖一产,做优生猪屠宰和猪肉加工二产,做活社会化服务三产。
关键词 猪肉贸易;进口关税;有效保护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竞争力
猪粮安天下。猪肉在我国城乡居民菜篮子中占有绝对重要地位,占肉类产量的比重高达63.62%。猪肉产业健康发展对于稳定国内市场食品供应、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从业人员收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全猪肉产业链、应对国际食品企业竞争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猪肉产业链包含种猪繁育、饲料生产、兽药动保产品研发、养殖设施设备生产、商品猪饲养、疾病疫病防治、屠宰加工、猪粪便处理、猪肉配销、猪肉企业融资服务、展览服务和信息服务等诸多环节。为了提高猪肉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加猪肉产品有效供给,猪肉产业链每个节点都不能存在短板。虽然我国猪肉产业规模庞大,但是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我国猪肉产业发展还面临着“猪周期”难以预测、品种资源对国外依赖性大、资源环境硬约束、疾病疫病控制难度大、加工能力不足、长期贸易逆差、猪肉走私猖獗、猪肉产品质量监督控制体系落后、规模经营水平和市场集中度低等挑战,产业弱质性特征明显。
在猪肉贸易方面,由于资源禀赋劣势及国内外市场猪肉价格倒挂,我国猪肉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存在显著逆差。与美国、欧盟以及巴西等主要猪肉生产国相比,我国猪肉产业生产成本高,具有显著的竞争劣势,需要政府为其出台扶持性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但是,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之一,具有不断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义务,能够用来支持猪肉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不能与产量和价格直接相关。
对于进口国而言,关税是最直接有效的贸易政策。名义进口关税税率并不能正确地反映我国生猪产业和猪肉屠宰、加工业的实际保护水平。通过合理设置猪肉产业投入品和最终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我国有可能在不违反WTO规则前提下提高对本国猪肉产业的有效保护水平。我国完全可以针对猪肉产业链的具体环节,对猪肉产业的投入品、中间产品和猪肉加工制品制定逐步升级的进口关税税率。这样既不违反WTO自由贸易原则,又能提高对国内猪肉产业,特别是猪肉加工业的保护水平。
本文在对我国猪肉产业弱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关税有效保护率模型,分别对我国猪肉和猪肉加工制品进口关税有效保护率进行估算。在国际贸易政策分析工具中,进口关税有效保护率模型比较成熟,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分析结果可信度高。进口关税有效保护率模型的最大优点是简洁,不需要考虑非关税壁垒对国内产业的保护问题。
一、我国猪肉产业的弱质性判断
1.生猪养殖业弱质性
(1)生产性能水平低。2015年我国猪肉产量达到5637.50万吨,分别是欧盟和美国猪肉产量的2.45倍和5.05倍,占世界猪肉产量的50.58%。生猪屠宰量7.1亿头,占世界生猪屠宰量的56.99%。虽然我国猪肉总产量高,但是猪肉产业生产率水平较低。2015年我国生猪出栏胴体重和出栏率分别为84.52千克/头和1.52,低于美国和巴西等生猪产业大国水平。美国和巴西每年每头母猪断奶仔猪数(PSY)平均高达24.83和25.51头,而我国PSY仅为16~18头。在饲料转化率方面,巴西和美国商品猪的饲料转化率分别为2.60和2.76,而我国商品猪饲料转化率高达3.10。
(2)养殖成本高。我国生猪养殖成本持续攀升,不仅抑制了猪肉消费需求,而且降低了养殖户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2014年我国散养生猪养殖成本达到15.88元/千克,比小规模猪场的养殖成本高1.96元/千克。我国生猪养殖成本约是美国的2倍,巴西的1.5倍。与要素禀赋充裕国家相比,我国生猪养殖业早已不具有成本优势。平均来看,我国每千克猪肉需要消耗玉米2.1千克,比美国高0.91千克。2014年我国生猪养殖需要消耗1.60亿吨饲料粮,约占我国粮食产量的26%,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饲料成本是生猪养殖成本中最主要的费用,各类规模养殖场的饲料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都超过了50%。与生猪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猪养殖饲料成本较高。2015年美国、德国、巴西和越南的生猪养殖饲料成本相当于人民币2.00~2.25元/千克,而我国的饲料成本高达3.00~3.25元/千克,一度还达到3.50~3.75元/千克。
(3)价格波动大。我国生猪养殖业始终在“猪贱伤农,肉贵伤民”的“猪周期”中循环,属于“高风险、低盈利”的产业。年期间,我国猪肉产量大于消费量,供求差额占产量的比重逐年上升。2007年我国猪肉供求基本平衡,2008年猪肉市场则供不应求,供求缺口达到48.60万吨。2009年国内猪肉价格上涨,养殖户纷纷补栏,猪肉产量大幅提高,供求基本平衡。年期间,猪肉市场又经历了一轮价格由波谷到波峰的剧烈转变过程。年期间我国猪肉市场则陷入罕见的持续3年的低迷期,市场价格疲软,许多散养户退出市场。2014年我国猪饲料价格持续走高,但是猪肉价格连续下跌至22.26元/千克,养殖户亏损严重。2015年我国猪肉产量降至5637.50万吨,消费量增至5720.00万吨,供求缺口高达82.50万吨。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由于能繁母猪数量减少和政府出台史上最严厉环保法,国内生猪市场回暖,价格攀升。日,国内生猪收购价格为20.70元/千克,比5月4日增加0.49%。-22日的一周时间内,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26.49元/千克,同比增加0.42%。猪周期的频繁出现和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不利于生猪养殖户安排生产计划,不利于猪肉加工企业形成稳定的生产预期,也不利于稳定市场猪肉供给。
2.猪肉加工业弱质性
(1)深加工比例低。虽然我国猪肉加工企业逐步引进了西式肉制品的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极大地丰富了猪肉制品种类,但是我国猪肉制品加工业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内市场上常见的猪肉制品主要包括腌腊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酱卤肉制品、发酵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五大品种,品种数量少于发达国家。我国猪肉加工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包括:白条肉多,分割肉少;热鲜肉多,冷鲜肉少;生鲜肉多,肉制品少;散售裸肉多,包装肉少。深加工的猪肉产量占猪肉总产量的比重仅为20.7%,远低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水平。可喜的是,雏鹰集团和禾丰集团等原先以生猪养殖为主的企业开始加大猪肉加工制品生产研发的力度。双汇集团通过国际并购,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猪肉加工制品生产线及其品牌引入中国。
(2)行业集中度不高。我国猪肉屠宰加工企业的规模和产业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我国有4585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和10135个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分别占总量的31%和69%。2015年生猪屠宰加工量排名前三的企业是双汇发展、雨润集团和新希望六合。三家企业生猪屠宰量合计为3560万头,约占全国总量的5%。三家企业加工的猪肉制品产量达到300万吨,约占20%的市场份额。对于国内庞大的猪肉消费市场来说,我国猪肉加工企业的规模和市场集中度不高。同时,生猪屠宰加工和生猪养殖户的利益联系机制松散,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屠宰企业联合压价等问题。
(3)生产技术设备落后。我国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开始消化、吸收、仿制进口设备,设计和制造出类似于“SDJ-I型数控蒸汽烫毛生猪屠宰生产线”等适合我国国情的屠宰加工设备。虽然国产肉类加工机械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在逐步缩小,但是我国大部分中式传统猪肉制品加工企业的设备和加工技术仍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落后阶段,不利于更好地保障猪肉产品的质量。
(4)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由于猪肉加工标准不完善,猪肉加工过程中存在着过量使用磷酸盐、肉味香精、抗氧化剂、发色剂和硝酸盐等现象,猪肉加工制品质量参差不齐。比如,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人工合成色素只能用在少数肉制品中,但我国部分猪肉制品中诱惑红等合成色素的含量严重超标。有些猪肉加工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用植物蛋白、明胶取代淀粉作为填充物,不但影响了猪肉制品的品质,还会对食用者造成潜在危害。我国猪肉消费市场仍然存在私宰肉、注水肉、病害肉、走私肉以及非法或超量添加生长剂行为。胡颖廉认为我国畜牧部门长期以增加产量为主要目标,没有太多动力或精力去健全猪肉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商务部门(现为农业部门)在生猪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差,存在“关注-批示-打击-反弹”的恶性循环,只能维持一种“大事不出、中事不多、小事不断”的低水平平衡状态。在猪肉消费环节,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执法力量分散,监管形式仅限于索票、索章,缺乏判断猪肉产品质量的技术手段,也无法进行猪肉产品的全程追溯,甚至发生了“从警察到保安”的角色变异。
二、模型与数据来源
1.模型构建
经典的关税有效保护率估算方法是小国模型,假设条件包括:进口完全供给弹性,出口完全需求弹性;关税税率的变化会影响商品的进出口,但是过高的关税税率不会使进出口量等于零;劳动等初级生产要素在国家间不流动,在国内可自由流动;中间投入品和最终产品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所有生产投入品都是可贸易的;要素的投入产出系数固定。2014年我国猪肉进口量和出口量仅占猪肉产量的2.43%和0.38%,猪肉的贸易量占国内猪肉产量的比重极低,所以我国猪肉贸易满足小国模型的假设。生鲜猪肉是猪肉加工制品的投入品。生鲜猪肉一般用于家庭烹饪,而猪肉加工制品既可以用于家庭烹饪,也可以用于户外就餐。生鲜猪肉来源于猪肉产业链屠宰环节,而猪肉加工制品来源于猪肉产业链加工环节,存在上下游关系。在此,假设生鲜猪肉和猪肉加工制品不存在替代关系。因此,可以运用关税有效保护率模型来估算我国进口关税对猪肉产业的有效保护水平。
假设uj表示在没有征收进口关税的情况下,一国产业j每单位最终产品的增加值。aij表示在没有征收进口关税的情况下,该国每单位最终产品j的中间投入品i所占比重,即投入产出系数。在不征收进口关税的情况下,进口国最终产品j的增加值为:
式(1)中,n为最终产品j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品的种类数。如果进口国最终产品j的进口关税税率为tj,征收进口关税后最终产品j的价格将增加到没有进口关税时价格的1+tj倍。ti为中间投入品i的进口关税税率,征收进口关税后中间投入品i的价格将增加到没有进口关税时价格的1+ti倍。在进口国对最终产品j和中间产品i同时征收进口关税时,最终产品j的增加值为:
式(2)中,u'j表示在征收进口关税时,国内每单位最终产品j的增加值。关税有效保护率模型的本质是要反映最终产品j从uj到u'j的价值增值过程,而不是最终产品j的国内价格从1到1+tj的变化过程。因此,关税有效保护率可以表达为:
式(3)中,ERPj为最终产品j的关税有效保护率。把式(1)和式(2)代入式(3),得:
由于无法直接得到自由贸易条件下的投入产出系数aij,因此也就无法根据式(4)直接估算关税有效保护率。在进口国对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同时征收进口关税时,最终产品增加值还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5)中,a'ij表示对最终产品j和中间投入品i征收进口关税时的投入产出系数。a'ij和aij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自由贸易条件下单位最终产品j增加值为:
把式(7)代入到式(3)得到修正后的关税有效保护率公式:
式(8)表明,进口关税对最终产品j的有效保护水平取决于最终产品j与中间投入品i的进口关税税率之间的差异。当所有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为零时,进口关税对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达到最大值。当最终产品关税税率小于中间投入品关税税率与投入产出系数的乘积时,进口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也可能为负值。其他条件不变,进口投入品名义关税税率越高,关税有效保护率越低。最终产品名义关税税率的上升会提高有效保护率。最后,投入产出系数a'ij越高,进口关税有效保护率越高。
2.数据来源
投入产出系数来自于《1997年度中国投入产出表》《2002年度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年度中国投入产出表》和《2012年度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是用最终产品j部门的总投入Xj去除该部门生产经营中所直接耗的第i产品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Xij。从2012年我国的投入产出表可以看出,畜牧业的投入涉及52个行业部门。其中,最主要的投入部门包括饲料加工业、种植业和畜牧业,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0. 0和0.0792。屠宰加工行业的投入涉及99个行业部门。其中,最主要的投入部门包括畜牧业、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批发零售业,其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0.0和0.0710。
ti与tj来源于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在线分析数据库(TAO),包括简单算术平均进口关税税率和按进口额加权平均进口关税税率。将HS6位编码下的商品分类分别与投入产出表中100多个产品部门相对应。年期间的进口关税税率是根据1996年协调编码制度标准(HS1996)进行分类的。同理,年、年和年期间的关税数据则是分别根据HS2002、HS2007和HS2012进行分类。我国猪肉产业中间投入品和最终产品进口关税税率见表1。
表1 我国猪肉产业中间投入品和最终产品进口关税税率 %
简单平均进口关税税率
加权平均进口关税税率
饲料加工业
屠宰及肉类加工业
饲料加工业
屠宰及肉类加工业
注:数据来源于WTOTAO数据库
表1表明,我国猪肉产业进口关税税率梯级分布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明显高于饲料加工业、种植业和畜牧业;畜牧业的加权平均进口关税税率高于饲料加工业和种植业;种植业的加权平均进口关税税率高于饲料加工业。生鲜猪肉产品进口关税税率较高,既不符合我国猪肉产业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也不能真正有效保护国内猪肉产业,导致猪肉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水平低下。我国耕地和灌溉水资源稀缺,环境治理压力大,不具有发展生猪养殖业的资源禀赋优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应在保持国内猪肉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生鲜猪肉进口关税税率,增加生鲜猪肉进口数量,扩大国内猪肉供给,稳定国内猪肉价格。同时,我国工业制造业能力强,具有发展猪肉加工业的生产率比较优势,应积极发展猪肉加工业,进口廉价生鲜猪肉,加工增值后向国际市场出口猪肉加工制品。
分别采用简单平均进口关税税率和加权平均进口关税税率估算我国猪肉贸易的进口关税有效保护水平。简单平均关税赋予每一个税目产品相同的权重,在某些产品进口关税税率为零情形下会高估进口关税对贸易的阻碍。计算加权平均关税时高关税产品的权重一般较小,会低估进口关税对贸易的阻碍。
三、估算结果与解释
1.简单平均关税有效保护率
1996年我国猪肉名义进口关税税率大幅度下调后,猪肉贸易的关税有效保护率亦大幅度下降。年期间,我国冻猪肉和其它冻猪杂碎的名义进口关税税率再次下调,两种猪肉产品的关税有效保护率也直线下降。鲜或冷藏猪肉、鲜或冷藏猪杂碎和冻猪肝的关税有效保护率大于名义进口关税税率。年期间,我国冻猪肉和其它冻猪杂碎的关税有效保护率和名义进口关税率相差不大。鲜或冷藏猪肉、鲜或冷藏猪杂碎和冻猪肝的关税有效保护率始终大于名义进口关税税率(见表2)。
表2 简单平均关税下各类生鲜猪肉产品有效保率
鲜、冷藏猪肉
鲜、冷藏猪杂碎
其他冻猪杂碎
年期间,我国猪肉产业投入产出系数a'ij的数值稍高于年期间的投入产出系数,进口投入品的名义进口关税税率也有所降低,导致年期间我国猪肉进口关税有效保护率略微上涨。
我国加工猪肉制品的进口关税有效保护率远远高于名义进口关税税率。干、熏、盐制猪肉的有效保护率也大于鲜、冷、冻等猪肉产品的有效保护率。1996年我国干、熏、盐制猪肉的名义进口关税税率为55.00%,而关税有效保护率竟高达5568.83%。制作或保藏的猪肉及副产品名义进口关税税率为45.00%,而关税有效保护率也高达410.52%。
1997年猪肉制品名义进口关税税率大幅下调后.进口关税对猪肉制品的有效保护水平骤然下降。干、熏、盐制猪肉和制作或保藏的猪肉及副产品的关税有效保护率分别降为156.13%和94.67%。2001年之后,猪肉制品的关税有效保护率再次随着名义进口关税税率的下降而下降.2014年我国干、熏、盐制猪肉的关税有效保护率为88.49%,制作或保藏的猪肉及副产品关税有效保护率为28.02%,远不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的水平。2014年随着鲜、冷、冻猪肉名义进口关税税率的下降,我国猪肉制品的关税有效保护率略有提高(见表3)。
表3 简单平均关税下加工猪肉制品有效保护率 %
干、熏、盐制猪肉
制作或保藏猪肉及副产品
2.加权平均关税有效保护率
加权平均关税税率情形下,各年度鲜、冷、冻猪肉产品的关税有效保护率差异较大。鲜或冷藏猪肉、鲜或冷藏的猪杂碎和冻猪肝的关税有效保护率高于名义进口关税率。冻猪肉和其他冻猪杂碎的关税有效保护率波动幅度较大,出现了大于、小于和等于名义进口关税税率三种情况。1996年,我国鲜、冷、冻猪肉和猪副产品的关税有效保护率均为58.56%。1997年名义进口关税税率削减后,鲜、冷、冻猪肉和猪副产品的关税有效保护率均降低为15.75%。
我国冻猪肉名义进口关税税率从1996年到2004年大幅下降,有效关税保护率下降为7.78%。其它冻猪杂碎的关税有效保护率也随着名义进口关税税率的削减从1996年的58.56%下降至2004年的7.78%。2001年,由于饲料等中间投入品加权平均关税税率上涨,鲜、冷、冻猪肉产品关税有效保护率大幅度下降。年期间,鲜或冷藏猪肉、鲜或冷藏的猪杂碎和冻猪肝均处于高有效保护水平。2014年,我国鲜、冷、冻猪肉产品的关税有效保护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投入品名义进口关税税率的下降(见表4)。
表4 加权平均关税下各类生鲜猪肉产品有效保护率 %
鲜、冷藏猪肉
鲜、冷藏猪杂碎
其他冻猪杂碎
加权平均进口关税税率情形下,我国加工猪肉制品的关税有效保护率变化幅度较大。1996年,干、熏、盐制猪肉的关税有效保护率高达15652.25%,制作或保藏的猪肉及副产品有效保护率为482.05%。1997年名义进口关税税率大幅下调后,两种猪肉制品的关税有效保护率骤然下降至148.40%和90.17%。年期间,干、熏、盐制猪肉的关税有效保护水平随着中间投入品加权关税税率的波动而变化,有些年份甚至低于名义进口关税税率(见表5)。
表5 加权平均关税下加工猪肉制品有效保护率 %
干、熏、腌制猪肉
制作或保藏猪肉及副产品
年期间,我国制作或保藏猪肉及副产品的关税有效保护率由正转负,变化范围在-4%和-15%之间,原因是制作或保藏猪肉及副产品的关税税率小于中间投入品关税税率与投入产出系数的乘积。
对于猪肉加工业而言,生鲜猪肉投入成本高,在加工猪肉制品价值较低时就会产生增加值为负的情形。2014年我国制作或保藏猪肉及副产品的关税有效保护率由负转正,得益于进口投入品名义进口关税税率的下降。
四、结论与建议
年期间,我国鲜或冷藏猪肉、鲜或冷藏的猪杂碎和冻猪肝的进口关税有效保护率在简单平均关税和加权平均关税情形下均高于名义进口关税税率,得到了进口关税制度的积极保护。简单平均关税下,干、熏、盐制猪肉产品的进口关税有效保护率几乎达到了名义进口关税税率数值的三倍以上,制作或保藏猪肉的进口关税有效保护率也大大高于名义进口关税税率。但加权平均关税下,干、熏、盐制猪肉产品的进口关税有效保护率时低时高,制作或保藏的猪肉产品甚至出现负保护。我国猪肉产品进口关税税率是从上游产品向下游产品逐渐提高的梯形结构,存在着显著关税升级现象,这说明国家意在加强对最终猪肉产品的保护,猪肉进口关税税率的设置也是较为合理的。
(1)设置有差别的猪肉产业链进口关税税率。国际多边贸易体系要求成员国不断开放农产品市场,并逐步削减关税税率,取消所有农产品的出口补贴。我国是负责任的WTO成员国,担负着持续扩大农产品进口市场准入水平,降低农业黄箱补贴力度,积极推动猪肉自由贸易的义务。但是,猪肉自由贸易不能危害国内猪肉产业安全。过多的猪肉进口将挤占国内猪肉企业的市场份额,破坏国内猪肉综合生产能力。如果我国对外国猪肉依存度过高,一旦国外市场猪肉产量下降,或者猪肉出口国限制对我国的猪肉出口,有可能会引发消费恐慌。根据我国猪肉产业链各节点产业发展实际,我国可以适当降低优质种猪、饲料、生猪养殖设施设备、兽药动保产品等猪肉产业上游产品进口关税税率,稳定生鲜猪肉进口关税税率,保持甚至提高加工猪肉制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既能履行自由贸易的国际义务,又能提高对生鲜猪肉和加工猪肉制品的实际有效关税保护水平。
(2)加快猪肉产业转型升级。根据中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我国猪肉产业不仅要补齐产业链条上的短板,实现各节点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而且要提高供给质量,减少低端猪肉制品的供给,增加高端猪肉制品的供给,提升猪肉产业竞争力。猪肉产业要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做强一产”就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推广,推动生猪养殖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进程,提高饲料转化率和能繁母猪年可供上市商品猪数量,有效控制生猪疫情,积极应对猪周期导致的市场波动风险,不断提高生猪养殖业劳动生产率。“做优二产”就是要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兽药动保产业、生猪屠宰和猪肉加工业,提升生猪养殖、屠宰和猪肉加工业物质装备水平。尤其要鼓励猪肉加工产业发展,提高猪肉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为消费者提供种类多样、价格合理的高端猪肉制品。提升企业开发新猪肉制品的能力,培育猪肉加工领军企业。“做活三产”就是要围绕生猪养殖和猪肉加工,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猪肉产业投入要素质量,细化猪肉产业分工,加速猪肉及猪肉制品流通速度,降低猪肉产业发展的交易成本。鼓励各类市场供给主体提供人工授精、疾病疫病防治、猪场设计、猪粪污和温室气体排放治理、猪肉销售渠道拓展、猪肉企业品牌推广等社会化服务,提高猪肉产业专业化水平。完善跨区域猪肉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提高猪肉冷链物流标准化水平。鼓励猪肉企业利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猪肉产品,建立健全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猪肉质量分级、包装配送等标准体系。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