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麓山国际实验中学官网高中不是艺术生但是开了学舞蹈的证明可以不剪长发吗

贾府里的年轻人,反感的是刘姥姥这样的亲戚,从不反感王子腾,薛姨妈,史大妹妹,薛蟠,薛蝌,薛宝琴,邢岫烟,尤二姐,尤三姐这样的亲戚。&br&&br&看一下这些受欢迎的亲戚:&br&&br&薛蟠成年后才进京投奔舅舅,并不是史湘云那样从小一起长大的关系,和贾府少爷小姐们原本很熟么?一点不熟好吧!不照样靠几筐大螃蟹,收服了贾府吃货们的好感?论价值观,贾宝玉一心追求泛若不系之舟的出家生活,薛蟠每天就是酒色财气,可薛蟠来了之后,宝玉一样叫上冯紫英,蒋玉含,唱曲吃菜,玩的不亦乐乎。所以多年不见,关系不熟,三观不合,并不是问题。&br&&br&尤二姐,尤三姐,美若妖孽,家世寒微。但天生丽质,秀色可餐,让第一次看到她们的贾宝玉在贾敬的丧事上都不忘献殷勤,替她们遮挡那一群满身臭汗不用香水的臭男人。所以家道艰难,投亲靠友,寄人篱下不是问题。&br&&br&薛蝌,邢岫烟,也不是豪富。邢岫烟在贾府那些锦帽貂裘的小姐们面前,连个羽绒服都穿不起,有人因此看不起她了么?邢岫烟投奔的是邢夫人,邢夫人在贾府人缘差的一比,但岫烟妹妹知礼懂事,克制而有分寸,不但不让人讨厌,反惹得贾府的富小姐主动关怀。所以,贫穷,拘谨,不合群,自己长辈讨人厌,也不是问题。&br&&br&史湘云,作为一个亲戚,敢在贾府和宝玉犟嘴,闹不愉快,虽然贾母是她亲姑奶奶,但毕竟不是奶奶。史大妹妹回回来贾府,和宝玉恼了好,好了恼,把这当自己家一样,但贾宝玉比并不觉得她反客为主,有什么嫌隙。所以亲戚熊孩子和自己吵闹不是问题。&br&&br&再看被林黛玉取笑为母蝗虫,连出身贫寒的鸳鸯都敢“作弄”,合府上下除了贾母都把她当个男相公取笑,喝一口茶人家就厌弃的连茶杯都不要了的刘姥姥。明摆着去贾府就是为了要钱求帮的,但你能说贾府这些人真的是讨厌刘姥姥么?恐怕更多的是当成一个奇人趣事。刘姥姥是去借钱,二尤,邢岫烟们本质上也是奔钱去的。但你觉得刘姥姥给贾母说村野奇闻的时候,小姐们都躲书房避而不见了么?宝玉听到刘姥姥讲看到一个大姑娘在雪地里抽柴火垛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入迷好吧?王熙凤把刘姥姥折腾够了,临走给了不少东西,并且在巧姐贱名好养活这个话题上向刘姥姥虚心讨教了很多,鸳鸯在送刘姥姥走的时候还特意善言宽慰,说了很多歉意的话,可以说是对这个老人流露出了足够的尊重。&br&&br&所以你看,神马阶层,共同语言,地位悬殊,从小不熟悉没感情,三观不合,穷亲戚来借钱,穷亲戚来投奔,在贾府那里都不是问题。&br&&br&之所以你觉得亲戚是问题,可能还是你太穷了。财富还没有雄阔到王熙凤之于刘姥姥,拔根毫毛就能比人家腰粗。你月薪3万,一线城市靠自身打拼月供一套房,亲戚在三线城市给儿子买婚房不够了,找你凑首付,你借他30万,连自己也要被拖垮。你说亲戚眼中只有利益,你因为人家穷,就觉得没有利用价值,就不交往,不尊重,甚至避而不见,难道眼中就不是利益?你家亲戚要是都住中南海,你还是这样态度?中南海的亲戚想和你利益绑定的话,你求之不得吧?&br&&br&之所以觉得亲戚是问题,问题可能是你没礼数,你们家不是贾府这样的诗礼簪缨之家,不懂的尊重那些个看似暂时一文不值的人,因为哪怕是一条底裤,一块卫生纸都有它的价值(语出国产凌凌漆)。你尊重的是钱是利益,不是亲戚长辈的那那份饱经风霜,那段与你父母共度过童年又看着你长大的那份资历。&br&&br&你觉得亲戚是问题,还可能是因为你们家亲戚颜值低,不如二尤那样美,不能让你动起那花花肠子,盘算留在府上暧昧一下,甚至悍然撅着鸡巴挑战一下伦常。在中国散文界,老家里家境清贫却模样清秀可爱的美表妹,不知道是多少成年作家绕不过去的话题。不知道多少回过故乡的少年,都在回城之后,对那个天真无邪与自己玩的很好,好看又清贫的小表妹念念不忘。&br&&br&所以当代人讨厌亲戚,不是亲戚的眼中都是利益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眼中同样全是利益。你不愿意为对你没利用价值的关系投入热情,不愿意穷亲戚的家长里短的low逼话题拉低你原本应该讨论英剧,红酒,帕劳,健身的话题的嘴巴逼格。亲戚们没有职场,一年一次聚到一起交换的是谁家为人做事怎样,谁家孩子不听话,谁家办事出钱大方,谁家借钱不还可耻,你和同事同学聚一起就不八卦不吐槽同事同学的相似案例?&br&&br&所以当代人讨厌亲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很多年轻人刚刚离开乡野,正在提升阶层,害怕自己苦心孤诣刚刚建立的一点后现代都市范的逼格,被土鳖亲戚给抹平,给拉低。因此特别注意对维系自身逼格元素的保护。我本科211,硕士一线城市985,西方哪个国家我没有去过?我会和你有共同语言?我假期只喜欢躲在房间徜徉文山墨海,我会和你们聊那些家长里短?&br&&br&也许只有富贵如贾家那样才能抵御土鳖亲戚刘姥姥对合府逼格的侵蚀。你爱来几次来几次,穿墙入户,当贾母坐上宾都不影响我们贾家的逼格。非但不影响,反而更证明我们贾府诗礼簪缨,富而好礼,逼格分分钟再次拔高,不知道又要高到哪里去了!&br&&br&所以现代社会越是成功,越是牛逼的人才越不避讳谈论自己在底层浮沉的过往。赵本山处处宣扬我就是一个农民,但这这个农民可不是包鱼塘养鱼的农民,而是一个号称“出了山海关,就找赵本山”的农民。&br&&br&只有当逼格的城墙金城汤池足够稳固,确认不会被人际关系中的低端群体轻易拉低的人,才能坦然面对这帮乌央乌央,只知生孩,不知个人发展,更无论生命真谛的沉沦底层的亲戚。&br&&br&很多现阶段刚刚品尝到一点现代文明边角料的年轻人正摇头晃脑,自鸣得意,顾盼自雄,心说:我pad里存的那些美剧英剧比你们看的春晚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就你们,也想凭那些早生贵子,重男轻女,愚忠愚孝的小农思想封建糟粕,对我进行围攻,对我进行洗脑?蚍蜉撼大树,止增笑耳!&br&&br&富而好礼,贫不知义。是社会生态的两个阶段。中国目前很尴尬,正在富而不好礼,贫而不知义的双重纠结之下野性狂奔,所以有趣的事情空前绝后的多。欣逢盛世的咱们这代人,可赶上了!
贾府里的年轻人,反感的是刘姥姥这样的亲戚,从不反感王子腾,薛姨妈,史大妹妹,薛蟠,薛蝌,薛宝琴,邢岫烟,尤二姐,尤三姐这样的亲戚。 看一下这些受欢迎的亲戚: 薛蟠成年后才进京投奔舅舅,并不是史湘云那样从小一起长大的关系,和贾府少爷小姐们原本…
我父亲教我的酒桌三段论。&br&适用于知乎上大部分&b&年龄不大的、偶尔才会说酒桌话&/b&的后生们。&br&&br&作为一个晚辈,每次我父亲带我出席饭局时,假如局中有人提议“不如请令爱来说几句吧,然后我们开酒。”我都会先与我父亲交换下颜色,假如他点点头,便起身,举着一杯酸奶(...)应用我爹的三段论。&br&&br&【一】讲今天的主题:节日/某位领导生日/某人高迁+今天请客的人&br&夸请客的人豪迈,不要直接说“请客”“结账”这类,要说是感谢这个人为我们提供这次机会。钱乃身外之物,别人花钱当然不是为了利益或社交,而是发自内心的制造一个大家在佳节相逢的机会。&br&&br&句式:首先,今天是圣诞节,感谢王大大/姜局长为我们提供这次难得相聚的机会。&br&&br&【二】照顾到酒桌上每一个阶级&br&[最高级]官位上最高 或者 年龄上最长 刚从国外回来的老朋友 有些事情要拜托的人 初次见面的人&br&句式:感谢姜局长不远万里来参加我们的聚会/但是说到这里,最最感谢的还是这次的聚会上可以见到王大大,我父亲经常跟我讲起您&br&[中庸级/大部分捧场的人]我一般会把我爹放到这个阶级里面,以及每次聚会我都经常见的熟人,还有级别比我爸低的人。&br&随便说说就行&br&句式:同时,也祝福x叔x姨我爹我妈,能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顺利。&br&[打酱油的晚辈]&br&句式:也希望我们几个晚辈,能借各位叔叔阿姨的光,在接下来的学业与工作生涯中,努力向叔叔阿姨们学习,争取铸造与叔叔阿姨们能并论的辉煌成绩。&br&&br&基本上第二段说完之后,酒桌上就会有不小的对你的表扬了。有“您把令爱教得真好”云云,但此时千万别骄傲,不说完我们最后的高潮,回家后你爹绝对不会放过你的。&br&&br&【三】最后的杀手锏:将酒桌开局的开场转回【二】中的[最高级]&br&如果第二段说完之后,大boss还没讲话,直接酒桌开局,基本上就是废了。&br&句式:我也只是说几句发自我内心的看法和祝福,但我相信,各位叔叔阿姨们还是更为希望听到x局x处对我们有什么指导讲话blablablabla&br&&br&boss讲话,你会发现言谈逻辑,照顾之周到,措辞之不卑不亢,全然不如你。&br&然后就可以吃饭了嘻嘻。&br&&br&&br&&br&再讲讲碰酒的规矩。&br&1.所有人一起干一次。&br&2.一定要先敬你不太熟的人(如朋友的朋友、朋友的家眷等),和你比较熟的人,敬不敬都无所谓。&br&3.记得敬自己的晚辈(大部分是局内中等阶级的子女)。或者可以端着酒杯走到晚辈处,每个人碰一次。表达自己现在所从事的事业以及水平(基本样子是做给他们的父母看的),说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来找叔叔。&br&比如如果你是牙医,就说看牙一定要来找我。&br&&br&&br&再说说点菜。&br&&br&以中餐为例。&br&&br&硬菜的数量是局内人头的1/3: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要兼顾 加上一个这家餐厅的特色菜 &br&蔬菜 1-2份&br&凉菜 如果喝酒的人多,3份 喝酒的人少 1份&br&如有女士,记得点一份甜品&br&如有客人带孩子来(18岁以下的一直玩手机的青少年),把饮料单给她。我一般的情况是,绕过某乐某碧某达,问有什么自制饮料,鲜榨的一大扎(避免芒果、榴莲等有过敏或厌烦可能的),热饮一大扎。然后自行端起饮料,不用服务员,走一圈倒到在场不喝酒的女士以及青少年酒杯的2/3&br&酒 在北方,啤酒按人头*2,白酒3瓶,自己带瓶好酒(茅台/红酒)
在南方不懂....
我父亲教我的酒桌三段论。 适用于知乎上大部分年龄不大的、偶尔才会说酒桌话的后生们。 作为一个晚辈,每次我父亲带我出席饭局时,假如局中有人提议“不如请令爱来说几句吧,然后我们开酒。”我都会先与我父亲交换下颜色,假如他点点头,便起身,举着一杯酸…
我来说个冷门的——文天祥&br&&br&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毛太祖不同,他没能终结乱世,缔造一个大一统中国&br&但是他的思想其实是中华文明的内核,也真正的保证了整个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和统一性&br&因为一个文明的延续,不是看他强势的时期有多强势,而是要看低潮时候多么坚韧&br&&br&&b&“人死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br&&br&经常有人说怎么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中国人有信仰&br&那就是对自己文明的信仰,表象是先祖崇拜,其实内心是对于自己历史地位的追求&br&这种源自史书评价的自我约束,似乎中华是独一家&br&&br&所以尽管有乱世的军阀,有分裂的裨将,有造反的创贼&br&但是在一个个的历史关头,他们都坚守住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底线&br&“否则后人要如何看待我呢?”&br&&br&&br&&br&所以元军南下,但南宋的军民一路抗争到底,并且拒绝承认元朝正统,这才有最终汉人们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r&&br&所以清朝杀进关内,神州陆沉,但是闯王死后的大顺军许多将领尽管被称为反贼,但毅然的和清军战斗到最后,南明内讧归内讧,但几路义军以及广大起义不断抗争。清朝最终吸收中原文化,将自己归为继承中华衣钵才了&br&&br&日本大举杀进,北洋军阀关键时刻一个掉链子的都没有,光头黑归黑,一边打一边谈投降的心肯定也有,但依然硬着头皮顶着,之后重庆谈判,咬牙切齿也只能放了老毛“不然民主人士怎么看我”&br&这种自我约束,其他国家在现代社会之前是比较难想象的&br&&br&几次灭国,放到别的文明就是团灭&br&但是中国独特的“&b&留取丹心照汗青&/b&”,使得再权倾天下的人,无所顾忌的人,也不得不考虑悠悠众人之口,未来的史书记录,即使内心不认,表面的文章也得做了&br&所以中华的文明,不管内涵流失多少,但至少文明传承,是一路薪火相传的&br&&br&话说,对“自古以来”的理直气壮,似乎也算这个精神的变种了
我来说个冷门的——文天祥 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毛太祖不同,他没能终结乱世,缔造一个大一统中国 但是他的思想其实是中华文明的内核,也真正的保证了整个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和统一性 因为一个文明的延续,不是看他强势的时期有多强势,而是要看低潮时候多么坚韧 …
&p&谢谢邀请。个人愚见是,《诗经》。&/p&&p&四五岁时,最早听我妈妈念的。&/p&&p&第一首能记下的,大约是《卫风·考槃》(讲的是一位隐士不与世争的生活):&/p&&blockquote&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br&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br&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blockquote&&p&那时哪能理解其中的意味呀,连字都识几个,全凭听,咿咿呀呀地模仿,囫囵吞枣地就背下来了。&/p&&p&要到十几年后,突然想起这些碎片般的句读,然后忽然明了:当初背的,原来是这个意思。&/p&&p&&br&&/p&&p&十一二岁的时候,《秦风·蒹葭》《周南·关雎》,都是从课本学的。&/p&&p&早自习,摇头晃脑地读。&/p&&p&后来语文老师让我们自己写一篇,也写这样的爱慕,才发现写来写去,把赋比兴全用上了,也写不出“蒹葭苍苍”的美。&/p&&p&才懂得,这么简单的句子,真的好不简单。&/p&&p&&br&&/p&&p&再往后,诗三百,大约也背过了一百首,算是明白了:这是真美呀。&/p&&p&里面说话,咏志,言情,一整页的都是花草鸟虫。&/p&&p&倘若华兹华斯读过《诗经》,大约都要叹口气:“我的浪漫,都不及这里面的几句呀。”&/p&&p&里面写思念故乡的人不能归家:&/p&&blockquote&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blockquote&&p&&br&&/p&&p&祝婚嫁美满幸福:&/p&&blockquote&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blockquote&&p&&br&&/p&&p&情侣之间的互赠:&/p&&blockquote&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blockquote&&p&&br&&/p&&p&要祝福别人大吉大利万事如意:&/p&&blockquote&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blockquote&&p&&br&&/p&&p&写爱人的思念:&/p&&blockquote&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blockquote&&p&&br&&/p&&p&少女为爱的勇敢:&/p&&blockquote&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br&&/blockquote&&p&&br&&/p&&p&期盼情人相会:&/p&&blockquote&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blockquote&&p&&br&&/p&&p&我有次在乡下呆了一个月,某天,被鸟鸣声吵醒。往窗外望去,乌的灰的蓝的鸟都停在阳台上,也不正面瞧我,自顾自地向外面的的树林和小溪嚷嚷。算是明白了:这就是诗经呀。&/p&&p&身在都市的人,不是每一天都能接触到自然的,而关于自然的审美,大概是基因里最原始的那部分的东西。在地铁里人们摩肩接踵,在公司里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好不容易有一个假期也得制定好精当的计划,哪能还惦记着远方的鸟儿呀,溪流呀,树木呀?&/p&&p&所以读读诗经吧,在音韵的平仄里面,还能找到能称为“美”的东西。&/p&&p&我自己以为,这是审美的熏习。&/p&&p&审美是一生的大事。&/p&
谢谢邀请。个人愚见是,《诗经》。四五岁时,最早听我妈妈念的。第一首能记下的,大约是《卫风·考槃》(讲的是一位隐士不与世争的生活):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
中华民国的本质是军阀政权,这个事实对于军阀同乡来说,的确意味着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上进概率,最起码当特务和当军官的可能性更大。因为那些所谓的国家领袖在用人方面没有任何大格局,始终只信任本省人,要害职位尽量只用同县老乡乃至远房亲戚。&br&&br&从这个角度说,那个时代的浙江青年尤其是宁波-奉化青年,可能会庆幸与蒋介石是同乡,因而能靠文凭谋到一条上进之路。当然,就算这条上进之路就算比其他省份要宽一点,但和50年代工业化开始之后的诸多发展机会相比,也是乡间小路和高速公路的区别。所以解放之后,这点“感激之情”好似烈日下的蜡烛,几分钟就被晒化了。&br&&br&具体来说,民国因为浙江籍而得到提拔的知名巨头,随手就可以举出一大票:&br&&br&比如说,王世和因为是奉化人,和蒋介石有点亲戚,上了黄埔一期,1936年升少将,长期担任侍卫长,外派就是中将副司令。另一个奉化人俞济时,在中央是总裁办公室主任,出外就执掌74军这种骨干部队(他叔叔俞飞鹏也是上将)。胡宗南不仅是浙江人还是宁波人,所以再无能也受蒋介石信任,当上了“西北王”。虽然屡战屡败,但直到国民党反动政权末期也是兵权最大的将官。同期在东部掌握另一个重兵集团的将官汤恩伯是浙江丽水人。其他的,空军总司令周至柔、最强大的野战兵团司令邱清泉,从落魄青年到军统之王的戴笠……在蒋介石面前的“第一身份”都是“浙江老乡”。&br&&br&上述名单并非我抓住个例不放,学术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docin.com/p-.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蒋介石与浙籍军人关系初探 以国民政府“浙江现象”为中心&/a&&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f601a3bff7e391f508a6_b.jpg& data-rawwidth=&637& data-rawheight=&3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9f601a3bff7e391f508a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edf0f4a8deb25d2db7f_b.jpg& data-rawwidth=&614&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edf0f4a8deb25d2db7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5e06bdc1cb7d269abad33eed7c1f9960_b.jpg& data-rawwidth=&621& data-rawheight=&6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5e06bdc1cb7d269abad33eed7c1f9960_r.jpg&&&/figure&&br&这种用人风格的确留下了一点“恩泽”。直到今天,奉化政府还在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吹嘘“民国将军第一村”,某些浙江落魄小资产阶级怀念“民国人情味”也不足为奇:&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fh.gov.cn/zwgk/tpxw/58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奉化&政府门户网站 ——精神家园,让农民群众心有所寄&/a&&br&&blockquote&有着“民国将军第一村”、“国家首批传统文化村落”之誉的溪口镇岩头村,整合家谱族谱、乡土文献、历史遗迹、民间传说等资源,运用纸质、照片等多种载体,专门设置了占地300多平方米、共119块展板的村史馆……&br&&/blockquote&&br&但无论被打扮成什么模样,“民国范”都是旧时代的糟粕,是旧中国年年灾荒,岁岁战乱的制度根源,更是封建军阀被共产党摧枯拉朽的根本原因。靠人身依附性提供凝聚力的帮会成员根本理解不了共产党,理解不了这个必然胜利的新时代:&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ifeng.com/a/94260_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抗联名将陈龙:重庆谈判时保卫毛泽东&/a&&br&&blockquote&在重庆期间,蒋介石宴请毛泽东时也让卫士招待陈龙。当清一色浙江奉化籍的侍卫官们在席上发现他来自东北抗联,&b&既不是湘潭人,也非湖南籍,便诧异地问:“你同毛先生有什么亲故?”&/b&陈龙如实相告:“我同毛主席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共产党的警卫人员来自五湖四海。”&/blockquote&&br&当然,公道地说,尽管蒋介石必须有奉化卫队的保护才能入睡,但他在封建军阀中还算是相对“开放”的“优秀”典型,地域观念比其他地方实力派(尤其是南方实力派)略弱一点:&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fabac1f5e9c_b.jpg& data-rawwidth=&622& data-rawheight=&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fabac1f5e9c_r.jpg&&&/figure&&br&这既和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基础有关(海关税收和盐税),也的确体现了“中央系”的相对制度优势。但一旦重塑中国社会的共产党站住了脚,在解放军看来,靠浙系特务集团控制国家的“中央系”也不过是个略“扎手”的黑社会罢了。&br&&br&关于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基础如何影响政治制度,参见:&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近代自北洋军阀到民国,最后却是共产党得天下?-马前卒的回答&/a&&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1949年前,首都在南京,为什么没有把上海和江浙吸干?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关于军阀集团的组织模式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参见:&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47年中央敢于在西北和胡宗南兜圈子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 马前卒的回答&/a&&br&&a href=&http://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史上有哪些搞笑、奇葩或者意想不到的战争?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关于共产党的军队组织模式:&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战败主要是因为军事策略失误吗? - 马前卒的回答&/a&&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只有中国采用“反法西斯战争”这个说法?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2d4f09eb3b90df7d6bec4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1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2d4f09eb3b90df7d6bec4_r.jpg&&&/figure&&br&补充:&br&&br&我注意到题主不仅仅强调蒋介石的浙江省籍,还企图拉上整个长三角和上海给国民党陪绑。&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59a0f820fe874eb889a5bd6f397c79f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1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59a0f820fe874eb889a5bd6f397c79f_r.jpg&&&/figure&&br&在此我必须指出,“黄金十年”没有战乱的苏浙富庶农村,死亡率勉勉强强和1962年的水平相当。江南农民似乎应该因此感谢一下拿苏联援助起家的南京国民政府?&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0dc504b1e694de44dc6a75a_b.jpg& data-rawwidth=&547& data-rawheight=&1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0dc504b1e694de44dc6a75a_r.jpg&&&/figure&&br&至于上海的繁荣,且不说每天上百个饿殍算不算繁荣,就算真繁荣了,那和国民政府有啥关系?你为上海是远东第一大都市而自豪,就忘了赵老爷为啥要抽阿Q的脸?&br&&br&觉得自己有资格为上海欢呼之前,先看看现代化街区的房契上盖着谁家的印!&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3c4dd6d902_b.jpg& data-rawwidth=&671& data-rawheight=&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3c4dd6d902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e1fc07fb2d65d8b27df9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e1fc07fb2d65d8b27df9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dbfad63d_b.jpg& data-rawwidth=&665&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dbfad63d_r.jpg&&&/figure&
中华民国的本质是军阀政权,这个事实对于军阀同乡来说,的确意味着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上进概率,最起码当特务和当军官的可能性更大。因为那些所谓的国家领袖在用人方面没有任何大格局,始终只信任本省人,要害职位尽量只用同县老乡乃至远房亲戚。 从这个…
这个问题我接下了,虽然没什么人关注。首先话说在前,评价两个年代离我们如此近的名人,本来是一件很可笑的事,因为我与他们素不相识,而且他们的许多朋友甚至金庸本人都还健在,照理说,武侠资历还不满二十年的我是没什么资格的。但作为一个看了他们几乎所有作品(包括社论散文),看过他们绝大多数访谈,看过他们很多版本的传记的无聊读者加粉丝,我实在很想谈谈这两个人。&br&所以,这个答案是基于一些版本的金庸传(包括冷夏版,傅国涌版等),古龙传(钟晓毅版彭华版等),以及他们的文学作品及相应序言后记(虽然题主不希望谈作品,但离开作品不容易全面认识他们)来阐述的。&br&为免只是单纯成为大自然勤劳的搬运工、资源整合师,我希望尽可能谈一些自己的想法。&br&首先抛出屁股,除了著名武侠小说家及土豪,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感情上的渣男。不同点则是:金庸还是商人,是政客。古龙一直是个浪子。 &br&作品上,金庸是毫无疑问的王者。但是,我更喜欢古龙。&br&友情提醒:此答案巨长多图,慎入。&br&先说金庸。&figure&&img data-rawheight=&500& src=&https://pic3.zhimg.com/50/73b49fbb2f543acd9fab69_b.jpg& data-rawwidth=&33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7&&&/figure&&br&他原名查良镛,1924年生,当然,他的出生年份还有等说法,细枝末节,不去计较。&br&众所周知,金庸出自曾经&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的海宁查家,同辈族人包括诗人穆旦(查良铮),查良钊等,表兄是同为渣男的徐志摩。琼瑶还是他的远房亲戚,可能叫他叔叔吧。&br&按海宁查家第七世起“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的族谱,他是查家二十二代,我们抽出其中的“继”字辈,不得不提一下查继佐,在鹿鼎记第一回里,他又叫伊璜先生(字)。&br&在鹿鼎记中,高风亮节的查继佐被附庸风雅、私修明史的庄廷鑨列入明史参校,受连累入狱,后被大力将军吴六奇救出。&br&当然,在金庸笔下,先祖是无辜的。可是在一些史料、笔记里,如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里提到,查继佐被列入参校后,与陆圻等人一同当先检举发难,庄家以财力摆平后,却又被吴之荣告发中招,明史文字狱越闹越大,查继佐入狱,却&strong&因先前检举&/strong&之功,反而保得性命。&br&引文如下:&br&&blockquote&江浙名士列名书中者皆死,刻工与鬻书者亦皆同时被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 圻,当狱初起即首告,谓廷鑨慕其名,列之参校,以故得免于罪。 &/blockquote&&br&这里我不想考据孰真孰伪,因为容易掐起架来,我只是觉得,以金庸这等职业老贼(中性词)的本事,&b&文过饰非&/b&、把先祖的呵呵行径全部推给吴之荣什么的并非不可能。&br&接下来是&嗣&字辈的查嗣琏及弟弟查嗣庭。前者卷入清代长生殿案(自行百度)后,改名慎行。没错,就是那个让金庸优越感爆棚的大诗人查慎行。但是查慎行命运是很悲催的,弟弟查嗣庭因为亲近隆科多被雍正找个文字狱借口干死了,连累自己被流放,查家伤亡惨重,朝廷还因此停止了浙江乡试会试三年。这段剧情,金庸是这么描述的:&br&&blockquote&我自己家里有过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我的一位祖先查嗣庭,于清雍正四年以礼部侍郎被派去做江西省正考官,出的试题是“维民所止”。……有人向雍正皇帝告发,说“维止”两字是“雍正”两字去了头,出这试题,用意是要杀皇帝的头。雍正那时初即位,皇位经过激烈斗争而得来,自己又砍了不少人的头,不免心虚,居然凭了“拆字”的方法,将查嗣庭全家逮捕严办。查嗣庭大受拷掠,死在狱中,雍正还下令戮尸,儿子也死在狱中,家属流放,浙江全省士人不准参加举人与进士的考试六年。查慎行后来得以放归,不久即去世。&br&  另有一种说法是,查嗣庭作了一部书,书名《维止录》。有一名太监向雍正说“维止”两字是去“雍正”两字之头。又据说《维止录》中有一则笔记:“康熙六十一年某月日,天大雷电以风,予适乞假在寓,忽闻上大行,皇四子已即位,奇哉。”“大行”是皇帝逝世,皇四子就是雍正,书中用到“奇哉”两字,显然是讥刺雍正以不正当手段篡位。《维止录》中又记载,杭州附近的诸桥镇,有一座关帝庙,庙联是:“荒村古庙犹留汉,野店浮桥独姓诸。”诸、朱两字同音,雍正认为是汉人怀念前明。至于查嗣庭在江西出的试题,其实首题是《论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第三题是《孟子》:“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这时候正在行保举,廷旨说他有意讪谤,三题茅塞于心,廷旨谓其“不知何指,居心殊不可问。”&br&  雍正的上谕中说:“查嗣庭……朕令在内廷行走,后授内阁学士,见其语言虚诈,兼有狼顾之相,料其心术不端。今阅江西试录所出题目,显系心怀怨望,讽刺时事之意。……着即拿问,交三法司严审定拟。”雍正所公开的罪名是:看其相而料其心术不端;讽刺时事;日记中记录天灾。 &br&节选自《鹿鼎记》第一章附注&/blockquote&第一种说法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辟谣了,第二种说法更贴近史实。最后,是金庸在连城诀后记提到的祖父。&br&&blockquote&我祖父文清公(他本来是“美”字辈,但进学和应考时都用“文清”的名字),字沧珊,故乡的父老们称他为“沧珊先生”。他于光绪乙酉年中举,丙戍年中进士,随即派去丹阳做知县,做知县有成绩,加了同知衔。不久就发生了著名的“丹阳教案”。&br&……&br&我祖父被参革之前,曾有一番交涉。上司叫他将为首烧教堂的两人斩首示众,以便向外国教士交代。但我祖父同情烧教堂的人民,通知为首的两人逃走,回报上司:此事是由外国教士欺压良民而引起公愤,数百人一涌而上,焚毁教堂,并无为首之人。跟着他就辞官,朝廷定了“革职”处分。&br&节选自《连城诀》后记&/blockquote&在金庸描述中,祖父是捍卫丹阳教案中烧教堂的百姓而被参革的好官。但是,清末教案遗留后世的原委水分并不少。这里我并不是要引导大家去黑金庸,的确是诚心求知真相而已。&br&之所以把这几段很多人都知道的掌故着意强调,是为了简单说明两点,一,金庸出自名门,书香世家,不难理解他出众的国学造诣。二,金庸是个,嗯,对自己的家世门楣有着&strong&严重&/strong&认同感归属感的人(这里我尽量注意措辞吧),太上不辱先,这当然没什么不对,也算不上什么黑点。对祖先深陷文字狱的执念以及身为海宁查家的无上荣耀,我想大概是金庸武侠以反清题材始,又以反清题材终,以及第一个男主角就是海宁人的缘由之一吧。(当然,鹿鼎记并不是彻底的反清了。)&br&他在海宁袁花的大家族待了十余年,钟鼎诗书之家,耳濡目染,自小接触经史,又积累了明清、西洋小说等阅读量,其中他喜欢三国、喜欢大仲马,后来的连城诀简直是《基督山伯爵》的致敬之作。值得一提的是,时值民国武侠盛行,他在家中书室,第一次受到了顾明道《荒江女侠》的启蒙,之后还爱上了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及还珠楼主等作品,这便是金庸之后写作武侠的一大缘由。再然后,他离乡前往嘉兴中学读书,又遇到日寇侵华战乱,与师生千里奔徙,辗转至碧湖,期间母亲因病逝世,葬于庵东镇(钱塘江南岸),号称盐都。&br&也就在他迁往碧湖读中学的那年,古龙在香港出生。&br&延续之前说法,金庸浓重的家乡情结,使得他在后来的作品里,不难得见幼时的影子。罔论射雕、神雕里的嘉兴、烟雨楼,就算是倚天屠龙记,也有几分对生母的追思。&br&&blockquote&这日已到浙东&strong&钱塘江之南&/strong&。他迈着大步急行一阵,路径渐窄,靠右近海一面,常见一片片光滑如镜的平地,往往七八丈见方,便是水磨的桌面也无此平整滑溜。俞岱岩走遍大江南北,见闻实不在少,但从未见过如此奇异的情状,一问土人,不由得哑然失笑,原来那便是盐田。当地盐民引海水灌入盐田,晒干以后,刮下含盐泥土,化成卤水,再逐步晒成盐粒。俞岱岩心道:“我吃了三十年盐,却不知一盐之成,如此辛苦。”&br&《倚天屠龙记》第三回 宝刀百炼生玄光&/blockquote&照这个进度下去,本篇答案应该会成为不入流的传记,所以我接下来拣要紧的说。&br&我说过,金庸是个商人。这个特点在他年幼时便可体现,他出版的第一部书并不是《书剑恩仇录》,也不是什么社论散文,而是与其他两个同学合编的《献给投考初中者》,是一部报考中学的tips参考书,当时考学艰难,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成功抓住消费者需求的商业案例,也为金庸带来了第一笔财富。&br&接下来的历程我们通过百度百科简单过渡一下:在壁报写下讽刺训导主任的《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衢州中学(后来碧血剑里重点描绘了衢州石梁)——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因投诉校内党员被勒令退学——杭州《东南日报》任外勤记者——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上海《大公报》——调往香港分社,这一年,是1948年。&br&回到开头的结论,金庸是个政客。事实上,他是一个有政治情怀乃至抱负的人,他文学素养极高,处女作书剑恩仇录便即一炮打响,但此前,他并未像古龙一样,在公开场合发表文艺作品。他年轻时除了业余阅读,基本所有的专业储备都指向政治这条道路,解放前夕,据说他还发表了《从国际法论中国人民在海外的产权》,阐明铁路部门在香港的资产应归共和国所有,倘若此事为真,不得不说这显而易见是一桩政治投机,次年,为圆心中周游列国的外交梦,他北上中共外交部谋职,却因查家的旧社会地主地位,及在国民党旗下学校的学习背景,根不正苗不红,而被拒之门外。来年生父在土改运动中惨遭枪决,金庸心灰意冷回到报社,逐渐开始其创作生涯。&br&金庸的创作生涯与题主的问题关系较小,且同样很多人知道,我们简单概括。&br&在《大公报》的时候,金庸认识了来自广西的同事——陈文统。&figure&&img data-rawheight=&375& src=&https://pic2.zhimg.com/50/b628a54b4c27d4bb0e131a_b.jpg& data-rawwidth=&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1952年,两人相继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他们志同道合,同样爱好武侠、琴棋书画,相识相知相……咳咳,同年,香港武术界太极门与白鹤门发生冲突,并于54年设擂比武。为推波助澜,总编罗孚说服陈文统撰写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发表于《新晚报》,笔名:&b&梁羽生&/b&。在取得不错反响后,罗孚又把矛头对准了查良镛,并赶鸭子上架地催产出了《书剑恩仇录》,笔名金庸。从此,两人走上了武侠创作的不归路。56年,于《香港商报》连载《碧血剑》,57-59年,连载《射雕英雄传》……&br&当然,各位看官可以打起精神了,这个时期,我无意描述他们的创作心路,我只想八一八金庸的感情史。&br&后来,金庸又从《新晚报》调回《大公报》,编辑“大公园”栏目,以林欢、姚馥兰等笔名发表大量影评。为此,利用编辑身份,他接触了大量影业公司及电影工作者,我们揪出其中的长城影业,因为金庸认识了,或许是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女人:夏梦。&br&&p&&figure&&img data-rawheight=&348& src=&https://pic1.zhimg.com/50/952e5e66e7d94db0de53f135d4b688e7_b.jpg& data-rawwidth=&2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8&&&/figure&57年,随着内地反右运动愈演愈烈,左派《大公报》的作风让金庸愈难适应,同年冬天,他离开了陪伴他十余年的公司。&/p&&blockquote&“我离开左派报纸,是因为那里不能发表反对当时’大跃进‘错误路线的意见,这是在太违反我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本意。”——引自艾涛《金庸新传》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年版&/blockquote&离开大公报,何去何从?他做了一个决定,就此进入了长城影业。&br&我曾经看过《档案》节目做过金庸感情史的专题视频(后面附地址),那个节目将金庸的每个女人、甚至相处细节都讲得言之凿凿,事实上,在金庸与夏梦的绯闻直至现在仍然长盛不衰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理智看待这个问题,金庸在公开场合从未谈及夏梦(或许仅仅是我没看过),他对此讳莫如深,因此,金庸追夏梦的八卦是否真实,严谨来说,我们应该是存疑的。&br&但是从我看过的这么多材料——至少我个人相信是真实的。&br&在绝大多数金庸的传记里,一般都会援引以下论据:&br&1、沈西城在《金庸与倪匡》里的文章,附图如下:&figure&&img data-rawheight=&2448& src=&https://pic2.zhimg.com/50/27174ebd3c9ee75a4b0a378_b.jpg& data-rawwidth=&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27174ebd3c9ee75a4b0a378_r.jpg&&&/figure&&br&图片拍自费勇所著《金庸全传》,华夏出版社2008年出版。&br&简单来说,是由倪匡口中“好像追过夏梦”得到的证实。&br&2、金庸离开长城影业创立《明报》后,原本以政治为主小说为辅的报刊,却立即为夏梦专门开设专栏,刊登其国外旅行学习的游记,之后夏梦移民加拿大,更花了颇大篇幅报道此事,且还发表一篇《夏梦的春梦》社评:&br&&blockquote&……对于这许多年来,曾使她成名的电影圈,以及一页在影坛中奋斗的历史,夏梦定会有无限的依恋低徊。可是,她终于走了。这其中,自然会有许多原因,在我们的想象之中,一定是加拿大草原的空气更加新鲜,能使她过着更恬静的生活,所以她才在事业高峰之际,毅然抛弃一切,还于幽谷,遗世独立,正是“去也终须去,住也不曾住,他年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blockquote&另外,刊载金庸、梁羽生、百剑堂主当年论道琴棋书画等散文的《三剑楼随笔》里,有一篇《快乐和庄严——法国影人谈中国人》,摘录一段:&br&&blockquote&有人向石慧开玩笑说:“怎么他老是说夏梦,不说石慧呢?”大家都笑了,因为在法文中表示“动人、可爱”等意思的Charmant,声音就像在叫“夏梦”。几位法国先生在谈话中大赞中国与中国人,所以不断听到“夏梦、夏梦”之声。&br&&/blockquote&诸如此类,夏梦的影子在金庸的身边,实在出现得太多。&figure&&img data-rawheight=&305& src=&https://pic3.zhimg.com/50/d626e958f44_b.jpg& data-rawwidth=&3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9&&&/figure&&br&所以人们甚至传出,金庸进长城作编剧,只是为了追夏梦,所撰写的《绝代佳人》等剧本,所参与导演的《王老虎抢亲》,可谓为佳人量身定做。而金庸后来出现的“姚嘉衣”笔名,更是因为夏梦觉得“姚馥兰”太娘,笑称“姚家阿姨”而改称。GT吗。&br&这是为何后来读者把这段经历,当成是段誉追求王语嫣的原型。&br&痴情吧?屁。&br&回到开头的论点之一:在感情上,金庸是个渣男。&br&有些人对“渣男”的称呼并不太舒服,没关系,这只是用词偏好,换一个提法就是不负责任,花心。反正我不会改的。&br&40年代末,金庸在东南日报认识杜冶芬,并结了婚。这是他第一任妻子。&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22& src=&https://pic2.zhimg.com/50/fae73c4eb2f44f764ed16c_b.jpg& data-rawwidth=&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ae73c4eb2f44f764ed16c_r.jpg&&&/figure&后来遭到妻子的背叛,结束了此段婚姻。原因在《档案》里的视频有说。&br&第二段婚姻是在1956年跟张幼仪二世朱玫,后者为他生下两男两女。&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59& src=&https://pic2.zhimg.com/50/7d2dbd1fddbb3_b.jpg& data-rawwidth=&3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figure&&br&而查男镛,不对,查良镛在长城跟夏梦暧昧不清的时候,却是53-58年。即是在认识朱玫乃至结婚后,他的绯闻仍未消停。59年金庸创立明报,仍然大篇幅刊载夏梦的消息,的确是个痴情男子。呵呵。&br&而朱玫却是金庸的患难之妻,她是新闻记者出身,在明报运转上,她义务跑腿、写稿,并照料金庸的饮食生活,可以说金庸创业的成功离不开这个贤内助。然而,最后他还是抛弃了她。尽管古话说,糟糠之妻不下堂。&br&明报成功后,两人摩擦不断,76年,在美国的大儿子查传侠因感情问题(一说因金庸朱玫的家庭矛盾)自杀,这对夫妇两人而言,不啻晴天霹雳。后来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里这么说道:&br&&blockquote&事实上,这部书情感的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无忌父子般的挚爱。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blockquote&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是1977年3月。&br&不管他感情经历如何,那时候,他终究只是个平凡的父亲。&br&写到这,我已不忍再继续黑他。但是金庸因大儿子之死郁闷伤怀的时候,他遇到了林乐怡。那时候是一家饭店的服务生,同时,是他的忠实读者。没错,之后金庸发生了婚外情。&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56& src=&https://pic2.zhimg.com/50/ca817bd0e0d_b.jpg& data-rawwidth=&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figure&76年,金庸与朱玫正式离婚,之后与小他29岁的林乐怡缔结第三段姻缘。刚烈的朱玫始终没有与金庸往来,并于1998年病死,晚景凄凉。&br&写下这部分,其实我心情很矛盾。因为我开头说没有资格评价金庸,更多为此。&br&我认定金庸是渣男,很大一部分也是给朱玫打了许多同情分,终究是因为患难之妻不可弃的观念。但是,这毕竟是旁人的私人领域,我这么絮絮叨叨,似有翻旧账攻击的意思,但终究一去多年,而且,是我们无权过问的东西。而且,两人相处,感情这种事,毕竟没那么简单草率。&br&对朱玫,金庸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他的惭愧,不管经过多少风雨,不管两人结合到分手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他还是承认,他是对不起朱玫的。这一点,并不会因为他的失败婚姻及丧子之痛而转移。&br&&blockquote&“别人怎么看我不管,但我对不起她。我的爱情观不够道德。一个人一辈子的爱情,只爱一个人,一生一世只爱一个人,我做不到。” ——金庸&br&&/blockquote&以上涉及视频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jE4ODcwNDA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档案 2013&/a&&br&是啊,不管你现实中多少举案齐眉白头到老,我就是这样汉子,又能奈我何?与其回避不如公开,金庸还是蛮坦荡的。&br&&br&尽管对于要不要八卦别人感情生活很矛盾,但我的立场并没有变,我对他在感情上的经历,还是不以为然。但必须要强调的是,那确实是他的私人领域,与社会无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除了花心,还包括他身为商人的&b&逐利与世故&/b&,身为政客的“&b&趋炎附势&/b&”,这些,很多是为生活、形势所迫,都无损于他的个人成就及社会贡献。简单而言,瑕不掩瑜。键盘侠声名俱灭,也不废江河万古长流。&br&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乏人关注,所以我只是出于兴趣。知乎也是个各取所需的地方。&br&这么明确表态后,我才敢继续写下去啊。==!&br&前面花了太多篇幅讲述背景、援引出处、八卦爱情,接下来可能才是更正面评价武侠作品之外的金庸。&br&我们不再按时间轴线,现在按照政客+商人的基本思路的阐述真实生活中的金庸。&br&因为内容敏感,只好把原答案大幅删减。&br&一、明报事件。&br&金庸与人合办明报之后,几乎靠一己之力,将明报发展成规模,再通过自己出众的领导才能、经商水平,将明报推向了股市。&br&明报能够站稳脚跟,主要依靠之前《射雕英雄传》所创造的人气,金庸得以响应市场需求,发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作品。&br&但是,明报发展壮大,武侠小说读者并不是唯一受众,这时候,金庸将他卓越的政治见识,付诸笔端,成了另一个金字招牌:查氏社评。&br&明报当初成立,正值左右势力潜涌,金庸只好和稀泥,摆出“公正”、“善良”的口号,说白了就是两不得罪。倒也靠着武侠小说,不温不火。&br&但是三年灾害引发的“逃亡潮”里,他不同以往,却派出所有骨干记者前往一线采访,并一连发表十多篇社评,对TG口诛笔伐。&br&其后,十年和谐期,这段期间,明报头版基本全在报道此事,他特地开辟“北望神州”专栏,此后明报几乎成了香港人了解内地政局变化的主要信息来源。&br&不得不说,金庸的社评是出了名的洞若明火,而且,许多都是具有高度前瞻性的。他一针见血指出此次事件的根本目的,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太宗一脉。&br&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香港处于鞭长莫及的大环境下。&strong&但金庸对政治敏锐的嗅觉,对大局的推测,除了天赋、才能,我真的没什么可挑的&/strong&。&br&这期间,正是他连载《笑傲江湖》的时候,这也是为何笑傲成为政治寓言的原因所在。&br&金庸以他炉火纯青的笔触,将自己送上了左派势力的暗杀名单,为自己送来了“豺狼镛”的名号,却将明报事业推向了巅峰。后来明报陆续创立《武侠与历史》、《明报周刊》、《明报晚报》等刊物,成为香港大报,1991年3月,明报正式挂牌上市。91年底,金庸与智才公司的于品海合创明智控股,出售股权,正式交出控制权,退隐报业江湖。这是后事,不再提。&br&二、与领导人会面&br&金庸曾经以周游列国为政治抱负,并未实现,但也可以说,他实现了。&br&来,上图。&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19& src=&https://pic2.zhimg.com/50/1b6cee0ceb52ad_b.jpg& data-rawwidth=&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而早在1973年,他便以明报记者的身份,访谈过蒋经国和严家淦。&br&1981年,由于金庸在和谐期对我党小平同志始终如一的支持,他接受我党邀请,在新时期得还旧土,并得到了小平同志同意接见的批示。&br&当然,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邓小平同志接见从DYJ到WG都对我党有微词的金庸,传递了我党的胸襟,表现出新时期我中央政府开明的政治风度。以及,通过金庸这个大报媒介,向香港人传递我党面临香港未来所采取的立场,政策。中央特别优待提供官方消息,明报负责任地传达到位。是的,金庸不负众望地做到了。&br&此外,金庸还接受了时任港澳办主任廖承志宴请,并于1984年得到了胡总书记的接见。&br&金庸的步履,终于迈入了政坛。&br&三、参加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br&日,中英政府代表草签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日,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决议,成立基本法草委会,由于与中方多年融洽关系,金庸受邀参加基本法草委会,正式走向参政议政的道路。&figure&&img data-rawheight=&2027& src=&https://pic2.zhimg.com/50/b9ee8f6a6e2133a88adf40_b.jpg& data-rawwidth=&2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9ee8f6a6e2133a88adf40_r.jpg&&&/figure&金庸,在后排左二。倒数第二排左五,认出是谁了吗?&br&同年9月21日,在中外政坛风起云涌、国家前路变幻莫测的同时,在红尘中人仍为案牍所劳形的同时,台北的三军总医院,天涯一隅的浪子,终于孑然一身地、走到了江湖的尽头。&br&古龙,原名熊耀华,终年48岁。&br&香港基本法起草,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金庸是政制小组的负责人,负责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设计一套政制形式。政治制度这种东西,历来是无数键盘侠发生口水战的话题。&br&此次政制拟定,从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关系及职责,吵到行政机关、立法机关等三司长官如何产生,&br&在煎熬一般的辩论、争斗后,主流方案终于拟投产——&br&其中行政长官产生方式是:第一二三届的行政长官由间接选举产生,在第三届任内,由香港全体选民投票决定第四届是否由普选产生。&br&很快地,金庸成了众矢之的,香港数十名学生游行,火烧明报,表示金庸的方案减缓民主进程,扼杀香港下一代的政治权利,并指责他是“做主流方案包装经销商的韦小宝”。&br&金庸毫不示弱,立马写就社评《没有一国的行政首长是直选产生》回应:&br&&blockquote&这方案公布后,引起了一部分人士的批评,认为发展民主的脚步太慢。民主促进会等若干社团更表示不能接受,要求在日政权交接以前即举行选民普及的投票、直接选出行政长官。他们所持的主要理由是:今日世界上所有民主国家的行政长官都是通过普及的直接选举产生的,香港却要到2012年才有可能普选行政长官,未免太落后了,在15年中抹杀了香港人的政治权利。&br&……&br&其实,以我们粗浅的历史知识与国际政治知识所知,古往今来,从无一个国家曾以普及的直接选举选出行政长官。&br&直接选举选出行政长官,在古希腊城邦政治时期,有些城邦曾实行过一段时候。不过那不是普选,因为只有自由民才有投票权,人数极多的奴隶没有投票资格。&br&在今日,有些国家的行政长官不是经由选举方式产生的,那不用说了。至于采用选举方式的,全部是间接选举,无一例外。(或许有极少例外,希望读者来函指教)&/blockquote&是不是觉得这个议题很熟悉?&br&我只在最后引用金先生的社评说一句:太阳底下并无新事,许多事情似乎很现代化,其实其真正本质,和三十年前的事并无多大分别。&br&最后,金庸请辞草委会,退出了这场风波。而经过多次会议后,行政长官的选举方式也终于确定了下来。并于2014年发生改动,这就是后话了。&br&金庸先生也不容易啊。&br&四、现在及尾声。&br&金庸的身影在近二十年来,仍然频繁在大众视野出现。&br&他卖明报、辞退草委会,大家都觉得是大侠做派,金盆洗手,独善其身。事实上,他一直都是一个极度积极入世的人。&br&接下来,是距离我们年代最近的故事,至此,金庸部分也终于到了尾声,大家可以舒口气了。&br&1、94年,金庸受聘北大名誉教授后,浙大、杭大、南开等高校相继以名誉教授相赠,受聘仪式上,金庸要演讲人文学术,观众却纷纷鼓噪讲武侠。舆论界表示各高校不过借金庸名气造势;&br&2、98年,与金庸关系密切的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调任浙大党委书记,次年聘金庸为人文学院院长;2000年,金庸正式得到导师认证资格,受聘为浙大人文学院博导,引发学界争论,几场学术演讲下来,各学者教授相继发声批评;&br&3、2001年,三联书店版权到期,金庸提出大幅提高版税的要求,争执不下,双方终止协议,金庸改签广州出版社,即大家同样熟知的花城版;然而,在央视提出拍摄笑傲时,金庸却收取了象征性1元钱的费用,央视制作牌匾,感谢金大侠侠义心肠。这里我不是黑,因为金庸商人的本性的确仍在。在港台版武侠剧风靡时,内地并没有一部知名武侠剧,此举更像是利用央视招牌打开内地影视市场;&br&4、金庸为在内地构筑商业帝国屡屡奔波,为所持股杂志《金庸茶馆》赴杭演讲,与各武侠迷学者上华山论剑……&br&5、05年,金庸入剑桥大学,07年卸下浙大人文学院院长头衔,浙大愣是在他头上装了名誉院长。09年,入中国作协,并成为名誉副主席。10年,完成博士论文,获颁荣誉院士及博士学位&br&…………&br&以上一连串的事多在近几年发生,不再援引出处,如有误,请指正,谢谢。&br&针对以上事件,我要再说一句。如果大家还记得,我开头引用了一大段篇幅介绍了金庸的家世,并下了这么一个观点:金庸是个对自己的家世门楣有着&strong&严重&/strong&&b&认同感归属感&/b&的人。我并不是摆弄诚意,而是要解释金庸近几年的奔波劳碌。&br&金庸是个家学渊源的人,而且一直以祖先为豪,但是他靠武侠小说驰名海内外,却经常受到争议。因为武侠小说一直作为通俗文学,难入大雅之堂。而且,经常受到一些业界人士的白眼。诸如王朔论战。&br&我不想辨明孰是孰非,也不想讨论武侠文体的艺术价值,我针对这个问题再说一点老生常谈的东西,海宁查家出身的金庸,太渴望被精英文化所认可。只要业界专家一个冷笑,就够他耿耿于怀半天,这也是他何以出入各大高校,出任各色教授,发表各类学术演讲的原因吧。&br&当然,也可能,只是兴趣罢了。个人意见而已,不用介怀。&br&我最后再下个结论,不仅在武侠创作,在生活上,金庸的确是一个顶尖的传奇人物,他混迹商界、政界、学界,不敢说一帆风顺,但的确风生水起。不得不说,我是极佩服他的,因为&strong&他孜孜不倦,锲而不舍&/strong&,而且所追求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世上,恐怕没有几个人做得到。&br&毕竟是入世的富商、政客、师长、前辈,虽然写下了他的武林体系,却算不上闲云野鹤江湖中人。&br&因为最有江湖味道的,是古龙。&br&-----------------------------------------------------------我是金古的分割线------------------------------------------------------&br&关于古龙的篇幅,可能远远不如金庸。因为他的故事,并不像金庸那么多姿多彩,他的生活,实在简单纯粹得多。&br&他生活不羁又放浪形骸,金庸办报的时候,他在写书喝酒玩女人,金庸封笔的时候,他跟倪匡写书喝酒玩女人,金庸从政的时候,他还在跟倪匡写书喝酒玩女人。&br&而且,他英年早逝,找不到他什么访谈资料,后人为他立传又寥寥,切实材料又实在太少。&br&但我还是想谈谈他,我从《血海飘香》第六章第七句话被他的作品吸引,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中学六年,他陪伴了我宝贵的四年时光。&br&再这么讲下去,似乎在感情上就有厚古而薄金的嫌疑了。咳咳,收拾情绪,谈谈作品外的古龙。&br&首先先上图对比:&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22& src=&https://pic3.zhimg.com/50/e17cd2eddc3fdfcb2c66_b.jpg& data-rawwidth=&6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17cd2eddc3fdfcb2c66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221& src=&https://pic4.zhimg.com/50/ef891cb98ee14c2f0e32b6b624e3ccda_b.jpg& data-rawwidth=&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f891cb98ee14c2f0e32b6b624e3ccda_r.jpg&&&/figure& 以上,两人的青年、中年、晚年的状态差距相当明显,金庸也经过跌宕起伏,但整体来说是意气风发的,而古龙这些年的日子似乎过得不是太好。当然与他的身体状况有极大关系。&br&关于金古前人已经对比太多,我不再赘述,就题主的问题而言,金庸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在不同的时空里,他一直走位风骚、话题万千,而古龙也认识道上的人,他社交能力并不差,只是更多的,他是处于又摘桃花换酒钱、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状态。&br&外表看,金庸谦谦儒雅,古龙其貌不扬,甚至有几分猥琐。&br&但金庸像书生,像师长,像领导,古龙则像我们的兄弟,像中路相逢、倾盖如故的好兄弟,尽管相逢义气、痛饮一番后,就要各奔东西。&br&他有很多缺点,也有不少优点,他勇敢、浪漫、自由、豪迈,他是闪逝于边城凛冽的刀,是吟咏于天涯寂寥的诗,他是瘦马关山道的西风,是晚来天欲雪的烈酒。&br&怎么说起古龙,文风都变了。不好意思,我收起感性,正经一点。&br&&br&国共内战时,熊家从江西南昌迁至香港,之后熊耀华在这里出生,出生日期其实说法不一,我们便用1938年。国军败退台湾后,形势难测,熊耀华一家于1950年迁至台湾。&br&父亲熊飞,后有外遇,抛妻弃子,古龙与之断绝关系,并独自离家在外打拼,期间曾加入黑帮(四海帮),伤痕累累。&br&勤工俭学时,古龙以文发家,终成一代武侠宗师,后因吟松阁事件,再加上生平嗜酒好色,身体一落千丈,于1985年病逝。&br&古龙生平,大致如此。在评价古龙的时候,我不会再啰嗦一大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传记,但遗憾的是,我还没有看到哪篇靠谱的古龙传记,很多几乎说得天花乱坠,却没有实际考证材料真实来源。(推荐散文集《笑红尘》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附古龙大事记较靠谱)&br&这里,我想用另一种简单的形式评价古龙,就像我最喜欢的《欢乐英雄》,不按时间轴,按事件脉络。&br&一、小说创作&br&如果说金庸重心还有商界政界,古龙的一生事业,则未曾分心他顾(后创宝龙、群龙影业,但极为仓促),他全神贯注凝聚在武侠小说的创作上。而且,一辈子念叨着“求新、求变、求突破”,却不去回头好好修整既有的作品。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古龙粉会说,如果古龙像金庸一样好好整理,定是登峰造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云云。(当然,我的意见是,即便古龙整理,或许会多一些读者,但终究无法在作品的&b&整体&/b&质量、境界上超越金庸)&br&古龙作品当初重复连载甚繁,台湾、香港、大陆也授权了不少出版社,加上后来的几个子女不断为版权掐来掐去,的确非常乱,所以我们不去细谈这块。&br&我所敬重的是古龙对武侠小说创作的态度,这是我喜欢他的点之一。&br&&blockquote&早期我写的是《苍穹神剑》、《剑毒梅香》、《孤星传》、《湘妃剑》、《飘香剑雨》、《失魂引》、《游侠录》、《剑客行》、《月异星邪》、《残金缺玉》等等。&br&  中期写的是《武林外史》、《大旗英雄传》(铁血大旗)、《情人箭》(怒剑)、《浣花洗剑录》(洗花洗剑)、《绝代双骄》,有最早一两篇写楚留香这个人的《铁血传奇》。&br&然后我才写《多情剑客无情剑》,再写《楚留香》,写《陆小凤》,写《流星·蝴蝶·剑》,写《七种武器》,写《欢乐英雄》。&br&而一部在我这一生中使我觉得最痛苦,受到的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br&因为那时候我一直想“求新”、“求变”、“求突破”,我自己也不知是想突破别人还是想突破自己,可是我知道我的确突破了一样东西——我的口袋。我自己的口袋。&br&在那段时候唯一被我突“破”了的东西,就是我本来还有一点“银子”可以放进去的口袋。&br&——古龙《大旗英雄传》序《一个作家的成长与转变》&/blockquote&按这个思路,其实《欢乐英雄》后,还有一个未提及的晚期:那就是《圆月弯刀》、《英雄无泪》、《猎鹰赌局》时期。&br&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他的创作历程。&br&熊父曾在年轻时写过武侠小说,他的书房里有不少武侠作品,古龙便是那时受到的启蒙。他看清代近代武侠小说,喜欢《三侠剑》,“二十年前我看这本小说时,只要一看到蒋伯芳亮出他的盘龙棍,我的心就会跳”,同样的,幼时的武侠阅读经历在他心底埋下了种子。&br&但是,求学的时候,古龙第一次卖稿费的,却是纯文学创作的文艺小说《从北国到南国》。&br&早期几年,他都是进行纯文学创作,但是反响一般,当时囊中羞涩,正好台湾文坛武侠小说风生水起,几乎可说唯诸葛青云、司马翎、卧龙生“三剑客”马首是瞻,三人在出版界呼风唤雨,结盟组织武侠作家沙龙,呼朋引友,古龙本是武侠迷,便混了进去,之后,通过自己的酒量及豪爽个性,征服了三剑客。&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09& src=&https://pic1.zhimg.com/50/370ed997791ccdf63fa19_b.jpg& data-rawwidth=&4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70ed997791ccdf63fa19_r.jpg&&&/figure&从左至右,周瑞标(报业奇才周宝振之父)、卧龙生、诸葛青云、古龙&br&在了解了古龙的武侠造诣及文笔后,三剑客由于常年约稿不断,难以一一应付,古龙便顶替上阵,捉刀代笔,并趁机请教学习。尤其是诸葛青云,可以说是他的入门老师。&br&代笔一阵,时机成熟,1960年,他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苍穹神剑》,并在这一年接连写下《月异星邪》、《剑气书香》、《湘妃剑》、《剑毒梅香》和《孤星传》,在当时,古龙的散漫个性已展现无遗。他虽然出手不凡,产作甚丰,但质量一般也就罢了,其中《剑气书香》、《剑毒梅香》还是个坑,出版社不得不让墨余生、上官鼎分别代笔续完。这个新人实在是……||&br&几部书的出版为古龙带来不少收入,他决定正式踏上武侠这条不归路。在接连几部反响一般的作品试水后,他终于推出了《浣花洗剑录》、《名剑风流》、《大旗英雄传》等佳作,与三剑客齐名,奠定了台湾“四大天王”的地位,此后,主编明报刊物《武侠与历史》的倪匡瞄上了台湾市场,主动向古龙约稿,古龙出手不凡,便写出了名作《绝代双骄》,此后,更与倪匡成了一生挚友,也结识了明报的武林前辈:金庸。&br&浣花 大旗 绝代的成功,为古龙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他豪掷千金,购买了豪宅“三福公寓”,而且不改风流本色,红袖添香夜读书,他步入了创作的高峰期。而且,这个时候,他接触了大量的西洋小说日本小说。&br&如果说第二阶段的作品虽然成功却难脱前人窠臼,第三阶段的巅峰作,则基本树立了古龙的风格。他模仿007塑造楚留香陆小凤,他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以情节曲折离奇见长。而且,这个时期,他多写浪子,他写李寻欢“平生最厌恶的就是寂寞,却时常与寂寞为伍”,他还塑造了叶开、傅红雪、孟星魂、谢晓峰、萧十一郎,他们有的万花丛中过,有的只身行天涯,这一些,都是古龙幼年遭遇父母离异、自己离家出走漂泊于黑道的缩影,他骨子里的&b&反叛性格&/b&,及天性中的&b&不安全感&/b&,都是他家庭观念淡泊、时常感到孤独的原因所在。这一切,都在他的作品里得到了最本真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直至如今还能打动我们的原因之一:人生在世,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孤独的因子。 &br&&blockquote&他不愿阿飞再想这件事,忽然抬头笑道:你看,这棵树上的梅花已开了。&br&阿飞道:嗯。&br&李寻欢道:你可知道已开了多少朵?&br&阿飞道:十七朵。&br&李寻欢的心沉落了下去,笑容也冻结。&br&因为他数过梅花。 &br&他了解一个人在数梅花时,那是多么寂寞。——《多情剑客无情剑》&/blockquote&他还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楚留香传奇之《午夜兰花》“论战飞战”章节)。&br&大多数文学家都会把亲身经历融入作品中,如金庸,书剑中的家乡情结,碧血剑里的乱世愁思,射雕三部曲可见的感情脉络,潜心佛学时的天龙,文革时期的笑傲,以及,面临香港回归前的迷茫期——鹿鼎记。古龙,则相应的把自己的浪子心境诠释在他的小说里。&br&他是一个矛盾结合体,既容易感到孤独,却又性情豪迈、慷慨洒脱,因为他一直在寻求一个永恒的港湾,而且充满信心(尽管事与愿违)。所以他虽然写彻人性的变态,却也着意强调人间的温暖,他虽然写痛苦,却更渲染快乐,因为他“真的希望每个人的人生能变得快乐”(《三少爷的剑》前言),他说:&br&&blockquote&我总希望能为别人制造些快乐,总希望能提高别人对生命的信心和爱心。&br&假如每个人都能对生命充满了热爱,这世界岂非会变得更美丽得多?&br&——古龙《关于武侠》见散文集《笑红尘》,原文题目《谈我看过的武侠小说》&/blockquote&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段话:&br&&blockquote&谁说英雄寂寞?我们的英雄就是欢乐的。 ——《欢乐英雄》&/blockquote&所以金庸爱虐心,古龙多喜剧,所以沈浪在笑,楚留香在笑,陆小凤在笑,花满楼在笑,叶开在笑,郭大路在笑,所以静夜之时,逆旅之时,绝境之时,我们总能在古龙小说里看到光明,看到希望。&br&回到我开头所说的,我喜欢他的创作态度。这个态度并不是说他四处挖坑,再让别人填坑,而是说他在早期满足经济需求后,不断做出的尝试和创新。&br&金庸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师,从书剑到射雕到天龙到鹿鼎记,他把“侠”的内核挖掘得一干二净,几乎断了后人武侠创作的后路。我们说古龙仍在求新求变,主要说的是他剑走偏锋,在形式上不拘一格。&br&他多用诗化的短句(当然也有可能是当时台湾出版界多按行而非按字数计稿费,见林清玄在《开讲啦》的视频&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Tg2OTM2NTQ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开讲啦 第四季&/a&),武打时不再拘泥细腻招式,而是渲染气氛,集中爆发,一招了账。其次,他形成了独特的叙事模式,多采用电影中蒙太奇的镜头剪切手法。&br&&blockquote&白玉京并不在天上,在马上。&br&他的马鞍已经很陈旧,他的靴子和剑鞘同样陈旧,但他的衣服却是崭新的。&br&他的剑鞘已经敲着马鞍,春风吹在他脸上。&br&——七种武器系列之《长生剑》第二章“天上白玉京”&/blockquote&当然,这是他的风格,我不会捧上天,因为仍是“我买账,你们买不买账我不知道”的问题(为免旁人拿电影剧本手法说事,我必须要强调,编剧出身的金庸,在运用剧本手法的小说叙事模式里,已经是&b&炉火纯青&/b&,重点不是分镜,而是大高潮的铺陈、大场面的情节安排人物调度。所以,评论金古作品高下,真的没什么意义)。&br&只是再这么下去,又要变成古龙作品风格分析文了,我们重心放在古龙身上。&br&他是很喜欢冒险的人,而且乐此不疲,以事件为线而非时间的《欢乐英雄》,先有剧本再创作小说的《萧十一郎》,都让他像个孩子一样,在序言里沾沾自喜。甚至于晚年——&br&&blockquote&“我计划写一系列的短篇,总题叫做‘大武侠时代’,我选择以明朝做背景,写那个时代里许多动人的武侠篇章,每一篇都可以独立来看,却互相间都有关连,独立的看,是短篇;合起来看,是长篇,在武侠小说里这是个新的写作方法。”&br&  之所以想到这种改变,是一来自己的体力也无法熬着写长篇;二来是时代变了,现代人的生活已经没有人有耐心看连载的长篇。&br&  “以前写连载,有时写到八百多天才登完一个故事,写的人有稿费可拿都很烦了,何况是看的人呢?武侠小说不得不变,短篇可能是一条路,它可以更讲结构,更干净、更利落。”&br&——林清玄《古龙的最后境界与愿望》&/blockquote&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断超越自己,尽管最后还是没有完成那个《大武侠时代》(即《猎鹰赌局》。&br&为什么古龙如此执意求新求变?答案也很简单:&br&&blockquote&在很多人心目中,武侠小说非但不是文学,不是文艺,甚至也不能算是小说。正如蚯蚓,虽然也会动,却很少有人将它当做动物。 ——古龙《欢乐英雄》序&br&武侠小说既然也有自己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趣味,若能再尽量吸收其它文学作品的精华,岂非也同样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独立的风格,让武侠小说也能在文学的领域中占一席地,让别人不能否认它的价值,让不看武侠小说的人也来看武侠小说!&br&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序&/blockquote&简单来说,他一直希望武侠小说能够不再像民国旧派一样被划入三俗的鸳鸯蝴蝶派,而是正式入大雅之堂,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一席之地。&br&相比之下,梁羽生也做着这样的努力,在加入作协后,他不止一次为武侠小说发声正言。&br&再相比之下,那个几乎摘下武侠小说领域所有荣耀的宗师金先生,却一直对武侠小说的地位持和稀泥的态度。正如我之前所说,金庸渴望精英阶层的认可。底下也有知友说了,他有儒家士人希望“立言”的情结,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他的确自负自己在武侠小说上的成就,但经过了无数人对武侠小说在文坛价值的口诛笔伐,他其实更渴望学界权威的加冕。&br&金庸甚至对武侠小说的后续发展表示漠然,古龙有徒弟(尽管没啥成就),“大陆新武侠”崛起时,梁羽生为《昆仑》题词,温瑞安与后辈同台竞技(尽管写得一般),黄易设立文学奖,就算是台湾的武侠爱好者温世仁兄弟,也以温世仁过世后的部分遗产,成立了奖金极其丰厚的温世仁武侠小说大赏(现今已被迫中止)。可金庸,除了轻描淡写地打打口水战,批评现在武侠写得烂,以及在大陆捞捞钱,并没有太大作为。&br&这其实是个富争议性的问题(如果你们有看到金庸勉励武侠后辈,记得留言拍砖),因为金庸有他的自由,武侠新生代自己不争气,我们无权逼他出面助推。或许他觉得不需要多费唇舌,武侠的文学价值已摆在那,或许他觉得他已经把武侠的变化写尽,不可能后有来者……&br&我——只是我在看到武侠&b&小说&/b&式微,会觉得气沮无奈而已。&br&&br&二、关于爱情&br&还是回到古龙身上。&br&在武侠创作上,我们用了很大篇幅谈论古龙,却很少讲金庸的创作历程。因为金庸生活中实在八面玲珑,有太多东西可写。而若连小说创作也不讲,古龙就只剩喝酒玩女人了……&br&在爱情方面,古龙切身证明了没有最渣,只有更渣的特点——他简直是个大种马,没有错别字,就是这个种。&br&他对女人的态度,在中期作品随处可见,不管是好女人坏女人,动辄脱光投怀送抱。&br&他说“白马非马,女朋友不是朋友”(古龙《不是集》散文集“不是玫瑰”章节)。&br&我们说他因为早年的孤苦经历,造就了安全感的缺失,&strong&这或许可以解释他的一部分浪子秉性,却决计无法为他的好色洗地&/strong&。&br&即便是百度百科,也很容易查到他比较知名的五个伴侣:郑月霞(又名郑莉莉,同居)、叶雪(结婚未登记)、千代子(日本留学生,同居)、梅宝珠(结婚)、于秀玲(结婚而未登记),其他还有逛夜店逛窑子的,投怀送抱的,花钱买的,不计其数。&br&他真的是个花心浪子,我觉得讨论对谁有没有付出真心并没有意义,段正淳说他对每个女孩子都是认真的,也不能掩盖大渣的事实。&br&第一段,是郑月霞。&br&郑月霞是一个舞女,在一些传记里,都描述她是古龙的初恋。当初古龙与朋友去交际场所玩乐认识了她,当时古龙还在求学,与郑相爱后,甚至从淡江英专(淡江大学前身)肄业。他们一同住在台北瑞芳镇郑家,此后古龙从事武侠小说创作,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谋生。&br&古龙将未得到的家庭温暖,寄予在女性身上,他们很快有了爱情的结晶:熊小龙(1967年)。&br&但是古龙自小父母不和、待己冷漠的经历,又养成他我行我素的反叛性格,他实在太没有安全感,尽管郑月霞勤俭持家,还是没能拴住古浪子的心。&br&短短三年,古龙便抛弃了她,离开瑞芳镇,重新踏入了都市。郑月霞不得不独自一人带着郑小龙(改名)过活。&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01& src=&https://pic4.zhimg.com/50/cef17b11120_b.jpg& data-rawwidth=&2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8&&&/figure&郑小龙&br&第二段,还是一个舞女,她叫叶雪。&br&那一年,古龙已步入第二阶段、名声鹊起的阶段,他已受倪匡之邀,写下了《绝代双骄》,风头正劲,为了满足饥渴之欲,他可以一掷千金。所以他在交际场所碰到了叶雪。&br&很快地,两人又干柴烈火地同居了,叶雪又为他生下了一个男孩(1973年),后来名字叫叶怡宽。这里有一个说法,叶雪要一个名分,有的说他们结婚了(未登记),也有一个说法,是古龙并没有答应。&br&不管怎么样,最后古龙日久生厌,再次抛弃了她。继续他的武侠创作,叶雪不得不拖着儿子重新过活。&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01& src=&https://pic3.zhimg.com/50/eae0af8f8b52b_b.jpg& data-rawwidth=&5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ae0af8f8b52b_r.jpg&&&/figure&叶怡宽&br&后来,古龙在《幽灵山庄》里的女主角,也叫叶雪。&br&中间有个插曲,他与日本籍的千代子又同居了一段时间,又抛弃掉,然后,终于迎来了公认的妻子,三福公寓的第一个女主人:梅宝珠。&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35& src=&https://pic4.zhimg.com/50/a02db112d4bf3b_b.jpg& data-rawwidth=&33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6&&&/figure&&br&当时古龙名闻天下,他一向风流成性,这个新闻自然轰动了整个台湾。&br&梅宝珠是个高中生,出自正统人家,论学识、修养,都相当不错,古龙终于萌生了结婚的念头,友人以为浪子终于有了归宿,纷纷前来道喜。文坛名宿陈公柔赠联曰:&br&“古匣龙吟秋说剑,宝帘珠卷晓凝妆。宝靥珠铛春试镜,古韬龙剑夜论文。”&br&三福公寓,有酒,有朋,有美人。古龙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也是最高产的日子。&br&梅宝珠很快为古龙生了第三个儿子:熊正达(1977年)&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06& src=&https://pic1.zhimg.com/50/e9f1081a5bacb917ecf50a24_b.jpg& data-rawwidth=&2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figure&熊正达&br&后来古龙创立宝龙电影公司,便是以两人的名字契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古龙的宝龙影业连昙花一现都没有,便匆匆倒闭。&br&按这个剧情,本来浪子应该圆满了,可是古龙本性难移,依然故我地花天酒地。终于,梅宝珠忍受不了古龙的生活习惯,携子正式提出离婚(1980年底)。&br&后来古龙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还是遇到了陪伴他余生的读者(跟金庸有点像……):高中生于秀玲。&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59& src=&https://pic4.zhimg.com/50/cd442d9de01e7cd_b.jpg& data-rawwidth=&1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1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d442d9de01e7cd_r.jpg&&&/figure&左一为于秀玲。&br&综上所述,古龙的确是一个视老婆如衣服的人,我还没有提他与女明星们的花边新闻。他对太多女人始乱终弃,&strong&这也是他最值得诟病的地方,我压根不会说半句好话&/strong&。&br&倪匡说古龙是个聪明的人,什么事都想得通透,唯独对爱情有点想不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zgwODI1NzY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倪匡说古龙—在线播放&/a&)。古龙并不是傻瓜,他也了解最理想的爱情,他毕生也在追求属于他的幸福。可是他的性格,终究没能让他在爱情上得到圆满结局,不客气地说,&strong&完全是咎由自取&/strong&。&br&后来他三个宝贝儿子为了遗产版税对薄公堂,现在已经和好,这是后话。&br&古龙曾有流传很广的遗言说:“怎么我的女朋友都没来看我?”让广大古迷唏嘘不已。&br&拜托,你那时跟现任太太在医院,你的ex eeee……eeex就算余情未了,又怎么厚的下脸皮去看你?&br&三、关于友情&br&这大概是我们最喜欢古龙的一点。&br&关于朋友的妙语,古龙说了实在太多,我们把《不是集》中“不是玫瑰”篇章摘录一段: &br&&blockquote&有人说:世间唯一无刺的玫瑰,就是朋友。 &br&我并不十分赞成这句话。 &br&朋友就是朋友,绝没有任何事能代替,绝没有任何话能形容——就是世上所有的玫瑰,再加上世上所有的花朵,也不能比友情的芬芳和美丽。 &br&绝不能。 &/blockquote&古龙是个漂泊的浪子,只有与朋友一起,才真正找到了归属。兄弟如手足,这是任何一个情人,都无法替代的。&br&所以李寻欢有阿飞,楚留香有胡铁花,陆小凤有花满楼,郭大路有王动、林太平,以及,可爱的燕七。&br&没有经历过肝胆相照的友情,很难写出那些令人共鸣动容的桥段。&br&古龙生性豪迈,对朋友两肋插刀,仗义疏财,这是尽人皆知的,所以,他有许多朋友。&br&倪匡是生死之交,他们相识以后,共谈风月,共饮烈酒。古龙与楚原相识,并由后者拍摄《流星蝴蝶剑》,便是倪匡牵的线。古龙在去世前躺在病床上曾对倪匡说,若有人拿刀子杀倪匡,能够挡在前面的,只有他古龙。&br&丁情曾是影视圈的不良少年,叛逆轻狂,古龙与他喝酒相交,相逢义气,待他极好,收了他当徒弟,几乎改变了他的一生。&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95& src=&https://pic3.zhimg.com/50/acc7cb20f3f_b.jpg& data-rawwidth=&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cc7cb20f3f_r.jpg&&&/figure&从左至右,倪匡、古龙、丁情&br&古龙从淡江英专肄业,后来结识学姐冯娜妮(漫画家李费蒙的夫人),并与李氏夫妇(又称牛哥牛嫂)相交,堪称莫逆。牛哥牛嫂极欣赏古龙豪爽的性格及酒量,当时他一文不名,又年少轻狂,惹是生非,夫妇俩帮了他实在不少。古龙后来的朋友,三剑客之一的诸葛青云曾说:“如果古龙死过一千次,牛嫂一定救他九百九十九次”。所以冯娜妮又称为“古龙的妈”。&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29& src=&https://pic4.zhimg.com/50/567d60ae46e91fb145da5d_b.jpg& data-rawwidth=&6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567d60ae46e91fb145da5d_r.jpg&&&/figure&从左至右:司马翎、冯娜妮、李费蒙、卧龙生&br&他如同笔下的李寻欢、胡铁花、陆小凤,他生性嗜酒如命,时任编辑的好友林清玄每次向他约稿,总要被逼着先喝上一摊,后来,林清玄回忆:&br&&blockquote&“其实,我不是很爱喝酒的。”古龙说:“我爱的不是酒的味道,而是喝酒时的朋友,还有喝过了酒的气氛和趣味,这种气氛只有酒才能制造得出来!” ——林清玄《古龙的最后境界与愿望》&br&&/blockquote&古龙未服兵役,不能出境,即便如此,他还是与相隔千里的金庸成了朋友。金庸封笔后,为《明报》向古龙约稿,古龙写下了《陆小凤传奇》。宗师传位,堪称佳话。&br&很久以后,金庸接受采访,谈及故人,说道:&br&&blockquote&他是江西人,&b&个性有点侠气&/b&,我就没有。他喝酒多年所以年轻时就去世了,与他交往,&b&我认为他与武侠生活相近&/b&,有次他不愿与一帮日本人喝酒,结果被人砍伤手臂,&b&而我是规规矩矩的做学者&/b&,他与我平时谈天说地很好,要生活在一起不容易。 ——《金庸访谈录》之中大学生见面会,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blockquote&金庸提及的,便是“吟松阁事件”。&br&这几乎扭转了古龙一生命运的事件,事实上一直没有真相传出。我也只能根据所看过的一些书籍,将大致剧情复述如下:&br&1980年,当年宝龙影业的开业影片刚刚杀青,古龙手下一个小弟提议去北投吟松阁(风月之地)喝酒,恰好武行出身的柯俊雄(自行百科,有黑帮背景)也带着一帮小弟在场。古与柯各处一室,小弟们守在外面。双方喝高了之后,柯的小弟让古龙去敬酒,因古龙名气远大过柯,双方一言不合便吵了起来。当时台湾黑道多以日本武士刀和扁钻装备,古龙在雅室内听到动静出来,柯底下的小弟一紧张亮出扁钻,伤到了古龙臂上大动脉,登时血流不止昏死过去。&b&据说&/b&古龙送往医院后,失血太多,医院库存不够,不得不往黑市购血,误输入混有肝炎病毒的血液,就此感染(一说1977年即染肝病,此次加重病情),却终于捡回一条命。后来与柯的过节由李氏夫妇出面调停。(当然,此段剧情如果有不符科学依据的地方,帮忙提出)&br&-----------------------------------------------------------------------------------&br&倪匡、古龙、三毛曾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生死之约,附文字如下: &br&&blockquote&“生死之约”名副其实,听来十分骇人,实际内容也确然有点怪异。 &br&三人都对死亡存有不可解之处,却又咸认为人死后必有灵魂,只是人、魂之间,无法突破障碍沟通。也认为要突破这种障碍,人所能尽力者少,魂所能尽力者多。所以约定,三人之中,谁先离世,其魂,需尽一切努力,与人接触沟通,以解幽明之谜。 &br&约定之后,每次共聚,都互相提醒,不可忘记。 &br&没有多久,古龙谢世。 ——倪匡《长沟流月去无声》&/blockquote&没有多久,古龙身染肝病,依然任性妄为,嗜酒好色,尽管到最后还有未竟的愿望,却还是与世长辞,留下绝笔:“陌上花发,可以缓缓醉矣。忍把浮名,换了低斟浅唱。”下刻印章“一笑”二字。&br&&br&好友们恸心无已,倪匡写了那篇著名的讣告:&br&&blockquote&我们的好朋友古龙,在今年9月21日傍晚,离开尘世,返回本来,在人间都留了四十八年。&br&本名熊耀华的他,&strong&豪气干云,侠骨盖世,才华惊天,浪漫过人&/strong&。他热爱朋友,酷嗜醇酒,迷恋美女,渴望快乐。三十年来,以他丰盛无比的创作力,写过了超过一百步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作品,开创武侠小说的新路,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一代巨匠。他是他笔下所有多姿多彩的英雄人物的综合。……&br&未能免俗,为他的遗体,举行一个他会喜欢的葬礼。时间:日下午一时,地址:第一殡仪馆景行厅。人间无古龙,心中有古龙,请大家来参加。&/blockquote&乔奇还写了那副经典挽联: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br&郑月霞母子、梅宝珠之子参加(梅在南部,叶雪在美国),好友悉数出席,好友王羽购买了四十八瓶XO,由倪匡带头,放于棺材内侧,伴古龙下葬。&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20& src=&https://pic2.zhimg.com/50/38f33b229f9bef78c9feeabe_b.jpg& data-rawwidth=&3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2&&&/figure&倪匡痛哭失声,左为三毛。&br&葬礼当晚,倪匡与三毛在台北小楼燃烛一晚,却未等到古龙的魂灵赴那“生死之约”。&br&&blockquote&没有多久,三毛也谢世了。 &br&这一下,魂方面力量增强,应该有希望可获得来自他们方面的确切信息了?谁知道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依然信息杳然,竟然连梦中都未出现,别说是确切真实的沟通交流了! &br&噫!难道真是幽明阻隔,无可逾越?这谜团,看来要等到三人再次齐聚,才能有解答了?然而,到时即使有了答案,又如何让世人得知?念及此,不由得悲从中来。 ——倪匡《长沟流月去无声》&/blockquote&----------------------------------------------------------------------------------------&br&我们回到这个问题,做个总结,按我的思路,金庸在生活中圆滑世故、追名逐利,花心痴心像段誉,中年晚年像韦小宝,甚至岳不群。而古龙,除了同样花心,还慷慨仗义,潇洒不羁。我开头就说喜欢古龙,所以,肯定会有人说我偏颇。&br&其实,当我们冷静地重新思考,以非武侠爱好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他们两人时,甚至会觉得,金庸实在是一个才华绝顶的人,他每分钱都靠自己一手努力,未伤天害理不说,而且他办报、参政,在混乱的WG期间为读者拨云见日,为香港基本法政制的拟定传递思路,我们还可以说,&strong&他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应该是高于古龙的&/strong&。之所以圆滑、世故,只是身处其位,不得不为,&strong&总而言之,是怀抱不同罢了&/strong&。&br&评价两个人,始终不能笼统以“好坏”冠之,有时候,难免会受到个人喜好左右。&br&我们喜欢古龙的这类人,大抵是由于深陷武侠太深,有一天突然发现金庸并非如他笔下主角一般,而大失所望。这时,与江湖侠气更接近的古龙,便成了我们的理想寄托。&br&或许我们都曾经是那样的人,我们曾经像古龙那样,叛逆而孤独,我们憧憬像古龙那样,落拓江湖载酒行,我们憧憬像他那样,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br&我们不爱世故圆滑,不爱心为形役,我们憧憬逍遥方外、慷慨洒脱,我们憧憬了太多东西,可是许多年以后,却发现依然一事无成。&br&说到底,我们很可能眷恋那份得不到的江湖情怀,因而爱屋及乌而已。&br&但是喜欢一个人,本来就是件任性的事啊。&br&----------------------------------------------------回答完毕-----------------------------------------------------&br&谢谢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c529b3ba1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沙麓山国际高中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