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高发省那省多

糖尿病多长时间测次血糖最省事省钱?
请输入描述
在糖尿病的诊疗过程中,血糖是十分重要的检测指标。可以说,血糖监测是患者优化糖尿病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
通过定期测血糖,不仅可以及时发现低血糖/高血糖、了解病情的控制情况从而评价治疗效果,也有利于降糖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调整,以更好的达到治疗目标。
为何要测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能够间接反映在没有应激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机体自身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还可体现降糖药的远期疗效。
正常情况下,人体胰岛素的降糖能力很强,若胰岛素分泌量在正常值的25%以上,空腹血糖基本会维持在正常水平或仅有稍微增高;胰岛素分泌能力不低于正常的4%时,空腹血糖不超过11.1mmol/L;如空腹血糖超过11.1mmol/L,说明胰岛素分泌量已极少或没有分泌功能。
请输入描述
应空腹多长时间?
只有在过夜禁食8~12个小时后并于次日早晨8点之前抽血所测得的血糖值才算是其空腹血糖值。
有人把午餐及晚餐前空肚子时抽的血也称为空腹血糖,是错误的,此时的血糖应称为餐前血糖。有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在抽血时已经接近中午,其实这时患者的血糖值已经不能代表其平时空腹血糖的水平。
另外,空腹血糖必须早抽,如果抽的比平时打胰岛素或服口服降糖药的时间还晚,就难以反映平时真正空腹时的血糖水平,还可能会因为延迟打针或吃药而影响一天甚至几天的血糖控制。
要测空腹血糖时,最好带上降糖药或胰岛素,一抽完血立即采取降糖措施,将抽空腹血糖所造成的血糖波动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请输入描述 替换高清大图
但在临床工作中和患者的生活中,血糖监测常常是不规范甚至错误的,会影响降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看看下面这些问题你都搞明白了吗?
根据病情来监测
糖尿病是终身性慢性疾病,不同的糖友,病情轻重、用药方式和生活状态都各有不同,血糖监测方案自然也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才能获得医患双方共同期望的好结果。
请输入描述
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每天都测5次或7次,甚至更多次的血糖监测。
监测血糖的次数和血糖控制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近期血糖波动较大,或者血糖一直控制不理想,那么应该严格按照每天测7个时间点血糖的频率进行检测,即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如果早晨出现异常血糖波动,必要时还需加测凌晨2点或3点血糖。
病情稳定的患者: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监测。
如果血糖控制已经比较稳定了,也不要以为血糖监测不需要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应该至少每个星期监测3个时间点,比如每周一三五监测餐后血糖,或者二四六监测餐前血糖。总之就是抽检,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应该及时就医。
建议隔半个月左右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血糖检测,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治疗效果的依据。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病情的轻重不能单纯根据病程的长短、用药量的多少来划分,判断病情轻重最重要的指标是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多少。
根据治疗来监测
仅生活方式干预的糖友
每月监测2天,每天监测空腹、早餐后、午餐后和晚餐后4次血糖,每月复诊一次。在复诊的前一天,测全7次血糖。
仅用口服药治疗的糖友
调药期间每周监测3天,每天监测5次或7次;当药物治疗方案及身体状态稳定后,可以减少到交替血糖监测方案。每月复诊1次,若血糖控制稳定,可以每2~3月复诊一次。在复诊的前一天,监测7次血糖。
请输入描述
交替血糖监测方案的具体方法:每天都进行血糖监测,但是每天仅监测2次即可。第1天监测空腹及早餐后血糖,第2天检测午餐前及午餐后血糖,第3天监测晚餐前及晚餐后血糖。
可以从一天一配对开始,随后如果有所改善,再减少到一周6次,等血糖稳定了再减少至一周2次。
用胰岛素的糖友,建议您尽量每天测量3~4次。若出现夜间低血糖症状,需加测凌晨血糖。
测血糖的频率,还得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定,还是要慢慢摸索的,平常多测一下,看看饮食、运动和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要保证血糖监测更准确,您需要这样做:
1.定时擦拭仪器
血糖仪的测试区周围,应该每月或每半个月用棉签或者柔软的布蘸清水轻轻擦拭一次,千万别用酒精或其他有机溶剂。
2.定时校验
如果有以下情况就需要及时校验
(1)第一次使用之前;
(2)每次使用新试纸时;
(3)对测量结果有怀疑时;
(4)血糖仪有摔碰时;
(5)更换电池时。
3.血糖仪的存放
血糖仪不宜存放在电磁场(如手机、微波炉等)附近,否则影响读数的准确性; 血糖仪要放置在干燥清洁处,正常室温下存放即可,避免摔打、沾水,勿让小孩、宠物触及、玩耍;
4.血糖仪存放和测试的温度,湿度要求
允许运作的温度是10~40℃,湿度是20%~80%,太冷、太热、过湿均会影响其准确性。如冬天温度太低,血糖仪会出现异常符号,不能测试,这时,应将血糖仪放在手掌心捂热后再用,切不可用取暧器等高温直接烤热。
5.血糖试纸的保存方法
血糖试纸要求在干燥、10~40℃温度下放置。不要放置在卫生间或厨房,更不要放进冰箱保存,这些地方都极易受潮。试纸条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光线、化学物质和空气氧化的影响,一旦试纸变质,将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因此,试纸储存时要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取试纸条时,手指不要触摸试纸条的测试区。每次拿出一条试纸后,要关好并拧紧试纸盒盖。
6.试纸应在保质期内使用
试纸筒未达到室温前不要取出试纸,以免在试纸筒中形成冷凝水。居住在一些比较潮湿的地方(比如南方)的病友应该注意:每次取出一条试纸应立即快速盖紧试纸筒的密封盖,以免试纸受潮;打开一筒新试纸尽量在3个月内用完,如果没办法在3个月内用完,应立即分装,以免开启试纸筒的次数过多;可能的话,尽量选购有独立包装的血糖试纸。
7.消毒手指及采血的注意事项
测试前用酒精消毒采血部位,不能用碘伏,而且一定要让酒精全部干透,采血时尽量让血液自然流出,避免过度挤压手指出血。
微信公众号z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糖尿病人用得起好用的血糖仪,正品保障
监测血糖远离并发症,用它!
今日搜狐热点我省成糖尿病高发区(图)_网易新闻
我省成糖尿病高发区(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讯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周苗苗)今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6%,而据估计辽宁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这个比例。
  辽宁糖尿病
  患病率或超15%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6%,约有1.139亿人患有糖尿病,而由于气候、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辽宁省的糖尿病患病比例高于这个数据。
  解放军第463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吴雁翔介绍,全国范围来看吉林、辽宁、广东、深圳等地区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前列,据估计辽宁糖尿病的患病率或超过15%。导致辽宁成糖尿病高发地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辽宁冬季时间长,寒冷的气候让人们的运动量减少,活动少体内的热量得不到及时消耗,热量过多的积蓄能够导致血糖升高。
  第二,辽宁地区人们的口味普遍偏重,喜欢吃重盐油腻的食物,这些饮食习惯能够导致血糖的升高。
  第三,具有吸烟、喝酒等习惯的人群在辽宁不少见。
  辽东、辽南地区
  糖尿病患病率
  高于辽西
  除了患病人群多,辽宁地区糖尿病的患病情况为,辽东及辽南地区的糖尿病患者高于辽西及辽北地区的患病人数。
  吴雁翔解释,这种分布规律主要是因为糖尿病作为一种“富贵病”,患病多少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密切相关。尤其是沿海地区糖尿病也呈多发的趋势,一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二是沿海地区人们喜欢吃海鲜,过多摄入可引起高尿酸,进而增加了糖尿病患病的风险。
  吴雁翔介绍,总体来说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并呈年轻化的趋势。“原本在60岁患病的人群40岁就提前患病,原本是40岁患病的提前到了20岁。”
  近些年患上糖尿病的青少年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患上糖尿病的青少年大多数是胖孩子,而且大多数是吃出来的。
  “爱喝碳酸饮料、果汁等饮品,爱吃快餐、小吃等食物,加上因为学习压力大缺少运动,导致肥胖在青少年中高发,进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四个胖子中
  就有一个患有糖尿病
  吴雁翔表示,糖尿病的致病因素遗传因素占50%,后天因素占50%,后天因素包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明确危险因素。有数据表明65%的糖尿病患者属超重或肥胖。
  数据显示,体重指数超过25,糖尿病患病率为8.3%;体重指数25~30,糖尿病患病率为17.0%;体重指数超过30,糖尿病患病率高达24..5%。在东北地区肥胖的患病率为44.5%,高于全国水平。
  “总体来说每4个胖子中就有一个患有糖尿病。”吴雁翔表示,肥胖导致的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等问题都是糖尿病的直接致病因素。
  另外,有些人虽然体重指数没超过25,但是存在脂肪肝或者腹部肥胖等问题,这类人也应警惕糖尿病的发生,“内脏脂肪积蓄过大,能够引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问题。”
  糖尿病患者每顿所吃主食量
  以左拳大小为准
  解放军第463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吴雁翔提醒,糖尿病患者每顿所吃的淀粉类主食以左拳大小为准,蔬菜类可以吃能够手捧的量;一天所吃瘦肉、蛋奶等副食量应为一张扑克牌大小,此外每天吃少于6克的油,每顿饭油量应为大拇指体积大小。
  近日就诊糖尿病患者
  增长超30%
  食欲增加、突然消瘦当心发病
  本报讯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周苗苗)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田坚介绍,从10月下旬开始到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近几日沈阳气温骤降后增长幅度更加明显,增长比例超过30%。
  来就诊的患者中有的是因为出现食欲增加、饮水多、排尿多等血糖升高的症状后来就医的;有的是觉得乏力明显;还有的患者在自测血糖时发现血糖值过高来就医的。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当天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面向医院“糖友俱乐部”成员及普通市民开展了“防控糖尿病宣讲活动”。田坚介绍,多数糖尿病患者会在家中自测血糖,不过并不是血糖控制得好,就不发生因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人体血糖是时刻波动的,如果自测到血糖低值就认为血糖被控制住了,可是随着血糖波动因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也在逐步的发展。”
  当血糖不稳定时能够出现的症状包括“三多一少”即食欲增多、饮水增多、排尿增多以及明显消瘦,此外有的患者也可能表现为手脚发麻、无原因心慌等不典型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需尽快就医。
本文来源:华商网-华商晨报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华商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一般糖尿病人每天运动量应该多少?_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一般糖尿病人每天运动量应该多少?
cc******女24岁其他
湖南省军区机关医院(二级甲等)
  快慢步行:步行速度可采取快慢结合的方式,先快步行走5分钟,然后慢速行走(相当于散步)5分钟,然后再快行,这样轮换进行。步行速度亦可因人而异。身体状况较好的轻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每分钟120~150步;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每分钟110~115步;老年体弱者可慢速步行,每分钟90~100步。开始每天半小时即可,以后逐渐加大到每天1小时,可分早晚两次进行。
  室内运动:蹲下起立——开始每次做15~20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仰卧起坐——开始每次做5次,以后逐渐增加至20~50次。
  床上运动:分别运动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适合体质较弱的患者。
  身体条件好的患者,可以慢跑、跳绳、上楼梯、爬山、骑自行车、游泳、跳韵律操等。
  如何掌握运动量?
  1、以减肥为目的:坚持每日上下楼梯(或中速跑步)60~90分钟,或以普通速度步行2~3小时。
  2、以降低血糖为目的:将每天摄入能量10%~15%左右列为运动中消耗。举例:100市斤成人20分钟运动,上下楼梯(或中速跑步)消耗100大卡,普通速度步行消耗50大卡,游泳消耗200大卡。
  3、达到安全运动强度:即运动中最大脉率的60%。简易计算法:170-年龄。
  4、以代谢控制指标衡量:定期复查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到理想控制为佳。
拇指医生提醒您:医生回答仅供参考。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病情分析:糖尿病人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而饮酒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正规进食,不利于饮食...
病情分析:
糖尿病人的寿命如果血糖控制的很好是可以很长的,只有血糖控制不好的,并...
  决定糖尿病患者健康与寿命关键因素是病人自己,是病人自己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和对糖...
糖尿病患者健康与寿命关键因素是病人自己,是病人自己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和对糖尿病知识的...
一般来说,运动是可以消耗能量,降低血糖水平的,运动量的大小需要看身体素质以及进食...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我省每百名成人中8个患糖尿病(组图)_网易新闻
我省每百名成人中8个患糖尿病(组图)
(原标题:我省每百名成人中8个患糖尿病(组图))
  世卫组织首次发布报告,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爆炸式”增长
  昨天是世界卫生日,今年主题为“应对糖尿病”。6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报告称,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4亿人,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导致糖尿病患者激增的主要因素包括超重和身体活动不足等。
  糖尿病患者过4亿
  根据这份报告,全球18岁以上人群中,1980年糖尿病患者为1.08亿人,2014年增加至4.22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8.5%。世卫组织预测,至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第七大致死病因。报告说,没有任何国家糖尿病患者比例有实质性降低,患者比例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中上升更为迅速。此外,报告还警告,糖尿病严重影响社会经济。
  中国患者爆炸式增长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表示,中国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在过去数十年中呈“爆炸式”增长,1980年只有不到5%的中国男性患有糖尿病,而目前这一比例超过了10%。统计显示,在中国全部成年人口中,已有近10%糖尿病患者。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遏制糖尿病蔓延趋势需要反思生活方式,应注意“吃得健康、积极运动以避免超重”。
  值得警惕的是,青少年普遍运动不足。需要大力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特别是在关键行为方式养成的人生早期阶段,这是降低患肥胖和糖尿病风险的“至关重要的窗口期”。新华社
  扬子晚报记者追访
  江苏每100个成人中8个患糖尿病
  据介绍,近年江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直线上升,2002年时全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约为4%,而现在达到了8%,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就有8个患糖尿病。而1980年时,江苏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仅为0.7%,30多年间增长10倍以上。
  与持续上升的发病率相比,更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的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省糖尿病患病知晓率为43.5%,其中36.2%采取了药物治疗,但只有16.4%的患者血糖被有效控制。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溃烂等。从糖尿病到并发症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大多数患者都无法躲过去,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超过80%。
  二胎放开后,孕产妇成新增长点
  在糖友群体中,有一股力量在逐渐壮大,特别是二胎政策逐步放开后,孕产妇成了糖尿病人群数量新的增长点。不仅在怀孕期间,准妈妈会“遭遇”糖尿病,刚生完宝宝的新妈妈,没准也会成为“糖友”。
  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刘莉莉主治医师,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位已经生完宝宝的糖尿病患者小丽(化名)。刘莉莉介绍,这位患者在妊娠期就患有糖尿病,但是并不严重,只是饮食控制,但是产后半年再监测,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血糖检查结果显示,已确诊为糖尿病,需住院进行相关降血糖等治疗。小丽这样的糖尿病,还是吃出来的。坐月子以及哺乳期间,就因为老人反复叮嘱“你吃得好,宝宝才能吃得好”,“多吃这些,奶水才够多。”月子坐下来,猪蹄吃了不少,另加各种鸡鸭鱼肉,奶水没因吃这些而大增,身上的肉却长了不少。“妊娠糖尿病患者在逐年增加,其中一半以上是‘吃’出来的病。妊娠糖尿病产后一般血糖会恢复正常。但仍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金晖主任医师介绍说。
  通讯员刘敏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杨彦
  这些误区,你要注意
  糖尿病无需干预
  有些人认为糖尿病只是一种普通的慢性病,不必重视。中国研究人员2013年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依调查结果推算,中国约70%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已患此病,而接受治疗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率不到40%,公众对糖尿病缺乏重视。
  事实上,如不加干预,糖尿病会导致失明和截肢等严重后果,患者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尿毒症的危险性高出普通人数倍。
  “吃出来的”能“吃回去”
  有宣传把糖尿病称为“吃出来的病”,并认为单靠控制饮食就能“不治自愈”,甚至宣扬某种食品的“食疗功效”,号称能“根除”糖尿病。2型糖尿病最常见,是由于自身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造成,可通过控制饮食、适量运动达到一定预防效果;两者目前均不能根治。
  在2型糖尿病治疗方面,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治疗,但定期检测血糖、进行必要的药物控制同样重要。迷信“食疗”、宣扬“根治”,都是伪科学。
  对“糖”避之千里
  在控制饮食方面,最常见的误区就是糖尿病患者应该远离任何形式的糖。因此有所谓“健康食谱”称,糖尿病患者不能吃主食、肉和水果。从科学角度讲,糖尿病饮食重在“平衡”,各营养素之间要保持一定比例。同样道理,肉食摄入过少也会带来健康问题,比如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易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如果餐后血糖低于10,可以摄入一些水果,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新华社
  原标题:我省每百名成人中8个患糖尿病(来源:中国江苏网-扬子晚报)
本文来源:中国江苏网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省人民医院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