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黄甫全老师小学教育学第三版电子版的书本扫描软件成电子版吗

对不起,您要访问的页面暂时没有找到,您可以: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0371|回复: 68
2018年教育学考研——小学教育(专硕)备考分析
中级战友, 积分 24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4 积分
K币2424 元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24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4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24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4 积分
K币2424 元
【小学教育专业简介 】
&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语、数、英)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小学教师职业,比如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老师等等,也可以从事学习管理师、教育咨询师等,尤其在北京,小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很好。下面我为大家分析一些重点院校小学教育的招生情况,希望给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重点院校备考信息】
一、小学教育专硕重点院校近两年招生情况
(一)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 (992小学教育综合) 参考书目:特殊说明:(2016年及其之前北师大专硕没有招收小学教育,2017年第一年招生没有给出参考书目 )2017年北师专硕增加招收小学教育专业,人数30人,没有给出参考书目,考察的是992小学教育综合。 (二)南师大小学教育(825 小学课程与教学) 2017年参考书目:825 小学课程与教学:《小学教学论》,刘树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复试:参考书目 无 2016年参考书目:833 小学课程与教学:《小学教学论》,刘树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复试:参考书目 无南师小教,2017年招生人数增加了6人,代码有所变动, 由之前的833变为825,但是都是考察的是小学课程与教学,参考书目没有变化,同学们可以放心备考。需要强调指出的是:2017年南师小教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与2016年不同的地方。
(三)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889 小学课程与教学) 2017年参考书目:889 小学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邓艳红复试:参考书目 无 2016年参考书目:889 小学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邓艳红复试:参考书目 无首师大小教,2017年招生人数比去年增加43人,代码没有变化,首师没有官网没有给出参加书单,老师根据这几年首师的考试的分析,推荐书单 《课程与教学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邓艳红。大家可以参考这本书来备考复习。 (四)陕西师范大学小学教育(902&&课程与教学论) 2017年参考书目:902&&课程与教学论:张立昌:《课程与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参考书目:902&&课程与教学论:张立昌:《课程与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由图4可以发现,2017年陕师大,小教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都有招生,全日制今年招生15人,比去年多了3人,同时,非全日制小教,没有显示具体的招生人数,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一共招生200人。代码和参考书单都没有变化。 (五)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833 课程与教学论) 2017年参考书目:833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陈旭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016年参考书目:832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陈旭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东北师大小教,今年在招生人数上比去年多了5人,依然不区分研究方向,只是代码由832变为833,复试的书目都是德育原理,同等学力加试两门,教育心理学和学校管理学。官网没有给出书单,按照历年东师的真题分析,老师推荐的书单《课程与教学论》,陈旭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来备考。 (六)华中师范大学小学教育(815&&小学课程与教学) 2017年参考书目:815&&小学课程与教学:官网没有给出没有书单 2016年参考书目:815&&小学课程与教学:官网没有给出没有书单今年华中师大小教比去年多招生了3人,依然是考815小学课程与教学,没有给出书单。 (七)华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914&&小学教育学原理) 2017年参考书目:914&&小学教育学原理:官网没有给出没有书单华南师范大学小教也是在全日制教育硕士里面,除去推免10人,今年招生15人,16年推免8人,招生12人,实际上招生多了3人。考察的依然是小学教育学原理,复试考察教育研究方法。 官网没有给出书单 。
(八)西南大学小学教育(904 心理学基础) 2017年参考书目:904&&心理学基础:(1)《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 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心理学(第三版)》,蔡笑岳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2016年参考书目:904&&心理学基础:(1)《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 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心理学(第三版)》,蔡笑岳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由图 8可知,西南大学小学教育,217年分全日制非全日制,但是没有显示具体的人数,在305教育学部下面显示教育管理,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这些招生全日制100人,非全日制75人。同样16年也是显示在教育学部下面和上面所述专业一起共招生100人。
(九)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956 小学教育学) 2017年参考书目:956&&小学教育学:1.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第二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蔡宝来.现代教育学-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3.小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4.关文信.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5.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编.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版。 2016年参考书目:956&&小学教育学:1.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第二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蔡宝来.现代教育学-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3.小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4.关文信.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5.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编.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版。上师大2017年小教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都不区分方向,总共招生105人,全日制40人,非全日制65人,整体状况还是很乐观的,相比2016年人数增加幅度较大。复试有口语测试,同等学力要加试课程与教学论,中外教育史。官网已经给出了书单。(十)天津师范大学小学教育(915&&小学教育理论)2017年参考书目:915&&小学教育理论:1.《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2.《小学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阮成武。3.《小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黄甫全。2016年参考书目:915&&小学教育理论:1.《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2.《小学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阮成武。3.《小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黄甫全。 由图10可以看到,17年天师大也是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其中全日制31人,比去年多了15人,非全日制6人。人数也是在逐渐增加,备考书单如上。 (十一)华东师范大学小学教育(无) 特殊说明: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和2017年专硕没有小教这个专业。
& &通过2017年重点师范院校专硕小教招生的情况可以发现,人数相比去年都有了增加,这也扩大了大家考小教的信心,同时竞争压力也会相应增加。如果确定了考小教这个专业,那么需要小伙伴早点定计划着手复习。& &专硕专业课的备考有两门。首先,关于333教育综合基本上都有一个固定的书单,可以考虑选择针对性的辅导。由于首都师范大学专硕考察比较特殊,涉及到教育心理学和研究方法,所以同学们选择的时候务必区分清楚,选择针对首师的333课程,世间没有一种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辛勤劳动就能够得到的。既然下定了决心,就勇敢的开始!
中级战友, 积分 5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70 积分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5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70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5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70 积分
你好,你是考了小学教育的吗?我想问你北师大怎么复习?
中级战友, 积分 24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4 积分
K币2424 元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24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4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24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4 积分
K币2424 元
你好,你是考了小学教育的吗?我想问你北师大怎么复习?
关于北师大小学教育的相关问题,可以给我留言,北师大小学教育之前是学硕课程与教学论下面的一个方向,去年开始成为教育学专硕的一个方向,今年录取的时候,接受了大量的校内调剂,你今年好好加油~
新手上路, 积分 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 积分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 积分
学姐可以加你么?
新手上路, 积分 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 积分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 积分
小学教育是在哪里上课啊?珠海还是北京啊[害羞]
中级战友, 积分 24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4 积分
K币2424 元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24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4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24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4 积分
K币2424 元
小学教育是在哪里上课啊?珠海还是北京啊[害羞]
新手上路, 积分 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 积分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 积分
小学教育的992要复习什么啊?740二战今年想试
新手上路, 积分 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 积分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 积分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 积分
是不提供住宿吗?
新手上路, 积分 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 积分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 积分
我想问的是从初试到复试参考书目都有哪些?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在“我”中打开扫一扫,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Powered by Discuz!小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学) - 搜狗百科刘良华的日志
呼吁理性的学术的批评:答黄甫全先生对朱永新先生的“批评”
已有 3410 次阅读&
呼吁理性的学术的批评:答黄甫全先生对朱永新先生的“批评”&             储昌楼转引自: “学术批评网”日发表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黄甫全先生的一篇文章DD《必须警惕当代教育研究中的“浮夸”风气DD致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博士的公开信》,黄先生以学术的名义,用非学术化的方式,将我所熟悉的朱永新先生妖魔化为一个到处吹牛的学术骗子形象,令我非常的震惊!作为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因为此事与我有所关联,所以我有必要对这篇文章中所提及的一些“事实”加以说明。  一.关于新教育共同体的反思意识  《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上王毅撰写的“‘新教育’,向理想迈进――朱永新访谈录” ,拿到这期杂志,我也非常吃惊。当时王毅老师等二人在双休日来苏州与朱永新先生就新教育实验的发展路向等进行访谈,适逢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召开2006年首次项目组工作会,主要是进行“十一五”课题规划及各项目组年度工作讨论,朱永新先生就约请二位与会,在会议空间接受采访。结果朱永新先生整个上午做了主要发言,王毅老师觉得要访谈的内容基本都有了答案,就以会议发言为基础来完成这次访谈并进行了补充采访。因为朱永新先生是内部会议发言,有些是情况通报,有些是供进一步讨论的思路,表达上并不成熟,因此文章完成后必须要通过审核,大家约好文章完成后由我负责审核。可我没能及时完成审核工作,又没有及时与王毅老师联系,没想到文章已经发出了。于情于理,我必须要负起责任,这也是我必须写这篇文章予以说明的主要原因。在此,我郑重地为自己工作的不到位给各方造成的负面影响而道歉。  文章中出现的一些表达也是我们一直反对的,比如说“新教育实验已经成为除国家新课程实验外,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实验”,事实上,朱永新教授在许多场合中都形象地表达,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中的大哥大,新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中的大姐大。他也反对盲目地进行比较,而是主张学习与借鉴。就在前不久北京的素质教育沙龙研讨会上,当北师大的裴娣娜先生在介绍了相关实验情况后,朱永新先生就表示了赞同尊重,强调新教育实验要向他们学习。在项目组会议上,朱老师引用了《中国教育报》的说法,包括后面所说的另外一些被黄甫全先生视为吹牛的文字,其目的是为了激励项目组成员,而且都有其特定的语境(会议情况详见教育在线网站“新教育实验交流区”中的[公告]2006年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项目组首次会议纪要)。朱永新先生的发言基本上都如实记录在项目组会议记要中,比如实验影响力问题(一、关于十五期间新教育实验初步总结与评价。从2002年9月新教育实验在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正式启航,三年多的时间,已经成为在中国有影响力的一项教育实验。在1月5日的中国教育报上,有文章称新教育实验已经成为除新课程实验以外的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实验。),可以明确无误地看到,朱永新先生对十五期间新教育实验初步总结与评价是“已经成为在中国有影响力的一项教育实验”。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又引用了中国教育报的文章来鼓舞士气,勉励大家做好实验工作。  即使在这篇未经审核的文章中,我相信黄先生只要不是戴了有色眼镜,应该会读到新教育共同体的自我反思。在第8页上,有这样一些文字:  “事实上,‘十五’之间存在的问题非常之多,我们团队的成员也认真深入思考了这些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我们毕竟是一项草根性、民间性的实验,是一个基本上没有花国家钱的实验。我们所有人都是‘义工’,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已经不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形势,存在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有些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但是我们所有人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清醒对待这些问题,严肃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十一五’期间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被更好更新的实验研究所替代。”  “有些人认为‘新教育实验’的一个弱点就是理论研究不够。我们对自己提出的‘六大行动’、‘几大观点’的内涵解释目前还不算很完善,包括我们的指导手册,理论上根底还不深,实践上操作指导性还不强,这些都是‘十一五’要加强的工作。”  “目前,我们的团队是由一线优秀的校长、教研人员、教师组成,这个团队非常热情,有奉献精神,但是相对缺少专业背景、研究思路和推广经历,这是我们团队‘十五’期间很大的欠缺。”……请问黄甫全先生,这些清醒的反思恐怕不是一个“吹牛”的人能够说出来的吧?  我想进一步说明的一点是,新教育实验从一开始就欢迎批评,并且是在批评中成长起来的。有媒体也曾经以《新教育究竟能走多远》为题来表示过不同的意见。(黄甫全先生可以看一看朱永新先生的博客,那里也保存着一些对新教育实验的批评意见)我们不仅欢迎外部的批评,我们自己也经常进行深刻的反思。就在上面提到的项目组会议纪要中,也可以看到我在下午所做的专题发言,我就提到新教育实验目前存在的六大问题,教育在线网站论坛上,批评与建议又何其多也。  二.关于新教育实验的影响力  黄甫全先生在文中说:“你在文章中开篇就夸夸其谈:‘日的《中国教育报》有一篇文章认为新教育实验已经成为除国家新课程实验外,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实验。’不管报纸怎么说,我要告诉你的事实是,我天天都在浏览中国的主要教育报刊,但是直到今天看见王文之前,我没有听闻过你所主持的‘新教育实验’,然而却已经早就知道了另外的‘主体教育实验’‘新基础教育实验’等等。当然也许是我本人孤陋寡闻,但是我读了王文随即问了身边的几位老师和学生,他们均称是第一次听说‘新教育实验’,他们同样地早已经听说和看见过‘主体教育实验’‘新基础教育实验’等……请你说说,就此而论,你的‘新教育实验’怎么可以称得上是‘除国家新课程实验外,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实验’?!”  黄先生所提及的‘主体教育实验’‘新基础教育实验’均有了十多年的实验历史,影响确实相当广泛而深远。至于才兴起三年的新教育实验是否为当今有影响的教育实验,我认为关键是看它是不是有效地改变了尽可能多的中国教师的行走方式,有没有有效地改变尽可能多的学生的生存状态。即以媒体影响力而言,中国有影响力的教育报刊甚至非教育报刊上有没有对新教育实验的大量报道,也不能够以黄先生有没有看到为标准。我这里列举一些文章及报道,请黄先生查阅一下我列举的是不是子虚乌有:  《“新教育实验”:意义、谱系与展望――朱永新教授访谈录》 《教育研究》05年第6期  《“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探索》 《课程•教材•教法05年第9期》  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报》日第2版  新教育实验:塑造理想的人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日第三版)  一个网站的震荡波――苏州“新教育现象”之一 《解放日报》日  一个教育市长的奔波之旅――苏州“新教育现象”之二   《解放日报》日  一场理想和现实的争辩――苏州“新教育现象”之三 《解放日报》日  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来自新教育实验的报道(上)《重庆日报》日  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来自新教育实验的报道(中) 《重庆日报》日  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来自新教育实验的报道(下)《重庆日报》日  CCTV《东西沟通三人谈》新教育实验 日   教育随笔: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人民教育》2004年第7期  新希望工程:一场对抗教育异化的实验 《南风窗》2004年第5期&&  《新公民教育:续接70年前的历史》 《南风窗》2005年第9期  央视论坛:《一位副市长的新教育实验》 日&&央视新闻频道首播  朱永新:倡导“新教育实验”的市长 《第一财经日报》日   ……  更多内容详见教育在线“媒体眼中的新教育”专栏(),只要黄先生愿意,类似的报道我可以源源不断地列举出来。  章敬平先生为此专门撰写了《新教育实验:在媒体的褒贬中成长 》一文,发表于《南风窗》,文中这样写道:  发轫自2003年的 “新教育实验”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快速精进与完善,离不开媒体的褒贬互动。  “新教育实验”扬帆起锚后,共开过三次研讨会。就“作秀”的频率而言,似乎还不足以吸引数十家媒体的眼球。但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到《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再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官方媒体的阵容着实让人惊奇。  非但官方媒体,众多以民间舆论自居的媒体也参与了对“新教育实验”的“炒作”。无论是主张“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新民晚报》,还是试图打动“小资”的中产阶层报纸《外滩画报》,抑或“一份有责任感的政经杂志”《南风窗》,都以罕见的篇幅和页码报道了我们一贯难以理会的“行业新闻”。  根据我的媒体经验,除非中宣部组织的宣传活动,这么多官方媒体集中在一年的时间内报道一件民间性质的教育行动是难以想象的;同样就我有限的观察,近年来,除了在政治领域内异常敏感的“吕日周事件”,还没有见到哪个不关情色无涉政治的“行业新闻”受到这么多官方半官方媒体的自发追捧。  “新教育实验”之所以能够引起媒体的广泛垂注,除了最高决策层重视未成年人问题的时事背景外,还在于朱永新的公开姿态。朱自己在教育在线上有个网页,经常去那里和关注“新教育实验”的人们聊天,一个记者就是在网络上预约了对他的采访。  朱的公开精神之可贵,还表现在他对舆论关注“新教育实验”态度不一的宽容。虽然媒体在方向上对新教育予以肯定,但对“新教育实验”的部分细节和未来提出了怀疑:“新教育实验”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传统的儒家道德,缺乏宪政国家必不可少的公民教育这个至关紧要的环节;既然实验宣称的理想教育与现实的分数教育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它到底能走多远?  显然,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朱永新们”不能回避的。“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必须作出回答。被迫回答的日子里,他们表现出思考快速成熟的趋向,认知水平和行动能力也在逐渐向前推进。  一方面,“新教育实验”的境界在媒体的探讨中迅速提高。一开始,江苏本地媒体和教育界的行业媒体的解读,大抵停留在简单理念或者活动枝节上。随着行业外媒体和全国性媒体的介入,大家对“新教育实验”的理解提升到“新希望工程”的高度。《南风窗》借教育界人士之口称,该实验有望在另外一重意义上,成为继希望工程之后的“新希望工程”――原先的希望工程是一项增添书桌的工程,侧重于物质。新希望工程是一项有了书桌后塑造一个什么样人的工程,注重于精神。从朱永新们日后频繁使用的“新希望工程”的概念可知,他们和舆论界达成了共识。  另一方面,“新教育实验”的内涵在媒体的激辩中快速丰富。朱永新的支持者、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正在和朱永新等人谋划一套公民教育的教材。不晓得公民教材的出现,与媒体对“新教育实验”忽视了公民精神的批评是否相关。但我们已确切地知道,这套教材已摆放在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的办公桌上,年终有望面世。  毫无疑问,媒体对“新教育实验”的促动绝不局限于此。媒体接龙式的报导,客观上变成了宣传“新教育实验”的“公益广告”。来自朱永新的消息说,欲图加盟“新教育实验”的学校在急剧增多,这个起初还盘桓在苏州的实验,已延展至中国的大半壁江山。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认同并践行朱永新的新教育。  当然,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新教育实验”,也会使不认同的群体越来越大。我认为,这也是好事。事物就是在辩驳和交锋的过程中推陈出新,存利去弊,渐渐成长的。向媒体公开的好处,正在于此。  其实,黄先生不了解新教育实验甚至没有听说过并不奇怪,因为新教育实验不是自上而下的实验,而是“起于青苹之末”的草根实验。也就是说,新教育实验从一开始,便直接扎根于一线,因为它的草根性,不闻达于某些院校的庙堂也不足为奇。说句不客气的话,有些自命“正统”的“教育学者”视而不见更在情理之中,但这并不影响新教育的存在和发展以至于影响力。事实是,从去年开始,我们对媒体过多地报道新教育实验就已经感到不安,也已经拒绝了其中相当一部分媒体的采访要求。因为我们的实验毕竟才是一个开端,真正的成就应该是在未来。  三.关于新教育实验的成果  黄甫全先生又说:“接着你大口马牙开始直接吹牛了。你说:‘打开中国任何一份报纸、任何一本教育刊物,几乎都能找到我们‘新教育实验’学校的文章。’但是,我订阅和被赠阅的十多份教育报刊中,没有看见过你所称的‘新教育实验学校的文章’呀!而且中国从中央到县乡到各所学校,办了无以计数的教育报刊,怎么可能都有你的新教育实验学校的文章?!我真的不敢相信!你打死我,我也不会相信!  这里说打开中国任何一份报纸任何一本教育刊物几乎都能够找到我们新教育实验的文章,显然是打死了黄先生也没人信。朱永新先生的原话是:近来我看到的报纸和教育刊物几乎都能找到我们‘新教育实验’学校的文章。这话未必是吹牛。在一些主要的教育刊物上,确实到处都可以看到新教育实验学校教师的文章。在此就举一个典型案例,《人民教育》04年第7期封面为“教育随笔: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报道了新教育实验的三个典型教师,其中一位是张家港沙洲小学的陈惠芳老师,下面是她近半年发表的文章统计:  沙洲小学陈惠芳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文章统计表  (2005.7-----2006.3)  发表刊物 代号 文章篇名 姓名 发表&&时间 级别 字数  《中国教育报》 1-10 教师培训,且行且思 陈惠芳 05.7.12 国家级 2000  《中国教师报》 1-192 “望、问、闻、切”评校长 陈惠芳 05.7.20 全国级 2000  《中国教师报》 1-192 追求有效而快乐的课堂 陈惠芳 05.8.17 全国级 3000  《中国教育报》 1-10 问题设计巧方能学得活 陈惠芳 05.8.16 国家级 2000  《中国教育报》 1-10 从熟视无睹到精雕细琢 陈惠芳 05.8.23 国家级 1800  《中国教育报》 1-10 追寻富有魔力的课堂语言 陈惠芳 05.8.30 国家级 1800  《中国教育报》 1-10 三张神奇的位置卡片 陈惠芳 05.9.6 国家级 1800  《中国教育报》 1-10 给计算教学加点“甜味” 陈惠芳 05.9.1 国家级 1800  《中国教育报》 1-10 引领学生驾驭数学之舟 陈惠芳 05.9.20 国家级 1800  《中国教师报》 1-192 下乡支教----另类的培训 陈惠芳  曹建芬 05.9.21 全国级 2000  《中小学数学》 2-225 “7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及评析 陈惠芳 05.7-8 全国级 3000  《中国教育报》 1-10 现代校长的距离观 陈惠芳 05.10.20 国家级 2000  《中国教育报》 1-10 念好教育科研的“真经” 陈惠芳曹建芬 05.10.25 国家级 1800  《人民教育》 2-5 校本教研怎么做 陈惠芳曹建芬 05.12 国家级 1800  《中国教师报》 1-192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陈惠芳 05.12.14 全国级 2000  《小学数学教育》&&数学作业设计的点滴思考 陈雪莲陈惠芳 05.12 全国级 2000  《中国教师报》 1-192 智慧如风&& 灵动如云 陈惠芳 06.2.15 全国级 3000  《中国电化教育》 2-107 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路通” 陈惠芳 06.22-107 全国级 3000《现代教育报》 1-258 期末教师大会“谋变脸” 陈惠芳 05.6.29 省级 2000  《教育时报》 35―44 笑傲“职场”靠什么 陈惠芳 05.7.20 省级 2000  《云南教育》&&开放课堂教学,发展数学思维 陈惠芳 05.7-8合刊 省级 2000  《师道》 46-212 走出迷惘的缰绳在自己手中 陈惠芳 05.7 省级 1500  《小学青年教师》 36-37 伸展学生的“助跑线” 陈惠芳 05.8 省级 1000  《教育时报》 35―44 两张问卷 陈惠芳 05.8.24 省级 1500  《教师博览》 ` 给孩子一点“心灵鸡汤” 陈惠芳 05.7 省级 2000  《小学教师培训》&&改革作业评价,倡导自主成功 陈惠芳 05.8 省级 2000  《江苏教育》 28-1 《看家●当家●发家》 陈惠芳 05.8 省级 1000  《河北教育》 18-67 一位流泪的母亲 陈惠芳 05.8 省级 2000  《校园心理》&&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陈惠芳 05.8 省级 2000  《小学数学教学》&&方格图的魅力 陈惠芳 05.8 省级 2000  《新风教育》&&精彩缘于细节 陈惠芳 05.8 省级 2000  《精品●教育导刊》&&我的泪,醉在那一刻 陈惠芳 05.10 省级 1500  《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一书&&享受孩子 陈惠芳 05.10 省级 1500  《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一书&&孩子,你也是一棵舒枝展叶的小树 陈惠芳 05.10 省级 1500《新风教育》&&窗外有位旁听生 陈惠芳 05.11 省级 2000  《小学教师培训》&&小学数学课活动化教学的三点思考 盛筱红陈惠芳 05.12 省级 2000  《班主任》 82-799 班级管理“运算律” 陈惠芳 06.2 省级 2700  《教育时报》 35―44 有感于年夜饭的氛围 陈惠芳 06.2.15 省级 2000  《湖南教育》 42-9 有一种态度叫享受 陈惠芳 06.2 省级 1500  新教育实验学校的5万老师不会都如陈老师这样高产,但这样的老师决非个别。当然,分布于20多个省市的几百所实验学校的老师发表文章不会特意注明“本人系新教育实验学校教师”,我们的实验学校都已经公布于教育在线网站,欢迎详加了解。  黄甫全先生接着写道:“而且你吹中国的牛、吹现在的牛还不够,紧接着你又随口打哇哇,吹起了外国的牛、吹起了未来的牛。你竟然大言不惭的张口就说:‘我们在十一五的最重要的梦想是打造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新教育实验。我们的目标不仅要在国内有影响力,而且要把视野投向国外,走向国际平台,甚至在国外建立我们的新教育的实验学校。’这样的话,在头脑清醒的教育人听来,实在没有一丁点分量!所以,你接着拿子虚乌有的‘理论成果的书’来加以掩饰:‘十一五后,我们要出版一本总结所有理论成果的书,叫做《中国新教育》,连英文书名我都想好了,叫做New Education in New China,发行到国外,现在培生、麦克希尔出版公司已经表示出出版兴趣。’”  朱永新先生在项目组内部会议上的这段发言主要是鼓舞士气,而且这种关于未来的愿景未必就是吹牛,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深化打造新教育实验,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经过五年的立足一线实践的学术研究,我们也确实想出版一本《中国新教育》,我们的这份雄心(不仅仅是朱先生一个人)难道就是步奸滑商人的后尘?这是什么逻辑?而且在国外建立我们的新教育实验学校,也不是没有可能。就在上周,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之一,朱永新先生的博士生李镇西先生去新加坡讲学,当地政府就已经对新教育实验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也初步有了合作意向。  黄甫全先生又说:“你接着振臂高呼:‘我们现在正在做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先生过去曾经做过的工作,我们感到自己无论在规模,还是在对一线教师和教育教学的实际影响上,都可以与古人相比较了。我有信心通过新教育实验改变中国的教育。’我是有一点教育史常识的人,我不仅知道你现在而且敢断言你将来都既不能与外国的柏拉图、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和中国的孔子、朱熹这些古人比较,也没有资格与被你点名的陶行知、晏阳初和梁漱溟诸位先贤相提并论!”  我是项目组会议的参与者,朱永新先生的原话大意是,我们现在正做着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先生过去曾经做过的工作,但是我们在深度和影响力上还赶不上,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新教育实验现在有几百所实验学校,同时还拥有一家注册会员超过十万人的教育网站DD新教育在线,这个网站也是全国最大的教育论坛之一,在中小学教育界有相当的影响。而从探索的深刻程度和实验性而言,新教育实验共同体内的任何一个成员不敢也没有说过已经超越了前贤,当然这并不是说前贤一定是不可以超越的。朱永新先生将来有没有资格与这几位先贤相提并论,我以为还是不要忙着是古非今,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还是留给未来吧!至于黄先生所说的“我可以狂妄地告诉你,当代改变中国教育的,绝对不可能是你朱永新同志,也绝对不可能是你吹得山响的‘新教育实验’,而只能是几千万中国教育工作者,只能是几千万中国教育工作者脚踏实地的辛勤劳动”这段话,我倒觉得并不狂妄,而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这段喊口号的话其实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新教育之所以能够改变千千万万的学生,靠的也正是唤醒千千万万脚踏实地的普通教育工作者。  四.关于新教育实验的愿景诉求  黄甫全先生还说:“你毕竟是教育学者出身,所以你在开口吹牛过程中也没有忘记说:‘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建立自己的学派。’‘结合实践,加强理论研究,建立自己的学派将是我们十一五期间的重头戏。’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与理论界,发展和建立教育学派,确实是客观需要。但是客观需要,不等于就是主观努力程度和理论建设水平达到了出学派的时期了!”  事实上,任何实验都离不开理论支持,新教育实验也不例外。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新教育实验属于行动实验,理论研究目前相对薄弱,因此,加强理论建设一直被我们视为重要任务。但是众所周知,国内的教育理论研究往往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导致理论成果经常不能够有效地改变教育现状。因此,朱永新先生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中国新教育学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我们希望打造的新教育实验学派是真正立足于一线教育教学实际的学派,而不是一个纯理论的学派。但是究竟新教育能不能成功地打造出自己的学派,当然还是要交给未来。因为任何一个学派的形成,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积累与反复对话,这个目的,目前我们还达不到,但是我们有这个愿景。至于是自封的还是他封的,在我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教育人有这个追求,并为之而努力。身为一个处于历史变革中的积极的改革者,朱永新先生和新教育实验人的这一份对未来、对自己的责任的雄心、信心是需要呵护还是需要作毫无理由的嘲讽、非学术性的唾骂?这一点,相信所有阅读者自有公论。  关于学派,黄甫全先生说:“而且,‘学派’一说系舶来品。从我有限的英文文献阅读中,看到的外国教育理论流派,全都是别人或后人对之心悦诚服而加以恭称的,没有一个是其代表人物自封的,更没有一个是其代表人物在研究之初就设计好并取好学派名然后去‘建’起来的!”说实话,读到这里我真的非常吃惊。我才疏学浅,但在此愿就学派与黄先生商榷。我个人以为,仅就“学派”这个词语而言,它不是舶来品而是现代品,因为它在古代称为“家”、“学”、“宗”、“派”,在中国古代,是没有一个现代双语词“学派”,但是,却并不能够因此说中国古代不存在学派,它是舶来的。  事实上,学派,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成熟。中国的诸子百家,就是典型的各学派的代表。甚至可以说,它们迄今仍然处于世界上最有名的学派之列。《荀子•解蔽》:“诸侯异政,百家异说。” 《庄子•天下》:“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汉书•艺文志》根据西汉刘歆《七略》,将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另在《诸子略》中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又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复旦大学已故教授王蘧常先生曾著有《诸子学派要诠》一书,详为讨论,此书不难找,黄教授不妨一阅。而且大学派中还有小学派,以儒家学派而言,早在战国时代的《韩非子•显学》篇中就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这此文字就是对一个大学派中诸小学派的真实记载,目前的研究者,既称“儒家学派”,有时也以“思孟学派”指子思和孟子所代表的儒学大学派中的一个分支。不知为什么,黄教授无视中国古代的学派事实,而认定“学派”是一个舶来的东西呢?  学派不是学派中人的自觉追求?儒家、道家等学派虽然没有从一开始提出家、宗的概念(墨家是个例外,它从一开始就比较完备),但是却有着是有着清晰的学派认同的,有着清晰的学派追求的。而当具体一个学派被后人认可并自觉追求时(如董钟舒、朱熹等),学派也就获得了进一步地发展与完善。至少在他们生前,是已经有着清晰的、明确的学派称为与学派追求的。从一个学派由蒙昧草创发展到完成清晰的理论体系、获得外在学派称号,这在古代可能历经较长的时间,但在现代,无论东西方都大大缩短了这个时间,许多学派甚至是从一开始就力图构建起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呈现一种较为鲜明的理论特色的。当前世界,无论中外,以“学派林立”形容丝毫不为过,以西方的结构主义、走马学派、后现代诸派为例,他们正是学派诸代表人物的清醒追求,而不仅仅是后人的“追谥”。那么为何新教育想创建自己的学派,在黄教授的眼中成为罪过呢?我是一线的中学教师,谈学术是真正的井底之蛙,只钻过几天故纸堆,更没有英文文献阅读的本领,不揣粗陋敬呈一孔之见,只因不敢数典忘祖。想必黄先生学贯中西,能进一步帮我澄清认识,我恭候黄先生就此专题赐教!  五.关于“学术和做人良心”  我们欢迎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批评,但是从黄甫全先生的这篇文章来看,显然不是学术批评。仅仅两千多字的一篇文章,就用了大量非常不恰当的非学术非理性的词语,比如:浮躁、登峰造极、吹牛、夸夸其谈、自我吹嘘、大口马牙、打哇哇、大言不惭、子虚乌有、自吹自擂、奸顽狡猾、浪得虚名、底气不足、硬撑、恬不知耻、攀附古人、振臂高呼、捕获、浮夸风、放卫星、浮夸、自我膨胀……不少词语已经是赤裸裸的辱骂了!其中仅“吹牛”一词就用了十余次!不仅如此,文章中的许多句子也令人不敢相信出于一位大学“教授”之手:  “我是有一点教育史常识的人,我不仅知道你现在而且敢断言你将来都既不能与外国的柏拉图、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和中国的孔子、朱熹这些古人比较,也没有资格与被你点名的陶行知、晏阳初和梁漱溟诸位先贤相提并论!真的,朱永新同志,你别以为你当了苏州市副市长,而且捕获了民进中央常委和政协全国常委的头衔,就忘记你姓朱而晕乎乎地以为自己姓柏姓孔姓陶姓梁了!你也就是做了一点点教育研究,发表出版了一些评职称等用的教育论文著作而已!教育部长不比你的能力差吧,他头衔比你大吧,他掌握的教育资源比你多得多吧,他在全国的权威性比你高了又高吧,他也没有说过通过他组织实施的什么什么工程就‘改变中国的教育’呀!”  “你好歹也还算学者出身,你带头‘浮夸’也带头冷静好么?你带头吹牛也带头停止自我膨胀好么?你可要清醒,你目前‘周游列国’前呼后拥,不是因为你是教育学者,而是因为你头上戴着苏州副市长的帽子,戴着民进中央常委的帽子,戴着全国政协常委的帽子!你可千万别曲解了那三顶帽子,更不要滥用了那三顶帽子所包含的人们、社会、国家和党赋予的权力!”   请黄甫全先生自己重读一遍,这是学术批评么?学术批评的基本准则之一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而黄先生纯粹对人进行“有罪推断”,直至人身攻击,真正是滥用了“学术”的权力!黄甫全先生文章中提到文革如何,看来他对文革是所知甚深,这些文革中批斗高手所惯用的“指东打西”“挑拨离间”“捕风捉影”批臭批倒再踏上一只脚的手法黄先生是如此应用娴熟,令人叹为观止。  黄甫全先生的副标题是“致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博士的公开信”而不是“致朱永新教授的公开信”,特别强调了行政身份,显然是大有深意的。不错,朱永新先生是苏州市副市长,但是他从来没有动用行政力量在苏州推行过新教育实验,否则,新教育实验怎么会被称为民间行动呢?  而且,作为副市长和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先生是不是曲解了这三顶帽子甚至滥用了呢?  作为苏州市副市长,他分管的全市文化、教育、体育等社会事业今年继续在高平台上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在今年的政风行风评议中排名全面上升,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教育方面,苏州第一个在全国宣布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推进了中国免费义务教育的进程。独墅湖高等教育园区和上方山国际教育园区基本建成,入驻学生达到1、2万和5万人。龙芯产业化基地和清华紫光产学研基地正式建立。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全面启动,100万农民和2万致富带头人得到培训。教育均衡化的进展顺利,已有70%中小学生在优质学校就读。文化方面,昆曲保护工程获得文化部首届创新奖唯一的特等奖,苏州图书馆被评为全国公共图书馆一级馆。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被列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如期建成。体育方面,成功承办全国十运会7个项目以及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等重要比赛,陈艳青、张军等苏州籍运动员在全运会上为江苏获得12枚金牌、顾薇等多次在今年的国内外大赛中荣获冠军。苏州市体育中心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新一轮的地方志修编工作全面启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工作,也在全国屡屡荣获奖励,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这些成绩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苏州人民齐心协力奋斗的结果,但是请问,这是不是曲解了这顶帽子?正因为他为这座城市作出的贡献,因此才被《南风窗》评为“中国最有人文气息的市长”  作为政协委员,他坚持思考教育问题,为中国教育鼓与呼,为理想教育行与走。近年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每年都提交10份教育方面的建议,其中关于在农村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建议已经被国家采纳。  黄先生一直“担心”今年两会上朱永新先生会不会“吹牛”,请黄先生不妨看看朱老师的博客,两会期间他每天都要写一些关于两会的文字。朱永新先生今年为两会带去的一批提案中,也有十条提案是与教育在关的:  1. 关于设立“国家读书节”建议  2. 关于公务员考试应取消学历门槛的建议  3. 关于启动农村教师培养国家行动计划的建议  4. 关于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建议  5. 关于全面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建议  6. 关于严格控制大学建设新校区的建议  7. 关于改革职称外语考试的建议  8. 关于建设中小学国家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建议  9. 关于在我国城市设立社区图书馆的建议  10. 关于依法解决中小学择校问题的建议  其中好几个提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特别是关于农村教师培养国家行动计划的建议,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朱永新先生也不只是说说而已,他每年为这些提案都要花大量的心血,在教育在线上公开征集,与大量普通老师交流,也包括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征集提案等,这些都是有案可查的事情。不但如此,他最近还在洽谈一些项目,打算切切实实地帮助西部农村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而我们对于贫困学校的资助(包括赠送书籍、电脑等)也一直都在进行,请问,这是一个只知道“吹牛”的学者所能做的吗?  作为学者,他的新著《管理心智》、《走在教育的路上》正式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0卷本《朱永新教育文集》连续印刷4次并且获得了中国教育学会、江苏省和苏州市的优秀成果奖。他担任会议执行主席的第五届华人心理学家大会成功在苏州大学举办,主持的教育科学精品教材译丛又有六种新著问世。一本《新教育之梦》就唤起了多少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让他们怀揣着理想加入了新教育实验共同体,这难道是“职评作品”的效应?更何况其中很多著作是朱永新先生当上教授以后写的,像黄先生应该明白这些著作跟“职评作品”和“指标作品”的不同吧。  黄先生所大声喝斥的正是一位被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认为真正有能力有作为并且具有崇高人格的知识分子!一线教育工作者乐意与他零距离接触,正是因为他不前呼后拥故作身份,正是因为他不高高在上故作姿态,正是因为他不这也瞧不起那也看不上不大呼小叫,正是因为他是一个纯真的教育学者。  深圳育才中学的陈晓华老师曾经情不自禁地在教育在线上写下这样一帖:  我是深圳育才中学一位普通教师。知道朱永新的大名,源于网络,和朱永新先生交流,源于教育在线,源于新教育试验。&&&&04年夏天,我以教育在线班主任论坛版主的身份,有幸参加新教育试验在江苏宝应召开的研讨会。当我再次见到朱老师的时候,是在宝应翔宇教育集团的教工食堂里,他正和几个代表边吃快餐边在聊天,见我们几个进来,朱老师立刻站起来,我正在犹豫是否伸手时,他已经伸出手来,囫囵咽下满嘴的食物:“红袖,欢迎!”一年多过去了,还记得一个普通的网友,且张口直呼其名,说实话,确实有几分感动。看见他饭盘里所剩无几的饭菜,赶快让他吃饭,挥手和他告别,像和天天见面的同事一样。  05年夏天,在成都召开的第四届新教育试验研讨会,本人因为身体原因,向主委会请假未能出席。会前两天,碰巧朱永新老师从深圳路过, 在深圳见面,他中途接了十余个电话,有趣的是没有一个不是在商谈新教育实验的,他想起第二天下午上飞机前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立刻拿起电话约请东莞的一个网友见面,可谓分秒必争,为了他痴迷的新教育实验。  在房间里聊教育觉得不尽兴,于是邀请朱老师出去坐坐,喝杯啤酒,他慨然应允。近处没有合适的地方,于是走进一家大排挡,点了几个清淡的菜,两瓶啤酒,谈课改,谈一线教师的苦与乐,谈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谈新教育的影响和发展前景,怡然同乐,凌晨方休。走出大排挡,对老板说,今晚你的客人可能是你店里有史以来级别最高的了,说到市长,只见老板张大的嘴巴……  今年8月,我的第三本教育著作《怀揣着希望上路》将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心里盘算,如果朱老师肯拨冗为我的书稿作序,该多好啊!当我心怀惴惴之意,惶恐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收到朱老师三个字的回复,外加一个感叹号:没问题!三天后就收到朱老师洋洋几千字的序言《守望梦想》,表达了对一线普通教师的殷切的期许。  前段时间,储昌楼来深圳讲学,说起朱老师上次在宝应的研讨会,他居然是和代表们一起从苏州坐大巴到宝应的。当时就感慨:一群追梦人,在朱老师的影响下,凝聚在一起。为了新教育试验,为了中国的未来,搭建了教育在线这个引领和培训教师的平台,在这个不寻常的平台上,凝聚了全国十余万优秀教师,这些教育一线的普通工作者,或多或少的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教育在线新教育思想的熏染,他们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影响的将是一代人,甚至是中国的未来!&&  他弘扬的是一种精神,着眼于中国的教育,激励更多的人在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陈晓华老师笔下的朱永新才是一个真正的朱永新,关于这一点,黄先生只要稍微关注一下教育在线上许多普通网友关于朱老师的评论就可以了,请黄先生丢掉有色眼镜去看看!  朱永新先生的的学识,朱永新先生的教育情怀,感召的不仅仅是广大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也同样打动着学界同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方平博士就在不久前写下“走出中国教育自己的路-――朱永新新教育实验印象 ”一文:  我与朱永新第一次见面时,他已经是苏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了。和一般的主管副市长不同,他是一位学者型的教授副市长,既有着官员的练达和果断,也有着学者的深沉和智慧,身边还有成千上万思想的追随者。作为全国政协的委员,他每年要付出心血写成许多改革提案,要到许多地区和学校充满激情地推进他倡导的“新教育实验”,并以常人难以想象的精力和至诚从事工作和研究,其精神令人敬佩。  近年来,在中国大地上推进教育改革的市长和提倡教育创新的学者大有人在,但朱永新近些年推行的“新教育实验”与众不同,他的新教育不仅是先进理念与实践的结合、与师生实际的结合,更是教育理想从书斋走向现实的成功产物。他所做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创新,是能够植入学校、深入教师和学生内心,能够唤起教育者和学习者创新热情的那份真诚和实在,这在现代中国教育界是最需要的,也是最缺乏的。&&&&一  2000年朱永新出版了他的《我的教育理想》,他的《中国的教育缺什么?》点醒了许多迷茫的教育者,以“直指人心”的智慧和魄力揭示了现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2002年他又出版了《新教育之梦》一书,系统阐述了他的新教育主张和相关的实验设想。他认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教育的发展之本,而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新教育实验以师生为本、实践为本的理念值得推广。同年9月,朱永新确定了他“新教育实验”的第一所实验学校,在当年推进“新教育实验”的一次会议上就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130余所实验学校的350代表出席。他所倡导和推进的新教育实验有四大理想,即1、改变中国学生的生存状态,2、改变中国教师的行走方式,3、重塑中国教师的人文精神,4、打造中国教育的“新教育学派”。这种有个性、有思想、有气魄的表述在中国的学术界似乎已经久违了,其所具有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自然超乎寻常。在谈到新教育实验的创新特征时,朱永新认为应该包括善于继承、注重行动和学会思考等几个方面。为了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理解他的新教育思想,朱永新参照当年陶行知的做法,把他设计的理论框架用最简约、最通俗的文字表现出来:  核心理念: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  目标追求:追寻理想,超越自我。  价值取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主要观点:相信学生与老师有无限的潜力;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大师对话,与崇高精神对话。&&&&与长于坐而论道的学院派不同,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最大特点在于注重行动。基于此,他为实验量身定做了“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促进阅读的行动;筹划选编《新教育文库》400种的行动;提倡师生共写随笔的行动;让每一个孩子在校期间能够聆听100场人生报告,促进学生蓬勃成长的行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行动;加强校内外网络资源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进行网络学习、交流的行动;以及提倡个性化教育,创建特色办学模式的行动。在这些行动中坚持实验的公益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的普及性原则。并使行动指向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十大领域的问题和理想目标。  面对各种背景的实验学校和参与实验的不同教师和学生,朱永新着力改变了以往教改典型经验“中看不中学”的弊病,确立了新型的实验管理原则,即要求各学校“自愿参加与行政推动、网络交流与资源共享、项目推动与典型引路、自我管理与监督结合”。注重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实验中成长。  一位实验学校的老师深有体会的说,参加新教育实验,澎湃的是激情,涌动的是理想,激起的是热情,付出的是真心,发展的是智慧,收获的是每一刻的生命。我们在行动中得到感悟,我们在感悟中的阳光下携手前进,我们有理由期待着“新教育实验”走向辉煌。  参加实验的所有学校都不是按照一个模子塑造或束缚自己,而是依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进行丰富多采的创造。一位实验校的校长说,新教育实验是承载理想的小船,在实验中我们推出了自己的《读书丝语》和《爱心日记》;在“教育在线”的平台上,我们可与名师直接对话、与同行共同成长。江苏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彭钢教授也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上天入地的教育科研,用最普通的方式作最伟大的研究,重在行动,改变中国学生的生存状态,从诸多方面改变了以往脱离实际的研究风气。  一种教育实验能得到如此“心有灵犀”的回应,真是令人感动。  二  在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群体中,既有公立名校、也有民办学校、还有许多条件较差的薄弱校。他传播新教育的思想,既通过演讲、座谈、写文章、上电视等常规的渠道,也非常注意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向更广泛的教育界和社会群体施加影响。从2002年前后起,他建立了极受广大教师喜爱和欢迎的“教育在线”网站,十几万教师注册在该网上交流教育随笔,理清自己的发展思路,共享学习和实验的体会与成果。教师在这样的实验环境和氛围中工作和生活,可以自然而然地从职业倦怠中走出来,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定位、成长的平台,并进而进一步认识到,教育是要让人过有意义、有尊严的生活,而教师首先要有这种意识、感觉和体验。  有一位薄弱校的教师说:“在最初参加实验时我们曾遇到困难,校长原答应赠给每位老师一本《新教育之梦》,但因经费紧张不能实现。朱(永新)老师知道后用自己的稿费给我们每位老师买了一本《新教育之梦》,并赠给学校一套《教育在线文库》,鼓舞了教师,振奋了精神,使我们能够坚持下去,继续实验,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  在农村学校,物质条件是无法与城市相比的,但对这些学校,朱永新并没有放弃,而是鼓励他们因地制宜地作好最基本、最关键的工作。他说:“我们要为农村的孩子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我们越在农村,越要让孩子多读书,多了解外面的世界。作为教师,你把孩子引领到书的海洋自由地遨游,你就做了一件公德无量的好事。”朱永新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理想去引导更多的教育者自发地、敞开心扉地放飞自己的理想、开阔自己的视野、打碎束缚自己思想的框框,真正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育要从爱、理解和心灵沟通开始,从课堂、学校、家庭和社会开始,教育的实验没有时空的约束,应有更广阔的思路和胸怀。  三  近代以来,外国的坚船利炮不仅打垮了中国的建筑,也打垮了一些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因此,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面,向西方学习一直是一百多年来的一个强势的声音,渐渐地人们习惯于追风赶浪地模仿西方发达国家,而弱化了自己自主的思维和实践。20世纪初的“言必称希腊”、50-60年代的“言必称凯洛夫”、80-90年代的“言必称布鲁纳”、21世纪的“言必称欧美日发达国家”等,几乎形成一个倾向极为明显的对外追随史,其飘忽的特点与根植于中国文化历史的教育实际很难相宜。依据朱永新本人的解释,他的新教育理论就包括几方面的渊源,既有西方教育发展传统,尤其是“新教育之父”英国教育家雷迪的思想;又有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蔡元培、黄炎培、陈鹤琴、毛泽东等人的思想与实践;还借鉴了流行于20世纪美国的新教育运动;以及新课程改革、新技术教育理念给予世人的诸多启发等。可见,其“新教育实验”不是抛弃,而是继承和弘扬。  作为现代社会从事教育的研究者,我们承认多元化的价值,但我们也应负责任地告诫人们,在我们注重的多元之中不能忘却和丧失“本元”!即我们自己、或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位作用。本次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过分理想化和片面学习国外做法的倾向又有抬头,在中国本土长期实验的许多教材被冲击,一些未经实验仓促编写的教材进入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这从一个方面再次提醒我们,真正的教育教学改革只有根植本土,才会枝繁叶茂。  四  著名学者杨东平对朱永新提出创立“中国新教育学派”的说法很感兴趣,他说:新教育实验反映出一种文化气向,突破了学者封闭的研究,有广泛的参与,调动了一线教师的热情,形成了很大的场。建立中国新教育学派的说法对我来说很有新鲜的刺激。所谓中国新教育学派所体现的理念首先是人文性。新教育实验的理想,本质本体也是注重人的发展。我认为,教改有三种,一是技术的,通过技术完全改善中国教育是不切实际的;二是教育收费,这种改革是表面的;三是学科方面的,对课程作调整是有意义的。其次是实践性。多年来我们的改革多停留在概念上,教育的现实与社会的需求反差很大。新教育的实践有别于学院派研究、行政化实验,是第三条道路,寻求自上而下与自上而下的结合。行动重于理念在现实中应有启示作用。三是继承性。新教育实验与现在正在进行的一些实验不同,不是全盘西化,是从教育的传统和现实中来,从解决问题出发。江苏的教育传统值得重视,这种传统在很长的时间内被中断。在苏州发起这一实验,是对传统的继承。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新教育就诞生在江苏,当时最著名的江苏教育会,会长是张謇,对中国教育影响很大。  我所理解的所谓的“中国新教育学派”可能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缘于中国区域间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具有区域特点的改革不仅能够具有地方特色,而且可能容易异军突起。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提出建立“教育特区”的设想,但却没有条件和能力实现。而朱永新的以苏州地区为主、向全国辐射的“新教育实验”,大概正是这一理想的实践。  审视中国教育的整体状况和问题,我们既冷淡了传统,又压抑了个性。这对一个正在觉醒,意识到中国需要自主创新人才的国家而言,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极为必要的。而真正能促使教育改革落到实处的,并不是长官意志、部门政策、法律条文等等,更重要的是要有大量“新教育实验”这类能够深入教育实践第一线、能与广大教师和学生密切交流的实际行动。中国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和多方面人才寄希望于此,中国自己的教育家和教育流派也将诞生于此。  在这方面,朱永新开了一个很好、很关键,同时又是很艰难的头。我们深深地感谢他,并祝他的“新教育实验”和“中国新教育学派”能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和创新作出更多、更精彩的贡献。  说实话,新教育实验现在还面临许多困难。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民间实验,它首先缺乏资金。目前,它的费用主要靠朱永新先生的稿酬、讲学费用等个人资金来支持,(最近开始有几家基金会洽谈合作)而课题组的主要成员也都是义工。朱永新先生牺牲周末,到处推行新教育实验工作,个中的辛酸几人知晓?!我们作为课题组成员,在推行的过程中也遇到过重重阻力,但是我们也一直在坚持。这不是因为他是市长,而是出自于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切忧虑,出自于一片赤诚的教育情怀!  我也是学术批评网的热心读者,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着学术批评网的建设,对学术批评网为净化学术氛围所做的努力表示由衷的敬意。但我始终认为,我们不仅需要批评,更需要学术的批评,不仅需要学术的批评,更需要理性的学术的批评。任何非理性的情绪化的批评不仅仅丧失了批评的原义,而且会恶化学术批评的风气。我注意到,学术批评网一直倡导理性的学术批评。就在学术批评网上,我们也可以看到3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严春友教授的文章《注重学理性批评DD纪念学术批评网创办五周年》,可以看到3月13日《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吴飞先生对杨玉圣教授的访谈《从学术批评到学术建设――访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这些都体现了学人,也体现了学术批评网广大网友对理性的学术批评的呼唤与追求。  从这篇文章来看,黄甫全先生显然并不了解也不想了解新教育实验,仅仅是根据一篇访谈,而且还仅仅依据这篇访谈的几段文字便大发议论,我以为,这是非常不严肃的,更谈不到严谨的学术作风。这样空穴来风的批评,不但严重地伤害了朱永新先生,而且也伤害了新教育实验,伤害了在行动在创造也在收获的新教育人。  上网一查方知,黄甫全先生原来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育系的主任,也是位博士生导师,但如此“浮躁”“夸张”的学术批评,真让人不得不质疑:难道“教育学者”的“学术批评”就沦落到这个地步?如果讲学术,应该不仅仅依据一篇文章甚至择已所需来进行“批评”,完全可以而且完全应该多了解一些新教育实验来进行学理分析;如果讲做人的良心,也应该客观真实地评价一个人,而不是从情绪出发甚至无端猜测他人攻击他人。黄甫全先生的所为,正给学界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必须警惕打着“学术与做人良心”旗号的非理性的“学术批评”,必须警惕“戴帽子”“打棍子”的文革陋习在学术批评中的死灰复燃。  借此机会,我也呼吁学术界更多的关注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渴望学术指导,也一直在做着激烈的自我批评。我们需要更多的来自于学术界的关注批评帮助,以使我们的实验走向深入,真正造福中国教育!这,其实是我写这篇文章更重要的目的。  日晚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怎样的教师?牢记这5点,你将更具竞争力!
真实的美国学生,可能努力到令你怀疑人生
教育部通知:教师注意!2018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这些新变化!
教育孩子的路上,您不愿与老师并肩,又能相信谁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您的文章也很棒?请立即扫描二维码,使用微信发送消息给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本扫描软件成电子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