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以为烫伤至头颈部恶性肿瘤和胸部连接,头部活动受阻。

颈、背部筋肉损伤
颈、背部病症
  三、颈、背部筋肉损伤
  颈、背部筋肉即是头颈运动的动力,又有保护和稳定颈部的作用。如遭受强大外力,或持久外力超过肌肉本身的应力时,便可伤及筋肉。
  (一)胸锁乳突肌损伤
  【解剖生理】
  胸锁乳突肌是颈部两侧强大的扁柱状肌肉,由前下方斜向外后上方,是颈肌的一种,属颈浅肌群,不是胸部肌肉。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乳突及枕部上项线的外侧部。受副神经和颈2、3神经支配。一侧肌肉收缩时头倾向同侧,面部转向对侧;两侧肌肉同时收缩,使头部后仰。
这肌肉左右各一条,从耳朵后面的那凸凸的骨头(称为乳突)开始到前颈部的胸骨及锁骨处,所以叫胸锁乳突肌。它的功能是将头转向对侧,在头部不动时帮助维持头部稳定。
&能长久屹立不倒的电线杆,旁边2根拉直的钢丝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人体两侧胸锁乳突肌也起到如此稳定头部的作用,能让我们支撑起头部十几斤重量并保持直立。所以久坐的人,胸锁乳突肌是最容易劳损的肌肉之一。
【胸锁乳突肌的功能】
1、稳固头和颈。
2、防止颈部过度伸展和头向后运动(颈部扭伤)。
3、弯曲颈部。
4、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吞咽和呼吸。
5、由于其止点位于寰枕关节额状轴之后之两侧收缩,使头向后仰;单侧收缩,使头屈向同侧,面部向对侧旋转。
6、单侧胸锁乳突肌可因胎儿产伤等原因造成肌挛缩,导致小儿斜颈。
7、面部向上方倾斜。
8、与斜方肌共同作用,使头和颈部侧弯。
【胸锁乳突肌的损伤】
胸锁乳突肌损伤临床上较为常见,俗称落枕。多以晨起骤然起病,颈部活动受限,颈部僵硬,旋转不灵活为主症。大多数是睡觉时头颈姿势不良,颈肩裸露着凉或头部猛力扭伤所致。熟睡或扭伤数小时时,感觉颈部酸痛不适,活动受限。重者可有肩背部酸沉疼痛。
检查时可发现胸锁乳突肌痉挛、变硬,常在胸锁乳突肌中上部触及块状或条索状物,并有明显压痛,头颈向一侧扭转受限,且症状加重。
颈部上方的头部,约占人体重量的6%,以七十五公斤成年男性来说,头部约为四.五公斤,对相对纤细的颈子来说,原本就已经是不小的负担。
低头弯颈玩手机时,颈椎的第一到第三节往前倾,重心向前移,头颈部的肌肉群必须花数倍的力量,才能支撑住头部重量,不只会加重颈椎第二、三节的关节负担,颈子左右两侧的胸锁乳突肌,也会处于比较紧绷、挛缩的状态,长期下来容易引发一连串不适。
胸锁乳突肌疼痛可诱发面部疼痛,经常会被误认为三叉神经痛:
【胸锁乳突肌损伤表现及激痛点】
胸锁乳突肌是一块非常重要的肌肉,它能带来的麻烦超出你的想象,临床统计发现偏头痛和耳鸣,胸锁乳突肌病变几率居然是100%!同时它也会引起以下系列症状:
1、相关的痛症如头痛,面部、眼眶及下颌部疼痛,耳后部的疼痛;
2、平衡问题如头晕,恶心想吐,走路不稳或摔倒,有时候甚至意外晕倒,突发耳鸣耳聋也是它能引发的症状;
3、视觉障碍如眼花,视力模糊,看东西出现双重影像,也会引起眼皮和嘴唇不自主跳动;
4、胸锁乳突肌的另一个作用是辅助呼吸,所以劳损易引起呼吸系统如鼻塞、流涕、咽炎、哮喘、慢性咳嗽等症状。
颈痛最大潜伏者——胸锁乳突肌损伤
胸锁乳突肌是颈部最浅层的一块肌肉,之所以被称作胸锁乳突肌是因为其起于颞骨乳突,分为两个肌束,一束止于胸骨,称为胸骨束(内侧,呈斜角线且较为浅层);一束止于锁骨内侧1/3的前方表面上缘,称为锁骨束(外侧且较为深层)。
胸锁乳突肌在头部保持直立位置时肌纤维束是最长的,而不论我们仰头、低头或者侧屈我们的胸锁乳突肌都是处于缩短的状态,而现代的人看书,看电脑,玩手机基本上都是长时间处于低头状态的,这时人的颈后肌群是被拉长的,颈前肌群是缩短的。同时胸锁乳突肌也呈现缩短的状态的,长期处于缩短状态的胸锁乳突肌自然会习惯性缩短,继而引发一系列胸锁乳突肌受损所产生的症状。
一个被称为“上交叉——圆肩驼背头前引”的病人颈后疼痛,应该是处理他的颈前肌群还是颈后肌群。传统的认为当然是哪痛推哪,处理完后病人会告诉我们好了很多,可是过不了几天病人又过来告诉我们又开始疼痛了,因此,我们就不停的帮病人治病,而且还不停的收到病人的感谢。其实,我们一直处理被拉长的肌肉,疼痛会被暂时缓解,但是真正的病因却是颈前肌肉的缩短,颈后肌群被放松的越多,颈前肌群也就越紧张。所以说我们如果一直处理颈后肌群,在治病的同时也在致病。真正的方法应该是处理颈前和颈部两侧的肌肉,颈后如果有肌肉损伤也是应该处理的。
胸锁乳突肌的功能:
双侧同时收缩:
<font COLOR="#、屈曲颈部并将头部往前拉拽,使下巴靠近胸部。
<font COLOR="#、能控制颈部过度伸展。
<font COLOR="#、在说话时及咀嚼时与上斜方肌一起作用帮助稳定头部在空间的位置
<font COLOR="#、可以在头部伸直时协助呼吸肌吸气。
<font COLOR="#、也参与吞咽动作,因此临床上很多吞咽障碍的病人不仅要处理颈前肌肉也要处理胸锁乳突肌。
<font COLOR="#、胸锁乳突肌有助于空间性的定向力、重量的感知以及运动的协调性
单侧收缩:
<font COLOR="#、是颈部同侧侧屈、对侧旋转
<font COLOR="#、与斜方肌一起作用,使耳朵向下方能碰到肩膀
【诊断要点】
  1.病史 常在头颈姿势不良时熟睡,颈肩裸露着凉或头部猛力扭伤所致。
  2.症状 睡熟或扭伤后数小时,感觉颈部酸痛不适,活动受限。重者,可有肩背部酸沉疼痛。
  3.检查 可发现胸锁乳突肌痉挛、变硬,常在该肌中上部触及块状或条索状物,并有明显压痛,头颈向一侧扭转受限,且症状加重。
【手法治疗】
(1)推揉弹理舒筋法 病人正坐。术者立其后方,用一手大鱼际部推揉该肌数遍;用中指和无名指扣住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后弹拨(轻揉)数十次;而后,用拇指指腹顺该肌纤维方向施理筋手法数遍。
(2)托扶枕颌摇摆法 病人正坐。术者立于伤侧,一手掌心托住下颌部,另一手按扶伤侧枕顶部,缓缓摇动头部(嘱病人颈部放松),待颈部筋肉确已放松(摆动时无阻力),可迅速向伤侧加大摇转幅度,趁病人不备时,将头部向伤侧猛摆一下,此时多闻“咯嗒”声(若无响声,亦不必勉强)。手法操作时,嘱病人头颈微前倾,以防止压伤椎动脉,尤其是老年动脉硬化者,更应注意。环枢关节有病变者,禁用本手法施术。
(3)按摩俞穴镇痛法 病人正坐。术者立于后方,按揉风池、风门穴,压扶突,点落枕穴,拿肩井、肩部结束。
(4)仰卧拉伸胸锁乳突肌
这种牵伸方法用于改善头颈部的旋转。
<font COLOR="#.牵伸者取仰卧位。在无痛原则下,保持颈部拉长,头尽可能左旋。这一起始姿势在无痛范围内可使左侧胸锁乳突肌最大限度地拉长。
<font COLOR="#.搭档用左手托住牵伸者的头部并靠在床上,把右手放在其右耳上。然后指导牵伸者开始试图缓慢地右旋头部,注意不要使头部离开床面。搭档施加适当的阻力使其胸锁乳突肌等长收缩,持续6秒钟,牵伸者在整个过程中正常呼吸。
胸锁乳突肌—伸展要点
  (二)斜方肌损伤
斜方肌是将头部和肩部向后拉的背部肌肉。两块斜方肌从脊椎和头骨底部,经过背部和肩部连接到肩胛骨和锁骨。他们可使头部抬起和倾斜,并使双肩抬起或稳定。两者共同形成一个称为斜方型的四边形,其名称及来自于此。
【解剖生理】
&斜方肌起于枕外隆凸和枕骨上颈线内三分之一段、颈韧带、第七颈椎棘突、所有胸椎棘突和相应的棘上韧带。上束纤维向外和侧方延续,止于锁骨的外侧三分之一后缘;其功能为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侧屈及旋转。下束的纤维向上和侧方走行。在肩胛附近聚合成一个腱膜,在肩胛冈内侧的三角滑面可以滑动,止于其尖端的一个结节;其功能为下压肩胛骨。中束纤维水平走行,止于肩峰内侧缘,肩胛冈后缘的上唇;其功能为内收(缩回)肩胛骨。
斜方肌作为人体最大的骨骼肌之一,跨越头部、颈椎、胸椎和肩部。它是“五大之最”,即面积最大、功能最多、位置最浅、最易发病、最易治疗的一块肌肉。
由于重力的作用方向是向下的,斜方肌平时需要对抗头部、肩部和上肢所产生的重力。这还不包括我们在运动时所负担的额外重量。这种抗重力的职责,是在我们走路时、跑步时、开车时、站立时、做家务时、伏案工作时或是负重训练时都需要承担的。
斜方肌需要维持人体姿势的稳定。我们在大部分时间里,身体并不处于中立位上,甚至处于圆肩、头前引这种不良姿势状态,斜方肌常常被动缩短或拉长,包括我们睡觉翻身时,斜方肌都在工作。还有部分人总是习惯头部旋转或长期单边侧睡,枕头高低也不合适,那斜方肌在睡觉时也会一侧被拉长,另一侧被缩短。很多人的落枕,有一部分也是斜方肌的痉挛造成。
斜方肌附着在肩胛骨上,相对于脊柱上的肌肉来说受胸曲度增大的影响较小,所以上斜方肌受代偿的较多,但话说回来,上斜方肌属于体表肌肉,功能多,又是白肌纤维,适合做动作,募集快,但耐力差,不适合干稳定的活儿。所以圆肩驼背头前引的患者往往上斜方肌张力很高,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伏案工作时间长了上斜方肌最酸的原因......
上、中、下斜方肌的附着点:
上斜方肌: 内侧:枕外隆突,上项线内四分之一、项韧带。
外侧:锁骨外1/3。
中斜方肌: 内侧:第6颈椎-第3胸椎的棘突和韧带。
外侧:肩胛骨肩峰和肩胛冈的上部。
下斜方肌: 内侧:4-12胸椎的棘突和韧带。
外侧:肩胛冈内侧端。
神经支配:副神经
功能:固定功能
近固定 上:肩胛骨上提,上回旋
中:内收肩胛骨
下:肩胛骨下降,上回旋
远固定:单侧收缩,头向同侧屈和对侧旋转,双侧收缩,头后仰,协助脊柱伸直。
上斜方肌能够让我们做耸肩的动作(即肩带上举),中斜方肌能够让我们做挺胸的动作(即肩带缩回),下斜方肌能够让我们做沉肩的动作(即肩带下压)。而挺胸与沉肩的动作恰巧是我们身体直立时最健康中立的体位,所以中斜方肌与下斜方肌不但可以训练,而且鼓励多加练习以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至于上斜方肌,原则上不鼓励过量练习,因为过多的耸肩动作可能会使颈椎周围的空间减少,增加颈椎周围神经压迫的风险。适当练习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在训练完成以后,充分进行上斜方肌的拉伸放松。
上斜方肌损伤原因:
上斜方肌具有稳定颈部的作用(后斜角肌也具有这个功能),当下肢肢体长度不同,骨盆高度不同时,会出现高低肩,高低肩的原因会使斜方肌过于紧张(或者斜方肌过紧出现高低肩)。如果经常拄着腋下拐的人,也会出现肩膀一直提高,使斜方肌短缩而紧张。
上斜方肌损伤的症状:
1)、上斜方肌损伤后,会出现同侧颈部后外侧痛,并且有时牵涉到同侧颞部疼痛,且受损侧肩膀无法承受重量,不能挂重物。
2)、在运动方面表现为头部和颈部的侧屈运动影响最为严重,被动活动也会受限,头和颈部旋转轻微受限。如果同时伴有肩胛提肌和颈夹肌受损,可能会使颈部出现僵直的状况。
3)、如果颈部神经根发生病变,会使斜方肌紧张成为持续后遗症。
中斜方肌损伤原因
上臂长期维持上举或前屈时,中斜方肌在这个部位受到过度的牵拉。保持着这样的姿势会使胸大肌纤维受到过度负荷,容易增加肌肉的紧张程度。比如经常开车的人,手臂一直保持类似圆肩的姿势,会使中斜方肌容易发生劳损,引起疼痛。
中斜方肌损伤的症状:
1)、肩胛骨之间的灼热疼痛
2)、止点附着肩峰处疼痛和压痛
3)、比较特殊的症状是手臂不自主的颤抖以及自主神经性表现的起鸡皮疙瘩。
4)、若中斜方肌被胸小肌所拉开,会形成圆肩姿态。
下斜方肌损伤原因:
在坐位时经常延长位的向前弯腰与伸手向前,以及用手部支撑下巴。
下斜方肌损伤的症状:
1)肩胛骨上部、肩胛骨之间,肩峰或颈部的疼痛,以及少数的颈部活动受限。
2)下斜方肌弱化导致肩胛骨往前下方倾斜,而胸小肌则适应性缩短,患者会呈现出圆肩状态。
斜方肌损伤导致的症状还有:
颜面疼痛、下颌疼痛、颞下颌关节疼痛、紧张性头痛、眩晕、姿势性头晕等。
斜方肌受损应该排查的肌肉:
颞肌、胸锁乳突肌、颈部后面(尤其是头半棘肌)和两侧、背上部和肩胛骨周围所有的肌肉。
神经卡压:
1)枕大神经在斜方肌起点上项线被卡压引起头痛等症状。
2)支配斜方肌的神经——副神经穿过胸锁乳突肌,它的运动神经纤维可能会在紧张胸锁乳突肌中受到卡压,斜方肌可能会因此而被弱化,因此对斜方肌进行放松时要记得强化。
【诊断要点】
  1.病史 常因肩扛重物,颈部过度侧屈或颈肩部受风着凉引起。
  2.症状 颈、肩部酸痛,疼痛可向伤侧上肢桡侧放散,耸肩、低头及颈部侧屈、旋转等活动受限;甚者可有头晕、失眠、耳鸣、眼花、心烦等。
  3.检查 触诊时多发现该肌上部纤维变硬,颈根部及肩胛冈上缘可触及块状或条索状硬物且有明显压痛。
  【手法治疗】
  (1)按摩俞穴镇痛法 病人正坐。术者拇指点揉伤侧天宗1到2分钟,肩井、风池穴各零点五到1分钟,压缺盆半分钟。
  (2)捏提斜方肌法 病人正坐。术者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三指相对呈钳形,将颈肩部斜方肌肌腹捏拿提起,并向外上方旋转提捏数十次。
  (3)侧扳滚拿颈部法 病人正坐,头颈微前屈。术者立其侧前方,一手握拿伤侧上臂近端,另手按于头顶部,左、右摇摆数次(充分侧屈),并猛然将头推向健侧。多闻“咯嗒”响声,头位已正。继之,以小鱼际滚,多指捏那颈肩部筋肉十数遍结束。亦可施“托扶枕颌摇摆法”。
肩带及肩关节的肌肉
  (三)提肩胛肌损伤
肩胛提肌,位于颈项两侧,肌肉向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一对带状长肌,起自上位C3.4横突的后结节,肌纤维斜向后下稍外方,止于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
【解剖生理】
  提肩胛肌起始于上四个颈椎横突后结节,抵止于肩胛骨上角及内侧缘的上部。该肌受肩胛背神经支配,收缩时上提肩胛骨;当肩胛骨被固定时,一侧收缩则使颈部侧屈,双侧收缩则头后仰,颈部后伸。
1.动作功能:
(1) 单侧肌肉收缩:头部旋转至同侧
(2) 两侧肌肉同时收缩:限制头部向前做弯曲动作
(3) 上提肩胛骨并使之转向内上方,以维持肩膀的姿势
2.肌肉起点:
颈椎第一至第四节的横突后结节
3.肌肉终点:
肩胛骨内上角
4.神经支配:
第三第四节颈神经(C3、C4)及背肩胛神经(C5)
颈部的转角处会疼痛
不能转同侧
由颈部弯角处向下延伸到肩胛骨内上缘及肩膀后侧,如下图黑点描绘的区域为转移痛可能发生的范围,而白色画叉处表示激痛点。
可能造成的原因
长时间固定姿势-打电脑 , 头前倾 ,夹电话
背重物-超过一斤
睡觉时太冷
睡觉时趴睡头转一边和枕头抬高姿势
长期使用拐杖
急性唱呼吸道感染
情绪-压力太大
从肩胛骨上端到颈背的三角形,肩胛骨中缘和后盂肱关节部位为扩散
1.姿势因素:颈部长期转向同一侧,如注视摆在一侧的萤幕、与旁边的人交谈、或将话筒夹在耳朵与肩膀之间。另外,座椅扶手太高或拐杖高度太高会使提肩胛肌过度缩短。
2.运动过度:如打网球或游泳。
提肩胛肌的功能是头固定时,提升肩胛骨脊柱缘,协助斜方肌和菱形肌使肩胛骨提升和内缩,或当肩骨固定时,使颈偏向侧面,可控制颈部的转动和伸屈。即是上提肩胛骨而做耸肩动作,以及脖子向同边侧弯或回头的动作。
提肩胛肌藉由旋转肩胛,使关节盂向下倾斜,并且和斜方肌共同作用使肩胛上提。由于解剖位置的关系,当提肩胛肌出现僵硬时所产生的症状是「内侧肩胛骨上有一个很深层的酸点」。这个酸点多半是在使用鼠标或键盘时出现,因为这种双手在平台上作业的动作,容易会让人不自觉「耸肩」加「圆肩」。正是因这不正确的姿势,所以经常导致提肩胛肌僵硬。
侧睡时,枕头太高或太低睡姿不良,致颈和肩胛肌群受压迫或过度伸展,颈横动脉血流受阻,影响该部位细胞组织代谢及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因此;在头部左右转时,颈肩紧绷微痛,转头活动受限。
若过度使用提肩胛肌,尤其是当在桌面高度不宜、前臂用力不当下,提肩胛肌长时间处于肌肉紧张状态,提肩胛肌起点的风池穴与止点在肩胛骨内上角的曲垣穴、肩中俞、肩外俞可明显触摸到发出「沙沙声」的索条状或泥沙状的结节感,甚至按压这些穴位痛觉会迅速传遍整个头颈肩。
提肩胛肌紧绷常常伴随着「胸小肌」紧绷。胸小肌位于胸前,一端连接肩胛骨,另一端附着在肋骨上。紧绷的胸小肌改变后方肩胛骨的正确位置,进而导致肩胛骨肌肉的效能降低,若是又加上有耸肩的不良姿势,那么提肩胛肌的紧绷僵硬在所难免。
【诊断要点】
1.病史 经常低头工作,该肌长期处于被牵伸,或颈部过度前屈而致伤。
2.症状 肩背部酸痛,颈部活动受限,肩胛骨活动及低头时疼痛加重。病久者可有头痛、头晕、心烦等。
3.检查 可在肩胛骨上角、斜方肌深部及2到4颈椎横突部触及硬性结节或条索状物,压痛明显并向枕部及上肢枕侧放散。
颈椎弯曲 旋&#729;转 侧弯到底去评估肌肉的柔软度
连接点会感觉不舒服或痛,觉得硬、拉不动 &
观察:肩胛骨2边内侧是空洞-肩胛骨内缘与胸椎距离增加
提肩胛肌失能测试
慢慢做伏地挺身 肩胛骨下角往上或往外跑
或产生下角往上翘-翼状肩胛表示下斜方肌无力或是提肩胛肌太紧
【手法治疗】
(1)按摩俞穴镇痛法 病人正坐。术者立于后方,用拇指点揉伤侧风池、风门、肩外俞、天宗穴,各零点五到一分钟;拇、食指捏拿肩井穴,多指拿肩部。
(2)弹拨理筋舒顺法 病人正坐低头。术者一手拇指在肩胛骨上角1或2厘米处,或与2到4颈椎横突部与该肌纤维垂直方向左右弹拨数十次,然后用一手拇指按压肩胛骨上角处,另手拇指顺该肌纤维方向向内上,或从2到4颈椎横突处向下推理该筋肉数遍。
(3)施术“侧扳颈部法或托扶枕颌摇摆法”(操作同前)。
<font COLOR="#.牵拉提肩胛肌:
若要牵拉右侧肌肉时,右手握住椅子下缘以稳定肩关节,用左手将头部往左前方拉到出现紧绷感,维持
10 秒后放松,重复 10~20 次,左侧肌肉则反之。
2.强化提肩胛肌
(1) 颈部转动:
坐在椅子上,弯曲患侧手臂,手心放在脸颊侧边。头往手掌方向转动,且手掌出力抵抗头部转动的力量,维持
10 秒后放松,重复 10~20 次。(图A)
(2) 侧边转动:
采侧躺且患侧在上的姿势(图B)。吸气时,转动头部并抬离枕头,维持 10 秒。之后呼气,慢慢将头部放松回到枕头,重复
10~20 次。
日常注意事項
1.仰睡及側睡時,頸部頇有足夠的枕頭支撐
2.側睡時,避免將枕頭壓在肩膀下
3.座椅頇有足夠的頭部及腰部支撐,避免頭部有過度前傾的情形
4.與他人對談時,座椅頇調整在對談者的前方
5.近視者,需配戴眼鏡調整焦距,避免頭部有過度前傾的情形
6.接電話時,避免將話筒夾在耳朵與肩膀之間
7.座椅扶手頇調至適當高度
  (四)前斜角肌损伤
斜角肌为颈部外侧群的肌肉,位于颈部的两侧。包括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这三块肌肉共同形成一个不完整的圆锥面,遮盖着胸廓上口的外半部。
斜角肌常引发广泛的疼痛、麻木以及胸部、上背部、肩膀、臂部和手部的感觉异常,疼痛有时会发生后颈部。
  【解剖生理】
&起点:前斜角肌在C3~C6颈椎横突的前后结节均有起点,特别是在C3、4横突的后结节的起点,其中显著者形成一条肌束从C5神经根下方由后上向前下汇入前斜角肌肌腹。
& &止点:第一肋骨的上面的斜角肌结节。
&神经支配:C4-6颈神经前支支配。
  斜角肌为颈部深层肌肉位于脊柱的颈部两侧,由前、中、后斜角肌组成。前斜角肌起于3到6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斜角肌结节;中斜角肌起于3到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1肋骨中部上面(肌纤维由内上斜向外下)。前、中斜角肌之间有一三角形间隙(称斜角肌间隙),由臂丛神经及血管束通过,后斜角肌起于5、6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2肋骨粗隆,该肌受3、4神经前支支配。作用:如肋骨固定,该肌单侧收缩,使颈侧屈并回旋;双侧收缩,则使颈部前屈。若颈部固定,该肌收缩可上提1、2肋,助呼吸。
对颈椎而言,斜角肌的主动作是侧弯,所以倘若平常习惯于身体斜靠在椅子把手、桌面或床铺,为了维持颈椎平衡和视线水平,斜角肌和上斜方肌等相关肌肉就会跟著长期使用而产生僵硬痉挛的现象。&
斜角肌引起的相关症状有三个方面:&
由于斜角肌附著在颈椎的横突上,所以当斜角肌僵硬、痉挛时,会造成颈椎小面关节的压力过大及功能障碍,引起颈椎的疼痛,如果肌肉出问题的地方是在上颈椎而造成上颈椎小面关节功能障碍的话,还会容易引起颈因性头痛。&
上斜方肌疼痛&
斜角肌附著在第一肋骨和第二肋骨上,当斜角肌缩短时,也有可能会把第一肋或第二肋骨往上拉起,顶到上斜方肌,产生疼痛的感觉。
另一个常见原因是驼背,胸椎呈前弯姿态时,肋骨的吸气功能受限,此时很容易就使用斜角肌这一条呼吸辅助肌,来帮忙增加吸气的容量,结果斜角肌使用过度,除了可能引起颈椎疼痛之外,斜角肌把第一肋骨拉高,也会顶到上斜方肌。上斜方肌被刺激后,触诊时可以摸到肿胀、僵硬或肌肉张力过高的现象,比较两边的第一肋骨高度,会发现患侧边的第一肋骨比较高。这种上斜方肌疼痛经常会和颈椎传导痛、硬膜痛或筋膜痛混淆,而且患者愈疲倦愈酸痛,如果没有确实的把斜角肌治疗好,症状很难消除。&
胸廓出口综合症&
臂神经丛和上肢的动静脉从斜角肌和第一肋骨形成的空间穿过,斜角肌痉挛或是第一肋骨被抬高,可能使得神经和血管穿越的空间变小,这个空间太小而压迫到神经或血管,是胸廓出口症的原因之一,可能会出现包括手麻、上肢肌肉无力、上肢末端冰冷等症状。&
  【诊断要点】
  1.病史 多因搬抬重物,或头颈后伸、侧屈位猛力扭转而致伤。
  2.症状 颈肩臂部疼痛无力,伤侧上肢上举时,疼痛减轻。严重病例或病程久者,疼痛可向耳后及上肢扩散,手部小鱼际部肌肉萎缩,感觉异常、伤侧上肢发凉、肿胀等神经、血管症状。手的握力降低,或持物功能丧失。
  3.检查 可在锁骨上窝处触及该肌钝厚、变硬、压痛并向上肢放散。亦有在5、6颈椎横突处压痛并向耳后放散的病例。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抬高伤肢则症状减轻。
&  【治疗原则】
斜角肌的治疗,重点在于放松肌肉,分成肌肉伸展和软组织松动术两大方面。在进行斜角肌伸展时要注意固定好第一肋骨,否则在颈椎往健侧侧弯的时候,患侧边的第一肋骨会被紧绷的斜角肌拉被拉高,反倒会造成上斜方肌的疼痛,而且固定第一肋骨并不轻松,要抵挡第一肋骨被拉高的力量,治疗师的手会很费劲,患者会很痛,要有心理准备。
建议先使用肌能疗法来放松斜角肌,治疗过程会比较顺利。在施行软组织松动术时,先触诊确认肌肉僵硬的部位,以轻柔和缓的原则来解开肌肉的粘黏、降低肌肉张力。施力的时候,应沿著肌肉纤维方向斜斜向下施力,尽量避免施力太深,以免刺激到关节柱或横突,产生非常剧烈的痛感,反而使肌肉更紧张,更痉挛。最后用触诊确定肌肉的确软化了,才停止软组织松动术。
  【手法治疗】
  (1)弹拨理筋舒顺法 病人正坐。术者立其背后,用一手扶其头部,另手食、中指插入胸锁乳突肌后缘弹拨斜角肌起始部数十次,然后,仍用食、中指指腹在锁骨上窝,沿该肌纤维方向施理筋手法数遍。
  (2)施“托扶枕颌摇摆法”,操作方法同前。
  (3)揉拨伤肢疏通法 病人正坐,术者立于伤侧前方,先用拇指压天鼎、中指弹腋下大筋、小海、手三里穴;继之,以双手揉搓、拍打、牵抖、疏通伤肢、拿肩井、肩部结束。
  如系斜角肌与臂丛神经的关系变异者,经多次手法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松解。
附【前斜角肌综合征】
前斜角肌起自颈椎3-6的横突前结节,中斜角肌起自颈椎2-6横突后结节,两肌一起附着于第一肋骨,并以第一肋骨为底边,与前、中斜角肌形成一三角形间隙。锁骨下动脉及臂丛下干即自此三角间隙穿出,锁骨下静脉位于前斜角肌前方。斜角肌是属于辅助呼吸肌,可将第一肋骨抬高,协助呼吸。往往因斜角肌间三角空隙较小,在吸气时,其间的锁骨下动脉及臂丛干可能受到挤压。当前斜角肌发生病理变化或先天发育异常时(如前斜角肌因颈椎病、炎症等周围病变刺激而引起肌痉挛、肌肥厚、神经血管自斜角肌肌腹穿出的解剖变异),即可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血管神经压迫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前斜角肌综合征。常见为锁骨下动脉及颈8胸1组成的神经下干受压刺激,出现血管症状、尺神经及正中神经症状。
前斜角肌发生病理变化或先天发育异常时(如前斜角肌因颈椎病、炎症等周围病变刺激而引起肌痉挛、肌肥厚、神经血管自斜角肌肌腹穿出的解剖变异)等可引起本病。长期从事上肢悬垂工作的女性易发本病。
【临床表现】
单侧上肢疼痛、感觉异常、麻木。症状常在手与指的尺神经分布区出现,夜间加重。后期有受累区及手部肌肉萎缩、肌力减退,皮肤感觉丧失。此外,可有动脉受压症状,如患肢发凉、发绀或苍白,上肢无力有疲劳感,上举困难。患肢脉搏减弱,血压减低。患侧锁骨上窝处压痛阳性。阿迪逊试验阳性。肋锁操作试验阳性。上肢牵拉试验阳性。
&本症属臂丛神经性上肢疼痛,临床上以尺神经刺激症多见,伴有锁骨下动脉受压表现,即手部发凉、发绀、桡动脉搏动减弱。诊断时应仔细检查,通过各种检查方法体会桡动脉搏动力量变化并进行双侧对比。同时排除根性上肢神经痛,如颈椎病、颈柱间盘突出症、神经鞘瘤等疾病后方可诊断。必要时可封闭作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一)颈椎病。
(二)胸廓出口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包括肋锁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肋综合征、胸小肌综合征。 &
(一)非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改善姿势,尽量避免上肢过度外展动作、避免患肢提取重物、加强颈肩部肌肉锻炼,理疗,口服止痛剂及维生素类药物。
2. 封闭疗法。
(二)手术治疗:症状严重、影响工作而非手术疗法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术中注意查询剪断后的感觉,满意后方可缝合创口。术后注意预防感染,症状解除后应康复治疗。
【中医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前斜角肌综合征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疲劳、肝肾久亏有关,以致造成经筋萎软松弛、肩部下垂所致。
【中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法,包括改善姿势,尽量减少上肢过度外展动作,避免手提重物,睡眠时将手及臂举至头上,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挤压。
(一)手法治疗。
准备手法:患者坐位,以右侧为例。按压合谷、阳溪、阳谷、曲池、小海穴。
2. 治疗方法:
(1)按压天鼎、缺盆穴。
(2)按压中府穴半分钟,起手时拇指向上压滚。
(3)按压府谷、魄户、膏盲、神堂、噫嘻穴。
(4)术者立于患侧,面向前,以左手前臂自后绕患者腋下,前臂紧靠胸壁向上牵引一分钟。牵引结束时,术者左前臂在腋下旋前。
(5)按压极泉穴。
(6)术者立于患者后外侧,左手四指搭于患肩上部,拇指顶于肱骨后侧。右手持患腕向前外侧呈45度拔伸,再后伸关节至最大限度,反复多次。继而持腕向前伸,以肩关节为中心,将上肢先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数次,再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数次。然后再持腕用力向前外侧呈45度拉伸。拉伸时,左手四指在肱骨头前侧内缘,拇指在肩胛骨上缘,用力捏压,并随拉伸而滑动弹拨。抻拉4-5次。
(7)术者两手掌在患肩前后侧旋转揉按。然后再滚揉上臂之内侧。
(8)术者左手托在肘后,右手持腕旋转肘关节4-5次。
(9)患肢伸直位,掌心向上。术者右手持腕,左手从患肘后侧插入,搭于患侧锁骨上,作伸直的杠杆作用,稍用力使肘关节伸直,持续约半分钟。然后再用左手托肘后侧,右手持腕旋转肘关节。
(10)按压阳谷穴。
(11)术者两手持握患手掌两侧,掌心向下,进行牵引。在牵引下左右摇摆腕关节,并反复旋转。继而术者两拇指移至患手背侧并齐。并用力向上推耸一下,随即将两拇指横向交叉于手背上。向上横推捋按3-4次。再将每个手指捋按3次。最后,掌心向上,术者左手托于手背下,右手掌心朝下,顶住患指尖,使四指屈伸3-4次。
(12)术者右手放于头顶,使头向健侧偏斜,左手放于患侧肩顶上部,两手相反方向分离推按,以牵引其患侧斜角肌。最后用食、中、环三指在前斜角肌上按揉。
(13)术者在患者后侧,以右手掌大鱼际肌揉按患者之颈后下部。每日按摩1次,按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直至神经血管压迫症状缓解为止。
(二)练功疗法:加强颈肩部的功能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避免肩部的下垂,减轻血管、神经的压迫。
(三)药物治疗:根据本病的不同症状表现,进行辨证用药。以神经受压为主者,属痹证范畴,宜舒经通络、温经止痛,用蠲痹汤加减。以血管受累为主者,属气滞血瘀,经络瘀阻,宜活血法瘀,疏通经络,宜桃红四物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四)理疗或热敷:可选用中药离子导入或中药热敷治疗。
  (五)夹肌损伤
夹肌 起自项韧带下部和上位胸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分为二部:头夹肌在胸锁乳突肌上端的深面,止于乳突下部和上项线的外侧部;颈夹肌在头夹肌的外侧和下方,止于上位三个椎的横突。一侧夹肌收缩使头转向同侧,双侧收缩使头颈后仰。
  【解剖生理】
夾肌呈三角形,位于上背部及颈部斜方肌和上后锯肌深面。起于3到6颈椎项韧带、第7颈椎和上6个胸椎的棘突,下部为颈夹肌止于2到3颈椎横突后结节,上部为头夹肌止于乳突的外侧及上项线。该肌受1到8颈神经后支支配。
  1.病史 夹肌损伤除有和颈部其它肌肉损伤的同样原因外,还常由于该肌在第6颈椎棘突旁与菱形肌、上后锯肌纤维交叉,故5、6颈椎棘突旁的夹肌筋膜常受两肌剪性应力作用引起急、慢性损伤,以慢性损伤多见。
  2.症状 开始仅感颈后部酸胀、疼痛,活动轻度受限,以后可因受累或风寒湿侵袭而加重,重者疼痛可向上肢、枕部、肩背部扩散,并可伴有植物神经障碍。
  3.交叉 可触及该肌痉挛、变硬,在乳突后斜方肌外侧和4、5、6颈椎棘突旁斜方肌深部有明显压痛,并可向上肢、肩背及颈前部扩散。
  【手法治疗】
  (1)揉捏推挤理筋法 病人正坐低头,充分暴露颈部。术者立其后方,用一手扶其头部(随时配合屈伸及旋转活动),另手多指自上而下揉捏该肌数遍;然后,用双手拇指自下而上向棘突中线推挤夹肌数遍,双拇指随头颈伸屈向上推理该肌纤维5到7遍。
  (2)施“托扶枕颌摇摆法”操作方法同上,但摆动方向相反。
  (3)按摩俞穴痛点法 病人正坐。术者立其后方,用拇指点揉风池、压痛点、肩中俞、天宗、肩井等穴,多指捏拿肩部。
颈椎常见压痛点包括有:胸锁乳突肌止端部、椎枕肌、斜方肌、项韧,以及颈夹肌等部位。集中在头部下方以及后颈部区域。生活中,若忽然颈部和上臂部严重酸痛,伴随麻木刺痛或手臂、手、手指肌力丧失或颈僵硬疼痛发热、头痛等,应快就医检查治疗。
颈夹肌痛可配合穴道治疗。颈夹肌位于颈部和上背部的脊椎。作用为可伸展颈部、转动颈部和侧弯颈部。可配合「滚法、拨法」手法治疗。搭配按摩、热敷护理手法,帮助肌肉放松。
如颈夹肌疼痛,摇头时不可强求有弹响声。疼痛明显者,颈项不敢转动者,在轻按揉之后,请患者自己轻缓转动颈项。可用滚法、拨法等推拿手法,反覆在患侧颈及肩部处,治疗约5分钟左右。达到温经通络,舒筋活血功能。
用轻柔的推拿手法在患侧颈向及肩部,配合轻缓的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可加强局部气血循环,使肌肉放松。还可再用拿法,提拿颈项及肩部或弹拨紧张的肌肉,使之逐渐放松。
颈夹肌疼痛自我护理,可靠椅背坐著,头弯向疼痛处,手指按压深层夹肌,当按压到深层夹肌的压痛点后,随之将头转向另一边,接著将紧绷的夹肌清清按揉,就会将肌肉慢慢放松。接著再按摩手掌2~4指根部,可热敷颈椎、上背部。
头颈部常见之肌筋膜疼痛
脖子僵硬,落枕,膏肓痛,慢性颞侧头痛,都是因为它…
2. 胸锁乳突肌
头痛,头晕,耳鸣脑鸣,眼痛耳痛,视力模糊,却找不到原因,很可能就是它…
3. 提肩胛肌
脖子僵硬..........
4. 头夹肌及颈夹肌
头项痛,痛之入骨
5.后颈肌群
脖子僵硬,孙悟空金箍咒型的头痛…
6.下枕骨肌
金箍咒型的头痛的另一个帮凶
单侧颞部的头痛,不一定就是偏头痛
8.脸部表情肌及咀嚼肌
假性三叉神经痛,颞颚关节疼痛牙关开合困难,可能就是它......
西医治疗筋膜炎的传统处理方式,诸如使用消炎止痛药、肌肉松弛剂,或是热敷、冰敷、神经电刺激等的物理治疗,能发挥一部分舒缓功能,对初期或轻症患者有所帮助。但是其作用时间短暂,而且仅止于治标,重症或慢性患者往往必须长期依赖药物,甚至需要长期复健,时间上难以配合。快点的方法是激痛点注射疗法。以药物直接进入激痛点的方式,一方面加速推动气血循环,一方面借用药物的有效成分,强化组织新陈代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颈部肿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