痊愈者如何看待症状和焦虑障碍多久可痊愈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 TEL:400-080-1200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1|回复: 0
一强迫症【痊愈者】如何看待症状和焦虑
主题帖子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老师点评】强迫症的症状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甚或是不可思议,都来源于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在实际的咨询治疗中,症状并不完全是治疗的直接目的,然而我们常常[关注]于恐惧和不安引起的[焦虑],却让我们在症状中难以自拔。这位康复迫友提到的焦虑是焦虑,症状是症状,二者不相干, 我们有时候无需改变其内容,但是可以改变之间的关系,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些方法,需要一点坚持,需要一些信念与鼓励。加油!
-------------------------------------------------------------------------------
相隔多时没有来贴吧,故地重游,看到贴吧还有不少吧友纠结于症状问题。作为一个痊愈达6年的人,我觉得有必要再谈谈我对强迫症的看法。
& & 我观迫吧中人,对森田的理论都比较熟悉,有些吧友俨然一副森田理论专家的姿态。所以,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我也不谈那些耳熟能详的话了。但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森田疗法,我也有一些个人感悟。
& & 以前我在贴吧,曾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揭示强迫症的本质来源于内心的恐惧、不安。而造成我们恐惧不安的却不是我们的症状。症状只是我们为我们内心的焦虑不安所找的一个“理由”。这种焦虑不安役使我们去做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
& & 现观贴吧朋友所询问的问题,无一曾离开症状。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症状不是造成我们焦虑不安的原因。所以,注意力总是停留在“症状”上。有过泛化经历的吧友都会知道,这个症状“解决”了,下一个症状又出现了,无穷无尽,永无休止。是的,只要你的焦虑不安仍在,症状是不可能让你”解决“完的。焦虑和症状是互为因果关系。焦虑为因,症状为果。关注症状为因,加重焦虑为果。加重焦虑为因,症状泛化为果。不关注症状为因,焦虑减弱为果。焦虑减弱为因,接纳焦虑变得容易为果。接纳焦虑变得容易为因,逐渐痊愈为果。所以,我的观点是先有的焦虑,不安,才有的症状。而不是现有的症状,才有的焦虑不安。症状甚至无法无法单方面产生焦虑和不安,只有我们关注症状(做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和对抗症状都属于关注),才会加重这种焦虑不安。严格一点来说,在整个强迫过程中,症状甚至处于一个无足轻重的地位。”关注症状为因,加重焦虑为果”,这句话只重”关注“二字,至于什么样的症状压根不重要。
& & 为什么我们不能康复?就是不肯承认。是的,只此四个字。不肯承认。不肯承认焦虑和症状无关,不肯承认焦虑只和“关注”有关。真的肯承认了,你就不会在贴吧所问之处,都是谈自己症状让你多难受多痛苦了。
& & 也许有人会问,你说先有的焦虑不安,才有的症状。那么最初的焦虑不安从何而来?其实,最初仅仅是某个想法产生,我们没能顺其自然,让它“自生自灭”,反而把它视为异物,因而产生轻微焦虑感。从而展开一系列的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或与症状的对抗。而这种强迫或对抗又加重了焦虑。假如我们在没有得强迫症之前就深谙森田理论,即使最初一念奇异想法产生时,也不足为虑,我们能够做到顺其自然,因为那时候的焦虑不足以役使我们去臣服于它。
& & 有些人排斥森田疗法,以为森田疗法只是纸上谈兵,要接纳症状太难。其实,如果你真的明白了,真的承认症状不是造成你焦虑不安的原因,那你自然而然就不会想去“解决”症状。因为症状不是敌人,焦虑才是敌人,而”关注“又是焦虑的帮凶,它帮着助长焦虑的势力。我实话告诉你们,接纳难,是难在初期。就像破竹子,刚开始破的时候总是最困难的。而一旦破开,就相对轻松了。
& & 谈到接纳。我又有些看法。一般人会说接纳会说接纳你的症状。而我却不这样说。我会说接纳你的焦虑,接纳你的不安。而不谈症状,不谈接纳症状。因为我就是要给症状洗冤。
接纳焦虑不安和接纳症状,二者略有不同。若说接纳症状,你能接纳亦未尝不可。毕竟实践起来做法都是一样的。都是回归现实生活中去,不再关注症状。但若不能接纳,势必把目光放在症状上,口里总谈症状如何如何。所以,我要大家从对症状的关注中解放出来。只谈接纳焦虑不安。不谈接纳症状。只说带着焦虑不安去生活,而不说带着症状去生活。所以,把你的焦虑不安和症状分割开来,焦虑是焦虑,症状是症状,二者不相干。这是重中之重。我东说西说无非是为了说这句话。因为焦虑不安只和”关注“有关系。大家千万不要在这里轻易放过。我当初正是悟到此理而基本放弃了强迫,逐渐走向痊愈。
& & 我给大家说的这个思想,可以说是顿悟法。不谈关于症状的一切,不从枝枝叶叶入手。从树木的根本入手。症状仿佛像枝枝叶叶,剪不断理还乱。剪掉一个,还有无数个,且新旧交替,何有休止日?不如绝它空气,水分,养料(即不再关注)让它自然枯毁。
& & 最后,我总结一下做法。正确的做法是放弃去分析症状,走出这个”症状让我很难受“的误区。对症状的态度是不参与也不抵抗,即不去辩论。回归生活中去。心中焦虑就焦虑。接纳你的焦虑,仿佛焦虑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或者仿佛焦虑的不是自己(这个层次稍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纳可达到),焦虑是焦虑,你是你。你没有被它影响到。若症状来了,眼里只知有焦虑,不见有症状。此时对焦虑也不畏惧,视它为老朋友一般。来了让它来,走了让它走,不迎合不压迫。习惯去适应这位曾经的”不速之客“。当你真正这样做时,久而久之,情况会变得乐观。焦虑好像也逐渐燃尽它的生命。失去关注的燃料,它饥饿得再也没有力气伤到你。再回首,方觉焦虑也很脆弱,一切都变得云淡风轻。
Powered by Discuz! &
( 粤ICP-号
咨询预约:400-080-1200|心网总部:0|电子邮箱:||
给每一颗漂泊的心以停驻,给每一个陌生或者熟悉的人以温暖和放松,给你感动,给你一份值得珍藏的美好回忆,让我们彼此相依相伴,一起踏上漫漫人生路。
心网.十一年
&第一家综合型心理学服务平台一强迫症痊愈者如何看待症状和焦虑【强迫行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贴子:
一强迫症痊愈者如何看待症状和焦虑
【老师点评】强迫症的症状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甚或是不可思议,都来源于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在实际的咨询治疗中,症状并不完全是治疗的直接目的,然而我们常常[关注]于恐惧和不安引起的[焦虑],却让我们在症状中难以自拔。这位康复迫友提到的焦虑是焦虑,症状是症状,二者不相干, 我们有时候无需改变其内容,但是可以改变之间的关系,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些方法,需要一点坚持,需要一些信念与鼓励。加油!--------------------------------------------------------------------------------------------------------------------
相隔多时没有来贴吧,故地重游,看到贴吧还有不少吧友纠结于症状问题。作为一个痊愈达6年的人,我觉得有必要再谈谈我对强迫症的看法。
我观迫吧中人,对森田的理论都比较熟悉,有些吧友俨然一副森田理论专家的姿态。所以,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我也不谈那些耳熟能详的话了。但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森田疗法,我也有一些个人感悟。
以前我在贴吧,曾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揭示强迫症的本质来源于内心的恐惧、不安。而造成我们恐惧不安的却不是我们的症状。症状只是我们为我们内心的焦虑不安所找的一个“理由”。这种焦虑不安役使我们去做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
现观贴吧朋友所询问的问题,无一曾离开症状。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症状不是造成我们焦虑不安的原因。所以,注意力总是停留在“症状”上。有过泛化经历的吧友都会知道,这个症状“解决”了,下一个症状又出现了,无穷无尽,永无休止。是的,只要你的焦虑不安仍在,症状是不可能让你”解决“完的。焦虑和症状是互为因果关系。焦虑为因,症状为果。关注症状为因,加重焦虑为果。加重焦虑为因,症状泛化为果。不关注症状为因,焦虑减弱为果。焦虑减弱为因,接纳焦虑变得容易为果。接纳焦虑变得容易为因,逐渐痊愈为果。所以,我的观点是先有的焦虑,不安,才有的症状。而不是现有的症状,才有的焦虑不安。症状甚至无法无法单方面产生焦虑和不安,只有我们关注症状(做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和对抗症状都属于关注),才会加重这种焦虑不安。严格一点来说,在整个强迫过程中,症状甚至处于一个无足轻重的地位。”关注症状为因,加重焦虑为果”,这句话只重”关注“二字,至于什么样的症状压根不重要。
为什么我们不能康复?就是不肯承认。是的,只此四个字。不肯承认。不肯承认焦虑和症状无关,不肯承认焦虑只和“关注”有关。真的肯承认了,你就不会在贴吧所问之处,都是谈自己症状让你多难受多痛苦了。
也许有人会问,你说先有的焦虑不安,才有的症状。那么最初的焦虑不安从何而来?其实,最初仅仅是某个想法产生,我们没能顺其自然,让它“自生自灭”,反而把它视为异物,因而产生轻微焦虑感。从而展开一系列的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或与症状的对抗。而这种强迫或对抗又加重了焦虑。假如我们在没有得强迫症之前就深谙森田理论,即使最初一念奇异想法产生时,也不足为虑,我们能够做到顺其自然,因为那时候的焦虑不足以役使我们去臣服于它。
有些人排斥森田疗法,以为森田疗法只是纸上谈兵,要接纳症状太难。其实,如果你真的明白了,真的承认症状不是造成你焦虑不安的原因,那你自然而然就不会想去“解决”症状。因为症状不是敌人,焦虑才是敌人,而”关注“又是焦虑的帮凶,它帮着助长焦虑的势力。我实话告诉你们,接纳难,是难在初期。就像破竹子,刚开始破的时候总是最困难的。而一旦破开,就相对轻松了。
谈到接纳。我又有些看法。一般人会说接纳会说接纳你的症状。而我却不这样说。我会说接纳你的焦虑,接纳你的不安。而不谈症状,不谈接纳症状。因为我就是要给症状洗冤。
接纳焦虑不安和接纳症状,二者略有不同。若说接纳症状,你能接纳亦未尝不可。毕竟实践起来做法都是一样的。都是回归现实生活中去,不再关注症状。但若不能接纳,势必把目光放在症状上,口里总谈症状如何如何。所以,我要大家从对症状的关注中解放出来。只谈接纳焦虑不安。不谈接纳症状。只说带着焦虑不安去生活,而不说带着症状去生活。所以,把你的焦虑不安和症状分割开来,焦虑是焦虑,症状是症状,二者不相干。这是重中之重。我东说西说无非是为了说这句话。因为焦虑不安只和”关注“有关系。大家千万不要在这里轻易放过。我当初正是悟到此理而基本放弃了强迫,逐渐走向痊愈。
我给大家说的这个思想,可以说是顿悟法。不谈关于症状的一切,不从枝枝叶叶入手。从树木的根本入手。症状仿佛像枝枝叶叶,剪不断理还乱。剪掉一个,还有无数个,且新旧交替,何有休止日?不如绝它空气,水分,养料(即不再关注)让它自然枯毁。
最后,我总结一下做法。正确的做法是放弃去分析强迫症状,走出这个”症状让我很难受“的误区。对症状的态度是不参与也不抵抗,即不去辩论。回归生活中去。心中焦虑就焦虑。接纳你的焦虑,仿佛焦虑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或者仿佛焦虑的不是自己(这个层次稍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纳可达到),焦虑是焦虑,你是你。你没有被它影响到。若症状来了,眼里只知有焦虑,不见有症状。此时对焦虑也不畏惧,视它为老朋友一般。来了让它来,走了让它走,不迎合不压迫。习惯去适应这位曾经的”不速之客“。当你真正这样做时,久而久之,情况会变得乐观。焦虑好像也逐渐燃尽它的生命。失去关注的燃料,它饥饿得再也没有力气伤到你。再回首,方觉焦虑也很脆弱,一切都变得云淡风轻。 【启窗心理咨询中心&强迫症康复者& 热线:021-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真实案例】一强迫症痊愈者如何看待症状和焦虑【上海强迫症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4贴子:
【真实案例】一强迫症痊愈者如何看待症状和焦虑
【老师点评】强迫症的症状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甚或是不可思议,都来源于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在实际的咨询治疗中,症状并不完全是治疗的直接目的,然而我们常常[关注]于恐惧和不安引起的[],却让我们在症状中难以自拔。这位康复迫友提到的焦虑是焦虑,症状是症状,二者不相干, 我们有时候无需改变其内容,但是可以改变之间的关系,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些方法,需要一点坚持,需要一些信念与鼓励。加油!--------------------------------------------------------------------------------------------------------------------
相隔多时没有来,故地重游,看到贴吧还有不少吧友纠结于症状问题。作为一个痊愈达6年的人,我觉得有必要再谈谈我对强迫症的看法。我观迫吧中人,对森田的理论都比较熟悉,有些吧友俨然一副森田理论专家的姿态。所以,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我也不谈那些耳熟能详的话了。但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森田疗法,我也有一些个人感悟。
以前我在,曾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揭示强迫症的本质来源于内心的恐惧、不安。而造成我们恐惧不安的却不是我们的症状。症状只是我们为我们内心的不安所找的一个“理由”。这种焦虑不安役使我们去做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
现观朋友所询问的问题,无一曾离开症状。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症状不是造成我们不安的原因。所以,注意力总是停留在“症状”上。有过泛化经历的吧友都会知道,这个症状“解决”了,下一个症状又出现了,无穷无尽,永无休止。是的,只要你的焦虑不安仍在,症状是不可能让你”解决“完的。焦虑和症状是互为因果关系。焦虑为因,症状为果。关注症状为因,加重焦虑为果。加重焦虑为因,症状泛化为果。不关注症状为因,焦虑减弱为果。焦虑减弱为因,接纳焦虑变得容易为果。接纳焦虑变得容易为因,逐渐痊愈为果。所以,我的观点是先有的焦虑,不安,才有的症状。而不是现有的症状,才有的焦虑不安。症状甚至无法无法单方面产生焦虑和不安,只有我们关注症状(做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和对抗症状都属于关注),才会加重这种焦虑不安。严格一点来说,在整个强迫过程中,症状甚至处于一个无足轻重的地位。”关注症状为因,加重焦虑为果”,这句话只重”关注“二字,至于什么样的症状压根不重要。
为什么我们不能康复?就是不肯承认。是的,只此四个字。不肯承认。不肯承认和症状无关,不肯承认焦虑只和“关注”有关。真的肯承认了,你就不会在所问之处,都是谈自己症状让你多难受多痛苦了。
也许有人会问,你说先有的不安,才有的症状。那么最初的焦虑不安从何而来?其实,最初仅仅是某个想法产生,我们没能顺其自然,让它“自生自灭”,反而把它视为异物,因而产生轻微焦虑感。从而展开一系列的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或与症状的对抗。而这种强迫或对抗又加重了焦虑。假如我们在没有得强迫症之前就深谙森田理论,即使最初一念奇异想法产生时,也不足为虑,我们能够做到顺其自然,因为那时候的焦虑不足以役使我们去臣服于它。
有些人排斥森田疗法,以为森田疗法只是纸上谈兵,要接纳症状太难。其实,如果你真的明白了,真的承认症状不是造成你不安的原因,那你自然而然就不会想去“解决”症状。因为症状不是敌人,焦虑才是敌人,而”关注“又是焦虑的帮凶,它帮着助长焦虑的势力。我实话告诉你们,接纳难,是难在初期。就像破竹子,刚开始破的时候总是最困难的。而一旦破开,就相对轻松了。
谈到接纳。我又有些看法。一般人会说接纳会说接纳你的症状。而我却不这样说。我会说接纳你的,接纳你的不安。而不谈症状,不谈接纳症状。因为我就是要给症状洗冤。
接纳不安和接纳症状,二者略有不同。若说接纳症状,你能接纳亦未尝不可。毕竟实践起来做法都是一样的。都是回归现实生活中去,不再关注症状。但若不能接纳,势必把目光放在症状上,口里总谈症状如何如何。所以,我要大家从对症状的关注中解放出来。只谈接纳焦虑不安。不谈接纳症状。只说带着焦虑不安去生活,而不说带着症状去生活。所以,把你的焦虑不安和症状分割开来,焦虑是焦虑,症状是症状,二者不相干。这是重中之重。我东说西说无非是为了说这句话。因为焦虑不安只和”关注“有关系。大家千万不要在这里轻易放过。我当初正是悟到此理而基本放弃了强迫,逐渐走向痊愈。
我给大家说的这个思想,可以说是顿悟法。不谈关于症状的一切,不从枝枝叶叶入手。从树木的根本入手。症状仿佛像枝枝叶叶,剪不断理还乱。剪掉一个,还有无数个,且新旧交替,何有休止日?不如绝它空气,水分,养料(即不再关注)让它自然枯毁。
最后,我总结一下做法。正确的做法是放弃去分析强迫症状,走出这个”症状让我很难受“的误区。对症状的态度是不参与也不抵抗,即不去辩论。回归生活中去。心中就焦虑。接纳你的焦虑,仿佛焦虑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或者仿佛焦虑的不是自己(这个层次稍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纳可达到),焦虑是焦虑,你是你。你没有被它影响到。若症状来了,眼里只知有焦虑,不见有症状。此时对焦虑也不畏惧,视它为老朋友一般。来了让它来,走了让它走,不迎合不压迫。习惯去适应这位曾经的”不速之客“。当你真正这样做时,久而久之,情况会变得乐观。焦虑好像也逐渐燃尽它的生命。失去关注的燃料,它饥饿得再也没有力气伤到你。再回首,方觉焦虑也很脆弱,一切都变得云淡风轻。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抑郁强迫症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抑郁强迫症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即是一种,焦虑症的一种。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所困扰。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患者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抑郁强迫症疾病简介
又被称为强迫性神经症,或被称为强迫性障碍它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临床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
在临床上会出现很多的症状。其中,一种很常见的强迫症症状就是抑郁。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强迫症类型,抑郁强迫症带给患者的危害更大
抑郁强迫症发病原因
抑郁强迫症的发病原因与本人的性格及生活经历有关。大部分患者能指出在他症状加剧前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如亲人亡故、父母离异、家庭矛盾等。由于上述原因引起的心理紧张、情绪波动都可成为诱发强迫症的原因。
患者的性格特点在疾病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据研究,大部分患者都有特殊的性格特征:多数青年患者非常爱干净,他们个性顺从、办事认真;成人患者一般时间观念较强,遵守纪律和制度,遇事过于谨慎、优柔寡断,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在孩童时代受到家长的严厉管制而无法适时表达个人喜怒哀乐情绪的人,也很容易形成抑郁强迫症。
抑郁强迫症症状表现
经常对病菌和各种疾病敏感,并毫无必要的担心;
经常反复洗手而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所需要;
有时会毫无原因的重复相同的话语好几次;
觉得自己穿衣,清洗,吃饭,走路时要遵循特殊的顺序;
经常没有必要地反复做某些事情,例如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表格,信件等;
对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都要产生怀疑;
经常不自觉地去想一些不愉快的回忆或想法,使人不能摆脱;
经常认为自己的细小的差错就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时常无原因地担心自己患了某种疾病;
时常无原因地计数或多次吟唱某一段歌曲;
在某些场合,很害怕做出尴尬的事;
当看到刀,匕首和其他尖锐物品时会感到心烦意乱;
为要完全记住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困扰;
有时会毫无原因的破坏某些物品,或伤害他人;
在某些场合,即使当时生病了,也想暴食一顿;
当听到自杀,犯罪或生病这类事情时,会心烦意乱很长时间,很难不去想它;
有洁癖、等倾向;
当脑子里出现听到或看到某一观念或某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词句。
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否则感到不安,若漏掉了就要重新数起。
严重者则会有自杀倾向
抑郁强迫症疾病治疗
1、心理治疗
对于患者要冷静分析本人的人格特点和发病原因,包括童年有无产生强迫症的心理创伤。如能找出原因,应树立必胜信心,尽力克服心理上的诱因,以消除焦虑情绪。认真配合医生,找出心理因素,进行系统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要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不符合常情的行为和思维。矫正强迫症行为和思维要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多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灶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健。
非我疗法、治疗、行为治疗如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等,都有一定效果。
可以试用这样的治疗方法:把病人置于严密监护下,当病人欲进行或思维时,家人就以谈话或邀请参加某种活动的方法分散转移其注意力,以阻止强迫动作和思维发生。同时请精神科医生讲解治疗原理,给病人以鼓励和奖品。第二阶段再让病人逐步接触能诱发强迫的刺激,一方面阻止症状的出现,一面使刺激逐渐升级。实践证明,经多种治疗无效的难治病人,大多数用此法能获得好的效果。
对于强迫观念者,当强迫观念一出现,即用声音干扰,效果也较满意。
家属对病人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过分担心,尽量避免跟病人讲大道理,尤其不能追根究底。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最好按常识给予答复,说一遍即可,无需重复。
2、药物治疗
①氯丙咪嗪:对强迫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对伴随的抑郁症状也有治疗效果。氯丙咪嗪的治疗剂量为150~300mg/日,分2次口服。开始用时剂量宜小,逐渐加量。
②氟西汀(百忧解):对强迫症状有较好疗效,氟西汀的治疗量为20~80mg/日。
③氯羟安定:对强迫症状也有一定效果。氯羟安定的治疗量为1~2mg/日。
(3)精神外科治疗:对少数症状严重、久治不愈的强迫症患者,可破坏患者脑的某些部位如额叶内下侧、扣带回等,对减轻强迫症状和社会适应功能均有一定帮助,但须严格掌握对象。
3、心理医生治疗指导
决定适合心理治疗的对象
1.强迫症是原发还是继发?继发于者,应着重治疗抑郁症,继发于精神症者,就彩精神病药。如继发于器质性疾病者,治疗其原发疾病。
2.病人是不愿意参与治疗?不愿意主动参与心理治疗者,难以收效,不应实施。
行为分析要进行详细分析,询问问题的认知,仪式行为,回避行为,情绪和生理等各个方面。对每个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素质,促发因素和维持症状的因素等得深入的了解,确定于预的具体目标。
抑郁强迫症疾病预防
1、不要定下难以达成的目标或承担太多责任。
2、把巨大的任务区分成好几个小项目,分优先顺序,尽力而为。
3、不要对自己期望太高,这将会增加挫折感。
4、设法和别人在一起,避免经常独处。
5、参与能够使你欢愉的活动。例如:轻松的运动、打球、看电影、参加宗教活动或社交活动,不要太劳累。
6、不要作重大的决定,例如转行、转业或离婚,专家建议把重大的决定延到忧郁症的病情改善为止。
7、不要期望忧郁症会突然变好,这种情况很少见。
8、尽量帮助自己、宽待自己,不要因为未能达到水准以上的表现而责备自己。
9、切记不要接受负面的想法,它只是病情的一部分,而且会随着治疗而消失。
10、当你自己觉得忧郁的现象日趋严重时,不必害臊,要立刻去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
11、家人或朋友出现忧郁的现象,且日趋严重时,要鼓励他们去看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
12、如果出现轻微的忧郁,休个假、享受自己的嗜好、从事剧烈运动或宗教活动,通常可以得到改善。
13、愈早治疗,效果愈好。
14、要慎防自己杀或杀人的举动。
抑郁强迫症疾病危害
作为一位患者,无论你以前有多优秀,一旦被疾病缠身,预定人生轨迹都将出现偏差,事业、生活毁于一旦。
“我有超群的智商,这一点可以通过我从700多名高一学生中脱颖而出,跳级考上重点大学得到验证。但我的性格却有严重的缺陷,埋伏着后来导致强迫症几乎使我精神崩溃的隐患。二十年来,为了战胜强迫症和改造性格,我殚精竭虑,消耗了大量的心理能量,而这些能量本来应该释放到事业上,创造辉煌业绩的。”
像文中所述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所以强迫症改变人生并非言过其实,而且改变人生是轻,重者还会危及生命。
有很多久治不愈的强迫症患者产生自杀倾向,而且,有很多案例也证实了强迫症足以导致自杀。例如:日,涌金集团董事长魏东因长期受到强迫症困扰在家中自杀身亡。在日常的中,也常有强迫症患者表达自己的疾病久治不愈,还不如死了好的厌世言论。
所以,怀疑自己患上强迫症一定要主动咨询求治;已经患上强迫症的患者更要积极配合医生、主动接受治疗。强迫症改变人生,不治疗危及生命
抑郁强迫症强迫症自我矫正方法
一、要消除误解,树立信心。强迫症属于轻度的精神障碍,不会发展成重度精神病。其次要意志控制,转移注意力。
二、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使生活节律紧凑有序,同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社交及文体活动,分散和转移对症状的关注。
三、是臆想暴露,思维中止。通过想象“要发生”什么,反复体验并最终意识到自己夸大危险和过度担心是不必要的。通过有兴趣的活动或放松训练等随时阻断自己的强制性思维。
抑郁强迫症鉴别抑郁症与焦虑症、强迫症
抑郁症与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以焦虑情绪为核心症状的神经症,主要特征为广泛和持续性的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同时常伴随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运动性不安等症状。当抑郁与焦虑伴发时,常有三种情况:患者表现为严重的抑郁同时伴轻度焦虑,此时焦虑症状不足以诊断为焦虑症,因而应诊断为抑郁症;患者表现为严重的焦虑同时伴轻度抑郁,此时则应诊断为焦虑症;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症状均比较严重,而且症状均符合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各自诊断标准时,则应作两个诊断,但出于治疗上的考虑,如果只能给予一个诊断,则可以出于抑郁症的后果更为严重而优先考虑抑郁症。
抑郁症与强迫症
强迫症是指以自我强迫为核心症状的一种神经症。鉴别抑郁症与强迫症时,可主要从患者的意识表现上加以区分。强迫症患者常表现出强迫怀疑、强迫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等强迫观念,害怕自己丧失控制能力而“发疯”或出现冒失行为等强迫情绪;感到有立即行动的冲动感或强烈的内在驱使,并出现屈从于强迫观念的强迫动作等。而抑郁症患者则不会有如此强烈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症患者常因强烈的反强迫意愿而引起抑郁或痛苦情绪,但同时又无法摆脱强迫的意愿,所以内心十分痛苦而陷入抑郁状态。但是抑郁症患者则主要以情绪低落、兴趣索然、愉快感丧失、自责自罪、自我评价过低等表现为主,通常不会伴有强烈的强迫意愿。
.新浪网[引用日期]
.上海精神病卫生中心[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虑症 痊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