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养和没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孩子的区别当妈的居然不

6,081被浏览538,589分享邀请回答1.3K9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042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你孩子没教养的样子 真丑|孩子|教养|样子_新浪育儿_新浪网
你孩子没教养的样子 真丑
  文 | 周七七
  过年那几天去亲戚家拜年,遇到了一件奇葩事。我爸给了亲戚的孩子两百块钱压岁钱,小姑娘跑过来看了一眼,拉着脸说:“怎么这么少。”拿着钱就跑开了。我当时很尴尬,长辈们却还都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觉得孩子很可爱。
  然而那已经是一个9岁的孩子了,在别人给压岁钱的时候首先反应不是说谢谢而是觉得太少了,实在是让人喜欢不起来。
  家长们总说她还小,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觉得如果9岁了一些最基本的礼节都不懂的话,以后吃亏的还是她。大人没教好,人家父母都觉得无所谓,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想起之前远方阿姨家的儿子到我家做客,一年没见到了,我妈可开心了,张罗了一桌子好菜。等人来了,孩子一下子冲进屋里,也不跟我们打招呼。我妈笑着说:“可能是怕生吧,也正常。”
  吃饭时间到了,我本打算带孩子去洗手,可他二话没说就用筷子夹起菜来,当时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好不容易到了饭后,我们都坐在沙发上闲聊,这孩子跑不见了,我在自己的房间找到了他。
  当我看到他在乱翻我柜子时,我有点生气了,直接跟他说:“ 如果是你的房间,你愿意被人乱翻乱弄吗?”
  他不听,啐了我一句:“小气鬼。”跑到客厅。我妈这时候还对我喊着:“小孩子闹闹,也有意思的。”
  有意思?很正常?家长们总是从小不注重孩子的思想方式,导致后来人格越来越不健全。
  没有教养的人,都有点共性: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愚昧无知却觉得自己满身是理,从来分不出究竟是什么场合,明明让人鄙视到脚后跟了,却还想要在人前争脸。
  有人讲,客观地说教养这回事跟有钱或者没钱关系不大,更多的应该是跟家庭有关,跟父母家人有关。穷养富养,都不如有教养。
  有一回我坐公交车,当时人特别多,特别挤。有个年轻人让座位给老人。那天很热,公交车里还没开空调,挤上这么多人,还有人起来让座,我十分佩服和感动。
  结果,谁能想到,那个七旬老人提着孙子沉重的书包,然后让孙子坐,自己弯着腰站着。这个孙子看起来习以为常,不用老人提醒自己就坐上去了。孩子十岁出头的样子,怎么着也不至于让老人给自己让座。
  在我看来,小孩子没有教养,罪魁祸首还是家长,因为没人教他。反而是大人,难辞其咎。看上去好像他得到了爷爷的宠爱,但,相信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会遇到一个又一个迎面而来的关卡。是的,这些关卡,都是他的教养不足引起的。
  想起蔡康永的故事。小时候,康永妈妈带着康永去一老板家里打麻将,到了饭点,主人把家里珍藏的山珍海味,鲍翅参肚拿出来招待。
  康永第一次吃到鱼翅,惊叹到:“哇,真好吃啊,这是什么东西啊!”
  主人微微地笑道:“这是粉丝。”还亲自给康永又盛了一碗:“喜欢吃就多吃点。”
  现如今康永也会遇到很多饭局。每次上了什么名贵食材,请客的土豪往往会大肆向他宣传:“这是神户牛肉,养牛的时候要做按摩的,要听音乐的,很贵的,好几千啊!”
  康永总结:“这就是以前有家教的有钱人和现在没素质的土豪的区别。以前的老板拿好东西招待你,只是发自内心地想让你吃好喝好让你开心;现在的土豪只是想让你领他的人情。”
  所谓教养很简单。
  张佳玮说:走路很端正,坐得很端正,笑起来端正,吃饭端正,说话也不抢,也不慢。总之就是端正!
  还有人说:拆开包装后你应该先把零食递给别人,再自己吃。
  最简单的: 随手关门。
  俗话说:“孩子的教养,父母的修养。”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父母的修养。教养,是评判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水准。
  一个人总是需要教养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
  教养来源于好的门风,好的门风需要长期熏陶。家教,顾名思义,有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也有在这个家庭这个环境下的潜移默化。
  比如,食不言寝不语,吃饭不吧唧嘴,不大声讲话,不大声放音乐,这些大抵是家庭环境下比较容易养成的习惯。
  没错,家教就是不知不觉中养成的习惯。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前轻叩两下房门(关键词是“轻”和“两下”),久而久之,子女在家庭外,社会中,大多也会保持这种习惯,这就是好的家教。
  一次礼貌的让座,一句贴心的问候,一身整洁的衣服,一手端正的笔迹,都是孩子教养好的表现。一个好的家庭门风必然养出有气质、有教养的孩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教子有方”]没有家规孩子哪有教养
美好妈++青色顶撞长辈、不懂分享、站没站相坐没坐相……面对孩子没教养的表现,你只能垂头丧气?没规矩不成方圆,从小立规矩,就等于在教养孩子上有了杀手锏,管教起来省心省力,而在规矩下长大的孩子也更受欢迎。用规矩培养餐桌小绅士丹丹 老师儿子6岁有了规矩,孩子才能在不受成人强制和惩罚的成长中逐渐学会如何生活,摆脱“不好的”“常犯错误的”状态,走上自由、快乐、有规则的成长轨道。餐桌礼仪是最重要的规矩周末大餐刚端上桌,4岁的侄儿便急不可待地伸手试吃;大人终于落座了,他却端着饭碗到处游走,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喝水。比侄儿大1岁的儿子表现却完全不同:吃饭前帮着大人拿碗筷、布置餐桌,吃饭时安安静静的,把自己喜欢的食物主动夹给姥姥……儿子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赞赏,每次带他出门做客,我也很有面子。面子是小事,孩子的素质培养才是关键,餐桌上最能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高低。从儿子和我们一起上桌吃饭开始,我就和他约法三章:吃饭时不许看电视、不许挑剔饭菜、不得上蹿下跳、不能用筷子或汤勺敲打盘子、不能浪费食物……刚开始儿子有点不适应,常常忘了规矩,我会提醒他三次,超过三次,我就会取消对他的某一项奖励,如取消看动画片时间。同时,大人也会以身作则当好榜样。慢慢地,他开始适应了,并成为自己行为习惯的一部分。有规矩的孩子更受欢迎表面看起来,规则对孩子起到了约束作用,会让他不舒服,事实上好处无穷:由于他专心吃饭,加上不挑食,营养吸收比同龄人要好,个子刷刷地往上蹿;餐桌上的主动分享也会扩展到生活的细节当中,儿子在学校里变成了一个很同学受欢迎的人,今年光荣当选小队长;而且不管带他到哪里去吃饭,我都不会担心出现尴尬的场面。如同很多爱孩子的妈妈一样,我也希望儿子能自由自在地成长,不要有任何压力,但我更知道“没规矩不成方圆”,小时候太过自由,容易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长大后如何能赢得他人的接纳?坏习惯一旦养成,长大后再纠正往往很费劲,还不如一开始就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对的,让他知道做事情的底线,并且知道这个底线是由自己把握的,而不是大人。这样,孩子才能在不受成人强制和惩罚的成长中逐渐学会如何自我管理,走上自由、快乐、有规则的成长轨道。请试着让孩子“破坏规矩”破坏规矩的后果并不可怕,这样做可以让他更好地认识到立规矩的意义。去年夏天,儿子跟我死缠烂打,非要修改每天只吃一根冰激凌的规矩,因为他觉得不过瘾。我对他说冷饮吃多了会不舒服,他很不理解。于是,我就依着他每天吃两次,一个星期过后,他开始咳嗽、流鼻涕,说他嗓子很“难受、不舒服”。我告诉他这是冷饮吃多了的结果。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要求过一天吃两次冷饮了。大多数时候,孩子会表现出他的任性和执拗,你给他讲道理,远不如让他亲身体验更有效果。给孩子立规矩的私家原则规矩要一视同仁。规矩并不只对孩子有约束力,对家里每个人都有同等效力,大人要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的作用。多考虑孩子的天性。不能完全依照大人的行为习惯来制定规矩,要适时保护孩子可爱淘气的天性。只要不违背原则,多数情况下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建立信任是关键。别时刻拿规矩压孩子,也不要随意批评或说教,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信任,当你认真、严肃地跟孩子说事的时候,他就会很重视,然后尽量约束自己。给我家规矩来点奖惩美好妈妈 亲子专家 女儿4岁 现居美国孩子犯规很多时候是在试探大人的底线,要想规矩得到很好的贯彻,我们需要向孩子传递一种坚定的态度,并给予相应的奖惩,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感受到,慢慢地去认可。小规矩给女儿带来了大变化随着女儿的长大,她经常会出现一些逆反行为,也许她只是在照样学样,并不知道那是不好的,而做家长的需要及时帮她纠正,这正是我为女儿立规矩的初衷。自从制定了规矩,女儿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学会了懂礼貌,以前奶奶来电话想和她说话,可她常常只顾着玩着手里的玩具,叫了好多遍,她才慢吞吞地来接电话,看似芝麻大点的小事,却能看出她对人的不尊重。我和她规定了几点接电话礼仪,慢慢地她接电话的态度有了明显进步。更令我惊喜的是,我去幼儿园接她,赶上女儿和同学正聚在一起听老师讲故事,女儿看到我,没有一下子跑出来,而是举起了手,用“May I be excused?”这句礼貌用语征得老师的同意后才从教室里离开,那一刻,我感觉她好棒。这也许就是规矩对她潜移默化的影响吧。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矩立规矩需要一个过程,要学会给孩子时间,用其能接受的方式来因势利导。规矩不需要多,只强调那些最重要的,然后坚持到底,不然孩子不会认真对待。比如女儿去街区的游乐场玩,到了该回家的时间她依然不肯走,耍赖想继续玩。这时我果断走进车里等她,前提是,我要确保她还在我的视线之内。我远远地看着她一直坐在草坪上哭,过了好一会儿,见我始终不让步,她不得不自己跑过来。我告诉她:妈妈爱你,可是不能胡来。孩子犯规很多时候是在试探大人的底线,要想规矩得到很好的贯彻,我们需要向孩子传递一种坚定的态度,孩子就会慢慢感受到,并且慢慢地去认可、遵守。父母双方教养方式要统一,对规矩都要认同。如果双方执行的不一样,孩子就会混淆,甚至无所适从。有一次,女儿想玩一个游戏,爸爸和她讲好只可以玩一次。结果游戏结束了她还想再玩,看到爸爸直摇头,她于是带着哭腔跑来找我,看起来可怜兮兮的,虽然这不是原则问题,但既然先生说了只能玩一次,我就要和他的意见保持一致,当时就跟女儿说,可以明天再玩,今天只能玩一次。
给孩子立规矩的私家原则规矩要特别简单。规矩要立得浅显易懂,能让孩子理解,在执行前要多和孩子讲明白道理。实在讲不明白的,应该告诉孩子:“这是咱们家的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保持规矩的一贯性。规矩不能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更不能在家一套,外边一套。没做到或做得好,最好有相应的奖惩方法。别使用语言暴力。不要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你听我的!我说了算!”规矩不是父母为了简单操纵孩子,而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出发点,任何时候都要尊重你的孩子,别用语言上的暴力。给孩子一点耐心。有些不良行为是阶段性的,孩子在试探自己的力量,大人过激的反应反倒会强化其印象,感到自己有能力激怒他人。不妨耐心等一段时间,孩子看着观众反应不强烈,也就索然无味了。用积分制来奖惩孩子如果孩子在执行规矩的过程中做得很棒,家长就要及时鼓励,我家的方法是实行“积分制”。首先建立一个好行为习惯奖励表,以星期为单位,依次列出需要做的分内事,一开始不必太多,把精力集中到二三点,以后增加的项目主要是针对孩子某些不好的表现和习惯。比如,孩子吃饭时发出响声或是吃吃玩玩,表格里就会增加餐桌礼仪这一项。每项以孩子的具体表现为依据,比如细嚼慢咽,不随便插大人的话,及时说感谢,不争抢玩具,照顾好自己的金鱼,不丢三落四,认真完成某项任务……如果达标,奖励女儿小贴画,当此类小贴画积攒到一定的量,就可以兑换家里百宝箱内她喜欢的东西。如果女儿破坏了规矩,先是警告,减去她一定数量的贴画,继续再犯的话,有必要实施TIME OUT。有一次她哭闹得很厉害,为了缓和她情绪,我陪她一起到房间里,我在旁边不说话,让她静思做“冷处理”,同时也让自己不要情绪化。之后我蹲下来,看着她的眼睛,告诉她为什么会被惩罚,同时跟她说明,处罚的是她的行为止,而不是她这个人,只要建立了对事不对人的概念,就不会造成她情绪上的敌对,才能让规矩更好地执行下去。尊重长辈是最重要的家规荣荣资深媒体人儿子4岁对于孩子来说,保证安全、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懂得礼数和与他人交往的原则都最好用规则来保证。孩子长大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父母有责任让他们知道,什么行为可以接受,什么行为不可以触碰,这样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给孩子立规矩的私家原则规矩不宜太多。给孩子设立的规矩不宜太多,否则容易给孩子压力,甚至对孩子的自由成长造成束缚。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一旦发现孩子破坏了规矩,做错了事,要就事论事说教,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别轻易打骂孩子。孩子不认可大人的道理,表现执拗的时候,一定别打骂孩子,你可以告诉他后果,让他自己学会承担,这有利于他的成长。给孩子适应的时间。立了规矩,别期望孩子马上就能执行,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度,给孩子一点时间来适应,都说21天形成习惯,急于求成的心态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另外,孩子的忘性很大,刚开始要多提醒他。呵护孩子的面子。你的规矩不能不讲情面,尤其是在外面,当他犯规时,要尊重他,不能当着很多人的面挫伤他的自尊心,可以事后跟他谈一谈,他更容易接受。规矩要在3岁之前立我和老公在养育孩子上的态度相当一致,都不赞成国外自由散漫式的管教方式,什么事都由着孩子,随心所欲、没有了约束的孩子往往容易犯错,缺乏幸福感,同时会给他们将来融入社会造成障碍。对于孩子来说,保证安全、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懂得礼数和与他人交往的原则都最好用规则来保证。孩子长大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父母有责任让他们知道,什么行为可以接受,什么行为不可以触碰,这样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3岁之前是孩子人格和行为形成关键期,“三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我从小教儿子读《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孝顺长辈、诚实做人就成了我家的家规。儿子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奶奶对他很慈爱,他有时反而不尊重奶奶:“你躲开!你闭嘴!你去死吧!”……这样冒犯的话常脱口而出。我们就立了规矩:绝不能顶撞长辈,否则要打手板心。自从有了规矩后,他说话注意多了,对奶奶越来越孝顺。从小我就告诉儿子不许撒谎,言出必行。在这点上我们以身作则,只要答应孩子的事,不管多困难和不合适,都会实现对他的承诺。另外,我家很重视早餐和晚餐,这是难得的家庭时间,谁也不能缺席。执行规矩要有人情味规矩不是死的、不可逾越的,适当时候可放松一些政策,给孩子一定空间。我有一个朋友教育女儿特别严厉,一到时间就让孩子睡觉,周末也不讲情面。有一天,孩子看动画片正看到兴头上,想拖延一下,她不依不饶。家人劝说了她几句,她还振振有词:“坏了规矩哪行?我的孩子我说了算。”一点儿不体恤孩子和家人当时的心情。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孩子的情感,简单冷漠地执行规矩很容易伤了孩子。其实,规矩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体现家长高高在上的权威。在规矩之下,我常给孩子一些余地,比如中午他想看电视、晚上想晚睡一下、冬天赖个床、夏天贪吃个冰激凌,我会告诉他后果,让他自己来选择。同时也可以有一些弹性规矩,比如,我们规定他每天可以看半小时电视,至于什么时间看、看什么内容,他自己做主,给他一个选择的权利。在管教孩子上大的规矩要有,但不能过于苛求、过于琐碎。好妈妈应该有一颗柔软的心,不要时刻弄得孩子紧张兮兮的,只要孩子大的方向没问题就OK,因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想要孩子和家人快乐,最关键的是自己先平和下来、温暖起来。
2016年11期
母子健康的其它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培养有教养的孩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