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价格在寒冷地区可靠吗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适应性研究研究,地区,适应性研究,空气源热泵,寒冷地区,在寒冷地区,适应性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适应性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低温空气源热泵的现状与发展--《建筑节能》2007年03期
低温空气源热泵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热泵作为一种节能技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而空气源热泵可从环境大气中吸取丰富的低品位能量,使用方便,安装费用较低,因此,空气源热泵成为热泵诸多型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但是,空气源热泵的应用范围受到气候条件的约束。随着室外温度的降低,用户的需热量不断增加。当室外气温很低时,空气源热泵的制热量不能满足用户采暖要求。同时,随着压缩机压力比的增加,其COP急剧下降,排气温度迅速升高,从而导致压缩机不能正常运行甚至损坏。国内外学者针对这样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一些低温空气源热泵研究成果的分析比较,对更好地促进空气源热泵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TU831.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陆效英;张晓萌;;[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7期
冯玉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宋岩丽;;[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年07期
宋岩丽;;[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1年07期
李振河;李岩;;[J];塑料制造;2011年06期
钟建平;;[J];建材与装修情报;2011年05期
邹捷;;[J];机电信息;2011年18期
彭博;鞠颂;;[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赵克;;[J];城市住宅;2011年09期
祁少明;李春苗;;[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国远;彦启森;;[A];2001年全国空调器、电冰箱(柜)及压缩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俞丽华;马国远;张鑫;;[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杨宁;苏晓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6年
高亚南;张风琴;郑枫;李永安;;[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卜萃文;卢军;王亮;胡磊;;[A];第十四届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王子介;尹纲领;;[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文集[C];2002年
高亚南;李永安;王琳;王建宇;;[A];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C];2009年
邵宗义;;[A];第2届中国家用/商用中央空调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李俊华;孔祥瑞;牟灵泉;;[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A];2005'中国西安涂料涂装、电镀、热喷涂技术高层交流研讨会——纳米技术在表面工程中的应用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崔玉平;[N];中国工业报;2009年
陈进周 实习生
崔彩凤;[N];中国建设报;2011年
陈进周;[N];中国建设报;2010年
欧阳旭东;[N];中华建筑报;2011年
朱婧;[N];中国水运报;2009年
赵申;[N];中华建筑报;2011年
徐建国 徐小东;[N];中国建设报;2007年
徐信棠 张帅;[N];中国建设报;2004年
;[N];中国建设报;2004年
于莘明;[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灵艳;[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韩志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王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王海龙;[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冯勇;[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叶凌;[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张威;[D];天津大学;2012年
胡文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胡文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茅艳;[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启任;[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杨铭;[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康彦青;[D];长安大学;2010年
聂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闫凌;[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赵群;[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王所平;[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吕永鹏;[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卢海滨;[D];重庆大学;2003年
陈淼;[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严寒地区空气源热泵应用..docx 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严寒地区空气源热泵应用.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严寒地区空气源热泵的应用与供暖期能效分析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
王绍瑞摘要 本文以乌鲁木齐为例,根据典型气象年室外气温分布情况对严寒地区应用风冷空气源热泵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气象数据分析了热泵结霜除霜损失。在综合考虑结霜除霜损失和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制热量衰减的情况下,计算出热泵机组供暖期平均运行能效。为提高空气源热泵机组部分负荷下性能系数,文中提出按室外气温区间配置热泵机组容量的方案。由热泵机组供暖期平均运行能效计算结果得出如下结论:供暖室外计算温度高于-20℃,且室外气温高于-15℃的时数占绝大多数的地区,采用低温环境下制热性能良好且除霜性能可靠的空气源热泵机组时,可以实现全供暖期运行。关键词 严寒地区
空气源热泵
供暖期平均运行能效
容量配置0 引言空气源热泵按驱动方式分,有电驱动热泵(EHP)、燃气发动机驱动热泵(GHP)和用热能驱动的吸收式热泵(AHP)等。不同类型的空气源热泵,其供热量的50~80%取自于室外低温空气,属于可再生能源应用方式,从长远来看,是一种前景十分广阔的供热应用方式。然而,随着室外气温的降低,空气源热泵的制热量和运行能效呈下降趋势,在严寒地区的应用需要考虑供暖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鉴于目前电驱动风冷空气源热泵的经济性较好,有可能在严寒地区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仅针对电驱动风冷空气源热泵(以下简称为“空气源热泵”)进行应用和能耗分析。近年来,对于提高空气源热泵低温适用性的研究备受学者、厂家的关注,我国不少空调厂家已研发出适用于低温环境的空气源热泵,为严寒地区的应用打开了局面。某些严寒地区,供暖期内室外气温高于-15℃的时数占绝大多数,在这些时数里空气源热泵可处于较高能效的运行状态,供暖的节能效果可充分体现;室外气温低于-15℃的时数占少数,这些时数里空气源热泵处于较低能效的运行状态,供暖的经济性有所下降。随着增压循环或准双级压缩技术的应用以及除霜技术的改进[1],空气源热泵机组在低温环境下制热的能效和可靠性均有显著的提高。目前,国内有的厂家生产出的小型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额定制热量<300KW)的价格已与高效燃气锅炉接近,经济方面的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这种小型超低温空气源热泵适合应用于住宅建筑和建筑面积在10000m2左右的公共建筑。严寒地区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时,应进行供暖期运行能效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具体应用方案。1 空气源热泵供暖期能效分析严寒地区供暖期长,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在-20℃左右,而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运行较佳的室外气温条件在-12℃左右。因此,严寒地区应用空气源热泵时,应充分考虑室外气象条件对热泵机组性能的影响。1.1 室外气象条件分析由《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典型气象年逐时参数报表[2],可得不同地区在供暖期内室外气温区间的小时分布、月平均干球温度、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含湿量等气象参数,根据这些参数可以对空气源热泵供暖期运行能效情况进行分析。以乌鲁木齐为例的气象参数见表1.1-1和表1.1-2。表1.1-1 乌鲁木齐供暖期室外气温区间分布小时数区间序号1234567室外气温区间(℃)>55~00~-5-5~-10-10~-15-15~-20-20~-25分布小时数(h)表1.1-2 乌鲁木齐供暖期月平均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含湿量月份1231112干球温度(℃)-12.4-9.2-2.1-1.4-9.7相对湿度(%)81.773.974.974.479.0含湿量(g/kg)1.311.422.832.871.49由表1.1-1可知:乌鲁木齐供暖总时数为3672h,室外气温≥-15℃的时数为3275h,占总供暖时数的89%;室外气温≥-10℃的时数为2447h,占总供暖时数的66.6%。从室外气温区间分布情况看,乌鲁木齐供暖期内绝大多数时间里采用空气源热泵进行供暖,可在较高的能效下运行。对空气源热泵运行能效有较大的影响的还有结霜和除霜,因此还要分析室外空气结霜条件,确定结霜除霜损失系数。文献[3]分析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结霜速率与结霜量的关系,并推算出结霜除霜损失系数。室外空气干球温度(tg)、相对湿度(φ)是影响热泵结霜的重要因素。结霜温度范围为-12.8℃≤tg≤-5.8℃,当tg>-5.8℃时,可以不考虑结霜对热泵的影响;当tg<-5.8℃,相对湿度φ<67%时,由于室外空气露点温度(tdew)降到低于室外换热器表面温度(tfe),不发生结霜现象。tg<-12.8℃时,空气含湿量太少,不发生结霜现象。-5℃<tg<5℃范围内,φ>85%时,结霜速率高,结霜严重,当tg<-5℃时,结霜速率减慢。由表1.1-2可初步得知:乌鲁木齐供暖期内的五个月里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大,多数室外空气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供暖年会论文】关于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的探讨
冯 硕 ,李德英
北京建筑大学
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高效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但是,传统的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的使用因气候条件受到限制。本文对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综述了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寒冷地区应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的改善措施,以期提高空气源热泵应用范围北扩的可能性。
空气源热泵;寒冷地区;改善措施
能源是人类和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由此导致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以逆卡诺循环为工作原理,把丰富的空气作为低温热源,通过电能的驱动,将空气中大量的低温热能转变为高温热能的装置[1]。近些年来,空气源热泵技术以其高效节能、安装方便、环保无污染的特点,有效的解决了在冬季我国北方以燃煤为供暖模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了我国资源紧张的局面,成为热泵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但是,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空气源热泵系统并不能高效安全的运行,成为了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寒冷地区应用的制约因素。
本文对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指出在寒冷地区空气源热泵系统容易出现的问题,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不同的改善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空气源热泵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 空气源热泵系统
热泵是一种将低位热源的热能转移到高位热源的装置,也是全世界倍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它不同于人们所熟悉的可以提高位能的机械设备—“ 泵”,热泵通常是先从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中获取低品位热能,经过电力做功,然后再向人们提供可被利用的高品位热能。空气源热泵[2]作为热泵技术的一种,有“ 大自然能量的搬运工” 的美誉,利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工作原理,以无处不在的空气中的能量作为主要动力,通过少量电能驱动压缩机运转,实现能量的转移,满足用户对生活热水、地暖或空调等需求。空气源热泵系统不需要复杂的配置、昂贵的取水、回灌或者土壤换热系统和专用机房,它能够逐步减少传统采暖方式给大气环境带来的大量污染物排放,保证采暖功效的同时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3]。
空气源热泵系统通常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4 部分构成,通过让工质不断完成蒸发→ 压缩→ 冷凝→节流→ 再蒸发的热力循环过程,从而实现热量的转移[2]。图1 是空气源热泵系统原理图。
图1 空气源热泵系统原理图
在制热时,液态制冷剂在空气换热器中汽化,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变为高温高压气体送至水换热器。由于制冷剂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制冷剂从气态冷却为液态,液体制冷剂经膨胀阀节流后,在压力作用下进入空气换热器,低压气体制冷剂再次汽化,完成一次循环。在这个循环中,随着制冷剂状态的变动,实现了热量从空气侧向水侧的转移。在制冷时,液态制冷剂在水换热器中汽化,使水温降低。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变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空气换热器,由于制冷剂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制冷剂向空气传热,制冷剂经气体冷凝为高压液体,高压液态制冷剂经膨胀阀节流后进入水换热器,低压液体制冷剂再次汽化,完成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随着制冷剂状态的变动,实现了热量从水侧向空气侧的转移。
2 空气源热泵北扩的制约因素
空气源热泵系统在环境温度相对较高时,运行性能良好,但是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空气源热泵系统不但无法满足负荷的需求,而且系统自身也无法保证安全稳定的运行,这一直制约着空气源热泵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在较低的室外温度情况下,空气源热泵系统容易出现以下问题[4-7]:
(1)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当换热器温度低于环境空气的露点温度时,整个换热器上散热片表面会产生凝露水,当环境空气温度低于0℃,凝露水就会凝结成薄霜,蒸发器表面会有结霜,当蒸发器表面的霜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时,会增加换热器的传热热阻,导致机组换热能力下降,同时由于霜层的增厚,翅片间通道会被堵塞,导致空气流动阻力变大,空气流量减少,空气侧换热量下降,系统的供热量明显降低。为此,当换热器表面的霜层增加到一定厚度时必须进行除霜,但若除霜时间过短,也会导致未融化的霜层和水珠进一步冻结成更加难以融化的冰块,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急剧恶化,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2)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系统的蒸发温度降低,在冷凝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缩比增大,随着压缩机压缩比的不断增大,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迅速升高,超过压缩机正常的工作范围,致使压缩机频繁启停,使机组无法正常运行或运行可靠性降低,长期运行必然会严重损坏压缩机。同时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使润滑油的粘度急剧下降,影响压缩机的润滑效果。
(3)随着室外环境温度的降低,制冷剂吸气比容增大,使得机组吸气量随着室外温度的降低而迅速下降,机组的制热量也就相应按比例下降,不能满足室内最大采暖热负荷。同时,随着室外环境温度的降低,制冷剂质量流量下降,导致供热量急剧减少。
3 空气源热泵的改善措施
针对空气源热泵系统在低温环境下出现的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不同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1 除霜技术
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运行,蒸发器表面容易结霜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机组的制热能力,也会严重缩短机组的使用寿命。面对这一难题,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不同的改进方案,主要包括:电热除霜、逆循环除霜、热气旁通和蓄热除霜等几种方式。
电加热除霜是最简单的一种除霜方式,它的思路是在蒸发器上安装适当功率的电阻,当蒸发器上积霜严重时,开启电气开关,电热丝通电发热融霜[8]。电加热除霜技术具有系统简单、除霜完全、实现控制简单的优点,在小型装置上广泛采用,但缺点是耗电量大,不宜在大型装置上采用[9]。
逆循环除霜技术是利用热泵双向制冷制热的原理,通过四通换向阀,改变制冷剂的流向,让机组由制热运行状态转为制冷运行状态,这样热泵从室内吸热排到室外换热器中进行融霜。逆循环除霜技术不需要附加任何设备,只需要在需要除霜时开启四通换向阀即可。但是此种除霜方式,会影响到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供水,即在除霜期间,无法为用户提供有效水温的热水,导致室内温度下降。同时,四通阀频繁换向会影响其可靠性及寿命[8]。另外,热泵系统除霜的准确性差,需要除霜与实际除霜不合拍,误除霜现象严重[10]。
热气旁通除霜技术是通过旁通回路,将压缩机的高温排气直接引入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Byun J S[11]等人通过研究分析,表明旁通管的流量占总流量的20% 时系统的性能最好,与一般系统相比,热气旁通方式系统的平均COP 和制热量分别增加8.5%和5.7%。但是,热气旁通除霜的能量主要来自压缩机的输入功,而且制冷剂流过分液器和分液毛细管的能量损失较大,除霜时间较长。
蓄热除霜以相变材料作为蓄热材料,在空气源热泵系统正常制热时蓄热,除霜时相变蓄热器作为主要低温热源。胡文举、陈镇凯[12]等人通过设计搭建空气源热泵蓄能除霜试验台,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在除霜时,相变蓄能除霜系统的压缩机吸气压力比传统除霜系统提高了约0.3MPa,有效提高了除霜速度。张杰、兰菁[13] 等人针对空气源热泵除霜问题,分别对逆循环除霜系统、热气旁通除霜系统和相变蓄能除霜系统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变蓄能系统除霜时的压缩机排气温度比另外两种系统高,使得冷凝温度升高,更有利于缩短除霜时间,且室内温度相对稳定,系统能耗也随之减少。
3.2 复叠式系统
空气源复叠式热泵系统,是指用水循环管路将两套单级热泵耦合起来,组成一套适合于寒冷地区应用的双级热泵供暖系统。两个单级热泵系统采用不同的制冷剂,根据各级压缩机运行压比及工况条件进行选择。复叠式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压缩比过大、排气温度过高、系统COP 值低等问题。即使是在极低的环境温度下,复叠式系统仍有较高的性能系数[14]。
陈镇凯、何雪强[15] 等人设计和研制了单双级复叠式空气源热泵机组试验样机,在不同室外低温环境工况下,对系统进行了低温适应性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0℃ 时,采用双级复叠式热泵制热模式,其运行的制热能效比和运行的可靠性均明显高于单级热泵供暖系统,大大提高了空气源热泵的低温适应能力。
张红瑞[16] 等人针对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在低温环境下机组难以启动、室内供暖效果差且能量损失大等问题,将相变蓄能装置引入到热泵系统中,提出了空气源复叠式热泵系统。通过分析低温环境下系统的工作特性,得出空气源复叠式热泵系统适合我国目前同时需要供热和供冷的建筑小区,无论初投资、运行费用还是节能环保都优于目前所应用的传统热泵系统,同时有利于提高人居生活质量,满足室内的舒适度要求。空气源复叠式热泵系统具有节能环保、一机多用、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3.3 双级压缩系统
双级压缩热泵系统通过中间压力补气方式来提高系统低温下的性能。系统低压级压缩机先把来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压缩到一定中间压力,此时中间压力制冷剂与一级节流制冷剂混合进入系统高压级压缩机,最终被压缩至冷凝压力。双级压缩热泵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压缩比过大、排气温度过高、系统COP 值低等问题。
田长青、石文星[17]等人将双级压缩和变频技术有机结合,提出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双级压缩变频空气源热泵系统。通过对系统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表明在冷凝温度50℃ 和蒸发温度-25℃工况下,系统制热性能系数高于2.0,高压级压缩机排气温度低于120℃,制热量可以满足用户要求;实验验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以在-18℃ 以上的室外低温环境中不用辅助热源即可满足寒冷地区冬季供暖需要。
王伟、金苏敏等人[18]将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级压缩循环应用于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以适应低温工况,选用R134a作为工质,在蒸发温度-30℃,冷凝温度60℃ 的低温工况下运行。试验计算结果表明,该系统排气温度及各压缩机压缩比均优于普通单级循环系统,性能系数较高,系统具备一定的低温适应性。
3.4 辅助加热器系统
通过采用辅助加热器来提高机组的蒸发温度,解决由于蒸发温度过低和外压缩比过大而造成的系统制冷剂循环量不足以及欠压缩问题,从而改善机组的运行环境。
柴沁虎、马国远[10] 总结了日本学者Katsuji Yamagami 提出的利用燃油、燃气燃烧器辅助加热的方法解决低温工况下制热性能差问题的系统。但是这一系统型式较为复杂,需要增设燃油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系统冬季运行燃烧器投运时,系统获取的是有代价的热源,且燃料释放的热量不能充分利用,阻碍了该系统的发展前景。
晋浩、谭洪艳等[19]人通过搭建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试验台,对空气源热泵系统和太阳辅助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制冷剂进出口温度、室内温度等参数进行了测试,分析得出太阳能辅助热泵系统与单一空气源热泵系统相比,能够使室内温度提升4℃,COP 提升1.3。
3.5 新型工质的替代
由于R22 具有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及温室效应,以及现在环境的极度恶劣和能源的高度紧缺,使全世界空调和热泵行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寻找新型环保制冷剂替代传统的制冷剂已经成为暖通学者的研究重点之一。
李晓燕、闫泽生[20] 等人提出用一种新的混合工质R417a 作为热泵系统R22 的替代制冷剂,并对新混合工质R417a 进行了理论制冷循环分析和灌注式替代R22 的循环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工质R417a 的制热量稍低于R22,但性能系数COP、压缩机排气温度和功耗等循环性能指标均优于R22,因此可以作为R22 的替代制冷剂。
徐肖肖、陈光明[21] 等人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2热泵热水器系统实验平台,分析了制热系数、制热量等参数的变化趋势。通过实验结果得出:随着冷却水体积流量减小或进口温度增加,喷射系数增加,升压比也增加,而喷射器效率却降低;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2 热泵热水器循环的压缩机压比与传统循环相比减少了12%~14%,喷射器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跨临界CO2 热泵热水器循环的效率。
在世界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高效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装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较低的室外环境温度影响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制热性能,制约了空气源热泵的推广应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专家学者近些年对低温空气源热泵的研究成果,相信随着对低温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会不断扩大。
[1] 王国金, 程真. 空气源热泵的热力学分析[J].电子制作,2.
[2] 王春华. 低温空气源热泵供热原理及特点[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31):1882.
[3] 康彦青. 空气源热泵在西安地区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
[4] 俞丽华, 马国远, 徐荣保. 低温空气源热泵的现状与发展[J]. 建筑节能,–57.
[5] 闫丽红, 王景刚, 鲍玲玲, 胡秋明. 低温空气源热泵研究新进展[J]. 建筑节能,–24.
[6] 陈镇凯, 胡文举, 江辉民, 倪龙. 制约空气源热泵推广应用的技术因素的研究现状[J]. 制冷与空调,–18.
[7] 饶荣水, 谷波, 周泽, 申建军, 孔波. 寒冷地区用空气源热泵技术进展[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8+81.
[8] 付少锋. 空气源热泵结霜与除霜的研究现状[J].浙江建筑,–63.
[9] 李阳.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除霜技术现状分析[J].民营科技,.
[10] 柴沁虎, 马国远. 空气源热泵低温适应性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 能源工程,–31.
[11] Byun J S, Lee J, Jeon C D. Frostretardation of an airsourceheat pump by the hot gas by pass metho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328–334.
[12] 胡文举, 陈镇凯, 姜益强, 姚杨, 倪龙, 孙成. 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蓄热模式及除霜特性的研究[J]. 建筑科学,–35+80.
[13] 张杰, 兰菁, 杜瑞环, 高国奉. 几种空气源热泵除霜方式的性能比较[J]. 制冷学报,–49.
[14] 周亮亮, 李贺, 白建民, 汪雨清, 姚晶珊. 低温环境下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实验研究[J]. 建筑科学,–14.
[15] 陈镇凯, 何雪强, 胡文举, 江辉民. 复叠式空气源热泵低温适应性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7–109.
[16] 张红瑞, 刘学来, 李永安, 王磊. 节能高效空气源复叠式热泵系统[J]. 暖通空调,8–112.
[17] 田长青, 石文星, 王森. 用于寒冷地区双级压缩变频空气源热泵的研究[J]. 太阳能学报,8–393.
[18] 王伟, 金苏敏, 陈建中, 武文彬.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双级压缩循环研究[J]. 暖通空调,–61.
[19] 晋浩, 谭洪艳, 崔晓月, 张伟捷, 吴金顺. 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系统采暖能效实验分析[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88.
[20] 李晓燕, 闫泽生.R417a 在热泵热水系统中替代R22 的实验研究[J]. 制冷学报,–4.
[21] 徐肖肖, 陈光明, 唐黎明, 梁利霞, 朱治江. 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2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5.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