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比较vt是什么词性性

比较级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bǐ jiào jí]
比较级(Comparative Degree)就是将二者进行比较产生的词形,是由形容词原级转化而来的,一般是在原级后面加er,也有一些不规则的转化,比如—,—,有很多。相对二者的比较,还有三者及以上的比较,这时就产生了。在英语中通常用下列方式表示的词:在或前加more(如 more natural,more clearly )或加 -er(newer,sooner )。典型的是指形容词或副词所表示的质、量或关系的增加。英语句子中,将比较两个主体的方法叫做“比较句型”。其中,像“A比B更……”的表达方式称为。组成句子的方式是将形容词或副词变化成比较级的形态。
比较级构成
形容词和部分,一般在词尾加-er。
以字母e结尾的词,在直接加-r。
重读词词尾只有一个,发短音时,双写尾字母,再加er。
以"+y“结尾的双音节词,变”y“为”i“,再加-er。
多音节词和部分,在词前加”more“。
部分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是不规则的,如:good/well-better,bad/badly-worse。
由“动词+-ing/-ed”构成的形容词,在词前加more构成比较级。如:interesting-more interesting,bored-more bored。
由“+后缀-ly”构成的副词,在该前加more构成比较级。如:slowly-more slowly,happily- more happily。
比较级用法
比较级一般
1. 表示"比...更"。用比较级形容词+than+比较成分, than后主词的述语动词往往省略, 非正式用法的than后的人称代名词可用宾格。  He is younger than me.  他比我年轻。  I am a better swimmer than he(him).  我游泳比他好。
2. 表示"较...低; 不及..."用less+原级形容词+than+比较成分。  I am less young than he (is).  我不比他年轻。
3. 表示两者之中"较...", 用the+比较级+of the two。  This one is the bigger of the two houses.  这所房子是两座房子中较大的。
4. 定冠词或指示形容词+比较级+名词表示比较。  The taller boy is John.  那个身材较高的男孩子是约翰。
5. 有少数以ior结尾的形容词, 如inferior(次于), junior(年幼的;下级的), posterior(之后), prior(之前), senior(年长的,上级的), superior(优于)等本身就有比较的意思, 常与介系词to连用。  This method is superior to that one.  这种方法优于那种方法。
6. 比较形容词可以被副词如a little(一点),much(得多), even(更加), still(更加), far(...的多)等修饰, 但不可用very修饰。  翻译: 现在的生活简单得多了。(误)Life is very easier than it was twenty years ago.(正)Life is very much easier than it was twenty years ago.
比较级特殊
no more… than… 与……一样不……
not more…than… 没有……那样……,不如……
not less… than… 不亚于……
more than… 不止,仅仅,非常,极其 This more than satisfied me.
more than a little 非常
not more than 不多于 no (not any) more than不过,仅仅
no less than 有……之多,多达 not less than 至少,不下于
neither more nor less than 恰好,不多不少,简直,和……完全一样
better than 多于,超过 It is better than 20 km to the station.
(in) less than no time 立即,一会儿
(be) little/no better than 实际上,简直就是
nothing less than 完全是,和……一模一样
all the more 越发,更加
any (the) less 较小/更小一些,小的
all the better 更好,更加
so much the better/worse (for sb./sth.) 甚至更好/更坏
go one better (than sb./sth.) 胜过……一筹
more…than… 与其说……不如说……
would sooner/rather…than 与其……宁愿
(be) more like…than 不像……倒像
rather…than…/rather than 宁可……而不
other than 除了……,除……之外
rather…than otherwise 不是别的而是
no/none other than 正是,除……之外无其他
no more 不再,不复存在,也不,也没有
less than 不……
more often than no 经常,多半
see more/less of someone 更常/少见;再/少见到……
none + the + 比较级 毫不……,毫无……
have seen better days 情况转坏
think better of sth. 改变……的念头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无论好坏,同甘共苦
all the better 因……而更加
more than meets the eye/ear 另有隐情,并非表面那么简单的
More is meant than, meets the ear. 意在言外
There is more ( to it ) than meets the eyes. 现象背后有文章
the+比较级……,the+比较级……. 越……,越……
比较级无比较级单词
表示的形容词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
例如:Chinese(中国的),English(英国的),Japanese(日本的)等等
表示和的形容词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
例如:east(东边的,东方的),west(西边的,西方的)past(过去的)等等
表示的词和已达极限的形容词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
例如:perfect(完美的),blind(瞎的),dead(死的)等等
说明物体材质和形状的形容词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
例如:solid(固体的),round(圆形的),plastic(塑料的)等等
表示、或者时间的形容词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
例如:next(下一个),several(若干的),daily(每天的)等等
在上做表语的表示的形容词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
例如:alone(孤独的),awake(醒来的),alive(活着的)等等
本身就有比较级含义的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
例如:junior(年少的),minor(次要的),superior(上等的)等等
同样,此类词汇的另一个特点是:不能用表示程度的副词如(very ,so)等等来修饰.
例如:very dead, so awake是错误的
比较级基本句型
比较级同级比较
由“...as + 形容词原型 + as...”或“...as + 形容词 + 名词 + as...”构成。
My grandpa is as energetic as a young man.
Exercise is as useful a way as any other to lose unwanted weight.
I try to find as much information as I can about what happened.
由“...not so (as) + 形容词或副词原型 + as...”或“...not so (as) + 形容词 + 名词 + as...”构成。
Luckily, the weather is not so wet as it is today.
比较级降级比较
由“……形容词比较级+ than...”构成。
He is more concerned about others than about himself.
由“...many / much more + 可数 / 不可数名词 + than...”
My friend earned much more money than I did last year.
比较级特殊句型
表示“越来越……”的意思: “比较级 + and + 比较级”或“more and more / less and less + 原级”结构,与这类结构搭配的常用有grow,get,become等。
She felt herself becoming more and more nervous.
As the winter is drawing near,it's getting colder and colder.
表示两者之间更···the + 比较级 + of the two + 名词。
Jane is the taller of the two children in our family.
表示“越……”:“the + 比较级……,”,The more magazines you sell,the more money you will get.
“否定 + 比较级” 相当于。
— Wait until we get a satisfactory reply,will you?
— I couldn't agree more. The idea sounds great to me.
“a + 比较级 + 名词(than...)” 结构常出现在以never构成的完成时态的后面。
How beautifully she sings!I have never heard a better voice.
倍数表示法:...times as +形容词原级 + as...;
...times + 形容词比较级 + than...;...times the + 性质名词 + of...。
The dining hall is three times as large as that one.
The dining hall is three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ne.
The dining hall is three times the size of that one.
比较级表示最高级
英语中用比较级句型可以表最高级的含义,较为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形式:
1、直接使用比较级
① How beautiful she sings! I've never heard a better voice. = She has the best voice I've ever heard. ② I have never read a more interesting novel. = It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novel I've ever read.
any other + n.(单)
2、比较级+ than + the other +n.(复)
any of the other + n.(复)
① She goes to school earlier than the other girls. ② He works harder than any other student.
③ China is larger than any of the other countries in Asia.
3、比较级 + than + anything/ anyone else ① George did more work than anyone else.
② Tom cared more for money than for anything else.
4、在比较句型中使用 "no", "nobody", "nothing" + better than… 等词。 ① I like nothing better than swimming. ② Nobody can do the work better than he did. ③ No other building is as grand as the new hotel.
5、one of + the +adj.最高级 + n.(复) “最 ,,,,的,,,,之一” eg. Paper-making is one of the greates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6、the + 序数词 + adj.最高级 + n.(单) + in短语 “第几(长、大、远),,,,” eg. The Yellow River is the second longest river in China.
7、adj.最高级 可用在选择疑问句中,常用句型:Which/ Who … A, B or C? eg. Which city is the biggest, Beijing, Shanghai or Chongqing?
8、当adj.最高级 前有、、 修饰时,省掉最高级前的定冠词the。
eg. Linda is my sister’s best friend.
比较级注意
为了避免重复,需要用替代词替代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东西。用the one代替单数可数名词;that代替不可数名词;the ones, those代替。
The film is not as good as the one I saw yesterday.这部电影没有我昨天看的那部好看。
The weather in Beijing is colder than that in Shanghai. 北京的天气比上海的天气冷。
The new designs are much better than the old ones.这些新的图样比旧的好多了。
当比较对象属于同一范围时,需使用other来排除自身,否则会造成与自身相比较的矛盾。
Canada is larger than any other country in North America.
“no + 形容词的比较级 + than”结构表达对两者均否定。
Don't be proud so early. You are no better than me.
比较级前面可以用even,still,yet,any,much,a little,a lot,by far等修饰语用以加强或表示比较程度。To tell you the truth,my boyfriend is much older than me.
两个比较对象用and连在一起可表达全面增加或减少,意为“越来越……”。
The weather is getting warmer and warmer. 天气越来越暖和
Sh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eautful. 她越来越漂亮
比较级考题思路
关键词答题
⒈ The new group of students is better-behaved than the other group who stayed here ______.
A. early B. earlier C. earliest D. the earliest
【解析】答案选B。做此题的关键词是new,即把“新来的学生”与“早些时候呆在这儿的学生”进行比较。全句意为:新来的这群学生比早些时候呆在这儿的那些学生表现得更好些。
⒉ —Do you need any help,Lucy?
—Yes,the job is ______ I could do myself.
A. less than B. more than C. no more than D. not more than
【解析】答案选B。做此题要抓的关键词是yes,由于答话者对问话者的“你需要帮助吗?”作了肯定回答,说明答话者独自完成工作有困难,故填more than。
⒊ Of the two coats,I’d choose the ______ one to spare some money for a book.
A. cheapest B. cheaper C. more expensive D. most expensive
【解析】答案选B。关键词是句中的two,因是两者比较,可将答案锁定在B和C之间;再根据句意,排除C。
通过分析隐含意思答题
⒈ There is an old proverb,“Love me,love my dog. ” But there is ______ wisdom in this: “Love me,love my book.”
A. some B. much C. more D. most
【解析】答案选C。这道题出得非常巧妙,句中既没有显示比较级的关键词,也没有暗示用比较级的than。而是将“Love me,love my dog”与“Love me,love my book”两句进行比较,要求考生根据这两句话的内容确定哪句话更有wisdom。
⒉ With April 18’s railway speedup,highway and air transport will have to compete with ______ service for passengers.
A. good B. better C. best D. the best
【解析】答案选B。句子大意为:由于铁路提速了,所以高速公路和航空业要提高服务质量来竞争客源。因将“高速公路和航空”与“铁路”比较,故用比较级。
⒊ The melon the Smiths served at dinner would have tasted ______ if it had been put in the fridge for a little while.
A. good B. better C. best D. well
【解析】B。题目中将“放入冰箱中冷冻”与“不放入冰箱中冷冻”作比较,故用比较级。句意为:家人晚餐时上的甜瓜若能放入冰箱中冷冻一下味道会更好些。
⒋ Speaking of all the songs he has written,I think this is probably his ______ one.
A. better-known B. well-known C. best-known D. most-known
【解析】C。因为是从他所写的所有歌中选出一首来比较,故用最高级。
修饰关系答题
⒈ After two years’ research,we now have a ______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A. very B. far C. fairly D. quite
【解析】B。这四个中,通常只有far可用于修饰比较。注:quite有时也可用于修饰比较better,但它只用于表示“身体康复”,不用于其他意义。
⒉ Work gets done ______ when people do it together,and the rewards are higher too.
A. easily B. very easy C. more easily D. easier
【解析】C。根据题意可知,说话者是将 when people do it together 和 when people don’t do it together 这两种情况比较,故选比较级。注意不要选 D,因为在此题是要用副词修饰动词,不能用形容词。另外,根据句末的 higher too 也可知道此题是考查比较级。
比较级重要考点
比较等级的基本用法
⒈ Of the two sisters,Betty is _________ one,and she is also the one who loves to be quiet. (安徽卷)
A. a younger B. a youngest C. the younger D. the youngest
【解析】答案选C。根据句中的of the two sisters可知,此题涉及的是两者比较,故用比较级;另外,由于是特指两者中的一个,故其前用,不用。
⒉ Of the two coats,I’d choose the _________ one to spare some money for a book. (四川卷)
A. cheapest B. cheaper C. more expensive D. most expensive
【解析】答案选B。故用比较级,可将答案锁定在B和C之间;再根据句意,排除C。
⒊ Speaking of all the songs he has written,I think this is probably his _________ one. (全国卷Ⅱ)
A. better-known B. well-known C. best-known D. most-known
【解析】答案选C。因为是从他所写的所有歌中选出一首来比较,故用最高级。
在语境中比较等级的用法
⒈ I don’t think this film is by far the most boring. I have seen _________. (江西卷)
A. better B. worse C. the best D. the worst
【解析】答案选B。既然前文说“这不是最最烦人的电影”,那么下文说的肯定就“还有更糟的”,故用worse。有意思的是,2006年的这道江西卷的考题与下面这道2004年的湖南卷极为相似:
That doesn’t sound very frightening. Paul,I’ve seen _________. What did you like most about the film? (湖南卷)
A. better B. worse C. best D. worst
由前句“这听起来并不十分令人恐惧”可知,说话人曾见过比这个更令人恐惧的事,所以用比较级worse。
⒊ There is an old proverb,“Love me,love my dog. ” But there is _________ wisdom in this: “Love me,love my book.” (湖南卷)
A. some B. much C. more D. most
【解析】答案选C。由于是将“Love me,love my dog”与“Love me,love my book”进行比较,故用比较级。此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句中没有出现than,而是给出两个待比较的proverb。
⒋ With April 18’s railway speedup,highway and air transport will have to compete with _________ service for passengers. (江苏卷)
A. good B. better C. best D. the best
【解析】答案选B。句子大意为:由于铁路提速了,所以公路和航空业要提高服务质量来竞争客源。因将“公路和航空”与“铁路”比较,故用比较级。
“+a+比较级”结构
⒈ Your story is perfect. I’ve never heard _________ before. (全国卷Ⅲ)
A. the better one B. the best one C. a better one D. a good one
【解析】答案选C。“否定词(尤其是never)+a+比较级”的意思是“从来没有……一个更……的”,这类结构通常可视为在其后省略了一个than…短语,做题时要注意根据具体的语境作出正确的理解,如:I have never read a better article. 我从未读过(比这篇文章)更好的文章(=这是我所读过的最好的文章)。I have never seen a worse film. 我从没看过(比这部电影)更糟的电影(=这是我所看过的最糟的电影)。本题中的I’ve never heard a better one before的意思是“我从未听到过(比你这个事故)更好听的事故”。
⒉ —Did you enjoy yourself at the party?
—Yes. I’ve never been to _________ one before. (四川卷)
A. a more excited B. the most excited C. a more exciting D. the most exciting
【解析】答案选C。I’ve never been to a more exciting one before实为I’ve never been to a more exciting one before than this one. 其意为“我从未参加过比这个晚会更令人兴奋的晚会”,即“这是我参加过最令人兴奋的晚会”。又如:I’ve never had a worse morning than today. 我哪一天早上也不像今天早上这样倒霉。若意思明确,有时可省略than结构:He is fine,never better. 他很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
注意:有时根据不同语法结构的需要,也可能没有不定冠词。如:
No news could be more delightful to me. 这消息最令我高兴。
I have never drunk better beer. 我从来没喝过这么好的啤酒。
比较等级的修饰语
After two years’ research,we now have a _________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全国卷Ⅱ)
A. very B. far C. fairly D. quite
【解析】答案选B。这四个副词中,通常只有far可用于比较级。注:quite有时也可用于修饰比较级better,但它只用于表示“身体康复”,不用于其他意义。
相似比较级结构的区别
—Do you need any help,Lucy?
—Yes. The job is _________ I could do myself. (福建卷)
A. less than B. more than C. no more than D. not more than
【解析】答案选B。比较:less than意为“少于”;more than意为“多于,超过”;no more than意为“只有,只是”;not more than意为“不多于,至多”。做好此题的关键是注意句中的Yes,由于答话者做了肯定回答,说明答话者工作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填more than。
近义比较的区别
This washing machine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cause it uses _________ water and electricity than _________ models. (北京卷)
A. older B. elder C. older D. elder
【解析】答案选A。less为little的比较级,主要用于修饰不可数名词,fewer为few的比较,主要用于修饰可数名词,据此可排除C和D,因为fewer不能用于修饰water;older与elder的区别之一是前者既可用于修饰人,也可用于修饰事物,而后者只用于修饰人,不用于修饰事物,故只能选A。
as…as结构的用法及修饰语的位置
⒈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uses _________ energy as the whole of Europe. (广西卷)
A. as twice B. twice much C. twice much as D. twice as much
【解析】答案选D。由energy后的as可知,此题是考查as…as…结构。根据习惯,修饰as…as…结构的副词只能置于as…as…结构之前,不能置于其中。又如:Du Jiejie went out with a man twice as old as her. 杜姐姐和一个年龄比她大一倍的男子来往。It cost three times as much as I had expected. 它花的钱比我预期的多两倍。
⒉ He speaks English indeed,but of course not _________a native speaker. (上海卷)
A. as fluent as B. more fluent than C. so fluently as D. much fluently than
【解析】答案选C。因为修饰动词speaks要用,排除A和B;又因为than只能用于比较级后而不能位于原级后,排除D。句意是:他的英语讲得的确不错,不过,当然不如英语本族人讲得流利。
Avril Lavigne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答案带解析】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管理 ②治理 ③昨天 ④推测 ⑤汉语...
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管理 ②治理 ③昨天 ④推测 ⑤汉语 ⑥适应 ⑦清楚 ⑧宽阔 ⑨减少 ⑩懒惰
A.①②⑤/③⑥⑦⑧/④⑨/⑩
B.③⑤/①②④⑥⑨/⑦⑧⑩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⑨⑩
D.①②⑤⑥⑨/③⑦⑧/④⑩
试题分析:③⑤中的两个词都是名词,①②④⑥⑨中的几个词都是动词,其它的三个都是形容词。
考点:考查学生对词性的掌握情况。
考点分析:
考点1:语法
按照语法功能,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和拟声词。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其作用主要是连接和附着,被连接和附着的是各类实词、短语或句子。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 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 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礼”“方法”。
【想一想】你能说出哪些方位名词?(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内、外、里 、中、间、旁; & 合成的:以上、之上、上下、内外等等)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 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动词至少可以分为如下九类:
(1)、行为动词:表示行为动作。如“看、洗、睡、飞、飘”等。
(2)、心理活动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爱、恨、想、尊敬、希望”等。
(3)、行止动词:表示动作开始、进行或停止。如“开始、进行、继续、停止”等。
(4)、祈使动词:表示命令或请求。如“使、迫使、令、命令、叫、教、让、请、请求”等。
(5)、有无动词:表示事物的有无。包括“有、没、没有”。
(6)、比似动词:表示事物间的比似关系。如“像、似、如、如同、仿佛”等。
(7)、判断动词:表示对事物的判断和肯定。只有一个“是”。
(8)、趋向动词:如“来、去、起来、进来、出去、下去、上去”等。
(9)、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肯、应该、可以、敢、会”等。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等。
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恰当地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形容词中有一类很特殊,叫非谓形容词,能修饰名词,但不能单独充当谓语。如:
个别、主要、大型、初级、新式、无能、天然、慢性、共同、人为等等。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名词可以用“不是”否定,如“不是山”;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用“不”否定,如“不研究”“不整齐”。(少数形容词没有否定形式,如“雪白”“红彤彤”。
B、能带宾语的是动词,如“来上海”“发展经济”。
C、不能带宾语而能受“很”修饰的是形容词,如“很好”“很伟大”。
D、不能带宾语又不能受“很”修饰的,有的是动词,有的是形容词,如“休息”“咳嗽”(动词);“雪白”“笔直”(形容词)。如何区分呢?动词能带动量补语,如“休息一下”“咳嗽一阵”;形容词不能。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使用人称代词,要注意“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指男女兼有。还要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在句中用以避免名词的重复。因此,代词的使用必须和它所代替的名词在人称、数量等各方面取得一致。
一座30里高的瑶山。 & &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 & &拿出仅有的一点米。
一尺多宽。 & & 第一座难走的山。 & &五、八军团。 & & &歇了一下。
上面加点的词都是表示数目的,叫数词。在数词中,有的表示确数,如:一、二、百、千;有的表示概数,如:几、些、多数、少数;有的表示序数,前头要加上表示次第的“第、初、老”等等,如:第一、初五、老三。
上面加线的词,都是表示单位的量词。有的表示事物的单位;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前者较多,有表示个体的,如:只、个、台、枝、条;有表示集体的,如:双、副、对、类、帮;有表示不定量的,如些、点;有表示度量衡的,如:丈、尺、里、亩。后者较少,如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番。
数词和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前边,如:一本书;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后边,如:去一次。
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1)程度副词:很、最、太、极、更、挺、越、愈、略、稍、较、甚、颇、十分、格外、过于、越发、分外、万分、极其、异常、稍微、稍稍、尤其、尽量、更加、似乎、极为
(2)范围副词:都、总、全、光、只、净、单、皆、俱、仅、凡、就、统统、总共、一共、一概、一律、一并、一齐、一同、一道
(3)时间副词:正、便、才、已、刚、在、就、永、将、曾、马上、立刻、永远、赶紧、顿时、忽然、渐渐、逐渐、早就、然后、暂且、已经、曾经、一向、从来、随即、迟早、业已、霎时、预先、早晚、不时、猛然、陡然、骤然
(4)表示频率、重复的副词:又、也、再、还、常、再三、屡次、始终、往往、不断、仍然、重新、反复
(5)表示肯定、否定的副词:不、没、未、别、必、必定、必然、必须、没有、一定、的确、未必、未曾、未免、何必、不妨、不便、甭(不用)
(6)表示情势情状的副词:互相、亲自、暗自、擅自、径自、肆意、大力、竭力、大肆、相继、悄悄、陆续、赶紧、默默、轻易、不禁
(7)语气副词:可、却、偏、竟、岂、倒、难道、难怪、究竟、索性、简直、幸而、反正、何尝、何不、或许、大概、明明、恰恰、只好、果然、无非、竟然、居然等等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句中作状语,不能修饰名词,如“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 已经 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里连用了“仿佛”“已经”“满”三个副词,修饰表示判断的动词“是”。“仿佛”表示情势,好像、似乎的意思;“已经”表示完成;“满”表示程度深。这句话,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用虚写开拓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如果不用这几个副词,句子变成“树上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符合实际,也没有丰富想象的意味了。
【词的兼类】
词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这就是词的兼类现象。例如:
只有发展科学,才能建设四化。(名词) & & & & & & & & 一匹白布(形容词)
没有科学的态度,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形容词) & & 白吃白喝(副词)
常见的兼类词如下:
(1)兼属名词、动词的
编辑、领导、创作、报告、教育、代表、总结、计划、参谋、组织
(2 ) 兼属名词、形容词的
困难、精神、经济、道德、卫生、科学、文明、矛盾、标准、错误
(3)兼属动词、形容词的
团结、丰富、繁荣、端正、充实、巩固、深入、方便、纯洁、明确
(一)连词的语法特征
连词的作用是连接,没有修饰作用。从连接的成分看,有的是词或词组,有的是分句。从连接的方式看,有的表示联合关系,有的表示偏正关系。 每个连词必定连接一定的成分并表示一定的关系。 如:
& & 讨论并通过(“并”连接两个动词,表示联合关系)
& & 因为今天要办很多事情,所以天刚亮他就出门了。(“因为...所以”连接的分句,表示偏正关系)
(二)连词的分类
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连词分为两大类:表联合关系的和表偏正关系的。
(1)并列连词(表示联合关系)
A、连接词或词组的:和 跟 同 与 及 以及 而 而且 或 或者
B、连接分句的:并 并且 于是 从而 甚至 况且 何况 然后 接着
& & 不但...而且 与其...不如 或者...或者
& & 与其...宁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2)偏正连词(表示偏正关系)
A、连接词或词组:而
B、连接分句:而 只有 只要 尽管 不过 不论 任凭 以免 以便
& & 免得 除非 就算 假使 即使 如果 以致 因此 由于
& & 因为...所以 & 虽然...但是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的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以连接分句。
A、并、并且
& &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今年的工作计划。(连接动词)
& & 教室干净、明亮并且温暖。(连接形容词)
& & 他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并在同年入党。(连接分句)
B、不但...而且
& & 水库不但要修,而且要修好。(连接分句)
& & 不但在这个车间,而且在全厂都实行了承包制。(连接介宾词组)
& & “而”这个连词用法不同,则意义不同。既可用作并列连词又可用作偏正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连接分句。
& & 文笔简练而生动 & 少而精 & 战而胜之(顺接)
& & 经验是宝贵的,而经验的获得又往往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顺接)
& & 这里已经春暖花开,而北方还是大雪纷飞的季节。(转接)
& & 这种苹果大而不甜。(转接)
(2)同一类型的连词用法有区别。“ 和、跟、同、与”都可以连接词或词组,但有一些区别。“跟、同”用于口语,“与”带有一些文言色彩,口语里用得少,文章里用得最多的是“和”。“及”和“以及”也有不同的地方,“及”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不能连接动词,也不能连接分句。“以及”没有这些限制,其前面还可以用逗号隔开。
(3)有的词兼属连词和介词两种功能。 如“因为、由于、和”等。
& & 因为天下大雨,所以没有出门。(连词)
& & 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介词)
可以用如下方法区别:
A、和、跟、同、与
& & 作为连词,它们表示并列,所连接的各部分平等,不分主次,因此可以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如:
& & “他和我都去过北京”换成“我和他都去过北京”意思不变。
& & 作为介词,它们前后两部分有主次之分,不能互换。若调换位置,意思就变了。如:
& & 我和他谈过这件事。(以“我”为主)
& & 他和我谈过这件事。(以“他”为主)
B、因为、由于
& & 二者作连词和作介词的意义相同。区别在于:作连词用时,连接的是分句;作介词用时,连接的是名词性词语。如:
& & 由于他身体不太好,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连词)
& & 由于健康原因,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介词)
(4)有些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也可以用来连接分句,它们与连接分句的连词的区别是:关联副词既有关联作用,又有修饰动词的作用,因而只能出现在动词之前,不能出现在主语之前。连词只表连接,因而既可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如:
& & 他虽然没有听懂,却没有再问。
& & 虽然他没有听懂,但他却没有再问。
(5)有的连词还可以连接句子或句群。如“因此、但是、可是、所以”等。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一)介词的语法特征
(1)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语法意义。如:
从明天开始(表示时间) & &在家自修(表示处所) & &按原则办事(表示方式) & & & & &
把作业(做完)(表示对象、引出受事) &关于教学(表示关涉) & 被人发现(引出施事)
(2)介宾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从车上下来”“比他高”。有的介宾结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桌子上的书”。少数介宾结构可以充当补语,如“工作到深夜”“睡在床上”。介宾结构不能做谓语。
(3)“在、向、于、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如“落在我身上”“奔向二十一世纪”“取决于你的考试成绩”“勇于实践”“走到了目的地”“献给人民”“来自纽约”。
(二)介词的分类
(1)表示时间方所:从、自、自从、于、打、到、往、在、当、朝、向、顺着、 沿着、 随着
(2)表示方式:按、 照、 按照、 依、 依照、 本着、 经过、 通过、 根据、 以、 凭
(3)表示目的:为、 为了、 为着
(4)表示原因:因、 由于、 因为
(5)表示对象、范围:对、对于、 把、 向、 跟、 与 、 同、 给、 关于
(6)表示排除:除、 除了、除去、 除非
(7)表示被动:被、 叫 、 让、 给
(8)表示比较:比、 和、 同
上述介词中的“着、了、过”是语素,不是动态助词。
(三)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有些词还兼有介词和动词两种功能。如“在、为、比、到、给、朝、经过、通过”等。
& & 他为谁?为大家。(动词) & & & & 我们为人民服务。(介词)
& & 学校的大门朝南。(动词) & & & & 学校的大门朝南开着。(介词)
& & 今天我们比技巧。(动词) & & & & 你比他强。(介词)
& & 计划通过了。(动词) & & & & & & 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认识。(介词)
二者的区别在于:
(1)动词能肯定否定相叠表示疑问,介词不能。
& & 他在不在宿舍?(动词)
& & 他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在”为介词,不能改为“在不在”)
(2)“X+宾”的前后是否有别的动词,若有别的动词,“X”是介词;若没有别的动词,“X”是动词。 如:
& & 火车到站了。(动词) & & & & &火车到十一点钟才进站。(介词)
& & 他在宿舍。(动词) & &&
他在宿舍住。(介词) & & &
他住在宿舍。(介词)
(3)大部分动词能带动态助词“了”,介词不能。
& & 汽车经过了八一桥。(动词) & &经过认真的考虑,他决定到新疆去。(介词)
& & 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 &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助词是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的虚词。
(一)语法特征
& & 助词的语法特征是附着在词或词组的上边表示一定的 附加意义 。如“你见到了新来的老师吗?”“了”附着在“见到”后面表示完成,“的”附着在“新来”后边,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偏正关系。
(二)助词的分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
这三个助词是定、状、补的标志。它们连结词组中的偏项和正项,都念轻声“de”。
& & 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体词性偏正关系。中心语一般为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词或动词。如“全新的计划、受表扬的这个班级、书的海洋、式样的新颖、品质的高尚、春天的到来”。
& & 还可以附在动词、形容词、代词及词组的后面组成“的”字结构。如“穿的、大的、他们的、去参观的”。有时还附着在联合结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弄点豆儿什么的”“买些文具什么的”。
& & 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谓词性偏正结构。中心语一般是动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性的。如“很快地订出计划、好好地休息、不断地前进、颜色格外地鲜艳”。
& & “形.de。及物动词”这一格式中的“de”既可以是“地”,也可以是“的”。如:
& & 认真(地/的)分析(原因) 科学(地/的)处理(废品)
& & 严格(地/的)训练(队员) 全面(地/的)掌握(情况)
& & 这类偏正结构用“地”还是“的”取决于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出现在谓语位置上,用“地”,如“大家要认真地分析原因”“我们应该科学地处理废品”。出现在宾语位置上用“的”,如“对于事故的原因,我们作了认真的分析”“张教练正在对队员进行严格的训练”。
& & 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有三种情况:
& & a、若受体词性词语修饰,用“的'。如:
& & 一次科学的处理能使废品变为宝贝。
& & 李工程师的科学处理使废品变为了宝贝。
& & b、若动词已带上宾语,用“地”。如:
& & 认真地分析问题很重要。
& & 科学地处理废品是当务之急。
& & c、若这个偏正结构仅为“形.de.及物动词”结构,用“地”和“的”均可。若用“地”侧重动作性,若用“的”则侧重名词性。如:
& & 严格地训练很有必要。(侧重动作性)
& & 严格的训练很有必要。(侧重名词性)
& & 用于中心语和补语之间,构成补充词组,中心语为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如“唱得很好”“说得大家都笑起来了”“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冷得发抖”。
(2)动态助词(也叫时态助词):着、了、过
& &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附着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都念轻声。“着”表示动作进行或持续,如“正在研究着”“我吃着饭呢”“手里拿着一本书”。“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如“吃了饭”“买了电脑”。“过”表示动作已成为过去或成为经验,如“看过、吃过、去过、学过”。
(3)其他助词:们、所、似的、来、多、把、初、第等。
& & “们”是个复数助词,经常附着在表人名词和一般的人称代词的后面,表示“群”的意义。如“先生们、我们、你们”。表示事物的名词一般不能与“们”组合。有时带上“们”,如“青蛙们、蝴蝶们”这是修辞上的拟人用法。
& & 一般表示人的名词后边用了“们”前边不能再加表示确定数目的定语,例如不能说“三位先生们”“二位代表们”。不过,若这个定语是表示不定多数的,有时也可以加“们”。例如作报告时使用的呼语常有“各位先生们,诸位朋友们”“全体同学们”的说法。
& & 经常附着在及物动词前边,构成“所”字结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如“所说、所知、所需、所关注”。有些“所”字结构只用来修饰别的名词,这个名词在意念上是前边动词支配的对象。如“所知道的事情”“所领导的军队”“所读的小说”。“所”字结构可以加“的”组成“的”字结构,如“所知道的”“所唱的”“所说的”。
& & “所”还经常和“被”“为”相搭配,组成“被(为)...所”的句式,表示被动,如“我们无不被(为)他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C、似的(一般、一样)
& & 经常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组成比况结构,具有描写作用。如“象野马似的”“踢皮球似的”“花园似的城市”“仿佛睡着了似的”“乐得什么似的”。为说明语言事实的方便,与“似的”作用相当的“一般”“一样”也可以叫作比况助词。
D、来、多、把
& & 经常附着在数词或量词之后,表示概数。如“十来斤、十多斤、五百来人、五百多人、斤把米、千把人、十多个人”。
E、“(在)...来看/看来、(对)...来说/说来、(不管/不论)...也好/也罢、(如果/要是)...的话”等,也是助词。
10.语气词
& & 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句子的后面,有时也在句中表示语气。常用的语气词主要有“的、了、么、呢、吧、啊”六个,都念轻声。这六个语气词表达不同的色彩,可分A、B、C三类。
A、“的”表示确实如此 & “了”表示已经如此或出现新情况
B、“么”表示可疑 & & & “呢”表示不容置疑 & & “吧”表示半信半疑
&“呢”也可用于疑问句,表示深究的意味。用上“呢”的疑问句,总有表示疑问的词语(如“谁呢?”)或者有表示疑问的结构(如“去不去呢?”)。
C、“啊”增加感情色彩
& & 语气词一般都放在句末,有时也放在句中,有的表示语气停顿,引起注意,有的表示列举,等等。如:
& & 我呢,一直就是不赞成。 & & 你这个人啊,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急。
& & 譬如喝茶吧,他最讲究。 & & 他爱好体育,排球啊,篮球啊,乒乓球啊,都喜欢打。
11.叹词和拟声词
& & 这两类词的语法特征是:经常单独使用,不跟别的词发生结构关系。这一特征既不同于实词,也不同于虚词,应算作特殊的词类。 如“哼!还有象你这么说话的!”“砰砰,远处传来了枪声。”
(1)、叹词:表示感叹或应答。
& & 唉 哟 喂 啊 哎哟 哼 咦 嗯 哦 哎呀 哈哈
叹词有时还可以活用为谓语、状语、定语、补语等句子成分。如:
& & 他嗯了一声,什么话也没说。(谓语)
& & 大家都哈哈地笑了起来。(状语)
& & 我听见电话传来喂喂的声音。(定语)
& & 一句话把他气得直哼哼。(补语)
(2)、拟声词,又名象声词,表示物体的音响或动物的叫声。
& & 砰 哗啦 噼啪 叮当 咚咚 唧唧 汪汪 吱吱喳喳 嗡嗡
& & 拟声词除了可单独使用之外,还可以充当定语和状语。如“呼的一声”“咚咚咚的脚步声”“叮叮当当地响着”“心里怦怦直跳”
二、短语(又称“结构”或“词组”)
(一)、按照内部组合的方式,可以这样分类:
(1)、并列短语(联合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有的用连词“和”、“或”、“并且”等连接,有的不用。
1)名+名 &文化教育 &今天或明天(名词短语)
2)动+动 &调查研究 &愿意并实行(动词短语)
3)形+形 &光辉灿烂 &庄严肃穆(形容词短语)
4)代+代 &我和他 & &这样那样(名词短语)
5)数量+数量 &四面八方 &千秋万代 &三斤五两(名词短语)
2.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如:工厂、农村, &我你他。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如:
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大小顺序:省、市、县
年龄顺序:老、中、青
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 & 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语言习惯:真善美 & & 男女老少 & &金银铜铁 & &油盐酱醋茶 & & 酸甜苦辣咸
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如:姐姐和我(名词+代词) & &勤劳、勇敢、不怕苦(形+形+短语)
(2)、偏正短语
由中心词(正)和对中心词起修饰作用的词(偏)两部分组成的短语。“偏”在前,“正”在后,两者之间有的用助词“的”、“地”连接,有的不用。
【“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
1)定+中(名、代),如:(祖国)大地 & (一朵)茶花 & (前进)的步伐
2)状+中(动、形),如:[很]好看 & [独立]思考 & &[慢慢]地走
(3)、动宾短语
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动词+宾语
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
如: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下决心、有幽默感、像珍珠、看书、洗衣服、联系实际、建设中国
(4)、述补短语
由动词或形容词(述)和对动词或形容词补充说明的词(补)两部分组成的词组。“述”在前,“补”在后,两者之间有的用助词“得”连接,有的不用。【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A、动补短语:动+补。
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如:
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记在脑子里、交代(得)清楚、跑得快、走得急、写得简明扼要
B、形补短语:形+补。
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如:机灵得很、密得不透
(5)、主谓短语
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如:
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心情舒畅
特殊主谓短语:名词做谓语。如:今天星期三、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
(6)、介词短语
介词是这类短语的标志,它出现在名词、代词的前面;在句中常用作状语。如:
从明天开始 & &在家自修 & &按原则办事 & &把作业做完 & &关于教学的问题 & 被人发现
(7)、所字短语
“所”字是这类短语的标志,出现在动词前面;其作用在于指称事物。如:
所见 & 所闻 & 所发现 & 所创造
(8)、的字短语
“的”字是这类短语的标志,出现在其它词语的后面;其作用在于指称事物。如:吃的、买来的 & 我的 & 用来开门的 & 切菜用的 & 尼龙的 & 上海的
(9)、同位短语
短语内部两个成分从不同的角度复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例如:
& & 英雄城南昌 & 革命摇篮井冈山 & 他们俩 & 你自己 & 我老呙 &雷锋同志 & &
赵坚医师 & & 工人周大勇 & &咱们哥俩 & &好朋友乐乐 & 文学家巴金
(10)、连动短语
主语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性成分连用,它们之间没有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等关系;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书面上没有逗号隔开,没有关联词语;动词性成分之间有先后、方式、目的等关系。例如:
& & 走过去开门 & 站着说话 &坐在台上看球赛 & 赖着不走 &借书看 & 有理由提出
(11)、兼语短语
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合而成,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例如:
& & 领着我们走请他讲一讲 & 使他相信 & 送他出国 & 叫他来 & 托他帮忙派小王去
(12)、比况短语
表示比况的助词“似的”“一般”“一样”“般”等是比况短语的标志,出现在其它词或短语后面。如:
& & &蝴蝶似的 & & 鲜花一样 & &雷鸣一般 & &兄弟般
(二)从短语与别的词或短语组合的能力(语法功能)上看,大致可这样分类
1、名词性短语。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经常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如“炒菜的锅”这结构,从组合能力上看,相当于一个名词,它可以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炒菜的锅坏了”,也可以出现在宾语的位置上:“我要买炒菜的锅”。名词性短语主要包括:
A、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 & B、带有定语的以谓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
C、以名词组成的并列短语 & & D、“的”字短语 &E、同位短语 & F、所字短语
2、谓词性短语。其作用相当于一个谓词,经常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谓词性短语主要包括:
A、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例如:
& & 踏实地工作 &能够克服 & 非常紧张 &最快
B、以动词或形容词组成的并列短语。例如:
& & 边说边笑 & &讨论并通过 &平凡而伟大 & 美观大方
C、动宾短语和补充短语
& & 分析情况 & &打排球 & & &放好 & 走出去
D、连动短语和兼语短语
& & 上山采药 & &请他跑一趟 &让我进去 & & 开车去那儿
E、主谓短语一般也属于谓词性短语。例如:
& & 大家讨论 & 他很了解 & & 身体很好 & & 队伍整齐
短语的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结构关系和语法功能 。例如,“心灵的窗户”这个短语,从内部结构关系看,是偏正结构;从外部语法功能看,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经常作主语或宾语),是名词性短语。
& & 此外,还有一种修饰性短语,它的特点是不充当主语、宾语或谓语,但可充当定语、状语或补语。这类短语主要包括介宾短语和数词与动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例如:
关于改革的讨论 & 把东西拿走 & 去一趟”。
三、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骨干枝叶记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一)、主语
1、主语的类型
& &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能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可以是动作的施事、受事、工具、范围、时间、处所等。例如:
& &他吃了西瓜(施事) & & & & & & & &西瓜被他吃掉了(受事)
& &那个筐子啊,只能装白菜(工具) & &采访工作,他的经验很丰富(范围)
& &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时间) & & & &墙上挂着一幅画(处所)
& &从构成材料上看,主语的可以由体词性词语充当,也可以由谓词性词语充当。最常见的是体词性词语(特别是名词)充当主语。例如:
& &A、老师马上就到 & & & & B、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C、我借来一台录音机 & & D、三个人坐一条凳
& &E、九是三的三倍 & & & & F、一斤等于十两
& &谓词性词语作主语没有体词性词语那样普遍,而有一定的限制。谓词性词语充当主语,其谓语一般是形容词,或是由“是”“使”等非动作性词语构成的词组。例如:
& &A、说说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 &B、开车不容易
& &C、干净最重要 & & & & & & & &D、坚持说英语很有必要
& &E、谦逊是一种美德 & & & & & &F、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时间主语和处所主语
(1)时间名词、处所名词跟一般人物名词(包括代名词,下同)一样,也可作主语。如:
& &A、小王去了深圳(人物名词作主语)
& &B、昨天来了一位新老师(时间名词作主语)
& &C、屋里能住十个人(处所名词作主语)
(2)时间名词或处所名词同人物名词一起出现在句法结构的开头时,人物名词作主语,时间名词或处所名词作状语。例如:
& &A、昨天小王去了深圳(“小王”作主语,“昨天”作状语)
& &B、这里我们放了很多书(“我们”作主语,“这里”作状语)
(3)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和人物名词三者一起出现在句法结构开头时,人物名词作主语,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都作状语。例如:
& &昨天学校里学生放了假。(“学生”作主语,“昨天”“学校里”作状语)
(4)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出现,而人物名词不出现,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一起作主语,也称时地双主语。例如:
& &A、去年世界上发生几件大事(“去年”和“世界上”都作主语)
& &B、半夜楼上一声巨响(“半夜”和“楼上”都作主语)
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表示时间、处所的副词和介宾结构一律不能作主语,它们只能作状语,例如:
& &A、刚刚走了(“刚刚”作状语)
& &B、在上周走的(“在上周”作状语)
& &C、在门市部上班(“在门市部”作状语)
第二,如果主语(人物名词)省略了,不要误把作状语的时间名词或处所名词当作主语。例如:
& &A、(你什么时候走?)今天走。
& &B、(我们一起商量一点事儿,)屋里坐吧。
& &C、(我们)明天见。
& &A例省略了主语“我”,B例C例省略了主语“我们”。
(二)、谓语
& & 谓语和主语相对,表达陈述的内容,能回答“怎么样/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从构成材料上看,谓语有谓词性的,也有体词性的。最常见的是谓词性词语充当谓语。例如:
& &A、会议开始了(动词作谓语) & & & &B、主席作报告(动宾结构作谓语)
& &C、秋收即将结束(谓词性偏正结构作谓语)
D、我们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谓词性偏正结构作谓语)
& &E、大伙儿坐在台前看表演(连动结构作谓语)F、我们选他当代表(兼语结构作谓语)
& &G、这酒劲儿大(主谓结构作谓语) & & & & H、北方干燥,南方潮湿(形容词作谓语)
名词性谓语口语性比较强,并且一般是肯定形式。例如:
& &A、他广东人 & & B、这间屋子三扇门 & & C、今天星期三
D、他厚脸皮 & & E、那个战士挺高的个儿
名词性谓语有的表示判断,如例A;有的是对主语进行说明,如例B、C;有的是描写性的,如例D、E。
由时间名词、数量短语或数量名短语构成的谓语,其前面可以出现副词,例如:
& &A、今天刚星期三 & B、今天都星期三了
& &C、每人刚好两本 & D、他才二十岁 & &E、这间屋子就三扇门
(三)、宾语
1、宾语的类型
& & 宾语是动词性成分后边表示人物或事件的成分,能够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宾语与动词性成分相对应。从语义上看,宾语可以是动作的受事、施事、工具、处所、结果等。例如:A、他读英语(受事) & B、我家里来了客人(施事)
& & & C、他写毛笔(工具) & D、我住四楼(处所) & E、发明计算机(结果)
& & 一个及物动词可以带各种各样的宾语,如“打球”的“打”,就可以有:“打篮球、打半场、打联防、打主攻手、打时间差、打短平快、打奥运会、打北京队、打决赛、打世界冠军”等等,其中好些宾语很难叫个什么名目。
& & 从充当宾语的材料看,宾语可以分为体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两类。宾语由体词性词语充当还是谓词性词语充当取决于支配它的动词。有的动词要求带体词性宾语,如“提高水平”“培养人才”“买书”“来了三个人”。有的动词要求带谓词性宾语,如“感到难受”“显得高兴”“主张改革”“严加防范”“加以批判”“予以打击”。有的动词既可以带体词性宾语,又可以带谓词性宾语。例如:
A、喜欢英语 喜欢学英语 & B、赞成他的做法 赞成去黄山春游 & &C、担心他 担心出事
D、研究方案 研究怎样安排工作 & & &E、爱书 爱热闹 & & F、开始新的生活 开始上课
2、双宾语
& & 有的动词能带双宾语,一般是前一个指人,叫近宾语,后一个指事物,叫远宾语。如“她教我们数学”“我们”是近宾语,“数学”是远宾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如“问、教、欠、还、交、租、给、送、赠、输、赔、奖、告诉、请教、称、骂、托”等。这类动词有的要求两个宾语同现,缺一不可,如“称他老大哥”;有的可以不带近宾语,如“借(他)五块钱”;有的可以不带远宾语,如“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有的后面可以只出现两个宾语中的任何一个,如“教我们”“教英语”“教我们英语”。
& & 如果远宾语较长,近宾语之后也可用逗号或冒号隔开,隔开后,仍是双宾语。例如“小王告诉我们,火车明天上午九点开出”。但如果近宾语后面出现了动词,便构成了连动结构了,不再是双宾结构。例如,“小王告诉我们说,火车明天上午九点开出”。“告诉”和“说”各自带宾语,前后构成连动结构
(四)、定语
& & 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的偏项(也叫修饰语 ),常带“的”,表示“谁(的)/什么样(的)/多少”等意思。与定语相应的成分是定语叫中心语。定语对中心语的修饰大致有四种情况:
第一,对中心语进行限定,一般可称为“限制性定语”。 例如:
& & 三好学生 &科学画报 &你今年订的杂志 &人的喊叫
第二,对中心语加以描述,一般称为“描述性定语”。 例如:
& & 多么幸福的家庭 &紫红色的裙子 &雷厉风行的人 &高尚的情操 &平平常常的事情
第三,表示领属关系,可以称为“领属定语。 例如:
& & 他的钢笔 &我爸爸 &图书馆的书 &老李的房子
第四,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比较特殊。 例如:
他的字写得不错(=他写字写得不错) &比尔的汉语说得很流利(=比尔说汉语说得很流利)
他没有帮过我们的忙(=他没有给我们帮过忙) & &别开老李的玩笑(=别跟老李开玩笑)【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有两种情况】
第一,如果几个定语都不带“的”, 一般次序是:A、表领属的词语;B、指示代词;C、
数量结构;D、形容词;E、表性质的名词。 例如:
他那一件新狐皮大衣(A+B+C+D+E) & & &两个破墨水瓶儿(C+D+E)
第二,如果有带“的”的定语,带“的”的定语在不带“的”的前面。例如:
& & 小瓷茶壶(D+E) &瓷的小茶壶(E+D,“瓷”带“的”,所以前置)
& & 绣花的绸衬衫 & & & &绸的绣花衬衫(带“的”的定语在前面)
例外的有两类:
(1)数量结构或代量结构作定语可以放在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
& & 最大的一间房子---&一间最大的房子 & &穿红衣服的那个孩子---&那个穿红衣服的孩子
(2)领属定语只能放在前面,例如:
& & 他最大的孩子(“他”表领属) & & & &中国最大的河流(“中国”表领属)
(五)、状语
& & 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结构中的偏项,常常带“地”,表示“怎么样/几时/哪里/多么”等意思,或者表示肯定或否定。与状语相对的是状语中心语。状语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情态、方式、程度、范围、对象等,也可以表示肯定、否定或语气。例如:
& & 已经开始了(时间)在教室上课(处所) & & 非常喜欢他(程度)都来了(范围)
& & 眉梢带笑地介绍说(情态)一步一步地向上走(方式)
& & 向雷锋同志学习(对象) 一定去(肯定) & & 不去(否定) 偏要去(语气)
【多项状语大致的顺序是】A、时间词语;B、处所词语;C、副词;D、形容词 。例如:
& & 我昨天在图书馆里又细对了一遍(A+B+C+D)
& & 看的人们也都无聊地走散(C+C+D)
&(六)、补语 &&
& & 补语是谓词性词语后边起补述作用的成分,表示“怎么样/多久”等意思,或者表示程度,常常由“得”引出。
1、补语的类型
从语义上看,补语可以是谓词性成分的结果、趋向、情态、数量等。
( 1)结果补语
& & 表示动作的结果,一般由形容词或动词充当。其基本式是:动词+补语(形容词/动词)。例如:听清楚、写完、看懂。
& & 结果补语还有可能式,其肯定式为:动词+得+补语,否定式为:动词+不+
& & 补语。其中的“得”和“不”表示有没有能力实现动作的结果。例如:
& & 听得清楚听不清楚 &喝得醉 &喝不醉 &写得完写不完 &看得懂 &看不懂
(2)趋向补语
& & 表示动作的趋向,由趋向动词充当。趋向补语也有基本式和可能式,基本式为:动词+趋向动词。例如,“送去、送上去、送上来、传过去、拿出来、跳下去、站起来”。可能式的肯定式为:动词+得+趋向动词;否定式为:动词+不+趋向动词。例如,“送得去、送不去、传得过去、传不过去”。
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 & 第一,由“动词+复合趋向动词”组成的补充结构如果带宾语,其宾语的位置有两种情况;
& & A、表示处所的宾语只能插“复合趋向动词”之间,例如:
& & 爬上山去跑下楼来 放回动物园去
& & B、表示事物的宾语,位置比较自由,可以出现在“复合趋向动词”之间、之前或之后。例如:
& & 拿出一支钢笔来拿出来一支钢笔 拿一支钢笔出来
& & 第二,“起来”“下去”用在谓词后面,有时不表示趋向,而分别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开始或继续。例如“打起来、说下去、冷起来、胖起来、冷下去、瘦下去”。
(3)情态补语
& & 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事物的状态,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之前必须用“得”。例如:
& & 说得好说得很好 &说得不好 &累得爬不起来了 &洗得干干净净 & 弄得到处是水
& & 情态补语与结果补语的可能式都要用“得”,二者的区别是:从语义上看,情态补语是对已发生的动作行为进行评价或描述,结果补语的可能式表示的是动作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例如:
& & A、这项工作做得(很)好。(动作已发生,补语“好”表示评价。)
& & B、你有经验,这项工作你一定做得好。(尚未做,“好”是可能有的结果)
从形式上看,二者的否定式、疑问式都不相同。A例的“做得好”的否定式和疑问式分别为“做得不好”“做得好不好”;B例的“做得好”的否定式和疑问式分别为“做不好”“做得好做不好”。另外,A例的“做得好”还可以扩展为“做得很好”,B例的则不可以。
(4)数量补语
& & 表示动作的量,由动量结构和时量结构充当,分别称为动量补语和时量补语。例如:
& & 看一遍 &去一趟 &打一拳 &砍一刀 &成立了两年 &等了老半天
(5)程度补语
& & 在谓词(主要是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的后面表示程度,可分为两类:(1)不带“得”的,一般由“极、透、多、死”等词充当,后面必须带上“了”;(2)带“得”的,一般由“很、多、慌、厉害、要命、要死、不行、不得了、了不得”等词语充当。例如:
& & 好极了 &糟透了 &好多了 &讨厌死了 &恨死了 &乱得很 &懒得多 &闷得慌
& & 疼得厉害 & 怕得要死 & 困得不行 & 忙得不得了 & 高兴得不得了
& & 另外,动词可以同“得来”“不来”“得了”“不了”“得”或“不得”组成补充结构,如:
& & 合得来合不来 解决得了 解决不了 去得 去不得
& & 从形式上看,其中的“得”“不”不可去掉,去掉则不成结构,这一点与结果补语的可能式不一样。但从语义上看,这类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实现的可能性,这一点与结果补语的可能式基本相同,因而可以把它们归入结果补语。
2、补语的语义指向
& & 从形式上看,补语位于谓语性词语后面,但从语义上看,补语的补述性有的指向它前面的谓词,有的指向主语,有的指向宾语。例如:
A、他喝酒喝多了(“多”指向“喝”) & & B、他喝醉了酒(“醉”指向“他”)
C、他喝完了酒(“完”指向“酒”) & & & D、他吃饱了饭(“饱”指向“他”)
E、我喊哑了嗓子(“哑”指向“嗓子”) & & F、这件事你做得很高明(“很高明”指向“你”)
G、中国队打胜了(“胜”指向“中国队”) H、中国队打败了(“败”指向“中国队”)
I、中国队打胜了日本队(“胜”指向“中国队”)
J、中国队打败了日本队(“败”指向“日本队”)
(一)复句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例如: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
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例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例如: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例如:
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
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例如: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
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例如: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气馁。
7、假设复句
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a就(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若”、“要是”,例如:
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怕。
8、条件复句
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无论(任凭)a,都(也)b”。例如: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有“||”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因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陶铸《崇高的理想》)
(二)单句和复句的区别
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别?一般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区别:
(1)定义法。
单句,只有一个主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例子1
(2)抓主干法:
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例子2
(3)外部标志法:
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结合起来,这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另一种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对这种复句,只要划出表示各种意义的关联词语,就可知它是一个复句,这些关联词语就成了复句的外部语言标志。例子3
不过使用此方法有时还需要结合使用前两种方法,才能准确区别单复句,因为有些单句的某些成分有的也是由复句充当的。例子4
例1:“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3个单句组成的一个复句,用“也”连接前两个分句,同第3个分句表示并列。
例2:“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主干:这是教训。
例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关联词:不但……而且……(递进关系)
例4:“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约精神的。”
这个句子,“认为”的宾语是由一个二重复句充当的。如果看到有关联词就判定它是复句,那就错了。但只要结合前两种方法去判断,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三峡工程完工以后,_____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_____可以使万吨的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_____为西南腹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A.因为所以而且&&&&&&&&&&&&&&&&&&&&&&&& B.既又从而
C.既所以从而&&&&&&&&&&&&&&&&&&&&&&&&&& D.因为又而且
下面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B.五月的西湖公园花儿怒放,姹紫嫣红,一片绚丽的景象。
C.登高远眺,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D.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竟相开放囫囵吞枣惹人饥笑饱经风霜
B.和蔼可亲踱来踱去行色勿勿自作自受
C.兴高彩烈一反常态狂风怒号可见一班
D.废寝忘食蹒跚学步流连忘返牙牙学语
下面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凄(qī)凉魁梧(wǔ)静谧(bì)倾(qīng)听
B.勉强(qiáng)音韵(yùn)盎(àng)然阻挠(ráo)
C.瞥(piē)见恬(tián)静气氛(fēn)唱和(hè)
D.瘦削(xiāo)气概(gài)忧虑(1ǜ)嗥(háo)叫
题目:课堂给我带来的快乐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注重真情实感。②书写认真,卷面整洁,文字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vi是什么词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