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帕尼怎么吃自己直接吃可以么?国内大夫给诊治么?

卵巢癌到底应该怎么治:病友震撼总结
我的图书馆
卵巢癌到底应该怎么治:病友震撼总结
各位病友同学大家好,我是患者家属——小白兔也有悲伤,相信很多卵巢癌家属都认识我。但需要再次要申明的是,我从来没有经过系统的医学教培,唯一的医学背景是家里有个学医的老婆,因此难免存在用辞不够严谨、叙述不够客观等问题,希望大家猛烈抨击,共同提高。以前咚咚的文章多为医生采写,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从患者的角度来全面、系统的讲一讲卵巢癌的全过程诊治,展现独属于患者家属的风采。卵巢癌患者的基础性科普鉴于妇科肿瘤患者和家属的知识水平是各类癌种中最低的(对,你没看错,不是之一,而是最低),“偏方”“发物”“麦苗汁”是妇科病友们孜孜以求的“老三样”,因此,我觉得有必要首先对各种稀奇古怪、脑洞大开的治疗方式集中科普。1:偏方我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曾经接触到各种各样、花样繁多的偏方和食疗,据不完全统计,有麦苗汁、核桃皮、灵芝、孢子粉、杨桃根、虫草、艾灸针灸拔罐、水果蔬菜泥、碱性食物、蝎子蜈蚣、无极限等各类保健品……等等你想得到的或者想不到的各种“治疗”手段,如果逐一列举,我能跟您促膝长谈一整宿。作为一名癌症患者家属,我对大家的恐惧与希翼有足够的了解,谁不梦想着通过一种简单快捷经济的手段,“另辟蹊径”“出其不意”地战胜癌症呢?特别是“谁谁谁吃了什么治好癌症了”这种别人家的“成功案例”,让人听了就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据我长期观察,以上这些“剑走偏锋”的治疗手段,从来没有一例是对癌症有效的(基数大于1000例)。换个角度想一想,有些自愈的癌症患者(确实存在一些自愈的情况),他们天天都吃大馒头,难道就能说大馒头治癌症吗?希望大家赶快警醒,不要再沉溺于这些梦想中了,如果以上这些东西真的能治癌症,那么每年耗费千万乃至数亿研制癌症药物的厂商,岂不都是大傻瓜?尤其是卵巢癌患者中非常流行的小麦苗汁和艾灸,治不病了,反而有些肠胃不好的喝小麦苗汁喝的上吐下泻;有些人照着网上的视频或者书本就给患者胡乱针灸艾灸,结果导致复发或者病情加速进展的(卵巢癌中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也可参考演员徐婷的案例:)。因此,希望大家吸取经验教训,摒弃这些歪门邪道。2:中药实事求是地讲,极少数中医确实能让极少数癌症患者受益。我家附近就有一个村医,单靠中药真的能让少数被医院“宣布死刑”的各类晚期癌症患者实现长期生存,其中就包括我同事的妻子,她身患卵巢癌、3次复发、严重腹水,居然单靠那位村医的中药(患者拿回家熬制的传统中草药)就带瘤生存了3年,除乏力外,迄今未见临床症状。经我个人数学模型统计,该村医对各类癌症患者总的有效率高达1/10,长期有效率高达1/20,堪称国医圣手,远超北京广安门、上海群力。但是,从广大病友们的总体实践上来讲,中医的有效率并不高于1%,而与之对应的是,80%的卵巢癌患者对化疗敏感,1%对比80%,相信人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另外,目前的中医良莠不齐,多数情况下吃了中药后病治不了,却先吃成肝肾损伤,耽误正规治疗,因此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非吃中药不可,可以在治疗结束后尝试,但一定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如果有肝肾损伤,要果断停服。再多句嘴,如果中药的月开销大于3000元,其中必有猫腻。3:吃饭民以食为天,我们总是绕不过癌症患者的食谱话题。有一些患者受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流言影响,成天研究一些“发物”,比如羊肉是发物、牛肉是发物、鸡蛋是发物、牛奶是发物,甚至吃个鸡鸭也要分个公母,说有什么激素的问题,会刺激癌细胞生长,简直是太荒唐。癌症患者特别是治疗期间的患者,一定要有充足的营养,只有吃得饱,身体才好,才能扛得住手术和化疗的折腾。至于说吃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遵守健康饮食的原则就可以。当然,治疗期间吃什么是要听医嘱的,手术后开口大啖,吃了不好消化的东西导致便秘或肠梗阻,也很麻烦。4:总结最后,让我们给上述这一段落做一个总结,癌症的治疗应该遵循以下次序:①西医→②中医→③气功→④食疗→⑤保健品→⑥巫医→⑦跳大神。切记,千万不要搞乱了顺序。医院诊治的常见问题尽管所有的医生都愿意自己的病人获得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一直都在努力付诸于实践,但偶尔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医院。下面我从危害程度逐一阐述。为了避免争论或纠纷,本节以2017版卵巢癌NCCN指南为参考标准(NCCN指南是癌症治疗的最高准则),如有疑虑,请问责那21家世界级癌症中心及其专家组。1:腹腔镜手术卵巢癌与其他癌种不同的是,一方面,即便是晚期患者也应该至少接受一次手术,即便是复发也支持多次手术;另一方面,卵巢癌手术比较复杂,打个形象的比喻,许多患者的病灶就如同在盆腹腔内洒了一把沙子,即便是开腹手术,想要追求无肉眼残留(R0)也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腹腔镜。另外,腹腔镜手术做淋巴清扫,技术难度高,手术难度大,很多医院在给患者做腹腔镜手术的往往不清扫淋巴,这样就不是完整的分期手术;另外,腹腔镜视野比较窄,再加上手术操作不便,可能会造成术中瘤体破裂,分期由1A期变成1C期。最可怕的是,个别医生为了腹腔镜而腹腔镜,盲目扩大适应范围,乃至给一些病灶广泛种植的晚期患者做腹腔镜手术,给患者预后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此现象在四川、云南、广西等西南地区高发。2:新辅助化疗受美国治疗策略影响和医院床位紧张等因素,一些有美国留学背景的妇科专家不喜欢做新辅助化疗,哪怕是四期患者也是直接手术,导致肿瘤难以完全减负,往往导致患者的生存期缩短。我们要看到,医学在进步,指南在更新,如今新辅助化疗的地位越来越高,即便是美国,采取新辅助化疗的卵巢癌患者比例也在迅速攀升。无论是NCCN指南还是各种回顾性研究数据,均明确指出:新辅助化疗与否不影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但是减瘤程度对预后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因此,如果术前评估难以达到满意的减瘤术,采取新辅助化疗是必要的措施。此现象在上海和部分省医院高发。3:淋巴清扫NCCN指南明确指出,应对卵巢癌患者进行系统的淋巴清扫,乃至最好达到肾血管水平。但是一些医生并不喜欢给卵巢癌患者做系统的淋巴清扫。地市级三甲医院受手术水平限制,只能做淋巴切除,做不了淋巴清扫,这一点可以理解;但是某些省医院乃至少数业内专家,认为自己能够凭借经验,在术中判断淋巴是否转移,对淋巴结进行选择性切除,这一点是违背指南的行为,毕竟肉眼代替不了病理,一些术中看起来、摸起来正常的淋巴结,是无法排除转移的可能。此现象在上海、河南、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区高发。4:“自创”TC方案什么是TC方案?是紫杉醇 卡铂。TC方案在卵巢癌中是“江湖霸主”的地位,是数十年来、经过无数大数据反复验证过的最经典的方案,无论是有效率,还是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都是其他化疗方案所难以逾越的(最多持平,难以超越)。当然,TP方案(紫杉醇 顺铂)也不错,GOG158等研究显示,TC和TP疗效无差异,但由于患者多难以耐受顺铂的副作用,因此TP只得将江湖地位拱手让出。但是在当下,全国大大小小的医院轰轰烈烈地拉开了“自创”TC方案的序幕,把卡铂换成洛铂、奈达铂、奥沙利铂,把传统紫杉醇换成紫杉醇脂质体、白蛋白紫杉醇,却仍宣称是“TC方案”。有些是医生一厢情愿地认为三代铂“效果优于”二代铂,另外白蛋白、脂质体在一些研究中显示,有效率可能高一些、副作用可能小一些,但长期获益情况并未明确,也并未纳入指南一线方案。据我所知,像北京协和、北大人民这些卵巢癌诊治处国内领先水平的医院,是严格遵循指南原则,绝不会给初诊患者使用“自创TC方案”。在此我提醒广大病友,对于初诊的卵巢癌患者来说,除少数罕见病理外,没有任何充分的证据显示,有任何其他的化疗方案优于紫杉醇 卡铂(TC方案耐药了则另当别论)。另外,TC方案在卵巢癌中是最经济实惠的方案之一。5:过度治疗过度治疗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化疗打多了:自2016年起,NCCN指南已将晚期卵巢癌患者化疗程数由原来的6-8疗程改为6疗程。相比较6个疗程,8个周期化疗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但当前多数省市医院仍坚持为晚期患者打8个周期的化疗。复发治早了:指南明确指出,对于CA125等敏感肿瘤标记物升高的卵巢癌复发患者立即给予化疗,较出现临床症状或影像学复发再给予化疗并没有生存获益,但会带来生存质量的下降。多个回顾性研究数据显示:提前治疗组的总生存期反而会缩短大约2个月。但目前为单纯CA125升高的患者立即给予化疗的医院不在少数,此现象在地市级和部分省级医院高发。6:靶向和药敏少数医院给初次治疗的卵巢癌患者推荐贝伐单抗、恩度、阿帕替尼等血管抑制类靶向药联合治疗,需要提醒的是,这些血管抑制类药物并不能减少复发概率或延长总生存期,初诊患者完全没有必要使用。另外,少数医院推荐患者进行各种形式的化疗药敏测试,其中多数为基因检测。NCCN指南明确指出:不建议卵巢癌患者进行临床试验以外的体外药敏测试。卵巢癌不同于肺癌肠癌,做药敏检测与街头算命无异,没有任何指导价值。曾经有位患者做药敏测试,显示紫杉醇不敏感,结果医生仍然为患者选择TC方案,效果很好。此现象在部队医院以及陕西、东北、河南等部分省级医院高发。7:信赖和沟通最后要向众位病友说明的是,虽然一些医院在卵巢癌的诊治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仍然希望广大病友相信并且依赖自己的医生,因为所有的医生都希望自己的病人取得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我从来没有遇见过或者听说过哪个医院故意把患者往坏了治。希望我们的病友们多理解、多支持医生们的工作,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共同维护良好的医患氛围。卵巢癌患者常见问题的集中解答1:我到底有没有复发很多时候,病友拿到一张刚出炉的肿瘤标记物报告单,看到某某标记物升高了,立马害怕起来——我是不是复发了?其实是不是复发,要首先看自己的敏感肿瘤标记物,就是你在确诊时超出正常范围的那几项,并且在有效治疗后,降幅较好的(卵巢癌多数为CA125、HE4,但是有人对125也不敏感,不过对HE4仍不敏感的患者就比较少了)。其他的比如CA724、CA199等,很多时候并不能反应病情,除非是连续几次检查,超过正常范围后,还有成倍的上涨,才需要特别关注。这一点在治疗期间也是一样的,明明看到CA125敏感,并且化疗后降得很好,结果发现724或者199等却高了起来,这时候别急,除非涨的很离谱了,否则并不需要过度紧张。另外我特别说明一下CA125和HE4。不要说患者,就连多数医生就两者的区别与应用都存在很多疑惑:CA125的灵敏度优于HE4,因此,CA125更适合作为随访和病情变化的参考;而HE4的特异性高于CA125,HE4更适用于卵巢癌与其他疾病的甄别。虽然CA125更容易反应治疗效果,但容易受到良性肿瘤,腹膜炎、腹水、肠炎、肺炎等各类炎症,甚至心衰、糖尿病、月经来潮等多重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出现的假阳性。但HE4就很难受到除年龄和绝经情况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一旦HE4超过140,诊断为卵巢癌的准确率非常高。在浆液性、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中,CA125和HE4是较为敏感的肿瘤标记物;在粘液性癌中,较为敏感是CA199。2:我到底有没有耐药一些患者初次化疗,CA125没降下来,患者急了,家属也急了,以为耐药了,病人对化疗药物不敏感,急忙吼着要换药,可是,第一次化疗后的肿标不总是准确的,很容易存在大量肿瘤细胞坏死,进入血液,暂时推高了CA125的现象,很多人第二次化疗就能降下去;可是少数患者,在手术后的第二次化疗后CA125还没能降下去,患者和家属真的急了,有些医生也有点坐不住了,以为这下没跑了,真的是耐药了,别急,再加测个HE4,看看HE4的情况再说。因为有些患者手术后可能会存在上文所提到的炎症等情况,造成CA125的假阳性,这时候再测个HE4,结合CA125联合判断,对治疗效果评价往往会更加准确。3:明明治疗效果挺好,可我怎么出现淋巴结转移了?有些患者,特别是复发的患者,去医院打化疗,本来影像(CT、核磁等)没有淋巴结肿大,结果化疗后CA125明明降的很好,复查影像却出现了腹股沟、腹膜后等淋巴结节或肿大,再加上有的医生说:“虽然肿标降了,但是出现新的转移,说明病情进展了,国际上都是以影像为准的。”结果万念俱灰,终日惶恐不安。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淋巴这个器官比较特殊,发炎或者遭遇免疫攻击(其实也是一种“发炎”)后经常会变大,导致临床上所见到的假进展,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出现新的淋巴转移了,而是之前就有淋巴转移,但是影像没看出来,化疗后淋巴病灶受到了有效攻击,从而导致的变大。比如在使用PD-1的时候,一些患者用药后别的地方病灶都小了,敏感肿标也降了,淋巴转移灶却变大了,有些时候是假进展。话说回来,有些地区的医院在手术时不喜欢给病人做淋巴清扫,不是一台完整的分期手术,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额外关注一下,看看化疗后有没有淋巴的异常变大,如果有,我们就要找经验丰富的医生判断是不是病灶,评估要不要追加二次手术。4:刚手术完,我怎么又长了个包块?很多患者在术后没多久,复查超声时发现盆腔里又长了个包块,少数人还长的特别快,最快的我见过2个月就长到10厘米的,患者拿到复查结果时大惊失色。别急,有些人手术后会出现包裹性积液,这很正常,请再做一个彩超,并结合敏感肿瘤标记物来判断。如果出现复发,包块多显示血流信号,且敏感肿标会先上升。如果敏感的肿标化疗后降的很好,没有明显的血流信号,即便出现了新的包块(尽管长的快),也并不支持复发、未控这一结论。5:医生让我拍很贵的PET CT,到底有没有必要?PET
CT是影像学的一项革命性技术,这一点毋庸置疑,尽管很贵,但是术前拍PET
CT很有必要,一方面是看转移情况,确定手术范围;另一方面看SUV值,辅助判断肿瘤活跃度和肿瘤免疫识别情况(第二个方面一些医生不太关注)。因此术前拍PET
CT很有意义。但是术后完全缓解的时候(瘤子没了,肿标正常)拍PET
CT就完全没有必要了,也根本查不出异常;另外,如果生化复发(肿标连续几个月攀升,却未出现异常占位),拍PET CT拍的早了,也往往发现不了什么。有些人认为做这些检查,又不治病,一点用都没有,实则不然,如果把抗癌当做一场战斗,那么这些检查就是战前的侦查,我们总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做好侦查,把各种情况烂熟于心,才能更好的打赢这场生命保卫战。化疗耐药了如何另辟生路?上面我们谈到,卵巢癌一旦复发,只要是常规治疗,早晚都会走到耐药这一步。那么,化疗耐药了,被医院宣告死刑了,我们该怎么办?就我目前掌握的知识看起来,有三种自救途径。1:更换化疗方案TC方案耐药后,如果选择化疗,个人认为应首先考虑脂质体阿霉素 奥沙利铂 异环磷酰胺的化疗方案。紫杉醇和脂质体阿霉素的药理不同,在2017版NCCN指南中,脂质体阿霉素已跻身一线方案;奥沙利铂与卡铂、顺铂无交叉耐药,是一代铂、二代铂耐药后的首选铂类药物;异环磷酰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调节性T细胞(treg),促进特异性肿瘤免疫发挥作用。透露一下,此方案是某妇瘤科大咖的得意之作,是目前我所了解的,一线方案耐药后,有效率最高的二线方案。如果经济条件不佳,也可以考虑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或紫杉醇周疗等。但如果连续两个化疗方案无效,就应果断放弃化疗——NCCN指南明确指出,连续两个化疗方案无效,再次治疗的有效率就很低了,因此,病友们千万不要跟化疗死磕。2:方兴未艾的靶向治疗可能对卵巢癌有效的靶向药有:尼拉帕尼、奥拉帕尼、雷卡帕尼、AZD1775、西地尼布、帕唑帕尼、阿帕替尼、贝伐单抗等。其实靶点只有三个:BRCA1/2、P53、和V靶点。如果有BRCA胚系突变的话,就直接吃奥拉帕尼(BRCA突变的中位PFS为30个月);如果属于浆液型且没有BRCA突变的话,可以联合吃奥拉帕尼 西地尼布(有无突变中位PFS均为17.7个月),或者尼拉帕尼(有突变的中位PFS为21个月,无突变则为9.3个月)。但值得注意的是,铂耐药的情况下,服用靶向药很难达到上述这种理想的无进展生存期,特别是奥拉帕尼和尼拉帕尼的靶点一致,是否存在交叉耐药的情况,目前没有相关统计数据,无法预测。因此,个人建议,如果服用靶向药的时间超过了1年,可以再次尝试化疗(无铂期越长,再次化疗的有效率越高),通过靶向药和化疗轮换使用的方式,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研究显示,部分PARP抑制剂耐药后,不影响后续化疗效果。另外,AZD1775(针对P53突变,大多数卵巢癌患者有此突变)联合化疗的效果也令人鼓舞,在某专门针对卵巢癌的二期临床试验中,招募了24名对铂类药物完全耐药、且P53突变的卵巢癌晚期患者,让他们接受3周一疗程的AZD1775联合卡铂治疗,结果显示,总的有效率为43%,其中包括6%的病人肿瘤完全消失(CR),有1人已经维持了42个月,迄今未见复发。最后,我提供一个铂耐药后最经济的靶向方案:帕唑帕尼 环磷酰胺。某多中心1期临床试验(n=16)显示,在复发的、铂耐药的上皮性(绝大多数卵巢癌患者为上皮性)卵巢、腹膜或输卵管癌中,每天口服50mg的环磷酰胺和400-800mg的帕唑帕尼(研究结论推荐600mg),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8.35个月和24.95个月,无论是数据、还是性价比,都远胜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6.8个月和16.6个月。但是这只是1期临床,数据样本较少,请慎重考虑。特别提醒一下,以上这些靶向药,虽然国内均有原料药,但一些原料药的纯度、杂质可能存在问题,有使用风险,请谨慎考虑。3:火爆全球的PD-1抑制剂目前,关于卵巢癌使用PD-1抑制剂的临床数据较少。以PD-1抗体(nivolumab)的二期临床为例,共招募了20名铂耐药的卵巢癌患者,结果显示,20人中,总的疾病控制率为45%(9/20),其中包括了2名患者完全缓解,中位总生存期为20个月。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究纳入的80%患者存在PD-L1的高表达,但是这些高表达的患者中,却有87.5%的人对治疗无应答,这说明,与其它癌种不同,卵巢癌的PD-L1表达与PD-1抑制剂疗效并非正向关系(T细胞分泌的伽马干扰素影响PD-L1表达?),而我所接触过的卵巢癌病友的实际使用情况也支持这一结论。那么,什么类型的卵巢癌患者适合使用PD-1抑制剂呢?根据现有的线索,如果患者经济条件一般,那就做一个MSI或MMR;如果经济条件好,那就干脆做一个TMB(MSI可视为TMB的亚组)。如果属于微卫星不稳定(MSI-H)或高肿瘤突变负荷(TMB-H),可能使用PD-1更容易受益。FDA已批准PD-1抑制剂可用于所有MSI-H的实体瘤患者。另外,在ASCO2015报道的一项1b期研究中,筛选出了75名难治型或复发型卵巢癌患者,接受了Avelumab治疗(10mg/kg,2周/次),总的疾病控制率为54.7%,有效率为14.7%,包括2名完全缓解。治疗亚组的研究显示,低肿瘤负荷(不大于58mm)、既往治疗次数少(不大于1次)、铂敏感的患者有效率高。那么,根据这个研究,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PD-1抑制剂最可能受益呢?答案显而易见,在不考虑经济因素的前提下,第一次手术后(低肿瘤负荷),一旦化疗有效(既往治疗次数少、铂敏感),可能就是卵巢癌使用PD-1抑制剂的最佳时期。如果经多线化疗耐药,且属于MSS,这个时候再使用PD-1抑制剂进行挽救性治疗,有效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4:不要等耐药才计划下一步虽然这一节谈的是化疗耐药该如何另辟生路,但是我希望广大病友要尽量拖延铂耐药来临的时间,千万不要一个劲儿的跟化疗死磕,直到走投无路了才考虑靶向药或免疫治疗。很多患者,包括一些妇瘤科医生都说:“既然化疗有效干嘛用靶向药呢?”“靶向药是治无可治后才考虑的。”但要特别强调的是,靶向药并非多线化疗失败后的救命稻草,而应在铂敏感期用于维持治疗。复发性卵巢癌,从数据上来看,无论是奥拉帕尼的30个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铂敏感、BRCA突变型),或者是奥拉帕尼 西地尼布的17.7个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铂敏感、BRCA野生型),都是化疗所难以企及的。从病友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许多BRCA胚系突变丰度颇高的卵巢癌病友,经多线化疗耐药后,再使用奥拉帕尼或者奥拉帕尼 西地尼布进行挽救性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往往只有短短的三四个月。因此,从总生存期来讲,复发性卵巢癌【化疗 (铂敏感期)靶向药 化疗……】>【化疗、化疗…… (铂耐药期)靶向药】。说明化疗敏感期合理选择靶向药进行维持治疗,比多个化疗方案耐药后再用靶向药进行挽救性治疗,要活得长、活得好。上面这一段可能有点绕脑子,那么我简单的总结一下,再振聋发聩的喊一声:不要再固执地认为“靶向药是化疗耐药后再用”的鬼话了,好药要先用!学习不息生命不止其实,讲了这么多,我们可以看到,卵巢癌的治疗手段有很多,即便是复发,我们也可以通过很多手段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在现实中,治疗卵巢癌的两大法宝就是手术和化疗,而且往往是化疗不息、生命不止。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多请教医生,多请教经验丰富的病友,多翻阅医学论文,多观看一些妇瘤科大咖的交流讲座视频,多关注点最前沿的治疗进展。因为,患者就是我们自己,或是我们的至亲,我们没有理由让任何人,比自己还用心。如有任何关于本文的疑问,欢迎从评论中留言;若有任何关于卵巢癌治疗的解答需求,也欢迎在APP的“问问”频道咨询。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母亲服易8个月了,易目前还有效,CEA持续上升,焦虑!
14:32:17&|
楼主,你好,我妈妈也是去年12月20多号开始吃版易的,多交流。祝福我们的妈妈吃易长长久久。
嗯,一起加油吧!得了这种病作为子女一定得上心,医生的话不能全听,很多时候需要自己拿主意。去年住院期间全家执意化疗,我一人顶住压力让母亲先服易,现在看来是正确的。换药、试药接下来都会遇到,大伙一起努力!
母肺腺晚期19突变,一线靶向。Q。抗癌路上携手同行!
width:100%">
靶向有效太好了,我家盲试的,效果不大,不行准备先两个周期再看了
width:100%">
加油,我母亲也在用印易,效果还不错,希望能长时间有效。
width:100%">
基因检测结果:应用ARMS法检测EGFR基因第18、19、20、21外显子突变结果:EGFR基因第19外显子呈缺失突变型,其余外显子未见肯定突变。
FISH法检测t(2p23)(ALK):(一),即无ALK基因相关易位。(注:&5%肿瘤细胞内可见红绿分离信号)
母肺腺晚期19突变,一线靶向。Q。抗癌路上携手同行!
width:100%">
服易当月肝功能、血常规均正常;
次月肝功能谷丙超过参考值一倍,谷草稍超出正常值。血常规中,中性细胞绝对值2.44,低于参考值,让母亲开始服用护肝药益肝宁和利加隆,同时服用辅酶Q10;
服易第三个月,肝功: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超出正常值,谷丙稍下降,谷草维持高位不变。血常规:中性细胞绝对值恢复正常低值。到肿瘤医院面询常主任,开了一些保肝药,希望能有效。
看来易对肝脏损伤还是挺大的。
建议大家在应用靶向药时跟踪监管肝功、血液指标情况。
母肺腺晚期19突变,一线靶向。Q。抗癌路上携手同行!
width:100%">
直接吃易瑞沙------方案好,后悔进论坛太晚。
width:100%">
AZD9291 Shows Promising Response in T790M-Mutated NSCLC
Pasi A. Jänne MD, PhD
Treatment with AZD9291 at 80 mg per day elicited a response in 66% of patients with EGFR T790M-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ccording to investigator-assessed findings from the phase I AURA study presented at the 2015 European Lung Cancer Conference.
In the updated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EGFR T790M-positive NSCLC, the median duration of response has not yet been reached, although data are still immature. The longest duration of response was &8 months and the immatur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was 10.9 months with the 80 mg dose AZD9291, according to investigator-assessed criteria. An independent review of the data for the 80 mg cohort found an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of 54%. The duration of response was 12.4 months and the PFS was 13.5 months.
“There are few treatment options currently available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GFR-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ho experience disease progression due to a second mutation known as T790M,”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asi A. Jänne MD, PhD, director, Lowe Center for Thoracic Oncology,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said in a statement. “Management is usually limited to chemotherapy or rechallenge with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As AURA continues to mature, and the trend i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durable clinical response is maintained, this may support the potential for AZD9291 as a future treatment option for advanced EGFR-mutated NSCLC.”
AZD9291 is an irreversible inhibitor of EGFR T790M mutations. In about 60% of patients with NSCLC, resistance to first-generation EGFR inhibition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n acquired mutation in EGFR T790M.
In 2013, AZD9291 was granted a breakthrough therapy design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GFR T790M-positive NSCLC, based on earlier data from the AURA trial. The company developing the drug, AstraZeneca, expects to submit a new drug application to the FDA within the next few months.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ongoing phase I AURA study were 283 patients with EGFR-mutant advanced NSCLC who received treatment with AZD9291 at 5 doses ranging from 20 to 240 mg once daily. T790M-positive tumors were found in 163 of these patients.
Patients included in the study were a median age of 60 years old, and 62% 61% were Asian and 31% were Caucasian. AZD9291 was administered to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who were experiencing disease progression after treatment with an EGFR inhibitor.
At all dose levels, the ORR was 59% for patients with EGFR T790M-positive tumors. The ORR was 23% in patients with T790M-negative tumor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80 mg dose of AZD9291,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events of any grade were rash which occurred in 38% of patients (0% grade ≥3) and diarrhea in 36% of patients (1% grade ≥3). Grade 3/4 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in 14% of patients.
In all patients treated with AZD9291 at all doses, diarrhea was reported by 50% and rash by 46%.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events were primarily low-grade. Grade 3/4 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in 17% of patients.
We are committed to developing novel medicines that address the significant unmet need in lung cancer by focusing on the genetic drivers underlying the disease,” said Antoine Yver, Head of Oncology, Global Medicines Development, AstraZeneca, the company developing the drug. “We are on track for a regulatory submission of AZD9291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this year.”
In addition to the AURA trial, AZD9291 is also being investigated as a first-lin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EGFR-mutated NSCLC. Additionally, the therapy is under explo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EDI4736, an anti-PD-L1 immunotherapy, and with the MEK inhibitors selumetinib and AZD6094 in NSCLC. Initial data from these combination studies will be presented at the 2015 ASCO Annual Meeting.
“Our extensive clinical research program is also investigating the potential of AZD9291 in earlier diseas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ipeline assets, including immuno-oncology molecules,” Yver said. “With this comprehensive approach, our goal is to develop a broad range of potential treatment options for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 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母肺腺晚期19突变,一线靶向。Q。抗癌路上携手同行!
width:100%">
AZD9291在T790M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中显示出有效响应
根据在2015年欧洲肺癌会议上提出的第一期AURA研究发现,EGFR T790M阳性的非小细胞患者在给予80毫克/天的AZD9291后,响应率达到66%。
受制于研究进程及相关数据的不成熟,针对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新分析尚未达到有效持续时间。但依据研究者相关评估标准,给予80毫克/天的AZD9291治疗后,患者最长持续响应时间大于8个月,而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9个月。一项独立的针对给予80毫克/天的AZD9291被试群体的回顾审查发现,其客观响应率为54%,而有效持续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2.4个月和13.5个月。
“对于因T790M继发性突变导致进展的晚期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目前可供选择的治疗措施少得可怜。”英格兰胸部肿瘤中心、 Dana-Farber肺癌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医学博士、主任在其一份声明中提到。“解决办法往往仅限于再次进行化疗或者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随着AURA研究不断进展,临床反应和无进展生存期趋势的稳定延续,将有可能支持以AZD9291作为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
AZD9291是一种不可逆的EGFR T790M突变抑制剂。在大约6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产生耐药情况往往与第一代EGFR靶向药引起的T790M突变有关。
基于先前AURA试验数据,在2013年,AZD9291被允许作为一种突破性治疗手段对付EGFR T790M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该药的研发公司,阿斯利康预计在数月内向FDA提出药物投入应用的申请。
此外,眼下进行第一阶段AURA研究中,在283例接受20mg至240mg等5中剂量AZD9291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163位患者被发现体内存在T790突变的肿瘤。
纳入试验组缓则平均年龄为60岁,其中女性占62%,亚洲人占61%,白人占31%。AZD9291被给予那些在经历EGFR抑制剂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纵观所有剂量水平,对具有EGFR T790M突变的肿瘤患者总缓解率为59%,而在T790M突变阴性的肿瘤患者中,总缓解率为23%。
在接受80mg剂量AZD9291治疗的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约占38%(≥3级 0%);腹泻约占36%(≥3级 1%)。3/4级别(sharkxf认为是高级别、高程度的意思)的治疗相关副作用生在14%的患者中。
在接受不同剂量治疗的所有患者中,腹泻发生率为50%,皮疹发生率为46%。副作用普遍为低级别的。3/4级的治疗引起的副作用发生在17%的患者中。
我们正通过关注那些疾病潜在的基因驱动因素来努力开发药物,阿斯利康全球药物研发负责人安东尼说道,“我们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向美国提交AZD9291监管意见书。”
除了AURA试验,AZD9291研究中也被用于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此外,该疗法也被和MEDI4736,一种抗PD-L1免疫治疗相结合,或与MEK抑制剂司美替尼相结合,或与AZD6094相结合,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研究数据将在2015ASCO会议上发布。
“我们外延的临床研究项目致力于发掘AZD9291在疾病早期治疗以及联合其他渠道药物,包括免疫肿瘤分子的潜力”安东尼说:“依靠此综合研究方法,我们正在着眼于开发一种有广泛潜力的针对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策略。”
母肺腺晚期19突变,一线靶向。Q。抗癌路上携手同行!
width:100%">
中午在《东方早报》上看到一片关于放射治疗新技术的报道——《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即将开业:系全球第三家,又有国际公认最尖端致癌技术》很感兴趣,立马上网查找资料,以下是从官方网站转载的文章,大家可以了解了解。
& && &&&穿过一段类似《星际穿越》里的“太空走廊”,走进一个宽大的暖黄色多边形“太空舱”内,中间放着一张“床”,往上面一躺,一股射线照来,身上的肿瘤就可以得到治疗,整个过程没有异样的感觉,对肿瘤周边的脏器损害也非常小。
  这并非好莱坞大片中才有的镜头,而是真实的存在。5月7日,拥有国际公认最先进放疗技术的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正式开业,这是国内首家、也是全球极少数同时拥有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的医疗机构。被誉为“治癌利刃”的质子重离子技术在国内出现,对很多在抗癌路上苦苦挣扎的患者来说,又多了一个延续生命的机会。
  引进“太空舱”十年磨一剑
  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一个会议室的墙上,写着的“十年磨一剑”五个红色大字非常醒目。回忆起为了引进“太空舱”的经历,一路走来的项目负责人、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诸葛立荣由衷感叹道:“就像取经一样,我们终于取到了真经。”
  早在1998年,上海就开始关注国际上放射治疗肿瘤这一前沿技术。2003年7月,正式启动项目前期调研。当时,专家们除了在该引进质子技术,还是重离子技术的路径上有分歧,上海还面临要建成一家这样的医院,投资成本太高等客观困难。“设备太贵,回报时间太长。刚开始国企和民营企业来参与的积极性很大,但最后都走了。”诸葛立荣摇着头说。
  不过,这并没有阻挡上海在尖端肿瘤技术上探索的决心。在前后召开了近30次专家论证会,实地考察了7个国家的17个质子、重离子中心和科研机构,形成长达10万字的调研论证报告后,2009年2月,在召开的一次专家咨询论证会上,所有与会专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随后,上海市政府决定引进质子重离子技术。
  2008年,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进行全球招标,引进了一套德国西门子公司的设备,又经过前后6个月的谈判,最终落实好设备引入的各种事宜。
  建医院地面沉降要求超严
  2009年,医院进入施工阶段。由于质子重离子技术非常精准复杂,对建筑施工的要求也非常高,破土动工后,难题一个又一个摆在面前,“很多建筑要求都是国内以前没有的,当时有专家看了后说,这些要求根本做不到”。
  其中一个难点是,怎样才能达到质子重离子设备需具备的辐射安全保护要求。由于设备运行时有射线射出,为了确保安全,防止辐射外泄,德国提出的建筑沉降要求是,一年10米地基沉降范围不能超过0.025毫米,而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地下基础恰恰又是软土层,施工难度极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退休的老专家都请来参与施工讨论,最后决定在地下第九层打下桩。”诸葛立荣介绍,医院开工时,打下去的地桩深度是68米,一共打了729根桩。
  这些打下去的地桩,经过第三方建筑设计公司连续几年观测后,均达到了要求,德国专家也非常佩服。
  医院基础建设完成后,德国西门子公司又历时两年半,才完成整套系统的安装。2014年,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迎来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审批。在经过前后长达8个月的检测后,确定设备能进入临床应用后,2015年3月,国家食药监总结颁发出国内首张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进口注册证。
  “一路走来遇到了太多太多困难,但是最后我们都做到了。”说起10年来,上海率先在国内进行质子重离子技术应用的坎坷探索和不懈努力,诸葛立荣多次发出这样的感概。
  [澄清3误区]
  是治癌神器?
  真相:仅是局部治疗手段
  “医生,我的病情很严重,到处治疗都没有效果,你一定要帮帮我。”日前,一名肺癌晚期患者得知质子重离子技术后,专程带上厚厚一叠病历材料来到质子重离子医院。
  门诊专家检查后发现,他的癌细胞已经全身严重转移,只能遗憾地说,这种情况下,其实并不适合采用质子重离子治疗。但是,这名患者并不甘心,依然执着地坚持:“你在我每个转移的癌细胞上都照射一下,肯定能治好的。”
  类似的一幕,在质子重离子医院门诊室经常出现。“很多患者会在电话里咨询,得到不能治疗的信息后也不愿意放弃,他们会专门到医院再找医生,有人甚至不远千里从四川等地赶来。”门诊部的苗医生说,在他遇到的病人中,大部分患者来咨询时癌细胞已出现多发转移,有些患者只有40-50岁,上有老下有小,“非常可惜的是很多已经不符合治疗指征了。他们一走,对家庭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我很痛心,但也很无奈”。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临床技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蒋国梁也说,肿瘤治疗是世界性难题,主要有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和内科治疗三大手段。尽管质子重离子技术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先进的放疗技术,“但它仅是一个局部肿瘤的治疗手段,很多中晚期的肿瘤还要联合化疗、外科系统治疗”。
  蒋国梁强调,质子重离子只是一个治癌利器,但肯定不是神器,对它绝不能神化,以为对所有情况的肿瘤都有效果,否则就会给患者造成误导。
  可不做外科手术?
  真相:治癌应多线作战
  “有些老人,心脏内就装了5个支架,这种情况下再进行外科手术,风险确实很大。”蒋国梁说,根据临床试验和国际经验,重离子质子对很多肿瘤患者,尤其是老年肿瘤患者,还有心肺等功能不够好的患者,提供了一个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疗选择机会。另外,外科手术会带来一定的创伤,一些不适合做手术,或者拒绝做手术的患者也可以选择质子重离子技术放疗。
  那么,是不是有了质子重离子技术,就意味着今后肿瘤患者都可以不用做外科手术了?对此,蒋国梁强调,很多肿瘤有几种治疗方法、或者需要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仔细分析并告知病人每种方式的疗效与副作用。
  作为影像诊断医生,门诊部的苗医生也说,肿瘤治疗是多线作战,不管是手术还是放疗、化疗,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而质子重离子技术在其中,就是增加一种新的有力武器。”苗医生认为,综合各种医疗检验手段、比如CT、磁共振、超声、血液检查、胃肠镜等技术,通过优化组合,早期发现肿瘤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通过早期检查、及时发现肿瘤,运用质子重离子技术或其他肿瘤治疗技术、可以最小的代价、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例如,美国多个大规模专业研究均表明,对于高危人群,定期的低剂量肺部CT检查明显优于普通胸片,可以发现早期肺癌并提高患者生存率。
  所有肿瘤都能治?
  真相:目前较成熟的仅7种
  2014年6月至9月,质子重离子医院对35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这些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疗效都不错,之后,更多肿瘤患者找到医院,希望得到救治。然而,从新加坡应邀来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工作的放疗专家、常务副院长陆嘉德教授表示:“质子重离子技术不是所有的肿瘤种类都能治疗。”
  陆嘉德说,2014年临床试验治疗的7种恶性肿瘤分为,头颈部(颅底脊索瘤、鼻腔腺样囊性癌、颅底软骨肉瘤)、胸部(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腹盆腔部(原发性肝癌、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前列腺癌),这几种治疗技术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医院正式开业后,治疗种类可能还会谨慎增加到14个到15个。“但是,一定是国外已经治疗过的、技术比较成熟的病种,尤其是与这7种肿瘤比较类似的、或者接近的病种,才会纳入治疗范围,如和颅底脊索肿瘤比较接近的颅底软骨肿瘤。”
  陆嘉德介绍,有些罕见的肿瘤,国外也没有研发过或用质子重离子技术治疗得比较少,我院会比较谨慎地开展治疗;另外还有一些肿瘤发病率很高,但也没有用质子重离子治疗过,仍需要研发,“但很难说清时间表。首先看治疗的安全性,有限性。总之,推进的过程是先从我们有经验的,再进入‘无人区’”。
  蒋国梁强调,根据德国、日本、美国的经验,对胃肠道肿瘤,如肠癌、胃癌,用质子重离子技术治疗有一定的难度,目前首选还是外科手术治疗,白血病也不适合用质子重离子技术治疗。
  [医疗普及6问]
  “手术室”里有什么?
  治疗床、“机器手”和治疗仪
  从漫长的康新公路拐进,穿过一个草坪,车在一个大门前停下。四周环境优雅,很像是一个度假酒店。
  这就是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它毗邻迪士尼,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相对,拥有四间名为“质子重离子”的治疗室。“每一层墙体差不多有1米,里面还有8层厚钢板。”在一名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穿过一段类似迷宫的走廊,据介绍,这样的走道设计,既可以隔离辐射、又可以自动感应人员进出。曲曲折折走了几个弯道后,质子重离子治疗室映入眼帘。房间是暖黄色,很宽敞,四周是多边形的墙,很像科幻片中常见的太空舱。里面的摆设也很简单,中间是一张一人宽的治疗床,顶部则是一个巨大的可以收缩的“机器手”,床的头部还有一个iPad大小的白色盒子一样的治疗仪器。
  “手术室”为何没医生?
  医生在一墙之隔的操控室
  在进行治疗时,“太空舱”里只有病人,不会出现医生和护士,这些看似简单的设备,各自拥有很大的功能:病人躺下后,“机器手”会上下舞动,像护士一样帮助患者把体位调整到最佳位置。治疗床则会根据需要,进行前后、左右、上下自动调整。
  而这一切,其实都是在与“太空舱”一墙之隔的操控室内完成的。这里有多台电脑,还有治疗设备。治疗时,物理师、主治医生等医疗团队的工作人员都会出现。当机器启动,他们会找到扫描出来的肿瘤组织细胞,经过精准定位后,治疗床头的那个白色小盒子中,会向病人身上射出一道射线,这就是粒子束流,它会精确击中肿瘤靶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在医院的地下,还有一个直径达21米的同步加速器,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质子和重离子束流,当加速到光速的70%后,一股束流就可以进入治疗室,并能治疗人体内30厘米深度的肿瘤。而这,也是许多手术中器械无法操控作用到的深度。
  质子重离子如何治疗?
  治疗方式要依据病人实际情况
  所谓质子,是指氢原子剥去电子后带有正电荷的粒子;重离子是碳、氖、硅等原子量较大的原子核或离子。
  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技术委员会主任蒋国梁介绍,在两种放射性治疗方式上,要看病人的实际情况,必要的时候还会两者相结合。“当肿瘤长在远离关键脏器的位置时,会直接采用重离子治疗,如果靠近关键脏器尤其是靠近消化道,会考虑光子放疗联合重离子放疗,或质子联合重离子放疗。比如胰腺癌中胰头部位的肿瘤和十二指肠是完全贴在一起的,如果全部用重离子治疗的话,对十二指肠的影响会较重,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会避免严重毒性和副作用。”
  据悉,每个疗程中,患者平均需接受37次质子治疗,12次重离子治疗。
  如何防“打偏”?
  引进“呼吸门控技术”
  在质子重离子的治疗过程中,全程均通过电脑和“机器手”完成。为此,有患者和家属担心,如果病人躺在床上,因紧张导致呼吸紧促,而此时又恰好要进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时,会不会出现癌细胞“打偏”,导致患者被误伤的情况?
  “对于运动肿瘤,特别是随着呼吸而运动的肿瘤,如肝癌、肺癌、胰腺癌等,在放射治疗中是会随着呼吸而运动的。为此我们引进了控制呼吸的‘呼吸门控技术’,用这种技术之后,对肿瘤照射的准确度会提高,对正常组织的照射性损伤会减少。”蒋国梁说。在医院提供的一段视频上记者也看到,这些肿瘤患者在治疗前会先佩戴一个呼吸监测装置,可以监测到他们呼吸的频率,随后根据不同的频率再进行放射治疗。
  蒋国梁说,此前,“呼吸门控技术”仅德国在1例患者身上使用过。而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在临床试验期间,成功应用到了3例肺癌患者的治疗上,并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如何避免副作用?
  到达病灶后才瞬间释放能量
  在肿瘤治疗中,放疗是一种常见方法。但是,目前应用很广的传统光子放疗,一进入人体就是高能量,随之产生的毒副作用也很大,不仅会伤害周边脏器,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作为两种不同射线的质子和重离子,因为有一个“布拉格峰”的特殊能量释放轨迹,也就是可以通过人为技术对其释放过程进行控制。
  “在到达肿瘤病灶前,质子重离子射线释放的能量不多。一旦到达病灶,射线会瞬间释放大量能量,整个治疗过程好比是针对肿瘤的‘立体定向爆破’。”蒋国梁这样解释质子重离子的治疗过程。
  除了对肿瘤周边的正常组织和器官有所保护,会比传统的光子放射更好,重离子治疗对恶性肿瘤的杀伤性也更强。特别是那些抗拒光子放疗甚至是质子放疗的肿瘤,比如黑色素瘤、软组织肿瘤、腺样囊性癌等包含大量乏氧细胞的恶性肿瘤,有更强的杀灭效应,和光子比要增加2至3倍的杀伤效果。
  “质子和重离子技术是国际公认的最先进、最尖端、最复杂的放疗技术。”蒋国梁说。此前,技术仅由德国、日本、美国少数发达国家拥有,全球作为医疗用途的相关装置也仅有30余台。
  治疗费多少钱?
  每个疗程均价27.8万元
  由于质子重离子医院投入资金庞大,后期维护成本也很高昂,因此治疗费用不菲。从国际上看,美国尽管只有质子治疗技术,但费用却最高,比日本和德国都贵2倍左右。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副院长王岚介绍,上海的费用是根据国际惯例及运营成本测算后确定的,每个疗程平均价是27.8万元,费用低于国际同类机构。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在质子重离子医院接受治疗,所有的开支并不能纳入医保。
  “国外的治疗费用可以纳入商业保险,目前院方也正在和保险公司进行洽谈,希望今后也能引入相关保险。”王岚透露。
  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医院对入院病人采取严格的预约制,患者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是挂号网预约。第一年计划收治约300例病人,通过4至5年努力,医院能发展到和日本、德国同样水平,并在5年后达到每年可收治病人1000例。
母肺腺晚期19突变,一线靶向。Q。抗癌路上携手同行!
width:100%">
该文夸张成分较多,但是作为放射性治疗新技术,其固有弊端肯定是存在的:费用高,仅限局部治疗,根治效果不明。大家若有兴趣可自行上网浏览。
母肺腺晚期19突变,一线靶向。Q。抗癌路上携手同行!
width:100%">
社区QQ达人
使用QQ帐号登录论坛的用户
1. 2. 3. 4. 5. 6. 7. 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拉帕尼香港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