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生是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要呢,还是单纯的学习知识

“为促进学习而教”的教育什么样?怎样实现?南京玄武区两位管理者现身说法!
让真、善、美在受教育者心中生发出来、扎根下去!
区域教育的持续发展,有赖于科学研究引领与扎实改革实践。多年来,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不断通过课堂教学研究聚力发展。2014年,玄武区在此前工作的基础上,围绕“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三大维度,提出了“坚持为促进学习而教”的“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主题,再次将区域课改引向深入。最近,中国教师报·区域教育周刊主编韩世文与该区相关负责人共同就“新三学”话题座谈。
“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三人谈
《中国教师报·区域教育周刊》主编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局长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
o人才的培养、教师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提升,都离不开“教学研究与实践”这个最根本的主题。
o无论我们招聘多少新教师,提拔多少中层干部、校级领导,他们都能很好地传承玄武区重视教学研究的传统,并且身体力行。
o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立,是不可能促进真正学习发生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o真正的学习是自觉、自愿、充满渴望的。教师要从更能促进学生“意义学习”的角度研究如何设计学科教学,以提升学生“意义学习”的水平。
专业团队确保教育高质量
韩世文: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必须真正聚焦课堂。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显然是这场“课堂革命”的逻辑起点。但是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艰难。我们在城乡学校行走中发现,一些课堂中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主权”。
丁加旗:的确,理念和行动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也发现,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教师备课不备学生,教案或者学案复制粘贴;课堂跟着课件走,满堂灌;作业布置不科学,重复的低效操练多……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学生仍然不是学习的主人,依旧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真实的学习很难发生。
韩世文: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获得“主权”,这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工作。没有真实的学习、深度的学习,就很难有教育真正的高质量。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推断,近年来全国各地呈现出的改革经验,或多或少都在聚焦课堂中获得质量的提升。而玄武区这十多年来教育教学质量领跑南京市,是否也说明玄武区在聚焦课堂、深化课改上卓有成效?
陈发山:我认为这样的成绩背后,最根本的保障只有一个:玄武区有一支锐意进取的校级领导、学校中层干部以及教研组长等专业力量构成的教育管理者队伍;有一支善于钻研、乐于引领大家前行的教培员和骨干教师队伍;有一支敬业爱生、踏实勤奋的教师队伍。有了这样的专业队伍,玄武教育发展才有了底气,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才的培养、教师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提升,都离不开“教学研究与实践”这个最根本的主题。
韩世文:也就是说,玄武区在不断深化课改、提升质量的路径选择上,依靠的是专业团队,支撑团队的是专业研究?
陈发山:没错。多年来,玄武区始终聚焦课堂的重点问题,连续推出区域性课堂教学研究主题,举全区之力共同研究。先后进行了“一研”“二抓”“三优化”“三学双动”“四边”“三全”“五优化”等区域性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从课堂规范到教学技术,再到课堂关键要素的优化,一系列研究是玄武区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领先的重要举措之一。
“新三学”引领教师“为促进学习而教”
韩世文:学习和研究永无止境。玄武区锁定课堂教学研究实践,为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了一种重要思路。从区域管理的角度来讲,校长、教师和教培员显然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主体”。当“核心素养”“互联网+教育”“深度学习”“综合素质评价”等成为当下教育改革与转型的关键词,玄武区有怎样应时而动的专业研究?
丁加旗:2014年6月,玄武区在前期“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坚持为促进学习而教”的“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主题,旨在研究如何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研究的重点指向了“学生、学习、学力”,以理解学生为基础,以支持学习为手段,以提升学力为目标。
陈发山:“新三学”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视角,研究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课程领导能力,在课堂语境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怎样的教学支持。
韩世文:作为区域教育的主政者,陈局长如何理解区域推进“为促进学习而教”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的价值?
陈发山:我认为其中的价值有三点:
第一,这是引领学校提升课程与教学改革品质的重要支撑。当初,我们全面调研了每所学校校本课堂教学研究的进展,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家长、社会对当下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日趋迫切,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和身心发展特点与上世纪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玄武区慎重提出“坚持为促进学习而教”的“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主题,围绕“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三大维度又细化了11项具体内容,为区域和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支撑。
第二,这是提升教学管理者队伍水平的重要抓手。多年来,玄武区一直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研究,在研究中及时找出我们在不同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带动大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了一种区域课堂教学研究文化,这种文化影响着一代代的玄武教育人。今天,无论我们招聘多少新教师,提拔多少中层干部、校级领导,他们都能很好地传承玄武区重视教学研究的传统,身体力行。
第三,这是广大教师践行“爱的教育”的重要实践路径。目前,城市的转型发展以及教育政策的调整,都给玄武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未来,需要充分发挥玄武已取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在教育软实力上下功夫。为什么在玄武区的教育热土上成长起斯霞这样有爱的教师?源于斯霞老师的“爱的教育”在玄武区有非常深厚的实践基础,是玄武区教育的本质所在。而“为促进学习而教”中的动词指向是“理解、支持、提升”,目标指向“学生、学习、学力”,这些都是践行“爱的教育”的具体教学主张和要求,引导各学校关注如何理解当代学生、如何以“教”的改进支持“真正学习的发生”,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等问题,通过广大教师对“为促进学习而教”的“新三学”课堂教学主题的校本化实践,归纳出践行“爱的教育”具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样例,从而在校级层面真正让“爱的教育”的专业性、智慧性、艺术性、公正性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得到体现。
多视角深化区域教学研究
韩世文:从行动策略上讲,玄武区推进“为促进学习而教”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重点是在哪几个方面着力的?
陈发山:一是从理解学生的视角,建构课程与学生的连接,一方面落实教师对课程标准及变化的把握,另一方面落实教师对学科课程的改编、扩充、整合和拓展,让符合教的课程逐步走向符合学的课程。
二是从支持学生的视角,开启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的研究,积极探索具有学科特质的教学研究,努力构建基于“为促进学习而教”的优质教学新常态,尝试以学科课堂教学建模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全区各校基于原有的研究基础,推进“为促进学习而教”校本化课堂研究,真正促进学校围绕支持学习的核心价值观进行课堂教学的变革,提升课堂研究的品位。
三是从提升学力的视角,提供精准的学习辅助资源。先后召开了主题为“提升作业品质,关注课堂评价”“强化分层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学力提升”的全区教学常规现场推进会,引领学校基于学情,在学生作业上追求轻负高质,加强“作业设计与完成质量”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和要求,提高学习效度。
四是从提高师能的视角,通过开展区域“学科建设”行动和建立跨校学科研修共同体,助推教师提升支持学习的“教”的能力。
五是从深化研训的视角,围绕研究主题开展“四个一”系列区域主题研训活动。各学科对每学期区域教师研训活动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以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为取向,以研究性、典型性、示范性和层次性引导全体学科教师深度参与。做到选取一个视角,拟定一个主题,召开一个现场会,形成一本资料集。
韩世文:五个视角,既是区域行动主张,也是深化研究路径。这样的顶层设计,既具有引领性,也具有实操性,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研究学生、助推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教培员和骨干教师们的研究文章中,我读到了真正的“深度成长”。
陈发山:这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初衷。
重科研成就学习的自觉者
韩世文:很显然,一项区域行动,仅靠行政推动是不行的。特别是指向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更需要研训部门的深度介入和引领,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研究文化和发展智慧。作为集科研、教研、培训、信息技术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又是怎样推动“为促进学习而教”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呢?
丁加旗:“科研引领、教培主线、技术支撑”是我们的工作模式。整体来看,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深化认识,推动实践。
首先在科研引领中,让教师成为“意义学习”的研究者。为了提升教师对“学习本质”的理解,科研部门人员深入教学一线,采用问卷、论坛、访谈等形式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梳理出教师在观念层面存在的误区。教研培训人员带领广大教师阅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等书籍,通过读书交流会、创新论坛等多种形式深刻理解“学习本质”的内涵。真正的学习是自觉、自愿、充满渴望的。教师要从更能促进学生“意义学习”的角度研究如何设计学科教学,以提升学生“意义学习”的水平,即提升新旧知识间的联结、内化、迁移和转换的水平,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具备学习新知识、认识新事物、探索新发现的持久能力。比如,初中政治、历史学科开展“学业前测分析”“基于试卷讲评的学生反思方法引导”“后测问卷”“学生个性化记录”的研究;小学数学通过课后访谈、课堂观察量表等手段展开切片研究,寻求支持学习的有效策略。
其次通过学科推进,让课堂成为“学习生长”的发源地。在理论学习之后,各学科教培人员组织教师展开了实践研究,彰显自己的学科课堂特质。通过同课异构、案例解读、骨干论坛等多种形式,采取分解课程标准、精准学习目标、改变学习方式、强化评价与教学的一致性等,引领教师始终站在“学”的角度引领、助推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少学科已初步形成了促进学生学习生长的课堂范式。如高中语文“讲、问、导”三位一体的基于“文本位”和“生本位”相互融合的“双本位”课堂教学建模;初中英语提出“SEA”课堂教学模式,即沉浸·体验·应用规范课程实施,力求教学目标重心的迁移,从“教”向“学”……
最后是创新机制,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自觉者。我们认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立,是不可能促进学习真正发生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我们建立了从观念到实践操作的创新机制:一是明确学生自主发展的校本要求;二是强化习惯养成教育及具体指标,开展自主育德研究,努力构建家校合一的养成教育管理体系,保障学生自主学习落到实处;三是培育学生自主发展的班集体环境;四是研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类课程;五是建立促进自主学习的运作载体,如“一页纸”学案、助学提纲、研究单、任务卡、导航卡、学习卡等。
真实学习让好理念落地
韩世文:如此专业的研培引领,如此扎实的课堂实践,从教师与学生层面“双管齐下”,“学中心”一定能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彰显。
丁加旗:三年的实践,确实取得了重要的成效。目前,玄武区不少教师基于“为促进学习而教”的教育理念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和实践智慧,积累了一批“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习”的具体工具、方法、策略及典型案例。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不仅研究课标与教材,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研究;不仅考虑便于教的策略,更加深入思考支持不同学生体验学的历程而教的策略;玄武区的课堂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真正的学习在这里发生……
韩世文:从理念到观念,再到行动,这是一段艰难的路。可喜的是,我们在玄武区听到了好理念真正“落地”的“声音”!
陈发山:总结这几年的探究和实践,我们不仅看到了教师真正的转变、成长,看到了学生学习品质的明显改善,还在实践中创新了区域教学研训的模式。借助“为促进学习而教”的研究,我们从原来较多的散点式研训方式,到更多关注系列化主题性研训方式,形成了基于“为促进学习而教”的“备、教、辅、研、培”的教学研训闭合回路。与此同时,也扩大了区域课堂教学研究的影响。不管是以“为促进学习而教”为主题开展的年会展示活动,还是走出去以“为促进学习而教”理念呈现的研讨课,都得到专家、同行的高度评价,为玄武区域课堂教学研究和变革实践提升了影响力和知名度。
韩世文:好的理念需要智慧的践行,好的教育思想需要在课堂中绽放。归根到底,教育是人学,是爱的事业。玄武区教育的土壤里,有斯霞老师“童心母爱”“爱的教育”思想,这是玄武区教育人对教育本原的最好理解与回应。
陈发山:我们希望传承好老一辈教育家的精神财富,通过我们的努力,能给每一个玄武学子以“带得走的美好”,让真、善、美在受教育者心中生发出来、扎根下去,不断传递玄武区教育的正能量。
因此,坚持“为促进学习而教”,也是为了努力为爱而教!
内容来源 | 中国教师报
微信编辑 | 冬慈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基于自我管理的远程教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赤子(上中旬)》2015年16期
基于自我管理的远程教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摘要】:电大远程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专门人才,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远程教育在电大的广泛应用,很多学生出现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度落后等学习适应不良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低下是限制远程教育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因素。笔者针对当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的现状,提出了基于自我管理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即自我激发学习兴趣、自我制定学习计划、自我总结经验、自我落实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快学、乐学和严格的自我管理。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3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慧;;[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林文普;[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2期
封昌权;;[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3期
赵宏;陈丽;郑勤华;张善实;;[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月;[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张晓宁;;[J];成人教育;2010年01期
王润兰;李铮铮;张晓鑫;;[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高玲;;[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09期
陈娴娴;;[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喻亮;祝维亮;;[J];成功(教育);2013年24期
陈芳;;[J];成人教育;2013年12期
刘华;;[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年19期
贾翠英;赵颖;;[J];甘肃科技;2014年15期
李晓东,盛琳阳,崔丽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学玲;[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李铮铮;[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张玉环;[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钱强;[D];苏州大学;2011年
陈静;[D];苏州大学;2011年
杨艳莉;[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卢秋蓝;[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文春明;[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谢扬;[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矫春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窦娇颖;;[J];成人教育;2007年03期
王正东;[J];中国电大教育;1999年07期
张信军;[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21期
王松涛;[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1期
王大勇;;[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5期
时锦雯;[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赵宏;陈丽;;[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10期
丁兴富;[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陈丽,龚静;[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田慧生;[J];教育研究;199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碧静;凌国理;李志春;沈文静;黎晓;叶淑珍;;[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29期
龚新垓;;[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年08期
张小鹏;;[J];赤子(中旬);2013年10期
冯佰琴;;[J];考试周刊;2009年36期
陈晓丰;张雷;赵磊娜;;[J];考试周刊;2013年14期
陈晖,李春兰;[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谢国生;;[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03期
任玲艳;;[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10期
颜为青;;[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年04期
田志君;;[J];成功(教育);2013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宗英;;[A];2014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许珂;石乐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鲍吉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贵州卷)[C];2010年
梁冬艳;徐泉珍;;[A];2012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杨爱红;齐学洁;张师愚;;[A];中国化学会2013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临川区第四小学 王安玲;[N];抚州日报;2011年
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
黄康琳;[N];学知报;2010年
睢县高级中学
刘自永;[N];学知报;2010年
山东省无棣县五营回民学校教师
刘明银;[N];学知报;2011年
海门市三和中心小学
沙海兵;[N];江苏科技报;2007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韩立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邱洪艳;[N];学知报;2010年
榆中县和平中学
白宗珍;[N];甘肃日报;2010年
毕节市八寨镇牧郎小学
韩立贵;[N];毕节日报;2009年
李忠东;[N];大众科技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军铁;[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穆琳;[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程翠丽;[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艾征;[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强春丽;[D];延安大学;2014年
林双;[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安吾怀;[D];西南大学;2014年
朱晗;[D];西北大学;2009年
朱丽;[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于学琴;[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的位置: &
论对学生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