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最近口苦,请问口苦是什么原因因,可以怎么改善

[转载]肝胆疾病论治2作者:郭朋
我的图书馆
[转载]肝胆疾病论治2作者:郭朋
原文地址:作者:
慢性B型肝炎
作者:郭朋
摘自《肝胆病验方妙用》p.14~29
慢性B型肝炎
在我国,85%的慢性B型肝炎通过母婴传播,5%左右通过医院性传染,5%通过密切接触的血液和体液途径传播。母婴传播是我国B肝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B型肝炎蔓延的最好方法是做好新生儿计划免疫。
慢性B型肝炎是感染B型肝炎病毒,肝脏出现慢性、反复的炎症损害。临床上以疲乏、恶心、食欲减退、肝区不适、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等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西医学认为,慢性B型肝炎总体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小时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小时CC及其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B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肝着,属于中医“痞证”、“黄疸”、“胁痛”、“积聚”、“症瘕”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湿热疫毒所致,其中毒邪入侵、正气虚弱、气机郁滞、血瘀阻络常相互影响,使慢性B型肝炎出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复杂情况。其病理改变以湿、热、瘀、虚为主,临床上辨证论治常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5个证型。
 1.湿热中阻
症见身目发黄而色泽鲜明,尿黄,胁肋胀闷,恶心,厌油腻,纳呆,口苦口黏,大便黏滞不爽,四肢困重,倦怠乏力,舌质淡,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以清利湿热,常用三仁汤加味(《温病条辨》)治疗,由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薏苡仁、竹叶、厚朴、半夏等组成。
热重,舌苔干燥明显者,加黄芩、槴子。
肝胆湿热者,加茵陈、龙胆。
气滞血瘀者,加丹参、赤芍。
痰多者,加胆南星、浙贝母。
见舌苔黄腻,纳呆,身重体倦,胸脘疡闷,口干不欲饮者,可合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
2.肝郁脾虚
症见胁肋胀满疼痛,抑郁烦闷,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食减少,腹胀便溏,舌淡有齿痕,苔白,脉沉弦。治以疏肝理脾,常用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或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味治疗,由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陈皮、川芎、甘草等组成。
脾虚明显者,加黄芪、党参。
食欲不振者,加白术、山楂、神曲、炒谷麦芽。
瘀血阻络者,加丹参、郁金等。
 3.瘀血阻络
症见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丝、肝掌,胁肋刺痛,肝脾肿大,舌质暗或有瘀斑,脉细涩弦。治以活血化瘀,常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味治疗,由桃仁、红花、生地、当归、赤芍、川芎、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等组成。
疼痛明显者,加元胡、乌药。
气虚血行无力者,加黄芪、太子参。
肝脾肿大者,加三棱、莪术、炮山甲。
大便溏泻、食欲不振者,加党参、神曲、山药。
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阴虚者,加龟板、鳖甲。
出血者,加紫草、旱莲草、三七。
腹胀者,加大腹皮、佛手。
 4.肝肾阴虚
症见右胁隐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舌干燥,目干耳鸣,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形体消瘦,舌质红,少苔或舌苔剥脱,脉细数无力。治以滋补肝肾,常用一贯煎(《续名医类案》)加味治疗,由生地、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等组成。
口干多饮者,加知母、石斛、生石膏。
烦热甚者,加竹叶、黄连。
肝脾肿大者,加鳖甲、龟板、桃仁、红花、丹参。
伴有心肝阴虚者,加酸枣仁、柏子仁、百合、白芍、合欢皮、栀子。
若病久及肾,肝肾阴虚较重者,可合入二至丸(《医方集解》)。
5.脾肾阳虚
症见畏寒喜暖,面色不华或晦暗,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少腹腰膝酸冷,下肢浮肿或全身水肿,腹胀便溏或泻下清谷,小便不利,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脉沉细或沉迟涩。治以温补脾肾,常用附子理中汤(《阎氏小儿方论》)加味治疗,由制附片、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等组成。
小便不利,水肿明显者,加桂枝、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
食欲不振者,加陈皮、山药、焦三仙。
呃逆者,加清半夏、白术、吴茱萸等。
1.化肝解毒汤
【药物组成】虎杖、平地木、半枝莲各15g,土茯苓、垂盆草各20g,赤芍、姜黄各10g,黑料豆10g,生甘草3g。
【加减运用】
肝郁气滞者,加醋柴胡5g,香附10g。
气火郁结者,加丹皮、山栀各10g。
湿热中阻者,加炒黄芩10g,厚朴5g。
湿热在下者,加炒苍术、黄柏各10g。
湿热发黄者,加茵陈12g,山槴10g。
热毒偏重者,加龙胆草5g,大青叶、蒲公英各15g。
湿浊偏重者,加煨草果5g,晚蚕砂10g(包)。
血分瘀毒者,加白花蛇舌草20g,制大黄6g。
营分郁热者,加水牛角片、丹皮、紫草各10g。
肝血瘀者,加丹参10g,土鳖虫5g,桃仁10g。
肝血虚者,加当归、白芍各10g。
肝肾阴虚者,加桑椹子、旱莲草各10g。
阴虚有热者,加大生地、金钗石斛各10g。
脾气虚者,加党参、白术各10g,黄芪12g。
肾阳虚者,加仙灵脾、菟丝子各10g。
【用药方法】将上药放砂罐内,加冷水浸泡过药面,泡20分钟即行煎煮。沸后改用小火煎15分钟,滤取药液温服。每日1剂,煎服2次,上、下午各1次,食后2小时服。连服2个月为1疗程。一般应服用2~3个疗程,治疗前及每满1疗程,可复查肝功及B型肝炎病毒感染表面抗原标志物1次。
【适用病证】本方具有清解肝脏湿热瘀毒之功,适用于慢性B型肝炎迁延者及B肝病毒携带者,表现以湿热瘀郁为主证者。
【病案举例】单某,男,27岁,工人。病史:1988年5月因乏力、纳差,查肝功发现黄疸指数7U,SGPT(97U),HBsAg(十),自觉肝区隐痛,恶心欲吐,四肢乏力,就医检查诊为B型肝炎。先后用过多种中、西药物,经半年以上治疗,反覆查肝功能8次,转氨酶时升时降,澳抗一直为阳性,乃于1989年11月来我院治疗。就诊时症见:肝区时隐痛,恶心欲吐,纳谷不香,神疲乏力,口干,大便日行2次,但不溏,舌苔薄黄腻,舌尖暗红,脉弦滑。辨证施治:肝经湿热瘀结,木郁不能疏土,拟化肝解毒汤。药用虎杖、平地木、垂盆草各20g,土茯苓15g,贯众、紫草、黑料豆各10g,甘草3g,二妙丸12g(6)。服40剂后,自觉症状逐渐消失。原方再服25剂,复查肝功正常,B型肝炎病毒感染表面抗原标志物(一)。但尚不耐疲劳,上方去紫草、土茯苓、垂盆草,加制首乌、制黄精、大生地各12g,以扶正固本,服一疗程后,在我院及其他医院复查肝功等指标均为正常。
【验方来源】刘燕玲,洪慧闻。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肝胆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证阐释】本方系我国著名中医临床专家、南京中医学院教授周仲瑛经验方。周氏认为,临证所见B型肝炎起病多缓,症状相对隐伏,病程长,每易持续迁延转成慢性。肝为藏血之脏,故湿热毒邪不仅蕴于气分,且常深入血分,瘀滞肝络,表现出湿热毒瘀交结的病理特点,致使热毒瘀结于肝,湿毒蕴遏脾胃。由于湿热毒瘀是发病的病理基础,贯穿于病变的始终,因此病理发生主要属于邪实。但邪毒久羁,热伤阴血,湿伤阳气,又可邪实与正虚错杂,导致肝脾两伤,病及于肾,表现肝肾阴血虚耗,或脾肾气虚、阳虚。本方辨证适用于湿热毒瘀互结的证候,旨在以祛邪为主,邪祛则正复。治疗重在清化湿热,化解肝毒,凉血化瘀。药用虎杖、平地木、半枝莲为主,辅以土茯苓、垂盆草相互协同而奏清热化湿解毒、凉血活血之效。佐以黑料豆、甘草,调养肝脾而解毒;取赤芍、姜黄入肝为使,增强凉肝活血作用。本方立意重在祛邪,慢性B肝总属邪盛而致伤正,祛邪即寓扶正之意。如并见正虚,则可适当扶正以祛邪。在治疗后的恢复巩固阶段,则须另用扶正调补为主的方药。本方用药重在活血,因为慢性B肝病邪多已深入血分,故宜以凉血和血为主,兼以清出气分湿热,但又忌用消克破血伐肝之品。
2.方药中教授治肝系列方(加味黄精汤、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和减味三石汤、升麻甘草汤)
加味黄精汤
【药物组成】黄精30g,当归12g,细生地30g,夜交藤30g,苍白术各10g,青陈皮各10g,甘草6g,柴胡10g,姜黄10g,郁金10g,薄菏3g。
【加减运用】
大便溏薄者,酌减生地用量。
血瘀明显者,加丹参30g,鸡血藤30g,名曰丹鸡黄精汤。
气虚明显者,加党参15g,黄芪30g,名曰参芪黄精汤。
【用药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5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ml为宜,每日服1剂,每剂分2次服用,饭后2小时温服。连服2剂,停药1天,每月可取20剂。
【适用病证】本方具有养肝疏肝,滋补肾阴,运脾和胃之功,主治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证见胸胁满闷、胁下疼痛、舌红苔少,同时兼见胃脘不适、纳少便溏等,属肝肾脾胃同病、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者。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消退之后体力未复者。
【病案举例】尹某,男,41岁,1972年9月初诊。患者自1964年以来,经常出现肝区疼痛,并伴低热(37.5~38&°C&),肝功检查正常。1968年在某医院作肝穿刺,疑诊肝炎。1972年2月“感冒”发热,肝区疼痛猝然加重,呈针刺样痛。经检查诊为肝癌,住院治疗。经多方处理,低热、肝区疼痛始终未能得到改善,全身情况亦日趋恶化,遂于1972年9月来诊。诊时,肝区疼痛、低热(37.5&°&C)、胃胀、纳差、便溏、形瘦、面色青黯、神疲气短、脉沉细弦数、舌质青赤、有瘀斑、苔薄白。肝脏触诊肋下5cm,质硬,表面不光滑,触痛。予参芪黄精汤。药后2周,白觉症状即逐日减轻。以后连用半年左右,诸证消失。实验检查:甲胎球(一),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等均转正常出院。出院后继续来门诊以上方加减服用,一年后停药并恢复工作。随访至1990年仍健在。
【验方来源】刘燕玲,洪慧闻。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肝胆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证阐释】本方是我国著名肝病诊治专家,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方药中教授治疗肝病的基本方。方中黄精、生地、当归滋水涵木;柴胡、郁金、青陈皮、薄荷疏肝理气;苍白术、甘草、陈皮运脾和胃;姜黄理气活血;夜交藤养血安神。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柔肝、滋肾运脾、和胃理血之效。临床若能灵活应用,则必获益良多。
加味一贯煎
【药物组成】南沙参10g,麦冬10g,当归12g,细生地20g,金铃子10g,夜交藤30g,丹参30g,鸡血藤30g,柴胡10g,姜黄10g,郁金10g,薄荷3g。
【加减运用】
大便干结者,生地可加量至30g,并减少煎药时间,首煎20分钟即可。
大便偏溏者,生地酌减用量,并增加煎药时间,首煎可煎至1小时。
肝区疼痛较重者,加元胡10g。
腹胀明显者,加砂仁6g,莱菔子15g。
合并黄疸者,合入减味三石汤(方见后)。
【用药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5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ml为宜。每日服1剂,每剂分2次服用,饭后2小时温服。每服2剂停药1天,每月共服20剂。或间日服1剂,服药过程中,停服其他任何中西药物。
【适用病证】本方滋肾、养肝、疏肝,适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病。证见肝区疼痛,口干目涩,大便偏干,脉弦细滑数,舌质红苔薄黄干等。中医辨证属于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者。
【病案举例】刘某,男,32岁,1989年10月初诊。两年来患者肝区疼痛,疲乏无力,在外院多次检查转氨酶均在500U以上,麝浊10U以上,麝絮(十~十十),诊断迁移性肝炎。长期服用西药保肝药物及中药清热利湿解毒剂,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来诊时,肝区疼痛,疲乏无力,纳谷尚可,口干渴欲饮水,睡眠不实多恶梦,大便偏干,小便偏黄,脉弦细滑数,舌质红,苔薄白中心黄而偏干。实验室检查:转氨酶500U以上,麝浊10U,麝絮(十十),诊断为迁延性肝炎。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湿热内蕴。予加味一贯煎合减味三石汤。1月后复诊,上述症状已基本消失,复查转氨酶220U,麝浊8U,麝絮(一)。再服上方1个月,1月后复查转氨酶、麝絮均转正常,麝浊6U。继服加味一贯煎原方,1月后再查,转氨酶、麝浊、麝絮均转正常。以后继续服用本方至半年后停药。服药期间,每月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自觉症状,肝炎已愈,疗效巩固。
【验方来源】刘燕玲,洪慧闻。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肝胆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证阐释】本方系在魏玉璜方“一贯煎”的基础上加减而成。方中生地、沙参、麦冬滋水涵木,养肝柔肝;当归、丹参养血和血;柴胡、郁金、川楝子、薄荷疏肝理气;姜黄、鸡血藤活血化瘀;夜交藤养血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养肝、疏肝活血之功。本方临床疗效可靠,然扶正有余,祛邪不足,故不宜久用。从肝病“毒虚”理论出发,本方宜与草河车汤、升麻甘草汤合用。
加味异功散
【药物组成】党参15g,苍白术各10g,茯苓30g,甘草6g,青陈皮各10g,黄精20g,当归12g,焦楂、建曲各10g,丹参30g,鸡血藤30g,柴胡10g,姜黄10g,郁金10g,薄荷3g。
【加减运用】肝区疼痛剧烈者,加金铃子10g,元胡10g。
【用药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5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ml为宜。每日服1剂,每剂分2次服用,饭后2小时温服。每服2剂停药1天,或间日服1剂,服药过程中,停服其他任何中西药物。阴虚患者服用本方注意中病则止,不宜长服久服,亦可在服用养阴方剂过程中间断服用本方。
【适用病证】本方具有健脾和胃、养肝疏肝、养血和血之功,适用于:(1)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病,证见胸胁满闷,胁下隐痛,纳呆纳少,便溏,舌质淡润,舌苔薄白,脉濡细等,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肝乘、气滞血瘀者;(2)上述肝病患者,虽见有阴虚证,但服养阴剂后,胃脘不适,纳差便溏者;(3)当前虽见有阴虚证,但询问病史,素体脾虚者。
【病案举例】刘某,女,54岁,1973年3月初诊。患者10年来经常胃脘胀满,大便偏溏,有胁下隐痛。1972年检查肝功,转氦酶200~300U,麝浊10U左右,A/G比值接近平均值,血小板10万/mm&?以下,诊断为慢性肝炎。一直服用中西药物,但肝功损害,未恢复正常。于1973年3月来诊。就诊时,症状同前,脉沉细而濡,舌淡润,苔薄白。检查肝功:转氨酶256U,麝浊10U,A/G:3.0/2.8,血小板8.6万/mm&?,诊断为慢性肝炎。中医辨证为病在肝脾,证属脾虚肝乘,气滞血瘀,予加味异功散加砂仁、莱菔子。服药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1个月后复查肝功,各项指标均有好转,治疗3个月后复查肝功恢复正常,以后多次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1980年患者右侧乳房发现肿块,经某医院病理检查确诊为乳癌,行根治手术。术后肝区疼痛、脘腹胀满、大便稀溏等症状又复作,检查肝功各项指标均明显异常,A/G比值倒置。再予加味异功散,同时合用冬虫夏草粉。服药后,各症相继消失,肝功检查亦转正常,后仍间断服用加味异功散调理。现乳癌术后已10年,患者多次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内,已恢复工作,疗效巩固。
【验方来源】刘燕玲,洪慧闻。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肝胆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证阐释】肝病后期邪除止虚,土衰木枯,治疗的关键在于扶正。又久病多瘀故又当和血祛瘀。方中党参、苍术、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健脾益气、运湿和中;黄精、当归、丹参、鸡血藤养阴补血和血;青皮、陈皮、焦楂、建曲、柴胡、郁金、薄荷、姜黄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养肝,理气活血之功。方氏加味异功散,既补脾土、荣肝木,又畅肝气、调血脉,故为治疗肝病之良方。
【附】减味三石汤
【药物组成】生石膏30g,寒水石30g,滑石30g。
【用药方法】合入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方中同煎,煎服法亦同上。
【适用病证】该方清热利湿解毒,为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辅助方。一般与自拟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合用。适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合并黄疸或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转氨酶持续高限不降,中厌辨证为湿热盛者。
【病案举例】过某,男,42岁,1978年5月初诊。患者3年来肝功损害,确诊肝炎。转氨酶长期持续在500U以-上,百治不效。就诊时,肝区疼痛,疲乏无力,大便偏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细数,查转氨酶500U以上。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先予加味一贯煎。1个月后症状好转,但转氨酶无变化。考虑虽属阴虚,但挟有湿热,遂于原方中加入减味三石汤以清利湿热。1个月后复查肝功,转为正常。后连续服用此方3个月,每月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遂嘱停药观察。10年来,患者定期复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内。在此期间,患者两次出国工作,颇为劳累,但肝功始终正常,肝炎治愈,疗效巩固。
【验方来源】刘燕玲,洪慧闻。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肝胆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证阐释】本方系在《温病条辨》“三石汤”方基础上减味而成,对湿热型肝炎有卓效,但不单独使用,恐寒凉伤中。方中寒水石不仅清邪热,尚可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而解,与滑石相伍,其效更彰,故为治疗湿热肝炎之妙品,后学不可不知。
【附】升麻甘草汤
【药物组成】升麻30g,甘草6g。
【用药方法】常合入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味散、加味黄精汤方中同煎,煎服法亦同上。
【适用病证】本方具有解毒、和中之功,为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辅助方。一般与后面所述之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合用。适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损害严重,转氨酶长期持续在高限,中医辨证属于毒盛者,恰合用该方。
【病案举例】郭某,女,30岁,1969年5月初诊。患者确诊肝炎已10年。经中医药物治疗,10年来转氨酶一直持续在500U以上始终不降,麝浊10U,多方无效。就诊时,患者肝区疼痛,疲乏无力,纳差,舌红,脉弦细滑数。根据上述病证,辨证为肝肾阴虚,波及脾胃,邪毒炽盛。拟养肝助脾疏肝,佐以解毒为法,予加昧黄精汤合升麻甘草汤治疗。升麻最大用量为45g。服药2周后,症状明显好转。1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肝功,转氨酶、麝浊均下降至正常值,仍宗上方继续治疗2个月,每月复查肝功均保持正常值,诸症消失。停药1年后复查肝功仍在正常范围内。1983年患者因他病来诊,述自1969年治疗取效后,10余年来肝功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验方来源】刘燕玲,洪慧闻。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肝胆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证阐释】方中升麻辛甘、微苦、微寒,擅清热解毒;甘草和中调药,又擅解毒。二药合用,解毒而不伤中,扶正而不恋邪,共奏解毒、和中之功。本方虽小,但功效卓著,妙不可言。单方中升麻一味的运用,就值得玩味。考升麻《本经》谓其“除百毒,辟瘟疫、瘴气、邪气、中毒、时气毒病....”《本草备要》谓:“轻,宣,开阳,解毒。..
..解百药毒,吐蛊毒,杀精鬼。”可见本品擅长攻毒、解毒。而肝炎为病毒所致,属中医疫毒范畴,业已被广大医家公认。故尔,从祛邪角度而言,本品于肝炎最相适宜。另外,本品用至30g,超出常量数倍,亦应引起后学重视。
3.舒肝化瘀汤
【药物组成】柴胡9g,茵陈20g,板蓝根15g,当归9g,丹参20g,莪术9g,党参9g,炒白术9g,黄芪20g,女贞子20g,五味子15g,茯苓9g。
【加减运用】
有湿热证候或瘀胆现象的,方中茵陈可重用40~60g,以利于清利湿热,再加赤芍、槴子,是出于祛瘀利胆的目的。
虚羸不足严重,偏于阳虚者,酌加淫羊羞、仙茅、肉桂以温补肾阳。
偏于阴虚者,酌加生地、枸杞等以滋补肾阴
对于肝硬化代偿失调,血脉瘀滞、阳虚不化所出现的腹水,根据“去菀陈痤”、温阳利水的治则,在重用补益脾肾和活血祛瘀之品的基础上,尚须酌加理气利水之品,如大腹皮、茯苓皮、泽泻、白茅根等,如此标本兼治,有利于腹水消除,恢复肝脏代偿功能。
【用药方法】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每剂煎煮2次,每次煎煮30分钟,将2次所煎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温服。亦可共碾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日服3丸。
【适用病证】具有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清解祛邪,培补脾肾牙之功,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血瘀阻络者。
【病案举例】马某,男,45岁,汽车司机。1988年3月来诊。患者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罹A型肝炎,曾经住院治疗。1985年2月经检查又感染B型肝炎,经多方治疗,迁延不愈。来诊前经某医院检查肝肿大2~3cm,质地中硬,化验肝功能异常,血浆蛋白异常。诊为“慢性B型肝炎活动期”。症见:右胁胀痛,胁下症积,有触痛,脘痞纳呆,泛恶厌油,疲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细弦。证系肝瘀气滞,脾肾两虚,湿毒侵犯。拟调肝化瘀,补益脾肾,兼顾清解祛邪。治以内服舒肝消积丸,每日早、中、晚各1丸,并配服舒肝化瘀汤加白花蛇舌草20g,每日1剂。连续服丸、汤药3个月,经检查肝脏回缩2cm,质地变软,肝功和蛋白异常消除,自觉症状消失,体力恢复。2年多后,身体健康,病情无反复。
【验方来源】杨远高。专科专病特色方药丛书。肝胆病特色方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
【临证阐释】本方是我国《内经》著名研究专家、甘肃中医学院周信有教授经验方。周氏认为,湿热夹毒,邪毒留连,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致病的主要原因;正气虚损,免疫功能紊乱低下,是发病的重要病机;肝失调达,气滞血瘀,又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因此,本方组成采取解毒化湿、补虚、祛瘀三法合用的治疗原则,通治各种病毒性肝炎。方中以柴胡调达肝气;茵陈、板蓝根、茯苓等清热利湿,抑制病毒;当归、丹参、莪术等养血调肝,和血祛瘀,以扩张肝脏血管,增强肝内血液循环和增加肝脏血流量,从而起到改善肝脏营养及氧气供应,防止肝脏细胞损害、变性和纤维组织增生,以防肝病的发生发展,并促使肝病恢复;党参、白术、黄芪、女贞子、五味子等为扶正补虚之品,参、术、芪健脾益气,从而有利于血浆蛋白的提高,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其中五味子酸收入肝,使转氨酶不致释放出来,从而起到降酶作用。上药配伍,全面兼顾,起到中药处方综合作用和整体调节作用,这是运用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一大优势。
4.舒肝解毒汤
【药物组成】当归12g,白芍15g,柴胡15g,茯苓15g,板蓝根15g,败酱草15g,茵陈30g,川楝子12g,银花15g,蒲公英15g,甘草6g,生姜10g,红枣5枚。
【加减运用】
若两胁胀痛甚者,加青皮、佛手、川朴。
若纳差、腹胀者,可加焦三仙、鸡内金。
若右胁肋痛甚者,可加玄胡、郁金、丹参。
若肝脾肿大者,可加炙鳖甲、三棱、莪术。
若转氨酶升高者,可加五味子、黄芩、半枝莲。
若体倦乏力者,可加太子参、黄芪等。
本方是赵氏治疗慢性B型肝炎的经验方。临床根据病情,随证灵活加减,每获良效。
【用药方法】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每剂煎煮2次,每次煎煮30分钟,将2次所煎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于饭后l小时温服。
【适用病证】本方具有疏肝健脾,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急、慢性B型肝炎,或有胁肋疼痛隐隐,或两胁胀痛不舒,中医辨证属于湿热中阻、肝郁气滞者。
【病案举例】简某,男,36岁,日就诊。自觉全身疲倦乏力,右胁肋隐隐作痛,初未介意。1990年9月前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升高(84U),表面抗原阳性(1:64)。随后又作“两对半”,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曾服肝泰乐、肝必复、云芝肝泰、灭澳灵和复方树舌片等药半年,病情时轻时重。复诊见右胁肋隐隐作疼,脘腹胀满,纳差,体倦乏力,小便微黄,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稍数。遂以舒肝解毒汤加减:当归12g,白芍15g,柴胡15g,茯苓15g,板蓝根20g,败酱草15g,茵陈30g,川楝子15g,银花15g,公英15g,五味子12g,焦三仙各12g,甘草6g,生姜、红枣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连服9剂,饮食略有增加,照上方加鸡内金10g,继续服用。
4月12日三诊,又服药9剂,饮食明显增加,胁肋疼痛减轻,继续照上方取用。
4月26日四诊,连续服药32剂,做肝功能检查:转氨酶正常(20U),HBsAg阴性(1:8),“两对半”仅有抗HBe阳性,余项皆为阴性。为巩固疗效,照首方去银花、公英、茵陈、川楝子,加党参12g,黄芪20g,继续服用近2个月,肝功检查均正常,“两对半”各项皆为阴性。随访半年,身体健康,复查“两对半”3次诸项皆为阴性。
【验方来源】刘燕玲,洪慧闻。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肝胆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证阐释】本方是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赵清理经验方,赵清理教授于1985年创办张仲景国医大学并任校长。赵氏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是人体气机运行畅达的保证。若情志不遂,肝木失于条达,肝体失于柔和,以致肝气横逆胁痛等症随之而起。且肝木为病,易于横侮脾土,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中土受损,人体气机之升降逆乱,诸症风起。故本方使用疏肝解郁之品意即顺其条达之性,发其郁遏之气,正合《内经》“木郁达之”之旨。又伍健脾助运之味,实上以御木侮。且肝气有余,则肝血不足,所以肝郁易致血亏,虚则外邪侵入,恋于肝内,故更佐清肝解毒之剂,补肝体而和肝用,以消除外来之邪毒,如是则体用兼顾,肝脾并治,共奏祛邪扶正之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苓、甘草、干姜、红枣健脾和胃,此乃逍遥散抑肝健脾之意;板蓝根、败酱草清热解毒,抗菌谱较广,又兼有抗病毒作用,尤其对肝炎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银花、公英清热解毒,对多种细菌、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茵陈、川楝子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对多种病毒、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肝胆疾患所常用。以上诸药相伍,既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杀灭病菌等作用以祛邪,又可通过疏肝健脾而调动机体抗病挑以扶正,此即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实乃治疗慢性迁延型肝炎的理想方剂。
【药物组成】贯众15g,田基黄15g,桑椹子15g,土茯苓15g,平地木15g,虎杖30g,丹皮10g,郁金10g。
【加减运用】
若见肝区胀痛、脘腹满闷不适之时,可加柴胡、枳壳、郁金、川楝子、红花等。
如湿热蕴结、肝脾气滞、舌苔黄腻、脘腹胀满、食少泛恶、小便黄赤,加入苍术、厚朴、半夏、木香、黄连、枳壳、泽泻等
伴SGPT增高,可加白花蛇舌草、茵陈、垂盆草、苦参、半枝莲等。
病久迁延,瘀阻络脉,或正虚肝脾不调,可加桃仁、丹参、红花、三棱、郁金、枳壳理气活血、和络止痛,也可用当归、白芍、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等养肝调脾、扶正补虚。
【用药方法】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每剂煎煮2次,每次煎煮30分钟,将两次所煎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于早晚温服。
【适用病证】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护肝解郁之功,用于无明显临床症状的B肝患者及B肝病毒携带者。
【病案举例】稽某某,男,南京人。初诊时除表现为上腹部偏右即胆囊区部胀满、压痛外,余无特殊不适。B超提示胆囊壁模糊粗糙,肝功能:SGPT(110U),KGT(68U),B肝两对半HBsAg(十),HBc(十)。根据辨病为主,结合辨证原则,治疗选用贯桑饮加柴胡、枳壳、白花蛇舌草。连续服药一月后,SGPT、KGT均明显下降,胆囊肿痛大减,原方继续进服3月,复查除HBsAg(十)外,余项全部正常,临床症状也消失。
【验方来源】米一鹗。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临证阐释】本方是首批国家级老中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汪履秋教授的经验方。B型肝炎往往没有临床表现,中医对此似乎无证可辨,汪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仍在肝脾,湿热毒疫是其病理因素,故将治疗方法重点放在清热解毒、顾护肝体上。本方首选苦寒的贯众、田基黄、土茯苓、平地木、虎杖等,入肝脾以清热解毒、化湿辟秽,为抗B肝病毒的辨病用药;《普济方》有桑椹子善治水肿胀满的记载,因其味酸气凉,能养肝肾,利水消胀;再配上郁金、丹皮二药理气行瘀,更为全面,以利于改善肝功能,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统观全方,意味深长,既不失中医辨证用药的传统特色,又参进辨病内容,针对性强。
6.肝炎灵汤
【药物组成】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党参15g,云苓30g,夏枯草15g,灵芝15g,白花蛇舌草30g,柴胡10g,丹参30g,山甲10g,虎杖15g,茵陈30g
,五味子15g,鸡内金15g。
【加减运用】
若胁肋疼痛甚者,加元胡、枳壳。
腹胀甚、舌苔白厚腻,加薏苡仁、砂仁。
便秘者,加川军。
呕吐甚者,加半夏、竹茹。
肾虚者,加淫羊藿。
血瘀甚者,加红花、鳖甲。
牙龈出血者,加三七粉(冲服)。
【用药方法】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每剂煎煮2次,每次煎煮30分钟,将两次所煎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30天一疗程,一般用3~6个疗程。
【适用病证】本方具有益气健脾,活血解毒,祛湿化痰之功,适应于全身乏力,纳呆少食,口干苦,脘腹痞闷,恶心,呕吐,胁肋刺痛或胀痛,面色晦暗无光泽,舌苔厚腻或白或微黄,脉弦细无力者。
【病案举例】张某某,男,32岁,日以间断出现恶心、厌油、腹胀、纳呆3年,加重伴尿黄半月来诊。曾按“胃炎”治疗多日无效。现倦怠无力,罚睛及面部均见黄染,尿黄如浓茶水样,面色晦暗无光泽,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厚微黄,脉弦细无力;肝区有明显叩击痛,B超显示肝肋下2cm,边缘稍钝,肝回声粗糙;化验肝功能显示:总胆红素82.3μmol/L,谷丙转氨酶408U/L,谷草转氨酶392U/L,B肝五项:
HBsAg(十)、HBeAg(十)、HBcAb(十)。中医诊断为:湿热内阻中焦,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西医诊断为:慢性活动性B型肝炎。治疗上给予健脾益气,疏肝行气,活血通络,清利湿热。药方以肝炎灵汤加味: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党参10g,云苓30g,夏枯草15g,灵芝15g,白花蛇舌草30g,柴胡10g,丹参30g,山甲10g,虎杖15g,五味子15g,鸡内金15g,元胡15g,薏苡仁30g,半夏10g,红花10g,砂仁10g。共煎服60剂,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验方来源】陈爱玲,李雷。自拟肝炎灵汤治疗慢性B型肝炎89例观察。中外健康文摘,):75.
【临证阐释】慢性B肝疫毒内伏,正气不足,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缠绵难愈。临床治疗宜益气健脾以固本,活血解毒,祛湿化痰以治标。张仲景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方中用党参、白术、云苓健脾养肝祛湿;黄芪、白术与防风配伍为玉屏风散方,以益气祛邪,长期服用可防止外邪的侵入,而又不留内邪;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灵芝解毒化浊;茵陈、虎杖解热利尿利胆,使湿热毒邪有所出;肝喜疏恶郁,故用柴胡调达肝郁;丹参、山甲活血通络,软肝化坚;五味子保肝降酶;鸡内金以健脾除胀;共奏扶正祛邪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党参、云苓、白术、防风能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白花蛇舌草、灵芝、丹参、山甲能抑制B肝病毒复制,清除免疫复合物,改善微循环,增加肝血流量,减轻肝小叶炎症细胞浸润,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促进损伤肝细胞修复;茵陈、虎杖抗肝损伤,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五味子降低转氨酶,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通过长期临床应用表明,本方具有保肝、降酶、抗病毒、抗肝纤维化作用,且能调节B肝患者的免疫状态。长期服用无明显的副作用,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7.草河车汤
【药物组成】草河车30g,青皮12g,苏木6g。
【加减运用】
如热毒较甚,将草河车更为凤尾草30g。
大便溏者,减草河车,加贯众30g。
有黄疸者,加茵陈15g,槴子10g。
在肝硬化早期可加山楂30g。
腹水较明显者,加郁金15g,槟榔30g。
伴见脾胃虚弱者,加茯苓15g,白术12g,党参12g等。
【用药方法】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每剂煎煮2次,每次煎煮30分钟,将2次所煎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适用病证】本方具有清热活血、舒肝止痛之功,适用于现代医学所诊断的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或单项转氨酶增高者,临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明显而肯定。临床症见肝经郁热,两胁胀痛,心烦急躁,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
【验方来源】李宝顺。名医明方录。第三辑.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
【临证阐释】本方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宋孝志教授经验方。胁痛是肝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正如《灵枢?五邪篇》所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临床引起肝之为病的原因很多,笔者根据《素问》
“肝喜条达,又主藏血”及“肝热病者...胁病痛,手足躁,不得安卧”等论述,并从长期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肝病发生的最主要病机是气不调达、血不和畅及肝经郁热。因此治疗当以清热解毒,理气活血为组方原则。草河车汤就是本着这一原则而组成的。草河车经临床验证,对改善肝功能,降低转氨酶,控制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作用。方中药物虽简单,但配伍严密,用量讲究。草河车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是为主药,用量亦重,常用30g。青皮辛散温通,苦泄下气,入肝胆经,可疏肝破气,清泄止痛,又防草河车苦凉太过。苏木入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本草纲目》云:“苏木乃三明经血分药,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放在方中以用6g为宜。本方药简、便、廉,用之灵验;临床可连续服药2~4个月,无不良反应。对于肝功能不正常患者,不管有否临床症状,均有疗效。
=========================
酒精性脂肪肝
作者:赵晓威
摘自《肝胆病验方妙用》p.151~160
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肝脏受损、肝细胞内脂质过度堆积的病变过程,是酒精性肝病的一种(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同其他类型的脂肪肝相比较,酒精性脂肪肝更易诱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由酒精引起的脂肪肝中20%~30%有发展为肝硬化的可能,甚至导致肝癌。
轻度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多无症状,中、重度的可呈现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如轻度全身不适、倦怠、易疲劳、上腹不适、恶心呕叶、食欲不振、腹胀等,少数患者有低热、腹泻、冈肢麻木、手颤、性功能减退、男性有阳痿等。部分患者有肝肿大、脾脏多不大。轻度患者的实验室可无明显异常,中、重度的可出现ALT、AST、GGT、血胆红质(BiL)和三酰甘油(TG)的轻至中度增高。在未成酒的患者中TG增高明显。
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有戒酒,注意饮食,宜高蛋白、低脂饮食,补充维生素。护肝,用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多希磷脂酰胆碱等。严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可考虑肝移植。
中医认为大量饮酒后,酒毒湿热内蕴、肝脾损伤、气血不和、痰浊内生、气血痰湿相互搏结停于胁下,迁延日久,肝脾肾气机受损,水湿停聚于腹而成臌胀。《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的“酒疸”类似于酒精性肝病。临床应据不同病情辨证治疗。
1.湿热蕴结证
症见身目尿俱黄,发热口渴不欲饮,口苦,心中懊憹,恶心呕吐,食后作胀,嗳气不爽,或腹胀、或胁下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质红、苔厚腻或黄腻或兼灰黑,脉弦或弦数。血清胆红素升高,碱性磷酸酶增高、γ-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显著增高、或蛋白比例倒置。治以清热利湿为法,常用茵陈蒿汤(《伤寒论》)加味,方由茵陈30g,栀子、云苓各15g,大黄、车前草、厚朴各10g组成。加减:热甚苔黄厚者,加黄柏、黄芩、板蓝根、蒲公英、忍冬藤,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湿热并重者,用甘露消毒丹、三仙汤、连朴饮合上方加减。脘腹胀闷者,加枳实、木香、大腹,皮行气导滞消胀。右胁疼痛较甚者,加柴胡、郁金、玄胡、川楝子,疏肝解郁止痛。刺痛者,加地鳖虫、王不留行、穿山甲,活血化瘀止痛。衄血者,加丹皮、赤芍、知母。若出现腹水,合五苓散加减。
2.胆热瘀积证
症见黄疸胁痛,高热烦躁,口苦口干,胃纳呆滞,恶心呕吐,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糙,脉弦滑数。治以清肝利胆退黄为法,常用清胆汤(经验方)加减,方由柴胡、黄芩、姜半夏、枳实、大黄各10g,银花、连翘各15g,蒲公英、茵陈各20g,丹参、金钱草各30g组成。加减:若胁痛,加川楝、玄胡、郁金、虎杖,疏肝行气、开郁通结。高热烦躁,口苦口干者合龙胆泻肝汤。
3.肝郁血虚证
症见胁下症块且疼痛不舒,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面色暗黑,头颈胸部朱纹赤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舌质暗或瘀斑,脉细涩或芤。治以活血化瘀为法,常用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方由柴胡、当归、桃仁各10g,五灵脂、穿山甲各15g,地鳖虫12g,丹参、白茅根、大腹皮各20g,茯苓、白术各30g组成。加减:若胀满过什,加枳实、厚朴、槟榔。
4.肝郁脾虚证
症见胸胁胀满串痛,喜叹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胀频泻,泻后痛减,苔白或腻,脉弦。治以疏肝健脾为法。常用逍遥散(《太平要惠民和剂局方》)加减,方由柴胡、白术、薄荷各10g,白芍、当归、云苓各15g,生姜、甘草各6g组成。
5.脾阳不足证
症见主证:腹大胀满不舒,或按之如囊裹水,入暮尤甚,面色爸黄,脘闷纳呆,得热稍舒,神倦怯寒,动则喘气,肢冷或下肢浮肿,小便短少不利,大便溏泄,次多量少,舌质胖淡紫,苔白腻,脉沉细而弦缓。治以温补脾胃、化气行水为法,常用实脾饮(《济生方》)合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或五苓散(《伤寒论》)加减,方由附子、干姜、白术、厚朴、广木香、草果仁各10g,大腹皮、云苓、车前草各15g,甘草6g组成。加减:腹胀苔厚者去白术、甘草、加苍术、厚朴、郁金、砂仁以燥湿消胀。小便不利者,加猪苓、桂心,以助阳化气行水之功。
6.肝肾阴虚证
症见面色晦暗,形瘦神萎,唇紫,腰背劳困,腹部膨隆,青筋暴露,午后低热,口干咽燥,时有鼻衄,牙龈出血,或有朱纹赤缕,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有黑便,舌红少津、苔黄而干或剥脱,胁肋隐痛,其痛悠悠不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功能明显异常。治以滋养肝肾、活血利水为法,常用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或一贯煎(《柳州医话》)合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方由生地、山萸肉、山药、云苓、泽泻、丹皮、栀子、当归各12g,白芍15g,柴胡、延胡索、、川芎、枳壳、桃仁、红花各l0g组成。加减:阴虚而兼湿热较著者,去生地、枸杞、山萸肉加厚朴、茵陈。兼有潮热烦躁,加银柴胡、地骨皮、竹叶,以清热除烦。小便少,加猪苓、滑石、或少加肉桂心以反佐之。如齿鼻衄血,加仙鹤草、鲜茅根,以凉血止血。瘀阻严重者,加赤芍、王不留行、穿山甲,以活血化瘀。如阴枯阳浮,而见耳鸣、面赤颧红,加龟板、鳖甲、牡蛎,滋阴潜阳。
1.慢迁纤方
【药物组成】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5g,丹参20g,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10g,神曲15g。
【加减运用】如口干、口苦、腹胀、尿黄、舌红苔黄腻者,为肝胆湿热证,加大黄、虎杖、山楂、草决明。若明显乏力、气短,为脾虚气弱,加葛根、苍术。若失眠、腰膝酸软、劳累后肝区疼痛加重者,胃阴虚血少,加何首乌、黄精、枸杞子、女贞子等。
【用药方法】每日1剂,加水煎2次,分2次服。
【适用病证】酒精性脂肪肝。
【病案举例】王某,男,35岁,日初诊。患者查体发现脂肪肝,既往有乙肝病史,未做治疗,平日嗜酒。近因体重不断增加、乏力来就诊,见患者体胖,身高165cm,体重175kg,右胁隐痛、乏力、便溏、胃纳一般、小便正常,舌质淡肥有齿印,苔白、脉弦滑。生化检验示:HBsAg十、TC10.8mmol/L(3.6~6.1mmol/L)、TG4.1lmmol/L(0.56~1.7mmol/L),HDL0.36mmol/L(0.40~200mmol/L)、肝功能正常。B超示:重度脂肪肝。中医诊断:胁痛,肝郁脾虚。西医诊断:脂肪肝。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药治疗以疏肝健脾、祛湿化痰、活血通络。方药:慢迁肝方加法夏l0g、郁金10g、田七3g、枳实l0g。水煎服、每日1剂、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清淡饮食、忌饮酒。治疗3个月后患者症状消失,体重下降明显。血脂检验正常,B超示:轻度脂肪肝。
【验方来源】蔡敏,杨永和,罗凌介。脂肪肝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中国热带医学,):853.
【临证阐释】罗凌介主任认为本病的成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致湿浊内生,或性急易怒,肝失条达,肝失疏泄,木旺克土,脾运失司,湿浊内生,湿邪困脾,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聚湿成痰,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致气滞血瘀。肝郁脾虚为其主要病机。脾胃健运,则湿浊得化,肝癖渐消。故拟疏肝健脾的慢迁纤方治疗,受到较好疗效。
2.疏肝健脾汤
【药物组成】柴胡、法半夏各10g,草决明、何首乌、泽泻、葛根各15g,生山楂、丹参、茯苓各20g,陈皮12g。
【加减运用】若两胁下隐痛者,加延胡索9g。ALT升高者,加垂盆草15g,岗稔根10g。肝肿大者,加生牡蛎15g,地鳖虫9g。痰湿明显者,加苍术9g。腹胀者,加枳壳8g。
【用药方法】每日1剂,加水煎2次,分2次服。
【适用病证】酒精性脂肪肝。
【验方来源】任泽久,龚钰清,陈悦,等。疏肝健脾汤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21.
【临证阐释】脂肪肝由于饮酒过度或嗜食肥甘厚味,而滋生痰浊。因痰湿内停,使气机郁滞、血脉瘀阻,致气、血、痰、浊互相搏结,聚滞为积。治宜疏肝健脾、行气活血、消痰化脂。疏肝健脾汤方中,草决明清肝醒脾助运。何首乌、黄精补肝益脾。柴胡、丹参疏肝解郁,利胆活血。生山楂消积化瘀。泽泻利湿、泻热。法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葛根化解酒毒。茯苓健脾渗湿化痰。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消痰化积之功。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月后、肝功能和血脂都有改善、总有效率94.44%。
【药物组成】党参30g,黄芪30g,茯苓15g,苍术10g,半夏10g,枳壳10g,郁金10g,丹参10g,赤芍10g,葛根10g,砂仁6g,九香虫10g,甘松6g。
【加减运用】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合解酒毒药物,如葛花、枳实子、蔻仁、砂仁、陈皮等,同时还可加具降脂护肝作用的生山楂、何首乌、决明子、泽泻等药。
【用药方法】每日1剂,加水煎2次,分2次服。
【适用病证】酒精性脂肪肝。
【病案举例】任某,男,42岁。日初诊。主诉:右胁肋部时有胀痛不适2月,伴见乏力、纳呆、便溏,舌质暗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腻,脉弦滑。平素因工作关系饮酒频繁、且嗜肥甘厚味。肝功能显示:谷丙转氨酶(ALT)52U/L、谷草转氨酶(AST)74U/L、乙肝标志物阴性。CT显示:肝脏体积均匀性增大,肝实质大部分密度均匀降低,平均CT值58Hu(脾52Hu)。CT诊断:重度脂肪肝。血脂:胆固醇7.9mmol/L、甘油三脂5.7mmol/L。诊断为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痰瘀互结,治以健脾疏肝、化瘀消浊。处方:党参30g、黄芪30g、茯苓15g、苍术10g、半夏10g、枳壳10g、郁金10g、丹参10g、赤芍10g、葛根10g、砂仁6g、九香虫10g、甘松6g。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上药5剂后,诸症大减,随证加减,守上法连服3月,诸症消失。复查:血脂正常。肝脏CT显示:肝脏体积正常,肝实质密度均匀,平均CT值58Hu(脾52Hu)。CT诊断:肝脏未发现明显异常,脂肪样变消失。嘱其少饮酒,适量运动,定期检查,随访0.5a各项检查正常。
【验方来源】张慧?赵文霞教授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经验。河南中医,):17-18.
【临证阐释】赵师认为本病由中焦脾胃健运失调,肝胆疏泄失职,土虚木郁,木不疏土而致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湿浊郁积于肝而形成脂肪肝,肝郁脾虚为其基本病机,因此临证首须健运脾胃,配以疏肝之法。以党参、黄芪为君以温阳益气,且用量宜大,才能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常须加入半夏、苍术、枳壳行气化痰,以助参芪运化。气机阻滞致血行缓慢,加入养血活血之药,丹参、赤芍、甘松等,奏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之功。在治疗中灵活加减,以增强疗效,能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
4.复方丹参养肝汤
【药物组成】丹参30g,山楂15~30g,郁金、麦芽、黄精各12g,泽泻、白茅根各15g,茯苓、神曲、猪苓各10g,陈皮6g。
【加减运用】气虚,加黄芪、太子参各15g,纳差,加白术、苍术各10g,黄疸,加茵陈10g,口苦,加黄芩、山栀各10g,腹胀,加砂仁9g,枳壳10g,便结,加大黄6~9g。
【用药方法】每日1剂,加水煎2次,分2次服。
【适用病证】酒精性脂肪肝。
【验方来源】李方,陈强松。复方丹参养肝汤治疗酒精性脂肪肝45例。陕西中医,):.
【临证阐释】祖国医学认为酒大热,长期嗜酒或短期大量饮酒,湿热酒毒内蕴伤肝(胆),损(脾)胃,致气机郁滞,血脉瘀阻,痰湿内生,气血痰互结阻于腹中,而形成痞块。复方丹参养肝汤重用丹参、山楂,活血化瘀、消食化积。泽泻、茯苓、猪苓、白茅根清热利湿,渗利湿热从小便出。郁金舒肝解郁、化瘀止痛。神曲、麦芽、陈皮,健脾消食,醒脾导滞。黄精,健脾养血、润肺生津,具有活血化瘀、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食化积之功。丹参,促进肝脏循环,抑制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改善肝脏脂肪代谢,从而达到治疗脂肪肝的目的。黄精、山楂、丹参、陈皮既有降脂保护肝功能的作用,又有抗氧化的作用。泽泻则对脂肪肝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方用于临床,总有效率84.5%。
5.加味柴胡疏肝散
【药物组成】柴胡15g,陈皮15g,川芎10g,香附15g,枳壳15g,白芍30g,甘草5g,丹参20g,山楂30g,决明子15g,何首乌20g,夏枯草15g,茯苓30g,泽泻15g。
【用药方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煎服。2个月为1个疗程。
【适用病证】酒精性脂肪肝。
【验方来源】林艳,田谧,于歌,等。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酒精性脂肪肝52例临床研究。吉林中医药,):32-33.
【临证阐释】其病机乃过量饮酒及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或湿聚生热,以致肝失疏泄,痰浊内生,阻滞经脉,气血运行受阻,而成气滞血痛。因而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治疗本病之大法。故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方中柴胡、陈皮、香附、枳壳,疏肝理气,川芎、丹参、山楂,活血化瘀。茯苓、泽泻、甘草健脾化湿。白芍,柔肝止痛。夏枯草、决明子,清肝泻火。何首乌,补肝血。甘草,和中缓急。诸药合用,疏肝健脾、化瘀消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可降低肝脏中三酰甘油含量,具有抑制纤维增生和促进纤维吸收的作用。白芍能降低谷丙转氨酶,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得到改善和恢复,并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夏枯草、决明子、山楂、何首乌等均有直接降血脂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降脂之功,用于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总效率100%,对临床症状、肝功能均有较好的改善。
6.解酒肝康汤
【药物组成】人参,白芍,丹参,山楂,枳实子,葛根,葛花,五味子,甘草。
【用药方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煎服。连服3个月为1疗程。
【适用病证】酒精性脂肪肝。
【验方来源】李彬,郝巧光。解酒肝康汤治疗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评价。光明中医,):62-64.
【临证阐释】本病病因为过度嗜酒,病变在肝。病机为湿热酒毒内蕴,肝脾失调,气滞血瘀,脾失健运、湿热内蕴、聚湿生痰,导致痰瘀互结、壅塞肝胆、肝失疏泄、胆汁排泄受阻,从而使脂肪沉积于肝脏。其中痰湿凝聚中焦、脾失健运、阻碍气血运行,导致痰瘀气血相互搏结、肝失疏泄、胆汁排泄受阻为本病发病的关键。辨证为肝郁脾虚,血瘀痰阻证。故治宜疏肝健脾、解酒祛湿、祛瘀行滞。方中人参益气健脾和胃,使得气血生化有源,脾得生化以强健。白芍、五味子,具有养血柔肝之功效,肝得柔和以疏泄。丹参、山楂,活血祛瘀,具有导滞通腑的作用。葛根、葛花升发疏散,能解酒毒。枳实子则善治酒毒内积。甘草能泻火解毒,调和药性。全方共奏疏肝健脾、活血化瘀、解酒泄浊之功效。用该方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组总有效率92.5%,腹胀、肝区痛、肝肿大等主要症状方面明显缓解,肝功能与血脂各项指标、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
7.益肾洗肝化脂汤
【药物组成】制首乌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茵陈20g,泽泻20g,葛根10g,郁金10g,山楂10g,槐米10g,海藻10g,酒大黄10g,草决明10g
,丹参20g。
【用药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个月。
【适用病证】酒精性脂肪肝。
【验方来源】董子强,赵勇军,史玉霞。益肾洗肝化脂汤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BUA、TBA的影响。国医论坛,):20-21.
【临证阐释】酒精性脂肪肝多由长期饮酒,过食肥甘,热毒内生,损及脾胃,伤及肝胆,累及于肾,肾主五液,肾中精气亏损,阴阳失衡,水不涵木,肝失疏泄,痰阻气滞,血行不畅,痰浊气血相搏结,留积于肝而成此病。益肾洗肝化脂汤中制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有滋肾护肝。丹参、山楂、酒大黄,行气活血。葛根解酒泄毒。海藻、泽泻、草决明,软坚祛脂。茵陈洗肝化浊等,符合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有促进酒精排泄及肝细胞再生,使肝内脂肪沉积减少,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有确切的保肝降脂、促进免疫功能、抗肝损伤作用,故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本方能祛除肝脂,保护肝功能,改善症状与体症,治疗前后BUA、TBA、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均有改善,总有效率为89.47%,且无毒副作用,优于单纯戒酒调脂治疗。
8.自拟护肝祛脂汤&(杨建宇组方)
【药物组成】葛根30g,枳实子15g,茵陈15g,黄芩10g,赤芍15g,当归10g,泽泻30g,女贞子15g,决明子30g,莱菔子20g,丹参30g,生山楂30g,柴胡10g,旱莲草30g,垂盆草30g,生甘草4g。
【用药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程3个月。
【适用病证】酒精性脂肪肝。
【验方来源】张占伟,李文侠,高韩宝。自拟护肝祛脂汤治疗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光明中医,):44-45.
【临证阐释】本病属中医“酒积”范畴,因酒为湿热之物,其性大热有毒,易生痰动火,长期嗜酒,必中酒毒,酿生湿热,瘀血蕴结于肝,并累及脾胃,引为本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治疗上当以清酒毒、化痰湿、祛瘀消脂、舒畅肝络为要。方中葛根、枳实子自古以来为醒酒解毒之品,已证明可增强人体乙醇代谢酶系的活性,对抗乙醇对肝脏醇脱氢酶活性减低的作用,有利于乙醇体内的分泌代谢,并提高肝细胞浆中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有利于机体解毒功能的发挥,保护肝脏细胞免受自由基亲电子化合物和毒物的损害,减轻乙醇毒性。配合茵陈、黄芩、垂盆草,清肝利湿、解毒降酶,泽泻、海藻利湿化痰浊,赤芍、丹参、柴胡,疏肝活血抗纤维化,女贞子养阴柔肝,决明子清肝明目,生山楂活血祛瘀消积,合用有降低血脂、清除肝细胞内脂肪作用,苍术燥湿健脾,莱菔子下气化痰,使脾运湿化以消痰浊之源。本方治疗总有效率96%,治疗前后AST、ALT、GGT及治疗前后B超检查均有明显改善。
【药物组成】黄连,山栀,芦根,厚朴,石菖蒲,法半夏,泽泻,山楂,猪苔,茯苓,神曲等。
【用药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适用病证】酒精性脂肪肝(脾虚型)。
【病案举例】姬某,男,干部,45岁,嗜饮烈性酒10年有余。4年前体检时B超提示肝脂肪浸润(肝内光点轻度密集、均匀、回声稍增强,肝内管道分布尚正常),初无明显症状,渐感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过劳则右胁隐痛,口苦而黏,于2000年12月初诊。查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化验:甘油三酯2.5mmol/L,胆固醇6.9mmol/L,高密度载脂蛋白胆固醇(HDL-C)1.03mmol/L,肝功能正常。复查B超同前。治以益气健脾、清热利湿。用上方出入30余剂,症状消失,继服60天巩固疗效,用药中嘱患者适当运动,戒烟酒,予低脂饮食,120天后复查B超,肝脏无特殊,血脂正常。
【验方来源】秦应娟,杜林。脂肪肝中医论治五法。河南中医学院学报,);47-48.
【临证阐释】本病的外因是嗜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或感受湿热之邪,亦可因素体禀赋、形体肥胖等原因导致湿热内蕴、脾失健运,因此脾虚失健是脂肪肝最基础的病理变化,是该病发生发展的基础。“脾为后天之本”,脾运失健常可导致变证,影响脏腑气血功能,此类患者初时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继而常表现为:疲倦乏力,纳呆食少,恶心欲呕,胸脘胀满或口苦而黏,渴而不欲饮,心中懊恼,便泻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方选连朴饮、五苓散加味。山楂、茯苓、神曲,健脾益气。黄连、山栀、芦根,清热利湿。石菖蒲、法半夏祛痰化浊。厚朴,行气宽中。泽泻、猪苓利湿。全方有健脾益气以治本,清热利湿以化浊之功。故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
==================
肝病(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很少发烧的炎症)
作者:石原结实
肝脏是体内毒素的解毒器官。被胃肠消化吸收的食物,有毒物质可立即被肝脏解毒。
肉类、蛋、牛奶等西洋食物含有高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肠子中消化时,会产生胺、阿摩尼亚、粪臭素(skatole)、吲哚&(indole)等腐败物质,同时是粪便发臭的原因。
此外,这些物质在被人体吸收后,会产生毒素而使这些有毒物质解毒的就是肝脏,困此肝硬化或肝癌末期,肝脏功能极端恶化(肝功能衰竭)时,这些有毒物质就会直接被血液吸收,然后运送到脑部,伤害大脑,使人陷入肝昏迷(肝性脑病变)状态。
肉食过多、饮食过度、便秘等所制造的肠内腐败物,会使职掌解毒工作的肝脏产生疲劳,而让肝炎病毒趁虚侵入。
可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一、二种来实施。
实施石原式「清晨胡萝卜汁瘦身法」。
果汁制作法
将以下材料放入榨汁机中榨成汁。(榨汁机的英文是juicer,搅拌式果汁机的英文是mixer或blender。
建议使用凤梨牌榨汁机,研磨及过滤效果较佳。)
胡萝卜二根(约400公克),可榨出240cc
苹果一个(约300公克),可榨出240cc
芹菜或高丽菜(约100公克),可榨出70cc
三样加起来总共550cc,约三杯的量。
胡罗卜及芹菜等芹科植物有强肝作用,高丽菜的维生素U也有相同功能。
维生素B&2具有解毒作用,宜多吃富含维生素B&2的大豆、纳豆、糙米、绿茶、海胆、牡蛎等食品。
每天食用蚬味噌汤。蚬能促进胆汁的排泄,除含有提高肝脏解毒作用的牛磺酸和胆碱外,还富含具有强肝作用的维生素B&12。
虾、蟹、墨鱼、章鱼、贝(蚬、蛤蛎等)、牡蛎也含有丰富的牛磺酸,宜多食用。
避免饮食过度,特别要注意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取量。
戴上护腹,或用毛巾浸生姜水热敷上腹部(右肋下缘至心窝部位),以促进肝脏的血流。肝病的人多半上腹部寒冷,影响流往肝脏的血液,使得肝炎病毒得以入侵(肝炎)或脂肪堆积在肝细胞(脂肪肝)。血液中含有各种免疫物质和白血球,而血液不顺的部位就容易发生疾病,并影响疾病的痊愈。
老姜液的敷法:
【所需材料】
老姜约150公克、水二公升、棉布袋、厚毛巾二条。
【制作方法】
将生姜约150公克磨成碎泥。生姜最好使用老姜,而非嫩姜。
将生姜泥放入棉袋,上部以细绳扎紧。也可以用棉手帕包裹,再以像皮圈扎紧。
将二公升水和(2)生姜泥放入锅中加热,在水即将沸腾前将火转小。
不要让(3)冷掉,继续以小火保持温度。
将毛巾浸入大约70&℃的(4)水中(注意勿被热水烫伤)后适度拧干,再将毛巾敷在患部。
可在湿毛巾上加一层塑胶布,再盖上干毛巾,以防止湿毛巾很快冷却。
大约十公钟后,再重新浸泡(4)的热汁,拧干后热敷患部。
如此反覆二至三次。
疼痛或症状严重时,每天实施二至三回。若症状轻微,每天一回即可。
煮生姜的热水可重覆加热使用二、三次。
借饮食疗法冶愈肝硬化!
G先生出生于1932年,1994年初诊时年龄62岁。距此大约十年前起,发现GOT、GPT等肝功能指数偏高,而且两个数值经常保持在100以上。之后,被诊断为C型肝炎。
初期,他只有「比较容易疲劳」的自觉症状,但每天还是接受附近医师注射「Minophagen」(从甘草中萃取出的甘草甜素)。由于数年间长期注射,导致血管变硬,因此他来到我的诊所,探询是否有对肝炎有效的汉方药。
经过诊察,发现他整个腹部冰冷,特别是肝脏所在的右肋下缘处更为明显。显示流往肝脏的血流不顺。
所有的器官和细胞,都靠血液运来的营养素和免疫物质而得以运作,血液循环不良的部位就容易发生疾病,反之,生病的部位若能改善血流,就可加快痊愈的时间。我们会无意识的用手抚摸疼痛或不适的部位,这正是「治疗」的基本。或许就是出于本能的想让患部温暖,以改善血液循环,帮助治疗。
G先生的肝功能检查,GOT指数高于GPT,因此我判断它的肝炎已转为慢性(不论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初期时一定以GPT的值较高)。
最近,血小板的数目成为观察肝炎恶化程度和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G先生的血小板数为67,000,由此数字也可判断他的慢性肝障碍已相当恶化。
我委托肝脏专家的友人为他进行超音波检查和电脑断层扫描,也诊断他为「肝硬化」。
已发现的肝炎病毒有A型、B型、C型等七种,但病毒原本是只能寄生于生物细胞内的弱病原体。因为肝脏衰弱才会被这种病原体入侵,衰弱的原因则包括饮食过量、肉食以及流入肝脏的血液不足。
我指示G先生摄取基本食物,每一口至少咀嚼30次,而且减少食量。每天上午的「胡萝卜苹果汁」中还要加入50~100公克的高丽菜。高丽菜汁稍带苦辣味,但含有的维生素U不但有助于溃疡的治疗,也能强化肝功能。
肝脏将胆汁的消化液注入十二指肠,来帮助脂肪的消化,因此与胃肠相一同,是消化器官之一。肉食会在胃肠内产生胺、阿摩尼亚、粪臭素、吲哚等被人体吸收后会产生剧毒的物质,而肝脏就是使这些物质解毒的解毒器官。
因此,肝炎的饮食疗法最重要的就是减少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取量,并充分咀嚼。
现代医学主张「肝炎应摄取高蛋白食物」,但依上面所述,同时思考人类的牙齿形状,何者正确应该相当明显。
另外,也建议味噌汤中加入蛤蜊、蚬等具有利胆作用的食材(所谓利胆作用,是指将肝细胞所合成的胆汁送往十二指肠的作用,是显示肝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
肠内的废物被血液吸收后,必定会在肝脏解毒,因此便秘是肝病治疗的一大敌人。上面说明了以糙米为主食,并充分摄取豆类、海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以改善通便。此外,虾、蟹、墨鱼、章鱼、牲蛎等鱼贝类富含具有利胆作用的牛磺酸,最好常以这些鱼贝类作为副食。
G先生忠实的实践此饮食疗法,结果,GOT、GPT都明显降低。白血球和血小板的增加虽不如预期,但也在实施的三年后达到正常值。
&==================
愿您的生命之树长青----肝系统最佳保养方案
作者:栾加芹
1.肝是我们人体内的长青之树
肝脏按《易经》推理,属于巽卦,在五行里属木,在阴阳中为阴中之少阳,外与春气、青色、酸味相应。
在中医眼里,肝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
主疏泄:是指肝对人体之气具有疏通发泄、通达条畅的作用,它主要取决于肝气生发、主升的生理特性。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各脏腑组织器宫的活动正常平和。
主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由于肝脏的这种功能,所以人体各部分的生理活动,都与肝有密切关系。如果肝脏有病,藏血功能失常,不仅会引起血虚或出血,而且还会使身体的其他部位因血液滋养不足而出现病变。
与胆相表里:肝为脏,属阴,主里;胆为腑,属阳,主表。肝与胆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了表里相合的关系。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胆汁的正常排泄及发挥作用,全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
在体合筋:肝的血液充盈,筋才能得其所养,这样人体才能运动并且灵活而有力;如果肝的阴血不足,筋失所养,就要出现手足振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
在志为怒:肝的刚强之性,主要体现在肝气上,如果肝气生发太过,则人急躁易怒,肝的阴血不足,也会导致肝的阳气升泄太过,稍有刺激,人也容易大怒。
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从眼出,如果肝的阴血不足,就会两眼肝涩,实质上是泪液的分泌不足;而在肝经湿热等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迎风流泪、眼睛肿痛等疾病。
其华在爪:爪,包括指甲和趾甲,肝血充足,则指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指甲软薄,脆裂变形。
在窍为目:肝的经脉上联于双目,所以人的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如果大家想拥有一双明亮有神的眼睛,最根本的在于好好保养肝脏。
肝脏在人体之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从易理来看。肝脏对应于巽卦,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得巽木之气较多的食物以及经络调养法,希望大家可以更好地养护自己的肝脏。
2.&鸡属巽卦,大补虚劳
《本草纲目》中说:「巽,为风、为鸡。鸡鸣于五更者,日至巽位,感动其气而然也。今有风病人食之,无不发作。巽为鸡,可信矣。」其中指出,鸡属于巽卦,而人体之中,肝脏属于巽卦,因而鸡对于肝脏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属于巽卦的鸡,中医是常常将它入药来治疗许多顽疾的。
《本草纲目》里面讲了好几种鸡的功效,这里我主要为大家介绍养生祛病效果特别好的黄雌鸡和乌骨鸡。
炖只黄雌鸡,给产妇最贴心的关怀
黄雌鸡就是毛为黄颜色的母鸡,它的肉能补益五脏,主治伤中消渴、小便淋漓不尽,恶性痢疾等病症。如果您晚上睡觉受凉生病了,吃几顿黄雌鸡,就能渐渐康复。女性朋友产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可以炖些浓的鸡汤来补,这也是民间自古补养产妇的佳法。另外,把黄雌鸡肉剁碎调馅,做成馄饨吃,每天一顿,效果不错。
《本草纲目》中还专门记载了一个产妇的食疗方,就是抱一只黄雌鸡处理干净后,把3枚生百合和一些生米放到鸡的肚子里,把口缝合,然后放入锅中加入调味料煮熟,最后再打开鸡的腹部,取出百合、米饭,和着汁、肉一起吃,对产妇特别好。
虽然,中医所说的黄雌鸡特指羽毛为黄颜色的母鸡,但平时我们挑选时不必这么严格,只要是老母鸡就可以了。
乌骨鸡,妇科病的克星
乌骨鸡,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乌鸡,性味甘平。能治消渴、女性崩中带下及一切虚损之病。无论大人小孩儿得痢疾时,都可以煮汤来喝,也可以和丸药一起服用。另外对于脾虚导致的大便滑泄,把一两豆蔻和两枚草果放入乌骨鸡腹内同煮,空腹来吃,吃不了几次就好。
女性有白带不正常等妇科病时,用白果、莲肉、江米各5钱、胡椒一钱,装在乌骨鸡的肚子里,煮熟后空腹吃,效果也比吃药好。
男子肾虚的,用这个方法也补得起来。
《本草纲目》)里面提到的鸡,应该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草鸡,也就是吃着粮食和草丛里的小虫子自由自在长大的鸡,这种鸡的补气功效最好。可惜现在城里面很难买得到了,不过我们平时作为调养,用菜市场出售的肉鸡也是很好的。
煲鸡汤,让鸡的营养充分发挥
作为保健或者祛病,当然最好的方法是煲鸡汤,具体做法:把鸡洗净切块,加入足量的清水。先大火煮开,再变成小火炖。如果您用的是普通的锅,一般炖两小时就可以了,鸡汤炖好之后,加一点盐调味。当然,如果能炖上5个小时,那么即使不加任何调料,汤都会鲜美无比。如果大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用高压锅,嫩鸡保压20分钟,老鸡保压30分钟,打开高压锅盖后,再重新把锅中的鸡汤煮沸,这时还可以放入预先切好的新鲜山药片,也不需要加其他任何调料,只在吃的时候加一点点盐,味道之美不用说了。
在每天早晨,用50毫升鸡汤加适量清水,与适量大米一起熬粥,粥成后加一些切碎的新鲜蔬菜末和盐,给您的孩子和父母作早餐,色香味俱全,他们都会很喜欢吃。
鸡对各种体质人的虚弱症疗效都十分好,不过,我不建议有肝病的朋友常吃,曾经有老中医指出,乙肝患者吃鸡会导致转氨酶升高。
3.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您不知道荞麦也能补肝吧
荞麦是杂粮中的一种,三棱,颜色青黄,我们周围一般的大超市或杂粮店都有卖的。用它来和大米一起熬粥或蒸饭,别有一番香味。
荞麦味甘,性微寒,在祛病方面有很老到的疗效。功能主要表现为下气利肠,清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记载它:「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
荞麦治腹泻,用了都说有效
我曾见过一个用荞麦饭治疗慢性腹泻的医案:有一段时间,一位朋友总是肚子疼,腹泻不止,用了各种消食下气的药物都不见好转,这种情况持续了两个月,使得他瘦弱不堪。后来,一位老中医给了他一个方子,就是用荞麦面作为主食来调养。他才吃了三四顿,腹泻就痊愈了。后来他又把这个方子告诉很多腹泻的人,大家用了都说很有效。
荞麦面加醋,治疖子一绝
中医里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用荞麦面来治疗小儿长疖子。具体方法是:把荞麦面粉和醋调成糊,涂在疖子土,每天早上和晚上更换两次,一般两三天就差不多好了。
荞麦属于巽卦,特别补肝,所以肝不好或肝容易受伤的朋友平时要多吃些荞麦粥、荞麦饭,对身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4.每天一杯三七花,保肝救命情无价
我曾经在前边坤卦一章中谈到过三七,指出它是非常名贵的中药材,以根和茎入药可以补脾益肝,在这里,我主要谈一谈三七的花,把它泡水喝,能防治很多与肝有关的疾病。
三七主产于先天巽卦、后天坤卦的西南地区,同时得巽卦和坤卦之气,前面提到三七的根为黑色,得坤土之气较多,而三七花色青,相比之下,得巽卦之气较多,所以我们一般人每天用三七的花来泡水喝,保肝养肝的作用非常好。
三七花泡茶能治愈肝风上扬引起的心脏不适
假如您有肝风上扬引起的心脏不适,比如心律不齐、胸闷、心前区刺痛、频发性早搏等症状,每天用三七花泡茶喝,十分灵验。
曾经有一位病人对我说,10年前的一段时间,他自己感觉烦躁、心前区不适、乏力、失眠,后来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显示为多源性、频发性、室性、结性、房性早搏,之后他服用了奎尼丁、异搏定等药物,虽然能控制症状,但停药后很快就会发作。后来,他听了一位老中医的指导,开始用三七花泡水喝,每次取3~5克,冲泡后当茶饮用,坚持了一周,症状明显改善了,人也变得神清气爽起来,一个月后再去检查,心电图显示一切正常,他特别高兴,就从此坚持每天用三七花泡水喝,10年了,他身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心脏早搏等症状。他又把这个方法介绍给了很多位有心脏不适的病友,大家喝了都反映很好,也都一直坚持下去。
在人体之中,与巽相应的是肝系统。肝主疏泄,负责调畅气机、运化血液,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比如肝气升发太过,则气的下降就来不及,从而形成肝气上逆的病理变化,出现头目胀痛、心跳加速、胸闷、心慌等不适;另外「肝在志为怒」,很多人在生气之后,会出现心跳异常、心律不齐等现象,这也与肝气的上扬有关,所以每天用三七花泡水喝,对这些疾病有很好的防冶作用。
亲手制作三七花茶,养身又养心
三七花在一般的中药店都可以买到,大家可以买些回来,每次取3~5克,用开水冲泡后就可以饮用了。
当然,如果朋友们有条件自己制作三七茶,那也是很好的,具体制作方法为采摘新鲜的三七花,用清水浸泡5~10分钟,冲漂干净;同时将蒸笼置锅上,大火煮至水沸腾,不断冒热气,这时把三七花放入蒸笼内盖上锅盖蒸10分钟,关火,把三七花取出来铺开;在阳光下晒1~2天,使水分蒸发,以不致霉坏为度。然后用食品袋封在、放罩通风干燥处;喝的时候,每次取3~5克,开水冲泡即可。
这道亲手制作的三七茶,送给自己和家人,喝起来真是能颐养身心呢。
5.&太冲,护肝的最好大穴
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它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防治各类与肝有关的病有特效,如两肋胀痛、失眠、烦躁、浑身无力、食欲不振、面色晦暗、腰痛、腹泻、遗尿等。
太冲在足背第一、二趾跖骨的连接处,用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动,感觉到动脉即找到了太冲穴。
处理太冲穴的方法依然是按摩和外敷穴位。按摩太冲的时候,手指不容易使上劲儿,这时可以指关节向下稍稍用力,而且按摩的方向一定是要从太冲到行间的位置,每次按摩3~5分钟,两脚都要按到。外敷穴位的时候,把人参片放在穴位上,用折成小块的医用纱布盖上后,再用医用胶布固定,每12小时更换一次,隔天贴一次。
有一些朋友平时特别容易发脾气,这其实与肝气上升过度有关,所以脾气暴躁的朋友,平时一定要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它不仅能保护您的肝,还能在不知不觉间让您变成一个好好先生呢。另外,很多朋友生气之后会出现很多不适,如两肋痛、头痛、头晕等,这时也要及时处理太冲穴,这些症状就会迅速缓解。
还有一些女性朋友出现痛经、月经颜色深红、经期延长、经前明显烦躁不安等不适,也是肝经有热造成奴,月经来之前一周开始按揉或外敷太冲穴,经期结束时停止,坚持做两个星期,就会发现种种不适消失了。
迎接我们体内的暖阳----胆系统最佳保养方案
1.人体离火不足,就会引发头面部疾病
胆是人体六腑之一,《黄帝内经》说它是「中正之官」,主决断,所以,胆气豪壮者,可以不受突然变化的环境的影响,始终保持理智;而胆气怯弱者,常常因为惊恐而得病,表现出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症状。
脏腑之中,胆与同属木行的肝关系最密切,它们一阴一阳,互为表里。贮藏于胆腑的胆汁,在肝的疏泄作用下,会排入肠中,促进食物的消化。如果肝胆功能失常,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受阻,不能进入肠道,则脾胃的消化功能会受影响,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这些不能进入肠道的胆汁在腑脏中乱窜,最终必然外溢到肌肤,就会出现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的黄疸症状。
另外,胆气以下降为顺,如果气机上逆,就会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现象。
按《易经》的理论来看,胆属于离卦。如果您的不适症状和上面列举的有几分相似,那么根据同气相求的原则,不妨采用下面我推荐的属于离卦的食物、保健药物以及经络原穴来调养,相信会有不错的效果。 
2.我们的身心需要温暖----&葵花子得很多太阳之气
葵花子就是向日葵的果实。向日葵,顾名思义,是向着太阳的。这种植物十分神奇,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它的花盘迎着东方;中午太阳在南方,它的花盘转向南方;傍晚,落日的余晖从西边洒来,它的花盘又转到西方;太阳终于落山了,它的花盘就低头垂向大地。因为这种独特的生长习性,它得名「向日葵」;也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独特的生长习性,它比别的物种更多地吸收了太阳之气,依据易理来看,就是得了更多的离火之气。
我们所熟知的向日葵,只是平日作为休闲食品的葵花子。就是这样一种极其寻常的食物,却在人们的养生治病中创造了惊天奇迹。
葵花子治肺病,绝对称得上起死回生
2006年的冬天,我85岁高龄的外公突然病倒,非常严重。医生检查说是两肺全部水肿。有整整10天,他一口饭都咽不下,输的盐水无法进入血管,水每天也喝不下多少,仿佛生命走到了尽头。当时,所有的亲戚都来向他告别。
那年,我正在研读五运六气,听到外公病倒的消息,我忽而想到:2006年是丙戌年,是太阳寒水司天的年份,冬天,也是太阳寒水主气的季节。或许,我外公的肺水肿与太阳寒水有关。
太阳寒水司天的年份与严寒的冬季都很冷,对应于人体,也是寒冷的气息。既然火能够驱除严寒的气息,那太阳的气肯定会更好。向日葵始终迎着太阳生长,它身上吸收了较多的太阳之气。也许,只有它能制约太过的太阳寒水。
在外公生命垂危的情况下,我顾不得考虑太多,一念至此,就立刻对守着外公的大姨妈说,剥些生的葵花子煮水给外公喝吧。大姨妈一向相信我,她很快煮了葵花子水喂给外公喝,一次只一小勺,一天下来,半碗葵花子水喂下去,奇迹竟然发生了,外公主动要求喝粥。于是我们赶紧给他粥喝,又给他喂了一些葵花子水。几天过后,外公脱离了危险,并能自己下床了。几十天后,当我春节回去看他时,他已经可以和他那一帮老朋友去打牌了。
这次用葵花子治好外公肺水肿的经历,让我对小小的葵花子心生无限感激。世间万物,各具其妙,如果使用得当的话甚至可以扭转乾坤,真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物物皆不凡。
闲来嗑把葵花子,又休闲来又健康
人的体质各异,有人偏寒,有人偏热,这是从出生的那天就已经注定了的。有一次,一位天生体寒的患者来向我咨询,我让她平时吃葵花子和狗肉来调理,一段时间后,她欢天喜地地对我说、效果真的比她吃了多年的苦药都要好。
大家不要整天只想着那些大补的名贵药物,多留意一下身边那些不起眼的贤良之品吧,就比如,得了很多太阳之气的葵花子,它可是货真价实的补阳良药。比起苦D的药物来,每日嗑上几把葵花子,又休闲又健康,还花费不多,多好的事惰啊。
只是,大家一定要注意,超市或商店里卖的一般都是炒好的葵花子,其中有不加任何调味剂的原味葵花子,还有加了甘草、奶油、绿茶、巧克力等不同配料炒制的多种口味的葵花子,如果只是作为零食吃,那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如果是想作为日常保健品,则最好选择没有经过炒制的原味葵花子,这样才能保证好的功效。 
3.日啖荔枝三五颗,可成人间快活人
荔枝,因为杜牧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而为人所熟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因为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爱吃而声名煊赫。我一直在想,杨美人吃荔枝,究竟是喜爱它清甜的味道,还是压根儿就把它当作美容必需品而食用的呢?从中医的理论上看,荔枝确实具有让面部皮肤红润、头发乌黑的效果。
荔枝,从它的产地来说,得离火之气较多,所以能补益人体的离火。
《本草纲目》记载,它能「补脾益肝、生津止渴、益心养血、理气止痛」。主治烦渴、顽固性呃逆、胃寒疼痛、肿瘤、疮疡、恶肿、牙痛、崩漏、贫血、外伤出血等病症。还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慢性疲劳等症状。更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降血糖,有糖尿病的朋友可以多吃。
老人五更泻或有口臭者吃3~5天的荔枝粥就可以得到改善。做法:干荔枝5~7枚去壳,粳米或糯米50克同入锅,加适量水煮成稀粥,晚餐食用,具有温阳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
普通人每次食用荔枝不要过量,少吃一点儿,觉得身体舒服就好。
荔枝很甜,但仍有人吃后会出现血糖低的症状,所以,高血糖的患者不要对甜食过于紧张,像荔枝这样的美味水果,偶尔吃些,对身体是没有伤害的。 
4.贝类寒伤人,紫苏奏奇效
紫苏,茎和叶都是紫色的,南方人经常把它当作普通的调味蔬菜,就像其他地方的人用生姜、葱、蒜等一样。
紫苏能解决吃鱼、蟹、贝等水产品造成的不适
紫苏能解螃蟹的寒性。我在《不生病的智慧2》中,曾经举了紫苏治好我女儿吃蟹而导致发烧的例子,后来,我又用同样的办法治好了友人儿子因吃贝类造成的不适
那次,友人上小学的儿子时不时肚子痛,3天了,迟迟不见好转,后来还发烧。友人先是自己处理了一下,但孩子还是高烧不退、于是打电话给我。我问了孩子这几天的饮食,估计是3天前吃贝惹的祸。
我想了想,能解螃蟹之寒的紫苏,应该也能解贝类的寒性,因为螃蟹和贝类同属坎水,而紫苏属于离火。于是我让友人买紫苏(苏叶、苏子、苏梗各等份)煮水给孩子服用。服用后,孩子顺利痊愈。
医书上说,紫苏可以解决吃鱼导致的问题,「定喘安胎,解鱼蟹毒」。
紫苏叶可以发汗,治疗感冒
紫苏叶可以发汗,治疗感冒后发热、怕冷、无汗等症状效果很好。清代名医仲昴庭在他纂集的《本草崇原集说》中写道:紫苏叶朝挺暮垂,因悟草木之性、感天地阴阳之气而为开阖者也。」这么说来,紫苏与人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紫苏的枝茎是中空的,上下可通,「其气朝出暮入」,就好像人体经脉之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所以紫苏叶能发体表之汗、血液之汗。
紫苏茎可以通血脉,使人体上下通畅
紫苏的枝茎能通血脉,所以常有中医用紫苏茎作药引打通十二经络的关窍,治疗咽膈饱闷、通大小便、止下利赤白等。仲昴庭本人就经常用紫苏的细茎(不切断)给病人治反胃膈食、吐血下血、往往多奏奇功。
紫苏只是一种普通的蔬菜,却具有上述多种功效,神奇吧!我们居家过日子,怎么能不知道它呢。如今,螃蟹、贝类初各种各样的鱼都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食物,谁也说不准哪天吃了会有什么不舒服,紫苏作为解毒良药,当然应该在家中常备。当然,如果在南方,买些新鲜的用更好;别的地方没有新鲜的卖,直接去中药店买干的也不错。 
5.壮气延年何首乌,让人多活二十年
何首乌本名交藤,被称作「何首乌」可是大有来历的。
据《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味甘、性温、无毒,能治「五痔腰膝之病、冷气心痛、积年老瘦痰癖、风虚败劣,长筋力、益精髓、壮气驻颜、黑发延年,妇人恶血痿黄、产后诸疾、赤白带下,毒气入腹、久痢不止,其功不可具述」。传说,千年的何首鸟能长成人形,那价值就更高了。只可惜,现在不要说千年的何首乌,就是几十年的何首乌都很难找到。
何首乌让您神清气爽,头脑清明
除了上述的作用之外,何首乌还能让您耳聪目明,这个功效我也是偶然中发现的。
现在从事脑力活动的人很多,脑子使用得太多了,人体之气很可能就会突然失控,一下子冲向头顶,导致头晕乎乎的或胀得难受,同时人的胃口大减,吃饭消化都有问题。
有一次我因为写论文,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思考、打字,也切身感受到了这种情形,特别难受。
怎么办呢?我忽然想起家里有何首乌磨的粉,赶紧倒了两大勺,用开水简单一冲,喝了下去。几分钟后,就明显感觉到头上的气降下来了,而且还能觉察到气上至鼻根处就再也上不去了,紧跟着头也恢复了清爽。当然,从此以后我都没出现过上述症状,因为刚有点儿苗头,我就去冲何首乌粉喝了。
现在因为专注于学习、工作等而影响胃口甚至头晕脑胀的人很多,何首乌粉既有如此功效,大家平常为什么不在家中常备一些呢?
我家江苏常州是何首乌的产地,那里的何首鸟清脆香甜,新鲜时煮着吃味道很好,晒干后的小片煮来吃也不错。那里还随处可以买到首鸟粉,与藕粉类似,吃的时候用开水一冲,就变成一婉透明的粥,清香四溢。
6.家有红薯,多添寿数
红薯也是我们生活中极其常见的食物,南方的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其他地方到了秋季也会大量上市。
红薯原产于美洲,明代万历年间传入我国,就总体营养而言,红薯可以算是粮食中的佼佼者,前苏联科学家说它是未来的「宇航食品」,法国人说它是当之无愧的「高级保健食品」。
红薯的种类繁多,里面的瓤有的色黄质脆、有的色白质密、有的还是紫色的。其中,紫色的红薯得离火之气最多,黄色的次之,白色稍差,如果是从补益人体离火的角度而言,紫色的效果最好。不过这几种不同类型的红薯,都甘甜可口,在秋冬季节可作主食食用,古人干脆叫它「薯粮」。
红薯不仅是健康食品,还是一种祛病良药。《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经常吃红薯能使人「长寿少疾」。《本草纲目拾遗》说,红薯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
红薯可以蒸熟来吃,也可以和大米、玉米渣等一起熬稀饭,不仅简单易做,味道也很好。
从古至今,红薯受到的赞誉很多,但平时容易泛酸水的人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禁止食用。
7.&玉米是粮食中的黄金,更是养生治病的宝石
玉米原产于南美洲,明代时传入我国,而后大面积种植,如今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非常熟悉的食物了,看见它,就像看见久违的朋友一样亲切。
中医认为,玉米味甘性平,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等功能。
玉米须对肾病、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新鲜玉米棒子的前端总是垂着一串长长的须,通常被称作玉米须。
玉米须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药材。有医家说,慢性肾炎患者每天用60克玉米须煎汤服用,早晚两次,持续半年,有很好的疗效。这个方子我没有实践过,不过从玉米须的属性来看,它性平微温,利尿、泻热、平肝、利胆,曾多次被用于治疗肾系统方面的疾病,所以,这个方子对患有慢性肾炎的朋友应该有不错的辅助疗效。
用玉米须煮汤,有一种淡淡的清甜味道,挺好喝的,还会让人想起过去很多甜蜜的事情,可谓养心又养身。另外,《岭南采药录》中还记载了一个方子,即用玉米须和猪肉一起炖汤服用,可以防治糖尿病。
玉米是有待开发的健脑食品
几年前,一次高考发榜的时候,媒体照例关注那些向社会求助的贫困学子。其中有一个记者报道说,他去一个住在大山深处的学生家,看到学生家里每顿都吃玉米,菜也只有自家制作的梅子酱,但就是这简单的食物养大了那个学生,这孩子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国内一流大学。
玉米能治小儿咳嗽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咳嗽久治不愈的孩子。当时,我分析他的病可能是肺气沉降过度或者说燥气过重所导致的,就建议孩子的母亲每天煮些新鲜玉米给孩子吃,作为辅助的食疗。几天时间,那个孩子的咳嗽就好了
玉米的品种很多,就颜色而言,有黄色、白色、紫色和红色的。其中紫色和红色的玉米得离卦之气更多,对一般人的保健作用最好,黄色的次之,白色的最差。平时在市场上紫色的玉米相对少见,不过黄色的倒是很多,也很便宜。
8.从源头保护我们的胆----保健要穴丘墟
人体之中,胆属于离火。保养胆,一定不能忘记足少阳胆经的原穴丘墟,它是胆经风气的生发之源,善治肝胆诸症,「合治内腑」,经常按揉刺激它,对与胆相关的诸多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如目赤红痛、腋下肿、胸胁痛、腰胯痛、胆囊炎等。
丘墟位于足部外踝前下缘凹陷处,用手指按上去有微微的痛感。
处理丘墟穴的方法,常见的也有两种:一是用手指按揉或按压两侧穴位,每天3~5分钟。
二是穴位外敷法,先把何首乌粉放在穴位处,用折叠成小方块的纱布覆盖在上面,再用医用胶布固定好,12小时后取下,隔天再贴一次。
何首乌得离火之气较多,以离火之物补离火本穴,保健效果特别好。
治脂肪肝有一个很巧妙的方法
药物:桑葚子
穴位:两侧太冲穴
方法:取一粒桑葚子(新鲜的或药店买的都可以)捣烂,贴在两脚的太冲穴处,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睡觉时贴上,早晨起床后取下。
脂肪肝,源于肝脏元气不足
脂肪肝是爱吃大鱼大肉的人才会得吗?事实上,有些很瘦的人或长期吃素的人也可能患上脂肪肝。治疗这种病的时候,我采用以上方法,一般2~3个月内患者的病情就会有好转。
依照中医理论,脂肪肝的根本病因其实是肝脏本身的元气不足了,以至于维持不了肝脏的正常功能。它与人的胖瘦没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我治脂肪肝就先从补肝入手,一般选择桑葚子外敷法两侧太冲穴的外治方法。
太冲穴,大补肝气的绿色通道
桑葚子具有巽木之性,能滋补肝肾、收敛肝之元气。
巽木对应人体的肝脏,而肝经的原穴是太冲穴,说白了,太冲穴就是肝脏中元气集中的地方,就像火车站专门为特殊人准备的绿色通道一样,通过它,桑葚子的补益功效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肝脏之中。
当然,患脂肪肝的朋友在使用外治法治疗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找一找日常生活中造成您肝脏精气不足的原因。比如,是不是经常熬夜导致肝气受损?是不是爱生气、吃喝无度让肝气消耗过大?等等。要知道,肝的自行修复能力是很强的,只要您好好对待它,它永远都会无怨无悔地为您服务。
&==================
治肝炎、肝脾肿大偏方
泥鳅治疗急慢性肝炎
【用料】泥鳅若干条。
【制作法】泥鳅放烘箱内烘乾(温度以100℃为宜),达到可捏碎为度,取出研粉。每服15克,每日3次,饭后服。小儿酌减。
【功效】用治急性或亚急性、迁延性肝炎。
【注】据《食物中药与便方》介绍,辽宁省盖城县医院用此方治疗传染性肝炎35例,其中黄疸型32例,病程最长者达7个月,通过12~16天的治疗,痊瘉33例,明显好转2例。
泥鳅燉豆腐治疗黄疸
【用料】泥鳅5条,豆腐1块,盐、味精各少许。
【制作法】泥鳅放清水中,滴几滴食油,让泥鳅吃油及清水后,排出肠内粪物。取出同豆腐切块燉熟,加盐及味精调味。食用,每日2次。
【功效】除热祛湿。用治黄疸。
紫茄大米粥治黄疸型肝炎
【用料】紫茄子1千克,大米150克。
【制作法】将茄子洗净,切碎,同大米共煮粥。服数日。
【功效】清热,祛湿。用治黄疸型肝炎。
白丁香治黄疸
【用料】白丁香(即雄雀屎)。
【制作法】温开水化服之。
【功效】清热解毒。用治黄疸。
【注】据《食物疗法精萃》介绍,雄雀屎一名白丁香,一端细尖,一端圆尖,雌雀屎两端均圆。雄雀屎性苦温有小毒,治目痛。陈藏器说:「急黄欲死者,汤化服之立苏。」近人以本品治疗黄疸颇有效验。
玉米花须治疗黄疸
【用料】玉米花须15克。
【制作法】煎汤。代茶饮。
【功效】解毒,祛湿。用治黄疸。
玉米须配中药治黄疸
【用料】玉米须100克,茵陈50克,山栀子25克,广郁金25克。
【制作法】水煎,去渣。每日2或3次分服。
【功效】清利湿热。用治黄疸型肝炎、脂肪肝,有降低血脂之作用。
麦苗滑石粉治黄疸
【用料】鲜麦苗1握,滑石粉(中药)15克。
【制作法】共煎。饮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苦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