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你对他好对腾讯的产品有一种排斥感

341被浏览39,986分享邀请回答1655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90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摘要:Tony表示好产品会自己说话,他直言不讳地提出意见,认为腾讯有些产品,太过PR,刷存在感容易自我沉醉,并相信真正优秀的团队能承受尖锐的批评,批评能促使进步。
本文由善缘街0号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善缘街0号(ID:zhumengtrip)
张志东是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自1999年起受雇于腾讯。1993年张志东取得深圳大学理学士学位,主修计算机及应用,并于1996年取得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及系统架构硕士学位。在电信及互联网行业拥有逾八年经验。2004年张志东辞任腾讯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技术官。
Tony已经卸任腾讯CTO一年多了,却依然关心腾讯的产品和服务,也经常和团队提意见,今天腾讯内部一篇对Tony的对谈,引发热议,鹅厂员工纷纷在内部论坛讨论。
Tony表示好产品会自己说话,他直言不讳地提出意见,认为腾讯有些产品,太过PR,刷存在感容易自我沉醉,并相信真正优秀的团队能承受尖锐的批评,批评能促使进步。
此外,Tony指出做产品的人大多数都很执着,并坦诚自己确实很固执,他建议团队成员间应该相互信任和包容,允许碰撞和试错,有争执、有不同观点,只要求同存异,互相包容就能更好地发挥个人和团队的力量。
以下为Tony对谈实录整理:
? 相信好产品会自己说话
问:你卸任公司CTO已经一段时间了,卸任后看公司的角度和看法,与担任CTO时有何不同?
Tony:很不一样,担任CTO时,每周都参加管理会议,参与公司决策,对公司的了解会比较清楚;卸任后,更多从新闻报道、产品发布等渠道了解公司变化。当然,对公司的关心还是一样的。
我相信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只需体验一下公司的新产品,哪些产品有诚意,哪些产品有问题,我很快就可以感受到。从新闻报道也可以看到公司多方面的进步,有时也看到一些文章太软性,能看出有些团队在刷存在感。
问:如果你发现一些产品有问题,现在会用什么方式跟产品团队说?
Tony:刚卸任时我还没有适应转变,遇到不好的体验,就直接找来同事质疑一通。我需要不时提醒自己,卸任后说话应该柔和一点,但性格难改,经常说话还是很直接。这里顺便向打扰过的产品团队道歉。
问:被你挑战的团队压力很大吧?
Tony:我相信真正优秀的团队能承受尖锐的批评,如果你的产品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那就不应该在乎外在批评,批评能促使你进步。
? 与其回避问题,不如真诚对话
问:乐问(注:腾讯内部论坛)可以说是在你的倡导下建立的,当初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Tony:当初建设乐问时,我有两个期望:一是可以说真话,而非套话;二是希望能用上碎片时间。在这个过度社交的时代,有很多匿名社交,有各种各样的的群,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越是大型的企业,受到的冲击会越大。
对腾讯而言,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平台,去适应这样的变化,方便小伙伴们能高效和真诚的沟通,乐问承载了这样的理念。
问:乐问上线以后,有些部门并不希望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在乐问上被讨论,特别是一些“敏感”向内容,比如考核,但你提倡开诚布公地讨论,你不怕因为这种讨论或吐槽太多,导致怨气太重,局面失控吗?
Tony:我相信腾讯是一家年轻的有朝气的公司,同事们的吐槽不会少,但大家有理性、也有能力去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面对各种吐槽,你装看不见它也不会消失,与其让其在匿名社区发酵和失真,不如在具有建设性的地方去对话,寻求解决办法。
我不担心失控之类的,我相信鹅厂的小伙伴们能带着善意,求同存异的讨论问题,这样对企业、对团队、对个人均是好的沟通方式。
问:不少同事在乐问质疑产品,有些负责人会认真回答,但有些负责人会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去回应,如同公关,你怎么看?
Tony:显然前一种方式更好,有问题不要紧,开放真诚的讨论,才能汲取他人智慧。“PR式回答”、“请私信联系”、“我们已经关注到你的提问,谢谢”,这类回应方式,不会得到尊重。
问:尽管是在乐问回答,但有些团队可能担心,自己产品的一些机密内容被泄露出去。
Tony:有这种顾虑很自然,但依然不该说场面话甚至假话,没发布的东西需要商业保密,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解释下,小伙伴们也可以理解。而绝对大部分东东是公开的,哪里做的不好这些,用户不愉快,用户有尖锐的批评,这些东东,当然应该真诚回答。
? 要独立思考,避免人云亦云
问:做产品或服务,有时难免陷入自嗨,进而开始“自我PR”,甚至自吹自擂,不知道你是否遇到过?
Tony:举个例子,大约两月前某天,我的朋友圈被一个叫“微信寻找失踪儿童”的活动刷屏,很多同事在转。我点进去体验了一下,感觉非常惊讶,其技术方案非常不合理。
我在微信上问微信技术和产品的同事,他们均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了解后发现是外部一个NGO做的公益服务,微信市场部的同学贪功,鲁莽的为他们进行合作的宣传活动。该NGO组织初衷是好心好意的,但他们的技术方案要求大家预先登记孩子的资料,具有严重风险,并不可行。
技术和产品同事发现后,才连夜要求该NGO下架整改,要求他们删除敏感数据,折腾一夜。
当天我看到很多同事在转发,包括一些很有经验的同事。这说明大家有很好的意愿,但却没有亲自体验,人云亦云,看到有同事转我就转,其实这个方案不合理,体验2分钟就能看出问题,资深同事应该是跳出来质疑,而不是人转我转。
问:打着公益的旗号,很多时候人就是会失去理性判断能力。
Tony:第二天我找公益团队的同事吃饭,严肃批评了他们的管理团队。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案例,腾讯人应该去独立思考,去亲手体验,要有批判精神,不能人云亦云。
问:听到有些产品团队,有些部门,领导会要求大家都转发本部门的PR文章,甚至强制转发,从而在朋友圈制造一种很有影响力的感觉。
Tony:我觉得意义很小,给谁看呢?也只是刷刷团队的存在感而已,有多少意义呢?产品和服务好不好,在于用户的感受,而不是部门团队的自嗨。
? 好的团队应该允许争吵和不同意见
问:有媒体写文章说你是一个固执的人,做出的决定很难改变,真是这样吗?
Tony:我确实蛮固执,做产品的人大多数都很执着,每个产品人都有对产品理念固执的一面,通过团队切磋、PK、沟通,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我觉得团队成员间应该相互信任和包容,允许碰撞和试错,有争执、有不同观点,不是大问题,只要求同存异,互相包容就能更好地发挥个人和团队的力量。
问:这是你当年创业的经验还是后来工作的经验呢?
Tony:创建腾讯早期时,团队就是这种相处之道,我也喜欢这种风格,我不太喜欢团队里等级森严,互联网没有人能看透所有事情,我是一个技术人,我对趋势比较敏感,对于我感觉不好的地方,我会尖锐的直接表达。若产品团队能包容成员的个性,鼓励大家说真话,我相信对团队可以成长的更快速。
问:一个人可能需要格局和视野才能看到趋势,但很多同事长期处于基础工作中,视野受限,怎么办?
Tony:人和团队需要互相成就,一个团队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这里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我觉得,大概就是要加深对自己的认知和团队的认知,主动做出选择,如果认为团队不合适,可以选择一个你觉得合适的团队。
? 从事喜欢的工作才能有激情
问:你曾说互联网行业不能倚老卖老,对财务自由的人而言,这话或许不错,但对许多同事而言,可能岁数上去了职位没上去,那该怎么办?你有什么建议吗?
Tony:世界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每年都有很多年轻学子走出校园,职场上总面临着各种竞争和压力。我觉得主要是自己的心态,如果对自己做的事情没有足够的兴趣,那不论你有没有财富自由,你都应该改变。
当下的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要好,它鼓励个性和多样的成长路线。
焦虑是人之常情,但最根本的是你是否喜欢所从事的事和共事的人,如果不喜欢应该尽早更换工作,如果喜欢就用心去做事。
问:你肯定也有焦虑的时候,如果遇到焦虑,你怎么放松呢?
Tony:我早年在系统集成行业的时候,我曾经很焦虑,当时我做的技术工作,大量工作只是为了项目的验收和回款,不能给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当年曾经很苦恼。
后来我转入互联网业后,就没有时间去焦虑了,面临的是用户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解决一个再面对下一个,我喜欢面向最终用户的产品和技术工作,每当解决掉一个很难的问题时,我就会很开心。
? 团队负责人应该关注KPI之外的事
问:公司考核其实是基于KPI的,但你说过不能紧盯着KPI,有时候可能KPI完成了,但回头一看世界都变了,不过对于基层员工来说,他不可能不去完成KPI,怎么解决这种冲突?
Tony:这个问题不在基层同事,应该在团队领导人的层面,他们应该经常问自己想要什么?很多时候KPI只是一个数字,这种数字固然有现实的意义,但如果团队领军人只关注这个数字,那在这个行业就走不远。
市场份额可能代表上一个浪潮的成就,下一个浪潮来临时,你的产品和服务也许就被淘汰了,作为领军人,若只为了今年的业绩和奖金努力,就有点无趣了,期望他们更有追求,将眼光放长远些。
? 好团队要为成员创造更灵活的工作方式
问:在工作上,你有着“拼命三郎”式的形象,那么你加班时,怎么保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呢?很多同事在乐问说,工作太忙,以至于没有时间去学习和充实自己,你当年是怎么学习的?
Tony:在互联网行业,投入很多时间是难免的。这个行业集中了最优秀的人才,最充裕的资金,有着最激烈的竞争,的确要比别的行业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立足。
在一些特定攻坚阶段,在救火的阶段,大团队全力救急不会少。但团队如果长年累月都绑在办公室,绑得很死,那么就不是好的状态。
总在疲于奔命,说明团队的工作模式和工具平台建设欠账太多,太多紧急而并不重要的事务绑住了大家。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服务的系统升级,若发布工具和监测工具建设得比较完善,也许一个大版本升级只需两三位工程师值守即可。若工具建设不佳,则可能要几十人守着待命,这样就让大家的生活很糟糕。
互联网这个行业,我们如果好学和肯学,总会有许多学习机会。除了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公司内部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有许多实战经验丰富的同事,可以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而每个人所处的阶段也不一样,一个刚毕业的人,它还没有成家,呆在办公室时间可能较多,工作和学习可以利用的时间可能也较长,成家和有了孩子之后,可能就需要更灵活的用好碎片时间。
随着移动化技术的进步,也希望我们的产品、技术、运营能很好的进化,团队成员之间应能创造更多柔性灵活的相处之道。
问:我了解有些团队领导,就要求每天必须加班,严格要求工作时间,规定得很死。
Tony:这样的领导感觉魅力不足。工厂是需要严格限定时间,一道工序接一道串行,大家拴在一块。但互联网业不是工厂,而是一个高知识密集行业,好的领导应该为团队创造更灵活的相处方式。
? 世界总是在迭代,要心平气和接受
问:微信发展很快,那么你对QQ和公司增值业务的现状和未来怎么看?
Tony:每个产品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微信代表了另外一种思想,没有PC历史包袱,拓展了很多原来从来不用IM的人群。
很多四五十岁的男士以前很少网购,他们因为用了微信,要发红包,学会了微信支付,进而学会网购。这是微信带来的新形态。QQ受到较多冲击和影响,这是正常的,世界总是在不停迭代。
我看到身边很多中年朋友开通了腾讯视频,他们以前是不用QQ的。现在他们为什么会开通腾讯视频呢?除了视频内容的魅力之外,还因为腾讯视频支持微信登录,他们就可以选用了。
这对所有增值业务来说是很好的机会。像音乐、图书、视频,通过支持QQ,微信双登录,可以扩展更大的用户群。增值业务可以更开放的看待这个世界,在国内支持QQ和微信,在海外,可以支持Facebook和Whatsapp等。
对于微信而言,经过几年发展,现在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了,会面临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WXG(注:微信事业群)还需要很多创造,需要通过极大的努力去解决难题。
我个人估计未来QQ/Qzone的用户群体会比较年轻,微信的用户群体相对来说年龄会大一点,年龄跨度也更大。SNG(注:社交网络事业群)团队的心态需要更平和,年轻用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也会有很多创新空间可以发掘。
? 新闻门户行业需要有革命自己的勇气
问:今日头条这种智能推荐的新闻模式兴起后,对传统门户和新闻客户端造成较大冲击,你怎么看这一趋势?
Tony:传统门户诸如新浪、网易、腾讯网,依靠的是编辑对新闻时效性的把握,将各类新闻推送给用户,背后比拼的是团队对内容的把握能力。
今日头条则走了完全不同的一条路,全是云端的,根据用户的点击与兴趣来学习用户的阅读喜好,从而形成千人千面的推送内容,具有很强的颠覆性。
互联网行业就是这样的,所有的领先都是暂时的,颠覆很可能来自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对OMG(注:网络媒体事业群)的同事来说,我期待他们有更多的创新,以自己革命自己的勇气,去参与下一代云端智能资讯服务的竞技。
? 希望腾讯游戏可以推出有情怀的作品
问:最近乐问上有很多关于腾讯产品的问题和担忧,比如腾讯手游收入在IOS上被网易超过,腾讯的许多产品口碑不好,大家都很担心,你怎么看?
Tony:网易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公司,体验过他们的有道词典、云音乐、云笔记,可以看出来他们对产品很用心,是业内值得尊重的同行,有好的对手,对公司而言是好事。
对IEG(注:互动娱乐事业群)的同事来讲,我蛮期待他们在商业化之外,能够有更多的抱负,更包容的心态。我之前看过一款游戏叫《Minecraft》,在海外许多孩子都非常喜欢,它的商业化程度并不算高,但它给予了孩子们一个创造世界的可能,教育界都鼓励小朋友玩这款游戏。这类游戏在商业上虽然不是赚很多钱,但它的社会价值是巨大的,我也期望有朝一日,互娱能够推出这样有情怀的作品。
问:你提到游戏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可能有同事担心,做这种东西,商业化很差,那年终奖和收入就会受到影响。
Tony:有情怀的东东,并不意味着就是亏损,也有优雅的商业化机会,有在社会效益和商业中优雅平衡的机会。希望在激励体制或文化机制上,IEG也能够有所创新,能够兼容多种形态。
? 业余爱好是看书下棋
问:你离任管理层之后的生活状态是如何的?
Tony:离任管理层后,我的生活节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时间较为充分些,可以多一些时间陪下家里的老人、小孩。但自己晚睡的生活习惯还没有能改过来,使用手机过多,既影响健康,也导致家人经常投诉我。
问:据说你工作之外业余爱好不多,除了下象棋,现在还下吗?
Tony:还在下,互娱的象棋APP做得不够好,我经常向团队吐槽和反馈建议,期望他们能有大的改进。
问:那你平常有看书的习惯吗?或者去看看电影?
Tony:看电影更多作为陪家人的活动,实体书买得比较少了,大部分书都是在kindle上买的,最近也在体验微信读书App,给他们吐槽了不少,提了不少建议,算是职业病了。
? 寄语:独立思考亲手体验
问:卸任后你担任腾讯学院讲师,目前还没看到你安排课程,打算什么时候开课呢?
Tony:从管理层离任后,2015年我主要帮腾讯学院培在资深同事培养上贡献一些助力,担任飞龙、攀登计划的嘉宾,以及帮助推动海量之道的技术课程的升级版。
预计2016年春节后,会有一些产品思想方面的切磋尝试,不是课程,更多是研讨性质的,研讨名字暂时取名为“优雅连接”,和负责产品的同事切磋一些思维。
问:最后,想问下Tony,你对鹅厂同学有什么期待?
Tony:如我之前所说,腾讯人应该独立思考,亲手体验,要有批判精神,不要被人云亦云的赞歌所淹没。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善缘街0号立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为什么买化妆品有幸福感 可能是看到了它们
论直男最不懂的女生爱好之一可能就是“买化妆品”,每次都恨不得买到柜子爆满都意犹未尽。虽然一张脸不一定够涂,至少买了再说。如果一定要说原因,作为一个深度热爱瓶瓶罐罐患者,小编觉得可能是这些化妆品真的能给人一种幸福感,而且有的产品真的是一眼看上去就让人有种治愈的情绪,而这种感觉真不是普通直男能懂的。比如说某些化妆品的设计真的好好看,就跟你们直男看到篮球鞋一样:这个是最近被刷爆微博的超级浪漫的洁面泡沫,其实来自于日本的kanebo EVITA的洁面泡沫,轻轻按压就会形成玫瑰花形状的泡沫,主要用于洁面,虽然说洁面泡沫在使用上很难感受出太大的差异,但是这个单纯看着它按压出一朵玫瑰花心情就会好了很多有木有!还有PAUL&JOE今年的新品口红,外侧透明的膏体是护唇膏内侧的猫头则是口红,不管颜色是什么样,单看这个设计就想每样来一根屯起来!SKINFOOD的零毛孔气垫粉底瓶也是一个神奇的物种,不同于传统的气垫粉饼,这款做成了气垫瓶,使用海绵轻轻按压就可以借助气压“喷”出粉底液,而且重点是冰冰凉!谁还说大热天化妆太闷!laduree的花瓣腮红几乎成了貌美化妆品的必配,每次用的时候都有一种“我骄傲”的情感,po照到朋友圈生怕照不出它的美感。还有些产品设计精确到强迫症患者想想都会笑的地步:比如IOPE的深层调理精华液,瓶身上设有刻度,并且会配有专用的化妆棉,每天早晚两次要用完这个刻度,而且一盒棉片也是刚刚好对应这一瓶水。百分百适配,强迫症患者有没有很激动!还有IPSA的 自律循环美肌液也是一样的,每次按压3泵就能发挥产品的最佳效果,谁还要记住什么硬币形状还是绿豆形状!还有一堆化妆品年年跨界,积累下来的空瓶就像小型博物馆,每次都不想扔不想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娇兰的幻彩流星,几乎每年都会推出一个限量包装,这是外国网友收藏的一波焕彩流行的盒子,你们感受一下……MAC的时尚唇膏,不仅仅是因为唇膏的颜色多,重点是每年的跨界限量款呀!每个人都想知道最新的唇膏上会有怎样的图案。还有植村秀的卸妆油,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个新的包装,看看人家的收藏小编只想说,我也想要!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elizaliu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热门时尚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直播预告:直播还没开始哦,看看我们的推荐吧!
明日之子和吐槽大会成功的关键要素是什么?爆款节目的背后又有什么共性?本...
产品经理都知道,时机对于产品是非常重要的。那什么是产品的“时机”?产品...
听张小龙讲讲微信的故事
小腾老师带你看看鹅厂对小游戏的思考。
用心解决社会问题和发展产品,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2017鹅厂最火直播曝光,究竟什么在吞噬我们的专注力?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提升?如何让自己的创造力有效的释放?
2018年1月,腾讯理财通大讲堂联手厦门银行在厦门开启新年第一讲,在这个坚信...
“别人家的蛙”都去哪儿旅行了?
2017微信产品全回顾,2018新趋势全展望。未来小程序还有什么新玩法?智慧零...
2018年1月,中国产品经理大会在上海召开,天天P图负责人Rainbow以“AI时代的图像乐趣”为题在活动中...
日本无人不知的设计师如何诠释“性和美”。
本次分享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在手机端实现检测文档四边形区域的功能,包括训练样本的准备和...
董奇为大家介绍了理解和遵循儿童青少年脑智活动的规律的重要性,未来教育的核心特征是以儿童青少年全面...
手机看直播学干货关注腾讯大学公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