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 书上貌似说:既是碳酸氢钠质子守恒酸又是碳酸氢钠质子守恒碱.为什么

[转载]关于泡沫灭火器反应原理的讨论
草木灰关于泡沫灭火器反应原理的讨论
泡沫灭火器是一个将化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的典型范例,也是中学化学中一个比较重要且有趣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
大部分教师都习惯于把这一反应解释为,是由如下反应所体现出来的,“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在同一溶液中同时水解,而相互促进、使水解反应能进行到底”,这样一个“双水解”的结果。
即,Al2(SO4)3在水溶液中其Al3+离子要水解,而有平衡
Al3++3H2OAl(OH)3↓+3H+
NaHCO3在水溶液中其HCO3-离子也要水解,而有平衡
HCO3-+H2OH2CO3+OH-(H2CO3会继续分解)……(2)
当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时,这两个平衡间就要相互影响了。平衡(1)中Al3+离子的水解要使体系中的[H+]增大。增大的[H+]又导致平衡(2)正向移动,促进了H2CO3及OH-的生成。而平衡(2)进行所导致的[OH-]增大又促使平衡(1)正向移动,造成Al(OH)3的进一步生成。两个平衡相互不断影响的结果,就会使得这两种离子的水解反应都得以完全、彻底地进行下去了。
这一分析还可以用来解释Fe3+的类似反应,及“草木灰为什么不宜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之类的问题。可将这个解释称为解释一。
但是,在以前专为教师编写的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中,把泡沫灭火器中发生的反应却写为了:
这一组方程式与解释一有明显的不同。与前者的本质区别是,后者认为Al3+离子的水解是主要的,它在整个反应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HCO3-离子只是去与Al3+的水解产物H+被动地结合。可以将这个两种离子水解有主次之分的解释,称为解释二。
这样,一个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就有了两种不同反应过程和表现形式的解释。
在这两个不同的解释中要想找出一个,既能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又不违反知识准确性的答案,那就需要讨论一下这两个解释的差别和理论依据了。
一、从酸碱质子理论来看双水解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无论解释一、还是解释二,它们都是属于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范畴的说法及观点。因为在酸碱质子理论系统中是没有“盐的水解”,这样一个概念的。
比如,Al2(SO4)3溶液呈酸性,从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看,是由于在Al3+离子与H2O分子,这样的两个物质间发生了水解反应而造成的。要表述为:
Al3++H2OAl(OH)2++H+
而从酸碱质子理论角度看,水合Al3+离子(应写为[Al(H2O)6]3+,或简写为Al(H2O)3+)本身就是一个质子酸,其电离过程为
Al(H2O)3+Al(OH)2++H+
,或也可写为Al3++H2O&Al(OH)2++H+。
在NaHCO3溶液中水合的HCO3-离子是一个质子碱,其电离过程为,
&HCO3-+H2O&H2CO3+OH-。
也就是说,Al3+离子是质子酸,而HCO3-离子是质子碱。
质子酸或质子碱的相对强度,都是能够很容易地用其酸常数或碱常数,而加以直接比较的。
为此可进行如下的几对离子间酸碱强度的比较:
例1,比较Al3+与HCO3-的水解能力
解:很容易查出Al3+的pKa1=
5.01,相当于Ka1=
9.8&10-6[1]。
对碳酸查得pKa1=
6.38,pKa2=
10.25。由此可以计算出碳酸根离子CO32-的Kb1=
1.8&10-4、及Kb2=
2.4&10-8。后者即HCO3-的碱常数Kb=
2.4&10-8。
将Al3+的Ka1=
9.8&10-6,与HCO3-的Kb=
2.4&10-8进行比较,可见,Al3+的酸常数居然是HCO3-的碱常数的408倍。在这两种离子中,Al3+的水解进行的会更强烈,确实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
这可能就是在《化学教学参考书》的表示方法中,非要强调Al3+的水解会更重要一些,所得到的理论支撑。
但是,在双水解反应中都是阳离子的水解更强烈一些吗?还要再讨论一些其他的情况才行。
例2,比较Al3+与CO32-的水解能力
解:就上述数据,可以很容易地对这两个离子的水解能力进行直接的比较。
上例中已有Al3+的酸常数Ka1=
9.8&10-6,也计算出了CO32-的碱常数Kb1
= 1.8&10-4。
可见,是后者的解离常数更大。Al3+的酸常数只是CO32-的碱常数的18分之一。在这个反应中Al3+离子反而落了下风,它的水解只起到了从属性的作用。
为讨论更多的情况,考虑到在中学教学范围内涉及双水解问题,主要是在CO32-、SO32-和S2-离子,与Al3+、Fe3+离子之间构成的这些组合中发生的。可以将所需的这些数据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个如下的表格[1]:
这样就便于进行更全面的分析与比较了。
例3,比较Fe3+与S2-的水解能力
解:将表格最上面S2-的Kb1=7.9&10-2与其左下Fe3+的Ka1=
1.5&10-3比较。不难直接看出,S2-离子的水解能力要比Fe3+离子强50多倍。
但是,当Fe3+水解成Fe(OH)2+后,其酸常数仍很大(Ka2=
2.6&10-5)。而S2-变成为HS-后,水解能力却要大打折扣(Kb=
9.3&10-8),仅是前者(Ka2=
2.6&10-5)的约1/280。此时,Fe(OH)2+离子的水解能力就又比HS-强了。
也就是说,在水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离子种类还会发生变化。开始是S2-离子的水解能力强,当S2-离子都被变成HS-离子后,是Fe(OH)2+离子的水解能力要更强一些。
看来,如果要讨论双水解反应中哪个离子的水解能力更强,是没有统一的说法的。因为,在这不多的三个例子中,一个是阳离子的水解能力强(例1),一个是阴离子的水解能力强(例2),还有一个是开始阴离子后又变为阳离子的水解能力强(例3)。在双水解中是没有,一定要阳离子的水解能力更强一些,这样一个固定模式的。
也就是说,如果要讨论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的水解能力强,只能是个别问题个别分析。解释二只适用于泡沫灭火器的解释,并没有什么普遍性的意义。如果将其引入到“双水解”的教学中,只能会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麻烦。
当然,这也会促使教师们进一步考虑,这种“定量”的讨论合理吗?
二、对双水解过程的定量讨论
比照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是,对还原剂来说氧化剂要有足够强的得电子能力。或者是,对氧化剂来说还原剂要有足够强的失电子能力。有谁去比较过,是得电子能力强、还是失电子能力更强一些,是哪个在起主导作用吗?哪一个的能力达不到要求,该反应都是不会进行的。
在有质子转移的酸碱反应中,同样也是只要看酸能否有足够强的给出质子能力,及碱是否有能力接受质子的能力。因为,质子的转移程度就是由这两个能力来共同决定的。
其实任何一个化学反应的进行限度(包括能进行、还是不能进行,及能进行多少),都是可以用其反应的平衡常数来加以定量描述的。对于双水解反应也是这样。
为了计算某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大小,就应该用通行的方法来讨论和处理。即,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由此得到其平衡常数表达式,再找出平衡常数与某些化学热力学常数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计算出这个平衡常数的具体数值、并用其来判断该反应的限度了。
下面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讨论几个有代表性的反应。
例4,计算Al2(SO4)3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
解: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HCO3-&Al(OH)3+3CO2
由此得到其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为将其与某些物质的化学热力学常数联系起来,在表达式的分子与分母上要同乘以某些浓度项。有。
调整这些浓度项的位置,以找出反应平衡常数与某些化学热力学常数的关系,
(其中的s(CO2)是CO2的溶解度。要将“20℃、1atm下在1kg水中可溶解1.69g
CO2”这个数据,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后才能代入上式)。
再代入各热力学常数的具体数值,就可以求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从这个很大的平衡常数数值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进行的相当完全的反应。
例5,计算Al2(SO4)3与Na2CO3在溶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
解:可能进行的离子反应为2Al3++
3CO32-+3H2O&2Al(OH)3+3CO2,由此可写出&&
在上表达式的分子与分母上同乘以某些浓度项后,有&
找出反应平衡常数与某些化学热力学常数间的关系,
再代入各热力学常数的具体数值,
这个平衡常数的数值要远大于例4的计算结果。这是一个进行的更完全的反应。
例6,计算Al2(SO4)3与NaHSO3在溶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
解:就Al3++
3HSO3-&Al(OH)3+3SO2,可比照例4直接写出
其中的s(SO2)是SO2的溶解度。即,20℃、1atm下,在1kg水中可溶解113g
(这个数据也意味着,在该情况下如果溶液中[SO2]&1.77mol∙kg-1,是不会有SO2从溶液中以气泡形式来逸出的)。
从这个计算出的很小平衡常数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不能进行的反应。也就是说,当Al2(SO4)3或Fe2(SO4)3与NaHSO3溶液混合时,是不会发生很明显的双水解反应的。
从有如“”这样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应该可以看出:这完全不是一个只关系到某酸常数和某碱常数,哪个要更大些、而能起主导作用的问题。解释二在这里找不到任何的理论依托。
还可以看出,这个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到了,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弱酸的相应电离常数、及气体溶解度。并且对反应限度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就是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及弱酸的相应电离常数,都必须要同时很小才行。
由于其中还有Kw项,可以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一个水解反应。也就是说,从平衡常数表达式来看,解释一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双水解反应与一般水解反应的不同
从化学反应所描述的对象及反应的完全程度来看,双水解反应与一般水解反应间,实际上是有着根本性区别的。
一般的水解反应描述的多是一个进行的较为有限的反应,是一个处于平衡的状态。是一个可逆的变化过程。
而双水解指的则是一个进行的相当完全的反应,是一个反应的结果,是无法通过外部条件改变、让这个反应结果再回复到其初始状态的(反应不可逆)。
结构化学和物理化学知识都告诉我们,质子酸与质子碱之间所进行的酸碱反应、都有着极快的反应速度。且可以在相互间以点对点的形式,进行质子的直接传递。
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操作者都会感受到其反应速度之快。而不会感觉到强酸滴定强碱,与弱酸滴定弱碱之间,会有什么反应速度上的差别。
在物理化学中则可以看到H+离子与OH-离子的迁移速度及摩尔电导率,比一般的离子要大上好多倍。
在结构化学中则指出,H+离子在水中的运动,根本就不是靠其位置的移动来实现的,也不是靠浓度梯度来驱动的。而是“可由H2O的替换接力方式来完成H+离子的迁移”,或者说是“通过氢键在水分子间的振动”来实现
可以用如下的示意图来说明,水合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间的质子传递是如何在瞬间就完成的。
(A)图表示未反应前各离子所处的状态。(A)图左端几个绿色小球表示的是质子碱HCO3-离子(大球代表带有部分负电荷的氧原子),(A)图右端几个棕色小球表示的是质子酸Al(H2O)3+。两离子间标有数字1和2的是两个水分子(其实这中间所间隔的水分子还可以更多,使HCO3-与Al(H2O)3+间的距离更远)。
图中所有的短实线表示的都是一般的共价键。而长虚线表示的都是氢键的一部分。
看这个图的重点在于,要知道氢原子在每个氢键中都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在反应前的(A)图中,氢键中的氢原子都处于所在氢键的右侧,也就是距右端的氧原子要更近一些。
当由于这个长链两端离子的极化能力不同,导致“氢键在水分子间的振动”发生后(这个振动所需的能量很低),也就是相关氢键中的氢原子要向左端偏移一些,这样就自然地得到了图
(B)。在中间两个水分子组成未变的情况下,图(B)的左端已经变成了一个H2CO3分子,右端已经变成了一个Fe(OH)2+离子(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水解”产物了)。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相关氢键中的氢原子发生了些许的位移,就完成了质子酸碱间质子的长距离传递。这就是酸碱反应能够以极快速度来完成的物质结构原因。
那种认为“弱酸根与难溶碱的阳离子要先水解后,才能相互间发生反应”的看法,是有臆断性质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也就是说,体系中有3个质子酸碱(质子碱HCO3-、质子酸Al(H2O)3+,H2O既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它们之间可以有4个酸碱反应、也就是4个酸碱平衡。其中最主要的、也进行的最为完全的平衡,就是如下的反应,
Al3++ 3HCO3-&Al(OH)3+3CO2
而质子酸Al(H2O)3+与水的反应、质子碱HCO3-与水的反应,及水的电离,这都是次要的酸碱反应。是不值得一提的。后三个酸碱反应无法替代,也没有资格去解释反应(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出现的所谓双水解,也是在不能使用酸碱质子理论的条件下,不得已而借用水解概念所作出的一个比喻。
其实,让平衡的产物再去参加反应,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是不严格、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是对化学平衡概念没有从根本上把握的表现。如果这样的说法成立,就会得出如下这样奇怪的对NaHCO3受热分解反应的解释(曾出现在某省化学教师培训的授课中)。
由于HCO3-离子要电离,HCO3-&&H++CO32-
同时,HCO3-离子还要水解,HCO3-+H2O&H2CO3+OH-。
这样,前一平衡中产生出的H+离子,就会与后一平衡中产生的OH-离子结合,而促进这两个平衡同时正向移动。也就是说得到反应产物CO32-与H2CO3(它还要继续分解),其热分解反应也就完成了(在这个解释中竟然连加热的反应条件都是多余的)。
上面说法中的观点与对双水解反应的一般解释是十分相似的,错误也是基本相同的。
一是,没有看到上述两个平衡中所产生出的H+和OH-离子,同时还要受水的离子积制约,无论如何也不会多到要相互去反应的程度。
二是,它也“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平衡(反应),2HCO3-&H2CO3+
CO32- 。在加热的情况下H2CO3要更容易分解,平衡就会正向移动了。
总之,不要为了解释双水解反应,而模糊了对化学平衡概念和本质的理解。
[1] J.A.迪安主编
尚久方等译.
兰氏化学手册.
科学出版社.
[2] [澳]G.H.艾尔沃德
T.J.V.芬德利.
SI化学数据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伍伟夫.
氢离子在水中运动的特殊性.
化学原理补正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发布日期:
从酸碱质子理论看,水是两性物质,即水既能给出质子,又能与质子化合,所以水既是酸,又是碱。
什么叫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 从酸碱质子理论看,水是两性物质,即水既能给出质子,又能与质子化合,所以水既是酸,又是碱,H2O包括在两个共轭酸碱对中:
&&&&&& 这里H3O+称作水合质子,常简写成H+。
&&& 上述反应说明水分子之间可以发生质子的转移(传递),这种现象称为水的质子自递作用,反应的平衡常数称为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又称为水的离子积。表示如下:
&&& Kw=『H+]『0H-]=1.OO&10-14(25℃)
一元酸(碱)在水中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
&&& 一元酸例如HAc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有两种:HAc和Ac-。设HAc总浓度为c,[HAc]和[Ac-]为平衡时的浓度,则有:c=[HAc]+[Ac-],表示平衡时HAc所占的分数。则:&
&&&&&&醋酸HAc的各种形式分布可以推广到任何一元酸。
&&& 一元碱的各种形式的分布与一元酸完全相似,所不同的是将式中的[H+]用[OH-]代替。疋用瓯代替,例NH3水溶液中的各种形式分布系数如下:
多元酸(碱)在水中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
&&& 多元酸在水中的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与一元酸情况类似。现以H2CO3为例加以说明。
&&& H2CO3在溶液中以H2CO3、Hcof、co;一三种形式存在。设H2CO,的总浓度为c,则:
&&&&多元碱的各种存在形式分布系数与多元酸完全相似,只是在计算式中[OH-]代替[H+]用Kb代替K。
大禹资料库(http://www.dy88.cn/baodian/)专业介绍生认证认可、水质检测、工程案例、合同范本、行业应用、标准规范等行业知识。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禹水处理行业网版权所有@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6年 电大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 5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2016年 电大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至三章
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符号n用来表示(??)。 物质的量 关于粗分散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散相离子的直径小于100nm    g﹒L-1
6.关于物质的量,下列表示方法错误的是(  n(硫酸)
7.医学中不太适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 )。 B. mol﹒m-3
8.正常人的血浆中每100ml含Na+ 0.326g,M(Na+)=23.0g/mol,试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C. 0.142 mol.L-1
9.市售HCl溶液的浓度为12mol﹒L-1欲配制0.60 mol﹒L-1的HCl 1000ml,需取市售HCl溶液多少毫升?D.50ml
10.关于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1.关于溶液的渗透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 关于渗透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 
13. 试计算温度在37℃,物质的量浓度为0.154 mol﹒L-1的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  793 kPa
14. 医学上等渗溶液的渗透浓度范围为(  280~320mmol﹒L-1
15. 关于溶胶的电泳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6. 欲使被半透膜隔开的A、B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的.渗透浓度相等 反应速率常数k与下列无关.反应物浓度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为提高CO在下列反应中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水蒸气的分压B.活化能
23.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D.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24.下列条件中,能使任何反应平衡时产物的产量增加的是(
)D.增加起始物浓度
25.下列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C. 0.10mol·L-1CaCl2溶液
26. 土壤中NaCl含量高时植物难以生存,这与下列稀溶液的性质有关的是(
)。D.渗透压
2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D.在浓HCl溶液中,没有OH-离子存在
28.下列物质中,既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的是(
)。A.HCO3-
29.关于反应速率的有效碰撞理论要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0. 关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1. 关于反应速率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2. 关于催化剂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K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Kθ与反应物的浓度或分压有关
35. 关于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6. 从化学平衡影响因素考虑,下列哪种方法用以提高合成氨的产率是不正确的。( )A
   N2g) + 3H2(g)2NH3(g)
?H=-92.22kJ﹒mol-1A. 升高温度
37. 增加2NOBr(g) 2NO(g)+ Br2(l)平衡体系的总压,其平衡( )。B. 不发生移动
38. 在下列电解质中,哪一个化合物是弱电解质。(  HAC
39. 在下列酸碱对中,哪一对不是共轭酸碱对。(  H3PO4 ~ HPO42-
40. 关于水的质子自递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H值偏碱性
42. 关于缓冲溶液的组成,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NaH2PO4 ~ Na3PO4
43. 关于正常人血的pH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
44. 关于溶度积常数Ksp,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Ksp与温度无关
45. 关于溶度积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Ksp等于Qi,溶液处于平衡状态
46. 0.010HCl溶液中浓度为(
47. 室温下,HAc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
)C、1×10-14
48.某一可逆反应体系采用某种催化剂以增大正反应生成物的产量,这种催化剂具有下列哪一性质B.同等程度地催化正逆反应,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蔗糖溶液和0.02mol·LNaCl溶液隔开时,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D. 水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NaOH溶液,需要称取固体NaOH的质量是(
)。A、1.2g
52.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酸愈强,其共轭碱也愈强·H2O和NH4Cl
54. 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25 .3%,当有一催化剂存在时,其转化率是:(
)B、=25 .3%
55. 在某温度下,纯水的pH为6.5,则其pOH值应为(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会游泳的猫)
(会游泳的猫)
第三方登录:按字母检索
当前位置: >>>>
质子平衡式的三种推导方法
质子平衡式是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得失质子(指氢离子)数相等的方程式。其书写方法有很多,现 有 以下几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 1. 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的使用关键是找出溶液中各物质之间的平衡关系,并依据平衡条件,即 碱得到的质子总数 == 酸放出的质子总数 如:醋酸溶液中
质子平衡式是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得失质子(指氢离子)数相等的方程式。其书写方法有很多,现有以下几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1.关系式法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关系式法的使用关键是找出溶液中各物质之间的平衡关系,并依据平衡条件,即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碱得到的质子总数==酸放出的质子总数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如:醋酸溶液中质子平衡式的推导方法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在醋酸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关系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则:c(Ac-)= HAc释放出的水合氢离子浓度;c(OH-)=水释放出的水合氢离子浓度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故c(H3O+)总= c(Ac-)+ c(OH-),简写为:c(H+)总= c(Ac-)+ c(OH-)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又如:Na2CO3溶液中质子平衡式的推导方法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Na2CO3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和等量关系,溶液中OH-离子的来源有三种途径: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⑴水的电离:H2O H++OH-;水电离产生的OH-和H+相等。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 ⑵CO32-离子水解::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 ①CO32-+ H2O
HCO3-+ OH-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 ②HCO3-+ H2O H2CO3+ OH-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 ①②两步中水解产生的OH-都是由CO32-离子水解所得,由于起始溶质是CO32-离子,不妨将①②两步分开计算,即可看作部分CO32-只发生一级水解,产生HCO3-,则有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 CO32-+ H2O HCO3-+ OH-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 即CO32-离子一级水解产生的OH-和HCO3-相等。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另一部分CO32-发生水解产生H2CO3,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 ③CO32-+ H2O
H2CO3+ 2OH-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 即部分CO32-离子发生两级水解产生的OH-离子是H2CO3分子物质的量的两倍。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由上述定量关系,可推出如下酸碱质子平衡式: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 c(OH-)=c(H+)+ c(HCO3-)+2 c(H2CO3)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1)选出能给出质子和结合质子的基准态物质(包括水),列于方框内;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3)利用下列公式求算: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酸失去的质子数(mol)=对应碱的浓度×该酸在反应中失去的质子数;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碱得到的质子数(mol)=对应酸的浓度×该碱在反应中得到的质子数;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4)列质子平衡式。即依据酸失去的质子数(mol)与碱得到的质子数(mol)相等的关系,列出质子平衡式。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如在Na2S的水溶液中,建立质子平衡式,按上述步骤则有: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框图左侧为物质失去质子后得到的粒子,右侧为物质得到质子后形成的粒子。依据得失质子相等的关系,可知: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故质子平衡式为: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c(OH-)= c(HS-)+2 c(H2S)+ c(H+)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即c(H+)= c(OH-)-c(HS-)-2 c(H2S)。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基准态微粒的选取是正确书写的前提。一般水既能给出质子又能结合质子,即自身电离。常见的弱碱阳离子中有NH4+能给出质子,弱酸阴离子都能结合质子,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既能给出质子又能结合质子。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3.物料――电荷法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即建立质子平衡式的方法是由物料平衡式与电荷等衡式推出的,方法是先推出物料平衡式和电荷等衡式,再由两式相减即得。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如在Na2CO3溶液中,物料平衡式的推导如下: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若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则c(Na+)=2mol/L,假定CO32-离子不水解,则c(CO32-)=1 mol/L。实际上,Na2CO3为强碱弱酸盐,CO32-离子能部分水解,CO32-离子水解后变成了HCO3-和H2CO3,由于水解是可逆的、微弱的,溶液中还有大量的未水解的CO32-离子。根据碳元素守恒,Na2CO3中的CO32-离子在溶液中以HCO3-、H2CO3和CO32-三种形态存在,三种粒子浓度之和等于1mol/L。所以,物料平衡式为: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c(CO32-)+ c(HCO3-)+ c(H2CO3)=1mol/L=c(Na+)/2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或c(Na+)= 2c(CO32-)+ 2c(HCO3-)+ 2c(H2CO3)=2 mol/L……①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Na2CO3溶液中的电荷平衡式推导如下: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在Na2CO3溶液中,存在如下关系式: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Na2CO3=2Na++CO32-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H2O
H++OH-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CO32-+ H2O HCO3-+ OH-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HCO3-+ H2O H2CO3+ OH-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由上述关系式可知,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有Na+和H+,阴离子有HCO3-、CO32-和OH-。根据溶液呈电中性的原则,则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由此,电荷平衡式为: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c(Na+)+c(H+)=c(OH-)+c(HCO3-)+2c(CO32-)……②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由②-①(或将①中钠离子浓度代入②)并整理得: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c(H+)= c(OH-)-c(HCO3-)-2 c(H2CO3)……③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③式即为质子平衡式。 本文来自化学自习室!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用手机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可浏览、收藏、分享;若对您学习有帮助,请点击打赏图标,扫描二维码,赞助本站。
------分隔线----------------------------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分隔线----------------------------
作者其他文章
()()()()()()()()()()
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
欢迎订阅网站动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
一、弱电解质的证明理论依据 弱电解质的证明,是基于与强电解质对比进行的。弱电解质...
这三个守恒的最大应用是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 电荷守恒...
第二页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酸氢钠的质子守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